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

2024-08-22

小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共11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写、理解新词。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

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词。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什么地方发生了地震?地震严重吗?(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在这场地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93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认真地想一想,相信你一定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开始吧!

2.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指导。

3.交流。

(1)什么地方发生了地震?(洛杉矶)

(2)一场怎样的地震?你从哪儿知道的?

大地震:A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B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4.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的突如其来,给人们带来的是巨大的伤害,是无尽的伤痛。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洛杉矶大地震后拍到的图片。你看,昔日繁华的都市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高高的立交桥眨眼变成了残垣断壁;一辆辆漂亮的小轿车被砸的面目全非,一个个无辜的生命被堆堆瓦砾掩埋;震后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更是无情的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昔日美丽的家园已变得满目苍痍,地震过后的洛杉矶留给我们的只有阵阵叹息、片片废墟、堆堆瓦砾,还有那火光冲天的大爆炸,还有多少绝望的眼神。课件出示词语:昔日 、地震、洛杉矶、叹息、废墟、瓦砾、爆炸、绝望。

5.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着几个词语好吗?

6.在这场残酷的大地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了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同学。)

7.面对这样的大地震,这对父子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文中是怎样评价这对父子的?

8.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进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三、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1——12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语句中感悟到了父亲的了不起!开始吧!

(学生读文思考,教师巡视。)

2.交流。

(1)第五自然段:别的父母哭喊过后,绝望地离开,可父亲不听别人的劝阻,坚持不离开。

A哪些人劝说父亲?他们是怎么劝的?(大屏幕出现课文片段)

B面对别人的劝阻,父亲是怎样回应的?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读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意思差不多,后两句一模一样。)

C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是啊,父亲的回答就是这样简单而有点重复的三句话,请四人一组合作讨论一下:父亲在说这三句话时分别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在分角色读一读。开始吧!

D交流。

《1》看着这些好心人,父亲多么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帮助,所以恳求地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是的,此时的救援在与时间赛跑。多一个人的帮助,孩子就多一份生还的希望,所以父亲恳求地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2》消防队长负责指挥救援工作,消防队长来了,父亲似乎看到了希望,父亲此刻迫不及待的想得到消防队长的帮助。(消防队长来了,父亲似乎看到了孩子生还的希望,他迫不及待地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3》警察走过来,劝他马上回家,似乎在告诉他儿子已经没有希望了,劝他放弃,此时的父亲简直崩溃了(绝望了、悲痛欲绝),于是他问道:“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E父亲简简单单的三句话,你们读出来他的恳求、他的迫不及待、他的崩溃,下面老师和大家合作,带着你们的体会在读读这三句话吧! 《师引读》,多一个人的帮助,儿子就多一份生还的希望。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道-------- 谁愿意帮助我?

消防队长来了,父亲似乎看到了儿子生还的希望,他迫不及待地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却让父亲马上回家,这个一心要救儿子的父亲简直要崩溃了,于是他问道:“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F这位一心想救儿子的父亲,不理解为什么消防队长要拦住他,为什么警察要劝他马上回家,同学们,你能理解吗?(余震、爆炸、病菌——危险)

3.此时 父亲早已把自身的安危抛到九霄云外,此时的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请问:如果你是阿曼达的父亲,你会离开吗?为什么?

《1》 儿子还在废墟之下,生死未卜,我当然不会离开。——一位多

么坚定的父亲呀!

你会离开吗?

《2》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不找到儿子,我绝不离开。——一位多么坚忍不拔的父亲。

你会吗?

《3》 我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儿子在与

死神搏斗,我一定要遵守诺言,一定要救出儿子。——一位多么恪守诺言的父亲。

4.同学们,请你告诉我: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位父亲苦苦挖掘,不肯离开呢?(父亲对儿子的爱、父亲对儿子的承诺)

5.简简单单的三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份浓浓的父爱;简简单单的三句话,让我们读懂了这是一位(恪守诺言)的父亲,这是一位(坚忍不拔)的父亲,这是一位(永不放弃)的父亲,这当然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6.让我们再次读读父亲的这三句话。

当好心人劝他时,他恳求地问:“谁愿意帮助我?”

消防队长劝他时,他迫不及待地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来劝他时,他是崩溃地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7.还从哪儿能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

(课件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8.你想怎样来读这个句子?想一想,读一读,开始吧!

《1》 请你读读这个句子好吗?(缓慢低沉)

为什么要读的这么缓慢低沉?(突出父亲挖的时间长,筋疲力尽)

《2》 如果作者直接写他挖了36 个小时,好吗?(罗列时间更突出了

父亲挖的时间长,更能表现父亲的坚持不懈、坚韧不拔。)

《3》 时间是如此的漫长,父亲是多么的劳累!可他仍在苦苦挖掘,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你说这是一位(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坚忍不拔、、、、)这当然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4》 还有不同的读法吗?请你读读。《强调36小时、越来越快、声音

越来越大》__________敬佩,着急

《5》 同学们,那可是大地震过后的36小时呀,也许(会发生大爆炸),

也许(会发生余震),也许(会再次发生塌方),也许(父亲因过度劳累而晕倒),也许(父亲什么也没挖到,一无所获)、、、、、、、可是这位父亲毅然决然地坚持着,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9.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父亲苦苦挖掘,不肯放弃呢?请你告诉我。(爱、承诺、决心、信念)

10.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次感叹,这的的确确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11.36小时过后,我们看到了这位父亲是这样一种形象。(课件出示: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全班齐读。

12.此时的他已是疲惫不堪,此时的他已是伤痕累累,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

四、拓展练习,情感升华。

1.看到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汶川地震后这些父亲的形象。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这位在废墟旁跪寻女儿的父亲,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这位父亲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进,因为他要带儿子回家;还有这些父亲,一个拥抱,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在告诉孩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天下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一样深。就让我们再次走近阿曼达的父亲,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可儿子还是生死未卜。请你将泪水凝聚笔端,写写此刻父亲会对自己心爱的宝贝说点什么呢?

2.学生在音乐中写话。

3.请你动情地读给大家听。

A亲爱的阿曼达,你渴不渴?饿不饿?你害怕吗?我来了,我要救你出来,一起回家。

B亲爱的阿曼达,你在哪儿?如果你怕了,就想一想,我就在你身边,我向你承诺过,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跟你在一起的。你一定要坚持住,爸爸马上就来。等着我,我亲爱的儿子。

C亲爱的宝贝,你在那黑暗的废墟中渴吗?饿吗?害怕吗?如果害怕就闭上眼,想想我和你在一起时那些快乐的回忆。你一定要坚持,你忘了我常对你说的那句话吗?爸爸来救你了,相信爸爸,爸爸永远爱你。

4.谢谢同学们深情的话语。

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这个人就是——父亲。

有一种爱把我们萦绕,这种爱就是——父爱。

有一歌这样唱到:《父爱如山》。

这位坚忍不拔的父亲、这位恪守诺言的父亲,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将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下节课我们在交流探讨。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亲

了不起

儿 子

小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 篇2

笔者结合在教学中的一点经验,浅谈一下人文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和感知人文的开始,我们教师要根据新课标,凭借新教材,运用新理念,有计划推进人文教学,从而弘扬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在这里且以《地震中的父与子》来作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后,一位年轻的父亲与他儿子的故事。父亲跑到儿子上学的学校,看到一片废墟的学校时,仍要救自己的孩子。而别的孩子的父母来到这都悲观失望的走了,路过的人见到他在废墟中不停的挖,都以为他疯了,所以没有帮助他,最后经过他坚持不懈的挖,终于救出了儿子。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整体把握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父亲对儿子的爱也是一种伟大的无私的爱”。本文的中心思想就是一个字“爱”!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在明白了本文弘扬的人类独有的“爱”这一核心价值观后,我们再来分析本文的结构,从结构的分析中来培养我们所说的人文性。文章的结构是:在地震后,父亲努力地寻找儿子——父亲终于发现了儿子——父子终于相聚。透过文章讲述的故事,我们就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做一些浅显的分析。

首先,“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句话告诉我们: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一个“冲”字,这个动词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正所谓“父爱如山”,父亲的爱虽然没有母爱的细腻和贴切,但是,他往往能给人一种坚毅,一种顽强的踏实的依靠。母爱占有半边天,剩下的一半自然就是来自大山一样坚定的父亲的爱!

然后,故事中,父亲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短短的一句话中,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看见自己爱的人撒手而去。这一声凄厉的哭喊,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

其三,“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于是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文章写到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前些年上映的美国灾难片《后天》,影片中男主角山姆的父亲是科学家,山姆跟他爸爸在格陵兰进行科学考察的时候,爸爸言传身教,告诉他许多关于灾难中生存的知识。当灾难来临,孩子想起爸爸的话,成功的带领一群人绝地逢生。跟《地震中的父与子》描述的一样,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时的父亲被一种强烈的信念支撑着,他坚信儿子没有死,他要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足以见得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和无私。很多父母看到废墟后痛苦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为了儿子,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他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似乎在父亲和儿子之间有着一个约定,孩子在等着爸爸……

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一直在等待着他到来的儿子。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这一句话充分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文章中的感情非常的细腻,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十分成功。在文章的结尾,我没看到,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通过儿子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突出表现了人性的光辉,而毫不矫揉造作和刻意粉饰。

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3

课文情节复杂,找准阅读的突破口,以点带面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时紧抓“了不起的父与子”这条主线,重点抓住父亲“不断挖掘”这个震撼人心的画面,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在研读中感受亲情可贵,感悟做人之道,提升感悟能力。

教学目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

面。

2、学生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

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地震的资料和有关父爱、母爱的故事、文章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说到地震,让老师想起了发生在我国汶川的5·12大地震,始终有这样一个画面,这样一个动作,这样一段回忆定格在你我的心中。(播放课件并解说)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2—11自然段

同学们,地震是残酷的,地震中的父子之情是不能泯灭的。中国汶川的地震中有这样可歌可泣的父子,在美国洛杉矶的地震中也有这样的一对父子,他们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1、让生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用了哪三个字来评价这对父子?(了不起)

2、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让学生找一找当地震发生后,父亲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指名读句子)

3、(出示课件)反复读一读,同桌说一说两个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4、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5、当父亲赶到学校,学校变成一片废墟,父亲会怎样?(指名读)

6、在绝望中,父亲做出了了不起的决定,请同学们自由读5-11自然段,找出描写父亲的句子反复读一读,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的了不起。(生汇报)

(1)追问有哪些人来劝他,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2)面对这些好心人的劝告和阻拦,父亲放弃了吗?他依然不停地挖着,那我想问问这位父亲,人们这样劝你,情况这样危急,你为什么不离开呢?

(3)找一找父亲曾经和儿子有着怎样的一句承诺?(出示课件)生齐读。

(4)这位父亲,你的心里有这么多的想法,为什么不对大家说清楚呢?

小结:时间很紧迫,儿子还在废墟中等着我,父亲着急啊,甚至崩溃,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1、文中还有什么地方让我们读懂了父亲的了不起?(出示课件)并齐读,追问36小时相当于多长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你都可以做些什么?父亲呢?

2、父亲没有任何工具,只凭自己的一双手在疯狂地挖着,为什么没有人再来阻止他了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他真的精神失常了吗?他的头脑清醒吗?那他在想些什么呢?

4、请同学们反复地读一读这个句子,进一步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并相机板书。

5、面对这么多的困难和危险,父亲仍然不停地挖了12小时?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这样写,(播放课件)而是将时间罗列地来写,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6、那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呢?请带着你的体会把这句话一起读一读。

7、时间在推移,艰难的挖掘还在继续,可他坚持挖了12小时?是什么在支撑父亲36小时苦苦的挖掘?(是一句承诺)怎样的一句承诺?除了承诺还有什么?(深深的父爱)

小结:这句话让我们读懂了如山的父爱,而此时此刻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1、36小时过去了,让我们看看这位父亲现在怎样?(播放课件)父亲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在这36小时当中都放生了哪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场面呢?请同学们闭眼倾听,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师朗读生汇报)

2、请你带着这些体会把这个句子反复的读一读,(出示课件)说说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3、这哪里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话啊,而是饱含深深父爱的一首诗,让我们齐读这首诗。并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小结:父亲为救儿子不惜一切,让人感受到震撼人心的父爱,又一次让我们体会到父亲的(了不起)。

(二)学习11—23自然段

我们被父亲了不起的行为震撼了,心中满是沉甸甸的父爱,下面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他的儿子阿曼达身上,请同学们轻声朗读11-23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儿子的哪些画面感动了你,让你感受到儿子的了不起,并做上批注。(生汇报)

1、(出示课件15自然段)阿曼达为什么不害怕?

2、让学生自由读读,体会不一样颜色的字应该怎样读?并指名读。 小结:儿子把对父亲的信任化作了战胜一切困难和恐怖的勇气,所以

我们说儿子(了不起)。(继续汇报自己的体会)

3、(出示课件22自然段)说说阿曼达这样做的原因?

4、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体会把这个句子读一读,老师相机指导。

(三)分角色朗读(11—23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这对了不起的父子,无比幸福的紧紧拥抱在一起,这种了不起源于父亲对儿子的一句承诺,下面就让我们用这句承诺来回顾一下这艰难的历程吧。(出示课件)

(1)当父亲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一句话是(xx)

(2)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xx)

(3)当安全的小出口在14个孩子面前被打开时,儿子却最后一

个出来,那是因为父亲的话给了他巨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xx)

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谱写了一首爱的赞歌(播放课件)让生齐读。

总结:爱是伟大的,爱是无私的,就让地震中父与子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课件)

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坚强、了不起

小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 篇4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掌握生字词;二是熟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是抓住文中对父亲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来体会父亲爱的了不起。

文章值得推敲的语句很多,人物的心理变化较复杂。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我抓住“父亲爱的了不起”为突破点,以点带面,在这个点上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文中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首爱的颂歌。有三个描写父亲的场景感天动地:第一个是他悲痛欲绝,但重新挺立的场景;第二个是许多人劝他别挖,但他不听劝的场景;第三个是他孤军作战,伤痕累累的场景。仔细研读,不难发现第三个场景令人刻骨铭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先指导学生从时间上读出父亲的劳累;再接着从父亲的形象上读出他沉甸甸的爱和肉体的痛苦;继而在体验父亲心理活动中读出他内心的孤独与苦闷;最后探究父亲的.精神支柱,读出伟大形象。学生在立体推进的朗读过程中,与主人公共同体验,共同感受,紧接着拓展到汶川大地震中一些感人的场景,通过音乐的渲染等,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从而实现文本的教学目的,感受文本的强烈震撼。

小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 篇5

阿曼达从废墟里缓慢地爬出来,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父亲无比激动地伸出自己的双手,对阿曼达说:“儿子,来,我拉你一把。”阿曼达站起来,父亲帮他理理头发,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父亲和儿子紧紧拥抱在一起,流下了热泪。

阿曼达感动地说:“爸爸,真谢谢你,把我和同学们从瓦砾堆底下救出来。您知道我和同学们是怎样在漆黑的瓦砾堆底下活了38个小时吗?当时,我们被埋在下面,感到有点害怕,那里面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和危险。突然,脑海里又浮现出您曾多次对我说过的那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我的眼前一亮,拥有了勇气和信心,相信你一定会来救我的。于是,我安慰同学们,一定要坚持活下去,一定会有人来救我们出去。我们不要放弃生的希望,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都要好好地把握着它,不能丧失啊!我们大家在缝隙里忍住饥饿和口渴。我们在里面寻找食物和水,但过了很长时间仍是一无所获。因为里面什么也看不见,只有一片漆黑。我和同伴们艰难地在里面活着。最后,我们成功了,您终于来救我们了!阿曼达说到这,鼻子一酸,苦涩的眼泪就从眼睛里滚落下来。

“我挖掘的时候也是非常辛苦的。当我来到这里时,这儿早也成了一片废墟。你知道我那时有多么地难过吗?你可是我唯一的儿子,失去了你,我还能干什么呢?可是我想起了对你许下的`承诺,我想:我一定要遵守诺言,不能让你失望。不管你是生时死,我一定要找到你,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于是,我来到你们的教室,开始挖掘,当我进行工作时,有许多孩子的父母前来,见我在这儿埋头挖,便劝我说:“没有希望了。”但我还是挖。最后,就只有我一个人了。消防队长和警察都来劝阻我,但我不顾他们的劝告和阻拦,继续挖。我挖了38小时,不吃不喝也不睡,我感到疲劳,是那句话又给了我勇气。挖呀挖,我满脸上都是尘土,两只眼睛中布满了血丝,衣服也被挖得破破烂烂。我的手指头也流血了,全身都是凝固的血,头发也乱糟糟的,声音也沙哑了。但我还是不停地挖。我终于找到你了。”爸爸激动地说。

“妈妈还好吗?”阿曼达问道。

“你妈妈还好,只是受了一点轻伤,不过,儿子你放心,我已经把你妈妈给安顿好了。”

“爸爸,那太好了,我们快去看看妈妈吧!”阿曼达高兴地说。

“好好,我的儿子,走吧,咱们去看妈妈。”父亲带着儿子,来到帐篷里,母亲正躺在床上等父亲回来。

母亲见父亲回来了,高兴极了,兴奋地嚷着:“孩子他爸,你回来了。怎么样,找回我们的儿子没有?他哪里受伤了?”“你的聪明儿子在这儿呢!父亲叫起来,把阿曼达举过头顶,让他在空中扭动身子。母亲笑了。阿曼达和父亲来到妈妈的身边。妈妈爱怜地抚摸着儿子的头,问儿子:“我乖儿子,哪里受伤了?”

“没有,我好好的。还多亏爸爸把我从废墟里救了出来,要不是爸爸救了我,我到现在还没有从废墟里走出来,你们也不会见到我的呢!”母亲听了,十分高兴,在儿子和父亲的脸上吻了一下,说:“你们做的很好。你们都是好样的。”

“现在,我们全家人又团圆了,以后,我们再也不分开了。”阿曼达说。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二)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三)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一)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二)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一)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词。

(二)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17.地震中的父与子。大家齐读课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3页,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约5分钟)

二、解决生字,整体感知

好,同学们读完课文了,找到刚才老师提问问题的答案了吗?我们交流交流。这是什么样的地震?(突然、大)

(指名回答)

问:你是从哪知道的?

(①、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②昔日充满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指导学生根据重点词读出感情,如:30万、4分钟、欢声笑语、一片废墟等词语。)

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突如其来、伤害巨大。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洛杉矶大地震过后的照片。(出示幻灯片)高高的地交桥眨眼间变成了残垣断壁;昔日美丽的家园变成了一地瓦砾;大地震后引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灾难之后的洛杉矶遭到巨大的破坏,变得如此荒凉,这样的地方就叫做——(课件出示“废墟”一词)刚才我们还看到了火光冲天的——(课件出示“爆炸”一词)看到一片又一片的——(课件出示“瓦砾”一词)

这一课还有一个生字,我们要读准它的平舌音。(课件出示“砸”)生字学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课件中的生字词语。

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就在这样的一场大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一场大地震,一个男生阿曼达被埋在学校的废墟里,阿曼达的父亲经过38小时的苦苦挖掘,终于成功把儿子从废墟中救了起来。)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

(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亲。)

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板书)。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这节课,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在这部分课文当中,有许多有关父亲的描写,请仔细看一看,从哪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可以做上批注。开始吧。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教师巡视。)(约5分钟)

同学们看完了吗?我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幻灯)

1、5-9自然段

刚才有同学说有很多人劝说父亲,可他就是不离开,也就是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出示课文片段)。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一些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

问:他们是怎么劝的?(指名回答)

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从父亲简单、重复的回答。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这三句话体会父亲心情。)

三句话不同的心情:恳求——焦急——崩溃、疯狂

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我解读情境,学生读父亲的话)

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让学生畅所欲言)

原来是这样。我想问这位父亲,你为什么不对大家说清楚呢?(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急切的心情和如山的父爱)

透过父亲这三句简单重复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2、12自然段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课件出示句子)请全班男同学来读读这句。

这句话那个词语最让你感动?(挖)为什么?

(劳累、坚持)

透过“挖”字,你看到了父亲的形象,也体会到了他的内心。是啊,一个“挖”字,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一个“挖”字,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父亲的劳累和坚持。这就是作者的匠心,这也就是文字的魅力。

让我们定格这个“挖”字,读好这个“挖”字。

学生齐读

问:作者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他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呢?

(漫长、坚持)

带着各自的体会,自由练读,你会怎样读这时间的进程?(指名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问:我来问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苦苦挖掘?(父爱,承诺)

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36小时过后,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位父亲。女同学,读。(出示课文片断)

全体女生读。

就让我们记住这位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的形象。男同学,读。

全体男生读。

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全班,读。全班学生齐读。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言语。请同学们来看。

(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此刻,这个痛失女儿的男人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又是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进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这个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坍塌的天花板,护佑这个小生命甜甜的梦,却只是在临终前留下这样的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还未卜。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宝贝说点什么呢?请你将想写的话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学生在音乐中写话。

(学生朗读自己写的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7

乌市59中附小 执教者:刘娇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1.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

2.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1—4自然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教学重点: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1---4自然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 2齐读 二检查预习

1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

3.文章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检查词语:洛杉矶

昔日

疾步

颤抖

三初读课文

1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1)用书上的句子告诉我们?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

叹息

混乱 废墟

血迹

(3)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让你印象深刻? 课件出示图片-----感受(4)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

2文章中的父与子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生说 四学习1---4自然段,感受父亲得了不起

1这对父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生(了不起)师:随机板书2默读1—4自然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3生汇报。4师:总结 五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感受这对父与子的了不起。2.收集有关地震的资料和图片。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知识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力目标: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文本细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1994年美国发生的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出自己的儿子,在一片废墟中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最终成功救出儿子以及儿子的十四个同学。

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着父亲在其他人感到绝望时他一直心存希望?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着儿子在黑暗的废墟中始终等待着父亲的援救?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是父亲深沉、伟大的爱。

这单元紧紧围绕“人间真情”这一主题,讲述了素不相识的人之间的友爱(《炊烟》《赏花》);乡邻之间的关爱(《古井》),以及学生们深沉博大的父爱(本课以及《新年礼物》)。前两课已经初步学习了体会句子的方法,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也是这一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有一种爱,含蓄而坚定,深沉而伟大。这爱就是父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父爱的文章,名叫《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

2.在文中找一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想一想,事情的起因如何,经过怎样,最终结果怎样?

3.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994年美国发生的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出自己的儿子,在一片废墟中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最终成功救出儿子以及儿子的十四个同学。)

三、合作学习,交流评析。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

阅读提示:

文中哪些语句使你感受最深,请在文中勾画出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小组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勾画出了最感动的地方,也体会着读了读。下面就把你的`这种感受在四人小组当中交流交流吧。在交流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或许你会从他人的交流中发现一些更有价值的观点。

3.全班交流。

师:谁想把自己的感动和别人一起分享。

(1)“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

(2)“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父亲不肯放弃。)

(3)“他挖呀挖一直挖了三十六个小时。”

(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坚持不懈,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4)“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坚信父亲会来救他。)

(5)“不! 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一起。”

(儿子的先人后己,对同学们很有责任感。)

师总结: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他们心灵相同,终于团聚了。父亲爱着儿子,儿子相信父亲。是爱,让他们幸福着。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如果你是在地震中刚刚获救的阿曼达,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一写。

六、作业。

把这篇文章讲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一起交流读后的感受。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的重点之一。相对于精读而言,文章结构、语文修辞等不是它所要关注的,略读的目的是粗知文本大意。它的优势在于发挥人的直觉思维的作用。所以在本课中,首先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略读课的教学不是让学生简单的读一读,再快速阅读的同时还要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作者意图,本课的情感目标是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所以,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以情育情,以情导情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使学生的情感被唤醒,激活,心灵得到触动,情感得以升华。

叶圣陶先生说: “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 ,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 篇9

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3.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2.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多么地惊心动魄,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它给人类带来多少灾难!但是面对这样的灾难,有一对父子却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要我们来学习17、《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是对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力的训练。在上课时让学生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更为口语训练提供了一个平台。

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4)遇到不懂的地方,用“?”标出。

2.学生自由读文,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教师巡视辅导。

3.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初读感受和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

在初读中认识生字、读好词语促进学生的再读感受,在小组交流中让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更是深入再读课文的动力。

三、检察反馈,初入情境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汇报:

(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我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出示本课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虚、砾、颤”等字形。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3.讨论交流: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受感动的理由。

(3)练读感受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

以“小组练读、分角色读、评读”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基本读懂了课文,而且同学们能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了浓厚的父子之情。

【设计意图】

人们常说“学贵有疑”,而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只有一个字?读,所以在第一课时,重点仍以“读”为主,读会词语,读顺句子,读通课文,读出让你感深感动的地方,读出个人独特的体会,让学生充分与文本交流,为第二课是时打下坚实基础。

四、课后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摘抄课文中感人的句子。

【设计意图】

课后让学生讲故事,能很好地训练学生“说话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都在父母的关爱中快乐地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亲情有了越来越深切的体会。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刺破夜幕;亲情是冬日里温暖的阳光,驱走严寒。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爱这种浓浓的爱。(板书,齐读课题)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了不起)

【设计意图】

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所以这个导语的设计既紧扣单元,又揭示课文中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学生看地震的短片。

2.学生谈各自观片后的感受。

3.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父与子的了不起。。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大地震的情景,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直面触摸课文,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三、品读感悟,体会亲情。

(一)了不起的父亲

1.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那么你从课文哪里看出父亲的了不起呢?

2.学生汇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重点抓住“冲”这个动作,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担心的心情。

(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A.引导体会父亲失去儿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

B.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3)“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A.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父亲的坚定信念。

B.分小组练读,展示读,评读。

(4)理解重点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引导学生体会:A.时间之漫长 B.过程之艰难C.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D.当时的情况危险。

①作者不厌其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罗列出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引导学生从人物外貌描写中体会父亲坚定的信念,感受伟大的父爱。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都不能把这位父亲打倒,是什么力量的支撑着他呢?(板书:不论……总……)

加深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体会它是父亲的坚定信念的力量源泉。(板书:爱的诺言)

(二)了不起的儿子

1.过渡:父爱成就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也成就以一位了不起的儿子。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儿子的了不起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2.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阿曼达呢?

4.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板书:信任的源泉)

5.让我们一起分享它们劫后重生、亲人团聚的喜悦。

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6.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同桌交流,谈感受。(板书:父爱)

【设计意图】

这部分是本课的重难点,通过扣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句,反复读,细细品味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熏陶。同时让学读懂作者用来表感情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

四、激情升华,拓展延伸。

过渡:从这对父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平凡、朴实却又伟大、深沉的父爱,让我们一起看看一些孩子们对父亲爱的宣言。

1.观看课件,听朗诵,感悟父爱。

2.让我们把心中对父亲的感激化为一句简单的话语,写下来。

【设计意图】

听感人的朗诵,与温馨的画面相互配合,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将文本的主题延伸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同时“写话练习”让学生在需要表达的时候练习表达,情动而辞发。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这篇课文让我们体会到深深的父爱,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把爱传递,让世界充满爱。

2.阅读有关父爱的文章,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等。

【设计意图】“父爱”不仅在文本中、课堂中,更应在生活让它不断延伸下去,让“父爱”在学生心中不断回荡。

板书: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总……

公开课教案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篇10

一、教学背景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自读课文。此课是我参加庄河市品牌教师大赛的中一堂课,借班上课的对象是庄河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我借此机会向同行展示了合作探究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追求快乐自主学习的语文课。

二、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感人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训练重点是“使学生感恩所有善待自己的人,用心去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和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引导学生感受真正的情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描写,突出人物情感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法,教学中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在读中感悟。

2、品析词句法。、本课教学还辅以直观,情景教学法等。

六、教学准备: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994年1月17日,在美国洛杉矶市的人们像往常一样井然有序地生活。突然间,山崩地裂一场灾难降临了,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内几万间房屋倒塌,几万人无家可归,30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成千上万人被埋废墟里。就在这片废墟中,一对父子创造了一段奇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哪个同学把这个故事的名字大声的告诉大家;谁再来深情地读一读;齐读课题

二、检测预习

1、词语检测

2、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那么在这场大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加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谁愿意来试一试?(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有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

3、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课件出示)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 “他们父子俩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板书:了不起)

1)谁能说说“了不起”是什么意思? 非常伟大,超过一般人,超出常人„„ 2)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板书:父亲 儿子)

三、聚焦父亲,感受“爱”的了不起。

1、那就让我们先走进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在这部分当中,有许多关于父亲的描写,请仔细看一看,从那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可以做上批注。开始吧。

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儿看出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真好,同学们从这么多地方、从字里行间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我们一处处来看。先来看看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有很多人劝说父亲,可他就是不离开,也就是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出示课文片段)。

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 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师: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生:

1、恳求

2、急切

3、崩溃

师:父亲有点儿想不通,为什么警察和消防队长都不帮他救儿子。我能理解,你能理解吗?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

师:所以那些人都劝父亲离开。这些人劝阻咱们都能理解,父亲的坚持你能理解吗? 师: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师: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那其实是父亲对儿子的一句——承诺。出示:“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话你们能理解吗?

师: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

当人们都来阻挡他,让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

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

所以,当有人劝他时,他是恳求地问—— 消防队长劝他时,他急切地问—— 警察来劝他时,他是崩溃地问—— 一句承诺,三句重复简单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时还谈到第12自然段里,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也让他读到了父亲的了不起。那我们就按照他说的,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出示句子)请全班男同学来读读这句。

(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①、1)用心地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特别是哪个字,哪个词深深地打动你的心?让你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说出自己的理由。2)品味救的艰难,感悟父爱的伟大。“挖”:感受——读——其他动作?——只用“挖”?——读——体会到?

还有谁对“挖”字特别有感受?带着体会请你读。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再父亲挖掘儿子的时候,可能会有哪些动作?(搬、刨、扔)可是,这么多动作,作者只写了一个“挖”字,你能读懂作者的心吗?为什么就只写一个“挖”字?

是啊,一个“挖”字,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一个“挖”字,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父亲的劳累和坚持。这就是作者的匠心,这也就是文字的魅力。让我们定格这个“挖”字,读好这个“挖”字。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② 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这些数字让你体会到什么?

比较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体会。

A、说体会:这位父亲居然能在36小时,这么长时间里不吃不喝的挖掘废墟,肯定是很疲惫,又累又饿。但他还能够坚持下去,实在了不起。

B、36个小时是多久?(两个白天一个黑夜,五十多节的语文课)带着各自的体会,自由练读,你会怎样读这时间的进程?为什么?

C、在漫长的36个小时里,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一直都在挖,你体会到了什么?(父亲的爱,坚定,疲惫不堪)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 同学们,这可是地震中的36个小时啊。也许会发生——也许会发生—— 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36小时。

时间就这样在推移,艰难的挖掘还在继续,父亲还是一无所获,也许他曾经挖出了其他遇难者的尸体,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 我来问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苦苦挖掘? 生:是信念。承诺。深深的爱。

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师:36小时过后,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位父亲。

女同学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A、哪里有血迹?(身上、手上、脚上„„到处都是)读好这个词 B、这血迹有可能是从哪里来的呢?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让父亲变得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呢?

C、是啊,就让我们记住这位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的形象。男同学,读。

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全班,读。师:文中的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正是凭着这份伟大的爱,正是凭着这份承诺与信赖,挖到38小时,终于听到了儿子的声音,儿子还活着。那在废墟里苦苦等待了38小时的孩子阿曼达又是怎样的了不起呢?(学生围绕13-23段展开交流)

生:阿曼达相信父亲会来救他的,因为他想到了父亲常对他说的话,无论发生什么,他总会和我在一起。这就是儿子对父亲承诺的一种——(板书:信赖)生:阿曼达还鼓励同学们不要害怕,要坚持到底。

师:一个坚强的阿曼达,一个了不起的孩子,假如你就是被埋在废墟里的阿曼达,想象一下,在废墟下的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请将你的心情凝聚在笔端,写在书中的空白处。(配乐,学生完成练笔。而后交流。)师:从孩子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了不起的阿曼达。漫长的38小时呀,儿子听到了父亲的声音,父子相见了。(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父亲非常兴奋,伸出双臂,多么想马上把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呀!可是,儿子却说——齐读(出示第23 段),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呀!

生:舍己为人、先人后己„„

师:同学们,地震之后余震随时可能发生,在场的每一个人随时会有危险。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在危险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多么了不起!(指名读)

师:两个感叹句,读出了阿曼达的坚决,多么了不起的儿子呀!(齐读)

4、整体品味

师:一句重似千金的承诺,在灾难面前化为了信心勇气和力量,当父亲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穷的力量:(生读„„);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尽的希望:(生读„„)

五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 篇11

课文主要讲1994年,美国洛山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安危,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13个同学的传奇故事。

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这段话写得是儿子阿曼达在得救时,先让自己同学离开的事情。从这段话中,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谦让才能获取别人的尊重。

然而,我和阿曼达比起来,是多么渺小,真是天地之别。记得有一次,我和同桌罗文强,为了一点小事斤斤计较,结果老师讲得内容我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作业也错了许多。当老师问我怎么一回事时我的脸“唰”的一下红了。

上一篇:学校端午节策划书下一篇:经典电影感动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