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题及答案(共8篇)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题及答案 篇1
1.按照赫-俄原理,一国应该出口(A)A.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
2.在关税同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成员对非成员实行统一的关税壁垒
3.主张多出口、少进口,以达到积累货币财富的目的,这种思想属于(C)C.重商主义 4.在同美国进行贸易时,若要取得运费上的优惠,可采用(D)D.OCP条款
5.普雷维什认为,发展中国家实施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之一是(A)A.中心-外围理论 6.D/P指的是(A)A.付款交单
7.进口关税配额的含义是指(B)B.对关税配额内的进口征收低关税,对关税配额外的进口征收高关税 8.对在中国境内的外资公司,规定其产品的出口比例,这违反了WTO的(C)C.《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9.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计重办法是(B)B.净重
10.我国进口货物大多数采用的贸易术语是(D)D.FOB 11.品质机动幅度条款一般用于某些(B)B.初级产品交易 12.减价拍卖又叫(B)B.荷兰式拍卖
13.定牌中性包装是指包装上(A)A.有商标、牌号,无产地、厂名
14.在进出口业务中,能够作为货物所有权凭证的运输单据是(B)B.海运提单 15.世界贸易组织已达成的协议有(A)A.农产品协议 16.某合同的价格条款为“每公吨CIF新加坡100美元”,这种价格是(C)C.净价 17.普惠税是(B)B.发达国家对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商品给予的税收优惠 18.持票人将汇票提交付款人要求承兑或付款的行为是(A)A.提示 19.具有双重保证的信用证是(D)D.保兑信用证 20.在中国的某些旅游景点,外国旅游者的门票价格高于国内旅游者,这种做法不符合WTO协定中的(B)B.国民待遇条款
21.按一般惯例,合同的罚金数额不宜超过货物总金额的(B)B.5% 22.信用证开立的依据是(D)D.买卖合同 23.下列属竞卖的贸易方式是(D)D.招标
24.根据《公约》的规定,合同成立的时间是(A)A.接受生效的时间
25.珠宝、首饰等商品具有独特性质,在出口确定其品质时(C)。C.最好看货洽谈成交 26.《1NCOTEMS 2000》C组贸易术语与其它各组贸易术语的重要区别之一是(C)。C.风险和费用划分的地点相分离
27.按FOB术语签订的合同,采用程租船运输的大宗货物,应在合同中具体订明(A)。A.装船费由谁负担 28.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计算出口额的依据一般都是(C)C.FOB金额 29.国际货物运输中运用最广泛的运输方式是(C)C.海洋运输
30.一般情况下,随着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将会(C)。C.不变 1.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属于服务行业的部门有(ABC)A.商业 B.建筑 C.运输 2.FOB、CFR、CIF和FCA、CPT、CIP术语的主要区别是(ABCD)。A.适用的运输方式不同 B.风险转移的地点不同 C.装卸费用的负担不同 D.运输单据不同 3.租船运输包括(AD)。A.定期租船 D.定程租船
4.某海轮在航行途中失火,舱中有布匹和面粉,灭火后发现部分布匹被烧毁,面粉被救火时冲水浸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D)A.烧毁的布匹属于单独海损 D.浸湿的面粉属于共同海损 5.共同海损分摊时,涉及的受益方包括(ABC)。A.货方 B.船方 C.运费方
6.根据西方的国际分工理论,一国应该出口本国(AD)A.比较成本低的产品 D.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 7.合同有效成立的条件有(ABCDE)A.当事人必须在自愿和真实的基础上达成协议 B.买卖双方当事人应具有法律行为的资格和能力 C.合同必须以双方互惠、有偿为原则 D.合同的标的和内容必须合法 E.合同的形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8.按照出票人的不同,汇票分为(AD)A.银行汇票 D.商业汇票
9.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可称之为(BCE)B.贸易逆差 C.贸易赤字 E.入超
10.按CIP术语成交的合同,卖方交货后办理交单议付,必须提交的单据包括(ABC)。A.商业发票 B.保险单 C.提单
11.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是(BCD)A.科学技术的发展 B.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C.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扩大
12.CIF贸易术语与DES贸易术语的区别主要有(ABCD)。
A.交货地点不同 B.风险转移界限不同 C.费用构成不同 D.前者是装运合同;后者是到达合同 13.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AB)。A.保护本国市场 B.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14.班轮运输的运费应包括(AD)。A.装卸费 D.平舱费.理舱费
15.为防止运输途中货物被偷窃,应投保(BDE)。B.一切险 D.水渍险加保偷窃险 E.平安险加保偷窃险
1、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和条件是什么?
进口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有三条:
1.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将直接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其作用类似于创新对增长的刺激,而且还节省了创新成本。
2.新产品的输入对本国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可能产生“示范”效应,因而可加速本国的新产品开发和进口替代型生产,促进经济增长。
3.持续的进口产品的激烈竞争,必将加速代低效率企业退出市场的过程,并促使高效率的企业达到合理的规模,从而优化本国的市场结构,改善本国企业的实绩。
出口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六条: 1.出口的扩大,意味着本国收入的增加,从而可将更多的投资用于扩大再生产,增强经济活动的基础,加快经济增长。
2.出口发展,使一国趋于按比较优势原则配置资源,提高生产专业化程度,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
3.出口的扩大意味首市场的扩大,使企业能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成本,获取规模经济利益,增加利润,增强国际竞争力,这无疑有经济的增长。
4.出口扩大,可以加强出口部门与其他产业和地区的联系,使出口扩张的影响辐射到整个经济中去。5.出口扩大,有助于鼓励外交注入,解决国内投资不足,并促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引进。
6.出口扩大和市场扩大,可使创新流动所能获得的收益上升,从而揧本国企业的产品的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
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条件有六条: 1.国民经济结构必须较为合理。2.市场机制必须比较健全
3.企业必须具有追求利益的精神。
4.出口产业与国内经济其他产业部门在生产、技术和市场等各方面必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5.贸易量必须足够大和持续的时间足够长,以保持足够的出口收入及其收入的稳步增长,从而保持对国内经济持续的中、足够的刺激。
6.要实现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必须保证本国能够获得来自贸易的利益。
2、试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部影响和外部影响? P224 内部影响:
1.促进了集团内部贸易的增长。2.改变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
3.有利于经济一体化国家整体贸易地们的提高。4.成员国经贸政策的自主权相应受到约束。外部影响:
1.一体化对区外非成员国经贸活动的积极影响。
区域性集团实现内部经济一体化后,其成员国自身会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加速发展,扩大对外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贸易总量的增长。
2.一体化对区外非成员国经贸活动的不利影响。
1.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加强对区外国家的保护为特征之一。扩大内部贸易是以牺牲与集团外国家的部分贸易额为代价的,使得区外国家本可以进入区内的商品和劳务受到严厉的保护主义打击,这反映了其固有的排他性和歧视性。
2.区域经济一体化还改变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地区流向。由于贸易转移影响,原来以出口方式进入市场的外国跨国公司,因受到歧视而改为直接投资取代出口,在一体化区域内部直接生产。
3.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利于多边贸易体系的改进和完善,从而影响全球贸易环境。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将使若干个实力相当或相近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出现在世界经济大舞台上。
3、国际分工如何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 P19 1.园陵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
2.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市场结构。3.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4.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5.国际分工影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世界贸易依存度
4、简述战略贸易论的基本论点 P107 1.由于国际贸易中不完全竞争的规模经济存在,国际市场竞争逐渐变为几个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少数厂商之间的竞争与博弈,因而市场份额对这些厂商而言就变得更为重要,因为谁占领市场,谁就获得超额利润。
2.由于市场对一些企业的外部经济效应缺乏足够的反应,由政府干预来克服这种反应不足,可建立一种环境,使革些企业的行为组其化企业带来好处,从而推动其他企业的发展。
5、简述非关税壁垒的作用。P172 发达国家的非关税壁垒的作用:
1.作为防御睡武器,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用以保护国内陷入结构性危机的生产部门,如农业部门。2.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用作砝码,逼迫对方妥协让步,以争夺国际市场; 3.是用作对其他国家实行贸易歧视的手段,甚至作为实现政治利益的手段。发展中达国家的非关税壁垒的作用: 1.限制非必需品进品,节省外汇;
2.限制外国进口品的强大竞争力,以保护民族工业和幼稚工业;
3.发展民族经济,以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经济的控制和剥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距敬而远之,完全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因而设置非关税壁垒有其合理性和正当性。
6、试述发达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P136 1.管理贸易日益成为贸易政策的主导内容; 2.对外贸易政策与对外关系相结合的趋势加强; 3.“公平贸易”、“互惠主义”将代替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 4.以非关税壁垒为主要手段;
5.政府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和鼓励出口成为推动外贸活动的主导措施; 6.建立经济一体化,实行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
7、出口替代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你如何评价出口替代战略? P126-127 条件: 内部条件:一定的工业基础,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特殊生产要素,一系列的出口鼓励政策等。
外部条件:较好的地理位置,与世界市场有较稳固的贸易金融联系,筹措资金较容易。评价:优势:
1.有利于较为合理地配置资源; 2.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善; 400有利于提高就业。
不足: 1.出口替代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因而加深了这些经济部门对国外市场、资金和技术的依赖性;
2.出口替代战略的实施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发展出口替代工业引进大量外资,使本国主要经济部门为外国酱所控制,从而使大量利润外流,外债急剧增长;
4.实施出口替代战略,以往不均现象同样存在,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地区的出口替代工业化只给少数的资产阶级带来利益,广大劳动者仍然很贫困,阶级矛盾尖锐,蕴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
8、简述保险索赔的主要程序。P313-314 1.损失通知:被保险人获悉货损后,应立即通知保险公司或保险单上指明的代理人。
2.向承运人等有关方面提出索赔:被保险人除向保险公司报损外,还应向承运人及有关责任方(如海关、理货公司等)索取货损货差证明,如系承运人等方面责任的,则应及时以书面方式提出索赔。
3.采取合理的施救、整理措施:被保险人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损失的扩大,保险公司对此提出处理意见的,应按保险公司的要求办理。
4.备妥索单证,提出索赔要求:索赔单证除正式的索赔函以外,应包括保险单证、运输单据、发票,以及检验报告、货损货差证明等,时效一般为两年。
9、简述对国家竞争优势说的评价 P88-89
1.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决定因素系统为分析一国竞争优势的基础、预测其竞争优势的发展方向以及潜力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分析框架。
2.国家竞争优势说强调动态的竞争优势,弥补了以强调静态比较利益、注重现有要素禀赋为特征的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不足;
3.国家竞争优势说注重国内需求的重要性,并强调国家在决定企业竞争力方面的关键作用。
计 算 公 式
实际成本(1增值税)
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购货成本(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实际成本1增值税率购货成本退税收入出口退税
1增值税率FOB FOB完税价格1出口税率购货成本CFR完税价格CFR运费 1出口税率CIF完税价格CIF运费保险费 1出口税率保险费保险金额保险费率
保险金额CIF(CIP)货价(1保险加成率)FOB C实际成本国内费用
1利润率佣金率银行费用率实际成本国内费用海洋运费 CFR C=1利润率佣金率银行费用率CIF C实际成本国内费用海洋运费
1利润率佣金率银行费用率(1加成率)保险费率佣金含佣价佣金率含佣价净价
出口换汇成本出口总成本(人民币元)出口外汇净收入(美元)出口人民币净收入-出口总成本100%
出口总成本出口商品盈亏率银行外汇买入价出口商品盈亏率1100%
出口换汇成本实际成本进货成本-退税金额 进货成本退税金额退税率 1增值税率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题及答案 篇2
关键词:民办高校,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但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一、民办高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堂教学现状
民办高校的学生由于知识基础不扎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自我激励和自制力方面相对较差,学习中常常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很不理想。民办高校在教学设施设备方面仍不完善,无法提供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相对应的实训室和在企业实习的机会,课堂仍然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但由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涵盖内容广、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不仅包括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和贸易政策,还有贸易业务操作流程,再加上教材内容与实际相脱离,很多知识点离学生实际环境较远,在理解和掌握上存在一定难度,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主要表现在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对讲授的内容漠不关心,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以讲授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很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由于课堂上缺乏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任何交流,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节拍,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教”与“学”相脱节,往往教师在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教师没有有效地把知识和理念传授给学生,而学生真正的需求被教师所忽视,一堂课结束后学生的收获极为有限,学生没有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乐趣,更失去了探索知识的动力。
针对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方法及应用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课程内容可以分成三部分:贸易理论部分、贸易政策部分、贸易实务部分。根据三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 一) 国际贸易理论教学方法与应用
国际贸易理论部分基本是由理论、模型和概念组成,学生学起来常感到理论知识生涩难懂、模型无法理解、概念枯燥无味。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不但要增强内容的趣味性,还要加强学生对内容的思考。
为了使学生较快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可以采用提问启发教学法。例如,在讲授自由贸易理论与保护贸易理论时,教师提问: 大家认为国际贸易是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还是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学生有的说带来了便利,有的说带来了麻烦。教师紧接着问: 为什么呢? 学生有的说进行国际贸易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买到国外的商品,有的说国际贸易经常发生贸易战争,使人民币升值。教师: 同学们说的都很正确,国际贸易确实有利有弊,不光是现在,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的经济学家对此有争议,而且都很有道理,大家想不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研究国际贸易的呢? 这时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通过采用提问启发教学法活跃了课堂气氛,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导到讲授内容当中。
在讲授的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将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避免大篇文字,尽量多穿插图示,使讲授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丰富多彩,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例如,将各理论的创始人,亚当·斯密、李嘉图、穆勒、赫克歇尔、里昂惕夫等人的照片及生平介绍适当加入教学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讲授具体理论内容时,采用角色扮演法效果比较显著,即设定一定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去体验知识内容。例如,讲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时,可以选出4名学生,代表英国和美国工人各两名,都进行葡萄酒和毛呢的生产( 提供一些道具) ,由于生产力存在差别,两国工人生产进行交换后发现各自的优势,进而体会和理解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其真正融入到课堂,将知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 二) 国际贸易政策教学方法与应用
国际贸易政策部分概念较多,易于混淆,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很多内容与现实联系紧密,如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国际贸易政策部分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即将学习内容分成若干个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图书资料、报纸、网络等渠道进行探索式学习,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例如,讲关税与非关税政策时,要求学生课下查阅和收集我国主要出口商品近些年遭遇到的贸易壁垒。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习了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了解了关税、非关税等基本概念,还了解了各国在国际贸易政策方面的最新情况,解决了教材滞后问题,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 三)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与应用
国际贸易实务部分的教学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由于教学设施设备不完善,无法提供相对应的实训室和在企业实习的机会,所以此部分内容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主要以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两种教学方法为主。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课堂所讲的内容,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讲解,使学生从实际案例中了解相关知识。案例的选取要注重时代性和相关性,即在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背景下,选取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案例,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案例不能过于复杂冗长,使学生找不出案例重点,要保证案例内容精练,易于学生阅读和记忆。
在学生阅读和了解案例后,安排学生分小组对案例进行讨论,参照教材的相关知识,大家各抒己见,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之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对小组分析的结果进行总结。教师要及时给予点评并对大家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以后的课堂参与提供了动力。
三、总结
以上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当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还可以选择和灵活使用其他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双语教学法、合作性教学法、比较法等。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基本原则就是要把教学规律与学生的学习特点相结合,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钟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文献综述[J].商业文化,2011(3).
[2]曹杰.国际贸易教学方法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3(12).
[3]徐辉,吴治成,高路.浅析大学“国际贸易”教学中的“参与型”课型教学模式[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1).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题及答案 篇3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一、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理论性和政策性强并可供实际操作使用的应用型课程[1]。该课程在高职院校内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向学生进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方案的理论传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使学生树立国际贸易的现代意识,理解国际贸易对于全球、地区(国家)经濟以及社会发展的实践意义;了解地区(国家)通过调解本地国际贸易快速改变该地经济现状的具体实例,以及国际贸易中的典型案例;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与理论、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特别是其中的贸易合同与进出口流程;学习关于国际贸易的国际法律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并学习其实际应用。虽然高职及其国内同等层次院校在《国际贸易理论与事务》的课程中,教学实践方法、学生素质等都不相同,但在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对教学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课程内容繁杂抽象,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中实践难度大
目前《国际贸易课程理论与实务》中理论部分主要介绍国家分工和国际市场,介绍各个国家的贸易政策和贸易措施以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状况[2]。这一部分教学工作主要是理论知识的灌输,通常需要学生强记,手段较为单一。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主要采取理论讲解的模式,即使有一些突破,如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电影等,但是仍然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层次,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仍然很空洞,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作为辅助支撑,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起来。即使是在国际贸易的实务部分,理论式的规定条款和专业术语仍然占据了较多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且事务部分与理论部分的联系紧密,学生由于在前半部分的理论学习中没有掌握到方法,在后半部分的实务更加难以跟上教学节奏,学习兴趣只会不断下降。
(二)学生外语实操能力差,导致课程的教学目的很难达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由于本身的教学性质和内容,对于的英语要求较高,而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实操能力本来就不高,这一矛盾直接影响了课程的教学目的难以达到。随着我省高职分数线的逐年降低,许多学生进校时英语都不足60分,要想在短短的2年之内把英语提高到能看懂各类外文单证及专业贸易术语,难度有些大。部分制式的高职院校学生,如网络远程教育、在职教育等,学生的外语四级等级考试的过级率不足15%。由于这些学生常常将学业和文凭作为辅助工具,而讲授教师也由于教学重心的不对称,教学时间不足等因素,造成这些学生在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常常难以达到基本的教学目的,甚至是教学计划也难以完成。
(三)师资结构不尽合理,教师实践不足
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师资结构方面存在三个方面的情况,也导致了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的不达标。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师资本身就与大专院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个问题在各项课程的教授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首先,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中的教师有的是最近几年的毕业生,实践经验少,部分教师甚至是直接从相关专业临时抽调出来,其本身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就不甚专业;其次,教师的深造机会少,知识技术长期难以更新,不但由于长期单一的教学工作,其实践能力也在不断下滑,难以跟上快速更新的国际贸易现实形势;再次,部分教师师德水平不高,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科研研究兴趣不强,教案常年不更新,即使是学期某的考试考核试题也多有类似,而无创新,也为与当前的国际贸易形势存在一定的脱节。
(四)课程以理论考试为主,考核结果与学生所学之间关联不大
目前高职学生的课程最终成绩主要由出勤、作业完成率以及测试成绩组成,而出勤和作业完成率(并不是作业质量)并能直接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而上述所说考核试题常常多年不变,学生只需在考试前适当记忆一些历年试题就能轻松通过考试,对于学生实际的学习质量也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这样下来,学生常常容易投机取巧,规避考核,从而忽略学习的本质要求。课程评价手段的单一性也是影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站在这一角度上,各高职院校应当尽快改革考核方式,真正做到将教学要求同结课后考核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所学能够从考核结果中准确表现出来。
二、在该课程创新中的教学实践及建议把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原有的《汽车构造》、《汽车诊断与维修技术》、《汽车检测技术》等课程分解,重新构成汽车构造、维护、检修和检测模块。形成模块化的教学知识体系。
在实践教学中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和上海技能等级认证规定,将汽车拆装、维护、修理、检测形成汽车电工中级工、高级工的项目化的实训教学技能体系。
参考文献:
[1] 梅晓妍,王民权.高等职业教育形成性考核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1.
[2]伍建桥.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6 2.
[3]方晓霞.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质量观内涵探析[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1.
[4]王鑫. 工程教育体系下机械设计课程实验和实践环节研究,载于《中国电力教育》 2010.
[5]田光辉.高职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题及答案 篇4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
课程代码:0014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主张“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的贸易理论是()A.产业内贸易说 C.绝对成本说
B.比较成本说 D.产品生命周期说
2.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自然条件 C.上层建筑
B.资本流动 D.社会生产力
3.一定时期内,当一国的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称为()A.贸易顺差 C.贸易逆差
4.征收关税的机构是()A.海关 C.工商管理部门
B.国家税务局 D.地方税务局 B.贸易平衡 D.贸易入超
5.在普惠制下,受惠商品的减税幅度的大小取决于()A.普通税率与普惠制税率之间的差额 C.普通税率与最惠国税率之间的差额
B.最惠国税率与普惠制税率之间的差额 D.普惠制税率与进口附加税率之间的差额
6.在“自动”出口配额制的“自限协定”中,上下内组与组之间、项与项之间的留用额和预用额称为()A.水平融通 C.混合融通
B.垂直融通 D.协定融通
7.一国政府规定某种进口商品的最低价格,凡进口货物价格低于规定的最低价格则征收进口附加税或禁止进口的政策是()A.禁止进口 C.国内税
B.进口最低限价 D.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8.下列不属于国民待遇条款适用范围的是()...A.外国产品应缴纳的国内税 C.外国公民的著作权
B.外国船舶在港口的待遇 D.外国公民或企业的购买土地权
9.下列经济一体化形式中,程度最低,组织最松散的一种形式是()A.自由贸易区 C.优惠贸易安排
B.共同市场 D.关税同盟 10.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是()A.总理事会 C.部长会议
B.秘书处
D.贸易政策评审机构
11.我某出口公司收到外商发来的电传,“你28日电传接受再订购500架同样条件即复”,属于交易磋商环节中的()A.邀请发盘 C.还盘
B.发盘 D.接受
12.在以CIF和CFR术语成交的条件下,货物运输保险分别由卖方和买方办理,运输途中货物灭失和损坏的风险()A.前者由卖方承担,后者由买方承担 B.均由卖方承担 C.均由买方承担
D.前者由买方承担,后者由卖方承担
13.对冷冻鱼、冻虾等商品采用的“上好可销”品质属于商品品质表示方法中的()A.凭规格买卖 C.凭标准买卖
B.凭等级买卖 D.凭产地买卖
14.国际货物运输中,运用最广泛的运输方式是()A.海洋运输 C.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D.航空运输
15.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除非信用证有相反规定,可()A.允许分批装运,不允许转运 B.允许分批装运,允许转运 C.不允许分批装运,不允许转运 D.不允许分批装运,允许装运
16.根据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保险条款,下列险别中,承保责任期限仅限于水上危险或运输工具上的危险的是()A.平安险 C.一切险
B.水渍险 D.战争险
17.某公司出口茶叶一批,因保险事故被海水浸泡多时而丧失其原有用途,这种损失属于()A.单独海损 C.实际全损
B.共同海损 D.推定全损
18.下列险别中,属于特别附加险的是()A.淡水雨淋险
B.短量险 C.渗漏险
19.出票人是商号或个人的汇票是()A.商业汇票 C.个人汇票
D.罢工险
B.企业汇票 D.银行汇票
20.在进出口交易的汇付业务中,解付行通常是()A.进口方 C.进口地银行
B.出口方 D.出口地银行
21.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如一个信用证未标明该信用证是否可转让,应理解为()A.可转让 C.由开证行来决定
B.不可转让
D.由信用证申请人来决定
22.在我国进出口合同中,对于不可抗力事故范围的规定多采用()A.概括式规定 C.综合式规定
B.列举式规定 D.模糊式规定
23.进出口业务中,信用证开立的依据是()A.合同 C.汇票
B.发票 D.本票
24.采用寄售方式进行贸易时,货物所有权在寄售地售出之前属于()A.寄售人 C.最终消费者
B.代销人 D.中间商
25.进行补偿贸易必不可缺的前提条件是()A.担保 C.资金
B.信贷 D.技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普雷维什关于发展中国家应执行贸易保护政策结论的提出,其理论依据有()A.中心-外围论 B.贸易条件改善论 C.对外贸易乘数论 D.贸易条件恶化论 E.保护就业论
27.小岛清的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理论的内容有()A.贸易创造效应 B.贸易转移效应
C.扩大市场是获得规模经济的前提条件
D.经济一体化更容易在同等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建立 E.作为协议分工对象的商品,必须是能够获得规模经济的产品
28.根据《2000年通则》的解释,下列术语中,以装运港船舷作为划分买卖双方所承担风险界限的有()A.FOB C.CIF E.FAS 29.下列有关共同海损和单独海损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单独海损是承保风险所直接导致的损失
B.共同海损是为了解除船、货共同危险有意采取的措施所造成的损失 C.共同海损中有意采取的措施必须是合理的D.单独海损由受损方自己承担
E.共同海损由受益各方按受益比例共同分摊 30.拍卖的出价方法有()A.增价拍卖 C.密封递价拍卖 E.英式拍卖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1.简要回答绝对成本论的主要内容。32.简要回答订立书面合同的意义。33.简要回答班轮运输的定义及其特点。34.简要回答仲裁协议的作用。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5.某国2007年的外贸出口总额为120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00亿美元,该国GDP总额为400亿美元。试计算2007年该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36.以2005年为基期,某国2007年的出口价格指数为85%,进口价格指数为120%,出口商品数量指数为150%。试计算2007年该国的收入贸易条件,并说明它是改善还是恶化。(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37.某国进口某种型号的汽车的名义关税税率为118%,而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名义关税税率为60%,如果汽车零部件在该种汽车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为50%,计算该国对该种汽车的有效关税保护率。(计算结果表示成百分比的形式)38.我国某出口公司出口商品一批,对外报价CIF纽约每箱2000美元,现外商要求报价中
B.减价拍卖 D.美式拍卖 B.CFR D.DES 含5%的佣金,为使净收入不减少,该公司应报CIFC5%纽约价格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39.试述二战后至70年代中期贸易自由化的表现及主要特点。
40.根据国际贸易实践,论述订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品质条款应注意的事项。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9分)41.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习题及答案 篇5
银行汇票是指出票人是银行,受票人也是银行的汇票。在国际结算中,银行签发汇票后,一般交付汇款人,由汇款人寄交国外收款人向指定的付款银行取款。出票行签发汇票后,必须将付款通知寄给国外付款行,以便付款行在收款、持票取款时进行核对。银行出票一般为光票,不随附货运单据。
2.为什么汇付和托收分别属顺汇和逆汇,其性质都属商业信用? 答: 1 汇付和托收分属顺汇和逆汇的原因:汇付又称汇款,是指订立商务合同后,进口人、汇款人通过银行向出口人、收款人汇寄款项的做法。由于汇款业务中使用的结算工具,委托通知、票据的传递方向与资金的流向相同,所以汇付方式属于顺汇。托收是指由接到委托指示的银行处理金融单据和/或商业单据以便取得承兑或付款或凭承兑或付款交出商业单据或凭其他条件交出单据。由于托收业务中使用的结算工具,托收指示书和汇票的传送方向与资金的流动方向相反,所以托收方式属于逆汇。2 汇付和托收都属于商业信用的原因:因为汇付结算货款的过程中和托收业务中,银行都只是提供服务而不提供信用,所以汇付和托收都属于商业信用性质。
3.试比较汇票、本票和支票的异同。
答:本票与汇票有许多共同之处,汇票法中有关出票、背书、付款、拒绝证书以及追索权等规定,基本上都可适用于本票。二者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汇票有三个当事人,即出票人、付款人与受款人;而本票只有两个当事人,即出票人(同时也是付款人)与受款人。
汇票必须经过承兑之后,才能使承兑人(付款人)处于主债务人的地位,而出票人则居于从债务人的地位;本票的出票人即始终居于主债务人的地位,自负到期偿付的义务,不必办理承兑手续。
支票和汇票一样有三个当事人,即出票人、付款人与受款人。二者的差别主要有:
1)支票的付款人限于银行;而汇票的付款人则不以银行为限。2)支票均为见票即付,而汇票则不限于见票即付。
4.D/P·T/R与D/A两种托收方式都是属于托收方式,出口人在装运货物后都要开具远期汇票收款。
D/P·T/R是远期付款交单的一种方法,即所谓远期付款交单凭信托收据借单。进口人在承兑汇票后凭信托收据先行借单提货。日后如果进口人在汇票到期时拒付,应由出口人自己承担风险。这种做法从性质上来说与承兑交单差不多。
D/A是承兑交单,指出口人的交单以进口人在汇票上承兑为条件。使用D/A方式对出口人风险较大,可能会遭到货款两空的损失。
7.采用托收方式收取货款时,出口方为什么要争取按CIF或CIP条件成交?如争取不到,应采取何种方法,取得安全保障? 答:采用CIF或CIP条件订立买卖合同。货运保险由卖方办理。倘若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受损,而买方又拒绝付款赎单,卖方虽然面临货款无法收回的损失,但他可持保险单据向保险公司索赔,而不至于出现货、款两空的风险。倘若不能以CIF或CIP条件成交,卖方为安全起见,可以事先投保卖方利益险,由保险公司负责在买方拒绝付款赎单而又出现的货物损失给予赔偿。按D/P或D/A方式出口,卖方还可以向保险公司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对由于商业风险或政治风险而导致的卖方货款损失由保险公司给予赔付。
8.为什么说信用证支付方式属于银行信用?其特点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因为在信用证支付条件下,银行是第一付款人,只要受益人提交的全套单据符合信用规定,银行必须保证付款,所以,信用证支付属于银行信用。信用证支付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信用证支付方式是一种银行信用。由开证行以自己的信用做出付款的保证。在信用证付款的条件下,银行处于第一付款人的地位。
(2)信用证是一种自足的文件。信用证的开立是以买卖合同作为依据,但信用证一经开出,就成为独立于买卖合同以外的另一种契约,不受买卖合同的约束。
(3)信用证是一种单据的买卖。在信用证方式下,实行的是凭单付款的原则。采用信用证支付方式,给进、出口双方以及银行都带来一定的好处。信用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对出口商的作用
①保证出口商凭单取得货款。信用证支付的原则是单证严格相符,出口商交货后提交的单据,只要做到与信用证规定相符,“单证一致、单单一致”,银行就保证支付货款。因此,信用证支付为出口商收取货款提供了较为安全的保障。
②可以取得资金融通。出口商在交货前,可凭进口商开来的信用证作抵押,向出口地银行借取打包贷款(Packing Credit),用以收购、加工、生产出口货物和打包装船;或出口商在收到信用证后,按规定办理货物出运,并提交汇票和信用证规定的各种单据,续作押汇取得贷款。这是出口地银行对出口商提供的资金融通,从而有利于资金周转,扩大出口。
(2)对进口商的作用
①保证按时、按质、按量收到货物。进口商申请开证时可以通过控制信用证条款来约束出口商交货的时间、交货的品质和数量,如在信用证中规定最迟的装运期限以及要求出口商提交由信誉良好的公证机构出具的品质、数量或重量证明书等,保证进口商收货的时间和按质、按量收到货物。
②提供资金融通。进口商在申请开证时,通常要交纳一定的押金,如开证行对进口商比较信任,认为资信较好,进口商就可少交或免交部分押金,因而在没有过早、过多占用资金情况下就履行了开证的义务。如采用远期信用证时,进口商还可以凭信托收据(Trust Receipt)向银行借单,先行提货、转售,到期再付款,这就为进口商提供了资金融通的便利。
(3)对银行的作用
进口商在申请开证时要向银行交付一定的押金或担保品,为银行利用资金提供便利。此外,在信用证业务中,银行每做一项服务均可取得各种收益,如开证费、通知费、议付费、保兑费、修改费等各种费用。
9.简述信用证与买卖合同的关系
信用证的开立是以买卖合同为依据的,但信用证一经开出,就成为独立于买卖合同之外的另一种契约,不受买卖合同的约束,开证行及信用证的有关银行只按信用证的规定办理信用证业务。10.简述假远期信用证与远期信用证的异同。1,开证基础不同----假远期信用证是以即期付款的贸易合同为基础,真远期信用证是以 远期信用证的贸易合同为基础。2,信用证的条款不同---假远期信用证中有买卖双方的合同原定为即期付款,但来证要求出口商做远期汇票。同时在信用证上又说明该远期汇票可即期议付,由付款人负责贴现,有关贴现费用及贴现利息由开证申请人负担。而真远期信用证中只有利息由谁负担的条款。3,利息的负担着不同---假远期信用证的贴现利息由进口商负担,真远期信用证的贴现利息由出口商负担。4,收汇时间不同---假远期信用证的受益人能即期收汇,真远期信用证要到汇票到期才能收汇。
11.分期付款与延期付款的主要区别何在?
1)分期付款情况下,买方按照约定的方法,分若干期付款,但在卖方完成交货义务时,买方已付清或基本付清货款,所以是付现的交易。而在延期付款情况下,大部分货全部于交货之后较长的期限内分期摊付,所以是卖方给买方的信贷,是赊销。对买方来讲是赊购,利用出口方的资金,因此要承担延期付款的利息,在买卖合同中要规定包括利率在内的利息条款,而分期付款交易则不存在利息问题。
国际贸易与实务习题与答案第六 篇6
一、填空题
1、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是指()向()按一定金额()一定的(),并据一定的保险费率交纳(),保险人承保后,对于被保险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的承保范围内的损失给予()。
2、我国海运货物保险的基本险别有()、()和()。
3、伦敦保险协会货物保险条款三种基本险中,保险公司承担责任范围最大的险别是(),最小的是()。
4、一切险包括()险和()险的各项责任外,还包括()险。
5、海运保险中的保障的费用包括()费用、()费用和其他费用。
6、海运保险索赔时效,从被保险货物在()或其他运输工具之日起算,最多不超过()年
7、ICC条款中的可以独立投保的险别为()、()、()、()和()。
8、陆运货物保险中基本险为()险和()险两种。其保险责任范围仅限于()和()运输。保险责任期限采用()条款,其索赔时效为被保险货物在()起算,最多不超过()年。
9、如被保险货物未抵达保险单所载明的收货人的仓库,则保险责任以抵达最后目的地起,海运以()天为限;陆运以()天为限;空运以()天为限。
10、保险金额通常是按()价加成()计算,除非合同中另有说明。
11、保险险别的选择原则是:必须选择一个()_险,并在此基础上可以加选()险,但以不重叠保险为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船舶在航行途中因故搁浅,船长为了解除船货共同危险,有意合理地将部分货物抛入海中,使船舶起浮,继续航行至目的港,上述搁浅和抛货的损失()。
A.均属共同海损
B.均属单独海损
C.前者属单独海损,后者属共同海损
D.前者属共同海损,后者属单独海损
2.仓至仓条款是()。
A.承运人运输责任起讫条款B.出口人交货责任起讫条款
C.保险人保险责任起讫条款D.战争险责任期限起讫条款
3.下列风险中均属于一般外来风险的有()。
A.地震、偷窃、战争B.偷窃、串味、短量
C.洪水、海啸、雨淋D.受潮、雨淋、舱面
4.某远洋货轮在航行途中,A舱起火,船长误以为B舱也同时起火,命令对两舱同时施救,A舱共有两批货物,甲批货物全部焚毁,乙批货物为棉织被单,全部遭受水浸,B舱货物也都遭受水浸。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A舱乙批货与B舱货物损失都属单独海损
B.A舱乙批货与B舱货物损失都属共同海损
C.A舱乙批货属于共同海损,B舱货损属于单独海损
D.A舱乙批货属于单独海损,B舱货损属于共同海损.一批货物在海运途中发生承保范围内的损失,其修理费用超过货物修复后的价值,这种损失属于()。
A.实际全损B.推定全损C.共同海损D.单独海损
6.ICC(B)大体相当于()。
A.平安险B.一切险C.水渍险D.战争险
7.在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业务中,单独海损仅涉及货物所有者单方面的利益,因而仅有受损方承担损失,这种损失()。
A.属部分损失B.属全部损失
C.属推定全损D.有时是全部损失,有时是部分损失
8.为防止运输途中货物被窃,应该()。
A.投保一切险,加保偷窃险
B.投保水渍险
C.投保平安险
D.投保一切险,或投保平安险和水渍险中的一种并加保偷窃险
9.施救费用和救助费用的不同在于()。
A.遭受损失的范围不同B.被施救的标的物不同
C.获救方不同D.救助方不同
10.保险责任的起讫期限采用相同的“仓至仓”条款的有()。
A.海运保险和航空保险B.陆运保险和航空保险
C.海运保险和陆运保险D.航空保险
三、多项选择题
1.若按CIF条件出口,投保下列何种险别为宜?()
A.一切险、淡水雨林险
B.水渍险、受潮受热险
C.偷窃险、战争险、罢工险
D.平安险、偷窃险、战争险
E.平安险、一切险、战争险
2.根据我国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条款的规定,基本险有()。
A.水渍险B.战争险C.平安险D.一切险E.罢工险
3.根据我国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条款的规定,保险人的除外责任包括()。
A.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或过失所造成的损失
B.属于发货人责任所引起的损失
C.在保险责任开始前,被保险货物已存在的品质不良或数量短差所造成的损失
D.被保险货物的自然损耗、本质特性、缺陷及市价跌落、运输延迟所引起的损失
E.由于承运人责任所造成的损失
四、判断题
1.我方以CIF条件出口棉织品500包,根据合同规定投保水渍险。货在途中因货舱淡水管滴漏,使其中的60包遭水渍,保险公司应对此损失赔偿。()
2.水渍险的责任范围是除平安险责任范围内的全部责任外,还包括由于自然灾害引起的部分损失。()
3.在投保一切险后,如货物在海运途中由于任何外来原因造成的货损货差,保险公司均应负责赔偿。
()
4.英国伦敦保险协会货物险的A险条款接近于我国海运货物保险条款的平安险。()
5.按我国海运货物保险条款,如已投保了一切险,就无须另行投保任何附加险别。()
6.出口一批玻璃器皿,因其在运输途中容易破碎,所以在投保一切险的基础上,还应加保碰损破碎险。()
7.在我国海洋运输货物保险业务中,三种基本险和特殊附加险中的罢工险均可适用“仓至仓”条款。()
8.货运保险实际上是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属于财产保险范畴。()
9.海上风险包括海上运输发生的全部风险,但不局限于海上发生的风险。()
10、当保险单需转让时,应由保险人加以背书。()
11.水渍险的责任范围既包括了平安险的全部保承范围,也包括了由外来风险引起的全部损失。()
12.本着既避免风险,又节省保费的原则,以FOB进口玻璃器皿,可仅投保破碎险。()
13.投保人在投保一切险后,根据需要还可加保特殊附加险。()
五、案例题
1.某货轮从天津新港驶往新加坡,在航行途中船舶货舱起火,大火蔓延到机舱,船长为了船货的共同安全,决定采取紧急措施,往舱中灌水灭火。火虽被扑灭,但由于主机受损,无法继续航行。于是船长决定雇佣拖轮将货船拖回新港修理。检修后重新驶往新加坡。事后调查,这次事件造成的损失有:①1500箱货物被火烧毁;②800箱货物由于灌水灭火受损;③主机和部分甲板被烧坏;④拖船费用;⑤额外增加的燃料和船长、船员工资。试分析:以上损失中哪些属于共同海损?哪些属于单独海损?为什么? 要点:①、③属单独海损;②、④、⑤共同海损
2.某外贸公司按CIF术语出口一批货物,装运前已向保险公司按发票金额的110%投保平安险,6月初货物装妥顺利开航,载货船舶于6月13日在海上遇到暴风雨,致使部分货物受到水渍,损失价值为2100美元。之后该轮又突然触礁,致使该批货物又遭到了部分损失,价值为8000美元。试问保险公司对该批货物的损失该如何赔偿?为什么?
要点:(关于8000美元的损失)平安险的承包范围包括在运输工具已发生搁浅、触礁、沉没、焚毁意外事故的情况下,货物在此前后又在海上遭受恶劣气候、雷电、海啸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部分损失。
3.上海某公司向中东某国出口糖果一批,投保的是一切险,由于货轮陈旧,速度慢,加上该轮沿途到处揽载,结果航行3个月才到达目的港。卸货后,糖果应受热时间过长已全部潮解软化,无法销售。问这种情况保险公司是否给予赔偿?
要点:根据CIC1981年海运货物保险条款“除外责任”第4条规定:被保险货物的自然损耗、本质缺陷、特性及市价跌落、运输延迟所引起的损失或费用,保险公司概不负责。因此,本案例中该批货物尽管投保了一切险,但由于糖果变质是因为运输延迟造成的,所以保险公司对此不予赔偿。
4.我方某外贸公司以CIF术语出口一个整集装箱的装物,我方在货物出运前及时投保了海运一切险。在货物从出口公司仓库运到码头装运的路途中,由于驾驶员的疏忽,集装箱货车意外失火,导致货物全部报废。试分析说明,(1)应该由买方还是卖方向保险公司索赔?为什么?(2)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赔偿?为什么?
要点:(1)应该由卖方向保险公司索赔。(2)保险公司应该赔偿。
六、计算题
1.某外贸公司按CIF条件出口一批冷冻食品,合同总金额为一万美元,保险费率为0.8%,加一成投保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题及答案 篇7
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新形势下, 在以培养从事涉外经济高级人才为目标的国际贸易教学中进行双语教学十分必要。
1. 双语教学可以满足新时期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 国家对企业所开展的进出口业务提供了更为优惠和便利的措施。为此, 企业迫切需要一大批既熟悉国际商务规则又具备较强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一课程而言, 其无疑是应对新形势发展的具体措施。
2. 双语教学可以促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规划化。
由于具有较强涉外性和国际通用性,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内容安排中涉及大量广泛的使用英文来表词达意的专业术语、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 比如《INCOTERM2010》、《UCP600》和《联合国国际贸易销售合同公约》均使用国际通行语言英文来加以描述。因此, 双语教学可以使该专业更好地与国际最新发展动态衔接, 从而有利于提升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为学生更好地投身涉外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双语教学可以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特征相契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不仅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干课程, 而且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所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一门关于介绍商品与服务在国际市场范围内进行生产分工和消费交换的理论与实际业务相结合的课程。由于具有较强的涉外性, 因此该课程与英文的使用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其中, 理论部分中相关贸易分工原理的英文阐述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其本质精髓;实务部分中合同内容条款的签订和外贸单证的缮制更是直接用英文来加以书写。单一的汉语教学方法尽管可以使学生了解该课程的相关内容, 但其在对学生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尤其是通过英文来掌握实际业务的技能提升方面相对乏力。因此, 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进行双语教学不仅能够更好地与该课程特征相契合, 而且也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汉语教学模式的不足。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
双语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强调在非语言类专业学科中运用外语进行教学, 通过对非语言类专业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达到获取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的双重目的。国外双语教学的模式基本上有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学科式双语教学模式、结构式浸没双语教学模式和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等几种方法。其中结构式浸没 (Structured immersion) 教学模式主要特征包括提前讲解与学科内容有关的词汇;学科内容所涉及到的语法如果影响了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 要直接讲授语法;如果有必要, 可使用母语讲解学科内容, 但母语的使用程度应该控制在最低限度;教师可用母语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目前中国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在相关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中, 应该在分析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目标定位的基础上, 选择和确定以培养目标为导向, 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师为引导的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主要围绕商品与贸易的国际分工与交换、合同条款以及进出口业务流程等内容来展开。鉴于该课程内容涉及部分理解难度较高的理论内容, 加之开设双语教学所在高校部分学生外语水平的限制, 因此, 可操作性较强 (下转314页) (上接279页) 的结构浸没式双语教学模式应该是现阶段中国高校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实施双语教学的较为理想的选择。根据结构式浸没教学模式的特征, 我们认为在运用双语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从词法和句法乃至语篇的角度去剖析英文的文体特征, 以提高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与此同时, 对个别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内容可以适当采用汉语来加以讲解, 通过中英文各自含义的比对, 逐步培养学生掌握采用英语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国际商务理论与实际业务中所存在的问题的能力。总之, 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过程中, 授课教师应尽量避免“教学层次低, 学生自认为简单, 缺乏兴趣”和“教学层次高, 学生难以理解, 失去信心”等两种极端情形。
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开展双语教学的对策措施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解决师资短缺问题。
首先, 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外籍教师讲授示范课, 组织相关老师听课观摩, 提升任课教师的感性认识和授课技巧。其次, 学校要积极创造机会, 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出国进修深造, 拓展任课教师的知识视野和业务能力。再次, 定期开办校内双语教学培训班, 强化任课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 比如可以开设双语教学法、英汉互译与实践和高级英语听说等课程。最后, 鼓励校际合作, 盘活并共享高校教师资源。
2. 推进教学改革, 加强英文教材建设。
专业教师要大力加强包括教学理论、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等方面在内的研究交流与实践, 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效果。推行以互动式教学方法为特征的模拟仿真教学, 实行试题库制度。与此同时, 针对目前双语教材存在晦涩难懂和缺乏针对性等不足, 积极鼓励《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一线老师参与编写适合中国教学实际的英文教材。
3. 强化双语教学环境, 加强实验室建设。
现阶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中由于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 学生们不能以耳濡目染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 极大地减弱了其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借助实验室的虚拟化、仿真化和模拟化教学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强化双语教学环境, 从而克服上述问题。学校通过在实验室开展国际贸易仿真模拟教学如模拟谈判、模拟报关和模拟报检等活动, 可以为学生了解和熟悉相关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相关环节, 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此外,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国际商务实习基地,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在尽短的时间内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业务操作水平。为此, 学校应通过制定较为完善的基地实习制度, 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和创新环境。
4. 准确选择双语教学的初始时间。
我们建议《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可以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二年级和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三年级开设。因为, 对于大多数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 此阶段其英语基础尚待提高, 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不强, 不利于双语教学的开展。与此同时, 对于国贸专业的学生, 经过大学一年级英语的强化学习再加上之前已经开设有相关专业基础课的实际情况, 其大二开设《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课程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 尽早夯实自身专业基础。另外, 对于非国贸专业学生而言, 该双语课程可在大三年级开设, 对完善其知识结构, 拓宽日后就业渠道将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1]谢光华.国际贸易类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校报, 2006, (1) .
[2]孟书.关于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几点看法[J].吉林省教学学院学报, 2006, (8) .
[3]王英.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北方经贸, 2005, (5)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题及答案 篇8
关键词:课程体系;项目和工作任务;整合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是高职教育改革要求下的产物,是把课程体系的开发建立在工作系统上,构建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情景,把教学内容指向于职业的工作任务,围绕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展开教学。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相关性,做到课程学习与岗位工作的“零距离”,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但这项改革进行得相对较晚,比较零星,真正对课程内涵建设进行系统、全面、彻底地改革的不多,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并没有得到充分显现。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重视教学项目化,强化实践,突出课证融合和双语教学,开发校本教材和教学资源,注重师资建设。
一、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课题组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开展了修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社会调研工作。通过实地走访、电话与邮件相结合的方式,向深圳20多家外贸企业和100多位毕业生发放了问卷。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整理,课题组发现目前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仍以传统学科体系课程为主
调研发现,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设置仍按传统学科体系进行设计,不能适应职业工作需要。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已经用一些实务性课程取代了理论性课程,但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因而直接导致了课程的教学设计、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的实施等方面都很难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课程之间重复内容过多
目前,各高职院校外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不统一,课程开设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这必然会造成课程间内容的重叠交叉现象。比如,“对于单证的缮制、信用证审核”等内容的讲解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外贸函电》、《外贸单证实务》等课程中重复出现。因此,这种不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也不利于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严重影响了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3.课程设置太细,缺乏综合性
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是按照国贸实务活动的环节分别开设的,其所涉及的谈判、运输、物流、报关、报检、制单等内容的开设,强调了全面、细化、深入,但没有注重课程间的相互联系,割裂了完成一项具体专业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整体性知识。这样往往会出现学生掌握一大堆理论,学习了一大堆课程,却仍然不能顺利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现象。
4.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有待加强
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活动只能在实训室采用模拟软件、课堂中模拟场景来进行,不能接触真实的客户、产品或订单。因此,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难以满足高职人才培养“职业性”的要求。
二、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设计
1.设计理念
在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指导下,依据外贸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以工学结合为手段、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真实项目为课程载体,把专业培养过程中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进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设计,实现教与学、学习与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
2.设计思路
在保证岗位能力要求和后续课程需要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通过严格规范的操作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主要流程,并以贸易流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设计真实的工作性学习任务,以此为教学载体实施教学。
3.课程目标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作为外贸英语专业最重要的职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运作过程,以国际贸易合同内容为基础、以合同商订为起点、以合同履行为轴心,是一门具有涉外经济活动特征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本课程理论教学注重创新思维、职业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教学以外贸职业岗位要求为指导,以实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为主线,充分体现“能力本位、工学结合、教学做统一”的原则。
三、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实施建议
1.教学项目化
在国际贸易相关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以仿真的项目和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课程内容遵循国际贸易业务的一般程序,以外贸业务员的具体工作为主线,将课程设计为4个项目:项目一,贸易准备;项目二,合同磋商与订立;项目三,合同履行;项目四,业务善后与争议处理。
2.突出实践环节
教学内容组织采用课堂讲授与校内外实训相结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每个课程任务完成后,均设计一个业务技能训练,在每个项目完成后,设计一个综合训练。校内实训主要借助贸易软件来仿真模拟,校外实训由实训基地公司的业务员带领学生进行国际贸易各环节的实际业务操作,熟悉业务流程,强化动手能力。具体实训项目为:选择目标客户、函电磋商、签订外贸合同、审核和修改信用证、租船订舱、报检、投保、报关、缮制海运提单和核销单、办理退税等内容。
3.突出双语教学
外贸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工作,工作时经常要用商务英语来处理相关业务。为此,对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单证、函电、合同条款等知识要求采用英语进行教授和模拟练习。随着教师水平的提高和学生适应性增强,逐渐扩大教学过程中英文部分所占的比例,探索一种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和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
4.突出课证融合
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将考证知识与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课证融合,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应用技能。课程相关内容的选取要尽可能做到与单证员证、报关员证、报检员证、跟单员证等职业资格证考试的相关内容一致,并尽可能在课后练习和模拟测试中使用相关的模拟试题进行演练,做到课证融通、双证并举。
5.开发校本教材及教学资料
目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材种类繁多,但在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安排方面过分强调理论性和系统性,弱化实践环节,这不利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高职院校应以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为主线、以国际贸易工作任务为核心来组织和编写教学内容,做到流程化、任务化、项目化;教学资料包括企业实际的业务单证、实际运作案例等。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外贸实务操作能力、教学组织和协调能力、教材的编写能力等。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尤其要加强“双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或到著名的职业技术学院培训,提高操作技能;鼓励教师积极投入科研活动,尤其是从事外贸英语专业的教学教改研究。
四、结 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是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解构学科课程,重构行动课程,以培养学生工作岗位、职位所需综合语言技能。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将对进出口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一定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引领、带动和辐射能力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2).
[2] 潘琼,李亚丽,李欢,张之浩.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探讨[J].今日科苑,2011,(4).
[3] 乔庆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系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8,(9).
[4] 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题及答案】推荐阅读:
自考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模拟试题及答案10-21
自考2015年4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真题及答案带页码08-0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10-29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复习题含答案07-18
历年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真题08-01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实验四装船出运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