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工作汇报材料

2024-08-19

河长制工作汇报材料(精选7篇)

河长制工作汇报材料 篇1

河长制工作汇报材料

☆县地处浙西南山区,☆江上游,县域面积☆平方公里,辖☆街道☆镇☆乡☆个行政村。全县“八山一水一分田”,主要河流——☆溪由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汇入☆江,是☆人民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县内干流长60.5千米,流域面积1302.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2.6%。

2014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决策部署,以“河长制”为抓手,把“清三河”工作摆在重中之重,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六大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经过努力,我县水环境特别是几条群众反响强烈的黑臭河明显好转,河道水质显著改善。县域水环境质量达标率达100%,☆溪出境断面自2014年的8月份以来已连续37个月保持在Ⅱ类水水平以上;2014-2016年我县连续三年获得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优秀等级;2015年我县已成功创建省“清三河”达标县;首创的河道“病历卡”及手绘水情图从去年底开始连续被省“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成果展、中国水利博物馆、省档案馆展出,并上了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

一、构建工作体系,协同推进责任落实

一是建立健全河长队伍。

2014年1月,我县制定出台了《☆县“河长制”实施方案》,全面构建层级清晰、责任明确、推进有力的“河长制”组织领导体系。☆位县级领导以身作则,主动担任跨乡镇、水情复杂、治理难度大的河道河长,乡镇领导和村支部书记担任辖区内的河道(段)长,全县☆条(段)总长987公里的河道实现“河长”全覆盖。为充分发挥河长职责,在河长队伍建设方面,我县实行动态管理方式。根据水环境治理要求与任务,适时调整和充实河长组织体系。我县已先后两次进行调整,提升了☆、☆等5条河道河长等级,河长改由县领导担任,乡镇级河长也在领导干部流动到位后,第一时间进行了更新调整。设置双总河长,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全县总河长,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本辖区总河长,对本区域内的河长制工作负总责。目前,我县共设置双总河长☆名,县、乡、村三级河长☆名,其中,县级河长☆名、乡镇(街道)级河长☆名、村级河长☆名。健全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并延伸至沟、渠、塘等小微水体,全面落实“一沟一长、一渠一长、一池塘一长”。

二是严格落实河长职责。

出台《☆县县级河长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县级河长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等职能,在河道显要位置竖立县、乡、村级“河长公示牌”☆块,公开各级河长名单、河长职责、治理目标及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河长“管、治、保”职责履行到位。制定出台《☆县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方案(2017-2020年)》,河长职责进一步拓展,除了履行巡河、协调、监督、检查等职责外,还需承担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6方面主要任务。全面建立完善组织机构,设置河长制办公室,与县治水办合署办公,明确河长制成员单位及职责,统筹协调全县河长制工作。各乡镇(街道)均设立乡级河长制办公室或落实人员负责河长制工作,全县形成完整的组织运行体系。以县级河长为重点,严格落实河长包河治水责任。制定“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和河道工作计划,每条河道做到河长职责、治理目标、工作举措“三明确”。细化各级河长工作职责,完善河道“病历卡”和“河道手绘水情图”,对河道水情时时跟踪,实行动态化管理。

三是坚持全程徒步巡河。

以县级河长为重点,严格落实河长包河治水责任。各县级河长带领相关乡镇(街道)、牵头单位人员全程徒步巡河,深入一线排查河道问题,对河道情况、污染现状及河道两岸500米范围内的农业养殖、企业排污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手绘河道水情图,把脉河道“病情”。创新建立河道“病历卡”,开出治水良方,对河道“病情”时时跟踪,实行动态化管理。对巡河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责任单位限期整改。三年来,各级河长巡河累计行程☆万余公里,发现河道问题☆余个,并积极落实整改,有力推进了水环境改善。

四是建立健全河道警长。

成立“河道警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位公安局领导、所队负责人和辖区民警,对全县河道进行分级认领,担任县、乡、村级“河道警长”。以“预防稳控”为支撑点,做好项目开工风险评估,及时排除涉水纠纷和阻碍施工隐患,依法从重从快,铁腕整治偷排漏排工业污水等涉水犯罪行为,为河长开展工作提供坚实执法保障。

二、坚持水岸同治,全力推进岸上污染源治理

一是开展剿灭劣Ⅴ类水攻坚战。

围绕“6月底前全面剿灭劣Ⅴ类水”目标,深入一线,对小微水体开展拉网式排查。制定《☆县全境剿灭劣Ⅴ类水行动方案》,全面落实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应对措施和保障来源。召开剿灭劣Ⅴ类水誓师大会,逐一交办“五张清单”,并向27个单位授旗,确保扛旗出征、战则必胜。制定剿灭劣Ⅴ类水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紧扣“截、治、清、修”四个环节,开展截污纳管、河道清淤、工业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排放口整治、生态配水与修复“六大工程”,统筹推进水体综合治理。截至目前,全县需整治的☆个小微水体已全部完成整治,并顺利通过市级现场验收。

二是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我县共有☆个行政村,除去城中村,共有☆个建制村。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原则,积极探索创新,总结出了一套山区村庄、历史文化村落生活污水治理的方法模式,有效破解了项目落地难、资金保障压力大等难题,保证了项目顺利推进。2014-2016年,完成☆个建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基本实现全县所有建制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从县直机关单位抽调10余名干部组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小组,负责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政策制定、组织协调、项目规划、考核监督等工作;选派☆名机关干部到项目村担任农村治水第一书记,全程负责群众发动、项目实施等工作。制定出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第三方运维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乡镇为管理主体、村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主体的“五位一体”运维管理体系,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稳定运行。目前建成的治污设施已移交第三方运行,总体效果良好。

三是开展工业污水治理。

全市首推工业企业清单化管理,根据企业排污总量大小、环境管理级别、环境安全危害程度、环境管理自律行为等对全县☆家排污重点企业实行分类严格监管,按“轻重有别、分类监管”原则,每一家企业的监管等级、巡查频次、监督人员做到“三到位”,消除监管盲区,确保防范工作主动有力。严格执行产业负面清单,以治污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企业生态循环化改造力度。三年多来,我县累计关停淘汰企业☆家,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家,先后完成不锈钢企业酸洗场地整治☆家、重污染高耗能行业企业整治☆家,“两场一池”规范化改造☆家,10万吨以上企业水平衡测试☆家,有效提升了工业污染防治水平。

四是铁腕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按照农牧结合、生态循环要求,引导养殖“上山入园”,安排财政资金☆余万元,关停拆除河道两岸500米范围内对水环境构成威胁的生猪养殖场☆家,完成非禁养区内的☆家规模养殖场整治提升。今年,全力推进散养生猪专项整治工作,截止目前,全县需整治的☆个散养点已全部完成。推进农药化肥统防统治工作,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万亩,实现化肥减量☆吨、农药减量☆吨。抓住“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试点县”的有利契机,加快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废弃农药包装物有偿回收项目。投资☆万元,建设☆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回收利用畜禽粪便,年回收利用达☆万吨。

五是加快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以全面提升我县截污纳管水平为目标,我县加大城市污水收集提升力度,先后启动松古平原供水污水一体化工程、县城污水整治提升、南城污水收集系统工程、江滨污水主干管等一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地下污水管网建设部分,三年多来,我县累计投资近☆亿元,超过了历年管网建设投资的总和。今年,新增城市污水管网☆公里,建设雨水管网☆公里,清淤排水管网☆公里,有力地推进了县城的雨污分流和截污纳管工作。

三、突出规范管理,提升水环境保护能力

一是坚持全民治水。

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户外广告的宣传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五水共治”,动员全社会参与治水工作。全县共成立☆支水环境保护志愿者小分队,志愿者总人数达到☆余人,参与志愿者活动共计☆余人次。今年,开展“全民清洁日·剿灭劣Ⅴ类”活动,☆余名干部群众参与,日清河道、沟渠☆公里,垃圾☆余吨。全县上下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全民治水良好氛围。

二是坚持长效治水。

1.切断垃圾入河源头。以强化村庄环境整治、规范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为突破口,全力切断垃圾入河源头。全县☆个村全部修订村规民约,将保护水环境、禁止垃圾入河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规范村民保护水环境行为。积极开展“最美河道”、“洁净乡镇”、“洁净村庄”、“洁净户”评比活动,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有利局面。由县志愿者定期对各乡镇(街道)卫生保洁情况进行督查排名,结果与年底以奖代补资金、单位考核挂钩。2.严格监管保长效。开展水环境大排查工作,对所有可能威胁河道水环境安全的隐患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县工业企业清单管理和监管方案》,建立了类别清晰、覆盖全面、监管严密的污染隐患防控网络。3.严厉督查保长效。建立县级河长直接交办和“四办联动”督查机制,每月对河道保洁、污染源治理等工作开展督查检查,主动查找治水薄弱环节和敏感区域,并以效能点评会的方式,现场交办问题,限期落实整改。4.全民监督保长效。在政府网和电视台等公布举报监督电话,全程接受公众监督。充分运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对“脏、乱、差”河道和偷排漏排工业污水等破坏水环境行为零容忍,坚决予以曝光。发动“两代表一委员”、环保志愿者积极参与“河长制”监督工作,全程参与垃圾河、黑臭河的治理验收,定期不定期“回头看”,形成管理合力。

三是坚持创新治水。

1.创新河道保洁方式。大胆创新河道保洁模式,在全市率先启动了河道保洁市场化运作机制,将全县跨乡镇流域长、水情复杂保洁难度大的☆条主要河道推行了市场化保洁,保洁河道总长☆公里,有效实现了河道长效管理。其他河道按属地管理进一步加强资金和人员落实,以全面提高河道保洁水平。2.建立跨乡镇联席会议制度。大东坝镇、玉岩镇、枫坪乡和安民乡等小港流域内的四个乡镇自发建立河道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水环境保护公约,每季度召开会议,协力破解水环境治理难题。3.实行工作量化考核。实行治水日常工作月考核制度,将“河长制”、治水项目、督查整改等工作纳入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日常考核。加大河长制工作考核力度,细化河道防污保洁、河长信息公开、河道“病历卡”等考核内容,量化治理成效,倒逼各单位切实抓好“河长制”工作。4.积极打造生态河道。坚持“可游可赏,生态休闲”的河道治理理念,依托我县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加快推进“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生态河道建设工作,积极打造了一批亲水嬉水平台。先后成功创建了☆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建设了环☆溪60公里长的生态休闲绿道和☆溪生态滩、“在河舟”两个湿地公园,真正让治水成为改善县域民众人居环境,提高生活品味的有力载体。

河长制工作汇报材料 篇2

嘉兴是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 水网覆盖率高, 但水体流动性较差。作为太湖流域的排水走廊, 境外客水水量是本地降水产流的近3倍。目前嘉兴市地表水水质总体属于重度污染, 受到外部长期污染和日益加重的内部污染双重影响, 水质以氮、磷为主, 大部分水体为V类和劣V类。近年来,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生态浙江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嘉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环境综合治理, 2012年9月出台了《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政府<关于全面建立“河长制”的实施意见>》, 建立健全“河长制”管理制度,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考核”的方式, 将管理职责落实到各级“河长”。通过以实施“河长制”工作为抓手, 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基本消灭劣五类水, 市域以四类水为主体, 提高三类水比重”目标要求。

2 基本情况和工作成效

“河长制”, 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 负责联系、包干河道的污染综合治理工作, 其实质是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 以及所衍生出来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制度。“河长”职务的担任主要由河道所在市、县 (市、区) 、镇 (街道) 、村四级负责人作为水环境治理第一责任人。其中重点河道的“河长”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 “副河长”或“河长单位”由水务、环保等部门的相关人员组成。嘉兴市目前共有17位市级河长、183位县级河长、1366位镇级河长、4298位村级河长。实施“河长制”工作以来, 全市水环境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从2013年1~8月全市67个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来看, 全市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共67个, 2013年8月Ⅳ类14个、Ⅴ类34个、劣Ⅴ类19个, 分别占20.9%、50.7%和28.4%, 与去年同期相比, 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分别降低了3.8%、26.4%、10.7%。

上述数据表明, 2012年以来, 全市河道水质总体情况逐步改善, 水环境得到优化, 水环境治理呈现良好效应, 水环境恶化趋势总体上得到了遏制。“河长制”工作的全面实施, 逐步打开了嘉兴市水环境治理的新局面。河长制成立以来, 主要取得了以下实效。

2.1 进一步强化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机制

2012年, 嘉兴市制定了《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政府<关于全面建立“河长制”的实施意见>》, 逐步完善“河长制”管理制度。该文件列举了3条考核办法, 把目标考核细化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 明确地方各级领导要对所辖河流及分工包片地区水生态环境负总责, 牵头组织所管河流整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强化横向协调、落实长效管理, 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 按期高质量完成任务目标。同时, 成立了嘉兴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实行挂牌办公, “河长制”日常管理工作由市治水办牵头。建立定期通报和召开联席会议等制度, 协调解决治水工作中难点问题。“河长制”形成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行政防污治水网络, 建立了市、县 (市、区) 、镇 (街道) 、村的四级管理体制, 把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到了各级“河长”头上, 使水环境治理工作做到了目标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目前河长制覆盖河道14244条, 1.3万km, 覆盖率达96%, 基本实现了全市主要河道、重点流域“河长制”全覆盖。

2.2 进一步强化流域水污染全面治理

“河长制”把各级党政领导推到了治水第一责任人的位置上。各级“河长”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河道巡查, 对管辖流域污染问题进行会诊, 制定“一河一档”、“一河一策”, 启动治水智慧地图建设等系列措施, 依托各级行政力量的协调、调度, 提高区域水污染防治方案制定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

(1) 围绕让水“清”起来、“流”起来、“活”起来的治水思路, 实施河道清洁专项行动。2012年, 下发了《嘉兴市本级“河长制”河道清淤及生态修复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 明确对市级领导担任“河长”的河道清淤及生态修复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助;2013年出台了《河道清洁专项行动方案》, 包括水下清淤、水中清障、水边清岸, 以及河道生态修复、加速水体流动等内容。

(2) 启动实施了工业污水入网工程, 全市工业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90%。同时, 出台了《加快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计划建设城镇污水管网800km以上, 建成泵站88座。

(3) 为降低畜禽养殖直接排泄污染水体, 统一开展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以拆除违章猪舍为主要内容的“三改一拆”专项行动, 细化明确畜禽禁养区和限养区范围。目前, 全市已累计拆除猪舍360多万m2, 清理了一批禽类养殖棚舍, 大大减少畜禽粪便直排河道的现象。

2.3 进一步落实“河长”水环境治理考核制

“河长制”能否收到实效, 关键看是否把相关考核制度落到实处。嘉兴市相应地制定了“以水质改善为导向、以工作投入为重点”的考核办法, 出台了“河长”保证金收取办法等, 将水环境治理工作纳入县 (市、区) 、市级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并列入部门五型机关考核;通过定期检查与重点检查、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对“河长制”管理工作实施分阶段考核和年终考核, 对考核得分和排名情况及时予以通报, 强化了“河长”的第一责任人职责, 切实督促“河长”真抓实干、尽心履职。

2.4 进一步促进“河长制”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

2013年, 在市河道显要位置设置“河长”公示牌, 公布市县镇三级“河长”、责任部门及监督电话、主要治理项目等相关信息,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投诉和举报, 切实增强河流区域内干部与广大群众的水环境治理意识, 发挥舆论和监督作用。推进完善政务网络、公开发布水环境质量、河道跨界断面水质考核结果等。同时, 依法实施企业排污等信息公开, 公开曝光环境违法行为, 扩大公众的水环境治理知情权。组织动员广大市民参与“以鱼洁水———保护母亲河”等活动, 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水环境治理。

3 目前“河长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污染状况依然严峻

据浙江省环境保护厅、财政厅、水利厅联合对外公布的2012年度全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考核结果, 全省11个设区市中, 嘉兴市仅为合格等次;全市没有一条河流水体的水环境功能区达标, 部分河道水质仍然较差, 主要河道劣Ⅴ类水体长度占总长度的76%;没有一个饮用水水源地达到三级合格标准。2013年1~8月全市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中, Ⅳ类10个、Ⅴ类13个、劣Ⅴ类44个, 分别占14.9%、19.4%和65.7%。67个断面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平均浓度为6.34mg/L、2.21mg/L和0.396mg/L, 形式非常严峻, 任务十分艰巨。

3.2 管理体制仍不顺畅

水环境治理涉及市和县 (市、区) 、镇 (街道) 三级政府, 治水的各项任务又具体由市和县 (市、区) 各级职能部门负责落实, 基本上按照行政级别和区域划分管理层次和范围来执行, 导致了现有管理体制中“多龙管水”的现象, 出现了各职能部门都对水环境有一定的管理权限, 但相互之间缺乏协调和衔接的机制, 造成了流域上“条块分割”、职能上“部门分割”、制度上“政出多门”, 协调联动机制不强的局面。例如, 目前嘉兴市区污水管网、泵站等设施的建设管理采用分区进行, 中环路以内区域由嘉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负责, 南湖区由嘉兴市南环水处理有限公司和嘉兴秀城广源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 秀洲区由嘉兴市秀源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等等, 形成了多头建设、多头管理的状态,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级“河长”治水管理的运行效率。

3.3 缺乏专业治水知识和清晰的职能界定

各级“河长”作为各辖区的党政领导, 负责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繁重, 治水工作精力有限。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河长”对河道整治、水环境治理业务不太熟悉, 缺乏水污染防治规划执行的专业知识。另外, 目前对四级河长的责任虽然都作了明确, 但职责要求还显得过于笼统, 四级河长在“河长制”工作中的职能定位还不够明晰, 四级职能界定还有待进一步细分明确。

4 对今后“河长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在2012年全市水环境治理大会上, 嘉兴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今后治水的总体目标, 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河长制”工作的几点建议。

4.1 继续加大治水力度, 提振治水信心

按照“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遗漏”的要求, 进一步对污染水体的工业、生活污染源进行摸底排查。在全面推行“一河一策”治水模式基础上, 整合全市力量, 对涉及全市重要饮水影响和实施跨行政区域河流交界断面监测的河道, 实施水环境治理时间任务同步推进的倒逼制度, 分解治污减排工作任务, 进行集中治污、活水、绿化综合整治, 集中用最短的时间内使跨行政重点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4.2 不断完善“河长制”考核监督办法, 坚持责权一致

以推行三级“河长制”为核心, 强化水环境治理责任落实。以水质改善为主要目标导向, 加大“河长制”考核办法的考核力度, 全面实施“河长”保证金制度,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开展考核, 不断推动制度创新, 探索“河长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河长制”与片长制、“河长制”与企业主体治理责任、“河长制”与公众广泛参与的有机联系, 良性互动。设置年度满意度测评, 由群众对各级“河长”在年度内整治水污染等工作进行测评, 并将满意度测评结果对外公布。

4.3 加快推进“河长制”治水重点领域, 坚持科学治水

在全市实施“河长制”工作的基础上, 着重抓好“河长制”工作目标的落实, 进一步激发“河长制”管理制度的效力和活力。下一步, 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治水重点领域工作, 在封堵生活、工业污水排污口的基础上, 继续加大力度实施河道清淤提速工程, 有序推进市区河道轮疏, 重点开展嘉兴市区“脏、乱、差”河段专项整治, 实现“河下无淤积”目标;加快实施加速水体流动“活水”工程, 进一步打通行洪排涝通道, 提高调水释污能力;进一步探索科学调水、活水机制, 可行性论证市区换水泵站远程智能化调控系统项目建设;积极探索科学生态治水模式, 采用生态修复治水工艺, 实施“生态浮岛”等水环境治理的科技项目, 真正实现科学治水。

4.4 进一步理顺管理工作机制, 坚持协调配合

理顺现有涉水部门“政出多门”的行政管理关系, 如进一步理顺污水管网建设、城乡保洁等管理机制, 减少扯皮推诿现象, 建立权责清晰、高效统一的管理运行机制。同时, “河长”工作的开展需要河道上下游多部门共同配合, 需要部门与区域间的相互协作, 所设计的激励制度必须既激励各县 (市、区) 开展治水成果竞争, 又鼓励他们共同互动、协调配合。因此, 要在清晰的责任边界划定基础上, 建立系统化的协调机制, 例如在奖金等激励上实行片区治理成果联动评价机制, 设定一个整体流域治理目标, 以此为参照确定奖惩条件。

4.5 全面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水环境治理, 坚持全民治水

在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方面, 作为庞大的社会生态系统工程, 综合治水显然不可能单靠行政手段来加以推进, 相关部门应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形成全社会关注水环境治理的浓厚氛围, 因势利导, 充分动员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力量参与到水环境治理工作中来。在社会监督方面, 可发动全民群众参与治水活动, 并在媒体上对各级“河长”上一年度的河流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将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接受社会的监督。

参考文献

[1]刘占奎.无锡市“河长制”的环境法启示[C]//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 (年会) 论文集 (第三册) .2011.

[2]刘晓星, 陈乐.“河长制”:破解中国水污染治理困局[J].环境保护, 2009 (9) .

县2019河长制工作汇报 篇3

市河长办:

2019年,我县在省市河长办的精心指导下,在我县各河长制成员单位的鼎力支持下,深入贯彻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省市河长制办公室有关会议精神和统筹部署,有效维护了县域河流健康,保障了县域水环境安全,河长制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现将2019年具体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2019年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

一是健全工作推进体系。

按照“建立管理机构、明确工作目标、落实管理责任、严格管理考核”的要求,以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县级总河长,为8条主要河流确定了7名县级河长、28名乡镇级河长、240名村级河长,设置河道警长16人,落实了村级巡河员、保洁员各116人,实现县、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开展设岗亮牌,接受群众监督,实现县乡村河长河长制公示牌全覆盖。二是完善工作推进制度。按要求成立河长制办公室,制定出台《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完善了河长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工作督察制度、考核问责与激励制度、验收制度等6项必建制度,健全了河长制联席会议制度、县级河长巡查制度、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督导检查制度、河长制部门联合工作制度等4项配套制度,细化明确河长制责任

单位的工作职责和主要任务。三是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在年初签订了《2019年陇南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责任书》,靠实了工作责任,做到了谋划部署到位,先后召开全县河长制工作推进会议3次、部门联席会议3次。并针对河道治理、河长制整改等工作召开了3次专题会议,全面落实了县级河长、部门和乡镇的工作责任,推动了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强化媒体宣传。

开展多形式、多方位、持续深入的宣传活动。以“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为主题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河长制法律法规宣传共4次,充分利用政务网、微信平台等媒体功能,通过微信、微博方式发布清四乱公告105期,发放画报、画册5000余份,环保手袋1000余只、纸杯10000只、宣传袋1000余个,在重点河段制作宣传牌4个。二是注重业务培训。县级组织主办河长制工作培训班1期,各乡镇针对骨干业务人员系统培训共14期,开展河长工作“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活动,为河长制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三是公示牌及时更新。为了加强河长制宣传监督,在河岸、湖岸的显位置设立“河长”公示牌,截止目前共设县级河长制公示牌9个,乡级河长公示牌26个,村级河长公示牌120个。在政府网站对全县的县、乡、村河湖名录和河长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在全覆盖基础上根据各级河长信息及监督电话的变化,建立公示牌更新台账,及时更新公示牌,更新县级公示牌7个,共保证公示牌起到实效性作用。

(三)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巡河监管

一是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组织召开了全县河长制暨水务工作会议和“携手清四乱

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推进会,印发《“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展的“保护母亲河、携手清四乱”专项行动,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突出问题问题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全县查处“四乱”问题共17处,关停采砂企业3家,共拆除砂台8处、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河道0.96公里、整改拆除违法建筑4500平方米、清理垃圾6.5立方米、清理砂石料2.156万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家。二是全面推行河长巡河工作。定期不定期组织各级河长、警长深入辖区河道开展监督检查、河道执法监察等工作,针对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现场办公,立即整改。截止目前全县县级河长开展巡河28次、乡级河长巡河226次、村级河长巡河3800人次,对巡河发现的问期及时记录,更新问题台账,对河道存在乱采滥挖、乱堆乱放等现象进行清理整治,通过河长巡河、定期检查、联合执法等活动,加强河道管理。三是加强问题督办整改。对全县发现的河湖问题,特别是水利部和省河长制办公室明察暗访反馈的17条河湖四乱问题,由县级河长牵头督办,强力推动,截止目前,各项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四是加强部门紧密联动。召开联席会议3次。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不定期召开全县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联席会议,于3月21日召开联席会议一次,县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

**分局、县检察院各乡镇等部门针对河长制工作进行职能分工,重点部署。开展联合执法3次。今年3月19日,联合检察院关停了全县范围内所有涉河湖非法采砂点,严厉打击了非法采砂行为。3月28日县水务局联合乡镇派出所开展违规采砂执法行动,对当事人现场进行法律宣传、警示教育。12月4日联合公安局交警大队、乡镇派出所、乡政府开展联合执法1次,严厉打击了盗采砂石行为。

(四)坚持分类施策,改善水域环境

一是加强水域岸线管理工作。

由县级河长带领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各河段,对河流状况进行全面摸底,在此基础上,梳理辖区内1江7河问题清单,编制了《**县“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和《河道采砂规划(2019-2023)》,对河长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依据。对照“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先后完成了**河(城关镇、金洞乡)段河道治理工程和红崖河河道治理工程,完成河道治理18.14公里。全县“一江七河”河湖管护范围划界和水域岸线管理保护范围划界确权工作招投标已于8月份全面完成,目前正在抓紧开展工作,预计12月底全面完成。二是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在城区完成了广香西路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和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项目,城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已完成29条,其余4条预计明年一季度建成投用。结合城市双修工作开展,全面启动了老城区给水管网改造。实施了建制镇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完成了红崖河流域的杨店乡灵官村陈家沟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和嘉陵江流域的站儿巷镇生活污水处理站建设项目。通过一系列重点污水防治项目的实施,使全县水环境保护工作基础进一步得到了夯实。

三是加强水生态修复工作。

实施了**县太阳清洁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嘉陵江一级支流**河与红崖河上游,项目区包含3个乡镇11个行政村。通过项目实施,有力推动了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四是加强水质断面检测。常态化开展水质断面监测,今年我县城区上下游考核的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新潮、城区下游2公里)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五是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今年完成测土配方16.5万亩,配方肥施用量2000吨,农家肥积造总量达到31万吨,施用面积达到16.5万亩,在粮食作物上实现了全覆盖。六是加强河湖垃圾清理力度。今年1至11月份累计打捞水面漂浮物20立方米,清理河道、洪水沟道垃圾380吨,清理垃圾围坝水库漂浮物130吨,清淤疏浚农村房前屋后河塘沟渠6.2公里。七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农家

肥、新型有机肥和可降解农用薄膜,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

残留农药。八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县嘉陵生态养殖场、**县东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养殖企业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并已通过环评验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群众保护水环境意识不强。

“先污染后治理”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河流水域环境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部分群众对河流环境保护的主观意识不强,既没有改变长期形成的乱扔垃圾,乱倒污水等习惯,也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河道环境整治工作中,导致“河长”工作压力大,河道环境整治难度大,易反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是河长制工作人员不足。

因县级河长制办公室未落实河长制办公室专职人员编制,目前工作人员由我县水务局水政执法人员兼职,无专职人员,希望市级能够积极协调解决人员编制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县高度重视河长制,也做了大量工作,但工作中仍存在群众水环境意识不强、河道治理资金匮乏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今后,我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当前重点工作推进会议精神,不断健全完善河长制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水生态和水资源综合治理,强化行政监管执法,确保河长制工作更好推进。一是强化河道日常监管。全面落实各方责任,切实提高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深入开展河道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各类河道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全县河道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二是狠抓重点任务落实。突出抓好河岸整治、河道清淤、水质污染整治,全面清理非法取水、排污、设障、采砂、围垦、侵占水域岸线等行为,持续加强河道保洁,综合防治生活和工业污水、畜禽养殖等污染,确保县域河流水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三是加强监督考核问责。进一步健全考核奖惩制度,以水质水量监测、水域岸线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为重点,强化目标考核,推动措施落地生根。对因工作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河长制实施情况工作汇报 篇4

贵州省“河长制”试点工作始于三岔河流域。通过“双河长”的分工合作,流域涉及的3个市9个县(区)政府在河流治理方面取得一定经验成果,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了三岔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目标任务的落实。,“河长制”在乌江、清水江流域拓展试点。省级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乌江等重点流域实施环境保护河长制的通知》(黔府办函〔〕104号)批准在全省八大流域开展环境保护河长制。贵州省“河长制”实施过程有力推动了全省河道长效管理,对维护河道健康,实现水环境承载力可持续使用提供了可操作的管理方式。

一、贵州省建立健全河长制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的必然需求

贵州地处两江上游,其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长江、珠江流域生态安全,而两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对维系全国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流域水环境问题日渐显现。特别是一些矿产资源禀赋的小流域(支流),如乌江支流三岔河、洋水河、瓮安河,清水江支流重安江,由于早期大规模、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加之工业企业和城镇居民排放的大量污染物以及水土流失,使得小流域(支流)水体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虽然地方政府通过实施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流域水质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水体中总磷、氟化物、氨氮及化学需氧量等特征污染物时有超标现象发生,离达标要求仍存较大差距。为如何改善河流水质,缓解河流跨界纠纷,以及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律责任,切实保障两江上游水环境安全。贵州省创新推出了“河长制”这项流域环境保护基本制度。

(二)落实新《环保法》及环保工作的迫切需求

20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河长制”确立的水环境治理之责及“一票否决”,建立了地方政府对辖区内水环境质量管理的责任体系与问责制度,有效督促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履行水环境管理职责,确保水环境承载力的可持续使用。

(三)为西部乃至全国提供方法经验的现实需要

“河长制”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调整,十二五前期,全国对河长制原理性探讨较多,针对具体地区、流域的实践探索较少,尤其缺乏经过实践检验的河长制考核技术方法与政策体系。贵州省在重点领域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河长制考核考评体系,以及河长工程任务的资金来源、使用管理和组织保障体系,为西部乃至全国全面建立河长制机制提供方法和经验。

二、贵州省建立健全“河长制”机制的现实情况

(一)试点阶段(-)

207月,省级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三岔河流域实施环境保护河长制的通知》(黔府办发〔2009〕59号)批准在三岔河开展环境保护河长制试点。要求流域内六盘水、安顺和毕节3市政府及9个县(区)政府一把手担任河长,并下达年度目标及工作任务。

8月,省环保厅会同省监察厅、省水利厅制定《三岔河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实施情况考核办法》,并对12位“河长”年度河长制实施情况进行考核。

8月-11月,六盘水、安顺和毕节市分别编制《三岔河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具体实施规划》,结合各地实际落实河长制目标任务。

20,环保厅印发《三岔河流域水质监测断面分布及监测办法》,在三岔河设置11个水质监测断面,确保河长制考核公平公正、有据可依。

(二)推广阶段(-)

204月,省级政府批准在乌江、清水江实施环境保护河长制。

4月,省级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赤水河流域贵州段实施环境保护河长制的通知》,标志河长制考核机制正式在赤水河启动。

2014年2月,省级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考核办法》的通知(黔府办函〔2014〕69号),在遵义市、毕节市政府,遵义县、桐梓县、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七星关区、大方县、金沙县政府实施河长制考核。

2014年8月,省级政府《省级政府办公厅关于在乌江等重点流域实施环境保护河长制的通知》(黔府办函〔2014〕104号)批准在全省八大流域开展环境保护河长制。

至今,环境保护“河长制”已形成覆盖贵州省八大水系,137467平方千米国土面积,3746.203万人口的制度模式,成为贵州省生态文明改革中覆盖流域最广、涉及人口最多的改革措施。

(三)主要内容

1.主要职责

贵州省八大流域河长制建立了省级—市(州)—县(市、区、特区)政府对辖区河流水环境质量负责的三级管理体系。省级政府分管环境保护工作的副省长担任全省流域环境保护“总河长”,各市(州)政府及有关县(市、区、特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各自辖区内主要河流环境保护“河长”。“三级河长”的分工合作将河流治理任务层层推进,最终实现河流水环境保护年度目标和任务落实。

2.考核内容

各市(州)、威宁自治县、仁怀市以及赤水河流域“河长”水环境保护年度目标任务由省环境保护厅提出,报“总河长”同意后下达;县(市、区、特区)“河长”水环境保护年度目标任务及流域水环境质量考核要求由环境保护部门提出报市(州)级“河长”确定。

3.考核时间和方式

省环境保护厅于每年5月底前对各市(州)“河长”上一年度水环境保护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检查考核结果报省级政府,同时向当地党委通报并向社会公布。市(州)“河长”于每年4月底前对辖区内县(市、区、特区)河长上一年度水环境保护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省环境保护厅,同时向社会公布。考核采取查阅资料和抽查项目建设进度等方式进行。

4.考核奖惩

乌江等重点流域环境保护工作实绩作为“河长”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河长制水环境保护年度目标任务完成较好以及流域考核断面水质监测结果达到规定水质类别要求的地方,在省级环境保护项目资金上给予支持;对未完成河长制水环境保护年度目标任务,流域考核断面水质超标导致水环境质量严重下滑或造成重大生态环境事故的地方,实行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域限批,并按照有关规定对“河长”进行问责。

三、经验做法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在河长制政策制定、机制建立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政府重视,将河长制机制建设作为全省水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贵州省委、省级政府高度重视河长制机制建设,并将其作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自2009年至今,陆续出台《关于在三岔河流域实施环境保护河长制的通知》(黔府办发〔2009〕59号)、《三岔河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实施情况考核办法》等文件,对不同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和考核管理作出具体安排,包括组织协调机构的设置、河长的设置及职责、职能部门的职责及考核管理办法等,并实行分段监控、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保障治水的有效性。治水不再单是水环境管理部门职责,更涉及地方政府考核,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执行力。几年内,重点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的实施,有效督促地方政府落实环境质量责任制,促进流域水质稳定达标,较好完成了流域水环境安全的目标和任务。

(二)启动河长奖励资金,通过财政资金种子引导、扩大社会资金投入。省财政每年划拨资金充实河长制治理资金专户,各“河长制”管理河道责任人(河长)所在政府以财政资金种子为引导,积极扩展渠道,扩大社会资金投入。以三岔河为例,省级财政每年划拨1000万环保专项资金安排河长制项目,地方政府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原则,多渠道解决配套资金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十二五”期间三岔河环境保护河长制累计完成污染治理资金投入14亿元。

(三)严格监管机制,建立明确的专项资金拨付使用责权体系。根据《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考核办法》,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奖励资金。年度所有河流考核断面水质监测结果达到规定水质类别要求的,对“河长”所在地政府给予奖励,达不到要求的不予奖励。《考核办法》实施至今,资金均通过省环保厅拨付到管理河道责任人(河长)所在政府,由当地政府统筹用于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各河长均在规定范围内设定建设项目、下达项目奖励资金。(四)“一河一策”科学设计目标,因地制宜制定水污染治理措施。贵州省九市州保障治水相继出台的“河长制”实施方案,提出了水环境治理的总体要求,制定了分步实现的水环境治理工作目标。作为“河长制”配套完善的《乌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清水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等贵州省八大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以流域为单元控源减排,以截污纳管、削减污染量为着力点,因地制宜,采用切实有效的城镇污水处理、面源污染防治、饮用水源地防护、湖滨缓冲带恢复、涵养林生态保育等工程和措施,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根据不同水域的功能定位,定量识别全省八大流域各主要河道的污染因子、存在问题,逐水系明确流域水质目标和现状水质,列出受污染水体的清单,给出治理的优先顺序。确保‘河长制’工作开展有的放矢、行之有效。

四、河长制存在问题

(一)考核和问责机制不完善。“河长制”的考核制度不完善,影响其执行力和结果的客观性。首先表现为考核主体不合理,现有的考核都是自上而下的体制内“自考”,没有引入第三方独立评价,也缺乏对社会公众意见的参考,考核结果缺乏公正性和可信度。从各地考核结果来看,也是以“表扬和自我表扬”为主。“河长制”问责机制不完善。首先是缺乏明确的责任体系,治水责任难以划清,导致责任难以追究。贵州省一直在探索省、市、县三级河长体系,并向县、村一级延伸。除了责任单位,环保、水利、交通、国土、建设、农业等部门协同作战。真正追究起责任来,除了对本级“河长”问责,同级责任单位及其他协作单位应该负什么责任,上级“河长”及河长单位又应该负什么责任可能会因职责不清、权限不明而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河长制”缺乏问责的法律依据,导致问责难以规范化和制度化。“河长制”是水环境行政治理模式的创新,“河长”不是目前行政序列中的官职,对于各级“河长”及相关责任部门在水环境治理中的责任如何追究和处理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缺乏程序公开与公正的“问责”,难以确保问责的实效。

(二)“河长制”缺乏长效性。“河长制”缺乏法律保障,因而缺乏长效性。“河长制”从本质上来看属于人治而非法制,虽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方案策略,但行政手段具有不稳定、阶段性和易于权力集中等弊端,“河长制”的推行效果主要取决于地方党政领导对水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决策的科学性。因此各地“河长制”的实施式存在差异,考核缺乏科学性和可信度,问责也往往流于形式。水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而“河长”会在长期的河流污染治理期间不断更迭,不同的“河长”对水环境重视程度不一样,水环境治理思路不一样,治理之策可能会随着“河长”的变化而变化,缺乏连贯性,影响治理效果。

河长制工作典型发言材料 篇5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按照此次会议安排,我代表*****作发言,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年初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河长制”工作的部署,按照“河长禁令”、“六大工作任务”和“清河专项行动”的要求,我单位为贯彻好、落实好、完成好“河长制”各项工作,重点以“强化组织机制保障,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全覆盖综合整治”的总体工作思路,发动****全体干部职工全员参与,确保“河长制”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一、强化组织、机制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河长制”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将“河长制”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做到亲自抓、负总责。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更好的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以上率下,做到带头包干负责区块、带头学习宣传治水政策、带头参加护河治水志愿服务。把“河长制”工作与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和“深入开展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结合起来,以推进“河长制”工作成果作为检验干部作风整顿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二是强化机制保障。通过完善保洁员队伍和检查巡查员岗位等长效机制,做到水岸齐抓、标本兼治、治管并举,确保“河长制”工作常抓不懈,抓出成效。从而实现治水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性。

二、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利用深入职工家中和广播、微信群等有效方式,大张旗鼓的对护河节水,违法乱建、乱排乱倒、破坏水环境等进行宣传,从而调动职工群众对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职工群众保护水源、保护生态的意识,努力营造职工群众爱河,护河、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氛围。

三、以专项行动为契机,全覆盖综合整治。

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六大工作任务”和“专项行动”要求和我**统一安排部署,重点对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除草剂“三减”,生产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侵占河道水域及岸线进行开展工作。

在畜禽养殖管理工作中。由于我***没有大型养殖场,都是零散养殖户。我们重点抓在日常,对职工所养殖的畜禽进行完善防疫,对粪便进行集中处理到田间地头。

在农药化肥“三减”工作中。我们一是加大宣传减少不合理化学肥料和农药用量,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普及知识培训班。二是利用土地承包协议进一步加强农药化肥使用量和农药瓶回收率。通过宣传和承包协议制约逐步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收回农药瓶***箱。

在处理生产生活垃圾工作中。我所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我们完善保洁队伍,配备了运输车辆,生活垃圾基本做到日产日销。并将日产日销的生产生活垃圾全部运到***的指定垃圾处理场,集中焚烧及掩埋,截止现在共焚烧和掩埋生产生活垃圾近***吨。

在检查巡查河道水域岸线工作中。我们按照“六大工作任务”,截止到现在,我***共组织集中检查巡查河道及岸线堤坝共八次。通过检查和巡查没有发现乱占乱建、乱围乱堵、违法修建矮堤和建筑等现象。并对在检查中发现个别河道漂流物和乱倒垃圾及废弃物等现象,我们组织保洁队伍,第一时间进行清理运输到指定垃圾处理场。现在我们河长制工作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在取得点滴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重点是个别职工群众对治水护河保护生态的意识还不够强,仍有存在生产生活垃圾偷倒现象。在下步工作中,我单位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和检查巡查力度,尽职做到守水尽责、守水有责、守水负责,为实现绿水青山永驻,保护好我们美丽的大家园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水清、流畅、面洁、岸绿”的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河长制工作汇报材料 篇6

2019-05-27

自5月15日县河长制推进会召开以来,我乡5月16日召开了XX乡河长制工作贯彻落实会议,严格按照上级安排部署,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实行党政同责,切实加强工作领导。根据我乡实际制定了《XX乡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方案》,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现就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落实领导责任

成立了XX乡

“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联系村干部任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乡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组织制定落实“河长制”工作重要政策措施,研究解决跨村组、跨领域、跨流域的重点难点问题,督促检查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将河长制工作纳入对村、组的目标考核。根据地域将河段分解落实到村组,落实了专门的河段长。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河长制”工作推进中的具体问题。

二、全面做好宣传教育

通过召开群众会,利用脱贫攻坚进村入村等机会,以及利用QQ群、微信群等平台做好河长制落实的宣传,设置了河长制公示牌,让群众知晓保护河道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了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对河流保护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广泛凝聚了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关注河流保护河流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抓好重点工作

1.全力抓好矿山管理。综合利用环保督查等时机,加大境内非煤矿山等的管理,督促企业设置沉砂池等手段,做好砂石洗选等用水处理,做到达标排放。同步督促企业做好厂区绿化和植被恢复,为保护水环境打下良好基础。

2.全面抓好日常巡查。各河段长按照各级巡河频次,对各自负责的河段开展巡河工作,做好巡河记录,及时发现涉河问题,对河道发现的问题

“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并交由村、组进行整改。切实加强沿河沿岸项目监督管理,对涉水实施项目督促实施单位向县河长办报告,形成方案经批准后实施,杜绝涉河施工乱象。

3.全力抓好重点项目。积极做好场镇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协调工作,保障项目用地,解决好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全乡范围内做好生活垃圾的处理,做到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做好沿河养殖企业排查和管理,做到全域无粪污直接排入河道。

各村落实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组织村级保洁员每月进行至少一次全面大清理,按照河长制要求做好巡查和台账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不能解决的立即上报解决。建立了工作督察制度,乡纪委负责牵头组织督察工作,对辖区内环境治理实施情况和履职情况进行督察。

2021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总结 篇7

签发人:

中共钦州市钦南区委员会

钦州市钦南区人民政府

关于2021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水利局:

2021年以来,我区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按照中央、自治区、市关于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全面推动河湖管理保护和水生态文明建设,河长制湖长制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四乱”问题整治情况

2021年我区自查发现和上级监督管理部门反馈经核实确认的河湖“四乱”问题29个,已完成整改29个,完成率100%。

(二)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和岸线保护利用规划进展工作情况

1.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情况

2021年我区应完成流域面积为50平方公里以下的江河湖库管理范围划定工作任务共24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报告编制,管理范围划定成果已在钦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公告。

2.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工作情况

我区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条,分别是茅岭江、大风江,均已委托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计划于2021年12月底完成报批工作。

(三)河湖健康评价及“一河一策”编制工作情况

我区目前没有开展河湖健康评价试点工作,原44条河流“一河一策”编制报告于2019年1月印发,按照自治区两年一编的要求,现正在计划实施新的修订工作。

(四)美丽幸福河湖项目开展情况

我区2021美丽幸福河湖项目建设为大榄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工程于2020年5月开工,目前已完成河底清淤及两岸截污工程,正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修复大榄江受损岸带区域及

2000m2自然浅滩湿地的生态环境,同时加大沿岸休闲小公园、观光河堤、风雨桥等景观工程建设力度,重新构建健康美丽的河流生态系统。

(五)2021年水利发展资金(河长制补助项目)使用情况

2021年上级拨付我区水利发展资金(河长制补助项目)50万元,主要用于实施“四乱”问题整治、河长公示牌维修养护及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区洪潮江水库“四乱”问题整治20个,维修更新河长公示牌250块,已完成投资50万元,资金使用率为100%。

(六)河湖长体系动态管理工作落实情况

一是按照强化河湖长制部署要求,调整完善河长会议成员单位。

二是根据区、镇(街道)、村(社区)集中换届情况,及时做好河湖长调整变更和公告等工作。三是根据2021钦南区三级河(湖、库)长调整名单批复更换公示牌版面。

(七)河道非法采砂专项行动开展情况

我区加强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坚持巡查和打击并重,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自今年1月成立专门打击非法采砂组以来,共组织开展日常巡查246次,出动执法人员6516人次,执法车辆1134台次,查处非法采砂点21个,查扣砂约8634.2立方米,没收铲车11台,清除非法砂堆场25处,拆除洗砂设备22套,查扣非法采砂船、运砂船24艘,并依照法律程序对24艘采砂、运砂船进行了全面拆解。

(八)河湖长履职、河长制办公室建设、河湖长制宣传培训、河湖管护等情况

1.河湖长履职情况。截至2021年11月中旬,区级河长累计巡河61次,镇(街道)级河长累计巡河1962次,村级河长累计巡河5733次,发现并整治河湖问题66个。

2.河长制办公室建设情况。我区不断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制度,加强河长制工作队伍建设,增加3名事业单位人员编制、聘用人员1名,专门用于河长制日常工作。2021年共拨付部门预算经费206.61万元,用于“清四乱”整治、河湖管理范围划定、设备采购等工作。

3.河湖长制宣传培训情况。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节点,结合党史教育、科技下乡等活动,广泛开展河湖长制宣传工作。全年共开展集中宣传活动3次,竖立横幅标语10余处,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并于8月26日组织开展“感党恩跟党走”暨“关爱山川河流·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活动。

4.河湖管护工作开展情况。2021年1月至今,我区整治占用河滩僵尸船4艘,建筑垃圾6堆、乱搭房屋1间、非法筑坝1条、散乱污企业1家、乱搭铁皮房屋1间、清除钦江沿岸高杆作物50平方米。另外,从5月开始,组织南珠街道、尖山街道等单位,对东西干渠“脏乱差”问题开展集中专项治理工作,共出动人员1500多人次,车辆270多车次,船只14艘,共清理垃圾杂草380多吨,砍伐占渠种植桉树5亩,清理菜地25亩,拆除违章建筑1200平方米,设置垃圾箱30组。

二、主要工作做法及亮点

(一)领导高位推动,逐级压实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副总河长,形成了党政牵头、部门联动、区、镇、村三级发力、群众参与的齐抓共管治水责任链,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成为共识,各级河长认河、巡河、治河形成常态,各级河长责任层层压实到人,工作任务逐级落实到位。

(二)整合力量,扎实推进“清四乱”工作。

2021年,针对洪潮江水库钦南区辖区“四乱”问题,我区共投入经费120多万元,出动联合执法人员1020人次,开展常态化巡河整治496次,出动执法船116艘次,冲锋舟182艘次,拆除网箱85个,累计迁移肉鸭41.7万羽,拆除鸭棚250多个(含废弃鸭棚),养殖拦网(围网)380张,拆除猪栏3间,撤离生猪101头,搬迁养鸡场10个,迁移肉鸡5万羽,拆除非法筑坝1个。

(三)巡查方式灵活机动,强力整治非法采砂问题。

我区把排查收集非法采砂线索作为工作重点,结合落实三级河长责任制,重点对辖区江、河等水域存在非法采砂等问题进行重点排查,加强与各乡镇、各村委的沟通互动,通过各镇水利站向各村收集有关非法采砂的线索和群众来电来访、入村走访及日常巡查等形式,多渠道收集线索。

三、存在问题

(一)跨界河流环境治理机制未建立,整治成效难巩固。

跨界河流涉及的环境治理费用分摊、联合执法、生态补偿机制、管护责任等方面未建立合理可行的制度,影响到河流的健康管理及日常管护。如洪潮江水库“四乱”问题需要钦南区、灵山县与北海市共同整治,水库偏僻库区一些非法拦坝养殖养鸭问题整治后多次反弹,不易及时发现及时整治。

(二)整治经费缺乏,工作推进难度大。

江河湖库环境问题是长期积累的,整治经费巨大,基层财政困难,难以坚持投入大量资金,希望上级河长办在财政上支持河湖“清四乱”整治资金。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明确时间节点,加快推进江河湖库管理范围划定及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工作。

督促设计单位加快工作进度,以倒排工期的方式,加快推进50平方公里以下河湖管理范围成果公告和上图工作,加快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审批工作,按规划加强主要江河岸线管理和保护。

(二)强化协同管治,整合力量加强河湖管理执法。

统筹水利、公安、司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力量,加强江河湖库“四乱”问题治理,解决江河湖库管理手段不足问题。

特此报告。

中共钦州市钦南区委员会

钦州市钦南区人民政府

2021年11月25日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中共钦州市钦南区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11月

上一篇:高一牵挂800字作文下一篇:律师办案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