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的气球》说课稿的内容

2024-09-22

《窗前的气球》说课稿的内容(精选5篇)

《窗前的气球》说课稿的内容 篇1

《窗前的气球》说课稿

赵家营小学

李燕燕

一、教材分析

让学生用真情获得真情,用关爱赢得关爱,这是第六单元课文的立意,《窗前的气球》是本单元中体现同学之间友爱的一篇。通过这篇课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份真挚的友谊,窗前的气球将激动着孩子们的颗颗童心,净化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二、说教学目标(针对课文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认识7个字,会写8个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体会同学这间的真挚情意,懂得珍惜友情。

三、说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科利亚的心情变化,根据不同感受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能展开想象,同学们通过气球想对科利亚说什么?

四、教学方法

这节课,以读为主,读中悟情,让生说自己生病时的感想,调动学生的真切感觉,体会主人公的所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质疑解疑、拓展活动实现教学三个维度的目标,唤起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从读中悟情,体会文中真挚的友谊。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采取同学们亲切地交谈切入课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生过病?当时有些什么感受?”

学生先回忆后畅谈感受,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自读课文、自主学字

a、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了同桌互读、领读、指名读、交流识字方法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形式来自主学生字,同时还设计了游戏识字。

b、在检查读课文时后,让学生评价谁读得好,并说说为什么。c、归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领悟真情

a、出示图片,这就是病床上的科利亚,从他的表情你看出了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体会科里亚的心情。

b、抓重点语句、关键词体会科里亚的孤独、寂寞,并且让学生边谈感受边读,通过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c、让学生想办法去安慰科里亚。

4、指导生字

a、出示2个半包围结构的 “床”、“病”;

b、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偏旁,并发现他们的不同点; c、强调半包围先写外部再写内部结构,教师示范,学生书写。

六、说效果

本节课上我让学生先从自己的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中找到与课文类似的情感主线,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再与课文阅读相连,体会科里亚的孤独寂寞之情,但本节课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并没有活起来、动起来;同时,学生的语言较贫乏,如在给“真”换词时,学生表达的并不好,以后应多引导学生做语言的积累,并加强语言的应用训练。

论英语说课稿的撰写 篇2

【关键字】英语说课稿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程序 说板书设计

引言

所谓说课,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场合,教师较为系统地讲述某一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设计及其设计的理论依据。说课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教学研究和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的活动形式,是教学研究改革的产物,是素质教育下提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英语说课稿包括五个要素: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本文拟从英语学科特点出发,就英语详细说课讲稿的要素、撰写方法几个方面做些理论探讨。

1. 说教材

说教材要对教材所在的知识系统做简要分析,通过分析某课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作用,以及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先前掌握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的联系,说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的具体要求的概括分析,说明本课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差异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的简要分析,确定并说明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确立及其依据。

1.1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应简要分析本课内容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和整个教材体系中甚至在素质教育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比如初中英语课本中第一模块大多是对话。作为一个单元的开始,对话模块的作用首先是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话题和语境,并对后面内容的学习扫清语言和文化障碍的作用。

1.2 说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

教学目标的确立首先要根据单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对语音、词汇、日常交际用语、语法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贯穿单元教学的总目标。由于中学英语教材的编写都有单元话题,因此,总目标往往以单元教学目标的形式出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则应落实到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语言知识或某项技能上,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准确、具体、简洁、全面,要明确写出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并说明做如此要求的理论依据何在。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与评定,要将一般性的目标具体化为可观测的行为目标,要说明学生在教学后能学会什么,达到什么水平,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

1.3 说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确立及其依据。

说课稿要写出该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分别是什么,并写出确立该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理论依据,即在列举该课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同时,说明为什么该重点是本课教学的最主要部分,为什么该难点在本课教学中是学生最难理解(有时重点和难点相同),为什么该关键点对本课教学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2.说教法

说教法至少要说明选择使用何种教学方法,以哪种教学方法为主,哪几种方法为辅,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并说明这些教学方法在本课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法。说教法时最好能说明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贯彻什么教学原则,采用什么教学模式,并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3. 说学法及学法指导

说学法,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说出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使用或学会使用什么学习方法,如五官并用、强化记忆、比较归纳、分析概括规律、循环记忆、分类记忆、联想记忆、发现学习、心口一致等等。要说明结合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哪种学习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注意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自学能力等。说学法可以与说教法结合。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对立统一的发展过程,学生怎么学教师就应该怎么教,教师怎么教就应该指导学生怎么学。因此,说学法指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针对某一教學活动学生应该采用的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处于学习困境时,教师为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应采取的对策。总之,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要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研究如何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如何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规律,合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4. 说教学程序

说教学程序,要简要说出该课的各个教学步骤的具体教学环节名称及相关教学内容、步骤、教学活动组织和安排,即在哪个教学环节教哪个(些)知识点,提出哪些问题,做哪些练习(教什么),组织哪些课堂教学活动,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怎么教)等等。在叙述教学程序时,要按照教学步骤说清各个教学环节的具体活动,包括讲授的知识内容、练习、小结、反馈、矫正及作业布置等安排。要说明如何通过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说教学程序要求既有具体步骤的安排,又要有针对性的教法理论阐述。

5. 说板书设计

说板书设计要求语言精练,说明板书的整体布局即可。

结语

综上所述,说课有别于讲课。讲课的对象是学生,侧重讲授知识、培养能力、教书育人,是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而说课的对象是教师、教研员、评委,侧重表述如何讲授知识、培养能力、教书育人,是系统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说课稿有别于教案或教案提要,它比教案更具有理论性;说课稿也有别于教学论文,它比教学论文更具实践性,因此,说课稿的撰写要用词精当,切忌长篇大论或泛泛而谈。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学生)不同,课型不同,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不同,说课稿的撰写也不应拘泥于单一的、固定的模式。

【文献综述】

[1]姜忠元,等.浅论微格教学与说课[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2).

[2]刘显国.说课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罗晓杰.试论英语说课讲稿的撰写[J].课程·教材·教法,2002,(4):35-384.

[4]廖小珠,刘志国.“说课”实践中若干问题的剖析[J].体育科技,2001,(2).

[5]王培德.试论“说课”[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0,(9).

窗前的气球的评课稿 篇3

窗前的气球的评课稿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了很多听课的机会,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从中也体会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每位老师上的每一节课都是精心准备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紧扣的。

其中一节是李华老师的《窗前的气球》一课,这是我们二年级上册的内容,这是一篇充满童心童趣、至情至真、很能发现“真善美”的课文。课文中的红气球是孩子们平时喜爱的玩具,可在特殊时刻却成了小伙伴们传达内心感情的工具,李老师在开头以谜语的方式导入课文,一下子就提高了孩子的积极性,在后来的生字词教学中,李老师也是把生字放在气球宝宝中,让孩子认读,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识字,让枯燥无味的生字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再到后来的课文教学中,红气球一直贯穿了整堂课,让孩子们感受到文中孩子们心灵的`纯洁,了解红气球是孩子们的笑脸,是孩子们真诚的问候。整堂课的气氛十分的活跃,让我们感觉到虽然科利亚病了,但有那么多人关心他,他的病肯定会马上就好的。

桥的说课稿的参考 篇4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也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多用简短的语句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依据教材特点,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以及题目的深刻含义。

二、说教学目标

作者编排的意图是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和宽大的胸襟。但是文章所描述的真人真事离生活太遥远了,虽然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到许多优秀人物的英雄事迹,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缺少这样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的教学我确立如下的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积累课文中的特色语言。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用心触摸文句,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光辉形象。

4、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5、借助文本唤醒真情,关注生活,感悟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说的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我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为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四、说课时安排:

这篇课文我安排两个课时,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研读,品位语言,重点学习第一、二部分:桥窄,水猛,人慌。感受洪水之大及当时场面。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为:1、品味语言文字,学习第三、四部分,重点感知老汉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和父亲的双重形象,以及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的人格魅力;

2、初步感受课文布局谋篇的特点;

3、积淀情感,感情朗读课文,提升语感。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像,生生评读师生评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2、想象感悟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更高大,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等。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六、说设计理念:

激发阅读愿望,走进文章的情节

结合文本内涵,走进老汉的内心

研究文本外延,走进学生的思考

七、说教学流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第一课时:谈桥引出课题(有形的桥和无形的桥--------北京奥运会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桥,书籍是知识的桥,为教学难点做好铺垫);初读课文,理请脉络;(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段,

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书写字词。

第一环节为

一、诵读词语,再现场景:

1、听写描述洪水的词语并感情朗读。

2、透过这些词语,你感受到什么?

3、引读水猛的句子。

4、交流灾难来临时,一百多位村民的表现,用一个词来概括。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环节即复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扎实了基础,又为导入课文做了铺垫,也为学生在后面的有感情的朗读英雄言行做了热身。

二.聚焦老汉,品悟党支部书记形象:

我是这样过度的:同学们,此时此刻,洪水势不可挡,村民惊慌失措,乱作一团,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谁挺身而出,搭建了一座让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1、请同学们读课文相关部分,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交流汇报,重点研读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①自个儿读读这些文字,老汉在洪水中留给你怎样的形象?板书:一座山

②再读,哪些字词让你感觉到此刻的老汉就像一座山?

(研读“站”和“盯”),回读:他像一座山

③老汉默不作声,但是,心中也这么平静吗?此刻,他在担心什么呢?

3、复沓引读句子(随机指导朗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重点指导好三个感叹号(虽然声音沙哑,但很坚定、有力、威严)

三、设置矛盾,体会父亲形象

1、继续关注老汉,读15—23自然段,还有让你刻苦铭心的场面吗?划下来准备读给大家听。

2、交流,读。(呈现老汉和小伙子相关的几个自然段。)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有没有矛盾的地方?

①交流后,显红“揪”和“推”:指导朗读揪的句子。老汉这一揪,很可能把儿子从生命线上揪到死亡线上,老汉犹豫了吗?为什么揪他?

②学生自由说矛盾的地方,显红“瞪”和“推”。教师出示以下句子并引读,学生想象并交流省略号的部分,说话:

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父亲啊

儿子推了父亲一把——父亲啊

父亲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啊

3、重现父子俩在木桥前的一幕(15——23段),换进“父亲和儿子”,再读句子。 这两部分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去读、品、议,通过老汉对乡亲、对自己、对儿子的言行的感悟,杂学生心目中树立了一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突破了教学的重点,也为理解课题这一教学的难点作了准备。

四、升华情感,理解桥

1、再次出示: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同学们,你们现在明白了全村人为什么都拥戴这为老人了吗?引导学生总结,老汉在生死攸关的险境面前为人们搭建了一座生命桥,他所表现出的英雄言行感天动地:进一步想象以前人们为什么拥戴他?

2.同学们, 让我们饱涵神情的齐读课题。

抓住“拥戴”一词,不仅体会洪水面前老汉的行为值得人们拥戴,更进一步想象以前他的所作所为,体会他是:桥的含义,情感上水到渠成。再通过老师的渲染、话外音及齐读,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课题。

五、学习写法,拓展升华主题

1、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除了内容的原因之外,还因为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独具匠心。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在表达上都有那些特点。探究作者为什么要到结尾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微型小说,结局出人意料。

探究句子的特点拟人、比喻。

2、同学们,文中的老汉虽然没有名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使用上“桥”字,如,“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3、推荐阅读雨果 诺曼底号遇难记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 16桥

一座山 父爱如山

党支部书记 一座桥 生命桥

七、说新课改理念

说课稿的及技巧 篇5

很多同学都对说课有一定的误解和偏见。认为说课就是背书,只需要把东西背完了就可以,于是追求所谓的“万能模板”:只需要背下一个模板,无论是什么篇目都可以往里面填充内容,然后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

客观点说,说课模板确实有,而且不同的科目都可以到处找到相应的说课稿的模板。但是要纠正两点:首先,这种模版绝非万能,什么课都能套用;其次,模板如果正确使用,确实有一定的好处,但其弊端更大。所以各位在使用时都要千万慎重。

说课稿模板的好处在于可以规范表达。看过说课稿的人都知道很多说课稿基本上把衔接语都写好了,可以减少由于临时组织语言所造成的不必要的口误。另外,由于说课模板中课程设计的大概框架已经确定,在备课时直接填充内容即可,很多同学会觉得很方便是条捷径。但是缺点也是由此而来,固定化的框架无法适应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内容,特别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极易造成“套路化”的现象。也就是说随便换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样。从应试的角度出发,这么做考生之间的区分度会变小,不能体现相应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而这部分分值是占比重最大的。

对于模板,我建议如果对说课这种形式不太熟悉的同学,可以一开始尝试用模板备课,它能提供一些现成的设计和语言表达,有利于对说课这种形式快速上手。但是,在对说课已经有所掌握之后,在接下来的训练中要通过不同课型,更多课文的练习去掉模版中固定化、模式化的东西,保留一些可取的语言的衔接句式,去掉套路化的痕迹,做到对不同课文的备课可以灵活多变。

那么在实际中还有种情况,很多考生因为考试临近,已经准备好说课稿并且已经背熟。这种情况下其实也并不用马上就放弃自己背熟的那个模板,因为如果从头再来可能会加大工作量(因为改变固有的课程设计和表达模式需要多次提醒纠正),甚至可能因为不怎么怎么灵活应对在说课时影响自信心。那么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重新审视你所准备的说课模板,然后根据本学科不同课型进行调整(比如说教材和学情经常是不固定的),然后去掉多余的、修饰性的语句(多是华而不实并且徒耗时间),只保留基本衔接句式,这样在减轻工作量的同时也能减少套路化模式情况。

还有就是要分科目对待,对于体育、音乐等科目,因为课型少、内容相对固定化,确实是可以借鉴一些模板的,但是要注意导入以及活动设计要有创意以免落入俗套,要有一定区分度。对于其他学科则不能太依赖说课稿模板,比如语文,涵盖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诗歌、文言文、小说等等,每一种课型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相差很大,分析对象各不相同,所以套用模板副作用十分明显,每篇课文分析往往停留在表层,无法灵活处理每节课的重难点。

上一篇:《毕业生》电影配乐赏析下一篇:自然辩证法科学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