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留守儿童活动资料

2024-08-27

学校留守儿童活动资料(共12篇)

学校留守儿童活动资料 篇1

乐育学校留守儿童活动材料

近年来,由于我市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我校自99建校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的指导思想和“汉语与英语同步,现代与传统兼容,严管与厚爱共进,寄宿与走读并存”的办学特色,这种办学特色,为留守儿童提供了良好得空间,也得到了外出务工人员的信任,他们纷纷将孩子送入我校,今年我校人数达到1036人,留守儿童116人,占全校学生的12%,为了让这十分之一还要多的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我们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纳入重点工作之中,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对全校留守儿童实施全方位领导,动员全校教职工对口帮扶留守儿童,充当“社会妈妈”和社会爸爸,让留守儿童体验到家庭般的温暖,体验到亲人的体贴和关怀,做到真情关爱“三个优先”既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在关心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我校独树一帜,各基层妇联纷纷效仿,现将我校留守儿童活动总结如下:

一、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弄清他们得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以便更加规范的管理教育留守学生。

二、详细了解留守学生家庭状况。

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亲属照看,为了给留守生更多关爱,学校对留守生进行分类,家庭经济是否交好;爷爷奶奶是否身体健康,行动方 1

便;是否寄养在亲戚朋友家里等。根据以上情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学费减免,减轻家庭负担,体现社会、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仅次一项,每学期减免费用达五六万之多。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开学初留守生父母不能按时寄回学费的,只要家长一个电话,学校给予长达3个多月的欠款时限,给家长提供方便,让学生安心上学,父母安心打工。四(2)班的王强家长、五(2)班的王妩捷家长对此深表感谢。

三、免费接送留守生,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一些留守学生爷爷奶奶年纪较大,行动不方便,学生往返学校路上的安全成了家长最关心的事。开学初,经学校详实调查。登记,发现有四十左右的留守学生家长接送有困难,校领导急家长所急,想家长之所想,与家长联系后,每周五放学,由班主任把留守生送至校车。周日下午4时家长在指定点送学生。保障学生周五高高兴兴回家,周日安安全全返校。五方乡的杨盼、华西镇的陈杰、东吴的赵瑶等学生,在校三年,均由校车免费接送,避免了爷爷奶奶们在严寒的冬季、炎热的酷暑往返于家校之间,为大家解决了后顾之忧。

四、学习上优先辅导留守生,使他们轻松学习

许多留守生在进校前的入学考试中成绩较差,一些特殊的科目英语在地方学校没有扎实的学习,有的学生根本没接触。学校按照留守生的成绩,对他们逐一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位任课老师中,由任课老师具体分析留守学生的作业情况,制定出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三(2)班的苏航,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对他的功课进行了帮扶时间的划分,周一晚自习语文老师辅导,周二数学老师辅

导,周三、周四英语老师辅导,每次一小时,经过半学期的努力及老师的辛勤劳动,苏航的语数英由原来的不及格达到期中成绩85分、81分和88分,爷爷每次接他时总是感慨地说:“你们这儿的老师真好,我孙子碰上好老师了!”这样的教师在乐育园里举不胜举。我们的教师说:“只要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就要对他负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使孩子每天都要有进步。”

五、生活上关心留守学生,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生活上学校要求所有的教职员工对留守生要多问一声,多帮一把,大部分的留守生一周只回家一次,保育部各寝室对留守生造册登记,每个寝室保育老师备有一份档案,特殊情况及时与家长感取得联系,学校向留守生家长提供了校长、校办、班主任、任课老师、保育老师的电话,告诉他们学校邮箱地址,鼓励他们通过电话、书信内、网络等方式与双亲联系,保育部每周三给留守生换洗内衣,周四换洗外套,周日派专人负责给留守生洗澡。刮风雨天,班主任、保育老师及时给留守生加衣,让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也享受到亲人般的温暖。五年级(1)班史华杰,天冷了还没穿厚衣服和袜子,我们的姚校长为他买来了新袜子,送来可棉衣,数学老师周鹏举带来了自己的毛衣让他穿。一(2)班的陈欣雨,不习惯过集体生活,保育部苗主任安排她与自己同住一张床,有的留守儿童来校没穿袜子,姚校长一次买了十几双袜子放在保育部。“哪些学生没有就给穿上,爷爷奶奶为一双袜子,路远不方便。”王校长,晚上两点多把有病的留守生送往市人民医院。三(4)班赵平安,东宫村的一名孤儿,也是土地局包扶的一名特殊学生,土地局领导在多方调查之

后,毅然将赵平安送往乐育学校全程托管,在交接仪式上土地局领导意味深长的说:“赵平安今天在乐育学校上学了,他虽然失去了双亲,我相信乐育学校的老师一定能当好孩子的父母。”于是他在乐育园里受到了特殊的照顾,班主任及配班两位老师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他,一日三餐,三餐询问,保育老师刁艳丽嘘寒问暖,刮风下雨送衣服,晚上睡觉掖被子,校领导送来了护肤霜。经过近一个月的关心与教育,赵平安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深受同班同学及班主任的喜爱,从他的脸上根本看不出有一丝的忧郁之情,快乐总是挂在他充满稚气的脸上,赵平安幸福快乐的成长,这是我们感到最欣慰的一件事。这些关爱留守生及特殊学生生活事例在我校随处可见,每一位保育老师、班主任老师像母亲关心着乐育园中可爱的“小太阳”。

六、少队、团支部建立心理咨询室,加强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少队、团支部在留守生中不定期召开感恩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法制教育等,让他们愉悦、健康的生活、学习、成长。同时针对部分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留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校还号召老师与留守儿童交朋友,担当他们的“爱心家长”,对他们时时进行学习辅导和心理辅导,让他们感受亲人的温暖。

七、定期召开留守儿童会议,帮助孩子解决学习、生活上困难 开学初,学校对各年级的留守儿童登记造册、归类。在第三周召开留守儿童会议,会上,留守儿童提出了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六(4)班刘洋姥爷、姥姥年龄偏大,无人接送;四(2)班陈杰以前没学过英

语,学英语很费劲;一(1)班李瑞清到了晚上就想爸爸妈妈。对于留守生稚嫩的心声,与会的老师做了详细的记录。会后与学校班主任、保育老师沟通,解决留守生的问题。并对留守儿童在下次的会议中进行回访,看班级及相关老师解决情况,达到问题解决率100%。

我校在留守儿童方面工作扎实,近年来生源连年攀升,这与留守儿童家长的宣传密不可分。我们坚信,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下,学校领导及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留守儿童得到了更多的关心照顾,留守儿童在校长奶奶、老师妈妈、保育妈妈的培育下,都受到了很大的帮扶教育,健康快乐的成长。

华阴市乐育学校

二00八年三月十六日

学校留守儿童活动资料 篇2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顽症。他们外在表现为不服管理,常常打架、斗殴、抽烟、喝酒、打游戏甚至赌博。心理上,他们表现为敏感、脆弱、孤僻、偏激、自卑等,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人格缺陷。为此,我校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了研究。家庭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在教育过程中受社会原因、教育原因、家庭原因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家长在培养孩子过程中表现出了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期望过高型等。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孩子存在人格缺陷。如因贫穷带来的自卑而又敏感脆弱的性格;因教育失衡而导致的品质退化;因教育手段落后、信息闭塞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封闭的环境导致视野狭窄、思想保守。

留守儿童顽疾形成的原因

(一)学校德育的缺陷

1. 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

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要求, 也就是说, 通过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何种道德品质的人。变动不定的德育要求, 使得德育工作总是浮在表面, 难以深入下去。如果倡导的德育目标总是变来变去, 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这种尚处于“他律”阶段的道德行为,一旦脱离了外在的控制,很容易倒退到最初的状态。

2. 重智育轻德育的价值取向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过去的“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天的“出国热”“电脑热”,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在很多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因此,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

3. 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出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姿多彩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

4. 教师思想不统一,德育体系没形成

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忽视了学生个人存在,学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起不到共同发展的作用。各个环节、部门在对德育的认识上没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构成德育体系、形成德育氛围。

(二)家庭原因

1. 家庭关爱的缺失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孩子没有人带,通常把他们寄养在祖父母家、亲戚家,甚至很小年纪就住校,使得他们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而亲戚、祖父母虽然对孩子也有或多或少的关爱但毕竟不能取代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孩子遇到问题或不愿与他们交流或虽然和他们有一定的交流但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孩子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和引导,便会逐渐关闭自己的心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问题日积月累最终造成孩子的人格缺陷。

2. 家庭教育的缺陷

由于长期和父母分开,孩子缺少父母正常的教育引导,价值观念模糊,缺少是非善恶判断的尺度,而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节目良莠不齐,加重了孩子的分辨是非的困难。

他们的父母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没有一个系统的教育意识和观念,甚至不懂教育。以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对孩子心灵的发展缺少足够的关注。又由于长期不在一起,一旦在一起就会尽一切可能满足孩子的欲望,不管这要求是否合理,以为这就是关爱,殊不知这又造成了对孩子的溺爱和放纵。还有些父母平时不关注孩子也没时间关注孩子,等到孩子犯了错就大发雷霆,却不认真思考,以为毒打一顿就完事。

为改进我校的德育工作,重新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核心理念,逐步完善教师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扩展德育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结合”网络,为孩子构建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是势在必行的。

解决途径

1.建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环境

建设一支有技术、有能力、充满爱心的教师队伍,为留守儿童创建一个温馨的心灵家园。在育人的过程中,学校始终是育人的主要环境。因此充满爱心的校园环境对于缺少关爱的留守儿童无异于沙漠中的一股甘泉。德育为立校之本,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健全了“一套班子十条线”的德育工作网络:“一套班子”,即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即校园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校长为组长,对全校德育工作负总责;“十条线”是: (1) 校长———政教———班主任一一学生一条线; (2) 校长——政教———文明岗———学生一条线; (3) 校长———政教———班委会———学生一条线; (4) 校长———团委———团员同学———学生一条线; (5) 校长———教导处———科任教师———学生一条线; (6) 校长———住管员———学生一条线; (7) 校长———值周教师———值日教师、楼层值周教师———学生一条线; (8) 校长———总务处———后勤工作人员———学生一条线; (9) 校长———家长委员会———社会人事———学生一条线; (10) 校长———法制副校长———社区———学生一条线。这个德育网络对全校师生施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和自我管理,教育和自我教育;收到了全方位育人、自觉育人的良好效果。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全员自觉育人的良好氛围和风气。

2.抓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

班级是学生的第二个精神家园,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班级这个家园尤为重要。一个具有良好班风和学风的班级是留守儿童的隐形老师,对儿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

3. 制定转化、管理、教育方案

(1) 通过师生共同评定,确定突出生。通过调查,确定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

(2) 针对突出生的个性,做个别研究,对症下药。分析中学生的问题,也要像医生治病,诊断准确,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心灵和思想。其实,中学生的许多问题,往往可在家长身上或其他方面找到原因。俗语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若一味追究学生的责任,往往会陷入与事无补的窘境。问题的原因找准了,解决起来就能做到有针对性。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家庭教育有规律,但没有人人适用、一用就灵的绝招。因为,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家长的情况(身体、心理、个性、思维等)都是有差异的。即使是一种好方法,不同的家长用于不同的学生身上,至少也要做一点因人而异的变动才能奏效。

(3) 联系家长,家校联合,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A与家长联系,共同研究学生的个性及成长过程,分析其心理特征及行为特点,以便对症下药。B对特殊学生,发放家校联系单,每周五在校由班主任签名,反应该生本周在校情况,回家后由家长签名,说假期在家的学习及表现情况。C引导学生每周做好自查自纠,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目标及措施,对上周的情况加以小结。一式两份,一份班主任签名,带回家与家长见面,家长签名,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家校联合,共同教育。一份上交政教处存档。D教给家长科学的育人方法,尊重理解与严格相统一,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们能了解孩子成长发育中的规律,不然往往会做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产生不良效果。要引导孩子接触优秀的文艺作品,使孩子得到美好与享受。和孩子共同制订新学期新打算,探讨如何交友问题及良好的学习方法等。

4.改革德育方式,改变德育评价是根本

(1) 摒弃枯燥乏味的说理教育,改为比较人性化的关怀和帮助。比如,建立心理咨询所、学生交流站、手拉手俱乐部等,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解开心结。

(2) 改传统的德育评价为过程性评价。以便学生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做好自查,及时调整不当之处。如,制定个人档案袋。

(3) 建立鼓励机制,培养广泛兴趣。俗话说“无事生非”,要想让孩子少犯错,就要让孩子忙起来,让其拥有广泛而健康的业余爱好。业余爱好可以占去他们过多的业余时间,就可以减少无事生非的可能性,还可以陶冶情操,增进同学间交流。但是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呢?教师要巧设台阶让他们都尝到成功的甜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

如何关注乡村学校的留守儿童 篇3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注;关爱

城市的高度发展,使得农村的经济远远落后于城市,经济水平的悬殊使得农民们不得不离开农村去城市务工。由于经济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迫使大部分儿童都被留在农村,成为了留守儿童。这样就造成了一部分孩子与父母之间缺少沟通,遇到困难家长不能解决;一部分爷爷奶奶溺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致使孩子从小就过于追求物质生活,荒废了学业;还有一部分孩子性格偏激,孤立,就会发生逃学,打架等现象的发生。这就使留守儿童成为一大问题。

一、生活现状

对留守儿童的释义,学界方面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有认为,十四岁以下不能同父母在同一地区共同生活的儿童。有认为,父母双方到发达地区务工而将孩子留在老家的孩子。也有认为,它是对一种广大村镇的一些特殊儿童群体的总称。说法众多,但是究其实际情况而言,留守儿童指的是家长双方外出务工后,被留在农村的需要关注、关爱的中小学生。他们的生活或者由双亲的一方养育,多数是母亲;或是由祖辈家长抚养;也存在极少数的由亲戚抚养及独自生活。经调查显示,以吉林松原地区为例,外出打工人员的孩子大部分都在原居住地生活,有超过35%的孩子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抚养的,两名亲戚抚养,两名辍学。虽然多数父母能够通过电话与孩子保持联系,但是也有很多父母做不到这一点。从而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及教育知识的吸收。

二、关注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不仅仅影响了农村建设与稳定发展,也是21世纪所要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留守儿童已超过两千万,这就要求国家相应的承担一些责任与义务,共同关注,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做铺垫。那么就要求社会做到以下几点:

(一)改变城市入学政策,允许农民工子女就学。通过改变以往城市入学须凭户籍的政策,加大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量,是从根本上解开制度瓶颈的有效方法。大多数农民工因受到住房,经济收入,及户口所在地的影响,被迫将其子女留在农村。由于没有固定的住房,寄读费用高都是需要长期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多数孩子必须留在原地与父母一方生活或者与父母全部分离。社会科学研究员指出:只有取消户籍限制,才能解决“三农”的基本问题,才能彻底的减少农民。也就意味着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否则,此问题难以除根。

(二)父母要及时转正观念。父母要改变一个观念,不是给孩子优越的生活条件就是给他未来,孩子需要的是爱。父母不在身边,家长会没人去开,去公园游玩没有父母的陪伴,生日也不能同爸妈一起过,这样会使孩子很孤单,这些普通的事情竟成为了奢望。为此,父母要改变思想,要和孩子勤沟通,努力了解孩子,并且多与孩子的老师沟通,及时改掉孩子在学校的不良表现。

(三)让孩子感受关爱。农村的学校可以通过各种节日、活动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及同学们的关怀和爱。可以在班级中积极的开展一些活动,如:学雷锋,好榜样;劳动节;六一儿童节联欢会等。在活动中要做到尊重小朋友,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及培养好的学习习性。同时在活动中要他们快乐的成长,关爱他们,多同孩子们交流,就会发现其实他们没有表现的那么沉默,因为孤单,所以才沉默,因此必须打破这种局面。

(四)创立寄宿学校,指定代理家长。学校不光是要承担对孩子的教育担子,还要担起关怀,关爱孩子身心发展的重任。创办寄宿式学校,家长所要承担的教育费用相对要提高一些,但是对孩子来说,选择一个责任心强,有爱心的老师作为孩子的代理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学校宿舍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有利于孩子自身的发展。对老师来说,虽然工作累了,责任大了,但是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作出一部分贡献,也是值得骄傲的,也是社会的需要。代理家长与父母之间随时保持联系,让父母知道孩子的每一个成长轨迹,教孩子知道如何自立。这对于家长及孩子都是非常有利的。因此,这种方案应该广泛采取。

(五)设立心理咨询,让全社会关注儿童。当今社会压力大,无论对大人或者小孩来说,心理问题时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初中,高中学生因成绩不好造成的心理压力得不到纾解,就离家出走来选择逃避父母;大学生也会因为经济条件,就业问题或者感情方面的事而郁郁寡欢;来自方方面面的心理问题都会给我们带来困扰。在农村,被留守的儿童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会因为缺乏与家长的沟通,缺少父母的关爱,而造成或多或少的心理不平衡,从而叛逆,孤立,厌学、打架,不好好学习等都会发生在他们身上,这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建议学校设立简易的儿童心理咨询机构是必要的,他不仅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化解心中的担忧,还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很多常识,辨别是与非,这样在遇到生活及为人处事上的难题时也可以及时的招人帮忙。有力的促进了城乡的和谐建设,促进了留守儿童的正常身心发展,更加的利于新农村的构建。

结束语

留守儿童问题无疑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对孩子的关注与关爱更是城乡新建设的关键,他们就是明天的太阳,这份阳光能否光辉灿烂,就要靠全社会以及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了。

参考文献:

[1]王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2]刘波.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探究[D].西南大学,2012.

学校留守儿童活动资料 篇4

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我们充分认识到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积极实施“留守学生关爱工程”,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学生把育英实验学校当成自己的家。现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我们育英实验学校成立了以校长申彰鸿为组长,周常顺、马文英为副组长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政教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1、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制度。

为了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首先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的具体人数(上学期为266人,本学期为217人),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对留守学生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每学年末做好留守学生管理的交接工作。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2、建立“代管家长”队伍,推行“代管家长”制度。

1——6年级全部建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生活指导教师组成的代管家长队伍,负责对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到代管家长队伍中去,承担留守学生的监护职责,做留守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代管家长熟练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思想表现、学业成绩和日常行为。时刻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学生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缺失。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我们建立了“家校”定期联系制度。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代管家长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

、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微信群,及时交流学生的各种情况。、开通视频,根据家长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统一安排家长与孩子的视频时间,让留守儿童通过视频面对面说话免去相思之苦。

三、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1、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为留守学生选配了在职教师与他们结成对子,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进行心理辅导,让留守学生倾诉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们排解烦恼,恢复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选配优秀学生和班队干部与留守学生开展生活学习互帮互助活动,让他们成为知心朋友,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品德行为上互相促进,在心灵思想上互相交流,许多学生邀请留守学生到家里做客或共度周末,感受家庭的温馨。

四、加强社会教育与学校、家庭构建教育网络体系。

我们认为,教育工作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工作,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协调配合。为了优化“留守学生”教育环境,我校坚持以教育活动为支撑点,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成一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我校首先做好家长的教育帮扶工作,经常利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集中家访日、学校开放日等活动形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技巧,真正有效地履行家长的监护义务。其次尽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对外强化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对内经常邀请相关人员到校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教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学生学习风气日渐浓厚,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得到了抑制,“留守学生”更是受益匪浅,学科竞赛、体育比赛、升学考试捷报频传,收到实效。

五、工作总结

我校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创新。我们对留守儿童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加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学校留守儿童活动资料 篇5

为全面贯彻大观区《关于在全区开展“创先争优•青少年志愿者在行动”统一行动月的通知》(观青字„2011‟4号)精神,确保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党员干部援助海口中心学校留守儿童活动的有序开展,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构建和谐大观进程中的生力军作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全面推进青年志愿者争先创优工作,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主题

创先争优我先行•人人争当志愿者•共建和谐新大观

二、活动简介

由大观团区委、区教育局组织安排,由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党员干部组成的青年志愿者帮扶队伍,对海口中心学校留守儿童实施帮扶活动,通过对海口中心学校留守儿童开展英语学习辅导、结对帮扶、心理辅导等志愿服务,使他们乐观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活动目的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达到如下目标: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网络,推进教育公平均衡,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我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储备广泛的社会力量和优秀的志愿者团队的同时,也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锻炼实践平台,探索志愿行动新思路,大力推进我区争先创优活动。

四、活动形式

活动将结合海口中心学校留守儿童以及参与此项志愿服务活动的安庆师范学院学生党员干部的实际情况,灵活采取组班上课、学业辅导、结对帮扶、爱心资助、专题交流、心理辅导、趣味游戏等形式。

五、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每月安排1-2次(周三下午或周末)

2、活动期限:2011年3月—2012年3月

(可自行延长或安排接替)

3、总结表彰:2011年12月下旬

六、对接工作

1、对接时间:2011年3月11日(星期五)下午

2、对接地点:大观区海口中心学校

3、对接流程:

(1)2:30前,团市委、团区委、区教育局领导及青年志愿者到达海口中心学校;

(2)参观海口中心学校留守儿童之家;

(3)会议交流(介绍留守儿童情况、教师代表发言、志愿者代表发言、领导讲话等);

(4)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交流,熟悉情况,填写结对帮扶登记表,签署关爱留守儿童志愿书;

(5)合影留念。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大观区海口中心学校2011年3月7日

附件1: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情况一览表

_________学校年月日

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志愿书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遇到的困难和困惑,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愉快的生活,健康的成长,顺利的完成学业。按照大观团区委《关于在全区开展“创先争优,青少年志愿者在行动”统一行动月的通知》(观青字„2011‟4号)文件精神,我自愿到大观区海口中心学校开展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并与海口中心学校留守儿童缔结帮扶关系,按以下要求对其进行结对帮扶。

1.关心帮扶对象的思想成长,定期与帮扶对象开展谈心、交流,解决他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困惑,教育他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困难,引导他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荣辱观,促进他健康成长。

2.经常了解帮扶对象的学习情况,加强对他(她)的学习指导,帮助其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他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他的学习进步。

3.定期与海口中心学校及帮扶对象的英语任课教师联系,了解帮扶对象在校生活情况,帮助帮扶对象克服生活困难,促进他健康成长。

4.有效期为:自2011年3月起至帮扶人毕业(可自行延长)。5.本志愿书一式四份,帮扶人、帮扶对象、双方所在单位各执一份。

志愿者:

学校留守儿童活动资料 篇6

1、留守儿童工作实施办法

2、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领导小组

3、留守儿童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4、郭庙乡中心学校留守儿童协调小组

5、郭庙乡中心学校留守儿童联席会议制度

6、留守儿童信息报送制度

7、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考核办法

8、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考核办法

9、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县局、中心校文件

10、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统计表汇报资料

11、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计划

12、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规划

13、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日常活动计划

14、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督导录

15、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总结

16、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帮扶材料

17、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统计表一

18、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统计表二

19、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统计表三 20、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统计表四

21、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亲情信息号码统计表

22、幼儿园、学前班留守儿童统计表

23、留守儿童巾帼志愿者登记表

24、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进展情况统计表、分配表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问题 篇7

一、“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每个子女都希望承欢于父母膝下, 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我市贫困地区青年男女面对落后的经济状况和拮据的生活不得不选择了离开家乡外出打工, 将他们年幼的子女留给爷爷奶奶或亲友代管, 这便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叶敬忠教授认为, “留守儿童”是指在农村地区, 因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中另一方或长辈及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 (1) “根据全国妇联2008年2月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报告》中, 农村留守儿童的总数约5800万人, 集中分布在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等省。”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刘霞博士研究表明, 与处境正常的儿童相比, 流动和留守给儿童的心理发展带来了一定消极影响。流动和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自尊感、积极情绪和幸福感均低于对照组儿童, 群体歧视知觉、消极情绪和外部问题行为则高于对照组儿童。孤独感、紧张感、失落感和焦虑感, 是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感受。 (2)

二、学校应提高认识, 全面关注留守儿童

学校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 教师应担当“主角”, 因为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 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管理功能, 教师要给这些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爱, 多接近他们, 并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形成一个温暖、宽松的成长环境, 让留守儿童能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以最大限度地弥补由于亲子关系的缺失而给他们带来的伤害。应逐步建立并切实执行留守儿童监测制度, 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 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并根据情况进行分类教育管理, 让在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充分利用现代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 开通家长热线, 方便家长及时、快捷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除此, 教师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 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 与家长充分交流, 形成合力效应。

(一) 关注留守儿童

1、办好主题班会活动。一是针对个别留守儿童不理解父母、怨恨父母的思想, 学校德育处可以安排各班举办 “感恩”主题班会。首先, 教育孩子要感谢党, 是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 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父母也才能外出挣钱。其次, 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的生命。虽然, 现在暂时和父母分离, 但要理解父母, 哪个父母不想和自己的子女生活在一起?他们辛辛苦苦养育儿女, 还不是想把子女教育好, 希望子女们长大后能成才。他们背井离乡, 外出打工, 吃尽苦头, 是为了改变家庭环境, 为了儿女们茁壮成长。所以, 为了让父母们放心在外工作, 你们在家要安心读书, 努力学习, 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 回报社会。

2、办好“手牵手”活动。针对个别学生有歧视留守儿童的思想, 消除留守儿童心理上的自卑感, 学校可组织教师发动班上的非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结对子”, 交朋友, 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 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

3、召开留守儿童会。每月末, 学校可安排教师定期在班上召开一次留守儿童会。让他们每个人畅所欲言, 谈得到的进步, 以及和父母通话、通信的内容。如果有谁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 及时提出来, 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出主意帮助他们解决。

(二) 关注留守儿童监护人

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 在家庭教育孩子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这些人年龄偏大, 文化程度低, 与孩子思想观念差异较大, 存在代沟, 导致监护人教育水平的浅层次化。教师要指导监护人。一是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 不仅关心孩子的安全和身体, 还应从精神上、心理上关心孩子, 遇事和孩子商量, 多和孩子沟通。二是每过1一2周, 让孩子和父母通一次电话, 汇报自己这周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 及时和父母沟通, 开展亲子互动;每个月至少给父母写一封信, 谈理想, 谈人生, 谈道德。父母也要及时回信, 积极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 给孩子正面教育, 真正关心孩子, 让孩子切实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时, 监护人也要和孩子父母通话, 真实介绍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 在家及在校的表现, 尽量多谈孩子的优点和取得的进步, 少谈缺点和失误;发现孩子有异常表现, 及时通知老师和孩子父母。三是监护人至少每周到校一次和老师交换情况, 或者与老师通电话;既了解孩子在校表现, 也把孩子在家学习、生活情况告诉老师, 出现问题与老师共同商量解决。

(三) 关注留守儿童父母

利用重大节假日外出务工人员集体返乡的机会, 召开留守儿童父母会。在会上介绍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 讲述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让他们明白, 自己有权利把孩子生下来, 就有义务把他养大。父母挣钱的目的, 不只是为了养家糊口, 还要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孩子出了什么问题, 即使挣一座金山又有什么意义?父母的爱可以为儿童营造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 而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则是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要, 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无法替代的。所以, 父母应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努力创造条件, 教育好子女。父母有条件的, 可以把孩子带在身边, 在打工地上学。如果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的, 最好想法留一个在家里。即使双方都要外出, 也要尽可能安排有文化、懂家教的监护人。假期里, 尽量安排孩子到父母那里住一段时间, 感受一点父爱和母爱。

三、以课堂为阵地, 在思品课中关注留守儿童

“好久没人牵我的手, 好久没人摸我的头, 冰凉的小手发烫的额头, 生病是最想你们的时候……”一首留守儿童的歌曲, 唱得让人心酸。此刻, 我们的老师就能够理解他们的在学校很容易变成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也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应该运用新课改理念研究教材, 挖掘内涵, 关注“留守儿童”。

《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活动化。教师要将课程优势与留守儿童的特点进行很好的结合。例如, 教师可结合教材中《我在成长》的内容, 开展“独立生活教育”。例如, 独自在家时……受到坏人威胁时……, 受到欺负时……防止煤气中毒、农药中毒等, 学习安全自护知识解决留守儿童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结合教材我与家庭的相关内容, 开展“节约教育”“体谅父母教育”鼓励留守儿童学习与父母沟通, 主动说说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体会父母的不易, 培养孩子的亲情感;结合我与学校的教材内容, 开通“亲情信箱”。通过信件了解留守儿童, 与他们进行沟通, 建立信任, 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并有的放矢进行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结合我与家乡的教材内容对留守儿童进行“理想教育”等。

总之,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 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 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 学校要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和社会的力量, 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敬忠.关注留守儿童—中国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版, 第18页。

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探索 篇8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学校教育 关爱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31-01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涉及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发人深省。就自身因素而言,三种心理是促使其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一是猎奇心理。“留守儿童”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接受新生事物快,这是他们的天性,如果引导得当,这种天性就是优点,可以指导他们进行创新。反之,他们就会在猎奇心理的驱使下随心所欲,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逆反心理。“留守儿童”正处于逆反心理强烈的时期,对一些“代理家长”的“棍棒教育”、“说教式”教育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歧视“差生”的做法,一些学业不优、行为偏异、家教不严、生活负担重的“留守儿童”因不堪忍受而产生强烈的对立、仇视情绪,甚至采用叛逆或者暴力方式进行反抗,有的因此厌学、辍学,过早踏入社会,最终受社会上不良诱惑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三是自卑心理。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自我封闭,不愿与同龄人交往,不愿参加社会活动,显示出与社会主流的一种“隔离”状态。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网络是预防留守儿童误入歧途的重要关卡,学校教育则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为此我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在不断探索中寻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是:

一、利用主题班队会,加强关爱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队会,班主任根据本班留守孩子的具体情况,确立一个主题,策划活动方案,组织同学举行一次主题队会。通过主题中队会,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育留守孩子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通过活动,让留守孩子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通过组织“送微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帮助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

二、利用节日,加强关爱

以元旦、儿童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了“同在蓝天下茁壮成长——关爱留守孩子”座谈会,利用学校专项资金,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比如开展了 “庆六一,关爱留守孩子”大型春游活动,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三、利用资料,加强关爱

班级建立了留守孩子档案、联系卡、统计表、基本情况登况表、手拉手好朋友结对子登记卡。科任老师都与留守孩子结对子,教师必须做到: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3.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4.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四、利用“爱心天地”,加强关爱

每个“留守孩子”都有一个以上的手拉手好朋友,在学习、生活上帮助他,与他一起成长进步。并在“留守孩子”生日期间,全班同学为“留守孩子”献上一声生日祝福送上自己制作的小贺卡、小礼物等。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 在班级开辟关爱留守孩子“爱心天地”,发表“爱心宣言”,制作“爱心版图”,精办“爱心宣传栏”。挑选创意新颖,主题鲜明,版面精美的作品为宣传栏的内容。 一个个品学兼优的爱的使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爱心宣言,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爱心画面,给留守孩子阳光般的温暖,阳光般的热情。

五、利用课上课下,加强关爱

课堂上,老师尽量多给留守儿童回答问题的机会,课外,主动找留守儿童聊天。班主任要不失时机地关爱鼓励,也许教师不经意的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次微不足道的勉励,就能帮助留守儿童树立了自信,驱散了他们的沉默,找回往日的活泼与快乐,焕发了学习的激情!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留守儿童,鼓励他们踊跃参与课堂,是我抓良好的班风学风的重要保障。坚持发挥优等生的帮带作用,使其他学生学有目标,追有方向,使班级乃至校园充满活力;“两头的学生”都抓住了,中间生前有示范,后有“追兵”,自然而然就有了踊跃学习的正能量。

学校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机制 篇9

为了切实关爱留守学生,真正做到“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落实人本理念,为我校留守学生健康、快乐、全面成长提供教育保障,使教师在实际行动中充分发挥光和热,有效解决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龙南二中结对帮扶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年级组长

班主任

二、结对帮扶的对象。

1、以留守学生为帮扶对象,特别是学习较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行为偏极、安全隐患较严重的留守学生。

2、结对帮扶的目标和原则。结对帮扶要切实做到“四个一”。即:每一名教师至少有一名留守学生作为结对帮扶的对象;教师每月至少与帮扶的对象谈心3次, 每月上门看望留守学生一次;教师每年至少给留守学生送温暖一次。按照因人而异、注重实效的原则,形式多样地开展教职工与留守学生的结对帮扶活动,促进留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对帮扶工作的内容。

1、宣传《义务教育法》等保护少年学生权益的法律法规,增强留守学生监护人的法律意识,教育留守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对留守学生中的学困生,责任教师要优先辅导,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学生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3、对留守学生中的贫困生,学校优先照顾,对他们“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学生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责任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4、学校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学生、监护人座谈会,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

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教师要定期走访,与监护人交流后,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

四、结对帮扶形式。

根据帮扶对象的学习成绩、心理状况等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结对帮扶,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主要由各班任课教师对该班留守学生实施帮扶工作。

2、结合学科教学。主要由各任课教师结合本学科教学的特点,对留守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五、结对帮扶的要求。

1、高度重视结对帮扶工作,明确自身责任,特别是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关爱留守学生,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2、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以诚待人、以情感人、服务育人。针对留守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使其改正不良的思想、行为习惯,养成良好、高尚的品质。

3、认真执行帮扶、谈心制度,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的态度开展活动。与留守学生谈心,要先根据留守学生的不同特点确定谈心主题,并做好谈心记录。

六、结对帮扶工作的督促与评价。结对帮扶工作的督促与评价由留守学生管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每学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及时通报工作情况,完善制度,促使我校留守学生管理服务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篇10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也是当今学校工作的重点。我校本切实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讨论我校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现状,制定相关的措施,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确保留守儿童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制定了相关制度

为了让该项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制度。如《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考核办法》《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留守儿童联席会议制度》《留守儿童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制度。

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每学年末做好留守儿童管理的交接工作。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日常品行表现、情感表现教师帮扶、家访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建立“代理家长”队伍,推行“代理家长”制度。

学校留守儿童活动资料 篇11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初中,对我校的留守儿童深入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人数占全校的37%,这还没有包括父母早出晚归到城镇打工的。初中阶段正值学生的青春期,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阶段。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其主要表现为:

1.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向学

2.早恋现象严重

绝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有“男(女)”朋友,往往因处理不好导致各种不同的问题,成为很多教育问题发生的导火索。

3.性格柔弱内向、孤僻,胆小怕事

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4.寂寞无聊心理

这种寂寞的心理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空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格。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与此不无关系。

5.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

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

6.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原因

1.父母长期在外,家庭教育严重缺位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失去家庭教育的孩子就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人看管。学生在校时老师发现了学生存在的问题需要家校联手处理时,往往因家长的缺位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时间一长,有些老师也失去了耐性,放任自流了。

2.隔代教育或上代教育存在先天不足

多数留守儿童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形成隔代教育。他们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很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而留守儿童由其叔、伯、姨等亲属监护则称为上代教育。作为临时的监护人,他们有所顾虑:不是亲生儿女,不好严格管教。这很容易养成学生任性等心理问题。

3.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认识不到位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而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作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对他们的认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同时由于多数农村学校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并没有认真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学生难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师对他们失去信心,干脆把责任又推给孩子父母的身上,对他们放任不管。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社会尤其是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作为教师有责任教育好这些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

三、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方法

1.从情感入手,用爱心填补爱的空白

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差,内心孤独。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学生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比如,给他们过生日,让每一个学生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爱是教育的基石。教师要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和他们的监护人互相沟通,使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要经常和孩子進行情感、语言上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经常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

2.从心理着手,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

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这要从心理入手解决。(1)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2)教师还要多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让他们重视子女的教育,平时要多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我相信,有了父母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行为上的约束,有了学校的温暖关怀和帮助,孩子一定会对学习和生活树起信心。

3.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要正确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增强他们的是非观、判断力和责任感,使他们对父母的理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师要善于发掘留守孩子身上的优点,对他们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将这些生活事例以作文或者主题班会的形式把自己的心里话倾诉出来,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当这些学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后就会增强对学习的信心,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后,就能极大地促进学习。

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它需要教师、父母、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主阵地是学校,教师是关键,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送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小江初中)

学校留守儿童活动资料 篇12

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 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呢?以下途径是我校几年来探索的成果。

一、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摸清留守状况, 让教育有的放矢

学期伊始, 要求班主任对本班留守学生进行摸底调查, 对留守学生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登记和归档, 实行动态化管理。逐一将“留守学生”的家庭、家长、其他监护人、学生个人等基本情况登记备案, 全面掌握他们现状和动态发展情况, 并将留守孩子的性格特点、学习态度、思想状况逐一登记, 建立健全详实的成长档案。每学期, 对原来就读的留守儿童通过教育后发生了变化的信息进行重新登记, 并进行跟踪调查。这样, 就为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工作提供详实的资料, 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管理依据。

二、让班级成为留守儿童生活之家, 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

班级一方面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另一方面积极为留守儿童营造出“家”的氛围。以班级成为学生生活之家, 在这里, 不仅为留守儿童提供大量文化、体育、娱乐等方面的器材和设备, 开通家长热线电话, 学校还要设立留守学生心理咨询处。我校专门安排了工作热情的心理辅导老师负责接待咨询的留守学生, 随时随地倾听他们的心声, 有针对地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引导, 用真情开启他们幼小的心门, 解开他们的心结, 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对留守学生研究是最有力的支撑。这样, 不仅对留守儿童进行了个别心理疏导, 而且还为那些遇事拿不定主意的留守儿童出谋划策。另外, 我们根据留守生的特殊性, 开展了充满关怀的集体活动。优秀留守学生评选活动;给在外务工的父母写一封信活动;留守学生庆六一文艺汇演, 留守学生过生日等。通过这些活动, 把留守学生融入班级, 学校生活中, 留守学生在参与式、互动式活动中, 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增强了学习、生活的信心, 促进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加强教师教育管理方法学习, 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实践

为了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学校组织课题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培训。主要采用了理论学习、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方式, 让课题组成员从各个层面吸收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优秀的、有价值、可借鉴、可学习的东西。在教学实践中结合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不断尝试, 不断反思, 不断总结, 不断创新网络环境下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作用。课题组成员经常组织留守学生教育工作的经验交流, 在活动中让教师互相借鉴, 取长补短。交流的内容包括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方法、经验、体会、感悟等多方面的内容, 使每位教师深受启发, 同时也做到了全校范围内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经验资源的共享。

四、开展“手拉手帮扶”活动, 促进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

为了探讨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途径, 我们认真分析了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后, 进行因材施教, 并积极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教育活动。一方面, 把行为良好的学生与行为较差的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结对帮扶。通过相互监督、制约、帮扶和潜移默化使留守儿童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 还为学习能力差、监护人教育能力弱的留守儿童担任代理家长。代理家长关心留守儿童生活起居, 辅导学习, 平时或周末还把留守儿童带回家中, 不仅代理家长的教育职责, 而且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其中, 我们课题组成员都担任了班上的六七个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通过半年来的悉心关爱, 使他们不仅养成了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而且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每个留守儿童都有专人负责, 教育的对象更加明确, 教育的时间更加充足, 教育的效果也有了保障。重要的是留守儿童能切实感受到人间真情的温暖, 并在老师和优秀同学的潜移默化中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上一篇:有关于助人为乐的感谢信下一篇:商场经营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