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苏教版重点知识

2024-07-23

六年级苏教版重点知识(精选8篇)

六年级苏教版重点知识 篇1

5、卢沟桥烽火

一、同音字

Ling(凌)晨(伶)俐 年(龄)飘(零)(聆)听(菱)角 Jiān(歼)灭(兼)职 信(笺)(艰)苦(煎)熬(缄)默

二、重要字音

号召(zhāo zhào)魔爪(zhǎo zhuǎ)挑衅(xìn xìng)歼灭(qīan jīan)

三、重要字形

烽火 妄图 伪装 喉咙 凌晨 震耳欲聋 哭爹喊娘 呐喊 歼灭

四、重要词义

万籁俱寂: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猝不及防:猝,突然,出乎意料。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众寡悬殊:众,多。寡,少。悬殊,相差很远。双方人力多少相差很大。出乎意料,来不及防备。

抱头鼠窜: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蓄谋:早就有这种计谋(指坏的)恼羞成怒:由于羞愧怨恨出发怒。

震耳欲聋:欲,快要。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来比喻军容之盛,现在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同仇敌忾:忾,愤恨。全体一致痛恨敌人。夜以继日:日夜不停。多用以形容人勤奋。

五、课文内容

1、《卢沟桥烽火》 本文按时间顺序,通过叙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略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①、„„„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含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揭示了日军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

②、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含褒扬、赞许之感情色彩,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

六、拓展

1、描写战争场面的成语:枪林弹雨、硝烟弥漫、丢盔弃甲、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冲锋陷阵

2、跟战争有关的诗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半截蜡烛

一、同音字

Jié(杰)出(截)取(劫)难 敏(捷)枯(竭)

xī(熄)灭 晨(曦)(嬉)笑(熙)(熙)攘攘(溪)流 分(析)

珍(惜)白(皙)(犀)利(淅)沥(蟋)蟀 熟(悉)

二、重要字音

诺言(nuó luó)暴露(lù lóu)摇曳(yì yè)

三、重要字形

截取 承诺 熄灭 厨房 烛芯 楼梯 厄运

四、课文内容

1、《半截蜡烛》 一文通过记叙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 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 与突然闯入德国军官 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 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 从容镇定、机智勇敢 和 强烈的爱国主义 精神。

2、“厄运”在文中指德军将要发现藏在蜡烛里的秘密情报。“最可怕的东西” 指藏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为什么是最可怕的?因为当蜡烛碰到金属管时就会熄灭,这时秘密就会泄露,不仅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会结束生命,更重要的是情报站会遭到破坏。

3、描写情况危急的成语:千钧一发 火烧眉毛 燃眉之急 迫在眉睫 命悬一线 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心花怒放 忐忑不安 心如刀绞

4、学习本课,我们可以从人物的 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的描写去了解人物。

5、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1)“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似乎”一词准确地反映了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不能去掉。

(2)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似乎”一词逼真地反映了伯诺德夫人此时紧张的心理,其实德军的眼睛并非一定盯着蜡烛,所以也不能去掉。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一、重点字词

聂荣臻 无辜 菩萨

gū 无辜 姑父 蘑菇 孤身一人 估计 pú 菩萨 奴仆 葡萄 蒲扇

二、课文内容

1、至仁至义的聂将军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日本孤女,被称为“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2、人物的形象,可以从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句上去体会,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能从下面的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人民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聂将军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而并非日本士兵和日本人民,所以我们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同时表明了我八路军的态度,要为民族的生存与人类和平抗战到底。体现的是聂将军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

3、《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故事,记叙了聂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他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反映了聂将军宽广的胸怀和中日人民的深厚友谊。聂将军名_聂荣臻。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因为 聂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具有慈善心肠和宽大的胸怀。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是因为 他为缔结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课文是按发展顺序依次写了 救出孤女、关心照料孤女、送归孤女、孤女谢恩 这些内容。

三、拓展

1、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2、写出与“救命之恩”结构相同的成语

安身之地、不败之地、八拜之交、不白之冤、不惑之年

3、中国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

练习2

1、《夏日绝句》是 南 宋女词人 李清照 所写“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现了作者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活着应当做杰出的人物,死了要做鬼中的豪杰。诗中李清照怀念古人项羽,目的是借项羽宁死不退回江东来讽刺南宋君臣不退而退、苟且偷安的行径

2、与儿童有关的田园诗: 《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村居》【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六年级苏教版重点知识 篇2

《愉快的梦》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日本儿童歌曲, 它描绘了孩子们神奇的梦境, 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象的认识和丰富的想象。由两个乐段、4小节组成, 结构十分规整。其中歌曲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重难点。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 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 突出个性的发展, 重视音乐实践。

教学目标

1.创设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景, 努力营造体验歌曲情绪, 表现歌曲的环境。

2.学习用悠长的气息, 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 表现歌曲美丽恬静的意境, 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学习在歌唱时突出6/8拍节拍特点, 运用二声部的合唱形式表达歌曲情绪, 丰富学生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歌曲《愉快的梦》的旋律尤其是二声部的教学以及情感的启发、引导。

2.学习6/8拍节拍特点。

教学难点

1.歌曲旋律中的二声部教学, 及情感的启发与引导。

2.6/8拍强弱的韵律把握。

教学准备

1.歌曲《愉快的梦》动画课件。

2.合唱部分谱例。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礼

师用欢快的, 优美的, 滑稽的三种不同的情绪来问好, 生作出响应的情感呼应进行问好。这样一上课, 就将学生带入音乐情感中。

二、看手势唱一唱

1. 和谐、自由的DO、MI、SOL:

师在琴上给出DO、MI、SOL音后, 生看师的柯尔文手势脱离琴唱这三个音, 当师的手面向大家打开时, 生可以自由选唱其中一个音, 同时, 注意聆听整体的声音, 当师再将手面向大家打开时, 生就得换一个音唱, 还要注意听整体的声音;当师恢复柯尔文手势时, 生就齐唱手势音。这样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 使训练也显得有趣。

2. 手势唱谱:

C.出示这两条旋律。

D.将这两条旋律合起来唱一唱

师:这么优美的旋律好像是在梦中一样?那么老师现在就做一个梦, 看表情, 请大家猜猜老师做了一个怎样的梦, 是欢快的、美丽的、忧伤的、奇怪的、还是可怕的?并用A旋律表现出来。

三、新授

1. 导入:

师:刚才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梦, 接下来请你听一听一个日本的孩子他梦到了些什么呢?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听完后请你告诉我。

2. 初听音乐。

生:神奇而愉快的梦。

3. 师:听了这首曲子, 有熟悉的感觉吗? (前面唱过旋律)

4. 复听 (带合唱) 。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 再次跟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他的梦乡……你觉得在这个梦里哪里是他最愉快的地方?请在这个地方举一下手来告诉我一下?

5. 再听 (不带合唱) 。

师:我拿掉一个声部, 请你再次闭上眼睛感受愉快感增强了还是削弱了。请你用手势示意, 双手上举表示增强, 双手下压表示削弱

6. 复听。聆听两声部的和谐、均衡效果。

7. 用“LU”哼唱齐唱旋律, 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8. 视唱旋律 (跟琴) , 强调强弱规律。

9. 念歌词, 体会情感, 强调惊喜的呼喊声。 (强调轻声、高位子)

1 0. 唱歌词, 随琴一起, 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小纸船, 一边唱一边晃, 体验6/8拍的韵律。

1 1. 分析歌词内容, 前半部分优美的, 后半部分愉快的, 结束句是渐弱的。

1 2. 有感情地合唱歌曲。

四、表现梦境

要求:1.用声音表现由平静———滑稽———恐怖———欢快的梦境变化过程

2. 可以用独唱、齐唱、合唱的表演形式

3. 可以自由组合、但要有序、时间三分钟

五、课堂小结

师:虽然做梦很虚幻, 但是如果人类没有梦的话, 那我们到现在还没有飞机, 也没有电视机, 更不用说电脑啦, 飞船啦等等。所以做梦是一件好事, 但是做了梦之后, 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 让它美梦成真, 岂不是更好吗?所以, 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努力, 为了能让你美梦成真, 加油吧!让我们一起带着美丽的梦走向你们的将来吧! (随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一、注重音乐对话, 回归音乐教学的真谛

音乐是一种表现的艺术, 它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各种音乐要素充分地表达人们的内在感受。但是, 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 却往往容易忽略这个因素。教学中猜老师做的梦, 不是让学生用语言表现, 而是用声音体现出来。

二、注重听觉能力的培养, 落实音乐教学的目标

对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言, 听觉能力的训练是基础中的基础。体现在:

A.手势唱谱教学, 这是音乐教育的自然基础。法国诗人舒巴尔特说过“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正如舒曼给学习音乐的学生的忠告那样:“即使你有一点嗓音也要力图不用乐器的帮助来视唱, 这将增进你的听觉的灵敏度。”

B.在歌曲教学中5次不同要求的听, 感受对比单声部与二声部张力的变化对情绪的作用, 使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去感受和理解音乐, 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提高审美体验, 注重音乐实践

A.看手势唱和谐、自由的DO、MI、SOL这一教学环节,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 突出个性的发展, 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 同时注意聆听, 重视了音乐实践。

B.念歌词, 体会情感, 强调惊喜的呼喊声。 (强调轻声、高位子) 在这个环节中, 把歌曲中出现的演唱技巧有机的渗透到音乐活动之中,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歌曲, 感受歌曲情绪。

六年级苏教版重点知识 篇3

《愉快的梦》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日本儿童歌曲,它描绘了孩子们神奇的梦境,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象的认识和丰富的想象。由两个乐段、4小节组成,结构十分规整。其中歌曲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重难点。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发展,重视音乐实践。

教学目标

1.创设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景,努力营造体验歌曲情绪,表现歌曲的环境。

2.学习用悠长的气息,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表现歌曲美丽恬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学习在歌唱时突出6/8拍节拍特点,运用二声部的合唱形式表达歌曲情绪,丰富学生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歌曲《愉快的梦》的旋律尤其是二声部的教学以及情感的启发、引导。

2.学习6/8拍节拍特点。

教学难点

1.歌曲旋律中的二声部教学,及情感的启发与引导。

2.6/8拍强弱的韵律把握。

教学准备

1.歌曲《愉快的梦》动画课件。

2.合唱部分谱例。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礼

师用欢快的,优美的,滑稽的三种不同的情绪来问好,生作出响应的情感呼应进行问好。这样一上课,就将学生带入音乐情感中。

二、看手势唱一唱

1.和谐、自由的DO、MI、SOL:师在琴上给出DO、MI、SOL音后,生看师的柯尔文手势脱离琴唱这三个音,当师的手面向大家打开时,生可以自由选唱其中一个音,同时,注意聆听整体的声音,当师再将手面向大家打开时,生就得换一个音唱,还要注意听整体的声音;当师恢复柯尔文手势时,生就齐唱手势音。这样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使训练也显得有趣。

2.手势唱谱:

A.5 3 5 3|5. ˇ 3 4 5|6 4 6 4|6. 6 0|5 5 5 4 3|4 4 4 3 2 ˇ|5 5 5 6 7|1. 1 0|

B.3 1 3 1|3. ˇ 1 2 3|4 2 4 2|4. 4 0| 3 3 3 2 1|2 2 2 1 7 ˇ|5 5 5 6 7|1. 1 0||

C.出示这两条旋律。

D.将这两条旋律合起来唱一唱

师:这么优美的旋律好像是在梦中一样?那么老师现在就做一个梦,看表情,请大家猜猜老师做了一个怎样的梦,是欢快的、美丽的、忧伤的、奇怪的、还是可怕的?并用A旋律表现出来。

三、新授

1.导入:

师:刚才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梦,接下来请你听一听一个日本的孩子他梦到了些什么呢?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听完后请你告诉我。

2.初听音乐。

生:神奇而愉快的梦。

3.师:听了这首曲子,有熟悉的感觉吗?(前面唱过旋律)

4.复听(带合唱)。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次跟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他的梦乡……你觉得在这个梦里哪里是他最愉快的地方?请在这个地方举一下手来告诉我一下?

5.再听(不带合唱)。

师:我拿掉一个声部,请你再次闭上眼睛感受愉快感增强了还是削弱了。请你用手势示意,双手上举表示增强,双手下压表示削弱

6.复听。聆听两声部的和谐、均衡效果。

7.用“LU”哼唱齐唱旋律,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8.视唱旋律(跟琴),强调强弱规律。

9.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强调轻声、高位子)

10.唱歌词,随琴一起,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小纸船,一边唱一边晃,体验6/8拍的韵律。

11.分析歌词内容,前半部分优美的,后半部分愉快的,结束句是渐弱的。

12.有感情地合唱歌曲。

四、表现梦境

要求:1.用声音表现由平静——滑稽——恐怖——欢快的梦境变化过程

2.可以用独唱、齐唱、合唱的表演形式

3.可以自由组合、但要有序、时间三分钟

五、课堂小结

师:虽然做梦很虚幻,但是如果人类没有梦的话,那我们到现在还没有飞机,也没有电视机,更不用说电脑啦,飞船啦等等。所以做梦是一件好事,但是做了梦之后,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让它美梦成真,岂不是更好吗?所以,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努力,为了能让你美梦成真,加油吧!让我们一起带着美丽的梦走向你们的将来吧!(随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一、注重音乐对话,回归音乐教学的真谛

音乐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它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各种音乐要素充分地表达人们的内在感受。但是,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却往往容易忽略这个因素。教学中猜老师做的梦,不是让学生用语言表现,而是用声音体现出来。

二、注重听觉能力的培养,落实音乐教学的目标

对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言,听觉能力的训练是基础中的基础。体现在:

A.手势唱谱教学,这是音乐教育的自然基础。法国诗人舒巴尔特说过“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正如舒曼给学习音乐的学生的忠告那样:“即使你有一点嗓音也要力图不用乐器的帮助来视唱,这将增进你的听觉的灵敏度。”

B.在歌曲教学中5次不同要求的听,感受对比单声部与二声部张力的变化对情绪的作用,使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去感受和理解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提高审美体验,注重音乐实践

A.看手势唱和谐、自由的DO、MI、SOL这一教学环节,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同时注意聆听,重视了音乐实践。

B.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强调轻声、高位子)在这个环节中,把歌曲中出现的演唱技巧有机的渗透到音乐活动之中,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C.为学生的创造创设情境。想表演的同学可直接到前面来表演。学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想,对这首歌曲有进一步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体现个性的学习方式(可以用独唱、齐唱、合唱的表演形式、可以自由组合、分小组练习、小组演唱、集体演唱等)表现歌曲,场面热烈,使教学进入高潮。

六年级苏教版重点知识 篇4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件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告诉我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课堂中获得,从课本中获得,还可在社会上获得,在大自然中获得。

2、与“读万卷书行万卷路”意思相同的名人名言:

①、必须和社会现实接触,使多读的书活起来。——鲁迅

②、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部书。——鲁迅

与“读万卷书行万卷路”意思相当古诗句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的大河。

4、《长江之歌》文中的“你”指长江,采用第二人称来写的,这样写的好处是:让人读起来更亲切,更直接地抒发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面对这样的长江,我们可以用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古老悠久、气势磅礴等成语来形容。

5、请写出2条有关长江的古诗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6、长江与黄河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请写出有关黄河的古诗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7、《三亚落日》中作者把落日分别比作孩童

、大红灯笼、跳水员。

“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它”指的是落日

。“硕大无朋的床面”指的是大海。

8、写出与“赤朱丹彤”结构相同的词语

琴棋书画

笔墨纸砚

鸟兽鱼虫

江河湖海

东西南北

喜怒哀乐

梅兰竹菊

风雨雷电

9、《烟台的海》是按照冬、春、夏、秋的顺序写的,之所以先写冬天,是因为冬天烟台的海的景象尤为独特,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0、《烟台的海》本文通过描写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以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表达了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1、根据语境,理解“寒流”一词的意思。

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寒流”是指寒潮,冷空气。

爷爷去世的噩耗传来,小华的心中立刻涌起一阵寒流。“寒流”是指心里悲痛难受。

2、在《卢沟桥烽火》和《半截蜡烛》中分别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西方人民反抗侵略,热爱祖国的感情。

3、“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又称“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从此,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这句话揭露了“卢沟桥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4、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在威武不屈的正义之师面前,侵略者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

“哭爹喊娘,狼狈而逃,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5、写出与“顷刻间”意思相近的词语:

转瞬间

、须臾

、霎时

6、仿写词语,(成语中有动物)例:狼狈而逃、人仰马翻

、抱头鼠窜、鬼哭狼嚎

7、描写情况危急的成语:千钧一发火烧眉毛燃眉之急

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心花怒放忐忑不安心如刀绞

8、学习了《半截蜡烛》,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去了解人物。

9、写出与“救命之恩”结构相同的成语

安身之地、不败之地、八拜之交、不白之冤、不惑之年

20、日本人民称聂荣臻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这句话中的双引号的作用是___B____A.表示讽刺或否定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引用的部分

21、《夏日绝句》是南宋女词人

李清照

所写。“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现了作者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

22、写出一个最近发生的、大家都在关注的热点话题

高考、中考、洪水

正如顾宪成所写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3、《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选自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明),通过课文我们认识了机智勇敢、本领高强的孙悟空;贪婪、狡猾、诡计多端的白骨精;不能识别妖魔,心地善良的唐僧。《西游记》中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美猴王出世》、《八戒大战流沙河》„„四大名著中另外三部分别是《红楼梦》(曹雪芹清)、《三国演义》(罗贯中明)、《水浒传》(施耐庵明)。Xkb1.com

24、孙悟空本领高强,会使筋斗云腾云驾雾、来去无踪;拥有七十二变,千变万化、大显神通;一双火眼金睛可以明察秋毫。他曾大闹天宫,赢得了“齐天大圣”的美誉,后来保童僧去西天取经,除恶务尽

25、四大名著中含三字的故事名

《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

《三国演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

《红楼梦》:刘姥姥三进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水浒传》:三打祝家庄、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三山聚义打青州、宋江三败高俅

26、《词两首》《如梦令》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渔歌子》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朔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7、《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词牌,我还知道的词牌有:清平乐、忆江南、水调歌头。

28、课文《螳螂捕蝉》,是一则寓言故事,演变成一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考虑到后患。

29、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30、优秀文学作品:《西游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宾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科普类:《十万个为什么》

《少儿百科全书》

历史类:《上下五千年》《史记》

传记类:《秦始皇大传》《纪晓岚全传》《孔子传》《毛泽东传》《周恩来传》

童话类:《格林童话》

《安徒生童话》

31、含有笑的成语:哑然失笑、破涕而笑、付诸一笑、笑逐颜开

32、《学会合作》是一篇演讲稿,以“合作”为话题,列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如何进行卓有成效地合作。学了以后,让你联想到的成语有风雨同舟、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同仇敌忾、群策群力、同心同德、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等;写两句有关合作的名言警句:①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②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③众人拾柴火焰高。

33、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的特点是:高、险。扫路人的特点是自强不息、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热情好客

34、登上了顶峰,一定会使人想到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望岳》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5、《最大的麦穗》本文通过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6、课文最后一段中加引号的麦穗指:出现在眼前的机遇。“最大的追求”指的是远大的理想和报负;“眼前的一穗”指的是前面的颗粒饱满的“麦穗”,即出现在眼前的机遇。

37、写一句关于“机遇”的名人名言。

_要是不能把握时机,就要终身蹭蹬,一事无成。——莎士比亚_

38、《山谷中的谜底》告诉我们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有个谜:西坡长满杂树,东坡只有雪松。原因是西坡雪小压不断树枝,东坡的雪松枝桠会弯曲,把雪抖落再反弹,其他树没有这个特点都死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压力和逆境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一样可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如卧薪尝胆。

39、“„„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弹性”是机动灵活.能够应变的重要条件;及时“反弹”才是“弹性”的重要性能;“弯曲”只是暂时的退让,是应变的一种策略,最后能“保持苍翠挺拔的英姿”才是“弯曲”策略的最终目的和必然结果。

40、《夹竹桃》本文通过描写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达了表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41、《夹竹桃》作者是季羡林,他被誉为“学界泰斗”。他还是一位坚定而忠诚的爱国者,XX年4月,93岁的他还通过《人民日报》寄语全国的中小学生:“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同伴和睦。”

42、文中“无„„不„„”和“无不”都是双重否定,起强调的作用。文中用院子春、夏、秋三季的花朵,花开花落来衬托夹竹桃的花期长、韧性可贵。

43、造句

无„„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石灰吟》、《墨梅》都是:咏物诗。即两首诗都托物言志,借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做人志向和高尚思想情操。

45、《石灰吟》作者明代的于谦。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46、《墨梅》作者元代的王冕。这是一首题画诗。借墨笔画出来的梅花的色彩淡雅、不要别人夸奖只愿留下清香弥漫天地间来表达作者鄙视流俗、淡泊名利、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47、写梅花的古诗: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48、再写一首托物言志的诗。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9、《马诗》的作者是唐代的李贺其内容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金络脑”的意思是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

借马来抒情。

50、练习6学会用拟人手法描写各个季节的特点。搜集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成语。

春季: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春暖花开鸟语花香

繁花似锦

春意盎然姹紫嫣红

夏季:绿树成荫挥汗如雨烈日当空电闪雷鸣暑气逼人

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汗流浃背

秋季:秋高气爽金风送爽

秋菊傲霜

桂子飘香

秋风扫落叶一叶知秋

冬季:冰天雪地、天寒地冻、风雪交加

岁寒知松柏

傲霜斗雪傲雪凌霜

滴水成冰

51、《莫泊桑拜师》为我们介绍了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莫泊桑,循循善诱、教导有方的福楼拜。福楼拜三次教导莫泊桑的内容是:

1、肯吃苦,勤练习

2、细心观察

3、持之以恒,善于发现事物的独特之处。

52、课文告诉我们①仔细观察,②发现特点,③善于写作,④贵在坚持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53、莫泊桑是_十九__世纪__法_国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有《_我的叔叔于勒_》、《_项链_》等_脍炙人口_的名篇。他被誉为“_短篇小说之王_”。

54、用“心”组词,然后填入括号内。

莫泊桑(真心/一心)拜福楼拜为师。一天,他带着自己写的(诚心)请福楼拜指导,福楼拜对他循循善诱,(耐心/悉心)指导。福楼拜强调指出:学写作光(细心)仔细观察还不够,要发现别人没写过的特点。莫泊桑(专心)地听,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里,以后,他仔细观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并对词进行筛选,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55、形容学习认真、刻苦的成语:孜孜不倦全神贯注废寝忘食手不释卷悬梁刺股通宵达旦

形容心里着急的成语:迫不及待坐立不安心急火燎心急如焚

形容很会说话的成语:滔滔不绝口齿伶俐口若悬河口出成章巧舌如簧

56、《孔子游春》孔子带学生到泗水欣赏春天美景以此来教导学生做人。因为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所以孔子称水是真君子。学了课文,我们认识了博学多才、循循善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导有方的大教育家孔子,认识了爽朗大方、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的子路,温文尔雅、谦虚沉稳的颜回。

5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政治思想上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在教育方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72人,曾整理过《诗》《书》《易》《礼》,编写过《春秋》。贤弟子有:颜回、子路。

58、《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论语》里有不少精辟的语句: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默而识之,学而不言,诲人不倦。

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④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6、来自《论语》的成语:文质彬彬

敬而远之

当仁不让

59、学习本文我们懂得了做人就应该做像水一样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真君子。

60、孔子有句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意思是说:仁慈宽厚的人喜爱山,智慧聪明的人喜爱水。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篇5

1、一幢(zhuàng)房子 一栋(dòng)房子

Xie 泄气 推卸 松懈 玉屑银末

Jing 竞争 纯净 毕竟 处境平静

You 优雅 幽静 忧愁 悠扬 优秀

顾名思义:顾,看。名,名字。义,意思。 情不自禁:禁,控制。 卓有成效:卓,卓越、高超,超出一般。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

2、近义词:孤立(独立) 典范(榜样) 和谐(协调、融洽) 倾泻(倾注) 牺牲(就义)

3、这是一篇演讲稿,以合作为话题,阐述了为什么要合作?什么是合作?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三个问题。在阐述如何进行有效合作时,作者选择了两个事例:交响乐团在指挥家的指挥下进行完美和谐的演奏(交响乐团的演奏),告诉我们合作首先要有高度统一的目标并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中国小学生成功完成“火屋逃生”实验(从瓶子里取出彩球),告诉我们有效的合作还需要有集体荣誉感,有自我牺牲精神。

4、合作的成语: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团结一致、

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同仇敌忾、同心协力、同甘共苦、和衷共济。

5、表示死的成语:驾鹤西游、含笑九泉、英年早逝、与世长辞、命丧黄泉、死于非命

6、关于合作的名言或俗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众人拾柴火焰高。

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孤掌难鸣。水涨船高,柴多火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古今贤文 合作篇)

仿写:1、如果你是工人,就要和同事一起做工,共同完成工厂的生产任务。如果你是演员,就要和其他演员一起拍摄,共同演好一部戏。

2、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课文复习知识点 篇6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

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2、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报刊、采访、上网、参观有关展览。

3、搜集资料常用的方法有:做摘抄笔记、拍照片、编辑剪报、制作资料卡片。

1、我们爱你啊,中国

1、《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 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全诗按总分总 的结构写的。

2、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

第二部分从从五个方面赞美了祖国,即(山河无比壮丽,物产闻名世界,民族风物迷人,文化古老灿烂,民族精神伟大)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学了课文,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锦绣河山。

3.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了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第二部分:第二至六节诗均以“我们爱你——”起句,用排比咏唱的方式,从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这五个方面来赞美伟大的祖国。第三部分表达了誓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坚定决心。

4.背诵全诗。

2、郑成功

1、《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 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2、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和(七下西洋)戚继光(抗击倭寇)

林则徐(虎门销烟)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兵)

3、郑成功是中国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4、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发展生产,兴办教育。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突出中心的作用。

5、载歌载舞:载(zài):又、且。负隅(yú)顽抗:负,依仗、依靠;隅,角落。

6、背诵第5、9两小节。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 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

2、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 品有《革命练习曲》。

3、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黄河大合唱)、聂耳(国歌作曲)。

4、课后第4题:a、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

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b、“弥留之际”指病重快要死的时候,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感。

共13页 第1页

小学六年级

5、悲愤欲绝:欲,将要。绝,气息中止。词语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与世长辞:辞,告别。词语意思:指人去世(多用于敬仰的人)。

6、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4、古诗两首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2)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3)全诗体现了一个“喜”字,从“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却看妻子愁何在”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2、《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1)爱国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 游

我自横刃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2)爱国诗篇: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杜甫《春望》 文天祥《过零丁洋》

3、带点字:△妻子(zǐ):妻子和孩子。△漫:随意胡乱。△ 漫卷:随意地卷起来。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青春:明丽的春天 ◇示:告诉 ◇元:同“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但:只。◇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九州:指中原。◇同:全国统一。◇定:平定,收复。◇:家祭:祭祀祖先。◇:无:同“勿”,不要。◇乃:你的。◇翁:父亲。

4、诗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我的衣裳。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在大晴天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故乡。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一路顺流之下,一过襄阳,便直奔洛阳。

《示儿》: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只是为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等到宋朝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在祭祀祖宗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5、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不同点:第一首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6.爱国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6、背诵全诗及诗意。

练习1

1、《爱我中华》这首诗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为第4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所写的 会歌,这支歌真切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爱我中华”的思想感情及对伟大祖国 的热爱和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

共13页 第2页

小学六年级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如蒙古族(那达慕)、回族(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经节)、藏族(沐浴节)、维吾尔族(内孜节、库尔班节)、苗族(龙船节)、彝族(火把节)、壮族(三月三)、傣族(泼水节)、满族、朝鲜族、侗族(斗牛节)

3.我国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傣族、蒙古族、满族、朝鲜族、侗族、高山族等。

4.围绕某个少数民族作具体介绍。(可以从该民族的聚居地点、着装特色、饮食习惯、主要节目等方面介绍)

例: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云南各县市。傣族人居住的是竹楼。他们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的是竹筒饭。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

蒙古族习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大慕”的主要内容。

5、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历史小话剧,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将相和第三部分而改编的。剧本共分为两幕;第一幕侧重写的人物是蔺相如,第二部分侧重写的人物是廉颇。剧本开头先写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 情况;剧中的内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 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受其侮辱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罚的故

事,揭示了蔺相如的宽容大度、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的精神品质。“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去请罪,现表示愿意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2、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3、蔺相如:深明大义 宽容大度 顾全大局

廉 颇:知错就改 光明磊落

6、船长

1、《船长》是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

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2、课文作者是维克多·雨果,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法 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的世界》、《笑面人》。

3、课后第4题句子的含义:

(1)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句子含义:人们被哈尔威船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后己、舍己救人的品德所感动,没有一个人再违反他的命令,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有秩序地开展自救。这句话蕴含着对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崇高品格的讴歌与赞美。

(补充:这里的灵魂指的是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2)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句子含义:这句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德的赞颂,面对死亡的威胁,哈尔威船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又一次表现他的高尚品格。

4、积累有关优秀品质的成语:忠于职守、舍己救人、拾金不昧、见义勇为、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等等。

5、背诵25-30自然段。

7、爱之链

共13页 第3页

小学六年级

1、《爱之链》这篇课文是一首爱的赞歌,作者是杰尼·巴尼特、罗依·李。课文叙写了乔依帮助老妇人修车不计报酬,老妇人帮助女店主,女店主关爱丈夫乔 依的故事,生动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爱的链条,赞扬了人间的友爱互助,告诉人们: 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

2、课文为何用“爱之链”作题目:课文中写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

店主,乔依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关爱,也必定会得到别人的关爱。每个人的爱都在传递着延续着,这就是一根爱的链条,这就是爱之链。

3、乔依:助人为乐、无私奉献。4.有关关爱的名言。

练习2

1、同音异义词。例:化妆——化装 融化——溶化——熔化

临近——邻近品味——品位 清净——清静

截至——截止 直接——直截——直捷

2、《我不期望回报》作者汪国真,他的诗集和小说集,多次获得全国图书“金 钥匙”奖。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充实、美丽。

3、学了课文《爱之链》,使我们想起了汪国真写的《我不期望回报》这首诗中的一句话:人,不一定能使人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也使我们想到了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4、采访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较高层次的互动活动。采访的注意点:(1)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确需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要明确解决什么问题。(2)确定好采访的对象,列好采访提纲。(3)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4)记录重要的内容。

8、小草和大树

1、《小草和大树》课文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 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当她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指点时,却遭到了巨大的 打击。但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 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三姐妹终于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 家,这个故事折射出夏洛蒂·勃朗特和两个妹妹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与不懈努力的 坚强意志,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她们在保守观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于破旧 势力的勇气与胆识。

2、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安恩·勃朗特《艾格尼斯·格雷》

3、课文为何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小草指平凡的人,文中指成功前的勃朗特三姐妹,大树指伟大的人,文中指成功后的勃朗特三姐妹,她们为理想而奋斗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的抗挣精神使自己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让我们感受并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4、课后第3题句子的含义:(1)作者将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仙人掌花”,意 在突出她不屈的精神和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的顽强的生命力。(2)从作者比喻中可体会出夏洛蒂·勃朗特姐妹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坚韧不屈的意志。

5、课后第4题。从勃朗特三姐妹身上受到的启发有:要敢于和保守观念、偏见作抗争;要不

共13页 第4页

小学六年级

畏生活的艰难,环境的恶劣,发奋努力;要具备顽强的意志,不怕挫折,才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6.“她们的路走对了!”其中她们的路指的是创作小说的路。

“偏见”指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

7、节衣缩食:节,缩:节省。指省吃省穿,形容人很节俭。

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指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要强好胜:好,喜欢。事事不甘落后,愿意为了成功付出努力,喜欢胜利、成功。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脱颖而出:颖,尖子。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寥寥无几:寥寥,形容数量少。非常稀少,没有几个。惴惴不安: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8、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9、轮椅上的霍金

1、《轮椅上的霍金》课文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 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人想象的艰难,仍 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 献的故事,赞扬了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抒发了由衷的敬 仰之情。

2、霍金: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被称为“宇宙之王”,科学著作《时间简史》

3、像他这样身残志坚的人还有:贝多芬、爱迪尔、张海迪、海伦·凯勒、桑兰

4、说说霍金的非凡之处,即课后第4题。从以下方面来组织语言回答:(1)在受到病魔的残酷折磨下,还坚持学习和工作。(2)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撰写《时间简史》,影响巨大。(3)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被称为“宇宙之王”。(4)不计个人功利得失,时刻关注宇宙的命运。(5)忘我工作,为人谦恭,有一颗感恩的心。

5、年轻的女记者认为命运让霍金失去的太多,可霍金却觉得自己依然拥有很多:手指还能活动;大脑还能思维;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亲人和朋友,有一颗感恩的心„„从霍金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了:面对残酷的命运,霍金没有抱怨,而逝为了自己所能拥有的一切而感到高兴。霍金正视命运,乐观向上,心怀感恩,真不愧是令人折服的强者。

6、背诵课文1、2、8、11自然段。7.积累霍金的名言。

当你面临着夭折的可能性,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上帝既造就天才,也造就傻瓜,这不取决于天赋,完全是个人努力程度不同的结果。身体和精神是不能同时残障的。

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如果一个人没有梦想,无异于死掉。

10、生命的林子

1、《生命的林子》课文讲述了玄奘在方丈的开导下,放弃了去偏僻小寺的想法,决心在法门寺潜心苦修,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名僧的事。告诉我们“一个想要成才的 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哲理。

共13页 第5页

小学六年级

2、玄奘:又名唐三藏,是唐朝名僧,宗教活动家、旅行家、翻译家。著作有 《大唐西域记》。

3、课文为何以“生命的林子”作题目:“林子”一般指自然界的树林,本文中 的“林子”是以自然界的林子喻指社会群体,作者借此及彼、托物寓意。“生命”一般指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在本文中“生命”用来修饰“林子”,指的是这林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即有着生存、发展的能力,没有生命的林子势必走向衰竭,只有富有生命力的林子才会使每一个成员蓬勃向上,最终在竞争中成材,作者以此为题目,意在告诉我们要想成才,是不能离开这充满竞争的社会群体的。

4、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最后一段在文章中起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的作用,这句话的理解: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在竞争中才能使自己更好地成长。

5、“水深龙多”课文中“水深”比喻法门寺是香火鼎盛的名寺;“龙多”比喻法门寺集纳了天下许多名僧。鹤立鸡群:像鹤立在鸡群之中,在文中指远离群体的松树在灌木丛中显得高大。

6、文中有人劝说玄奘的话可用一句谚语归纳: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讲述了《鲁滨逊漂流记》是“我”家一本三代相传的书,在阅读中,“我”懂得了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成为一个英雄。故事告诉我们《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本告诉我们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的书。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概括起来,他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三方面:

荒凉与孤独、食物缺乏、住宿困难。

2、《鲁滨逊漂流记》作者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一个具有大无罪冒险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课后习题2)

用自己的话理解:在困难或灾难发生的时候,不要退缩,不要向困难或灾难低头,要勇敢地抬起头,与它抗争,这样就有机会克服困难,战胜灾难,创造奇迹。如果在心理上首先失去信心,失去希望,那只能无端扩大困难的程度,使自己被它所击倒。

3、课文作者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家,作品有校园系列小说《女生日记》、《男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漂亮老师与坏小子》。

4、《鲁宾逊漂流记》告诉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

5、背诵13、14自然段。

练习3

1、前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当我们的草稿写好后修改的好方法是放开声音去读你的草稿。正如老舍先生说: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听不听由他),看念得顺不顺?准不准?别扭不?逻辑性强不?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看。

2、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我国小学生的生命财产、合法权益随时都国家法律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就是专门为保护我们少年儿童而制定的法律。

3、《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启示我们:成才不光需要自己的努力,更离不 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因此,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12、姥姥的剪纸

1、《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共13页 第6页

小学六年级

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姥姥对“我”浓浓的亲情和“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2、课文为何以“姥姥的剪纸”为题目。“剪纸”不光指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我”与姥姥情感联结的桥梁。表达了姥姥对“我”的爱和“我”对姥姥的思念。

3、姥姥是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的人。她剪纸技艺高超、作品很受欢迎的原因有:剪纸逼真;姥姥心地善良,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剪纸: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剪纸技艺: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登峰造极。

4、课后第4题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姥姥剪得多,剪得时 间长,长年累月的练习使姥姥技艺娴熟。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只要肯花时间,肯花功夫,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5、刁难:故意使人为难。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耍赖:使用无赖手段。课文中指“我”的淘气与顽皮。调皮蛋:是对调皮孩子的昵称。

6、背诵12、13两个自然段。

13、牛郎织女

1、《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牵牛星属于天鹰座,在银河的两岸,当牛郎隔河 相望,有一颗特别亮的大星星,即就是织女星,织女星属于天琴座。《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它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被誉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

2、民间故事: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 成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些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 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牛郎织女》中的两位主人翁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道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人物素描:

牛郎——善良勤劳、重情义,勇于追求幸福。

织女——美丽善良、美丽贤惠、心灵手巧、勇敢、向往美好的生活。老牛——知恩图报,善解人意,勤劳。

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残暴专制,无情无义(不念骨肉亲情)。

14、安塞腰鼓

1、《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 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台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课文按“鼓响之前— 腰鼓表演—鼓声止息”的顺序呈现出“静—闹—静”的表演过程。

2、“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好在变幻的舞姿。

3、“一声渺远的鸡啼”表现了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4、背诵课文6-

7、12-16自然段。

5、课后习题3:(1)“茂腾腾”写出了沸腾着生命的热烈,写出了后生们的健 壮、朴实与活力。(2)“燥热”、“飞溅”道出了安塞腰鼓热烈奔放的特点。(3)“震撼”、“烧灼”、共13页 第7页

小学六年级

“威逼”动感十足,将安塞腰鼓的活跃与激烈表达了出来,给人与感官与心灵上的震撼,展现了强烈的生命力。

6、课后习题4:“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4次,着力强调,充

分感叹,从强烈与视觉感受,到声音的震撼,到舞蹈的动作,再到心灵的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激情。

练习4

1、课内俗语:

自然风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华山自古一条道。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补充)

土特产: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清徐的葡萄甜殷殷。(补充)

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赶不上泰安的萝卜皮。(补充)

民风民俗:雁门关外有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补充)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满家转。(补充)

有关做人道理: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人要脸,树要皮。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2、课外俗语:

(1)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2)当家方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4)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当自己被别人误会时,态度要冷静、诚恳,要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 向对方说清楚。解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2)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误会说明原委;(3)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3、背诵俗语及有关中国传统戏剧的成语(练习四)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1、《青海高原——株柳》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 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 的敬畏和赞颂之情。

2、本文作者陈忠实,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作品有《信任》、《渭北高原》,关 于一个人的记忆》、《百鹿原》。

3、积累有关“柳”的诗句。《咏柳》贺知章。

4、由这株柳你由想到哪些人物:霍金、桑兰、张海迪、夏洛蒂„„

5、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6、背诵边塞诗:《凉州词》、《从军行》、《出塞》等。

7、“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句中“神奇”

共13页 第8页

小学六年级

是因为:这株柳树挺立在高原之上,并形成了一方壮丽的风景,它生命力及其顽强,不仅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而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望而生畏”是因为柳树不抱怨、不畏怯,坚持抗争,顽强生存使作者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9、“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句话不仅仅写的柳树,也在写人,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能创造奇迹。

10、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却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目的是以家乡灞河边的柳柳来衬托、对比青海高原的这株,更加突出了青海高原这株柳让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16、草原

1、《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

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

2、老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品有 话剧《龙须沟》、《茶馆》,小说《猫城记》、《离婚》、《四世同堂》。

3、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何:哪里;“忍”是忍心;天涯碧草:指大草原;话:倾诉;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夕阳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依依不舍地话别。

情境描写:太阳已经偏西,金色的阳光洒满广阔无边的碧绿的草原。白色的蒙古包外,穿着各色衣裳的蒙古族男女老少正在和客人们话别,充满热情的手握了又握,满载牵挂的话说了又说,蒙古族人民目送客人们走了很远,还在挥手告别。

4、“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这句中的“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

“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支,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句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体味。

5、蒙古族习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大慕”的主要内容。

6、背诵1、2两个自然段。

17、麋鹿

1、《麋鹿》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2、麋鹿为何又被称作“四不像”。

3、最大的麋鹿保护区: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县。

4、珍贵的国家保护动物还有: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中华鲟、白鳍豚等。

5、麋鹿是鹿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我国古代小说《封神榜》中把它当作姜子牙的坐骑。麋鹿是一种草食性性哺乳动物。它站着的时候,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蹄子宽大,可以在沼泽中行动敏捷,毛色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为棕灰色。

6、“„„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中的“放养”侧重于自然生态环境下的自由生长。“只有„„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中的“饲养”是讲麋鹿在英国的一个私人庄园里接受人工喂养。

“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中的“陆续”在文中指麋鹿不断地被人盗往欧洲。“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在的“相继”指“麋鹿一个跟着一个死去”。

7、悄无声息:没有一点声音、动静。

共13页 第9页

小学六年级

销声匿迹:形容隐藏或不公开出现。课文中指麋鹿极少,几乎绝迹。漂泊不定: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颠沛游离:生活困苦,流落他乡。

8、背诵1-4自然段。

练习5

《练习》背诵风速歌及《秋》。

18、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1、《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作家巴金爷爷在信中表达了对家乡孩子

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启迪。

2、书信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祝福语)、署名和日期。

3、巴金原名李尧棠,又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作家,曾作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寒夜》、《萌芽》、《随想录》。

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像巴金这样著名的作家还有:郭沫若、茅盾、朱自清、闻一多、冰心、老舍、艾青。

5、课文习题2。(1)“终于”不能省掉,强调了巴金爷爷在提笔写字非常困难的

情况下,坚持着给家乡孩子们回信,体现了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理解和关爱。

(2)“终于”强调了巴金爷爷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是经过种种努力,“思索”、“追求”之后得来的。

19、钱学森

1、《钱学森》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刻不

忘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制及发射所作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2、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交响乐之父——海顿

炸药之父——诺贝尔 活字印刷术之父——毕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世界光纤之父——高锟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两弹元勋——邓稼先

几何之父——欧几里德 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

3、背诵钱学森的话及所表达的感情。

4、课后第4题。

(1)表达了钱学森的一片爱国感情,他时刻不忘自己的祖国,一心想要报效祖国。(2)表达了钱学森对祖国的满腔热爱之情以及想要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5、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第1自然段应放在放在第6自然段的后面,把它放在文章开头是一种倒叙的方法,这样写是为了引起读者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的效果。

20、詹天佑

1、《詹天佑》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不怕帝国主

义者要挟嘲笑,克服工程中的千难万险,提前完成修筑任务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京张铁路从北京到张家口,全长200公里,是联系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

3、课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事迹,修筑京张铁路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作者依次写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事,赞扬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爱

共13页 第10页

小学六年级

国精神。

4、居庸关: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八达岭:竖井开凿法。青龙桥路段:设计“人”字形线路。要求会画示意图。

5、“„„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中的“争夺”是指争相夺取。在句子中是说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想夺取铁路的修筑权。

“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这句中的“争持”指争论得相持不下。在句子中是说各帝国主义国家都想控制我们的北部,竞相强词夺理,让事情僵持下来。

6、课后习题4。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要点:

(1)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依然接受了修筑铁路的重任。(爱国)(2)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他排除万难,一心为国争光。(爱国)(3)铁路提前两年竣工,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爱国)(4)还用自己的智慧和创新精神,通过巧妙的方法成功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体现了他杰出的水平。

21、鞋匠的儿子

1、《鞋匠的儿子》课文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

2、林肯:美国伟大的民主主义政治家,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1865年4月15日遇刺身亡,由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

3、一个鞋匠的儿子能成为国家总统,靠的是他超人的智慧、杰出的才华、宽容大度和谦逊的人格魅力。

4、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三个“永远”,其中第一个“永远”体现了林肯宽宏大度的胸襟;第二个“永远”表达了林肯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第三个“永远”表达了他对父亲的尊敬、爱戴和感激。

5、课后第三题。参议人员对林肯的态度由 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宽容是一种力量,因为林肯的谦逊、朴实、不卑不亢、宽容、正义赢得了大家的感动和掌声,所以态度有这么大的变化。

6、“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句话中“裂开的房子”就是指当时美国正处于南北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完整的整体”指一个统一的国家。这句话表达了林肯希望国家结束分裂,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的愿望。

7、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

——林肯

8、有关“宽容”的名言。

(1)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屠格涅夫(2)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

(3)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加强烈。——苏霍姆林斯基(4)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纪伯伦

练习6

共13页 第11页

小学六年级

1.背诵大风歌。

2.《大风歌》是西汉刘邦所作,表现了他重新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3.举例 倒顺词。(两类,意思相同的和意思不同的)4.口语交际:我喜欢的一句名言。

要点:(1)你喜欢哪句名言?(2)这句名言给了你哪些启发和教益?

22、古诗两首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 教育小儿子子聿。这首诗深信导阐述了知与行之间的关系。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 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习的人。

《观书有感》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作品。这首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

塘明净的形象来譬喻读书体会。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2、背诵全诗及诗意。

《冬夜读书示子聿》意思: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而青少年时期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要深入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3、有关读书的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朱熹)

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来自古诗的成语:粉身碎骨 山重水复 万紫千红 柳暗花明 春色满园 不拘一格

5、渠:相当于“它”,诗中指方塘。为:因为。

绝:极,最;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亲自。

23、学与问

1、《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

点,通过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2、哥白尼:波兰天文天学家,创立“日心说”,巨著《天体运行论》

沈 括:北宋科学家,创作科学巨著《梦溪笔谈》。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3、背诵《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中的“尽”为完,指桃花凋谢,“始”

为才,刚刚。句意:人世间的四月春花已经落尽,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首诗的后两句是: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4、背诵1、5两个自然段。

5、说说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同时,将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不断思考,不断探求,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有关勤学好问的名言警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共13页 第12页

小学六年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问号是开辟一切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24、大自然的文字

1、《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 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 感和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文中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介绍了 大自然的文字——星星、云朵、石灰石、花岗石,告诉我们从中获得的信息:辨别 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地质变化。

2、作者伊林: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科学著作有《几点钟》、《黑白》、《十万个 为什么》。

3、理解“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的含义。

只有走进大自然,才能读懂——要走进自然、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善于请教。

4、了解大自然的各种文字。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1、《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读报的方法,主要讲读报的 好处,以及如何读报,希望人们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2、读报的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讲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此外,读报时还要讲究文明,即爱护报纸、卫生读报。

3、背诵6、7自然段。

练习7

1、背诵鲁迅的四则谈读书的名言。

2、背诵古今贤文(读书篇)。

3、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

你喜欢读的是哪本书?为什么喜欢读这本书?

六年级苏教版重点知识 篇7

【教学案例】

师:1分钟究竟有多长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体会一下。 (教师计时, 学生感受)

师:1分钟时间长吗?

生:长。

师:1分钟内能做哪些事情呢?我们来分组体验。 (学生分成口算、写字、跳绳、做眼保健操、数脉搏五个小组)

生:我1分钟做了18道口算题。

生:我1分钟写了10个字。

生:我1分钟跳了43下。

师:还有什么想说的?

生:1分钟的时间太短了。

师:是啊, 在短短的1分钟内能做这么多的事情, 所以我们要好好利用时间啊!

【分析】

笔者所听过的“认识时分”的课堂教学中, 都有这样的环节,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时间的长短并体现出1分钟的价值, 教师总会创设一个1分钟能做多少事情的情境, 试图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的价值, 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从表面上看这个情境是让学生“动”了起来, 让课堂“活”了起来, 让气氛“火”了起来。但是, 在热闹的背后学生有没有真正对时间进行体验和感觉?学生们在活动中关注的到底是对时间长短的感受, 还是关注跳了多少次、写了多少字等具体的数量?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虽然教师安排了口算、写字、跳绳、做眼保健操、数脉搏等实际活动, 并通过在这些活动中得到的具体数据让学生体会1分钟的价值, 但是, 学生在活动中忙于对具体数据的记忆, 忙于“积极”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去, 感官上的兴奋“淹没”了活动的最终目的。在“热热闹闹”的活动中, 学生无暇去体会、感受时间的长短, 没有体会到数学本质之美, 没有享受到学习成功之乐, 导致了这节课主体目标——体验时间长短的缺失。那么“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能忽略活动本身带来的兴奋, 而去关注活动背后的时间?学生有没有内在的驱动力去体验1分钟有多长?” (陈洪杰语) 没有让学生经历深刻的思维活动的课堂, 没有让学生积累铭刻于心的数学活动经验的课堂, 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次低效之旅, 甚至是无效之程。

二、分析教材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分”第一课时的内容由四个板块组成观察主题图, 数出钟面上大小格, 认识时分单位、时分的进率。其中第三板块是介绍“1小时”和“1分”, 让学生知道1小时和1分钟的含义。教材先直接揭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然后出示了两个钟表走动的画面。这样编排的目的是提醒教师在教学的时候, 要演示钟表的走动现象或让学生动手拨一拨, 通过动态演示, 让学生直观感受什么是1小时和1分钟。

明确了这个板块的设计意图以后, 再来确定这个板块的教学要求。浅层要求是让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中层要求是让学生明确时针 (分针) 从钟面上的数字几走到数字几是多少时 (分) ;高层要求是让学生体会到1分钟、1小时的长短, 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设计思路

在小学数学教材安排的常见量中, 时间单位既不像人民币单位那样可以看得见、在日常生活中能体会到, 也不像质量单位那样可以通过实际的掂一掂、提一提等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 它看不见也摸不着, 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数学课程标准》对时间单位的要求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体验时间的长短。针对时间单位的特点和《课标》要求, 在认识时间的教学中, 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对时间的感觉, 要给学生创造充分的体验机会, 培养学生较为准确的时间感。

学生的感觉时间与实际时间总有一定距离, 因为时间感与个人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息息相关。如果注意力集中, 就会感觉到时间过得很慢, 如案例中的让学生闭上眼睛体会1分钟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如果对时间采取的是无意注意, 就会感觉到时间过得很快, 例如案例中学生分组活动时, 关注的是跳绳或口算的具体数据, 忽略了对1分钟的注意, 所以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说1分钟的时间太短了。另外, 时间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它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 逐步矫正学生的时间错觉。既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创设感悟时间的情境, 又要让学生从这些情境中“走”出来, 准确地把握时间的长短, 缩短学生感觉时间和实际时间之间的差距。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 时间单位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时间观念。为此, 笔者提出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教学新思路, 采取了间隔计时和回想计时的教学策略, 通过反复练习和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 培养学生正确的时间感觉。

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8页“认识时分”的第三板块。

【教学目标】

1.知道1小时和1分钟的含义。

2.培养学生对1分钟或几分钟、1小时或几小时的感觉。

【教学过程】

(一) 课内部分

1.认识1分钟和几分钟。

师:你知道分钟“姐姐”每走一步是多长时间吗?

(学生回答后, 操作手中的学具钟)

师:分针走一大格表示多长时间?从“12”走到“6”呢?从“3”走到“11”呢?如果经过的时间是20分钟, 分针可能从数字几走到了数字几?

2.认识1小时和几小时。

教师演示后问现在是哪根指针在走动?走了几大格?是多长时间?

师:时针“妹妹”每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那么, 时针从数字“12”走到“5”呢?如果经过的时间是8小时, 时针可能从数字几走到数字几?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 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1分钟和1小时概念的建立过程中来, 使课本上静止的图片活动起来, 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两个指针所走过的“路程”, 加深了学生对时分概念内涵的理解。另一方面, 教师提出了从数字几走到数字几是几分 (或几时) 顺向和逆向两个方面的问题, 既巩固了学生对1小时和1分钟的认识, 又训练了学生灵活变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1分钟。

师:请同学们坐直身体、闭上眼睛, 体会1分钟究竟有多长, 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我们再来体会一下1分钟的长短。

教师播放音乐“小兔乖乖”, 学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师:现在你觉得1分钟有多长?为什么两次的感觉不同呢?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了一个矛盾的情境, 激起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 促使学生认真地思考, 在前后对比中去体会1分钟的长短, 从而感受到时间的长短与人的主观意识有关, 明确实际时间与自己的感觉时间之间的距离, 明白要建立起准确的时间感需要反复的训练。)

4.体会几分钟。

师:现在来考考大家对时间的感觉, 一半的学生写字, 一半的学生静坐。

教师计时3分钟后, 让学生说出刚才经过的时间是几分钟。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8页, 独立完成第4到第7题。

师:从开始做题到现在大约多少分钟?

(设计意图:从有意记忆到无意记忆, 从间隔计时到回想计时, 通过多种策略引领学生真真切切地经历感悟时间的过程, 培养了学生对分钟的时间概念, 逐步形成对现实时间的敏感意识。)

(二) 课外部分

1.想象与体验结合。

让学生想象, 在学校里从什么活动到什么活动是1小时。然后, 教师安排学生切身感受1小时的长短。

2.间隔计时和回想计时结合。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到校、晨读、早操、课堂、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段, 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1小时及几小时的感觉, 如回想一下从早操到第一节课下课有没有1小时?还可以利用学生在家里活动的时间进行训练, 如从放学到完成家庭作业一共有多长时间?

谈苏教版人的理想(六) 篇8

前不久,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博士预测:到2030年,中国整体经济规模将是美国的2.5倍,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这个预测告诉我们:中国成为世界最富强的国家之一已经不再遥不可及,未来的20年,中国将向这个伟大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这是多么令人期待和神往的前景啊!但前进的路上,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的国家还面临着不少内忧外患:国外反华势力不时制造事端;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仍然天各一方,统一大业任重道远;部分邻国对我国广袤的国土虎视眈眈,南沙群岛许多岛屿甚至还被周边国家霸占着……“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病起抒怀》中的名句,亦是始终萦绕我们心头的警句。我们在教材中着意编入《日月潭的传说》《台湾的蝴蝶谷》《东方之珠》《郑成功》及《美丽的南沙群岛》(以下简称《南沙》)等课文,旨在告诉同学们:香港、澳门、台湾和南沙群岛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在香港、澳门已经相继回归,而台湾与祖国大陆仍处于分离状态。众所周知,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随着国家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和影响力的逐步扩大,我们坚信: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台湾必然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南沙群岛问题却呈愈演愈烈之势。整个南沙群岛有230多个岛礁,其中中国大陆实际控制的岛礁共七个,中国台湾实际控制的岛礁有两个,其余则被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周边国家侵占。越南等国在这个地区引进列强,以共同开发的名义掠夺本来就属于我国的油气资源,应引起同学们的关注。

南沙群岛地处我国的最南端,其中的曾母暗沙又在南沙群岛的最南端,距广东大陆有1900公里,但国土没有远近之分,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是每个中国公民的神圣使命。1983年5月,我海军编队前往南沙巡逻,并于22日8时19分在曾母暗沙抛锚,向中国主权碑宣誓。2002年,我南海舰队的舰船曾在曾母暗沙抛锚并过了一夜,以宣示主权。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为维护国家权益和领土完整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尚需时日。因此,在这方面持续增强公民的使命感、责任感无疑是正确而必要的。编者安排《南沙》一文是告诉同学们:我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国土,而且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意在唤起同学们的国土意识、海洋意识、资源意识、危机意识。

上一篇:电力建设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下一篇:八年级优等学生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