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孩子》的教学

2024-08-08

《乡下孩子》的教学(精选6篇)

《乡下孩子》的教学 篇1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乡下孩子》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作者以“乡下孩子”的眼光,捕捉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一组诗情画意的乡下孩子游戏、劳动的图画,营造了美好的意境,从而赞美了乡下孩子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全诗共4小节,第一小节写乡下孩子幼小时在爸爸妈妈怀抱里生活的情景,“欢畅的黄鹂”比喻孩子们的活泼快乐,“盛开的野菊”比喻孩子漂亮可爱,第二小节写乡下孩子在田野里捉蝴蝶,吹草叶欢快游戏的情景,第三小节写挖野菜,逮小鱼等劳动给乡下孩子带来的乐趣,最后一节赞叹乡下孩子在农村的广阔的天地里,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无拘无束成长的幸福。本诗选材典型生动,语言洗练而有童趣。所创造的意境清新活泼,读来令人如沐阳光,具有诗歌文字精练,跳跃的特征。

首先,揭示课题时,我引导孩子们回忆孩提时的快乐生活,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有的说跟奶奶一起喂小鸡;有的说和妈妈一起拾稻穗;有的说跟小伙伴一起去河边放小鸭子……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然也是快乐的。我借势导入《乡下孩子》的学习。

在教学第一小节时,我先让孩子们朗读课文,然后让他们说一说,躺在妈妈怀里会觉得怎样?趴在爸爸背上会干什么?唤起学生得到父母爱抚时的温暖幸福的生活体验。同桌同学说说当时欢乐愉快的心情。然后是组内同学交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体会孩子在父母的关怀下就像“欢畅的黄鹂”,父母看天真活泼的孩子就像“盛开的野菊”,最后是指导孩子朗读,读出父母对孩子,孩子对父母的感情。

在学习第二小节时,我是边引导学生看图,边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进入乡下孩子的生活情境,想象:怎样捉蝴蝶?会编什么故事?能吹出什么动听的歌曲?引导学生体验乡下孩子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嬉戏时的活泼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和背诵。

朗读第二节时,抓住“捉蝴蝶”“编故事”“含草叶”“吹歌曲”等词,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稍稍长大一些的“乡下孩子”在乐趣无穷的自然中玩耍、嬉戏的情景,感受“乡下孩子”无忧无虑的愉快心情。然后抓住“挖野菜”“逮小鱼”等词让学生了解又长大一些的“乡下孩子”会在闲暇时帮父母做一些事了。通过“撑圆了”“乐坏了”等词感受劳动的滋味——乐在其中!这些令人充满遐想的语句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走进教材,在层层深入地朗读过程中意会课文用词的贴切与精美,渐入佳境。于是我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节:“哦/乡下孩子/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通过朗读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诗句,学生们体会到了农村的广阔与前途的光明。此刻,我们老师也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觉。我想语文教学就是要这样,老老实实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读美,在读中去感悟、去学习,去欣赏,去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回归到语文的本位上来。

学习第三节时,我引导学生朗读,看图,想象:小猪的肚皮撑圆了是怎样的?乐坏了的猫咪是怎样的可爱?这些和乡下孩子有什么关系?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孩子们在充分理解了句意,感受到了乡下孩子生活的丰富多彩。有了对课文的这种体会,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把这种幸福的情感表达了出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此时,教师可提出更高的要求,既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背诵全诗,把作者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最后我进行了语言迁移性的训练。片段如下:

师:乡下孩子的生活多么有趣啊,小朋友们,如果你们在那儿会做些什么呢? (出示相关图画) 生:我会去采花。生:我会去捉鱼。生:我会去捉蝴蝶。生:我会去拾稻穗。生:我会在田野里打滚。和小朋友在田野里玩。师:乡下孩子的生活真有趣!谁能看着图,连起来说几句话呢?生自由说,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生:割一篮野菜,乐坏了可爱的小羊。生:捉几条小鱼,撑圆了小猫的肚皮。生:逮几只蚂蚱,逗一逗顽皮的小狗。生:采几束野花,送给亲爱的妈妈。……师:听了小朋友说的话,老师真想马上去乡下走一走,到田野里听听小鸟的歌唱,闻闻花草的芳香,做一回乡下孩子,快乐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你想吗?请读读最后一小节,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这是一个迁移性的语言练习片断,意在让学生通过看图想象,进一步感悟乡下孩子的多彩生活,同时在语言实践中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美,积累句式,丰富语言。学生间的相互帮助和启发也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一个学生的思维带动了其他孩子的踊跃发言,这也算是触类旁通吧。因为孩子的精彩回答,感悟体会了文本的语言文字。因此,在此基础上的有感情朗读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也都兴趣盎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语文课堂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让语文课堂向广阔的生活开拓,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创设生活情境,构建浓郁生活化气息的课堂,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语文。用生活丰富语文教学,采用开放的、灵活的方式方法,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识,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健康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乡下孩子》的教学 篇2

《乡下孩子》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描写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游戏、劳动等生活情景,反映了他们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诗歌采用朴实的语言,描写了乡下孩子幼小时在爸爸妈妈怀抱里生活的情景,在田野里捉蝴蝶,吹草叶游戏的情景以及挖野菜、逮小鱼等劳动给乡下孩子带来的乐趣。这边的孩子因为生长在农村,在理解课文内容我觉得都比较容易,他们都能将自己和爸爸妈妈之间的趣事和大家的分享,孩子们的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接着再讲讲游戏的情景及劳动场面,都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交流。并适时进行迁移性的语言练习,让孩子们通过想象,从而进一步感悟乡下孩子的多彩生活,同时在语言实践中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美,培养孩子丰富语言、积累句式的能力,为以后学好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画”《乡下孩子》 篇3

一画:邀请美术老师作黑板画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一个洋溢着浓郁乡村泥土气息的情境中走进文本,进行角色体验,尤其是体验其快乐,我们在一个班邀请了学校擅长黑板画的美术老师前来助阵,一会儿工夫,一黑板令人神往的乡村田园画出现在大家面前,众皆惊叹。教学时,我发现,虽然黑板上到处洋溢着乡野的气息,但我感觉学生就是没能进入那片广阔的田野!

二画:邀请班上两位小“画家”作黑板画

在调整教学思路的同时,偶然想起这满黑板的内容其实不也可以请学生来画吗?那样肯定会更具有儿童气息,更吸引班上学生的目光。

于是,第二个班级邀请班上两位绘画水平较高的学生来作画,两位同学满怀欣喜,其余同学满是兴奋。在大家的注视和期待下,大约半个小时,一黑板童真版乡下孩子简笔画诞生了。

果然,课堂上,我发现学生们热情明显增加,尤其是教师点到黑板画时,学生的眼睛里充满着激动。但后来我发现,当教师要求仿照诗句“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进行迁移创作时,学生的思维又陷入了枯涩:只是把“小猪”换成了小鸡、小羊等动物,并不了解农村里还有哪些趣事。我感觉没有真正启开学生大脑库存的田园世界,尽管眼前黑板上的画面让他们眼前一亮,但那是对画面直觉感官的热忱,并不代表他们已经进入了田园世界。

三画:让所有的学生共同完成黑板画

在两度教学、两度反思后,我发现突破这一课教学重点的关键就在于,能否调动所有学生关于乡下生活场景的记忆储备。我想到如果让全班所有的学生来画,不是应该更好吗!

于是,我提出了这样一个课前准备话题:你觉得农村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事和物有哪些,精挑一项画下来。于是,中午大家就非常乐意地忙开了。下午上课,我看到几乎所有学生都画有或大或小的乡村图,于是,我按顺序把他们的画在黑板上组成一幅多彩的乡村图画。这些画远远超出了课文《乡下孩子》的内容范畴,有的还在自己的大作旁写上名字或做上记号,以提醒众人的目光欣赏他们的得意之作。一片结构摆布不算精巧,线条也偏稚嫩的儿童画跃然于黑板。于是,我迅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

一、勾画头脑中的乡村世界

首先,我邀请每位小作者给大家介绍他的画作所描绘的图景,眉飞色舞问,把大家带到了那片广阔的田野,带进那些充满无限乐趣的或熟悉或陌生的乡村儿童事件中去了。

二、走进文本的乡村世界

接着,我请大家通过朗读,感受诗歌中乡下孩子的生活,体会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一个个鲜活的想法出现了:

生:我觉得乡下孩子的爸爸妈妈其实也很爱自己的孩子,因为这个孩子一会儿在妈妈怀里,一会儿在爸爸背上。

师:说得多好,看来天下的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而乡下的爸爸妈妈有着他们独特的爱子方法。那么,你还从其他地方看出,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吗?

生:这是个勤劳的孩子,因为他经常挖野菜给小猪吃。

生:这是个能干的孩子,因为他逮一只蝴蝶就能编一个故事,含一片草叶就能吹奏动听的歌曲,我学了很久才把草叶吹响的。

生:我觉得这个孩子是非常快乐的、自由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可以做这么多有趣的事,可以在旷野里来回奔跑,多幸福呀!我从来没做过这些事,要是我也能这样多好呀!

师:哦,你的想法不错,你已经体会到乡村孩子生活的幸福了!但是,你别忘了,城里孩子也有很多快乐,也有很多事乡下孩子没有经历过的呀!

三、创作自我的乡村世界

没有想到,当教学进入诗歌语言品读积累与创作交流板块,也就是本课难点时,一朵朵野花竞相绽放起来——

师:你能模仿诗中“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这样的句式,也来做回小诗人吗?

生1:养几只小鸡,能长成生蛋的母鸡。

生2:插几行小秧,能长成金黄的稻穗。

生3:洒几粒种子,能长出碧绿的青菜。

生4:采一篮桑叶,撑肥了贪吃的蚕儿。

生5:捉几只知了,乐坏了贪玩的我们。

生6:采几朵野花,美化了阿婆的房间。

……

原先同学们画在黑板上的内容激活了他们创作的灵感和热情,变成了他们可以创作诗歌的元素,变成了源源不断的诗行。他们有话要讲,有诗要作,不吐不快,他们就如同走在田埂上,奔跑在旷野中一般自由与惬意!

真的要感谢这些学生作的这一黑板稚嫩的画,是它打开了一扇扇或陌生、或熟悉、或模糊的记忆库门,让创作的灵光在那一刻让所有的学生都为之激动!那一刻,学生是真正的主人!

四、体验不同的两个世界

更想不到的是,学生在充分体味乡下孩子生活的同时,找到其他“乡村孩子特征”,并且同时反观到城市孩子的生活特征。这样两组诗歌应运而生:

乡下孩子

曾是麦地里奔跑的小狗,

曾是小河里窜动的小鱼。

吹一声口哨,

能唤回可爱的阿黄。

洒几粒小种,

能长出一院扁豆。

捉几只知了,

能快乐整个下午。

哦,乡下的孩子,

生在田野上,

长在欢乐里!

城市孩子

曾是妈妈怀里的宝贝,

曾是爸爸心中的明珠。

拉一拉琴弦,

能奏出动听的歌曲。

点一点鼠标,

能画出优美的图画。

穿一下溜冰鞋,

能划出完美的弧线。

哦,城市孩子,

生在高楼上,

长在温暖里!

《乡下孩子》教学实录 篇4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识里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通过看图想象和反复诵读,感受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看图想象和反复诵读,感受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预习作业】

1.读准生字字音,自学生字的笔顺。

2.读熟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并检测预习情况

1.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吗?这位小朋友来自农村,我们就叫她———乡下孩子。(板书课题) 让我们一起和她打个招呼吧。

(生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师:乡下孩子想考考小朋友们有没有认真预习课文。谁来读准这些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妈妈

怀里欢唱野菊编织 野菜肚皮乐坏馋嘴 撑圆包含小猪 一串小鱼 旷野)

(生开火车读词语)

师:你觉得哪些生字的读音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生:“编”“含”“串”是前鼻音,“撑”“唱”“旷”是后鼻音。

生:“曲”是个多音字,第一声可以组词“弯曲”,第三声可以组词“歌曲”。

3.检查课文朗读。

师: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有几个小节?

生:四个小节。

师:农村和城市的环境不同,所以乡下孩子的生活和城市的孩子不一样。那么,乡下孩子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四位小朋友分别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生分小节朗读课文,师特别指导读好含有轻声的词语,如:妈妈、怀里、爸爸、背上等。)

二、指导学习

1.学习第一小节,引导学生感受爸爸妈妈的爱。

师:谁来读一读课文第一小节?

生(读):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师:谁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呢?

生:乡下孩子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师:这是说乡下孩子小的时候,还是现在呢?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生:我从“曾”字看出来,是说“曾经”“过去”。

师:大家一起说一说,乡下孩子曾是———(生: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 曾是———(生: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师:你们见过黄鹂吗?

(师课件展示黄鹂图片,生观察。)

师:这就是黄鹂,怎么样?那黄茸茸的羽毛多引人注目呀!想听听它的欢唱声吗?

(课件播放黄鹂的叫声)

师:多么悦耳、动听啊!(板书:欢唱)谁来读一读?

生(读):欢唱的黄鹂。

师:多可爱的小黄鹂呀!还有谁想读?(一生再读)你就像一只欢唱的小黄鹂!(板书:欢唱的黄鹂)

师:为什么说乡下孩子就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呢?

生:因为乡下孩子在妈妈的怀抱里感觉很温暖,很快乐。

师:这样,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在妈妈怀里的感觉。大家闭上眼睛,现在我们躺在妈妈的怀里,跟妈妈学说“爸爸、妈妈”,跟妈妈学说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你在妈妈的引逗下“咯咯咯”地笑着,你“哑哑哑”挥舞着小手,踢蹬着小脚,你发出的每一个声音在妈妈听来都是那么动听。

师:躺在妈妈的怀里,感觉怎么样?谁来读一读第一句?

生(读):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

师:小黄鹂稍稍长大些了,它又爬到了爸爸的背上。爸爸会背着乡下孩子去干什么呢?

生:爸爸会背着孩子去放风筝,去田里玩耍。

师:在爸爸眼中,他的孩子多么漂亮、可爱呀!就像那盛开的野菊。

(板书:盛开的野菊)

师:乡下,野菊几乎随处可见。现在是秋天,正是野菊盛开的季节,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展示五彩缤纷的野菊图) 看到这么美丽的野菊,你想说什么?

生:这些菊花的颜色真多呀,有红的,有白的,有紫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师:想想刚才在大屏幕中看到的乡下孩子,是不是和野菊一样漂亮、可爱?谁来读读第二句?

生(读):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师:多漂亮的野菊啊!你也来试试!(师带领学生加“背上”和“野菊盛开”的动作再读) 趴在爸爸的背上多快乐啊!男生一起读一读。

男生(读):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师:乡下的孩子尽情享受着爸爸妈妈的疼爱,他们多幸福啊!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爸爸妈妈的爱!

生(齐):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师生一起朗读表演第一自然段,能背诵的学生背诵。)

2.学习生字。

师:生字王国里的娃娃们看见我们学得这么高兴也来凑热闹啦。它们是谁?

生:菊、野、怀、妈。

师: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吗?

生:竖心旁加上“不”就是“怀”。

生:女字旁加上“马”就是“妈”。

师:本课有一个新的偏旁叫里字旁,我们一起来写写里字旁。

(师指导,生练写。)

师:菊是一种花草,所以“菊”是草字头,下面是把“句”中的“口”换成了“米”。

(师范写生字,生书空后在课本上描红。)

三、延伸阅读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和课文中的乡下孩子一样享受着甜甜的母爱和父爱,幸福地成长着。请大家读读下面这首儿歌。

生(读):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

师:这首儿歌中把爸爸、妈妈和“我”分别比作什么?

生:把爸爸和妈妈比作一棵大树,把“我”比作一只快乐的小鸟。

四、写话练习

师:爸爸妈妈就是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大树。那你们躺在妈妈的怀里,趴在爸爸的背上时会做些什么呢?

(师出示诗歌,请学生将诗歌补充完整。然后交流,师生评议。)

我躺在妈妈的怀里,

妈妈轻轻拍着我的背,

我会_____________。

我趴在爸爸的背上,

爸爸高兴地背着我,

我会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导入检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乡下孩子的世界。请小朋友们看着屏幕完成下面的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照样子,填入合适的词。

一(只)蝴蝶 (动听)的歌曲挖(野菜)

一( )小鱼 ( )的阳光编( )

一( )草叶 ( )的野菊吹( )

一( )大马 ( )的笑容洗( )

师:乡下孩子在他们的爸爸妈妈眼里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想想第一小节的内容,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先完成这个填空。

(师课件出示:乡下孩子是______________,是 _______________。)

生:乡下孩子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二、指导学习

1.学习第二、三小节。

师: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 , 乡下孩子 愉快地成 长着。他们现在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和我们平时的生活一样吗?

生:乡下孩子的生活和我们平时的生活不一样。

师:请小朋友们自由练读课文第二、三小节,思考:乡下孩子会玩哪些游戏?他们有些什么本领?

(生回答,师相机板书“捉、含、挖、逮”,随机理解“逮”的意思就是“捉”。)

师:你们想不想去玩一玩呢?那咱们一起到乡下孩子家里去吧!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描绘:乡下的天空_____。乡下孩子的家里养了好多小动物,有汪汪叫的小花狗,有肥嘟嘟的小 猪 ,有_____ ,有_____……家门前有个池塘,池水_____ ,小鱼儿_____。岸边的小草_____ ,野花儿_____。)

(1)捉蝴蝶,编故事。

师:五彩缤纷的野花儿散发出阵阵清香,引来了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它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你们想捉一只吗?怎么捉呢?

(生各支妙招)

师:让我们一起踮起脚尖儿,轻轻地,轻轻地,猛地一扑,呀!捉住了!乡下孩子喜滋滋地欣赏着这漂亮的蝴蝶,他在想些什么呢?

(生答)

师:哦,到蝴蝶的家乡去,和蝴蝶姑娘一起跳舞。乡下孩子编织的故事可真美丽呀!让我们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

生(读):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师:(板书“编织”,指导理解“编织”)在这里不是指妈妈编织毛衣,而是指创造故事。

师:乡下孩子多有想象力啊!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2)含草叶,吹歌曲。

师:乡下孩子还会干吗?(随生回答在“含”字后面板书“吹出”)你能用草叶吹歌曲吗 ? 你觉得乡 下孩子怎么样?

生:乡下孩子还会含着一片草叶吹出动听的歌曲。

师:谁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读):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

(3)挖野菜,撑猪肚。

师:在乡下,连劳动都充满乐趣呢!瞧,(指挂图)乡下孩子挖了满满一篮子野菜回家,撑圆了———

生:小猪的肚皮。

师:“撑圆了”说明什么?

(生答:小猪长得非常可爱;肚子撑得圆鼓鼓的,吃得都快走不动了;小猪饱得不能再饱了……)

师:乡下孩子把小猪养得肥肥的,你觉得乡下孩子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们真懂事,真勤劳。

师:让我们一起在朗读中感受一下劳动的乐趣吧!

生(齐):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

(4)逮小鱼,乐猫咪。

师:小猪喂饱了,可别忘了小猫呀!带什么给猫咪呢?

生:小猫最喜欢吃鱼了。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师板书:乐坏)

师:为什么说是逮“一串”小鱼,而不是“一条”呢?小猫见到这么多鱼,会怎么样?它好像在说什么?

生:是说乡下孩子捉了很多条小鱼。

生:小猫一定乐不可支。

生:小猫好像在说:“小主人,你真是太厉害了,馋死我了!”

师:小猫的欢乐把我们小朋友都带乐了,就让我们一起再快快乐乐地读一读这句话吧!

生(齐):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5)指导有情趣地读背第二、三小节。

师:(指板书)这些事儿多有趣啊!在这几件事中你特别感兴趣的是哪件事呢?能加上动作表演出来吗?

(生表演读)

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乡下孩子有趣的生活。咱们一起来演一演吧!

2.学习第四小节。

师:乡下孩子的生活真是太有趣了!为什么乡下孩子会有这么幸福快乐的生活呢?

(课件出示第四小节,指名读,相机板书“生、阳光、长、旷野”。)

师:知道“旷野”是什么意思吗?

生:“旷野”就是空旷的原野。

师:(指着板书,引导学生回顾全文)乡下虽然不像城里有高楼大厦,有闪烁的霓虹灯,但那里有充足的阳光,有广阔的天地,有父母的呵护。乡下的孩子就像———(生:妈妈怀里欢 唱的黄鹂 。)就像———(生: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他们捉一只蝴蝶———(生: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含一片草叶———(生:能吹出动听的歌曲。)挖一篮野菜———(生:撑圆了小猪的肚皮。)逮一串小鱼———(生:乐坏了馋嘴的猫咪。)乡下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无拘无束,幸福快乐地成长着,因为他们———(生: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

3.结束部分。

师:此时,我真想马上飞到乡下去,闻一闻花草的芳香,听一听小鸟的歌唱,到旷野中去奔跑,躺在田埂上睡一觉……小朋友们,你们想吗?

生:想!

师:让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演一演,分享一下乡下孩子的快乐!

师:乡下生活太令人向往了。节假日的时候,让父母带你们到乡下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一些乡下趣事,下次我们再来交流。

三、延伸阅读

师:乡下孩子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呀!看,有位小朋友就写了这样一首小诗。

(师课件出示:

采一束野花,

打扮了简朴的房间。

割一篮青草,

喂饱了可爱的小羊。

拾一把稻穗,

乐坏了骄傲的公鸡。)

(生自由读小诗)

师:说说乡下孩子干了什么,你觉得乡下孩子怎么样。

(生自由说)

师:乡下孩子的生活真令人向往啊!小朋友们,如果你们来到乡下,你还想做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放开去说)

生1:捉几条小虫,乐坏了可爱的公鸡,填饱了鸭的肚皮。

生2:捡几片石子,在河边打水漂。

生3:放一个风筝,去问候天上的白云,去追逐天空的小鸟。

生4:挖几条蚯蚓,去河边钓鱼,乐坏馋嘴的小鸭。

生5:捉几只蟋蟀,看它们怎样格斗。

生6:逮几只蝈蝈,送给邻居家的盲婆婆,听它们动听的歌唱。

生7:捏几团泥巴,建几幢“高楼大厦”。

生8:采一束野花,送给亲爱的老师(妈妈、好伙伴、爷爷奶奶);打扮自己的小辫(房间);编个漂亮的花环。

生9:撒几把稻谷,乐坏了骄傲的公鸡,逗一逗馋嘴的母鸡。

生10:折几根柳枝,编个可爱的草帽。

四、写话练习

师:小朋友们,把你们刚才说的连起来就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了。请你们也来当一回聪明、勤劳的乡下孩子。

(指导学生练写小诗)

板书设计

4.乡下孩子

欢唱的黄鹂

盛开的野菊

《乡下孩子》教学反思 篇5

1.结合课文二、三自然段出示:捉蝴蝶、含草叶、挖野菜、逮小鱼

2.交流词语特点:谁能来说说这四组词语有什么特点?(主要要说出这些词语第一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以及这四个词语都是在说做一件什么事情。)

3.拓展积累:教师示范:每个小朋友都来试一试,说一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我们这样说“采 采蘑菇”。

4.学生拓展说词。(师评价:你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很会观察,很会积累。说得词语丰富极了……)

二、想象画面,培养思维、想象力。

品悟重点段落,体验乡下孩子的快乐生活。

如:“捉蝴蝶”,编了什么故事?

“含草叶”,吹了首怎样的歌曲?

挖野菜 喂小猪 逮小鱼 喂猫咪

乡下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其乐无穷。想想他们还有那些趣事?

结合本课诗歌的结构特点仿写:采一篮蘑菇,逗乐了可爱的小白兔。端一盘骨头,迎来了调皮的花狗。等

三、植根生活想象,仿写诗句感悟快乐生活。

1.古诗中的乡下孩子也有丰富多彩、其乐无穷的生活,一起来看他们在做什么呢?(放纸鸢、采白莲、学垂纶、捕鸣蝉)

《村居》、《池上》、《小儿垂钓》)《所见》

四、写一写城里孩子。

《乡下人家》的教学与设计理念 篇6

【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呈现的画面。

2.能抓住词语、句子感受语言美。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并能够围绕一处风景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感受语言美、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最初不是现在的样子, 而是经历了一番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演变。现在老师让同学们猜一猜, 这是什么字? (PPT依次出示“山、水、田、园”的甲骨文或者小篆字体)

★设计理念: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引出本单元主题。

师:这个单元我们所有的内容都是讲山水田园。你知道哪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语?老师也有几个词语, 一起看看。 (PPT出示词语) 一起读一遍。读给同桌听。请把前面两个词语抄在自己的课本上。

★设计理念:主题阅读教学积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积累一定的词语和句子。这些词语与本单元主题相关, 也可以帮助学生概括景物的特点。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山水田园的课文, 看陈醉云是如何写出乡下景物的特点的。这篇课文就是———《乡下人家》。 (板书:写出景物的特点)

二、新课讲授

1.同学们预习了课文, 谁来说说作者围绕乡下人家描写了哪几个画面? (屋前瓜架、前花后竹、鸡群觅食、鸭子戏水、院中晚餐、秋虫伴眠)

★设计理念:新课标明确指出, 四年级学生的一个训练重点就是概括能力。这个环节一方面考察学生的预习是否认真, 一方面考察学生的概括水平。

2.是啊, 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生动的乡下人家的画面。让我们来看第一个画面, 也就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己大声读第1自然段, 然后来分享你的感受。

3.你怎么理解“装饰”?我们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乡下人家用瓜架装饰自己的屋前, 城里人呢?这种写法叫什么?谁能分享你的体会? (板书:生机勃勃)

★设计理念:学法指导永远是阅读指导课中的重点。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引读:师:春天来了, 乡下人家总爱———生:在屋前搭一瓜架……爬上屋檐。

师:比那———生: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 可爱多了。

师:夏天来了, 当花儿落了的时候———生:藤上便结出了……绿绿的叶。

师:比那———生: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 可爱多了。

师:秋天到了, 青、红的瓜———生:碧绿的藤和叶……装饰。

师:比那———生: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 可爱多了。

★设计理念:引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分清课文的层次, 也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5.生机勃勃的乡下人家, 诗情画意的画面, 不仅可以用课文的语言来呈现, 还可以用诗句来呈现, 请看——— (出示改写的现代诗) 齐读。

6.正是因为这种生机勃勃, 所以作者才发出这样的感叹:乡下人家, 不论什么时候———生:不论什么季节,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7.乡下人家除了用瓜架来装饰自己的家园, 还用什么来装饰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自读课文, 与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生汇报, 每汇报完一个装饰, 都引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8.品味语言:几场春雨过后, 到那里走走, 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 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老师把“探”换成了别的词语, 请同学们体会一下, 谁来分享?

★设计理念:品味语言, 让学生体会作者遣词用句的妙处, 感受修辞的美。

9.小结全课:瓜架上的花、果、叶是生机勃勃的, 依着时令, 顺序开放的花是生机勃勃的, 雨后春笋是生机勃勃的, 觅食的鸡群、戏水的鸭子是生机勃勃的, 傍晚门前吃晚饭的人家是生机勃勃的, 纺织娘用歌声伴随人们入眠也是生机勃勃的, 这生机勃勃的乡下人家, 不论什么季节———生:不论什么时候, 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0.面对这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老师忍不住写了一幅对联。 (出示对联, 学生根据提示写对联)

★设计理念:再一次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 同时让学生在写对联中学会所积累的词语的运用。

11.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 描写一处景物———写出生机勃勃的校园韵味, 开始吧。

★设计理念:读写联动, 让学生在写景中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上一篇:工程造价风险下一篇:中国家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