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控制理论习题答案

2024-10-02

经典控制理论习题答案(精选8篇)

经典控制理论习题答案 篇1

《现代控制理论》刘豹著(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

1-1

试求图1-27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并建立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解: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如下:

系统的状态方程如下:

令,则

所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及输出方程表达式为

1-2有电路如图1-28所示。以电压为输入量,求以电感中的电流和电容上的电压作为状态变量的状态方程,和以电阻上的电压作为输出量的输出方程。

解:由图,令,输出量

有电路原理可知:

既得

写成矢量矩阵形式为:

1-3

参考例子1-3(P19).1-4

两输入,两输出,的系统,其模拟结构图如图1-30所示,试求其状态空间表达式和传递函数阵。

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如下所示:

1-5系统的动态特性由下列微分方程描述

列写其相应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并画出相应的模拟结构图。

解:令,则有

相应的模拟结构图如下:

1-6

(2)已知系统传递函数,试求出系统的约旦标准型的实现,并画出相应的模拟结构图

解:

1-7

给定下列状态空间表达式

(1)

画出其模拟结构图

(2)

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

(2)

1-8

求下列矩阵的特征矢量

(3)

解:A的特征方程

解之得:

当时,解得:

(或令,得)

当时,解得:

(或令,得)

当时,解得:

1-9将下列状态空间表达式化成约旦标准型(并联分解)

(2)

解:A的特征方程

当时,解之得

当时,解之得

当时,解之得

约旦标准型

1-10

已知两系统的传递函数分别为W1(s)和W2(s)

试求两子系统串联联结和并联连接时,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并讨论所得结果

解:(1)串联联结

(2)并联联结

1-11

(第3版教材)已知如图1-22所示的系统,其中子系统1、2的传递函数阵分别为

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解:

1-11(第2版教材)

已知如图1-22所示的系统,其中子系统1、2的传递函数阵分别为

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解:

1-12

已知差分方程为

试将其用离散状态空间表达式表示,并使驱动函数u的系数b(即控制列阵)为

(1)

解法1:

解法2:

求T,使得

所以

所以,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第二章习题答案

2-4

用三种方法计算以下矩阵指数函数。

(2)

A=

解:第一种方法:

则,即。

求解得到,当时,特征矢量

由,得

即,可令

当时,特征矢量

由,得

即,可令

则,第二种方法,即拉氏反变换法:

第三种方法,即凯莱—哈密顿定理

由第一种方法可知,2-5

下列矩阵是否满足状态转移矩阵的条件,如果满足,试求与之对应的A阵。

(3)

(4)

解:(3)因为,所以该矩阵满足状态转移矩阵的条件

(4)因为,所以该矩阵满足状态转移矩阵的条件

2-6

求下列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

初始状态,输入时单位阶跃函数。

解:

因为,2-9

有系统如图2.2所示,试求离散化的状态空间表达式。设采样周期分别为T=0.1s和1s,而和为分段常数。

图2.2

系统结构图

解:将此图化成模拟结构图

列出状态方程

则离散时间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由和得:

当T=1时

当T=0.1时

第三章习题答案

3-1判断下列系统的状态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系统中a,b,c,d的取值对能控性和能观性是否有关,若有关,其取值条件如何?

(1)系统如图3.16所示:

解:由图可得:

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由于、、与无关,因而状态不能完全能控,为不能控系统。由于只与有关,因而系统为不完全能观的,为不能观系统。

(3)系统如下式:

解:如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所示,A为约旦标准形。要使系统能控,控制矩阵b中相对于约旦块的最后一行元素不能为0,故有。

要使系统能观,则C中对应于约旦块的第一列元素不全为0,故有。

3-2时不变系统

试用两种方法判别其能控性和能观性。

解:方法一:

方法二:将系统化为约旦标准形。,中有全为零的行,系统不可控。中没有全为0的列,系统可观。

3-3确定使下列系统为状态完全能控和状态完全能观的待定常数

解:构造能控阵:

要使系统完全能控,则,即

构造能观阵:

要使系统完全能观,则,即

3-4设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1)当a取何值时,系统将是不完全能控或不完全能观的?

(2)当a取上述值时,求使系统的完全能控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3)当a取上述值时,求使系统的完全能观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解:(1)

方法1

系统能控且能观的条件为W(s)没有零极点对消。因此当a=1,或a=3或a=6时,系统为不能控或不能观。

方法2:

系统能控且能观的条件为矩阵C不存在全为0的列。因此当a=1,或a=3或a=6时,系统为不能控或不能观。

(2)当a=1,a=3或a=6时,系统可化为能控标准I型

(3)根据对偶原理,当a=1,a=2或a=4时,系统的能观标准II型为

3-6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试写出其对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及其传递函数。

解: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传递函数为

其对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传递函数为

3-9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试求其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

解:

系统的能控标准I型为

能观标准II型为

3-10给定下列状态空间方程,试判别其是否变换为能控和能观标准型。

解:

3-11试将下列系统按能控性进行分解

(1)

解:

rankM=2<3,系统不是完全能控的。

构造奇异变换阵:,其中是任意的,只要满足满秩。

3-12

试将下列系统按能观性进行结构分解

(1)

解:

由已知得

则有

rank

N=2<3,该系统不能观

构造非奇异变换矩阵,有

3-13

试将下列系统按能控性和能观性进行结构分解

(1)

解:由已知得

rank

M=3,则系统能控

rank

N=3,则系统能观

所以此系统为能控并且能观系统

取,则

则,3-14求下列传递函数阵的最小实现。

(1)

解:,,系统能控不能观

取,则

所以,所以最小实现为,,验证:

3-15设和是两个能控且能观的系统

(1)试分析由和所组成的串联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并写出其传递函数;

(2)试分析由和所组成的并联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并写出其传递函数。

解:

(1)和串联

当的输出是的输入时,则rank

M=2<3,所以系统不完全能控。

当得输出是的输入时,因为

rank

M=3

则系统能控

因为

rank

N=2<3

则系统不能观

(2)和并联,因为rank

M=3,所以系统完全能控

因为rank

N=3,所以系统完全能观

所以图中开环及闭环系统为能控、能观性一致。

第四章习题答案

4-1判断下列二次型函数的符号性质:

(1)

(2)

解:(1)由已知得,因此是负定的(2)由已知得,因此不是正定的4-2已知二阶系统的状态方程:

试确定系统在平衡状态处大范围渐进稳定的条件。

解:方法(1):要使系统在平衡状态处大范围渐进稳定,则要求满足A的特征值均具有负实部。

即:

有解,且解具有负实部。

即:

方法(2):系统的原点平衡状态为大范围渐近稳定,等价于。

取,令,则带入,得到

若,则此方程组有唯一解。即

其中

要求正定,则要求

因此,且

4-3试用lyapunov第二法确定下列系统原点的稳定性。

(1)

(2)

解:(1)系统唯一的平衡状态是。选取Lyapunov函数为,则

是负定的。,有。即系统在原点处大范围渐近稳定。

(2)系统唯一的平衡状态是。选取Lyapunov函数为,则

是负定的。,有。即系统在原点处大范围渐近稳定。

4-6设非线性系统状态方程为:

试确定平衡状态的稳定性。

解:若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法,则依题意有:

很明显,的符号无法确定,故改用李雅普诺夫第二法。选取Lyapunov函数为,则

是负定的。,有。即系统在原点处大范围渐近稳定。

4-9设非线性方程:

试用克拉索夫斯基法确定系统原点的稳定性。

解:(1)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法,依题意有:,有。

则,根据希尔维斯特判据,有:,的符号无法判断。

(2)李雅普诺夫方法:选取Lyapunov函数为,则

是负定的。,有。即系统在原点处大范围渐近稳定。

4-12试用变量梯度法构造下列系统的李雅普诺夫函数

解:假设的梯度为:

计算的导数为:

选择参数,试选,于是得:,显然满足旋度方程,表明上述选择的参数是允许的。则有:

如果,则是负定的,因此,是的约束条件。

计算得到为:

是正定的,因此在范围内,是渐进稳定的。

第五章习题答案

5-1已知系统状态方程为:

试设计一状态反馈阵使闭环系统极点配置为-1,-2,-3。

解:依题意有:,系统能控。

系统的特征多项式为:

则将系统写成能控标准I型,则有。

引入状态反馈后,系统的状态方程为:,其中矩阵,设,则系统的特征多项式为:

根据给定的极点值,得到期望特征多项式为:

比较各对应项系数,可解得:则有:。

5-3有系统:

(1)

画出模拟结构图。

(2)

若动态性能不满足要求,可否任意配置极点?

(3)

若指定极点为-3,-3,求状态反馈阵。

解(1)系统模拟结构图如下:

(2)系统采用状态反馈任意配置极点的充要条件是系统完全能控。

对于系统有:,系统能控,故若系统动态性能不满足要求,可任意配置极点。

(3)系统的特征多项式为:

则将系统写成能控标准I型,则有。

引入状态反馈后,系统的状态方程为:,设,则系统的特征多项式为:

根据给定的极点值,得到期望特征多项式为:

比较各对应项系数,可解得:。

5-4设系统传递函数为

试问能否利用状态反馈将传递函数变成若有可能,试求出状态反馈,并画出系统结构图。

解:

由于传递函数无零极点对消,因此系统为能控且能观。

能控标准I型为

令为状态反馈阵,则闭环系统的特征多项式为

由于状态反馈不改变系统的零点,根据题意,配置极点应为-2,-2,-3,得期望特征多项式为

比较与的对应项系数,可得

系统结构图如下:

5-5使判断下列系统通过状态反馈能否镇定。

(1)

解:系统的能控阵为:,系统能控。

由定理5.2.1可知,采用状态反馈对系统任意配置极点的充要条件是完全能控。又由于,系统能控,可以采用状态反馈将系统的极点配置在根平面的左侧,使闭环系统镇定。

5-7设计一个前馈补偿器,使系统

解耦,且解耦后的极点为。

解:

5-10已知系统:

试设计一个状态观测器,使观测器的极点为-r,-2r(r>0)。

解:因为满秩,系统能观,可构造观测器。

系统特征多项式为,所以有

于是

引入反馈阵,使得观测器特征多项式:

根据期望极点得期望特征式:

比较与各项系数得:

即,反变换到x状态下

观测器方程为:

5-13

类似于5-12,设计略。

经典控制理论习题答案 篇2

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受到小干扰后, 不发生自发震荡或非周期性失步, 自动恢复到初始运行状态的能力。能恢复到初始运行状态, 则系统是静态稳定的, 否则为静态不稳定。研究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确定系统在某个运行状态能否保持的问题。

1 发电机的转子运动方程与功率方程

对于电力系统中的同步电机, 通常用下面的微分方程来描述转子的运动状态, 即:

式中, δ为功角, 它是指q轴和端电压之间的夹角;ω为转子角速度;ω0为同步电角速度;TJ为发电机组的惯性时间常数;PT为机械功率;PE为电磁功率。

式 (1) 中除了t、TJ和ω0为有名值外, 其余均为标幺值。

对隐极机, 以Eq为电动势时发电机的输出电磁功率表达式为发电机的空载电动势Eq为一定值。不计原动机调速器的作用下, 原动机的机械功率恒定为PT。发电机向系统输送的电磁功率为PE, 由于忽略了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即忽略阻尼的影响, 当PE=PT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这时的发电机功角为δ0, 转子转速等于同步转速。

2 静态稳定性的复频域分析

系统的复频域分析就是对频域系统的各变量进行拉式变换, 再用新的方法对变换后的复频域系统进行分析。在进行拉式变换之前先要对非线性系统进行近似线性化处理。

无阻尼情况下, 发电机的转子运动方程如式 (1) 所示。这是一组非线性方程, 可以将系统中状态变量的变化看做在原来的运行情况下叠加一个小的偏移, 从而实现近似线性化处理。线性化处理即:

从而, 发电机的输出电磁功率方程可以写成:

式 (3) 仍为非线性函数, 现将PE在δ0附近按泰勒级数进行展开, 并略去Δδ二次以上的高次项, 则可近似得到PE和δ0之间的线性关系如下:

将式 (2) 和式 (4) 代入式 (1) , 可得到:

对式 (5) 进行拉式变换得到:

图1为方程 (6) 对应的框图。

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准所以系统的特征根为时, s1, 2为一对虚根, 系统将不断地作等幅震荡, 系统是稳定的。当时, s1, 2为一个正实根和一个负实根, 此时系统是不稳定的。所以, 在无阻尼情况下, 系统静态稳定的条件是

3 阻尼作用对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影响

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除了转子转动存在机械阻尼外, 还有转子闭合回路中存在电气阻尼。总阻尼功率可以近似地表达为PD=DΔω, 其中D为阻尼功率系数。此时转子运动方程可以表示为:

进行拉式变换后得到其对应的框图如图2所示。

根据图2求得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准此时系统的特征根为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为系统的特征根都在复平面的左半平面, 不难看出, 系统稳定的条件为

4 根轨迹法分析系统静态稳定性

根轨迹法是根据系统的开环零、极点分布绘制系统某个参数变化时闭环系统特征根轨迹曲线的方法。

由图2得到简单电力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系统中存在2个参数:。下面对这2个参数进行逐一分析:

当D一定时, 系统的等效开环传递函数为。此时系统有2个开环极点, 分别为p1=0和, 没有开环零点。的变化范围是0~+∞。通过绘制关于参数的根轨迹图, 得到当D>0时, 系统特征根均在复平面的左半平面, 系统是稳定的;当D<0时, 系统特征根均在复平面的右半平面, 系统不稳定。

当一定时, 系统的等效开环传递函数为此时系统有2个开环极点, 分别为, 有1个开环零点, 为z1=0。D的变化范围是0~+∞。通过绘制关于参数D的根轨迹图, 得到当时, 系统特征根均在复平面的左半平面, 系统是稳定的;当时, 系统特征根均在复平面的右半平面, 系统不稳定。

由此可见, 系统稳定的条件为系统的特征根具有负实部, 系统受到小的干扰后, Δδ和Δω将作衰减震荡。

5 结语

本文通过时域和频域对简单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做出分析。先对无阻尼情况进行分析, 再对考虑阻尼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简单电力系统功角与小扰动之间的传递函数, 对传递函数特征根进行分析, 得到系统稳定的一般条件。运用根轨迹法对系统开环传递函数进行分析, 绘制闭环特征根轨迹, 从另一个角度得到系统稳定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光琪.电力系统暂态分析.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2]谢克明.自动控制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3]鞠平.电力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经典控制理论习题答案 篇3

关键词 现代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 差异

中图分类号:O23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控制这一概念本身就反映了人们对战胜自然的渴望,控制理论也自然而然的在人们认识与改造自然的历史中发展起来。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作为控制理论的主要部分,两者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笔者于此通过分析对比研究对象、数学模型、基本方法等方面介绍它们的不同。

1 控制理论简介

1.1 控制理论的性质

控制理论研究如何改进动态系统的性能以达到所需目标,这个广义定义包含了人类活动的许多方面。自动控制领域有两个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主题:其一是反馈的概念,反馈概念的精髓是可以得到各种输出和它们的各个所需值的实时比较的度量-各种误差,再由以此测量到的误差来减少误差。其二是最优控制的概念,控制的目标是使以数字量表示的显示在一段时间上的所需性能和系统实际性能间的差异的性能指标为最小,要寻求一个使性能指标最小的时间函数的控制。

1.2 控制理论的发展

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实践的历史悠久,它是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产生的。古代中国、古埃及和古巴比伦都使用过自动计时漏斗。1788年,瓦特制造蒸汽离心调速器。1868年,麦克斯韦解释了瓦特速度控制系统中出现的不稳定现象,开辟了用数学方法研究控制系统中运动现象的途径。劳斯、赫尔维茨分别在1877年、1895年独立建立了直接根据代数方程的系数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准则。1927年,布莱克发明了负反馈放大器。1932年,奈奎斯特提出了根据频率响应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而且给出了稳定裕量的概念。1940年,伯德进一步将频率响应法加以发展,经典控制理论开始形成。1942年,哈里斯引入传递函数概念。1948年,埃文斯提出根轨迹法。1948年,维纳出版了《控制论》,论述了控制理论的一般原理及方法,推广了反馈的概念。1954年,钱学森出版了《工程控制论》。20世纪50年代,经典控制理论发展到相当成熟的地步。

20世纪50年代中期,科学技术及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空间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解决更复杂的多变量系统、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实践的需求推动了控制理论的进步。1956年,贝尔曼等人提出了状态分析法和动态规划法。1958年,庞特里亚金提出了极大值原理。1959年,卡尔曼创建了卡尔曼滤波理论,1960年,卡尔曼把状态空间法系统地引入控制理论中,提出了能控性和能观性的概念。到1960年初,现代控制理论应运而生。

2 两种控制理论概述

2.1 经典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主要描述系统单输入单输出特性,应用传递函数法和拉普拉斯变换法作为研究方法和工具。研究问题的着眼点是系统的输出,分析和设计方法主要是在复频域,运用频率法、根轨迹法等校正系统,设计PID控制。频率法物理概念清楚,直观且实用,但难于实现最优控制。经典控制理论在系统设计和分析时无法考虑系统的初始条件,难以达到高精度的位置、速度等控制系统设计的要求。

2.2 现代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主要用来解决多输入-多输出、多变量系统的问题,系统可以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定常和时变的。这一理论的特点是采用处理状态空间描述作为系统的数学模型,以状态空间分析方法为核心。以线性代数、矩阵理论为研究工具。研究问题的着眼点是系统的状态,分析方法在实域、复域进行。现代控制理论从理论上解决了系统的可控性、可观性、稳定性以及许多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

3 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差异

现代控制理论是在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两者在数学工具、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对动态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时,两种理论可以互相补充,而不是相互排斥。特别是对线性定常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多的经典控制理论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已渗透到现代控制理论内部,如零极点配置和频域方法,大大丰富了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内容。下面将从研究对象、数学模型及应用领域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

3.1 研究对象

经典控制理论的控制对象主要是较为简单的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控制系统。无法表示时变系统、非线性系统和非零初始条件下的线性定常系统。但是实际上,理想的线性系统并不存在,可以说都是非线性系统,但是,在系统非线性不严重的情况下,某些条件可以近似看成线性。对性能要求不必太精准的系统来说,经典控制理论已被全世界控制界和工程应用界证明是完全合适而且很有成效的。

现代控制理论相对于经典控制理论,应用的范围更广。现代控制理论采用的是时域的直接分析方法,能对给定的性能或综合指标设计出最优控制系统。但并不能说现代控制理论更优于经典控制理论,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理论进行分析。

例如研究电枢控制直流电动机的工作过程,电枢电压ua(t)为输入量,电动机转速wm(t)为输出量,机构图如下:

其中,Ra,La分别是电枢电路的电阻和电感,Mc是折合到电动机轴上的总负载转矩。这是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的系统,采用两种控制理论都可以对其求解与设计。人们常采用经典控制理论的方法,应用起来方便可靠、问题相对简单、求解比较直接,更可省许多经济支出。

3.2 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能反映系统固有的稳态、动态特性。从数学模型上来看,经典控制理论主要采用常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动态结构图,仅描述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不能描述系统内部结构和处于系统内部的变化,且忽略了初始条件。不能对系统内部状态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描述。因此,经典控制理论的数学描述属于系统的外部描述。当系统是多输入多输出时,传递函数变成一个函数矩阵,用原来的传递函数方法、频率特性方法处理问题变得复杂,难以应用。

现代控制理论的数学模型通常是状态空间表达式或状态变量图来描述的,这种描述又称为系统的“内部描述”,能够充分揭示系统的全部运动状态。而且,用矩阵形式表示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在数学符号和运算上得以简化,适于计算机求解,为复杂系统的工程实现带来便利。易于实现最优控制和实时控制。

从两个图中可看出,传递函数只可以描述系统的外部动态特征,而状态空间模型却可以反映出内部的特征。两个系统的结构图不相同,虽然反映的输入输出关系与传递函数相同,但描述不同的系统特性。所以用传递函数比较适合研究系统输出特性,用状态空间模型比较适合内部特性的研究。

3.3 应用领域

经典控制理论主要用于解决工程技术中的各类控制问题,尤其在航空航天技术、武器控制、通信技术等方面。现代控制理论发展后,自动控制理论的概念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及国防建设等领域。比起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考虑问题更全面、更复杂,主要表现在考虑系统内部之间的耦合,系统外部的干扰,但符合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可以说自动控制应用领域遍及众多的科技和生活方面,但并不是说现代控制理论取代了经典控制理论,前者是后者的进步和补充,二者在其相应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 结语

通过对两种控制理论的分析,可以认识到经典控制理论是直观整体的认识控制系统,而在改进控制系统内部特征方面作用不大;然而现代控制理论却能很好地改进和设计控制系统,对认识一个低阶控制系统却不直接简便。总的来说,每种控制理论都有它的缺点和优点,两种理论共行并举才是解决实际问题、发展科技和社会的可行之道。

参考文献

[1] 贺良华.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3.

[2] 刘豹,唐万生.现代控制理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 姚寿文.自动控制理论基础[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4] 王传波,刘旸.现代控制理论与经典控制理论的对比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06.

军事理论考试习题与答案(六) 篇4

1、孙子在《孙子兵法》中指出“不知彼而知己,_______________”。

2、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______________起巨大推动作用,以________为核心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3、战略环境是指国家(集团)在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影响______________和军事斗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4、毛泽东指出:“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_______________,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

5、信息化战争的作战目的是剥夺敌方信息控制权_______。

6、信息化战争首选的打击目标是_______、信息控制和信息使用的系统及其基础。

7、我国睦邻友好合作方针是______、______。

8、寻的制导是精确制导武器的主要体制,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外成像制导、电视制导等四种制导方式。

9、人民战争的基本属性包括正义性和_______________。

10、我国倡导的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______、平等、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括弧里填写适当的字母,每题1分,共10分)得分()

1、()是目前军事上最重要的探测设备。

A、望远镜

B、夜视仪

C、雷达

D、热像仪

2、与“以镒称铢”相匹配的军事含义是()。

A、以寡击众

B、以少胜多

C、以弱胜强

D、以众击寡

3、信息化战争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

A、军事理论创新

B、信息技术

C、高科技知识

D、战争实践

4、()是攻击者在远程网络交换机或主机中有意插入的一种软件程序。它侵入敌方计算机系统后,可监视信息分组包,并将其复制后返回攻击者,攻击者通过检测可以获悉敌方计算机系统的口令和用户名而闯入系统。

A、“蠕虫”程序

B、“特洛伊木马”程序

C、截取程序

D、逻辑炸弹

5、信息化战争在战争指导上追求()。

A、歼灭敌人

B、速决取胜

C、打击要害

D、精确战

6、信息化战争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

A、暴力性增强

B、无暴力性

C、暴力性减弱

D、不确定

7、“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体现了孙武的()思想。

A、备战

B、重战

C、慎战

D、计战

8、美英联军伊拉克战争中使用信息化的精确弹药所占比例是()%。

A、50 B、60 C、70 D、80

9、弹道导弹是根据射程可以分为近程、中程、远程以及洲际导弹,远程导弹的射程()。

A、小于1000千米

B、介于1000-3000千米

C、介于3000-8000千米

D、大于8000千米

10、机械化战争能量释放的主要形式是()。

A、热能

B、机械能

C、体能

D、信息能

三、多项选择题(在括弧里填写适当的字母,每题2分,共30分)得分()

1、人工遮障伪装按外形可分为()。

A、水平遮障

B、垂直遮障

C、掩盖遮障

D、变形遮障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将国家机构的国防职权概括为()。

A、立法权

B、任免权

C、决定权

D、监督权

E、行政权

3、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国防方面的职权主要有()。

A、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

B、决定军事战略和武装力量的作战方针

C、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体制和编制

D、会同国务院管理国防经费和国防资产

4、地地战略导弹()。

A、主要打击陆地战略目标

B、射程在1000千米以上

C、是我国核力量的主体

D、肩负着威慑和实战双重使命

5、军用卫星按用途可分为()。

A、侦察卫星

B、通信卫星

C、导航卫星

D、攻击卫星

6、以下属于功能假目标的有()。

A、角反射器

B、同比例的坦克模型

C、红外诱饵

D、箔条

7、信息化战争交战双方可能是()。

A、国家与国家之间

B、社会团体与社会团体之间

C、社会团体与国家之间

D、少数个人与社会团体之间

8、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既是(),是兼后备力量建设与动员工作于一体的机构。

A、同级党委的军事部门

B、政府的兵役机关

C、地方公务员

D、非现役文职军人

9、美国对伊开战理由是()。

A、萨达姆实行独裁专制

B、伊拉克支持恐怖主义

C、伊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D、伊违反联合国1441号决议

10、国防是为维护国家利益服务的,国防建设受()制约。

A、国家性质

B、国家制度

C、国家政策

D、国家利益目标

11、目前,一般将国际格局分为()。

A、单极格局

B、多极格局

C、两极格局

D、突变格局

12、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军事理论创新思维方式体现了()。

A、求新

B、求异

C、求发展

D、超越自我

13、电子隐身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

A、减少无线电设备

B、减小电缆的电磁辐射

C、避免电子设备天线的被动反射

D、对电子设备进行屏蔽

14、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包括()。

A、电磁空间

B、网络空间

C、心理空间

D、外层空间

15、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

A、战争、军队、国防

B、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C、战争指导、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D、军事建设和国防建设

四、判断题(在试题右边的括弧里打上√或╳,每题1分,共10分)得分()

1、近期几场高技术战争表明,信息已经成为武器装备效能发挥的主导因素。()

2、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信息是根本。()

3、中国周边地区是世界上大国强国最集中的地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的战时同盟关系迅速破裂,形成了长期的冷战局面。()

5、美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征是“南北有大洋,东西无强邻”。()

6、决定社会发展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决定战争形态的决定性因素。()

7、局部战争实践是信息化战争产生与发展的基础。()

8、“陷阱门”是设计者预先在计算机系统中构造的一种机构。()程序员在程序调试完成后一般要删除陷阱门,但为了便于调试、维护和修改,甚至为了达到攻击系统的目的,有时也会特意预留少数陷阱门,这样,熟悉系统的人员就可以超越用户正常保护而潜入系统中。()

9、信息化战争的战略、战役和战术层次逐渐清晰。()

10、“特洛伊木马”程序是隐蔽在计算机程序里面并具有伪装功能的一段程序代码,能使计算机在仍能完成原先指定任务的情况下,执行非授权功能,实现攻击者的目的。()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得分()

1、我国公民的国防权利与义务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江泽民提出的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内容是什么?

3、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伪装技术主要包括哪些?

5、日本妄图霸占我钓鱼岛有什么深远图谋?

六、论述题(每题1分,共15分)得分()

1、请谈谈人民防空动员的战略意义。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一胜一负

2、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信息技术

3、国家安全

4、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

5、建立己方的信息优势

6、信息获取

7、与邻为善、与邻为伴

8、毫米波制导、激光制导

9、群众性

10、互利、协作

二、单项选择题(10×1)

1、C

2、D

3、A

4、C

5、B

6、C

7、C

8、D

9、C

10、B

三、多项选择题(15×2)

1、ABCD

2、ABCDE

3、ABCD

4、ABCD

5、ABCD

6、ACD

7、ABCD

8、AB

9、ABCD

10、ABCD

11、ABC

12、ABCD

13、ABCD

14、ABCD

15、BC

四、判断题(10×1)

1、T

2、F

3、T

4、T

5、F

6、T

7、T

8、T

9、F

10、T

五、简答题(5×5)

1、广泛性、现实性、公平性、一致性。

2、由打赢一般条件下常规战争向打赢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转变;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

3、武器装备信息化;战场空间多维化;作战要素一体化;作战效果精确化;作战样式多样化;战场行动快速化。

4、天然伪装、迷彩伪装、植物伪装、人工遮障伪装、烟幕伪装、假目标伪装、灯火与音响伪装等

5、除了钓鱼岛本身的价值外,还妄图以钓鱼岛为依据,与我国按中间线划分东海大陆架。

六、论述题(1×15)

一组经典的经济学教材及习题答案 篇5

作者:law0973 2008-04-12 09:11 星期六 晴

一组经典的经济学教材及习题答案

更多资源下载请到/spti/jingjixue/boyixinxi.zip

2、平新乔:《微观经济学18讲》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spti/jingjixue/18.rar

3、海闻:《国际贸易》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spti/jingjixue/guomao.rar

4、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讲义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spti/jingjixue/zhongjing.rar

4.5、卢锋:经济学原理(中国版)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books/lufengyl.rar

5、周其仁: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xueshushuzhai1/35997.rar

5.5 汪丁丁:《制度分析基础》讲义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spti/jingjixue/wddzdfxjc.zip

5.6、韦森:《社会制序的经济分析导论》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spti/jingjixue/weisen.rar

本资源转载自经济时空time.dufe.edu.cn

5.7、埃格特森的《新制度经济学》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xueshushuzhai/axzdjjx.zip

5.8、柯武刚和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xueshushuzhai/zhdjjx1.zip

6、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部分答案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xueshushuzhai1/***93.pdf

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习题答案(完整版)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books/

6.1、拉斯缪森:《博弈与信息》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spti/jingjixue/rasmusen.rar

6.2、戴维·弗里德曼:《价格理论》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spti/jingjixue/pricetheory.pdf

6.3、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2版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xueshushuzhai1/ts057001.pdf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xueshushuzhai1/ts057002.pdf

6.3.5、萨缪尔森:《经济学》英文17版(不全)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books/samuelsonec.rar

6.4、Paul Krugman & Robin Wells:Economics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spti/shuju/krueconomics.zip

6.5 迈克尔·帕金:《经济学》(部分)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spti/jingjixue/parkin.pdf

6.6、曼昆:《经济学原理》中文第三版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spti/jingjixue/mankiwep01.rar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spti/jingjixue/mankiwep02.rar

6.7、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文第二版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spti/jingjixue/stiglizeeco.rar

6.8、哈佛大学的经济学讲义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books/havardecon.rar

7、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5版)》习题答案

本资源转载自经济时空time.dufe.edu.cn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spti/jingjixue/varian5an.zip

8、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讲稿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spti/jingjixue/

9、瓦里安:《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习题答案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spti/jingjixue/varianam.pdf

9.7、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spti/jingjixue/pindyckmicro.rar

9.7.5、杰里、瑞尼:《高级微观经济理论》部分习题解答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books/jehlereny.rar

9.7.6、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模型和扩展》(英文版)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books/walternicholson.rar

9.7.7、哈佛大学的中级微观教案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books/havardmicro.rar

9.7.8、秋石:《中级微观经济学教程》

点击下载:http://time.dufe.edu.cn/books/qiushi.rar

9.8、安德鲁·马斯-科莱尔 等:微观经济学

成考教育理论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篇6

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后像

2.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

B.视觉

C.色觉

D.知觉.3.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4.人们常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方向,以人体为参照来判断左右,这属于()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深度知觉

D.方位知觉

5.煤块被强光照射时,人们仍认为它是黑的,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6.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规律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二、辨析题

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3.一般说,知觉的理解性与过去经验无关。

三、论述题

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A

4.D

5.D

6.B

二、辨析题

1.错误。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正确。人的知觉具有这样一种特性,即对优先知觉的事物,形成清晰的映象,而对其周围环境的事物,只是当成陪衬和背景,形成模糊的感觉。这种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3.错误。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种感性阶段的理解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三、论述题(要点)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知觉的组织原则,正确地组织直观,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及答案 篇7

1、进口配额制主要包括两种:绝对配额和()。A A、关税配额 B、全球配额 C、国别配额 D、协议配额

2、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是()指标。B A、贸易顺差 B、对外贸易量 C、对外贸易额 D、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3、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单指(B)而言。

A、世界进口总额 B、世界出口总额 C、世界进出口总额 D、世界进口差额

4、经济发展水平高,商品竞争能力强的国家都主张或执行(A)

A、自由贸易政策 B、保护贸易政策 C、超保护贸易政策 D、管理贸易政策

5、由出口银行向本国出口厂商提供的贷款,称为(C)。A、出口信贷担保 B、买方信贷 C、卖方信贷 D、长期信贷

6、各国在编制进出口统计时采取不同的方法,美国采取的是(A)体系。

A.总贸易 B.专门贸易 C.对外贸易 D.国际贸易

7、以占领垄断和掠夺国外市场,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商品倾销方式是(B)。A、偶然性倾销 B、间歇性倾销 C、长期性倾销 D、社会性倾销

8、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标准称为(C)A.有形贸易 B.无形贸易 C.总贸易体系 D.出口贸易

9、一国的(A)收支是其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A.进出口贸易 B.进口贸易 C.出口贸易 D.对外贸易

10、当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称为(A)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 C.贸易失衡 D.贸易平衡

11、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也常用(D)来表示对外贸易。A.国外贸易 B.外国贸易 C.商业贸易 D.海外贸易

12、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单指(B)而言。A.世界进口总额 B.世界出口总额 C.世界进出口总额 D.世界进口差额

13、专门贸易体系是指以()作为统计界限。A A.关境 B.国境 C.货物进出口 D.服务进出口

14、下面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是(A)

A.对外贸易量 B.对外贸易额 C.进出口总额 D.货物贸易额

15、倾销是出口商(C)。

A、低价出口 B、低于进口国价格出口

C、低于出口国价格出口 D、低于其他国家价格出口

16、贸易逆差是指(B)

A.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 B.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 C.国际收支为正 D.国际收支为负

17、我国纺织品出口经香港商人之手转卖到非洲,对香港贸易商而言这种国际贸易形式称为(C)。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服务贸易

18、某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万亿美元,商品进口值为1200亿美元,出口值为800亿美元,则该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A)A.10% B.11% C.12% D.9%

19、提出按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的西方经济学家是(B)。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 D.俄林

20、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分别认为国际分工建立在(A)成本之上?

A.绝对成本,比较成本 B.绝对成本,绝对成本 C.比较成本,绝对成本 D.比较成本,比较成本

2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A)。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俄林 D.格鲁贝尔

22、大卫〃李嘉图的代表作是(B)。A.《国富论》 B.《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C.《域际与国际贸易》 D.《投入—产出经济学》

23、H-O理论认为,进行贸易的结果是各国之间的要素价格的差别将(C)。

A.扩大 B.不变 C.消失 D.扩大、不变或消失

24、一国拥有充裕的资本要素,所以该国应该专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进行对外交换,这种说法来自(B)。

A.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B.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C.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D.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25、美国生产电脑需8个劳动日,生产汽车需9个劳动日,日本生产电脑和汽车分别需要12个和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成本学说(A)。

A.美国宜生产和出口电脑 B.美国宜生产和出口汽车 C.日本宜生产和出口电脑 D.美国宜生产和出口汽车和电脑

26、“劳动丰裕的国家应当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该结论源于(C)。

A.比较成本说 B.人力资本说 C.要素禀赋论 D.产业内贸易说

27、接受买方信贷的进口商在使用信贷资金进行采购时,必须购买(B)。

A、本国商品 B、贷款提供国商品 C、第三国商品 D、没有具体限制

28、西方国家征收进口附加税,是一种(B)。A、经常性的措施 B、临时性的措施 C、一年一次性的措施 D、以上都不是

29、日本对手表(每只价格6000日元以下)征税15%。再加征150日元/只。这是(C)。

A、从价税 B、从量税 C、混合税 D、选择税 30、正常关税是指(B)。

A、普通税 B、最惠国税 C、普惠税 D、差价税

31、假定:某国规定1996年从中国进口纺织品不得超过2万立方米,这是(C)。

A、全球配额 B、关税配额 C、国别配额 D、以上都不是

32、对超过限额的商品禁止进口,称为(A)。A、绝对配额 B、关税配额 C、自主配额 D、协议配额

33、某国决定2000年进口纺织品2万立方米,对不超过2万立方米的按原定关税率征税,对超过部分加征100%的关税。这属于(A)。

A、全球性关税配额 B、国别关税配额 C、优惠性关税配额 D、非优惠性关税配额

34、许可证制度是一种(D)。A、关税壁垒措施 B、鼓励出口措施 C、鼓励进口措施 D、管制进出口的措施

35、在下列(C)种情况下,本国可对外国进行外汇倾销。A、本国货币贬值10%,国内物价上涨12% B、本国货币贬值10%,外国货币贬值15% C、本国货币贬值10%,国内物价上涨7% D、本国货币贬值10%,外国货币贬值10%

二、计算题

1、如果以1995年为基期(即1995年出口单位价格为100),1996年和1997年美国的出口价格指数分别为100.05和99.02,同期出口额分别为6250.74亿美元和6886.97亿美元,请通过计算贸易量判断出美国1997年相对1996年出口的实际规模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

解:1997的对外贸易量/1996年的对外贸易量=(6886.97/99.02)/(6250.74/100.05)=69.5513/62.47616=1.11325﹥1 所以美国1997年相对1996年出口的实际规模是扩大了。

2、已知以1980年为基准年,某国进出口价格指数均为100,而2000年的出口价格上升了18%,进口价格下跌了6%,请计算该国的贸易条件指数,并说明其经济意义。

解:贸易条件系数=出口价格总指数/进口价格总指数

=(1+18%)/(1-6%)=1.255﹥1 所以2000年对外贸易条件是改善了。

3、计算有效保护率:

1)进口的最终商品的名义保护率T为40%,无关税时进口原料成本与最终商品价格比例P为0.5,进口原料的名义保护率t为40%,有效保护率为多少?

解:(40%-0.5×40%)/(1-0.5)=40% 2)对题1中给定的条件,根据下列值重新计算有效关税保护率:如t=20%,P=0.6,重新计算有效保护率。

解:(40%-0.6×20%)/(1-0.6)=70%

经典控制理论习题答案 篇8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旧的唯物主义者是如何理解感性的?这种理解有什么缺陷?

2.为什么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

3.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分歧何在?怎样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

5.怎样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1.2.3.4.5.6.7.8.简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为什么说研究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应时“现实的人”? 为什么说人的解放是一种社会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 为什么说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解放条件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的?

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观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2.怎样认识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你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

4.怎样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

5.《共产党宣言》是怎样阐述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奋斗目标的?

6.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产主义革命要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结论?

7.《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的?

8.《共产党宣言》是如何阐明共产党的行动纲领的?

9.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社会作用的思想。

10.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加强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思想。

11.试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2.3.4.5.马克思为什么要加强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是怎样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出经典阐述的? “两个绝不会”的论断的内涵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根据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艰难历程,谈谈我们应当学习马克思的什么精神 谈谈《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5.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第一版序言

6.恩格斯:卡`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书评——为《民主周报》作

1.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最终目的?

2.为什么说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3.通过恩格斯的书评,领会《资本论》的重大理论贡献。

4.试述《资本论》出版的重大意义。

7.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1.马克思为什么认为哥达纲领中关于“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的说法是错误的?

2.拉萨尔宣扬什么样的分配观,为什么说这种分配观是错误的?

3.简述《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两个阶段划分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4.如何理解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但仍然是“资产阶级权利”?

5.为什么说“依靠国家帮助、建立生产合作社来实现社会主义”的主张是错误的?

6.为什么说拉萨尔鼓吹的“废除铁的工资规律”是错误的?

7.为什么说“自由国家”和国家是具有“精神的、道德的、自由的基础”的存在物的说法是错误的?

8.马克思是怎样阐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形态的?

9.简述《哥达纲领批判》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8.恩格斯:反杜林论(节选)

1.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2.恩格斯是怎样批判杜林“原则在前”的观点,并论述原则和外部世界关系的唯物主义反映论原理的?

3.恩格斯是怎样批判杜林建立“终极真理”体系的错误和论述人类认识的辩证法的?

4.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错在什么地方?怎样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5.恩格斯是如何批判杜林从思维的统一性证明世界的统一性的唯心主义错误的?

6.恩格斯是如何论述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的?举例说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7.恩格斯是如何批判杜林的道德观的?

8.杜林的平等观及其阶级实质是什么?

9.简要说明平等观的历史发展过程,无产阶级平等观与资产阶级平等观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10.恩格斯是如何 阐述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的?

11.恩格斯是如何论述矛盾规律的客观普遍性的?

12.为什么说质量互变规律是客观普遍规律?

13.恩格斯是怎样论述两种否定观的根本对立的?

9.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和根本缺陷是什么?

2.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3.4.5.6.恩格斯是如何揭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的? 怎样认识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揭示? 如何正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阐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10.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简述恩格斯写作《费尔巴哈论》的历史背景和目的2.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所处的历史背景及其阶级实质是什么?

3.如何理解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

4.如何理解黑格尔哲学方法和体系的矛盾?

5.费尔巴哈哲学产生的意义是什么?它为何不能制服黑格尔哲学?

6.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是怎样论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它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7.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8.谈谈恩格斯对旧唯物主义局限性的批判及其意义。

9.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怎样论述自然科学的进步对哲学发展的意义的?

10.费尔巴哈陷入唯心史观的根源和教训 是什么?

11.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第四章中是怎样阐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的?

1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式哲学史上革命变革?

11.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1.2.3.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 如何理解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发展观有哪些根本区别? 怎样理解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

12.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

1.2.3.4.5.阐述列宁关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的思想。列宁是如何论述实现全民计算和监督的重要意义的? 试述列宁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思想。试述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问题的论述。试述列宁《苏维埃的当前任务》一文的重大意义。

13.列宁:论粮食税

1.2.3.4.试述列宁发表《论粮食税》一文的重大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列宁为什么强调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有什么必要性? 允许贸易自由的重要意义何在?

5.列宁阐述了哪些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其实施的意义何在?

6.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有什么危害性?如何才能克服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

14.列宁晚年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组文章

日志摘录

论合作社

论我国革命

宁肯少些,但要好些

1.2.3.4.5.根据列宁的思想,论述文化见识的重大意义。列宁提出了哪些加强文化建设的措施要求? 列宁是如何论述合作社性质的变化及在苏维埃制度下建设合作社的重大意义的? 列宁提出的创建合作社的必要手段和社会保障条件是什么? 列宁是怎样论述俄国革命的特殊性的?这种特殊性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关系?

6.为什么说世界历史的发展不可能由某种教科书来规定一切形式?

7.列宁是怎样阐述改革苏维埃国家机关的必要性的?

8.列宁提出了哪些改革国家机关的准则?

15.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1.2.3.4.毛泽东是如何强调调查工作的重要性的? 本本主义的危害是什么?怎样纠正本本主义? 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本本”? 试述《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的重大意义

16.毛泽东:实践论

1.2.3.4.5.毛泽东写作发表《实践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 如何理解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如何认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 《实践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是什么?它在当代有何现实意义?

17.毛泽东:矛盾论

1.2.3.4.为什么说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 如何认识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宇宙观的不同? 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二者的关系如何? 如何认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对其正确认识的意

义何在?

5.如何正确理解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6.如何正确理解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7.毛泽东发表《矛盾论》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18.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节选)

1.2.3.4.5.6.毛泽东是如何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及特点的? 为什么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是怎样的?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是怎样的?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怎样的? 试述《新民主主义论》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19.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2.3.4.5.毛泽东是怎样论述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必然性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站内容和历史任务是什么? 如何认识各革命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的地位? 中国革命胜利的三件主要武器和两条基本经验是 什么? 毛泽东为什么强调要学习经济建设工作的新任务?

20.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2.3.4.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一文的主旨是什么? 根据第一、二、三大关系的论述,认识毛泽东对我国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的设想和意义。根据第四、五大关系的论述,分析毛泽东对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根据第六、七、八、九大关系的论述,把握毛泽东协调、处理我国社会政治关系的正确

主张。

5.根据第十大关系的论述、领会毛泽东学习国外的思想要求和重要意义。

6.《论十大关系》一文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节选)

1.2.3.4.5.6.7.什么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怎样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是怎样的? 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意义是什么? “双百”方针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如何对待毛泽东提出的判断人们言行是非的六条政治标准?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含义和意义是什么? 毛泽东是如何阐述学习外国经验的正确态度的?

2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要性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2.3.4.5.为什么手民主是解放思想的必要条件? 邓小平提倡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为什么说该文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3.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1.2.3.4.5.6.如何认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邓小平是怎样提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目的和要求的? 邓小平是如何剖析我国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应改革的弊端的? 邓小平为什么特别强调加强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为什么要进一步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4.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2.3.4.5.试述邓小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我们搞的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走改革开放之路? 试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的重大意义。

25.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为什么说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怎样理解改革也是解放发展生产力?

3.“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涵及提出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4.为什么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5.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及揭示这一本质的重大意义?

6.邓小平为什么强调要抓住时机,加快经济发展?

7.如何处理改革、稳定和发展三者的关系?

8.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9.为什么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0.邓小平为什么强调要力戒形式主义,坚持实事求是?

11.邓小平关于关键在于选好接班人的思想及其意义是什么?

1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趋势和曲折问题?

上一篇:《规范自我》主题班会教案内容下一篇:第一次月考前的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