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历年高考作文题

2024-11-10

全国卷历年高考作文题(共10篇)

全国卷历年高考作文题 篇1

望山西不再哭泣,望山西重塑辉煌。

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国有殇,爱无伤!

还记得吗?废墟下谭千秋老师用生命为四个学生撑起的那片天空。

还记得吗?生死关头那位年轻的母亲发自心底最趁势的爱的誓言:“宝贝,如果你能活下去,记得,妈妈爱你!”

还记得吗?在强烈余震中依旧要返回废墟救人却被队友拉住的那位消防战士痛彻心扉的呼喊:“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我还能再救一个!”

……

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定格在中国人的脑海里,定格在因5。12汶川特大地震而强烈震痛的中华大地上!他们在向我们诉说,诉说地震让山川失色,家园垮塌,诉说亲人离散,生离死别!可他们更是在向我们呼喊,呼喊出了亲情无价,大爱无言!呼喊起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共同奋战!这一切只因为——国有殇,爱无伤!

看!温总理来了!用真挚的话语安抚受伤的心灵:“你们既然活着,就要好好活下去,国家会管你们的。”

看!解放军战士来了!用钢铁一般的毅志奋战在灾区的每一片土地,他们用双手拉起被瓦砾压倒的生命,用无私无畏的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

看!志愿者来了!用真诚的爱心,关切的眼神给灾区同胞带来温暖与慰藉,重建他们的精神家园!

看!来了,我们都来了!只因为:国有殇,爱无伤!

5月12日,汶川的房屋毁了。5月12日,中华的精神站立起来了!5月12日,爱撒播……

短短几天时间,全国人民向灾区捐款捐物达上百亿元,短短几天时间爱心通过电视机、互联网,从全世界飞往汶川,全世界的华人在行动!只因为:国有殇,爱无伤!

汶川,站起来吧!汶川人,站起来吧!因为有你,因为有我,因为我们有爱!

你看见了吗?那个微笑着的汶川。谭老师你看见了吗?年轻的母亲,你看见了吗?那位消防战士,你看见了吗?汶川在微笑,中国在微笑,只国为:国有殇,爱无伤!

也许那一天,同学们才刚刚步入教室,便不知不觉地被死神夺去了生命;也许那一天,很多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深埋在废墟之下。

生命在自然灾害面前脆弱到极致,如雨中的浮萍,如飘散的柳絮,如水中的蝼蚁。但是,因为有爱,生命是巍巍昆仑,莽莽太行!生命以它顽强不屈的姿态,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而这一切,只因为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爱。

当领导人马不停蹄赶到灾区时,当十万解放军武警战士赶到灾区时,当志愿者从四面八方赶到灾区时,我们要让灾区人民感受到,你们强大的祖国和人民带着世界五分之一的爱来了,而这五分之一的爱也正在传递给全世界的每一个人,让全世界充满对你们的爱。

多难兴邦,也许谁也没曾想到在二零零八这个奥运年里所发生的一切,冰灾的战斗刚结束,地震带着无情的巨大力量袭来,但正是这一次次灾难,把国人的心空前凝聚起来,中国人在抗震救灾的战斗中再一次向世人表明:中国人的坚强和英勇是能克服一切困难的!5月12日,这个让人永远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爱如晶莹铮琮的流水溢出心灵,涌向灾区。我们捐款、献血,因为我们的骨肉同胞还在受苦,哪怕是一元钱、一滴血,对我们亲爱的同胞们也是弥足珍贵的。

让我们为那些保护孩子而不惜献出生命的老师和父母祈福,让我们为在灾难中安息的亲人们祈福。亲人啊,你们一定会在通往天堂的路上走得安稳,因为那是十三亿人为你们铺的爱的路基。大灾有大爱,这爱的分子弥漫在废墟之上,它渗进了每一个遇难者和幸存者的灵魂和内心,它让我们相信生死不离,它让我们相信,无论在哪里,我们都会在一起。

五月的和风吹拂着大地,野花和碎草依然倔强地点缀华夏大地。因为有爱,像大地般哺育万物的厚重的爱,生命依然在沿着五千年的文明传递,生生不息。512,人们不会忘记这三个特殊的数字,它饱含了每一个国人的缅怀和哀痛,也让每一个中国人自豪地喊出:我有爱!

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在爱的牵动下飞翔

风筝的哀求?

蔚蓝的天际,鸟儿在自由自在地歌唱;微风吹拂下,花儿散发着缕缕幽香;仰望寥廓的蓝天,我要展翅飞翔。?

积蓄了全身的力量,瞄准了向往的方向,我振动双翼准备飞翔。

怎么了,这到底是怎么了?我为何飞不起来呢?我焦虑地回望,才发现一根线将我死死拉住,微微的挣扎都伴随着阵阵疼痛。不,我要飞,怎么可以把我捆绑?放开我,我要飞翔!?

“那无尽的天边有着说不完的危险,狂风会让你失去平衡,暴雨会让你失去方向,雷电会折断你娇嫩的翅膀,在我的牵动下你才不会受伤。”线轻轻地说。?

没有你,我会迷失方向;没有你,我会犹豫彷徨;没有你,我如何变得坚强!但是,请不要把我拉得太紧,就让我在你的牵动下自由飞翔!?

蝴蝶的翅膀?

轻轻地吐出丝,然后将自己紧紧捆缚,光明的天空霎时间变得黑暗,我已化作一只蛹。黑暗的日子也许会漫长,束缚的感觉也许会痛苦,但是,那寂寞的等待后将是无限的灿烂。我要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我在期待。?

突然,一把剪刀触动了我的世界,周身紧紧的束缚开始慢慢变松,黑暗中渐渐透出一丝光明!不,请不要动我,我要化作美丽的蝴蝶。?

“不要惊叫,我不忍心你这样痛苦,太紧的束缚会让你幼小的翅膀受伤。就让我帮你去除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带你来到光明的世界吧!”?

谢谢你!谢谢你们!但这是我必须经历的痛苦,就让我独自承担吧!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请放下你的剪刀吧!这时候,我不需要你的帮助,我要靠自己!?

孩子的泪光?

一轮明月在云朵中慢慢穿行,一抹清辉轻轻撒在大地上。夜深了,一个小屋的灯光亮着,一个孩子独坐窗前,晶莹的泪珠在他的眼里滚动。?

“我是多么渴望那一片无垠的绿茵场,那滚动的足球里裹着我的梦想。我想踢足球,想驰骋在美妙无比的球场,我想成为球王!”他的眼里闪动着光亮。?

“可是,爸爸、妈妈不让我出去玩足球,他们怕我摔跤受伤;老师禁止我们踢足球,他说那样会影响学习。更让人伤心的是,他们都说,政府不给孩子们开球场。”光亮一下子在他的眼中消失,他的眼睛又变得黯淡无光。?

全国卷历年高考作文题 篇2

从表中可以看出全国卷Ⅰ高考作文命题的三个特点:一是从命题形式来看每三年一大变;二是从开放程度来看遵循“开放———限制———开放”的发展曲线;三是从改革力度来看不断探索新的命题形式, 敢于弃旧迎新。根据这三个特点, 我们不妨作如下推测。

一、从命题形式来看, 大势所趋

全国卷一向是“稳中求变”, 这既强调了“稳”, 也同时强调了“变”。没有“稳”, 便会显得无所适从;没有“变”, 又会觉得停滞不前。所以最终选择了三年一大变、每年有所微调的方式。每三年一次的大变化有目共睹, 不必多说, 相信2009年全国卷一定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即使是小变化, 每年的微调也有小规律, 以2006年至2008年这三年为例, 所选择的材料分别是“寓言型”“比喻型” (图画) 和“直述型”。材料不同写作要求当然也不同, “寓言型”可以不引述材料, 只要观点符合其材料含义即可;“比喻型”圈子缩小, 应该看到“摔了一跤”不过是人生挫折的一个比喻, 写作时需作引申类比;而“直述型”最好能引述材料, 至少也要在材料的含义内 (跟灾难有关) 写作, 否则将视为偏离题意。由此可知, 在全国卷大张旗鼓地“放开”审题的同时, 其实从来就没有放弃对审题的限制。这就是每年的“小变”。而2009年的“大变”将是什么样呢?我们拭目以待。

二、从开放程度来看, 艰难抉择

从全国卷自身的发展曲线来看, 应该向“限制”发展。不论是从这九年间的走向来分析, 还是从最近这三年的趋势进行研究, 都在表明全国卷在高呼“放开”的同时, 时时刻刻又在思考着如何“限制”。顺着这个思路探究下去, 2009年全国卷将向“思辨型”新材料作文发展。也就是说其审题难度将进一步加大。而采取的措施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给出一个本身有争议的材料, 就像2008年课标卷“小鸟放生”和2008年辽宁卷“道德调查”一样, 其本身不能就事论事说对错, 应该把它放在更宏观的视界或更具开放性的视角进行研究;二是给出几个材料, 进行对比对照, 从而发现本质推究本源;三是给出一些很虚的材料, 比如诗歌, 通过分析其含义探析题意;四是给出一些抽象的材料, 而不是以往感性的材料, 让考生用智慧和理性去面对。这些命题的大前提都是强调“思辨”, 需要考生全面地、辩证地、深入地去认识与发掘。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 比如从2008年上海卷的角度去分析, 现在高考作文的趋势正全面走向“放开”。以上海卷“他们”为例, 审题的门槛更低, 并且在立意上已经真正意义地走向“多元”, 立意完全发展为“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上海的改革有掌声, 也有质疑, 但确实让一些人看到了希望, 受到了启发。为什么高考作文不能向这个方向发展呢?从这个意义上说, 2009年的全国卷很有可能还会继续放开, 甚至会变化为“命题作文”也未可知。

三、从改革力度来看, 值得期待

全国卷2006年的改革是借鉴和修正了2005年湖北卷和2005年上海卷的材料作文体例, 从而开创了现在的新材料作文体例。其改革既能表现出敢于向省市卷学习的勇气和魄力, 也展现出善于提炼、点铁成金、高瞻远瞩的眼光与见识。所以2009年的改革就更会是一个未知数。

不妨作以下几种预测:一是继续新材料作文, 但变感性材料为抽象材料, 把新材料作文发展为思辨型新材料作文;二是借鉴上海卷“他们”的经验, 结合自己新的思考, 变新材料作文为新命题作文, 把命题作文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三是既非新材料作文, 也不是命题作文, 而是一种新的命题方式, 比如出一个问题让考生来用作文回答;四是变单一型一个作文为选题型两个作文, 让考生选择的机会更多。其实, 选题作文早已有之, 像2007年江西卷“语文, 心中的一泓清泉”“语文, 想说爱你不容易”, 2008年浙江卷“触摸城市”“感受乡村”都是选题作文, 只不过这两个选题作文只着眼于立意, 没有着眼于文体。

2009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变脸”, 不可能照搬照抄2008年某一省市的命题形式, 但极有可能会借鉴某些省市极有创意的命题设计。所以分析2008年有代表性的作文是备考的一个重点。

不论2009年最终如何命题, 都值得期待。

四、从复习备考来看, 有的放矢

从整个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来看, 话题作文虽然还有省份偶尔会用, 但早已不再是原来三分天下甚至一统天下的情形了。所以全国卷也基本上不再会出现话题作文, 备考的重心应该放在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上。

对于新材料作文,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分析并掌握2008年课标卷和2008年辽宁卷的思辨型新材料作文;二是分析并掌握2008年湖南卷的诗句分析型新材料作文;三是分析并掌握2007年全国卷Ⅱ多个材料对举型的新材料作文。三种材料不同, 审题的方法也就不尽相同。

对于命题作文, 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分析并掌握2008年上海卷和2008年江苏卷的词语类命题作文;二是分析并掌握2008年安徽卷句子类命题作文。这二类一个强调了“放开”, 一个强调了“限制”, 都有一定的典型性。

从思维训练来看, 应强化训练两种思维:一是发散思维, 二是聚合思维。发散思维为我们打开思路, 聚合思维为我们彰显层次、扣住中心。

从文体训练来看, 应侧重记叙文、议论文及常用应用文的训练, 讲究文体色彩鲜明, 不能把文章写得不伦不类, 更不能写成套话作文。

全国Ⅱ卷高考满分作文 篇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文题剖析】

2016年全国Ⅱ卷的作文写作,审题极为关键:“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乃“比较”二字,即需要三个角度结合来作分析。“课堂有效教学”涉及面较广,要比单一的教学模式如填鸭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激趣式教学等更有得聊;“课外大量阅读”,可以写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内容丰富;“社会生活实践”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知行合一,还是实践出真知,考生也有话可说。

总的来看,针对任何一点分析都不难;难的是,三个线头要拧到一起,结成一股绳。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有大局观。简单地来,选择一个成功的文学家的成长之路,参照他是怎么在三者之间游刃有余的,再结合自己的体会相互串联;复杂地来,三者合一,择优录取,通过三个不同的事例完成自己的作文,三者之间不可孤立,各说各的,会落下乘;冒险地来,可以三条途径选其一或者其二(更推荐其一)重点论述,别的途径作铺垫,主次分明。

历年全国一卷高考满分作文精选 篇4

假如我是教师,我会用各种新奇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嘿,这星期的“热门讨论会”、“学生演讲会”、“作文聊天室”有要开始啦!我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要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学生们从欢笑中得到启迪,使知识更加牢固。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思维、智力、创造力。让学生不断的攀岩知识高峰,让他们既轻松又愉快的学习。到我上课的时候,面对无数双求知的眼睛,我从不紧张,而是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地讲课。用我那像湖水般的眼睛带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走进知识的世界,和学生一起尽情的地遨游神秘的知识乐园。不是吗?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那琅琅的读书声从课堂中传出来,仿佛动听的大和唱。

假如我是教师,我一定会无微不至的照顾我的学生。嘿,这个小调皮鬼川川,总爱吵架。我可不会轻易的骂他,而是耐心的给他讲道理,教育川川要遵守纪律,不能随便打架骂架。川川没想到一场“暴风雨”竟然变成了一场和煦的春风,眼眶闪着泪光,说:“老师,我知道错了!”啊!柳柳的手指划破了,流血不止。我看着伤口,心如刀绞。把柳柳送到医务室里包扎好伤口,我心中的才落地。

假如我是教师,我不会让学生整天都堆在书本里,而是让他们去探索大自然。春天,我们去寻找春天的信息,捕捉春天的影子;观察千姿百态的奇木异草,欣赏姹紫嫣红的百花。看,迎春花像用金片做的小喇叭。夏天,我们去看出污泥不染的荷花。秋天,我们去观赏高大挺拔的大树,采集树叶做成标本,傲然挺立,灿如繁星的秋菊。冬天我们用手中的小笔头画出美丽娇艳的梅花······啊!这一切多么充满诗情画意!学生们写出来的文章能不优美?

我会给所以孩子知识与爱,教会他们怎样用心去拥抱世界,改变这个世界。

看,我的学生用的是科学家,有的是警察,有的是医生,还有的是公务员······我感到无比欣慰。

这一切,毕竟只是童年的遐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会继续学习,继续奋斗······

历年全国一卷高考满分作文篇25

“腹有诗书气自华”使曹植七步成诗致曹丕泪目;“半部《论语》治天下”使赵普为宋太宗开疆拓土保天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使陆游卧病荒村仍铁马冰河入梦来,使勾践受尽屈辱仍卧薪尝胆成霸业。《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古以来,凡有成就者,无不是靠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断提升内在修养,才成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自信。

万物生生不息,在弱肉强食的法则里,只有不断增强自身,才能更好地生活在这片天地间。井底之蛙,目光虽短,尚能抬头望天,更何况人呢?曹操为天下枭雄,身经百战,虽然没有实现雄心壮志,但是他的一生不断进取,意图霸业,不失为自强不息的明证。

奋发以图自强更是左右着国家的兴衰存亡与时代更替,我国的飞速发展与国富民强便是如此。中华民族凭借自强不息的传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屹立于世界东方,闪耀天下,使人惊叹,无论是巍巍大国,还是个人,自强不息是生存发展之道。

不断提高自身学识、修养,可以获得良好的气质,更可以自强。“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以朴实无华的外表,馨香的内在,使众人折服。胸有成竹是气质的外在表现,而满肚子的墨水更是给人带来一种自信、稳健的气质。凤雏庞统,诸葛亮曾言他有自己十倍之才,但庞统相貌丑陋,以至于他刚投蜀时不受重用,后来一受重用,他的八斗之才便喷涌而出,气质非凡。再为人熟悉不过的青莲居士李太白,满腹才华使他潇洒飘逸,似仙人一般。这才造就了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狂妄,也充溢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忧愁,如此收放自如,让人叹服!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昔曹操烈士暮年仍壮心不已,今我辈年少,虽非君子,需有乘风破万里浪之志,以及自强不息之品质,虽无李太白潇洒自如,文采飞扬,但仍要不断进取,自强内修谱华章。

历年江西卷高考英语满分作文优秀 篇5

【作文题目】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星光中学(Xing Guang High School)近期举行了一次登山活动。假定你是学校英语报记者,请写一篇短文,报道此次活动。内容包括:

1. 时间与地点:4月10日,大青山(Daqing Mountain);

2. 活动的过程;

3. 你对于这次活动的`评论。

注意: 1. 词数120左右。

2. 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满分作文】

In order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take outdoor exercise, our school organized a mountain-climbing on April 10. Hundreds of us took part in it。

It was a nice day. At 8:00 am, we gathered at the foot of Daqing Moutain and set out for the top in high spirits. All the way we were chatting, singing and laughing, enjoying the fresh air and the beautiful scenery. When some fell behind, others would come and offer help. About 2 hours later, we all reached the top. Bathed in sunshine, we jumped and cheered with joy。

The activity benefited us a lot. Not only did it get us close to nature and give us relaxation from heavy school work, it also promoted the friendship among us. What a wonderful time!

【参考译文】

为了鼓励学生户外运动,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爬山4月10日。数百人参加了它。

这是一个美好的一天。的脚,早上8点,我们聚集在大庆的山顶,开始兴高采烈。我们聊天,唱歌和笑,享受新鲜的空气和美丽的风景。当一些落后,其他人会来提供帮助。约2小时后,我们到达山顶。沐浴在阳光下,我们跳和欢呼快乐。

全国卷历年高考作文题 篇6

这是多么大的困境!我们掌握了过程的自由,却又被决定了起点和终点。从眼前的`高考,到人生中纷至而来的成败、兴衰、荣辱,皆只可尽人事以面对,不可期天意而逃避。甚至整个人生,无论身居庙堂之高,亦或处江湖之远,难免生死人灭。穿越人生这片沙漠,我们向死而生。

然而,我们却被上帝赋予了选择穿越沙漠的方式、道路的权利。我梦见过希绪弗斯,他受天惩,推石至山顶却终将滑落,但就在他徒劳无获走下山时,他却给我欣赏他信手捕捉的一叶蝴蝶。这里蕴藏着人类全部的幸福。客观上,我们必须同唐僧一般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必须直面人世的不公、社会的阴暗、生命的困顿,在天不在我。主观上,是卑贱的生存哲学,还是高扬生命意志,则在我不在天。在穿越沙漠的过程中,我们有所沉吟,有所深思,有所经历,有所创造,有所使命,有所理想,有所践行,有所超越,即使是撞向铁幕的鸡蛋,也能有其价值。

孔子以木车的激情穿越沙漠,他不是不知道乱世春秋一切已不可为,但他仍怀着古典的崇高勇往直前;老子以老牛的散淡穿越沙漠,他深知无法唤醒甜寐于明光流转的苍生,仍旧以牧笛吹起晚岚。张载说:“士人定为生民立性命,为往圣继学,为万世开太平。”我却认为只要是心怀慧世济世之心,纵对黑暗之时局一无所逾,却也不怍于父母授来的身体发肤。方孝孺深知其相对燕王锃亮佩剑的弱小,却仍傲然于军队前玉碎,决不伏身在残暴下瓦全,他难以不选择失败的结局,但却用选择穿越沙漠道路和方式的仅有的自由向历史交了答卷。

行走在天地间,我们都是旅行着的陌生人,从远方来,到远方去,天下无处不为逆旅,人世无所不为考验,但作为这宇宙的朝圣者,我们在不自由中仍有过程和态度的自由。我们仍可在黑暗中保有那宝贵的尊严。

祸福贫贵,天做主我说了不算。

一身正气,我做主天说了不算。

【点评】

这篇文章判为一类文,除了符合写作的基本元素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深刻的思想立意。作者把“沙漠”比作坎坷人生,生命的终点是不自由的,而过程中“道路”的选择是自由的。在不自由的人生中要追求“虽坚必至”和“一身正气”的人生态度,“向死而生”。从这来看,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表达,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所以要想在高考写作中得高分,思想是不可缺位的。思想苍白,文难以立。

其二,丰富的人文积淀。文章视野开阔,素材涉及古今中外,但是并不给人一种堆砌材料之感,而是游刃有余地运用材料。从中可见作者长期的人文积淀,更可看到其对素材的深刻理解和较强的掌控及运用能力。这对于纠正现在学生作文中“论述不足,例子来凑”现象有正面的引导作用。

全国卷历年高考作文题 篇7

一、可写性———作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可写性是指试题的内容不深奥, 考生不陌生。

2015 年新课标全国一卷, 围绕“父亲开车打电话, 女儿该不该举报”话题命题。材料源于2015 年5 月9 日《楚天都市报》的一则简讯, 属于近期的社会新闻事件。二卷围绕“三个当代风采人物, 谁更具风采”话题命题, 材料同样来源于现实生活, 如“大国工匠”就是2015 年五一劳动节期间播放的系列记录片《大国工匠》的内容。

可见, 作文题目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和考生的生活经历及人生体验息息相关。如果考生只忙于低头读书, 陷于题海, 能应付这种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吗?难道不应该“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吗?据此, 我们的对策是:关注生活, 积累生活, 思考生活, 表达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生活, 体验人生, 关注社会热点, 激发写作欲望”。

考生可以有选择的看电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专题片等。可以有选择的阅读报刊:《半月谈》《中国青年报》等有关时事的文章。

自然也要阅读生活, 以“我”为圆心, 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为半径。对触动自己心灵的事件, 对社会热点问题, 要记录、要思考、要表达。

当然, “可写性”中还包含公平性。高考命题不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不会违背学生认知规律, 尤其是全国卷, 一定会考虑到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考生实际。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有了深厚的生活积累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就不难写出洋溢着时代气息的考场作文。

二、选择性———巧于展示自己的爱好特长

选择性指考生对立意角度、文章内容、文体样式、表达方式等进行选择的可能性和多样性。前两个指标在试题题干上常写成“立意自定”, 后两个指标在试题题干上常写成“文体自定”。

从立意角度看, 2015 年新课标全国一卷作文的立意就呈现出多个角度:如写给小陈, 可以点赞, 对她举报父亲的行为表示理解和赞同;可以质疑, 批评她举报父亲有违伦理常情;也可以点赞质疑并存。如写给老陈, 可以宽慰和劝导, 可以批评和指责, 可以批评和劝诫, 可以分析和说服, 也可以几点并存或任意组合。如写给警方, 可以点赞, 称赞他们依法办事;可以质疑、商榷或批评, 指出他们执法不够人性化;也可以几点并存。除此之外还可以写给网友, 写给媒体, 写给社会公众。

从文体角度看, 2015 年新课标全国二卷要求考生“明确文体”。文体可自己选择。

据此, 我们的策略是:充分展示自己的爱好特长。

在立意选材方面, 本着熟悉而独特的原则。要立足材料, 重点发掘自己独特的生活积淀和情感体验, 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张扬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这样, 相对于其他考生, 自己便立足于高原之上了。全国二卷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面对三个当代风采人物, 最关键的是梳理三类人不同的“出彩点”, 对接到与自己理想相对一致、领域相对熟悉、思考相对深入的方面, 这样便可彰显自己的才情与深度。

在文体方面, 有的考生长于议论, 有的考生长于记叙, 如若文体自选, 便可扬其所长。2015 年贵州一考生的作文《“摄影机”如是说》, 就以记叙为主, 兼以抒情议论, 张扬了个性, 取得了与众不同的效果, 被评为一类文。

选择性客观上为那些并非“全才”而在某一方面又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用武之地, 如果是“通才”自然会锦上添花。

三、导向性———永远传递正能量

导向性是指试题朝着健康、积极、深刻的方向立意的意向, 实际上就是试题潜在的思想性。

2015 年新课标全国一卷作文题用“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的新闻事件, 二卷创设“风采人物”评选的情境, 都是基于“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 渗透了依法治国理念, 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试题的教育功能的确得到了彰显。对此, 我们复习应考的策略是:立意积极向上, 永远传递正能量。

好文章是靠主旨的光彩照亮的。那些彰显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章, 总给人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力量。而有些传递消极虚无的思想情绪、违背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的文字, 其作文的等级自然是末位的。

在文章中很好地传递正能量, 一要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二要积累这方面的素材, 并思考其中蕴含的思想。三要有意运用, 考场作文一定要“以意为先”。

思想让文字更为亮丽, 亮丽的文字照亮了阅卷老师的眼睛。

四、探究性———理性之花最美丽

探究性指试题要引导考生对作文内容去做深入探讨、认真研究, 尤其要加强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

2015 年新课标全国一卷就需要考生对“女儿该不该举报父亲”的事件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 提出公允的观点, 进行理性的分析、严密的阐述及丰富的论证。二卷让考生在三个当代风采人物中选择“谁更具风采”, 题目中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直接反映出考生思维能力的差异, “更”字更显思辨能力。

从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中可知:理性思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作文等次的高低。对此, 在备考中要加大对考生理性思辨能力的培养。

一是在理论上武装自己, 掌握人生哲理的一些原理, 尤其是有关辩证分析的思想, 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 不说“过头话”;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 观点不“近视”;用全面的眼光分析问题, 言理不“一根筋”。

二是多阅读一些富有理性思辨内容的材料, 如故事、名言、警句等。

三是在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锻炼。如果是写记叙文, 在讲究形象生动的同时, 也要追求理性, 如叙事类的文章, 要着眼于事件所蕴含的思想;写人的文章, 要着眼于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的发掘;想象类的文章, 也必须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如果写议论文, 论点要能体现考生对生命、对社会的理性认识与思考;论据要与中心论点有本质联系;论证时要注意结构的逻辑层次、事理结合、辩证说理。

理性思辨不仅是艺术问题, 更是思想问题。反映了考生对客观事物的尊重, 对他人的尊重。

五、防套性———带着镣铐跳舞

防套性是指防止考生拿别人或者自己的旧作稍加改动作为应试作文。

多元立意角度的文题给考生提供了充分的作答空间, 但也出现了虚构和套作的问题。为此, 2015 年新课标全国一卷和二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基础上, 增加了任务型指令。如一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父亲”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的谈问题、讲道理。在内容及文体上都有一定的限制。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中学会“带着镣铐跳舞”。

一是仔细审题, 严格按指令要求写作。如2015 年新课标全国一卷, 任务是“请给小陈、老陈和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 阐述你的看法”。任务的形式是书信体, 任务的内容是“表明你的态度, 阐述你的看法”, 即用“信”的形式表明态度, 阐述看法。书信其外, 思辨其中。无论形式和内容都要满足, 才算完成写作任务。

二是正确处理“限”与“不限”的辩证关系。如新课标全国二卷要求自己“明确文体”, 这是“不限”;一旦确定了某种文体, 写出的文章就必须符合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 这是“限”。如全国新课标一卷“选好角度”, 这是“不限”;但无论选择哪个角度, 都必须满足“书信其外, 思辨其中”的形式和内容, 这又是“限”。总之, 既要按规定动作跳, 又要跳得精彩。

六、难易度———在准确与别致上下功夫

难易度指高考作文试题的难度。试题的难易与试题本身是否容易理解有关。

难于理解的题目常常表现为主旨隐含在材料中, 思考的强度大, 可开掘的角度多。对于这类题目, 最重要的法宝就是按“焦点立意”进行写作。

所谓“焦点立意”就是核心立意, 是能覆盖整个材料内涵的立意, 是整个材料的中心思想。一则材料尽管角度很多, 但有主有次, “符合题意”与“基本符合题意”是有等次上的区别的。如新课标全国一卷的立意焦点是“法治理念”, 二卷的焦点是“人生价值”。瞄准“焦点立意”写作是“切合题意”的有效方法。

对于审题难度不大的试题, 要在内容上追求深刻, 在表达上追求新颖, 在书写上追求美观, 体现出“别致”的风采。

一般地说, 全国卷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 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素养。功夫在平时, 考生要努力培养自己健康的思想、良好的思辨能力、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参考文献

[1]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J].语文学习, 2015, (Z1) .

全国卷历年高考作文题 篇8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欣赏

莫将分数功利化

在当今社会,分数功利化的现象日益严重,不少家长对孩子要求极严,得不到满分便拳脚相加;而有的家长则“及格万岁”,认为只要及格便是好的。不管外界看法如何,我认为这两种做法均不可取,因为这均是将分数功利化的行为。(认识深刻,一语中的,看透两种看似不同的奖罚,有着相同的本质——将分数功利化)

近年来,“虎妈狼爸”层出不穷,因其用严厉的教育方式将子女“打”进名校而出名,并赢得人们的争相热捧。在这种大趋势下,而我只想问一句——这样做真的对吗?(选用虎妈狼爸教育热点,进行评论)先不论这种“高压”教育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会造成何种影响,从社会进程上来看,现在早已不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读书不好的学生岂能一棒子打死?

莫将分数功利化,分数虽重要,但也不是唯一,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尤为重要。十年前的神童退学事件留下的一地鸡毛仍历历在目,从小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换来了什么?换来的只是因生活无法自理而被中科院退学的通知,这样的分数至上,这样的本末倒置,是不是可以停止了呢!(选用神童退学的方面事例加以佐证)

其实,不少家长都明白,一百分和九十八分并没有多大差距,他们只是忍不下这攀比之心,更何况分数不是一切,你又能肯定地说考满分的孩子一定比别的孩子能力强、优异吗?既然不能肯定,那为什么要将孩子们的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多得的那一两分上呢?为何不将这时间花在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上呢?社会需要的并不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而是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评析前两段反面教育事件:社会需要的并不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而是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

达尔文小时候成绩并不出众,而且还喜欢在课余时间观察小动物和昆虫,若将他放在现在,恐怕不少人都会认为他“不务正业”,但正是这份“不务正业”才结束了“神学”数千年的统治,才有了我们今天的“进化论”。(列举正面事例,表明正确做法)是的,无法否认,我们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绝对不是只有“学习”。

内地首富马云也并不是名校毕业生,但这并不妨碍他在电子商务界呼风唤雨。(再加一正面商界事例,例证充分)由此可见,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评析以上两个正面事例,进一步论证——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

是的,无法否认,一个优秀的成绩或多或少会对你的未来有所助益,但为了这个苍白的理由而牺牲孩子的童年、扼杀他们的梦想未免太残忍了一些。

一百分也好,九十多分也罢,甚至刚及格也无妨,莫将分数功利化,因为分数不能代表一切。(收尾有力:语言辩证,回扣漫画,重申观点,回应文题)

满分解读

学立意:本文依据漫画的寓意,见解深刻,提出了不能将分数功利化的观点。

学论证:作者从正反不同角度阐述了能力比分数更重要的道理。材料丰富,论据充足,文章中心突出,内容充实。

学语言:“无法否认,但”“是不是”、“岂能”等语言准确,辩证地表达了作者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的思辨性,思维缜密,说服力强。

满分欣赏

差 别 待 遇

赞扬与责骂的差别在哪?

对于小明来说,是一百分与九十八分间的毫厘。

对于小亮来说,是及格与不及格间的跨越。

看似这样的差别待遇毫无道理,仔细思索却能悟出其间的合理。

人生来不尽相同。自呱呱坠地时起,每一个生命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其属于自身的优秀与价值。生命如此,又怎能以一条统一的刻线,单薄的规矩丈量一个个鲜活而独立的生命呢?(见解全面,整体把握:作者为漫画中的两种做法点赞,找到了异中求同的切入点——因人而异,差别待遇。语言有诗意)

千年前,圣人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主张,弟子三千人,有富可敌国的巨贾,有位极人臣的政客,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两两对举:孔子弟子中的巨贾与政客,同是孔子学生,身份也有差别,同样成功。)而孔子,则成为后世称赞景仰的伟大教育家。究其根本,在于其能准确地把握每一位学生的优劣长短,扬其长补其短,因材施教。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别待遇”,才使每个人都得尽展其能,各得其所。

社会对于每个人,应有不同的要求,正如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既不能缺少轰隆雷鸣的马达,也不能小瞧默默无名的一颗小小螺丝钉。(马达与螺丝钉类比对举,作用有差别,同样需要)可能对于小亮而言,九十分是他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及格便是其尽其所能的结果。若是我们只是用统一的标杆来评价不一样的人,那世界将会埋没多少奇能与怪才!

是的,我们社会需要差别待遇!正如航天器的研发需精确到小数点后十多位,而汪洋恣意的草书国画只求神形俱备即可;(善用类比,精密与疏狂对举,要求有差别,同样必要)正如廉颇以身经百战的显赫战绩位列上将,蔺相如以如莲巧舌精巧说辞拜为上卿;(廉颇与蔺相如历史名人的例证支撑,职务有差别,同样重要)正如“舌尖上的中国”中一位位能人以食物谱写精致,《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一双双巧手以古物刻写精华……(再用类比,一食物一古物,媒介有差别,同样精彩)各行各业,各得其所,差别待遇而实现整体的共赢!(两两对举人物事物,事例论证、类比论证,交相辉映。极其生动有力,层层深入地论证了: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别待遇”,才使每个人都得尽展其能,各得其所。)

由此观之,作为肩负着向国家与社会输送人才重任的学校,更应抛弃条条框框,摒弃墨守成规之道,改革创新,因材施教,用一把把不同的刻刀,雕琢出莘莘学子各自的独特形态,以不同的标准,相同的诚意,培养出各有所长的栋梁之才!(回扣漫画,落脚教育:学校更应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我一直坚信,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芳华,每一个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而我,愿养我浩然之气,展我独特风采!

差别的待遇,相同的匠心;不同的准则,同样的期许。“差别待遇”,无差别!

满分解读

学结构:文章特征鲜明,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本文紧扣因材施教这一中心,从人的先天差异,先圣的经典垂范,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等角度,令人信服地推论出学校“差别待遇”,因材施教的匠心与意义。

学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运用得恰到好处。

全国卷1高考作文 篇9

【又是“别人家”的家长】

最近有一句网络流行语叫“别人家……”,意思是羡慕别人家的XXX,而自己却没那么命好,没能碰上。同样一张试卷,小明考了98分,结果得到的“奖赏”是一个耳光,小王考了61分,就得到了一个鼓励的亲吻。哎,又是一个“别人家”的家长,同样一张试卷,奖励和惩罚的命运却千差万别。

理解润亲情,鼓励成远方。成功没有标准答案,胜利不一定就是满分,只不过期望值不同而已。有些时候,我们习惯于成功,习惯于完满,把标准定得太高,把脚步迈的太大,可能落差也会更大,还不如春风化雨,脚踏实地,让成就一步一步积累,让喜悦一点点绽放。

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强烈,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南风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强扭的瓜不甜,早熟的柿子生涩,早拔的育苗根儿松,漫灌的鲜花会被淹死,关键看你如何把控尺度,如何设置期望值。

20世纪英国著名心理学大师唐纳德・温尼科特曾提出“足够好的妈妈”的概念,具体含义是妈妈做到60分,满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把剩下40分的爱以“特别狠心”的方式隐藏起来,留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自己努力学习成长。相反,六一儿童节之际,湖北武汉一“着急妈妈”火了。从半岁到5岁,她为自己的小孩累计投入近12万元,报了英语、数学、声乐、表演等17项培优班,结果没想到儿子竟然由 “学霸”变成了“学渣”。对比触目惊心,做“60分妈妈”总比做“着急妈妈”更令孩子接受。

教育是一块橡皮泥,可以任人随意捏造出各种形状。那么反向推演,一件成功的雕塑与一件破摔的雕塑,他们的最初状态都是陶泥,无所谓孰轻孰重熟好熟坏。我们都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学艺双全,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在平凡世界里,我们不甘于平凡但应习惯于平凡。每个人都想成为鹤立鸡群的那只“鹤”,那么谁来成为那大多数的“鸡群”呢?

上善若水任方圆。98分的“学渣”与61分的“学霸”,奖惩分明、区别对待背后是一种焦虑,中间隔着习惯性与偶然性的转换差,而这个差值正是中国应试教育下的一种常态。在此呼吁别让“中国式焦虑”毁了“中国式教育”,因为方圆即乾坤。

作者:作家、评论员 吴敏

吴敏,江西省作家协会、杂文学会员,江西省公共关系学会副秘书长,江西省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江西省社科院特邀副研究员。

相关文章推荐:

1.2016高考作文范文:老腔

2.2016浙江省高考作文:虚拟现实

3.2016高考作文范文:神奇的书签

4.2016全国卷1高考作文:奖惩之后

5.2016天津高考作文:我的青春阅读

6.2016上海高考作文:评价他人的生活

7.2016江苏语文高考满分作文:话长话短

8.山东省高考作文范文:备好的行囊

9.2016全国卷2高考作文: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

全国卷历年高考作文题 篇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试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试题设计有四个特点:一是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学习生活。题目的指向是要让学生要关注自身,这样的题目更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二是关注语文学科本身的学习反思。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及其作用,思考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三是指向反思总结。要求比较语文学习的三种途径,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四是很好地体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的特点,要求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阐述三种途径对自己语文学习的影响,任务明确。

解读本题要重点从语文素养怎么形成的角度思考和切入。这点看似容易,其实有一定难度,因为学生虽沉浸于“素养”之中,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却并不一定关注和思考过语文素养“怎么来”的问题。不过,题目体现出了很好的人文关怀,提供了核心素养的形成渠道—课堂有效学习、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三个途径。“比较”三种途径,既是要求,其实更是提醒,最简明的办法是选择其一,直接立意和阐述。但题目中并没有“你赞同哪一种”之类的表述,所以,综合考虑不同途径也是可以的,而且更利于观点的综合性、辩证性,这也更能体现考生思维的全面性和逻辑的严密性。如果只抓住题目前面的话,从语文素养的作用角度立意,则有偏离题目要求之嫌。

面对这个题目,考生都能有话说,能够写出基本符合要求的作文。但要想切合题意,写得精彩,凸显亮点,获取高分,也很不容易。这就需要考生关注到学科内与学科外、课堂内与课堂外的联系既要有知识的积淀,还要有思维的深刻;既能埋头学书本,又能放眼看天下;既能论得有理,还要显得有趣,避免干巴空洞——这就需要在布局谋篇和语言表达上“做文章”。

【佳作展评】

提升语文素养课堂教学做主

一考生

语文学习是一种终身学习,语文素养的提升也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是课堂有效教学。課堂教学教什么、提升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首先,“听”这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听老师讲解《沁园春·长沙》,我们感受到了伟人的气魄和胸怀;听鲍国安先生朗诵《赤壁赋》,我们感受到了苏轼的豁达和豪迈;听同学们探讨《记念刘和珍君》,我们感受到了青年的热血和执着。聆听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欣赏名家感人肺腑的朗诵,我们提高了审美情趣,增长了欣赏水平,语文素养在倾听中慢慢提升。

其次,“说”在语文课堂上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成为提升语文素养重要的手段,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我们原本不善于“说”,正是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渐渐变得能说会道。在《再别康桥》的朗读中,我们体会到了浓浓的不舍情思;在《中国梦》的演讲中,我们体会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在“能否以成败论英雄”的辩论中,我们体会到了哲思的巨大魅力。在说中悟,在悟中提升语文素养。

再次,“读”作为提升语文素养最有效的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比重最大。我们在对《荷塘月色》的品读和鉴赏中,感受语言之美;我们在对《拿来主义》进行品读和领悟中,感受思辨之强;我们在对《宇宙的边疆》的品读和理解中,感受自然之神秘。通过这些优秀篇章的赏读,我们全面提高了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进而提升了语文素养。

最后,“写”是语言表达运用的重要方式,心灵的触动、情感的共鸣、理性的思考都可以在写作中呈现。没有“写”,语文素养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提升。我们写作《难忘的瞬间》,表达生活的感动;我们写作《霜叶红于二月花》,描绘自然的美景;我们写作《我心中的孔子》,赞美先贤的智慧。写作完成了语文素养的提升,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由此可见,“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了提升了我们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升,正是通过课堂有效教学来完成的。毋庸置疑,课堂有效教学是提升语文素养最有效的途径。当然,除此之外,课外的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也是提升语文素养的辅助手段,不可小觑。

[点评]

本文亮点频出,获得一致好评。首先,文章运用总一分一总式安排结构,起笔开宗明义,亮明观点;主体部分充分展开,纵横剖析,内容丰富,说理透彻;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观点,照应开头,逻辑严密。其次,条分缕析,井然有序。“首先”“其次”“再次”“最后”领起各段,眉清目楚,层次分明。再次,文采斐然,情趣与理趣并融。大量排比句的使用,既有文采,又有气势,既有极强的可读性和感召力。

语文素养“三步走”

一考生

语文素养真奇妙,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象征,也是一个人语文能力和水平的综合体现。当代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语文素养的高低,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呢?我们可以通过“三步走”的途径,即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来实现这一目标。

第一步,通过课堂有效教学来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我认为,课堂教学是两个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一是老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教学结合,教学相长,“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快速、系统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例如在学习宋词这些内容时,老师引导我们先学习“豪放派”苏轼和辛弃疾的词,再学习“婉约派”柳永和李清照的词,从而在短时间内,系统地掌握了整个宋代的词貌。特别是老师在课堂上系统地传授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让我们明白了写作时怎样去立意和扣题,怎样去打造“凤头”,充实“猪肚”,雕琢“豹尾”。一句话,倘若连老师讲授的课内知识都没掌握好,又何谈语文素养呢?

第二步,通过课外大量阅读来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堂的时间有限,接受的知识也是有限的。而书山迢迢,学海茫茫,我们只有通过课外的大量阅读来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我们学习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后,就通过课外的延伸阅读,继续追寻林冲的足迹,一起上梁山,战方腊,体会江湖凶险和侠骨柔情。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課外阅读,哪来对“四大名著”的全面、深入了解呢?功夫在课外,只有抓住8小时以外的闲暇时间,多读多看,才能保证语文素养的稳步提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自然就会带来“质”的飞跃。

第三步,通过社会生活实践来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实践相对于听说读写来说,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体验过程。只有脚踏实地躬身实践,才能让知识转化为能力。历史上著名的“纸上谈兵”的故事,就是因为赵括夸夸其谈,没有在社会生活中去实践,从而夜郎自大,全军覆没,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苏轼诗云:“春江水暖鸭先知。”毛泽东也说:“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这些至理名言启迪我们:实践是培养能力的有效保证,实践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总之,语文素养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修炼完满的,或许每个人的途径都不尽相同,但“三步走”却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只有“三管齐下”,步步为营,我们的语文素养才能步步提升,日臻完美。

[点评]

这篇文章观点明确,中心突出。其亮点有三:其一,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然后运用并列式结构布局谋篇,设置三个分论点,全方位、多角度展开论证,形式优美,结构匀整,又不偏不倚紧扣材料,立意精准。其二,完全符合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全文从“我”的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内容饱满,亲切自然,说理透彻,令人信服。其三,素材丰富,有理有趣。文章大量选用课本素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名言警句使用恰到好处,增添了文采和说服力。

课堂有效学,语文素养高

一考生

众所周知,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各学科学习的基础,语文的地位举足轻重。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大多数人认为,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但我认为,我的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得益于老师的课堂有效教学。

提升语文素养的第一步是积累扎实的基础知识。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会千方百计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老师们精心准备,倾其所有,像播种机在学生的心田播下知识的种子。在老师默默的耕耘中,我的知识基础打得越来越牢固。记得小学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周,语文老师就会要求我们尽量把整个生字表给记牢。压力就是动力,本来半年的基础知识,老师仅用一个月就先引导我们“过关斩将”了。随后,我们学习课文,背诵课文,就轻松多了。老师运用“提前读写”教学法,让我们在阅读中积累字词,又带着积累的字词进行新的阅读。就这样,老师把我们领进知识的百花园,我的基础知识日渐增多,为语文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老师在课堂有效教学中,不仅让我们夯实了字词句和背诵等基础,还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口诀法,轻松解决了我们的学习难题,激发了我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了我们的语文素养。比如对唐宋八大家,我们总是记不牢,老师总结口诀说:“唐韩柳,宋三苏,曾巩安石欧阳修”,这样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了。再如讲到《望海潮》杭州“西湖十景”这一课时,老师总结口诀说:“三苏断双柳,花雷平南曲”。这样,我们面对繁杂的“西湖十景”,都能脱口而出:三潭映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双峰插云、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平湖秋月、南屏晚钟、曲院风荷。因为课堂有效教学,语文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如今,我们博闻强记,见多识广,这不都是语文综合素养的极佳表现吗?

同时,语文素养的提升,还得益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我们健全人格的培养。老师在教学作文课时,经常教诲我们“作文先做人”,文以载道,人品和文品是一脉相承的。在教学《满江红》时,我们的爱国激情在老师那撼人心魄的诵读之中,瞬间爆发出来,就像火山一样,久久荡气回肠,余温不烬。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语文素养的提升实在是太重要了。特别像我们这样的留守生,爸爸妈妈长年累月不在家,爷爷奶奶又不知道怎么教育我们。我们就像无拘无束疯长的野草,如果没有课堂有效教学这块沃土的滋养,怎么会有绿草如茵的春天啊?所以说,课堂有效学,语文素养高。

[点评]

文章开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然后顺势亮明自己的观点,做到有的放矢。紧接着,作者从夯实基础知识、巧妙运用口诀、培养健全人格诸方面,结合自己活生生的学习生活实例,论述了课堂有效教学对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素材真实可信,内容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共鸣,没有丝毫的空洞感和枯燥感。文章善于运用比喻论证,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结尾照应标题,强化观点,完满收束全文。

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特蕾莎修女在获诺贝尔和平奖时曾说:“我在做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给贫穷、困苦的人一双温暖的手。”她有一次从下水道中救起一个奄奄一息的流浪者。那人不断咒骂着命运给予他的苦难与不公。特蕾莎修女将他带回修道院,亲自给他擦身、喂粥,为他换上干净衣服,然后守在他身边,紧紧握着他的手。几小时之后,流浪者死去了,可他的最后一句话不再是咒骂,而是一句微笑的“谢谢”。

站在特蕾莎修女或流浪者的角度,你对此有什么感想?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结合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

这则材料有两个叙述对象,至少有两个立意角度。题目要求从二者中选择其一,谈谈感想,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1.从特蕾莎修女的角度审视:特蕾莎修女为何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正如她自己所言:“我在做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给贫穷、困苦的人一双温暖的手。”她用温暖的手温暖了贫困的人,也温暖了这个世界。对流浪者的悉心照料,就是最好的注脚。材料通过一系列的细节,用特写镜头展现特蕾莎修女的一片爱心,当然,这只是一个缩影,这样的场景何止千万?从特蕾莎修女的言谈举止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大大的“爱”!正是这种人间大爱,使特蕾莎修女获得诺奖的殊荣,也挽救了无数的贫困者,让他们看到了光明,改变了对世界的看法。由此可以有以下立意:①关爱的力量。多一分关爱,就少一分痛苦,少一分咒骂,少一分失望。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分爱,这个世界就变成美好的人间。②勿以善小而不为。一颗微不足道的善心,一次不经意的出手相助,可能会温暖一颗冰冷的心,拯救一个绝望的人。可以说,小小的举动,大大的善举。③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特蕾莎修女用真诚打动了流浪者,感化了流浪者,让他忘却痛苦,摒弃诅咒,带着微笑离开了这个人世。流浪者的转变,靠的是特蕾莎修女真诚的帮助,无私的关爱。

2.从流浪者的角度审视:流浪者先是内心装满苦难,咒骂命运对他的不公;后来得到特蕾莎修女的精心照料,虽然他最终死去了,可他是带着微笑的“谢谢”而去的。由此可以有以下立意:①学会感恩。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虽然流浪者回馈的只是一声“谢谢”,但他心灵得到了洗礼,懂得了感恩,实属不易。②以积极的心态寻找光明。世界之大,不可避免会有阴暗面,但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用心发现美,讴歌美,传递美——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上一篇:长辈的爱下一篇:会诊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