21乡下人家导学案(精选4篇)
21乡下人家导学案 篇1
21《乡下人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边读边想画面,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学习准备:准备好小组展示用的彩笔、画纸、表演道具等
导学过程:(提纲)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认真读课文3——5遍,要求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圈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
2、我能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结()瓜鸡冠()花场()地几场()春雨率()领
3、我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时令:
捣衣:
向晚:
天高地阔:
我还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
4、我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每个写两遍,我还要把觉得难写的字多写几遍。)
二、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句话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
2、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乡村的哪些生活场景?并用几个字概括出来。
三、研读课文,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你最喜欢哪一处乡村风景,认真读一读,找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语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四、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是聪明的!自学到这儿,你心中还有哪些疑问,请写下来吧?
21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篇2
“读文字、想画面、悟写法”教学反思
道滘镇四联小学 叶汉良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四年下册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为我们细腻地描述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处处流露着自己对乡下人家宁静、质朴、悠闲的乡村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留恋。
语文教学的挑战性在于把学生从已知引向未知,掌握新词,逐步建构自己的言语表达系统。本教学重点是:“品味语言,想象画画,体悟写法”,引领学生边读边想画画,抓住重点词语呈现富有生机的情境;联系上下文,对乡村生活情境展开想象补白,对比品读体验情感;在想象和朗读中体会乡下人家的自然和谐,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在对比品味环节,出示“青、红的瓜,这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增删“别有风趣”,让学生对比读促进思考,体会作者由衷的喜爱与赞叹。出示对比图引导思考,同样是“装饰”,这青、红的瓜,这碧绿的藤和叶到底哪点比这石狮子、比这大旗杆可爱多了?让学生再次进入情境,再呈现出生机盎然的乡下人家,感悟乡下人家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
在《乡下人家》的“读文字、想画面,悟写法”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长处,让学生的想象与言语比、比翼齐飞。本文的第一自然段的描写非常唯美,是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范例,如果能引导学生借助词句对鲜活情境时行还原,及时背诵积累,学生会在“言语的乡间小路”上更加诗意地行走,印下一串串属于他们自己的言语成长足迹。篇二: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篇一: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通过空间、季节和时间的交替描写,展现了“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的田园风情。在教学中,我从增强学生主动性入手,以阅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读课文,抓住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注意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阅读。对文章的重点段落反复阅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使学生很快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交流品味。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厚,效果也不错。
课文描写乡下人家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画面都很美。在学习了课文之后,在课堂上利用时间,进行写话训练。
乡下人家,在屋前搭一瓜架,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先让学生把课文中的内容用以上句式写下来,这样即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巩固,又训练了学生说话的能力。然后,给学生三张课外的图画,让学生用以上句式练习说话,并想想乡下人家还有什么什么风景,这样启发学生想地球已经调至震动状态象,发展学生的思维。
总之,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整节课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同时也感受到学生语言的贫乏,好词佳句积累欠缺,今后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督促其多读书,多积累好词佳句。引起共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篇二: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1课《乡下人家》的第一课时。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下面,我来谈谈教学体会。
一、学习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用质朴而生动的文
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根据我的了解,我们的学生95%以上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对乡村生活缺乏了解。学习本文,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基于本文的特点及学生的情况,我将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读通课文,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读文感悟,学习写法。这一重点确立的依据是本组的编排目的及本文在组内的重要地位。同时,这也是难点,因为我们的孩子住在城市,文中描绘的景与物大多是学生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而文章的语言看似也很平淡,那如何从陌生的景物中、从平淡的文字中读出美感,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学时,我以读代讲,通过“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致辞时内化语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我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读自悟。读一读喜欢的段落,说一说感兴趣的>景色,想一想生活在其中的乐趣。关注他们情感的生成、个性的体验和生活的联系。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本文的教学目标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等要求。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朗读的训练,写法的引导,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根据课文任务量,我用两节课完成教学。第一节课的任务是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初步感受田园生活的美,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第二节课的任务是继续品读课文,进一步感悟写法。第一节课的安排与意图是这样的:
1、看图导入,进入美好情境。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马上进入美的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
2、自读自悟,感受生活的美。布置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在脑海中再现美的情境。
3、品读课文,展示自学成果。全班交流学习感受,并通过做小主人邀请客人这一
方式,内化语言。
4、读读写写,积累语言。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从他们的朗读中,我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以学定教。作业上进行分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要求,介绍乡下人家的一处场景。
四、教后感受
1、总体氛围创设的比较好,学生通过看图、读文、想象再朗读的过程,已经能够入情入境地体会乡下生活的美好,产生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2、知识点的教学比较扎实。能抓住几个拟人句、作比较的句子,深入展开教学,使学生不仅能自己入情,更能体会作者的情感。
3、课件的使用还是很有>收获的。我精心选择了部分非常贴合课文内容、富有美感的图片制作成课件,造成视觉冲击,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情境。
4、课堂中时间的控制还不是很好。开始部分的正音耗费了太多的时间,而后面重点的让学生读读、想想、说说,就展开的不够。读了课文,看了图片,其实学生是有很多感受想表达的,但由于时间关系,我几次打断了学生。而写解说词这个环节,其实还是放在第二教时或第三教时更恰当一些。放在第一教时,可能太匆忙了,学生很难写出比较深的感受,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比较有限。
以上就是我教学《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一些体会。
篇三: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是一篇描写田园风光的美文,读后让我久久回味。字斟句酌越品越有味,一种桃园风光般的仙境,滋润着我们这些大乡的儿女!故乡的情悄然涌上心头!
这样一篇风光如画的美文,怎样能使孩子投入这其中呢?我深深地思量,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读书的空间,努力让学生在这书香中品到自然的气息、看到这如画的美景。
一、咬文嚼字,感受语言之美
透过语言文字想象“雨后春笋、群鸭戏水、月明人静”的自然质朴、活泼风趣、人间天堂的美!在诵读中让学生感悟农家生活的独道之处。
二、联系生活、感悟想象之美
由农家的鸡群觅食想开去,你好像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品味城市生活不及田园生活的和谐美。通过读,披文入境,融情于声,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在这种品读中,我和孩子们也确实仿佛嗅到了浓郁的泥土芬芳,听到熟悉的蛙吵虫鸣,感受到了瓜棚月下的情趣,仿佛在
多给孩子品读的机会、想的机会、说的机会,学生收获的则是智慧、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启迪。篇三: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作品类别:
作者单位:
作者姓名: 大水坑二小 王晓慧
21、《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
六组课文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的田园风情。在教学中,我从增强学生主动性入手,以阅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引起共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来谈谈教学体会。
一、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我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读自悟。读一读喜欢的段落,说一说感兴趣的景色,想一想生活在其中的乐趣。关注他们情感的生成、个性的体验和生活的联系。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本文的教学目标有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等要求。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朗读的训练,写法的引导,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二、教学策略与手段
1、欣赏乡村风光图片导入,将学生引入美的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
2、自读自悟,感受生活的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在脑海中再现美的情境。3、品读课文,展示自学成果,全班交流学习感受。4、读读写写,积累语言。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从他们的朗读中,我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以学定教。训练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写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
三、教后感受
1、总体氛围创设的比较好,学生通过看图、读文、想象再朗读的过程,已经能够入情入境地体会乡下生活的美好,产生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2、多媒体创设情境。我精心选择了部分非常贴合课文内容、富有美感的图片制作成课件,利用多媒体展示乡下风光的美景图片,不但让学生对乡下生活有了初步印象,而且使学生尽快进入了情境,给了学生以很强的视觉冲击,产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
3、抓重点词语品读,知识点的教学比较扎实。这篇课文可谓是“段段是风景,句句是画面”。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的“独特迷人”展开学习,先找出文中“独特迷人”的画面,从上课的情况看,学生比较会读书,关键词语都找到了。学生也能抓住几个拟人句、作比较的句子,深入展开学习,领悟到了文章的表达方法,学生不仅能自己入情,更能体会作者的情感。
4、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在这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我运用了开火车读,同桌互读,男女生赛读、自己感悟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这方面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
5、课堂中时间的控制还不是很好。造成课堂前松后紧。开始部分的课前铺设耗费了时间,而后面的让学生读读、想想、说说、写写中的说和写展开的不够。读了课文,欣赏了图片,其实学生是有很多感受想表达的,但由于时间关系,我给学生自我表达、展示的空间不够。
21乡下人家导学案 篇3
一、导入。
1、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来欣赏几幅图片(播放乡村风景幻灯图,配轻音乐,师描述:让我们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农家小院,看到了这样的风景——)
2、谈体会。师:这些风景如何?想去看看吗?
3、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陈醉云爷爷,走进乡下人家吧!
4、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感知。
1、师:赶紧大声地去读一读这篇课文吧,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情况:
(1)小老师带读词语,随机正音。(师:课文里出现了许多生字词,老师挑出了几个,我请同学来带读,注意听,如果他读对了,就请大声跟他读一遍。)(2)出示“场”字两种读音,指出多音字,带读,生齐读。
(3)师:课文里的多音字多着呢!我们再来看看,谁来读?(鸡冠花、结出、率领)指名读,并说说另一个读音。
3、指导书写“率”字。(1)课件出示:“率”,学生说注意之处。(师:这个率字也是要求会写的字,同学们,你觉得在书写时我们要注意哪些笔画?)(2)师边说顺口溜边范写。(师:这么多的笔画呀!为了记住它,老师给它编了个顺口溜,仔细听,认真看:一点一短横,撇折撇折点,先中间,后两边,大大十字写下边。)
(3)同桌互评,觉得同桌写得好的请举举手。
师:希望呀,课文里的其他生字,我们也能像这样,一笔一画地把它给写好。
三、再读课文,学习概括,理清脉络。师:现在,就让我们把字词送回课文当中。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描绘了乡下人家哪里的什么风景呢?(2)师:第一自然段让你看到了乡下人家哪里的什么风景呢?(3)指名说,补充,板书。(师:老师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下。板书:屋前瓜架)(4)师:那后面的段落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自己也试着用一些词语来归纳。(5)交流。(板书:门前鲜花、屋后竹笋、鸡鸭觅食、门前晚饭、月夜梦乡)(6)学习最后一段。(师:看,乡下人家那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那这些画面留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请找一找文中的句子)齐读。(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通过读书归纳,我们把原本很长的一篇课文读成了一句话,这个句子,不仅是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感受,它还是全文的总结。那么,你能不能抓住这个句子里的一些关键词,来说一说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感受?(7)指名说,理解:独特(与众不同)、迷人(吸引人)。
(8)师小结:哦,我明白了,乡下人家最大的感受是独特、迷人。(板书)
四、品读感悟第一自然段。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中,从作者的语言文字中,去感受这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
1、默读第一自然段。要求:在让你感受到独特、迷人的句子下画上——,还可以旁边写上你的感受,也就是做批注,这也是读书的好方法。
2、交流句子。
A、当花儿落了的时候——可爱多了。(1)指名读句子,谈体会。(2)出示句子,齐读。(师:谁对这个句子有相同的感受?那就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一遍。)(3)师读句子。(师:嗯,真好,我也想来读一读。请你认真听听,看看老师抓住了哪个关键词来读的?)(4)指名说:别有风趣的意思。(5)文中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自由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说一说。(6)为什么会是别有风趣的呢?学生说一说。(7)师出示课件:石狮子、大旗杆,学生说感觉。再出示棚架图,说感觉(重点在色彩的对比上)。(8)师:作者这样写,是用了什么方法呢?是呀,和石狮子、大旗杆一比,乡下人家屋前的这些色彩艳丽的瓜和叶显得可爱多了。现在,就让我们对比着读读这个句子,好好体会体会。师生合作读前、后半部分。(对比读)(9)指名联系实际说说瓜的变化。(师:抓住颜色,我们体会到了这些装饰的别有风趣。那这些狮子和旗杆立在那儿,会动吗?而我们的瓜会变吗?)(10)联系上文,找出相关语句说明变化。(师:其实,作者已经在文中向我们交代了这一生长过程。你能找出一些语句中去体会这种变化吗?)(11)师小结:是呀,乡下人家的瓜、藤和叶生机勃勃,比那高楼—引读。
师: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一起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五、总结归纳铺垫下文
(对照板书)同学们,乡下人家的美景,又何止这些呢?下一节课,我们还继续用这种“抓住课文重点词句,细细体会”的方法,去学习后面的课文。
六、作业。
师:这些美景,作者是通过语言描写出来的,就让我们做个有心人,把文中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摘抄在纸上。
板书:
乡下人家
屋前瓜架 率
门前鲜花
屋后竹笋
鸡鸭觅食 独特、迷人 门前晚饭
月夜梦
《21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
教材分析:《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专题是“乡村生活”。随着课文的描述,展现了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一幅幅生动活泼的乡村图景,体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解决多音字以及“率”的笔画笔顺;
2、要求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理解第一自然段的重点句子;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分析理解重点词句,品味优美语言,感受乡村的迷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体会乡下人家的美丽风景,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从课文优美的语言中,感受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教学重点:
1、重点指导生字“率”的书写;
2、引导学生学会概括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读出美感,感受语言表达魅力,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策略:
1、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以生为本,先学后教。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教学准备:课件
一、导入。
1、配轻音乐,播放乡村风景图。
2、谈体会。
3、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设计意图:以歌曲导入,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进入后面课文的学习。这样,为后面体验乡村生活自在安逸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同时,放松心情,有助于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情况:
(1)小老师带读词语,随机正音。
(2)区分“场”字两种不同的读音,指出多音字。(3)学习另外三个多音字:冠、结、率。
3、指导书写“率”字。
(1)师边说顺口溜边范写 “率”。(2)学生书写。(3)同桌互评。
(设计意图:挑出重点字、词呈现,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既可扫除字词的障碍,又可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寓教于乐。)
三、再读课文,学习概括,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想:课文描绘了乡下人家哪里的什么风景呢?
2、指名说,补充,小结板书。(板书:屋前瓜架)
3、学生自己试用词语归纳。
4、交流汇报。
5、小结板书。
6、学习最后一段。(课件出示)
7、指名说关键词,理解:独特、迷人。
8、师小结板书:独特、迷人。
(设计意图:由扶到放,教给学生方法,再让学生自学,自己汇报,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品读感悟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要求:在让你感受到独特、迷人的句子下画上—,还可以在边上写上你的感受。
2、指名读句子,谈体会。
3、交流句子。
“当花儿落了的时候——可爱多了。”(1)指名读句子,谈体会。(2)出示句子,齐读。
(3)师读句子,引出“别有风趣”。(4)指名说:别有风趣的意思。
(5)文中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自由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说一说。(6)为什么会是别有风趣的呢?学生说一说。(7)师出示课件:对比说感觉。
(8)指出对比写法。师生合作读前、后半部分。(对比读)(9)指名联系实际说说瓜的变化。(10)联系上文,找出相关语句说明变化。(11)引读。
(12)回扣中心句,齐读。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由学生谈体会,先学后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抓住课文重点词句,细细体会的学习方法。)
五、总结归纳铺垫下文 小结学法,为后文学习做铺垫。
(设计意图:总结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线路,引出学习课文的方法,为下节课做铺垫。)
六、作业。
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板书:
乡下人家
屋前瓜架 率
门前鲜花
屋后竹笋
鸡鸭觅食
门前晚饭
21细柳营导学案 篇4
【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或显文言文的能力;
2、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4、理解对比写法;
5、了解本文的现实意义。【重点难点】
1、重点词汇和语句;
2、词类活用现象;
3、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4、对比在文中的作用。【学习过程】
一、落实基础知识:
1、常识《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生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它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赞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课文选自,作者,字,西汉夏阳人,伟大的 家和 家。
2、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
犒()劳 彀()诏()持兵揖()....介胄()之士 曩()..
3、读文:①听课文范读;②老师领读,同学跟读; ③同学自读,同桌间互相纠正读音; ④齐读课文 ;
二、课文翻译:
4、①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句子边初步了解课文意思,将有疑难的地方做上标记。
②对有疑难字句,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可以根据上下句的意思猜测部分字句的含义。
③师生串译,教师指导重点句子
三、整体把握:
5、概述各段主要内容
6、概述全文主要内容:
四、理解课文,分析人物:
7、本文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风采。学习本文,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关键词1--文脉
关键词2--对比
为了突出周亚夫治军严明,文中将棘门军、霸上军及细柳军做了三次对比:
关键词3—人物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周亚军“真将军”风采表现在哪些地方?
8、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样写有什么好处?
9、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
这
五、课堂检测
六、作业布置
一课三练
二.阅读最后一段,然后做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 既
②曩者 1. 翻译。
①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② 称善者久之。
3.“群臣皆惊”,群臣为什么“惊”?表现了群臣的什么心理?
答:
4.在这一段中文帝是怎样评价周亚夫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5.结合全文,说说你认为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21乡下人家导学案】推荐阅读:
乡下人家的作文06-09
乡下人家 教学反思08-31
《乡下人家》说课稿(自己)05-28
乡下人家磨课案例08-26
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学反思09-25
小学语文《乡下人家》优秀教学设计06-14
四年级写乡下人家作文400字08-14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乡下人家 教学设计09-28
乡下作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