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

2024-10-31

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精选4篇)

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 篇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捧起了那本厚重的《红色家书》。红色家书,字字滚烫,下面是由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一】

翻开《红色家书》这部朴实珍贵的红色经典,一封封红色家书,犹如一段段革命历史展现在眼前,从x红船到二万五的长征之路,从八年抗战到推翻蒋家王朝,从建国之初到改革开放,到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些红色传承,让我们看到的是共产党人伟大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多少先烈为祖国的强大而付出所有,他们凝聚在党的旗帜下,信仰坚定,不忘初心,吃苦受难,流血牺牲,义无反顾,心甘情愿。

《红色家书》中,一大代表何叔衡1928年在莫斯科期间给儿子家书中写道“我的人生观,绝不是想安居乡里以求善终,绝不能为一家一身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此数言请你注意”这掷地有声的语句,字里行间透露出何叔衡参加革命为的是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是为了个人和家庭的利益。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需要传承好这种红色基因、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将《红色家书》读在心里,记在心中,更要融进自己的血脉,从一封封家书的血肉深情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

今天,面对党的十九大新部署,对标新时代新要求,我们重任在肩,要俯下身、沉下心、融入情,执着奉献、实干担当。要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投身到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宅基地改革、环境保护等中心工作和复杂环境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以优良的作风,精耕细作,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精品”,干出一流业绩。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多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解决人民疾苦、回应群众期盼,真真正正成为“人民公仆”。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和中央八项规定,做一名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二】

《红色家书》是一个颇具特色的项目,很有纪念意义。家书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家书就饱含着我们中华儿女的纸短情长。

《红色家书》是民间家书系列图书,旨在征集整理现存民间家书,唤起大家对亲情和谐的珍视,传承已在我国绵延数千年的家书文化。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封家书难得可贵。怀着无比崇敬之心诵读了夏明翰在狱中写给母亲、妻子与大姐的三封家书,以及最后就义诗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身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从红色家书中汲取营养、感受力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接续好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奋斗,完成好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使命。

学习先烈精神,做好党风与家风的传承。《红色家书》中我们党的党风与传承千年家风的完美融合。学习《红色家书》就应当让优良的党风落地生根,就要让纯朴的家风永远传承,用党风培养家风,用家风促进党风。

习近平说过:“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读后感.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三】

近日,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向全省党员干部推荐《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一书,这是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的”初心情怀“,更展现了一种”使命“的担当。

捧读《红色家》,我感慨万千,体会颇深,都说”家书抵万金",从一封封语言质朴、热情洋溢的家书中,我们看到了革命者最讲亲情,最懂真爱,即使他们天各一方,生死攸关,仍惦念着白发双亲,牵挂着妻子儿女。这些红色书信充分展现了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展现了革命先烈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和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让人震撼,洗礼精神。

感悟《红色家书》,无数共产党人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峥嵘岁月,抛头颅、洒热血,以赤子之心、爱国之情,始终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通过诵读红色家书,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坚定信仰、时代担当、无私奉献,更从中汲取到信仰的力量。

回望《红色家书》,我们可以触摸到革命先烈们无私报国的爱国情怀以及天下为己任的初心使命,我们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更有奋进前行的力量。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站在新时代,我更要从《红色家书》中读懂革命先烈的愿望与期盼,务实担当,带领分局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走好新时期长征路。

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四】

一个偶然的机会从x组工微讯接触到《红色家书》,此后每期都会仔细阅读。它通过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张张昂扬向上的老照片,再现了历史。初次品读,是满足好奇心,再次读便是爱上了,一个个故事都是动人的、震撼的,越读越觉得羞愧,越读越认识到党员的责任担当。

第一篇读到的是革命伉俪陈觉、赵云宵的故事。两封催人泪下的书信:一封是陈觉烈士就义前给妻子赵云霄的诀别信,一封是赵云霄烈士给襁褓中的女儿的遗书。还有中国共产党员的邓恩铭、“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革命烈士“菊妹子”毛泽建等。“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在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我将毙命,不足为奇……但是,人民总归要做主,共产主义事业终究要胜利,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到那天,我会在九泉下开欢庆会的。”这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写成的书信、演绎的革命故事!

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刻的体会到,革命者最讲亲情、最讲爱情,他们的感情细腻、真挚,即使天各一方,生死攸关,仍惦念着自己最亲最爱的人。他们在最好的年华里为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懈奋斗,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在生命凋谢的时候,不忘自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不忘自己的使命,对革命的成功、事业的成功充满信心。

他们的岗位是平凡的,英雄不是高不可攀的,也并不是离我们很遥远,榜样其实就在身边。为了新中国的到来,无数的优秀共产党员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换得中华人民安定幸福的生活。幸福、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感谢《红色家书》,在这样的时刻,警醒我们,牢记共产党员的使命;感谢《红色家书》,为我们树立榜样,让我们有勇气重新整装出发。

《红色家书》,一个个鲜活的革命者,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越是荆棘满路,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当头,就越需要我们身先士卒,以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品读《红色家书》,不仅是了解历史、丰富生活,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它净化了我们的思想,增强了党性,激发了我们的工作热情。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的共产党员,不仅要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珍惜自己、爱护他人,更要懂得影响身边的人,带领人民群众向着幸福新生活奋斗。

品读《红色家书》,让我们深刻理解共产党员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态度、强烈的集体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只有这样,才能遵守我们入党时许下的诺言。聚沙成塔,滴水成海,虽然我们在公路部门平凡的岗位,但只要我们立足岗位,兢兢业业,勇于奉献,未来的公路一定会越来越畅通,越来越智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终会实现。

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五】

一个人的家书,承载着写信人的真情实感;一群人的家书,则承载着一个时代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信息。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诵读《红色家书》,抚今追昔,钩沉史海,我在品读中深刻体会到,我们不仅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更要铭记他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x想,传承伟大的红色基因,汲取无尽的前行力量。

诵读《红色家书》,传承“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忠诚。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古语有云,“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居之无倦”是说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永不懈怠,始终保持夙夜在公、夜以继日、乐此不疲的敬业精神。“行之以忠”是说要始终忠于国家、忠于广大人民群众,执行政令要忠诚尽力。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既要有“居之无倦”的敬业精神做支撑,更要有“行之以忠”的不离不弃葆本色。如果说革命年代的党员,面临的是身体生命的“硬性考验”,那么,和平年代的党员,面临的考验只是心理上的“软性考验”。与革命先烈相比,今天我们个人面临的荣与辱、得与失、起与落,算得了什么呢?诵读《红色家书》,我从中学习到了革命先烈对党绝对忠诚,永远信任组织、永远相信组织、永远依靠组织的坚定信仰。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应该做到当组织信任的时候,不浮躁;当组织考验的时候,不气馁;当组织需要的时候,不骄傲。永远坚定执着追理想,一心一意跟党走。

诵读《红色家书》,传承“苟利社稷,不顾其身”的担当。担当,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是人们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在承担义务当中激发自己的全部能量。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自觉,一种境界、一种修养。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每一名党员,无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只要在党赋予的岗位上,都有为党的事业奋斗的义务。诵读《红色家书》,我常常为革命先烈“苟利社稷,不顾其身”的担当精神而感动萦怀。当前,**正在处于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建设现代化富裕美丽幸福**,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胸襟,更要有“成功路上必有我”的决心和作为。我将深入贯彻省委“创新引领、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的工作方针,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紧盯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做到“哪壶不开提哪壶,提了哪壶哪壶开”。

诵读《红色家书》,传承“夙兴夜寐,日夜兼程”的干劲。干部干部,“干”字当头。邓小平同志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进入了新时代,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不日新者必日退”。诵读《红色家书》,我强烈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夙兴夜寐,日夜兼程”的冲天干劲,脚踏实地、志在必得的志气,大刀阔斧、披荆斩棘的勇气。在今后工作中,我会时时刻刻充满激情干工作、踏踏实实干工作、专注专业干工作、创新创效干工作、心存敬畏干工作。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蓝图细化为日常工作中的一个个小目标,以天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月月红、季季红、全年红,一步步将蓝图变为更加美好的现实。以实干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做到有岁月可回首、有青春不蹉跎。

诵读《红色家书》,传承“敢为人先,走在前列”的胆魄。“敢为人先”,是指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体现着一种“咬定青山”后的敢想敢试、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体现着勇立时代潮头、善开风气之先、敢于争创一流的胆识魄力,是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地方活力的集中体现。回首过去,共产党人吃苦在先、冲锋在先、改革在先、创新在先,以往的艰辛历程,无一例外地镌刻着“敢为人先”的烙印。展望未来,我们正在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注定是一场啃“硬骨头”、涉“深水区”的攻坚战。诵读《红色家书》,我深深地被先烈们“处处敢为人先,时时走在前列”的过人胆魄所折服。我将结合信州实际,大力弘扬勇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大力弘扬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方志敏精神,拿出“敢为人先”的勇气、胆识和魄力,奋力夺取改革开放新征程中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张张昂扬向上的老照片,让我深深懂得,每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都是祖国建设这部机器上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英雄不是高不可攀,榜样就在身边。**今天这一片片发展的热土,是昨天一个个烈士用热血换来的。信州区作为全国十大红色教育基地——**集中营的所在地、**红色基因发源地之一,正在全区干部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红色力量》诵读《红色家书》系列活动。我们将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承先烈遗志,凝聚前行力量,为信州百姓努力开创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篇2

机关支部 岳远燚

为响应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关于“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的号召,支队机关支部党课共同学习了部分革命烈士的红色家书,作为基层党员,我感触良多。

家书是亲人间的通信,正因为如此,家书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是至亲骨肉间的贴心话。读家书,如亲人促膝谈心。《红色家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无数仁人志士告别父母,远离亲人,走向战场,在紧张的工作与残酷的战斗间隙,将对亲人的思念写于笔端,令人手不释卷,潸然泪下。

红色亲情永激励。红色亲情最能感染人,一篇篇红色家书就是一个个气壮山河的人生;红色亲情最能鼓励人,先辈们用鲜血书写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红色故事。东北抗日联军政委赵一曼同志31岁英勇就义,临终前给儿子的遗书千嘱万咐“我的孩子要替母亲继续斗争”,王器民给妻子高慧根的遗书嘱咐到“继我志呵!继我志呵!”,充满着革命感情,充满着革命者的胸怀和壮志,同时更充满着细腻和真挚。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 篇3

借助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召开的机会,及时帮助同志改正;带头树立良好家风,时时教育和约束配偶、子女、亲友等“身边人”,要遵纪守法,不收受财物;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务实、干净、担当,树立组工干部可靠、可信、可敬、可亲的形象,树立榜样、当好表率,把正能量传递给身边所有人。

通过阅读《红色家书》。我看到每封家书都充满了感情,我深深感触到了家书的作者们对于父母、子女、爱人、亲人的醇厚亲情、面对各种复杂环境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都是鲜活生动、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在这些家书中,最令人感动的就是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家书。它们涵盖了党成立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这些家书有的写于走向战场之前,有的写于硝烟弥漫的战斗间隙,有的写于慷慨就义的前夕,有的写于白色恐怖的日子。这些家书的作者们,深爱着自己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相知的伴侣,但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他们有着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为了自己的信仰,他们毅然决然地告别白发爹娘,告别娇妻幼子,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但是血脉亲情是永远无法舍弃的,共产党员也是有着铁骨柔情的血肉之躯,在他们满腔的革命豪情背后也有着割舍不断的儿女情长,于是,我们就从这些家书的字里行间读到了一个个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作为居委会工作人员中的一员,我觉得应该在工作中勇挑重担,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爱岗敬业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居委会给了我这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今后我会戒骄戒躁,不断努力,在自己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严以律己,一如既往做好一切工作。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红色家书》通过开掘革命英烈及其家人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推陈出新,旁征博引,别开生面,思想性强。作为《红色家书》的一名忠实读者,对此深有感触。抚今追昔,钩沉史海,笔者在品读中深刻体会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共产党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和主心骨。“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左权曾在家书中写道。1942年5月,日军对晋东南根据地发动空前残酷的 “大扫荡”,妄图合击消灭我八路军总部,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左权,为保护北方局、保护八路军总部机关、保护老百姓,在前线指挥作战,不幸中弹,血洒太行。“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纵观《红色家书》系列专访,亮点频频,那么,我们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夯实理想信念的基石? 一是要“学”,只有认真看书学习,“爱读书读好

书善读书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不断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才能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夯实理想信念基石。二是要“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认认真真干事。实现理想,必须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方能“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 三是要“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须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夯实信念基石,必须不断开拓新境界,夺取新胜利,不断增强政治自信。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篇4

当我拿起那本《红色家书》逐篇细读时,刚读完第一篇书信,是烈士王孝锡写给他父母亲的诀别信《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情绪不能控制,既血脉喷张又涕泪俱下。书信开篇一句“纵有垂天翼,难脱今夜险”,道出了怎样的处境艰险,难以想象当时敌人是如何的荷枪实弹、戒备森严、凶狠残忍。“取来烈火千万炬,这黑暗世界,化作尘烟”表达了王孝锡烈士对敌人对旧社会怎样的恨,“出铁笼,看满腔热血,洒遍地北天南”展现了王孝锡烈士怎样的气吞万里长河的豪迈与雄壮。“儿去也,莫牵连!!”流露了王孝锡烈士怎样的孝心和亲情。

烈士王孝锡的诀别信,满信的文采和气魄,没有一定的学识和素养是不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的,可以推知王孝锡肯定是高级知识分子、当时的社会精英,换到现在来讲,不是毕业于北大清华或海龟,也应该是985、211高校的毕业生吧,必定不会因为自身无法生计走投无路才投身革命,他本可以通过个人奋斗,过上端着玉杯喝着香茶使唤丫鬟、娶几房姨太太的生活,可他带着信念和忠诚投身了革命,置个人生死不顾,凛然就义。

我读烈士的书信会涕泪俱下,并非我多情和矫情,因为英雄的事迹和精神实在感人,能催人泪下。生死本身是不感人的,那是自然规律自然现象,当一个人为了正义的事业、他人或社会的安危和前途,主动放弃个人的幸福,为之不懈奋斗,直至牺牲生命时就感人。英雄的精神是可以穿越时空的,只要是人,内心良知还未泯灭,英雄的精神就可以打动他的心灵,让他内心心绪波涛汹涌。

烈士的书信带给我的这种涕泪俱下有点甜蜜也有点难受,我想是因为细读才使自己涕泪俱下吧,于是我又改成了浏览,如此应该心绪不会波澜壮阔了吧。可是还是没有用,主要是词句所传达的情感太浓烈太崇高了,像王器民就义前给妻子高慧根的遗书的标题“继我志呵!继我志呵!”,毛泽建烈士遗书的标题“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吉鸿昌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无不具有穿刺人心的震撼,催人泪下的威力。

敌人已经被歼灭,战斗的硝烟已经消散,血色渐渐淡去,旧世界不复存在,随着时间推移,我及我们善于遗忘的老毛病容易复发。我及我们在过着当下美好生活的时候,很少去思考美好安逸的生活是如何来的,多少是得益于自己的奋斗,多少是得益于社会的馈赠,多少得益于先辈烈士的恩泽。我虽然无法把先辈烈士对我们的恩泽加以评分量化,但我肯定先辈烈士的奋斗、付出、牺牲跟我及我们今天能过上的美好生活之间有因果关系。

上一篇:实习单位意见简洁通用下一篇:中职班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