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的孩子 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精选10篇)
槐乡的孩子 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1
龙源湖学校导学案
年级班学科:编号:Q03007
本周习惯:学习小主人:
课题:4、槐乡的孩子课型:略读课课时:一课时
主备人:马全玲审核人:商敏
【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读懂课文内容,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重点)
3、我能逐渐学会独立阅读,并能从一些句子中体会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难点)【时间预设】
导入、明确目标3’学文32’达标检测5’
学习流程 教与学
【预习单】
1、这篇课文我读了遍,能达到第(①读正确②读流利③读出感情)项要求。
2、我会正确认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槐乡花苞耷拉塞着缕缕炊烟磨好
家长签字:
1、我能正确朗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争取读流利。
2、对子轮读课文。(对子读对了,竖竖大拇指,对子读错了,记得要纠错。)
3、小队合作,进行预展。
4、小队展示勇者胜。
1、独学。我能把朗读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满载而归、觅食等。。
2、对子交流对词语的理解,相互提问或补充。
3、群学难理解的词语,队内抽测。
4、小队展示智者胜。
1、独立思考:你最喜欢槐乡的哪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一读,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示例:
(1)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4、小队风采展示。
【达标检测】)
一、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散发--飘荡--勤劳--
反义词:
黎明--劳累--满载而归--
二、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下列填空。
槐乡的孩子是 孩子,我从
知道的。
【反思与评价】
1、自我评价:好良加油
2、对子评价:好良加油
3、队长评价:好良加油
展示要求:
大声、大胆、自信、站位合理、站姿美观
听展要求:聚焦快
[槐乡的孩子 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槐乡的孩子 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2
年级 二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秋天的图画》 指导教师
课时 2课时 学习日期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挂图、课件
学习过程设计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备注
教材分析:
《秋天的图画》是新选编的课文,图文并茂。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课文中“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的设问,使我们对创造这一切的勤劳的人们喜爱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对秋天的山野会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仅停留在对外在的感知,缺乏对秋天美好的真正感悟。由此教师要利用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秋天是个美好的、丰收的、喜庆的季节,从而体会出秋天真正的美和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将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的识字(一),讲述了秋天的知识,今天让我们继续认识秋天吧。
二、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思考:读后想知道什么?
(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
(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
2.自读课文。
3.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4句)
4.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注意轻声音节:灯笼高粱)
5.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生字
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重点字音:梨笼颊浪勤劳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甚么喜欢。
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6.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7.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会场……
六、作业
1.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课文中要求认的生字
2.背诵课文
二、新授
(一)认记生字字音
出示要求写的生字,认读。
重点字音:浪灯作字苹丽劳
(二)识记字形
采用自己最喜欢的识字方法:
提示:编字谜
加偏旁
换偏旁
做动作
(三)组词语理解字义
(四)范写指导
重点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三、作业
1.我会画:画秋天的果园
2.我会做:
(1)用落叶做书签
(2)用自己的画做贺卡
(3)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展示台做准备)
板书设计:
1秋天的图画
梨子
苹果
稻海
高粱……
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句子序号。
学生同桌互读生字。
学生认读生字,注意:梨、笼、颊、浪、勤、劳等字的读音。
学生选择喜欢的句子读。
学生男女生赛读、想象读课文,尝试着背诵课文。
指名学生读生字。
学生认读生字,注意:浪、灯、作、字、苹、丽、劳等字的读音。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学生给生字组词或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反思:
课文共有一个自然段,三句话。讲了秋天,山野、梨树、苹果、稻海、高粱、大雁共同构成的一幅秋天美景图。文中一句:“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做出了回答……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一问一答,既是一种语法结构,也揭示出人们在创造美、感受美。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抓住秋天的特点、事物的特征,学习语言、应用语言文字;通过图片,突破学生理解的难点,通过朗读,激发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热爱劳动共创美好生活。不足是应进一步指导学生给每句话表序号。
4、槐乡的孩子学案 篇3
设计者:张伟丽
审核者:刘学敏
赵敏
一、学习目标我知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懂课文内容,画出能体现槐乡孩子快乐的句子,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3.学会独立阅读课文,通过朗读,说一说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二、我能独立完成这些学习问题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我能读准这些词语:
槐乡
花苞
耷拉
染料
黎明
削槐米
觅食
塞满
磨刀
缕缕炊烟
满载而归 月落柳梢
3、通过读课文,我知道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4、我会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5、我要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我展示,我提高
1、我能完成第1个学习问题:指名读课文。
2、我能交流第2个问题,指名读词语。
3、我是从这些地方感受到槐乡的孩子很可爱、很快乐的。(1)()。(2)()。(3)()。(4)()。
4、读了课文,我的感受是()
5、我积累了本课的优美句子。()
四、学得怎么样,练练就知道:
1、填合适的词语。
()的清香
()的孩子
淡淡的()长长的()
快乐的()
甜蜜的()
火热的()
()的歌声
()的微笑
2、填合适的字。
()人()意
()()炊烟
()人()目
满()而()()风()动
月()柳()
()上()下
()丽多()
3、在文中找两句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我的自我评价:
槐乡的孩子 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4
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感受文章思路。
2、理清课文写景的组织与安排,欣赏优美精彩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从各角度切入的写作方法。
(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基础部分】
1、给加点字注音:
酝酿()宛转()黄晕()应和()
蓑笠()抖擞()笼罩()朗润()
落地()烘托()嘹亮()涨起来()
鸟巢()抚摸()发酵()喉咙()
2、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4)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5)“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要点部分】
(相信自己,我能行!)
1、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名称 特征 角度(顺序) 写法 修辞
春草图 嫩、绿、多、软
春花图 由高到低
春风图
多感官描写
春雨图
排比、比喻
2、赏析优美语句。(小组分派任务逐段分析)。
例子:(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拓展部分】
(挑战自己,我最棒!)
1、“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写了什么内容?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2、“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
【课堂小结】
第一课《春》导学案
班级组名姓名
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做主,我的人生我努力
学习目标(一步一步,乘着叶片往前飞!)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3、领悟文章的诗画意境,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陶冶个性。
(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基础部分】
听写课文词语。
【要点部分】
(相信自己,我能行!)
1、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文章最后一部分,作者用了三个比喻句分别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点?这三个
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3、最后一句“领着我们上前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文章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拓展部分】
(挑战自己,我最棒!)
春纪伯伦
来呀,亲爱的!让我们到荒野去!冰雪已经消融,生命从梦乡苏醒,春在河谷、山坡蹒跚,搖曳。走呀!让我们去追寻春天在辽阔的田野上留下的足迹;上呀!让我们登上高山,放眼眺望四周那如海似涛的翠微。
啊!冬之夜叠好、收起的衣裳,如今春之晨又将它铺展开来。于是桃树,苹果树打扮得如同“盖得尔夜”的新娘;葡萄树醒来了,枝藤扭结好似情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溪流在岩石间边跳着舞,边哼着欢乐的歌,潺潺流去;百花从大自然的心中绽开,如同从大海中涌出浪花朵朵。
来!让我们从水仙花的酒杯中喝干残存的雨的泪水;让我们倾听小鸟的欢歌,心旷神怡;让我们呼吸那春风的芳菲,如醉如痴。
1、散文诗开头,用“来呀”、“走呀”、“上呀”三个呼唤,有何作用?
2、第二段中作者选取了哪三种景物进行描写?
3、第三段三个“让我们……”的句式表达的一个中心意思是:
【课堂小结】
槐乡的孩子 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5
主备人课题1、一去二三里课时2课时
教学思路(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12个,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感受到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学习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12个,认识“田字格”,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学习方法指导:在情境中读读、认认、说说。
知识链接:
1、郑板桥的《咏雪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预习任务:
1、会认本课生字。
2、会读本课课文。
3、能感受到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自主、合作、探究:
1、拼音展示导入新课
2、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注意观察顺序有……有……有……还有……)
3、教师范读,注意听准每个字的字音。
4、同座两个小朋友互读,用横线画出图上有的景物。
5、检查读课文
.愿意把小诗读给大家听。.去拼音读生字的游戏。.看拼音找生字的游戏。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二行)
.同学们再读一二行诗,看谁能读出山村的幽美。.自由读。.齐读。
.引读,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住着几户人家傍晚炊烟潦绕着村子,显得幽美而宁静。
7、写字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开始学写汉字。怎样才能把字写得端正,匀称呢?我们有一个好帮手。板书:谁知道他是什么?
.认识田字格,正方形,中间有两条线把正方形分成了四个小正方形。
.左上方叫左上格,左下方叫左下格。
.横在中间的这条线中一一。
.手势表示。(手脑并用).指导书写。
.评议。.练习书写。
8、读课文当堂练习看谁最先把课文背会。
我来闯关:
A、找朋友
yīqùèrsǎnlǐsìwǔliùqībājiǔshí
一二三去里四五七六八九十
B、我最棒(我会写生字)
一:
二:
三: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推荐阅读儿歌。
2、在我们周围找找本课的生字。
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课题2、口耳目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6个生字“口、耳、目、羊、鸟、兔”,会写1个字“十”,认识新笔画“丨”,。
2、我能感受到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学习重点:识字写字
知识链接:
象形字的由来: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特别是繁体的[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
预习任务:
1、借助文中的图画和音节认识6个字:口、耳、目、羊、鸟、兔,并能口头组词。
2、自制本课12个生字的生字卡片。
自主、合作、探究:
1、小组内联系生活实际,告诉你的组员,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并让会认的同学教大家认读。
2、同桌互读生字,注意正音,并读准后鼻音字:羊。
3、仔细观察,想想汉字与图画有什么关系?
3、玩一玩生字卡片: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并组词,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5、和生字娃娃交朋友(小组展示):我们是这样记住这个生字的。
6、一起跟老师写好:十(认识笔画丨)
我来闯关:
1、我会写“十”字,比一比,谁写得漂亮。
2、认读词语:
口水、耳朵、目光(guāng)、小羊、小鸟、小白兔
3、“十”的第一画是();
4、我会连。(课文后48页习题)
知识延伸:在你认识的汉字中找找哪些字和它所表示的实物很相像。
学习指数:
快乐指数:
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课题2、口耳目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6个生字“日、月、火、木、禾、竹”,会写2个字“木、禾”,认识新笔画“丿、乀”,。
2、我能感受到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学习重点:识字写字
预习任务:
1、借助文中的图画和音节认识6个字:“日、月、火、木、禾、竹”,并能口头组词。
2、把你在课外认识的象形字写在卡片上。
自主、合作、探究:
1、小组内联系生活实际,告诉你的组员,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并让会认的同学教大家认读。
2、同桌互读生字,正音,并注意读准翘舌音字:日、竹。
3、仔细观察,想想汉字与图画有什么关系?展示你在课外收集的象形字。
3、玩一玩生字卡片: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并组词,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5、和生字娃娃交朋友(小组展示):我们是这样记住这个生字的。
6、一起跟老师写好:木、禾(认识笔画丿、乀)
我来闯关:
1、我会写“木、禾”字,比一比,谁写得漂亮。
2、认读词语:
日出、月儿、火山、木头(tou)、禾苗(miáo)、竹子。
3、“木”子共()画,最(zuì)后(hòu)一画是();
知识延伸:在你认识的汉字中找找哪些字和它所表示的实物很相像。
学习指数:
快乐指数:
小学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课题3、在家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
2、认识笔画“丶”和偏旁“氵、扌、火、日”
学习重点:识字
预习任务:
1、借助课文注音认读生字,并把课文中的生字圈出来。
2、为生字口头组词,并制作生字卡片。
自主、合作、探究:
1、看一看,说一说:
观察插图,图上花的是什么地方?家里都有些什么?你能说出他们的名称吗?
2、贴一贴,读一读:
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物品的名称,再读一读。
3、读一读,比一比:看谁都得准
4、找一找:生字中那些字的一部分你见过?用熟字换一换、减一减、部件拼一拼的办法识记“报、也、台”(认识“扌”)
5、其余的生字你还能用什么办法去记住?(认识笔画“、”和偏旁“氵、火、日”)
6、组词游戏:比赛摘苹果
我来闯关:
1、找朋友
chájī沙发台灯diànshì
bàozhǐ茶几挂钟diànhuà
shāfā报纸电视táidēng
shūjià书架电话guàzhōng
2、我会连。
氵火扌日
报晚灯沙
3、知识延伸:在我们周围找找本课的生字。
学习指数:
快乐指数:
小学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课题3、在家里课时第2课时
教学思路(纠错栏)
学习目标:
1、会写“上、下、土、个”4个字。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学做做一个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学习重点:写字;指导朗读
预习任务:熟读词语,大声朗读课文;找出本课一共有()句话。
自主、合作、探究:
1、说一说:图上画着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2、读一读:课文里是这样说的吗?(自己读、互读、比赛读)
3、跟老师读:
(1)按照标点停顿,做好句中停顿。
(2)读出“高兴”来:爸爸妈妈看到“我”懂事了,高兴;“我”觉得自己很能干,高兴。
4、说一说:你喜欢图中的小朋友吗?你在家是怎么做的?
5、写一写:
(1)观察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跟老师一起按笔顺书空;(“下”点起笔轻,落笔重,与竖相连,居横中线上;“个”撇的起笔高,捺的起笔低,两笔相接,开口度大,竖居中,不与“人”连接)
(3)自己试着描一描;
(4)独立写一写。
我来闯关:
1、听写“上、下、图、土、个”四个汉字。
2、、我会写。
上:下:
土:个:
3、连一连:
上下土个
水一山地去天
知识延伸:
1、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体会做事的快乐。
2、和爸爸妈妈一同做家具和电器名称的卡片,贴在物品上,你能学到更多的字了。
学习指数:快乐指数:
小学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课题4、操场上课时2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14个,会写4个字。认识“”4个偏旁。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学习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12个,会写4个字。认识4个偏旁。
知识链接:
1、奥林匹克运动会分为夏季运动会和冬季运动会。奥运会的夏季运动项目主要有田径、游泳、体操、赛艇、自行车、拳击、击剑、射箭、举重、球类等。奥运会的冬季项目主要有:滑冰、滑雪、冰球等。奥运会在中国成功举行。中国获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共计100枚奖牌。金牌榜排名第一。
预习任务:
1、积累本课生词,会认本课生字。
2、会读本课课文。
3、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自主、合作、探究:
(一)启发谈话
课间,你最喜欢参加哪些体育活动?(根据回答出示课文中部分词语。)
看图,说说课间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在图上找出学生没说到的项目,出示相关词语。)
(二)自读词语和儿歌
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学习词语中的生字
1、认读词语中的9个生字。
2、随生字认识“”“”这两个偏旁。
3、用“打、拔、拍、跳、跑”口头组词。
(四)学习儿歌中的生字
1、自读儿歌,自学儿歌中的5个生字。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相机点拨,随生字认识“口、讠、”。
(五)指导朗读、背诵
跳高/拔河/拍皮球,天天锻炼/身体好。
(六)练习写字
指导写字要让学生看清范字,注意比较。“八”与“入”笔画相同,而且都是撇低捺高,但“八”起笔分开,“入”起笔连接。“大”与“天”相差一笔,起笔位置不同。这两个字都有撇,但与“八”的撇不同,先直下过了横之后向左下格撇出,带有弧度。教师要当堂示范,加深印象。
我来闯关:
A、读读画画(把你喜欢的活动涂上颜色)
Yuǎnshéngjiànrēngbāozhuōmícáng
跳远跳绳踢毽子扔沙包捉迷藏
diūshǒujuànhuáhuátīfàngfēngzhēng
丢手绢滑滑梯放风筝
B、我会写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收集有关体育运动项目的标志。
小学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课题1、画课时2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⒈会识“远、色”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等4个生字。认识偏旁“辶、忄”。
⒉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与“无”,“来”与“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是讲的一幅山水画。
学习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11个,会写4个字。流利地朗读。认识2个偏旁。
知识链接:古诗谜
风头戴小红帽,
解落三秋叶,身穿大白袍。
能开二月花。走路摇摆摆,
过江千尺浪,游泳稳又快。
入竹万竿斜。
预习任务:
1、积累本课生词,会认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与“无”,“来”与“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是讲的一幅山水画。
自主、合作、探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呈现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画》的20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师:小朋友,大家看到了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2.学生读诗。
师: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
师: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二)初读正音,突出重点
1.学生自读诗句,对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发现不对的,同学教读。
3.全班齐读,轮读。
4.教师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1个生字。
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
(三)背诵诗句,领会其义
1.看谁背诵得最快。(学生自由背诵)
2.背得不错!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给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相反)
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会不惊呢?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3.读一读,看看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4.戴头饰,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2)高──矮哪种是高,哪种是矮?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3)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演一演表现相反意思。
(4)白──黑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说说相反的例子。
(5)晚──早什么晚,什么是早?说说相反的例子。
(6)读一读6组反义词。
(四)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呈现“人、火、文、六”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注意“火”先写“点”,再写短“撇”,第三画是长“撇”,最后是“捺”。
我来闯关:
A、我会说
远--高--来--
笑--白--晚--
大--小--多--
黑--美--胖--
B、我会写
人、火、文、六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从自己认识的字中找一找意思相反的。
2、收集谜语,互猜谜语。
小学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课题2、四季课时2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学会两种笔画,认识四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模仿课文自创诗歌。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学习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11个,会写4个字。流利地朗读。认识4个偏旁。
知识链接:《四季花》一月水仙清水养,二月杏花伸出墙,三月桃花红艳艳,四月杜鹃满山岗,五月牡丹笑盈盈,六月栀子戴头上,七月荷花别样红,八月桂花甜又香,九月菊花傲秋风,十月芙蓉迎寒霜,十一月茶花初开放,十二月梅花雪里香。
预习任务:
1、积累本课生词,会认本课生字。
2、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模仿课文自创诗歌。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自主、合作、探究:
一)以图激趣,初步识字
1、展贴具有明显四季特征的事物的带字图片(柳树、荷叶、菊花、梅花、蝌蚪、知了、大雁、雪人、草芽、谷穗、桃花、桔子、麦苗、杨梅等),让认识的学生上来指认。
2、齐读有关生字,读准字音。
3、把以上图片按四季分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导入:有叔叔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各选了一些事物,编了一些很好听的儿童诗,我们一起来读读。
2、课件展示,配乐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课文,个别朗读,集体朗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
4、让学生在课文中划出生字,再重点出示,让学生认读,让学生自己想起办法记生字。并结合教学让学生认识四个偏旁(方框,禾字旁,雨字头,月字旁)。
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1、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语调和感受,并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借助课件图片来指导学生背诵。
四)拓展延伸,创作诗歌
1、让学生模仿课文形式选用刚才学过的带有四季显明特征的事物在创作纸上写诗歌。(作业纸形式附后)
2、有能力的在自己的诗歌每节配上插图。
3、展示自已的作品:上台朗诵,同学交流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复习生字。
2、运用铁丝认识笔画“竖弯钩、横折弯钩”,再让学生在四个生字(七、儿、九、无)中找出此笔画描红,接着点明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字描红,再书写。
我来闯关:
A、我会说,我会画。(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画出来,说出喜欢的理由)
B、我会写:七、儿、九、无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画一幅自己最喜爱季节的画,把画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2、收集有关描绘四季的画片、儿歌,同学互相交流。
小学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课题3、《小小竹排画中游》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山、木、艹”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认识12个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
知识链接:
我们的祖国有一条很长很长的江,叫长江。长江以南地区,风景优美,气候温暖,物产丰富,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预习任务:
1. 根据拼音认识12个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
2. 根据拼音读懂课文内容,会背诵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
1. 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本课的生字。
2. 看书中的插图,向同学说一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给同学听。
4. 请你当一当“小小旅行家”,向同学介绍江南风景。
我来闯关:
1. 我能读好:
2.我会读:
江南江水禾苗树苗树木树叶竹排木排
两岸两天绿色绿地
3.我能说出下面的图上有什么。
小学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课题3、《小小竹排画中游》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精读课文,学习词句。.
2、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习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掌握生字的书写。
预习任务:
1. 背诵课文。
2. 书写“口、中、日”
自主、合作、探究:
1. “苗、江、游、绿”怎样记住字形?
2. 怎样书写“口、中、日”。
我来闯关:
1、读拼音,写句子。
()
()
免费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2、我会写。
3. 我会组词。
流()两()绿()
岸()江()唱()
4.我会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4、哪座房子最漂亮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4个字。认识2个笔画“横钩、竖钩”和4个偏旁“广、户、穴、尸”。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知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变化很大,农民盖了许多新房,最漂亮的房子是小学堂。
学习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4个字。认识2个笔画“横钩、竖钩”和4个偏旁“广、户、穴、尸”。
知识链接: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整个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预习任务:
1. 根据拼音认识认识12个生字。
2. 根据拼音读懂课文内容,会背诵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
1. 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本课的生字。
2. 看书中的插图,向同学说一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给同学听。
我来闯关:
a) 读一读,连一连。
香青窗亮
b) 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穴--()尸--()广--()
4. 我能说出下面图中有什么。
4、哪座房子最漂亮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看图、读课文,了解农村建设的新面貌,体会到农民生活的幸福和他们对教育孩子的重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掌握生字的书写。
预习任务:
1. 背诵课文。
2. 书写“了、子、门、月”4个字。认识2个笔画“横钩、竖钩”和4个偏旁“广、户、穴、尸”。”
自主、合作、探究:
1、轻声读课文,看文中插图,边读边想:哪座房子最漂亮?
2、你们觉得这些房子的颜色怎样?
3、有感情地把课文读给同学听。
4、农村有漂亮的新房子说明人们的生活怎样?
我来闯关:
a) 比一比,再组词。
哪()座()漂()
那()坐()票()
2.我会写》
()
3.我能把祖国的变化讲给爸爸妈妈听。
4我会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5. 看谁说得多。
青青的
白白的
宽宽的
大大的
5、爷爷和小树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初步学习把词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课文中理解意思的方法。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爱护小树,从小要为绿化祖国出力。
学习重点:
1、知道课文中的“衣裳”“绿伞”指的是什么?
2、认记生字,练习朗读。
知识链接:
树木能够改善人类赖依生存的环境质量。树木和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新鲜氧气;空气中60%以上的氧气来自陆地上的树木和绿色植物,因而人们把树木和绿色植物比喻为“氧气的制造厂”、“新鲜空气的加工厂”。树木中还有很多树木能够分泌杀菌素以杀灭空气中的各种病菌;并且还能够吸收工业化生产排放的有毒气体、滞留污染大气的烟尘粉尘和消除对人类有害的噪声污染等。
预习任务:
3. 根据拼音认识认识生字。
4. 根据拼音读懂课文内容,会背诵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
6. 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本课的生字。
7. 看书中的插图,向同学说一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
8.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给同学听。
9. 爷爷是怎样保护小树的?
我来闯关:
1、按课文填空。
冬天(),爷爷()小树穿上()的衣裳。
2、我能把下面图中的内容说给大家听。
5、爷爷和小树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课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衣裳”、“绿伞”在句子里的意思,
学习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掌握生字的书写,理解“衣裳”、“绿伞”在句子里的意思。
预习任务:
3. 背诵课文。
4. 书写“不、开、四、五”4个字。
自主、合作、探究:
5、轻声读课文,看文中插图,边读边想:爷爷是怎样保护小树的?
6、有感情地把课文读给同学听。
7、人和树有什么关系?
我来闯关:
a) 写出反义词
冷--()关--()
2.我会说。
8、我会写。
小学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课题6.静夜思课时1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我能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学习重点: 我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知识链接: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在此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后来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受谗言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之乱起,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军幕僚;后来永王为唐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遇赦东归,投奔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预习任务:
1、积累古诗好句。
2、了解故事意思。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古诗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2、划出不理解的古诗句。
3、朗读古诗,说说自己的感受。
我来闯关:
一、用“√”标出括号前面字的正确读音。
背(bèibēi)课文疑(yí ní)问 古诗(shīsī)
白霜(shuānshuāng)思念(liànniàn)奶奶(nǎilǎi)
二、组词
成()伟()照()不()声()
喊()尾()灶()布()生()
三、在正确的说法后打“√”。
1、《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
2、《静夜思》描写的是冬天夜晚的景色。()
3、诗中“疑”的意思是:
怀疑();好像();不能解决()
4、诗中“举”的意思是:
提出();兴起();抬起()
5、诗中“思”的意思是:
想办法();思念();希望()
6、《静夜思》这首诗主要写了:
(1)李白十分喜爱夜晚圆圆的月亮,明亮的月亮。
(2)李白望着月亮,思念家乡。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推荐阅读关于思乡、思亲人的古诗朗读。
槐乡的孩子 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6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这一重点,突破这一难点,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图通过师生做反义词游戏,把学生带入识字情境中,初步感知“对韵”独特的语言形式。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扎实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搜集对韵歌。(师生)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趣促学(用时:3分钟)
1.游戏规则:教师说一个词语,学生边拍手边说出它的反义词。如:老师说“天”,学生说“地”。
2.教师在几组反义词中间分别加上“对”字,让学生再次朗读。
3.教师导入新课,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拍手说反义词。
预设:长--短 黑--白
轻--重
2.学生朗读变化后的词,初步感知对韵歌的形式。
3.学生朗读课文题目,进入新知学习。
1.写一写反义词,我填得最准。
天--( )
大--( )
多--( )
二、初读韵文,整体感知(用时:8分钟)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动漫。
2.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这首对韵歌。
3.检查并指导学生朗读。
1.学生认真聆听,感知对韵歌独特的语言形式。
2.学生借助拼音采用同桌互读、小组轮流读等多种方式自由读对韵歌。
3.学生朗读展示。
2.读一读,我读得最棒。
三、创设情境,集中识字(用时:12分钟)
1.课件出示带有音节的生字,请学生试读。
提示:哪个字最容易读错?哪个字最难读?
2.指导学生同桌间把难读的字读一读。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课件,逐字读生字。
4.屏幕出示所有生字。指导小组学习。
5.教师分组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当小老师指导读。
预设:“虫”是翘舌音。
“风”“虫”是后鼻音。
2.同桌间互相交流,认读生字。
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小组长出示卡片,组织学习。
(1)学生自己认读生字。
(2)小组长拿生字卡片考本组成员。
(3)读对了竖起大拇指夸夸他,读错了帮助他。
5.被选到的学生小组成员齐认读生字。
3.连一连,我识字最行。
fēnɡ 风
yún云
chónɡ鸟
niǎo虫
四、重点指导,强化识字(用时:8分钟)
1.学习“云”和“山”。
(1)课件出示“云”和“山”。提问:由这两个字的形状,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2)提问:你能说出几个带有“云”的词吗?
(3)出示“绿意浓浓的柳树”和“桃花盛开”的图片。指导学生欣赏、组词并进行简单说话练习。
2.学习“清”和“秀”字。
(1)课件出示一幅山清水秀的风景画。用本课学过的词语怎样形容这座山?怎样形容这里的水?
(2)出示成语。指导朗读。
3.学习“山”字。
(1)课件播放“山”的字理图。
(2)出示“山”字。
(3)扩词练习。
1.学生汇报。
(1)都像它本来的形状。“云”上面的一横,就像浮在天上的云。
(2)汇报带有“云”的词语。
预设:云朵、云彩。
(3)学生组词并进行说话练习。
预设一,学生组词:柳树、柳枝、柳叶、柳芽、桃树、桃花……
预设二,说话练习:
绿绿的柳树真美啊!
粉红的桃花可真漂亮!
2.学生汇报。
(1)学生思考后汇报:
用“山清”形容山,用“水秀”形容水。
(2)朗读“山清水秀”。学生个别读,齐读。
3.学生汇报。
(1)看到了“山”的形状。
(2)交流识记“山”的字形。
(3)学生组词:泰山、灵山、山上。
4.做一做,我知识最强。
(1)“云”是( )结构的字,偏旁是( ),组词:( )。
(2)“山”是( )结构的字,偏旁是( ),组词:( )。
(3)“虫”的偏旁是( ),组词:( )、( )、( )。
5.选一选,我眼睛最亮。
山( )水( )
A.美 B.清
C.青 D.秀
五、回文朗读,巩固识字(用时:3分钟)
1.指导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1)拍着手读。
(2)同桌一人一句读。
(3)加上小动作读。
6.学生分男女生朗读课文。
六、生字游戏,指导书写(用时:6分钟)
1.课件出示“巧摘苹果”游戏。要求:读准每个苹果上的生字并组词。
2.指导书写“云”“虫”“山”。
(1)指导学生识记字形。(重点指导“云”字的第三笔、“虫”字的第五笔和“山”字的第二笔)
(2)指导反馈。
1.学生进行摘苹果游戏。
2.书写交流。
(1)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
云:第三笔是撇折。虫:第五笔是提。
山:第二笔是竖折。
(2)同桌、全班互相交流,指导书写过程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
7.写一写,我的字最美。
“虫”字的第五笔是( ),“虫”字我能写得最漂亮。
槐乡的孩子 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7
回顾·拓展二
课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对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系统梳理小结。
2.收集表达思想之情的诗文、佳句、歌曲及琢字炼句的轶闻佳话。
3.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预习检测:
我能填空。
悠悠天宇旷,()浮云终日行,(明月有情应识我,()
江南几度梅花发,()
探究学习:
一.日积月累。
1.小组里比赛读,比一比谁背得多。
2.你最喜欢那几句?为什么?
3.我知道这句的意思。
二.趣味语文。
1.读读短文内容。
2.思考短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3.短文告诉我们什么?
当堂检测
1.你能背诵日积月累的诗句吗?
2.我要把最喜欢的诗句默写下来。
课后总结
槐乡的孩子 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8
学习目标
1.识“檀、盈、凶、庙、惚”5个生字。
2.体会火烧云颜色极多、形状丰富、变化极快的特点。
重点难点
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
导入新课
揭题,引起兴趣。
1、师出示火烧云的插图,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火烧云”
3、关于火烧云,你知道一些什么呢?
4、你想再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呢?
展示学习目标
1.识“檀、盈、凶、庙、惚”5个生字。
2.体会火烧云颜色极多、形状丰富、变化极快的特点。
出示自学要求
1、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
2、勾画文中优美词句,多读几遍,并积累好词句。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观察自然界的火烧云。
3、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火烧云的成因。
实施导学诊断
1.多音字组词。
zhuǎn( )mó( )
转模
zhuàn( )mú( )
2.按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描写火烧云现状多,变化快:先是出现的马,忽然又来了的狗,接着又来了的狮子。
课文表现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极快的词语有不少,如:一会儿,,,。
小组互查互教
1、能描述火烧云的美丽景象。
2、给大家介绍火烧云的成因等课前所了解的知识。
3、学会了以下生字新词:
紫檀()笑盈()盈一模()一样
恍()恍惚()惚庙()门凶猛()
4、读一读喜欢的语句。
师生引导解疑
1、读课文,什么叫“火烧云”?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写出了火烧云“变化极多”的特点?
2、阅读第二、三自然段,划出片断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
3、默读第4、五、六、七自然段,作者描写了火烧云几种形状?你还能说几种没写出来的形状?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用学过的词语概括出形状变化很多。
学生当堂检测
1.色彩世界多丰富啊!找样子写一写。
黄(澄澄)绿( )金( )白( )
(茄子)紫( )黄( )灰( )红
2.形容颜色多的词有:五彩缤纷、()、()、()
形容形状变化多的词:变化多端、()、()
教师导练
课文主要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写一段话。
槐乡的孩子 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9
1、了解史铁生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2、通过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母亲的形象。
3、理解文章将浓烈的感情浸透于叙事之中,并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4、引导学生理解母亲深沉伟大、毫不张扬的母爱,并进一步体会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
【重点】理解文章将浓烈的感情浸透于叙事之中,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描写人物。
【难点】了解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一、预习热身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史铁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1951年生于北京,1972年即他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双腿瘫痪。也就是在那一年的秋天,他的母亲去世了。1979年他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81年,患严重的肾病,开始做透析。写下了许多震撼人心的作品主要作品:《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合欢树》、《病隙碎笔》、《命若琴弦》等。他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人们评价他的作品“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充满寓意。”当选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因脑溢血故于12月31日。
2.通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自查字典标注以下词语的读音
瘫痪暴怒沉寂捶打憔悴
央求神色敏感诀别淡雅
深沉烂漫絮絮叨叨
3.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几件事,通过这几件小事概括出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4.文中有几次写到了花?找一找。从这几次写花中写到了我和母亲的情绪变化,
第二课时
目标呈现
1.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联系课文内容,具体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难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二、活动探究:
1.看了文章,你觉得那是怎样一个母亲?
2.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作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的动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3..既然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要在秋天怀念?为什么要怀念?
三、盘点提升
1.结合以下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好好儿活”以及课文最后两段的深刻领悟,想一想:说出这样话的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
资料链接:
①“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组委会”为史铁生撰写的颁奖词。颁奖词: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活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②4.作家史铁生的三段话: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2.欣赏:
(1)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2)我一直有着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有关庙的回忆》
(3)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我与地坛》
(4)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病隙碎笔》
四、我的收获
学完本课后,你的收获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1、
2、
3、
槐乡的孩子 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10
备课:索文锋
教学目标 :
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品读重点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重点)
4.结合课文语段,想象坐着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难点)
重难点:
品读重点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重点)
.结合课文语段,想象坐着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难点)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候
二、情景导入
三、生字词巩固练习
四、课文学习
出示小组学习问题
1.课文提到了槐乡孩子的哪些生活场景?
2.课文中哪些片段写孩子的热情好客、哪些片段写孩子们勤劳朴实?
3.理解课后的段落,谈谈自己的体会。
五、课堂结尾训练
1.shōu gòurě huòmù_ǎijiǎo bàngōu zi
2.1)深夜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月洋槐开花了。______、______,似________,一片______。有的槐花__在一起,远看像_____________;有的坏话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槐乡的孩子 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推荐阅读:
槐乡的孩子(教学实录)09-15
松鼠 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1-15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11-17
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导学案人教版10-03
《槐乡的孩子》读后感作文01-20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三》导学案07-03
《画》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2-20
《杨修之死》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