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事故通报

2024-09-14

近期事故通报(精选8篇)

近期事故通报 篇1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

20xx年6月下旬至7月初,贵州省、山西省连续发生4起煤矿水害事故,分别是:

6月20日,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纳省煤矿发生洪水淹井,造成2人遇难、6人被困。

6月29日,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安场镇铁丁岩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5人遇难、2人被困。

7月2日,山西省晋城市沁和能源集团中村煤业公司发生透水事故,造成4人被困。

7月3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弘财煤矿井下发生涌水事故,造成3人遇难。

以上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当前一些地区对汛期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雨季“三防”措施落实不到位;二是一些煤矿防治水基础工作薄弱,防治水措施不完善,探放水措施不落实。

为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特提出以下要求:

一、进一步增强对汛期煤矿防治水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健全预防暴雨洪水引发煤矿事故灾难的机制

各煤矿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暴雨洪水引发煤矿水害事故。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要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雨季“三防”(防洪、防排水、防雷电)领导小组,编制雨季“三防”工作计划,明确“三防”任务,落实“三防”工作责任。二是主动与气象、水利、防汛等部门联系,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及时掌握可能危及煤矿安全生产的暴雨洪水灾害信息,主动采取预防措施。三是健全雨季巡视制度。要在雨季安排专人负责对本井田范围和可能波及的周边废弃老窑、地面塌陷坑、采动裂隙等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及时了解可能影响矿井安全的水库、湖泊、河流、涵闸、堤防工程等情况。四是健全重大水害隐患及时撤人制度。要建立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等事故灾害紧急情况下及时撤出井下人员的制度和预案,并明确启动的标准、撤人指挥部门、撤出人员范围以及撤人程序等,发现矿井水害可能影响相邻矿井时,应当立即向相邻矿井发出预警。

二、加强煤矿防治水基础工作,严格落实各项防治水措施

各煤矿企业要切实查清矿井水文地质情况,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严格落实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一是要查清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和渗漏情况、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情况,了解当地水库、水电站大坝、江河大堤、河道、河道中障碍物等情况,掌握当地历年极端天气降雨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健全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二是煤矿井田内及周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不清的,严禁进行采掘活动,要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在地面无法查明水文地质条件时,应在采掘前采用物探、钻探或化探等方法查清采掘工作面及其周围的水文地质条件。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煤矿要加强对井田范围内已关闭煤矿水、瓦斯等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查找历史资料,制定相应的灾害治理措施。三是必须按设计规定留设各类防水煤(岩)柱,相邻矿井之间必须留设防水煤柱,已经被破坏的防隔水煤柱,必须注浆加固并建立隔水闸墙等设施,保障隔水安全;对地表因采动形成的裂缝要及时充填加固,对采煤后形成的塌陷坑要及时进行彻底治理,对关闭废弃的煤矿井筒要充实填死,煤系地层露头部位有漏水时,要及时注浆加固处理。

三、健全水害应急救援体系,提高煤矿减灾抗灾能力

要加强应急处置,全面提升应急处置水平,提高减灾抗灾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一是各地区要将防范暴雨洪水引发煤矿事故灾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灾害预防处理计划》。要落实防范暴雨洪水所需的物资、设备和资金。建立专业抢险救灾队伍,或与专业抢险救灾队伍签订协议,加强救灾演练和职工防范暴雨洪水知识教育培训,提高职工互救、自救能力。二是发生因暴雨洪水引发煤矿淹井险情后,各煤矿企业要按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积极开展救援工作。三是各煤矿企业要定期对井上下供电设备、矿井排水设备、防雷电装置进行维护检修,确保雨季时各种排水设施正常运转并发挥作用;大型煤矿企业要储备足够的抢险物资和设备,确保抢险救灾时能够及时到位,并切实发挥作用;各主要产煤地区要建立健全区域抢险排水基地建设和运行机制,增置大型排水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保证设备完好,以提高抢险救灾能力和效果。

请将本通报精神迅速传达至辖区内所有煤矿企业,并督促抓好贯彻落实。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年7月7日

近期事故通报 篇2

2013年三月份以来, 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接连发生, 吉林八宝煤矿“3.29”和“4.1”连续发生重特大瓦斯爆炸;“5.20”山东保利民爆器材厂发生特大爆炸事故;特别是2013年6月3日6时10分, 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米沙子镇的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主厂房发生特大火灾, 共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 国内外为之震惊。值得关注的是, 就在6-9月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刚刚结束, 还处在“回头看”周期中, 而且是在中石化组织的输油管道重大事故应急演练和管道安全的专项督查之后, 2013年11月22日青岛黄岛输油管道严重泄漏引起巨大爆炸, 造成62人死亡, 100多人受伤。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引起公众与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网络热议, 在国内外造成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 “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民之不安, 国可安乎?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风险, 已逼近公共安全底线, 值得警醒和深思。

近期连续发生几起重大事故初步调查分析表明:无论事故类型如何也不论发生在何时何地, 但在风险管理、执法监督、事故预防和应急准备等方面, 都普遍存在相类似的一系列缺陷与失误,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点, 再次凸显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 暴露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中涌现出的系统脆弱性, 其本质是结构性缺陷[1], 见表1。

客观分析, 在每一个事故背后, 几乎都存在非常复杂的原因, 从表面看, 个人或者个别部门责任因素似乎起到了很大作用, 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当出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之后, 几乎无一例外的被称其为“责任事故”。从宏观上认识, 一种现象反复且普遍出现, 就可以看成可能具有规律性特征, 这种规律反映出是在系统和基本面上出了问题。多年来, 我国安全生产实际情况证明, 仅仅依靠追究个人责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制度化建设上存在的深层次和基础性问题。实际上, 由于个人或单一因素造成重大事故的几率很低, 驱动力也十分有限, 而源于组织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和文化性因素的系统缺陷才是导致事故不断诱发、甚至同类事故反复出现的主要原因。

另外, 每当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之时, 我们都会采取下发文件、召开会议或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等一系列行政干预措施, 力图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的势头。客观的讲, 这些办法对强化安全生产可以产生一定作用, 治标尚可, 但其长远的效果与持续性动力可能很有限, 难以治本。我国安全生产在执法监督、企业自律和职工素质等方面都有基础薄弱性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 任何形式简单的政策干预不但成本较高, 其实收效也不够显著, 也很难真正形成所谓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次发出思想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号召, 在决定中特别提出: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要求, 为今后安全生产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当前, 为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 发展和创新安全生产制度化建设, 其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加强我国安全生产基础性工作。本文围绕我国安全生产基础性制度化设计问题,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供同仁讨论与批评。

1 执法监督“暗查”制度化, 势在必行

2013年六月上旬, 在安全生产形势严峻背景下, 国家安监总局对部分省市的企业进行突击式“暗查”, 这实质上是一项安全生产执法监督机制的重要创新。国家安监总局派出由机关专业人员和聘请的安全生产专家等人员组成的第一批3个暗查组, 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插基层、直奔现场的形式, 突击对企业进行安全检查。仅在短短连续4天的暗查中, 在现场发现大量问题和隐患, 对于这次暗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 现场责令停产整顿整改或实施关闭, 并将进行挂牌督办, 抓住典型案例公开曝光, 强化宣传和警示教育, 反应强烈, 效果显著。根据安监总局领导介绍, 还将陆续派出暗查组对全国各地开展安全检查, 推动全国扎实开展彻底的安全大检查[2]。这种创新性的执法监察手段很快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好评, 但同时也在议论, 这种新的监察模式能坚持多久?以及如何进一步发展与推广?这实质上是关系到执法监督“暗查”的制度化安排问题。

安全生产 (职业安全卫生) 监察体制建立已有170多年历史, 在上世纪70年代初, 现代执法监察体制与机制已基本完善和成熟。对企业进行现场执法监督检查一直是安全生产监察机制的主体工作之一。

为确保执法监察结果的客观、公正和可信, 各国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中对如何开展企业现场执法检查, 都有明确和具体的规定。特别是对执法监察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工作关系要求十分严格, 这些规定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首先, 任何一项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活动都不得以任何方式事先通知企业 (雇主) 。如在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 相关法律都有“不得事先通知企业”的要求, 以防止企业 (雇主) 采取临时性措施改变现场状况, 甚至故意“造假”, 以掩盖违法行为。如美国职业安全卫生法中规定:对任何提前泄露和告知执法监察信息的人 (包括中介服务的技术人员) , 要处以1000美元的罚款或6个月以上的有期徒刑, 或两项并罚[3];如果监察员本人违犯了这条规定, 应立即免职或开除。

其次, 在美、英、日等大多数国家的相关法规还都明确规定:在现场执法监察期间, 监察员和技监人员都不得接受企业提供的服务 (包括宴请、娱乐、交通、住宿和与执法监察无关的消费) 。有的国家甚至明确规定执法监察人员不得由企业提供用餐, 如确需在企业用餐, 要事先向主任监察员 (处长) 报告, 且不能超出标准, 餐后要向企业支付实际费用。执法监察人员不得接受企业及其相关方任何形式 (包括实物、货币、礼品和有价证劵等) 的馈赠, 如在不知情的状态中已事实上收到, 必须向监察机关报告和上交。如有人违犯了相关规定, 依法同样要处以罚款、刑罚和免职。

第三, 即使在现场执法监察期之外, 执法人员也不得以任何理由参与和接受企业及相关方提供的消费性活动。监察员及其主要亲属也不得从事与所检查企业有直接商业关系的活动。

第四, 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在执法检查活动中, 必须遵守异地执法和廻避制度, 不允许安排监察员较长期在所居住地区内执行监察任务。如发现被监察企业的雇主或高管中有亲属或朋友关系, 监察员要主动提出廻避, 如故意不报告、不廻避, 就被视为违法。同时, 也要求执法监察人员要承担为企业保守商业机密的责任。

这些法律要求是整个执法监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暗查”制度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执法体系, 任何违犯这些法规的人员都会受到严厉处罚, 确保执法监察工作的严肃性。

借鉴国外的经验, 并密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应以这次“暗查”的实施为启点, 进一步推进执法监督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应围绕暗查的组织实施, 扩展为一系列制度化设计, 使暗查这一套工作方法有了制度的保证, 并应推广到省、市、县各级安监部门, 成为一个执法监督基本机制, 可以在现有安全生产体制基础的情况下, 进一步提高执法监督工作质量和效率, 使之成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际上, 暗查制度也不应仅限于安全生产的执法监督, 就是在国家其他的执法监察工作, 如环境保护、食品卫生, 特种设备和一些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健康的领域, 也都应按照“暗查”的原则, 建立相应公正、有效执法监察制度和自律体系, 系统性提高国家政府部门监察执法水平, 以得到公众的支持和信任。

2 事故分级与分级标准中经济损失指标导向性作用不容忽视

任何一项法律或是制度可能都具有两面性:约束 (规范) 性和导向性的双重作用。显然, 前者是法制的基本功能, 但法律条文的导向性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一个最初的制度设计可能对其导向性研判不足, 有些问题也只有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涌现, 才可能被认识发现。我国生产安全事故分级与分级标准中的经济损失指标在这方面具有一定典型意义。

我国现行生产安全事故分级与分级标准体现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493号) (以下简称493号令) 之中, 见表2。

注:引自国发493号, 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 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4]。

在这个事故分级办法中, 最关键部分是用死亡人数、重伤或急性职业中毒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数量这三个量化指标作为生产安全事故级别的划分依据, 我国火灾、交通和环保等多个事故灾难分级的原则与方法也大体相似。这些事故分级方法在实践中应用多年, 在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 开始逐渐发现这种事故分级方法在导向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值得关注。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经济损失数量是否可以与人员伤亡一样同列为分级指标, 由于两者价值观取向存在本质性区别, 而实际上, 这两项指标也根本无法等量换算。例如, 在国发493号令中: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 100人以上重伤 (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下同) , 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事故。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计算和比较, 1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也无法与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严重性质相比!即使是一次死亡10人、3人, 甚至仅死亡1人的伤亡事故, 1亿元的经济损失也无法与之相比!因为人命关天, 我们的发展不能以人的生命为代价。这种事故分级方法现在不但在逻辑上很难讲通, 而且在实践中还可能产生错误的导向性作用。在许多重大或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 都出现过对保护生命与防止经济损失之间的犹豫或误导。例如, 在2013年“3.29”和“4.1”吉林八宝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中, 共造成53人死亡, 主要原因是前后两次冒险下井应急抢险, 而其主要动力之一是为保护十几亿投资建成的矿井。这样的案例, 曾多次反复出现, 这难道不发人深醒吗?

实质上, 这种事故分级方法反映了我国安全生产指导方针历史演变过程:从解放初期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一较长期历史阶段, 我国安全生产的普遍口号是“生产要安全, 安全为生产”, 这一指导思想强调安全与生产同等重要, 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也同等重要, 有人甚至理解为“生产第一, 安全第二”。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 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是“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这里的“安全”包括了厂房、设备、产品、原料等国家财产的安全和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等许多内容, 这里的“第一”也并非特指人的安全与健康第一。

进入新世纪后,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党和国家开始提倡“安全发展, 以人为本”的思想。习总书记曾多次指出, 人命关天, 发展不能以人的生命为代价, 这是必须不能逾越的红线, 一再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这一新的安全生产方针充分反映了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

现有的生产安全事故分级方法实际上反映了我国早期的安全生产方针。在“安全为生产, 生产要安全”的口号下, 很可能产生生命和财产并重的认识, 也可能出现安全生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导向。

在新的历史时期, 安全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已成为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共识。在这种形势下, 在安全生产的法规中, 仍然存在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并重的相关内容, 显然不合时宜。因此, 建议应尽早修改与事故分级方法有关的法规, 去掉或妥善处理好直接经济损失这一指标, 避免对法律法规可能产生的歧见, 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3 从制度上保证事故调查客观、独立和公正

长期以来, 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重特大事故频发, 给事故调查处理带来了很大压力, 而且一直是公众关注焦点。事故调查最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事故现场勘查、人证与物证搜集等专业性程序, 运用逻辑分析、法律符合性评估、实验检测和过程模拟等技术手段, 找出导致事故发生本质原因, 为今后预防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和为行政管理部门对事故的责任认定提供直接支持。因此, 事故调查必须要体现客观、公正、准确和及时的原则, 应该属于相对独立的专家和技术行为。

目前, 我国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主要由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组织和事故相关部门直接参加, 由于这些机构与部门可能既有执法监察权, 又有行政管理权, 使得事故调查的组织机构可能身兼“运动员”和“裁判员”两职。同时, 事故调查工作会因为难免涉及部门间权利和利益, 从而使过程和结果都受到影响, 难以保证事故调查处理的客观、公正、准确和及时, 甚至会由此而引起公众的质疑。特别是我国事故调查工作由于过多强调对单位和个人责任追究的导向, 对事故技术原因分析有一定影响。同时, 司法部门的先期介入, 实质也可能造成调查分析程序上的混乱, “先入为主”可能会影响对于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客观判断。这些年, 像“7.23”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和吉林“6.3”宝源丰特大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过程, 几乎都可以看到上述这些问题的影子, 实际上, 类似的案例还很多。

实现技术调查分析与司法行政处理分开, 可以充分发挥检测检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和专家的作用, 独立行使事故技术调查分析职责, 可以公正的为安全监管执法部门提供事故处理批复的依据。这既能把安监执法部门人员从繁重的事故调查工作中解脱出来, 从而可以把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预防性安全监察工作上, 又可以防止因本身监督管理职责不清而造成的自我保护、推诿责任和不正当行政干预等现象的发生, 同时还能减少事故调查人员和缩短调查时间, 节省行政成本, 有利于减轻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负担[5]。只有独立、公平和公正的事故调查才能具有公信力。

建议, 应组建国家、省、市三级以及特殊专业的事故调查专业技术队伍。各级事故调查专业技术队伍依据职责权限负责组织不同等级与不同类型事故的技术调查工作;通过规范的取证、采样、检测检验、模拟分析等技术方法, 确认事故直接、间接原因, 并依法出具事故调查技术分析报告;各级行政监察部门参照或依据事故调查结论提出事故责任处理意见, 可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下, 由有关部门集体讨论, 加强第三方的约束和多部门的相互监督, 最后由安全生产监察部门对事故进行批复[6]。在美国、欧洲、日本和我国香港、台湾基本上是采用这种思路和方法组织事故调查工作。

4 建立现代安全生产事故统计系统与指标体系

客观、准确事故统计指标, 一方面可以真实全面反映安全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可以指出事故预防工作重点和方向, 是安全生产宏观决策的主要依据, 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 信息收集和统计分析应成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重要基础性工作。

安全生产统计报告分析系统首先是必须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能比较客观、准确反映我国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其次, 在充分考虑到我国特点的基础上, 要注意与国际上规范的统计指标接轨。从上述两个要求上进行对照分析, 我国现行安全生产统计指标的确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 我国现在主要的安全生产统计指标之一———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就缺乏合理性。工业国家及我国工伤死亡人数与经济发展指标关系的研究表明:在工业化早期, 事故死亡人数与GDP之间一般呈正相关关系;到工业现代化阶段或后工业化时代之后, 两者之间或呈负相关、或联系不确定。我国在2003年以前, 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与GDP变化幅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联系, 但从2004-2010年的趋势分析看, 事故死亡人数与GDP之间已不完全呈现正相关现象。在这种背景下,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已很难反映安全生产的总体现状和分布趋势, 而且这类指标在统计学基础原理上也存在问题, 所以, 当前国际上几乎没有什么国家采取这类统计指标, 在已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情况下, 也很难进行自我评估和国际间比较。今后继续应用该指标是否还有必要?

其次, 如果在安全生产统计调查系统中, 仅报告与统计分析死亡事故为主的信息, 显然不够全面, 应增加非致死性伤害事故统计数据, 形成新的工矿商贸伤亡事故总量指标。在国际间, 一般均采用包括各种职业伤害在内 (死亡人数+重、轻伤人数+职业病患病人数) 作为职业伤害程度的事故总量指标, 也是安全生产情况变化的主要标识。如果仅重点统计死亡人数或在统计分析中单单列出致死性事故和死亡人数变化趋势, 显然不够全面, 不仅由于代表性不够, 导致抽样误差, 而且由于统计调查方法不够科学, 也有可能产生统计分析结果的系统性误差。因此, 几乎所有国家的分析显示, 非致死性伤害, 包括重轻伤和职业病 (尘肺、中毒、高温热害等) 等占职业伤害总量的95%左右;而在我国中绝大多数企业, 经常出现的事故类型也主要是各类重、轻伤和职业危害。统计年度内发生死亡事故的企业可能不到企业总数的5%。如此大量的伤害事故信息没有反映在统计和分析报告中, 其代表性将很有限。另一方面, 预防各类轻重伤害与职业病危害是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和主体, 按照传统的海因里希法则, 只有非致死性的职业伤害得到有效预防, 致死性伤亡的数量才能得到根本控制。因此, 应明确提出把非致死性伤害统计指标列入我国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之中, 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

第三, 重特大事故起数指标的统计分析应考虑其变异性和设有冗余度。

重特大事故具有离散随机小概率的统计学特点, 尤其在工业高速发展时期, 这种统计学分布不确定性非常突出。一个跨度小于五年的统计周期内, 重特大事故反复波动的幅度很大, 变异性很高, 很难呈现统计学的常态分布, 依据短周期统计数据预测今后一段时期 (小于5年) 重特大事故起数的绝对数的确很难, 如再将其列入统计学指标系统风险更大。建国六十多年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特别重特大事故的反复波动的特性非常突出, 近三十年特别重大事故起数的变异度高达53.3%!而且在一个较短时间区间内重特大事故与其他统计学指标的关系也难见其规律性, 实际上, 仅依据前、后年度同一时期的“同比”分析, 就得出重大事故上升或下降的判断, 误差很大, 即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也没有多大实用价值[7]。

另外, 应注意进一步提高我国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死亡率统计指标的精确度与可比性。

据统计报告, 中国2012年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死亡率为1.64, 而从资料查阅中得知:在近年, 美国的职业人群十万人死亡率为4.0左右;日本为3.8;欧盟中安全生产形势最好的德国为2左右;加拿大多年来差不多都在7以上;2011年是韩国在历史上安全生产形势最好的一年, 其十万人死亡率仍然高达13.9。如仅从统计数字看, 当前中国安全生产状况都明显好于这些发达国家和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体相近的国家, 似乎看来, 安全生产形势非但不严峻, 而且形势还一片大好!显然, 产生这样统计变量巨大落差, 并非反映了实际情况, 而是由于统计方法上的差异。这提醒我们, 为使十万人死亡率这一重要统计指标客观反映实际情况, 并便于进行国际间比较, 应对我国工矿商贸十万人死亡率的统计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与改进。在严格执行我国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同时, 应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11) [8]中的行业分类, 对每起事故所属单位的行业进行认真填写。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采用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行业从业人数计算并发布全国及不同行业的十万人死亡率数据, 从而保持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和计算结果的精确性。

多年来, 国际劳工组织 (ILO) 所采用的事故统计指标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事故伤亡人数, 这类指标主要是代表事故总量, 包括死亡人数、损失工作日三天以上的事故数和受伤害人数, 以及百万工时事故率;第二类是职业事故死亡率, 一般用十万人死亡率或百万工时死亡率表示;第三类是因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量。在其每年出版的国际劳工统计年鉴中, 采用这三类指标对世界各国的职业伤亡事故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和对比分析。大多数国家事故统计指标也主要是在这三类指标的基础上扩展或演变而成。

事故统计指标的科学性与准确度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政策执行能力, 这种水平与能力可以逐渐完善提高, 但不应与更高标准和国际化程度渐行渐远。今后若干年, 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也是安全生产工作关键时期, 建立和完善我国安全生产统计报告系统与工伤事故指标体系基础性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为此, 建议对安全生产统计指标和信息报告系统作进一步评估和修改完善, 具体意见有:

一是调整或删去以经济指标为分母的“亿元GDP工矿商贸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指标;

二是增加包括职业危害在内的非致死性伤害事故统计数据, 形成新的工矿商贸伤亡事故总量指标;

三是进一步提高十万人死亡率统计指标的精确性与可比性。

查阅近十几年来的《国际劳动统计年鉴》[9], 发现其中有关中国职业伤害的统计内容出现了较大问题:在1993-1998年期间, 中国一栏中的数据尚比较完整, 基本可达到ILO统计标准的要求;在1999-2002年期间, 在中国一栏中, 只可查到不分行业的职业伤亡人数;在2003-2007年期间, 中国栏目内已没有任何具体数据信息, 其间位置只是用“……”表示;而2008年至今, 在《国际劳动统计年鉴》中“第8部分, 职业伤害”条目处的中国栏已被取消, 再也查不到关于中国安全生产情况的信息了, 连“……”也没了。当前, 除工业发达国家之外, 即便是我国的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泰国、菲律宾等许多发展中国家, 在这一部分中的统计数据都比较完整和连续。

我国已于2007年通过国际劳动组织登记, 加入了《国际职业安全和卫生及工作环境公约 (155号) 》, 其内容中就有关于职业伤害统计报告的要求和承诺。因此, 出现这种状况, 与中国当前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 也与中国安全生产日益稳定好转的形势不相适宜。

5 加强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参与和全社会监督

在国际上, 大多数国家的安全生产 (职业安全卫生) 类法规中都明确规定了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如英国、美国的职业安全卫生法[10,11]中, 要求所有企业 (雇主) 都要建立确保劳动者参与的三方协调组织与制度;日本的劳动安全卫生法[12]具体规定在企业要成立由职工代表、安全卫生专家和雇主代表共同组成的“劳动安全卫生委员会”, 执法监督部门还要定期检查企业职业安全委员会的工作情况。我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也都有类似的法律规定。国际劳工组织 (ILO) 的《国际职业安全卫生及工作环境公约 (155号) 》等一系列国际法规文件对此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这项制度是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基础建设, 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而且也是企业必须重视劳动者基本权益的要求。

我国在劳动法和安全生产法等法规中, 也有尊重和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规定, 也要求工会要积极参加企业安全生产的活动, 但从组织形式和参与程序上规定得都不够明确、具体, 企业执行得也不够坚决, 这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缺失。为改变这一现状, 建议, 在现有国家公共安全监督检查体制与机制的基础上, 要进一步强化企业职工和全社会公众对国家、地区和企业的安全监督监查。一方面, 要设计并建立企业职工监督检查和批评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机制, 例如, 在企业里普遍建立由工人代表、安全卫生专家和企业负责人代表所组成的“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 从制度上保证企业职工参与安全生产有关的重大决策;监督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及时反映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的要求和投诉;鼓励和支持企业职工和公众直接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安全影响评价与可行性论证。同时, 要从制度上保护工人代表不会由于“得罪”企业而受到打击报复, 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这种机制既强化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内部约束力, 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从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初步调查分析中, 几乎都可以发现, 企业对职工基本权益的忽视, 甚至压制, 这也是造成企业隐患突出、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 要增加安全生产相关信息的透明度, 要求在企业内部和面向社会公开企业安全生产状况, 包括危险源分布、事故隐患治理、安全管理现状、安全生产检查问题、职业危害预防和事故调查处理结果等几乎所有安全生产相关信息, 主动接受企业职工和社会公众的批评监督。例如, 在日本企业的网站上和厚生劳动省的官方网站上都可以查到所有登记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在来自企业内外的压力下, 使企业自然而然会增强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自我约束力。

6 强化监察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截至2012年底, 我国县以上安全生产执法监察人员有77500多人, 乡镇专职安监人员12800多人, 合计20多万, 按此计算, 我国平均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安全生产监察人员数量已达到近4人, 超过日本的0.9名和美国的1.1名, 是这些工业发达国家每万名从业人员执法监察人员数量近四倍。但在实际工作中, 大家仍然感到由于人力资源缺乏而导致的监察力度不够。实际上, 政府的执法监察能力不仅取决于执法监察人员数量, 更为重要的决定性要素是监察员的素质, 即监管人员的品质和能力。

当前, 我国监察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监察人员专业素质急需提高。在2008年开展的“百日大督查”过程中所形成的几十份总结报告中, 有近70%以上报告指出:安全监察人员素质达不到行政执法的要求, 是当前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有调研报告指出, 在南方某市安监系统的110名执法监察人员中, 只有4名具有相应专业背景;在同省另一以矿业为主城市, 全市的236名执法监察人员中, 只有3人是学过矿山专业;甚至在某县安监局的13名安监人员中, 竟没有1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另外, 在某省一个以化工为主要工业结构的城市中, 其安监机构的工作人员竟没有一个人具有化工技术的背景。另据一份调查报告反映, 在某大城市从事基层执法监察工作的人员中, 只有47.3%具有从事过相关工作的经历。最近听一位省安监局长反映:在省安监局所有工作人员中, 有70%左右是从部队转业的干部, 而其中至少50%左右从没有从事过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专业工作。这位局长感叹道:形势严峻, 压力很大, 但关键时刻, 又感无人可用。安监队伍的专业素质状况的确令人担忧。

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工业化国家在安全生产监察管理体系发展的过程中, 逐渐建立完善了职业化的监察员制度和组织, 在相关法规中对监察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做出了专项要求, 必须通过严格的选拔、考核和试用, 才能取得相应执业资格。其主要做法是:

第一, 从制度上规范监察人员的选拔和培养机制, 包括:

(1) 规范安全生产监察人员选拔录用条件

安全生产监察人员选拔录用条件应当包括:品德素质优良;身体健康, 能够适应艰苦的现场工作;获得理工科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关领域企业3-5年实际工作经历;通过由国家安监部门统一组织的执业资格考试 (包括笔试和面试) 、选拔、试用和考核。

(2) 建立系统的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培养机制

职业化的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应当具有适应多个专业领域现场独立监察执法的业务能力。国家安全生产监察部门为此建立系统的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培养制度, 制定严格的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培养计划与方案, 具体的规定包括:

(1) 培训制度

安全生产监察人员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应当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培训大纲接受上岗前培训和定期再培训, 保持业务知识不断更新。上岗前安全生产业务的连续培训学习时间不能少于三个月。

(2) 见习制度

新录用的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应当有为期1年的见习期。安全生产监察机构指定有经验的资深监察人员, 对见习监察员采取带班的形式予以指导, 见习期满, 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现场执法。

(3) 责任区轮换制度

安全生产监察人员主要负责辖区内企业现场的监察执法工作, 所有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均应参与现场监察执法工作。为保证此项工作的公正性, 监察机构应当每2-3年对各监察人员所负责的辖区进行适当调换, 避免由于寻租效应, 而滋生腐败、渎职等行为。

(4) 考核、奖励与辞退制度

建立安全生产监察人员考核制度, 定期对监察人员监察执法的业务能力进行考核。考核应当依据监察人员的执法监察记录, 对业务素质高和执法能力强的人员, 可给予职务与职称上晋升的机会, 或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在中央和省级监管机构中工作的监察员必须具有基层执法监察经验, 优秀基层监察员可优先选拔进入上一级监察机构。业务素质达不到监察执法业务要求的人员应按程序转岗或辞退, 有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坚决予以解聘。

考虑到我国现有安全生产监察员队伍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与需求, 建议可以分阶段实施监察队伍职业化建设:

首先, 严格遵守监察人员准入制度。国家统一规范学历、专业背景、实践经历等进入条件, 提高监察人员选拔录用的门槛, 确保有一定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人员进入监察队伍。国家统一规范新录用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包括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方面要求等内容, 逐步提高他们现场监察执法能力。

对于现场执法监察人员如缺乏专业背景和没有现场监察执法经验, 尤其是市、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和乡镇专兼职安全生产监督人员, 应当在明确其监察执法人员的身份和资格后, 通过3-5年的分批次的业务培训, 使其专业能力基本达到现场监察执法要求。经过培训仍然达不到现场执法要求的人员, 应鼓励其转岗或退出。

第二, 在美、日、欧等工业化国家的安全监察机构中, 人员的构成按其功能设置, 主要可划分成三部分:一是行政管理人员, 包括高层管理、文秘及后勤服务, 这些部门和人员主要是公务员和行政官员;二是专业监察员, 依据监察工作的实际需求, 划分成矿山、建筑和化工等专业监察部门, 主要承担各自领域中企业现场监察工作;三是技术支撑队伍, 主要承担检测检验、统计分析和安全技术等科技服务工作。这三部分人员构成了安全生产监察体系基础框架, 在职责上有明确的分工。考虑到我国监管机构人员构成的实际情况, 现有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中从事高层管理、立法、规划、科技管理、人事、宣传、培训、中介机构管理和其他综合事务的人员, 不必承担企业现场监察执法工作, 可以不作为监察执法人员。对于既有专业基础又具有现场监察执法经验的人员, 应鼓励其继续从事企业执法监督工作。

第三, 通过立法应逐步设立并实施监察员执业资格制度。监察员是从事企业生产现场事故隐患识别、违法行为查处的专业人员。我国应设立并实施监察员执业资格制度, 将现有人员和新选拔录用人员均纳入执业资格管理。通过采取统一规范监察人员任职资格条件、职责、职权和工作程序, 规范监察员调动、转岗、奖惩和辞退等方面的管理办法, 保证监察员应有的待遇和必要的工作与生活保障条件, 从而稳定监察员队伍[6]。

7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分级和政府分级监管

目前, 我国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严峻, 但从地区与行业分布来看, 差异颇大。从近几年的统计结果看,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以及建筑企业发生的重特大事故起数占到了工矿商贸重特大事故总起数的80%以上, 表明重特大事故主要集中在高风险行业和隐患比较突出的企业之中。统计数据还显示:工矿商贸的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中有80%是发生在就业人口不到20%的高危行业中, 差异也非常显著。

国外的许多统计调查数据也显示, 20%的高风险企业导致80%以上的事故, 而在另外80%的风险较低企业中, 至少有50%的企业的风险更低, 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概率更小, 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有人将这种统计学特点简称为“二八分割”。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是普遍性矛盾, 而在部分行业企业中伤亡事故高发表现出的是矛盾的特殊性;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时, 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普遍性矛盾才可能迎刃而解。因此, 安全监管的重点应该放在20%左右导致事故多发的高风险企业, 这也是现代风险管理的主要指导思想。

为准确评估不同企业的风险水平, 需要全面掌握企业安全生产基本信息, 对所属行业、就业人数、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等信息开展调查分析, 进行危害识别, 依据已设定的企业风险评估指标和方法, 全面开展企业风险评估。并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企业实施风险分级, 确定监察重点。最后综合考虑企业风险分级结果、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以及现有的监察资源, 按照“风险优先”的原则, 制定分级监察计划。对已划分出不同风险水平的企业应实施分级监管, 其基本原则是:跟踪监察高风险企业, 并使其绝对处于政府的监控范围内, 对于少数最高风险企业要采用通用标准, 严格要求;对于中间区域较高风险的企业要采用高标准, 其管理可依托中介组织进行技术服务, 政府只进行抽样的监督管理;对数量较多的较低风险企业, 采取高标准, 但其管理基本靠企业自我约束、自主管理。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安全生产监察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与方法, 其基本技术路线是: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 在对企业进行生产安全事故与职业危害风险评估基础上, 对其风险强度由高到低排序, 按照“风险优先”的原则, 集中监察资源, 对风险度高和守法纪录不良的企业, 优先组织执法检查, 尤其重点监督检查重大事故隐患突出亦整改不力和职业危害严重的工作场所。实施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监管, 可以使低风险企业从宽松的管理中获益, 并且能够使监察执法部门将有限的监管资源分配到最需要严加监管的高风险行业和企业, 提高监管效率。

实行企业风险评估和政府分级监管, 首先应在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内建立分级负责的工作制度。在风险评估和分级监管的工作程序中, 明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安监机构的职责。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制定全国工作方案, 提出企业风险评估和分级的指标及方法, 建立覆盖全国的相关信息管理系统和统计分析软件, 并指导省、市、县级开展工作。但一般情况下, 国家安监机构并不直接到企业现场工作。

省级安全监管机构主要负责制定本省企业风险评估工作计划、组织职能培训、部署实施、监控质量、收集汇总本省数据、提出分析总结报告。省级安监部门现场工作量较少, 只对一些重点的高风险企业进行暗查式的执法监督检查。

市、县一级的任务是直接面对企业, 工作的重点是深入现场, 执法监督组织开展评估、督促进度、保证质量、收集调查评估信息、汇总整理数据、做出分析总结报告并上报。

国家省、市、县不同级别的安全生产监察机构分工不同, 各负其责, 互相支撑, 形成系统。建立这样一个工作系统, 可以在所有企业中逐步推行风险管理的方法;也可使各级安监机构, 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企业职业安全卫生信息, 实施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的监管措施;同时, 还可促进整个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使安监部门在技术能力上有一个质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规模总量日益扩大、经济高速发展, 企业对安全生产监察需求不断增加;在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背景下, 已凸现出安全监管力度不够, 安全生产监察基础薄弱、监察资源相对不足等问题[13]。“没有差别, 就没有监管”, “风险分级监察”是现代的安全生产监管理念, 有利于解决我国目前不断增长的安全生产监察需求与安全生产监察力量相对较弱之间的矛盾, 实现对重点高危行业或企业实施强有力的安全生产监察。

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大系统, 它涉及到体制、机制和法制的顶层设计, 又关系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基层和基础性工作, 是一项关系全局、影响未来的战略性任务。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已进入历史拐点, 在新的形势下, 应逐步实现从传统的事故推动式管理模型向现代的目标拉动式指导思想转变, 只有坚持不懈的推进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才能适应当前与未来不断发展的要求。“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当下, 只有切实把安全生产基础认真做好, 才能从本质上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和根本性好转。

摘要:针对近期我国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事故多发的特点和原因, 认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系统脆弱性,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基础薄弱, 本质上是结构性缺陷。提出当前最紧迫的战略性任务是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制度化设计与安排。建议:逐渐实现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暗查”制度化;事故分级与分级标准中经济损失指标的导向性作用不容忽视;应从制度上保证事故调查客观、独立和公正;建立现代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系统与指标体系;从制度上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强化监察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安全监督应实行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分级与分级管理。

近期重大事故检索 篇3

8月1日从云南省有关部门获悉,云南省宣威市一煤矿日前发生严重透水事故,造成5人死亡,2人受伤。

据介绍,发生透水事故的煤矿位于宣威市龙场镇,距宣威城区35公里,是个个体老煤矿。7月28日上午9点15分,该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发生透水,当时井下有24名矿工,在距地面101.8米处的一矿道工作面上的5名矿工遇难,其余矿工被安全转移。

山西临汾一煤矿发生瓦斯燃烧事故窒息死亡6人

据来自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消息,7月29日22时50分, 山西临汾地区乡宁县枣岭乡长嘴湾煤矿(乡镇有证)掘进面发生一起瓦斯燃烧事故,窒息死亡6人。

四川宜宾一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死亡7人

据来自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消息,7月29日15时20分, 四川宜宾市珙县洛亥二号井(乡镇有证)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死亡7人。

山东木石煤矿透水事故11天后仍有23人下落不明

7月26日山东枣庄木石煤矿发生透水事故,37名矿工被困井下,截至11日,两人获救,12人被证实遇难。

7月26日22时15分,山东省枣庄木石煤矿发生透水事故,37名矿工被困井下。截至目前,搜救工作没能取得新的进展。被困井下的37人中,两人获救,12人被证实遇难,仍有23人下落不明。

湖南双峰发生一煤矿安全事故 4人死亡10余人受伤

从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双峰县获悉,8月6日下午3时40分,湖南省双峰县境内的涟邵矿业集团洪山殿实业公司蛇形山矿井,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当场4人死亡,2人重伤,10多人轻伤。

重庆一煤矿发生透水事故 7人获救12人被困井下

8月7日傍晚,重庆沙坪坝区燕湾煤矿的工人正在向矿井里紧急运送施救物资。8月7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重庆市沙坪坝青木关镇一小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9名矿工被困井下,目前有7人获救,有12人尚被困,救援队伍仍在抢险施救中。

山西杏儿沟矿难事故死亡人数已达37人

截止到12日零点,山西大同市杏儿沟煤矿矿难事故死亡人数已达37人。

8月11日6时40分,大同市杏儿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当天当班入井人员220人,事故前出井177人,事故发生时井下有43人。事故发生后,抢救出井14人,经医院抢救1人生还,其余13人在医院死亡。随后抢险队在矿井内发现15具遗体。

目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山西省有关部门正在全力寻找还在井下的14人。

山西省阳泉煤矿瓦斯爆炸28名矿工全部遇难

山西省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矿瓦斯事故最后两名遇难矿工遗体15日上午被找到。至此,“8·14”事故中的28名矿工被证实全部罹难。

14日中午12时40分,山西省阳泉煤业(集团)公司三矿裕公井扩二区南六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当时井下共有28人作业。其他工作面的400多工人在事故发生后都安全撤离。据悉,遇难的28人中一部分是排瓦斯人员,一部分为辅助人员。

上海浦江发生特大油污染事故

8月5日凌晨,一艘停泊于黄浦江上游准水源保护区———吴泾热电厂码头卸货(煤炭)的中海集团“长阳”轮船尾燃油舱,突然受到不明船舶撞击,造成油舱破损,大量燃油外泄,附近水域大面积严重污染。浦江漏油事件引发人们关注生态及饮水问题。

哈尔滨油漆厂厂区突发大火

8月15日20时20分,在哈尔滨油漆厂厂区内,正在装卸信那水过程中的罐车发生爆燃。大火持续三个小时才被扑灭,现场7名工作人员受伤,其中5人伤势严重。发生爆燃的是一辆来自大庆的“大罐车”,当时该车正在装卸信那水,爆燃引起旁边的库房起火,并导致现场7名工作人员烧伤。

经消防部门奋力扑救,大火于23时30分被扑灭。起火的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哈尔滨市地下商城发生塌陷死亡人数已达6人

8月16日晚上7点左右,哈尔滨南岗区一个正在修建中的地下商城发生塌陷事故。这次突然塌陷的范围近百平方米,深度在17米左右。截至记者发稿时,已经有7人获救6人死亡。被困人员主要是正在施工的工人和路面行走的行人,救援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江西弋阳栏杆断裂30人坠楼2人死亡

8月15日晚,江西省弋阳县发生一起坠楼事故,已有2人死亡,另有28人受伤。

15日20时左右,江西钱荣摩托车有限公司在弋阳县中山路进行摩托车促销表演,当演出进行到高潮时,不少观众爬上附近楼房的二楼观看,人越聚越多,造成福华商城二楼两栋楼之间的过道铁栏杆突然断裂,至少30人坠楼。15日当晚和16日午后,两名伤势严重者不治身亡。

近期安全生产事故通报 篇4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全国安全生产保持了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事故总量和重特大事故均有一定幅度下降。但进入四季度以来,一些地方事故出现反弹,山西、黑龙江、河北、吉林、甘肃、重庆、浙江等地接连发生多起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污染、客运车辆翻车、服装加工销售企业火灾等重特大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一)煤矿事故方面。一是接连发生三起特大恶性事故。10月31日,甘肃省靖远煤业公司魏家地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9人死亡、6人重伤;11月5日,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轩岗煤电公司焦家寨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7人死亡;11月12日,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南山煤矿井下发生zha药燃烧事故,造成34人死亡。这些事故暴露出一些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思想麻痹松懈,措施不落实,现场管理混乱等突出问题。二是已关闭或被责令停产整顿矿井非法违法生产导致事故发生。10月15日,黑龙江省鹤岗市兴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10月xx日,河北省邯郸市隆鑫煤矿发生火灾事故,造成13人死亡;11月2日,甘肃省兰州市福山煤矿发生中毒窒息事故,造成5人死亡;11月7日,山西省太原市冀家沟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10人死亡。这四起事故均是由关闭取缔、停产整顿矿井擅自非法生产或违法超层越界开采造成的。三是煤矿整顿关闭不到位、该关不关导致事故发生。10月5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宝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人死亡。该矿20**年1月11日曾发生死亡34人的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此后不仅没有关闭,反而转手承包、改造扩能,拒不执行地方政府的停工指令,私存zha药、违法生产,导致再次发生特大事故。四是一些地方煤炭资源整合不规范,埋下隐患导致事故发生。10月8日,山西省盂县东方振兴煤业公司发生透水事故,造成7人死亡。该矿名为资源整合,实际上仅把4个坑口简单合并为一个煤矿,各坑口均保持了原有的独立生产系统。五是一些基建、改扩建矿井边施工边非法生产导致事故发生。10月2日,青海省海北州振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11月12日,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德比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8人死亡,均属此类情况。

(二)危险化学品事故方面。一是化工建设项目监管不严,在立项、承包、施工、监理、试车和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漏洞导致事故发生。10月28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在建的10万立方米原油储罐在进行防腐作业时发生爆炸,该工程由安徽省防腐工程总公司承包施工,13名作业人员死亡;10月23日,山西省阳泉煤业集团建设的一期工程化工项目,在试生产时发生氯化氢泄漏事故,造成数百名居民疏散。经查,该项目开工以来已发生过5起同类事故。二是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不力导致事故多发。10月份以来已连续发生5起危险化学品翻车泄漏污染事故。10月26日,内蒙古一辆核载27吨、实际装载67.7吨洗油的罐车,由于严重超载、刹车失灵发生侧翻,洗油全部流入山西省昔阳县境内杨家坡水库,使当地群众生活饮水发生困难。三是一些地方的化工园区建设存在盲目投资、忽视安全、招商引资疏于管理等情况导致事故发生。继江苏盐城“7·28”、天津津南“8·7”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之后,广州、西安、贵阳、南通等地化工园区内的化工企业相继发生爆炸、泄漏事故。

(三)烟花爆竹事故方面。1至10月份,全国烟花爆竹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41%和7%,其中一次死亡3-9人重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上升66.7%和61.1%,并有一半以上属非法生产引起。10月4日,安徽安庆市宿松县一家烟花爆竹厂生产车间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名工人当场死亡;11月2日,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发生一起烟花爆竹爆炸事故,造成7人死亡、15人受伤;11月9日,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一家烟花爆竹厂爆炸,造成2人死亡、7人受伤。烟花爆竹事故上升,主要原因在于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屡禁不止,监管责任不落实,打击非法不力。

(四)道路交通事故方面。10月份以来全国道路交通重特大事故上升。10月1日,重庆市一辆客运汽车在嘉陵江石门大桥上翻车坠落,造成30人死亡、20人受伤;10月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14国道库车县路段发生货车与客车追尾事故,造成10人死亡、3人重伤;11月9日,黑龙江省勃利县一处无人看守的铁路道口发生火车与一辆无证驾驶、严重超载的面包车相撞事故,造成6人死亡、6人受伤。这些事故,充分暴露出一些地方存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薄弱、客运市场准入把关不严、司乘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等突出问题。

(五)火灾事故方面。9月底以来,部分地区服装加工销售企业火灾事故多发。9月26日,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一家针织厂发生火灾事故,造成9人死亡;10月xx日,广东省汕头市一家针织服装厂发生火灾事故,造成6人死亡;10月21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一家童装厂发生火灾事故,造成8人死亡;该镇9月14日曾发生一起服装加工销售企业火灾事故,造成15人死亡、5人严重烧伤。发生事故的这些服装生产销售企业,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加工车间、销售门面、仓储、宿舍、办公等区域“多合一”,生产生活不分离,严重违反了消防安全的有关规定。

(六)建筑施工事故方面。10月份以来此类重大事故有所增加。一是一些中央建筑企业所属单位重大事故接连发生。10月21日,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十一局在京广线湖北孝感段的改造施工中,发生吊车侧翻事故,造成5人死亡;10月27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四局在贵州承建的经济适用房工程,发生支架坍塌事故,造成4人死亡;11月3日,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第九工程局在湖南怀化铜湾水电站施工中因桅杆起重机倒塌,造成4人死亡。二是一些工业设施设备在安装、调试、试生产时发生人身伤亡事故。10月18日,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德州电厂二期工程的机组脱硫装置在试运行过程中,操作失误、烟道坍塌,现场7人被埋,其中4人死亡;11月8日,江苏省无锡市永强轧辊公司新购置的一台离心式铸造机,在试生产时发生钢水外溢事故,造成7人死亡、20人受伤。三是农村建筑市场监管薄弱导致事故时有发生。仅10月份,农房建筑施工就接连发生4起事故,造成11人死亡。

上述一系列重特大事故造成的损失严重、影响恶劣。为深刻吸取教训,迅速遏制重特大事故多发势头,稳定安全生产形势,现提出以下要求:

一、坚决防止和纠正麻痹松懈思想,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从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坚持和推进安全发展的理念不动摇,进一步认清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尤其在接近年底生产销售和建设施工进入旺季的情况下,各项工作越繁忙,越要牢牢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坚决防止和纠正忽视安全、放松管理的错误倾向,防止和纠正非法违法行为,进一步抓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近期冶金行业事故案例 篇5

2010年1月4日10时5分左右,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发生煤气中毒重大事故,造成21人死亡,9人中毒。

一、事故经过

2009年12月23日左右,三叶公司向普阳南坪炼钢分厂提出割除3#风机和2#风机煤气 入柜总管间的盲板,将3#风机煤气管道和原煤气管道连通。2010年1月3日8时30分左右,南坪炼钢分厂运转工段长王用生电话通知三叶公司现场负责人刘建华,在1#转炉停产期间可以进行盲板割除作业。约10时30分,在盲板切割出5000mm*500mm的方孔后,发生2人死亡事故,三叶公司施工人员随即停工。事故现场处置后,南坪炼钢分厂副厂长武保成安排当班维修工封焊3#风机入柜煤气管道上的人孔(未对盲板上切开的方孔进行补焊),王用生安排当班风机房操作工李康给3#风机管道U型水封进行注水,李康见溢流口流出水后,关闭上水阀门。1月3日13时左右1#转炉重新开炉生产。

从1月3日13时至1月4日8时,1#转炉一直冶炼生产。1月4日8时,1#转炉一直 在生产。1月4日8时,甲班接班时有一包铁水待炼、两包钢水待连铸,且连铸结晶器故障只能单流拉钢,所以接班后1#转炉没有立即生产。约9时15分对备好的铁水进行冶炼,月9时55分出完钢后1#转炉又停止冶炼,以待所有钢水拉完后更换结晶器。因本炉冶炼时间过长,且煤气检测仪器发生故障,故该炉没有回收煤气。

1月4日上午,2#转炉同时进行砌炉作业。约10时50分,炉内砌砖的田会平与在2# 转炉操作砌炉提升机的郭志杰通话,要求炉外的刘菲按尺寸切砖,郭志杰让刘菲到提升机小平台来取炉砖尺寸,刘菲刚到提升机口突然晕倒,郭志杰与小平台上一起工作的刘亚军、田杰用手去拉刘菲但未了拉动,郭志杰感到头晕,同时意识到刘菲可能是煤气中毒,马上用手捂住自己的鼻子并向身边的另外两人喊:“有煤气,赶快离开”,并边跑边用对讲机报告调度。炼钢分厂当班调度从对讲机里听到后,通知普阳感到副总经理石金根并立即组织救援。

二、事故原因

1、在2#转炉回收系统不具备使用条件的情况下,割除煤气管道中的盲板,U型水封未 按图纸施工,存在安全隐患,U型水封排水阀门封闭不严,水封失效,且没有采取U型水封与其它隔断装置并用的可靠措施,导致此次事故的发生

2、普阳钢铁公司违反GB50235-1997《工业金属隔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11.0.2 以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16条的规定,在工程交接验收前,未对建设项目检修检查,没有确认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施工图和国标规定,而且在未对项目进行验收的情况下,同意三叶公司将3#风机煤气管道与主管道隔断的盲板割通,将未经验收的水封投入使用。

3、3#风机煤气管道事故完毕后,三叶公司违反GB6222-2005《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第4.4、4.5和6.4.4的规定,对U型水封的管道。阀门、排水器等设备没有进行试验和检;没有向普阳钢铁公司提交竣工说明书、竣工图以及验收申请;没有确认水封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没按图纸要求安装补水管路和逆止阀

4、普阳钢铁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培训不完善,普阳钢铁公司技术和操作人员安全技能低,业务知识差,指挥系统有较大的随意性。在该次煤气管道连通 1 中,口头下达指令,职工只是机械性执行操作指令,在U型水封补水后,未对煤气回收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和确认。

5、甲乙双方均为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实施管理,双方责权不明,项目的实施过程未完全处于受控状态。

6、普阳钢铁公司南坪炼钢分厂120吨转炉炼钢项目符合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规定的准入标准,但不具备项目立项的前置条件,企业未经申报、立项即开工建设。有关部门对项目立项工作的指导、协调和项目建设监管不力,以致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多处违规行为。

三、防范措施及建议

(一)强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工程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规范,具体为:

1、建设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2009年11月1日实施的《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26号令)的有关规定,加强施工作业贯彻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确保冶金企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施工单位要根据项目特点重大周密的施工方案及安全施工措施,有关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和试验,确认达到设计要求。在验收合格后,方可移交建设单位使用。

(二)冶金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加强煤气生产、储存、输送、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应绘制公司煤气管网图,在煤气设施施工或检修桌椅时制定文字性方案,采取可靠隔断措施。

(三)冶金企业要根据国家有关规范,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完善相关专业的管理制度,加强交叉专业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制定并严格执行交叉专业方案。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保证从业人员熟悉有关煤气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

(四)建立企业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企业危险源和危险点台账,完善安全报警系统(如危险气体监测、报警及远程监控等),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煤气本质化安全水平。

(五)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积极帮助、督促企业补充、完善冶金企业建设项目立项手续,加大项目建设和施工过程的监管力度,确保项目建设与施工处于受控状态。

警示1:事故单位之所以发生事故,从外在表面看是因为安全管理不到位,从内在本质看则是因为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这是企业发生事故的内在必然

据统计,企业目前有职工约9000人,有技术职称技术人员仅320人,专业技术人员在员工中所占比例为1/28,比我省同类国有钢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在员工中占比1/5-1/4大约少7倍,企业领导层大部分都是中小学文化,这样的职工素质,怎能驾驭高技术含量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企业如果不迅速的、彻底的解决这一问题,想做到安全生产只能是梦想。

警示2:没有设计、设备存在多处本质缺陷;管理者和职工几乎都不懂、不会,“三违”习以为常还不自知;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防护、救护设备大量缺乏,企业拿什么保证安全生产?

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设备设施设计的本质安全化,施工、检修过程的安全措施制定和落实,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提升,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一个现代化企业做好安全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

警示3: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要求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没有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要求:受限空间作业前应办理《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履行审批手续,作业现场应采取通风、监测、监护等措施。

警示4:施工单位必须按设计施工,如有变更必须经原设计单位同意。

警示5:U型水封不能作为煤气系统的可靠隔断装置,水封装在其他隔断装置之后并用时,才是可靠的隔断装置。

警示6:新项目建设期间易发生事故,必须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警示7: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执行“三同时”,通过“三同时”严把建设项目入口关。

警示8:企业对施工方的管理必须加强,对施工和生产的衔接配合必须加强协调。

文安县新钢钢铁有限公司二期工程

“9.5”事故

2008年9月5日22:30分,文安县新钢钢铁有现公司在建二期煤气管道东部管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一起死亡7人的较大生产安全事故。

一、事故经过

9月5日下午,梁志中施工队分两组分别在二期工程煤气管网东部管线与老管道连接的 1200管道内和东部管线南侧1600管道进性焊接作业,其中,在1200管道内焊接作业的2名工人,下班时间到了,未见其出来。18:30左右,3名在南侧1600管道内作业的工人及施工队负责人梁志中先后到1200管道内找人,都没出来。大约19:00左右,在南侧1600管道施工的杨远名和刘兴波(在管道外施工)发现工地的其他人员都不在了,于是刘兴波进入管道内寻找,没有出来。杨远明发觉情况不对,便到宿舍找到刘兴涛(刘兴波哥哥)和另外一名工友返回工地继续寻找。寻找中,刘兴涛在管道中拨打弟弟刘兴波的电话,听见铃声但无人应答,人员具体位置不能确定。由于当时怀疑管道中有煤气,没有冒然进人,刘兴涛便在管道上方不同位置用气焊割开三个孔,通风后进入管道寻找。最后,刘兴涛在二期煤气管网东部管线与老管道连接处的1200管道内人孔(直径60公分,供人进出)以西两米处发现有人躺在管道内,随后承包人魏东明拨打110、120报警求助,并与赶到的新钢钢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敬文和副总经理李新民组织施救。

9月6日凌晨0时左右,七名施工被救出,并由救护车先后送往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经医院诊断,7人在送达医院前就已经死亡。

二、事故原因

梁志忠施工队违规作业:

1、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先将新煤气管道与旧煤气管道(旧煤气管道已停用,两端封闭,形成了密闭容器)对接焊好,再从新管道内对旧管道开孔,造成旧煤气管道内残留的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碳、氮)进入新管道。

2、焊接中,在205米管道中,只留1个人孔(管道底部开直径600mm圆孔,供施工人员出管道用)和一个通风孔,未按该类工程每20-30米留一个通风孔的常规方法作业。

3、当日气候条件特殊,气温高、湿度大、气压低,基本没风,致使管道内2名作业的工人和先后进入管道找人的五人中毒昏迷缺氧窒息死亡。

4、违法发包、转包。新钢钢铁公司将二期工程煤气管网东部管线施工项目违法发包给无营业执照、无施工资质、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魏东明施工队。魏东明又将该项目肢解转包给无施工资质、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梁志忠施工队

5、安全管理不到位。新钢钢铁公司与魏东明之间、魏东明与梁志忠之间,均为签订安全生产协议。文安新钢钢铁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未建立工程发包审查制度,未将旧煤气管道存在的危害因素告知施工单位,未制定安全防护措施。梁志忠施工队为针对工程制定专门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没有安全管理人员对工程施工进行安全监管,没有按规定派人对管道施工进行安全监护。

6、施工人员安全知识缺乏。施工人员未经安全教育和培训,对管道施工中相关危害因素知之甚少,自我防范意识淡薄。进入管道找人的梁志忠等人不具备安全生产常识,盲目进入管道找人,造成人员伤亡进一步扩大。

5、安全监管不到位。文安县政府和新镇政府对新镇钢铁有限公司的安全生产缺乏有效管理;作为建筑行业的主管部门,文安县建设局没有认真履行自身安全监管职责,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对造成此次事故负有监管责任。

警示1:事故单位法纪观念淡薄,过分追求利润,以降低成本为目的,以违法发包、转包为手段,违反规定搞建设,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警示2: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要求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没有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要求:受限空间作业前应办理《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履行审批手续,作业现场应采取通风、监测、监护等措施。

警示3:施工单位盲目施救造成事故扩大,盲目施救的过程从本质上暴露出职工对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了解甚少,缺乏基本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知识和辨识能力。

警示4:新项目警示期间易发生事故,必须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

建设5: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执行“三同时”有关规定,通过“三同时”严把建设项目入口关。

建设6:企业对施工方的管理必须加强,对施工和生产的衔接配合必须加强协调。

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 “3.21”较大死亡事故

2009年3月21日下午14时左右,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在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连铸车间水泵房进行除盐水池房渗漏修护作业时,发生一起较大事故,造成5人死亡。

一、事故经过

2009年3月21日8:30,按业主预先安排,由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土建工长闻武带领两名民工王永胜、王玉景到除盐水池(长20米、宽4.6米、高3.65米,容积约320立方米)进行池壁渗漏修复作业。事先业主已将水池水位降至溢流最低点(池内剩余水深约0.5米左右),到现场后,闻武找到电工安号安装潜水泵,排除池内剩余水直至中午。13:45左 4 右,闻武带领两名民工回到现场进行渗漏修复作业。王永胜与闻武先后下到池底,相继晕倒,在除盐水池外的王玉景发现下去的人员倒地后,随即喊人救助,在此区域作业的职工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电工张洪波,告知此事,然后直奔二冷泵处找到职工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郭树森段长,说除盐水池出事了,有人晕倒,在安号寻找其他人进行救人时,民工王玉景、电工张洪波也先后下池救人,均晕倒在除盐水池内,安号返回除盐水池后也下去救人,当顺爬梯下到一半高度时,发现池内已有4人倒地,感觉情况异常就顺爬梯回到池上,这时郭树森带领杨福生等人来到事故现场,在郭树森箱项目部负责人电话汇报时,杨福生下到池内救人,也倒在池内,至此,除盐水池内共5人窒息晕倒。

二、事故原因

1、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部土建工长闻武在带领民工王永胜进入除盐水池内作业时,违反《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88,第4.1.1当从事具有缺氧危险场所作业时,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和第4.3.2在缺氧环境的作业场所,必须采取充分的通风换气措施的规定。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作业人员虽在作业前按要求准备了通风换气用的轴流风机,但在实际工长时没有使用,在不明池内环境情况下,冒然带人进入池内进行作业,专家组认为事故是由稳压罐内氮气随回水管道反串到除盐水池内,造成池内氮气含量超标、严重缺氧,导致作业人员下池后窒息死亡。

2、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对地上有限空间缺氧危险作业危险性认识不足,事前没有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安全预案。

3、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对公司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作业人员安全知识水平匮乏,安全意识低。

4、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现场施救人员缺乏必要的救护知识,盲目施救,致使施救人员缺氧窒息,导致事故扩大。

5、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在作业人员进行除盐水池防渗漏修复作业施工过程时,没有实施有效的监管。

6、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作为业主方,对外埠施工单位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安全监管不到位。

四、防范措施及建议

1、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应加强对员工及协力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特别是要增强在危险作业时自我保护意识及自救能力。

2、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对危险作业或潜在危险作业情况下,要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的有关标准、规程、规定,制定相应的安全预案和事故防范措施,加强现场监管,防止事故发生。

3、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和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要立即组织开展全面的应急救援演练,切实增强企业应对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的能力

4、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要认真查找自身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相关方的安全管理,对现场初中的危险因素要与效果方充分沟通,并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5.曹妃甸新区和工业区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迅速配齐配强安监干部,明确行政分管领导,下大力做好本辖区内所有企业特别是外地驻区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警示1:制定安全措施重要,严格落实更重要。

施工、检修设备前,必须严格落实已制定的安全措施

警示2:采用新工艺,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工艺技术知识、风险识别和有关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警示3:受限空间作业应引起足够重视,作业前应办理《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过程应严格落实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的相关要求。

警示4:维修、检修期间易发生事故,维修检修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南宫市双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8.21”煤气中毒事故

2009年8月21日21时30分,南宫市双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炼铁厂发生一起煤气中毒较大事故,造成6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一、事故经过

南宫市双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龙公司)2009年8月21日19时29分,炼铁厂1#高炉主风机跳闸断电,高炉被迫休风。20分钟后,故障排除,热风班开始对干式除尘器进行引煤气操作,用煤气置换除尘器箱体内的空气,并在主控室依次关闭除尘器1#--7#箱体DN250放散管气动蝶阀。在关闭7#箱体DN250发生管气动蝶阀时,由于该蝶阀出现故障,在主控室操作不能关闭的情况下,1#高炉热风班大班长张军丰带领本班工人吴建磊、盖树楼、贾伟超,在未佩戴空气呼吸器和携带一氧化碳报警仪的情况下冒雨到7#箱体顶部实施人工关闭,由于7#箱体蝶阀没有关闭到位,在未切断煤气气源的情况下,仍处于放散状态,造成除尘器箱体顶部煤气大量聚集,致使4人当场中毒。大约20分钟后,在箱体下留守监护的1#炉组长闫志谨怀疑上去操作的4人可能出现问题,于是召集2#炉热风班工人郭贵良、毕玉坤,在在未佩戴空气呼吸器和携带一氧化碳报警仪以及未切断煤气气源的情况下,依次上到7#箱体顶部查看情况。当走到7#除尘器顶部工作台时,走在前面的闫志谨手电突然落地,闫志谨与郭贵良相继倒下,毕玉坤情形不对,扭头往回跑。并向值班室打电话报告。

车间主任李俊岭立即命令值班室副值班长景胜银切断主煤气管道、通知调度室拨打120急救并向厂领导和公司领导报告,随后李俊岭带领人员上到箱体,施救人员也为佩戴呼吸器,冒险施救将六名中毒人员抬到地面,进行人工呼吸,并对人体充氧。120急救车赶到后,将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抢救,经医院全力抢救,张军丰等6人因抢救无效死亡,毕玉坤因中毒较轻,经治疗后痊愈出院。

二、事故原因 1、1#高炉主风机跳闸造成高炉休风20分钟,待高炉恢复正常供电后,对干式除尘器进行引煤气操作,用煤气直接对除尘器箱体内的空气进行置换,之后依次关闭除尘器1号到7号箱体DN250发生管气动蝶阀,由于7号箱体发生管气动蝶阀关闭本不到位,在未切断煤气气源的情况下,发生管仍处于发生状态,造成除尘器箱体顶部煤气大量聚集。4名操作人员上到7号箱体顶部实施人工关闭时,因未佩戴报警仪和呼吸器,造成4人当场中毒,其它3名操作人员怀疑上去初中的4人可能出现问题,也在未皮带呼吸器和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盲目进行施救,造成中毒,这是此次事故发生和扩大的直接原因。

2、炼铁厂生产手续不完备。炼铁厂自建厂以来没有履行立项、设计、环评、安全设施 “三同时”及项目竣工验收等手续,主要设备没有相关合格证明及技术资料,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除尘器箱体顶部测放散高度不够。经实际测量高度为3m,不符合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规定的’放散管应高出设备走台4m”要求。

4、违规操作。在雨天和夜间进行带煤气维修作业,不符合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规定的“不应在雷雨天气进行,不宜在夜间进行”的要求。

5、企业安全投入不足。涉及煤气设施操作的岗位,安全防护器具配备不能满足防护及救护需要;煤气设施配置的电气照明及线路损坏严重,不能满足防爆和现场照明要求;特种设备、安全设施未做到定期检测,设施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长期得不到有效根除(如压力容器、CO报警仪长期未检测)。

6、企业安全培训不到位。企业主要负责人、主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部分岗位特种作业人员未经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为取得安全培训合格和操作证。公司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不严、不细,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职工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职工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在生产环节中普遍存在。

7、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监管力量薄弱。炼铁厂现有职工450余人,只配备了一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未设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力量非常薄弱。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责任不清,安全检查不到位,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的消除(如炼铁厂高炉盲板漏煤气,1号高炉7号除尘箱体发生管气动蝶阀长期失灵得不到及时维修)。高炉车间设施特殊作业或危险作业时没有严格的监护和防范措施。

三、事故防范措施

1、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在认真总结这次事故教训的基础上,对照国家、省、市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规章制度和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 加大对“三违”现象的检查力度,对职工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发现一起,处罚一起,坚决杜绝违章作业的发生。

2、加强对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特别是加强对职工岗位操作规程、应知应会、危险预知、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强化职工自保互保意识,教育职工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广大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

3、补充完善炼铁厂各项手续。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补充完善炼铁厂的各项手续,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补做设计,对照设计进行全面整改,整改完成后,由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安全现状评价,完成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

4、按照现场勘察和技术分析组提出的12条隐患及9条整改措施进行逐项整改与落实,整改、落实不到位的不得恢复生产,5、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南宫市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安监、监察、环保、公安、质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组派驻企业,负责监督、指导、协调各项工作,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警示1:事故企业技术力量严重缺乏,是导致此起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据统计,企业目前有职工1200人,有技术职称技术人员仅50人,专业技术人员在员工中所占比例为1/24,必我省同类国有钢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在员工中占比1/5-1/4少5—6倍。这样的职工素质,只能是蛮干。企业如果不迅速的、彻底的解决这一问题,想做到安全生产只能是梦想。

警示2:没有设计、设备存在多处本质缺陷;管理者和职工几乎都不懂、不会,“三违”习以为常还不自知;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防护、救护设备大量缺乏,企业拿什么保证 7 安全生产?

警示3:维修、检修期间易发生事故,维修检修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河北内丘顺达冶炼公司 “1.18”煤气中毒事故

2010年1月18日上午8时30分左右,河北新鼎建设有限公司的6名检修施工人员进入内丘顺达冶炼公司2号高炉(440m3)炉缸内搭设脚手架,拆除冷却壁时,造成6名施工人员中毒死亡。

一、事故经过 1、11月22日2号高炉因炉凉造成高炉停产检修; 2、1月6日15时30分竖炉因生产需要开始恢复生产,顺达冶炼公司将2号高炉净煤气总管出口的电动蝶阀和盲板阀打开,由1号高炉产生的煤气向竖炉提供燃料供应; 3、1月16日17时56分,竖炉停止生产,将2号高炉的电动蝶阀关闭,而为将盲板阀关闭;

4、在2号高炉检修期间干式除尘器箱体的进、出口盲板阀处于关闭状态,箱体发生管处于关闭状态,2号高炉重力除尘器放散管处于关闭状态;

5、高炉检修施工人员在进入炉内作业前,也为按规定对炉内是否存在煤气等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在煤气浓度超标的情况下,盲目进入炉内进行作业。

二、事故原因

1、停产检修的2号高炉与生产运行的1号高炉连通的煤气管道仅有电动蝶阀关闭,而为将盲板阀关闭,未进行可靠切断;

2、检修期间2号高炉煤气净化系统处于连通状态,各装置放散管处于关闭状态;1号高炉的煤气经2号高炉干式除尘器箱体与重力除尘器到达2号高炉炉内; 3、2号高炉检修前,施工单位与生产单位双方均为对2号高炉净煤气总管的盲板阀是否可靠切断进行有效的安全确认;

4、检修施工人员在进入炉内作业前,未按规定对炉内是否存在煤气等有害气体进行检测;

5、双方未制定检修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均为明确专职安全人员对检修现场进行监护作业

警示1:蝶阀、闸阀等隔断装置不能作为煤气系统的可靠隔断装置,必须使用盲板或蝶阀和眼镜阀配合使用。

警示2: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前,必须首先对氧气及有害气体进行监测;连续作业时进行连续监测或每间隔2小时监测一次;必须办理《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履行审批手续,作业现场必须采取通风、监测、监护等措施。

近期事故通报 篇6

事故一:

客车冲下坡道起火

甘肃宁县18人遇难

2月1日22时许,一辆从河北廊坊开往甘肃宁县的客车在宁县境内冲下坡道后起火,造成重大交通事故。据介绍,事故客车核载47人,但发车时实载54人。事故共造成18人遇难、32人受伤。初步调查,事故疑为超载及驾驶人员应急处臵不当所致。事故二:

严重超载翻下山坡

贵州从江12人丧生

2日9时许,一辆车牌号为贵HA2008的客车从江县谷坪乡境内驶向县城,行驶至从江县四寨河至银潭在建公路K5+800处,发生交通事故。翻下百余米高的山坡,事故当场造成5人死亡,在事故救援过程中4人死亡,送往医院抢救的重伤员又有3人死亡,截至12时,事故已造成12人死亡、12人重伤、10人轻伤。

据记者初步了解,这辆客车核载19人,但事故发生时实载34人,严重超载。

事故三:

翻至公路外百米深斜坡

四川古蔺11人死亡

1日17时30分左右,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畅通运输有限公司一

辆金龙牌大客车(核载30人,实载29人)从古蔺县城驶往古蔺县水口镇庙林村,途经该县石宝镇小坝村路段时,翻至公路外100余米深的斜坡下,事故造成7人当场死亡,22人不同程度受伤。截至目前,4名伤员入院后因抢救无效死亡,事故遇难人数增至11人。

以上三起重大交通事故伤亡惨重,血的教训再次告诉人们:警钟长鸣、安全出行!眼下正值春运高峰期间,各行车单位全体安管人员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行政一把手一定要切实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将安全管理关口前移,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的岗位职责,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抓好春运创效的良好时机;

二是要深入生产一线靠前指挥,认真贯彻执行集团公司“三声”工作法和安全告诫制度,通过安全检查将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要充分利用车载视频监控装臵(GPS、硬盘录像机、3G视频)加强对“人、车”的动态监管,滚动式发送注意安全温馨短信提示,发现问题及时电话通知途中车辆,及时消除隐患;

四是要加强走动管理,到各发班现场、站点安全检查,上车面对面叮嘱,向驾驶员、责任经营人宣传春运安全精神以及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告诫责任经营人要守法经营、时刻牢记:只有安全才能增创效益,唯有安全才能确保生产。

汉口运输分公司安机科

近期关注 篇7

近●2009年1月1日起, 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

转型改革, 即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

●11月26日, 央行宣布, 从2008年11月27日起, 下调金融

关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机构1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这是央行年内第率各1.08个百分点4次, 下调利率其他期限。档注●为年12月扶持劳1日起, 动密集型中小企业, 支持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 品自和其2008

他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这次退税共涉及3 770项商品, 是2008年第3次提高出口退税率。

■11月14日, 欧盟决定允许中国证券发行者在进入欧洲市场时使用中国会计准则, 欧盟的这一决定表明其已认可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等效, 同时也表明我国在会计准则建设、国际趋同及实施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已经得到广泛认同。

■为尽量减少全球金融危机对本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美国、欧盟、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各国仍在积极采取措施抵御危机, 恢复经济。

■12月1日, 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收盘于49.28美元/桶, 跌破50美元/桶, 这是3年半以来的最低水平。

封面人物: (左起)

近期改革动态 篇8

国有商业银行改制建立问责制。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10月10日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国有商业银行改制重组剥离不良资产过程中的责任追究问题。《通知》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责任追究工作,建立问责制,加强内部审计和稽核,对贷款发放、管理、处置、剥离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行为,按处理事与处理人结合的原则,严肃查处。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严格按交接程序,相互配合做好不良资产剥离和接收工作,防止一剥了之,防止少数企业借改革之机逃废债务,切实防范道德风险。

《保险公司次级债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保监会日前发布并实施《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暂行办法》。根据《办法》,保监会将主要从募集环节、募集资金的使用、次级债的偿还方面、信息披露以及违反《办法》规定的处置等五个方面对保险公司次级债进行监管。保险公司被允许发行次级债,这有利于增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提高对被保险人的保障程度。同时,保险公司次级债作为一种长期金融工具,丰富了资本市场的品种结构,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

《保险统计管理暂行规定》出台。保监会日前公布了《保险统计管理暂行规定》,《规定》自2004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定》主要规定了立法目的及依据,监管机构和保险机构的统计职责与统计分析工作,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设置要求,以及有关保险统计工作的评比奖励措施和统计违法违规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等方面的内容。《规定》是保监会成立以来,以主席令形式颁布的第一项保险统计规章,有利于加强保险统计管理,规范保险统计工作,全面反映保险业发展情况。

保险中介实施新会计核算办法。为了规范保险中介机构的会计核算,保监会日前转发了财政部制定的《保险中介公司会计核算办法》。《办法》在保持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相一致的前提下,针对保险中介机构的业务特点对其会计核算进行了特别规定。该《办法》的出台结束了我国保险中介机构多年以来会计核算信息不规范、缺乏可比性的局面,将会提高保险中介机构的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中国保险中介业健康发展。

首批“创新试点”证券公司确定。按照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从事相关创新活动证券公司评审暂行办法》规定的标准和程序,“中信证券”、“光大证券”以及“中金公司”10月12日通过评审,成为首批金融创新试点公司,这三家公司将拥有优先开展众多新业务的资格。

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出台。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出通知,明确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1.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东北地区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除外),可在现行规定折旧年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折旧年限。2.缩短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东北地区工业企业受让或投资的无形资产,可在现行规定摊销年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摊销年限。但协议或合同约定有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应按协议或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进行摊销。3.提高计税工资税前扣除标准。东北地区企业的计税工资税前扣除标准提高到每月人均1200元,具体扣除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平均工资水平,在不超过上述限额内确定。企业在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标准以内实际发放的工资可以在税前扣除。

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工作。国务院10月13日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部署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工作。会议强调,通过深化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我国国情,严格、科学、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是一项重大任务。会议要求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二是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三是改革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四是运用价格机制调控用地。五是维护国有和集体土地所有者权益。六是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七是大力推进节约和合理用地。八是继续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九是强化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责任制。

国土资源部要求年底前全面完成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会10月14—15日在京召开。会议指出,按照国务院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加快改革,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改革任务。一是全面落实改革的各项要求,抓紧调整干部管理体制,省市县三级应同时开展工作,尽早调整到位。二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由省级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三是倒计时安排好改革进度,有步骤地将改革任务逐级推进到位。四是对各种实际问题,凡有可能在这次改革中解决的,应尽量加以解决,但要确保改革的整体进程。五是加强督查指导,及时报告落实情况。

三、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商务部发布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规定。商务部10月11日发布《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规定》明确了国内企业赴境外投资开办企业的核准机关、核准内容,核准程序和申请材料;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投资批准证书》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商务部将运用电子政务手段实行网上申报和批准证书发放,进一步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规定》的执行对于建立法制健全、审批科学、监管高效、服务到位、促进和保障有力的境外投资管理体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商务部公开产业损害调查信息。商务部10月11日公布了《产业损害调查公开信息查阅办法》,《办法》规定,从今年10月1日起,涉及产业损害调查的各利害关系方,均可通过商务部贸易救济措施公开信息查阅室查阅产业损害调查案件涉及的非保密信息,这将为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科技、卫生体制改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出台。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10月9日联合向社会公布该《指导原则》。《指导原则》分四部分,一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二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管理”,三是“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四是“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分别就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原则、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及管理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要求,同时列举了一部分常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注意事项及导致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病原治疗原则,以指导医师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防止滥用抗菌药物,减缓细菌耐药发生的速度和几率。

进一步加强医药价格监管,减轻社会医药费负担。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日前发出有关加强医药价格监管、减轻群众医药费负担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六点要求:1.继续降低政府定价药品价格。2.规范企业自主定价药品和医用耗材的价格行为。3.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内部价格管理制度。4.加强医生用药管理。5.加快推进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和价格调整工作。6.积极研究探索医疗付费方式改革。

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若干规定》,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活动。《规定》要求县及县以上人民政府、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等所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必须全部参加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活动。具备网上交易和监管条件的地区,应将医疗机构广泛应用、采购量大、价格高的药品全部纳入招标采购目录,实行公开招标和集中议价采购,对其它药品实行网上竞价采购。不具备网上交易和监管条件的地区,仍按药品类别将采购量大、价格高的药品纳入集中招标采购目录,防止中标药品被其它同类品种替代。

《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意见》出台。科技部近日出台该《意见》。《意见》明确了新形势下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并提出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就如何促进其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出台。科技部10月8日正式推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提出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发展环境的社会化解决方案。计划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一是以创新基金为主导,重点向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投入,填补“投资空白”,努力帮助企业渡过“死亡陷阱”。二是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发挥创新基金资助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渠道作用。三是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结点”,推动建立更为完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抚育网络。四是推动建立股权融资机制。五是通过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为商业银行向科技企业贷款做出示范。六是加大科技担保机构的数量和实力,提升科技担保机构整体能力。七是与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块建立对接平台。

五、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开展化肥专项集中整治活动。为根本扭转假冒伪劣化肥屡禁不止的局面、解决无证生产和制售假冒伪劣化肥坑农害农等问题,质检总局会同农业部、工商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将于10月初开始联合在全国范围开展化肥专项集中整治活动。

开展棉花流通秩序整顿。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工商总局等部门日前联合发出通知,提出今年四季度在全国开展棉花流通秩序整顿工作,规范经营行为,打击非法经营,维护正常的流通秩序,促进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这次清理整顿的主要内容是:1.对所有收购加工企业的资质条件进行全面检查。2.整顿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的经营行为。3.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行为。4.规范棉花市场。5.清理棉花流通规章。

六、其他领域改革

我国将建立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监测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0月15日指出,我国将于近期着手建立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监测制度,并计划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市、省、中央三级劳动保障部门对登记失业人员和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情况的信息监测,为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国企将建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国资委日前颁布并实施了《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应当依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备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企业审计委员会成员应当由熟悉企业财务、会计和审计等方面专业知识并具备相应业务能力的董事组成,其中主任委员应当由外部董事担任。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基本制度出台。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日前出台《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界定了工程沿线有关省(区、市)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领导机构及其办事机构、项目法人的职责;明确了工程建设采用项目法人直接管理、代建制、委托制相结合的建设管理模式;对从事南水北调工程项目管理、勘测设计、招标代理、监理、施工、设备材料供应等活动的单位实行建设市场准入管理。这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有了基本制度,也为对工程建设依法管理奠定基础。

上一篇:课堂常用的各种教学方法总结下一篇:劳动最光荣作文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