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考试技巧

2024-11-25

中考物理考试技巧(共10篇)

中考物理考试技巧 篇1

物理学科考试技巧

一、总体要求

1、除准备通用文具外,还要准备画图铅笔、三角板等画图工具。

2、拿到题后,先看总页数,再对照分页码看清几个大题,大体位置和题量大小。答题结束后,要有检查的过程(根据总页数和分页码),防止遗漏。

3、所有题目按照题目顺序答题,不分学科。做题顺序由易到难,所有无思路的问题(不分学科),放到最后解决,保证得到最高分。

4、草稿纸要分区(理、化)使用,要标清题号,认真书写,保证解题准确,检查时有依据。

5、要做到答题“准确和速度”并重。要分几个时间段检查剩余时间和进度,并及时进行调整。

6、选择题完成后即进行涂卡,以免忘记,要对应题号涂卡避免“涂错行”的情况。

7、审题时,越熟悉的题目越要注意细微差别。标出选择题中 “错误”、“不正确”的字眼提醒注意。标出题目中的重点数、字、词、句,加深理解。

8、新问题,应沉着冷静,先读懂题意,然后定位知识点,要注重其它相似问题解题方法的运用。

9、注意答题的规范性。要保证数据计算准确,书写要工整。

10、检查过程要区别对待:有把握的问题,要关注细节;把握小的问题要重点检查,但修改应慎重;没有思路的问题,可以进行尝试和猜想。

二、物理学科具体要求

1、注意g的取值,无要求时取9.8N/kg。

2、实验读题后确定实验原理(包括:已有知识、推导的表达式、探究的新问题)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3、规范答题:填空题、实验题要注意语言表述准确(包括实验条件表述、物理量的前后顺序等);计算题中注意必要的文字表述、公式书写(角标区分)、代入数值(包括单位)、计算结果(最终结果不能用分数表示,当除不尽时,有要求的按要求保留位数,无要求的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中考物理考试技巧 篇2

一、光学类作图及解题技巧

光学类作图, 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 根据要求作出入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作出反射角或折射角; 根据平面镜 ( 凸透镜) 成像特点作出物体的像或平面镜 ( 凸透镜) 的位置; 根据给定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 在虚框内填适当光学仪器。例如, 在2010和2011年铜仁市两年中考物理作图题中, 对凸透镜成像特点连续进行了考查, 一个是要求把蜡烛火焰经过透镜折射后成的火焰像在适当位置画出 ( 如图1所示) 。由图可知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倒立放大实像, 像在二倍焦距以外, 因此只需把烛焰“放大、倒立、实像”画在凸透镜另一侧2F外即可。另一个是要求观察图中给出物体AB及像A'B'的位置, 在图中画出凸透镜及其焦点F的大致位置 ( 如图2所示) 。要解决此题, 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原因, 知道像点是由发光点通过凸透镜会聚而形成的, 同时要知道过光心的光线, 传播方向不变,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同时要知道光路是可逆的。考查学生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的能力, 要牢固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针对光学作图题, 对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平面镱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熟练掌握和深层次的理解是关键。

在作图过程中, 要借助直尺、圆规、量角器等工具作图; 对于实际光线一定要画实线, 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要画虚线, 特别是虚像一定要用虚线画; 光线上要画箭头, 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 不要断开; 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 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 ( 法线用虚线画) , 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相应的光线; 当光在玻璃与空气或水与空气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发生折射时, 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 ( 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较大; 对于面镜和透镜的作图要记住几条特殊光线: 平面镜成像时, 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折射光线会聚于焦点。从凸透镜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 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二、力学类作图及解题技巧

常见的力学作图一般有: 根据要求画力的示意图 , 画杠杆的动力、阻力或力臂及最小动力问题, 画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路程时间以及速度时间图像。例如: 2010年铜仁市中考物理作图题之一, 要求: 如图3所示, 一台重2×l05N的救灾挖土机正被重型直升机飞机吊起匀速上升, 用力的示意图画出挖土机所受到的力 ( 用矩形框代表挖土机) 。分析:由于挖土机被匀速提升, 所以挖土机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在竖直方向上, 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拉力方向竖直向上, 都为2×105N, 考查学生对二力平衡作图的能力。又例如: 2011年铜仁市中考物理作图题, 要求在图中画出力F1的力臂和力臂L2对应的力F2 ( 如图4所示) 。2012年铜仁市中考物理作图题, 如图5所示是两人乘坐双人动力滑翔伞正在空中水平匀速直线飞行, 设O点为整个装置 ( 包括人) 的重心, 图中已画出整个装置所受重力, 请在图中用力的示意图将整个装置所受的力补画完整, 并用相关字母表示出这些力; 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20m/s速度匀速行驶, 请你在图6上画出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v - t图象。2013年铜仁市中考物理作图题, 请在图7上用字母“0”表示出支点, 并画出撬棒撬石块时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及其力臂L。

解决力学作图问题, 根据不同的考查内容, 按题意要求, 认真分析, 规范作图是关键。

在画力的示意图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定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该物体受到几个力? 题目要求画出哪个力? 确定受力物体后, 再进行作图, 受力分析先从重力开始分析, 接触处分析有无弹力、摩擦力等等, 分析力不可无中生有, 一定要找到其施力物体。掌握判断摩擦力方向的方法。结合“力和运动”的知识判断某个力的有无及力的大小。要用实线, 并且要标出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名称。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 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在画杠杆的动力、阻力或力臂时, 一般分为四步: 找准支点的位置;分析哪个力是动力, 哪个力是阻力, 特别注意的是不管是动力还是阻力, 都是杠杆本身受到的力, 而不是杠杆施加给其他物体的力; 画力的作用线时, 从支点开始向动力 ( 或阻力) 作垂线, 支点与垂足之间的距离就是相应的力臂, 力臂可以用虚线表示, 也可用实线表示。在画动力和阻力示意图时要注意力的方向, 它们分别使杠杆沿顺时、逆时针转动。

在画滑轮组的绕法时, 先要根据题目的要求, 弄清有几股绳子承担物体和动滑轮的总重, 然后按照“奇动偶定”的规律, 由内至外画出滑轮组绳子的绕法, 另外, 在“测量滑轮组效率”的实验中, 在画绳子绕法时, 当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向上时, 拉力的方向要画成竖直向上。

三、电学类作图及解题技巧

电学类作图题主要有: 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设计电路图、家庭简单电路模拟安装图、电流与电压及电流与电阻图像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例如, 2012年铜仁市中考物理一实验探究题“测出发光二极管的额定功率”中, 设置了一个电学作图题, 有一种发光二极管的额定电压是3V, 正常发光时电阻约为80Ω左右。当他选好器材 ( 电源是电压为6V的蓄电池, 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1A”字样) 并将实验电路连成如图8所示的情况: 请你用笔画线当导线, 替他把电路连接完整 ( 要求选择合适的量程, 导线不交叉) 。在此题中, 根据发光二极管的额定电压为3V确定电压表的量程为0 ~ 3V, 且与二极管并联; 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额定电流的大约值为0. 0375A确定电流表的量程为0 ~ 0. 6A, 且与二极管串联同时还应该注意电压表、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的连接。又例如2013年铜仁市中考物理的一个作图题, 在一电路中已知两个并联的定值电阻R甲、R乙且R甲< R乙, 请你在图9上画出R甲和R乙的U - I关系图像且标出它们并联总电阻的区域S。

大量电学作图实践表明, 电学作图的一般方法采用如下技巧: 在画电路图时, 电路符号与实物图要一一对应; 电路元件的符号要规范;连接导线要横平竖直, 器件布局合理, 图形要美观简洁; 导线交叉相连处的节点要突出。家庭中的交流电源用符号“~ ”表示, 区别于电池的符号。电压表要并联在用电器的两端, 电流表与所测电路串联。严禁任何形式的短路出现, 除非个别题目有要求。应注意结合安全用电的要求和原则, 注意三孔插座、开关的位置, 导线交叉相连处的点, 火线连在螺口灯泡的中间接线柱的锡块上。对于类似图9形式的作图, 还特别要注意充分挖掘题意, 找出隐含条件, 按题意要求一一完成。

四、电磁学类作图及解题技巧

电磁学类作图侧重点在于对电与磁进行综合作图, 体现在画磁感线、螺线管的绕法, 标明磁体磁极、磁针指向、电流方向等方面。例如:2011年铜仁市中考物理一作图题, 根据图10中小磁针的指向, 判断通电螺线管中电源的正负极。要解决此题, 需要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知道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同时还要掌握安培定则, 要知道在电源的外部, 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 流回负极。因此, 结合图像信息, 根据小磁针的指向, 可以得知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 根据安培定则得螺线管外部电流方向向上; 所以右端为电源的正极, 左端为负极。

电磁学类作图一定要掌握和运用好安培定则, 记住对磁场方向和磁感线分布规律的描述,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此外还要特别要留心原图中现成的条件, 充分利用它们进行正确解答。对电磁继电器电路分成两个部分: 控制电路、工作电路, 这两部分电路分开连接。

综上所述, 中考物理作图题, 注重从光学、力学、电学和电磁学四个方面进行考查, 而解答作图题的技巧关键在于认真审题、灵活应用物理规律、按要求规范作图。

练习:

1. ( 2014·贵阳市) 一条光线照射在平面镜上O点, 如图所示, 请在图11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位置及大小。要求: 用直尺规范作图。

2. ( 2014·贵阳市) 用笔画代替导线完成图12中电路的实物连接. 要求: 两灯并联, 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电流表测量通过L1、L2的总电流, 导线不能交叉。

3. ( 2014·铜仁市) 空气中有一束光垂直射向直角形玻璃砖, 如图13所示, 请作出这束光线射入玻璃砖后并从斜边射出的大致方向。

4. ( 2014·铜仁市) 如图14所示, 为一通电螺线管与一小磁针静止时的情形, 请在图中标出螺线管的N极和电源的正负极。

5. ( 2014·遵义市) 小芸家在装修房子时, 为了美观, 在客厅的天花板上安装了一块平面镜, 如图15所示, 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中考物理应试技巧 篇3

关键词:应试技巧;粗读试卷;语言规范

面临中考,许多学生不知所措,总是担心自己考不好,担心在考试中出现不应该出现的错误。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考前的心理辅导,我觉得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掌握物理考试的应试技巧。

一、引导学生明确临考前两天做什么

物理学科在下午时间考试,所以在这两天的下午时间,把些基本公式、定理在脑子里回顾一下,最好每天能坚持做几道物理题,这样,大脑就可提前开始简单的物理活动,进入单一的物理情境。

二、让学生明确在物理考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粗读试卷,对试卷有个大致了解的过程

当监考老师将试卷发到手中时,要学会利用正式考试前的几分钟将整个试卷通读一篇,使自己对考试试卷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解试卷的分值分布,了解考试的题型,了解试题的难易。

2.注意答题时书面表达的语言

注意用学科的科学术语阐述问题,解答问题时要用规范的书面语言将解答过程表达清楚。同时概念要准确,过程要规范,书写要整洁,给阅卷者一种美感,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3.解题时要细心审题,做到准中求快

审题要慢要细,做题要快。物理卷大部分试题比较容易,在容易的情况下就看谁更细心,而细心最主要的就是审题时要慢要细心。此外,还要做到书写速度要快,不可慢吞吞的,也要做到书写的内容简明扼要,如书写简答题答案,尽量写出得分点就行了。

4.解题时要合理分配解题时间

在解题时若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题目时不要在该题目上花费太多的时间,一般低分值的试题2分钟不能解决的要“跳开”,高分值的试题5分钟不能解决的也要“跳开”,做完能做的题目后再回到前面没有做的题目中去,争取把握有效的得分。要学会合理分配解题时间,为整体考试节约时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能解决的题目上。

5.立足一次成功,重视复查环节

要立足于一次做对,将模棱两可的及未做的题目最后进行检查、作答,特别是填空题、选择题不要留空白。而简答题和设计实验题,第一次书写答案时要留有一定的行距,以便在复查时添加补充内容。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和考试前能引导学生作好以上的准备,相信所有考生在考试时都不会紧张,都能“胸有成竹”。最后,预祝考生取得优异成绩。

中考物理的解答技巧 篇4

中考物理的解答技巧

一、注意解题规范

计算题要注意单位问题,可在计算前,先把单位统一成基本单位,避免错误。

解题过程中,要每小问用序号分开,不要连在一起,书写清楚。

二、注意审题,把握细节,理清关系

每次总要等到考试后,有同学在讨论时,才会发现原来少用这个条件,那个关系。所以在考试中一定要审清题目,把握细节,理清各量关系。

特别是电学题一般会较复杂,建议可以针对每一问单独画电路图,并在图上标出各物理量的数值。给每个电器一个数字下标,以示区别,在解题时便于表示,也可以理清关系,避免混乱,张冠李戴的情况。

三、注意总结一些常见题的解题规律

如电学上的度的有关计算,应该把单位统一成kw和h进行计算,不仅运算量小,而且错误率低。

而汽车类功率就应该用p=fv和w=pt来计算同样可以提高效率

类似的还有机械效率,不计绳重和磨擦、由额定算实际等等都有固定的解题牢路。

四、要注重对结果的常规检验

很多物理问题多是来之日常生活,不论过程如何,其结果一定会符合实际,一看结果就应能初步判断。

如算效率,如果出现特别低或高的情况,就应注意,一般效率会在60%--90%左右。

有的同学算电灯的功率出现2000W,一看就不正常,肯定错。

再如算密度时,其结果一般都会和某种物质相同,所以若结果是我们所知的物质,则一般没问题,否则就要注意了。

而象身高160M,体重500Kg的情况就更低级了。

五、作图要准备充分,作图规范

要准备好工具,尺,铅笔,作图时注意虚线和实线,注意细节,比如垂直符号。

六、欲擒故纵解探究题

近年在中考物理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探究题,且文字较多,很多同学看到就晕,就害怕。但由于学生实际能力,我们的探究一般都是学过的,或结论比较明显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完成此类题时,首先看第一句,明确探究的目的,然后直接由生活经验或平时所学得出结论。

中考物理简答题范例

1.在游泳池边向池底看去,感觉池水并不深,下水后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试分析:为什么池水深度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答: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要发生折射,人从空气看河底,实际看到的是河底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实际河底的位置浅。

2.通常皮鞋的表面有许多毛孔,不是很光滑。当有灰尘附着在表面时,皮鞋就失去光泽,涂上鞋油仔细用布擦一擦,皮鞋就变得又亮又好,为什么?

答:因为皮鞋的表面不光滑有灰尘,光射向鞋面后发生漫反射,这样皮鞋就失去了光泽,涂上鞋油后,鞋油的微小颗粒能填充到鞋的毛孔中,用布仔细擦试,使鞋油涂抹得更均匀,鞋面就变得十分光滑,光射向鞋面后会发生镜面反射,皮鞋看起来就更光亮更好。

3.当往玻璃杯中倒入半杯开水时,你会发现杯子的上半部模糊不清,请你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往玻璃杯中倒入半杯开水时,开水蒸发产生水蒸气。高温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内壁就液化成小水珠,并附在玻璃内壁上,所以杯子的上半部模糊不清。

4.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烧开水时,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不出现“白气”想一想,为什么?

答:那是因为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从壶嘴出来的是水蒸气,而水蒸气是肉眼看不到的。而那些看得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而液化了,成了液态的小水珠,所以看得见。

5.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呈针状有什么作用?

答:沙漠中的仙人掌的针状叶子减小了表面积,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过快,有利于仙人掌在沙漠中的生存.6.煨炖食物时,有经验的人总是先用大火将食物烧开,然后改用小火,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答:先用大火可以将水迅速烧开,达到相对最高的温度沸点,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但是要保持水持续沸腾,要持续加热,调小火,是为了维持水沸腾,让水温保持最高,及可以使食物熟得快,也可以节能。

7.医生给病人检查时,常把一把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为什么?

答: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小镜子的温度,避免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面上遇冷而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使平面镜成像模糊.8.舞台上经常用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答: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干冰升华使周围的环境温度降低,使其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白雾。

9.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答: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所以形成之前天气很冷,这样才满足降霜的条件。雪是水凝固形成的,凝固放热,所以正下雪时,感觉不是太冷,而雪熔化或升华都要吸热,所以雪后感觉更冷。

10.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的三四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傍晚常常在秧田里灌灌满水为什么?

答: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水温降低一定值时,会放出很多热量,这样就保证了环境的温度不至于降低的太低,以防止稻苗冻伤。

11.夏天游泳后从游泳池中走出,风一吹感到很凉,为什么?

答:从游泳池出来时身体上有残留水分,有风吹过时,会加快水分的蒸发,而水的蒸发需要吸热,便从人体表面吸收大量的热量,于是人的体表温度降低,人就会觉得凉。

12.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打完后摸一摸打气筒的外壁,发现外壁发热了,为什么?

答: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也使气筒外壁变热。另一方面活塞筒壁上下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气筒外壁变热。

13.多年来,南宁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种植花草树木,提高绿地覆盖率,修建人工湖,扩大水域面积,大大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让全市民享受到了“绿城”带来的实惠。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说明绿化城市、修建人工湖对改善居住环境所带来的好处(至少说两点)。

答:1.花草树木对声音有一定的吸收作用,起到减弱噪音的作用

2.人工湖,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或放出热量时温度度数变化较小,即温差小,有恒温作用。

14.小刚家电热毯的电阻线断了,他爸爸将电阻线接上后继续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接头处又被烧断了。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接头处烧断的原因?

答:电热毯接头处的接触电阻很大,根据焦耳定律Q=I?Rt,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发热量越大,因此通电一段时间后,那里聚集了太多的热量导致温度太高,所以烧坏。

15.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接在电路中的电炉子的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其串联在一起的导线却不怎么热?

答:电炉丝和铜导线串联,串联电流处处相等,而电炉丝的电阻远大于铜导线的电阻,根据Q=I?Rt,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电炉丝的发热远大于铜导线

16.在炎热的夏天,小阳的妈妈在使用电烤箱的同时,还开着洗衣机洗衣服,小阳感觉房间比较热,当他闭合空调机的开关时,家里的空气开关出现了“跳闸”的现象,经检查空气开关出现“跳闸”不是由于短路造成的,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答:电路中电流过大的一个原因是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当小阳妈妈闭合空调的开关时,会引起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此时空气开关会断开,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17.白炽灯灯丝烧断后再搭上,点燃时更亮,这是为什么?

答:灯丝断了,重新搭接上,会因导体的长度变短,导致电阻变小。在电压不变时,根据p=U?/R 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大,所以更亮。

18.家用电器如电扇、电视机等,连续使用较长时间后,要停用一会儿(尤其是夏天),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电流的热效应在起作用.各种电器里都有导体,只要电流通过导体,就要发热.连续使用较长时间后会产生很多热量,导致电器零件温度升高,要停用一会儿,是为了散热,防止用电器的温度过高而烧坏元器件.19.汽车启动时,坐在车上的乘客会向后仰,请你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原来汽车和乘客都是静止的。汽车启动时,车开始运动,人身体的下半身由于和车接触受到车的摩擦力的作用,随车一起运动,而上半身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人会向后仰。

20运动员在跳远时,要助跑一段路程,这对提高跳远成绩有好处,为什么?

答:运动员在跳远时,助跑一段路程后,运动员就具有较大的起跳速度。由于惯性,运动员起跳后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跳远成绩。

中考物理审题注意事项

1、浏览全卷,立足全局;明确关键词语,避免答非所问。在动笔答题之前,一般应将试题浏览一遍,明确卷首或题首的提示或答题要求,按规范要求答题,杜绝不应有的失分。试题中的关键词语常使用下划线,以引起考生的注意。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等,在此提醒大家注意。

中考物理化学答题技巧 篇5

在拿到试卷之后,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通览试卷,对题目的设置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找出考试的要点和难易点,做到心中有数。

做题的时候也要按照层次去进行。先把相对容易的题目解决;然后再运用知识点整合、迁移运用物理公式去解决比较难的问题;最后运用数学方法、知识和物理知识的整合去解决综合性比较大的题目。对于实验题,我们则需要经过数据处理、画图和计算三个步骤解答出来。

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思维的转变。当你发现某条道路走不通的时候就一定想想另外一个思路是不是可以更巧妙?正向不通的是不是可以采取逆向思维?我们是不是可以采取抵消、中和、特殊值等方法?

初三年级中考物理提分技巧 篇6

在进入考场后等待发卷的时间里,如果你心里高度紧张,不妨做做考场镇静操:

先缓缓地吸气,想象吸进的空气经鼻腔一直到小腹内;在吸气的同时,小腹慢慢鼓起,鼓到最大限度略作停顿,然后小腹回收,想象小腹内的空气再经腹腔、胸腔、口腔,最后慢慢地、均匀地从口中呼出。呼气的同时,心中默念次数“1……”;第二次仍重复上述过程,与此同时心中默念“2……”。

如此反复做10次左右,时间约为1分钟,情绪就会镇静自若。

02. 一场考试最多看两次表

有效地控制好时间,这是考试必须的。但不要经常看表,那样会给自己心理上一个负担,造成紧张着急。

一场考试最多看两次表,一是做完选择题看一下时间,合理分配一下第二卷的答题顺序与思路;二是在接近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的时间里,以便做出试题的取舍与检查安排。

03. 时间分配切记不要“头重脚轻”

前面的选择题,如果因担心失分而花了很多时间,会导致留给后面大题的时间不足,匆忙中完成答卷,而大分值往往在后面,这就是“头重脚轻”;同理“头轻脚重”也不合理。

因此,考试时间要合理分配,题目争取一遍做对,不要寄很大希望于检查,因为时间不会很充裕。面对特别难的题,要勇于放弃。

04. 选择题做完就填答题卡

考试有答题卡的科目,一定要在做完选择题之后就填答题卡。因为这时你的心态较平静,不会在后面因为担心时间不够而出现涂写错位、没涂完的情况。

考场上经常见到有的同学没涂完答题卡就被老师无情收走试卷,引以为鉴。

05. 选择题解题五法

回忆法,即直接从记忆库中提取要填空的内容;

直接解答法,多用在数理科的试题中,根据已知条件,通过计算、作图或代入选择依次进行验证等途径,得出正确答案;

排除法,把选择题各选项中错误的答案排除,余下的便是正确答案;

代入法,答案依次代入题中,看是否正确。

猜测法,有时你会碰到一些拿不准或是超出你的能力范围的题目,结合一切因素猜题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数学中的1和0。

06. 思考2分钟仍然没思路的题可以放一放

有些难题如一开始做不出,不要死磕,可在题前做下记号,做完后面的题之后再返回来研究。须知,在其他题目都做完的情况下,你的心情已经比较轻松,没有了刚刚开始的紧张感,思维也开阔了,所谓的难题的解题思路可能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所以不要轻易说放弃,笑到最后,笑得最甜。

07. 作文可从试卷中找灵感

作文是考试的最后一部分,这个时候一般时间已经比较紧张了,一些同学开始心慌,脑子一片空白,什么素材也想不到,半天写不出完整的一句话来。建议不妨从试卷里找找灵感,某个词语、某句话说不定就能勾起你记忆里的素材。

同理,英语作文如果记不起哪个单词短语,也可从试卷里找。当然,这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08. 别看他人做题的速度

考场上不要左顾右盼,去观察别人做题的进度,不要专注于别人翻试卷、写字的声音,会无形中给自己造成压力。按照自己平时做题的节奏,一步一步来。

09. 不怕大题不得分,就怕题题都失分

所以,不求每题都做,但求做一题对一题。其实考试中几乎70%的题目都是基础题,这些题目稳稳拿下,再与中高档题较较真,成绩已经很不错了。做题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10. 看着眼熟的题更要留心

考试时绝不能被似曾相识的题目所迷惑,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做过,就产生轻视心理。要知道考试遇到原题的情况微乎其微,对于眼熟的题一定要更加仔细,看与之前做过的题有没有不同。

熟题当作生题做,生题按程序做,绷紧这根弦,就可避免低级错误的出现。

11. 打草稿也要写清题号

这样是为了在检查的时候能够省去很多精力与时间,毕竟有时候你需要找到计算过程。再就是美观了,草稿纸整整齐齐,心情也不会烦躁慌乱。

12. 最难的放到最后面

因为做难题消耗的精力更大、耗费的时间更长,还不容易做对,先选择攻克难题会影响你的做题情绪,从而导致后面的简单题没有信心去做。

反之,先做简单的试题,耗时少,准确率高,做完后心情也高兴,越做越有信心,心情高兴,自然容易超常发挥。毕竟考试也是一种心情。

13. 检查时别轻易改答案

因为刚开始考试的时候,我们的精力很充沛,头脑很清醒,问题的分析和反应也较快、准确度也高;而到题目都做完了回来检查的时候,由于体力已耗大半,脑子有点累了,这个时候做题的效率和准确度其实已经下降了。

所以,检查出的错误没有绝对的把握,轻易别改。

14. 文具用平时用顺手的,吃穿也与平时差不多

考试当天使用新文具、穿新衣服等,是个错误的决定,给自己一种陌生的感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顺手的工具做事效率最高。

15. 损坏试卷或答题卡怎么办?

立即向监考老师报告,征得监考老师同意后,调换考场的备用试卷或备用答题卡。拿到调换后的试卷和答题卡后,不要急于答题,首先应按最初的要求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考号,最后再认真核对一遍,以防漏填、错填或错写漏写。

16. 写错答案简单勾画

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了,你只能尽力确保卷面的整洁,简单地划掉错误的答案。所以下笔前一定要先想好整个题目的前后思路。

物理中考例题赏析 篇7

例题1 (2013福州) 据报道, 我国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于6月中旬把神舟十号飞船送入太空.火箭在上升过程中, 其头部表面温度将会急剧升高, 请你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这是为什么?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解析: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答:火箭在上升过程中, 需要克服空气摩擦力做功, 使火箭头部表面的内能增加, 温度升高。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理解和掌握, 基础性题目。

例题2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 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A.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化成水

B.洗手后, 用热风干手器可以很快将手烘干

C.白炽灯泡用久了, 灯丝会变细

D.深秋的早晨, 天空中的雾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解析:物理学中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 结合各选项进行分析哪一个属于此种物态变化。

A.是由固态变化为液态, 是熔化现象, 不符合题意;

B.热风干手器可以很快将手烘干, 是加快了水的蒸发, 是汽化现象, 不符合题意;

C.灯丝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是升华现象, 不符合题意;

D.“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液化的定义进行分析判断。

二、注重联系实际, 贯穿“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生活和自然有大量的物理现象, 在教学中, 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

例题3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

A.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 冰冷的铁块不具有内能

B.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 主要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气缸内物质的内能

C.机械能为零的物体, 内能一定也为零

D.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物质, 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考点:机械能、内能的概念;热机中的能量转化, 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专题:应用题。

解析: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 水的比热容较大, 在相同条件下吸热和放热都较多;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所以任何物体任何温度都有内能。

A.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都有内能, 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 冰冷的铁块具有内能。故A错误;

B.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主要是用做功的方法增加了物质的内能, 故B错误;

C.机械能为零的物体, 内能不为零, 故C错误;

D.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物质, 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在相同条件下吸热和放热都较多, 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是一个多知识点题目, 需要结合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是一道易错题目。

例题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 需要吸热的是 () 。

A.初春, 早晨河面结有薄冰

B.夏天, 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C.深秋, 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 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考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特点和条件。

专题:应用题。

解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 其中熔化、汽化、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凝固、液化、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A.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 凝固放热.不合题意

B.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液态的小水珠, 是液化, 放热, 不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形成的小冰晶, 是凝华现象, 放热, 不合题意

D.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 是升华, 吸热, 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该题以自然现象来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情况, 解题的关键是先搞清楚变化前后的状态再确定物态变化过程, 然后结合吸热和放热进行分析判断。

例题5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 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 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 影响视线, 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 。

A.冬天, 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夏天, 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

D.夏天, 要使玻璃清晰, 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应用题。

解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 水蒸气遇冷时会发生液化现象, 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解:A.冬天开空调时车内温度较高, 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时会发生液化现象, 在车内玻璃表面形成白雾, 说法正确, 符合题意;

B.车子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时发生液化形成小液滴, 属于液化现象, 说法错误, 不合题意;

C.物质在发生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说法错误, 不合题意;

D.夏天, 车内开空调时车内温度较低, 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时会发生液化现象, 在车玻璃外表面形成白雾, 所以要使玻璃清晰, 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外擦拭, D说法错误, 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决此类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际分析题目, 要结合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进行透彻分析。

三、注意实验技能, 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

实验探究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也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

例题6小明在实验室探究海波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 根据测量结果画出相关图形, 如图1所示。

(1) 要完成这两个实验, 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和_____。

(2) 水沸腾的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 该示数是_____段所对应的温度 (选填“AB”或“DE”) 。此实验室的大气压_____1个标准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

(3) 海波_____晶体 (填“是”或“不是”)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实验探究题。

解析: (1) 海波熔化和水沸腾实验需要不断吸热, 同时实验过程中, 要测量温度, 同时还需要用秒表来记录时间。

(2) 晶体熔化时温度要达到熔点, 不断吸热, 温度不变;但晶体熔化后温度还要上升。水沸腾时, 吸热, 但温度不变。对比a、b两图可知, a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 AB段所对应的温度是海波的熔点, b图是水的沸腾图象, DE段所对应的温度是水的沸点。

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 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 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98℃, 说明此实验室的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

(3)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故答案为: (1) 秒表;温度计; (2) DE;低于; (3) 是。

点评:此题考查了海波熔化和水沸腾实验中器材的作用, 沸点与熔点的判断、沸点与气压间关系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要求同学们学会观察图象, 分析实验, 总结规律。

例题7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本领。

(1) 写出调整实验器材的方法步骤。

(2) 依据小明的探究方案, 实验探究过程中, 除了选用相同规格的烧杯和酒精灯, 还需要控制不变的量有哪些?

(3) 实验探究记录数据如下表。在这些数据中, 哪一个最可能是由于测量或者记录的疏忽而产生了错误, 分析实验数据,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考点:比热容的概念;热量的计算。

专题:实验探究题;实验分析法。

解析: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有两种办法: (a) 让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 (用相同的加热装置, 加热时间就表示了吸收热量的多少) , 看温度的变化值, 温度变化值大的物质吸热能力弱; (b) 将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加热到相同的温度, 比较加热时间的不同, 加热时间长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Q=cm△t) 。

(1) 调整下面铁夹, 使石棉网处于适当的高度;调整上面铁夹, 使温度计处于适当的高度;

(2) 水与食用油的质量和初始温度相同。

(3)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食用油每分钟温度升高2.5℃, 所以第6min食用油的温度记录错误, 应该是45℃。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 加热时间相同时, 食用油升高的温度比水高。分析比较水在第5min、10min和食用油在第2min、4min的数据可知, 升高相同的温度, 水需要加热的时间比食用油的长, 进而得出水的吸热本领比食用油大。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 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比较常见的探究性实验, 要求我们应注重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 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

四、综合应用题

例题8如图是对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热水用A、B两种品牌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进行测试所获得的图象信息.利用该信息和你具有的科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 从该实验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

A.品牌的保温效果更好

B.B品牌的保温效果更好

C.A和B两种品牌的保温效果相同

D.保温杯在水温较低时能自动加热

(2) 保温杯周围环境的气温是_____℃

(3) 测试过程热水降温的快慢是不同的, 热水与周围空气的温差越大, 降温越_____。

考点:热传递。学会利用图像收集信息。

专题:综合应用题

解析:此实验一定要保证水的初温和水的质量是相同的, 体现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这样才可以直接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来判断保温材料的性能情况;结合图象分析降温规律, 当温度不再改变时, 即水温降到了室温

(1) 由图象可知, 在相同时间内, 品牌A作保温材料时, 水降温慢, 因此A材料保温效果好;

(2) 由图象可知, 当温度降到20℃时, 温度不在变化, 所以室温为20℃;

(3) 热水与周围空气的温差越大, 降温越快;

故答案为: (1) A; (2) 20; (3) 快。

点评:解决此类信息给予题目, 要结合题意进行分析, 不可盲目乱猜。

例题9丹东市政府“为民办的15件实事”之一的“双万户”燃气改造工程正迅速推进。

(1) 已知燃气的热值为4×107J/m3, 燃气的密度为1.2kg/m3, 求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燃气可放出8.4×105J的热量。

(2) 如果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则可以使质量为2.5kg、初温为15℃的水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 (kg·℃) ]

(3) 将加热后的水 (假设质量不变) 倒入暖水瓶中放在水平桌面上, 若暖水瓶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70cm2, 此时暖水瓶对桌面的压强为5×103Pa.求暖水瓶的质量 (g=10N/kg) 。

考点:热量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燃料的热值。

专题:计算题。

解析: (1) 已知燃气的热值为4×107J/m3和放出8.4×105J的热量, 根据V=Q/q求出燃气体积, 又知燃气的密度为1.2kg/m3, 再根据m=ρV求出质量;

(2) 已知水吸收的热量8.4×105J和水的质量2.5kg, 水的初温为15℃, 根据式Q吸=cm (t-t0) 变形可求出水的末温度t;

(3) 已知接触面积为70cm2, 和压强5×103Pa.根据F=PS可求出压力, 因为压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可求出暖水瓶和水的总重力, 根据G=mg变形可求出暖水瓶和水的总质量, 又知水的质量可求出暖水瓶的质量。

答: (1) 完全燃烧0.0252kg燃气可放出8.4×105J的热量;

(2) 可以使质量为2.5kg、初温为15℃的水温度升高到95℃;

(3) 暖水瓶的质量是1kg。

中考物理备考刍议 篇8

[关键词] 中考 物理 备考 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055

教师是备考工作的主导者。备考效率的高低不仅 体现了教师能力和水平的高低,还关乎学生的前途命运。

为了切实提高备考效率,教师应注意:(1)根据课程标准梳理所有的初中物理知识点,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理清知识主线,使之形成知识网络,解决“学什么”的问题;(2)突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易错点,解决“哪里不懂”的问题;(3)了解并熟悉中考,解决“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4)调整学生的状态,让学生以最佳状态应考。

为了做好以上4点,高效完成中考备考工作,物理备考应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章节过关,主要目标是:(1)让学生记住该章节的知识点;(2)突破该章节的难点和易错点;(3)让学生了解中考在该章节中考什么,如何考。这三个目标中,需要教师深度介入的是第(2)、(3)个目标。教师要在备课时,要收集好学生在该章节中遇到的难题、易错题及中考在本章节中的试题,分好类,抽出最典型的题目作为课堂讲解例题。课堂上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解题时为什么易错,中考在本章考什么、如何考。其他题目则可分为几个部分作为课堂练习、课堂测试和课后作业。题目数量不够的可以另外补充。第(1)个目标则不要求教师介入太多,只需要科代表在教师上课前组织全班朗读该章节的知识点,课后学生多读多记,即可。

第二阶段:板块梳理,即将初中物理知识按声、光、热、力、电五个板块进行纵向梳理,可以按概念(物理量)、公式(定律)和实验三条主线进行梳理。在这个阶段中,教师要用专题的方式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总结,如《初中力学公式及其应用范围专题》、《初中电学公式及其应用范围》、《初中力学重要实验》、《初中电学重要实验》、《浮力的计算方法》、《机械效率的计算》、《用浮力知识求密度》、《测量电阻的几种方法》、《受力分析》、《电路动态变化和故障分析》等。通过专题讲解和典型题目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学生就可以深刻理解知识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网络体系,真正把课本读“薄”,形成对知识的牢固记忆。由于学生在新课阶段已经做过所有的重要实验,所以复习时不需要重做,只需要教师用“仿真实验”快速呈现实验现象,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即可。

第三阶段:题型复习,即按南宁市中考试卷中的五大题型(选择、填空、作图与简答、实验、计算)进行专项复习,总结各题型的出题规律、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师可编《图像专题》、《作图专题》、《简答题的分类及答题方法专题》、《初中物理实验方法专题》、《计算题的规范表达专题》等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对学生而言,难点除了各题型的出题规律、解题思路方法外,还有各题型中的压轴题。教师可收集往年中考试卷中各题型的压轴题,并根据出题规律改编或自编一些典型题,作为课堂讲解的例题或作为练习题,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并及时进行测试反馈。

第四阶段:学生自主消化,调整状态阶段。这个阶段要做到以下几点:(1)学生按中考时间安排作息;(2)教师不再集体授课,不再发新的试卷,如果发现有新意的题目要发给学生的,要连同答案一起发;(3)让学生保持快乐的心情,坚持锻炼,劳逸结合,注意营养,忌吃生、冷、辣的食品。

备考工作效率的高低要以学生的复习效果作为检验标准。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工作进度、方式方法。每一个阶段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前三个阶段进行的过程中都要安排测试,测试的试卷应与中考试卷的要求一致,教师可改造本地或外地历年的中考试卷作为测试试卷。

此外,中考备考的课堂还要遵守一般的课堂原则。(1)时间分配原则,教师讲和学生练是课堂的两个基本要素,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练。因此课堂上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学生练和教师讲的时间分配不能少于1比1。如果内容过多,课堂容纳不了,教师就要适当的选择,选最重要的来讲和练。(2)形式多样原则,只有学生心情愉悦,才会有高效学习。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课堂形式要多样化,如要有读、说、写、评、测等,要做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3)及时反馈原则,课堂上要设置课堂测试环节,当堂测,当堂批改,当堂讲评,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堂测试的批改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评,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考备考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提高备考效率,教师就不能平均用力。学生有能力自己做好的事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无法独自完成的那一部分,如突破难点,理清易错点、考点,了解考法等。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注意收集学生的疑难点和易错点,要研究中考说明和中考试卷,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高备考效率。

中考物理考试技巧 篇9

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个原理的发现却源于一个看似偶然的事情。

相传公元前245年,叙拉古的国王艾希罗交给金匠一块纯金,命令他制出一顶非常精巧、华丽的王冠。当王冠制成後,国王拿在手里掂了掂,觉得有点轻。他叫来金匠问是否掺了假。金匠以脑袋担保,并当面用秤来称,与原来金块的重量一两不差。可是,掺上别的东西也是可以凑足重量的。国王既不能肯定有假,又不相信金匠的誓言,于是把阿基米德找来,要他解此难题。

一连几天,阿基米德闭门谢客,反覆琢磨,因为实心的金块与镂空的王冠外形不同,不砸碎王冠铸成金块,便无法求算其体积,也就无法验证是否掺了假。他绞尽脑汁也百思不得其解。

有一天,他去洗澡,刚躺进盛满温水的浴盆时,水便漫了出来,而他则感到自己的身体在微微上浮。于是他忽然想到,相同重量的物体,由于体积的不同,排出的水量也不同他不再洗澡,从浴盆中跳出来,一丝不挂地从大街上跑回家。他先把王冠放到盛满水的盆中,测量出溢出的水。又把同样重量的纯金放到盛满水的盆中,再次测量出溢出的水。结果他发现第二次溢出的水比第一次溢出的水要少。于是,他得出金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也由此,他发现了著名的浮力原理,并在名著《论浮体》记载了这个原理,人们今天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

这里的记载记下了阿基米德发现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体积相等这一特点。其实这个故事传说后来还有下文。那个工匠被国王斩首,而阿基米德也得到了国王的嘉奖。若干年后,有一个老妇人前来找阿基米德,老妇人拿出一个黄金的圆球,并请求阿基米德帮忙测试她请人做的这个金球是否被别人偷取了黄金!阿基米德在确定原始总量和金球没有差别后,便用以前的排水法测试体积,结果发现按照他以前的理论,认为该金球被惨进了其他成分!就当阿基米德当众公布结果时,老妇人却气愤得将金球一切为二,出人意料,金球是空心的!原来那老妇人是被国王砍了头的工匠的母亲,为了证明儿子的清白,她用了数年的时间去设法证明阿基米德是错误的。而结果确实被她办到了,因为阿基米德疏忽了皇冠上的无数金饰件中有许多是空心的,而其结果也直接导致了阿基米德这个方法来确定物体的体积并不是完全准确的。

中考物理考试技巧 篇10

内部资料

妥善保管

2018中考秘籍历年中考物理简答安大全

1.在游泳池边向池底看去,感觉池水并不深,下水后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试分析:为什么池水深度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答: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要发生折射,人从空气看河底,实际看到的是河底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实际河底的位置浅。

2.通常皮鞋的表面有许多毛孔,不是很光滑。当有灰尘附着在表面时,皮鞋就失去光泽,涂上鞋油仔细用布擦一擦,皮鞋就变得又亮又好看了,为什么?

答:因为皮鞋的表面不光滑有灰尘,光射向鞋面后发生漫反射,这样皮鞋就失去了光泽,涂上鞋油后,鞋油的微小颗粒能填充到鞋的毛孔中,用布仔细擦试,使鞋油涂抹得更均匀,鞋面就变得十分光滑,光射向鞋面后会发生镜面反射,皮鞋看起来就更光亮更好看了。

3.当往玻璃杯中倒入半杯开水时,你会发现杯子的上半部模糊不清,请你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往玻璃杯中倒入半杯开水时,开水蒸发产生水蒸气。高温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内壁就液化成小水珠,并附在玻璃内壁上,所以杯子的上半部模糊不清。

4.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烧开水时,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不出现“白气”想一想,为什么?

答:那是因为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从壶嘴出来的是水蒸气,而水蒸气是肉眼看不到的。而那些看得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而液化了,成了液态的小水珠,所以看得见。

5.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呈针状有什么作用?

答:沙漠中的仙人掌的针状叶子减小了表面积,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过快,有利于仙人掌在沙漠中的生存.6.煨炖食物时,有经验的人总是先用大火将食物烧开,然后改用小火,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答:先用大火可以将水迅速烧开,达到相对最高的温度沸点,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但是要保持水持续沸腾,要持续加热,调小火,是为了维持水沸腾,让水温保持最高,及可以使食物熟得快,也可以节能。

2018中考秘籍

内部资料

妥善保管

7.医生给病人检查时,常把一把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为什么?

答: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小镜子的温度,避免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面上遇冷而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使平面镜成像模糊.8.舞台上经常用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答: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干冰升华使周围的环境温度降低,使其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白雾。

9.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答: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所以形成之前天气很冷,这样才满足降霜的条件。雪是水凝固形成的,凝固放热,所以正下雪时,感觉不是太冷,而雪熔化或升华都要吸热,所以雪后感觉更冷。

10.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的三四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傍晚常常在秧田里灌灌满水为什么?

答: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水温降低一定值时,会放出很多热量,这样就保证了环境的温度不至于降低的太低,以防止稻苗冻伤。

11.夏天游泳后从游泳池中走出,风一吹感到很凉,为什么?

答:从游泳池出来时身体上有残留水分,有风吹过时,会加快水分的蒸发,而水的蒸发需要吸热,便从人体表面吸收大量的热量,于是人的体表温度降低,人就会觉得凉。

12.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打完后摸一摸打气筒的外壁,发现外壁发热了,为什么?

答: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也使气筒外壁变热。另一方面活塞筒壁上下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气筒外壁变热。

13.多年来,南宁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种植花草树木,提高绿地覆盖率,修建人工湖,扩大水域面积,大大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让全市民享受到了“绿城”带来的实惠。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说明绿化城市、修建人工湖对改善居住环境所带来的好处(至少说两点)。

2018中考秘籍

内部资料

妥善保管

答:1.花草树木对声音有一定的吸收作用,起到减弱噪音的作用

2.人工湖,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或放出热量时温度度数变化较小,即温差小,有恒温作用。

14.小刚家电热毯的电阻线断了,他爸爸将电阻线接上后继续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接头处又被烧断了。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接头处烧断的原因?

答:电热毯接头处的接触电阻很大,根据焦耳定律Q=I?Rt,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发热量越大,因此通电一段时间后,那里聚集了太多的热量导致温度太高,所以烧坏。

15.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接在电路中的电炉子的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其串联在一起的导线却不怎么热?

答:电炉丝和铜导线串联,串联电流处处相等,而电炉丝的电阻远大于铜导线的电阻,根据Q=I?Rt,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电炉丝的发热远大于铜导线

16.在炎热的夏天,小阳的妈妈在使用电烤箱的同时,还开着洗衣机洗衣服,小阳感觉房间比较热,当他闭合空调机的开关时,家里的空气开关出现了“跳闸”的现象,经检查空气开关出现“跳闸”不是由于短路造成的,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答:电路中电流过大的一个原因是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当小阳妈妈闭合空调的开关时,会引起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此时空气开关会断开,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17.白炽灯灯丝烧断后再搭上,点燃时更亮,这是为什么?

答:灯丝断了,重新搭接上,会因导体的长度变短,导致电阻变小。在电压不变时,根据p=U?/R 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大,所以更亮。

18.家用电器如电扇、电视机等,连续使用较长时间后,要停用一会儿(尤其是夏天),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电流的热效应在起作用.各种电器里都有导体,只要电流通过导体,就要发热.连续使用较长时间后会产生很多热量,导致电器零件温度升高,要停用一会儿,是为了散热,防止用电器的温度过高而烧坏元器件.19.汽车启动时,坐在车上的乘客会向后仰,请你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2018中考秘籍

内部资料

妥善保管

答:原来汽车和乘客都是静止的。汽车启动时,车开始运动,人身体的下半身由于和车接触受到车的摩擦力的作用,随车一起运动,而上半身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人会向后仰。

20运动员在跳远时,要助跑一段路程,这对提高跳远成绩有好处,为什么?

答:运动员在跳远时,助跑一段路程后,运动员就具有较大的起跳速度。由于惯性,运动员起跳后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跳远成绩。

21.斧头松了,李大伯把斧柄的一端在树墩上撞击几下,斧头就牢牢地套在斧柄上了。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答:撞击之前,斧头和斧柄同时向下运动。撞击时,由于斧柄受到阻力,斧柄停止运动。由于惯性,斧头继续向下运动。就牢牢地套在斧柄上了。

22.陈翼飞同学搭张彪的自行车回家,在行驶过程中,陈翼飞突然从自行车上跳下来,结果摔了一跤,请解释陈翼飞摔倒的原因。

答:开始,人与自行车一起运动。人从运动的自行车上跳下来后,由于惯性,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运动,容易摔倒。(随自行车往前跑几步,可以避免摔跤。)

23.为了方便盲人的行走,在不少街道的人行道上铺设有凹凸刻纹的忙道。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为什么盲人道不用盲杖也能在盲道上像正常人一样行走?

答:人走在凹凸刻纹的盲道,脚的受力面积变小,在压力一定时,根据P=F/s可知,人的脚受到的压强变大,人会有明显的感觉,是否偏离盲道,盲人会根据感觉做出判断,所以盲人道不用盲杖也能在盲道上像正常人一样行走。

24.刚刚包好的饺子,放入水中会下沉:而过一会儿饺子会浮起来,为什么?

答:饺子刚下锅时,由于饺子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小于其所受重力,所以下沉;过了一会,由于饺子内空气受热膨胀,使饺子的体积增大,其所受浮力也随之增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饺子就会上浮。

25.当火车驶过时,如果离火车太近,容易发生危险,为什么?

答:当火车驶过来,带动着它周围的空气以很大的速度向前流动,人朝向火车的一侧空气流速快,而人体背向火车一侧空气流速慢,而流体流速快的地方压

2018中考秘籍

内部资料

妥善保管

强小,这样就会产生一个指向火车的压强差,也就产生了一个指向火车的压力差,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人很容易被推向火车,造成危险。

26.剪一条细而长的纸条,用手拿住纸条的一端,紧贴在嘴巴的下面,然后沿着纸条的上方猛吹一口长气,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纸条向上飘起。由于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用手拿住纸条的一端,紧贴在嘴巴的下面,然后沿着纸条的上方猛吹一口长气,会使纸条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向下的气压小,而下方空气流速小,产生的向上的压强大,产生了向上的压强差,所以纸条会向上飘起。

27.航海规则中规定,两艘大轮船不能近距离同向航行,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答:若两船近距离同向行驶,会使两船间的水流速度大于两侧的水流速度,而流体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会产生一个指向中间的压强差,也就产生了一个指向中间的压力差,船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会向中间靠拢,容易发生相撞事故,所以航海规则中规定,两艘大轮船不能近距离同向航行。

28.我市开展招标电动自行车禁售禁骑宣传教育活动,其中符合“净重不大于40kg,设计时速不大于20km,电动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应不大于240W。脚踏骑行功能能正常使用”的电动自行车才可以上路。请你解释,为什么要限定电动自行车的质量和时速?

答: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惯性越大,惯性越大,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电动车就越难控制,越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发生事故是造成的损伤就越严重,所以要限定电动自行车的质量和时速。

29.在皮带传动中,工人师傅往往把皮带张得很紧,还在上面打上皮带蜡,这是什么道理?

答:把皮带张得紧是为了增大皮带与轮之间的压力,从而增大皮带和轮之间的摩擦;打皮带蜡可以增大皮带和轮之间的接触面粗糙程度,也可以增大摩擦;这样都是为了防止皮带和轮之间打滑,使机械正常工作。

30.解释墨水是怎样“吸”入钢笔囊的?

答:吸墨水时,先摁压笔囊,使笔囊内的气体尽量排出,将笔尖放入墨水中,放开手,笔囊恢复原状,其内部气体体积变大,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2018中考秘籍

内部资料

妥善保管

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墨水进入了笔囊。

31.如图所示,小星的爸爸把电饭锅的三线插头中间的铜片拆除,以便能在墙壁上的两孔插座上使用。这种使用方法是否安全?为什么?

答:不安全,这样使用插头会使电饭锅的金属外壳不能接地,在金属外壳漏电时容易出现触电事故。

32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装有常温

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

个冰块“粘”在一起了,如图所示。请解释这个现象。

答: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放在水中后

水放热降温,冰吸热升温;当冰块附近的水的温度降到零摄氏

度时,冰的温度还低于零摄氏度;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零摄

氏度的水继续放热,凝固成冰。所以冰块会“粘”到一起。

33汽车超载行驶,是人为引发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之一!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对超载行驶引发交通事故的现象,进行简要说明。

答:(1)、超载时,质量大,惯性大,遇到紧急情况时不容易停下来;(2)、超载时,速度一定,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遇到紧急情况使动能减小到零很难,不容易停下来;(3)超载时,质量大,对轮胎的压力大,容易爆胎而引发交通事故。

34用手拍桌子,手感到痛,请你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答:手拍桌子时,手给桌子施加了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同时受到桌子的力的作用,所以用手拍桌子,手感到痛。

35如图所示:将载有条形磁铁的两辆小车同时由

静止释放后,两小车将迅速分离。此现象说明:(只要写出两条)

答:(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2)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存在相互的作用力。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6为什么飞机的噪声在晴天听起来较短促而轻,在阴天较长而深沉?

答:这是由于阴天云层较多,云层能把向上扩散的噪声反射回地面,因此,飞机的噪声就比晴天久。又由于阴天云层较潮湿,水蒸气传声速度比干空气高,声音传播时所损失的能量较少,故飞机噪声也传得较清晰。

2018中考秘籍

内部资料

妥善保管

37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减弱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举两例)

答:(1)植树种草;

(2)、设置隔音板(墙);

(3)工厂、车间、娱乐场所等远离居民区;

(4)、市内禁止车辆鸣笛.38“炖”菜是鸡西人喜欢的一道美食,最好的“炖”

菜是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 浸没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为什么?(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答:(1)、不会

(2)、液体沸腾需要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3)当煲中的水达到沸点后,盅内的汤水也达到沸点,汤水如果腾需继续吸热,但由于煲中的水和盅内的汤水温度相同,不会发生热传递,所以盅内的汤水不会沸腾。

39.汽车的安全措施之一是行车要系安全带。但快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发生撞车事故时,系安全带可以避免车内的人由于惯性受到伤害。你知道吗?汽车还设置了头枕,头枕处于座椅靠背上方乘客的头部位置,是一个固定且表面较软的枕头,这也是一项安全措施。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在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时,头枕会起什么作用?(“追尾”是指机动车行驶中后一辆车的前部撞上前一辆车的尾部)

答:原来前面的车速度较慢(或处于静止状态),当发生“追尾”时,车突然加速,坐在座椅上的人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慢速运动(或静止)状态,头会突然后仰,这时较软的头枕会保护头,颈部不被撞伤

40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与伤害跟惯性有关,为了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或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根据你所学过的物理知识提出三条防范措施。

答:(1)、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系上安全带;

(2)公交车乘客要扶好或坐稳;

(3)、机动车行驶要保持一段车距。(符合题意即可)盛满水的铝

41壶放在燃气炉上加热不会被烧坏,但没有盛水的空铝壶放在燃气炉上加

2018中考秘籍

内部资料

妥善保管

热就会被烧坏,严重时还会引发火灾,这是什么原因?

答:铝壶加热时温度升高,由于装有水时,水温达到沸点后,温度就不再升高,铝壶的温度只比水的沸点稍高一些,未达到铝的熔点,因此铝壶不会被烧坏。若铝壶内没有装水,铝壶的温度就会一直升高到接近火焰的温度,超过了铝的熔点,铝壶就会熔化,严重得会引发火灾。

42.冬天,地处北部山区的一些居民,为了室内的保温,常把纸条粘在窗缝处,俗称“溜窗缝”。为了使纸条不因潮湿而脱落,通常把纸条粘在室外的窗缝处,请你用学过的物态变化知识解释:为什么不把纸条粘在室内的窗缝处?

答、(1)内温度比室外高,当室内空气中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就会液化成小水珠,若把纸条粘在室内窗缝处,纸条很容易受潮脱落。

(2)内外温差很大,室内空气中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会凝华成“窗花”,当温度升高时,窗花熔化成水,若把纸条粘在室内窗缝处,很容易受潮脱落。

43对着你的手背吹气,呵气,说出你的感觉,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答:吹气时感觉凉爽,因为吹气加快了手背表面空气流动,使手背上水分蒸发加快,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到凉爽;呵气时感觉湿热,因为呵出的热气温度高于手背温度,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液化放热,故感觉是热。

44.为了确定风向,可以把手臂浸入水中,然后向上举起,手臂的哪一面感到凉,风就是从哪一面吹来的。

(1)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上述现象进行简单解释。

(2)举出一个与上述现象进行简单解释。

答:(1)风吹的一面空气流动加快,蒸发加快,蒸发吸热致冷,所以胳膊上风吹的一面觉得较凉。

(2)喝开水时,向杯子上方吹气,可使开水凉得快一些。(符合题意即可)

45有的跑车在车的尾部设计安装了一种“气流偏导器”,它的上表面平直,底部呈弧形凸起,相当于一个倒置的翅膀(如图所示),这主要是为了让跑车高速行驶时,车轮能更好地抓紧地面,请解释其中的道理。

答:空气高速流过“气流偏导器”时,上方的气流速度小,下方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过“气流偏导器”的空气对“气流偏导器”产生向下的压力差,使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增大,车轮与地面贴的更紧.2018中考秘籍

内部资料

妥善保管

46小明暑假和爸爸一起去黄山旅游,在山脚下,小明看到了一处好看的喷泉景观。小明想,喷泉口里的水为什么会自动地喷出来呢?如图所示,你能帮他解释一下吗?

答:泉口两端有较高的水位,与喷泉口构成了连 通器,当连通器内盛装同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 液面总保持相平,为了达到相平的目的,水就从喷泉口喷了出来,形成了好 看的景观。

47今年夏天,爸爸带小亮第一次去海边游泳,当小亮由水浅处往水的深处走时,感到胸口越来越闷,他忙问爸爸有没有这种感觉,爸爸说也有,并问他这是什么原因,你能帮小亮回答这个问题吗?

答:由于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当人由水浅处往水的深处走时,水的深度逐渐增加,胸部受到水的压强也逐渐增大,从而使胸部的扩张受阻,所以人会感到胸闷。

48在充满大量水蒸气的浴室内,你怎样区分哪一个冷水管,哪一个是热水管?

答:水管外壁有水珠为冷水管,水管外壁干燥的为热水管。由于冷水管温度较低,浴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冷水管外壁形成一层小水珠。

49你认为热机使用会带来哪些污染?作为小市民,请你对合理使用机动车辆提两条建议。

答:使用机动车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机动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二是机动车辆使用的燃料产生的废气和烟尘对大气的污染。为了减少机动车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以改进机动车辆的性能,尽量使用环保燃料,提高汽车排气质量;限制摩托车上路,人们外出尽可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等。

50一天下午,小明向远处的一座大楼望去,他看到一个现象:有的窗户明亮刺眼,而有的却黑洞洞。他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妈妈告诉他,那座大楼的窗户是开着的,有的是关着的。小明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请你解释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答:当太阳光照射到关着的窗户时,光在玻璃表面发生镜面反射,小明恰好在反射光线的方向上,有很强的光进入眼睛,因此看起来明亮刺眼。当太阳光从

2018中考秘籍

内部资料

妥善保管

开着的窗户摄入室内时,很少有光反射出来进入小明的眼睛,因此看起来黑洞洞的。

51晚上,小香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小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白纸和镜面哪个更亮?为什么?

答:白纸更亮些。光照到平面镜时发生镜面反射后竖直向上传播,进入人眼的光少所以看到平面镜较暗,光照到白纸上进行漫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光多,所以从侧面看去白纸更亮。

52我们可以看到小朋友用吸管水平吹出的肥皂泡,常常开始时上升,然后便下降,这是为什么?

答:肥皂泡刚吹出时,其内部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而上升,随后肥皂泡内的气体温度下降体积减小,所受浮力变小,浮力小于重力在上升一会后就会下降。

53学校宿舍走廊的路灯容易损坏,经常被更换,电工小段在原来的位置接入两盏与原来一样的白炽灯,同学们发现很长时间都没有坏,而这两盏灯比原来用一盏时还要暗,由此:

(1)同学们猜想了这两盏等的链接方式,是串联还是并联呢?你的依据是什么?

(2)电工小段这样做能否省电?理由是?

答:若两灯是并联,两灯都正常工作,亮度都和原来的一盏灯相同,此时两盏灯同时发光比原来一盏灯还暗,说明两盏灯的总功率比原来一盏灯的功率还要小,即每盏灯是串联的。根据:P=U2/R可以知道,U一定时,R增大,P减小,这样做可以省电的。

54夏天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往往会随梳子飘起,为什么?且头发越梳越蓬松又是为什么?

答:夏天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发生摩擦起电现象,使梳子和头发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头发会随梳子飘起。又因头发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头发会越梳越蓬松。

55密封性较好的热水瓶,长时间放置瓶塞为什么难拔?

答:当热水瓶中热水不满而塞紧瓶塞时,刚开始瓶的内外气体压强相近,若密闭程度好(若漏气就不会发生上述情况),过一段时间,由于热量散失瓶中热水

2018中考秘籍

内部资料

妥善保管

温度逐渐下降,瓶内的气体温度随之下降。一部分水蒸气也液化而返回水中。此时瓶内气体压强减少,这样瓶外大气压大于瓶内气体压强。由于外界大气压力将瓶塞往里推,使瓶塞盖得紧紧的,另外,增大了与瓶内壁间的摩擦力,所以拔起来感到很吃力,甚至一时取不出。

56为什么在电影院内看到的光柱那么清晰?

答:电影院内烟尘较多,光射到烟尘上发生漫反射,射入眼中的光线较多,而光柱周围较暗,没有光射入眼睛。故看起来比较清晰。

57在密闭的房间里打开冰箱门会使房间的温度降下来吗?

答:不能。因为电冰箱的制冷机工作后,冰箱冷冻室内的蒸发器温度降低,吸收空气的热量,与此同时,冰箱内部的冷凝器温度升高,将热量传给空气,室内空气的热量只是被冰箱吸收后又被放出,所以室温不会降低。反而,电动机工作时,会将一部分电能转化为内能,故室内温度会有少许升高。

58体温计中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

答:(1)液体的热胀冷缩。

(2)水银的比热容较小,升温较快。

(3)放大镜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4)用力甩,利用了惯性。

59打气筒打起一段时间为什么筒壁会发热?

答:用力打气时,人会通过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使管壁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另外活塞上下移动时,还会与筒壁摩擦做功使管壁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如此往复一段时间,故筒壁的温度会越来越高。

60当窗外有风吹过时,看到身边开着的窗户旁的窗帘总是飘向窗户,请你解释他看到的现象

答:当窗外有风吹过时,窗外空气流速大。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室内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产生了向外的压强差,就产生了向外的压力差,所以窗帘飘向窗外。

61杀虫喷雾用一段时间器身会变凉,为什么?

答:当用力按下按钮时,罐口处气压降低,罐内液体迅速汽化喷射出来,由于汽化吸热,罐内液体的内能减少,温度会减低,因此一段时间后会变凉。

2018中考秘籍

内部资料

妥善保管

62炒栗子时里面加沙子有何作用?

答:炒栗子时,栗子表面与热锅的接触面积很小,不利于传热。沙子的颗粒小可以填塞栗子间的空隙,这些被炒热的沙子大大增加了对栗子传热的面积,使栗子能均匀受热。另外,沙子的比热容较小,吸热时升温较快,可缩短炒熟的时间。也可以节能。

63建筑行业中常选用空心砖,请说明它的好处?

答:其一,可节约材料,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其二,具有保温,隔音的功能,可节约能源。其三,可减少框架的承重,是建筑物结实耐用。

64为什么电线芯要用金属来做?为什么电线芯外面的薄层要用橡胶或塑料来做?

答:因为金属是很好的导体,容易导电,所以电线芯要用金属来做。因为橡胶或 塑料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所以电线芯外面的包层要用它们来做,以防触电。

65一只断了灯丝的电灯泡,灯丝接好后再使用,为什么比原来更亮?

答:灯丝断了,接好后灯丝的长度减小,电阻减小,根据P=U2/R可知,在电压一定时,电阻减小,电功率增大,所以会比原来更亮。

66内陆地区的夏季比沿海地区炎热,冬季比沿海地区寒冷,在一天之内的气温的变化也较大。请你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此现象。

答:沿海地区靠近水,内陆地区以干泥土为主,水的比热容比干泥土的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比干泥土小。因此,在受太阳照射的条件相同时,内陆地区的夏季比沿海地区炎热,冬季比沿海地区寒冷,在一天之内的气温的变化也大。

67骑自行车时,在上坡前往往要加紧蹬几下,加大车的速度。试说明这样做的好处。

答:加紧蹬几下,可以增大车速,使车子及骑车人在上坡前有足够大的动能,在上坡过程中,这些动能会转化为重力势能,使车子和人到达很高的高度,以减少上坡过程中人做的功,这样会使人更省力。

68电炉子工作时,电炉丝已经热得发红,而与电炉丝相联的导线却不怎么热,为什么?

2018中考秘籍

内部资料

妥善保管

答:由于电炉丝与导线是串联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但是电炉丝的电阻远大于导线的电阻,根据Q=I2Rt可知,电炉丝产生的热量多,所以电炉子工作时,电炉丝已经热得发红,而与电炉丝相联的导线却不怎么热。

69晒粮食的时候,为什么要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并且要把粮食摊开?

答:因为温度越高,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的越快。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是为了提高粮食的温度,把粮食摊开,是为了增大表面积,都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使粮食快干。夏天扇扇子并不能降低气温,但是觉得凉快。这是为什么?

答:扇扇子可以加快皮肤表面空气流速,这样可以加快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带走了热量,人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所以会感到凉快。

70生病发高烧时,将酒精擦在额头上,病人会感到舒服些。这是为什么?

答:酒精易蒸发,蒸发吸热,带走了热量,人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所以病人会感到舒服些。

答: 用手电筒照桌上的纸和平面镜,由于纸的表面是凸凹不平的,对光产生漫反射,光被反射后射四面八方,在侧面看去,白纸很亮。而平面镜表面是光滑的,对光产生镜面反射,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大部分光垂直射向镜面,经镜面反射,沿原路射出,在侧面看去,几乎没有反射光进入人眼,所以看上去比较暗。

72弹簧门在推开以后能自己关闭。从能的转化来说明这一现象。

答:弹簧门被推开,人对门做了功,门的动能增大,随着门开的角度越大,门轴处的弹簧形变越大,门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当门返回时,是弹性势能又转化成门的动能,使门关上。

73用锯条来锯木板,锯完后用手触摸一下锯条,你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答:感觉锯条变热了。锯条与木板相互摩擦,摩擦使内能增加,此时锯条会升温发热。

74简述电铃的工作原理.答:开关闭合,电路接通,电磁铁产生磁性,将衔铁吸下,带动小锤敲击铃碗,发出声音,同时,电路从触点处断开,电路中无电流通过,电磁铁失去磁性,2018中考秘籍

内部资料

妥善保管

上一篇:初级中学 素质教育之我见下一篇:打造企业学习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