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控制理论

2024-05-25

模态控制理论(共4篇)

模态控制理论 篇1

摘要:为了实现悬臂方形薄板的共振模态分析,本文基于AF-ESPI测量原理和瑞利利兹法对悬臂方形薄板共振模态的理论进行了完整分析,给出前8阶的共振频率和相对应悬臂方薄板的电子散斑共振条纹分布情况。为了验证理论计算的精确性,搭建了振幅波动电子散斑干涉测量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对悬臂方形薄板进行模态分析,测量该板的共振频率和振动模态。理论计算的结果和实验测量值对比发现,振动的条纹和理论计算的结果一致,共振频率的测量值和理论计算值之间的相对差值在0.1%~9.1%之间。

关键词:相干光学,瑞利-利兹法,振幅波动电子散斑干涉术,悬臂方形薄板,挠度变形

0 引言

悬臂薄平板结构是机械工程领域的一种常见结构,该结构广泛应用于飞机制造领域之中,如机翼、太阳能板等[1]。然而该结构在外界激振源的长期激振下容易发生变形,严重的变形会引起薄板结构的损坏。因此,研究悬臂薄板结构的共振特性,对于机械设计和制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针对悬臂薄板的共振模态分析主要有数值计算法[2],有限元分析法[3]和实验法[4]。利用数值分析方法求解被测物的共振模态需要严格的边界条件,而对于本文所述的悬臂薄板,理论上只能利用瑞利-利兹法[5]得到近似解。有限元分析法是将被测板分割成若干无限小的单元进行分析,该方法能够分析复杂形态物体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共振模态,但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且无法在线测量。实验法是一种精确的分析方法,包含激光多普勒测振法[6]和振幅波动电子散斑干涉术[7](Amplitude-Fluctuation Electronic Speckle Pattern Interferometry,AF-ESPI)两种,前者需要逐点地测量被测薄板,因此精度和速度都依赖于被测板的测量点数,当测量点选取较多时,会严重影响测量速度。后者是在时间平均法[8]和现有ESPI[9,10]测量方法的基础上,采集被测物体振动时两个相邻时刻的图像并相减,从而获得高对比度的散斑干涉条纹,得到被测振动频率下的平板的变形信息。虽然人们利用AF-ESPI方法研究了多种不同边界条件下压电陶瓷薄板的共振频率和薄板振形[11,12,13],但是这些文献中并没有给出振动模态的完整的理论公式,特别是对于悬臂方形薄板,没有在理论上计算出散斑干涉共振条纹的光强分布,仅将测量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对于悬臂方形薄板,应用瑞利-利兹法时,关键是选取适当的方程去描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振动情况。文献[14]提出利用双曲正余弦函数去描述挠度方程,但是该方法求解较难;文献[5]提到利用Gram-Schmidt过程构造的正交多项式去描述,但是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挠度理论公式,也没有从实验的角度去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为了实现悬臂方形薄板的共振模态分析并更好的诠释AF-ESPI技术在悬臂方形薄板共振模态分析中的应用。本文首先构造了一组正交归一化多项式去分析悬臂方形薄板的共振模态,在此基础上求解了不同共振频率下的AF-ESPI系统理论上的散斑共振条纹分布。为了验证理论模型构建的准确性,本文搭建了AF-ESPI系统,利用该系统对150 mm长1 mm厚的悬臂方薄板进行振动模态分析,得到前8阶共振频率以及相应的共振干涉条纹分布,实验结果验证了我们提出的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1 散斑共振条纹分布的理论模型

AF-ESPI是一种应用于共振模态分析的光学非接触测量方法,该技术基于时间平均法,在CCD的单帧周期里包含了被测薄板的多个振动周期,因此由CCD采集的图像实际上是多个振动周期干涉光强信号的积分平均。AF-ESPI的系统如图1所示,激光发出的光束经分束镜1分为两部分,其中一束作为物光先入射至被测薄板后,进入分束镜2。另外一束光作为参考光入射到参考平面上后同样进入分束镜2。两束光在分束镜2发生干涉,利用CCD采集两束光的干涉信息,并通过图像采集卡将CCD的信号转换为干涉条纹图像在PC上显示。实验中需要采集被测薄板共振态下两个相邻时刻的图像信息,并进行相减处理,从而获得高对比度的散斑条纹图。由文献[11]可知,当CCD的积分周期远大于被测薄板的振动周期时,由AF-ESPI系统采集到光强分布由式(1)决定:

其中:α是常数项,并不影响条纹分布,θ代表物光和观察光束之间的角度差,A(x,y)代表被测薄板上某点发生共振时的振幅。由式(1)可知,采集到的光强是由零阶贝塞尔函数调制,其调制项A(x,y)为被测薄板在各阶共振模式下的振幅,通过AF-ESPI采集到的条纹图可以揭示出被测薄板的振动下的变形规律。从理论上求取散斑干涉的光强分布,先要得到被测薄板在各阶共振模式下的振幅分布。对于本文所述的悬臂方形薄板如图2所示,其下边严格固定,其余三边呈自由状态。该板的主要几何参数如表1所示。由于薄板只有一边固定,只能求取其共振模态的近似解。由文献[15]中R.B.Bhat的理论可知,板上任意一点Q的振幅可由式(2)决定:

其中:w(x,y)表示Q点处的挠度,K表示挠度和振幅之间的比例关系,(x,y)是归一化的坐标,Xm(x),Yn(y)为满足当前边界条件的一系列正交多项式。本文中悬臂薄板在x方向上属于双端自由状态,而y方向上处于单端固定状态,因此根据边界条件的要求,x方向上选择了X(x)=C1作为初始正交多项式,y方向上选择了Y(y)=C2y2作为初始正交多项式,依据式(3)中的正交多项式性质可以求出C1=1,C2=5。余下的正交多项式可由Gram-Schmitt多项式求取。

正交多项式利用Gram-Schmidt方法和初始多项式构造。构造高阶正交多项式可以求得更精确和更多的共振频率和挠度分布,但也增加了计算的复杂程度。因此本文选取了5组x方向多项式,4组y方向多项式来表征薄板共振下的挠度分布。表2列出了这些多项式。

将表2中的这些多项式带入式(2)中展开可得20个不同的乘积项,这些乘积项在不同权重参数Amn下的组合表征了方形悬臂薄板不同的振动分布。对于薄板在某一共振频率下发生共振时,其静止位置时的弹性势能需与位于平衡位置时的动能尽可能接近,为了满足上述条件需要选取适当的Amn参数值,依据最小二乘原理我们可以利用如下的方程去求解权重参数Amn:

式中:ω代表激振源的振动频率,w(x,y)代表挠度变形。为求解式(4),我们得到特征方程式(5),方程中的λ为特征根,从各阶特征根中可得各阶共振频率fi,同时还得到各阶共振频率下的特征向量值Amn,如表3所示。

其中:

通过查询表3中各阶权重参数Amn和表2中相对应的特征多项式即可获得每一阶挠度分布,进而得到各阶的共振变形分布。将计算出来的挠度分布乘以比例系数K带入式(1)中即可求得各阶共振条纹光强分布的具体公式,例如3阶下的散斑共振条纹的光强分布如式(8)所示。虽然在不同程度激振源的激振下,比例因子K会发生改变,但并不影响共振条纹形状的变化,只是影响条纹的密度。为了从理论上给出各阶散斑共振条纹的分布,利用Matlab软件按照式(1)计算了前8阶的散斑共振条纹图,图3给出了前8阶共振条纹的光强分布图。

2 实验结果与对比

为了验证给出的理论公式的正确性,本文搭建了如图1所示的AF-ESPI系统。被测薄板的参数如表1所示。光源选择了60 mW,波长532 nm泵浦激光器。采用30 Hz高速CCD相机MTV23-F1作为干涉光强的采集设备。利用图像采集卡OK-M10B将CCD采集光信号转为数字信号在屏幕上实时显示。为了使被测薄板发生共振,本文利用STM32F103的ARM芯片控制DDS芯片AD9850输出0~10 MHz频率可调的正弦信号,该信号通过大功率音箱放大后使被测薄板发生共振,激振音箱的输出功率将直接地影响系统能够测量的阶数,本系统采用了60 W功率的音箱,实验发现在1 kHz以内时能够清楚的测量出薄板的共振条纹,因此本文仅给出了前8阶的测量结果。图4给出了薄板的前8阶共振下的条纹图,将其和理论结果进行对比。对比图3和图4可以发现,理论上的干涉条纹的条纹数量和实验采集的略有不同,这是由于理论的条纹是按照同一比例因子计算的,而实验中的条纹个数与激振源的激振程度有关。但这并不妨碍两者间条纹分布规律一致性。这说明我们按照瑞利-利兹法给出的理论公式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为了精确提取被测薄板的共振频率,利用机械振动学中受迫振动理论,当被测物体收到音箱激振时,其振幅大小和激振源的频率有关,具体关系如式(9)所示。其中B0表示静力偏移,λ称为频率比,表示激振频率和共振频率之间的比值,ξ表示阻尼系数,B表示在频率比为λ的激振源激振下的振幅。

图5给出了激振振幅和频率比之间的变化关系,由图可知,振幅随着频率比的变化先增大后减小,在频率比等于1时,即激振频率等于共振频率时,振幅最大。由于共振条纹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振幅的大小,因此,共振条纹的数量也将会随着频率比的变化先增多后减少,在激振频率等于共振频率时达到最大值。因此通过该方法可以得到共振频率测量的精确值。以6阶共振条纹测量为例,简述共振频率精确测量的过程。如图6所示,当激振频率自592 Hz增加时,可以发现共振条纹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小,在601Hz时共振条纹的数量是最多的,这说明在此激振频率下,薄板变形量最大。因此可以断定,601 Hz即是薄板的第6阶共振频率。其余的测量过程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将实验中记录下的各阶共振频率值和理论值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如表4所示。同时,本文利用相对偏差的计算公式定量分析了二者差别,式(8)中fm和ft分别代表频率的测量值和计算值。

从表4中可以看到,AF-ESPI实验测量的前8阶共振频率和理论计算的共振频率存在差值,相对差值在0.1%~9.1%之间。在低频(1~3阶)附近,共振频率的测量值和理论值之间的偏差较大。这主要是由于低频共振的频率和CCD采集频率相接近,导致采集过程中条纹不稳定,对于同一模态的条纹图对应的共振频率呈区间分布,测量中我们选取了一个平均值,该平均值引起了测量值和理论值之间较大偏差。而对于远大于CCD采集频率的高阶(4阶以上)共振频率下条纹较为稳定,其频率测量值和理论值之间的偏差在0.1%~1.1%之间浮动。通过以上的对比可以发现本文给出理论模型是正确的,可以用来分析悬臂方形薄板振动模态,可以同时给出共振频率和挠度分布,同时也更好的诠释了AF-ESPI系统应用于悬臂方形薄板共振模态分析的可行性。

3 结论

本文利用瑞利-利兹方法结合正交多项式给出了AF-ESPI方法共振条纹的理论分布。经过实验验证发现,二者的振动模态一致,但是在共振频率较低的时候,理论模型给出的共振频率大于实验中得到的共振频率,主要是CCD采集频率的干扰造成的;在高阶振动频率下,二者之间的误差小于1.1%。总体上说,本文给出的理论分析公式可以用来分析悬臂方形薄板的振动模态。

模态控制理论 篇2

1. 多模态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研究意义

多模态理论作为一项先进的教学理论, 主要是利用图片、网络以及角色扮演等途径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运作、共同参与英语的学习过程。多模态教学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听、说、读、写、译能力, 重视培养学生大脑与身体通过多模态、多角度、多感官协同参与交际的能力。另外, 多模态教学要求教师设计多模态任务, 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综合运用多模态理论方式来学习英语。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多模态教学显著的优势体现在: (1) 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程、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2) 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和培养大学生多元听说读写能力。多模态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多模态教学是全球文化多元化和交际多模态发展的需要。 (2) 多模态教学是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3) 多模态教学理论是培养大学生多元听说读写能力和自主学习英语的有效途径。

2.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改革的具体措施

为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和当今社会的需求, 大学英语传统的教学模式二代改变。在多模态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 是实现教学改革目标以及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想系统地应用多模态理论, 就必须将多模态理论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依据多模态理论和教学论的内容, 并结合大学英语的实际现状与学生的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

2.1 学习方式的转变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良好学习方式。为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通过构建网络资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多模态教学平台, 充分地将教学空间和教学时间延伸到课外, 以便优化教学过程。

2.1.1 自主式学习

自主式学习也就是强调培养学习者的能学、要学和会学的能力。多模态化的教学平台能够提供大量有趣、生动的音频、视频、图像以及动画等等语言学习题材, 学生可以通过多角度构建语言交互情景, 从而增加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将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另一方面,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和各自的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听、说、读、写和译的内容, 独立自主地完成英语课程的内容, 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多模态的网络平台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随时利用视频、音频等形式记录自己的学习进度, 更为有效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监控、自主测评和自主总结, 最终达到培养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目标。

2.1.2 合作式学习途径

多模态化教学平台拥有合作学习系统, 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和互动等形式相互沟通、分享资源、完成各项任务。同时, 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 有关学生的学习档案、网上自学记录以及学习状况分析结果等反馈信息也会在教学过程中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有利于教师对奇偶性效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并及时的提出改进的方案。

2.1.3 探究式学习途径

多模态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开放的学习环境, 利用其特有的方式将有限的教材内容转换为无限的探究式学习内容。并且通过大量的视频、电影、动画等学习资料, 为学生营造更为广阔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探究、探索的学习精神。同时, 学生也可以通过多模态的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日常课堂测试, 来评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2.2 教师多模态教学

教师多模态教学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环节中利用多模态获取、接受和传递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对多模态的选择和组合来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 例如:充分利用PPT、图片、视频、音频、网络等工具给学生提供多模态认知和感知环境。这也就对大学英语教师掌握学生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教师要学会利用现有的环境, 适当时创造环境来提高教学质量, 如:空间、音乐、动作、身形等。 (2) 教师应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 例如:电影配音、短剧表演、情景表演和辩论等。 (3) 教师应为整个教学过程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 并以此选择适合的教学模态, 例如:书面、口头、PPT、视频、录音、图表等等。 (4) 教师需要学会利用现代教学媒体, 如同声传译室、网络、电影、录像等来模拟真实语境, 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3. 教材改革

传统的纸质教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单调乏味的, 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怎样变革都不能改变其固有的缺点。然而, 在多模态理论的基础上编写教材能够突破传统纸质媒介的界限提升教学质量、优化学习体验。多模态理论下的教材编写应以围绕具体英语应用、英语文化和语言交流等三个方面, 并运用多种传输媒介, 积极地调动学生全方位的感官能动性。与此同时, 大学英语教材在多模态的理论基础上更应注重英语文化的介绍、传播, 使得语言教学在文化体验的基础上兼具文化魅力和语言魅力。对于大学生而言, 教材更多地涉及具体应用是必不可少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 大学英语教材改革应当运用多模态理论知识, 突破传统教材的局限, 达到声图并茂、活灵活现。总而言之, , 英语教材的改革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 语言基础知识方面, 在教材中以多模态方式展现, 为学生提供现货、系统的教学内容。 (2) 篇章结构方面, 从题材特点和互动形式方面实现多模态化。 (3) 文化背景方面, 以声图并茂的形式为学生营造真实有趣的语言学习环境。

结语

多模态理论为大学英语的教学提高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多模态理论建立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调、死板, 为大学英语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以及提高了诸多便利的教学条件和全新的教学表达方式, 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多模态理论下的英语教学实现了师生间的积极互动, 使得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并给与相应的解决方案。多模态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进一步的实现了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拥有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能力, 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外语方面的人才。

摘要:众所周知,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学习能力。近几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创新, 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逐渐成为主流。越来越多的大学通过多模态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协调合作能力, 以及达到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本文就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用多模态理论的现况进行浅析, 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多模态理论,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高新.浅析高等教育发展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理论月刊》, 2009年10期.

[2]郑际根.大学英语教学与改革中的"导"与"学".《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2期.

[3]赵凤娟.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与改革的几点思考.《科技信息》, 2010年35期.

模态控制理论 篇3

一、多模态理论及其在英语词汇中的应用意义

多模态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保持积极情绪,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加大关于所学知识的运用。在新课程教学模式下,对于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重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其中多模态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满足当前新课程教学模式要求。多模态是指在英语教学中,利用一种媒介,这种媒介主要由语言、声音、动作、图像等组成,在人们日常交流中根据具体情况利用不同的媒介达到不同层次的情感和意愿的资源,比如人们在进行交流时就形成了话语多模态性,在交流中把不同符号应用到交流中达到一种效果。

二、多模态理论在职业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技巧

1.动画视频模态的应用。英语词汇教学中采用动画视频模态时,一般多利用采访视频和英语新闻短片等比较生动和更具焦点性的视频。把这些具有生动性的诗篇模态形式作为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学习积极性,以下几个词汇表现了感情波动,比如:“The father rewarded the little boy for cleaning his room.”“He felt really frustrated.”“She was upset by the exam.”。图片很大程度上能够表现出人内心散发出的情感,比较形象的体现出了感情动词的意义,让学生对词汇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2.声音音乐模态的应用。词汇教学中利用声音音乐模态时,可以通过一些比较流行的英文歌曲和一些经典歌词。词汇教学中进行歌曲的插入, 很大程度上能够挖掘学生内心深入的记忆,比如,高中英语教学中讲述了父亲的言行举止对下一代的影响,这个故事的讲述过程中可以插入音乐来进行渲染,深刻记忆,可以选择 “You Raise Me Up”和“Far Away from Home”这两首歌曲,通过音乐的加入改变了单一的模态形式,挖掘学生内心对父亲的记忆。

3.文字模态的运用。多模态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主要通过传统词汇教学文字模态为前提,采用视频和音乐模态形式唤醒学生各个器官,使学生的听觉、视觉相互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达到互补学习。

网络英语新闻有很大的文化性和时效性,并且比较容易获得。网络英语新闻有很大的时效性,网络英语新闻中的时效性在所有网络资源中是最容易获得的,很大的社会性和文化性知识都在其中,有非常强烈的时代性,不管是时间和地点,从新闻中都会有很好的体现,这些国内外事件在教学中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网络英语新闻学习的方式比在课堂教学中记忆力更好。

4.多模态PPT演示的运用。多模态PPT演示教学采用的是多种符号资源,设计教学时包括了两种以上符号资源来进行PPT教学的制作,通过多模态PPT课件演示进行英语词汇的学习。多模态PPT演示是通过通过不同资源之间有效互动来实现教学内容的不断推进,PPT演示教学不但能够使学生不同的感官器官得到发挥,与此同时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效率。通过在PPT中插入文字或者图片来刺激学生的视觉系统;插入声音来唤醒学生的听觉系统。PPT还可以结合实例来学习英语词汇,不但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达到教学目的。利用PPT把多个词汇串联在一起,使得学生能在更加丰富形象的语境中学习本来毫无联系的多个词汇。比如,anybody名词:重要人物; applaud及物动词:喝彩、欢呼,不及物动词:欢呼;assassinate及物动词: 暗杀、行刺、中伤;array,动词:装扮,名词:队列、排列。我们可以根据大量的历史影片,图片向学生展示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杀的全过程,首先在介绍肯尼迪时候,可以借助德克萨斯州人民的语言形容他是一个非常anybody的人,在肯尼迪乘坐敞篷车去迪利广场时就可以用到applaud、 array、assassinate。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大力改革,英语词汇教学理念也随着改变,新理念代替了传统的课程理念,改变了学生机械化的英语学习方法,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多模态实践教学中,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主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摘要:多模态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保持积极情绪,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加大关于所学知识的运用。多模态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满足当前新课程教学模式要求。本文则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关于多模态理论的运用加以分析。

模态控制理论 篇4

一、多模态理论的概述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起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西方国家。西方语言研究者在传统话语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符号学等领域的理论成果发展而来。学者认为除了传统的文艺语言外,绘画、舞蹈、音乐等也是重要的符号表现。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往往注重语言文字的表达,忽视动作、图形等模态形式的重要性。多模态理论突破了传统话语理论的局限性,把图像、声音、色彩等结合起来。经过多年改革创新已被运用到各个语言教学之中,其中对英语教学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多模态话语可以将多种符号模态并用,极大的丰富了教学手法,强化了学习者的学习内容。通过多种符号模态如:语言、图像、网络、等引入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的参与,刺激学生在词汇记忆时产生多方面联想,从而达到加强以及效果的目的。这种方法比传统的语言讲解更为深入。同时多模态教学通过小左合作、联想记忆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投身到学习中参与教师教学互动。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通过多渠道、 多感官的刺激,多模态教训学将成为日后我国英语教学的主流方式。

二、多模态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1.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多模态教学理论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多媒体、多模态的运用极大的丰富了英语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和教学资料,学生通过真实的语言环境进行模拟练习,从而快速提升英语听说能力。多模态话语理论虽然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来进行英语教学的,但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模态下的各种形式来进行关系互补、相辅相成来达到正确发音、提升英语应用视屏的目的。

2 . 适应文化多元化教学多模态化的发展趋势。当今世界,文化相互渗透,科技急速发展,教学不再是单一模式进行。PPT、网络、影像设备等多媒体的发展把语言、图像、 声音、动作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因此,多模态的英语教学能够把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符号经行交汇,更生动形象的展示多元化发展的社会文化现象,和信息技术下教学的改革。

3.培养学生多元识度意识,提高多元识读能力。传统的以读写为主要方式的英语学习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多模态英语教学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多重学习条件和多种学习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多元化识度的意识。培养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和各种模态进行英语学习,提高学生多元识读的能力。

三、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

随着语言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对语言的学习也有了新的需求。依据多模态理论和英语教学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革的措施:

1.学生多模态学习

(1)自主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就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多模态的教学模式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生动、有趣的视频、音频、图像。动画等学习题材,从而增加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乐于接受英语的学习。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需要自主的选择某种模式,进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自主学习,自主测评,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2)合作式学习。多模态教学设施拥有多种学习系统。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互动交流的形式进行沟通、资源共享等达到学习的目的,完成学习的任务。同时合式的学习途径也能让教师参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从而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探究式学习。多模态的英语学习环境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多种途径,学生不再是只能从书本上学习内容,更能通过多模态的途径进行海量的资粮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的求知欲,这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改革措施。学生充分利用多模态化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评估, 了解到自己的英语水平和改进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多模态教学

英语课堂教学是安排英语学习的重要部分。多模态教学打破了一灌输知识为主的单方面教学,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学教相互结合,优化多模态教学理念。

(1)体验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对某一影视作品或动画片段进行自主配音,在这一过程,学生不但亲身参与了学习的真个过程使自己的口语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体验学习的乐趣。

(2)实践式教学。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布置作业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多模态实践学习。以“Caring For Our Earth”这一课题为例,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搜集有关环保的英文原版素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环保宣传片的制作。这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也培养了学生多模态学习的能力。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鉴赏评比,分享自己的成果和经验,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品。

(3)综合式教学。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态。例如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英语电影。提高听力能力,就播放英语音频。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教育效果、提升教育素质,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教学。

3.教材的改革

(1)基础知识方面。大学英语教材可以利用光盘的形式, 把音频、图像文字相结合,通过标准的语音示范,较难较长的语句、知识点、用声音和视频等加以着重化,有效解决学生读音方面的学习障碍,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语感,避免由于教师发音不标准而对学生造成的干扰,确保学生英语的规范化。

(2)文化背景方面。英语作为当今通用的一种语言,在语言本身之外还蕴藏这西方的文化。可以通过文字、图像、 视频的多模态形式呈现西方国家的真实文化背景,如文化知识、风俗吸光、价值观等等,让学生亲身投入到这种英语学习氛围中,用听、说、读的方式去感受英语环境下的大千世界。因此,在多模态理论下教材的编写就应当融入西方的文化背景,基于文化背景体验下的英语教学更具有艺术魅力和吸引力。

(3)文章结构方面。可以将流行的杂志、报刊、影视剧以及网络中的英语内容与英语教材的篇章相结合,以图像、 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介绍常见的文章形式如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等,让学生面对这些文章体裁不再觉得枯燥乏味,实现真正的语境化教学。增加教材中的对话、讨论、分组答辩等环节,让学生自主积极的去探讨相关内容,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语言环境里,单纯的语言教学难以适应教学需求。多模态教学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利用多模态教学优势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多模态视角下的英语教学改革提出学生多模态学习、教师多模态教学以及教材多模态化改革的建议。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促进多模态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做出重要共享。

摘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英语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随着全球的进一步加剧,英语教学模式和理念也在不断改革创新。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与多模态理论的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实践条件与理论指导。本文就多模态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为大学英语教学构建多层次、全方位、个性化的多模态学习体系做出贡献。

上一篇:金属离子化合物下一篇:资源型城市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