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科学基金申请书(共7篇)
博士后科学基金申请书 篇1
北大博士后科学基金申请书范例一篇(获得一等资助金资助)
投送一级学科:
化学
二级学科: 无机化学
原件
• 复制件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资助金申请表
申请人姓名
×××
编
号
28154
设站单位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流动站名称
(一级学科)化学
进 站日期
2004年10月1日
通讯地址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
话
62757600
2005年3 月20日填表
申
请 须 知
1、申请者必须认真阅读现时执行的《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条例》,并按该条例有关规定进行申请。
2、申请者打字填写(如不具备打字条件时,请用钢笔或圆珠笔正楷书写,不要用铅笔填写)本表1至6页,并由二位推荐人在7和8页分别填写推荐意见,报所在设站单位(含经批准招收博士后的非设站单位,下同)。经设站单位在9页填写审核意见后再用B5复印纸进行复制。
3、每位申请者需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交纳评审资料费100元人民币,未交纳的,不予受理。
4、各设站单位于每年三月十日至三月三十一日或九月十日至九月三十日期间将本单位所有申请者的《申请表》(一式六份,必含原件)和评审资料费集中汇至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5、本表封面上的“原件”和“复印件”系指本份材料是原件或复印件,请在相应的方框内打“√”;“编号”系指申请进站时,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或有关省、市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统一编号;“投送学科”系指申请资助项目所属的学科领域。若是交叉学科或跨学科,则应填写所涉及的主要学科名称。学科须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标准名称填写。
6、填表必须实事求是,认真翔实,不得虚报或留空。有的栏目如无内容可填,请写上“无”、“未”等字;若填写不下,可另附纸。
姓名
×××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68年 1月
民 族
汉
博士后日常经费来源
单位自筹 •国家资助
企业提供(企业博士后)• 来自重大科研项目经费(项目博士后)•
学
位
情
况
学位
获得年月
攻读学位单位
学位论文题目
导师
学 士
1990.6 阜阳师范学院
电极过程动力学基础研究
×××教授
硕
士
1993.6 武汉大学
马来氰基二硫纶混合配体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光谱性质研究
×××教授
博
士
2001.9 南京大学
基于二茂铁基元的超分子自组装研究
+++教授,×××教授 主要研究工作经历
起止年月
单
位
研 究 工 作
职务
1986.9-1990.7 阜阳师范学院
电极过程动力学基础研究
本科生
1990.9-1993.7 武汉大学
马来氰基二硫纶混合配体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光谱性质研究
硕士生
1993.7-1998.9 北京联合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不饱和聚脂涂料的研究
讲师
1998.9-2001.9 南京大学
基于二茂铁基元的超分子自组装研究
博士生
2001.12-2002.11 德国法兰可福歌德大学
有机/无机给体与受体的电荷转移复合物分子基磁体的研究
访问学者
2002.12-2003.12 英国诺丁汉大学
多卤素骨架配位聚合物和电荷转移盐的自组装研究
博士后
主要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的论文题目、全部作者署名顺序、发表时间、刊登论文的刊物名称以及被SCI、EI、ISR、SSCI收录、引用的情况;获得专利的名称、内容和号码;有何发明创造、技术革新、工艺设计和过程等。请务必具体说明以上成果的科学价值、应用前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本人在这些成果中的主要贡献及所获得奖励的名称、等级和获奖人员的排名顺序。
1.Fang, C.J.;Duan, C.Y.;He, C.;Meng Q.J.A double-helix generated from a ferrocenyl-thiosemicarbazato metallo-synthon and its novel hydrogen-bonding cavities, Chem.Commun., 2000, 1187-1188.SCI收录,引用次数:14。
2.Fang, C.J.;Duan, C.Y.;Mo, H.;He, C;Meng, Q.J.;Liu, Y.J.;Mei, Y.H.;Wang, Z.M.Synthese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ferrocene-containing double-helicate and mononuclear copper(II)and silver(I)complexes, Organometallics, 2001, 2525-2532.SCI收录,引用次数:15。
3.Fang, C.J.;Duan, C.Y;Guo, D.;He, C.;Meng, Q.J.;Wang, Z.M.;Yan, C.H.Self-assembly of a chloro-bridged helical coordination polymer achieved from a ferrocenyl-containing double-helicate, Chem.Commun., 2001, 2540-2541.SCI收录,引用次数:14。
4.Fang, C.J.;Duan, C.Y.;He, C.;Han, G.;Meng, Q.J.A supramolecular analogue of cyclohexane sustained by aromatic C-H∙∙∙πinteractions between ferrocene moieties: molecule packing of ferrocene-containing thiosemicarbazone metal complexes, New J.Chem., 2000, 697-701.SCI收录,引用次数:6。
5.Mo, H.;Fang, C.J.;Duan, C.Y.;Li, Y.T.;Meng, Q.J.Crystal structures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sustained by π-π interactions between triple-helices, J.Chem.Soc., Dalton Trans., 2003, 1229-1234.SCI收录。
6.Guo, D.;Fang, C.J.;Duan, C.Y.;Meng, Q.J.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triangular nickel(II)complex with the shortest imine-based rigid ligand, J.Chem.Soc., Dalton Trans., 2002, 834-836.SCI收录,引用次数:7。
7.He, C.;Duan, C.Y.;Fang, C.J.;Liu, Y.J.;Meng, Q.J.Self-assembled macrocyclic tetranuclear molecular square [Ni(HL)]44+ and molecular rectangle [Cu2Cl2L]2+ {H2L = bis[phenyl(2-pyridyl)methanone] thiocarbazone}, J.Chem.Soc., Dalton Trans., 2000, 1207-1212.SCI收录,引用次数:12。
8.He, C.;Duan, C.J.;Fang, C.J.;Meng, Q.J.Self-assembled dinuclear molecular box [Ag2L2]2+ and triple helicates [Co2L3]4+, [Ni2L3]4+{L=bis[4-(2–pyridyl methylen-amino)phenyl]ether}, J.Chem.Soc., Dalton Trans., 2000, 2419-2424.SCI收录。
9.Bai, S.Q.;Gao, E.Q.;He, Z.;Fang, C.J.;Yan.C.H.Four one-dimensional cadmium(II)polymers: one chairlike chain containing four azido bridging modes and three double end-on azido-bridged uniform chains, CrystEngComm, 2004, 606-611.SCI收录。
10.Fang, C.J.;Han, G.;Liu, Y.J.;Duan, C.Y.;Meng, Q.J.Acetylferrocene thiosemicarbazone.Acta Crystal.Sect.C., 1999, C(55), 2058-2060.SCI收录,引用次数:3。
11.Fang, C.J.;Blake, A.J.;Wilson, C.;Schröder, M.The first example of polymeric(Cu2I4)n and the channel sustained by the C-H∙∙∙I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polyhalocuprate and the metallosupramolcular helicate, Chem.Commun.(submitted)12.Fang, C.J.;Blake, A.J.;Wilson, C.;Schröder, M.The novel polyiodide ladders with template double helicates included between the rungs, Chem.Commun.,(in preparation)13.Fang, C.J.;Yan, C.H.The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based on the TTF-containing ligand and their electronic property, Synth.Met.(in preparation)申 请 资 助 项 目 情 况 名
称
中 文
基于不对称TTF衍生物的电磁双功能复合材料
英 文
Conducting and magnetic bifunction-combined material constructed from the unsymmetric TTF derivatives 应用研究 • 技术开发 •研究类别
基础研究
项目来源
国家重点项目 • 省市或部门重大项目 • 自选项目 • 863高技术研究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其他项目 • 研究经费 来 源 及 数
额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项目和重大基金项目,8万元/年
项目的具体内容、预期目标及国内外在这方面研究的现状: 本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
本项目拟利用分子组装和晶体工程学方法,实现导电和磁性功能单元在分子水平的耦合,研究其磁/电功能的耦合作用和影响规律。具体研究内容为:
1.设计和选择相应的桥联基团,将吡嗪、氮氧吡啶类等具有良好配位性的配位基团嫁接并合成含导电功能单元的配体TTF-Pz,研究配体及其氧化产物中传导电子的输运性质与电子结构的关系。
2.选择Cu(II), Co(II), Fe(III)等磁性功能单元,组装和制备TTF-Pz-M功能配合物。通过调控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实现磁/电功能的耦合。将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和能带理论应用于上述体系的性质分析,研究电子能带结构,明确其构效关系。预期目标
1.设计和优化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在分子水平上复合电性和磁性两种性质,获得具有新颖结构和磁/电现象的分子磁性导体。初步建立该类分子间电子传导及磁交换模型,为寻找和设计新的磁/电耦合双功能分子体系提供实验体系和理论依据。
2.期望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4-5篇,影响因子总和不低于12。国内外在这方面研究的现状
1.电子)导电功能单元中,可能导致磁/电功能的相互作用。业已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功能复合体系,如顺磁体与有机超导体、反铁磁体与有机超导体、铁磁体与金属导体,以及场致铁磁体与有机超导体有效共存和功能复合的分子固体。将自旋定域(d或f电子)的磁功能单元引入TTF基(离域的
2.-d相互作用的复合磁性导体分子材料的研究在国内外几乎同步,国外同行尚未形成绝对的优势,这就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发展空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导电和磁性两个功能单元之间的作用较弱。如何加强磁、电功能的相互耦合、实现材料的磁/电性有效调控,仍然是该领域中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由于有关
项目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应用前景、解决什么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务必说明本人的创新之处及主要特色: 科学意义、学术价值
构筑多种物理性质相互影响和协同作用的新型分子功能材料是目前国际上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极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之一。自从1973年第一个有机金属TTF-TCNQ的发现,寻求更高温乃至室温的分子固体超导材料是无机、有机化学界共同追求的目标。与具有完全抗磁性的无机氧化物超导体相比,铁磁性有机导体的制得是电磁双功能分子材料研究中的一项重大进展。从电磁双功能材料出发,有可能得到铁磁性的超导体或反铁磁性的超导体,有望实现电磁功能的复合和调控,深化人们对电磁本质的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分子水平上对材料电、磁性的调控,既可以从理论上带动人们从更深的层次认识电、磁现象的本质,也可能实现分子电子器件的制备。因此,电磁双功能分子材料已成为分子电子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键问题
1.通过调控分子结构,使得配合物分子既能够以有利于电子传导的方式堆积,又呈现出磁性质,从而实现分子组装和磁/电耦合。
2.优化电化学结晶方法及其反应条件,从而制备结构相对稳定、可用于测量的配合物单晶。3.将扩展休克尔轨道法、紧束缚法等计算方法和能带理论应用于上述体系的性质分析,研究其构效关系。主要特色及创新之处 1.通过共价键将具有导电活性的TTF衍生物分子与具有不同结构和磁性质的金属离子嫁接,增强了磁偶合作用和电子传导的相互影响,从而有可能获得磁/电功能复合的分子材料。2.由于吡嗪、氮氧吡啶类配位基团几乎可与各类金属离子配位,将拓宽含d电子的磁性功能单元的选择性,为系统研究π传导电子与d电子之间的相互极化和耦合作用、实现磁/电功能的复合,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思路,同时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材料体系。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案、技术路线:
1.配体TTF-Pz体系的合成:设计和选择相应的桥联基团,将吡嗪、氮氧吡啶类等具有良好配位性的配位基团通过共价作用与导电功能单元嫁接,合成配体TTF-Pz。
2.配合物TTF-Pz-M的合成及表征:选择能够与配体TTF-Pz结构适配的金属离子(M = Cu(II), Co(II), Ni(II), Fe(III)和Mn(II))作为磁性功能单元,制备电荷转移盐配合物(TTF-Pz-M)。调节各种协同作用,使之形成有利于电子传导和磁交换作用的电子结构,实现对配合物的磁/电性质进行调控。
3.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配合物分子进行结构测定和相变研究;用阻抗谱仪等电测量系统和磁强计和扫描式量子干涉仪等进行磁、电性能的测试;与日本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合作完成高压下磁化率和比热测量等;研究其分子组装、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及其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X 研究工作的总体计划及目前进展情况:
1.2004年12月:完成文献查新调研工作,制定并完善研究计划。已完成。 2004年10月 2.2005年5月:应用化学合成和电化学结晶等方法制备配体TTF-Pz及其氧化产物,解析其晶体结构,开展导电性质等方面的研究。2005年1月
3.2005年12月:制备上述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组装体系,用电化学手段培养配合物单晶。应用多种现代物理技术,如变温IR光谱、X-ray和DSC等技术手段,对此类化合物的结构及各类相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不同结构的磁性金属配合物及平衡对离子的构型对分子堆积和分子结构的影响。2005年6月
4.2006年5月: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配合物在常压和高压下的电学和磁学性质研究。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对单晶样品,用标准四探针法进行电阻的测量;测量常压和高压下的磁化率、磁比热等磁学性质和电阻率与导电性;用SQUID测定样品在低温下的(超)导体和磁性质;用比热仪测量样品的比热变化,对样品在低温下的磁相变和(超)导态相变进行研究。2006年1月 5.磁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建立分子间电子传导及磁交换的模型,总结规律性。性能的关系,研究电2006年9月:对上述配体和配合物的构效关系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应用量子化学计算和能带理论,从理论上探讨结构2006年6月
上述进展计划在实际工作将视研究进展,采用并行和交叉进行的方式进行,以加快研究进程。现有条件(参加该项目工作的科研人员简况、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图书资料等)与尚缺的条件: 复合功能材料的研究在实验和理论分析方面都需要多学科合作。本课题研究将主要依托稀土材料化学和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北京大学化学院、物理学院的研究条件,同时借助业已建立的与日本京都大学化学所的合作。
本实验室已具备溶液化学制备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合成的无水无氧系统、单晶、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和谱学手段、有阻抗谱仪和电测量系统、SQUID和Oxford MagLab 2000磁测量系统。高压下磁化率和比热测量等将与日本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合作完成。此外,本课题组已配备了量子化学计算、分子模拟和设计软件和工作站等设备。其他的测试还可以在中科院物理所、化学所、清华大学等单位通过合作研究解决。
本课题组需要增添恒流和恒压电化学合成系统一套,用于电化学结晶。
申请资助等级与金额
一
等,人民币
三万
元
使用资助金的计划及用途: 资料费
0.1 万元 实验合成0.8 万元 样品分析测试
1.6 万元 学术活动
0.2 万元 论文版面费与邮资费
0.3 万元
推荐人意见(请对项目的意义、具体内容、创新点、主要特色和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申请人的学术水平及研究能力等进行评价):
2003年获英国皇家学会K.2002年,在德国法兰克福歌德大学进修,主要从事有机/无机电荷转移复合物分子基磁体的研究。2002房晨婕博士于2001年在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1 C.Wong基金资助,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化学学院进行访问研究,从事配位聚合物和电荷转移盐的自组装研究。2004年10月进入我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电磁双功能复合分子导体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申请者在博士期间进行了配位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工作;在国外留学期间,对有机/无机杂化电荷转移盐有深入的研究。在分子组装、有机导体和分子磁体的研究方面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她对磁/电性质相互影响和协同作用的双功能分子材料研究动态有全面的把握。
本项目拟研究基于TTF衍生物的电磁双功能复合材料,在分子导体单元上通过共价键和配位作用,嫁接具有不同配位和磁学性质的金属离子磁性单元,实现分子体系的磁/电耦合和控制。在她以前的工作和本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她拟利用分子组装和晶体工程学方法,辅之以电化学手段,获得磁/电功能单元共存的配合物晶体,进行性质和功能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建立理论模型,阐明该类化合物的磁/电功能的耦合机理和影响规律。该项研究紧跟国际上对磁/电双功能分子材料的研究前沿,不仅可能在分子水平上对材料的电、磁性质进行调控,也从理论上带动人们从更深的层次认识电、磁现象的本质。
该项目选题属于本领域的研究前沿,研究内容新颖,创新明显。申请者本人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较强,科研思路清晰,制定的研究方案切实可行,对从事该项工作她有优良的研究背景。相信在此基础上,她对通过共价桥联作用实现导电功能单元和和磁性功能单元的耦合的研究,也将会取得更加满意的成绩。
我强烈推荐她申请博士后基金,并愿意在工作中给予指导和协助,望予以优先资助。
推荐人姓名:
职称:教授
专业:物理无机化学
推荐人单位: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签字或盖章:
2005年 3 月 24 日 注:填写推荐人姓名时,请正楷书写
推荐人意见(请对项目的意义、具体内容、创新点、主要特色和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申请人的学术水平及研究能力等进行评价):
房晨婕博士于2004年10月进入北京大学化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专门从事磁/电性互相耦合的双功能导电配合物方面的工作。她打算通过共价桥联基团的连接作用,加强导电和磁性两个功能单元之间的相互影响,实现分子体系的磁/电耦合和控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方法,研究电子能带结构和磁结构,明确其构效关系,总结组成、结构和性能规律和控制方法。这一研究立题新颖,可操作性强。
加强磁、电功能的相互耦合、实现材料的磁/电性有效调控,是磁/电双功能材料研究中的一大难题。该工作着眼于此,利用分子组装原理,在有机导体单元TTF及其衍生物上引入吡嗪、氮氧吡啶类配位基团,通过其与顺磁性金属离子的配位,不仅使具有丰富的磁学性质的金属离子进入到离域的有机导体体系中,而且拓宽了磁性功能单元的选择范围。有可能实现有机导体与磁性单元在结构上的组装和功能上的有效耦合,获得一些具有磁/电相互作用的功能性新分子体系。该项目选题立意新颖, 创新性强, 研究目标明确, 方案具体可行。申请者本人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较强,科研思路清晰,制定的研究方案切实可行,对从事该项工作她有优良的研究背景。她在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基于二茂铁的超分子化学和配位化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随后又在德国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和英国诺丁汉大学从事有机/无机电荷转移复合物的组装和磁、电性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磁/电性互相耦合的双功能导电配合物的研究也将会取得更加满意的成绩。
我愿意全力推荐她申请博士后基金,并愿意在工作中给予指导和协助,望予以优先资助。
推荐人姓名:
职称:教授
专业:无机化学
推荐人单位: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签字或盖章:
2005年 3 月 24 日 注:填写推荐人姓名时,请正楷书写
申请者所在单位(学校,研究院、所)审核意见(本表前列各项内容填写是否属实,对推荐人的评议有无补充说明,预计在站期间项目能否完成或取得何种阶段成果以及申请者思想政治状况等):
房晨婕博士所申请的项目通过共价桥联作用,利用分子组装原理,将导电功能单元和磁性功能单元在分子水平上耦合,通过调控分子结构,使得配合物分子既能够以有利于电子传导的方式堆积,又呈现出磁性质,从而实现分子组装和磁/电功能的耦合。申请内容详实可靠,研究目标明确。选题针对国际上前沿研究领域,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这项工作针对导电单元和磁性单元相互作用较弱的难题,提出了通过共价桥联作用进行分子组装的新思路,对实现磁/电双功能耦合的分子磁性导体材料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申请者所在的双功能配合物研究小组科研人员业务能力强,研究条件具备,并已有较好的研究积累。申请者本人在博士研究生学习和国外留学期间,就进行分子组装和配合物磁性与电性研究,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扎实。相信该项目能按期圆满完成并将取得创新成果。申请者个人品质优良, 刻苦敬业, 是一位有前途的科研工作者。
综上所述, 本单位同意房晨婕博士申请博士后基金, 并将在项目执行中予以支持和监督, 建议优先予以资助。
负责人(盖章):
单位(盖章):
2005年 3 月 25 日 评定结果:
经专家评审,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决定:
予以
等资助,金额为:人民币
元。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盖章)
****年**月**日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制(1996年11月)
博士后科学基金申请书 篇2
建站以来, 累计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11名, 留用1名, 目前在站5名, 承担省级、市级项目19项, 获得资助6项, 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33篇, 受理授权专利9项, 累计新增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近4亿元, 连续4年被授予“河南省优秀博士后工作站”, 有效推动了油田持续健康发展。
一、建立健全制度, 保证博士后工作站规范运行
1. 建立完善管理组织。
成立了博士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由油田主要领导担任, 成员由副职领导和相关部门与单位的负责人组成, 并明确了各部门相关工作职责。每年召开会议, 对博士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2. 完善引进培养制度。
着眼于博士后全过程管理, 对博士后进站标准、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以及达到的目标都作了明确规定并抓好落实, 有效地把牢博士后的质量关。
3. 完善激励制度。
通过建立博士后在站期间的评估、奖励机制, 对博士后的课题立项、开题报告、出站考核等进行科学规范管理, 对博士后的高水准研究成果和论文进行政策倾斜和奖励资助, 激发博士后科研热情, 确保了科研成果的含金量。
4. 完善量化考核制度。
对博士后实行四项考核:进站考核、阶段检查、中期考核、期满出站考核。各阶段针对不同的考核内容, 实行量化打分, 按分数确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 考核结果与博士后薪酬兑现挂钩。
二、以科研项目为依托, 促进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
1. 充分发挥博士后的科研优势, 增强油田的科研活力。
在博士后选题方面, 油田根据《中国石化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规定的中国石化核心技术、专项技术和前沿技术及应用基础研究等领域, 按照油田急需、优势互补、难度适中、周期适宜的原则, 重点在勘探地质、开发地质、石油工程等专业领域选择适合博士后的研究课题, 重点攻克制约油田发展的关键和瓶颈技术, 使博士后工作站成为提高河南油田科技进步水平, 催生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孵化器”。
2. 以科研项目为牵引, 提升学科专业水准。
鼓励博士后着眼于油田勘探开发的紧迫需要, 确立科研课题和研究方向, 指导博士后找准科研课题的结合点, 真正做到引进一个、影响一批、带动一片。注重以重大科研项目或课题为牵引, 将博士后作为课题负责人, 用具体工作来调动博士后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中, 郝春雷承担的《微生物技术改善原油流动性的研究》课题, 通过反复的研究、实验, 筛选培养出了降粘率高达63.6%的复合降粘菌种和防蜡率高达69.7%的复合防蜡菌种。在赵安4005、赵安泌336等三口油井进行现场试验后, 有效降低了原油粘度和产出液表面张力, 实现增油395吨。何勇明博士主持的《低孔低渗油藏渗流机理研究及应用》课题研究, 针对宝浪油田开发中遇到的渗流问题, 首次应用先进的恒速压汞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对储层物性特征、可动流体饱和度及驱油效率进行了研究, 深入分析宝浪油田开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所产生的根源, 通过拟油藏条件的相渗曲线对比研究, 提出了“分段启动压力梯度”等新认识和适合宝浪油田提高油相渗透率的“油井解水锁、水井降压增注、缩小井距”综合治理方法、技术措施, 该课题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对所有低渗特低渗油藏的开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研究成果基础数据和方法已被多个内部项目所引用。
3. 举办技术讲坛, 建立高层次人才队伍的苗圃。
建站至今, 我们分别邀请在站博士后作了28场学术专题报告, 开展学术交流12次, 培训专业技术骨干2640多人次, 有效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 使博士后工作站成为河南油田建立高层次人才队伍的“苗圃”, 发挥了良好的带动效应。
4. 配备博士后助手, 拓展人才培养渠道。
为每名进站博士后选配思想政治素质高、专业对口、业务能力强、勤学好问、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技术骨干2~5名, 作为博士后助手协助在站博士后开展科研工作。同时, 博士后确定助手的培养目标、内容和标准, 对其工作及时进行安排、检查、督促, 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从而促进博士后助手的尽快成才, 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方式。
三、加强环境建设, 着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1. 发挥资源优势, 为博士后打造成长平台。
充分发挥油田三个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密集、科研设备完善的优势, 倾其所能地为博士后提供成才的平台。为保证博士后在站期间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课题方向, 以博士后为主组建项目组, 工作站和分站、合作流动站分别为博士后选聘博士导师, 配备助手, 协助处理科研日常工作;提供实验室、工作用车、现代化办公设备等。
2. 加大科研投资, 为博士后打造支撑平台。
近年来, 油田投资1000万元增添了科研仪器设备, 投入400万元作为科研启动资金, 并在资助博士后出版专著、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和联谊活动方面给予特殊政策, 为博士后出高水平成果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撑。积极协助在站博士后申请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和省博士后项目资助金, 有2位博士后获得省博士后项目资助金, 1位博士后获得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3. 实施安心工程, 为博士后打造服务平台。
我们努力改善博士后的生活条件, 在油田新建住宅中, 选择10套100平米的单元房作为博士后公寓, 并配齐家电、家具及生活用品, 安排博士后免费居住;为每位在站博士提供了10~12万元的年薪, 并按在职职工同等条件建立各类保险;每年为博士后组织一次健康体检。全力做好博士后在站期间的组织、协调及家属随调、子女入学等方面工作, 及时了解和解决博士后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保证博士后全身心地投入科技研究。
四、严格考核制度, 保证博士后培养质量
1. 严格初审。
接到博士后的进站申请后, 首先由工作站对其所学专业和特长进行初审;通过初审后, 由工作站安排到相关单位、工作分站进行课题结合。
2. 进行能力鉴定。
经工作分站与博士进行座谈、课题结合, 双方达成初步意向的, 由工作站组织相关专业专家对博士进行能力鉴定, 通过能力鉴定的方可撰写开题报告。
3. 做好开题报告两级论证。
博士完成开题报告后, 即先由工作站分站进行初步论证, 再由工作站与流动站组织专家进行最终论证, 通过后方能进站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设站7年以来, 已有近100名博士向我油田提交了进站申请, 有50余名博士先后来我油田进行考察、课题结合, 其中有11名博士进站, 其余博士因专业不对口、没有合适的课题、未通过油田的能力鉴定等原因, 而未能进站。油田依据《博士后在站管理办法》和《博士后考核办法》由工作站组织在站博士后的中期考核、期满出站考核, 考核方式仍采取两级论证的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以“品德”和“业绩”为重点, 对在站博士后进行全方位考核, 综合考核结果与博士后薪酬兑现挂钩。
五、加强与院校合作, 资源互补, 打造产学研培养基地
1. 与相关高校签订培养协议。
油田先后与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西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长江大学等8所石油高校签订了联合培养博士后协议。
2. 加强博士后的联合培养。
充分利用高校的信息优势, 工作站定期邀请合作流动站导师来油田参与博士后考核工作、举办学术交流会, 在站博士后在研究工作中遇到难题时, 及时向合作流动站导师进行请教, 或到合作流动站查找相关资料, 在实验条件受到限制时, 可利用高校实验室开展研究。
3. 加大宣传力度。
“W博士玩科学”科学盒子显神奇 篇3
科学盒子—芍药花的保鲜与干花制作
在6月份连续三周的科学课上,每位三(12)班的同学都得到了老师发放的大大的科学盒子。盒子到底要做什么呢?同学们都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第一周的科学课上,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了一些新鲜的芍药花,这时候,科学盒子里面的营养液就派上了用场。同学们把芍药花分别放入两个瓶子,一个瓶子装的是清水,另一个瓶子放的是营养液,打算回去观察一下哪个瓶子里的芍药花保鲜时间更长。经过实验,大部分同学
都得出结论是保鲜液瓶子里的芍药花保鲜时间更持久。第二周的科学课上,同学们用芍药花的叶片和花瓣制作成了干花。办法也很简单,从科学盒子里面拿出AB胶,按照3∶1的比例配好之后,用小棒把AB胶混合液搅拌均匀,放入硅胶模具中,之后再放一些花瓣进去。同学们发现隔天后AB胶凝固了,色彩艳丽的漂亮花瓣被永久留在透明的AB胶里,漂亮的工艺品做成了。第三周,同学们分小组制作了课题海报,一朵朵漂亮的芍药花跃然纸上。大家都高兴极了。
走近神秘的植物王国
三(16)班的同学们在博学多才的邵老师带领下,走进神秘的植物王国,感受植物丰富多彩的世界。
一天,邵老师送给每个同学一株景天植物,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小心翼翼地将景天种植在盆中。邵老师告诉大家:景天别名叫大红七、大和七,藏语称“所罗玛波”;景天植物全世界约有100种,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亚洲西北部和北美洲,对恶劣多变的自然环境具有特殊的适应能力。
当听到邵老师介绍说“景天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被称为‘长生不老草’”时,同学们
都兴奋地叫嚷着:“这不就是唐僧肉吗?!”大家都更加珍惜景天了:一定好好照顾它,让
它长得青葱翠绿!
在第三周的科技课上,同学们带着卷尺、计数器、红旗等工具去学校的“景天药园”
研究了一番。药园的景天可真不少呀,好像比家里的景天看上去更粗壮和茂盛一些,这难
道是因为它们要有伴吗?!
同学们顶着烈日,熟练地记录着植物高度和叶片数量。随后,各组同学在班级开始为大家讲解上周精心制作的小报,精彩的内容赢得了热烈的掌声!通过三周的研究,同学们明白了很多道理:大千世界中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特性,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适合自己的环境;青少年要像景天一样,学会寻找适合自己的环境,增长技能和特长,才能像景天一样郁郁葱葱,生命不息!
谈到这次科技课,孩子们感受很多,纷纷要求四年级还要上这样的课程呢。
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只要你有善于发现的眼睛。中关村二小就给孩子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双手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这就像将一粒科学的种子深埋进孩子们的心里,总有一天这粒种子会破土、萌芽、开花、结果!
博士生撰写基金申请书的一些收获 篇4
作为博士生,有必要给导师写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吗?
搁置这个问题,笔者先讲一个读博将近两年时间来的认识:正如国务院学位办主任而言,博士生是中国科研的一线主力人员;纵观国内外有名的科学家,他们最主要的学术工作都是在其博士生阶段打好基础的。博士生是一线人员,从老师安排的课题来看可见分晓,笔者被课题组安排了一个老师们都不是很了解的领域(这是必然的,如果老师们都很清楚,就不是带博士生,而是带本科生了),但是对于课题组而言,做好这个方向非常重要,我感受到对我能力的信任,当然还有期许上的压力。我的梦想就是做科研,科学家传记都表明着博士生生涯的重要,并且让我明白只要有机会就应当抓住,即使全部是付出。
对基金申请书的认识基于以上两层认识,我是乐意接受导师所给与的这部分任务的,虽然导师会给与奖励,但是并不是冲着这份奖励。关键是,基金申请书远远超越论文的撰写,其对思维能力的系统性培训非常有利。个人总结有如下几点:
第一,通过撰写立项依据让我喜欢上撰写文献综述。
小论文有引言,大论文有绪论,这些都是为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的设定,为研究思路的提出做铺垫的。好的引言可以吸引读者将论文读完,好的绪论可以保证博士论文的系统性。但是写引言,写绪论是写论文最困难的部分,特别是对于那些所有研究工作都是照搬他人研究思路的。
刚开始接触课题时,老师和师兄都强调要做自己的东西,即使是重复他人的研究工作也要有自己的特色。我给自己的要求是坚决不模仿他人的研究方案(除开了解概念时看点中文,其他时间我都是在看英文,里面有非常详细的研究方案),并且要求自己的研究方案参照对象起码是五篇论文以上,定位于机理研究而非单纯的最优工艺研究。如此,我在写小论文引言时就非常痛苦,几度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但是,当我将刚刚写好的基金申请书提交后,回过头来反思,发现自己有了很高的收获。这次写立项依据,我从一月上旬开始,海量阅读了几百篇文献(因为有《文献个人阅读方法》的指导,我的文献阅读速度和效率是相当高的)。从刚开始锁定十篇精读找研究思路,到后来几百篇的概读找依据,我对我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短期内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衍生新的研究思路。要不是这次基金早早的跟导师商定了研究思路,要不是导师要求的集中精力攻打一点,我很有可能写出几份基金申请书的。小木虫上介绍文献阅读经验的帖子真的是非常有用的,我简单的相信着,并执行着,才让我本科毕业不到两年就可以让导师信任着写基金,多亏了这些优秀方法的指导。我现在基本上忘记了这三个月来写基金申请书的辛劳(其实已经习惯,去年暑假从五月到九月,一个人忙完一份两百页的调研报告,那份凤凰涅槃已经完成了),正抓紧时间写综述文章,以后就是老师让我一周写一个都不怕了。我想,经历过一次基金申请书撰写的博士都有这种感觉吧。
第二,制定研究方案,拟定技术路线图,让我找到新的研究工作方法——workmap。
计划-工作-总结固然是好的工作模式,但是涉及到具体的系统的实验研究工作上,还是有局限性的。
我喜欢以日为单位的工作流程,表现在能制定好日计划,执行力在日为单位上非常好,因为我比较喜欢灵活性的工作,不被自己的计划故步自封。比如,我在执行第一条计划时,产生了很多新的想法,有可能就会放弃执行好其他计划,而找来思路本写个不停,甚或花上一天的时间找资料论证当时产生的新想法。写这篇文章也不是我今日的计划内容之一,但是看了小木虫上关于是否该帮导师写基金申请书的探讨后,按耐不住就开始写了。这种因为性格带来的弊端,必须找到合理方式克服。之前一直找,制定周计划、月计划,甚至是年计划都没有用的,计划赶不上我思路的变化。
通过完成这次的基金申请书撰写工作,我发现制定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图,还有年度计划的制定是非常好的方法。刚开始我不知道研究方案怎么写,导师和师兄给的建议是先将所有想到的都提出来,然后一起讨论着修改。所以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将文献中涉及到的研究方法,在结合课题组的硬软件条件,一五一十都罗列出,光一条研究内容对应的研究方案,我就写了半页。技术路线图依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是制作了好几个方案。有人会以为我很痛苦,其实不然,这是一件挺好玩的事情。我将我概读过的文献中的研究方案都总结成一张表格,相互对比着,居然集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研究方案,那叫一个欣喜啊。课题组基金项目是非常充足的,自然有非常好的申请书作为模板,那种非常漂亮的技术路线图有的是,我的研究方案一确定,就参照几份已经成功申请的基金申请书搞定了技术路线图的初稿,后来觉得不爽快,再根据自己的某刻的想法修正成另外一个版本,总之最后交了三份版本给导师。
当然了,我的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图还是在老师的刀斧下做了很大修改的,在修改的过程中,那种新思维吸纳进来的感觉也是非常好的。毕竟我明确知道导师非常重视我的研究工作(这个也有我努力争取的原因,每周的周总结我都会向他汇报最新进展,让他看到这个方向做好的希望),这更加坚定的要求自己做好,虽然这让我连续两周时间每天只有四个小时的睡眠。
我还得感谢自己喜欢作总结的好习惯,还没有写完基金,我通过写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图,发现如果我所有的研究工作都能在具体开展前设计好研究方案,比较美观和易于实现的技术路线图,然后后面的工作就是按照这个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图做完即可。昨天晚上交了最后版本,当晚就设计了一边写基金过程中就在想的某项研究,并且命名为“workmap”。等调整过来,就开始照此执行。很有自信,在这种新的制度下会做得更好的,也算是写基金的意外收获了。
第三,写基金严格规范了我的学术用语。
之前导师说过几次,让我交的报告中口语的东西少一点,但是并没有接纳。这次写基金,为了能增加获批可能性,我不得不痛下决心仔细推敲语句,所有多余的扩散性的东西都去掉,务必追求一气呵成,不可脱节。这个过程导师确实费了很大的心力。
第四,感受到博士间团队合作能量之巨大。
导师要求博士生每个人都应该完成一个基金的,写好后大家一起讨论。最后确定我写的为优先,然后大家一起来帮助我修改,开了几次会议,我差不多将师兄们所有精华的想法都吸纳了。导师最后说,嗯,团结真是力量大啊。
博士后科学基金申请书 篇5
根据《华中科技大学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暂行规定》(校学位【2012】5号),我院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前,须按以下要求之一发表学术论文:
1、计算机学科IEEE/ACM TRANSACTIONS期刊或中国计算机学会规定的A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篇;
2、计算机学科C类以上期刊论文2篇,其中至少1篇是国际SCI期刊论文;
3、计算机学科国际SCI期刊论文1篇和中国计算机学会认可(即中国计算机学会规定的C类以上,含C类)的国际会议2篇;
4、计算机学科国际SCI期刊论文1篇和国内权威刊物(规定如下)论文1篇。SCI期刊分类按照《华中科技大学期刊分类办法》中规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期刊分类执行。
学院规定的国内权威刊物指中国科学、科学通报、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in China、电子学报、自动化学报、通信学报及其它相关学科的一级学会学报。
学位申请人发表或被接收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是其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位申请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以华中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以申请人为第一作者(与导师共同发表的论文,导师为第一作者,申请人可以第二作者)。对于“同等贡献作者”排名的认定,参照《华中科技大学期刊分类办法》(校人[2008]28号文)执行。
本规定从2014级博士生开始实行。
本规定的解释权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位审议委员会。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位审议委员会
博士后基金信 篇6
您们好!
我是XXXX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轻工技术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与XX博士后工作站XX集团分站联合培养博士后,专业是生物工程,现担任课题负责人,从事中药与天然健康产品研发工作.
学术研究方面,我熟悉高校,科研院所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注意把握国内外药品研发的新进展,在天然产物化学,制药过程技术,绿色化学与环境友好技术,药学研究领域取得一定的学术成就,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申请发明专利两项.现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项,主要完成人身份参与省级以上基金项目以及企业项目多项.
教学方面,我注重教学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指导两名本科生毕业论文,协助导师指导一名硕士生论文,并在广东省化工制药职业技术学院兼课,讲授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课程,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实践工作方面,熟悉国家药事法规,关注国内外的中药标准提取物与医药市场的动态,具有负责新产品的选项,立项,预算编制;处方设计,提取工艺研究和成型生产工艺研究,质量研究,申报材料整理,撰写与注册的整套医药产品研发工作经验.担任课题负责人,项目经理,负责两个中药五类新药(老二类)开发,一项已报批至国家药审中心,并申报专利,一项在研.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具有很好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研发项目的组织,协调,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经过在重点大学,中科院,上市公司学习与锻炼,我朝具有创新观念,拥有专业技术,讲求团队协作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方向努力,已初步具有一名高校教师的潜质.我有信心,有能力承担化学,化工基础课程,以及药物化学,传质与分离技术,制药工艺学,精细化学品与精细化工等专业课程及相关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新药与保健食品,精细化学品的研究开发工作.给我一个机会,我必努力以出色的业绩回报.
随信附有我的简历,期待您的回音.
此致
社会科学博士论坛创新机制研究 篇7
一、建立社会科学博士论坛的意义
社会科学博士学术论坛是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在于为博士生提供一个高起点、多方向的学术交流平台, 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 拓宽博士生的学术视野, 激发博士生的创新思维, 增强博士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促进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当前经济形势发展迅速, 全球经济一体化更加明显。经济与全国经济、全球经济间的对接越来越重要, 如何从学者的理论层面与实体经济的实践层面与全国甚至全球对接, 是现在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1、凝聚高层次人才, 提高竞争力
在党中央和省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加强全省社会科学人才建设、队伍建设、学科建设, 繁荣发展社会科学事业, 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又好又快发展, 是社科理论界面临的新课题。广泛联合具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的专家和学者, 为我国的科技进步、文教繁荣、举贤引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通过社会科学博士论坛凝聚高层次人才, 积极发挥人才作用, 提高软科学竞争力;
2、举办社会科学博士论坛, 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举办社会科学博士论坛, 立意高、创意好, 是社科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创新社科工作机制的重要举措。作为联系党委政府和广大社科工作者的桥梁与纽带, 社科联搭建“社会科学博士论坛”这样高规格的学术交流平台, 对加强学术交流, 凝聚人才, 促进社会科学科研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3、组织社会科学博士沙龙,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休闲活动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 及时反映会员的意见和建议, 为会员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积极发挥会员群体优势, 有计划地组织会员参与决策咨询、科研攻关、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展示会员单位的科研成果, 为推动其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实用化搭建平台;
4、积极对外联络, 扩大国内国际影响
吸引更多的海内外社会科学博士来我国工作和创业;加强与国内、国外的博士间的交流与沟通, 可就我国有关发展问题与国内或国外的博士进行研讨, 共商兴邦之策。
5、博士与企业实现对接。
通过社会科学博士论坛还可以与企业相对接, 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也促进博士们把自己的理论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 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为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当前社会科学博士论坛存在的不足
传统方式的博士论坛在运行中, 对提升博士理论水平,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其自身无法避免的因素使其存在着诸多不足:
1、筹备时间长。
一般每次博士论坛开始前, 各有关单位都需要成立专门的论坛筹备组, 专人专责。一次成功的集体活动, 好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执行团队必不可缺。在达成论坛举办的初步意向后, 从领导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在专门教师切实指导, 组建一个专业涵盖全面、技术操作熟练且责任心强、行动高效迅速的筹备小组。论坛所需要的文案撰写、图片处理、论文集排版、会务流程、后期制作和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得以有效开展。在具体执行中, 又需要实行专人负责与集体协作的工作方式, 保证各项事务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这样需要时间长, 花费精力大。
2、会务工作繁杂。
一次大型的会议, 会务工作必须做到事无巨细, 其中的每一步都会影响到论坛本身的举办。因而, 会务工作尤为必要。筹备组除了精心制作会务手册, 使与会人员能详尽的了解论坛议程的每个环节和注意事项外, 还需要对筹备组成员在论坛举办期间的职责做了细致的分工与部署, 力图使每一项工作做到有备无患、环环相扣。同时, 还需要对论坛举办地点进行前期的勘查和协调工作, 确保论坛的顺利进行。而这一切与会议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其实又与论坛水平高低没有太大关系。换言之, 论坛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博士本身水平的高低, 其发言或文章有没有与社会接轨, 有没有理论深度和广度等因素。如果这一点不能得到解决, 则会议形式组织的再漂亮, 再新颖, 对社会的贡献也不大, 甚至劳民伤财。
3、花费资金多。
以60位博士参加的两天论坛计算, 从组织, 会议费用, 食宿, 交通, 资料, 礼品等, 总费用不会低于三万元。各举办单位往往把这一项费用计入科研费用内。尽管这其中大部分费用并不是直接用在科研负责人本身!而是用在会议接待等费用上, 其费用的投入产出比并不高。
4、参加人员少, 影响力小。
每次举办论坛, 由于时间、场地和经费等因素的限制, 参加者不可能太多, 第个博士以发言15分钟计, 每次举办论坛最多几十个博士参加。其他博士很难有机会参加, 无形中很多优秀的博士失去了平等的参预权, 其优秀成果也不容易被展示。参加人数少, 自然影响力也不会太大。
5、举办次数少, 不能及时沟通
由于以上诸多原因, 博士论坛只能每年举办一、两次, 不能让博士及时交流和沟通。特别是有重要事件发生时, 博士论坛不能及时就该事件发表意见, 为党和政府献言献策。如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 省委省政府立即采取了坚决有效的措施, 但学术界对此却鲜有言论。该事件的发生不论是从行业经济管理还是微观企业管理还是法律层面都应该认真反省, 并有一定的措施保障。但这次事件后很显然学术界的作用发挥的不太明显。
近年来, 我国的社会科学有了长足发展, 基础研究不断深化, 应用研究不断拓展,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 用崭新的方式使博士论坛势在必行!立足社会科学博士论坛现有资源, 用INTERNET等现代网络交流手段, 使博士论坛时时更新, 大大克服了传统模式的博士论坛的不足:给博士论坛赋予了新内涵, 同时可以此为平台, 搭建学者与企业的对接, 直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三、社会科学博士论坛创新机制的主要内容
1、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重点, 精心策划重大选题。
组织社会科学博士深入研究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新要求、新目标, 着力推出一批有说服力、有影响力、有理论深度的研究成果。开展重点课题立项。紧紧围绕增强沿海意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节能减排、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等问题开展重点课题立项。打造社会科学博士论坛的品牌。解放思想, 深化主题, 力争把社会科学博士论坛办成国人最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 办成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智库!博士论坛要坚持创新, 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围绕挖掘历史内涵, 增强做大经济社会的外延, 进行广泛研究和宣传。组织社会科学博士进行成果发布、专题研讨和观点交流, 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加强管理的规范性。抓紧名称注册、建成实体组织, 制定出台章程、实行会员管理, 设立组织机构、健全配套制度, 使论坛尽快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建议成立社会科学博士论坛专业机构, 设立论坛秘书处。具体负责论坛的重要工作, 组织有关人员, 对社会科学博士论坛的活动组织, 人员安排等重要工作负责。
2、力推学术精品, 拉动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
社会科学博士论坛要在办出特色提升水平上作文章。要以首次论坛成功举办为契机, 乘势而上、全面扎实推进。增强研讨的学术性。通过强化论坛主题、议题的针对性、理论性、前瞻性, 邀请著名专家作学术报告, 与会代表提交高水平学术论文等措施, 不断增进论坛研讨深度、浓厚论坛学术氛围、提高论坛准入门槛, 切实把博士论坛办成一个高规格、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根据社会发展或国家的需要, 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关博士对重大经济、文化、法律问题进行讨论、讲座或研讨。可以是专业性的, 也可以是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3. 组织社会科学博士沙龙,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休闲活动。
加强会员内部的交流与合作。除正常的学术研讨之外, 社会科学博士论坛还可以组织非正式的休闲式沙龙活动, 也可以由各专业分论坛负责人发起, 每次确定一个主题, 以此为中心举办一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博士的视野, 加强博士与博士之间的交流。在办好一年一次论坛的同时, 还要有计划的开展如组织相关学科博士专家进行重大课题联合攻关、联系博士专家参加重要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安排博士专家赴境内外学习考察等一系列活动和创办以博客、MSN、QQ群为载体的博士专家经常性联系交流的网络平台。努力为这一群体施展聪明才智、提升创新能力、拓宽信息渠道、发挥智库作用, 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有效服务。
4、创刊《博士论坛》杂志或与其他杂志联合出专刊
博士们每年或每月提供的论文, 经论坛秘书处审核, 达到一定要求的, 可集中到核心期刊发表, 或单独创办杂志, 但其水平显然要高于一般杂志水平。这样既保证杂志的质量, 同时也让博士们有荣誉感。
5、注册社会科学博士论坛网站
整个论坛具体分为文学博士、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金融学博士等分论坛, 各分论坛有自己的空间和管理人员 (可由注册的博士中选出热心会员为分坛主) 各分坛主经总坛主批准可发起本领域内的讨论, 组织讲座, 甚至安排其他活动。如管理学博士论坛还可以根据专业方向具体分为企业发展战略、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各小组;法学博士可以根据专业方向分为刑法、民商法、合同法、法理学等小组, 各小组也可以同时组织活动, 发起讨论。针对热点问题或中央、各省委省政府要求, 总坛主根据需要可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讨论。如三鹿奶粉事件出现后, 对经济乃至全国相关行业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但该事件对于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少, 如何解决?则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很多人只看到这一事件会对乳品行业影响很大, 但对于其他行业有没有影响或者有多大影响, 研究的人就比较少, 另外, 从企业管理和法律层面研究的可能更少, 有深度的文章不多, 面对这一问题, 总坛主就可以以此为题, 组织大家讨论, 并拿出报告, 要求相关专业博士开展论坛, 并写出有水平的文章或建议, 经论坛秘书处审核后可以公开发至论坛, 这样对于中央决策会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贵州博士网:http://www.guizhoudoctor.com/
[2]中国博士网:http://www.chinaphd.com/
【博士后科学基金申请书】推荐阅读:
浅谈博士后基金申请08-26
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的申请心得12-16
国外博士后申请05-19
博士后进站申请理由06-08
博士后申请经验总结和申请过程步骤06-17
科学博士研究生08-23
申请书博士08-31
国外博士申请简历06-14
脱产博士申请学位09-14
申请审核博士答辩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