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考试的记叙文作文

2024-10-03

写考试的记叙文作文(精选10篇)

写考试的记叙文作文 篇1

人生如路,路的尽头是梦想,每个人都在自信、勇敢地向前方奔去,因为他们要追求那梦想。

我的那条路的尽头写着两个大字——音乐。它是我奋斗的目标。然而,那条追梦之路,似乎不太平坦。

我爱音乐,我常惊异于人们可以将那呆板的文字进行不同语调的变幻,从而构成一首首动听悦耳的歌曲。为了学好音乐,我报了乐器班(吉他),看着简简单单的六根弦,我感到很轻松,但学着学着,我便感觉到了艰难和不易。

在学习“和弦”(一种弹琴模式)时,因为刚起步,所以只能练习初步的一个音调。左手死死地压着尖细的琴弦,右手反复地上下移动,一连几个小时,练习结束后,我想放下琴去歇会儿,结果发现左手手指因长时间压弦,已经轻轻地粘在上面,拿开手时,就像在撕胶布,指头上面印上了深深的几道沟。而右手呢,因为反复与琴摩擦,大拇指一侧起了一个毒泡,而且微微犯紫色,一碰就痛,那时可真是痛苦呀!慢慢地,我开始学习一些难度高一点的歌了,但却有了新的烦恼:换琴弦换不来,导致歌曲断断续续;我手指太粗,想弹一弦,连二弦也带上了,想弹三、四弦,又碰到了五弦;还有我在唱歌时,总是高音上不去,低音又下不来;有时是弹得快,唱得慢,弹得慢,唱得又快了……一个个问题占据我的头脑,使我很烦心。

但是在我弹完一首完整的曲子,得到老师的表扬时,我是很快乐的,就这样,开心、痛苦、快乐、烦恼,构成了我的音乐生活。

尽管我的追梦之路坎坎坷坷,弯弯曲曲,伴随着种种困难,但要我放弃是不可能的!今后,我非但不会放弃,还要多加学习,刻苦练习,付出更多的努力。

有一首歌中唱道:“有梦想就会有奇----迹----”我也告诉大家,我也要用我的梦想,创造我的奇迹!

写考试的记叙文作文 篇2

一、炼观点

写文章是要有感情的。作者在反映客观事物时, 总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或是爱, 或是恨, 或是批评, 或是赞扬, 就是介绍一些客观性较强的内容也常常把作者的思想和情绪带进去。写议论文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赞成什么, 反对什么, 立场、态度极其鲜明。在文章中作者观点的正确与否、认知处世态度是否积极, 往往决定本文的成功或失败。因此备考时, 提炼好正确的观点, 在文章中体现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就显得极其重要。写文章要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针, 注意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对当前社会上发生的事情, 所谓热点问题、焦点话题, 应怎样对待, 应持什么态度, 绝不能感情用事, 应以中央新闻媒体报导的观点为准, 和党中央保持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考时, 看电视、听广播、阅读报刊时, 要有意识地多加注意和思考, 有时还要注意纠正自己一些不正确的观点。

二、平时应注重写作材料的积累

作文考试时, 不管你写什么题材, 都需要有一定的内容作支撑, 这内容就来源于考生考前写作材料的积累。写议论文有了正确的观点, 还要用足够充分的典型的材料来说明和论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和说理, 使读者相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所以, 在这里作为论据的材料显得十分重要。在其他体裁作文的写作中内容的充实和写作材料的积累也相当重要, 比如写记叙文需要有相当丰富的人生积累和深刻的人生感悟等。我们不能做“无米之炊”, 材料从哪里来, 我们要做写作前的准备, 平时注意写作材料的积累。议论文的积累材料大致有以下三种。

1. 名言佳句汇集。

名言佳句往往具有言简意赅、鲜明生动、蕴含哲理, 富有生命力等特点, 所以, 我们读书时见到一些名言佳句, 在理解的基础上最好抄在固定的小本子上, 形成一个名言佳句收集库, 平时不断翻阅、理解、欣赏。若能在作文中能恰当而贴切地运用这些名言佳句, 不但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还会收到赏心悦目、耐人寻味的效果, 为文章多增加几分文采。“问泉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考生能够坚持收集名言佳句并使之成为习惯, 做到不断理解、赏析, 一定能够产生属于自己的鲜活、生动、深刻的新的语言。

2. 成语典故集释。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使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短语或短句。议论文用这些经典性语言说服力强, 使论证更加雄辩有力, 还可以使文章更加简明精辟, 可谓事半功倍。成语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为人们所熟知, 但并不一定都能清楚它的准确含义和出处由来, 因此我们在读书时应有意识的记录这些典故和它们的正确含义, 在写作时一定要做到准确、恰当地运用。关于这方面的书, 书店里有很多, 我们可以购买些来读。

3. 阅读书报札记。

这种札记内容可以很广, 既可以记经典著作、名人名片中精彩的语段, 也可以记些事实材料, 包括某些具体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某些实例, 某些经验教训, 某些人生心得感悟。要特别注意的是要把收集的材料按问题分类整理好。如关于环保的话题, 人才招聘的话题, 价值观人生观问题, 加入WTO的问题, 奥运人文问题等。经过梳理后对这些问题有个系统清醒的认识, 缺哪方面的材料及时补充, 既做到心中有数材料尽可能充分全面, 又对其中材料作了记忆。还要注意对这些材料进行翻阅, 熟练掌握, 写作时就可以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三、炼语言

现在各种作文测验, 评分一般都按作文的内容、结构、语言三部分给分, 其实在这三部分中语言是最直观、最显现的, 读者正是通过语言进一步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因而语言就显得很重要了。

在阅卷中老师发现一个病句, 就要在病句下边划一道横杠。如果仅仅是一个病句, 问题还不算大, 如果发现两个三个病句, 都在病句下边划上横杠, 问题就凸现出来了。说明运用语言能力差, 也说明你的文化素质不高, 作文也很难得高分。尤其是作文的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 很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 错别字和病句是坚决不能出现的, 文句要尽量优美、连贯、精辟、扣题, 有的考生作文得分不高, 不少是在这些地方出了问题。这就要求考生有针对性的在这方面勤加练习, 尤其是那些语文基础较差的考生, 当然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固然重要, 更重要的还是文章的内容, 在一定程度上内容就决定形式, 文章的体裁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也不相同, 要求考生在保证文章有好的内容的前提下优化、锤炼全篇的语言。总之, 考生要想写好作文, 炼语言是必须要过的一关。

四、做好考前自测

我常常见到考生有这样的情景:考试后你问他作文考得怎么样, 考生欣然回答:自我感觉良好。可是等到成绩公布, 考生惊呼:我怎么考这么点分啊!实际成绩与自我感觉相距甚远。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形, 这就是对作文评分标准不了解, 对自己的作文水平不了解, 缺乏自知之明, 这怎么能说在考试前做好充分准备了呢?我们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必须要在考试前对自己进行模拟自测, 并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 及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记叙类材料作文导写示例 篇3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美国纽约市有一个著名的植物园,每天吸引大批游客,人们纷纷前往观赏植物园内多姿多彩的花卉和造型奇特的盆景。植物园的园门上方,显得有点与众不同。门上有一块告示牌,上书“凡检举偷盗花木者,赏金200美元”。

好奇的游客问管理人员:“为何不按通常的习惯,写成‘凡偷盗花木者,罚款200美元呢?”管理员回答:“要是写成那样,就只能靠我的两只眼睛。而现在,可能有几百双警惕的眼睛。”

审题指导

这是一则“记叙类材料”的作文题目,这类材料“形象大于思想”,因此包蕴的含意十分丰富,一般仁者见仁,难求共识。这就给考生的审题立意带来了难度。普通的立意往往会“撞车”;反之,求深求新,则又容易偏题。由于这种材料的特殊性,我们需要准确把握材料的“含意边界”,在一定范围内“创新求异”,确保立意精准又有一定创新。

1.抓住主体。精准立意

材料中的主体对象是“管理人员”,主体事件是管理人员采取了别出心裁的管理措施,“奖”与“罚”只是一字之差,却把一般游客拉到管理者的行列,轻而易举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聪明的人靠大脑做事,因此善于求新;愚笨的人总是因循习惯而不知道变化。最后确定立意角度,可以在“换个角度看问题”“凡事求新求变”“变与不变”“于细微处改变”“出奇方能制胜”“成功源于创新”“变则通”等方面展开行文思考,这样才能扣住材料的核心内容而不至于出现偏题的现象。

2.追根溯源。创新立意

纵观整个材料,管理人员能够成功管理的原因,除了上述的角度之外,善于借助于别人的眼睛来监督管理这个植物园,也是一个角度。可以立论为:要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管理人员善于掌握人们的普遍心理,也是成功的关键。

另外,“凡检举偷盗花木者,赏金200美元”与“凡偷盗花木者,罚款200美元”,“奖”与“罚”,一字之差,为何效果差别如此巨大?原来这就是“语言的妙用”,也是促成管理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3.逆向叩问,深化立意

我们可以追问这些问题:管理前后出现差异效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有了这200美元才有这么多警惕的眼睛?奖与罚背后的价值判断是什么?我们很快发现"200美元”是个重要的“杠杆”,罚200美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奖200美元,积极性大增,因为与我的“利益”有关!但金钱能解决一切问题吗?公民素养的而提升,是靠外在的监督,还是内在的修为?公民素养与金钱能等同视之吗?这样,更为深刻的立意就有了。

习作选评

玻璃门

刘琛枸

夕阳西下,老校长看着渐行渐远的木质门,重重地叹了口气。阳光,照在他那发白的发上,更觉那白刺眼。他的脸皱成了山壑。

他慢慢踱到操场,生龙活虎的男孩们在踢足球,汗水在挥洒,笑声在飘扬,他脸上的皱纹不觉舒展开了。当铃儿响彻校园,那帮意犹未尽的孩子们向教室奔去,只听“砰”的一声,教室的大门被重重踹开,那为首的男孩像豪情满怀的剑客,大手一挥招呼着弟兄们迈进教室。门上贴着的“请文明开门”的标语仿佛只是个笑话,全然被遗忘于记忆深渊。一阵秋风吹来,那摇摇欲坠的标语索性离门而逃,伴着枯黄的叶飞向天边,而后又重重落到地上。

夜深了,像一枚硬币落入海里。老校长却无法入睡,那“砰”的一声久久在耳边回荡。“今年已是第五个门坏了”,他想,脑海里又浮现出黄昏,铜质门在卡车上渐行渐远的身影如一个嘲讽的微笑,冷冰冰地宣告他教育的失败。

时间就这么漫无边际地流逝,崭新的标语刷上,却不能避免门被踹开的命运。而它们自己,也都随着凄风冷雨消逝在孩童们嘲笑的口吻中。

“要不全都换成铁门?”一个男教师提议,他早对那帮猴孩子的行径大为光火。老校长只是默默摇了摇了头。或许是因为冬天了,他的头发仿佛被白雪覆盖过,益发灰白与稀疏。也有人建议下课时派几个同学在门边上守着,自然,这种类似于培养“小嘴巴”的做法得不到通过。

“装个玻璃门吧”,一个沉稳的声音响起,人们循着声音看去,满头花白,却带着满脸慈祥的女老师娓娓道来:“装个玻璃门吧,这些孩子们要的不是禁止与命令,而是爱心与珍惜。”

春天到了,贪玩的孩子们上完最后一分钟的体育课急冲到教室时,不再是大脚一踹地横冲直撞。那侠气满身的男孩渐渐变成了举止文雅的绅士,他轻轻推开门,后面的朋友们跟上,每个人的脸上都一派虔诚,他们轻手轻脚地进入,担心最细微的声响都会把玻璃门震碎。

老校长在一旁远远地看着,不由地感叹,今天天气真好啊。

评点:记叙文强调与材料的“神似”,老校长与女教师用“变通”的思路,将原先的木门换成了玻璃门,将被忽视的“请文明开门”的标语幻化成感召孩子内心的力量。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孩子要的不是禁止与命令,而是爱心与珍惜”,这也是“变通”的力量。

文章语言优美,老校长的白发与山壑般的皱纹,满怀对孩子们的疼爱与无奈。凄风冷雨的转晴伴随着满身侠气的男孩变成了举止文雅的绅士,环境的渲染伴随着情节的推进与发展。

隐私嗜好与看客心态

芮锡培

告示牌内容的不同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若是处罚只针对偷盗者个人,其他游客大多对可能就发生在眼前的偷盗行为漠然置之;而一旦检举有奖,偷盗仿佛就不再是偷盗者的个人行为了。

若是从直观的美式思维出发,这似乎仅仅是利益问题。但在中国,情形就大为复杂了,个中曲折亦难一言道尽。

我国古代的世俗主张“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但也有两个极端,一种人喜欢费尽心思干涉他人“隐私”,另一种人喜欢做别人不幸的看客。

干预他人隐私在“文化大革命”中首先以一种光荣的政治形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一个高度集体化的环境下,个人的隐私以一种丑恶的姿态被肮脏地挖掘,不堪地暴露在阳光下,被假正经的外表下一颗颗无耻的心暗地里下流地咀嚼回味。在那个年代,“关心”别人,“操心”他人的品德行为似乎是一种“正直”,一种“友爱”。而每个人那时都是那样,答非所问,不打自招,让自己的行为在别人那儿完全不存在盲点。

那是一个令人无地自容的文化屈从政治的时代。“看客”是人们的另一种生活姿态。前者与后者似乎是两种极端,但又并不矛盾。集体的力量不可小觑。当一种现象有悖于集体价值观念时,人们可以不假思索地去否决它打倒它;然而当集体本身出现偏差,人们即使发现也未必有勇气对“窗外的多数派”提出异议。这样看来,正义被忽视,人性扭曲的现象似乎是可以理解,而看客姿态恰是最好的自我保护。

如果说文化专制是一个可怕的杀手,那么文化多元化则是一个披着谦谦君子外衣的杀手。人们给“隐私嗜好”披上言论自由、关心时事的华美外衣,满足自己变态的需求。

当今社会,当人们身处幕后,坐在电脑前时,可以肆无忌惮地利用人肉搜索挖掘社会名流的丑闻;而当真实的悲剧就发生在面前,疾驰的汽车从小女孩身上碾过,老人在面前跌倒,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拿出手机。还是一种可悲的隐私嗜好与看客心态的表现。

什么时候中国人才能与这两种可鄙可恶的行为与心理割裂呢?我不知道。

评点:作者独辟蹊径,从告示牌内容的变化这一个体现象上升到对于集体中所存在的病态现象的揭示:“文革”时人与人之间的过度干涉隐私与当下人与人之间的过度冷漠。由此可见作者思考功力之深厚。此外,作者用辛辣的笔调表达一种愤懑和痛心,以冷静的口吻呼唤一个正常的时代,凝练的语言自有一种发人深省的力量。

金钱点燃世界

吴玥

我们不知道从何时起,金钱点燃了这个世界,用物质的消耗来描绘出一束光亮,照亮一段前进的路,同时又在人们的心中投下一半的阴影。我们更不知道,在未来的哪一天,世界会如同一截烟灰掉落在地,状若无物,个人像火星一样痛苦地挣扎一下,最终归于永恒的静息。

我们原以为,道德可以战胜金钱,而事实是,金钱可以唤醒伪道德。就像植物园中的游客一样,不惜牺牲游玩的情致来搜寻偷盗花木的人,而他们的出发点是二百美元。

财富一直是人们追求的梦想,欧洲人因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而开启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散落在大洋中的岛屿将一个又一个道貌岸然的航海家摆渡到除欧洲以外的大陆,以先进者的姿态去干些卑鄙的勾当。而在更早些时候,精明的中国人为了更好地促进金钱的流通,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纸币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可将财富归结为一个空洞的数字,却又可以从这些空洞的数字中衍生出一个又一个关于财富的梦想。当宋朝灭亡,元朝兴起,一切都被推翻,唯独纸币改头换面,重新登场。政权会更替,而关于财富的梦想却永远不会消失。纵使今天的我们回过头去评价新航路的开辟这一事件,殖民掠夺的意味已大大变淡,世界市场的出现为我们所看重,这是因为后者为今天这个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所有的进步都踏过牺牲向我们走来,至于这牺牲值不值,由后人评说,而评说的标准之一便是金钱有无增长。

莫言说,我们的世界中,永远是穷人在追求金钱,而富人在追求享受和刺激,人生,说白了,也就这么点事。虽然有些绝对,却切中时弊。旋转的物欲与蓬勃的生机使人的贪欲无限膨胀。当年辜鸿铭先生认为文化是要用来制服自然界中的物质力量,使它不伤人。但我们却悲凉地发现,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做的是用法律、宗教、文学、道德与人的贪欲作斗争。与自然界的物质力量相比,人的贪欲可怕得多,外在的毁灭永远敌不过内心的腐化。在当今社会,最让人感到恐惧的是日益发展的科技与人日益膨胀的贪欲的结合,这使得金钱开始腐蚀法律、宗教、文学和道德,逐渐剥夺我们正常生存的权利。

也许,我们现在能做的,是把自己化成一股清凉的水,浇灭一些邪恶的火焰。

评点:文章以金钱作为切入点,以火焰作为喻体,紧紧围绕“金钱点燃世界——世界化为灰烬一以个人之水浇灭火焰”展开,逻辑严密,旁征博引,深刻揭示了金钱社会对文学、道德、法律的腐蚀。立意切中时弊,鲜明地表明了作者本人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当代中学生对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

【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哲人把小孩、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请到一间密闭的屋子里。黑暗中,哲人说:“请你们用最廉价、最快捷、最能使你快乐的方法,把这个屋子装满东西。”

物理学家马上伏在桌子上画屋子的结构图,然后根据目前的季节,分析在哪面墙上开个窗户更合理。数学家则拿出卷尺丈量屋子的长、宽、高,然后计算屋子的容积。小孩不慌不忙地找来一根蜡烛,用火柴点亮它——顿时,黑暗的屋子里充满了亮光!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还在苦思冥想时,小孩已经在烛光中唱歌起舞了。哲人叹了口气说:“简单的心灵一旦复杂起来,快乐和幸福就离人们越来越远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写母亲的初一作文记叙文 篇4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到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是娘一生的写照。

娘生病住院仅两天的时间就猝然而去。等我连夜赶回来的时候娘已经睡在了冰棺里。只听邻居说:“头两天还看到刘婆婆在屋前鹅场剁柴火扎把子呢,这不你看,还有一堆柴火没有扎完呢。”顺着邻居手指的方向就看到鹅场上有一堆还没有扎完的柴火,像极了娘那双粗糙温暖的手,我割肉剜心地疼。阶沿上码好的柴垛子分成三块,硬的木柴棒长短粗细一样,码得整整齐齐为一块。细软柴枝一小把一小把大小一样,码得整整齐齐为一块。往年还没有烧完的柴垛子为一块。都是娘从山上一根一枝,一挥一刀砍了,蚂蚁搬家,小鸟衔草垒窝一样拖回来的。娘新压陈,陈压新积攒着的柴火都是为她的儿女们准备的。每次只要她的孩子,孩子的孩子回来,娘都会洗出大锅,用柴火煮饭,用筲箕沥出米汤,和着金灿焦脆锅巴给我们煮出黏糊糊的锅巴粥,又香又养胃,全是母爱的味道。

每次回娘家娘的家里都是大敞四开,我一进屋就喊“姆妈,姆妈呀”从堂屋找到厨房,又从厨房穿过后门来到菜园里;“姆妈呀”就看到娘从菜园地里伸起腰来。我说:“姆妈,到处找你呢,门也不锁,进来小偷了怎么办?”姆妈就露出慈祥的笑容:哪里来那么多的小偷啊,你几时看到我锁过门?你又几时看到家里少过东西?还真是,从我记事起,我家从来就没有锁过门。

母亲一生与人为善,娘家一直民风淳朴,好像家家户户都不锁门。

娘家屋后面是一块荒地,全是石头,硬是让母亲一担一担把石头捡出来挑到偏坡上,把坡都填平了。那些大大小小坚硬的石头还是像极了娘的手。除草,刨土,烧火土,泼水,一垄一垄的菜园地让娘整理得松软细致。一场雨水之后,娘种上了辣椒,茄子,西红柿,黄瓜豆角,白菜瓜果,葱葱蒜蒜。贫瘠荒凉的空地让勤劳的娘侍弄得生机怏然。新鲜的瓜果蔬菜娘一袋袋地给三个嫁出门的女儿送去,就有人逗娘:刘婆婆,你的菜送给丫头车费都不止买这些菜啊。娘就自豪地回答,买的菜哪里有我种的好吃啊。不只是嫁出去的丫头们吃母亲的菜,左邻右舍,街坊四周经常都吃到母亲送的菜。母亲经常的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怕人穷,就怕人懒。

娘是个苦命的人,5岁开始给人放牛,12岁出集体工。59年娘十五岁参加治北湖,当时死了很多人,娘没有死。18岁正月嫁到易家,四月份开始当家,没米没油没钱,就只有四丈八尺布票。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娘找人借了一百斤谷,和着萝卜苦菜野菜糊到收早稻,让全家人得以度过艰难的岁月。娘除了吃饭睡觉回家之外,一天到黑都是在田里地里忙碌。耕田耙地,栽秧割谷,春天采茶叶,秋天摘茶果。刮风下雨,天寒地冻,炎炎烈日,娘一刻都不闲着。空手出门,抱财回家,是铜是铁,腰间一别。娘生养了我们兄弟四个,生养死葬了我的奶奶。给我的叔叔完婚。嫁到易家没有房子,自己板砖造瓦做了六次屋。80年涨洪水冲走了我们的房子,娘用油布搭成房子,带着我们在退水的地方摘马齿苋,水沟里捉鱼摸虾改善生活。娘在夜晚敲开邻居的门央求借钱,说:“借我六块钱给我家幺丫头交学费吧,八岁了再不上学就荒废了。我天天晚上来给你们帮忙推磨。”娘用她廉价的劳动力帮我借到了学费。姑婆不喜欢我娘,说娘不明白,丫头迟早要嫁人的,穷又穷,读什么书。娘不答话,拉着我的手回去的路上说,以后少往姑婆家里去。咱人穷志不穷,嫁人了也是我丫头,你要发狠读书。娘看露天电影的时候带着我卖葵花,卖甘蔗,卖冰棒,在家里养鸡养鸭,喂猪养牛,替我们四兄妹挣书费。生活再苦再累,娘都充满了希望,用她勤劳的双手为我们撑起一片幸福温暖的天。

娘离开我们有两年了,可是娘勤吃苦做,坚强乐观的品质却留给了她的孩子,影响着她孩子的孩子。只要一想到娘,我必起而行动。

宽厚仁慈的地母,让我母亲勤劳的灵魂在您的怀里得以安息。

写年夜饭的记叙文作文 篇5

差不多走了2千米,到了一个“T”字路口,这人山人海的,水泄不通,我不敢走神,紧紧地跟在奶奶后面。奶奶先是向右拐,走向一个菜店,菜店的门口也摆满了小摊子,奶奶摸摸了辣椒,买了大半袋,又捏捏番茄,买了一小袋。不知不觉,奶奶竟买了一大篮子的菜。我跟奶奶说:“够了,奶奶。”奶奶却说:“不多不多!过年嘛!”说着,便又向肉店走去,又买了猪肉、羊肉和牛肉,我说到:“奶奶,别买了!”奶奶说:“不行,不仅仅是年夜饭要丰盛,初一到初六的午饭和晚饭也都要丰盛,现在要多买点,不然明天又要来了。”我听了,无言以对,眼睁睁地看着奶奶手中篮子里的东西一点一点多起来。

到了晚上,奶奶、妈妈和大姑做了一大桌子的菜:鸡汤是奶奶炖了一下午的,盖子一打开,先是看到的是冒腾腾的热气,紧接着,浓郁的香味便扑面而来,令人垂涎欲滴;红烧鱼是奶奶的拿手好菜,鱼上被整齐地切了几刀,为的是让它更好跟快的入味,让人更有食欲;牛肉锅也是大家很喜欢吃的菜,里面放了白菜、馓子、野菜,下面有小火在慢炖,像火锅一样;羊肉锅是大人们的最爱,里面放了数也数不清的辣椒,吃起来非常辣,但他们就是喜欢吃……其中我最喜欢鸭汤了,不是因为喜欢吃鸭子,而是里面的鸡蛋饺子。

鸡蛋饺子是我的大姑下午做的。鸡蛋饺子的制作方法不算难,但是很繁琐。大姑是在蜂窝煤炉子上做的。大姑先把比较肥的肉夹在圆形的铲子上,把铲子放在蜂窝煤上,“噼噼——”油在铲子上炸开了。大姑又把肉拿走,用勺子舀了几勺打好的鸡蛋液,大姑熟练地转动勺柄,使鸡蛋液均匀地铺在勺面上。大姑又舀了一勺肉馅放在鸡蛋皮上,用筷子一翻,周围用筷子按了按,夹到盘子里。一个鸡蛋饺子就完成了。半小时后,一盘子的鸡蛋饺子就完工了,让人看着都流口水,吃的时候更是狼吞虎咽,生怕锅里被同样狼吞虎咽的孩童抢走了。

写坚守的记叙文600字作文 篇6

青松,坚守那一袭绿衣,成就万古长青;腊梅,坚守一株寒香,成就一身傲骨;滴水,坚守一块顽石,成就水滴石穿。人生亦得有所坚守!

泪罗江便,屈原吟唱“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守内心的信念;草堂茅屋下,杜甫抒写“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两位病痛缠身身心怀天下苍生的老者,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却依然坚守最初的梦想,做一个俯望苍生的圣人,最终伴孤舟、落日、江流而去。听得那悲怆沉郁的坚守之声,自薄雾朦胧的江面传来。

人生总得有所坚守,坚守内心的信念,坚守生命的意义,坚守最初的将梦想。无论你为什么而坚守,只要你有所坚守,生命都会因此灿烂,人生的画卷,都将为此渲染。一位德国爱国诗人曾独白:“我愿意为我的坚守付出我的生命,即使鲜血会将大地侵染”。

终南山脚,一老人在田间独自耕耘抒写“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理想。夜间,老人饮酒独舞与花间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闲适,陶渊明坚守寄情于山水,赢得悠然闲适的生活,又何乐而不为呢?“怀良辰以孤竹,或植杖而耘耔”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人性的坚守?

波兰受难者革命烈士纪念版前,愤怒的波兰人民前,德国总理勃兰特“扑通”一声跪下,震惊世界人民,震惊波兰民众,震惊外交使节,勃兰特甘为纳粹德国犯下的罪行赎罪,乞求波兰人民的原谅,请求世界的谅解,勃兰特高傲的身躯,如松般笔直的膝头,就这样在世界面前弯下了,那一声,又何尝不是他对良知的一种坚守,对国家尊严的坚守,德国赢得世界的谅解,赢回了一个国家的尊严,难道不是因为对良知的坚守,对尊严的坚守吗?

坚守成就的何止这一点?无论我们坚守的是什么,至少我们还有梦想,还有期待,还有前进的动力。

正如李白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即使不能像他一样洒脱的坚守,我们也要用另一种方式,坚守内心的善与美,道德与良知,不能让他们流浪在外。

坚守

成功是与挫折较量后的坚守。坚守信念,成功愈发辉煌。

茧蛹里的飞蛾坚守住了“一定要飞出来”的信念,才有了破茧为蝶那一刻的美丽;石缝里的松子坚守住了“一定要长高”的毅力,才有了苍翠挺拔的骨干:严冬里的腊梅坚守住了“总有一天要飘香万里”的志气,才有了迷人傲骨的风姿。淤泥里的莲藕坚守住了“不染于恶浊之气”的品质,才有了人人所赞叹的“出淤泥而不染”……

人生漫漫长路,唯有坚守,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才能享受坚守所带来的一切快乐。

试问,史上又有多少名人因为坚守,从此永垂青史。

司马迁因为坚守,写出了宏篇巨着——《史记》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爱迪生因为坚守,创造了一个个惊动世界,造福全人类的发明,被世人喻为“发明大王”。居里夫人因为坚守,才发现了钋和镭具有放射性,获得诺贝尔奖。毛主席因为坚守,才建立了新中国,被世人喻为“中国最伟大的领导人之一”……

无数个古今中外的名人成功的例子都在向我们诠释着这么一个道理:唯有坚守,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可在真正的生活中我们坚守过的又有多少。

当在酷暑里埋头做题时,我们没有坚守,才有了试卷发下来的懊悔。当在严冬里顶着寒风跑步时,我们没有坚守,才铸成了半途而废的习惯。当在明朗的早晨,我没没有坚守,才浪费了一个又一个学习的好时光。

正是因为我们的不坚守,所以才在别人都丰收累累的秋日,背着一个空包袱肚子伤心黯淡的离去。在别人都享受着自己的成果时,独自蜷曲在冰冷的角落。

所以,朋友如果你不想成为上面那种人,就请坚守吧!因为只有坚守,才能收货人生的丰硕成果!

在苦难中坚守自我

曾为高尔基笔下那生动的人物描写而拍案叫绝,也曾立在《童年》前,切身体会到底层劳苦大众的非人般的奴隶生活,而深感同情。不禁感叹:在苦难中长大但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阿廖沙,多么自强!

主人公阿廖沙在小说中出现才3岁,阿廖沙从小在沙俄黑暗的统治下,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还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丑恶的社会使他的家庭没有一点温暖,只有弱肉强食,尔虞我诈,为争夺财产是这个小市民家庭司空见惯的事情,再加上喜怒无常的外祖父大动肝火是无比的可怕,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已经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外祖母是真正关心与爱护阿廖沙的人,他是何等的可怜!

艰辛污浊的生活环境,改变了人们善良的本性,造就了外祖父和舅舅自私贪婪,冷酷无情的灵魂,但是阿廖沙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逐渐成才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再相比起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我们很幸运,生活在一个美好的社会上,在父母的怀抱中健康成长,就像温室的花朵一样,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没有丧父那般悲痛,不是一个孤苦无依的孤儿,不必受阿廖沙外祖父那般无情的打骂。但我们却成天抱怨生活的艰辛,不管是炎炎夏日,不管是寒气袭人的冬天,不管是风吹雨淋,我们的父母总是起早贪黑地劳动,为我们付出了日日夜夜,呕心沥血,一天不知要为我们操多少心,流多少汗,也无怨无悔。黑暗的俄国社会缩影在阿廖沙与他周围人身上,但阿廖沙并没有因为这么穷苦的生活而放弃了希望,书籍在他的面前打开了一个奇妙的世界,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教益,使他在困难的环境中不屈不挠。

如何补写记叙文片段 篇7

记叙文补写, 篇幅不长, 但分量不轻, 它既能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又能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还能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 进而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对作品的再造能力, 在注重素质和能力的教育大背景下, 其地位绝对不容小觑。那么怎样在片言只语间, 将看似简单的文字写文采飞扬、魅力独具呢?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准备:

一、审读题干, 明确要求

记叙文的补写具有很强的“情境性”, 欲使其切合材料要求, 审题时必须全面审清题意、明确题干和提示的各项要求, 如:补入的位置、写作的对象、表达的方式、限定的字数等。同时, 我们还需明白补写的内容主要考查的是哪方面的能力。因为阅卷时, 正是根据各项要求的侧重以及达到各项要求的难易, 规定相应得分。比如:1998 年全国卷, 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小乐回到家, 看见自己的一只鞋已洗得干干净净地晾在门口, 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

小乐穿着一双干干净净的鞋子上学去了。

要求: (1) 根据所提供的开头和结尾, 补写中间的内容。 (2) 补写部分要与所提供的开头结尾衔接得上。 (3) 补写200 字左右。

题目简短, 但设题者的要求却是一目了然:

1.写一段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记叙文片段, 侧重于记叙和描写;

2.应紧扣“洗鞋子”这个话题来展开, 要与材料提供的开头、结尾衔接;

3.用第三人称的方式, 写200 字左右的文字。

设题者的要求, 便是得分的关键所在。同学们在写作时, 要注意准确把握得分点, 把各项写作要求落到实处。

二、研读文本, 衔接自然

记叙文补写属于情境式作文, 必然受制于所给材料, 行文时并不能任我们肆意驰骋, 天马行空。因而, 行文之前, 我们应认真研读文本, 弄明白材料的大致内容, 然后再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依据, 来推导事情的前因后果、构思事情的来龙去脉、勾勒人景物的动人形态。

比如, 2014 年的湖南卷19 题, 请续写阿必“不肯睡觉”的文字。那么在行文前, 我们就要读懂原文, 明确人物的形象特点, 续写才有依据, 才能符合人物身份。像文中“阿必一脸狼狈相, 鼻子上抹着一道黑。问她怎么了, 她装作若无其事, 只说:‘我囫囵着跌下来的。’”短短几句中, 足可见阿必的可爱与天真;“每当佣人端上热腾腾的洗脸水, 她便觉不妙, 先还慢悠悠地轻声说:‘逃———逃———逃———’等妈妈拧了一下热毛巾, 她两脚急促地逃跑, 一迭连声喊:‘逃逃逃逃逃!’总被妈妈一把捉住, 她哭着洗了脸。”则充分地表现了一个两岁的小孩的那份稚嫩和顽皮。所以, 我们在补写必须尽力表现阿必的这些特点。

如果说与材料的前后连贯, 可以让补写做到行如流水;那么, 与生活的紧密相连, 则可以让补写的内容妥贴自然。补写的内容无论是人物、事物、情节, 还是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的环境, 还是有人物、事物和环境构成的完整的生活画面, 都必须符合生活本身所固有的一些规律, 这样才能使人觉得真实可信, 要合情合理。像阿必“不肯睡觉”, 如果光写阿必一人是难以表现出来的, 所以, 我们在行文时, 还要注意设题情景, 设置相关的对象, 让阿必不肯睡觉有见证者和参与者, 这样才更符合生活的逻辑。

还是就上面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这道题来说, 从给出的开头, 我们得知:同是一双鞋, 一只洗了, 一只没洗, 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显然是违反常理的。妈妈之所以如此做, 有意为之的其目的是启发教育小乐, 自已的事应自己做。“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 一个“但”字, 揭示了其反常性。“没有洗”, 分明不是“忘了洗”或“还没洗”.暗示其中必有隐情, 这正是文章的立意所在, 即由小乐洗。可不少考生没有领会命题的含义, 导致思想性不强。

领会了这层含义, 这道补写题就容易完成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小乐纳闷了。眼前的两只鞋, 一只雪白的, 一只却灰不溜秋的。“平常, 妈妈总是将两只鞋洗得干干净净的让我穿啊!学校里的老师和小朋友还夸我最爱清洁呢!难道……?”小乐突然明白了。“原来, 妈妈是在告诉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要爱清洁就得自己动手。”于是, 小乐拿起那只没洗的鞋, 打好水, 放到盆里, 刷起鞋来, 一下, 两下, 三下……小乐忙得满头是汗。“原来, 刷鞋也是不容易的事啊!”小乐明白了平时妈妈给自己刷鞋是多么劳累。鞋刷好了, 虽然不如另一只洁白, 但小乐心里仍旧美滋滋的。

此外, 在记叙文的补写时, 我们还要不能忽视所补内容所处的具体位置:如果在篇首, 补写时就应注意衔接下文, 或与后文的某一点相照应;如果在篇尾, 就应注意承接上文, 或与前面部分的某一处相互呼应;如果在篇中, 则应注意瞻前顾后, 接榫自如。

三、叙中含情, 小中见大

叙述无情, 文章纵使华词丽藻, 读来也终寡然无味, 更不用说能打动阅卷的老师。我们要写出好的记叙片断, 在叙述客观的生活时, 就要有所寄寓;在记人叙事时, 就应饱含真情。所以, 有目的、有情感地对人物、情节、场景进行描绘, 哪怕片言只语, 也能亲切自然, 真实感人。像作者杨绛对阿必“不肯睡觉”的描写:“我在家时专管阿必睡午觉。她表示要好, 尽力做乖孩子。她乖乖地躺在摇篮里, 乖乖地闭上眼, 一动都不动, 让我唱着催眠歌摇她睡。我把学校里学的催眠歌都唱遍了, 以为她已入睡, 停止了摇和唱。她睁开眼, 笑嘻嘻地‘点戏’说:‘再唱 《喜旦娄》 (Sweet and low, 丁尼生诗中流行的《摇篮曲》) 。’原来她一直在品评, 选中了她最喜爱的歌。我火了, 沉下脸说:‘快点困!’ (无锡话:‘快睡!’) 阿必觉得我太凶了, 乖乖地又闭上了眼。我只好耐心再唱。她往往假装睡着, 过好一会儿才睁眼。”正是因为杨绛饱含着对这个顽皮机灵小朋友的喜爱, 所以描叙起来流畅而不失诙谐, 让人读后, 不禁莞尔一笑。

同学们要让补写的内容在精简的文字中出彩, 还要有精彩的描写。描写, 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把人物、事件、景物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 才能达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历历在目”“惟妙惟肖”的效果, 使人有亲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根据补写的对象的不同, 我们可以将描写分为:写人、绘景、状物三类, 每一类在具体描写时, 又有着不同的手法。

比如补写的是对人物的描写, 就可以从正面入手:采用工笔, 对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细加描绘;或者运用白描, 在三言两语间简单地将人物形象勾勒出来。也可以从侧面切入:通过与其它的人物的对比烘托、环境的渲染、情节的推动等方式, 来呈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如果补写的对象是景物, 那我们则可从景物安排的顺序 (远近、高低、内外等) 、景物描写的角度 (视觉、听觉、嗅觉、感觉等) 和绘景运用的手法 (拟人、比喻、对比、夸张、通感等修辞方法和烘托、渲染、动静、虚实、点面、情景等) 三方面入手进行描绘。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道题:

我打电话给水站要求送桶装水。过了好一会儿, 师傅才气喘吁吁地把水送到, 原来电梯停电了, 他是爬了十八层楼梯上来的。

我终于明白, 温暖人心的往

往正是细微处显示的一份善良。

要求: (1) 根据前后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补充出中间情节。 (2) 侧重对人物进行描写, 至少运用2 种描写手法。 (3) 200 字左右。

这道题的要求题干中已经交代得很清楚, 侧重对人物的描写, 而构思情节的重点在结尾处:“温暖人心的往往正是细微处显示的一份善良。”所以我们要描写的是细微处的善良如何温暖人心, 要在描写中带着对人物的赞美和对小善的褒扬之情, 这样更能打动读者, 也才能与结尾处的感慨自然地衔接起来。

总而言之, 无论是哪种描写, 若能掌握恰当的描写手法, 再加上精彩的动词、形容词的运用, 那么, 即使篇幅不长, 也能让补写的内容栩栩如生, 意蕴深刻。

写努力的记叙文作文700字 篇8

荷花盛开,夏日感很强。莲花被风吹得左右摇摆。看似脆弱,实则无敌。鸟虽然小,但可以不受限制地翱翔天空。鸟儿不需要华丽的笼子,只需要一个自由的地方。在这里,鸟儿是自由的,从不远离。这里,空气中有一股淡淡的香味。

自主性是当今社会应该重视的一种重要的学校精神和教育方法。

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今天没去上学,又有幸进入了市里最好的高中,所以来参观。

进入学校,一系列现代化的设施,想到我们学校的废金属,不禁在心里加分。刚想着先去哪里逛逛,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一栋楼。与周围环境相比,这座建筑看起来有点旧。我不禁想:“老了!”正准备转身,突然瞄准三个——字库。又慢慢走到门口,门是旧的,但很干净。轻轻推开门,瞬间就被锁里面的一幕震惊了。这个房间里没有座位。每个人都拿着一本书。我的到来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有些人甚至没有发现一个人站在门口。建筑是旧的,人是新的;书架旧了,但这本书是新的。我悄悄后退,关上门,不敢发出声音。

我不想因为我的到来影响他们一秒钟的时间,也不敢进去拿着书坐在里面。我不能玷污里面的圣书,因为我不够格,因为我还没有融入里面的氛围,我也不可能成为里面最耀眼的那个。在未来,我坚信我可以坐直,成为它的一部分。这里的学生并不懒惰,因为学校提倡自主。这里的氛围和环境值得我由衷的赞美和向往。

为了坐在里面,我好像要交初三的东西。是的,我必须努力。不采取行动是不可能清空头脑的。我相信即使来年失败,我也不会难过。我会笑着说:“我努力了!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努力了。”这个努力可能会影响到以后的一些事情。

写父爱的600字记叙文作文 篇9

爱,那就属父爱和母爱最大,因为它时刻陪伴你。但是,父爱重如泰山。

它在你哭泣的时候,他会无微不至的安慰你,让你不哭;在你不知所措时,他会帮你出主意,让你走上光明大道;在你需要人来陪时,他会不顾一切地找到你,并且陪伴你。

父爱,你重如泰山。

在以前,不懂事的我,经常被爸爸打,那时我甚至都有些恨爸爸了。一天,我委屈地问妈妈:“妈妈,爸爸老是打我,他是不是不爱我了?”“傻孩子,怎么会呢!爸爸非常爱你,只不过他不善于表达而已。”唉!可我一点也感受不到呀!

直到有一天,我才深深的感受到那暖暖的父爱,而且,至今还让我感动不已。

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天气,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冬装,仍然感觉到寒意。中午放学后,我见爸爸来接我回家,连忙从外公的办公室往外奔,谁知刚穿的羽绒服在粗糙的墙角上蹭开了个大口子。爸爸看见了,没有责怪我,只是叹了口气,就骑着车带我来到了学校门外织补衣服的摊子那里。。

爸爸让我脱下了外衣,给人家补。我突然感到一阵寒风吹过,一股冷气突袭而来。这时,平时怕冷的爸爸迅速地脱下了自己的棉衣,关心地对我说:“博博,你穿上吧,万一着了凉,那可怎么行?”我穿着还带着爸爸体温的棉衣,虽然不合身,但我还是觉得特别特别的温暖。顿时,我感动得热泪盈眶。然而,此时我的爸爸呢,却只穿着一件毛线衣站在太阳下,不停地搓着手,跺着脚。我看到爸爸的样子,心头一热,爸爸呀,爸爸,你为了不让我着凉,宁愿自己挨冻。此时,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穿在自己身上那宽大的棉衣,啊!那是爸爸的棉衣,但更是暖暖的父爱,它犹如一股暖流,流遍了我全身。

自从那一天,我就更加珍惜父爱,我这时才知道,爸爸爱我胜过爱自己呀!

父爱——温暖的太阳

父亲手中业,孩子低着头,眼泪轻轻流,意恐迟道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我写的小诗。因为父爱如大海般宽广,比太阳还温暖。

我的爸爸是名物理老师,他的数学很好,相反我的数学却很糟糕。一次,一个数学作业打破了这沉默的局面。

一天,我早早的把作业交到爸爸面前,爸爸严厉的说:“老方法,错一道做五道再加一个巴掌,细心才最重要……烦这唠叨又来了,少一遍唠叨多一点时间嘛!”我想。喂,这道题是加法你怎么算成减法呢!爸爸一边说一边拍桌子,错了一道,两道……;救命!一个巴掌狠狠拍在我的屁股上,爸爸对我语重心长的地说:“你看你作业不认真,错了十道,你太让我失望了!”我心想,不就十道题,有什么了不起嘛!我的脸上露出了愤愤不平的表情,我正想接一句话,又觉的不礼貌。爸爸又开话了,你不是想接话吗,来吧;爸爸的表情又变的严厉了,我。。。。。我不知道!我低着头愤愤不平的表情已经抛到九霄云外了,爸爸更生气了,你不知道,那是别人帮你做的吗,我的眼泪争分夺秒的往下流,然后,跑回房,咬住被子大声的哭了起来。

吃晚饭了,我和爸爸打冷战了,只吃了一小口,把碗一推,说吃饱了;没等我说完,爸爸又开话了,想看电视没门,今天你敢看电视我就打你20下。我气了,站在椅子上,吼道,我又没说要看电视,干嘛这么凶;“你给我下来,看我今天怎么收拾你。”结果还是被打了一顿;晚上,我听见了爸爸的咳嗽声,然后又问妈妈,爸爸怎能么了,妈妈说:“都怪你,让他生气,结果成了这样。”霎时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珍藏的父爱

人们都说母爱伟大,但我觉得父爱同样伟大,而且不是一般的伟大。

一天周末,我在家里悠闲地看着电视,父亲一遍又一遍地叫我学习,我只好放弃看电视这一门喜好,又开始看书了,当我翻完一本本书时,他又叫我写日记,我有点儿不高兴了,可还是一字一板的、不耐烦地随意写了几十个字,就像交差,可谁知,父亲大发脾气,说:“不好好学习就滚!”我一赌气,冲到了楼下,现在我就是吃了称坨------铁了心,一心要离开这里,父亲以为,我在门口站着,可谁知打开门一看,我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他突然对我牵肠挂肚,不顾一切地跑到街上去寻找我……

后来我来到爹爹那里,打了一个电话回家,父亲心里悬起来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原来他一路寻找我,找遍了街道、商场,完全不顾旁人对他异样的目光,也不顾自己的身体,一切都是为了找到我,回来跟妈妈汇报时,他却说我整个下午都在专心致志地学习,我偷偷地听到父亲的话,才感到自己非常惭愧,不禁落下了泪水,我觉得自己对不起父亲、对不起他的一切所作所为。

还有一年,寒风刺骨,窗外冰冷的雪花使人哆嗦,窗外冰凉的湖水已冻成冰块,窗外严寒的风把小树吹得呼呼声,偏偏在这个时候,我要去上补习班,这时,父亲说:“我来背你吧!”靠在父亲的背上,穿着父亲的外套,我感到一股暖流流淌在心间,看着父亲单薄的衬衫和冻得通红的脸,我一下子感觉到父亲苍老了许多,父亲背着我一步一步向前走,留下了我成长的脚印。

父爱是伟大而深沉的,无论曾经付出了多少,父亲也不曾提过半句,那份永远只有默默奉献、付出且从不计较得失的爱,便是父爱。

浅谈小学语文写人类记叙文教学 篇10

在现行语文教材中,编写了大量写人类记叙文,它们通过鲜活的生活故事和难忘的生命经历阐述哲理、抒发性灵,相比散文的随性而喜、古典小说的精致凝练,更容易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对接,也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就学生的心智水平和阅读能力来说,写人类记叙文更加明白晓畅,往往不需要教师讲述,学生就已经能有所把握。然而,也正因写人类记叙文强烈的故事性、情节性,在学习和教学中比其他类型文本更容易滑入“内容分析式”的泥潭。现在的阅读教学,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常常看到老师领着孩子在已知的内容层面上滑行,却忽视了语言本身。这样教,显然就失去了这类教材的语文价值,使之异化成了“品德教材”,使写人类记叙文的教学极易走入狭隘的路径,甚至演变成空洞苍白的说教。因此,正确解读、教学写人类记叙文十分重要。

一、分析文章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特殊性和一般性的统一。对于一类课文来说,其特殊性就是它的文章特征,只有抓住了文章的特征,我们才能像“庖丁”那样将该类课文看得清楚、看得透彻,才能找出适当的教学内容,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

1.完整的事件描述。

每一种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在规律。诗歌讲究独特的“意象”的创设,说明文讲究准确的说明方法,写人类记叙文就是叙述事情,就是以书面的形式把一件事情说清楚。写人类记叙文就是讲故事的,不管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是以人物为主还是以事情的叙述为主,文章的根本用途是讲故事。既然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自然故事性就是记叙文的本质特点,也是记叙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根本所在。

2.丰富的细节描写。

细节,即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写人类记叙文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环境烘托等细节描写来显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创造典型环境、突出人物的品质。如《百合花》中,“被面上撒满白色百合花”这一细节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结尾更以此细节点题,可称为“点睛式”的细节。

3.激烈的矛盾冲突。

写人离不开叙事,叙事的目的更在于写人。不管是一件事还是多件事,不管运用何种细节描写,也不管情节是如何的跌宕起伏,写人类记叙文的最终目的都是为突出人物的某种精神品质、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

正如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一样,叙事性文章也讲究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它常常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漩涡中。或许,正是那一个又一个激烈的矛盾冲突,才能使人物品质得到凸显。如《给予树》中,课文的一、二自然段都在讲述给家人买礼物,从讨论到选购到买到后的欣喜。第三自然段却描述了金吉娅用给家人买礼物的钱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姑娘买了洋娃娃,令妈妈大为吃惊,出现矛盾冲突。第四自然段用回溯的方式写明了金吉娅买礼物的过程,让故事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综观全文,语言清新自然,情节跌宕起伏,读来让我们的心中弥漫着一股其乐融融的亲情滋味,也让读者在情节的撞击中更加懂得了“给予”的意义和快乐。

二、精选教学内容

越来越多的一线语文教师逐渐认识到了“教什么”远比弄清楚“怎么教”重要。根据以上对写人类记叙文特点的分析,笔者结合《地震中的父与子》谈谈这一类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1.事件内容。

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笔者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梳理文中的事件。课文先写在大地震的混乱中,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急切地冲向儿子的学校,尽管学校已成废墟,他还是坚定地向儿子教室的方位走去;接着写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坚持寻找自己的儿子阿曼达;最后写经过38个小时不停的挖掘,他的儿子和另外13个同学终于获救。课文中,父亲抱着坚定信念救儿子这个故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学生阅读这篇课文的重点。文章描写了父亲不顾劝阻、历尽艰辛救出儿子的过程,出现了大段大段的对话描写。让高年级学生归纳好这几段对话,也是教师梳理事件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理清了事件,学生就初步感知了这对父子在灾难面前坚强的信念与强大的勇气,人物形象一下子就初步建立了起来。

2.细节描写。

梳理事件只是粗浅地了解故事内容,浅层次地感知人物形象,要想更深入地感悟人物品质,必须借助细节的品味。比如,描写父亲在废墟上挖了很久:“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人物细致的外貌描写生动地揭示了父亲为了坚守承诺历尽艰辛。在别的父亲都慢慢放弃、纷纷离开的时候,在别的孩子都失去希望、陷入黑暗时,这对父子心中反复出现的那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更是坚定地在读者心中勾勒出一对伟大的父子形象,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着实令人钦佩!文章的语言描写也很有特点,在两个集体中的对话描写中,都出现了相同语言反复出现的语言形式,如“你是不是来帮助我?”通过父亲的反复追问,更表现出父亲的坚定决心,一再出现,更令读者感受到了强大的文字冲击,对人物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不管是在语言积累与表达上,还是在体会文章价值上,这些都是不容错过的教育资源。

3.矛盾冲突。

细细观察,我们会觉得这篇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也是曲折起伏的。在大地震面前,别的父母都选择了安全地离开,而“父亲”却疾步走向废墟动手挖掘,这让我们捏了一把汗。“父亲”为什么要冒这个危险呢?如果此刻放慢镜头,学生一定会有很多猜测。消防队长、警察都来劝他了,父亲又是怎么做的呢?离开废墟,或者是和其他父母一样离开?最后,父亲的举动让所有人深深吸了一口气,他用一双手挖了36小时,终于听到了儿子和同学的声音,救出了他们,也让所有人为之钦佩不已。此时,我们不得不为作者巧妙而跌宕的情节设置拍手叫绝。

教学写人类记叙文,就要像这样紧紧地扣住故事本身,去梳理文中的事件,品味细节描写,体会情节的跌宕起伏,围绕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开展一些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

三、确定教学策略

达尔文曾经说过:“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换句话说,最有价值的学习就是学习方法的学习,事实莫不如此。对于写人类课文的教学,最重要的就是交给学生学习该类课文的有效学习策略。

写人类记叙文独具特质,所以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理应与其他文章体现差异。

1. 聚焦文章题眼,调动情感,以点辐射全篇。

文章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是文章灵魂的体现,文章的主旨往往包孕其中。抓住题眼研读课文,有利于尽快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指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促使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课文。

如执教《慈母情深》一课时,抓题眼“情深”,用这条情感主线串起四大板块:出示课题,提出“情深”;初读课文,聚焦“情深”;研读课文,感悟“情深”;简介作家,升华“情深”。引领学生从“母亲工作的环境”及“母亲自身的形象”这两方面感悟慈母情深。

像《将相和》《草船借箭》《金色的鱼钩》《唯一的听众》等课文,我们都可以抓住题眼来展开教学,以起到举纲张目、辐射全篇的效果,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调动学生静心研读的情感。

2. 站在学生角度,开发支点,引起阅读期待。

教师在解读文本、挖掘文本价值时,要尝试转变角度,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作为原始读者,推想学生读到这个文本的时候心中最强烈的感觉是什么,文本与学生的经验、思考和情感产生冲突的焦点在哪里,必须要有一个颇具震撼力的问题来刺激他们,发动他们,使进入文本、解读文本成为他们自然的内在诉求,而且使他们自发地关注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上来,从而得以顺利地进入文本。要以此视角为情感支点打通全文,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3. 立足文本整体,梳理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理清了课文中的事件,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人物的品质。在教学《理想的风筝》这一课时,有了前期的学习经验,六年级的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课文的主人公———身患残疾的刘老师,找到了事情发生的地点———校园里,时间是作者苏叔阳上小学的时候他们也发现了课文中4- 13小节叙述的三件事。正所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三件看似相互独立的事情共同反映了刘老师不向命运低头的乐观主义精神。但是,这三件事在结构上又是彼此独立而完整的。因此,这一环节的教学内容就应该是抓住基本要素,理清课文的脉络,既做到心中有丘壑,又能为接下来的紧扣细节描写、感悟人物品质做下铺垫。岂不是一举两得!

4. 紧扣语言形式,创设情境,实现言意兼得。

教师在课堂上要引领学生探究文本中那些颇具深意的语言现象,这既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过程,也是体味作者表达特色、学习语言表达形式的主要途径。作为文学作品,它有自己独特的语文价值,我们的编者在编写这类文章的时候已经开始有所提示。面对这类文章的教学,我们必须唤醒自己的语文教学意识,升起敏感和警觉,从语词、句段、篇章等多个维度发现语言形式上的特点,并由此确定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引领学生在阅读中自觉地关注言语本身,在语言的比较揣摩中感悟语言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在领悟“意象、意境、意蕴”的同时,关注语言表达本身所具有的魅力,从而领略到文本中融合的“言”和“意”。

(1)字词。

作家在表达过程中,比如描写一处景物或者事物的时候,会用到大量有特点的词语。课堂中,我们就应该把它们呈现出来并让学生主动发现这些词的内在特点,积极地去理解、积累、运用这些词语。如此,学生会形成一种对词语的敏感,也会在碰到这类词语现象的时候产生兴趣。

(2)句段。

在叙事性文章中,常常会有一些有价值的句段,看似不起眼、含而不露,但却能让读者在品读后产生巨大的认知冲击,从而形成文本语言上强大的张力。这些句段,足见作者驾驭语言和意象的功力,所以,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句段,激发冲突,发动“引擎”。

(3)篇章。

在教学叙事性文章时,除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去关注文章的章法结构,要有强烈的篇章意识。阅读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写作的预备。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对结构有明显特点的文章,要及时巧妙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并进行着力渗透,使学生形成深刻的烙印,并逐渐影响他们自己写作,让他们也可以这样去结构全文。

语文教学 应该是留 下语言,留下情感,留下形象。语文课堂的“言”“意”兼得,就是语言文字和课文思想内容都要让学生有所收获。应让学生在品味词语时、在分析段落结构时、在推敲词语时,在思维记忆里去追寻文本的价值,从而实现“教学是向孩子们传递生命的气息”的追求。

5. 品读文本语言,熏陶情感,以读文促悟情。

“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宗旨。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读”中迁移运用、熏陶情感。

执教《白杨》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反复读文本,在默读中思索白杨的品质,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在诵读中升华作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美好情感。

6. 抓住情感错位,酝酿冲突,浸润文章价值。

如果说,中年段的写人类记叙文主要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品质,那么高年段的这一类课文还会利用激烈的矛盾冲突烘托人物的精神品质。仔细阅读每一篇叙事性文章,你会发现大都隐藏着一个重要的矛盾冲突或情感错位。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抓住这些矛盾冲突处、情感错位处深入解读、层层推进,让学生从已知中不断发现求知,移情入境,切己体察。

上一篇:再见了,水晶球小学生作文下一篇:随笔《幸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