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水利厅厅长述职报告

2024-09-25

省水利厅厅长述职报告(精选7篇)

省水利厅厅长述职报告 篇1

认真谋划 狠抓落实 全力打好“一抗双保”这一仗

----省水利厅厅长李清林在全省抗旱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4月7日)

同志们:

当前我省旱情发展很快,形势非常严峻,抗旱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会议、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视察我省讲话精神和省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对当前的抗旱保春播、保夏收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在全省迅速掀起“一抗双保”新高潮,力争今年农业有个好收成。刚才邢台市和石家庄市做了大会发言,他们的经验和做法都很好,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下面我就当前的抗旱工作讲两个问题。

一、当前旱情形势严峻,抗旱活动迅速展开

去冬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基本没有有效降水,旱情持续发展,形势严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降水少,受旱面积大。去年11月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只有15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少51%。其中,衡水、邢台两市偏少7成以上,冀州、枣强、新河等28个县(市、区)降雨量不足10毫米。进入三月份以来,气温迅速回升,大风天气逐渐增多,土壤水分流失加快,部分旱地麦田出现死苗现象,春播白地出现4-10厘米的干土层,旱情发展迅速。据3月中旬统计,全省冬小麦受旱面积达1550万亩,其中重旱308万亩,春播白地欠墒面积2700多万亩。

二是抗旱水源紧张。目前,全省大中型水库共蓄水23.7亿立方米,可用水量16.8亿立方米,比常年同期偏少10%左右。一些灌区春灌用水不足。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较上年同期下降0.42米,致使全省17万眼机井出水不足,提水成本增加,抗旱难度增大。

三是部分地区饮水安全问题突出。全省农村仍有2300多万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占农村人口的43%。一些地区群众长期饮用高氟水或次生污染水,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身心健康,出现了因水致病、因水返贫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村庄饮水保证率低,据统计,全省54.6万人因旱出现季节性临时饮水困难,部分村庄需要出村拉水维持生计。随着旱情的发展,饮水困难人数还将继续增加。

四是抗旱保春播、保夏收任务艰巨。今年全省计划春播面积4800万亩,比上年增加100万亩。目前春播白地大部失欠墒,全部需要造墒才能播种,其中有2200万亩纯旱地没有灌溉条件,只能等雨播种甚至靠拉水点种,春播形势不容乐观。

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抗旱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抗旱工作意见。2月25日,张和副省长到水利厅现场办公,对抗旱工作提出了要求。3月27日国务院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张和副省长要求水利部门当前要突出抓好抗旱工作。2月28日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出《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各地加强对抗旱工作的领导,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农村的中心工作来抓,精心谋划,周密安排,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陆续

掀起以保饮水、保春播、保夏收为中心的抗旱热潮。邢台、邯郸等地提前动手,维修扩建扬水站,对河渠进行清淤疏浚,抓住春节期间上游用水少、过境客流多的有利时机,抢提抢引,浇地抗旱。地上水灌区根据农业生产的需求陆续提闸放水。井灌区群众浇地活动正在由南向北展开。引黄沿线各市县大力配合,严密值守,已为白洋淀补水4000多万立方米。各级防办加强旱情和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及时发布墒情信息和灌溉预报,指导农民适时灌溉、科学抗旱。156个县级抗旱服务站以解决群众抗旱难为己任,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做好抗旱设施的维护和检修工作,为群众提供便捷、快速、优质的服务。目前全省投入抗旱劳力210多万人,开动机电井30多万眼、泵站1100多处、机动抗旱设备20多万台套,已抗旱浇地2300多万亩。

二、全面做好抗旱工作,确保春耕生产顺利开展

当前,随着我省春季农业生产高潮的掀起,旱情的发展,抗旱保春播、保夏收已成为各级水利部门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各级水利部门要正确认识和评价当前抗旱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做好抗旱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抗旱作为当前水利系统的头等大事来抓,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对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科学安排,迅速在全省掀起抗旱保春耕保夏收的新高潮。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强化保障措施,确保群众生活用水。当前我省部分地区群众饮水安全问题还很突出。各地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群众生活用水放在抗旱工作的首位。对已列入国家饮水安全建设

规划的,要按照“统一规划、城乡一体、整县推进、户户通水”要求,搞好工程建设和管理。在建饮水工程要加强施工管理,加快施工进度,力争早让群众吃上安全水,确保完成全年解决200万人的饮水安全目标。已建饮水工程要明确管理主体、责任,完善管理办法,确保为群众供水。对农村临时性人畜饮水困难严重的地区,要组织技术力量,帮助群众建设应急引水、提水工程,必要时组织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队等为困难群众送水,确保群众有水吃。各级抗旱服务组织和水利基层技术推广机构要积极参与人饮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推行专业化服务,实现供水工程良性运行。

二要强化水源调度,充分发挥水源的抗旱效益。要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基础作用,切实加强抗旱水源的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优先利用地上水,合理开发地下水,规范开采深层水,积极使用再生水和微咸水,做到科学配臵,合理调度,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抗旱效益。地上水灌区要与水库密切配合制定配水方案,根据作物灌溉和春播造墒需要,确定合理的放水时间,加强放水管理,提高水的利用率。有河道基流的地区要采取引水、提水等措施,增加抗旱水源。引黄沿线各市县要做好引水保护工作,确保按时按量完成引黄任务。

三要强化农业节水,努力实现抗旱与节水双赢。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既是促进我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大抗旱浇地面积的重要措施。一要强化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节水灌溉工程抗旱浇地;二要加快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去年下达的节水灌溉项目、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项目、咸淡混浇项目等,未完工的必须加快建设步伐,在春灌中发挥效益。今年预算内安排的项目要抓紧下达,完成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00万亩的目标;三要大力推广“用水双控、计量到户、节奖超罚、协会自治、市场激励、群众参与”的抗旱节水灌溉经验,狠抓机制,调动群众抗旱节水的积极性。

四要强化水源建设,全力提高综合抗旱能力。水源工程建设是抗旱工作的基础,各地要结合春季农田水利建设,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抗旱能力。要加强机井建设与管理,及时修复配套老化失修的机井、泵站和灌溉设施,坚持合理布局,科学开发,增强提水能力。积极修建水池、水窖等水源工程,同时对小水库、塘坝进行清淤扩容、整修配套、除险加固,增强蓄水引水能力,努力扩大浇地面积。在黑龙港地区,合理规划,科学开发利用浅层微咸水,加大咸淡混浇工程建设力度。在坝上和山区风能条件较好的地方积极推广风能提水,解决偏远山村吃水难和零星地块浇地难。在耕地少、常年干旱的山丘区,大力推广旱作农业和抗旱坐水点播技术,努力扩大播种面积。

五要强化基础建设,提高抗旱应急能力。各地要结合经济发展和抗旱减灾工作实际,组织编制抗旱规划,其他各项水利专项规划也要考虑抗旱工作需要,完善抗旱减灾功能,搞好项目储备,整合抗旱资源,提高抗旱减灾能力。要加强抗旱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加快旱情监测网络的建设和完善,加强业务能力建设,配足抗旱专职管理人员,不断提高抗旱管理水平。要加强抗旱预案的动态管理,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加强对抗旱服务组织的领导,明确其职责任务,加大投入力度,增加抗旱设施,充分发挥抗旱服务组织的抗旱减灾作用。要根据旱灾特点,及早开展抗旱物资储备工作,以满足抗旱应急需要。六要强化职能作用,提高抗旱服务能力。要搞好旱情和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及时发布墒情信息和灌溉预报,指导农民适时抗旱、科学抗旱。要切实做好抗旱水源地的保护和水质监测工作,强化管理,减少污染,使农村饮水和灌溉水源地的水质得到有效保护。各级水利部门要组织机关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解决抗旱中的实际困难,指导群众科学抗旱。各级各类抗旱服务组织要扩宽服务领域,增加抗旱服务项目,推出抗旱服务新举措,为群众提供便捷、快速的优质服务。各级防办要全面掌握旱情动态和抗旱信息,科学预测旱情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指挥抗旱当好参谋;同时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调有关部门搞好抗旱油、电等物资供应和技术服务,为春耕生产和城乡饮水安全保驾护航。

同志们,现在已到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季节催人,农业生产不等人,做好抗旱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面对当前抗旱的严峻形势,各级水利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会议精神和最近温家宝总理视察我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长期抗旱、全面抗旱、科学抗旱的思想,谋划长远、抓好当前,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对抗旱和春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组织,对抗旱措施再细化、再落实,坚决打好“一抗双保”这一仗,为实现全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应有的贡献。

水利厅厅长述职报告-述职报告 篇2

江苏滨江临海,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下游,洪涝、干旱、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频繁。特殊的省情决定了水利在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004年5月5日,省人大任命我担任省水利厅厅长。组织上一下子将我放到这么重要的岗位上,我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夙夜忧虑,唯恐托付不效”,唯有加倍努力工作,不辜负组织的期望。任职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在省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始终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依靠全厅同志的共同努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兢兢业业地开展工作。

一、认真落实党的治水方针,积极调整新时期治水思路

进入新世纪,水利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了新时期的治水方针。我们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五中全会精神,紧紧结合江苏实际,及时研究调整了新时期江苏水利发展思路。在思想观念上,突出强调新时期的水利工作要牢固确立“五个”意识,即创新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市场意识、法制意识。在指导思想上,提出了以积极推进水利现代化总揽全局,提出了积极推进水利现代化“四大体系”的奋斗目标,即建立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的高标准防洪减灾体系,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化配置的水资源供给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保护体系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利发展服务体系,以水利的现代化支撑和保障全省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在治水思路上,提出实现三个转变:即在工作重点上,由重工程建设向重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转变;在服务对象上,由以农村、农业为主向城乡统筹,加强城市转变;在管理方式上,由粗放型、经验型向集约型、科学型转变,逐步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二、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经济发展战略,扎扎实实完成各项水利工作任务

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我省经济保持适度增长的总体目标,近几年来,我们结合水利实际,突出工作重点,抓任务分解,明确责任;抓关键环节,解决重点问题;抓工作落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顺利完成了各项水利工作任务。

一全力以赴夺取防汛抗旱斗争的胜利,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的水环境。防汛抗旱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作为水利厅长,我深感重担在肩,丝毫不敢有半点松懈。2000年以来,我省淮北地区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我们一方面指导防办加强科学调度,及早做好蓄水保水工作,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努力变洪水为资源。另一方面我和其他厅领导多次到受旱地区了解旱情,研究具体的抗旱措施。同时加强对苏北五市用水考核,促进节约用水,努力增加抗旱水源,出现了大旱大丰收的好局面。2000年8月30日,响水等地遭受特大暴雨袭击,暴雨中心响水日降雨量达737毫米,为我省历史最大值,响水、灌南、灌云、连云港等地受涝十分严重。暴雨发生前后,我和厅其他领导一起在省防汛指挥部24小时值班,调度石梁湖水库两度关闸,支持连云港市区及蔷薇河排涝。灾情发生后,我带领防办同志赶赴响水、灌云、连云港等地,积极协调,帮助指导地方抗灾,在较短的时间内排除了涝水,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2002年长江干流汛情来得早,大通站最大洪峰流量65200立方米每秒,我省沿江潮位两度全线超警戒,六圩、扬中等一些堤段发生险情。进入梅雨期后,金坛、句容、溧水等地降雨强度超历史,出现严重内涝。在这期间,我和其他同志密切关注雨情、涝情,超前部署相关措施,现场指挥排涝工作,及时调拨抢险设备和物资,夺取了抗洪排涝斗争的全面胜利。

省水利厅厅长述职报告 篇3

bug

2011-01-19| 浏览次数: 13 | 来源: 安徽省财政厅 | 【 字体:大 中 小 】【关闭】bug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全面落实财政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这五年,是财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财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健康、可持续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初步形成;是服务经济发展措施得力的五年,先后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宏观调控机制更加完善;是保障改善民生力度空前的五年,坚持将财力向基层倾斜,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向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促进和谐的民生保障机制逐步健全;是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完善的五年,财政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加快建立;是财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的五年,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财政工作全过程,规范高效的财政监管机制基本确立,财政改革与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理财观念逐步转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确立了“四破四立”的理财观,即破除账房先生意识,树立主动理财理念;破除摇头先生意识,树立服务大局理念;破除财力困难意识,树立服务发展理念;破除主观臆断意识,树立科学理财理念。突出“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主题,把财政工作重心进一步转变到“三保二促”上来,即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促和谐;审时度势,主动作为,凝聚起做好“五篇文章”的强大合力,即围绕崛起做支持发展文章,围绕管理做规范理财文章,围绕民生做强农惠农文章,围绕和谐做工作协调文章,围绕效能做能力建设文章。

二、不断加强理财治税,收入规模显著扩大。财政与经济良性互动格局更加稳固,全省财政收入规模连续跨越1000亿、2000亿元新台阶,2010年完成2063.8亿元,实现五年翻了一番多,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49.4亿元,增长33%,总量和增幅均位居中部地区第2;全省财政收入五年累计完成6791.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倍,年均增长25.7%;全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十五”末的12.2%提高到2010年的17%;人均财政收入由“十五”末的1007元提高到2010年的3300元。财政收入质量稳步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5.6%。区域财政协调发展,合肥、芜湖等中心城市引领地位更加突出,皖北地区财政加快发展,县域财政发展强劲,涌现出24个财政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财政实力的不断壮大,为安徽跨越发展、加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不断发挥职能作用,宏观调控卓有成效。坚持把促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加大政府性投入带动投资快速增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大关,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积蓄了能量。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安排25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市县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着力建设全省信用担保体系,有力促进了全省中小企业发展。坚持把促消费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举措,深度挖掘城乡消费潜力,认真实施“四下乡、两换新”政策,累计补贴财政资金53.7亿元,家电下乡销售量和补贴兑付率稳居全国前列,“真金白银”的政策促进了消费市场繁荣。坚持把调结构作为财政调控的主攻方向,综合运用财政投资、税收优惠、资金扶持、贷款贴息等多种政策手段,大力支持自主创新,稳步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启动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大力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增加对皖北地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支持150个镇开展扩权强镇试点,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

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肥经济圈建设;加大节能环保投入,积极支持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加强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四、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全省财政支出规模实现新跨越,2010年达到2583.5亿元,是2005年的3.6倍,同比增长20.6%;五年累计完成8556.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2倍,年均增长29.4%。人均财政支出水平由2005年的1094元提高到2010年的3802元,跨越3000元新台阶。坚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教育、科技、文化、社保支出保持较快增长,有力促进了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工商管理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顺利实施。财政应急保障联动机制不断健全,为应对一系列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提供了坚强保障。在全国率先组织实施民生工程,民生工程项目从2007年的12项增加到2010年的33项,4年累计投入 853.8亿元,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明显提升,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安徽时对此充分肯定。

五、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城乡统筹协调推进。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省财政“三农”累计投入2650亿元,投入总量、增量、增幅以及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加;通过“一卡通”发放各项财政涉农补贴491.4亿元,农民人均受益1215元。注重发挥财政支农投入的导向作用,跨部门整合涉农资金,提前完成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积极开展省级支农资金整合试点,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改造中低产田629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大力支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粮食连续七年丰产、五年创新高。大力支持农村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解决119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73万人;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顺利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偿还兑付工作全面完成并顺利通过国家考核验收。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全面推进,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不断完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三农”。

六、不断深化财政改革,财政管理日趋规范。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推行政府预算体系改革,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财政预算体系逐步建立。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和乡财县管改革措施。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深入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逐步理顺,预算绩效评价试点有序开展。启动惠民直达工程试点,加快构建“五个一”惠民政策落实新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务员津贴补贴改革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狠抓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千方百计提高预算执行率,降低年终结转率。扎实推进金财工程建设,着力构建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辐射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财政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树立“大监督”理念,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加强监督机构建设,大力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构建“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

七、不断加强队伍建设,财政形象明显提升。坚持抓机关、带系统、促发展,相继开展了“岗位大练兵、作风建设年、创建五型机关、规范管理年,能力建设年、学习提升年”主题活动,成功实施“百千万培训工程”,对全省108名县区财政局长、1398名乡镇财政所长进行集中培训,分期分批对近4万名农村财会人员进行轮训,财政干部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招录了一批年轻干部,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为财政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全面完成“五五”普法系列宣传活动,财政干部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扎实推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建,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行业的全覆盖。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全面推行文明办公“五要五不”,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财政机关作风不断改进。大力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创作并广为传唱财政之歌《财缘》,组织开展全系统文体活动,涌现出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和行业特点的文化精品。特别是2009年11月以来,大力弘扬沈浩精神,以“科学理财创先进、学习沈浩争先锋”为主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精心组织“五要五比”主题实践活动,即要主动理财,比科学发展;要解放思想,比改革创新;要爱岗敬业,比真抓实干;要节俭自律,比无私奉献;要服务至上,比优良作风,掀起了“学沈浩创先进争优秀”活动的热潮。省财政厅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助残扶残先进集体”等省部级以上荣誉表彰。

省水利厅厅长述职报告 篇4

10月18日,省科技厅厅长赵敏、计划处处长王建超、社发处

处长张冶、高新处副处长孙亮和市科技局常务副局长孔宪

一、社发处处长崔新光、社发处陈贵斌等一行7人来到我公司调研指导工作。

赵敏厅长一行参观考察了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产品体验中心,与

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听取了王文华董事长关于企业发展情况汇报,重点了解企业创始人创业经历、企业产品研发、专利拥有量、科研队伍培养、产学研结合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并对我公司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她指出,生物产业是我省十大重点产业之一,医疗器械产业作为生物产业的一部分,市场潜力巨大。哈尔滨作为中心城市,人才济济、产业配套、成果丰富,有着将医疗器械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省科技厅作为全省生物产业推进的牵头单位,将积极发挥服务沟通协调职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省科技厅和市科技局要做好医疗器械产业调研,加大对医疗器械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我省生物企业快速发展。

针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赵敏厅长建议企业,一要争取进入高开

省水利厅厅长述职报告 篇5

作者: 黑龙江财政网

我省将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按照通俗的说法,此举意味着政府将作为股东,对国有企业的利润提取分红和进行再分配。日前,记者就读者关心的问题采访了省财政厅副厅长陈佩钢。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建立政府公共预算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概念。我国财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立复式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目前政府复式预算的四本预算之一,与政府公共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共同构成相对独立、相互联系、完整统一的政府预算体系。陈佩钢说,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利于完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健全公共财政职能,为稳定宏观经济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中央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从2008年启动试行,于2010年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审查。我省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从2008年开始征收,期间已全部纳入“一般预算收入”,体现在“一般预算收入”中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科目,但由于是试行,还仅局限于省本级国资委所属企业,未编制独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期间的实践过程,为我们在全省全面而规范地实施探索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前行基础。”陈佩钢如是说。

“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有利于规范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同时,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有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陈佩钢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是凭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通过国有资本经营、转让、清算等形成的财政预算收入,主要包括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依法上缴的税后净利润;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分配的国有股利以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收入、企业清算净收益中国家所得的部分,按目前公共财政分类体系应属政府非税收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看,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的若干年间,均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切实加大了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力度,有效缓解了财力不足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对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是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顺势推开的。陈佩钢说,按照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以及财政部的有关文件精神,2008年,省财政厅和省国资委联合印发了《省级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紧接着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相继出台配套性办法,初步形成了我省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基本制度框架。文件印发的当年就启动了省国资委出资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工作,确立了由省财政厅、省国资委以及省国资委所属出资企业三个层次构成的权责分明、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现在看,尽管我省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取工作起步较早,但尚未在全省范围全面推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也没有单独编制独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随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的出台,这些问题将随之得到解决。

陈佩钢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核心部分就是类别与征收比例问题,我省参照财政部的做法,将全省省级企业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一般性竞争领域的企业,收取比例10%;第二类为文化类企业,收取比例5%。对地方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兴办的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及长期停业的企业,暂不纳入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

省水利厅厅长述职报告 篇6

应邀为水利学院师生作专题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12-09-24 作者:彭 亮

9月21日下午,新疆水利厅援疆干部石秋池副厅长应邀为水利学院师生做了题为“对水资源管理的再认识”的专题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水利学院院长唐新军主持,农水和水管专业09级学生、水保专业12级新生及学院相关教师、研究生190多人聆听了报告。

石秋池副厅长从水资源定义出发,介绍了自己对水资源和水资源管理的重新认识,结合水资源管理的过去和现在,石厅长提出了新时期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转变观念,要严格认真地做好“裁判员”,加强水资源论证、开发管理和用水管理,做好水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石厅长也谈到新疆气候变化下水资源赋存条件变化和大规模工业园区建设活动可能对戈壁滩下垫面的影响,强调水资源管理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关键性地位。同时,石厅长从都江堰、坎儿井等水利工程由浅入深地讲解到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请同学们多关注水信息,要成为新时期“河湖的代言人”。报告中的语言深刻,时而幽默,耐人寻味。

石厅长做完报告后,同学们以“石老师”的称呼踊跃提问,石厅长一一耐心地解答,让同学们感觉是在与一位热情的家长在交流。石秋池工作简介:

1983年以来,石秋池同志在水利部水资源司长期从事水资源管理

省水利厅厅长述职报告 篇7

会保障工作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乐益民在全厅干部

职工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发布日期:2009-05-08

作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 乐益民

一、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决定上来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我省组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不再保留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同时,成立省公务员局,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管理。这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这一改革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一)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七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作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大决策,要求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研究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目标。为贯彻落实好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去年国务院进行了以大部制为特征的新一轮机构改革,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是其中亮点之一。在国务院机构改革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对地方政府调整优化组织结构提出了8个方面的指导性意见,其中之一就是要加强人力资源统一管理,完善就业、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体系。省级政府是我国政权结构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其机构设置与国务院基本对应,可以更好地搞好上下沟通,有利于工作开展。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的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将坚持上下衔接作为这次机构改革的重要原则,职能调整和机构设置与国务院改革相衔接,中央要求地方政府加强和强化的部门及职能,我省予以对应落实。组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是我省建立与国务院组织框架总体协调的行政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是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措施。

当前,我省正处在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全面落实“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关键阶段。面对新形势,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关键在于改革一切束缚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正是促进政府管理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构建有利于我省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有效途径。人事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是政府重要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都是围绕一个“人”字开展工作的,处理的是人的关系,调整的是人的利益,体现的是人的价值,解决的是人的矛盾,促进的是人的发展,两家的工作有着内在的联系。人才、就业、社会保障、劳动权益维护等工作都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长期以来,我们将人才和劳动力分开管理,建立了人才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两个不同的体系。随着人力资源建设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推进,这两个相互分割的体系,已逐渐成为制约许多工作开展的瓶颈。整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能,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制,就是要从制度创新的层面,为落实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提供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三)组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是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客观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现行的政府管理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如部门职能交叉不同程度存在,权责关系不够清晰,协调配合难度较大;机构设置不尽合理,部门分工过细,行政成本过高,等等。这一问题在人事部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之间也同样存在。由于机构分设,人为地造成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政策难以很好的有效衔接,制度创新不易统筹兼顾和协调推进。将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两个部门合二为一,原来部门之间职责交叉难以协调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组建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有利于统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有利于统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整合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有利于统筹全社会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服务和保障体系。这次的机构调整,不是对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削弱,而是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两个重要部门的强强联合,通过搭建统一平台,进一步提升政府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

二、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好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

从省委宣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新的领导班子以后,原省人事厅、劳动保障厅的历史使命就已经完成了,两厅原有的职能由新厅来行使。新旧更替,千头万绪,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实施我厅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把机构设置好,把职责界定好,把人员安排好,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平稳地推进。厅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省政府机构改革的精神,以转变职能为核心,科学界定部门职能,理顺职责关系,优化内设机构设置,合理配备使用人员编制,妥善安排现有人员,完善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实现两厅职能的有机统一和彻底整合,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通过组建,努力达到“四个形成”:“思想上形成共识、工作中形成合力、制度上形成统一、文化上形成风格”。整个机构改革工作从4月中旬开始,到6月底前基本结束,力争用二个半月的时间完成。

(一)合理设置内设机构。厅党组确定了四条原则:一是按照新厅的职能,也就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和社会保障的新职能进行整体设计;二是尽量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三是尽量减少职能交叉,坚持一件事由一个处室负责;四是尽量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业务司局对口衔接。根据上述原则,两厅综合部门不重复设置,业务处室原则上不作大的调整,职能相近、业务交叉的处室重新整合。

(二)组建省公务员局(副厅级)。按照统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原则,省公务员局实行半实体化运行体制。业务相对独立,党务、人事、财务、后勤及纪检监察等工作统一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管理。

(三)整合厅直属事业单位。对于原两厅直属事业单位的整合问题,坚持统筹考虑、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原两厅所属信息中心与机关机构改革同步先行整合,其他事业单位原则上待机关整合完成后进行。

(四)优化配置现有人员。厅党组确定了四条原则:一是人员不分流。为实现两厅整合的平稳过渡,只要编制允许,现有人员原则上不作分流,保持机关和队伍稳定。二是力争不减编。两厅原有行政编制力争不减少,通盘考虑和合理分配现有编制。三是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凡是机构未作变动的处室,原则上干部不作调整。凡是职能调整的处室,原则上人随事走。合并、调整和新设的处室,同时考虑原两厅的干部。四是机构改革期间,两厅现有处级干部原则上按原职务安排。

(五)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机构改革工作的领导,厅党组决定成立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机构改革期间的临时性工作机构,在厅党组的集体领导下开展工作,下设四个工作小组:一是“三定”方案起草组。主要职责是负责新厅和新局的职能、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的研究拟定工作。二是人事工作组。主要职责是负责提出新厅和新局人员安排的建议,研究解决人员安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是综合组。主要职责是负责新厅组建期间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协调解决工作运行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拟定新厅亟需制订的有关制度,负责协调新闻宣传和舆情引导,负责信访和稳定工作。四是财务资产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原两厅财产、固定资产统计造册,拟制新厅各项财务制度,研究提出办公用房的分配方案。

(六)明确几点要求。我厅这次机构改革,既涉及机关各处室,又涉及直属各单位,既要科学界定职能、合理设置机构,又要妥善安排人员,确保平稳过渡,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严肃工作纪律,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精心组织实施好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

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贯穿整个机构改革的始终。对这次机构改革,大家都有一定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前段时间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明显增强,总体比较平静。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实施,一些同志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心态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这也是人之常情,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以正确引导。原两厅各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及时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积极沟通思想、交流感情、释疑解惑,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眼前和长远的关系,以集体、整体和长远为重,坚决服从改革需要,自觉与厅党组保持一致。这次机构改革是对干部职工的一次考验,更是对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党性的一次检验。厅班子成员和各处室、直属单位负责同志要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确保改革期间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

二要严格落实责任。机构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的“三定”方案起草组、人事工作组、综合组和财务资产组等4个工作组,将具体负责职能界定、机构设置、人事安排、资产管理及业务运转等各项工作,责任尤为重大。各工作组要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省政府机构改革的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在厅党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站在全局的高度,主动超前谋划,周密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要重视研究解决机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各项工作做深、做实、做细,积极为厅党组当好参谋助手。各工作组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反复研究论证,无论是“三定”方案拟定,还是人事安排,都要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各单位和全厅干部职工要支持配合各工作组开展工作,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为厅机构改革建建言献策。

三要严格执行各项纪律。纪律严明是顺利推进这次机构改革的重要保证。要严肃政治纪律。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部署,所有人员不得擅自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特别是与省委、省政府精神不一致的言论。同时要坚决贯彻厅党组的决定,维护厅党组的权威,对厅党组作出的决定,各单位都要认真抓好落实,不能打折扣。遇有新闻媒体采访,要由新闻宣传部门统一归口负责。要严肃组织人事纪律。机构改革过程中所涉及的人事安排,厅党组将严格按照干部人事管理的有关规定,集体研究决定,每位同志都要服从组织安排,服从工作和事业的需要。要严肃财务纪律。机构改革期间严禁私分财物,严禁借机突击花钱,严禁擅自处理、转移设备、资产和流动资金,绝不能因机构变动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各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财务资产组,认真做好资产清查登记、财务清算、资产移交等工作,做到清楚明白,经得起检查;要切实加强管理,提前预防,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另外,要加强有关文件、文档、报告等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特别是一些涉密的文件档案,要落实专人负责,不要因机构、人员的变动造成一些重要资料的缺失和泄密事件的发生。

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做好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各项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民生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特别是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目标任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党和政府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任务也越来越繁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工作,把就业、社会保险扩面列入省政府十个方面实事,多项工作列入了省政府的一、二类工作目标。今年年初,原省人事厅和省劳动保障厅分别印发了全省人才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明确了全年的工作任务。新厅组建后,我们要站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振奋精神,以高度的责任心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切实做到机构改革与推进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一)积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确保就业局势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目前,我省就业形势总体向好,局势相对平稳。但世界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我国经济运行触底反弹尚无定论,下滑趋势还未彻底遏制,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增速减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二是企业经济性裁员和破产关闭压力依然存在;三是人力资源市场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应该说,今年是我省近年来就业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调动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就业再就业,确保全年新增就业人员60万,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的就业目标顺利实现。

省政府已连续第六年将就业问题列为十个方面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负责就业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努力形成“做好就业工作就是为全局作贡献,就是为省委、省政府分忧,就是对人民负责”的共识。一是继续稳定和扩大总体就业容量。实行稳定就业与扩大就业并举。认真贯彻国家三部委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文件精神,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在经济转型中扩大就业,在保增长、扩内需中增加就业岗位。二是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作用。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实施意见》,切实解决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确保促进就业再就业资金落实;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进一步完善落实面向不同群体的创业就业政策,重点在市场准入、企业设立和投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统筹安排三大重点群体就业。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抓就业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突出高校毕业生这个重点,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要统筹做好城镇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的就业工作,组织大规模的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四是积极探索就业的新方式新途径。紧密联系我省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实际,大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要勇于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把发展灵活就业作为一项战略抉择,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灵活就业创造良好环境。五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为各类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服务。六是规范人力资源市场。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加强职业中介机构管理和市场运行监测,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力争取得新成效。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撑。特别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能够保持和扩大内需,从而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今年我省社会保险工作面临的压力很大。一是减轻企业负担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矛盾。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我们下调了用人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对五项社会保险企业缴费统筹部分进行了统一缴征,对困难企业实行了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的政策,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导致基金增收面临困难,一些困难地区的基金支付能力有所下降。二是参保人群减少和社会保险扩面存在矛盾。由于当前停产关闭企业和失业人员增多,社会保险扩面势头趋缓,新的参保资源出现萎缩,中断缴费人员不断增加,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面临新的困难。三是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差问题仍然突出。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待遇差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在经济遇到困难的时候,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会更加迫切,一些没被现有制度覆盖的人群需要尽快建立制度,一些突出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正确对待,迎难而上,积极做好各项社保政策的贯彻实施。一是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在积极落实企业减负政策的基础上,加大扩面征缴纳力度,认真核对缴费基数和缴费人数,切实作到应收尽收,确保完成年度计划。二是完善和落实各项社会保险政策。要配合医改方案的实施,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尽快将大学生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研究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之间的政策衔接问题。要抓紧研究制定各类参保人员流动时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实现形式和具体办法等。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试点工作。按照国家的要求,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这三项改革试点工作,政治性强、政策性强、群众性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扎扎实实地稳步推进。四是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基金监督,确保基金安全。

(三)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是强国之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力。如果说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减震器”的话,那么人才则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更要充分发挥人才在引领经济发展方向中的突出作用,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主导产业和发展重点,适度提前进行相关战略人才的储备和开发,以前沿技术领域人才的超前集聚优势来开拓和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今年,省委、省政府将编制出台《浙江省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09-2020年)》,并将召开第二次全省人才工作会议。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更好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作为新时期人才工作的主线和根本任务,以高层次、创新型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越是经济低迷,企业裁员越多,人才流动的速率和规模就越大,人才引进的成本就越低,人才潜力的发挥与人才创新创业的意愿就越强。这种人才流动配置和经济周期反向涨落的关系,为我们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我们要积极创新体制机制,以世界眼光和超前思维进行人才战略储备,培养和吸引更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浙服务,为浙效力。同时,要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深入实施省151人才工程,积极组织实施现代服务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开展高端服务业人才培训。二是加强人才载体建设。积极加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和留学生创业园建设,大力实施“钱江人才计划”,继续对来浙留学人员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资助。三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建设。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表彰和激励等政策措施,开展我省首次“首席技师”和“钱江技能大奖”评选活动。充分运用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加强对困难企业职工、返乡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及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四是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力度。认真做好外国专家工作,努力提高出国境培训的质量和效益,着力创新引智工作体制机制,提高引智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公务员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执行者,是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主体。公务员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以组建省公务员局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水平,促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一是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及各项配套法规,完善公务员制度,加强公务员日常管理。二是坚持凡进必考,继续推进依法考录、科学考录、公平考录,不断加大从基层考录公务员到党政机关工作力度,认真做好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的工作。三是严格队伍管理,稳慎推进公务员法参照管理审批工作,加强公务员分类管理,强化公务员监督约束工作,健全考核工作机制。四是加强“四类培训”,大规模培训行政机关公务员,注重能力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以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

(五)深化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事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省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但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虽已全面推开,但实质意义上的聘用尚未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还不够完善。工资收入分配领域依然存在着分配机制不健全、分配秩序不规范,地区、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等突出问题。我们要继续按照总体规划、分类管理、综合配套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工作。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初步建立事业单位岗位管理运行机制。要加大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推行力度,全面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坚持能力业绩导向,探索建立“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科学、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办法。要抓紧做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工作,切实把好事办好。要正确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统筹协调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工作,积极推进企业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认真落实最低工资制度,逐步建立起秩序规范、激发活力、注重公平、监管有力的工资制度,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六)努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我国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劳动关系将进一步多样化、复杂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以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为目标,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抓紧制定我省的贯彻实施意见,依法规范劳动用工行为。二是积极做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和仲裁工作。加强劳动人事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充分利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平台,坚持以协商、调解等柔性方式化解争议,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人事关系。三是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加强难点问题的日常检查、热点问题的专项检查和法律实施的重点检查,及时妥善处理重大案件尤其是群体性案件,组织开展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工资清欠等专项行动。不断完善工资支付保证金,欠薪应急周转金和农民工记工考勤卡制度,健全保障企业工资支付的长效机制。四是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作,落实和完善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措施,积极促进农民工就业。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鼓励有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依法查处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七)扎实做好信访和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今年是建国60周年,重大活动、敏感节点比较集中。特别是在当前较为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各种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并相互叠加,维稳的任务异常艰巨。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持把抓发展与保稳定统一起来,切实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的维稳工作,努力做到矛盾纠纷早防范、早发现、早处理、早化解,积极主动地为省委省政府分忧解难。一是加大治理信访突出问题的力度。要以解决问题为重点,加强就业、工资福利、社会保险、事业单位改革等方面信访问题的处理。要更加注重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出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改革发展重大举措要认真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防止因决策不当、政策措施不周全影响社会稳定。要认真查找原因,与时俱进地调整完善政策,有效地解决和减少信访问题。要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严格依法依规和按照政策办事,既不随意突破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也不欠账留尾巴。二是全力做好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三是完善维权维稳工作制度,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特别是要建立健全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机制,确保社会稳定。

(八)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提供坚强保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党和政府形象的重要窗口。尤其是新厅组建后,新的职能、新的任务,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以这次机构改革为契机,把加强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二是要廉洁自律,切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三是要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努力构建高效、务实、和谐、廉洁的机关文化。

上一篇:以日子为话题的作文600字下一篇:采购合同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