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电学公式

2024-06-21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电学公式(精选11篇)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电学公式 篇1

初三物理精讲中考复习资料 初三物理精讲中考复习资料 精讲

电学公式: 电学公式: 串联电路 电路图 电流 I(A)电压 U(V)电阻 R()欧姆定律 及其变形 电功
W(J或kWh)
只用于纯电阻电路
L1 L2

并联电路
L1 L2

I 总 = I1 = I 2 U 总 = U1 + U 2 R总 = R1 + R2
I= U R
U = I R

I 总 = I1 + I 2 U 总 = U1 = U 2

1 1 1 = + R总 R1 R2
R= U I r r / kwh

① W = Pt ② W = UIt ③ W总 =W 1+W2 ④ 电能表 ⑤ W总 = 示数之差
W = I 2 Rt W= U2 t R

电功率
P(W或kW)
只用于纯电阻电路

①P =

W ② P = UI ③ P总 = P1 + P2 t

P = I 2R

P=

U2 R

①滑动变阻器 30, “ R最大 = 30;R中点 = ” 1A : ②小灯泡等电器 6V, “ U 额 ” 3W : 利用铭牌所能 获取的信息 ③电能表:
“ 220V ”

R 最大 = 15;I 额 = 1A 2 P = 6V;P额 = 3W;I 额 = 额 = 0.5A;U额
2

U(6V)2 R= 额 = = 12 P额 3W U 额 = 220V
“ 10(20)A ” I 额 = 10A “ 600r / kwh ” W总 =

P额 = U 额I 额 = 2200W

r r / kwh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电学公式 篇2

一、重视实验, 事半功倍

老师要明白学生该学什么、怎么学, 更要思考如何教学生学, 也就是要注重学法指导, 这无疑是事半功倍的做法。我的指导思想是一些讲了学生不一定懂但用实验能一下子说清楚的问题一定用实验说明。对照实验现象, 不用老师多费口舌, 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例如: (扬州, 2004) 用图像来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规律是很直观的。如图, 一立方体木块, 下面用一段细线与之相连, 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在容器底 (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 。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 如图所示。若细线中的拉力用F表示, 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那么, 在图中可以正确描述拉力F随随深度h的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二、重点问题, 分析透彻

电学中的两个最重要实验是“伏安法测电阻”和“伏安法测电功率”, 围绕这两个实验的中考题可谓多如牛毛。经过第一轮复习我发现很多学生对这两个实验不够理解, 头脑一片混乱, 所以我引导大家对这两个实验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 (如实验原理、所需实验器材、电路图、电源电压要求、电表量程选择根据、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作用、U-I图像意义、实验结论和是否要求平均值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实验能否取平均值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学生明确了对定值电阻这样的定量取平均值, 可以减小误差, 而电压改变, 电功率也随之改变, 即电功率是一个变量, 取平均值就无意义了。再设问: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 最后要不要取平均值呢?问题不言自明了。

三、“表里不一”, 解释清楚

不少学生碰到“多次测量”就犯迷糊, 究竟是“取平均值, 减小误差”呢, 还是“找到普遍规律”即归纳法的需要呢?我结合以下两个实验引导学生,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及“伏安法测电阻”, 这两个实验从实验器材、电路图、实验步骤看起来都特别的相近, 所以真怪不得学生会搞不清楚, 但是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环节中前者得到是“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显然是一个“规律”, 而后者要测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 即一个物理量, 无疑是需要“减小误差”的。再追加几个问题, 让学生辨析, “多次测量”的庐山真面目也就显而易见了。

四、“微小”问题, “放大了说”

学生在长度测量的间接测量中学习了如何测一张纸的厚度, 第一次认识了“累积法”, 但是在其他物理量的测量中, 我发现他们对这种测量方法的迁移能力较差, 对于“累积法”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减小误差”很容易混为一谈。比如测单摆摆动一次所花的时间, 有部分学生选择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减小误差”的方法, 我就按照他们说的, 做实验给他们看, 让他们记录摆动一次所花的时间, 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明白这种“微小量”应该采用间接测量中所用的“累积法”, 而一般可以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为了减小误差, 采用“多次测量”。

五、研究方法, 理清思路

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 我们学习了很多研究方法, 如:类比法 (如水流类比电流, 水压类比电压) 、转换法 (如电功的大小→灯泡的亮暗) 、模型法 (如杠杆、原子结构) 、等效替代法 (如曹冲称象) 和控制变量法等。其中控制变量法尤其重要, 只要是探究结论, 一般都少不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例如动能大小与质量、与速度的关系,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升高温度的关系等事例不胜枚举。所以更要提升到解题思路的高度。再如: (苏州, 2011) 如图所示是“探究同一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图。

实验中保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图甲和图乙中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相等, 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拉力大小的关系是:F1F3=F4, 则:

(1) 由图甲和图乙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 由图乙和图丙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 由图丙和图丁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有的学生不把控制变量法提高到解题思路的高度, 填写结论时, 就容易不写清楚条件, 造成结论不严密, 失分在所难免, 也体现出了学生对问题的研究方法不够重视。

六、过程方法, 综合应用

没有过程就没有思维, 过程是思维的载体, 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复习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案进行对比和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物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

复习过程中, 有这样一道题:如图甲所示,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 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则 (%) 。

A.t=3s时, 物体受到的力的合力为1N, B.t=6s时, 将F撤掉, 物体立刻静止, C.2s—4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逐渐增大, D.t=1s时, 物体所受摩擦力为零

失分情况统计结果表明, 学生对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的实验过程与研究方法认识模糊, 导致综合应用能力较差。因而我引导学生重温了这个实验, 详细分析了这两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结合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当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拉力和摩擦力才是一对平衡力, 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不容易操作, 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太难了。然后对第二套方案进行分析, 木板拉动过程中学生眼见为实:变速运动时拉力改变了,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保持不变。

回到上面这道题,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学生能轻松分析出每一时刻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物理中考总复习对策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力学;中考复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考命题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不断革新。新课改背景下,中考物理命题改变传统以知识、技能考查为主的做法,更加注重对初中生学习能力的考查,增加了问题的探究性、综合性,并将本土特色融入其中,更好的将问题的考查与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结合。力学板块是初中物理深层次学习的基础知识,在初中物理整个课程设置中占很大比重,同时也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和难点环节。教师在组织初中物理力学板块复习时,要在选题、编题上下功夫,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复习技巧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力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问题的探究实践能力。

一、新课改背景下中考物理的命题结构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发展,中考命题趋势逐渐向综合性、全面性、探究性方向转变,中考物理的命题结构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首先是物理题目紧扣新课程标准,立足基础知识,面向全体学生。综合近年来中考物理考试的情况,从试题难度上看,中考物理试题中容易题占40%,较容易题占30%,较困难题占20%,难题仅占10%,基础性题目占很大比重。从试题内容上看,物理科学探究性题目占1/5以上,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而在其中力学知识的考查通常占很大比重。其次,中考物理题目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加了具有地方特色和热点的题目考查。再次,中考物理中实验的题目更加侧重对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总之,中考物理命题结构的变化,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考查内容的多样化和科学性。初中物理的教学在重视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更要促进学生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物理力学板块的复习策略

1、制定计划,有的放矢

以新课标下人教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为例,初中物理力学板块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八年级下册,其中包括“力”、“运动与力”、“压强”、“浮力”、“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等章节,是整个初二年级物理学习的重点内容,其中涉及的“牛顿第一定律”、“浮力的影响因素”等问题也是物理实验题目经常涉及的内容。要系统而全面的掌握这部分知识,必须要做到制定计划,有的放矢。首先,教師要引导学生对力学板块的知识点复习做好详细计划,对涉及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做到宏观把握,完成对知识结构的系统梳理。其次,针对力学板块的知识体系,形成“三轮复习”为主的复习模式。教师引导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注重对力学基本知识的全面掌握;在第二轮复习中通过基本题型的训练,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在第三轮复习中以综合性的模拟考试为主,拓宽学生对力学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考试的整体把握。再次,重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力学板块的很多知识都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的,如将“密度”、“压强”、“浮力”等概念性知识转化成具体的生活实践知识,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探究实践能力。

2、巧妙运用策略,拓宽复习技巧

初中物理力学板块的知识内容对初中生而言较为抽象和单调,在复习时,教师要适当运用一些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拓宽复习技巧。一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直观教具,将抽象的力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帮助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和应用。如在复习第十章《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时,教师教师通过多媒体将学生无法直接完成的实验进行直观展示,帮助学生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二是通过将力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类比,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如在复习第九章《液体压强》一节的内容时,将同一深度液体压强向各个方向相等,类比成班级的每个同学的自由平等地位。通过对知识的精加工策略,加深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三是巧妙运用“顺口溜”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复习第六章《质量》时,用“质量本是一属性,物体本身来决定:状态、形状和位置,外变不变其大小。一放平,二调零,三调横梁成水平,指针偏哪哪边重,螺母反向高处动”等“顺口溜”来对物体质量相关知识的总结,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3、关注社会热点,精心编选习题

一方面,新课程理念下,中考物理试题逐渐增加了对社会、科技和生活热点问题的融合,将力学问题融入到社会生活情境中。如以建筑工地为背景,给出建材的密度等数据,考查学生对物体密度、质量等关系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力学知识的特点,精心编选开放或半开放的问题,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意识。如知道了弹簧秤在测量力的大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其它可以由弹簧秤测量的物理量。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在力学复习时的思路更加开阔,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结语

初中物理力学内容不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中考物理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物理教师应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复习对策。一方面制定合理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对物理力学板块进行有的放矢的复习;其次要巧妙运用多种复习策略和方法,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单一的复习变得形象具体;再次要关注热点问题,通过对复习题的精心编选,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具体应用能力和探究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万广.初中物理教学中解力学题思路的探究[J].新课程,2014(5):94-95.

关于测量的中考物理概念公式复习 篇4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

2、长度的主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米?1分米= 米, 1厘米= 米?1毫米= 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地球的半径?6400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和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s),它的常用单位有 ? 。1h= min= s.

人教版物理中考总复习提纲资料 篇5

一、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ρ液

二、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t的单位:秒。

三、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

f2f 倒放大实 幻灯机

u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四、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五、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六、电流定律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Q=It

电流单位:安培(A)1安培=1000毫安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U=IR 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

①I=I1=I2②U=U1+U2③R=R1+R2④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如右图,

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欧。答:(略)

⒍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或 ④I1R1=I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

例:如图R2=6欧,K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0.4安,K闭合时,A表示数为1.2安。求:①R1阻值②电源电压③总电阻

已知:I=1.2安I1=0.4安 R2=6欧

求:R1;U;R

解:∵R1、R2并联

∴I2=I-I1=1.2安-0.4安=0.8安

根据欧姆定律U2=I2R2=0.8安×6欧=4.8伏

又∵R1、R2并联 ∴U=U1=U2=4.8伏

∴R1=U1/I1=4.8伏/0.4安=12欧

中考物理课总复习方法3 篇6

3第三阶段:查漏补缺、实战演练

这一阶段,要对自己前两个阶段复习中出现含糊不清的、掌握不牢的地方重点加强。

几乎每个考生在复习中都有某些“头疼”的地方,或是概念不清,或是方法不多。在最后的复习中应该通过与其他知识的联系,把这些心理的“钉子”拔掉,这样在考场上才能信心十足。考前30天左右,开始进行模拟试题或者真题的实战演练。在这个过程中,注意答卷时间的分配,重视考场心态的调整。只有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考试的时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惊慌失措。

无论自己的模拟考试成绩如何,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分数考高了,不要洋洋自得,毕竟真实的考场上压力和环境都和平时不太一样;分数考低了,也别灰心丧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况且一般来说模拟题都要难于真题。

由于长时间较为艰苦的复习,到了最后时刻的复习阶段,心理和生理难免感到疲惫,而此时恰恰是复习最关键的时候。在一个良好的复习心态下积极备考,是最后的复习阶段中至关重要的。

第三阶段的复习结果应该是:增加信心,掌握好考试时间的分配,增强临场应变的能力;

总结

三个阶段的时间分配,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基础较差的考生,建议早动手,早复习;而物理基础较好的同学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第二阶段的复习上,这一阶段能帮助你提高得更快。

除了分段复习的方法,根据历届考生的经验教训,总结出物理复习中的“七忌”,望初中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引以为戒:

一忌强背方法技巧,不重理解

二忌只看例题,不动笔练习

三忌只追高难,不重基础

四忌题海战术,不归纳总结

五忌 做题翻书,不牢记公式

六忌闷头做题,不与人交流

浅谈中考物理总复习点滴体会 篇7

一、限时完成识记巩固的题目

中考试卷中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比例较大, 是中考的重点。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摒弃了考查死知识的做法, 要求学生能在具体事件中辨认出该知识或规律。俗话说“万丈高楼从地起”, 所以我把基础的知识点融入一些简单的题目中, 要求学生限时解答, 做到题目读完答案就得写完, 解答中对知识点要熟悉到不能有犹豫的程度。设计习题注意层次性问题, 把握一个由易到难、逐步上升的原则。避免复习完一部分知识后, 立即把针对该知识点的中考题搬来一阵狂轰滥炸。基础打扎实了, 知识才得以迁移, 解答中就会游刃有余。

二、典例分析, 从易错点着手进行知识点的复习, 激发学生兴趣

在分章复习中, 要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提高和升华, 找出它与其他章节中某些知识点的联系, 从而激发学生复习旧知识, 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长度测量的相关题目现在对他们来讲是再简单不过了, 如果千篇一律地给学生陈述知识点, 那真是做了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必须等他们“见了棺材掉眼泪”时, 他们会带着疑问急切地希望听到老师的讲解, 这时复习相关知识, 然后由学生自己找出出错的原因。所谓打蛇打七寸就这个意思, 使学生对学过但未掌握透彻的、遗漏的知识引起高度的重视, 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态度, 从而行之有效地复习。

例: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解答该题后, 学生对选B和C引起了争执, 这一现象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对长度相关知识掌握不够, 我给学生复习了三个知识点: (1) 测量结果的组成。 (2) 分度值的判断方法。 (3) 根据测量结果用“对位标写单位法”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结果学生的争执没有了, 统一答案B。通过这一次, 我和学生都认识到再简单的内容和章节都不容忽视。抓住关键复习, 帮助学生把遗漏的知识补救过来, 杜绝因疏忽而导致对问题似是而非、似懂非懂, 在判断上的是与不是之间游离不定的现象。

三、通过不断反思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

学习物理的困难在于我们不但要学懂, 最重要的是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所以学生错答题无非两种情况: (1) 不理解该知识点; (2) 掌握该知识点不全面或一时忘记、遗漏, 解答中思考不全面。很多情况下解答题目都要综合考虑多个知识点, 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因果逻辑关系等。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在复习中反思的习惯, 在改正和总结的过程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具体方法是一类题目讲评完, 反思复习了哪些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用到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还可以变化?等等。从而使知识得以巩固、深化、提高, 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 由面到体,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另外要求学生定期整理自己的笔记和试卷, 找出自己以前做过错题, 认真仔细地弄清以前为什么错, 现在是否会做。结果发现, 他们经常错的往往是同样或类似的问题, 那这一部分内容就是他们的弱点, 在以后复习中要引起重视。

四、结合时代气息, 关注热点问题, 把握考试动态

当今世界的四大危机, 其中与我们初中物理紧密联系的是能源问题和环境保护。比如锅炉作为一种常见的加热工具, 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热源。但是由于它的广泛使用, 也给我们使用能源和保护环境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必须想办法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有效地保护环境。学生由此会联想起家里使用的蜂窝煤炉、液化气灶、酒精炉等炊具, 并关心它们在使用时的节能与环保问题。

教师要关注最新科技发展和成果、时事新闻、新产品的投放和使用等。分析这些内容, 研究它们与初中物理之间的联系, 或把它们作背景或载体, 命出原创的训练题, 开拓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能力。针对这些问题要让学生熟悉相关的题型: (1) 估计、估算题; (2) 动态问题分析; (3) 情境信息题; (4) 开放性试题 (包括结果开放、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等) ; (5) 图像题; (6) 先学后用题。

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学生的解题习惯需要老师从平时的习题教学中逐步培养。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分析题目、如何答题。物理规范化解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 解题过程的规范化, 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

浅析中考物理的总复习策略 篇8

关键词 初中物理 中考 总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099-02

初中物理总复习是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整个初中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认识过程,是进一步提升科学研究方法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过程。为了使它能够为学生在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基础,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认真制定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是全面复习,要求教师回归课本,夯实基础。这时要以课本为基本的复习材料,覆盖全部知识内容;巩固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要求学生能在具体事实中,辨认出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建立以现实生活为实例,发现物理知识点,探究物理知识的内涵,总结一般性物理规律特点的模式。同时还要求学生对基本测量仪器进行使用,对基本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及常用的物理常数的记忆和理解。

第二阶段以专题为主线,进行综合和专题复习,以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为主。教师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分析教学大纲、分析往年的中考试卷,总结出各部分知识点出题的形式,强化部分重点题型。如:估算问题、科学研究方法问题、电路故障问题、凸透镜成像问题等。通过专题复习,活化深化课本知识,注重思路、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将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素质。这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归纳和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复习时就需要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我们可以把多个知识点链接在某一具体的事例或事件上来,从而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第三阶段以综合模拟为主,进行适应性的强化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为增强考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正确决策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洞察能力及创造能力。

二、切实加强复习指导

1.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反思

要求学生定期整理自己的笔记和试卷,找出自己以前做过的题目中的错题,认真仔细地弄清以前为什么错,现在是否会做。如果学生能把几套试卷放到一起,就会很明显地发现,他们经常错的往往是同样或类似的问题,那这一部分内容就是他们的弱点,在以后复习中就要重点复习这些问题。

要尝试对各种题目进行归类,在理解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盲目重复性做题,以致忽视了对课本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复习,要重视基本运算能力训练,但不要在复习中注重做繁难的计算题,这样容易造成难题解不对,基础题解不好。

教师也要注意自我反思,一次练习做后,要反思自己布置的作业难度是否合适?有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学生为什么会出现某些典型的错解?下一步该采取什么教学对策等等。

2.注重学生作业

作业布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收上来的作业不改等于没有收,长此下去,学生也不会好好做作业,教师从批改的作业中要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做错的题目。要看错在哪儿?有哪些共性的问题?学生做对的,也要看有没有新颖的解法?为接下去的讲评积累资料;作业讲评不能面面俱到,共性问题集体讲,个性问题个别辅导。讲评不能就题论题,而要举一反三。对做错的题要严格要求学生纠正。

3.培养学生的答题规范,避免不必要失分

首先,要读题仔细。注意解题过程的规范性训练,忌轻视“过程”用语。比如加写必要的文字说明,书写公式、代入数据、解出结果、统一单位要步步落实,不能只写公式,不代入必要的数据,直接写出答案。在平时练习中要重视一题多解,有些试题的结果需要分类讨论。不能思考疏漏和答题马虎,浅尝辄止。其次,解题中要避免“五种错”,即:看错、想错、算错、写错、抄错。读题和审题是解题的基础,读题不能匆匆而过,应该字字落实,注意不能多字、漏字及语言要规范、通顺,不写错别字。要避免粗心大意,受思维定式和熟题答案的影响。再次,特别是一些涉及到容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复习时不能走马观花,防止不深不透。另外,要适当安排一些限时解题的训练,重点解决会而不得分的问题,切实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拿到应拿的分数,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能少,能得的分一分不能丢”。

4.加强模拟训练

复习中需要适当精选试题进行模拟训练,考察复习的效果,及时做出调整。模拟的试题不仅可以检验复习效果,也可以去体会中考命题的思路和命题的延续性,还可以扩大自己做题的宽度和广度。同时在模拟训练中去把握做题的时间。提高做题的速度和精度。复习中要根据自身特点找出差距和薄弱环节,适量做题。不要以为做过的题目越多越好、越难越好。考试中以有选择性的做中考真题,通过反复的、阶段循环式的针对性训练来提高复习效果,体会和熟悉中考题型,达到对必考知识的融会贯通。但重要的是做题后,要学会反思,善于总结,尤其是做错了题,要去寻找、分析做错的原因。

参考文献:

[1]王晓波.追寻物理教学之真[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8,(3).

[2]杨崇龙.中学物理教法研究[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电学公式 篇9

1、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在串联、并联电路的中的规律:(☆☆☆☆☆)1

电流: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I1=I2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 并联电路分流,该支路电流的分配与各支路电阻成反比。

即: I1R1=I2R2

电压: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电源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U1+U2串联电路分压,各用电器分得的电压与自身电阻成正比。

即: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和电源电压相等。U=U1=U2

电阻: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串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大。(总电阻越串越大)R=R1+R2

◆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分电阻的倒数和。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并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小。(总电阻越并越小)R=R1R2/R1+R2(上乘下加)或: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的电阻倒数之和。

◆因此几个电阻连接起来使用,要使总电阻变小就并联;要使总电阻变大就串联。

◆如果n 个阻值都为 R0 的电阻串联则总电阻R=nR0

◆如果n个阻值都为 R0 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 R=R0/n 电功:◆串联电路: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即:W总=W1+W2+…Wn 电流通过各个用电器所做的电功跟各用电器的电阻成正比,即:

◆并联电路: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即:W总=W1+W2+…Wn 电流通过各支路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电功跟该支路的电阻成反比。即:

电功率:◆串联电路:总电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实际电功率之和。即:P总=P1+P2+…Pn 各个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与各用电器的电阻成正比

◆并联电路:总电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即:P总=P1+P2+…Pn各支路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与各个支路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2

◆电流(A): I=U/R(电流随着电压,电阻变)

◆电压(V): U=IR(电压不随电流变。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电阻(Ω):R=U/I(对于此公式不能说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电阻与电流、电压没有关系。只与本身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温度有关)

◆电能(J):W=UIt , W=Pt(此二式是普适公式)W=I2Rt, W=U2t/R(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KW.h也是电能的单位俗称度。1KW.h=3.6×106 J

◆电热(J):Q=I2Rt(普适公式)在纯电阻电路中(消耗电能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的电路),Q=W。所以在纯电阻电路中算电热可通过算电能来实现。注意:接有电动机的电路不是纯电阻电路,在这样的电路中计算只能用普适公式。

◆电功率(W):P=UI, P=W/t(此二式是普适公式)P=I2R, P=U2/R(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

记住!!!非纯电阻只能用:W=UIt , W=Pt Q=I2Rt P=UI, P=W/t 欧姆定律不成立

3、根据灯泡额定电压(U额)和额定功率(P额)能进行的计算:(☆☆☆☆)3

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额=P额/U额

灯的电阻:R=U额2/P额

如果已知灯两端的实际电压是U实,则灯的实际功率是:

P实=U实2/R,如果U实/U额=a/b 那么P实=(a/b)2P额

串联电路的电阻有分压的作用且分压的大小与电阻的阻值成正比。U1/U2=R1/R2 电能,电功率,电热在串联电路中的分配也是一样的。

并联电路的电阻有分流的作用且分流的大小与电阻的阻值成反比。I1/I2=R2/R1 电能,电功率,电热在并联电路中的分配也是一样的。

4、生活中的用电:(☆☆☆)4

家庭电路的连接:入户线首先要接的是电能表,然后是总开关再是保险,这三者顺序不能错。控制电灯的开关应和电灯串联,且开关要接在火线上,接螺旋套灯座时,应将螺旋套接在零线上。三孔插座要按“左零右火上接地”的接法去接。家庭电路中的用电器间,插座间,用电器和插座间都是并联的。

保险丝要接在火线上。不可用过粗的保险丝,也不可用铁丝铜丝代替保险丝。保险丝的特点是:电阻大,熔点低。家庭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其金属外壳一定要接地,这样当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时,把用电部分接入电路的同时,也把金属外壳与大地相连,防触电。

区别零火线要用试电笔。使用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但切不可接触笔前端金属体。火线可使试电笔的氖管发光,这时有电流流过人体,但电流太小对人体无害。

5、安全用电知识:(☆☆☆)5

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动力电压是380V。

只有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了火线且有电流流过人体,人才会触电。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触电急救:首先切断电源或用一根绝缘棒将电线挑开,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发生电火灾时,务必在切断电源后,才能泼水抢救。

如果家庭电路出现了烧保险的现象,就表明了家庭电路的总电流过大了。其原因有二:一是短路;二是家庭电路的总功率过大了。

6、电能知识要点:(☆☆☆)6

消耗电能的多少可以用电能表来测量。它是以KW.h为单位的。表盘上:“220V”表示该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10(20)A”表示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是10A,额定最大电流是20A。“50 Hz”是说这个电能表应该在50赫的交流电路中使用。3000r/KW.h是指接在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就转3000r。读电能表的示数时,我们要注意最后一个数字,它是小数点后的数字。一段时间消耗的电能等于这段时间结束时读数-这段时间开始时读数。

根据“3000r/KW.h”字样能进行的计算:

如果告诉我们转数为n那我们可以计算消耗的电能:W=1 KW.h/3000r(1转消耗的电能)乘以n 如果再告诉我们时间为t我们可以计算这段时间的电功率:P=W/t(要注意单位是否配套:此时W取KW.h为单位;t取h为单位计算较方便)

7、电功率知识要点:(☆☆☆☆)

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根据W=Pt我们可以知道不能说电 7

功率大,消耗的电能就多,还与时间有关系)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 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是有关系的。不同的实际电压对应着不同的实际功率。但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是唯一的,不变的。如果告诉你此时用电器正在正常工作,那我们可以知道:此时用电器的实际电压就等于其额定电压,其实际功率就等于其额定功率。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实际电功率越大,灯泡就越亮。

生活中的用电器,电功率达到1000W的有:电炉,电热水器,微波炉,空调。在做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时,在测额定功率时,一定要让电压表测小灯的电压且示数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让电流表测小灯泡的电流且示数为其额定电流,这样用公式P=UI计算出的才是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

实验时,如果出现灯不亮,电流表没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较大的现象,则电路故障一定是和电压表并联的小灯断路了。

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灯泡的实际功率与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有关。不同的实际电压对应着不同的实际电功率。因此在此实验中,电功率不能求平均值。

在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由于电阻与电压,电流无关,是个定值,所以灯的电阻最后可通过求平均值来确定。在此实验中每次算的电阻值可能会不一样,导致电阻改变的是灯丝的温度,不是电流,电压。而此实验可得到的结论也就是:电阻与温度有关。

8、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注意事项:(☆☆☆☆)8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就和谁并联

电流要正接线进,负接线出 选对量程

电流表:测谁的电流就和谁串联 电流要正接线进,负接线出选对量程 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

1、看所选的量程

2、依所选量程确定分度值

3、数小格。

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接线 调谁的电流就和谁串联

闭合开关前要把滑片滑至阻值最大处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调流、调压;保护电路。注意:它不能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

滑动变阻器的原理:移动滑片,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进而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9、电与磁的复习要点:(☆☆☆)9

一、磁现象:磁体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的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因此每一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悬吊的小磁针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叫南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因此说磁体有指南北的性质。(南极指南,北极指北)磁体还有吸铁的性质: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悬浮列车就是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实现悬浮的。

二、磁场:磁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实现的。磁场的基本性质就是对放在它里面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磁场的方向:磁场中,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

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但磁感线是假想的,因此磁感线要用虚线画

2、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

3、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箭头方向都和该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一致与该点磁场方向也一致

4、磁感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曲的,但都是闭合的,既不会相交也不会中断,是立体分布的

5、磁感线的疏密表示了磁场的强弱。

地磁场:地磁两极与地理两极相反但不重合,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注意:地球的外部磁感线是从地磁北极出来回到地磁南极的。

三、电生磁: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导线(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电流磁效应的应用(奥斯特实验的应用):电磁铁以及以电磁铁为主要结构的元件或器械。如:电磁继电器、扬声器、听筒(相当于扬声器)、电磁起重机等。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但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与电流的方向有关,当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改变时,螺线管的N、S极对调。

螺线管的磁极可以通过小磁针静止时的N、S极指向来确定,也可以通过安培定则来确定。(用右手

四指弯向和电流方向一样)

四、电磁铁:插有铁芯的螺线管。

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和通电螺线管中插有铁芯后磁性增强的原理工作。电磁铁的优点:

1、通电有磁性,断电无磁性

2、磁性强弱可以控制

3、N、S可通过改变电流方向来控制。

电磁铁磁性强弱与那些因素有关:跟电流大小,有无铁芯,和线圈匝数有关。电流越大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有铁芯比没铁芯磁性强。

五、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继电器: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的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电磁继电器: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其主要结构有: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

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当低压控制电路接通时,电磁铁具有磁性,吸引衔铁,使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高压工作电路接通。当低压控制电路断开时,电磁铁失去磁性,簧片将衔铁拉回,切断高压工作电路。

(在叙述电磁继电器工作过程时首先要说低压电路的工作与否,然后一定要说清电磁铁有无磁性,对衔铁的作用,引起高压电路的工作与否。)

扬声器:扬声器通交流电时才会发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使纸盆振动发声。

六、电动机: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此实验的显著器材是电源(要给导线通电)。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且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感线方向二者变其一则力的方向变,二者皆变则力的方向不变。

电动机:依据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原理制成。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动机换向器的作用:在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继续转动下去。(否则线圈将会转回平衡位置)

七、磁生电:

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感应实验最显著的器材是:电流表(用来检测是否有电流产生)。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导体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

2、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斜切也行)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变其一感应电流方向变,二者皆变感应电流方向不变。

发电机:

1、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2、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交流电:大小、方向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我国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

10、信息的传递复习要点(☆☆☆)10

一、电话:

由听筒(听筒中有电磁铁)和话筒组成。自己的话筒与对方的听筒是串联的。电话是靠电流传递信息的。需要电话交换机转接。

二、电磁波的海洋

电磁波的产生: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就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关闭冰箱或电视时,收音机会“咔咔”响,就是电路通断时发出的电磁波被收音机接受而形成的。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0x108m/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电磁波的波长,波速与频率的关系是:波速=波长x频率。注意单位:波长:m 波速:m/s 频率:Hz 不同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是一样的即波速是个定值,因此电磁波频率越大,波长越短。用于广播,电视,移动电话的电磁波叫无线电波。各种光也是电磁波。

微波炉是靠微波(电磁波)工作的。炉门有金属网是因为金属能反射微波,可防止过量的微波泄漏。(过量电磁波辐射对人体有害)

电磁波的应用领域有:微波炉、医学上的X射线透视、紫外线消毒、无线电通信、雷达飞机的电磁波导航等。频率相同的电磁波会相互干扰,因此有些地方禁用手机。

三、广播,电视,移动通信

移动电话是靠电磁波来实现信息传递的。要靠基地台转接。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电学公式 篇10

在这里,老杜物理教研团队每天为同学们精选一道试题,并在第二天公布答案解析,周六、日的经典例题会配备杜老师的经典解析视频,与大家一道分析归纳:中考物理的解题技巧 和 各类题型快速灵活运用,同时老杜物理教研团队还会与大家分享学习心得和成功经验,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提升物理水平,让大家轻松考上理想高中。希望各位同学和家长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以下具体规划合理安排学习。谢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

另有,徐老师中考数学31周计划!【含视频解析】,给你完善的数学解决方案!我们的复习指导分为5大模块: 目前是电学体系,寒假开始力学体系,明年开春是中考实验体系,紧接着是基础概念题体系,最后是中考必考题型和易错题型体系!!

【由于老杜物理教研团队近期工作繁忙,我们暂时公布近十周,也就是到寒假期末考试复习模块的备考2013年中考物理指导,寒假后期至中考前这10多周的学习指导我们将在后期逐步上传】

概要说明:

有需要解决具体物理问题的家长或同学,请加我的QQ:891142425,验证:学而思网校】

1.每一天的试题在第1楼公布,前几天的试题解析在第1楼公布,需要找前几天的试题,见附件;

2.每周的两道题的视频解析会以优酷视频上传形式呈现;

3.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及时回复本帖,老杜物理教研团队会尽量及时帮助大家解决.杜春雨 老师 《写给初三同学们的一封信》之 如何好初三物理 1.静心找问题:

初中升学考试物理内容大致分四部分: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其中力学大约占40%,电学占35%,光热部分约占25%,中考的分值分配基本如此,而且中考难题比较集中,一般讲,光学、热学部分不出难题,难题出在力学和电学部分,那么我们的复习就不应平均分配时间,应将主要精力放在电学和力学方面。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成绩也就不同,所以在复习前必须明了自己在学习物理方面,知识缺陷主要在哪里,不能打无准备之仗。例如,力、热、光、电各部分哪一部分自己没有学,那么就重点复习这一部分。

如果你电学学的不错,并不意味电学中你就没有漏洞,如有的同学电学中就怕电路故障问题,那么这就是你的弱点,就应全部将这类题目多做,多分析直到学会为止。有的同学就怕电功率综合题,那你就找出北京和全国中考试题中的电功率题加以强化训练,找规律,找方法,找思路,直到把它攻克为止,总之精力和时间不可平均分配,要科学合理利用。

2.人之初,性本忘,遗忘是所有人都存在的自然现象,两年所学物理都记住是不太容易的,所以在找出问题攻克难点的基础上还要照顾到面。

初中阶段二册书中有188个知识点,26个基本公式,23个重要实验,53个理解,因此应遵循一个原则:先死后活,不死不活,死去活来的原则,就是将这些知识点、公式、概念、规律该记的必须记住,记不住,根本谈不上灵活使用。

3.复习过程有几点建议:

A.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咱们物理是读书破两本,考试心不慌。读书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就是指:全面的一字不差的通读两册物理书在读书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物理知识、概念规律的理解。精读是指重点对重要概念、规律、定义、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

B.课堂听讲:紧跟老师进度,重在落实,在课上练习中一定做到快,但必须保证正确率。发现问题要及时异懂异会,并应建立自己的错误记录本,找原因,找问题,犯过的错误,绝不可再犯。

4.练,熟能生巧,见多才能识广:

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准备2007-2012年北京各大城区中考模拟试题汇编中的精选试题(建议先把2009-2012年的北京中考真题先做一做,再去做近三年各大城区模拟试题汇编,感觉很顺手后扩散到前几年的模拟试题汇编和全国中考试题汇编,最后你的物理水平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渐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之境界),完全会做的题可以不做,重点放在自己不熟,不会或没见过的题目上,这些题叫长见识的题,完全懂了有助于我们熟悉中考走向,中考题型大有益处。

5.讨论:

有不少同学只顾自己复习,很少与班上同学交流,这是目前大多数同学所欠缺的。集思广议是学物理的极途径,有时老师没讲明的问题,可能同学的几句话就可让你明白了,有时你明白的知识给人家讲,讲的时候,也许你讲来讲支渠自己也绕进去讲不明白了,这就证明你自己还没有真正明白,正把自己存在的问题也找出来了。尤其是一些综合难题,通过同学们讨论可能多种思路和方法,恰巧就填补你方法单一的赞美丰富了你的思路和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6.综述:

综上所述:勤思考,多找自身差距,多多总结自己的疑误,在平时的练习中逐渐把基础知识点梳理清晰,强化中档题的练习,在考试中熟练运用平时学习和做题中的技巧。我们只要把平时的练习、检测当作中考来重视,你在中考时就会发现,中考考场上答卷的畅快程度可以像平时一样轻松愉悦,最后祝大家考出风采,考出优异成绩。

《如何最高效的写作业》

选拔性考试比什么?比的是谁更聪明,大家都差不多聪明怎么办?那就比平时谁更努力、大家同样努力怎么办?那就比谁更高效!高效的写作业不是说写的快,写的题多。而是写了作业后,对你的优势加强了多少?对你的劣势弥补了多少?时间是宝贵的,心中要有数,在这方面不可不算计!下面就谈谈如何高效写作业:

1、根据自己的实力和目标,选择性的写作业。

应试教育中的作业大致分为:教科书课后练习,同步练习册、自己买的辅导书、老师发的专项练习片子、总复习时用的海量套题。

l 教课书课后题的目的在于检验自己是否学会了,必做。l 同步练习册的目的在于巩固提高,必做。l 辅导书和同步练习册属于同一类,但目的是使自己达到熟练的地步,必做完至少1本(覆盖所有知识点和题型)。

l 负责任的老师发的专项片子的质量和上乘辅导书相当,甚至有可能就是月考题目的变形,要认真对待。但专项片子属于额外训练,多半是老师为中等生准备的,如果你对这个模块已经很熟,可以选择性不做,去做自己薄弱的专项训练(高中生可能更有这个魄力和自我判断力)。

l 海量套题在总复习时会出现,择其精华(面对大量无效作业时要有拒绝的勇气,前提是你很清楚自己的优缺点),要把你选出的每一套模拟题都当作真实考试来对待,计时器《试卷分析》《错题本》全方位伺候!全面分析自己的薄弱点,再针对训练。套题的作用是让你熟悉考试过程,把握节奏,发现问题,如果你只是大量的做套题,对提高你的专项能力没有什么帮助。

2、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

考试时你能随便上厕所么?考试时你能吃水果么?考试时你能开手机么?考试时你能看笔记么看答案么?„„考试时不能干的事,写作业时尽量也别干,至少保持30分钟。30分钟后,休息5分钟,上厕所喝水吃水果聊微信,但一定别打游戏。这样至少有两个好处:

1、提高效率;

2、稳定考试时的状态。

3、对待作业中的错题,当时就不懂的题怎么办?《错题本》伺候啊!详见《如何使用错题本》

《细说学生考试中易犯问题、背后原因及解决方法》 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分析考试错题背后的原因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你是否能选择合适的解决办法,高效的解决问题。问题很多,其背后大致有三类原因:知识层面、能力层面、习惯层面

1、知识层面:知识没听说过、听了没懂、模糊的好像懂了、相似的知识点易搞混,这些都是知识层面的原因。这些原因反映的考卷上就是“对了,完全是蒙的”,“对了,含糊猜对的”,“对了,明确排除了ABC,选项D没看懂,但肯定选D”,“完全不懂,蒙错了”“排除了AB,CD里猜错了”“把动量、动能搞反了”“公式用错了”。问题和原因都说了,剩下的就是解决方法了,知识层面的问题最好解决,原则就是“缺什么补什么”。第一时间去答疑,据说现在公立校老师答疑时间越来越少,但你也要找各种途径去解决自己的问题。通过答疑确定自己懂了,趁热打铁,赶紧找点专项练习做,看自己是不是真懂了,否则再去答疑再找专项训练。2、能力层面:理科方面主要考察同学们的记忆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思维缜密、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意识、对新知识吸收应用能力、对时间的掌控能力。这些方面不足反映在卷面上就是“计算犯低级错误”、“计算速度慢”、“推理过程马虎大意”、“跳跃性强导致不严密”、“很难将题干中的文字转换到脑中的物理过程”、“已知条件太多,记不住,总是返工”、“个别题目耽误太多时间,后来时间不够用”、“做得太快,导致简单题失分,甚至漏题”。解决方法的原则就是“缺什么练什么,能力实在不够,好习惯会来救场”详情如下;

l 计算能力:如果你经常犯计算低级错误或是算的慢,不是因为你太粗心或太谨慎。就是计算能力薄弱,“下次我注意”这种事是不会发生的。只有切实提升你的计算能力才能根治,具体方法:别嫌丢人,买几本小学四五年级的口算练习册,每天定时练2篇并对答案,坚持到计算失分大幅降低为止。(补充:握笔握松一点也能提高速度)

l 记忆力:记忆力无疑是高效学习的一个基础,要提高记忆力方法太多,这里不多说了,还是在百度里搜搜吧!如果记忆力短时间内来不及提升,还能用良好的做题习惯来弥补,比如正确的审题习惯,见《物理学科如何审题》

l 逻辑推理能力、思维缜密:平时喜欢玩逻辑猜谜的同学这方面一定没多大问题,但这一能力不是一两天就能提升的,靠的是天赋和平时的锻炼。如果你离大考还远,不妨多玩玩逻辑猜谜类问题;如果大考临近,那就别玩了,良好的做题习惯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具体往下看。

l 空间想象力、数形结合意识:这种能力在数学和物理中尤为重要,直接影响你做题是死算还是巧算,对问题的理解是表面还是深刻。解决方法:多画图、多画图、多画图,„„,多画图(中间省略501字)

l 对新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能力:信息题往往考察这种能力,不过大考中的信息题一般都是纸老虎,看似张牙舞爪,实际一碰就倒,解决方法:不用怕,相信自己。但是有些牛校为选出聪明、教着省劲、自学能力强的牛孩,会出些较难的信息题,那就得看真本事了,解决方法:平时养成自学的习惯,全面锻炼各方面能力。

l 对时间的掌控能力:现在请估测一下你阅读本文开始到这里用了几分钟,如果估测的很慢或很不准,说明你对时间缺乏掌控。这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如做事拖沓、效率不高、复习时各科时间分配不合理、考试时时间分配不合理。解决方法:定时器加合理规划!要对自己日常做的事有个在时间上印象,如:“我吃饭一般用8~10分钟”“从家到学校一般用30~35分钟”“做10道简单物理题大约5~7分钟”“做1道计算压轴题一般15~20分钟”这些时间都可以从随身携带的计时器上刻意的读取。心里对自己的时间有个概念后可以进行下一步:规划,规划复习各科的复习时间、规划单科的复习重点、规划考试时的时间分配。在没有彻底掌控时间之前,随身携带定时器。

3、习惯层面:好习惯几乎可以全面解决你的所有问题,而你的几乎所有问题都是由坏习惯长期积累造成的。习惯问题往全面了说怕我的键盘受不了,所以还是紧扣主题,说说考试中必备的好习惯以及必须杜绝的坏习惯:

l 坏习惯1:审题草率,这不是粗心问题,是个纯习惯问题,必须改!l 好习惯1:严肃、认真、耐心的审题,具体见《物理学科如何审题》

l 坏习惯2:演算纸随意涂写,演算纸上的公式推导、数字运算、图像东倒西歪,字体有大有小,错综复杂,想检查一下根本不知道哪些是哪道题的。这个习惯对提高你的错误率有奇效!

l 好习惯2:合理利用演算纸:不用太工整,但题和题要分开,可以用分界线明确哪块演算归哪道题;同一道题目中重要公式、次要公式、纯数字运算、图要分开。这样做并不会减慢你的书写速度,但会便于你检查,降低错误率。

l 坏习惯3:随性做题,做得顺了就得意的开始加速,遇到难题了就非得死磕到底,遇到会做但不喜欢的题就跳过,一会心情好了再做。性情中人没什么不好,但要想考出好成绩,至少在考试中要克制一下自己的真性情。随性做题会打乱你的考试节奏,进而失去考试状态。l 好习惯3:按规划定时做题,模考主要就是训练这方面。看看哪部分题一般耗时多少,快了慢了都不好,哪部分的题该跳,哪部分题(比如万恶的物理实验题)就算你不喜欢也得按原计划去砍分。保持你的节奏,不被情绪所扰,才能保持好状态。l 坏习惯4:“脑比手快”或“彻底想明白了再下笔”,这是个在考试中足以致命的恶习!!必须改!!为什么淡定的马老师突然不淡定了呢?因为太多学生屡教不改,太多学生因此而吃大亏,我在课上强调最多的也是“多画图,多动笔算算”。但毕竟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有限,改掉这个习惯除了老师课上监督,还需要学生对此深刻的自我认识,改掉恶习的决心以及家长的配合监督。“脑比手快”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1、思考不深入细致

2、思考不全面

3、思维容易跳跃不严密,易犯错。当然这一条对记忆力超强、心算能力超强的天才学生是不适用的,比如霍金。

l 好习惯4:多画图、勤动笔。脑和笔配合关系应该是: 逐一突破型:大脑思考初步线索,启动笔,笔明确条件,反馈给大脑,大脑想出下一步思路,笔记录,明确后,反馈大脑进一步思考直至目的地。这样做有至少四个好处:

1、弥补记忆力不足

2、减少跳步,进而减少不严谨带来的错误

3、手牵制大脑,防止大脑跑神(比如上课记笔记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学生别跑神)

4、提供思路,很多题你死活想不出思路,但只要你把已知条件都按平时的训练表达在纸上,思路就会跳出来。当然,如果你记忆力超好,心算也很严密,精神集中度也很高,那么„„你可以无视这些常人的方法。

最后,如何才能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这方面的文章网上有很多。主要的原则是: l 不贪多、分阶段逐步改进(一次性全改了,你以为你是谁啊?这个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人)l 不嫌少、只要有进步就好,哪怕一点点,不可能一步到位。

l 自我奖励(看到自己的进步就给自己个小奖励,为了戒掉网游,三天没玩游戏了,奖励自己玩把游戏可不成。)

l 最难最难的一点:坚持下去„„(前三条都是为了这最后一条)

附录五:如何使用错题本

错题本是配合《考试分析》共同使用的,由于现在同学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多,而整理错题本是个很耗体力、时间的活儿。所以不需要所有错题都需要收录,不同错题有不同的收录优先级。

Ø 必须收录级:大小考试中的错题和伪对题(属于真意外的失误可不予收录)

Ø 选择收录级:平时作业、练习册、套题中的错题和伪对题(同一考点且同一类型题目错了很多,可选择其中2、3做为代表)

Ø 少量收录级:偏重能力层面问题的错题,收多了也没用,能力不提升收再多也没用。比如把压轴题全收了,费时费力低效。

Ø 不用收录级:超纲、过偏、过难(当然,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把这类题收录到《偏、难、怪题录》中,《错题本》是帮助你考前复习的,复习偏难怪对考试没太大帮助);纯属意外失误的不收。(怎么听着有点像收破烂的)

错题本的写法要便于复习,所以提出以下建议

Ø 题和题之间留有足够的空余,浪费点纸虽然不环保,但这样写便于复习,且很快能用完一本,给自己成就感。

Ø 一页纸的正面只写题(三道为宜),反面写对应题目的问题(是概念不清、计算问题、还是审题不清)及标答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复习的有效策略 篇11

【关键词】复习电学实验

我们平时的新课教学像“栽活一棵树”,而复习好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复习课是教学过程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对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复习课又是最难上的一种课,难就难在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激情下降,没有了学习新课程的新鲜感,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成为我们上复习课的老师棘手的并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忙乱而远离井井有条,最后导致“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如何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我们初三物理备课组曾多次讨论关于如何搞好复习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夯实基础、全面复习,彻底解决“一看就懂,一做就错”问题的策略。在每年的中考中都有相当部分学生对一些题“一看就懂,一做就错”,其原因是基础知识不牢固,概念混淆、缺乏练习,正所谓“懂不等于会,会不等于对”。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好多老师在上复习课时,总习惯于按教材的章节顺序把本章的概念、规律、公式进行梳理来复习,这样做形式上是在系统复习,实质上是照本宣科“炒现冷饭”,把复习课上成了“堆积式”的授新课,老师在台上泛泛地讲,学生听起来兴味索然,容易疲劳走神,而且占用时间较长,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间相应减少,复习效率极低。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我们大多数学校现在都有多媒体设备,我们复习时可以把提纲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回忆具体的内容。我们只是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必要的地方、必要的时候适当提示一下就行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三物理在进行总复习时,我发现,如果仅仅是把知识简单的重复,重新温习一下,学生兴趣不大,也不能起到把全部知识进行类比、迁移和重组整合的作用,所以,我试着打破原教材章节的界限,按知识内在逻辑顺序,重新进行设计,把初中物理知识体系分作多个专题进行复习。对初中学生来说,物理最难的部分莫过于电学知识的学习了,学生普遍反映电学知识不好学。而初中电学实验对于学生能否学好电学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复习好电学知识,首先得复习好电学实验。电学实验是中考的必考实验,题型多且杂乱,在复习时,一定要将这些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其系统化、条理化,才能收到理想的复习效果。对于电学实验知识,很多知识都隐藏在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测电功率中。很多电学实验考题几乎都出自于《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这三个实验中,而特别是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一直是近几年中考必定会考查的热点问题,都作为实验探究题中的压轴题。如何突出重点、突破以上这些难点,我深人分析后发现,这三个实验除电路相同外,还存在其他的内在联系,所以我做出大胆的尝试,将这三个实验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复习,从以下四個方面展开教学。

一、讲授与学生实验相结合,加深对实验知识的理解。

复习之前,我提前精心准备相关的复习资料提纲学案,上课前将这些复习资料发放给学生先回去复习,上课时师生再一起复习实验知识,以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回忆。

这三个实验的电路几乎相同,只是《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中用的是定值电阻,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中用的是小灯泡。由于电路相同,做实验所需的实验仪器几乎是一样的,因此,让学生在同一课堂中再次重做这三个实验。一方面,通过学生亲自体验动手安装实验设备、使用仪器进行观察与测量,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过程,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且在实验的过程获得更深层的实验感知,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和实验结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

二、深入分析实验,总结实验间的关系。

实验复习课中,我指导、帮助学生综合归纳出三个实验间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梳理、比较、总结出:1.实验的相同之处,包括实验器材、实验电路图及实物图的连接、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实验注意事项、器材使用的注意点、实验电路故障等等;2.实验的不同之处,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式、对电源和电表的选择、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要求、实验结论等。指点他们分析找出其中的物理规律,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精心挑选实验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复习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所学的实验知识,但在理解上往往是表面的、片面的、孤立的;学生通过做与实验相关的练习,边思考、边讨论、边复习,能巩固并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

四、当堂检测,检查复习教学效果。

我已经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编制了一份试卷,在复习完成后的下一堂课上进行当堂检测,同时注意及时评价、反馈和调控。根据检测所反映的情况来看,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我上一堂实验复习课还算是相当成功的。

通过实验练习、测验中,既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抓住学生复习中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及时调整复习方法,使复习效果更理想,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上一篇:触类旁通成语详细解析下一篇:孟宗哭竹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