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英文导游词

2024-08-15

天安门英文导游词(精选8篇)

天安门英文导游词 篇1

天安门英文导游词

Tian'anmen (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Beijing. It was first built in 1417 and named Chengtianmen (the Gate of Heavenly Succession). At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it was seriously damaged by war. When it was rebuilt under the Qing in 1651, it was renamed Tian'anmen, and served as the main entrance to the Imperial City, the administrative and residential quarters for court officials and retainers. The southern sections of the Imperial City wall still stand on both sides of the Gate. The tower at the top of the gate is nine-room wide and five �Croom deep. According to the Book of Changes, the two numbers nine and five, when combined, symbolize the supreme status of a sovereign.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ian'anmen was the place where state ceremonies took place. 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them was the issuing of imperial edicts, which followed these steps:

1) The Minister of Rites would receive the edict in Taihedian (Hall of Supreme Harmony), where the Emperor was holding his court. The minister would then carry the decree on a yunpan (tray of cloud), and withdraw from the hall via Taihemen (Gate of supreme Harmony).

2) The Minister would put the tray in a miniature longting (dragon pavilion). Beneath a yellow umbrella and carry it via Wumen (Meridian Gate), to Tian'anmen Gate tower.

3) A courtier would be invested to proclaim the edict. The civil and military officials lining both sides of the gateway beneath the tower would prostrate themselve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emperor in waiting for the decree to the proclaimed.

4) The courtier would then put the edict in a phoenix-shaped wooden box and lower it from the tower by means of a silk cord. The document would finally be carried in a similar tray of cloud under a yellow umbrella to the Ministry of Rites.

5) The edict, copied on yellow paper, would be made known to the whole country. Such a process was historically recorded as “ Imperial Edict Issued by Golden Phoenix”.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ian'anme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passage. It was this gate that the Emperor and his retinue would go through on their way to the altars for ritual and religious activities.

On the Westside of Tian'anmen stands ZhongshanPark (Dr. Sun Yat-sen's Park), and on the east side, the Working People's Cultural Palace. The Park was formerly called Shejitan (Altar of Land and Grain), built in 1420 for offering sacrificial items to the God of Land. It was opened to the public as a park in 1914 and its name was changed in 1928 to the present one in memory of the great pioneer of the Chinese 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Working People's Cultural Palace used to be Taimiao (the Supreme Ancestral Temple), where tablets of the deceased dynastic rulers were kept.

The stream in front of Tian'anmen is called Waijinshuihe (Outer Golden River), with seven marble bridges spanning over it . Of these seven bridges, historical records say the middle one was for the exclusive use of the emperor and was accordingly called Yuluqiao (Imperial Bridge). The bridges flanking it on either side were meant for the members of the royal family and were therefore called Wanggongqiao (Royal's Bridges). Farther away on each side of the two were bridges for officials ranking above the third order and were named Pinjiqiao (ministerial Bridges). The remaining two bridges were for the use by the retinue below the third order and were called Gongshengqiao (common Bridges). They are the one in front of the Supreme Ancestral Temple to the east and the one in front of the Altar of land and Grain to the west.

天安门英文导游词 篇2

1 江西主要的旅游资源及其对欧美游客的吸引力

(1) 绝特山水。江西境内拥有风光独特的名山名湖, 如庐山、三清山、龙虎山,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等。这些自然资源保护良好, 并且由于旅游设施完备, 对欧美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

(2) 陶瓷艺术。瓷器是中国的三大特产之一, 千年瓷都景德镇的声名更是享誉海外, 除了它那精美绝伦的各种瓷器, 更让欧美游客感兴趣的是在瓷器背后的文化内涵。

(3) 红色摇篮。说起江西, 很多中国人都会想起井冈山、瑞金等一批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红色旅游地。但对于大部分普通的欧美游客来说, 这些历史对于他们还是非常陌生, 因此在创作革命景区导游词时要十分注意切入点和取材。

(4) 佛道文化。江西是中国佛教的传播地和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佛教和道教中很多宗派发源于此, 但一般欧美游客对于东方宗教了解很少, 因此在做导游词创作时应注意用简单而非专业词汇表达宗教含义。

(5) 赣鄱风情。江西拥有丰富独特的民俗风情资源, 这些民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江西人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对欧美游客是有吸引力的, 在导游词创作时应该注意这方面资料的收集。

2 江西景点英文导游词的创作

从以上对江西旅游资源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江西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分布广、类型全等特点, 但这些景区景点在面对游客时, 应该实行“内外有别”, 有针对性的为欧美游客提供导游服务。反映在导游词创作上, 其创作思路很重要, 因为只有抓住欧美游客的心理, 按照他们的习惯和思路去整理创作导游词, 才能对他们有吸引力。

2.1 从审美角度创作导游词

旅游者总是带着自己观赏的“内在的尺度”来欣赏她所接触到的一切景观, 以他的观赏趣味、价值标准等来品评和判断旅游客体的。因此, 导游在进行导游词的创作时必须考虑到旅游者这一“内在的尺度”。由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以及审美爱好等方面的原因, 欧美国家游客的审美观点和角度与国内游客的差异表现就很大。例如旅游车在江西高速公路上行进时, 我们经常看到广阔的农村景象, 国内游客对于这些景象经常习以为常, 不会在意, 导游此时在车上除了在车上给客人讲些江西概况知识外, 多是以游戏的方式度过, 而这些景象:农田、农民的耕作、水牛、牛棚、收割机……都对欧美游客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因为他们国家“农村”的景象是完全不一样的。此时有经验的导游应该准备有关中国农村的话题加以介绍, 但方式不能太过教条。以介绍中国农业政策为例, 如果你仅仅介绍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农业政策经过人民公社制度、家庭联产承包制度以及近几年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 不如以一个当地农民这些年生活和观念的变化, 说明中国不同时期农业政策的出台有其历史背景, 但都朝着提高农民积极性和减轻农民负担的角度出发。这样的讲解方式会让欧美游客觉得更加真实, 也更能接受。

2.2 从文化角度创作导游词

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的历史进程, 在历史的长河中, 不同的传统习俗、文化渊源、地域时空和宗教信仰给其民族语言留下的文化烙印是独特而深刻的。因此, 在创作英文导游词的过程中, 导游必须重视对西方民俗、文化背景及惯用语的掌握。

从文化角度创作导游词, 可以大致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1) 生活经验。笔者在介绍江西水稻时, 除了介绍一般水稻的种类、耕作、收割等信息外, 还经常会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加以说明, 例如联系到自己平时做饭过程中的步骤及其小窍门, 这些都会引起欧美游客尤其是家庭主妇的兴趣。

(2) 节日、庆典。不同地区的节日和庆典代表着中国的文化内涵, 在向欧美游客介绍一些跟节日有关的内容时, 就可以结合西方的节日活动对比介绍, 给他们更直观的感受。例如, 在江西高速上经常可以看到坟墓, 有的上面还插着清明花、盖着花圈, 此时, 欧美游客一般都要询问, 导游趁此可以介绍当地的清明节习俗, 也可延伸介绍七月半的中元节风俗, 民间又称此节为“鬼节”, 此时便可结合西方的“鬼节”——万圣节加以介绍。

(3) 宗教信仰。欧美很多游客都信仰基督教, 而在江西很多地方也会看到寺庙或道观。因此客人便会对此提出关于宗教的问题, 客人也经常会好奇很多中国人为什么不信教。导游碰到这种情况, 一方面可就江西的佛道文化做个简单介绍, 同时要认真向他们解释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特别注意的是在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 不要和游客争辩是有宗教信仰好, 还是没有宗教信仰好, 也不要就应该信仰何种宗教而去理论, 因为那样没有结果而且容易引发不快。

2.3 从思维差异角度创作导游词

思维方式是一切文化的主体设计者和承担者, 不同的传统思维方式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思维特点和风格。欧美游客在思维方式上与国内游客就有很大差异, 因此, 我们在做英文导游词创作时, 应该充分考虑这方面因素。例如, 欧美游客在思维方式上更追求内容的具体和实在, 而对于中国人普遍认同的抽象和意境未必能切身体会。这就要求我们导游在讲解时多给出具体的数字或事例, 比如我们在介绍鄱阳湖为“候鸟王国”时, 应该用一些数据加以说明, 如鄱阳湖自然保护区鸟类达310钟, 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达55钟, 全世界白鹤总数的98%在此越冬等等。

2.4 从艺术角度创作导游词

对英文导游而言, 从艺术角度创作导游词, 语言本身已经形成了一个障碍。例如, 欧美游客由于保护自己的隐私或尊重等原因, 习惯采用较含蓄的表达法。如当他们想上厕所时, 他们通常不会直接表达, 而是说想洗手或用化妆间。而在语言的幽默、节奏和优雅上同样需要推敲和琢磨。

其次, 在导游词的内容上, 我们应该引导游客以一种最佳的方式去欣赏名胜。例如, 我们向欧美游客介绍江西概况时, 可以概括为两种颜色“红色” (红壤多和红色革命) 和“绿色” (森林覆盖率高和绿茶) , 他们也就更好理解了。

以上是笔者针对欧美游客在江西游览时, 英文导游词创作的一些想法, 总之, 在我们做入境接待时, 应该有针对性地创作导游词, 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们的接待水平。

参考文献

[1]尹燕.英文导游词的创作和讲解.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7.

[2]王忠武.江西导游新编.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 2008.

[3]田勇.新赣鄱百景导游词集粹.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7.

[4]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导游知识专题.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4.

天安门英文导游词 篇3

【关键词】广东省英语导游口试 课程教学研究 互惠互利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首战告捷之地,拥有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业迅速发展,推动了全省经济的发展。为满足旅游人力资源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全面需要,省内各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为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特别是入境旅游培养了高素质的涉外导游人才。为保障导游服务的高质量,导游人员需获得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导游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院校也开设了面向广东省英语导游口试的《英文现场导游》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导游岗位技能,提高考证通过率,帮助学生获得从业资格证书。

一、广东省英语导游口试的内容和要求

广东省英语导游口试一般安排在笔试之后,总分为200分,120分以上(及格)即可通过考试。每位考生的考试时间为30分钟,包含以下内容:

1.语言(60分):主要考察语言能力,即语音语调、语法、表达能力和听力。

2.旅游景点讲解(50分):主要考察对旅游景点的熟悉程度和运用英语讲解景点的能力。首先回答关于广东概况的一个问题,再从四个规定景点中抽取一个进行讲解,即越秀公园、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新会圭峰山风景区和肇庆庆云寺。

3.翻译(20分):翻译分为中英互译两部分,节选自景点导游词,主要考察导游讲解过程的现场翻译能力和听力水平。考官分别用中英文读出句子,考生立即口译。

4.导游规范(15分):主要考察在接待过程中向游客提供规范化、程序化服务的水准,包括语言、举止、接待程序和标准,回答有关规范化服务的问题。

5.应变能力(15分):主要测试在接待过程中处理应急事件和处理游客疑难问题的能力。

6.短文复述(20分):考生随机抽取英语短文口头复述,考察英语的理解运用能力。

7.个性展示和仪态气质(20分):展示个人语言才艺,考察仪表仪容和礼貌礼节。

二、《英文现场导游》课程的教学探究

面向英语现场导游开设的模拟导游课将围绕考试的7个方面开展,其主要的教学探究有以下三个方面:

1.师资队伍建设。打破传统的纯理论型师资模式,建构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任课教师大多是英语专业,导游知识和技能不充实,缺乏实践经验,照学照搬、“纸上谈兵”,需要获取英语导游资格证书。学校应鼓励教师去旅行社和景区挂职锻炼增加实践经验,或参加旅游培训机构的培训进修以提高职业水平和能力,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真正实现“双师型教师”的目标。此外,在教学环节中也可邀请一线的旅行社英语导游、英文现场导游考试评委、导游管理服务公司相关人员、酒店和旅行社管理人员参与教学指导工作,开展教学讲座。这样才能建设一支优化、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师资队伍。

2.情境教学模式。英语现场导游实际上考察的是考生的导游知识与技能、英语知识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的综合运用,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必不可少。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方面,逐字逐句地重点讲解课文或导游词的词汇、语法和翻译,显得枯燥乏味,忽略了学生实践锻炼的环节。脱离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可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导游词,在考试中忘词、张冠李戴或者放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能力本位”的教学方式,重视“情境教学”的应用。针对导游服务的特点和实际工作程序,模拟英语导游的真实工作场景。如模拟某一景区导游讲解,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角色扮演,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和导游规范服务完成任务,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实践基地的合理充分利用。校内实践基地有校企合作共建的酒店和旅行社服务点、设备先进的旅游英语实训室、多媒体课室和语音实验室。由于实地景区教学的局限,旅英实训室满足了景点讲解的实践需要。实训室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系统可虚拟仿真三维旅游景点,实现景点的浏览、行走和飞行功能,利用虚拟现实的技术建立立体投影系统,生成实景旅游路线,真实再现景区的自然资源、地质地貌等特征,学生身临其境,仿佛亲身走访名胜古迹、游览名山大川之中。教师也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现实场景、平面图片、DV短片和文字等作补充性辅导资料。学生不必死记硬背,完全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训练,提高了学习热情和兴趣,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求。校外实践基地有校企合作的旅行社和酒店,可提供机会让学生短期参加实践锻炼,零距离接触工作场景,熟悉具体的工作流程,学习导游服务规程,处理游客的个别要求,学习预防和处理应急事件等,有利于导游综合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完善《英文现场导游》课程的教学为旅游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也提高了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专业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佳雪.面向英语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应用型高校“导游英语”课程教学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4).

天安门导游词精选 篇4

辛亥革命以后,天安门广场对外开放。由于其处于城市中心,便成为了群众集会、演说游行的地方。1920___年爆发的“五四”运动、1935年的“一二九”学生运动、1947年的“反饥饿、反内战”示威游行等,都发生在天安门广场。

1949年10月1日,毛泽___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自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首都30万群众参加了这一隆重的开国大典。

在天安门广场的最北面是一条贯穿北京东西的大街——长安街;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广场北沿;人民英雄纪念碑耸立在广场中央;毛主席纪念堂位于纪念碑南侧,原大明门、大清门、中华门的所在地;正阳门城楼和箭楼是广场最南端的建筑;人民大会堂坐落在广场西侧;中国国家博物馆坐落在广场东侧。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长安街。明清时期的长安街分两段,东长安街是从长安左门到东单牌楼;西长安街是从长安右门到西单牌楼,全长约10里,俗称“10里长街”。1966年长安街进行改造,成为了一条横贯北京城东西的交通要道。今日的长安街东起通州区,西至石景山区,平均宽度70米,最宽处100米。全长92华里,号称“百里长街”。

经过长安街,就到了广场北侧。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国旗和旗杆。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先生。1991年,我国颁布了《国旗法》。为适应新的升、降国旗仪式的要求,对原旗杆基座和旗杆进行了改造。改建后的旗杆基座面积为36平方米,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周围有2米宽的台阶通道。基座外环铺2米多宽的赭红色花岗岩,最外层为5米宽的绿化带。绿化带的外的护栏由56个金色铜制隔离墩组成,象征56个民族团结在国旗下。新旗杆由无缝钢管制作,高32.6米,分4节组装,重达7吨,经过了特殊处理,可以20___年不生锈。

另外,《国旗法》规定,升旗仪式分为节日升旗和平日升旗两种。逢国家重要庆典或每月1日,举行节日升、降旗仪式。届时由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国旗护卫队官兵36人和军乐队队员60人,组成仪仗队,由军乐队现场演奏国歌。平日升旗仪式只有36名国旗护卫队官兵执行仪仗任务,仪式进行时播放国歌录音。国旗升降时间依据每天日出和日落时间来确定,整个过程为2分零7秒。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广场中央.1949年9月30日,中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天安门广场竖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毛泽___率全体政协委员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一年多后,确定以梁思成的设计方案为主,并征求多方意见形成今日之造型。1952年动工兴建,1958年5月1日举行了揭幕仪式。

我们今天看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建在两层月台之上,通高38米,碑顶采用盝顶规制,碑芯重达60多吨,碑身由413块花岗岩垒砌而成,整体建筑使用花岗岩和汉白玉1.7万多块。碑身正面是由毛泽___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碑文由毛泽___撰文,周恩来亲笔书写,碑文内容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身下面是小碑座,小碑座南北方向各雕刻3个花圈,东西各一个,四面共有8个花圈,花圈由牡丹、荷花、百合、菊花组成。小碑座下面的大碑座四周镶嵌着10幅汉白玉浮雕,内容按历史顺序依次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胜利渡江。”在“胜利渡江”的两旁另有两块装饰性浮雕,内容为“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全部浮雕共有180个任务,概括了我过100多年的革命史。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的第一座大型纪念性建筑物。

毛主席纪念堂位于纪念碑南侧,门额上悬挂有华国锋题写的“毛主席纪念堂”金字匾额。毛主席纪念堂的全部工程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于1977年9月9日毛泽___逝世周年时正式对外开放。纪念堂的一楼分为3个部分,北大厅是举行纪念活动的地方。北大厅中央是毛主席的汉白玉坐像,坐像后面是一幅巨型绒绣祖国山河图。瞻仰厅中央是毛主席的水晶棺,水晶棺放在黑色的花岗岩棺床上,水晶棺内安放着毛主席的遗体,遗体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南大厅北面的墙壁上刻有毛主席的诗词《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纪念堂北门和南门外各有两组人物群雕,四组雕塑中共有62个人物,是由来自全国18个省的100多名雕塑家共同完成的。

广场西侧是人民大会堂,它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而建的。1958年破土动工,1959年国庆前完工,是五十年代十大建筑之一。人民大会堂平面呈“山”字形,中央最高处46.5米,是天安门广场中最高的建筑,它的建筑面积超过了故宫的建筑面积。大会堂四周共有廊柱134根,其中东侧正门有廊柱12根,每根高度25米,直径2米。均用天然大理石镶砌。门额上国徽直径4米,重达2吨。人民大会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南部为全国人大会办公区;中部是万人大礼堂,可容纳一万人举行会议;北部是宴会厅,可容纳五千人的宴会和一万人的酒会,是我国最大的宴会厅。

天安门英文导游词 篇5

各位游客大家好!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天安门城楼之上,就让我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清明时期的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吧。

天安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那时候被称为“承天门”,取意“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明朝末年毁于战火,到清朝重建后,改名“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

天安门占地4800平方米,由城台和城楼组成,通高33.7米,在1970年重修的时候增高了1米,现在为34.7米,城台下全部是汉白玉须弥座,这是我国最高等级的基座。城楼为重檐歇山顶,顶上覆盖黄色琉璃瓦,大殿的红漆玉柱有60根,地面铺的金砖由苏州地区运来,处处显示着皇家的威严。

天安门是明清两朝皇城的正门,天安门城楼的作用非常重要,明清时期凡遇皇帝登基,册立皇后,册立太子,将士出征等,都要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隆重的颁诏礼。明代颁诏时,用一根龙头杆系彩绳顺墙而下。清代颁诏时,在天安门正中设颁诏台,宣诏后,众官员行三跪九叩礼,宣召官将诏书放在一个镀金雕云状的“朵云”盘内,然后来到城楼正中,将诏书用黄丝线悬系在一个木雕金凤的口中,金凤口衔诏书徐徐而下,好像天子帝王之命由金凤乘云朵自天空降落到人间。礼部官员仍用朵云盘承接诏书,放入龙亭后送到礼部,由礼部将诏书誊抄好,颁行天下。这一整个过程被称为“金凤颁诏”。

请大家往城楼下看,在天安门城楼正对着5个门洞,有5座汉白玉石桥,叫做金水桥。正中最宽的一座名为御路桥,是供皇帝出入专用的;其东西两侧的两座桥为皇族桥,是专供皇亲国戚们通行的桥;再两侧的桥为品级桥,只有三品以上的大臣才可以通过。那讲到这里可能有朋友要问了,四品以下的官员和士兵、杂役从哪里通行呢?在太庙和社稷坛南大门前分别各有一座桥,叫公生桥,这两座桥就是专供四品一下官员、兵弁和杂役行走的通道。

再来看,天安门前有两对雕刻于明永乐年间的汉白玉石狮,他们分别位于外金水河南北两岸,东侧的都是雄狮脚踏绣球,寓意一统寰宇;西侧的都是雌狮脚踩幼狮,寓意子孙绵延。两对石狮的头部都外向内侧,表示保卫御路。

请大家看这个方向,有一对象石柱一样的陈设物,大家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对了,叫华表。华表在中国有这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原始社会的尧舜禹时代就已有此物,但是叫“诽谤木”,这诽谤木各位可别误会,这不是诬陷别人的意思,而是为征求民众的意见而设于路边的木桩,让百姓对官吏发表评论,提出看法,以示君主虚心纳谏。此外,华表还曾被作为路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表木举荐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和作用,演变成了一种纯粹的装饰物,成了宫殿建筑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天安门城楼前的这对立于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由汉白玉,每座华表高约10米,重达20吨。华表由三部分组成底部是围绕有护栏的八角形台座;中间柱身上雕有盘龙和朵云,柱头横插云板;顶部呈露盘上有一尊兽,俗称“望天犼”。据说这小动物非常灵异,能提醒帝王们勤政。大家看,这两只面朝南德犼是有名字的,叫“望君归”,意思是提醒皇帝不要在外面留恋青山秀水,不思国事,盼望国君早日归政,其实,在天安门城楼的北侧,也有一对这样的华表,而城楼北侧的犼是面朝北,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的犼叫“望君出”,意思是提醒皇帝,不要沉迷于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要走出宫去,去体察民情,希望国君走出去看一看。

我们眼前的天安门广场,在明清时期可没有现在这么大,那时的广场石封闭的“T”字型广场,“T”字的一横就是我们今天的长安街,旧称“天街”,是颁诏是官员们跪听的地方。在天街的东边有长安左门,俗称“龙门”西边有长安右门,俗称“虎门”。“T”字的那一竖就是从现在的国旗杆钱到毛主席纪念堂的这一条长形区域,称作“御路”。在御路的东西两侧,有千步廊,是南北方向通脊联檐廊房,各110间,天街两侧各有34间,总共有288间。千步廊是在民国初年被拆除的。

在广场东西两侧T形广场外事按文东武西的格局分布着当时的政府机关。东侧明代设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宗人府、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等,清代增设了翰林院;西侧大体是武职和司法机关所在地。明代设有五军都督府、锦衣卫、太常寺等,清代改设銮仪卫、大理寺、刑部、通政司、都察院等。

大家看,在现在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是明代的“大明门”,清代城“大清门”的地方。民国元年改为中华门。1958年修建天安门广场时拆除,1976年在此建造了毛主席纪念堂。

在大明门的南侧,是正阳门城楼和正阳门箭楼,“正阳”二字的取“圣主当阳,日至中天,玩过瞻仰”的意思。在明清时期,正阳门还包裹瓮城、瓮城内的关帝庙和观音庙、瓮城前的正阳桥与五牌楼,他们共同构成北京内城城南一组壮观的建筑群。其中城楼高40.36米,箭楼设有箭窗94个,是内城最高大雄伟的城楼和箭楼。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被炮火击毁,此后分别在1901年和1960年重修正阳门城楼和正阳门箭楼。

在正阳门和大明门之间,有一个小广场,被称作棋盘街。棋盘街南连正阳门,北接大明门,东、西分别通往东江米巷(东郊民巷)和江西米巷(西交民巷)。因为在明朝和清朝的时候,平民百姓是不准从皇城中间穿行的,所以棋盘街就成了当时北京东、西城老百姓来往的交通要道。

北京天安门广场导游词 篇6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时*城楼上,好,就让我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清明时期的*及*广场吧。

*在明朝时称“承天门”,取意“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明朝末年毁于战火,到清朝重建后,改名“*”,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

*占地4800平方米,由城台和城楼组成,通高33.7米,在1970年重修的时候增高了1米,现在为34.7米,城台下全部是汉白玉须弥座,这是我国等级的基座。城楼为重檐歇山顶,顶上覆盖黄色琉璃瓦,大典的红漆玉柱有60根,地面铺的金砖由苏州、宁夏等地运来,处处显示着皇家的威严。

*是明清两朝皇城的正门,*城楼的左云非常重要,明清时期凡遇皇帝登基,册立皇后,册立太子,将士出征等,都要在*城楼上举行隆重的颁诏礼。明代颁诏时,用一根龙头杆系彩绳顺墙而下。清代颁诏时,在*正中设颁诏台,宣诏后,众官员行三跪九叩礼,宣召官将诏书放在一个镀金雕云状的“朵云”盘内,然后来到城楼正中,将诏书用黄丝线悬系在一个木雕金凤的口中,金凤口衔诏书徐徐而下,好想天子帝王之命由金凤乘云朵自天空二降落到人间。礼部官员仍用朵云盘楼乘诏书,仿佛龙亭后送到礼部,由礼部将诏书印好,颁行天下。这一整个过程被称为“金凤颁诏”。

请大家往城楼下看,在*城楼钱对着5个门洞,有5座汉白玉石桥,叫做金水桥。正中最宽的一座名为御路桥,是供皇帝出入专用的;其东西两侧的量座桥为皇族桥,是专供皇亲国戚们通行的桥;再两侧的桥为品级桥,只有三品以上的大臣才可以通过。那讲到这里可能有朋友要问了,死拼一下的官员和士兵、杂役从哪里通行呢?在太庙和社稷坛南大门前分别各有一座桥,叫公生桥,这两座桥就是专供四品一下官员、兵弁和杂役行走的通道。

再来看,*前有两对雕刻于明永乐年间的汉白玉石狮,他们分别位于外金水河南北两岸,东侧的都是雄狮脚踏绣球,寓意一同寰宇;西侧的都是雌狮脚踩幼狮,寓意子孙绵延。两对石狮的头部都外向内侧,表示保卫御路。

请大家看这个方向,有一对象石柱一样的陈设物,大家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对了,叫华表。华表在中国有这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原始社会的尧舜禹时代就已有此物,但是叫“诽谤木”,这诽谤木各位可别误会,这不是无限别人的意思,而是为征求民众的意见而设于路边的木桩,让百姓对官吏发辫评论,提出看法,以示居住虚心纳谏。此外,华表还曾被作为路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表木举荐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和作用,演变成了一种纯粹的装饰物,成了宫殿建筑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城楼前的这对立于明成化元年(1465)的汉白玉华表,每座华表高约10米,重达20吨。华表由三部分组成底部是围绕有护栏的八角形台座;中间柱身上雕有盘龙和朵云,柱头横插云板;顶部呈露盘上有一尊兽,俗称“望天犼”。据说这小动物非常灵异,能提醒帝王们勤政。大家看,这两只面朝南德犼是有名字的,叫“望君归”,意思是提醒皇帝不要在外面留恋青山秀水,不思国事,盼望*早日归政,其实,在*城楼的北侧,也有一对这样的华表,而城楼北侧的犼是面朝北,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的犼叫“望君出”,意思是提醒皇帝,不要沉迷于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要走出宫去,去体察民情,希望国君走出去看一看。

我们眼前的*广场,在明清时期可没有现在这么大,那时的广场石封闭的“T”字型广场,“T”字的一横就是我们今天的长安街,旧称“天街”,是颁诏是官员们跪听的地方。在天街的东边有长安左门,俗称“龙门”西边有长安右门,俗称“虎门”。“T”子的那一竖就是从现在的国旗杆钱到毛主席纪念堂的这一条长形区域,称作“御路”。在御路的东西两侧,有千步廊,是南北方向通脊联檐廊房,各110间,天街两侧各有34间,总共有288间。千步廊是在民国初年被拆除的。

在广场东西两侧T形广场外事按文东武西的格局分布着当时的政府机关。东侧明代设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宗人府、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等,清代增设了翰林院;西侧大体是武职和司法机关所在地。明代设有五军都督府、锦衣卫、太常寺等,清代改设銮仪卫、大理寺、刑部、通政司、都察院等。

大家看,在现在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是明代的“大明门”,清代城“大清门”的地方。民国元年改为中华门。1958年修建*广场时拆除,1976年在此建造了毛主席纪念堂。

在大明门的南侧,是正阳门城楼和正阳门箭楼,“正阳”二字的取“圣主当阳,日至中天,玩过瞻仰”的意思。在明清时期,正阳门还包裹瓮城、瓮城内的关帝庙和观音庙、瓮城前的正阳桥与五牌楼,他们共同构成北京内城城南一组壮观的建筑群。其中城楼高40.36米,箭楼设有箭窗94个,是内城大雄伟的城楼和箭楼。19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被炮火击毁,此后分别在19和1960年重修正阳门城楼和正阳门箭楼。

天安门曾“秘密重建” 篇7

20世纪60年代初 , 技术人员在对天安门城楼的一次检修中发现, 大殿正厅靠近毛主席座位的那根12米高的柱子, 由下至上, 柱心已经空了近10米。1966年, 河北邢台地区发生的7.2级强烈地震, 使天安门城楼结构的损坏变形程度更加严重, 随时有垮塌的可能。

于是, 有关人员立即上报中央。经过认真调查评估, 国务院决定:拆除旧天安门城楼, 在原址按原规模和原建筑形式重新修建, 建筑材料全部更换新的。

1969年12月15日 , 天安门城楼重建工程开始。为了保密,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组成了“天安门城楼重建领导小组”, 抽调了一批“根正苗红”的人, 按军队编制, 组成了木工连、瓦工连、彩油连、架子工连和混合连五个施工连。据当时建工五公司的木工连组长姚来泉回忆:“那段时间连家人都不知道我在哪儿干活, 上不告父母, 下不告妻儿。每个工种各有各的证件, 每道工序 之间不准互相打听……”

天安门“秘密重建”, 首先要将其全部“包起来”。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高33.7米。为了秘密施工, 架子工们用数根杉篙绑在一起, 层层连接, 再用苇席搭起一个巨大的“天棚”。仅用8天, 天安门城楼就被围得严严实实。此后, 是秘密拆除城楼。为了使重建后的天安门城楼“原样不动, 尺寸不变”, 保持城楼的建筑形制, 在拆除时, 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把拆下来的一砖一石、一瓦一木都按顺序编号放好、登记入册, 拍下照片, 内外、上下、左右, 按原样码起来。7天时间, 旧城楼被全部拆除。到1970年4月7日竣工, 整个工程历时112天。参与重建的姚来泉现在还保存着当年的“重建纪念”镜框, 里面嵌有毛泽东的烫金手书:“精心设计, 精心施工, 在建设过程中, 一定会有不少错误、失败, 随时注意改正。”

天安门城楼是木结构建筑, 新做的全部木柱和木梁均用整体木材, 所有木构件都做了防腐、防虫、防火的技术处理。

木工活完毕, 开始油漆彩画, 所有彩绘都经过严格的一麻五灰13道工序, 最后贴上金箔 (bó) 。此次重建天安门城楼共使用黄金6公斤。40多年过去了, 城楼大殿彩绘依旧金碧辉煌。

重建天安门城楼时, 对采用什么样的图案和彩画, 曾有过激烈争论。一种意见认为:天安门城楼属于古建筑, 只有用古代级别最高的“金龙和玺 (xǐ) ”彩画、大面积描金, 才能与天安门的地位相符。另一种意见则认为:“金龙和 玺”彩画 和“仙人 走兽”等 都是“四旧”, 属于封建内容, 应当去除。新中国的天安门应具有革命意义, 要用葵花向阳和延安宝塔等图案代替。在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时, 周总理采取了折中的办法: 天安门彩画整体用朴素的“大丽花和玺”图案, 勾头等小型琉璃瓦可用向日葵图案, 其余一切照旧。

天安门故事 篇8

夏夜的天安门广场,人们悠闲地散着步,与任何其他城市的广场看上去差别不大,但它仍然让我感到全身心的震撼。我独自一人在广场上逡巡良久,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来纪念这对我来说伟大而神圣的时刻。

我没有掉眼泪,但我感觉自己的心被一种我与祖国如此之近的强烈感情融化着。是的,我走到了祖国的心脏所在,我离我的热爱如此之近。

那晚临走之前,我走到天安门广场的正中,拍下了当晚站岗哨兵的照片,在修图时,仔仔细细比照了左右两边露出红旗边角的距离,以确保岗哨的正中位置。作为一名80后中国公民,我以此来表达我对祖国的热爱。

2015年10月1日,新中国建国66周年。经过选题会上的反复讨论,我们决定选取新中国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天安门城楼.,讲述它从建国之初到重建再到开放的故事。

某种意义上,天安门故事的变迁,也是新中国发展历程的缩影。

在2015“9·3”大阅兵之后,网友感慨“周总理,我们有飞机了,飞机不用再飞两次了。”而在1949年的开国阅兵中,仅有的飞机凑不够空中梯队,5架战机飞了两次。66年后的今天,空中梯队在阅兵中首次集合了所有空中作战要素。66年,人民的热爱与拥护成就了祖国的现在;66年,祖国的强盛与发达给予了人民对未来的希翼。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有国才有家。

在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爱国情怀始终是中华民族最杰出的品德。习近平主席曾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在2015年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本刊以“天安门故事”为载体,讲述感人的中国故事,在特定的年份、特殊的时刻激发人们的内心共鸣、爱国热情,使得国人团结一致、共创中国梦的步伐更加坚定。

本刊编辑部

上一篇:资源镇“十一五”规划工作总结下一篇:大二暑假美的等家电企业实习报告--XX年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