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亏损的会计处理

2024-09-20

弥补亏损的会计处理(共7篇)

弥补亏损的会计处理 篇1

[例9-14]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1年发生亏损960 000元。在终了时,企业应当结转本年发生的亏损,即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60 000

贷:本年利润960 000

假设20×2年至20×6年,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每年均实现利润160 000元。按照现行制度规定,企业在发生亏损以后的五年内可以以税前利润弥补亏损。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2年至20×6年均可在税前弥补亏损。此时,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2年至20×6年终了时,均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60 000160 000

20×2年至20×6年各终了,按照上述会计分录的结果,20×6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期未余额为借方余额160 000元,即20×7年未弥补亏损160 000元。假设该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7年实现税前利润320 000元,按现行制度规定,该公司只能用税后利润弥补以前亏损。在20×7年终了时,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先应当按照当年实现的税前利润计算交纳当年应负担的所得税,然后再将当期扣除计算交纳的所得税后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账户。在本例中,假设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0%,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7年计算交纳所得税时,其纳税所得额为320 000元,当年应交纳的所得税为320 000×30%=96 000(元)。此时,该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计算交纳所得税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借:本年利润96 00096 00096 000

000贷:所得税

(2)结转本年利润,弥补以前未弥补亏损

借:本年利润224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24 000

(3)上述核算的结果,该企业20×7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为:64 000(-160 000+224 000)。

弥补亏损的会计处理 篇2

一、亏损弥补的方式及会计处理方法

(一) 企业弥补亏损的方式

企业发生亏损, 可以用次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 次年度利润不足弥补的, 可以在5年内延续弥补;5年内的税前利润不足弥补时, 用税后利润弥补, 税法上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不能扣除亏损余额;还可以用盈余公积弥补, 借记“盈余公积”科目, 贷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科目。

(二) 企业亏损的会计处理

如果企业当年发生财务账面亏损, 应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记“本年利润”。企业以后年度弥补亏损时作以上相反的分录。《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 应当以可能获得用于抵扣尚可抵扣的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应当对五年内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否能在以后经营期内的应税利润充分转回作出判断, 如果不能, 企业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准则对“未来应纳税所得额”的判断只给出了原则性的规定, 这就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对于未来可以转回的应纳税额预计过高, 可能无法转回的, 企业可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 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 则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借记“所得税费用”, 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 减记的金额应当转回, 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记“所得税费用”。

可在税前弥补的亏损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后续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存续期问, 如果税率发生变动, 应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重新计量, 相关损益计入当期所得税费用。以后年度经复核发现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取得应纳税所得额用于弥补亏损的, 应调整相关项目金额, 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记“利润分配——可在税前弥补的亏损”;同时, 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也应予以调减, 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上述调减的可在税前弥补的亏损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经年度复核, 又发现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则调减的金额应予以转回。

不得在税前弥补的亏损处理。如果税前补亏五年期限已到, 但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仍不足弥补往年亏损, 应将仍未获弥补的亏损额转销, 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记“利润分配——可在税前弥补的亏损”;同时, 应转回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分录同上。将仍未获弥补的亏损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用企业年终净利润来弥补。

二、亏损弥补的税务处理

(一) 境外亏损的处理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七条规定, 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 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由于企业所得税法实际上实行的是法人所得税制模式, 其纳税单位已不是原内资税法的独立核算单位, 因此, 理应对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内外资分支机构统一计算盈亏、实行汇总纳税。但企业发生在境外同一个国家内的盈亏允许相互弥补。这也体现了我国在处理跨国所得税事务时所坚持的“来源地优先”的原则, 即发生在一国的亏损, 应该用发生在该国的盈利进行弥补。

(二) 境外应税所得弥补境内亏损的处理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附表 (国税发[2008]101号) 在主表第22行“境外应税所得弥补境内亏损”的填表说明中规定:依据《境外应税所得计征所得税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 纳税人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 其境外营业机构的盈利可以弥补境内营业机构的亏损。即当“利润总额”, 加“纳税调整增加额”、减“纳税调减额”为负数时, 该行填报企业境外应纳税所得用于弥补境内亏损的部分, 最大不得超过企业当年的全部境外应纳税所得。而原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境外业务之间的盈亏可以相互弥补, 但企业境内外之间的盈亏不得相互弥补。

(三) 核定征收企业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处理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 (试行) 的通知》 (国税发[2008]30号) 第十四条规定, 纳税人实行核定应纳所得税额方式的, 按下列规定申报纳税: (1) 纳税人在应纳所得税额尚未确定之前, 可暂按上年度应纳所得税额的1/12或1/4预缴, 或者按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 按月或按季度分期预缴。 (2) 在应纳所得税额确定以后, 减除当年已预缴的所得税额, 余额按剩余月份或季度均分, 以此确定以后各月或各季度的应纳税额, 由纳税人按月或按季度填写《企业所得税月 (季) 度预缴纳税申报表 (B类) 》, 在规定的纳税申报期限内进行纳税申报。 (3) 纳税人年度终了后, 在规定的时限内按照实际经营额或实际应纳税额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申报额超过核定经营额或应纳税额的, 按申报额缴纳税款;申报额低于核定经营额或应纳税额的, 按核定经营额或应纳税额缴纳税款。根据上述规定, 实行核定征收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的, 一般是不设账或难以准确进行财务核算的企业。因此由税务机关确定采取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企业, 在采取核定征收年度不能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四) 特殊重组:原有亏损可弥补

企业重组的税务处理分别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和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一般性重组是在企业并购交易发生时, 就要确认资产、股权转让所得和损失, 按照交易价格重新确定计税基础, 并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重组。特殊性重组是指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重组, 在重组交易发生时, 对股权支付部分, 以企业资产、股权的原有成本为计税基础, 暂时不确认资产、股权转让所得和损失, 也就暂时不用纳税, 将纳税义务递延到以后履行。企业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59号) 规定的特殊重组的条件, 可以享受特殊重组的税收优惠。根据财税[2009]59号第六条规定, 企业重组符合规定条件的, 交易各方对其交易中的股权支付部分, 可以按以下规定进行特殊性税务处理:企业合并, 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合并发生时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 以及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 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由合并企业承继。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

(五) 税务机关查补的所得额不能弥补亏损

根据国税发[2006]56号规定, 查补的应纳税所得额, 应并入所属年度的应纳税所得中, 按税法规定计算应补税额, 但不得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六) 虚报亏损的税务处理

企业虚报亏损是指企业在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中申报的亏损数额大于按税收规定计算出的亏损数额。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虚报亏损适用税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5]190号, 对企业故意虚报亏损, 在行为当年或相关年度造成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 适用《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 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 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企业依法亭受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年度或处于亏损年度发生虚报亏损行为, 在行为当年或相关年度未造成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 适用《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条规定,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 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 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七) 弥补亏损额的纳税填报列示

根据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附表 (国税发[2008]101号) , 主表第23行“纳税调整后所得”:填报纳税人当期经过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金额等于本表第13+14-15+22行。本行如为负数, 就是纳税人当年可申报向以后年度结转的亏损额。主表第24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报纳税人按税收规定可在税前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额, 金额等于附表四《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第6行第10列, 但不得超过主表第23行“纳税调整后所得”。注意“纳税调整后所得”是确定准予税前弥补亏损额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弥补亏损的会计处理 篇3

一、亏损认定

1、申请应报送的资料

企业于每年6月1日至7月20日持下述资料向第一税务所综合受理窗口申请亏损认定:

(1)书面申请报告;

(2)《亏损企业亏损额认定表》一式两份;

(3)亏损汇算期“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复印件;

(4)亏损汇算期“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项目表”复印件;

(5)亏损“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6)其它资料,企业亏损认定及税前弥补亏损审批操作规程。

2、受理

综合受理岗对资料齐全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在受理期限届满之日起三日内打出清单,按一户一袋集中报给综合业务科所得税管理岗。综合业务科所得税管理岗建立《企业亏损认定及弥补亏损管理台帐》,并制作《核(检)查计划单》,经分管局长批准后由第四税务所或其它税务所核查。

3、核查

第四税务所或其它税务所按照规定的时间组织核查,主要核查以下内容:

(1)申报表与财务报表相关数据是否一致、与帐载亏损额是否相符;

(2)纳税申报是否已按《税前扣除办法》进行纳税调整,调整金额是否正确;

(3)税前扣除项目是否经过税务机关审核批准;

(4)调整后应纳税所得额;

(5)其它,工作报告《企业亏损认定及税前弥补亏损审批操作规程》。

第四税务所或其它税务所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核查工作,如实填写《亏损企业亏损额认定表》,并在“主管税务机关意见栏”签署意见,经分管所长初审并签署意见后报送综合业务科所得税管理岗。

核查中发现纳税人有虚报亏损等税收违法事实,应立即向税收评估科申请案件号,按稽查程序处理。处理后属调减亏损额的,附报《税务处理决定书》一份,与亏损认定资料一并报送综合业务科。

4、审批发放

综合业务科所得税管理岗在接到第四税务所或其它税务所报来的核查资料后在核查内容、数据计算等方面全面审核基础上,经分管科长审核并签署意见,在七个工作日内报分管局长审批。审批后二日内将批复移送综合受理窗口,综合受理岗一周内通知纳税人领取。

5、日常稽(检)查中的亏损认定

检查人员在日常税务稽查及所得税汇算清缴检查过程中,发现纳税人有未经认定的亏损,应按上述要求及时认定,如实填写《亏损企业亏损额认定表》,报综合业务科。对查有问题的企业,按稽查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处理。

6、资料归档

企业亏损认定资料、批复等由综合业务科所得税管理岗负责装订归档,及时登记亏损认定台帐。

二、弥补亏损

1、申请应报送的资料

纳税人申请税前弥补以前亏损,应于终了后1个月内持下述资料向第一税务所综合受理窗口申请:

(1)书面申请报告;

(2)《企业税前弥补亏损审批表》一式二份;

(3)企业当年会计决算报表;

(4)弥补的《亏损认定表》复印件;

(5)以前弥补亏损批复;

(6)其它。

2、受理

第一税务所综合受理岗对资料齐全性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并在受理期限届满之日起2日内打出清单,按一户一袋集中报综合业务科所得税管理岗。综合业务科所得税管理岗制作《核(检)查计划单》,经分管局长批准由第四税务所或其它税务所实地核查。

3、核查

第四税务所或其它税务所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核查,主要核查以下内容:

(1)企业财务报表与四季度所得税申报表相关数据是否一致;

(2)是否已按《税前扣除办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调整数额是否准确;

(3)税前扣除项目是否已经审批;

(4)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是否准确;

(5)尚未弥补数额是否准确;

(6)其它。

第四税务所或其它税务所完成核查工作后,如实填写《企业税前弥补亏损审批表》,签署意见,经分管所长初审并签署意见后将资料移送综合业务科所得税管理岗。

弥补亏损的会计处理 篇4

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已陷人资不抵债的困境,在通常情况下,应予终止经营,破产清算。对这类子公司已丧失了合并报表的前提与基础,不存在合并的必要。但有时这类子公司可能是遇到了暂时财务困难,债权人通过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等方式,帮助债务人度过难关,而并不要求其破产还债。在此情况下,子公司仍处于持续经营状态中。为了反映集团整体净资产的真实状况、耗蚀程度以及母公司的管理责任,仍应将这类处在持续经营状态中的子公司纳人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但这类子公司又不同于一般子公司,其净资产非但否复存在,而且还出现了负数,这部分负数金额,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称为超额亏损 (以下亦称超额亏损)。因此,超额亏损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应如何计量和确认,是对资不抵债子公司进行合并报表的主要问题。

一、现行合并报表实务中对资不抵债的子公司超额亏损的处理

1.现时企业处理的现状以及所遇到的矛盾。实际经济生活中,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现象已不在少数,撇开大型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公司不说 (因为这些公司大部分由行政局改制而成,所属企业均为原行政隶属关系下的国有企业,经营状况良菱不齐),即使是上市公司,由于投资或经营决策失误,子公司资不抵债的情况也时有可见。经对儿家已发生这种情况的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分析,一般都是母公司在进行权益法核算时不确认子公司的超额亏损,但在合并报表时由于子公司超额亏损无法抵消而使其自然抵减了合并净利润。在无统一制度规定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对此也只能予以默认。但这样的合并结果是不能令人信服的,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特别是在母公司并不需要承担损失的情况下,子公司的超额亏损不应减少合并净利润,即便母公司对子公司有债务担保,也是部分的,不可能将子公司的债务全部包揽下来。因此将子公司的超额亏损全额抵减合并净利润,报表使用者会产生误解、经营者也不服。

基于上述处理,在这类子公司被处置 (出售或清算)时,势必会有连锁反应,即:由于子公司的处置,原已在合并报表中确认的超额亏损不须再承担了,此项不须承担的超额亏损在合并报表中又应如何反映?实务界曾有儿种不同观点,一是认为子公司既已处置,可将其从年初合并报表范围内排除。既已排除,就可调整合并年初数,不再反映这项超额亏损;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持前种观点者显然还是站在传统的汇总报表角度理解合并报表,而恰恰未考虑到合并报表与汇总报表的一个最根本的区别点就是合并报表反映的是一个会计主体的完整连续的经济内涵,合并报表的所有会计处理方法都是从这一点引发的。而汇总报表却不是。合并会计报表从一个完整、连贯的会计主体角度出发,其连续性的要求同单个会计主体是一致的(否则为什么要有内部交易事项的连续抵消呢),而汇总报表不是一个主体,只是就事论事地每年按照有关部门的需要将某些特定单位的报表数据集申而已。如果将处置的子公司从年初合并范围内排除,即人为割裂了既已形成的会计主体,而且这样做的结果是由于调整了合并期初指标而扭曲了上年的真实情况 (而其既不属于会计差错,也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调整合并年初数无疑违背了会计上相关性、可靠性以及可比性原则。因此合并报表的期初数应保持不动,在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时,在期初末分配利润项目中一方面抵消子公司超额亏损数,以保持合并期初未分配利润与上年度合并期末未分配利润项目数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按照相同数额作为当年的合并收益。持这种看法的理由是:

(1)既然上年度作为合并损失确认了,当年不用再承担的损失应作为合并收益;损失和收益的确认原则应该一致,况且该收益确实是实现了。

(2)国际会计准则 (IA5)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18条规定 “卖出子公司到卖出之日为止的经营成果,计人合并收益表。卖出之日指母公司对子公司停止控制的日期。变卖子公司所获款项与卖出之日子公司扣除负债的资产帐面金额的差额,在合并收益表中作为变卖子公司的利润或亏损。”根据这条原则,当净资产为负数的子公司被处置时 (即使是清算破产),其年初指标不能从合并年初数中扣除,母公司收回的款项 (至少为零)与子公司净资产 (负数)之间的差额应计人合并收益表。

(3)当超额亏损对合并净利润形成抵减时,客观上形成了集团对子公司债务的责任,由此有一项现金对应成了担保财产,而子公司的处置实际上撤除了此项现金的担保性质,使此部分现金又可为集团所支配,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此项收益不能说没有现金支撑。

笔者认为,根据当时会计制度的规定以及从理论上分析,第二种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第一种观点无论是理论还是实务,都是和合并会计授表的核心实质相脖的。但按照第二种观点处理的结果,子公司资不抵债时抵减合并净利润的超额亏损以及处置当年出现的合并收益,均不易为报表使用者理解,而且会给企业带来调节利润的空间。因此,在子公司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如何寻求一个最佳处理方法,以正确反映企业集团的经营状况和应承担的经营责任,是嘎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2.现行规定尚待明确的问题。财政部在以财会函字 []10号答复广东省正中会计师事务所《关于资不抵债公司合并报表问题请示的复函》中,规定投资企业 “末确认的被投资单位的亏损分担额,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可以在合并会计报表的 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增设 末确认的投资损失项目;同时,在利润表的 。少数股东损益项目下增设 加:未确认的投资损失项目。这两个项目反映母公司末确认子公司的投资亏损额。”这个规定解决了对资不抵债子公司合并的总原则,即子公司的超额亏损不确认为合并损失,但确认为合并股东权益的减少。但由于规定过于原则,一些具体操作问题尚不明确:

(1)“合并会计报表的 末分配利润项目”,此处的合并会计报表指的是资产负债表还是利润分配表还是两表兼之?如两表兼之,刚来确认的投资损失在利润分配表中最终还是落脚于未分配利润项目,与资产负债表中末分配利润项目数肯定会有矛盾;如系利润分配表,既然不减少合并利润,却减少未分配利润,也无法做通,看来,此合并报表当指的是资产负债表。但规定中只是笼统地指合并会计报表,会产生歧义。

(2)增设的两个项目指的是 “反映母公司未确认子公司的投资亏损额”,那么,对属于少数股东那一部分的超额亏损,在合并报表中应如何反映?若以负数反映,如果同样作为投资者的少数股东长期投资的帐面价值也为零,而在合并报表申却要以负数反映,则形成了在本公司帐上反映的是承担有限责任,而在合并报表中却反映的是承担无限责任的矛盾。根据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在参加合并的子公司中,应当归属少数股东方面的亏损,有可能大于子公司产权中的少数股权。这类超额亏损和任何归属少数股东的进一步亏损,除少数股东应当遵照规定的义务弥补并且有能力弥补的部分之外,均应当冲减多数股权。如果子公司此后报告利润,在多数股权所吸收的少数脾率分内亏损补齐之前,所有的这类利润应当分归多数股权。”也即是说,如果少数股东有义务弥补亏损的,则在合并报表中应按照其弥补亏损额确认其损失并将少数股东权益以负数反映,反之,则不应予以确认。但规定中并末区分这两种不同情况,只是将属于母公司的份额予以处理,那么就意味着在合并报表时,不管那种情况都必须确认属于少数股东的亏损份额。

(3)在母公司存在股权投资差额以及提取减值准备的情况下,母公司末确认的对子公司的投资亏损额会与子公司超额亏损中母公司应负担的部分不一致。如仅处理母公司未确认部分,母公司已冲销的股权投资差额和减值准备在合并报表时作为合并价差会又显现出来,对这部分差额如何处理、性质如何界定尚不明确。

(4)该规定未区分母公司对子公司是否承担担保责任。如果母公司对子公司要承担债务担保的,这样处理并不合适。

二、对资不抵债的子公司合并处理方法的探索

鉴于实务中对资不抵债子公司的合并处理的不同做法,以及财政部虽有原则规定但无具体操作方法,使得这类信息严重不可比。笔者根据IAS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以及我国《投资》准则的有关规定,对资不抵债子公司的合并报表问题作一探索,以求同行指正。

由于当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出现负数时投资者对超额亏损所承担的责任不同,则合并处理方法似也应根据不同情况做不同处理。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

1.各投资者分别对子公司承担债务担保而承担子公司全部超额亏损。不管出现哪一种情况,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根据修订后的投资准则规定,以权益法核算的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以投资帐面价值减记至零为止。但对提供担保魄各投资者来说,子公司资不抵债的事实,使他们己经具备了确认预计负债的条件,因此,投资者应先确认预计负债和营业外支出。问题是从一个合并报表主体的角度分析,投资者确认的预计负债与子公司的债务是同一项债务,确认的损失已经体现在子公司净亏损中。 如果投资者承担了这项债务损失,则意味着子公司减少同样的损失,为了不重复确认负债和损失,在合并报表时,应将预计负债和营业外支出予以抵消。但少数股东的权益要体现为负数,以体现其担保责任。

如果公司下年度破产清算或被处置,则年末不再将其予以合并,由于上年度合并所有者权益及合并净利润的结果同母公司一致 (不考虑内部交易事项),因此不会影响合并指标的连续性。母公司偿还为子公司承担的债务时, 借记 “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 “银行存款”等科目。如果子公司以后实现利润,母公司权益法核算和合并会计报表无特殊处理。

2.仅母公司因对子公司承担额外债务而承担子公司全部超额亏损。在此种情况下,首先有必要探讨母公司权益法的处理方法。一种观点认为,母公司仍应按子公司超额亏损乘以母公司股权比例确认投资损失,其余部分在合并时自然冲减合并净利润。子公司处置或破产清算时,这一部分一方面作为母公司担保损失计人母公司营业外支出,另一方面则在合并报表中调整期初末分配利润时做合并收益处理,这样收支正好抵消。如果母公司在子公司尚未处置时就确认这部分损失,则在母公司帐上另确认一项支出和负债,但在合并报表时应将此项支出和负债相互抵消,以免重复反映损失和负债。以后子公司处置时,合并报表就不用再做任何处理。这两种处理虽然对母公司来讲,每年经营成果不二样 (当然最终结果是一样的),而合并结果却是一样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子公司的超额亏损须由母公司全额承担,就形成了母公司的一项义务,母公司应全部确认损失,以完整地反映母公司的责任,这才是权益法核算的真谤,此种做法的结果相当于上述子公司尚末处置时就确认损失的做法,但更完整 (损失全部反映在投资收益,责任全部反映在长期投资),合并起来也较简便。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成了正数,则超额亏损的弥补数全归母公司所有,而其余部分仍在母公司和少数股东之间进行分配。若子公司被处置,只须在年末不将其纳人合并报表,无须再做处理。

3.母公司对子公司承担额外债务因故依法解除i寂据担保法规定,由于未经保证人同意转让债务或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以及过了保证期间等原因,保证人可以免除保证责任。如果母公司承担的债务担保因此而免除,则母公司应将确认的预计负债冲回。借记“预计负债”,贷记 “营业外支出”。此时的合并处理应按照本文所列第4种情况的合并方法处理,假如免除的是部分债务,则按照本文所列第5种情况的合并方法处理。但如果免除保证责任是在子公司处置时,则合并时不做处理。

4.各投资者不对子公司承担债务担保。这种情况比较普遍,也是本部分讨论的重点内容。IAS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20段说明:在参加报表合并的子公司中,应当归属少数股东方面的亏损,有可能大于子公司产权中的少数股权。这类超额亏损和任何归属少数股东的进一步亏损,除少数股东应当遵照规定的义务弥补并且有能力弥补的部分外,均应当冲减多数股权。如果子公司此后报告利润,在多数股权所吸收的少数股东分内亏损补齐之前,所有的这类利润应当分归多数股权。这段话的意义很清楚,除了特别情况外,子公司的超额亏损都应由多数股权 (母公司)吸收,以体现母公司应承担的经营决策责任以及集团资产的耗蚀情况,当然,为体现权利和责任对等原则,子公司以后产生的利润,也应先弥补母公司吸收的超额亏损。问题是,这部分超额亏损其实永远也不可能成为集团的支出,若由合并净利润吸收,即降低了集团的经营业绩,经营者难以接受。怎样才能有一既不减少合并净利润又能表现为多数股权所吸收这样的两全之策呢?我们经研究认为可依照财政部财会函字 [1999]10号文的做法,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末分配利润”项目下设置“减:累计未确认投资损失”项目,反映多数股权和少数股权均未确认的`投资损失 (一般即为子公司的累计超额亏损),作为合并股东权益的减项;在合并利润表中“少数股东损益”项目下设置“加:本年末确认投资损失”项目,反映子公司当年发生的超额亏损或在资不抵债期间报告的挣利润但仍未被投资者 (同样为多数股权和少数股权)确认的部分,作为合并净利润的加 (或减)项。合并时,应将子公司发生的超额亏损借记 “累计未确认投资损失”项目,贷记“本年末确认投资损失”。这样就将子公司超额亏损由于无从抵消而冲抵合并净利润部分又于恢复,不减少合并净利润,但减少了股东权益。

由于《投资》准则规定,股权投资的帐面价值包括股权投资差额及减值准备,从而形成投资者末确认的投资损失与子公司的超额亏损不一致。因此,还要区分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有无股权投资差额 (减值准备略)两种情况予以分析。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中不含股权投资差额,则末确认的对子公司的投资损失相当于子公司超额亏损中属母公司部分,由于属少数股东的部分也末被确认,因此末被确认的投资损失总额即等于子公司的超额亏损。如果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中包含有尚禾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在子公司发生超额亏损的当年,母公司未确认的投资损失会与子公司超额亏损中母公司所占份额不一致。当股权投资差额为借方余额时,末确认投资损失往往小于后者,反之则相反。因为根据 《投资》准则的规定,当子公司发生超额亏损时,投资者的长期股权投资帐面价值一般以零为限,此时的帐面价值包括股权投资差额、减值准备等。差异即由此产生。从而为合并报表带来的问题是:“末确认投资损失”项目应该反映什么数字?是子公司的全部超额亏损数?还是母公司未确认的投资损失加子公司超额亏损中属于少数股东部分?实务界和理论界均有不同看法。持第一种观点者认为,由于股权投资差额的产生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从证券市场购入上市公司股票。购买价格高于或低于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差额;二是投资企业直接投资于某一非上市企业,投出资产的价值高于或低于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差额;三是原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改按权益法核算时,由于被投资单位历年累积盈亏等所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价值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差额。以上三种情况,除第三种情况外,均是投资者对被投资单位的原投资者或其他投资者的一种补偿或者相反,是对外交易的结果。即使是第三种情况,由于是成本法核算的结果,是被投资单位成为子公司以前形成的收益(或损失),并不属于集团内部收益 (或损失),因哗推销 价值应看作是集团对外的发生费用或是取得的收益。因此在合并报表中并不将其作为内部投资损益予以抵消。有鉴于此,当子公司出现资不抵债的当年将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价值减至零,实际上是对股权投资差额的提前摊销,既为摊销价值,合并时当然也不应予以考虑,而应以子公司全部超额亏损作为“末确认投资损失”的数额。持第二种观点者认为, 母公司末确认的投资损失与子公司超额亏损中母公司所占份额的差额,实际上是母公司对子公司一部分超额亏损的确认 (股权投资差额为借差的情况下),或者连一部分正常亏损也末确认 (股权投资差额为贷差的情况下),而并不是股权投资差额的提前摊销,实际差额还是客观存在,并未消除。 持第一种观点者将含股权投资差额的长期股权投资帐面价值减至为零看作是股权投资差额的提前摊销,因而会在第一年的合并利润表中出现合并投资损失,在最后一年又由于股权投资差额的恢复而出现合并投资收益。持第二种观点者不将其看作是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认为仅仅是多确认了损失而已,而这项多确认的损失恰恰说明了差额的继续存在。因此从第一年至最后一年,始终存在这部分差额。从合并净利润的角度看,两种做法的结果并无差异,这是因为在第一年前者是作为差额的摊销,未确认的损失就多,内部损失抵消得少,但加的末确认投资损失数额也多;后者作为多确认的损失,末确认的损失就少,内部损失抵消得多,但加的末确认投资损失数额也少,因此两者会保持一致,最后一年也是同理。但从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结果来看,差异就很明显。合并价差的始终存在必然便所有者权益少扣除一块未确认投资损失。

两种做法,笔者较倾向于第二种。股权投资差额既已摊销,以后又恢复,似于理不合。而且事实上即使长期股权投资帐面价值为零,而股权投资差额明细科目的余额也是始终存在的。但笔者另一个观点是:当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为负数时,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价值减至零应不包括股权投资差额,因为股权投资差额的实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集团对外部的收益或支出,是一种商誉或负商誉 (虽然其中包括子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帐面价值的那部分差异,但现行合并报表实务中一般不予区分处理),它只在购买或投资的那一个时点与子公司净资产有关,硬将其与子公司净资产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如果当子公司出现资不抵债之时,母公司的长期投资变化的处理不考虑股权投资差额,则合并报表的处理将不会出现不同的方法和结果。

5.各投资者只对子公司承担有限债务担保。这种情况,在合并处理上可以看作是第1或第2种情况与第4种情况的结合。事实上,由于投资者一般不会对被投资企业承担无限责任,第1、第2种情况比较少,实务中第5情况比较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在计算未确认投资损失时,应将各投资方承担债务担保的数额予以扣除。这是因为从形式上投资方不再确认投资损失,但通过预计负债的确认实质上又确认了相应的损失。

弥补亏损的会计处理 篇5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的规定,税务机关对企业以前年度纳税情况进行检查时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凡企业以前年度发生亏损、且该亏损属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应允许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该亏损。弥补该亏损后仍有余额的,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对检查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应根据其情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或处罚。

二、本规定自2010年12月1日开始执行。以前(含2008年度之前)没有处理的事项,按本规定执行。

弥补亏损的会计处理 篇6

一、工资薪金及三项经费项目

1. 工资薪金项目。

根据税法的规定,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据实扣除。如果是不合理的工资薪金, 则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这与会计确认的工资薪金支出产生了永久性差异, 影响了应交所得税。

2. 三项经费项目。

根据税法的规定, 三项经费不得采用预提的方法支出, 而应据实开支、限度控制。其中, 会计上确认的教育经费与税法规定相比属于超支的部分可结转下年, 用以后年份未用完的额度扣除。具体来说, 职工福利费在不超过实发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形成永久性差异;工会经费在不超过实发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 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形成永久性差异;职工教育经费在不超过实发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 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形成暂时性差异。需特别注意的是, 鉴于软件企业的特殊性, 税法规定软件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中的职工培训费可全额据实扣除;扣除职工培训费后的职工教育经费的余额, 应按照工资薪金总额的2.5%扣除;对于不能准确划分职工教育经费中职工培训费的, 一律按照工资薪金总额的2.5%扣除。永久性差异影响的是应交所得税, 而暂时性差异影响的是递延所得税。

二、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根据税法的规定, 企业在每一纳税年度实际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 不超过当年销售 (营业) 收入15%的部分,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鉴于化妆品、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 (不含酒类制造) 企业的行业特点, 税法规定这类企业实际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不超过当年销售 (营业) 收入30%的部分,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不难看出, 由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形成的也是暂时性差异, 影响了递延所得税。不可忽视的是, 烟草企业的烟草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 一律不得扣除, 形成永久性差异, 影响应交所得税。

业务招待费是很容易与业务宣传费相混淆的项目。实际上, 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用于接待应酬而支付的各种费用, 主要包括业务洽谈、产品推销、对外联络、公关交往、会议接待、来宾接待等所发生的费用, 在会计上确认为管理费用。而业务宣传费是指企业开展业务宣传活动所支付的费用, 主要是指未通过媒体传播的广告性支出, 包括企业发放的印有企业标志的礼品、纪念品等, 在会计上确认为销售费用。根据税法的规定,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业务招待费按实际发生额的60%扣除, 但不得超过当年销售 (营业) 收入的5‰, 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形成永久性差异, 影响应交所得税。

三、亏损弥补

根据税法的规定, 亏损是指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 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 应当以可能获得用于抵扣尚可抵扣的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应当对五年内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否能在以后经营期内有足够的应税利润转回作出判断, 如果不能, 企业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需要注意的是, 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 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

例:甲公司2008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600万元。该公司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假设甲公司2009年至2013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100万元、120万元、140万元、160万元、180万元, 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均为25%, 不考虑其他因素。

弥补亏损的会计处理 篇7

一是猪肉价格涨幅增大。育肥猪均价环、同比分别回升4.46%和30.65%;仔猪均价环、同比分别上涨3.48%和35.63%;后备母猪环、同比分别上涨1.81%和7.13%;猪肉零售均价环、同比分别上涨4.40%和22.69%。本周监测点二杂肥猪最低14.50元/千克 (简阳市、通江县) , 平均为17.08/公斤;纯外三元以上肥猪最高19.40元/千克 (苍溪县、仁寿县、威远县) , 平均为18.16元/千克, 其中39个监测县均价超18元/千克, 较上周增加16个。本周出栏肥猪到市场销售的肉—猪价差为9.48元/千克, 环、同比分别升高4.29%和10.23%。

二是饲料稳中略降。玉米同比下跌1.53%;小麦麸均价环、同比分别下跌0.49和7.73%;育肥猪配合料价格同比降0.84%;豆粕环、同比分别降0.27%和15.35%。

三是养殖效益持续攀升。猪粮比环、同比分别上升4.45%和32.75%, 猪料比环、同比分别上升4.42%和31.91%。因猪价持续回升和饲料价格总体稳定, 目前我省养殖场户出栏一头肥猪盈利在240元以上。但综合2015年前7个月来看, 6月后的养殖利润仍在弥补上半年的亏损。

上一篇:商务接待礼仪知识要点下一篇:和谐城管工作理念纪实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