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梦诗歌

2024-10-24

西风梦诗歌(精选15篇)

西风梦诗歌 篇1

西风梦诗歌

问梦

傍晚的时侯

我来到了梦里

不知是我来的太早

还是你没有更换新衣

空旷的梦里

只有我孤影独立

我等到了月暗星稀

把思绪落在了梦里

你来的时候

记得把它拾起

让梦给我捎个消息

晨曦的时候

我来到了梦里

不知是我来的太迟

还是你已经悄然离去

空旷的梦里

充满了我的叹息

我等到了朝阳腾起

把魂魄落在了梦里

你来的时候

记得把它收起

让梦传达你的讯息

我往返在寂寥的梦里

却不见你的讯息

我问梦

你去了哪里

为何在我的梦里

再也找不到你

梦陷入了沉寂

我问梦

你去了哪里

如何才能找到你

梦却魇住了忧绪的魂兮

怎敢梦中问昨

流光浅薄

轻轻地划过了人生无奈之河

时光稀泽

淡淡地拂过了岁月妄幻之壑

一日复一日的困惑

缀满了斗转星移的蹉跎

一年又一年的重叠

刻写着来来去去的失落

追着风走过了

一季季的春去秋来花开花落

迎着雨梦遍了

一次次的悲欢离合喜悦哀乐

多少月圆月又缺时

续写了几多的回忆

嵌入了思绪的长河

多少日出日又落时

幻想了几多的梦境

魇住了心神的念渴

沁透魂魄的却是苦涩的坎坷

荡破灵痕的却是萧瑟的哀歌

思绪多多

怎敢梦中问昨

让梦飞翔

我在五彩缤纷的云层间飞翔

让绚烂的彩霞把春雷唤响

我在波澜翻腾的浪花中飞翔

让浩瀚的海洋把胸怀宽敞

我在广阔无际的原野上飞翔

让娟秀的山茶把芬芳绽放

我在眠寝沉浸的梦境里飞翔

让心灵的祈愿把欣歌高唱

不要讥讽我没有翅膀

不要嘲笑我痴心妄想

心中的梦想就是我的翅膀

心中有梦就能够浩天翱翔

我没有鸿雁那般的眼界宽广

我没有雄鹰那般的毅力坚强

我只想在那温暖的春日里

尽情地沐浴阳光

我只想在那翠柳拂蕊时

化作那柔洁的絮花随风飘扬

我只想在花丛中嗅那花的馨香

我只想在春雨中闻那雷的鸣响

我只想在夜空中观那月的`明亮

我只想在云朵中伴那霞的瑞祥

让心飞翔,让梦飞翔

让心中的祈望飞翔

让沉寂的心灵飞翔

不要把我叫醒

生命似乎融化了夜色的宁静

静谧的夜风让我的思维难停

睡梦在深夜的寒冷中幻作了幽灵

在记忆的门口张望

在未来的渡口憧憬

独语一份心灵埋藏的安宁

宣泄一份思想积郁的诉倾

我默默地远离尘世依偎宁静

让心在月影淡洒的夜空下独行

沉湎于心与神交错的悠悠空灵

不要把我叫醒

我在这清雅空澈的娓娓倾诉中

感受着生命

我在这暗淡星云的笼罩中

体验着岁月的苍穹

不要把我叫醒

我在这

时光稀释的夜幕中将记忆唤醒

我在这

一枕星宿的夜幕中将流年聆听

告别冬夜的寒冷

让心徜徉在晨曦初透的黎明中

让梦沉浸在岁月之河的溪流中

不要把我叫醒

你是我最美的梦缘

朔风由近而远

星光暗淡难见

眺望如漆似墨的天堑

那一层云雾

早已将夜拽入了深渊

冬寒与夜相伴

更显冬的凄冽夜的瑟寒

思绪与梦相伴

更显念的揪牵梦的缠绵

闭上眼

你来到了我的面前

睁开眼

却不见你的容面

我渴望坠入梦的深涧

让幽幽的梦幻

把你带到我的身边

把那无尽的思绪收敛

我祈望堕入梦的境苑

让沉沉的梦魇

把你缠在我的身边

把那漫长的等待化短

我盼望陷入梦的寝殿

让深深的梦寐

把你拥到我的身边

把那遥远的祈念相牵

夜深人静梦却无眠

我静静地守候着梦的眷恋

因为你是我最美的梦缘

梦醒时分

人生的旅途

留下了浅浅的足印

却难以掩去铭心的迹痕

岁月的蹉跎

侵透了刻骨的遗恨

却将那梦幻相嵌深深

一世的眷恋

或许能在梦中成真

却无法向明天延伸

遥远的思念

或许能在梦中轻问

却无法与现实相衬

梦醒时分

梦境依然勒索着心痕

泣声瑟瑟沁透衣枕

梦醒时分

幻景虽去

心影更加地深沉

日思夜想的梦

早已分辩不出

哪个是幻哪个是真

只祈望

入梦深深

没有梦醒的时分

睡吧,期待做个好梦

一颗流星从遥远的天边划过

瞬间将漆黑的夜空撕成了两瓣

我不知道它堕到了何方

带走的是忧是怨还是那满腔的遗憾

月光早已躲进了厚重的云层

夜色显得更加的深邃沉寂

初绚的春意淹没在浓重的夜色中

默默地默默地消退了

雨淅淅地滴落着

滴落了漫天的凄凉

风朔朔地吹啸着

吹透了遍地的苍荒

梦被深深地魇在了无奈的胸腔之中

挣扎着挣扎着

睁开眼看到的依旧是墨迹如漆的夜空

睡吧

期待着做个好梦

西风梦诗歌 篇2

一、曹操生平

曹操, 字孟德, 小名阿瞒, 沛国谯 (今安徽亳州) 人。父曹嵩, 为宦官曹腾养子。曹操的家世与宦官集团有着割不断的历史渊源。曹操“少机警, 有权数, 而任侠放荡, 不治行业, 故世人未之奇也”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步入政治活动之后的曹操, 最初的志向不过是“欲为一郡守”、“欲为国家讨贼立功”。但历史的风云际会似乎并不容许曹操的理想停留于此, 因为汉末特殊的时代背景在召唤着能够结束天下大乱的英雄人物出现。放眼汉末, 这一英雄人物无疑非曹操莫属。

二、简析曹操政治生涯各时期的代表性诗歌

金戈铁马、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 以及对于悲剧性现实状况的冷静理性的审视, 带给了曹操深沉而悲壮的生命体验。在军务倥偬之余, 曹操十分爱好吟咏诗歌。

1、对曹操政治生涯早期和平梦的分析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 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 乃心在咸阳。……铠甲生虮虱,

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这首五言诗描写的是初平元年 (公元190年) 关东义军联合讨伐董卓的历史事件。诗歌如实的描写了伐董义军由聚到散的情形, 对袁绍等将领各怀私心、畏葸不前进行了揭露和批评。全诗风格质朴, 沉郁悲壮, 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位政治家的豪迈气魄。最后两句诗对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 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 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 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体现了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故这一时期曹操的“中国梦”是除奸诛恶, 匡扶汉室。解救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 渴望国家统一。

2、对曹操政治生涯鼎盛时期和平梦的分析

观沧海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约作于建安十二年 (公元207年) 曹操征讨乌桓胜利班师回朝的途中。《步出夏门行·观沧海》属汉乐府中《相如歌·瑟调曲》。本诗是借古题写时事。它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诗人打破“自古文人多悲秋”的传统情怀, 虽是描写秋天的典型环境, 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曹操征伐大患乌桓, 这是他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这次战争曹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曹操登上昔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 此时心中难以平静, 故将自己宏伟的报复、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

3、对曹操政治生涯低落期人才梦的分析

短歌行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这首诗当作于建安十三年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以后。诗人虽然在赤壁之战中遭受失败, 但不灰心, 仍要招贤纳士, 再图进取。“对酒当歌”至“唯有杜康”八句, 强调要及时地建功立业。曹操提醒士人贤者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 岁月流逝已经很多, 应该赶紧拿定主意, 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

“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 这里借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思慕。“明明如月”至“心念旧恩”这八句诗主要讲了两个意思, 即为求贤而愁, 又表示要待贤以礼。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 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 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 曹操以周公自比, 表示要热情而周到地接待愿意来辅助自己的贤才。

4、对曹操晚年统一梦的分析

龟虽寿

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

这首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 南下征讨荆、吴之前。表现了作者晚年雄心犹在, 志在统一中国的抱负。

作者在诗的开头先从传说中的两种动物写起。“神龟”, 《庄子·秋水》载有通灵之龟, 能活几千岁。“螣蛇”即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 能兴云驾雾。作者意在尽管神龟和螣蛇号称长寿, 但总还是有终结的一天。曹操以老骥自比, 虽然形老体衰, 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首先讲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 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 成败祸福不完全是由上天来安排的, 要去积极进取, 建功立业,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信和乐观的情绪。不得不说曹操的诗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

三、总体评价曹操其人及其诗歌

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曹操御军三十余年, 但手不释卷, 登高必赋。曹操“唯才是举”, 只要有才, 哪怕是背负着不忠不孝的罪名也可以委以重任。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 常能根据敌我情况, 临机决策, 变化多端而富有韬略。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 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他始终怀揣着统一天下的“中国梦”,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的诗是以英雄气魄取胜, 宋敖器之《诗评》说:“魏武帝如幽燕老将, 气韵沉雄。”曹操的诗歌不仅强烈的抒发了其政治理想和抱负, 同时也具有巨大的文学价值。他对文士的礼重和奖掖以及他自己雅爱文学并取得了很高的创作成就, 所以他真正做到了“外定武功, 内兴文学”。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刘跃进, 王莉.三曹[M].中华书局, 2010.

[3]陈寿, 撰.裴松之, 注.三国志·魏书[M].中华书局, 1959.

[4]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 (增订本) [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5]刘伟安.历史精神的诗化显现——曹操诗歌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与艺术魅力之关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02) .

诗歌《西风颂》的文学文体解析 篇3

关键词:《西风颂》 文学文体 艺术解析

引言

所谓文学文体,并非只是指文学体裁。很多人把诗歌、小说、散文等理解为文学文体,这是不全面的。根据笔者近几年对文体的研究发现,文体更多的是包括文体、语体、风格、格调和用笔方法等。中国古代所记载的文体二字也代表风格和文风的意思。所以文体不只是文学体裁,更多的要从文风与创作进行分析和论述。《西风颂》作为世界诗歌范围内的佼佼者,在引起各方面专家对其研究的同时,也需要对《西风颂》本身的创作理念以及创作风格加以研究和论述。所以笔者先从诗歌《西风颂》的创作谈起,具体引出其文学文体的解析。

一、文学文体的定义与分析

文学文体并非只是指文学体裁。而是包括文体、语体、风格、格调和用笔方法等。所以,很多人把诗歌、小说、散文等理解为文学文体,这是不全面的。那么对文学文体的具体研究方向和方式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对文学文体的研究方向应该主要集中在文体的文风、写作手法和美学表现力上。而对问题的研究方法则更多地通过文学的对比和归纳方式进行。下面笔者就对文体的文风、写作手法以及美学表现力三个方面进行分别解析。

(一) 对文风研究的意义

一篇文章的文风可能直接反映出来作者的写作功底,文学修养,写作特点等主要内容。一般来说,每一个文学创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文风。而通过他们自己独特的文风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对自身思想加以表现和推广就是文学创作者的本质创作理念。除了雪莱的《西风颂》之外,还有但丁的《神曲》《新生》、莎士比亚的悲剧集、哀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和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等,都是这种创作的代表。

(二) 对写作手法的研究意义

对诗歌的整体把握,由小见大的创作方式。由小见大是一个写作高手的必经境界。很多东西的把握都是从细节开始的。作者通过对五花八门琐碎的细节的描写,让大世界都进入到一本书中,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典型写法。而且,作者自己对文学作品的创作方法的把握也是极有技巧。

(三) 对文学文体的美学研究意义

文体的选择和运用对于作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文体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决定了整个文学作品的发展趋势和写作特点。笔者认为,一部诗歌的创作,其思想的赋予与艺术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说,如何将艺术合理地应用在诗歌的创作之中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内容。

二、诗歌《西风颂》的创作概述

《西风颂》创作于1819年,是雪莱在意大利遇到暴风骤雨后创作的千古绝唱。然而正如所有的创作需要灵感一样,暴风骤雨只是激发了雪莱的灵感,雪莱面对暴风骤雨而发出西风颂的感慨正是由于雪莱本人对放荡不羁的推崇以及对浪漫主义精神的体现。那么诗歌在创作时具体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呢?下面笔者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

(一) 作者雪莱的个人性格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雪莱于1792年出生在英格兰,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第二年因为发表《无神论的必然》而被牛津大学开除。在18世纪的英格兰,处于对神非常崇敬的阶段。很多科学家在认知科学的同时都相信有神的存在,对科学无法解释的内容就冠以神的名义。然而雪莱对无神论的支持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的挑战。所以可以看出,雪莱的个人性格就是充满了反抗和放荡不羁的,所以雪莱的创作继承他这种性格也是必然的事情。《西风颂》的创作本身就是雪莱性格的一种体现。

(二) 时代发展的模式对雪莱创作风格的影响

雪莱生活于19世纪的西欧,此时的西欧与北美利用工业革命促进了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同时,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得以诞生和重塑。但是在这些工业国家发展的同时,又生产武器进行殖民统治。并利用各种方式对古文明造成一定的破坏。而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主要向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发展,传统的古典艺术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遗弃。所以时代的发展对浪漫主义文学的促进,也成就了雪莱的创作和流传。

三、《西风颂》的文学文体解析

根据上文所说,对文学文体的研究方向应该主要集中在文体的文风、写作手法和美学表现力上。所以笔者就从这三点对《西风颂》进行具体的研究和论述。

(一)《西风颂》文风的具体表现

《西风颂》的内容时刻充满了对陈腐事物的批判,以及对新生事物的迎接。所以《西风颂》本身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雪莱在文中具体描写了西风将枯叶横扫除去。让西风吹响春天的号角,通过播种,迎接新的的生命。经过西风的吹扫,污浊而残破的东西被全部清除,只剩下拥有勃勃生机的生命种子。诗人对西风的描写充分表现出了自己优美的想象力,配上恢弘大气的诗句,对每一位读者都具有强烈的冲击作用。诗人通过对枯枝败叶的描写,表明了旧世界的残破,通过对西风的赞美表明了对新世界的渴望。所以整部诗歌的文风处于一种斗争和浪漫主义的情怀之下。

在全诗中对于音律的应用,主要采用的是十四行体、五步抑扬格、双偶句以及三行体,整部诗中将这些音律结合应用,从而塑造了整首诗明快的节奏,让读者可以一下子领略到西风的恢弘气势。

(二) 《西风颂》写作手法的具体表现

《西风颂》连续性的写作手法。所谓连续性的写作手法以思维的连续性为创作的主要特点。利用不同感情的相對性和互相渗透性为写作主线,将不同的思想串联成整部的诗歌。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整部诗歌虽然是由不同的思想组成,然而各种思想的交织却总体表现出了作者的放荡不羁和桀骜不驯。应该说连续性创作手法是《西风颂》诗歌的整体特点。整部诗歌的感情藕断丝连,将作者的本身感情融入到每一种比喻的描写手法之中。作为读者,我们自然顺着其每一种比喻的方式去寻找作者的基本思想。最终在读完《西风颂》整部诗歌之后,也会感觉到整部诗歌的确以西风为主人公,以无形但是强硬的风格扫遍人间的丑恶。所以这一描写方式无疑是成功的。由内及外的叙事方式。《西风颂》由内及外的描写方式也是整部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作者以自己本身的思想为切入点,利用比喻手法进行具体表现,从而引出整个思想理念的构成。一般不注重事件发生的具体细节与前提条件。更多的是对整个思想演变过程的侧面描绘主人公从思想变化当中所受到的另一段思想启发。一般来说,新的思想启发与作者本身的性格特点有一个互相辉映的作用。具体在《西风颂》的创作中可以发现,作者利用诗歌本身将自身桀骜不驯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 《西风颂》文学文体的美学表现

《西风颂》的艺术表现主要是对美学研究的表现。而传统美学研究已经具有较高的成果,所以笔者就从接受美学的理论出发,对《西风颂》加以研究和论述。接受美学的提出改变了读者对传统文学的认识。其核心理念在于美学要以读者为中心,说的通俗点,就是一本书在出版发行之后也只是半成品,只有在读者读了之后才真正意义上称为一本书。不可否认,这一接受美学的提出多少有点唯心理论的成分。读者读之前书就不是客观的书了吗?笔者认为,提出接受美学这一理论的德国姚斯教授的原意并非如此,而是姚斯教授认为,文学著作应该加入读者的评论这一参照系数。所以接受美学理念的引入,让《西风颂》的文学价值以及文学文体研究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西风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生动描写了自然界中的事物以及这些事物在西风“破坏”和“保护”下的形态,西风的意境跃然纸上。细致选择了恰当的音韵和词汇,使得整首诗音乐感和节奏感很强,便于阅读,琅琅上口。诗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自己对于自然界的浪漫主义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西风颂》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西风颂》的创作不仅仅代表了浪漫主义文风的创作理念,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也是《西风颂》之所以被翻译成不同语言不同版本的基本原因。通过对《西风颂》的研究,笔者充分认识到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对新生事物的渴望。比如诗歌中有“我跌倒在生活的荆棘上,让我鲜血直流!”的一句。这句诗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了诗人在反抗旧世界所做的努力和牺牲。但是,诗人转言便说喜欢被西风吹拂,说明了诗人对未来新事物的坚定信心。所以,西风在诗歌中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一种打破旧世界的精神力量,而诗人以西风自居,更是表明了自己对生活的信念以及诗人立志改变旧世界的决心。

所以从现实意义上来说,《西风颂》代表了一种反抗精神。这也是《西风颂》被很多学者重视的原因。每一个遭受苦难的民族都應该像西风一样,无形中扫除旧事物的污浊,让新生命充满人间。这是《西风颂》的主要表达手法,更是诗人雪莱桀骜不驯、放荡不羁性格的具体体现。

结语

《西风颂》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著名代表作,整篇诗歌表现了雪莱语言功底的卓越、思想的深邃。本文具体从《西风颂》的创作出发,对《西风颂》的文学文体以及其代表的艺术理念做出深入地探究和论述。笔者认为,文学文体并非只是指文学体裁。而是包括文体、语体、风格、格调和用笔方法等。所以笔者提出了创作应该以文体的文风、写作手法以及美学表现力三个方面进行分别解析。同时,由于《西风颂》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批判意义,也为《西风颂》的流传和推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语

参考文献

[1]龙毛忠,颜静兰,王回慧.英美文学精华导读[C].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西风梦诗歌 篇4

昨夜一场冬雨,

听了一夜的细雨滴答声,

听了一夜的西风斜吹,

一早醒来,

眼眶里全是西风残照:

窗外五颜六色的树叶离开了大树,

落在马路上,草丛里,或是雨水里......

在四季分明的江南,

时令季节与气象季节有差异,

二十四节气与地域气候不是差一点点,

“小雪”不会像江南的“黄梅”季如期而至,

“江南人”想赏“江南雪”有点奢侈,

一样的风和雨不管东南西北,

一样的“西风斜影”和”风雨同舟”,

街上的行人行色匆匆,

一阵阵斜风吹过,

便会把衣服拉拉紧,

今年的冬天来了。

马路旁的法国梧桐树,

这个时候日日稀疏,

叶子扬扬潇洒纷纷离树,

最令人养眼的是银杏树,

树梢上树底下一色的黄色,

一路行走看一路黄金甲,

这个时候我的心也觉得沉甸甸的。

偶尔抬头遇见枯枝上孤独的小鸟,

悠闲地赏着遍地落叶,

时而遥望天空,

思索寻觅着新的家园。

莫道冬日多萧瑟,

这个时候的我:

想念起家乡的水杉树,

道路旁一棵棵像卫士般整齐的直立着,

初冬的水杉叶渐渐变色,

一阵阵西风和一层层斜落的落叶,

还有老家院子里正在开着花的枇杷树,

四季常青的枇杷叶,

伴着稀疏的雨滴,

在风影中片片绿叶招人敬意。

一年中四季轮回,

春天百花争艳,

夏天浅草树绿,

秋天金色原野,

冬天依旧很美,

中国梦,农科梦,我的梦爱国诗歌 篇5

百年之前,浮云蔽日。

夷人以指南针指引的坚船,

火药装备的利炮,

打破了闭关锁国的`美梦,

纸张记载了那一刻的屈辱。

《新青年》的印刷,

又唤起民众的觉醒。

19,

一个崭新的政党诞生。

东曦既驾,日月重光。

中国梦,

一个响亮的名称。

承载着憧憬与期待,

关乎着发展的方向。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亿万人民世代相传的夙愿,

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中国梦不是梦。

浩瀚太空回荡着东方红;

戈壁上升腾起蘑菇云;

青藏铁路使天堑变通途;

杂交水稻让全世界记住袁隆平。

煌煌中华,大国泱泱。

山河壮丽,物阜民丰。

民以食为天,

国以农为本。

十一份中央一号文件,

是根本,是动力,是方向

作为农科人,

是鞭策,是责任,是骄傲

我是一粒沙,

不为细小而感到卑微,

我是一滴水,

不怕瞬间就被能蒸发,

不择细土方能成泰山之大,

不拒微流才能有江河之深。

我坚信,

团结就是力量。

我相信我们的道路,

我相信我们的精神,

我相信我们的力量。

我们在行动,

少儿读物如何东风压倒西风 篇6

在笔者看来, 少儿出版行业乱象横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有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也有教育行业自身的因素。

其一, 当前社会以经济为中心的大环境影响少儿出版行业的发展。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大多数出版社都要“自谋生路”, 虽然管理部门要求出版社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不少出版社往往置社会效益于脑后, 只要有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就“忽略不计”了。

其二, 整个社会的阅读氛围影响了少儿出版物的发行。社会整体阅读氛围不浓,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 2012年我国18至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4.9%, 更为严重的是, 作为正在学知识阶段的未成年人的“阅读率在下降”。在此背景下, 少儿出版物的市场在“萎缩”, 因此, 不少出版社不惜出版一些色情、暴力和庸俗化的图书来“扩展市场”。

其三, 教育行业自身的问题, 如应试教育、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不当等因素抑制了学生阅读。如今, 少儿出版物中教辅类读物占到了绝大多数, 名目繁多的教辅读物占据了学生的书包, 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 优秀少儿读物被挡在学生的书包之外, 这就给不健康的“口袋书”提供了可乘之机。

那么,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有什么措施可以有效遏制这种乱象呢?

其一,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改革教育评价办法, 改变以分数为中心的考试评价机制,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优秀书籍, 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 而不是每天陷入繁重的作业和练习中。

其二, 学校管理者要通过一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如设立“阅读月”、“阅读周”等, 或进行与阅读有关的比赛活动, 让学校成为学生阅读书籍的主阵地, 让优秀的少儿读物占据学生的书包, 让书香飘满校园, 从而有效杜绝不健康的书籍侵害学生的身心和思想。

追梦爱情诗歌 篇7

一首首诗歌都有你的影子

我追逐你那熟悉的味道

穿云涉水把爱放飞

你究竟在哪里

摇曳的风吹散了心的碎片

我痴痴的站立

装满泪水的双眼

望着曾经经过的路口

你的灵魂在我的生命中澎湃

我就这样一生在无望的守候

守候一个曾经的诺言

今夜圆月如玉高悬夜空

银色如水的柔光

默默牵引着我那孤独的心

在这千家万户相聚的时刻

一生相牵的人你又在何方

我在无尽的黑夜白昼中守望着

守望属于我们的宁静

我多想与你相守今生来世

阵阵秋风吹来,吹醒了梦中的我回望走过的足迹,深浅不一

每一个脚印都在倾诉执著的细语

中国梦。诗歌朗诵。 篇8

它来了

乘着鹏鸟的垂天之翼

化作庄周梦里的蝶

穿越更古洪荒 饱经风霜

悄然入我梦来

入我十三亿华夏儿女的梦来

那个我们期盼已久的中国梦啊

那个炙热的 滚烫的 沉重的中国梦啊

那个背负着鲜血 承载着汗水 翻滚过泥泞的中国梦啊 我们等了太久了

太久 太久了

我们在等你

在宫商角徵羽的编钟声里等你

在驼铃叮当的丝绸之路上等你

在惊涛拍岸、淘不尽风流的赤壁畔等你在一曲贞观长歌中等你

在“暖风吹得游人醉”的江南等你

在铁木真战马驰骋的草原等你

在郑和扬帆远航的号角声中等你

我们在等你

虎门海滩的一声令下

圆明园的大火弥漫、烧杀抢掠

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五四运动听我中华青年的誓言

马克思主义为迷惘的中国带来了曙光

新民主主义之路引领我们拨开迷雾看未来我们急切盼望着 期待着

有一个梦让我们洒尽一腔热血

我们在等你

心痛着破碎残缺的卢沟晓月

啃食着难以下咽的草根布鞋

冲锋在炮火纷飞的硝烟战场

奋斗在百废待兴的改革前沿

我们急切盼望着 期待着

有一个梦让我们奉献一世的华年

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

中国梦!

激荡着五千年的文化波涛

汹涌而来

中国梦,是巍峨雄壮的长城

中国梦,是波澜壮阔的东海

中国梦,是富饶肥沃的土地

中国梦,是万里无云的蓝天

中国梦,是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中国梦,是钱学森的“一星两弹” 中国梦,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中国梦,是实现了神话的“嫦娥奔月”

中国梦,是打击贪污腐败的利刃 中国梦,是抵御金融危机的盾牌 中国梦,是迈向小康社会的稳健步伐 中国梦,是生态文明建设下的碧水蓝天

中国梦,是和平鸽

中国梦,是婴儿睡梦中甜甜的微笑 中国梦,是玫瑰花

中国梦,是恋人凝望时温馨的眼神

这一梦啊

我们梦了五千年

我们等了五千年

从今天起

十三亿个梦想汇聚成一个声音

传遍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带着神圣东方的骄傲

告诉全世界

西风梦诗歌 篇9

1. 知识能力: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文章的脉络和语言; 概括胡杨的特点和精神品质;欣赏本文精美的语言并会感情朗读; 2. 过程方法:通过学生自读自悟, 借助课件演示, 让学生对西风胡杨有更形象的认识;在自主合作学习中, 锻炼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 让学生感受胡杨的美丽与伟大,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育学生要增强环保意识, 感受西风胡杨的伟大品格, 领会作者对西风胡杨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了解胡杨的特点, 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 理解句子的意思, 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三、教学准备

1. 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或通过书籍搜集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龟兹等有关资料;2.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切入课题

1. 课件出示西风胡杨图片、师配乐朗诵赞美胡杨的诗; ( 零上四十度的烈日, 你青翠挺拔;零下四十度的严寒, 你铁骨铮铮。霜风击倒倔强的身躯, 你挣扎着爬起;沙尘掩盖尊劲的四肢, 你奋力撑出。虽断臂折腰, 你依然顶天立地;虽伤痕累累, 你依然笑傲风霜。你是沙洲的使者, 你是大漠的壮士。) 2. 揭示课题:西风胡杨; 3. 开门见山点明本课的表达方法:托物言志。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聆听教师抒情的朗诵, 目睹千姿百态的胡杨, 欣赏悠扬婉转的音乐 (课件中) , 引导学生在浓浓的氛围中感受胡杨的特点。

(二) 自读自悟, 感悟品格

1.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读课文, 读后思考——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画出有关语句;2.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的要求, 自由阅读课文, 感悟文本内容, 感悟胡杨品格;3. 汇报交流, 指导朗读, 体会胡杨的品格特点。相机出示文段:a.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 身后是城市, 是村庄, 是青山绿水, 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 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 让给了桃花, 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 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b. 胡杨, 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 死后千年不倒, 倒下去千年不朽。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通过学生自读自悟, 汇报交流, 感情朗读, 培养学生语感, 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胡杨坚韧、无私、悲壮的品格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和空间智能, 通过读理解文本内容, 再把理解到的通过读再现出来。做到读中悟, 悟中读。

(三) 合作探究, 体会情感

1. 课件出示思考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胡杨?画出有关语句, 并在学习小组内谈谈自己的体会;2. 学生合作学习, 探究思考题中的问题;3. 师生互动, 交流体会, 感情朗读。

①课件出示有关楼兰、龟兹的资料, 让学生了解“胡杨曾孕育西域文明”的含义:有了胡杨的覆盖就有了塔里木, 罗布泊水域的长流不息、水草丰美, 就有了西域的经济繁荣。进而了解人们对胡杨生长环境的破坏所导致的恶果。

②课件出示文段: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 祈求上苍的泪, 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 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 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沙漠中静静地走走, 哪怕就三天。我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 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 无比心痛。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 胡杨的精神还在, 生命还在, 苍天还在, 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治疗, 那些死者将被祭奠, 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的内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通过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 畅谈自己的感悟, 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恳切希望天公为胡杨带来雨水, 恳切希望胡杨仍然能顽强地坚持下去, 恳切希望那些衣食无忧的人们来看看沙漠的环境, 增强忧患意识, 一起来关注大自然的命运, 呼吁全人类都来关爱胡杨, 保护环境。从而体会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 对胡杨命运的深刻同情和对胡杨品格的赞美。通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 使学生意识到大自然不仅可以使人陶醉, 还可以给人震撼;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 更有保护它的责任。

(四) 回顾课题, 总结升华

1. 学生畅谈课题中“胡”字这样写的含义;2. 总结课文内容, 激励学生做一棵坚韧、无私、悲壮的胡杨。

【设计意图】在学习完课文内容后总结全文, 让学生理解老师这样写“胡”的用意, 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激励学生做一棵坚韧、无私、悲壮的胡杨。

(五) 布置作业, 课外延伸

1. 必做题:背诵课文2、3、4自然段, 摘抄文中优美词句。2. 选做题:①写一写学了课文后的感受;②读了这篇课文, 同学们对胡杨的敬佩之情一定油然而生。如果你是文中提到的“上游的人们”, 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 为不同层面的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空间, 将学生的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拓展了语言智能的空间。

(六) 板书设计

摘要:《西风胡杨》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 描述了胡杨的可贵品格, 抒发了作者对胡杨深厚的爱, 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 表达了他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梦诗歌欣赏 篇10

我紧紧的一颗心顿时踏实了下来

静静地看着她待放的脸庞

紫色的天空竟然下起雨来

爱就在这一瞬间升华也在这一瞬间沉沦

你却转身说我没有那一把伞

轩车如龙,我却寻不到那修伞的地方

洪钟突然把沉睡惊醒

源头的这一端早已落下了一片汗

爱,为何要分散

珍惜了一世的情,熟不知过完了几个春秋

真想把你埋进土里

的确,那不是种子

爱,不会长出许多个你来

你早已忘记

今天,我爬上月亮为你摘了一颗星辰

生日的礼物就是它,我把它捧在手心

今天我要追寻你的脚步,却寻不到你远去的方向

世尘间,我不敢相信你真的来过

爱,既是如此

让梦启航-诗歌 篇11

一直在滴

烟雨朦胧的夜空

似乎迷失了心的方向

为何?

迷惑——

一直在寻找追梦的方向

青春

肆意挥霍的花季

青春

寻梦旅途的征程

曾几何时

想青春是否能够一路晴天

曾几何时

念青春是否能够星光闪闪

曾几何时

忧拼到最后是否青春无悔

也许

只是一直在想

从未为其付诸行动

也许

只是一直在担忧

从未踏出奋斗的`脚步

成功·梦想

是否真的遥不可及

还是

我们从未努力

追梦

迈开追梦的脚步

不再想一路荆棘

不再想一路风雨

青春的追逐

似乎就是一场雨

雨后便是晴天

不管——

能否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至少——

青春的誓言

我们能够得到追逐与实践

此刻——

将开启追梦的征程

西风梦诗歌 篇12

1. 中西风格的融合:无锡梅园与南京绿博园

无锡梅园位于无锡西郊的东山和浒山南坡,园内遍植梅树是江南著名的赏梅胜地之一。园林设计者根据地势高低,结合梅园特点,以梅饰山,依山植梅,别具特色。

南京绿博园,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河西新城滨江风光带内。以滨江绿色生态景观营造为主,优美的环境、独特的园林景观,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两者的园林设计以中西合璧,继古开今的特色审美风貌,成为江南古典园林艺术与世界民族文化交集的典范。荷兰园位于绿博园西南角,由荷兰埃因霍温市政府投资建设,是埃因霍温市和南京友好交往的象征。

2. 典型性设计元素的引入:营造荷兰风情

2.1 郁金香主导的植物造景

荷兰素有“欧洲花园”“鲜花之国”的美称,而郁金香也是荷兰的国花。荷兰广场是位于梅园内部的一处特色异国园林景观。首先是广场上以郁金香为主题的春季花园,所有地形、水体、建筑和小品都与其相呼应,绚丽多彩的郁金香如织锦般铺在林间、草地和湖畔,郁金香与水仙花、风信子以及各类的球茎花构成一幅色彩繁茂的画卷。花园整体景观设计以欧式风格为主,蜿蜒的林径、幽静的水池交织着花圃,导览游客进行参观。

而在绿博园的荷兰园当中,同样可以看到大量郁金香的种植。荷兰园内的景观参照荷兰园林造景形式,结合南京当地植物情况,合理配置,并在园内建筑的周边成片种植了丰富的荷兰国花—郁金香以及其他来自欧洲的花卉。

在外部环境的造景艺术上,荷兰广场与自然融为一体、大开大合的手法,与梅园之中传统园林在封闭空间内精心构造典雅小景的范式形成鲜明对比,古典园林中常见的亭台楼阁、叠山理水被以郁金香为主的自然植物所取代。

2.2 茅草屋构建的主体建筑

无锡梅园荷兰广场的主体建筑为一个荷兰乡村典型的茅草屋,该建筑位于森林之中,设计中充分利用了梅园的自然特征,将其与周边美景融为一体。茅草屋的外部采用荷兰传统的清水砖墙与装饰木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铺装,屋面铺由荷兰进口的仿茅草,门窗也采用了荷兰风格的木质门窗。茅草屋在外形的设计上,摒弃了一切繁杂的构造与形式,简单抽象的几何形体之上,修剪得平滑整齐的茅草覆盖在了房子的屋顶之上,整体显得轻盈,又消融于自然之中。

在茅草屋的室内设计方面,为了营造出荷兰风情,室内以木质装饰为主,木质桌椅家具敦实显眼,尽管已经避免华丽,但构造还是很复杂,鲜花总是很重要,桌上总是少不了鲜花的。荷兰人对色彩十分重视,他们喜欢将色彩搭配的柔和原始,木板与黄色砖块相结合的内部装饰,使得室内空间显得朴素、自然的同时也会感到温暖舒适。墙上的木板架上,总是少不了代尔夫特蓝瓷,这种瓷器与我国的青花瓷颇有渊源,看着墙壁上透着东方神韵的蓝白瓷器,亲切感油然而生。大理石壁炉周围贴有代尔夫特陶瓷砖、饰以浮雕的餐具柜、东方瓷器、威尼斯的玻璃器具和闪闪发亮的镜子,古朴的木质吊灯很容易便让人回忆起了烛台的造型,墙壁上两幅凡·高的画作,呈现出强烈的色彩和节奏的组合,是对沉闷的一次有力撞击,这一切都使得荷兰风情的室内空间极具观赏性。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利用可用的资源,创造性地将最小的空间填满也是荷兰风情的一大特点。我们不难发现,这种风情展现的正是荷兰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和价值观。

2.3 荷兰风车形成的景观小品

“上帝创造了人类,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如果没有那些矗立在宽广地平线上的风车,荷兰无法从大海中取得近乎国土三分之一的土地。风车已经成为了荷兰的象征。荷兰的风车通常呈八角形,也有六角形和十二角形的,在塔屋的顶端固定着四片长方形的翼板。南京绿博园中的荷兰风车有五层楼高,主体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外墙清水砖面,门窗均为荷兰木质及样式,风叶为荷兰传统做法。徐徐转动的风车作为背景,从而更好地为碧水、蓝天、绿野的园林景观融入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3. 简洁适用、细腻拙朴:荷兰风情的设计艺术表达

静观荷兰风情在中国山水园林中的导入,质朴简洁、适用为上的设计原则贯穿了整个荷兰广场设计的始终,与当代风景园林减量设计的理念相吻合,茅草屋掩映于树林之间,质朴自然、尺度合宜的特征,与整个梅园的园林景观氛围和谐一致,因此,尽管中西共存于一园之内,但并没有因风格迥异而造成视觉审美上的冲突。因此,它的价值难以取代,也值得更多的学者去进行关注和研究。

绿博园中的荷兰园散布着小教堂、风车房、农舍、水车房等极度浓郁荷兰民族风情的建筑。这些建筑的外墙多采用清水砖堆砌,结合装饰木板,农舍的屋顶铺着荷兰的茅草,充满荷兰乡间风情。荷兰的砖石建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保持了一种细腻的手工技艺,关注细部,关注建造过程中的文化特征,没有多余的装饰,这种精致、朴素而又真实的建筑风格成为荷兰建筑的标志,也形成了荷兰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匠人情结”。

4. 结语:

无锡梅园中的荷兰广场、南京绿博园开创性地融入自然的造景艺术,与中国传统园林景观封闭的造景手法形成鲜明对比,将荷兰郁金香自然花卉、乡间传统的茅草屋和风车等设计要素与园林景观融为一体,营造出和谐一致、质朴自然的整体氛围,充满着浓郁的荷兰风情,同时文化内涵也得到提升,使其成为园林中西融合的全新演绎。

参考文献

[1].国萃.材料背后的故事——荷兰的砖石建筑.中外建筑.2010-10-01

[2].郭明友.论无锡梅园的审美特征与历史价值.中国园林.2014-12-10

[3].祁莉莉;王志;祁咏薇.自然环境对荷兰当代建筑的影响.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12-30

梦非梦诗歌 篇13

走过了秋冬春夏,

走过了花样年华,

路迢迢风雨兼程,

不管前面是鲜花,还是荆棘丛生,

你依然从容面对。

铿锵有声,步履坚定。

当困倦煽情了疲乏身躯,

梦,时常给你,

恣肆一道道粲然风景,

伴你向着希望的目标,

一路欣然前行。

当百鸟归巢,万籁俱静,

梦,似神秘变幻地季风,

侧身钻入你的帐篷,

用多情的眸眼,

读着你那沉眠中的五官,

默默地鼓励你,

不要气馁勇往直前。

梦-----有噩梦,也有美梦,不管哪一种,

都对你情有独钟。

它一会让你蹒跚踌躇在,

儿时阑珊处的泥泞街巷;

一会又让你带着疑惑,

到摩天大楼惬意地乘凉。

忽地阑珊泥泞,

忽地高楼临风,

具大反差让你感觉似梦非梦。

稍有喘息,魔幻般地梦,

又一次,

紧裹着你的躯体沉睡不醒,

继续缱绻着一个又一个,

似曾相识地梦。

它一会让你回到以前的艰辛,

肆虐地侵蚀着你的饥寒身心;

一会又让你幸福无比,

享受饫甘餍肥地欢欣。

在经历了一次次地忧伤和惊喜后,

晨曦的小手把你从沉梦中撩醒。

短暂地幽怨过后,

你嘴角下的梨涡里溢满了垂涎,

显得格外剔透晶莹。

走过了秋冬春夏,

走过了花样年华,

路迢迢风雨兼程,

不管前面是鲜花,还是荆棘丛生,

你依然从容面对。

铿锵有声,步履坚定。

当困倦煽情了疲乏身躯,

梦,时常给你,

创意一幅幅美丽风景,

伴你一路惊悸前行。

当夜深人静酣然入睡,

梦,似一缕轻柔地月光,

轻吻了一下东边的山头,

款步漫过帘纱径入你的.幔帐,

用柔柔地细语,

言说带你一起畅游四方。

面对温柔膨胀了的欲望,

你魁梧地身躯失去了一切抵抗。

它一会带你登上,

慢悠悠地闷罐普列;

一会又带你换乘风驰电掣地动车;

忽儿路陆上疾驶,忽儿海底穿梭;

眼前还于盆地驰骋,

转眼又在高原穿行。

驰风扫遥路的悸动,

再次把你从沉梦中唤醒。

梦醒时刻,

你依然激动着梦中的激情。

走过了秋冬春夏,

走过了花样年华,

路迢迢风雨兼程,

不管前面是鲜花,还是荆棘丛生,

你依然从容面对。

铿锵有声,步履坚定。

当困倦煽情了疲乏身躯

梦,时常给你,

培畴一垄垄美轮美奂风景,

伴你一路浪漫前行。

微旭熹微沉睡正浓,

梦,似披着晨旭的少女,

悄悄地走近我的纱幔,

轻轻地唤着你的乳名。

她像一缕春风,

吹皱了你平静地心湖,

顿时春心荡漾情涛汹涌。

在这寂静长夜里,你以为。

美丽地姑娘也和你一样,

渴望爱的抚慰,渴望抱衾与裯。

你的情迷意乱在恣意漫游,

哪知少女已伸出纤纤玉手,

扣住了你那粗壮地大手。

她落落大方,含情脉脉地邀请你。

去看奥运比赛;

去睹蛟龙潜海。

还让你陪她去广寒宫。

帮吴刚伐树,畅饮桂花酒。

你一路惊叹喜不胜收:

奥运的美奂和蛟龙的深情,

震撼了你的心灵;

吴刚的执着和美酒的醇香,

让你一边感动,一边幻想。

一首《星》的歌曲,

震撼了苍穹感动了繁星。

你和姑娘火速辞别天宫,

兴致勃勃直奔世博大厅。

和着浪漫歌曲翩翩起舞,

伴着各种肤色豪情倾吐。

面对天上地地下震撼场面,

你们似乎还有更多地企盼,

在意犹未尽中,

少女驱车疾驶太平洋东岸,

优雅地掏出手机打向西岸,

与隔岸父母撒着娇视频聊天。

夕阳西下暮色已现,

没有疯够的姑娘哦,

方才不舍地往家回转。

旭光染红了晨鈡,

也“啪”地一声,

惊醒了你浪漫地晨梦。

睁开眼睛世界一片火红。

诗歌:七夕梦 篇14

弯月黯光

群星璀璨

牛郎织女最唯美

千年的约定

一世的守候

每年的期待

只为今夕鹊桥相会

四目相视

十指紧扣

含情脉脉

痴瞳滴泪落心迹

七夕夜,情未了

梦情,梦飞天宫

织女

在听谁诉真情

牛郎

在看谁耕衷肠

哦,坠落尘世

织女在听你倾诉你的心声

牛郎在看我耕耘我的断肠

三生石上的缘

你的.爱,我的情

在流星划过

我们一起许愿

让他们做见证

见证我们

执子之手,共度天涯

这个谜

谁可以解释

这个奇迹

谁可以复制

我想我们俩可以

用忠贞的誓言与爱情

去解释,去复制

你,静听

我的忠情轻敲你的耳膜

你,细看

我的丝恋照射你的眼球

你,呼叫

你的灵心振动我的耳鼓

你,发光

你的光亮驱逐我的阴影

你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相遇

七夕

夜已很深了

让时间做个短暂的停滞

静默此刻

西风梦诗歌 篇15

关键词:文学翻译批评,文本分析法,江枫,雪莱,《西风颂》

翻译批评是翻译事业中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我国的翻译批评事业却相当薄弱。批评可以使人进步,只要批评有理有据,就可以发挥启示作用,甚至会成为灵感的源泉。因此健康正常的批评和反批评环境对提高文学翻译质量、繁荣文学翻译事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学翻译批评是当今译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使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直接指导着文学翻译的具体实践,“肩负着给文学翻译一个方向”的重大使命。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文学翻译理论,其要点都离不开文本的核心和翻译的基石:文本意义的阐释。文本意义阐释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文学翻译批评的合理程度。文学文本的意义是作者赋义、文本传意和读者批评家释意的“复合共生体”。而读者批评家进行文学翻译批评的基本方法具有若干种。

王宏印老师在《文学翻译批评论稿》中提出了兼顾中西研究方法的翻译批评基本方法,其中之一细读法(close reading)是英美新批评派所使用的文学批评方法,本质上是一种文本阅读方法,经常用于诗歌的鉴赏阅读。细读本身是仔细的阅读,关注语言细节与意象的联系,特别是寻找审美的形式意味,作为理解原作和译作的追寻目标。在阅读时,注重文字以外的意义,即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绪意味,从缝隙处发觉作品的意义,扩大想象空间,得出深层和整体意义。王宏印教授在《文学翻译批评概论》中进一步提出,文本分析法(text analysis)关注意象抓取、逻辑断裂和反讽效果,至今具有广阔的市场和普遍的适用性。简而言之,文本分析法适用于原文和译文的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评判。本文将在理解文本分析法和细读法的基础上,对江枫翻译的经典名篇《西风颂》进行细读和分析,旨在挖掘诗歌的审美意味和深层意义,丰富读者对《西风颂》的认识与理解。

1 江枫对诗歌翻译的追求以及雪莱诗歌的特点

文学翻译批评的对象是译作,但这一“译作”不仅包括作品本身,还包括译风、译德、译效等。对于具体的文学翻译批评活动,一个批评者不可能对一部译作的形成因素和诸因素做出面面俱到的分析与评价[2]。本文将首先对江枫先生对诗歌翻译的追求角度,对其译风做出一定概括,从而为稍后对其译作的文本分析打好基础。江枫认为,诗在一般情况下是可译的,他基本同意“只有诗人才能译诗”,即“在译入语和译出语的修养完全相等时,只有诗人才能把诗译好”。在进行诗歌翻译时,江枫认为译诗应该力求形神皆似,形似而后神似,这是个理想的高标准,需要译者不断地努力追求。诗是艺术性最强的语言艺术。作为艺术品的诗不可能脱离其艺术形式而存在。好的翻译作品,应该以有尽之言传达原作可能蕴含的无尽之意,让译文留有足够的阅读与想象空间[1]。翻译应该是对原作形象或意象逐渐形成概念的同时使用译入语的词语和结构营造对应形式的过程。简言之,江枫认为译诗在指导思想上应力求形神皆似,否则可能形神皆失。以这一高标准要求诗歌翻译,有助于提高诗歌翻译水平,为读者提供具有鉴赏价值和审美意义的作品。江枫翻译雪莱诗选是出于对雪莱的无限热爱,他认为雪莱是“为了一个美好的春天而唱彻其短暂一生的诗人”。雪莱的抒情诗形象生动、语言清新、音韵优美、感情真挚而充沛,闪耀着崇高的思想的光辉。其诗歌主题包括西风、云雀、蓝天白云、争取自由、声讨压迫者罪行等。在了解了江枫先生在诗歌翻译实践中对诗歌翻译的追求与努力以及雪莱诗歌风格特点之后,让我们接着对其译作《西风颂》进行细读,做出文本分析,挖掘深层意义,评析其译作精妙和欠妥之处,分析江枫是否做到了形神皆似,再现了雪莱清新俊逸、隽永耐读的风格。

2 文本分析法解读《西风颂》

《西风颂》中的西风具有象征意义,西风本身既可以指自然、外在的有形力量,也可以指进入人体而变为道德的、精神的力量;或者是二者的结合。雪莱赋予《西风颂》的主旨在于表达诗人精神重压下能量释放的浪漫情绪。本诗的双重主题——破坏者兼保存者,具有一定的革命象征意义,同时也暗含了四季循环的更深层的悲剧色彩,这一点也在最后的警句中得以体现——“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西风颂》分为五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首十四行诗,韵脚为aba,bcb,cdc,ded,ee,每行为抑扬格五音部,跨行跨节安排较多,适合了奔放自如的浪漫诗风和慷慨悲凉的革命精神。总体来看,江译采取格律译法,遣词造句斟酌用心,力求实现形神兼备,努力再现原诗的形式美,因而句子稍长但结构比较平衡,误译漏译较少,语义丰盈,色彩丰富。在跨行跨节之中不失连贯感,读起来从容不迫,抑扬顿挫;但由于照顾韵脚和语义,略显繁冗,不自然,书卷气在某些地方比较明显[5]。以下将辅以实例进行具体剖析。

语气词(“啊”、“哦”)在句子的不同地方起到不同的作用,在例如在句首表示呼唤,诗歌在原始信仰中具有咒语的作用,因此在诗歌的前三节,以呼唤精灵开始(“哦,狂野的西风”),在句中表示停顿或呼唤(“你啊”、“哦”),在句尾表示感叹或命令(“听,哦,听!”、“哦,听啊”)[5]。这些语气词忠实于原诗,同时又将该诗的抒情性表达的淋漓尽致,极具感染力。

原诗一开头的头韵修辞是英语特有的,很难用汉语表示,而且“being”一词也很难在译入语中找到对应词。译作中的“实体”是行文略显晦涩和书卷气,加深了理解的难度。第二行“无形无影的出现”保留了原诗的修饰矛盾,起到强调作用。以下几行中的“万木萧疏”、“落叶无数”、“四散飘舞”等四字词语的使用使译作具有音节美。之后颜色词的翻译可以足见译者所下功夫之深,“蔫黄”、“魖黑”、“苍白”、“潮红”使抽象的色彩带有病态和衰败的意味,从而使色彩表现更加准确到位,给人以真实细腻的视觉感受[5]。

由于中文诗歌中很少出现跨行,加之句法结构的差异,在翻译具有跨行现象的英语诗歌时,会出现词序的调整和重排。例如“有翅的种籽”提前出现在上一节;“就像你飏起波浪”、“浮云”、“落叶”,(oh,lift me as a wave,a leaf,a cloud!)进行了词序的调整。

将“wild spirit“译为“不羁的精灵”非常贴切恰当。“你啊,你到处运行”显得十分大气,颇具气场又不失亲切之感。将“destroyer and preserver”翻译为“你破坏,你也保存”,此处进行了词性转译,表面上与原诗不符,实际上借助动词转换成主谓结构,从而实现了功能上的对等,也使逻辑主语得以体现[5]。动词可以更好的表现出祈使语气,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第二部分开头诗行略长,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诗的气势,但在语义表达上十分完整,没有漏译。对于构成排比的词语,时而遵循原诗,时而变换顺序,增加了行文的抑扬感从而使诗意盎然。第四节“四合的夜幕”十分符合汉语习惯,又忠实地再现了原诗“this closing night”的意味。“从你那雄浑磅礴的氛围,将迸发/黑色的雨、火、冰雹”极具暴力色彩,加之后面的“哦,听啊”,现场感顿时出现,语言的张力也十分突出[6]。

第三部分开始的动宾结构“你,哦,是你把……”准确地传达了原诗的情绪,对西风进行歌颂。“大西洋水,豁然开裂”,虽然跨行,但短暂的停顿更加强化了这一诗句的爆发力,贯通两个诗节,也延长了诗句的气势[5]。此处还隐含《圣经》中天地顿开的刹那之时的宏大场面。

第四部分第一节译文运用“我若是……”的重复,变换了之前的节奏,凸显了排比气势。这一节的节奏跳跃性较强,也形成了顶针连接[5]。例如,“仅次于,哦,仅次于不可控制的你”以及“…这一个太象你,/象你一样,骄傲,不驯,而且敏捷”具有较强的排比气势。此处为了押韵,还对“tameless,and swift,and proud”进行了词序的变换。

第五部分的最后几节诗歌在描述诗歌的用词上十分大气,具有强烈的爆发力。例如“奏出深沉的秋乐,/悲怆却又甘冽。但愿你勇猛的精灵/竟是我的魂魄,我能成为剽悍的你!”而在句法上,通过细微变化成功地实现了节奏美和结构美,如“请把我…/就像你…/请凭借…”[6]。此外,“通过我的嘴唇,向沉睡未醒的人境,/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处,融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境”,对整篇欧化风格的文章,增添了几丝中国传统特色。最后的点睛之笔“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两行押韵,结构匀称,用词简洁,长度相当,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和盘托出,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革命象征意义和四季循环轮回的自然过程。

3 笔者对江译《西风颂》的总体评价

王宏印教授曾指出:“即便是译者有各自的追求,也会在追求中有所忽略,即便在追求的范围内,也会有着意追求而难免造成的失误。”这一见解精辟地指出了任何翻译都不能达到完美无缺,稍有疏忽便可能顾此失彼;刻意追求也可能会适得其反。《西风颂》的翻译便是实例。从中可见,江枫先生在追求形神而后神似,形神皆似时,难免出现力求形似和再现格律时,语言倾向于异化和欧化,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为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有些地方略显隐晦,难以理解;为忠实于原诗,而使句式偏长,略显拖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翻译雪莱抒情诗的过程中,江枫先生以形神皆似的高标准要求自己,从遣词造句到组建句式做到了接近形神皆似。例如上文提到的语气词翻译和颜色词翻译,江枫仔细斟酌词语意义,赋予词语以原诗的抒情色彩和情绪;同时四字结构的使用也使行文铿锵有力,具有启示意义。此外,对句式的变换使用使译作内容丰富,排比的运用也恰到好处地再现了原诗的意象。对原诗中难点的理解十分准确精当,努力在译入语中寻找最合适的对应语,如“不羁的精灵”、“四合的夜幕”等。江译的《西风颂》节奏感强,具有强烈的爆发力和准确的着力点,最大限度的再现了原诗的风格和情绪,具有浓厚的诗意和流畅的艺术美。

4 结论

雪莱认为“诗是最快乐最善良的心灵中最快乐最善良瞬间的记录”,“一首伟大的诗,是一个源泉,永远泛溢着智慧和快感的流水……”,而译者江枫也正是在热爱雪莱及其诗歌的基础上,努力再现诗的语言艺术性。这是因为他认为诗歌是语言艺术的一种,是形式和内容依存度最高的语言艺术。而且外国诗歌和中国诗歌的内在结构具有共性。虽然存在形式上的差异,但也是为了满足抒发情感的需要而采取某种节奏和韵律[1]。对于译者来说,更重要的是通过形式去了解内容,了解诗人看待世界和抒发内心的不同方式,力求在译诗时先做到形似而后神似,最终实现形神皆似。由于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再忠实的译文也不可能等同于原作,最大限度的忠实,也只能是最大程度的相似。“译诗的过程是立形以传神的过程,形似也就神似;神,与形同在。”正是出于对诗歌翻译的独到理解和不懈追求,江枫所译的雪莱诗选通过运用典型的雪莱诗法,行文贴切而繁华,影响巨大,甚至成为后来若干译本的参考母本[5]。这一强烈反响在一定程度上也证实了江译雪莱诗歌,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也的确称得上是成功之作,值得诗歌翻译爱好者进行学习和借鉴,从而提高文学翻译质量、促进诗歌翻译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枫.江枫论文学翻译自选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赵征军.文学翻译批评范式论[J].三峡大学学报,2005(1):107110.

[3]王宏印.文学翻译批评论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王宏印.文学翻译批评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王宏印.中外文学经典翻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王宏印.英诗经典名译赏析——从莎士比亚到金斯伯格[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7]江枫译.雪莱抒情诗选[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

[8]许钧.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增订本)[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上一篇:三项整治心得体会下一篇:美国学前教育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