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的孩子(教学实录)

2024-09-15

槐乡的孩子(教学实录)(共10篇)

槐乡的孩子(教学实录) 篇1

4、槐乡的孩子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 子读不通

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

生: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

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三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2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7、师:槐乡的孩子有什么快乐,谁来说一说呢?

生1: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槐乡孩子摘槐米的时候很快乐“男孩常常……落下来了”我们男孩最喜欢爬树了,爬到树上摘槐米也很快乐

师:我们就请男同学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男同学齐读这句话。生2:我觉得这一句也能看出槐乡孩子的快乐,“女孩有的弯腰捡着……鸭子”小鸭子在觅食的时候很快乐,小姑娘在捡槐米的时候肯定也很快乐,师:劳动着是很满足的,就请女同学读一读这句话

女生齐读这句话。

师:还有谁想来说说吗?

生3:我还找到了这一句,“当缕缕炊烟从……”

师;满载着一篮槐米,孩子们的心中充满着希望和憧憬,就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吧生齐读“当缕缕炊烟……”

生4:还有这句话也能体现槐乡孩子的快乐“月落柳梢……进入梦乡”白天辛勤劳动,晚上安然入睡,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啊,师: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孩子的梦里都会有些什么呢?

生1:他们的梦里肯定会梦到明天同样满载而归,生2:他们会梦到几天后,他们会拿着用槐米换来的钱去交学费,师: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句子吧,生齐读这句话。“月落柳梢……进入梦乡”

1、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可爱之处有以下几点: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密的微笑进人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三、读完此课,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勤劳……

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可爱……

我多么想和槐乡的孩子一起采槐米……我想像槐乡的孩子一样……

生1:我感受到了劳动给槐乡的孩子带来了很多快乐,生2:我感受到了槐乡的孩子非常热爱劳动,不怕热,不怕辛苦,生3:我觉得槐乡孩子很小就去劳动,用槐米去换学费,他们真懂事。

槐乡的孩子,我想对你们说

槐乡的孩子,我们应该是同龄人吧。我想对你说,我好羡慕你们,你们从小生活在槐乡,和槐树结成了伴。我好想和你们一起去看那一簇簇的槐米,闻那一阵阵淡淡的清香。也许,你们家里的条件没我们城市孩子的好,但你们是勤劳的,上学的钱都是自己用槐米换来的,从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而这正是我们城市里的孩子所缺乏的,我们应该向你们学习。

槐乡的孩子,我想对你们说,我多希望能像你们一样啊,在田野里大声的歌唱;在山坡上尽情的嬉戏;在林间欢快的游玩。多想和你们一起爬上小山,爬到槐树上,一下又一下地削下槐米。也许,你们没有好玩的电动玩具,没有可以玩游戏的电脑,但你们的劳动给你们带来无穷的快乐。我们虽然生活在繁华的城市,没有了泥土的芬芳,没有了林中的小鸟,没有香气扑鼻的槐花,所以生活中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槐乡的孩子,我还想对你们说,欢迎你们到我们的家乡来玩,我的家乡在长江边,是个美丽的山城。和你们一样,我从小与长江为伴,是喝长江水长大的。如果你们来我们这里,我愿意当你们的导游,带你们去参观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游览三峡的美景……

槐乡的孩子(教学实录) 篇2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识里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通过看图想象和反复诵读,感受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看图想象和反复诵读,感受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预习作业】

1.读准生字字音,自学生字的笔顺。

2.读熟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并检测预习情况

1.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吗?这位小朋友来自农村,我们就叫她———乡下孩子。(板书课题) 让我们一起和她打个招呼吧。

(生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师:乡下孩子想考考小朋友们有没有认真预习课文。谁来读准这些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妈妈

怀里欢唱野菊编织 野菜肚皮乐坏馋嘴 撑圆包含小猪 一串小鱼 旷野)

(生开火车读词语)

师:你觉得哪些生字的读音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生:“编”“含”“串”是前鼻音,“撑”“唱”“旷”是后鼻音。

生:“曲”是个多音字,第一声可以组词“弯曲”,第三声可以组词“歌曲”。

3.检查课文朗读。

师: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有几个小节?

生:四个小节。

师:农村和城市的环境不同,所以乡下孩子的生活和城市的孩子不一样。那么,乡下孩子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四位小朋友分别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生分小节朗读课文,师特别指导读好含有轻声的词语,如:妈妈、怀里、爸爸、背上等。)

二、指导学习

1.学习第一小节,引导学生感受爸爸妈妈的爱。

师:谁来读一读课文第一小节?

生(读):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师:谁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呢?

生:乡下孩子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师:这是说乡下孩子小的时候,还是现在呢?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生:我从“曾”字看出来,是说“曾经”“过去”。

师:大家一起说一说,乡下孩子曾是———(生: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 曾是———(生: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师:你们见过黄鹂吗?

(师课件展示黄鹂图片,生观察。)

师:这就是黄鹂,怎么样?那黄茸茸的羽毛多引人注目呀!想听听它的欢唱声吗?

(课件播放黄鹂的叫声)

师:多么悦耳、动听啊!(板书:欢唱)谁来读一读?

生(读):欢唱的黄鹂。

师:多可爱的小黄鹂呀!还有谁想读?(一生再读)你就像一只欢唱的小黄鹂!(板书:欢唱的黄鹂)

师:为什么说乡下孩子就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呢?

生:因为乡下孩子在妈妈的怀抱里感觉很温暖,很快乐。

师:这样,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在妈妈怀里的感觉。大家闭上眼睛,现在我们躺在妈妈的怀里,跟妈妈学说“爸爸、妈妈”,跟妈妈学说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你在妈妈的引逗下“咯咯咯”地笑着,你“哑哑哑”挥舞着小手,踢蹬着小脚,你发出的每一个声音在妈妈听来都是那么动听。

师:躺在妈妈的怀里,感觉怎么样?谁来读一读第一句?

生(读):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

师:小黄鹂稍稍长大些了,它又爬到了爸爸的背上。爸爸会背着乡下孩子去干什么呢?

生:爸爸会背着孩子去放风筝,去田里玩耍。

师:在爸爸眼中,他的孩子多么漂亮、可爱呀!就像那盛开的野菊。

(板书:盛开的野菊)

师:乡下,野菊几乎随处可见。现在是秋天,正是野菊盛开的季节,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展示五彩缤纷的野菊图) 看到这么美丽的野菊,你想说什么?

生:这些菊花的颜色真多呀,有红的,有白的,有紫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师:想想刚才在大屏幕中看到的乡下孩子,是不是和野菊一样漂亮、可爱?谁来读读第二句?

生(读):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师:多漂亮的野菊啊!你也来试试!(师带领学生加“背上”和“野菊盛开”的动作再读) 趴在爸爸的背上多快乐啊!男生一起读一读。

男生(读):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师:乡下的孩子尽情享受着爸爸妈妈的疼爱,他们多幸福啊!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爸爸妈妈的爱!

生(齐):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师生一起朗读表演第一自然段,能背诵的学生背诵。)

2.学习生字。

师:生字王国里的娃娃们看见我们学得这么高兴也来凑热闹啦。它们是谁?

生:菊、野、怀、妈。

师: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吗?

生:竖心旁加上“不”就是“怀”。

生:女字旁加上“马”就是“妈”。

师:本课有一个新的偏旁叫里字旁,我们一起来写写里字旁。

(师指导,生练写。)

师:菊是一种花草,所以“菊”是草字头,下面是把“句”中的“口”换成了“米”。

(师范写生字,生书空后在课本上描红。)

三、延伸阅读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和课文中的乡下孩子一样享受着甜甜的母爱和父爱,幸福地成长着。请大家读读下面这首儿歌。

生(读):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

师:这首儿歌中把爸爸、妈妈和“我”分别比作什么?

生:把爸爸和妈妈比作一棵大树,把“我”比作一只快乐的小鸟。

四、写话练习

师:爸爸妈妈就是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大树。那你们躺在妈妈的怀里,趴在爸爸的背上时会做些什么呢?

(师出示诗歌,请学生将诗歌补充完整。然后交流,师生评议。)

我躺在妈妈的怀里,

妈妈轻轻拍着我的背,

我会_____________。

我趴在爸爸的背上,

爸爸高兴地背着我,

我会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导入检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乡下孩子的世界。请小朋友们看着屏幕完成下面的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照样子,填入合适的词。

一(只)蝴蝶 (动听)的歌曲挖(野菜)

一( )小鱼 ( )的阳光编( )

一( )草叶 ( )的野菊吹( )

一( )大马 ( )的笑容洗( )

师:乡下孩子在他们的爸爸妈妈眼里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想想第一小节的内容,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先完成这个填空。

(师课件出示:乡下孩子是______________,是 _______________。)

生:乡下孩子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二、指导学习

1.学习第二、三小节。

师: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 , 乡下孩子 愉快地成 长着。他们现在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和我们平时的生活一样吗?

生:乡下孩子的生活和我们平时的生活不一样。

师:请小朋友们自由练读课文第二、三小节,思考:乡下孩子会玩哪些游戏?他们有些什么本领?

(生回答,师相机板书“捉、含、挖、逮”,随机理解“逮”的意思就是“捉”。)

师:你们想不想去玩一玩呢?那咱们一起到乡下孩子家里去吧!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描绘:乡下的天空_____。乡下孩子的家里养了好多小动物,有汪汪叫的小花狗,有肥嘟嘟的小 猪 ,有_____ ,有_____……家门前有个池塘,池水_____ ,小鱼儿_____。岸边的小草_____ ,野花儿_____。)

(1)捉蝴蝶,编故事。

师:五彩缤纷的野花儿散发出阵阵清香,引来了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它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你们想捉一只吗?怎么捉呢?

(生各支妙招)

师:让我们一起踮起脚尖儿,轻轻地,轻轻地,猛地一扑,呀!捉住了!乡下孩子喜滋滋地欣赏着这漂亮的蝴蝶,他在想些什么呢?

(生答)

师:哦,到蝴蝶的家乡去,和蝴蝶姑娘一起跳舞。乡下孩子编织的故事可真美丽呀!让我们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

生(读):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师:(板书“编织”,指导理解“编织”)在这里不是指妈妈编织毛衣,而是指创造故事。

师:乡下孩子多有想象力啊!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2)含草叶,吹歌曲。

师:乡下孩子还会干吗?(随生回答在“含”字后面板书“吹出”)你能用草叶吹歌曲吗 ? 你觉得乡 下孩子怎么样?

生:乡下孩子还会含着一片草叶吹出动听的歌曲。

师:谁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读):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

(3)挖野菜,撑猪肚。

师:在乡下,连劳动都充满乐趣呢!瞧,(指挂图)乡下孩子挖了满满一篮子野菜回家,撑圆了———

生:小猪的肚皮。

师:“撑圆了”说明什么?

(生答:小猪长得非常可爱;肚子撑得圆鼓鼓的,吃得都快走不动了;小猪饱得不能再饱了……)

师:乡下孩子把小猪养得肥肥的,你觉得乡下孩子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们真懂事,真勤劳。

师:让我们一起在朗读中感受一下劳动的乐趣吧!

生(齐):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

(4)逮小鱼,乐猫咪。

师:小猪喂饱了,可别忘了小猫呀!带什么给猫咪呢?

生:小猫最喜欢吃鱼了。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师板书:乐坏)

师:为什么说是逮“一串”小鱼,而不是“一条”呢?小猫见到这么多鱼,会怎么样?它好像在说什么?

生:是说乡下孩子捉了很多条小鱼。

生:小猫一定乐不可支。

生:小猫好像在说:“小主人,你真是太厉害了,馋死我了!”

师:小猫的欢乐把我们小朋友都带乐了,就让我们一起再快快乐乐地读一读这句话吧!

生(齐):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5)指导有情趣地读背第二、三小节。

师:(指板书)这些事儿多有趣啊!在这几件事中你特别感兴趣的是哪件事呢?能加上动作表演出来吗?

(生表演读)

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乡下孩子有趣的生活。咱们一起来演一演吧!

2.学习第四小节。

师:乡下孩子的生活真是太有趣了!为什么乡下孩子会有这么幸福快乐的生活呢?

(课件出示第四小节,指名读,相机板书“生、阳光、长、旷野”。)

师:知道“旷野”是什么意思吗?

生:“旷野”就是空旷的原野。

师:(指着板书,引导学生回顾全文)乡下虽然不像城里有高楼大厦,有闪烁的霓虹灯,但那里有充足的阳光,有广阔的天地,有父母的呵护。乡下的孩子就像———(生:妈妈怀里欢 唱的黄鹂 。)就像———(生: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他们捉一只蝴蝶———(生: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含一片草叶———(生:能吹出动听的歌曲。)挖一篮野菜———(生:撑圆了小猪的肚皮。)逮一串小鱼———(生:乐坏了馋嘴的猫咪。)乡下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无拘无束,幸福快乐地成长着,因为他们———(生: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

3.结束部分。

师:此时,我真想马上飞到乡下去,闻一闻花草的芳香,听一听小鸟的歌唱,到旷野中去奔跑,躺在田埂上睡一觉……小朋友们,你们想吗?

生:想!

师:让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演一演,分享一下乡下孩子的快乐!

师:乡下生活太令人向往了。节假日的时候,让父母带你们到乡下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一些乡下趣事,下次我们再来交流。

三、延伸阅读

师:乡下孩子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呀!看,有位小朋友就写了这样一首小诗。

(师课件出示:

采一束野花,

打扮了简朴的房间。

割一篮青草,

喂饱了可爱的小羊。

拾一把稻穗,

乐坏了骄傲的公鸡。)

(生自由读小诗)

师:说说乡下孩子干了什么,你觉得乡下孩子怎么样。

(生自由说)

师:乡下孩子的生活真令人向往啊!小朋友们,如果你们来到乡下,你还想做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放开去说)

生1:捉几条小虫,乐坏了可爱的公鸡,填饱了鸭的肚皮。

生2:捡几片石子,在河边打水漂。

生3:放一个风筝,去问候天上的白云,去追逐天空的小鸟。

生4:挖几条蚯蚓,去河边钓鱼,乐坏馋嘴的小鸭。

生5:捉几只蟋蟀,看它们怎样格斗。

生6:逮几只蝈蝈,送给邻居家的盲婆婆,听它们动听的歌唱。

生7:捏几团泥巴,建几幢“高楼大厦”。

生8:采一束野花,送给亲爱的老师(妈妈、好伙伴、爷爷奶奶);打扮自己的小辫(房间);编个漂亮的花环。

生9:撒几把稻谷,乐坏了骄傲的公鸡,逗一逗馋嘴的母鸡。

生10:折几根柳枝,编个可爱的草帽。

四、写话练习

师:小朋友们,把你们刚才说的连起来就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了。请你们也来当一回聪明、勤劳的乡下孩子。

(指导学生练写小诗)

板书设计

4.乡下孩子

欢唱的黄鹂

盛开的野菊

《槐乡的孩子》教学札记 篇3

《槐乡的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教者需要借助这篇文章放手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可是,它又是一篇太美的文章。它文字美,清丽、清晰;它意境美,淳朴、自然。这撩人的美感,引得我总想多讲一些,以透彻地挖掘文章的主旨,让孩子们从文中尽可能多受益。可事与愿违,我越想多讲,就越冲淡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快乐。真是“欲速则不达”呀。

幸亏我及时反思,认识到了略读课的学习,不能这样由老师包办代替,而是应在“舍不得”的情况下,必须做出割舍:为了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得”,真正的做到自主学习,让自学能力得到提高,老师就得大胆放手,相信学生的学习和领悟能力,只做必要的引导和点拨就可以了。这种自学的快乐和收获,不是急于求成的事,而是应该利用每一堂略读课,循序渐进地进行培養。这种“舍”与“得”看起来是多么矛盾,而又多么必要啊!

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舍”与学生的“得”,我又想到,做人不也是如此么?《槐乡的孩子》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描写,一扫辛苦、劳累,给人以轻松活泼的感觉。说明孩子们以苦为乐。这种“舍”与“得”的辨证关系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放弃了玩乐时间,在劳动中获得了常人难以体验的快乐。他们虽然没有玩过大型的游乐设施,却从劳动中换来了生存能力,同时在劳动后换来了快乐的心情,更在劳动之余减轻了父母的经济负担。他们小小年纪就以苦为乐,自食其力,真叫人佩服!这些舍弃玩耍的孩子,却恰恰比许多孩童多得了数不尽的、令人羡慕的、更是金钱买不到的生存技能、技巧。这“舍”与“得”又是多么公平!生命的真谛得以诠释!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篇4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感受槐花的美,香,槐乡孩子的快乐,一方面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如,指名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自由读,齐读等,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中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手段,配乐,图片欣赏等从美入手,以读解文,在读中表达美,再现美。但在朗读时还

是发现了一些问题,齐读时由于语速偏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情感的充分体现。

在教学中我也很注重抓关键字、词、句,从关键字词句入手,让学生有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概念。例如我先让学生抓住“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为表达主线,使学生对全文有个总的印象,然后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课文的内容,做到抓一句而带动全篇,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做好了准备。还有在教学“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这段文字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表示香的词语,然后理解“清香、醇香、浓香……”感受槐花香味越来越香,越来越浓,并通过朗读体会,还有“浸”字更是体现了香味到处都是。学生通过对关键字句的理解,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5

《槐乡的孩子》是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本课共1个课时完成。

教学理念:

1、小学语文中跨越式发展理念:通过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丰富扩展阅读材料,使学生在课文学习及阅读中认真思考,深切体会,并进行写作表达;在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

2、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的理念。

3、《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层次整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给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的学生是三年级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语文阅读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略读课文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它的学习还必需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学生能借助课件自主学习,对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写作等较有兴趣。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阅读、写作积累,表达能力尚可。

教学策略的选择:

1、综合运用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教学策略,提供大量学习资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学给学生学习方法,明确目标让学生自主进行。

2、利用跨越式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资源准备:

1、多媒体教室。

2、供学生阅读的跨越式课外阅读材料。

3、制作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无论是在草地上玩耍,还是去野外登山,文中小朋友的童年生活都给我们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也和他们一样充满了快乐。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槐乡看看那里的孩子有什么快乐的事情?

2、板书课题:4 *槐乡的孩子

3、认识略读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你们有谁知道,什么是略读课文呢?所谓略读课文就是将一篇文章简略地、无须细致推敲的略读,能读懂课文的大致内容即可。

设计意图:回忆前面所学课文。然后,通过一个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与前面的文章进行对比,发现课题的不同,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

二、了解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1、向学生介绍略读课文的特点:

(1)没有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2)以自学为主:(3)只要大概读懂课文的内容就可以了。

2、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课件出示):按照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借助课文中的拼音把课文读通,思考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并要求思考,画出有关的句段来理解,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意图:了解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学给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

三、按自学要求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槐乡的孩子生活的快乐吗?从课文哪些描述中知道?

(3)读了课文你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培养自读能力。

四、读后交流,老师适时指导。(课件出示重点句段)

1、槐乡孩子的快乐不是在玩中,而是在摘槐米的劳动中,所以让学生反复朗读摘槐米的劳动过程,从中体会他们用劳动换取上学的钱和摘到槐米满载而归以及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愉快心情。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课文中比喻句。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使学生知道槐乡的孩子具有勤劳、自立、自强、勇敢、懂合作、爱学习的好品质。无论是对课文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五、质疑: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

六、课堂小结: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槐乡孩子的品质和课文表达方法两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七、课外阅读:

跨越式发展课外阅读材料53页《体验乡村生活》58页《劳动的乐趣》。

八、课外拓展:

1、说一说,你平时进行了哪些劳动(活动),他们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和快乐?

2、回顾自己在学校或家里参加某项劳动的经过再把它写下来。

槐乡的孩子优秀教学反思 篇6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读了一遍课文,让他们说说槐乡孩子的特点。鼓励学生们在读中找答案,希望通过这个环节,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但上课时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课后我认真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老师提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没有照顾到中下生的阅读能力。所以,这些水平的学生由于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就容易分神,学习效果不好。

另外,这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品读课文,由于前一个环节设计不好,所以这个环节实施效果也就不好。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参考 篇7

低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运用语言的经验,也积累了相当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说“生活经验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的观点,完全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

在本堂课中,有许多把学生生活经验引入课堂的成功例子:例如从家乡的树引出槐树,从槐乡引出“橘乡”“鱼米之乡”,教案《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既理解“乡”,又扩充了生活积累。在学习槐乡孩子的劳动情景时,让孩子们想象是在怎样的天气中进行的,通过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既让他们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辛劳也让他们感受了那份快乐。

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源头活水不断;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显得厚重和丰富;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真正为学生所喜爱。

★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 三年级《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 《槐乡的孩子》教后反思

★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 槐乡五月 的教学反思

★ 槐乡的孩子教案

★ 槐乡的孩子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 《槐乡的孩子》课后感

★ 《槐乡的孩子》优秀说课稿

槐乡的孩子(教学实录)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仔细、黎明、满载而归”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劳动的快乐,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锻炼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劳动的快乐,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教学难点:

锻炼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槐花图片及诗句,导入新课。

槐林飘香

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要想象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

三、品读欣赏。

/ 2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纠正读音。

2、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段落。

4、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5、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2、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

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1、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

2、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侧面烘托的描写。

三、学习生字。

1、自读生字,想一想,在字形方面,你要提醒大家什么?你有没有最好的方法记住它?

2、用生字组词扩展对字义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佳句。

2、阅读文章《纸船印象》。

《槐乡的孩子》扩写 篇9

《槐乡的孩子》扩写

男孩子蹦蹦跳跳地来到槐树下,抬头望:啊!今年的槐树怎么结了这么多槐米呀!你看,这槐米绿油油的,又大又多,,挂满了枝头,连阳光都照不进来。看着这沉甸甸的槐米,男孩心想:哇,这么好的槐米,准能卖个好价钱。这回,我上学的学费,就不用愁了!于是,小男孩赶紧脱掉鞋子,双手紧紧地抱着树干,两脚一蹬,不到一眨眼的工夫,他就爬上了大树的`树杈上。小男孩坐在树叉上,小脚丫勾着树枝,一手紧紧抱着树干,一手举着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熟练地削着槐米。一串串槐米像一只只小蜻蜓纷纷落下。小男孩的脸上落出了满意的笑容。小男孩对树下的小女孩说:“快接,快接,槐米要掉到地上啦!”忽然,一串槐米掉到一个小女孩的头上,小女孩使劲甩甩头,像小鸭子摇头,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们的笑声传遍了整个山林。

《槐乡的孩子》评课反思 篇10

为了拓宽学生阅读知识,同时也体现阅读课的实质意义,注重字,词、句、段、篇的训练落到实处,本人出示了与本课有关的四字词语。

劳而无功 劳苦功高 归根结底 张灯结彩 劳民伤财 劳师动众结伴而行 结草衔环 满不在乎 满面春风 满腔热忱 满城风雨

让学生自己去积累文本中的“的”“地”字短语,并安排抄写习作。即使课文中的知识处理不足也可以通过这种有效的作业方式足以弥补了。

“品读”是本文的重点,但为了学生阅读量的增大,让学生选读欣赏,抄写文中美句并仿写句式。如: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仿写:1、(我离不开妈妈,就像河里的鱼儿离不开水,田里的禾苗离不开肥沃的土壤。)

2(我离不开学校,就像幼小的孩子离不开妈妈的怀抱,大山的人们离不开大山的土地。)

总之,本人坚信,如果阅读坚持这样做,相信自己的教学效果差不了多少,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务实。只有脚踏实地的教学,朴实的教学设计,会逐渐创新的。总归一句,语文教无定一,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方能是根本。

★ 槐乡的孩子教案

★ 《槐乡的孩子》教后反思

★ 《槐乡的孩子》课后感

★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 《槐乡的孩子》优秀说课稿

★ 语文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 三年级《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 槐乡的孩子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 小学三年级槐乡的孩子教案优秀

上一篇:小学寒假作文精彩下一篇:靖江秦红波兼职体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