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选择(精选8篇)
中考物理选择 篇1
一、认真审题,抓关键
审题是解题过程的前提和基础,抓住题目关键字是正确快速解答题目的的重要诀窍。有些学生不重视审题,匆忙阅读完题目后匆忙找答案,读题不认真,对做过的题目更是眼高手低而不知道“今非昔比”,其结果可以想象,定是错多对少;建议仔细审题,圈出关键字,挖掘其中隐藏的条件,出奇制胜。
【例题1】(2013 广州)12.忽略一切阻力,原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大石头的运动情况是( )
A.始终静止不动
B.动了一点点,很快停下来
C.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慢慢停下来
D.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这道题的关键字出现在“忽略一切阻力”,隐含的意思是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那么物体如果若在光滑水平面上获得一定速度后,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此处考察牛顿第一定律。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在忽略一切阻力的情况下,大石头受到力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但是之后会保持一定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下去。因此答案为 D。
二、剔除干扰,抓关键
命题者在编题过程中,往往故意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和知识编织在一起。设置所谓的“陷阱”,在解题时只有抓住“关键”,即明确该题所要考察的“知识点”,找出那些隐蔽而又重要的条件,这样就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例题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推动一静止的物体前进了S距离,推力所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若仍用水平力F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推同一静止的物体前进了S距离,推力所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那么 ( )
A .W1=W2,P1=P2 B. W1=W2,P1>P2 C. W1P2 D. W1
【分析】据据日常经验从现象上看在光滑的平面上推动物体较在粗糙的平面上用力小,从而得出W1
三、条件不足,合理推理
有些题目,似乎条件不足,好像无从下手,但只要记住几个常识,加上合理的推理,一样可以顺利选出答案。
【例题3】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压强最接近于()
A. 50N,103Pa B. 50N, 104Pa
C 500N, 103Pa D. 500N, 104Pa
【分析】本题根据力的大小,同学们很容易排除A、 B,但由于对双脚与地面之间的受力面积找不到估计的办法,所以难以确定正确答案。此时,如果假设C为正确答案,根据常识可以推出相应的受力面积为0.5m2,与实际明显不符合,所以排除选项C
答案:D
类似的题目还有:
(2013 四川自贡)小明将掉在地面上的物理书捡起来放在课桌上,他对课本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
A 0.02J B 0.2J C 2J D 20J
中学生在一次跳绳的体能测试中,1min内跳了120次,,则这位中学生跳绳时的功率最接近( )
A 5W B 50W C 500W D 5000W
四 、方法受阻,排除法
在面对难题时,往往无法解答出答案,但可以通过排除法,对于拿不准的题则可尝试用排除法;或者把所给选项代入题中逐一演算推敲,确定答案。即使实在无法确定,哪怕哪怕“猜”一个选项,也会有较高的准确率。
【例题4】(2013?德州)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省力,机械效率甲图大
B.甲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C.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D.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乙图大
【分析】对于机械效率的比较,有时会涉及到较大的计算比较,但是从题中滑轮绳子的绕法很轻松可以得知甲图要比乙图费力,由此就可以尽快排除A B选项,对于甲乙机械效率的比较,由滑轮组的结构知道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把相同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做的有用功相同;不计绳重及摩擦,利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提升相同的高度,做额外功相同;而总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额外功,可知利用滑轮组做的总功相同,再根据效率公式判断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大小关系可得知答案为C
五、学以致用,联系实际
不少同学在答题过程中暴露的共性问题是: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处理新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这一点恰恰暴露出目前 教学普遍存在一大误区: “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样往往会造成学生思维僵化,碰到实际问题感到无从下手
【例题5】 (04?安徽)图示为我们常见的家用电器,关于它们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电风扇约2A B.电冰箱约1A C.电视机约2A D.台灯约1A
【分析】本题只需要同学们了解家用电器的电功率的大致情况,再利用公式:I=P/U进行判断即可,许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关于电功率做了大量的习题,但恰恰对与自己生活最息息相关的用电器的电功率却一无所知,凭感觉认为体积很大的电冰箱功率至少有一千多瓦,所以第一个把恰恰是正确答案的“B”排除。
答案:B
方法总结:试题中经常出现一些诸如“光滑”、“静止”、“漂浮”和“家庭电路”等常见关键词,它们隐含的条件分别是“不考虑摩擦力”、“二力平衡”、“浮力等于重力”和“电压为220V” 等,只有抓住这些“题眼”,快速准确选出答案。对于信息量较大的题目可以先排除掉干扰信息,明确问题所在,抓住关键信息解答题目。条件不足,可以应用常识,加上合理的推理,选出最接近的答案。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可以选择使用排除后代入的方法,选出最恰当的答案。
中考物理选择题怎么做 中考物理选择题高效解题技巧
中考物理选择 篇2
1.概念辨析法
本方法是对题目中易混淆的物理概念进行辨析, 确定正误的方法。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机械效率越高, 机械做功一定越快
B.做功越多的机械, 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C.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一定越多
D.做功越快的机械, 功率一定越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功、功率、机械效率的概念、意义及其相互联系。在熟悉其概念、意义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可以发现, 本题选择D
2.计算求解法
本方法是根据命题给出的数据, 运用物理公式推导或计算其结果并与备选答案对照, 作出正确的选择, 这种方法多用于涉及的物理量较多, 难度较大的题目。
[例2]利用如图1所示的滑轮组, 工人师傅用500N的力, 在100s内把800N的重物匀速提升10m。在此过程中 ( )
A. 他做的有用功是8000W
B. 他做的总功是1000J
C. 他做功的功率是80W
D. 滑轮组机械效率是80%
解析:有用功是W有=Gh=800N×10m=8000J, A选项是错的;总功是W总=F×s=500N×20m=10000J, B选项是错的;他做功的功率是undefined选项是错;而滑轮组机效率是undefined, 故选D。
3.排除筛选法
本方法适用于在解答单一选择题时, 当直接判断出现困难时, 但能排除四个备选答案中的三个, 则剩下的一个即为所选答案。
[例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传送皮带轮与皮带间的摩擦是静摩擦
B.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相互作用力为支持力
C. 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乘客突然向右倾的原因是汽车向左拐弯
D. 1N的水不能产生大于1N的浮力
解析:对于1N的水能否产生大于1N的浮力, 许多同学较难肯定, 可不予考虑。但A、B、C三种说法很显然是正确的, 应予排除, 故答案应选D。
4.比例求解法
本方法是利用公式写出要求量的数学表达式, 然后列出比例式, 通过转换代入已知条件求解。
[例4]两物体做功之比为2∶3;做功时间之比为4∶3, 则两物体的功率之比为
A. 1∶2 B. 2∶1 C. 8∶9 D. 9∶8
解析:由公式P=W/t, 列出比例式:undefined, 代入已知条件, 故选A。
5.估算求解法
本方法一般以人体或身边常见事物的物理常识作为估测的参照标准, 或根据物理公式进行粗略估算而得到正确选项。
[例5]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进行估测, 以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 )
A.课桌的高度大约是1.5m
B.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5kg
C.成人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是1.2m/s
D.洗脸水的温度大约是70℃
解析:由于课桌的高度大约是1m, A选项是错的;如果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5kg, 合3斤重, , 不符合实际, B选项是错的;由于人的体温为37℃, 略高于体温的水才合适, 故D是错的;而成人每步长在0.7m左右, 每秒钟跨两步, 故C正确。
6.赋特殊值法
本方法就是对题中的一些未知量加以合理赋值, 通过计算得出最后结果的方法。
[例6]甲、乙两同学同时从A地到B地, 甲在全程的时间内一半时间跑, 一半时间走;而乙在全程内一半路程跑, 一半路程走, 若他们跑和走的速度分别对应相同, 则 ( ) 。
A.甲先到B地 B.乙先到B地
C.他们同时到B地 D.无法确定
解析:设A、B两地距离为S=120m, 走的速度为V1=1m/s、跑的速度为V2=5m/s。
则t甲undefined乙undefined
故选A.
7.推理求解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题中所给条件, 利用物理原理、规律, 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例7]如图所示,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开关S闭合后, 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 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A.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C.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D.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解析:因为该电路为串联电路。P向左移动得R2变大, 由R总=R1+R2 知R总变大;由I=U/R总可知:电流I减小;由U=I×R得U1变小, 所以由U2=U-U1得, U2变大。故选A。
8.极端分析法
该方法是根据题中条件, 对某些条件进行“放大”, 根据某些规律可以轻易的得出答案。
[例8]一根粗细均匀的杠杆可绕中点O自由转动, 杆上挂有质量不等的物体A和B, 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如图所示, 现将物体A、B同时向支点移动相同的距离, 此时杠杆将 ( )
A. 仍能平衡
B. 不能平衡, 左端下降
C. 不能平衡, 右端下降
D. 无法判断
解析:本题A、B两物体都向支点O移动相等的距离, 左边力臂L1
9.直接判断法
本方法是通过观察, 直接从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 根据所学知识和规律推出正确结果, 作出判断, 确定正确的选项。
[例9]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重力方向是向下的;
B. 如果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 这两力一定是平衡力;
C. 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F1=3N、F2=5N的两个力, 它们合力大小可能是8N;
D. 一个普通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等于103Pa 。
解析:由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故A是错的;对照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很显然B项中二力不是平衡力, B是错的;当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时, 它们的合力大小 , 故C正确;一个普通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4Pa, D是错的。答案选C。
10.几何作图法
本方法适用于某些选择题单靠语言, 不太好表达, 但通过作图, 简单明了、形象直观的得出结论。
[例10]甲、乙两同学同时从A地到B地, 甲在全程的时间内一半时间跑, 一半时间走;而乙在全程内一半路或其他条件程跑, 一半路程走, 若他们跑和走的速度分别对应相同, 则 ( ) 。
A.甲先到B地 B.乙先到B地
C.他们同时到B地 D.无法确定
解析:如图, 甲乙两同学运动路程都为S。因为V跑>V走, 又因为甲、乙两同学跑、走速度相同。从图可看出:甲乙两同学前部分、后部分的路程、速度相同, 所以时间相同, 不同的是中间部分:甲是跑, 乙是走。因为V跑>V走, 所以t甲
中考物理实验器材选择题解答分析 篇3
一、弄清实验原理,注意控制变量
许多学生在解答实验题时,经常不去看题目的第一句话,即本实验探究的是什么,实验目的是什么,往往是看空格填空。如果不知道实验的目的,就不会去想实验原理,解题时就会有很大的盲目性。比如测液体的密度,就可以利用ρ=m/V或ρ=F浮/gV排,若实验原理不同,则选择的器材就不同。而在电学实验中,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和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这两个实验,学生往往容易混淆。做习题不同于新授课时的探究活动,我们应该先弄清影响物理量的因素,然后再“对症下药”。前者应紧抓公式W=UIt答题,而后者应紧抓公式Q=I2Rt答题。
【例1】 小明和小红想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金属丝,烧瓶A中的金属丝是铜丝,电阻比较小,烧瓶B中的金属丝是镍铬合金丝,电阻比较大。两瓶煤油中温度计可以显示煤油的温度。
(1)实验中,两个烧瓶中煤油的 和初温应相等。
(2)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发现烧瓶B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得快。这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 ,产生的热量越多。
(3)如果要继续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除图中器材外,还必须添加的一种器材是 。写出具体操作方案 。
本题第三小题较难,很多同学不经思考就填电流表,而答案却是秒表。因为我们探究的只是电热多少与电流大小的定性关系而不是定量关系,所以电流可以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并根据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的大小来判断电流的大小。如何探究电流大小对导体产生热量的影响呢?这就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由Q=I2Rt可知,此时需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实验时只能在改变电流前后,比较相同时间内同一根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而通电时间的长短不可能紧靠我们的估测,所以一定要测量工具秒表。具体操作方案:控制通电时间相等(3分钟),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大小,观测其中一根电阻丝(如铜丝)所在液体的温度变化。
最后两个空格,有的同学即使做三四遍还是容易出错,主要原因就是公式混淆,不会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
二、选择解题策略,做到有理有据
当我们遇到实验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和应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不要急于猜测答案,而盲目解题,一定要做到确切了解题意,然后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方法选得合适,不但可以解决问题,而且能使问题的解决过程变得十分简捷,真正掌握了解题策略,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而不是遇到相似的题目屡做屡错。
【例2】 小明利用图2甲所示的电路做“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他使用的器材有:两节干电池,阻值为5Ω(R1)、10Ω(R2)、20Ω(R3)的定值电阻、“15Ω lA”和“50Ω lA”的滑动变阻器各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和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
(1)根据图2-甲所示的电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乙中的实物连成实验电路。(连接过程中注意电表量程的选择)
(2)正确连接好电路后,小明首先将R1接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R1两端的电压为1.5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①小明用R2替换R1接入电路后,并将滑片调至阻值最大端,接下来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仍为1.5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②小明用R3替换R2接入电路进行实验,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R3两端的电压始终无法达到1.5V。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各元件均完好。请你帮他找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③针对②中的问题,在只利用小明所选器材和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为1.5V的前提下,怎样改进该实验,再测一组数据以完成该实验。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更换了电阻后需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这就需要滑动变阻器帮忙了,为了能顺利完成实验,滑动变阻器的选择非常重要。而许多学生在选择时“猜”多于“算”,没有理论依据,就容易出错。
根据串联分压原理,R/RP=UR/UP,因为R两端的电压应始终保持不变为1.5V,电源电压为3V,那么RP分得的电压也应为1.5V不变,在本题中两者两端的电压之比始终等于1∶1,那么电阻之比就始终为1∶1,所以换了大电阻就需要将滑动变阻器调大。
当R换成20Ω后,为了让电压表的示数还为1.5V,滑动变阻器也应调成20Ω,如果小明同学选择的是“15Ω lA”的变阻器,就会导致题目中出现的现象,无论怎样调节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所以该题答案应是“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最大值太小”。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应该由选择的定值电阻和控制的电压决定。如果本题中控制的电压表示数为1V,UP即为2V,那么由R/RP=UR/UP可知变阻器应始终为所换定值电阻的两倍。当R为20Ω时,RP=40Ω,这就为选择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提供了依据。
本题第三问较难,限定的条件很死,如果不能选“50Ω lA”的变阻器,控制的电压又不能改变,应该怎么才能实现多次测量完成实验呢?此时我们可以想到“等效替代”的方法,将R1和R2串联起来等效一个15Ω的电阻从而获得第三组数据。
三、细心读题审题,挖掘隐含条件
读题是指拿到题目后,先整体后局部地阅读,找出题目的关键词、关键字;审题是指审题目的条件和目标,弄清楚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挖掘题目中隐含的已知条件,努力寻找解题信息,在确保读审认真、细心,分析深刻、透彻的情况下再解答。
【例3】 小华、小明同学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小灯泡标有“2.5V”字样)。
(1)小华的实验电路接好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特别亮,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较大。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
(两空按操作步骤先后顺序填写字母代号)。
A.更换电池或小灯泡
B.检查电路是否短路
C.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至最大值位置
D.断开电路开关
(2)小明利用实验器材做了三次试验,实验过程中,当电压表示数为 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该灯泡额定功率为 W。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小明所用电源电压约为 V。
(4)若小明手边有“1.5A 50Ω”和“2.0A 20Ω”两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0~3V”和
“0~15V”两个量程的电压表,上面实验中他选用的滑动变阻器规格为 ,选用电压表量程为 。
本题原题有实物图,有的学生在解答第3小题时就是看图大体猜了一个电源电压的值,而事实上答案隐含在第3次实验中,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没有示数,我们应该会想到电路中出现了断路,而此时电压表有示数,由此可知是小灯泡处出现了断路,那么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即为电源电压6V。
第4小题也较难,选择滑动变阻器规格的依据是什么呢?这就需要反复审题。最后会发现第1次实验灯泡较暗的原因应该是滑动变阻器阻值较大,UL=1V,UP=5V,所以此时
RP为
5V0.2A
=25Ω。所以应该选择“1.5A 50Ω”。
综上所述,我们在遇到实验题中器材选择的问题时,只要认真仔细审题,弄清实验目的,抓住实验原理,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方法,就能突破难点,做题目时也就能得心应手,一通百通。
(责任编辑 易志毅)endprint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探究题也就成为当前各类考试中必不可少的题目。在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卷中,实验探究题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而且越来越注重考查实验的操作技能,实验方法的运用,分析和解决突变问题的能力等等,而学生往往在实验题中失分严重,这主要跟平时动手操作少、基本知识掌握不牢、没有系统的解题方法有关。下面结合几道典型例题谈谈实验题器材选择的方法、策略。
一、弄清实验原理,注意控制变量
许多学生在解答实验题时,经常不去看题目的第一句话,即本实验探究的是什么,实验目的是什么,往往是看空格填空。如果不知道实验的目的,就不会去想实验原理,解题时就会有很大的盲目性。比如测液体的密度,就可以利用ρ=m/V或ρ=F浮/gV排,若实验原理不同,则选择的器材就不同。而在电学实验中,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和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这两个实验,学生往往容易混淆。做习题不同于新授课时的探究活动,我们应该先弄清影响物理量的因素,然后再“对症下药”。前者应紧抓公式W=UIt答题,而后者应紧抓公式Q=I2Rt答题。
【例1】 小明和小红想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金属丝,烧瓶A中的金属丝是铜丝,电阻比较小,烧瓶B中的金属丝是镍铬合金丝,电阻比较大。两瓶煤油中温度计可以显示煤油的温度。
(1)实验中,两个烧瓶中煤油的 和初温应相等。
(2)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发现烧瓶B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得快。这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 ,产生的热量越多。
(3)如果要继续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除图中器材外,还必须添加的一种器材是 。写出具体操作方案 。
本题第三小题较难,很多同学不经思考就填电流表,而答案却是秒表。因为我们探究的只是电热多少与电流大小的定性关系而不是定量关系,所以电流可以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并根据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的大小来判断电流的大小。如何探究电流大小对导体产生热量的影响呢?这就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由Q=I2Rt可知,此时需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实验时只能在改变电流前后,比较相同时间内同一根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而通电时间的长短不可能紧靠我们的估测,所以一定要测量工具秒表。具体操作方案:控制通电时间相等(3分钟),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大小,观测其中一根电阻丝(如铜丝)所在液体的温度变化。
最后两个空格,有的同学即使做三四遍还是容易出错,主要原因就是公式混淆,不会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
二、选择解题策略,做到有理有据
当我们遇到实验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和应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不要急于猜测答案,而盲目解题,一定要做到确切了解题意,然后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方法选得合适,不但可以解决问题,而且能使问题的解决过程变得十分简捷,真正掌握了解题策略,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而不是遇到相似的题目屡做屡错。
【例2】 小明利用图2甲所示的电路做“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他使用的器材有:两节干电池,阻值为5Ω(R1)、10Ω(R2)、20Ω(R3)的定值电阻、“15Ω lA”和“50Ω lA”的滑动变阻器各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和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
(1)根据图2-甲所示的电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乙中的实物连成实验电路。(连接过程中注意电表量程的选择)
(2)正确连接好电路后,小明首先将R1接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R1两端的电压为1.5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①小明用R2替换R1接入电路后,并将滑片调至阻值最大端,接下来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仍为1.5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②小明用R3替换R2接入电路进行实验,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R3两端的电压始终无法达到1.5V。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各元件均完好。请你帮他找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③针对②中的问题,在只利用小明所选器材和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为1.5V的前提下,怎样改进该实验,再测一组数据以完成该实验。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更换了电阻后需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这就需要滑动变阻器帮忙了,为了能顺利完成实验,滑动变阻器的选择非常重要。而许多学生在选择时“猜”多于“算”,没有理论依据,就容易出错。
根据串联分压原理,R/RP=UR/UP,因为R两端的电压应始终保持不变为1.5V,电源电压为3V,那么RP分得的电压也应为1.5V不变,在本题中两者两端的电压之比始终等于1∶1,那么电阻之比就始终为1∶1,所以换了大电阻就需要将滑动变阻器调大。
当R换成20Ω后,为了让电压表的示数还为1.5V,滑动变阻器也应调成20Ω,如果小明同学选择的是“15Ω lA”的变阻器,就会导致题目中出现的现象,无论怎样调节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所以该题答案应是“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最大值太小”。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应该由选择的定值电阻和控制的电压决定。如果本题中控制的电压表示数为1V,UP即为2V,那么由R/RP=UR/UP可知变阻器应始终为所换定值电阻的两倍。当R为20Ω时,RP=40Ω,这就为选择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提供了依据。
本题第三问较难,限定的条件很死,如果不能选“50Ω lA”的变阻器,控制的电压又不能改变,应该怎么才能实现多次测量完成实验呢?此时我们可以想到“等效替代”的方法,将R1和R2串联起来等效一个15Ω的电阻从而获得第三组数据。
三、细心读题审题,挖掘隐含条件
读题是指拿到题目后,先整体后局部地阅读,找出题目的关键词、关键字;审题是指审题目的条件和目标,弄清楚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挖掘题目中隐含的已知条件,努力寻找解题信息,在确保读审认真、细心,分析深刻、透彻的情况下再解答。
【例3】 小华、小明同学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小灯泡标有“2.5V”字样)。
(1)小华的实验电路接好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特别亮,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较大。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
(两空按操作步骤先后顺序填写字母代号)。
A.更换电池或小灯泡
B.检查电路是否短路
C.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至最大值位置
D.断开电路开关
(2)小明利用实验器材做了三次试验,实验过程中,当电压表示数为 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该灯泡额定功率为 W。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小明所用电源电压约为 V。
(4)若小明手边有“1.5A 50Ω”和“2.0A 20Ω”两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0~3V”和
“0~15V”两个量程的电压表,上面实验中他选用的滑动变阻器规格为 ,选用电压表量程为 。
本题原题有实物图,有的学生在解答第3小题时就是看图大体猜了一个电源电压的值,而事实上答案隐含在第3次实验中,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没有示数,我们应该会想到电路中出现了断路,而此时电压表有示数,由此可知是小灯泡处出现了断路,那么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即为电源电压6V。
第4小题也较难,选择滑动变阻器规格的依据是什么呢?这就需要反复审题。最后会发现第1次实验灯泡较暗的原因应该是滑动变阻器阻值较大,UL=1V,UP=5V,所以此时
RP为
5V0.2A
=25Ω。所以应该选择“1.5A 50Ω”。
综上所述,我们在遇到实验题中器材选择的问题时,只要认真仔细审题,弄清实验目的,抓住实验原理,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方法,就能突破难点,做题目时也就能得心应手,一通百通。
(责任编辑 易志毅)endprint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探究题也就成为当前各类考试中必不可少的题目。在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卷中,实验探究题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而且越来越注重考查实验的操作技能,实验方法的运用,分析和解决突变问题的能力等等,而学生往往在实验题中失分严重,这主要跟平时动手操作少、基本知识掌握不牢、没有系统的解题方法有关。下面结合几道典型例题谈谈实验题器材选择的方法、策略。
一、弄清实验原理,注意控制变量
许多学生在解答实验题时,经常不去看题目的第一句话,即本实验探究的是什么,实验目的是什么,往往是看空格填空。如果不知道实验的目的,就不会去想实验原理,解题时就会有很大的盲目性。比如测液体的密度,就可以利用ρ=m/V或ρ=F浮/gV排,若实验原理不同,则选择的器材就不同。而在电学实验中,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和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这两个实验,学生往往容易混淆。做习题不同于新授课时的探究活动,我们应该先弄清影响物理量的因素,然后再“对症下药”。前者应紧抓公式W=UIt答题,而后者应紧抓公式Q=I2Rt答题。
【例1】 小明和小红想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金属丝,烧瓶A中的金属丝是铜丝,电阻比较小,烧瓶B中的金属丝是镍铬合金丝,电阻比较大。两瓶煤油中温度计可以显示煤油的温度。
(1)实验中,两个烧瓶中煤油的 和初温应相等。
(2)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发现烧瓶B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得快。这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 ,产生的热量越多。
(3)如果要继续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除图中器材外,还必须添加的一种器材是 。写出具体操作方案 。
本题第三小题较难,很多同学不经思考就填电流表,而答案却是秒表。因为我们探究的只是电热多少与电流大小的定性关系而不是定量关系,所以电流可以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并根据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的大小来判断电流的大小。如何探究电流大小对导体产生热量的影响呢?这就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由Q=I2Rt可知,此时需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实验时只能在改变电流前后,比较相同时间内同一根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而通电时间的长短不可能紧靠我们的估测,所以一定要测量工具秒表。具体操作方案:控制通电时间相等(3分钟),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大小,观测其中一根电阻丝(如铜丝)所在液体的温度变化。
最后两个空格,有的同学即使做三四遍还是容易出错,主要原因就是公式混淆,不会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
二、选择解题策略,做到有理有据
当我们遇到实验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和应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不要急于猜测答案,而盲目解题,一定要做到确切了解题意,然后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方法选得合适,不但可以解决问题,而且能使问题的解决过程变得十分简捷,真正掌握了解题策略,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而不是遇到相似的题目屡做屡错。
【例2】 小明利用图2甲所示的电路做“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他使用的器材有:两节干电池,阻值为5Ω(R1)、10Ω(R2)、20Ω(R3)的定值电阻、“15Ω lA”和“50Ω lA”的滑动变阻器各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和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
(1)根据图2-甲所示的电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乙中的实物连成实验电路。(连接过程中注意电表量程的选择)
(2)正确连接好电路后,小明首先将R1接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R1两端的电压为1.5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①小明用R2替换R1接入电路后,并将滑片调至阻值最大端,接下来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仍为1.5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②小明用R3替换R2接入电路进行实验,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R3两端的电压始终无法达到1.5V。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各元件均完好。请你帮他找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③针对②中的问题,在只利用小明所选器材和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为1.5V的前提下,怎样改进该实验,再测一组数据以完成该实验。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更换了电阻后需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这就需要滑动变阻器帮忙了,为了能顺利完成实验,滑动变阻器的选择非常重要。而许多学生在选择时“猜”多于“算”,没有理论依据,就容易出错。
根据串联分压原理,R/RP=UR/UP,因为R两端的电压应始终保持不变为1.5V,电源电压为3V,那么RP分得的电压也应为1.5V不变,在本题中两者两端的电压之比始终等于1∶1,那么电阻之比就始终为1∶1,所以换了大电阻就需要将滑动变阻器调大。
当R换成20Ω后,为了让电压表的示数还为1.5V,滑动变阻器也应调成20Ω,如果小明同学选择的是“15Ω lA”的变阻器,就会导致题目中出现的现象,无论怎样调节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所以该题答案应是“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最大值太小”。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应该由选择的定值电阻和控制的电压决定。如果本题中控制的电压表示数为1V,UP即为2V,那么由R/RP=UR/UP可知变阻器应始终为所换定值电阻的两倍。当R为20Ω时,RP=40Ω,这就为选择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提供了依据。
本题第三问较难,限定的条件很死,如果不能选“50Ω lA”的变阻器,控制的电压又不能改变,应该怎么才能实现多次测量完成实验呢?此时我们可以想到“等效替代”的方法,将R1和R2串联起来等效一个15Ω的电阻从而获得第三组数据。
三、细心读题审题,挖掘隐含条件
读题是指拿到题目后,先整体后局部地阅读,找出题目的关键词、关键字;审题是指审题目的条件和目标,弄清楚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挖掘题目中隐含的已知条件,努力寻找解题信息,在确保读审认真、细心,分析深刻、透彻的情况下再解答。
【例3】 小华、小明同学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小灯泡标有“2.5V”字样)。
(1)小华的实验电路接好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特别亮,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较大。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
(两空按操作步骤先后顺序填写字母代号)。
A.更换电池或小灯泡
B.检查电路是否短路
C.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至最大值位置
D.断开电路开关
(2)小明利用实验器材做了三次试验,实验过程中,当电压表示数为 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该灯泡额定功率为 W。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小明所用电源电压约为 V。
(4)若小明手边有“1.5A 50Ω”和“2.0A 20Ω”两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0~3V”和
“0~15V”两个量程的电压表,上面实验中他选用的滑动变阻器规格为 ,选用电压表量程为 。
本题原题有实物图,有的学生在解答第3小题时就是看图大体猜了一个电源电压的值,而事实上答案隐含在第3次实验中,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没有示数,我们应该会想到电路中出现了断路,而此时电压表有示数,由此可知是小灯泡处出现了断路,那么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即为电源电压6V。
第4小题也较难,选择滑动变阻器规格的依据是什么呢?这就需要反复审题。最后会发现第1次实验灯泡较暗的原因应该是滑动变阻器阻值较大,UL=1V,UP=5V,所以此时
RP为
5V0.2A
=25Ω。所以应该选择“1.5A 50Ω”。
综上所述,我们在遇到实验题中器材选择的问题时,只要认真仔细审题,弄清实验目的,抓住实验原理,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方法,就能突破难点,做题目时也就能得心应手,一通百通。
中考选择题 篇4
A.剽悍漂泊骠勇虚无缥缈B.驾驭翁妪熨帖与会人员
C.干涸阖家弹劾放浪形骸D.囹圄揶揄觊觎卖官鬻爵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A.开放性题目给学生以极大地展示个性的空间的机会,但是有些学生没有仔细研究题目和答题要求,信马由缰,任意为文,结果导致失误。
B.一些明星言行无忌,而追星族们却对他们的不雅言行不以为然,依旧痴迷和疯狂,这透露出道德瓦解的隐患。
C.最近到内陆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D.在北纬30度线上,奇观绝景俯拾皆是,如中国的钱塘江大潮、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南美的玛雅文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李白诗歌节经过十几年的积累,马鞍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诗歌吟诵到集歌舞、吟诗、经贸、旅游于一体,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国内外颇具影响的节庆活动。
B.我们要加强对火箭的研究,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导弹等航天器都是用火箭发射升空的。
C.每朵花都有其独特的色彩,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灿烂,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都有自己的社会奉献。
D.目前,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文,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要求各地各部门解除对小排量汽车的各种限制措施。
4.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合理的顺序是()
①它们有时候是那样,有时候是这样,莫衷一是的模样②那种石库门弄堂是上海弄堂里最有权势之气的一种
③它们倒过来倒过去最终说的还是那一桩事,千人千面,又万众一心的④上海的弄堂是形式多样,声色各异的⑤其实它们是万变不离其宗,形变神不变的⑥它们带有一些深宅大院的遗传,有一副官邸的脸面,它们将森严壁垒全做在一扇门和一堵墙上
选择中考语文话题作文 篇5
我们一生都在做选择,我们做的任何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都有可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他是一个农民,但他从小便树立了当作家的理想,为此,他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着,可是现实总是残酷的,他甚至连一封退稿信都没有收到过。29那年,他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来信的是他多年坚持投稿的一位总编,总编在信中表达了对他写作天赋的否定,但是信中最后一句话却写到“你的钢笔字却越来越出色……”
他的名字叫张文举,著名的硬笔书法家。记者们询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这样回答记者:“一个人能否成功,理想很重要,勇气很重要,毅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生路上要懂得舍弃,要懂得转弯。”
张文举做到了,他在十字路口上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才有了他的成就。我们也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网上浏览的内容要选择,交朋友要选择,志愿要选择等等。选择时,我们要三思而后行,结合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方向,明智的选择胜过盲目的坚持。
中考物理选择 篇6
(三)姓名:班级:
1.下列商品粮基地,以种植小麦为主的是()
A.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B.江淮地区和太湖平原C.江汉平原和鄱阳湖平原D.成都平原和珠江三角洲 2.关于我国国情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单一,资源丰富
B.经济建设成就巨大,但地区差异显著 C.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丰富
D.经济发展迅速,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3.关于各地农作物耕作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为一年一熟 B.三江平原为一年两熟C.洞庭湖平原为两年三熟D.海南岛为一年三熟 4.天山是()①南疆和北疆的分界线; ②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分界线; ③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④暖温带和寒温带的分界线
A.①④
B.②③C.③④
D.①② 5.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B.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C.领土都位于北温带
D.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6.受地势影响,亚洲大多数河流()
A.呈环状围绕着青藏高原B.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C.呈放射状从四周流向中心D.由东向西流入太平洋 7.下面是小红同学跟好朋友小英的聊天内容,你认为可信的是()
A.国庆节期间的江淮地区呈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景象B.暑假去吐鲁番旅游一定要带上雨具 C.春节期间广州可以举办花卉展览会D.哈尔滨学校的寒假时间比长沙学校的寒假时间短 8.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共有56个少数民族
B.各民族居住地相互交错,分布均匀
C.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藏族
D.各民族分布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9.欧洲旅游业发达,游览埃菲尔铁塔应该去()
A.意大利威尼斯
B.法国巴黎
C.西班牙马德里
D.英国伦敦
10.芳芳的爸爸从北非考察回来,为了考考芳芳,说了些有关埃及的情况。请你帮芳芳判断,芳芳爸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埃及大部分位于非洲的西北部
B.苏伊士运河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 C.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象征
D.玉米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11.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的影响,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太靠北 B、经度位置太靠西C、远离海洋的海陆位置 D、山脉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夏季风 12.孟加拉国水灾频繁的气候原因是()
A.西南季风风力强,来得晚退得早,雨期长,降水多B.西南季风风力强,来得早退得晚,雨期长,降水多 C.西南季风风力弱,来得早退得晚,雨期长,降水多D.西南季风风力弱,来得晚退得早,雨期长,降水多 13.下列不属于地图的基本要素的是()A.比例尺 B.指向标C.图例 D.图幅的大小 14.下列“亚洲之最”.不是“世界之最”的是:()
A.亚洲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B.亚洲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C.亚洲最大的湖泊──里海 D.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 15.发展中国家大多分布于()
A.亚洲、非洲、拉丁美洲B.北美洲、欧洲、大洋洲C.拉丁美洲、欧洲、大洋洲D.亚洲、欧洲、北美洲 16.下列河流与注人海洋之间的连线,正确的是()
A.亚马孙河──太平洋 B.密西西比河──加勒比海C.印度河──孟加拉湾 D.尼罗河──地中海 17.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作圣城的是()A.耶路撒冷 B.巴格达 C.德黑兰 D.麦加 18.下列各组动物中,生活在南极大陆及周围海域的是()
A.斑马、大象、河马 B.企鹅、磷虾、海豹 C.袋鼠、鸭嘴兽、鸸鹋 D.大食蚁兽、卷尾猴、树懒 19.从波斯湾出发运往西欧和美国的石油,海上运输路线正确的是()A.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欧美
B.波斯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欧美
C.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欧美D.波斯湾→印度洋→非洲好望角→太平洋→欧美 20.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座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户都对着北方,应当说这样的房子是可能的,你认为应该建在()A.北极点上 B.赤道和0°经线的交叉点上C.南极点上 D.赤道和180°经线的交叉点上 21.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A.欧洲、北美洲 B.欧洲、亚洲 C.南极洲、亚洲 D.非洲、南美洲
22.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约为()A.600米 B.3666米 C.200米 D.2000米 2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A.天气 B.气候 C.温度 D.季节 24.当郑州的中学放寒假时,澳大利亚处在()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5.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叫()A.岛屿 B.半岛 C.海湾 D.大陆
26.不涉及地理知识的内容是()A.天气和气侯 B.河流和湖泊 C.思想和感情 D.语言和宗教 27.魏格纳提出了()A.日心说 B.海底扩张说 C.大陆漂移学说 D.板块学说
28.位于亚洲与非洲分界线上的是()A.巴拿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乌拉尓山、乌拉尓河 D.尼罗河 29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30.地跨亚欧两洲及东西半球的国家是()A.俄罗斯 B.埃及 C.土耳其 D.美国
31.下列高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A.西伯利亚高原 B.东非高原 C.青藏高原 D.巴西高原 3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A.6357千米 B.6371千米 C.6378千米 D.6336千米
33.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有聚落 B.聚落的形成与自然条件无关 C.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应加以保护 D.聚落的发展破坏了人类居住条件
34.下列地区以黑种人为主的是()A.北美洲、南美洲 B.非洲的北部 C.非洲的南部 D.东亚、东南亚 35.成为亚洲与非洲分界线的是()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白令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36.我国新疆降雨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深居内陆,距海远B.纬度偏高,气温低C.海拔高,海风吹不到D.距海不远,但受山脉阻挡 37.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A.亚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38.联合国总部设在()A.瑞士的日内瓦 B.英国的伦敦 C.美国的纽约 D.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39.“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的是哪里的生活特征()A.黑龙江
B.新疆
C.台湾
D.广东
40.香港与哪个经济特区临近()A.厦门
B.汕头
C.深圳
D.珠海 41.台湾著名爱国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一诗中写到:“„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中的“海峡”是指()A.琼州海峡
B.朝鲜海峡
C.台湾海峡
D.渤海海峡、42.地处东南亚“交通咽喉”的马六甲海峡沟通了()
A.太平洋和大西洋
B.大西洋和印度洋
C.太平洋和印度洋
D.红海和地中海 43.被俄罗斯人誉为“母亲河”的是()A.鄂毕河 B.多瑙河 C.伏尔加河D.莱茵河
44.美国旧金山附近的“硅谷”是()A.钢铁工业中心 B.石油化工中心C.汽车工业中心D.高新技术科技园区 45.下列符号所示的天气状况中,适合召开学校运动会的是()
A B C D 46.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
A.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转B.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C.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太阳转D.地球自西向东绕着星星转 47.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刚果盆地以东的自然景观为:()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热带沙漠
D、亚热带草原 4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现在的海陆分布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以后也是如此。B、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最小的洲是欧洲。C、世界最大的湖泊在亚欧洲界上,以西为欧洲,以东为亚洲。D、巴拿马运河为南北美洲的分界,也是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分界。49.下列的地标,满足“中纬度、东半球、南半球”的是()
A、165°E 35°S
B、155°E 61°S
C、21°W
40°S
D、18°W
45°S 50.某人站在一点,北方为热带,南方为南温带,以西为东半球,以东为西半球,该点为(): A、北回归线与160°E的交点
B、南回归线与20°W的交点 C、北回归线与20°W的交点
物理中考复习策略 篇7
中考复习, 进度相对较快, 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来说, 快速的复习更是囫囵吞枣, 对学生的帮助不大, 同时强化了他们内心对物理学科深奥艰难的认知, 对未来学习不利。因此, 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之内,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弥补之前学习的不足, 成为我首要的探索方向;同时, 也希望能培养起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为未来的物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上课要有激情。复习课本身趣味性就不如新课, 而且物理本身就以抽象性著称, 学生兴趣索然也很正常。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上课就要有激情, 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语调, 丰富的表情让学生跟着老师走。有人说:“一个好的老师, 就是一个好演员”;也有人说:“好的老师是一名优秀的导演”。我觉得老师更应该是一名全能型的演艺人才, 自编、自导的同时也要引领学生一起演绎精彩的课堂。
.复习课也要有实验。在上物理课的时候, 学生们最喜欢的就是实验课。但在复习阶段, 几乎没有实验, 即便是复习到实验的内容, 也很少有时间去实验室操作。其实, 实验不仅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内容, 同时, 反思一下自己当时做实验的错误操作和理解, 对物理学科内容的复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复习课时间有限, 可以将一类实验安排在一节课内完成, 例如电学的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测电阻、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等完全可以在复习电学部分时一起融会贯通进一堂课。
二、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的应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已经非常先进, 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也可以让课堂变得更精彩;如果应用恰当, 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新课中, 教师利用板书进行规范的例题示范非常重要;其实在复习课中, 将学生的解题步骤投影讲解, 让同学们指出其不规范的地方或者是错误的思维, 复习效果更好。这样既节省时间, 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能促进学生表现的欲望, 学习效率很高。
众所周知, 物理的力学、光学、电学都需要配以大量的分析图解, PPT与电子白板结合教学的效果就非常好, 清晰、直观、又便于分析, 操作起来也很方便。多媒体的应用不仅方便了教学, 也使得课堂的气氛不那么沉闷, 学生的注意力也不仅仅是听和写, 视觉的效果缓解的了听觉疲劳, 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2.精选例题。现在的教学要求平行分班, 使得一个班级内学生学习的差距较大, 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起来很轻松, 基础的复习对他们来讲太过容易, 提不起兴趣;久而久之对复习也不太重视, 反而由于态度的原因经常导致简单题目的失分。而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讲, 又觉得复习的进度太快, 有点吃不消。这样, 如果选定一本复习讲义, 按部就班地复习, 即使再好的资料也容易出现优生“吃不饱”、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不消化”的现象。为了引起优生的重视, 增强弱势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选择的例题就非常重要。在知识点复习完毕之后, 精心选择几道例题, 且对其分层:基础的练习可以增强弱势学生的自信心, 再设定一些“陷阱”, 给尖子生敲个警钟, 调动起全班的积极性。在此之后再做训练, 学生就会重视很多。
3.分层教学。每节课都尽量安排一次课堂小测验, 题目不必太多, 但要包含层次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这节课是有收获的, 对物理的学习更有信心, 也期待自己下一节课的表现。作业作为当堂课内容的巩固, 题目要适中, 内容也要分层, 让优生感受到一定的挑战性, 也要让基础不好的学生体会到复习之后的进步。至于作业的讲解问题, 完全可以让学生组内解决———由做得好的学生来讲, 即刺激学生做好作业的积极性, 也解决老师分层作业不方便讲解的难处。
三、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学会看教学大纲和中考说明。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尚不算强, 即便是优生, 对老师的依赖感也很重。殊不知一个教师教几十名学生, 很难个个都兼顾到, 只能从大局着眼, 选择对大部分学生都适用的方法。如果学生能掌握主动, 明确教学和考试的要求, 及时找老师协助解决自己的难处, 将能大大提高成绩和学习能力。其中, 能够解读教学大纲至关重要。学会看教学大纲即要求学生明确学习过程中教学大纲对课程要求掌握的程度、每个知识点要掌握的水平, 明确中考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 使自己的复习目标更明确, 也可以随时根据要求检测自己的水平。
2.学会归纳总结。人对犯错是有惯性的, 所以曾经做错的题目对学生的帮助是最大的。如果仔细研究学生做错的题目, 你会发现, 很多学生会在同一个内容上反复出错, 即错误的思维、错误的经验很难纠正。如果能够利用错题吸取经验, 相信会对学生的学习有莫大的帮助。所以, 我要求学生整理出一个错题本, 仔细分析自己做错的题目, 务必纠正错误的经验。每一次测验之后, 及时分析自己的失分, 检验是否有延续之前的错误;小组成员之间也相互竞争, 看看谁能不在同一地方跌倒两次。
3.精心制订复习计划。每个学生要根据自己知识掌握的水平精心制订复习计划。教师的复习计划是针对全班同学的, 而每一个学生有自己的特点, 学习水平不同, 接受能力也不同。学生如果能了解自己, 主动找老师帮助自己攻克薄弱的知识点, 及时补漏, 复习才真正行之有效。学生的复习计划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阶段性:按照复习时间恰当地分配2~3个阶段, 将知识点复习巩固和针对考纲的练习分开。
方法性:针对不同的题型要有不同的应对方法, 例如选择题都为单选题, 并且答案其实已经在学生的面前了, 只需要将答案找出来即可, 排除法的应用就会起到不错的效果。
目标性:每一阶段的复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又需要做什么样的努力。复习要有策略, 达标同样要有策略。
4.学会主动学习。古人云: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可见学习的主动性对学习的影响很大。要教育学生主动学习, 而不是在家长老师的逼迫下无奈地学习;学习要走在老师前面, 提前做好预习工作, 带着问题听课, 带着目标练习, 这样老师的讲解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到自己, 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不同凡响。
中考物理对应策略 篇8
1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所谓知已:对自己过去的物理学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症结所在。(1)基础知识是否扎实:该记的有没有记住,该理解的有没有理解,该学会的有没有学会。(2)解决各种题型的基本方法是否掌握。有了水泥、黄沙、钢筋、石子,不是每个人都能把它变成高楼大厦。不同类型的物理问题有着不同的解题方法,如串联要多从电流考虑,并联则多从电压人手,例:2008年南通市中考物理第21题杠杆问题,此题只考查了杠杆平衡一个知识点,因为没有直接告知力臂,觉得比较难。学生觉得困难的思维障碍在于生活经验的匮乏,虽然知道杆秤是测量物体质量的,但很少或从没有使用过,对0.5 kg、2.5 kg刻度线的含义不理解,也就无法从分析力及与之相对应的力臂了。(3)实验动手能力及实验分析能力达到什么程度。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要关注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研究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方案和结论作出适当的评价。(4)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高不高。不少学生物理成绩下滑是从密度开始的,主要是不会单位换算、负指数运算。把数学上的X换成物理专用符号,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都不会解了。(5)生活常识性知识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烧一壶水用30万度电,大气压强为9帕,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为5 m/s。等等,也不感到意外。(6)阅读理解能力不强,文字表达能力差。对试题中的关键词不敏感。如:一块冰放在0℃房间的0℃水中,水和冰的质量如何变化?
所谓知彼:精心研究复习范围和要求,明确中考考什么,中考不考什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广度,减少无用功,务必做到到位不越位。尤其要精心研究近三年所在省、市物理中考试题,知道中考怎么考。
2正本清源,参实悟透
课本是中考试题之母,回归教材是中考致胜法宝。我们回顾10年南通物理中考试题共22个课本原图,7个比较熟悉的图,只有2个我们不熟悉的图。选择题所有的文字正确选项中,都能够从课本中找到原话。多数所谓难题就是直接来自课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加工。例:南通市物理中考试题第13题小孔成像,直接来自于苏科版物理教材八上P68 2、3两题,仅仅是将窗外的景物换成了灯丝;第20题来自于八上P112活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题图则是将P118的图5—30中的苹果换成了纸锥;第2l题与九上P102第2题一模一样,但与课本试题的考查方向、能力要求不同,且考查的知能要求与高中有效衔接,正确解答出该题需要较高的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
试题注重回归课本,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考能力、考物理思想方法;试题贴近生活、有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立意考查生活物理。在解答题中主要考查阅读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大家应从题海中解脱出来,要在平时复习过程中多翻阅课本,不能死抱中考题,要注意对课本重要例习题的加工、改造,做到举一反三,抓纲务本。
3温故纠错。查漏补缺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试卷结集,红笔批注,保存备用。在回归课本的同时,还要对照中考教学要求与自主练习,查找自己是否有盲点、空白和漏点,及时矫正,填补自己的知识漏洞。另外对中考教学要求与自主练习的中等难度题进行琢磨思考,体会其命题意图,提高解题思维能力。
对我们曾使用过的各类复习检测卷、模拟卷要整理、分析常见错误,查找典型错误原因,深刻认识到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及学习能力上还存在哪些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矫正补偿,强化训练。应该要求学生把自己做过的习题和考试题中的错题进行收集和汇编,写出详细的分析过程,在近期的复习中定时回顾,促进自己的反思。
4记忆理解,标本皆重
反对死记,不是反对记,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该记的内容一点不能马虎。记忆是把人的左脑的逻辑思维与右脑的形象思维相结合,把人的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和自信心,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结合记忆规律,用各种方法把枯燥乏味的记忆材料转化为生动易记的物像,并通过有趣的奇特联想串连起来,来强化记忆效果,以物像为根本,以联想为关键,以奇特为秘诀,以谐音为窍门,用有趣的记忆过程达到准确的记忆目的,再结合科学的复习方法,达到记忆快速、长久、牢固的目的,从而高效记忆、高效学习。(1)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如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2)巧记妙忆。凸透镜成像规律,滑轮组的绕线起点,近视眼、远视眼,法拉第(发电机)。
5难题相对,化难为易
5.1熟实为生
例1(2009年江苏)如图1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评析这是一道源于教材的题目,是学生熟悉的情景,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基础,要求了解凸透镜成虚像的规律。但此题变化是将球透镜变为圆柱透镜,学生可以从题意中知道这种透镜的特点,空间想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或喜爱观察、观察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获得好的成绩。引导学生,在考场遇到困难时,可以借助于盛有白开水的玻璃杯观察试卷上的文字,通过直接体验来正确区分。
5.2生实为熟
例2(2010年哈尔滨)同学们做实验的装置如图2所示,闭合开关,先将导体ab水平向右移动,导体cd也随之运动起来。可知:实验装置左侧运用的原理是——;实验装置
评析此题将发电机工作原理(电磁感应现象)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整合,看起来是新情景,但是通过分析,图中的左边就是课本介绍的电磁感应原理图,而右边也是非常熟悉的电动机原理图。对试题这样分析,可以将这个陌生的问题转化为大家熟悉的问题。
【中考物理选择】推荐阅读:
2017中考物理:光现象选择题06-21
中考物理选择题的6种黄金法则06-18
中考物理备考09-27
中考物理失分原因06-11
中考物理易错题09-19
中考物理动态电路05-21
河北中考物理分析07-13
中考备考物理总结10-02
物理中考总复习策略06-09
中考物理复习事项分析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