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练习题及答案(精选6篇)
教育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篇1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1.D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问题的发展。2.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制度叫()。A.学制 B.学校教育 C.正规教育
D.制度化教育2.A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我国科举考试使用的教材主要是()。A.“六艺”
B.“四书”、“五经” C.《学记》、《理学》
D.“七艺”3.B解析:科举考试注重儒家经典的考核,这些儒家著作到后来逐渐演化为“四书”、“五经”,“四书”包括《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而“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因此,答案为B。
4.“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的教育特征。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古代中国
D.古代雅典4.B解析: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许多文士便设立私学,招收生徒,同时也有传授天文、数学、医学等实用知识的文士学校。于是“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5.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的“产婆术”属于()。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5.C解析: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他的这一教学思想符合启发性原则。
6.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6.B解析:亚里士多德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7.“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7.B解析:《教育漫话》是洛克的作品;《大教学论》是夸关纽斯的作品;《爱弥尔》是卢梭的作品;《普通教育学》是赫尔巴特的作品。所以本题应选B。
8.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8.A解析: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将马克思主义与教育学结合起来,主编了《教育学》。
二、多项选择题
1.孔子的主要教育主张包括()。A.有教无类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教学相长 D.兼爱非攻
E.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多项选择题
1.ABE解析:“教学相长”是《学记》中的观点,“兼爱非攻”是墨家的主张。
2.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有()。A.库姆斯 B.伊里奇 C.杜威 D.保罗•朗格朗
E.泰勒2.AB解析:库姆斯等人的陈述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所主张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
三、填空题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___________,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社会现象
2.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___________,第三步是___________。定义助产术 3.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____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私学的发展 4.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洛克
5.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___________,他于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康德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概念。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即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较,出现了哪些变化? 2.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③教育的世俗化。④重视教育立法,强调以法治教。
3.简述《学记》的教育思想。
3.①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失去自信;为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②强调教学要循序渐进。
4.简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4.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包括:①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②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③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区别。1.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①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②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③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核心、权威和主导的地位。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其教学思想和赫尔巴特针锋相对:①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②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③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这两种教学理论各有利弊,都不能走向极端,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应力求整合这两种教学理论,吸收各自的优点,摒弃二者的缺点,促使教育向理想化的方向发展。
2.试述教育的民主化。
2.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接受到同样的教育,不同种族、性别,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的成员,都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容,其内涵包括:①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都可以进学校,使所有的人入学机会平等。②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物质资源分配、师资力量分配要均等,但这也并不是说上同一所学校就是公平,还要强调因材施教,能够按照学生的能力给以适当的教育,即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条件使之得到相应的发展。③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取得成功的机会。但这也并不是说人人都能得到同一类最高学历,而是能考虑到学生的差别,要给学生最好的出路,这个学生适合于上大学就上大学,那个学生适合于搞手艺就教给其一技之长使其能谋得相应的职业。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如办学的自主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这主要指教育管理的民主化。教育管理民主化,从宏观上说,是指教育立法、教育决策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民主化;从微观上说,是指学校管理的民主化。
3.论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3.现代教育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一些共同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本期练习及测试题参考答案 篇2
1. 薄铁片铁2. 磁化S(南)3. 地北4. 指南针不指南北 鸽子找不到回家的路5. C 6. C7. B8. C9. B10. B11. C12. 如图1所示.13. 如图2所示.
14. 将一枚小磁针放在火星表面,观察其是否有固定指向(或是否受磁力的作用)15. 可将铁屑撒在种子中,搅拌均匀,使铁屑吸附在杂草种子上,然后用磁铁吸附,将带有铁屑的杂草种子从混合种子中吸出来.这里利用了磁铁吸铁的性质.
《电生磁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电流的强弱线圈匝数的多少有无铁芯 铁芯通断电电流的强弱电流的方向强
2. N负变大3. B4. B5. B6. B7. C
8. 如图3所示.9. 如图4所示(提示:两通电螺线管相互靠近的两极均为N极或均为S极,磁感线方向不同).10. (1)小磁针(2)让小磁针跟导线AB平行,且在AB的下方(3)若小磁针转动,导线AB中有电流,若导线AB不动,导线AB中没有电流11. (1)图略.提示:滑动变阻器金属杆右端(或左端)与开关左端相连(2)B(3)N或北(4)①右(左)变小(变大)②变大(5)越强多(少)强(弱)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电动机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通电导体(或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切断电源2. 低压控制高压工作 3. B4. B5. A6. C7. D8. D9. A10. C
11. (1)线圈匝数(2)观察吸引大头针个数的多少 (3)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磁性随线圈匝数的增加而增强(4)A、C12. (1)改变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吸引大头针数量的多少
(2)如下表. (3)①铁芯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②将大小不同的铁芯分别插入同一线圈中,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观察这个线圈两次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磁生电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电磁感应机械2. 切割磁感线导体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电磁感应加快摇晃、增加线圈匝数或更换磁性更强的永磁体等
4.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5. B6. D7. 猜想:与磁体插入的速度有关(或与磁场的强弱、线圈的匝数、线圈的粗细、线圈的横截面积有关).实验设计:将电流表和线圈连接成闭合电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用不同的速度先后两次将条形磁铁插入线圈,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并进行比较.
8.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2)①转速②导线长度③磁性更强的磁铁
《电与磁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 S负 N2. 电机械换向器(或换向片)3. 低压控制高压工作4. 鸽子是否靠地磁场来导航避免偶然性,使结论更可靠
5. 调换电源正、负极(改变电流方向) 发电机6. 动圈式话筒、发电机电风扇、动圈式扬声器7. L2右
8. C9. C10. C11. D12. C13. B14. C 15. B16. D17. 如图5所示.18.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2)电流(3)线圈停在平衡位置19. (1)磁性强弱(2)a、b(3)b、c (4)电流相等
高等教育法规习题及答案 篇3
一、选择题
1.我国建国以来,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第一部有关教育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教育行政法规是由---------制定和发布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教育部
3.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A.传统文化;B.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知识与技能;D.讲文明礼貌
4.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属于-----------。A.企业法人;B.社会团体法人 C.机关法人;D.事业单位法人
5.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A.传授专业知识;B.传授实验技能 C.教书育人;D.为人师表
6.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A.低于;B.高于
C.同等于;D.不低于或者高于
7.学校对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教师,可以给予--------。A.行政处罚;B.行政处分或解聘职务 C.撤销教师资格;D.追究民事法律责任
8.在我国教育法系中,居于第一层次的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制定机关为--------。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10.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保障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A.保障;B.前提 C.先锋;D.基础
1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A.传授专业知识;B.传授实验技能 C.教书育人;D.为人师表
12.高等学校的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的原则,由高等学校的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A.服从学校发展需要;B.由教师自己申请 C.学校规章制度确立;D.双方平等自愿 13.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A.9年;B.10年 ;C.11年;D.12年
14.受教育者有在-----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A.学业成绩;B.品行;C.身体状况;D.学业成绩和品行
15.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日内,作出处理。A.20;B.30;C.45;D.60 16.世界上最早对教育进行立法,也是最早研究教育立法的国家是------。A.美国;B.日本;C.德国;D.英国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基本法源是----。A.宪法 ;B.民法;C.行政法 ;D.民法通则
18.教育部门规章是由---------制定和发布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D.教育部
19.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A.传统文化;B.法制、国防;C.知识与技能;D.讲文明礼貌 20.国家举办的高校实行------------。A.党委负责制;B.校长负责制;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D.董事会负责制 21.高等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由权责分配和学校工作的特性所决定的----------关系。
A.管理;B.隶属;C.平等;D.上下级
22.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A.创新精神;B.丰富知识;C.高尚品德;D.聪明智慧
23.高等学校的学生思想品德合格,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学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或者修满相应的学分,-----------。
A.准予毕业;B.准予授予学位;C.准予结业;D.准予肄业
二、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都是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律。()
2.教育部所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是我国的部门教育行政规章。()3.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4.学位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水平的法律证书。()5.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考试无效,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名称为“XX大学”的高等学校的设立,除了要达到设立高等学校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的一般条件外,还必须是有四个以上国家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学科。()8.高等学校可以根据社会需求、自身的办学能力来自行确定招生规模。()9.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10.教师获聘上岗后,学校应对他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
11.高等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既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又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12.高等学校的学生在校内组织学生团体,必须按照《社团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向当地民政部门核准登记。()13.教师认为学校侵犯其合法权益,或者对学校作出的处理不服时。可以向学校所在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申诉。()
14.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三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5.张某是一高校教师,他对学校给予的行政记大过处分不服,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撤销学校对他的行政处分。()
16.教育法律根据制定机关和调整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教育基本法和教育单行法或部门教育法。()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是国务院颁发的教育行政法规。()18.学位证书的发放是一种国家特许的权利。()
19.学位是国家或国家授权的教育机构授予个人的一种终生的学术性称号,表明学位获得者所达到的学术或专业学力水平。()
20.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自行决定收费标准并公开收费项目。()21.在高等学校中从事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活动,应当遵守法律。()22.高等学校可以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23.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的具体任职条件由国务院规定。()
24.高等学校的学生,如果符合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经过学校批准之后,可以结婚。()
25.教师有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
26.教育部所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是我国的教育行政法规。()27.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及行政责任。()
28.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9.高等教育就是指采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形式的高等学历教育。()
30.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体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1.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党委书记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32.高等学校的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由高等学校的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受聘合同。()
33.某教师受到学校的行政大过的处分,他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将不接受他的诉讼。()
34.我国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
35.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分级管理和分工负责原则。其中,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36.明知校舍或者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7.教师资格证书终身有效,在一定区域内通行,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稳定性。()38.高等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39.教师享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权利。(40.获得高校的教师资格,必须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中国公民。()41.教师的解聘是指教师主动请求用人单位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
42.高等学校具有校内人事权,可以自行调整学校内部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津贴和工资分配。()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高等教育法》的适用范围?
2、高等学校学生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3、国家关于取得教师资格的学历规定。
4、教师在何种情形下,所在学校可以给其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5、教师申诉制度及其特点。
6、怎样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
7、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何异同?
8、高等学校的教师职务制度。
9、依法治教的基本内涵。
10、高等学校的法律关系。
11、教师聘任制的基本特征。
12、教师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四、案例分析题。
1.张某获得过高校教师资格证书,曾经是一位在专业上有才华的大学教师,但他平时做事较马虎。有一次他做加热试验遇上停电,直到下班电还没来,张某离开实验室时忘了把电炉上的插头拔掉。到了晚上,实验室又来了电。因没人在实验室,电炉一直烧着,最后引发火灾,烧废学校价值100多万元的设备,张某被法院以失火罪判有期徒刑2年。张某刑满释放后,到一高校应聘做教师。问:该校能否聘用张某为教师?说出法律依据。
2.述析教师权利的法律规定,并阅读下面材料加以分析:据报载,某职业技术学院200多名教师职工没有领到工资已有5个月之久,教师们多次到教育局反映,要求按月发放工资,仍然无结果。无奈,只好把教育局告上法庭。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胜诉,责令教育局限期发还所有工资,逐月足额发放。请分析法院判决之法律依据何在?
3.某高校市实行学年学分制的学校,其制定的“淘汰制”规定:无论考核课程的成绩积点高低或者是否及格,每班学习成绩排列在最后5%之内的学生均将被列为“淘汰”对象。列为“淘汰”对象的学生,允许交纳一定的费用后跟班继续学习,如果这些学生在下学仍位居最后5%之内,则实行“淘汰”――被勒令退学。在实施“淘汰制”规定之后,好多学生感到压力很大,都认真学习,希望不被列入“淘汰”对象。已被列入“淘汰”对象的学生,在下半所修读的课程经努力均取得及格以上,但分数不高,积分偏低,仍摆脱不了名列最感后5%之内,最终同样被学校勒令退学。对此,学生议论纷纷,认为学校这个规定不合理,应当修改或废止,但学校管理部门无动于衷。请根据有关教育法规分析之。
4.金某(男)为某高校教授,硕士生导师并担任所在硕士点的导师组组长。在2005年的研究生考试前,学生梅某(女)通过性交易的方式,从金某处获得2门专业课的考题及答案,最终梅某在考研中两门专业课分别获得137分和128分(满分分别为150分)的罕见高分。但梅某的外语仅获得37分(满分为100分),正常录取不上。梅某要金某帮助其搞破格录取,但也未能成功。梅某逐向有关部门检举了金某的泄题行为。问:按照我国教育法和教师法的相关规定,金某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说出法律依据。
五、论述题
1、在实行依法治教的背景之下,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
2、学习《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教师法》的相关条款,并结合实际,谈谈你对高校实施教师聘任制的认识。3.学习《高等教育法》第4、5章和《教师法》第三章,找出高等学校对高等学校教师的权利条款。结合实际,论述高等学校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高校教师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⒈A;⒉C;⒊B;⒋D;⒌C;⒍D;⒎B;⒏C;⒐A;⒑D;⑾C;⑿D;⒀A;⒁D;⒂B;⒃D;⒄A;⒅B;⒆B;⒇C;21.A;22.A;23.A;
二、判断题
⒈×;⒉√;⒊√;⒋√;⒌×;⒍√;⒎×;⒏×;⒐√;⒑√; ⑾√;⑿×;⒀×;⒁√;⒂×;⒃√;⒄×;⒅√;⒆√;⒇×;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高等教育法》的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高等教育活动、适用本法。
2、高等学校学生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基本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教育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证书;(4)对学校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权利。
基本义务:(1)遵守法规、法律;(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3、国家关于取得教师资格的学历规定。
(1)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2)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3)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程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4)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5)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6)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的学历。
4、教师在何种情形下,所在学校可以给其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1)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2)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3)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4)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5、教师申诉制度及其特点。
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作出的处理不服,或侵犯其权益作出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构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特点:(1)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正式的法律救济制度。(2)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申诉制度。(3)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非诉讼制度。
6、怎样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
教育法规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方针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内容:
(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7、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何异同?
8、高等学校的教师职务制度。
教师职务制度则是国家对教师岗位设置及各级岗位任职条件和取得该岗位职务的程序等方面规定的总称。教师的职务制度包括:
1、职务设置。设置分为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务、小学教师职务、技工学校教师职务等五个系列。
2、任职条件。(1)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这是最为基本的要求。(2)系统的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这是对教师知识基础、理论水平的要求。(3)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这是对教师能力的要求。(4)承担相应的职务的课程和规定课时的教学任务。
9、依法治教的基本内涵。
依法治教,即全部的教育活动都应当符合教育法律有关规定,所有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从事教育活动时都应当遵守不违背教育法律的规定和精神。
10、教师聘任制的基本特征。(1)聘任是一种法律行为(2)聘任双方地位平等(3)聘任关系契约化
11、教师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P182;行政法律责任(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四、案例分析题
1、张某获得过高校教师资格证书,曾经是一位在专业上有才华的大学教师,但他平时做事较马虎。有一次他做加热试验遇上停电,直到下班电还没来,张某离开实验室时忘了把电炉上的插头拔掉。到了晚上,实验室又来了电。因没人在实验室,电炉一直烧着,最后引发火灾,烧废学校价值100多万元的设备,张某被法院以失火罪判有期徒刑2年。张某刑满释放后,到一高校应聘做教师。问:该校能否聘用张某为教师?说出法律依据。
不能。因为根据我国《教师法》第10条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备良好的思想和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是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其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方面的条件:
(1)身份条件——中国公民;
(2)思想条件——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
(3)学历——具备一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4)能力条件——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但根据我国《教师法》第14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惩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P129).张某符合上述条件,所以该校不能聘用张某为教师。
2、述析教师权利的法律规定,并阅读下面材料加以分析:据报载,某职业技术学院200多名教师职工没有领到工资已有5个月之久,教师们多次到教育局反映,要求按月发放工资,仍然无结果。无奈,只好把教育局告上法庭。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胜诉,责令教育局限期发还所有工资,逐月足额发放。请分析法院判决之法律依据何在?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第四款规定,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本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严重妨碍教育教学工作,拖欠教师工资,损害教师合法权益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的经费,并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某高校是实行学年学分制的学校,其制定的“淘汰制”规定:无论考核课程的成绩积点高低或者是否及格,每班学习成绩排列在最后5%之内的学生均将被列为“淘汰”对象。列为“淘汰”对象的学生,允许交纳一定的费用后跟班继续学习,如果这些学生在下学仍位居最后5%之内,则实行“淘汰”――被勒令退学。在实施“淘汰制”规定之后,好多学生感到压力很大,都认真学习,希望不被列入“淘汰”对象。已被列入“淘汰”对象的学生,在下半所修读的课程经努力均取得及格以上,但分数不高,积分偏低,仍摆脱不了名列最感后5%之内,最终同样被学校勒令退学。对此,学生议论纷纷,认为学校这个规定不合理,应当修改或废止,但学校管理部门无动于衷。请根据有关教育法规分析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已于2005年2月4日经教育部部长 周 济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7条的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退学。(1)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的。(2)休学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3)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的。(4)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5)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事由的。(6)本人申请退学的
学校的规定可以理解,目的为强化学风建设,但是该淘汰制度没有法律根据,所以应当修改或废止。
4、金某(男)为某高校教授,硕士生导师并担任所在硕士点的导师组组长。在2005年的研究生考试前,学生梅某(女)通过性交易的方式,从金某处获得2门专业课的考题及答案,最终梅某在考研中两门专业课分别获得137分和128分(满分分别为150分)的罕见高分。但梅某的外语仅获得37分(满分为100分),正常录取不上。梅某要金某帮助其搞破格录取,但也未能成功。梅某逐向有关部门检举了金某的泄题行为。
问:按照我国教育法和教师法的相关规定,金某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说出法律依据。
答:P183.行政责任。(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民事责任:赔礼道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77条规定,在招收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回招收的人员;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教育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篇4
一、简答题
1.社会性对幼儿发展具有哪些意义?
1)社会性是幼儿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 2)社会性影响幼儿身体、心智的发展 3)社会性认知的需要
2.《纲要》对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规定。
答案(1)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2)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3)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4)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5)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
3.幼儿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活动的目标如何规定的? ⑴知道自己的成长与家人的关系,感激父母长辈的辛勤养育之恩;
⑵初步了解家庭、幼儿园,认识周围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及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产生初步的热爱劳动者的情感;
⑶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并逐步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学习活动规则、生活规则等;
⑷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公共卫生规则,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⑸逐步懂得正确和错误之分,激发幼儿初步的是非感、爱憎感。4.举例说明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评价有哪些内容? 1)评价活动的目标
活动目标是否完整、是否分解到位、是否以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等因素为依据、是否落实在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中、是否适当地确定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否明确有层次、是否易于操作和是否可以检验。
2)评价活动的内容
教师所选择的教育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需要,是否符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幼儿来说,教育内容是否为幼儿必须的,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幼儿是否愿意接受。
3)评价活动的准备
活动准备包括物质准备、经验准备和思想准备三个方面。
4)评价活动的过程
教育过程是否面向全体幼儿,是否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的主体地位是否的到体现,是否有机会自主进行观察、体验、表达和操作,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程度怎样;教师是否充分考虑了幼儿的意愿,是否得到幼儿的信任和依恋,运用的教育方法是否生动多样,变化灵活巧妙等等。
5)评价活动的效果
该活动是否完成了活动目标、幼儿是否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是否具有与目标相一致的社会性行为变化等等。
5.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主要有专门的教育活动,包括综合教育活动、游戏、区域活动和幼儿园环境及社区环境四种形式;随机教育和家园合作三大类途径。
6.⑴确立活动目标
确定活动目标是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目标设置得是否合理,对整个活动设计有着决定性影响,包括活动设计的方向、范围和程度。
⑵选择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是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具体化,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在幼儿园中,社会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教育内容完全由教师选择。
⑶设计活动过程
在设计社会教育活动过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设计活动环节;运用不同的活动方式;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对社会教育活动进行评价。
⑷教育活动方案的拟订
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和活动评价。
7.幼儿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目标如何规定的? ⑴愿意与他人共同游戏、活动并友好相处;
⑵善于与人交往,懂得问候、交谈、与人合作及参与活动的技巧,掌握几种交往策略;
⑶能主动帮助弱小同伴,乐于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老人和残疾人,经常自愿地与他人分享玩具、食物等;
⑷鼓励幼儿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培养诚实、勇敢、守纪等基本品质,培养幼儿开朗的性格;
⑸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自己所在的集体,使幼儿逐步适应并喜欢集体生活,初步产生对集体的关心喜欢之情。
8.幼儿对家乡、国家与民族的认知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从小建立幼儿对家乡、国家与民族的初步认知,激发儿童爱家乡、爱足够的情感,培养儿童一定的民族荣誉感。这主要包括知道自己的家乡、民族、祖国的名称,以及在地图上的大致方位;知道首都、国旗、国徽、国歌等;知道祖国及家乡的风景名胜、著名建筑、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以及主要的生活方式等;了解国家和民族的重大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知道
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主要节日,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等等。
9.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答:主要有四个原则,分别是:
⑴ 目标性原则是指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过程,首先要体现《纲要》等文件对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要求。其次是指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必须有明确具体的活动目标。
⑵ 活动性原则是指设计社会教育活动时要为幼儿创设活动的机会与条件,引导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与人交往,积极主动地发展社会性。
⑶ 针对性原则主要是从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内容而言的,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活动的设计针对社会教育的内容;二是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⑷ 整体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包括对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个方面的教育,活动设计要将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融入教育活动之中,即要促进幼儿社会性的整体发展,另外,活动设计还应将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加以整合。
10.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主要有专门的教育活动,包括综合教育活动、游戏、区域活动和幼儿园环境及社区环境四种形式;随机教育和家园合作三大类途径。11.幼儿自我意识教育活动目标如何规定的? ⑴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有关自己成长的最基本的知识;
⑵初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及独立性,以及最基本的自我控制和应变能力;
⑶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己,能够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价; ⑷学会用恰当的方法表达自己的爱好、需求、情绪和情感。12.举例说明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评价有哪些内容? 1)评价活动的目标
活动目标是否完整、是否分解到位、是否以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等因素为依据、是否落实在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中、是否适当地确定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否明确有层次、是否易于操作和是否可以检验。
2)评价活动的内容
教师所选择的教育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需要,是否符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幼儿来说,教育内容是否为幼儿必须的,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幼儿是否愿意接受。
3)评价活动的准备
活动准备包括物质准备、经验准备和思想准备三个方面。
4)评价活动的过程
教育过程是否面向全体幼儿,是否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的主体地位是否的到体现,是否有机会自主进行观察、体验、表达和操作,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程度怎样;教师是否充分考虑了幼儿的意愿,是否得到幼儿的信任和依恋,运用的教育方法是否生动多样,变化灵活巧妙等等。
5)评价活动的效果
该活动是否完成了活动目标、幼儿是否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是否具有与目标相一致的社会性行为变化等等。13.幼儿对幼儿园的认知内容包括哪些?
这主要包括知道自己幼儿园、班级的名称及所在班级教师的姓名,认识园内其他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姓名,以及他们所从事的主要工作,他们的劳动与自己的关系等;知道幼儿园园内外的主要环境、主要设施和相关的行为规范等等。
二、论述题
1.举例说明幼儿园自我教育活动如何设计与实施?
答:幼儿自我教育活动可以按照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类型进行设计和实施。
1.自我认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要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相貌等;自己的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老师和同伴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幼儿主要是在人际交往中获得自我概念的,因而社会交往的成功与否对儿童自我的重新建构具有深远的影响。只有在社会交往中,通过人际间信息、观念的交流,个体才能获得丰富可靠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协调起来,构成统一协调的自我概念。
为此,幼儿园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促进幼儿认识自我,逐步形成自我概念。例如:
围绕着生理自我的培养,可以设计主题活动“小小的我”(托班)、“长大的我”(小班)、“了不起的我”(中班)到“独一无二的我”(大班),一级“我长大了”、“特别的我”等主题活动,其目的是让学前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简历正确的自我概念。
围绕着儿童心理自我的培养,可以设计主题活动“我的能力”、“才艺展示会”、“露一手”、“喜好大交流”、“特长大表演”、“爱心大放送”等主题活动,以促进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
围绕儿童社会自我的培养,可以设计主题活动“我的老师”、“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好朋友”等,使儿童通过交往,调节伙伴关系和师幼关系。
自我评价一般是通过社会比较而实现的。可以设计一个主题活动“优点展示”,让小朋友都来找找同伴的优点。这个活动使幼儿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以及评价同伴的过程中,既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又从同伴的优点展示中发现自己的差距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2.自我体验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比如:自我表现活动“认识钟表”、“我知道„„、“小博士”、“我能行”、“我的小手真灵巧”等,生活自理服务活动“我会自己洗„„”系列主题、“谁的小手最能干”、“自制鸡蛋羹”等,可以培养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为集体服务活
动“今天我做值日生”、“修补图书”、“帮厨房阿姨拣菜”、“帮助残疾人”等,可以培养幼儿的成就感、自豪感。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教学、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活动形式,使幼儿体验挫折感、内疚感、羞耻感等情绪情感。教师必须根据本班幼儿的自我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实施教育。
3.自我控制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和实施自我控制教育活动,如游戏“一个小宝两个样”,通过分析幼儿在在家和在幼儿园不一样的礼貌表现,帮助幼儿认识到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如“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幼儿首先了解自己的情绪,然后才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上各点能够举例论证)
2.(一)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指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教师用他人的好思想、好行动和英雄事迹去影响和教育幼儿,形成良好社会品质的方法。因为幼儿的模仿性很强,具体、生动、直观的典型易于感染幼儿,激发他们向榜样学习的热情,对于如何做也有了示范。因此,设置一定的社会情境,树立一定的榜样,使幼儿有意无意间进行模仿,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社会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指个人试着设身处地地去扮演另一个在实际生活情景中不属于自己角色的行动过程,从而形成角色所需要的某些经验和行为习惯。(三)移情训练法
移情又叫感情移入,它是指一个人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位置去理解他人的情感、需要及活动。
(四)价值澄清法
幼儿价值观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周围人和事的接触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即通过幼儿内部心理活动进行价值选择、价值确定,然后付之于外部行动的过程。对幼儿来讲,他们靠自己建立价值观是相当难的,主要是依赖于外部环境的刺激,通过自己的理解深化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所以,确定价值的过程应该是在正确教育的影 引起幼儿自身内部心理活动矛盾冲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内心矛盾冲突的不断解决,使他们的正确价值观确立起来。
3.举例说明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和多元文化。
1)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其一,帮助幼儿认识和接纳自己,增进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如从表面上认识白己,知道自己的特点;让幼儿从内心层次认识自己,明白自己优点和缺点,比较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引导幼儿接纳自己的优缺点。其二,帮助幼儿学习认识、理解和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
为。如生气了,可以告诉别人:“我生气了!”也可以暂时不理人、有控制地哭等,但是不能打人、骂人、摔东西等。其三,帮助幼儿学习自由选择、自我决断,培养其独立性、自主性和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其四,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志、想法和态度。其五,帮助幼儿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能体验到与同伴交往的快乐。其六,帮助幼儿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2)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其一,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其二,培养幼儿关心、理解、尊重和赞赏他人,学习并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其三,帮助幼儿学习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兴趣和想法,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3)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知
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知方面的内容包括:其一,社会环境的认知。幼儿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如家庭、幼儿园、社区及公共场所等社会环境中的特定的物质设施、人物关系、职业角色及行为准则。其二,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认知。如公德意识、环保意识、文明礼貌用语、文明行为规范以及日常卫生习惯等。其三,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当前或过去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作出准确推导的能力。其四,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其爱护、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渐萌发社会小公民的意识。
4)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方面的内容包括:其一,民族文化。例如,了解幼儿自己的成长与家人的关系,感激父母长辈的辛勤养育之恩;了解周围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及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了解祖国传统的民俗节日,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感受周围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美,萌发爱周围环境、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其二,世界文化。例如,引导幼儿主动接触和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外国人,感受他们的风俗习惯等。
以上各点能够列举具体内容
三、活动设计题
1.请以“会说话的标志”为题,设计一个大班社会教育活动。
(活动方案略)
2.请以“介绍我自己”为题,设计一个小班社会教育活动。
(活动方案略)
3.请以“参观超市”为题,设计一个中班幼儿认知社会机构的教育活
动。
(活动方案略)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二答案
一、简答题
1.2001年颁布的《纲要》对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规定。
答:第一,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
第二,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问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他们必要的交往技能,使其学会稚睦相处;
第三,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四,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并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完成任务;
第五,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 第六,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用完收拾;
第七,引导幼儿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养幼儿尊重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
第八,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2.幼儿对家庭的认知内容包括哪些?
儿童对家庭的认知是逐步发展的,从对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认知到对家用物品的认知,从基本的日常生活规范认知到家庭中社会规范的认知。比如:知道家庭的主要成员、称谓、姓名、职业、出生年月或属相等,激发儿童对家人的热爱和关心的情感,知道家庭地址、电话号码、家庭中的主要设施,学会自我保护,知道家中常见的一些生活用品和家用电器的名称、用途或功能,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知道热爱、尊重和关心父母及长辈,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幼儿园应组织以家庭为认知内容的一些社会教育活动,以从小培养儿童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了解对父母应尽的义务。
3.幼儿园社会教育是研究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教育和训练的一门科学,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主要目标,以增进儿童的社会认知、激发社会情感、引导社会行为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4.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答:主要有四个原则,分别是:
⑴ 目标性原则是指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过程,首先要体现《纲要》等文件对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要求。其次是指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必须有明确具体的活动目标。⑵ 活动性原则是指设计社会教育活动时要为幼儿创设活动的机会与条件,引导幼儿在各
种活动中与人交往,积极主动地发展社会性。
⑶ 针对性原则主要是从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内容而言的,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活动的设计针对社会教育的内容;二是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
⑷ 整体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包括对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个方面的教育,活动设计要将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融入教育活动之中,即要促进幼儿社会性的整体发展,另外,活动设计还应将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加以整合。5.简述制定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依据。答案(1)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为依据
(2)以一定社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
(3)以幼儿园社会教育学科的发展为依据
6.2001年颁布的《纲要》对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规定。答案(1)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2)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3)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4)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5)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7.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特点。
答:⑴基础性特点,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应该是基本的社会知识、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基本的社会生活态度等内容。
⑵全面性特点,涉及了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多方面的发展。幼儿园社会教育是为其全面发展打基础的教育
⑶生活性特点,是指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是从幼儿的社会生活出发的,是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去选择的一些幼儿亲自去体验、去想象的内容。
⑷时代性特点,就是幼儿园社会教育关注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关注社会现状和未来,能够反映时代的要求,能够使幼儿了解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8.幼儿自我体验教育活动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所谓自我体验,是自己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学前期自我情绪体验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主要有自信心、自尊心、责任感、成功感、自豪感、挫折感、羞耻心、内疚感等,它们都是儿童成长与今后成才不可缺少的社会性品质。幼儿园要精心设计和实施让儿童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其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感受到趣味性、愉快感、成就感等。
9.幼儿多元文化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有什么?
1)民族文化
主要通过民族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们感受文化的丰富性,培植民族文化尊严。例如,了解幼儿自己的成长与家人的关系,感激父母长辈的辛勤养育之恩;了解周围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及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了解
祖国传统的民俗节日,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感受周围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美,萌发爱周围环境、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2)世界文化
主要是引导幼儿主动接触和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外国人,感受他们的风俗习惯等。具体的活动目标是通过各国各民族文化习俗、艺术、节日等教育内容让幼儿感知和体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东西文化的差异性。10.幼儿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1)亲子交往,主要是指子女与父母间的人际交往活动,是幼儿最早形成的人际交往能力。
2)师幼交往,是指在幼儿园中,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
3)同伴交往,是指以同伴为交往对象的活动。
4)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幼儿生活在社会中,除了家长、同伴、老师外,还需要与社会上其他的成人交往,如亲戚,营业员、售货员等各种行业的工作人员。
11.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1)针对性原则,是指对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评价时,要针对社会教育活动的特点进行评价。对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真正做到对活动的评价,而且对于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效果还不能要求立竿见影,还要考虑其内隐性和后续性的特点。
2)过程性原则,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对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其二是指根据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特点,评价时应侧重对社会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评价整个活动过程是为了考察活动是否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得到共同提高。
3)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主要是指评价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要全面,不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12.简述选择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依据。
答:(1)以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为依据(2)儿童本身的发展特点和需要
(3)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二、论述题
1.举例说明价值澄清法在幼儿园中如何运用?
针对价值澄清法在幼儿教育机构教育中常用的四种具体教育方法,阐述如下 1)澄清应答法
澄清应答法是指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交谈引起幼儿的思考,在相互的交流中不知不觉地让幼儿进行内省、进行价值评价的方法。它是价值澄清中最基本、最灵活的方法。例如,一
次一位孩子在自由活动时说他喜欢奥特曼,教师听到后立即抓住机会与他交谈。
教师:你到底喜欢奥特曼什么呢? 儿童:嗯——,让我想想,奥特曼特别厉害,能打败怪兽。教师:你玩的一些游戏,是不是与奥特曼有关呢? 儿童:是的。
教师:好,谢谢你,你接着玩,我去那边看看。
这种交谈时间很短,教师适时地把握住了教育时机,交谈虽然很快结束了,但是留下儿童一个人去回味刚才谈话的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短论,比长篇大论效果要好。儿童的这些思考对他们的价值观澄清是有帮助的。
2)价值表决法
价值表决法是指教师事先拟定一系列儿童关心的问题,让全体儿童一起来表示自己意见的一种方法。例如,围绕培养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设计了六个价值判断题:
(1)当小朋友抢了你的玩具,怎么办?(2)我想玩滑梯,别的小朋友正在玩怎么办?(3)游戏时我的玩具被别人拿走了怎么办?(4)我想演的角色被别人担任了怎么办? 价值表决的目的就是通过向儿童提供公开自己价值观的机会,让儿童获得他对自己价值的运用价值表决法应注意:每次让儿童表决的问题不要太多,最好在十个以内;要面向全体儿童,让他们每个人都有表决的机会。
3)价值排队法
价值排队法是指让儿童以三四种事物为对象,根据自己认为的重要性为它们排名次,并说明这样排的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常常会遇到做出选择的事情,价值排队法就是要为儿童提供这些选择的机会,训练他们对其价值进行分析、比较、筛选的能力,帮助儿童进一步了解各种事物的价值,并公开表达自己的选择。下面是一些可供儿童进行价值排队的实例。
下面三种东西你最喜欢哪一种? A.玩具 B.小朋友 C.食物 4)展示自我
展示自我的方法是教师或家长给儿童创造条件和提供自由发言的机会,让孩子们把与自己有关的事讲给大家听。需要注意的是每次讲时最好围绕一个题目进行。可以参考的话题有:我是谁?我觉得自己怎么样?我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假如我是教师,我怎么做?假如我是家长我怎么做?等等。展示自我的目的就在于为幼儿提供审视和思索的机会,使他们逐渐学会分析自我、检查自我和发现自我。
2.举例说明幼儿社会环境与社会规则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步骤。
1)运用多种方式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应考虑如何引出活动的主题。关于社会环境与社会规则教育活动方面,有的可以运用参观某一社会环境、观看一些图片或影片、讲故事等方式来认知社会环境,学习相关的社会规范。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应灵活多样地采用多种方式,以激起幼儿对活动主题的好奇心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引导幼儿充分观察认知对象
引出活动主题后,教师考虑该活动应使幼儿对新的认知对象——社会环境和社会规则进行初步的认知。教师外出参观、实地观察等形式,都是幼儿社会认知和社会学习的主要形式。因此,在社会环境和社会规则认知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观察的重要作用,让幼儿在自己细致的观察中认识新的认知对象。例如,“参观超市”中,教师要带领幼儿到超市进行实地观察,观察商店里有哪些工作人员,有哪些种类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顾客又是如何购物的,在超市购物应遵守哪些社会规范等。
3)组织幼儿自由表达、表现自己的认知体验
对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初步的认知后,活动设计还应考虑为幼儿提供一个供幼儿交流、讨论、对话的平台。如“参观超市”中,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幼儿对话交流,“我在超市里看到了什么?它放在哪个货架上?我在超市里看到顾客是如何买东西的?在超市中发现了哪些不文明行为?”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幼儿把自己在超市里看到的不文明行为画出来和说出来,供大家交流,这样的表达和表现,有助于加深幼儿对新的认知对象的认识。
4)引导幼儿正确认知社会环境和社会规则
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和幼儿应共同沉浸在交流和游戏之中。教师对幼儿的社会认知冲突,要给予合理而积极的引导,比如对“在超市中不想买的物品可不可以随手乱放?超市里可不可以大声喧哗?”等问题,教师对幼儿应合理引导,启发幼儿思考,从而找到真正的答案。
上面各点的论证能够举例来说明
三、活动设计题
1.根据大班社会教育目标“使幼儿初步了解自己的成长及成人为此付出的劳动,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情感”,设计一个社会教育活动。
(活动方案略)2.请以“我长大了”为题,设计一个中班班社会教育活动。
教育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篇5
1: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判断题 对 错
2:下列关于能源分类表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题
A、水能是一次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属于清洁能源 B、电能是一次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属于清洁能源 C、太阳能是一次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属于清洁能源 D、石油是一次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不是清洁能源
3: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项选择题
A、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 B、《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洛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4:IP地址是一个64位的二进制数。()判断题 对 错
5:创建和谐村镇是()。多项选择题
A、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B、建设新农村的重要载体
C、保持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6:社会主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工农民主专政。()判断题 对 错
7:关于法的作用,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多项选择题
A、法是由人创制的,人们在立法时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B、法律人在处理法律问题时没有自己的价值立场 C、法具有概括性,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 D、法律不能要求人们去从事难以做到的事情
8:文艺复兴中的“美术三杰”是指()。多项选择题 A、达·芬奇 B、拉斐尔 C、米开朗基罗 D、但丁
9:对于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应当由()管辖。单项选择题 A、基层人民法院 B、中级人民法院 C、高级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
10:过失犯罪的过失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判断题 对 错)(11:根据《著作权法》规定,邻接权的具体类型包括()。多项选择题 A、出版者的权利 B、表演者的权利 C、录音制作者的权利 D、播放者的权利
1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中的“佳节”是指()。单项选择题 A、重阳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13:根据系统所处的内外环境因素,因势利导,随机应变,适时调整管理对策和管理方法,这体现了管理学中的哪一原理?()单项选择题 A、效益原理 B、人本原理 C、权变原理 D、激励原理
14:邓小平提出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对“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理解不正确的是()。单项选择题
A、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B、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发展 C、本质上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 D、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
15:甲致乙重伤,收集到下列证据,其中既属于直接证据,又属于原始证据的是哪一项?()
单项选择题
A、有被害人血迹的匕首
B、证人看到甲身上有血迹,从现场走出的证言 C、匕首上留下的指印与甲的指纹同一的鉴定结论 D、乙对甲伤害自己过程的陈述
16:下列选项中,属于孳息的是()。单项选择题 A、树上的果实 B、银行存款的利息 C、未收割的庄稼 D、太阳能发电产生的电力
1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当代公务员道德素质建设、行为规范养成的启迪意义包括()。多项选择题
A、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B、立党为公,勤政为民 C、端正廉洁,克己奉公 D、不谋私利,品行端正
18:管理者在制定决策时需要仔细衡量不同备选方案所要求作出的牺牲,这实际上体现了管理经济学中的()。A、增量原理 B、时效原理 C、机会成本原理 D、贴现原理
19:被誉为“世界林业生态工程之最”的“三北”防护林所跨地形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判断题 对 错
20: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包括()。多项选择题
A、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B、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C、没有发动广大民众 D、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纲领
21:根据法律规定,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的情形是()。A、主债权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而转让 B、主债务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而转让 C、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的履行期 D、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的标的额
22: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多项选择题
A、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 B、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C、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D、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
23:下列国家与别称对应错误的是()。A、加拿大——枫叶之邦 B、荷兰——风车王国 C、印度——万塔之国 D、奥地利——音乐王国
24:Intemet上最基本的通信协议是FTP。()判断题 对 错
25: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切要求政府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把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把该管的事不折不扣的管好,这说明()。A、市场经济应该完全由市场自由调节 B、市场经济应弱化政府的宏观调控 C、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具有基础性作用 D、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应有机结合
26:《选举法》以专章规定了对代表的监督、罢免和补选的措施。关于代表的罢免,下列哪些选项符合《选举法》的规定?()多项选择题
A、罢免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 B、罢免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须将决议报送上一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C、罢免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须经原选举单位过半数的代表通过
D、罢免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须经常委会成员2/3多数通过
27:道德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这是道德的社会本质。()判断题 对 错
28:中央银行参人外汇交易的主要目的也是盈利。()判断题 对 错
29: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A、果戈理 B、高尔基 C、奥斯特洛夫斯基 D、列夫·托尔斯泰
30: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 C、反受贿、反贪污、反自由主义 D、反浪费、反行贿、反形式主义
查看答案 1:答案错误
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2:答案B 电能是二次能源,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除电能外,还包括汽油、柴油、氢能等。故选B。3:答案D 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是《神圣家族》;阐述剩余价值学说的是《资本论》;推翻了罗曼洛夫王朝的是二月革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源自《共产党宣言》,此书是二人合作的成果。故选D。4:答案错误
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5:答案A,B,C,D 创建和谐村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载体,是保持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故选ABCD。6:答案错误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7:答案B,C 法的作用体现在法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中,法是由人创造的,人们在立法时会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其产生、存在与发展变化都是由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的。A项说法正确。法律人是有法律思维的,法律思维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价值判断。B项说法错误。法不是万能的,法的局限性是和法律调整对象的有限性相联系的,法不可能调整社会生活的全部,有些社会关系(如人的情感关系)不适宜由法律来调整。C项说法错误。法律是以社会为基础的,法律不可能超越社会发展需要,超越人们的能力范围来改变社会,因此,不能要求人们去从事难以做到的事情。D项说法正确。故 8:答案A,B,C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然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被誉为“美术三杰”。故选ABC。9:答案B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故选B。10:答案正确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的过失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11:答案A,B,C,D 邻接权是指作品传播者在传播作品时所享有的权利。我国著作权的邻接权包括出版权、表演权、录制者权和广播电视组织权。故选ABCD。12:答案A 本诗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即指重阳,登高也是重阳的传统。故选A。13:答案C 权变原理是指根据系统所处的内外环境因素,因势利导,随机应变,适时调整管理对策和管理方法的一种管理理论。故选C。14:答案C “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及根本任务决定的。它的提出是与中国的实情紧密相连的,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它也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但是,它不是区分社会性质的标准,区分社会性质应该看国家的国体。C项说法错误。故选C。15:答案D 所谓原始证据是指凡是来自原始出处,即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材料;传来证据是指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而是从间接的非第一来源获得的证据材料。直接证据是指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根据;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需要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证明的证据。由此,A项属于原始证据、间接证据;B项属于原始证据、间接证据;C项属于原始证据、间接证据;只有D项才属于直接证据、原始证据。故选D。16:答案B 所谓孳息,是相对于原物而存在的一种物权客体形态,意指由原物所孳生之物。孳息其产生方式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树上的果实及未收割的庄稼,均为非独立或脱离原物之物体,仍附属于原物,故非孳息。电力不属于太阳能产生之物,且太阳能也非民法上之物。而银行存款的利息,是由金钱所有产生的法定收益,属于法定孳息。故选B。17:答案A,B,C,D 四项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 18:答案C 在经济学中有三种类型不同的数量,即存量、流量与增量,增量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系统中保有数量的变化,增量=流入量一流出量。时效指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发生的效用。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贴现是指远期汇票经承兑后,汇票持有人在汇票尚未到期前在贴现市场上转让,受让人扣除贴现息后将票款付给出让人的行为。据此,C项正确。故选C。19:答案错误
“三北”防护林被誉为“世界林业生态工程之最”,东起内蒙古自治区,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占全国面积的2/5左右。20:答案A,C,D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包括: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不明确反帝,不发动群众。故选ACD。21:答案B
根据《担保法》规定,保证期间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保证人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继续承担担保责任;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的,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保证人对未经其书面同意转让的债务不再承担担保责任,因此A项错误,B项正确。保证期间债权人与 债务人对主合同数量、价款、币种、利率等内容作了变动,未经保证人同意的,如果减轻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仍应当对变更后的合同承担担保责任;如果加重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对加重的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债权人与债务人对合同履行期限作了变动,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期 22:答案A,B,C 和谐社会对民主法治的要求就是民主发扬、依法治国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故选ABC。23:答案C 印度被称为“孔雀之国”;“万塔之国”指的是缅甸。故选C。24:答案错误
Internet上最基本的通信协议是TCP/IP协议。它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通信协议,也是Internet的标准连接协议。FrrP(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是TCP/IP网络上两台计算机传送文件的协议。25:答案D 政府把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把该管的事不折不扣的管好,说明政府还是管事,市场经济不是完全市场自由调节,而应该是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A选项错误,B、C题干中也没有体现。故选D。26:答案A,C 《选举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有选民直接选举产生。《选举法》第五十条第一款规定,罢免县级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因此,A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错误。《选举法》第二条第一款 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大选举产生。《选举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罢免由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代表,须经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过半数的代表通过;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须经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罢免 27:答案正确 28:答案错误
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篇6
1.56海里.2.60m.
3.2650m.4.726km/h.
《解三角形问题的利器:方程思想》
1.(1)由acosB=3,bsinA=4,得bsinAacosB=43,
由正弦定理,得sinBsinAsinAcosB=43,即tanB=43,
所以cosB=35,所以a=5.
(2)因为S=10,所以12bcsinA=10,
因为bsinA=4,所以c=5.
所以b=a2+c2-2accosB
=25+25-2×5×5×35=25.
所以△ABC的周长l为10+25.
2.设AB=x,∠ABC=α,则其余角∠ABD=π2-α.
在△ABC中:
由正弦定理,得CAsin∠ABC=ABsin∠ACB,
即3sinα=xsin120°,①
由余弦定理,得cos∠ABD=AB2+BD2-AD22AB•BD,
故cosπ2-α=sinα
=x2+27-492x•33=
x2-2263x.②
由①②得332x=x2-2263x,解得x=7.
所以函洞AB的长为7km.
3.设∠POA=α,则∠POB=60°-α.
在Rt△PAO中,sinα=PAPO.
在Rt△PBO中,sin(60°-α)=PBPO.
又因为PB=5,PA=2,所以5sinα=2sin(60°-α),解之得tanα=36,
所以在Rt△PAO中,得PO=213.
所以AO=43km,BO=33.
设船速为v,则方案②用时为2v+432v=2+23v<6v;
方案③用时为5v+332v=1v5+332>6v;
方案①用时为213v>6v.
所以方案②用时最省,故选择方案②.
《从高考三角形问题谈“坐标法”的妙用》
1.λ=45,μ=352.π3
3.3+3
4.17a+37b
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1.150°2.60°3.④4.②5.60m6.120
7.-58.5<x<139.239310.3或23
11.②③④12.0,316
13.(1)由2cos(A+B)=1,得cosC=-12,所以C=120°.
(2)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a+b=23,ab=2,
由余弦定理,得c2=a2+b2-2abcosC=(a+b)2-2ab-2ab-12=12-4+2=10,
所以c=10,即AB=10;
(3)S△ABC=12absinC=12×2×32=32.
14.由条件得ac=sinB=22,因为B为锐角,所以B=π4,且c=2a,
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cosB=a2+2a2-2a•2a•22=a2,所以b=a,
故B=A=π4,从而C=π2,所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15.在△AOB中,∠AOB=α(0<α<π),OB=1,OA=2,
AB2=1+4-2×1×2cosα=5-4cosα,
S△ABC=14AB2=54-cosα,
S△AOB=12AO•OBsinα=sinα,
S四边形OACB=S△AOB+S△ABC=sinα+54-cosα=54+2sinα-π4.
当α=3π4时,SOACB取得最大值54+2.
由0<α<π,-π4<α-π4<3π4,得
【教育理论练习题及答案】推荐阅读: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著作及相关练习(含答案)10-25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题及答案09-07
教育理论测试题及答案07-03
成考教育理论教育学模拟题及答案05-25
教育技术学习题及答案11-2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练习题及答案01-05
2022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理论真题及答案解析05-28
《生命的节奏与教育的节奏》阅读练习及答案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