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活动工作组深入村组--民情日记

2024-06-06

“三万”活动工作组深入村组--民情日记(共4篇)

“三万”活动工作组深入村组--民情日记 篇1

“三万”活动工作组深入村组--民情日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中纪委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3月份开始,集中3个月时间,在全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简称“三万活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村民经过了一冬的修整后,又开始了春耕春播,为本的丰收奠定基础的时候到了。地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春耕开始了。而全省开展的“三万活动’也展开了。

3月7日,湖北省机场集团恩施机场公司“三万活动”工作组杨玉斌、刘明国两位同志来到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柏杨坝镇并入住重点帮扶的雷家坪村了解民意。与村组干部群众一起,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携手共建新“和谐新村”,共同打造城乡一体化“新村生态走廊”。湖北省机场集团恩施机场公司工作组冲分发挥其部门信息、技术优势,全面掌握民情民意,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真正成为农村政策的宣传队、社情民意的调查队和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队。为把这次活动开展好,湖北省机场集团恩施机场公司3月初启动“三万活动”筹备,安排部署干部进村入户的具体事项。并把“三万”活动与组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创先争优等活动结合起来,要求湖北省机场集团恩施机场公司干部进村入户向村民宣传基本国策,深入农户,开展农村工作和民意大调查,准确掌握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农民群众多办解民忧、谋民利、化民怨的实事好事,总结和推广农村工作中的经验和致富门道,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种植养殖专业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帮助村级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月22日,湖北省恩施州委办公室廖主任专程到恩施州利川市柏杨坝镇检查“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活动开展情况,检查了工作组及柏杨坝镇活动安排日程和工作组民情日志。了解工作组进村摸底调查情况,听取工作人员的摸底情况及开展工作的打算,并要求工作组成员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两个全覆盖、四个在一线、五个进农家、六不准”的统一要求,实实在在地掌握农民所思、所忧、所盼,帮助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同时,要求工作组干部虚心向当地农村干部群众学习,增进对农村的认识,思索农村环保如何抓,要有所收获。要求工作组对照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帮助驻点村树立科学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结构,发展当地特设种植和养殖(如雪莲、土豆、鱼腥草、山药、魔芋、野兔等),提高产品竞争力,引导村民开拓农产品市场;帮助农民学习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掌握化肥施用减量化和农药施用减量化,鼓励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推广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A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每到一处,工作组队员都认真与与干部、村干部、党员、组长等村干部沟通交流,仔细询问驻点村环保情况和农民增收主要途径,详细记录他们反映的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环境保护意识普及程度不高等问题。最后强调:工作组队员每访一户,都要撰写“民情日记”。

“哪怕再偏远的山村,再分散的农户,我们也要一村不漏、一户不掉,不放过一次宣传政策的机会,要让每一位乡亲们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湖北省机场集团恩施机场公司“三万活动”工作组同志如是说。连日来,工作组的干部驻村入户,详细了解了雷家坪村的村情、民情和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情况等等。

走访过程中,湖北省机场集团恩施机场公司工作组经过实地查看新农村建设、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清洁种植和清水养殖、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等情况。发现了雷家坪村目前村民反映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水源,雷家坪村有六个自然组,1085个村民,虽然村里有蓄水池两千多方,但因为水源没有保障,所以一到枯水季节就会存在缺水,甚至是无处挑水的局面。

工作组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表示本着“帮助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安全饮水等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一定会将此困难反映上去,力求通过研究解决雷家坪村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工作组还了解到,南坪烟草站正在从五谷村引进水源这一情况后,马上找到烟草站负责人,要求在引进水源时考虑将路线从雷家坪村穿过,以便解决雷家坪村水源缺乏问题。经过努力,烟草站在要求雷家坪村开挖管沟四千多米的前提下,答应了将水源引进路线经过雷家坪村。解决了一个雷家坪村多年以来严重缺水的实际问题,全村上下一片欢呼,村民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灿烂的笑容。

“三万”活动民情日记精选 篇2

我带着小王走访的第一家是一个有三胞胎的家庭。三胞胎的家虽邻着“天二”公路的路边,却是同周边比较最差的房子:水泥结构的一层楼,内外都没有粉刷,三个大开间连大门都没有,料峭的穿堂春风从后吹到前。

村支书老向领着我和小王俩一走进场坝,年轻的女主人就从没有大门的堂屋里迎了出来。看得出来女主人既能干又热情,坐在她家的堂屋里我们便聊了起来。

言谈中她告诉我们:“还是党的政策好,六年前生下三胞胎一男两女,每个才两斤多,在县医院的保温箱里放了两个多月才领回来喂养,当时想都没有想还能喂活,在政府的关怀下,乡邻的帮助下总算度过了难关。而今三个孩子都上了镇里的幼儿园,幼儿园又免去了一个孩子的学费,三个孩子都生活得好好的。”

闲聊中我环顾了她们家,家中的陈设很简陋,除了一台25寸的电视机,几乎再无值钱东西,但储存的粮食和腊肉还是不少,不禁我思索着一个问题:农村、农民基本生话满足后,要整体致富奔小康还真是“十二五期间”的重大课题!

在农村一下子要抚养三个孩子真是不容易,仅吃穿用度的日常开支就让人够受的,她说“如今党的政策好,丈夫在外打工每月可挣个一二千元,村里给孩子们评了三类低保,我也当上了村里的计生专干,工作也安心尽职的,去年入了党,没有党的照顾我们也就只有讨米了,入党我是感党恩,好好的为大家做点事,把党的恩泽给更多的人。”她那朴实的话语无不透着一种纯朴的真情。

交谈中,三个孩子也放学回家了,看着这三个活蹦乱跳的小家伙,我不禁想到应该为这几个即将上学的幸运儿童做点什么好呢?于是我问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他们齐声告诉我“我们要书包!”

多么单纯的要求!我拨通了对口支援的单位第一支部书记的电话,讲了这个情况,告知了孩子们的要求,对方满口应承下来。

“三万”活动民情调查体会2 篇3

在“三万”活动之初,保安镇政府要求所有工作队员“沉下去”,要充分了解农村现状。而现在,不知不觉当中三个月过去了,作为工商所工作组的成员,随队驻村入户走访工作紧张、忙碌。

原来我也在农村工作过,但在这次民意调查过程中,通过和他们接触,我发现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通村公路的硬化、小楼房的拔地而起、房前屋后环境的改善,农户电器的置办等等,在这些物质的欲望满足之后,他们的所思所盼己上升到了精神层面,所以说我并不真正了解他们。通过走访调查,我深深体会到:要做好“三农”工作,必须注重方式方法。具体到此次“三万活动”,就是要带着“五心”走访入户。

一是带着细心去走访,做到有的放失。走访入户前,我们认真了解了全村的基本情况以及走访农户的类型、农户对党的政策的知晓情况、农户对基层干部的认知情况等。

二是带着诚心去走访,做到将心比心。我们在走访过程

中,尽可能地到农户家中看一看、听一听,采用拉家常的方式,以请教和夸奖的语气,重点了解他们对当前政策形势的了解情况,家庭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设等,让群众“掏心窝子”,实话实说。对于有些村民当面不愿说的话,在“三万”活动初期召开群众会时,我向所到的几个组的全体村民们公布了我的手机号码,希望能听到他们真实的声音和期盼。或许就是

这一小的举动,很多村民向我打电话,和我诉说一些家长里短,向我反映一些困难和问题。

三是带着真心去走访,切实排忧解难。走访过程中,我们不乏碰到少数老百姓对我们开展的活动不理解、不配合,我们总是视群众的事为自己的事,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和农民打成一片;因人而异、力所能及地化解心结,解决困难和问题。在走访调查期间,我们向该村发放宣传手册等资料300余册;筹资2000元对困难家庭进行了走访和慰问;对全村的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以座谈、访谈等形式进行了深入调研,目前正在撰写调研报告。

四是带着爱心去走访,做好结合文章。工作性质决定妇

联不可能有大量的资金来支持村委会发展经济,更不可能为他们修路、架桥、改水,但我们充分发挥了我们的工作优势,用爱心感化村民,用诚恳的态度听取他们的意见,认真做好记录,并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主动为他们牵线搭桥联系。

五是带着责任心去走访,做到正面引导。在走访座谈时,我们时刻注意谈话的方式方法,对老百姓反映的怨气不挖根问底,对国家的政策能做解释的进行解释,对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答应一定向上级反映,尽量取得农民的理解,避免造成新的不稳定因素和引发新的上访事件。

通过近三个月的工作,不仅让我更多地了解了当前农村的一些情况,更重要的是让我在活动中发现了不足,对自身价值有了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和准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作为工作组的成员之一,在今后的工

市编办三万活动民情综合调研报告 篇4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编办工作队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深入基层一线帮助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活动自2011年12月开展以来,王场镇林圣村、关户村每家每户、每个角落都留下了工作组的足印。我们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入户交谈等最直接、客观的形式,从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完成这篇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关户村位于王场镇西面,辖5个村民小组,263户,1113人。全村共有耕地1855多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7523元。

林圣村与关户村比邻,辖7个村民小组,369户,1648人,耕地2570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7980元。

两村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适于多种作物生长,主要产出棉花、小麦、油菜、水稻等。

二、农村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三万”活动开展以后,工作组一方面协助村委会做好疏挖、治理沟渠塘堰工作,一方面深入农户,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开展社情民意大调查,准确掌握群众所思、所忧、所盼。我们主要从农村惠农政策的落实、民生情况等方面开展调研,全面了解他们对政府的要求与期盼,以及当前“三农”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工作组对两村所有农

户进行了走访调查,反映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组干部待遇过低,加上养老等问题无法解决,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导致现在出现了基层干部青黄不接的局面。

(二)土地集约化和利用率不高,耕地质量下降,农田水利设施多年未修缮,淤塞严重,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三)一部分组级道路没有硬化,群众出行不便。

(四)农民工技能培训途径少,缺少外出就业的手艺。

(五)农业科技与村民无法实现高效对接,群众需要技术时不知道咨询哪个部门。

(六)农村很多地方土地多年未重新调整和分配,解决农村土地分配和流转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

三、建议和对策

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勤劳致富奔小康,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成绩显著。如何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一)要因地制宜地做好村庄发展规划。将农业技术切实送到农民手中,实现科技与农户的有效对接;在条件成熟的地方,成立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高效益的规模农业;因地制宜,探索建立更完善和合理的土地分配和流转机制。

(二)引导农民创业,村里要给回乡创业的外出务工者

提供一个好的创业环境,从土地、厂房、小额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为村里劳力提供各类培训机会,比如通过工会、妇联等纽带组织对厨师、司机、修理工等的实用行技术培训。

(三)建设新农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需要一个好的带头人。通过换届选举等方式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要选对村支部书记人选。

(四)在大病救助和低保救助面上,进一步完善新型合作医疗;低保政策宣传到位,办理时要更加透明公开。

(五)进一步加快实施农村养老保险进度。

上一篇: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设下一篇:立鸡蛋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