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学的教训与反思

2024-07-23

考研历史学的教训与反思(通用7篇)

考研历史学的教训与反思 篇1

考研历史学的教训与反思

反思了这么长时间, 终于收拾下自己凌乱的心绪,写下这近一年的历史学考研的教训与反思。

首先,说下我考研初试的情况,这点,估计可以给跨考的同学一点点经验。我考的是南开日本研究院日本史,政治69、日语76、历史学261,总分406。大家估计感觉这分被刷不可以理解,其实看看今天报考南开日本史的考生情况,也就可以释然了。406分也只能排到第三,第一423,第二415,第四402,第五399,第六391,第七390(南开日本史今年就有四个名额)。这是过复试线的七个同学,其中第一四五都是历史科班的,其他三个都是日语系的学生,我是学经济学的。是不是也感觉到复试的多么的惨烈了。我虽说被刷,但是要声明一点,南开日本史的复试是很公平和客观的。下面说说考研历史学的初试和复试,特别是复试的经验,尤其是对于跨考生来说。

初试,简单说说吧。初试这个分数,天津由于不是南开看的卷子,水分是有的。准备跨考历史是从7月份开始的,全力看书是从9月开始的。考研就像很多过来人说的一样,就是坚持二字。历史学更是如此,10本书看了四遍吧。其实看几遍不重要,如果你一遍看过去就能把整个历史的脉络理清,就没必要看那么多遍。但是,如果仅仅看这10本书是不够的,看书的时候要用心、留意。当看见一个课本上的知识点,比如蒲安臣使团,课本上其实没有详细写,就要自己留下去看看查查到底是怎么回事(去年考试时,我看见这个词的时候,就感觉自己挺幸运的)。这是鄙人的一点点看法,其他的东西我都是在论坛上学习和借鉴的,论坛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重点就是复试了,在这里着重写下。说实话,由于是第一次跨考历史,认为考了这么个分数就够了,复试准备不足是一部分原因。南开日本史复试比重占40%,算法大家应该都知道,所以初试成绩差距15分之内的就在一个起跑线上了。日本史的复试分两部分,笔试和面试,笔试其实是为面试做铺垫的,重点就是面试。忘说一点,复试费100元,如果去复试别忘了带钱呀。南开日本史可以选日语和英语,选的英语的复试就是英语没有加试日语。南开日本史的日语要求是挺高的,提前和院长打电话时,院长就问了日语过一级了么,所以考日本史最好过了一级,过了二级够合格吧,过了一级就是优势了。复试日语时,是自我介绍和读一段日本的时事新闻,今年读的是东日本大地震的新闻,反正我是读不下了呀,日本好多县的名字。最后,就叫我翻译了下,看着实在读不下去。所以考南开日本史如果选的日语真的要学好呀,别和我一样一瓶不满半瓶晃荡。 再就是,历史学方面了,跨考生这方面一定要注意了,如果考南开这样的学校,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态摆平,告诉自己:千万别把自己拿跨考生对待!要把自己拿一个科班生一样去学习去理解历史学!其实,老师也没问我别的,就问我为什么选择历史,为什么选择日本史,我回答了十多分钟吧,并且也把我看了什么书说了个大概。最终,复试我排到了第五,是可以接受的,因为确实只是课余的时间看历史书籍,虽说看的.不少,但是对历史学是什么,日本史是什么,自己缺乏专业方面的认识,话一说出口,老师就知道我历史学基础不足。老师可不会因为你是跨考生就降低对你的要求,应该是跨考生自己加强对自己的要求,考历史学了就把自己看成一个历史学科的学生,这是我认为作为一个跨考生的最起码的要求,要不你跨考干么,兴趣不是理由。这是复试后自己对历史学学习一个理解,看法可能不够中肯,还请大家原谅。

再就是,选择专业上,如果今年选择的是南开历史学院的话估计就不会被刷了,也是有点可惜吧,但是不后悔,我就奔着日本史去的。所以,大家选具体专业方向的时候也要慎重点,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日本研究院的院长很和蔼,知道被刷后几天,给我发了个短信,告诉我今年日本史名额有限,被刷有点可惜;如果明年还考一定要在日语和专业课上努力。由于种种原因吧,先去上海找找工作了,当然会全力去找的,做什么事都要对自己负责。如果还是真心放不下日本史,再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 以上就是鄙人的一段经历,难忘的经历吧,希望能给正在准备考历史学研究生的考友们一点经验吧。

考研历史学的教训与反思 篇2

一、画出淘气摆的立体图形, 从上面、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

二、比赛二“搭一搭” (分成三个回合)

课件出示第二项比赛:根据从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 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1.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如图:

2.第一回合:请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板书:立体<――平面) 。

3.第二回合:还可以怎么摆?看谁摆的方法多。 (有多种摆法, 不说具体多少种)

4.第三回合:搭这样的立体图形, 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5 个) 最多可以有几个小正方体, 看谁搭得多。

在上课时, 笔者在第二回合提问时因一时口误说成:“看共有几种摆法”, 语一出, 学生动手开始摆。学生开始回答“有无数种”、“10 种”……此时已发现问错了, 却不好纠正说“老师问错了, 我要问的是看哪个小组搭的方法多”, 但一想反正自己心里有数, 是14 种摆法, 将错就错吧, 让学生都摆一摆也可以。学生进一步探究后, 出乎我的预料, 不止14 种, 于是乱了计划, 最后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 此环节有问无答, 混乱无比, 失败告终。

其实, 之前, 我的公开课绝不会出现这情况, 因为针对关键问题, 我一定会仔细斟酌后打在屏幕上。这次也许因为自己“老油条”了自以为可以驾驭课堂, 当发现错误后想将错就错结果铸就大错, 这是自己都难以原谅的低级错误。正因这个低级的错误, 浪费了课堂时间, 误导了孩子, 搞砸了课堂, 降低了形象, 甚至坏了学校名声。当然, 最大的受害者是学生, 是学校。

失败者找借口, 成功者找方法。我认为先分析成因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是自己思想上不够重视, 态度不够端正, 没有深入研究教材。虽说备课时间紧, 但自己并没有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面对。另一方面确实也因为自己能力和经验不足, 钻研学生和教材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有待加强。

要感谢这次失误, 感谢领导和老师们直言的批评教育, 在付出惨痛教训的同时, 让我更重视课前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重要性, 让我更重视课堂调控和应变能力的重要性。

现把本课改正过的设计附后——

“搭积木比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搭积木比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3.能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立方块的数量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等活动, 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或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根据立体图形画出相应观察点的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能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或根据平面图形确定组成立体图形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具准备】PPT课件, 比赛计分册。

【学具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 正方形格子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 我们之前都玩过搭积木吧?今天我们来进行一场搭积木比赛, 我想同学们一定会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出示比赛规则, 板书课题:搭积木比赛)

二、探究新知

1.比赛一“画一画”。出示第一项比赛:根据淘气搭出的立体图形, 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1) 明确比赛规则。观察搭出的立体图形, 分别画出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板书:立体――> 平面)

(2) (课件出示教材32 页淘气搭出的立体图形) 观察淘气搭出的立体图形, 看一看有什么特点。

(1) 学生观察, 小组内交流、讨论, 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同学进行适当指导。

(2)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这个立体图形是由5 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3) 从上面、正面、左面三个方向观察搭成的立体图形, 并画出看到的形状。

(1) 学生动手画一画。

(2) 小组展示, 并说一说是从哪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画正确即可, 和画的位置无关)

(3) 引导学生将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与搭成的立体图形进行比较, 看是否符合要求。

用教具摆出这个立体图形时, 正面看学生能看到, 但从上面看, 学生看不到。老师可以自己或引导学生自己把这五个立方体用手抱着拿起来把它的上面朝向学生给他们看, 抱的时侯会发现手不够用, 进而得出把最上面那个拿走再抱, 看到的平面图是一样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得出, 或让学生来抱起这个立体图形。

(4) 统计各组的得分情况。注意点:在让学生抱起这个立体图形教具的同时, 要引导学生, 其实这是为了让同学们好观察才把它们抱起来的, 而真正在观察物体时, 物体是不能动的 (如下一课天安门广场) , 只能让自己的观察角度变化, 而不能移动物体。

2.比赛二“搭一搭” (分成三个回合) 。

(1) 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如图:

(2) 第一回合:请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板书:立体<――平面) 。

(3) 第二回合:还可以怎么摆?看谁摆的方法多。 (有多种摆法, 不说具体多少种)

(4) 第三回合:搭这样的立体图形, 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5 个) 最多可以有几个小正方体? (8 个) (有学生可能会说最少四个也可以摆成, 但小学阶段教材要求为降低难度, 只用棱相接的情况不作考虑, 只需考虑用面相接的情况, 所以最少五个正方体)

(5) 学生小组合作:先交流, 再动手操作。

(6) 各小组展示搭好的立体图形。 (鼓励不同的摆法)

(7) 提问:你们搭出的立体图形各不相同,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教师小结:题目给的条件, 虽然不能确定这个立体图形的具体形状, 但可以确定摆这个立体图形需要的正方体数量的范围 (5~8 个) 。想一想, 加上哪个角度的平面图, 可以把这个立体图形确定下来?加怎样的平面图形?

(8)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自己加的条件 (选一个错的再选一个对的, 看情况给小组加分) 。

(9) 统计各组的得分情况。在第二场比赛中, 学生上来演示摆法, 要让上台的学生站在和下面学生一样的位置 (即面向黑板站在讲台前, 而不是在黑板前面) 。本次课上学生是站在黑板前面, 这样和下面的学生是面对面, 展示的角度就不同了。

3.比赛三“看谁搭的多”。课件出示第三项比赛:根据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用6 个小正方体搭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如图:

(1) 提问:用6 个小正方体搭成像上面这样的立体图形, 你有多少种不同的搭法?

(2) 学生在小组内边交流, 边操作。

(3) 各小组展示不同的搭法, 看哪个小组搭的方法多。

(4)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设计的?

(5) 师小结:根据从给定的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搭立体图形, 即使给出的小正方体的数量是固定的, 也有很多种不同的搭法。

(6) 统计各组的得分情况。

总结我考研的教训 篇3

1.考研动力没有找到,不知道为什么考研,只知道盲目跟风。

2.复习很多时候在做表面功夫,没有深入进去。例如有很多学习问题没有归类总结,只是习惯做自己熟练掌握的题目,而排斥那些新题,不敢真正动脑每天想想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得到改进。

3.复习时没有分配好时间,老是翘课去自习,其实想想可能当时老师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是失败的一种原因吧。所以复习时能不翘课就不要翘课吧,这里面本来就很难,所以选择二战的也还是有时间优势的。

4.身体状态问题,考试前面一个月我身体状态都不是很好,肚子消化不良,整天都很难受,考试时也造成了影响,所以一定要把身体搞好,注意吃好睡好,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过来人总结考研的四大血泪教训 篇4

过来人总结考研的四大血泪教训

【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 大学生的百事通 收集整理】 一曰

准备时间不足

虽然我早在一年多前就着手准备考研,可前半年实际上是喊喊而已,没什么实际行动。到九月份后开始了行动,又想时间还早,也很不投入,到幡然悔悟时,离考试也就三个月了,我还是觉醒的早的,更有那慢性子的,不到火烧眉毛不着急,待到着急时,已然晚也,所以每年号称有数十万人报名考研,真正坐到考场上,真正坚持考完,真正考完而且有信心者,十无一也。你去问那步出考场的诸位:

“靠的如何?”大半摇头:“不行

呀,时间不够啊。”

对策: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不过也非一味贪早,关键要真正投入。我建议后来的战友们:大三暑假动手为宜,即七月份开始,到考试还有半年,时间足够但门有你偷懒的时间。而且一动手,就要全身心的投入,至少要保证每天有8--10小时的复习时间,否则,嘿嘿,书到用时方恨少,考试时脑子就不灵光了。

二曰

心猿意马

我及与我一起考研的同学都有同感:复习时老爱灵魂出窍,认真不了三天就想轻松轻松。用句俗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究其原因,正是我等大学生平时散漫惯了,哪还耐得住性子,每天坐10个小时苦读。头悬梁,锥刺骨已成往事,只有那功名利禄还留在心中,为了它,没办法也得考。

对策: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学累了,该放松也得放松,关键是:

教训一中的对策要保证。最好复习有个周期,比如4-5天为一周期,休息1-2天为一个间歇期。

三曰

消息闭塞

【大学生电脑主页】—— dxsdiannao.com友情提供,欢迎您的光临!

大学生电脑主页 —— dxsdiannao.com —— 大学生的百事通 很多人,象俺,老喜欢一人埋头猛干,以为工夫下到了,自然水到渠成。话是这么说,可是考研讲究效率,还讲究针对性。公共课今年的命题趋势、重点,专业课历年的题目,今年有没有换老师命题(专业课一般换老师题目就大变)等等信息,如果你不去打听,恐怕等你坐到考场上,会找不到做题的感觉。对策:

1、向师兄师姐们探听有关考研的一切一切;

2、利用上辅导班时多和同学们交流;

3、找一同考研的战友;

4、上kaoyan.com、kaoyan.net这样的网站,这里有最新的信息(网络真好!站长们请我当广告部长如何?)

四曰

信心不足

其实考研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才能相信自己的实力。这是好多同学的通病,他们在学校四年的学习成绩一般,而在参加考研的千军万马中不乏那些成绩骄人的学子,这样就会使他们失去了一些信心。话说回来,大家都是从高考的独木桥上走过来的人,为何在考研时不相信自己呢?

对策:你去调查以下两点:

1、平时成绩好的同学的考研成绩如何,你会发现能否考上研与平时的学习成绩好坏一点关系都没有;

2、考研比考大学要容易的多,高考没能上清华、北大的能够在考研时圆四年前旧梦。这两点是否能让你倍加信心呢?

2014天津大学建筑学考研教训 篇5

考研这种事儿早下决心早准备,尤其对于外校考天大这种学校,考上的觉得很容易,考不上的觉得难于登天,所以对于我这种失败和成功都经历过的人来说,感触就更多了。大四下半学期就该定决心了,手绘和英语练着点,没坏处。不过其他的东西也没必要太早开始,耽误了本科学习真心有点得不偿失。

天大建筑设计如今是学硕专硕分开招生,专硕招收名额多一些,拿今年来说,设计方向学硕3个名额,专硕30个,原因是天大保送生很多,学硕19个名额16个用于报送了。不过虽然差的比较多,但说实话,都很难考,不存在哪个好考的问题,具体报什么就看个人意愿而已了。

初试

不说废话了,先说说初试吧,四门课:英语、政治、理论综合和快题。

英语

说到英语,俺有很多经验,当然并不是我英语有多好,所以英语好的同学可以把我直接忽略。抖个底吧,兄弟六级没过,四级分也不咋地,对英语也没什么兴趣。不过考研英语有他的特殊性,所以俺希望很多英语不怎么样而专业课很好的同学切莫灰心。天大每年的英语分数线不高,50分,记得只有一年是55,真心够意思了。兄弟考两次,一次60多点,一次60多,分数没嘛可骄傲的,但说句实话,60分的英语已经基本保证你不吃亏,这就可以了。报过一次新东方,讲的还行,纯粹为了应试,有条件的可以报。不过自学也行,因为那里的老师再怎么教应试技巧,每个人仍旧笃信自己的方法。比如俺,复习英语就要两块儿,作文和阅读,其余的,忽略。上了考场,先写(蒙)完型,1分钟完事儿,接着一个小时写作,认真写,别走题,字一定写好,天津这边不压分,大小作文20分多点,够用了。接着是阅读,新题型最重要,一定要认真,必须全对,最少也要8分,剩下的四篇加油吧,认真做,看仔细,28到30分还是可以的吧。英语就是真题,当然,更重要的是背考研大纲的单词,这个可以早作准备,没坏处。对于俺这种水平,也就这样,还是那句话,够用了。

政治

政治不多说了,个人觉得大纲解析这种书,咱这样的懒人看不了,顶多一两遍,留个印象。我复习的时候溜了两遍序列一,主要时间看了风中劲草。对了,个人观点,政治做题很重要,绝对很重要。不能指望出原题,但这是另一种方向的复习,很有用很有用。临考前20题,就这样。两次都是70多,没法跟那些八九十的牛人比,但是政治没占用多少我的复习时间,所以还是那句话,够用了。

再来就说说专业课了。(往年真题一定要有哈)

理论综合13年中建史改革了,3道论述题40多分,挺猛的。对于外校考生,除了课本再加上个中建史图说,好像天大有一份中建史的ppt,俺看过,内容不多,不过有一些课本上没有的,比如宫室的发展,东西堂制、骈列制这种东西都有提到。天大的重点,明清宫室,陵墓,园林,还有应县木塔、佛光寺大殿、观音阁等等,都是大腕儿,往年都不出什么偏难怪,俺也不是本校生,具体就不敢臆断了。课本不能指望,但也要仔细看,不过次要的东西,尤其是连图都没有的,果断舍去,万万一要真出就认栽。个人感觉中建史是理论综合的难点,怎么复习都不算完,不过分值并不是特别高,所以很多东西一定要理解,但也不可太过于深究。仔细想想,论述题这种题型,可考的方式也不多,无非是对某一建筑实例的分析,要么就是某类建筑的发展历程。说说两本书,《华夏意匠》很多人都看过,确实好看,可以塑造一个人的中建史观念,有时间一定要看,但应试作用不大。还有一本王其亨老师《风水理论研究》,俺当时买了一本,里面有两三篇故宫尤其是清东陵清西陵的,个人觉得一定要看,好东西,有用。

关于外建史,课本和真题足够,不必看别的了。不过外建史内容有点多,但都很简单,小题多,建议较早开始,就当课外书闲的时候看了,如果再有点世界史知识那简直顺的很。外建史题简单,所以更不能丢分,考研是竞争性的,简单题丢分是大忌。外建史画图重要,尤其考前一天,从头到尾画一遍。满分不好拿,但不会丢多少。

最后说说构造,75分,绝对大头。构造教材三套,东南的,重大的,清华的。重大的出的简单,舍去,以东南为主,辅以清华的。天大上课有一份ppt,有用,打印店有卖。构造分两块,知识点和画图。构造的东西千头万绪乱七八糟,知道一点是一点,要是实在看不懂的就甭看了,什么各种材料的特点啊就拉倒吧。ppt上那几块是重点,工业化的也要看,装修的个人感觉考的不多。构造最重要的是画图,光看不画不如别复习,浪费时间。认真画,反复画。构造在发展,书上很多图落伍了,但是基础。建议多找点现在的构造图练一练,毕竟动辄都是混凝土结构的,砖混的很少了。当然也别太难的,还是那句话,够用就行。

理论综合千万别小看,天大判分手挺狠的,别觉得自己随便写点都能得分,每次考完估分过高都是常事儿,很多快题不错的同学都栽在了上面。

快题

终于说快题了,天大的快题,俺是不擅长。再抖个底,哥好歹是老八校的,上学前还有几年绘画底子,别的不咋滴快题还是说得过去的,当初决定考研也是看到天大的考试方式与众不同,觉得挺好,想试试。结果第一年不但直接没过线,而且分巨低,当时简直傻逼了,伤自尊啊。后来毕业了实在不甘心,咬咬牙,二战了。说这些是想提醒好多有能力的同学,切莫重蹈哥的覆辙,快题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专注和谦虚,否则悔之晚矣,二战的苦,谁尝过谁知道。很多底子稍差的同学也不必灰心,好好练,绝对能上去。继续说正题,第二年天大有个学长开了个辅导班,哥报了试一试,才明白天大快题有很多我原来不知道的习惯和要求,比如墙体的画法,图面的关系等等。学长人贼好,认真负责,复试居然还给辅导。不过哥还是不争气,分100多点点,好歹够用了,倒是很多班里别的同学110,120甚至130多的都不少。哥后来回忆,主观猜测自己分不高有三点原因:其一,功能排布出了大问题,厨房扔南边了,谣言说这种错误直接可以被秒掉的,或许哥的图还看得过去,留了条命;其二,轴测图哥画的是正等轴测,大多数人画的是平面斜轴测,而且地方不够了,z:x:y按1:0.8:0.8画的,具体有没影响也不知道;其三,最重要的,太把自己当根葱了,外校考天大,快题都是从零开始,切记。唠唠叨叨这么多废话,还是希望大家重视快题,说实话,真怕很多快题本来不错或者像哥这样自以为不错的同学马失前蹄。有条件的多找天大的学长学姐看看,哥是没条件,全靠那个学长的辅导班了。

初试很难,实话,重要的是同学们对自己的能力一定要准确定位,把短板补上来。英语政治历史构造快题一样也马虎不得,总分很高单科没过的大有人在,特别可惜。

复试

今年复试还好,因为上线的人并不是很多,复试难度和上线人数正相关。没出成绩之前不愿动手,出了成绩后时间也不多了,准备复试。笔试的按部就班的快题就可以了,重在空间设计,时间没有初试那么紧张。英语俺准备了好久,码了四页纸,反过来倒过去背,争取靠这四页纸能回答大多数问题。到面试那天,说是八点半,九点才开始,顿时觉得气氛轻松了。进去之后老师也不多,让俺用英语自我介绍了一下,背呗,别太长,省的老师心烦。然后讲自己前一天的笔试快题,俺嘚啵嘚啵讲了半天,老师问了作品集的两个问题,都挺简单,俺鞠了个躬就出来了。话说面试时老师又问为啥俺的作品集手绘不错初试快题却只有那么点分,无地自容啊,反倒另一位老师帮俺说了两句,当时心里那个感动,对天大好感度顿生80%。

最后就是等成绩了,复试还不错。

另外说说自己作为二战选手的感受。二战,说句实话,有失有得,在这个漫长的复习过程中,最大的损失是好几个月的时间和自己的一些专业能力会发生退化,这是二战的成本,因人而异,自己做决定,一旦下定决心,不能放弃。老实讲,考研就那么四门课,东西并不多,尤其是二战,每天八小时,够用了,对自己好点,呵呵。

考研这东西,也没必要太当回事儿,本科时屌炸天,也不一定考得上,成绩差点的,只要坚持,希望也很大。个人的发展要看个人的想法,俺们学校那届,像俺这样一门心思二战的屈指可数,大家都很好。主要哥是一根筋,一时半会儿啃不动天大这块硬骨头,就长年累月往死里啃,否则以后气不顺,影响身体健康,就这么点原因,呵呵。

考研历史学的教训与反思 篇6

一、人民币升值与日元升值的可比性

首先, 从历史背景的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日元升值的历史过程与人民币的现实情况有着很大的不同。二战后在国际体系中日美经济、政治关系带有一定的依附性, 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与美元霸权地位不在同一层面, 同样带有一定的依附性, 需要服从于美国主导下的国际汇率调整和需要, 由此决定了日元在西方货币体系中的从属地位, 日元汇率的变动要看美国的“脸色”, 取决于美元的走势。上世纪70年代初, 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和黄金兑换, 西方十国财长于1971年12月在华盛顿签署了著名的《史密森协议》 (smithsonian agreement) , 决定将日元汇率升值16.8%, 至此国际汇率制度进入了浮动汇率时代, 从而也开启了日元升值的历史过程。1985年9月, 西方国家又签署了对日元走势带有深刻影响的《广场协议》 (Plaza Accord) , 日元急速升值的“序幕”就此拉开, 至今日元都没能摆脱这两个协议的阴影。而从当前人民币升值和汇率形成机制看, 人民币的升值则与之前日元的升值截然不同, 不同之处在于人民币的升值和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不依附任何国家和货币关系, 体现的是汇率的自主权, 从而决定了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国家主体。因此, 从这一层面上讲, 目前人民币的升值不是屈服于外部的压力, 与日元升值过程有着实质性的区别。

其次, 纵观日元升值的历史演变, 大致经历了三次大幅度的升值过程。第一次升值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 止于70年代末, 持续时间长达7年, 其间升值超过了95%。第二次升值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 止于90年代中期, 持续时间有10年之久, 其间升值超过了200%。第三次升值始于上世纪末, 延续至今, 持续时间已经超过10年, 迄今为止升值也在8%以上。在这三次过程中, 日元对美元累积升值了不下400%, 从最初的约360日元兑1美元升至目前的约76日元兑1美元, 日元始终笼罩在升值的阴霾下。而从人民币升值的情况看, 我国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7年间, 虽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渐渐加快, 但人民币升值依然没有出现不可控制的大幅上涨, 与日元升值比较相对稳健和富有弹性,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升值过程。因此, 人民币升值过程与日元升值过程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急剧不可控的升值过程, 而后者是渐进可控的升值过程, 在这一点上同样有着质的区别, 可比性也不大。

当然, 不可否认, 人民币升值与日元升值毕竟也有类似或相同之处, 即“美元因素”在起作用。从日元升值的历史过程看, 当年日本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发展, 使日本对美贸易顺差过大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 为了减少贸易逆差和减轻就业压力, 美国采取了美元贬值的汇率政策, 从而导致日元升值压力增大。而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与当年日本的情况相似, 也主要来自美元的主动性贬值和人民币一定程度的被动升值。从这方面看, 美元贬值无论是对日元还是人民币都同样能够形成升值压力, 而“美元因素”又来自美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和增加就业方面的需要, 以及缓解国内政治压力的考虑。因此, 人民币升值与日元升值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目前, 中美汇率之争的焦点主要围绕在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上。美方批评人士, 特别是国会议员纷纷指责称, 中国一直在通过市场干预维持人民币的低汇率水平, 使得中国出口更加廉价, 也更具吸引力, 中国的汇率政策使美国的就业状况持续恶化。在美国国内各种舆论的压力下, 奥巴马政府也加入了人民币汇率的“声讨”行列, 多次公开表示, 如果中方不允许人民币自由浮动, 将采取更强硬的手段。中国总理温家宝则就人民币汇率问题指出, 人民币的币值没有低估, 中国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问题也指出,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不断演变和完善的过程, 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一些相关机构和一些学者认为, 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 同时指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形成与人民币汇率低估没有必然的联系, 美国再次重提人民币汇率问题依然是故伎重演, 为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下一步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寻找借口。

二、吸取日元升值的历史教训

从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看, 我国尽管不能等同于当年的日本, 但也不是没有相同点。深刻认识日元升值和国际化过程的历史教训, 引以为戒, 避免重蹈日元覆辙, 是当前人民币升值和国际化进程下需要探讨和考虑的现实问题。因此, 既有必要回顾日元升值和国际化的历史过程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也有必要从两国不同时期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和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进行比较, 为探索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供更多的借鉴, 树立“预则立, 不预则废”的理念, 未雨绸缪。从日元三次升值过程看, 在此期间都伴随着出口不同程度的下降和经济增长的严重衰退, 虽然现阶段人民币的升值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影响还远远没有达到日元三次升值的严重程度, 但其影响已初显端倪。

从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结构以及增长模式上看, 目前我国与上世纪70年代初的日本相比, 国民生产总量上分别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 和第三位 (日本) , 外汇储备总量均居世界前列;增长模式上同属粗放型, 当年日本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设备投资和出口拉动,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来带动, 经济发展规模和增长模式相近。从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看, 当年日本经常账户盈余与美国的巨额经常账户赤字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为日元的升值带来了巨大的国际压力, 而目前我国的情况与当年日本的情况有共同之处, 人民币升值同样也面临着日益加重的国际压力。从人民币升值与日元升值带来的影响看, 当年日本政府为消除日元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 采取了扩大内需的经济刺激政策, 前日本内阁总理田中角荣在1972年竞选自民党总裁时, 以候选人身份提出了“改造日本列岛方案”作为政治主张。田中角荣的“日本列岛改造论”即通过扩大内需的经济刺激政策改造日本经济, 使日本经济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但事与愿违, 在“日本列岛改造论”氛围不断升温的情况下, 盲目追求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却是股市和地价飞涨以及日元的进一步升值, 最终导致日本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 目前我国也面临着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大和经济放缓的问题, 虽然这还不能被视为在重蹈日元升值的覆辙, 但日本的前车之鉴需要我们加以防范, 不可对人民币升值后续的影响掉以轻心。

尽管中国多次面临被美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威胁, 但目前人民币汇率依然保持着相对稳定, 并没有因此而出现大的波动。即便美国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也未必能够解决中美贸易不均衡的问题。根据美国贸易法案, 列为“汇率操纵国”只是启动有关停止干预汇率的谈判, 而且美国曾多次将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列为“汇率操纵国”, 也没有能够扭转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不断上升的局面。在国际经贸活动中, 各国追求各自的利益纯属正常, 出现摩擦和纠纷在所难免, 对此, 应当通过协商谋求合理解决, 而不应一味地采取制裁手段将双边经贸关系带入困境。因此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 中美双方应着眼于未来, 共同面对现实。同时, 在围绕人民币汇率问题上, 中美争论不仅仅反映的是中美在经贸领域上的分歧, 也体现着国家利益的博弈, 中国的态度折射了中国的主权不容侵犯和国家尊严需要维护的核心利益。

三、美元长期性贬值带来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 人民币和日元升值及国际化无一不是受到美元贬值的影响, 这与美元长期性和战略性贬值密切相关。由此可见, 人民币升值压力在短期内难以缓解的根本原因是, 美元处在长期贬值的状态没有改变, 美国的美元战略性贬值策略依然如故, 美元进一步贬值的风险依然存在。

从全球层面看, 在当前全球还未从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中彻底解脱出来, 以及发达国家主权债务愈演愈烈的情况下, 如果美国不适度掌握货币的投放量, 漠视美元发行的泛滥, 那么各国外汇储备“泡沫”将会被进一步放大。事实上,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美国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既有“转嫁”危机的保护主义色彩, 又有不负责任的放任货币发行的嫌疑。美元发行的泛滥和贬值对我国影响的程度将逐渐加重, 影响的层面也会逐渐扩大, 其中更多地体现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以及我国国际储备资产价值、国际结算和能源等大宗资源类商品层面价格上涨的风险上。我国如何应对美元发行泛滥和进一步贬值风险“转嫁”带来的冲击, 无疑是当前最现实的挑战。从我国国际储备现状看, 由于外汇资产储备几乎都是以西方主要货币为主的债券和资金, 风险自然大于其他经济体。随着美国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 超过万亿国债的发行必然导致美元发行泛滥和潜在的贬值风险增加, 我国的外汇资产储备价值也相应面临大幅“缩水”, 人民币升值也成为必然。

美元发行的泛滥和贬值风险的增加, 已导致全球性通胀压力进一步加重, 并带动了新一轮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 导致我国承受更大的通胀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另外, 美元发行泛滥和贬值风险将导致我国出口更加艰难, 出口产品在结算中也将面临巨大损失。实际上近期中国在国际收支和资本流动变化中, 已经出现了外汇价值的负增长。因此, 鉴于美元发行泛滥导致美元贬值风险, 我国货币当局正面临安全与收益之间权衡的两难选择。

从美国现行的货币政策看, 尽管美国官方多次反复强调, 保持“强势美元”是美国货币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但事实上, 美国口头上所谓的“强势美元”与实际情况相距较远甚至相悖。因而, 所谓口头上的“强势美元”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从美国国家利益的角度看, 美元长期贬值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是美国官方货币政策的战略取向。美国现行的货币策略是一方面促使人民币升值, 另一方面为今后美元贬值作铺垫, 从而在对外贸易上可以增加出口, 减少进口, 减轻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带来的压力, 平息美国国内对美国对外贸易现状的不满情绪。同时, 美元长期贬值又是美国借此减轻不断加重的债务压力最现实的选择。由此可见, 美元贬值是美国官方货币政策导向的出发点, 反映了美国国家利益选择的主导思路, 恐怕这才是美国货币政策的真实意图, 美元贬值仍是必然趋势。

当前美国货币政策的核心仍是为缓解市场流动性紧缩, 对货币的发行“松绑”, 增加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扩充资本市场规模, 加大流动性。该政策的导向是在金融与经济双重危机情况下, 通过货币政策手段“启动”资本市场, 以此带动实体经济的恢复。所谓“定量宽松政策”即货币当局“开闸放水”, 为开动印钞机大量发行货币寻找借口。美国借用“定量宽松政策”的说辞来印钞票购买国债行为, 正是“弱化”美元的货币政策最核心内容的体现。由此, 在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影响下, 今后美元潜在的贬值风险仍将存在, 美元贬值仍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美国“弱化”美元的意图也会更加清晰。同时, 美联储货币政策不仅是美国经济走势的主要影响因素, 也关系到全球经济。如果美联储货币政策与其他经济货币政策相悖, 势必给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造成混乱和动荡, 毕竟全球货币政策的协调一致既有利于修复全球经济, 也有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

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议论升温

人民币汇率问题和美元长期战略性贬值, 使人民币国际化和成为国际性货币的议论不断升温。2009年11月9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中国金融市场年会”上, 关于是否希望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问题, 有74%的与会者表示赞同, 有26%的与会者持否定态度。与此同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费达翰表示: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有利于降低高额外汇储备风险。无独有偶, 此前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就美元和人民币地位问题发表言论表示:如果美国不能很好地处理贸易和财政“双赤字”问题, 美元就有可能丧失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 而人民币有可能在未来15年内成为替代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然而,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是否已经具备了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币的地位看, 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 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同时人民币的稳定和不断升值及使用范围的扩大, 使人民币越来越成为一定区域的“抢手货币”, 甚至被部分地区和国家视为一定意义上的储备货币。目前, 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并且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超越日本,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由此人民币的国际信誉和地位也将大幅度提升。由于人民币有中国强大经济体的支撑, 再加上目前中国政府财政状况良好, 而且负债率低, 并拥有超过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人民币有着巨大的升值空间, 这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奠定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中国所处的经济地位和高额的外汇储备决定了持有人民币的安全性, 人民币如果作为储备货币, 不仅风险相对小于美元, 而且还有一定的预期升值空间, 所以从安全性考虑和保值出发, 许多国家和地区支持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意愿越来越强烈。此外, 随着中国对外经贸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区域性合作的加强, 中国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以人民币作为贸易和投资结算货币, 将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流通和广泛使用。而且, 中国在海外投资不断扩展, 为境外人民币的流通提供了可能性, 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那么, 人民币要成为国际性货币还有多长的路要走?从现实角度出发,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显然还停留在广泛的议论中, 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与国际性货币还有相当的距离。首先, 人民币是否属于国际性货币取决于是否可自由兑换, 目前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决定了人民币不具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货币的要件。其次, 人民币是否属于国际性货币由市场决定, 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仍未得到一些国家和经济体的确认, 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也不具备条件。再次,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十分发达的国家金融市场的支撑, 而国家金融市场应具备国际金融市场的条件, 目前中国上海正在筹划的国际金融市场还未成形, 人民币国际化缺乏国际金融市场的依托。因此, 按上述条件衡量,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尽管很高, 但距离国际性货币仍有距离。换言之, 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总体实力大大增强, 人民币国际信誉在部分国家和区域也表现良好, 但这并不等于人民币就能成为国际性货币, 也不意味着人民币具备了国际性货币的功能, 人民币成为国际性货币还需要方方面面因素的配合和条件的配套, 因而断言未来人民币将替代美元国际地位为时尚早。

目前, 中国汇率政策本着“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基本原则, 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 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这是中国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调整的策略选择。自2005年7月中国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 人民币汇率实现双向浮动, 与国际主要货币汇率联动关系明显,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与美元单向挂钩更加紧密, 因此人民币升值压力也越来越大。鉴于此, 中国货币当局汇率策略的调整需要多方论证, 避免美元贬值带来的汇率风险, 而以渐进的方式摆脱美元的“束缚”就成为中国汇率策略调整的首要目标。最终汇率选择的目标是, 通过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能够随着国际货币市场主要货币的浮动而浮动, 使人民币的市场风险在市场中释放, 而不是由美元决定人民币汇率的走向。

从总体上看, 人民币升值压力将是长期趋势, 但不一定就是坏事。人民币升值增强了国内对人民币资产价格的信心, 缓解了通胀预期的压力。再有, 人民币的强势必然导致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强烈愿望的上升,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会随着市场的需要进一步加快, 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可能性增大, 一旦人民币国际化达到了一定程度, 或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国际货币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国际货币格局的主导将实现多元化。

五、人民币升值与国际化的利弊关系

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增多的情况下,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 中国需要应对美国各种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已然应接不暇, 接连不断的各类贸易案更是将中国推向贸易摩擦与争端的风口浪尖, 中国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一个贸易摩擦与各种争端的“多事之秋”。另一方面, 如果人民币始终不能摆脱美元的“束缚”,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越深入, 就越难避免陷入美元的“陷阱”, 在美元的牵制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由此人民币汇率何去何从就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中国货币当局应从外汇储备的存量、流量管理和构成三个层面摆脱困境, 既能够保证外汇资产储备的安全, 又能够通过购买西方国家债券获得较好的收益。其一, 在外汇资产的存量上采取灵活的调整, 保持存量的合理与适度。其二, 由于流入我国金融市场的投机性“热钱”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热钱”的载体既多样化又很难监测, 其规模和走向难以判断, 增大了我国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 因此对外汇资产流量管理的力度亟待加强。其三, 外汇资产储备构成的多样性、稳定性与灵活性之间的权衡选择需要多方论证。从国际性货币的基本功能看, 国际性货币主要是各国用于国际收支结算和防范金融风险, 如果外汇储备风险加大, 外汇储备自身安全得不到保证, 在国际收支结算中的损失难以估量, 那么本国金融安全也会相应降低, 事实上目前国际储备资产的安危已经被美元所左右。而如果从美元储备的风险考虑, 中国调整国际储备的构成, 仅仅把美元换成欧元、英镑或日元、澳元, 以及购买原油期货、贵金属等方面来减少风险并不可取, 更不要说无条件的继续大规模购买美国债券。从当前的国际货币市场和期货市场看, 国际外汇市场汇率将随着各国货币政策的变化更加反复无常;随着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 以及投机性“热钱”的入市和撤离, 国际期货市场的中短期风险将不断加大。从上述国际储备构成的调整看, 中国的选择余地多, 但空间越来越狭窄, 甚至会陷入无奈的选择, 承受诸多不确定的风险。虽然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是客观现实, 也可以说是无奈之举, 但并不等于没有回旋的余地, 其中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就是中国长远国际金融战略的必然选择。

对中国来说, 目前所面临的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以及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不确定性。为了减轻在对外贸易与跨境投资等方面对美元的依赖度、降低外汇储备的风险, 中国现实的国际金融策略主要有:有步骤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加强区域性货币合作, 外汇储备向多元化发展。这是当前中国应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最大程度地减少外汇储备和汇率变化风险最现实的举措。在国际货币体系重建以及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改革中, 中国曾经提出将IMF的特别提款权 (SDR) 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创设一个超主权货币, 抵消美元贬值带来的国际外汇储备风险。尽管设立超主权货币的构想在目前来看极难实现, 但前不久IMF债券的发行, 被普遍认为解决了短期内缺乏可信的储备货币问题, 部分替代了美元的储备功能, 相应降低了主权投资的风险。而中国政府认购500亿美元的IMF债券的出发点, 正是基于降低国际储备风险的选择, 同时也是出于创造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考虑。

中国要在国际金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SDR构成中占有一席之地, 完成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的历史重任, 有许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做:一是加深人民币国际化程度, 现阶段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也是恰逢其时, 实现可自由兑换增加SDR构成的权重份额也就顺理成章。二是与相关国家达成广泛共识并加强合作, 既包括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 也包括发达国家。三是向IMF提供资金, 相应增加中国在IMF权重份额的比重, 并在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实现SDR构成的改造。人民币改革进程在不断加快, 人民币正在从本国结算货币向区域性结算货币扩展, 走向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是早晚之事。同时通过双边货币互换, 人民币的储备地位在有关国家已成事实, 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必然是大势所趋。当前IMF现有SDR构成的改造,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影响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是否能够深入, 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不仅是中国现实的需要, 也是世界货币体系改革的需要。我们必须看到, 改革世界货币体系是防范金融危机的必要举措, 中国要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受西方发达国家的牵制, 就需要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 实现自由兑换。同时, 在IMF的改革过程中, 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不仅需要增加发言权, 而且需要打破IMF现有SDR构成格局, 减轻国际外汇储备资产对西方货币依赖性的危害和风险, 改变美欧联手垄断IMF的局面。当然, 实现人民币彻底国际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参考文献

[1]IMF: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第四条款磋商工作人员报告[R].2012-07-06.

[2]温家宝总理:2010年3月14日回答记者提问[Z].

[3]周小川:2010年3月14日回答记者提问[Z].

崇厚误国的历史教训 篇7

——读《经世悲欢:崇厚传》

? 耿 法

崇厚这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被提起,主要是因为《里瓦几亚条约》。这一条约严重 损害中国领土和主权,受到朝野人士一致谴责和唾骂,清政府也拒绝批准。该条约系崇厚 擅自与俄国政府所签订,因此也被称作《崇厚条约》,崇厚本人因此条约从仕途巅峰一下 子身败名裂,沦为阶下囚,被清政府定罪斩监候,差点掉脑袋。此事虽已过去一百多年,但在国际关系与领土、领海争端纷纭复杂的今天,很有必要研究崇厚这个近代史上重要人 物的所作所为,重温崇厚误国的历史教训,以示警戒。长期以来,由于崇厚在历史上的反 面人物形象,尤其是擅自签订《里瓦几亚条约》一事为世人所诟病,有关崇厚的资料极为 分散与零星,因此对崇厚的专题研究颇为缺乏,与其占有的重要历史地位颇不相称。汤仁 泽先生所著《经世悲欢:崇厚传》,是一部弥补这一缺失的史学力作,该书详尽地占有崇 厚的各种历史资料,广泛搜集海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尽可能地复 原历史真相,不仅对研究崇厚本人,而且对人们研究晚清史特别是外交、洋务领域的诸多 人物、事件和历史现象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崇厚(1826—1893),字地山,满族镶黄旗人,出生于名门世家,累世贵显,是金代 皇室完颜氏的后裔。家族中五代进士,显赫一时,其父麟庆官至湖北巡抚、江南河道总督、兼署两江总督,其兄崇实官至驻藏大臣、四川总督、盛京将军、刑部尚书,父子三人皆 位高权重。实事求是地说,崇厚当初并非只是靠家庭显赫背景而自身一无所长的昏庸愚昧 之徒。洋务运动初期,崇厚追随恭亲王奕訢,较早赞成办洋务,且以“办事勤能”得到奕 訢的赏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崇厚协助奕訢与英、法代表谈判,签订《北京条约》。咸 丰十年底(1861年初)崇厚担任驻津三口通商大臣,主管天津、牛庄、登州三处口岸的通 商和外交事务。在三口通商大臣任上,他先后参与了和普鲁士、葡萄牙、丹麦、荷兰、西 班牙、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等国订立通商条约及章程的活动。相比京城中那群思想顽 固不化、对世界剧烈变化极其愚昧无知的满洲王公大臣来说,崇厚当时算得上是一位粗通 外交和洋务的满族官员了。早在咸丰八年(1858年)三月,天津海口军情危急,崇厚奉命 襄理僧格林沁在大沽海口办理海防,亲眼目睹英法联军坚船利炮之威力,因此他积极主张 购置新式船炮加以仿制,促使军队近代化。李鸿章1862年设立上海洋炮局,1865年建立江 南机器制造局,崇厚急起直追,于1866年秋在天津置地、购买机器、聘用外国技师,开始 筹建工厂,至1870年天津机器制造局建成,初具规模,成为北方京津地区最早最大的近代 军工企业,为此事用心与出力甚多。

同治九年五月二十三日(1870年6月21日)天津教案爆发,崇厚作为这一事件的主要责

任者,本该受到相应处分,然而其仕途命运却因祸得福,出现了某种戏剧性的变迁。其时,因教堂及教民与当地民众积怨深久,终于引发冲突,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秘书西蒙 及修女、教士多人被激愤的天津民众打死,望海楼教堂、育婴堂、公馆、洋行等被焚烧,震惊中外。各国公使纷纷联衔照会总理衙门,要求派军队保护,并以武力相要挟。法国公 使罗淑亚作为钦差大臣来到北京,气势汹汹,兴师问罪,欲进一步扩大事端。崇厚平日偏 袒、庇护教会、传教士及教民,与酿成此事件不无关联,为此受到天津士民普遍怨恨。清 廷先后派出曾国藩、李鸿章赴津查办此案。崇厚身为主管天津地区外交事务的最高长官三 口通商大臣,本该对此事件负主要责任,但清廷最终对崇厚只轻轻“降一级留任”,不但 留任,旋即还委以重用,而其下属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却被革职流放黑龙江,另有 二十人被正法,二十五人被充军,并向法国赔偿巨款。为维持“保和局”、“不起兵端” 这一准则,曾国藩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不得不听从崇厚的意见,事后只得以“外惭清议,内 疚神明”而自责。之后,在法国公使胁迫下,清廷派遣崇厚作为钦差大臣出使法国,专为 天津教案向法国政府赔礼道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赴外国赔礼道歉的专使。1871年1月 25日崇厚到达法国马赛,正遇上普法战争结束,法国战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法兰西第二 帝国崩溃,共和制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接着又爆发巴黎公社革命,法国政局一片混 乱。待大局稍定,崇厚一行才抵达巴黎,法国政府却又一再刁难,欲添加无理条件和要求,以致崇厚备受轻慢,一直未能递交国书。崇厚只得离开巴黎,前往英国和美国,静观待 变。此种情形下,法国政府态度遂有所改变,崇厚重新返回巴黎,向梯也尔总统递交了国 书,说明天津教案中的责任者包括官员和民众已受到严惩的处理结果,事件得以终结。在 这一过程中,面对法国政府的各种刁难,崇厚及时向国内总理衙门通报情况,总体来说应 对还比较得当,同时,因当时受普法战争重创及法国国内政局反复动荡,法国政府无心亦 无力在天津教案一事上长期纠缠不休,诸种因素成全崇厚完成了外交使命。这一下,崇厚 衣锦荣归,备受恩宠,捞足了政治资本,在清廷最高统治者两宫太后眼中,崇厚是个不负 厚望的外交人才,又是可以信任的自家子弟,不仅宫中大事找他商量,让他接替去世的兄 长崇实担任盛京将军要职,还为日后派他作为钦差大臣出使俄国奠定了基础。

沙俄长期以来一直觊觎我国新疆领土,支持阿古柏分裂势力搞叛乱。1871年7月,沙俄 趁新疆阿古柏叛乱、清廷一时无力收复失地之机,悍然派兵占领了伊犁,虽口头上假惺惺 地向中国政府表明占领是临时的,等到中国政府在当地有治安能力时就将伊犁归还中国,但实际上企图永远占据这片领土,为此将伊犁划归七河省直接管辖。这显然是沙俄趁火打 劫之举。清廷与俄方多次交涉,沙俄一再拖延,企图造成长期占领的事实。在陕甘总督左 宗棠等官员的坚持下,严辞驳斥了李鸿章一派的放弃新疆论,清廷终于下决心出兵新疆。左宗棠亲自率领大军挺进新疆,节节取胜,迅速平定了阿古柏叛乱,至1877年12月,收复 了除伊犁以外的南疆、北疆全部失地。左宗棠在军事上取得的重大胜利,粉碎了沙俄企图 窃居新疆为其所有的阴谋,为中国收回伊犁主权创造了良好条件。按理说崇厚在此时出使 俄国,交涉归还伊犁问题,处于比较有利的外交形势,可是崇厚却轻易堕入俄方设计好的 陷阱,擅自签订丧权辱国条约,也把自己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光绪四年五月二十二日(1878年6月22日),清廷派盛京将军、吏部左侍郎崇厚为出使 俄国钦差大臣,在上谕中特别说明:“崇厚尚能办事,于中外交涉情形,亦俱熟悉,是以 特派前往驻扎,相机办理。”六月二十一日(公历7月20日)再下谕旨,将崇厚升格为“全 权大臣,便宜行事”。而同时被任命出使英国、法国的钦差大臣曾纪泽却没有“全权”的 头衔、待遇和权力,足见崇厚之使命关系重大,清廷对他的信任之深厚。然而崇厚接受使 命后,根本不去花费精力研究新疆及伊犁形势,出发之前,只顾连日酒宴饯行,“酬酢之 多,苦无暇晷”。更重要的是他本该走陆路,途经新疆,这样既可考察伊犁实情,又可和 最了解西北边陲形势的左宗棠商量,避免外交失误,但崇厚却执意要走海路,经欧洲直接 抵达俄国都城圣彼得堡。他在对新疆及伊犁前沿实情一无所知,根本认识不到伊犁问题重 要性和复杂性的情况下,就匆匆上路。当时朝廷中有官员对此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如翰林 院侍讲张佩纶上奏本指出崇厚赴俄走海路为大错:“使臣议新疆必先知新疆,自宜身历其 地,体察形势,知己知彼,则刚柔操纵,数言可决。今航海而往,不睹边塞之实情,不悉 帅臣之成算,胸无定见而遽蹈不测之地,将一味迁就乎?抑模棱持两端乎?事事迁就则不 能,语语模棱则不可,不必许而许之则贻害,不必缓而故缓之则失机。是犹医者未尝切脉 辨证而悬揣以处方,安在其能中窾窍乎?臣度左宗棠责任重,更事多,虽整军经武,正辞 盛气,以临俄人,此自疆吏之体则然耳;其老谋深算,必有持久通变之策,决不孟然侥幸,以生戎心。”他还明确要求朝廷“无庸授与崇厚全权便宜名目”,以免埋下隐患,这样 做,“遇有重件创举,驰奏候旨,则所以为使臣地者稍宽。若贸然从事,一诺之后,便成 铁铸,不慎于始,虽悔何追”。这些苦口良言后来皆不幸而言中。

当年12月31日崇厚一行抵达圣彼得堡,1879年1月20日向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递交了国书

。俄国高官和商会多次举行高规格的盛大宴会、舞会来款待崇厚,崇厚被俄方热情、友好 的假像弄得昏头涨脑,洋洋得意,哪里还去警惕谈判对手的阴险狡诈和狼子野心。俄方的 一系列花言巧语使得崇厚忘却了自己是为夺回失地而赴俄谈判的外交使命,反而倒过来一 味替俄方说好话。迟至3月15日他才顾上给总理衙门奏报出使俄国的经过,电文称:“外部 允还伊犁,商办通商,分清边界,其商亏,并代收代守兵费,已允还给数目尚未说明,尚 无图利之心。”并再三强调自己与俄国原驻华公使布策的私人交情:“布策亦谓前在天津 及为驻京使臣,与臣相识计有十余年之久,察其情意颇为款洽,臣当告以奉命前来系朝廷 慎固邦交之意,嗣后办事总当以两国有益和好为重„„布策亦言,如本国之命深愿和衷商 办。”两天后崇厚又在电文中说:“前信外交允还伊犁,商办交收清界章程,我允其通商,允还代收代守兵费,请代为面奏,并照会凯署使,嘱其电致外部,代达中国谢意,并将 彼此允还大要,声明定章,交收迅速办理。再布策密云:并无因利多索之心。”崇厚甚至 对俄方称“伊犁用费及伊犁俄民补恤两款,则以数目无多”也信以为真,根本没有认识到 伊犁除了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外,还有着极其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是中俄陆路通商主要 商道的必经之地,对俄国经济尤为重要,沙俄正是以保护本国商业利益为借口而出兵侵占 伊犁及周边地区的。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远在新疆主持军务的左宗棠在上奏朝 廷的折子中,一针见血地揭穿俄方采用的谈判手段是:“此次崇厚全权出使,嗾布策先以 异词餂之,枝词惑之,复多方迫促以要之。”在沙俄的精心策划下,崇厚果然乖乖地上了 钩,不但没能利用当时的外交与军事有利形势尽快地完全收回伊犁主权,反而一步步丧失 外交主动权,完全被沙俄牵着鼻子走。

俄方代表格尔斯、布策与崇厚于3月初开始谈判,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从通商、分界、补恤俄民三个方面向中国政府不断提出无理要求。以所谓“分界”来说,原本同治 三年就已明确两国界址,但俄方悄悄将塔尔巴哈台、伊犁、喀什噶尔三处界址重新修改。愚蠢的崇厚把俄方绘制的伊犁一处的分界地图寄给总理衙门,奕訢等人将之与同治三年伊 犁将军明谊所定界址相比照,发现“于西境、南境各画去地数百里,并伊犁通南八城之路 隔断,致伊犁一隅三面皆为俄境,弹丸孤注,势难居守”,遂惊呼“此万不可许之事”,并立即通知崇厚“将通商、分界、偿款各节通盘筹画,以昭慎重”。接着,崇厚又给总理 衙门寄去《新议通商章程十七款》,这些内容均关系到西北边陲外交和商务往来要计,总 理衙门更加感到事态严重,将原件飞递陕甘总督左宗棠察核。左宗棠详细分析条款的利害 关系,指出俄方不仅意欲侵占我伊犁周边大片领土,使伊犁成为三面被围的一座孤城,而 且在新议界址中其他地方也大大有利于俄方,在通商方面更是扩大到嘉裕关以内兰州、秦 州、汉中直达汉口、宜昌等处,“盖欲为俄商广贸易之路,而不为华商留一生机也”,“ 意在尽茶丝之利归之俄商,尽陕甘、新疆之利并之俄国。星使(指崇厚——引者注)欲以 诚感之,恐怖策贪狡居心,非诚所可动也”。总理衙门一些大臣此时也看清了沙俄的狼子 野心,认为“此次收还伊犁或致与不收还同,或且不如不收之为愈”。崇厚的轻率让步使 朝廷甚为担忧,为此警告崇厚“利害所关,必当权其轻重,未可因急于索还伊犁转贻后患 ”。然而崇厚根本不以为然,该争的不争,该坚持的不坚持,不该让步的轻率让步,在随 后的谈判中擅自答应俄方提出的其他条件,唯唯诺诺,低声下气,急切地催促俄方将条约 草案送呈沙皇审批,使俄方代表喜出望外。这年10月2日,崇厚与俄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里瓦几亚条约》。该条约共十八条,其主要内容为:伊犁归还中国,但伊犁西境霍尔果斯 河以西,伊犁南境特克斯河流域以及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地区斋桑湖以东土地划归 俄国;允许俄国在蒙古、新疆免税贸易,增辟两条到天津、汉口的陆路通商路线;俄国除 在喀什噶尔及库伦两地原设有领事外,并允许在嘉裕关、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哈密、吐 鲁番、乌鲁木齐、库车等地再设立领事馆;中国向俄国赔偿兵费五百万卢布。崇厚因家中 夫人此时身患重病,归心如箭,竟然“不候召命,擅自归国”,在没有得到朝廷允许的情 况下便匆匆整理行囊回国交差。事后他在自述中辩解说:“屡次磋商,颇费唇舌,只以我 国兵力已疲,库款支绌,边防又不足恃,欲维大局之安危,不得已而勉应之,签字换约。旋即拜折复奏,并迎折起行。”充分暴露其虚弱胆怯、焦躁不安、畏俄畏洋,却又骄纵专 横、妄自尊大、罔顾国法、僭权越位的心态。就这样,沙俄通过这一条约,不仅获得五百 万卢布的赔款,还获得了中国新疆大片领土,更重要的是取得了天山隘口的控制权,简直 比通过一场大规模战争冒险所获取的利益还要多,而中国只换得一所孤城伊犁。崇厚却愚 蠢地以为自己从俄国人手中要回了伊犁,是为朝廷立了一功。

条约内容传到京城,朝野骇然,群情愤慨。朝廷官员纷纷上书,严辞谴责崇厚“违训 越权”、“辱命误国”,要求重治其罪。尤其是清流派官员张之洞、黄体芳、张佩纶、宝 廷等人要求朝廷废除崇约、严惩崇厚的呼声最为激烈。清廷于是宣布将崇厚革职查办,交 刑部严加议处,并将所签条约交王公大臣们重新审议,商讨补救方案。在朝廷上下强大舆 论压力下,清政府又将崇厚定为斩监候,接着宣布改派曾纪泽出使俄国,重新谈判条约。

俄国得知崇厚遭严惩后十分恼怒,不仅其驻华公使气势汹汹向总理衙门责问,声称系 对俄侮辱,而且发动各国驻华使臣全力申救崇厚。人们十分清楚,俄国表面上在拯救崇厚,实际上是借机寻衅,施加压力,目的是迫使清政府批准给俄国带来巨大利益的《里瓦几 亚条约》。在俄国极力鼓动下,英、法、美、德、意等各国驻华公使积极“从旁调停”,要清政府释免崇厚。同时,俄国政府调动兵力,派多艘军舰来华,又派多艘兵船到图们江,意欲封堵港口,在各国商人中引起恐慌。沙俄在我国西北和东北边境部署重兵,进行军 事恐吓,战争一触即发。恭亲王奕訢、北洋大臣李鸿章、南洋大臣刘坤一等人为避免战争,欲免崇厚死罪,而张之洞等清流派官员则指责“今者俄人恫喝,英法居间,首以赦免崇 厚为请,而南北洋大臣张皇人告,枢臣不再计,廷议无深谋,既无能战之人,安有万全之 策?”他们力主不赦免崇厚,积极备战,以应付沙俄挑衅。清流派官员反对列强蚕食中国,其爱国热情诚然可嘉,但他们将维护清廷的“纲纪”看得过重,如张之洞所言“崇厚目 无君父,贻害国家,其罪甚于耆英百倍。有臣若此,除论斩之外,本无他条可缓”,而对 外交“务实”一面,清流派官员则无切身体会与经验。1880年6月21日的一次廷议中,张之 洞说:“与其宽崇厚之狱,不如尽从俄约十八条。”刘坤一驳斥说:“此何说耶!不过谓 纪纲重于疆土也,此则宋、明诸公之遗唾也。以俄约论,其中自有委曲,崇罪未必致死,朝廷亦必不杀之,上年所争亦不过不杀崇已耳。使当时真杀之,则劼侯无可藉手,安得有 今日之和盘妥处?但不依俄约,则不免决裂,患在目前;若依俄约,则莫杜觊觎,患在日 后。”原首任驻英公使、此时已开缺回湖南湘阴老家休息的郭嵩焘从曾纪泽来信中看到崇 厚与俄国签订的条约十八款,在日记中全文照录,愤慨抨击说:“崇地山收回伊犁一空城,竟举天下大势全付之俄人,至是而益知总署诸公之罪,无可逭矣。”面对当时主战派受 到一片喝彩,反战主和派遭到唾骂的形势,郭嵩焘决心“以身任天下之诟讥”,毅然写下 论伊犁事宜六条上奏。他分析崇厚之所以贻误国家的原因:“查崇厚贻误国家,原情定罪,无可宽免。然推其致误之由,一在不明地势之险要,如霍尔果斯河近距伊犁,特克斯河 截分南北两路,均详在图志,平时略无考览,俄人口讲指画,乃直资其玩弄;一在不辨事 理之轻重,其心意所注专在伊犁一城,则视其种种要求,皆若无甚关系,而惟惧收还伊犁 之稍有变更;一在心慑俄人之强,而丧其所守。臣奉使出洋时,以崇厚曾使巴黎,就询西 洋各国情形,但言其船炮之精,兵力之厚,以为可畏。”他又说:“崇厚名为知洋务,徒 知其可畏而已,是知其势而不知其理,于处办洋务终无所得于心也,一在力持敷衍之计而 忘其贻害。臣在巴黎与崇厚相见,询以使俄机宜,仅言伊犁重地,岂能不收回。颇心怪其 视事之易,而亦见其但以收回伊犁为名,于国事之利病、洋情之变易,皆在所不计。„„ 置身数万里之遥,一切情势略无知晓,惟有听俄人之恫喝欺诬,拱手承诺而已。”郭嵩焘 还提出:“朝廷以议驳条约加罪使臣,是于定约之国,明示决绝,而益资俄人口实,使之 反有辞以行其要挟。崇厚殷实有余,宜责令报捐充饷赎罪,而无急加以刑以激俄人之怒,即各国公论,亦且援之,以助成俄人之势。臣所谓定议崇厚罪名,当稍准万国公法行之者 此也。”郭嵩焘所指出的崇厚误国之由十分在理。崇厚表面上似乎熟悉洋务(尤其是前番 为天津教案出使法国为其捞到相当政治资本),但其实并不懂得洋务,崇厚根本不知外洋 情形而又十分畏洋,这是他误国的根本所在。郭嵩焘提出按万国公法议定崇厚罪名,合情 合理又合法,这也由于郭嵩焘有首任驻英、法公使的经历才能提出这一方案。《清史稿》 说:“未几,而俄事棘。崇厚以辱国论死,群臣多主战,微调骚然。嵩焘于是条上六事: 曰收还伊犁,归甘督核议;曰遣使议还伊犁,当赴伊会办;曰直截议驳,暂听俄人驻师; 曰驻英、法公使不宜遣使俄;曰议定崇厚罪名,当稍准万国公法;曰廷臣主战,止一隅见,当斟酌情理之平。上嘉其见确,已而召曾纪泽使俄,卒改约。”看来,郭嵩焘的六点主 张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清廷改派曾纪泽为钦差大臣出使俄国,重新谈判改约,有如虎口夺食,难度极大。沙 俄进行军事恐吓,又以“非先释崇不能议事”要挟,曾纪泽请求朝廷释免崇厚罪名,朝廷 只得先暂免崇厚死罪。为帮助曾纪泽与俄方谈判,总理衙门官员吸取前番教训,对崇厚所 签订的《里瓦几亚条约》及附件逐条剖析,审订签注,分别列出《中俄条约十八条》、《 中俄陆路通商章程》等条约中有必不可行者,有尚属可行及旧章已行者,作为重开谈判的 依据。曾纪泽上奏折提出:“窃惟伊犁一案,大端有三:曰分界,曰通商,曰偿款;筹办 之法,亦有三:曰战,曰守,曰和。”他认为“曰战”、“曰守”都不可取,惟有“曰和 ”为上策,在谈判桌上尽全力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利益,以达到改约目的。这是曾纪泽基 于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实力的了解与判断得出的结论,因此他不轻易附和国内清流派的 激进主张,反对同俄国开战,担心兵戎一启,后患不可收拾。光诸六年六月二十四日(18 80年7月30日)曾纪泽一行抵达圣彼得堡。此时沙俄一方面在中国北部、东部、西部集结重

兵,军事威胁不断升级,一面借口清廷仍监禁崇厚以辱俄,大肆要挟,迟迟不愿重新谈判,目的很明显,企图拒绝或缓办改约一事。面临俄国大军压境,清政府也调动兵力作了相 应准备,以防不测。为促改约,堵住俄方的借口,六月二十九日(8月4日)曾纪泽致电总 署:“俄外部以未商改约之先,罪使筹兵,从古所无,非先释崇不能议事。”七月初六日(8月11日)他再电告:“恳免崇厚罪名。”这样,清廷于七月初七日(8月12日)下谕旨 宣布加恩开释崇厚,并令曾纪泽妥慎办理所议条约。

崇厚获释出狱了,但俄方并不愿意使谈判顺利进行,设置种种阻挠。俄陆军大臣米留 金专门召开特别会议研究对策,会上格尔斯坚持谈判应在北京而不是圣彼得堡举行,也不 以曾纪泽为谈判对手。俄外部大臣热梅尼威胁说:“如彼此意见不洽,吾人可令布策前往 北京,藉以避免显示决裂之痕迹。”布策已动身在往北京的路途上,只是在曾纪泽一再坚 持下,后经热梅尼电奏沙皇同意,布策奉召回俄,中俄谈判才在圣彼得堡继续进行。热梅 尼极其霸道地声称:“惟不论谈判之地何在,吾国舰队固始终留在彼处作为一种威胁也。”曾纪泽在此种困难情形下,按照朝廷旨意,“据理相持,刚柔互用,多争一分,即少一 分之害”,他吸取崇厚被愚弄被恐吓的教训,不懦弱不屈服,采取“与之事事面争”之策 略,在界务、商务、偿款三件大事上“悉心计较”,及时用电报和总理衙门相互通气以取 得共识,并电请总理衙门代奏。在候旨期间,曾纪泽与布策先行商议条约章程底稿,“逐 日争辩,细意推敲,稍有龃龉,则随时迳赴外部,详晰申说,于和平商榷之中,仍示以不 肯苟且迁就之意”,对崇厚原订约章作了多处修改。

经朝廷允准,光绪七年正月二十六日(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与吉尔斯、布策在圣彼

得堡签订《中俄改订条约》。四月十八日(5月15日)清政府批准《中俄改订条约》。曾纪 泽经过七个月的艰苦努力,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胜利,维护了中国的部分领土主权和利益,减少了崇厚签约造成的损失,尤其是争回了伊犁西南境特克斯河流域,但新条约中不得 已仍保留着《里瓦几亚条约》中的一些条款,失去了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和北疆的斋桑湖 以东地区,因此《中俄改订条约》仍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尽管如此,能通过谈判让沙俄将 已吞下去的东西重新吐出来是极不容易的,在晚清外交史上当属罕见的胜利。这一胜利在 国际上影响重大。英国驻圣彼得堡大使德费伦说:“中国逼使俄国做了她从来没有做过的 事,那就是吐出了她已经吞进的土地。”西方著名外交史家马士说:“左宗棠用血和铁平定了喀什噶尔,而现在曾纪泽又光荣地用和平方式收回了伊犁,中国在他的许多世纪的历 史上向来是惯于军事胜利的,但是像曾纪泽这样的不流血的外交胜利,在他的经验中却还 是一个创举。从这次经验中,帝国的大臣们吸取了教训。在一个距离双方同样远近的边界 上,这个国家已经准备作战——正如它的劲敌也作好了准备一样;而且,因为有了准备,才发现外交毕竟还是一个更好的武器。但是,外交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只是因为帝国已 经准备好有效地去使用武力,胜利是毫无疑问的。”光绪八年二月初四日(1882年3月22日),中俄两国特派大臣在伊犁互换文约,中国正式接收伊犁,伊犁终于重新回到了祖** 亲的怀抱。

崇厚为何犯下擅自签订《里瓦几亚条约》的重大过失呢?首先当如前文所述郭嵩焘指 出的崇厚“不知洋而又畏洋”,这是他昏庸误国的根本所在。此亦是当时清廷内一班王公 贵族之通病,而崇厚更为典型。崇厚表面上似乎熟悉洋务,尤其是前番为天津教案出使法 国为其捞到相当的政治资本,使两宫太后和朝中要员认定他是懂得办洋务的干才,但实际 上崇厚所谓的懂外洋通洋务是“只知其势不知其理”,只知道洋人船坚炮利,心中十分畏 惧,惟求妥协了事。其次,崇厚身为家世显赫的满族亲贵,其见识平庸、才能不足却极为 自负,不可一世,而任人唯亲的清廷最高统治者和王公贵族将他看作“自己人”、“自家 子弟”,视为心腹,宠信尤加,使他更是有恃无恐。他在出使俄国之前,张佩纶曾请朝廷 敕令崇厚走陆路经新疆赴俄,既可了解伊犁前沿实情,又可和陕甘总督左宗棠商量讨教; 还请求朝廷不要授予崇厚“全权大臣,便宜行事”的名目,以避免其贸然铸成应允俄方之 大错。但清廷最高统治者及总理衙门自身失职未下敕令,而骄横的崇厚也根本不可能听进 耳去,遂一意孤行,一条道走到黑。他在圣彼得堡签订《里瓦几亚》条约后,竟然“不候 召命,擅自回国”,更表明他妄自尊大、有恃无恐、罔顾国法到了何等地步,一般的官员 或大臣怎么敢如此狂悖呢?熊月之先生在为《经世悲欢:崇厚传》一书写的“序言”中要 言不烦地指出:“崇厚受命于**之秋,危难之时,作为洋务大员,处理、办理其父祖辈 未曾遇到的时代难题。这时候,他以往的知识储备显得远不够用,他以往的显赫家世、豪 门生涯反而成为他办理洋务的负面因素。他办理伊犁交涉、擅自签订《里瓦几亚条约》,都与他公子哥儿的阅历有关。他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官僚是同时代人,相对 于崛起于草茅之间的曾、左、李,他对复杂世事的理解,对人心惟危的体察,要逊色许多,纵横捭阖的能力也相形见绌。他最后因外交措理失当而身败名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大 变动时代那些没有经世之才却强作经世之事的官宦子弟悲剧的写照。”这确是一针见血的 警世箴言。

崇厚本人出狱后,并没有省愆悔罪,吸取教训,而是到处拜客,利用自己的关系网,通过家人或好友不断为其申冤叫屈,希望朝廷为他翻案,自己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他家 底富有,曾多次用向朝廷捐款来积极表现,以利复出。光绪十年八月初七日(1884年9月2 5日)崇厚奉旨捐军饷银三十万两。两个月后正值慈禧太后五十寿辰,崇厚“蒙恩赏给二品 衔”。次年六月初三日他又奉慈禧懿旨,为三海工程捐银十万二千两。光绪十五年十一月 间,崇厚拜访翁同龢,“欲劝沈阳捐粮济江南”,翁劝他还是折价成银钱捐赠为好。崇厚 的侄子嵩申任内阁学士,后升任刑部尚书,光绪十二年十二月,嵩申“为厚请正一品封典,并上赏蒋佳夫人‘乐善好施’匾一方”,但朝廷没有答复。尽管崇厚费尽心计多方努力,可是朝廷终因他“获咎情节较重,均著毋庸置议”,崇厚复出的希望最终成为泡影。光 绪十九年二月初九日(1893年3月26日),六十八岁的崇厚在北京旧宅病故。可笑的是,在 崇厚死去三十年后,早已下台的废帝溥仪于1922年12月1日结婚时为崇厚“平反”,接着于 次年元旦颁布“上谕”,宣布对崇厚“著开复原官、原衔翎之”。这已是民国十二年了,溥仪为尸骨已朽的崇厚演出了这样一幕滑稽闹剧,只能成为后人笑谈。

(汤仁泽:《经世悲欢:崇厚传》,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上一篇:项目技术合作协议书下一篇:物业管理转让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