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活动民情调查体会(精选8篇)
“三万”活动民情调查体会 篇1
民情调查体会
回顾总结近三个月来的点点滴滴,有几点体会和收获与大家共享。
一、通过这次活动收获很大,受益匪浅
感谢党对我们这些年轻干部的培养和关怀,因为这次“三万”活动,才让我有机会真正接触现实农村,真正感知老百姓的所盼所需所想所忧。同时,我也深知领导对我们工作组的厚望和信任,期待和关怀。要求我们年轻干部要深入农村,扑下身子当好入户调查的“潜水员”,努力做到不仅“身”要下,而且“心”要下,更要耐得住寂寞,把脚印“印”到每个农户家中。真正让我们年轻干部受锻炼,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让老百姓得实惠。
1、进一步增进了对农民的感情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这次“三万”活动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强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将三个月的驻村工作,我也深切感受到,做农村工作,首先要增进对农民的感情。只有对农民有了感情,才能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致富。只有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农村工作,才能听到农民的心里话、真心话,工作起来才能顺利,也容易见到实效。只有对农民有感情,把农民当兄弟,才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出智,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正如一小品中说的那样,城里大多数人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民。善待农民,就是善待自己;关爱农民,就是关爱兄弟。
2、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磨炼了意志
我们在驻村期间严格遵守“六不准”纪律,坚持只予不取,只帮忙,不添乱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省农业厅干部的良好工作作风,展现了省农业厅干部的新形象、新面貌、新风采。因为我知道我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而代表的是省农业厅的形象,甚至代表的是整个省直机关干部的形象。所以,在走访农户时,我们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和农民打成一片。听取意见时态度诚恳,认真做好记录,对国家的政策能做解释的进行解释,对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答应一定向上级反映,尽量取得农民的理解。
3、进一步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能力
1)熟悉强农惠农政策。这次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宣传政策。要向农民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首先就要做到自己先了解。通过每天对强农惠农政策的学习,我对相关政策法规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通过亲身入户宣传,倾听农民的声音,了解群众的想法,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这些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2)提高农村工作能力。三个月以来,通过向农民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实践学习,入户走访调查,了解了农村的基本面貌,政策落实情况。因为农村是我们的主战场,农民是我们主要的服务对象,因此农村工作能力对我们农业战线的干部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与农民打交道的能力,在入户走访时,十分注意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学习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沟通,用群众信得过的方式处理问题,切实提高了我做农村工作的能力。
3)锻炼观察与写作能力。通过入户走访,深入调查,收集第一手素材,培养了我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反映事物的特点。通过每天记录工作日志,撰写民情日记,工作总结及调研报告,亲身动手实践各种文体和形式的材料,写作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写作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
4、进一步增强了团队精神与集体观念。工作组就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组长、副组长领导措施得力,组员服从安排,团结同志,经常沟通协调,通力协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工作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充分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照顾,营造了一个团结和谐的良好集体氛围。
“三万”活动民情日记 篇2
12月30日,寒冷的冬天刮着刺骨的风,我们驻村工作组4人一大早就起来了,因为我们要去位于佛照山脚下的金岭水渠开展挖塘工作了。
吃过早饭,我们换上提前准备好的适于干农活的衣物,并穿上了雨鞋,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开始步行登山。走在弯曲的泥泞小路上,我们碰见了不少已开始劳作的村民,有抱着衣物去洗的妇女,也有背着农作物的壮汉,他们都带着微笑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说实话,虽然耳边吹过寒冷的冬风,但他们的微笑让我感觉不到一丁点的寒冷。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攀爬,我们来到金岭水渠下的大水池旁,顺着水池往上望,能看到一条宽约1.5米的水沟,里面哗啦啦的流着水,最终汇进蓄水池。我们沿着水沟往上爬,爬到水沟和水渠的交接处,看到已等候在这的王家村村委书记和各社区理事长及几十个青壮劳动力,我从他们手中接过一把铁锹,按照昨天我们在现场指定的计划,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路段一直分散到整个水渠。
风呼呼地吹,但同志们热情不减,因为有了热情,再加上我们一直在劳动,身上热乎乎的。忙了好一阵,大家都累了,于是坐下来休息。大家谈到了党的政策好。政府现在给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有55元的补助,有粮食直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保险等,“我真没想到现在有这么好的政策。毛主席时代政策也好,那时候什么知青下乡、干部进村驻队,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和现在一样,但那时给老百姓没得补助和补贴,现在的政策比那时还要好,我真不想死,活100岁我都愿意。” 一位村民这样说道。
确实,近几年来惠农幅度不断加大,农民生活水平不
断提升。我站在山上,放眼望去,山葱葱郁郁,平房拔地而起,橘园飘香,果实挂满枝头。不远处的农家小院里,炊烟燎燎升起,小孩尽情嬉戏。从村民的衣着上,从他们的谈吐间,我感受到,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小憩一会,继续劳作,“嚯嗨、嚯嗨”声在山间回荡。而在此时听来,竟显得如此悦耳。
一天很快要过去了,我们收拾好工具,下山了。再过
“三万”活动民情调研报告 篇3
一、基本情况
谢湖村地处麻城市宋埠镇东北部,距麻城市22公里,距镇区6公里,交通较为便利,现辖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29,现有耕地1986亩,其中水田1185亩,共有塘堰38口,面积700余亩,主要农产品有粮、棉、油和大棚蔬菜,其他以养猪、外出务工为主,水产品养殖、个体工商业、运输业、服务业和各类家庭作坊等为辅助,2010年农村人均纯收入约4100元。
二、谢湖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村级积累较为薄弱。谢湖村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资源溃乏,村集体经济经济十分薄弱,集体经济基本无来源途径。加之该村人多事情多开支多,仅有的集体收入还不够办公开支和支付村组干部工资。
(二)基础设施尚需完善。据工作组调查,村民对基础设施的建议和意见居第二位,仅次于民生保障。主要集中在村容村风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谢湖是农业大村,近几年虽然争取国家水利项目做了大量工作,但与群众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些沟渠、排灌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环境保护需加重视。经过调查村民对村容村貌整治认识不足,对新农村建设的错误认识数不胜数。由此导致村民对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支持不配合,不管三七二十一,垃圾随手乱丢、随处乱倒。在村里我们发现,目前垃圾乱倒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倒在远离住处的田沟里,有的就倒在房前屋后,集镇上虽然好一点,但垃圾仍然到处可见,加上现代垃圾不容易自然风化,无形中造成了二次污染。
(四)民生保障仍需努力。根据调查情况来看,关于加强社会保障及社会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占到了32%,足见在民生保障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分析原因,其一还是宣传不够,由于村民自身原因和宣传手段限制,现在基本上一些民生保障政策还是点对点的宣传;二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与群众在民生保障上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在该村家庭供养负担重的困难户、被病残拖累的困难户、老无助的困难户还占一定比例,需要分类关注与帮助。
(五)农村文化生活单一。相对而言,谢湖村属一个农村文化活动搞得比较好的村,但由于资金、机制方面的原因,总体来看,大多数群众的文化生活比较单一,直接导致了一些不健康的文化的侵蚀,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年青人自强意识、创业意识不强,地下六合彩仍屡禁不绝、打牌赌博的风气仍然存在,因此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也时有发生,需长期予以研究和关注。
(六)村组干部任务繁重。该村有村干部5人,小组干部有15人,但人口多,户数多,干部工作常常顾此失彼。尤其是村干部,不仅要面对全体村民,同时要应对县镇各部门,加上目前塘堰整治、党建、公路建设、发展大棚蔬菜建设等一系列工作需村干部协助,村干部任务十分繁重,检查多、验收多、会议多、接待多让村干部疲于奔忙。
三、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加强谢湖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建好领导班子为重点加强谢湖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务实管用的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模式,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的形成和完善,不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五个基本”为抓手,健全规章制度,积极在年轻农民中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村两委后备干部,同时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年轻能人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加大培养发展力度,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通过培养吸收年轻人才,以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潜力和党员队伍的活力,为农民、农村发展致富带好头。
(二)要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扶贫点和结对共建机会,要借“三万”活动的东风,继续采取得力措施,对未纳入整修范围的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管护,确保水利设施的最大利用率。继续争取项目,逐步改造现有沟渠、塘堰、水库等,提高水利设施灌溉利用水平,确保水利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道路、电力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基础设施管理机制,稳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问题;完善大棚蔬菜设施建设,实现蔬菜种植高产高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要高度重视环保问题。基于村一级经济积累较为薄弱的现状,建议将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范围,采取村收、镇转、集中处理的办法予解决;同时要高度重视新办企业的污水排放问题,严把项目审核关、污水处理与排放关,确保农村环境不被破坏。
(四)要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大力宣传各项惠农政策,使群众对各项政策家喻户晓。二是要加大监督力度,切实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两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切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惠农政策,严格实行“一卡通”,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民手中。增加农村低保覆盖面,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户的关心。对纳入低保对象实行县、镇、村“三榜公示”制度,严格做到“六公开”。
(五)要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农村文化生活单一,是直接导致农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要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提升谢湖村社会文明程度。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实施清洁工程,推动村庄美化、环境净化。大力加强科普工作,开展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平安村建设,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黄赌毒、非法宗教等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三万”活动民情调查体会 篇4
通过本次“三万”活动,我们把党的各项方针和各种惠农举措宣传到户、到人,让农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苗头和隐患,并有效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农村的稳定,最大化地满足了农民群众的各种服务需求,同时也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一、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通过本次“三万”活动,我们可以把党的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和各种惠农举措宣传到户、到人,让农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苗头和隐患,并有效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农村的稳定,最大化地满足了农民群众的各种服务需求,同时也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切实转变了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了解广大农民所思所想所盼所忧,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通过一个月来的入户走访,使广大农户能得到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农民交谈中能深切感受
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巨变。农村各项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尽管农村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农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信赖是有口皆碑的。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通过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了解农民群众对政府的新要求、新期待,了解农村矛盾纠纷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服务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强化基层队伍建设,带领农民群众走上富裕的道路。
二、走访磨练意志,密切群干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记忆犹新,走访的第一户就让我们遇到了难堪,当把调查问卷和一些资料拿给姓程的农户时,旁边的一位家人就把问卷还给我,说:“都是搞搞形式,党的政策那么好,但是也落实不到老百姓名下”,问他们现如今有什么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政府有什么要求和希望,说:“反正讲了也是白讲”。其实我们走访是真心想为群众办实事,可是这样一时让我们很是灰心,很是难堪。
在到下一户走访的途中,我们就细心的开导启发大家,走访过程中不仅要知道被走访对象类型、对党的政策的知晓情况、还要考虑被走访对象对基层干部的认知情况,每个村民对政策、对干部的认知程度都有差异,而村民之间因年龄、文化水平等因素又存在不同,要让群众信任我们,要时刻站
在他们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想,让他们愿意和我们沟通。总结之后我们改变了工作方式,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和他们亲切交流,时不时的拉拉家常,那种对立现象的小插曲再也没出现过。
看到我们是真心办事,有几个群众还主动找到我们留下了电话号码,说有事好联系,还说希望今后多开展类似的活动,多来听听村民的心声,你们来看我们,我们感到真的很高兴。这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真心对待群众,公平公正的为他们解决问题,与群众及时沟通,群众是特别通情达理的,之前存在的问题可能在于工作做的不细致,沟通方式不恰当。
走访拉近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真切的听到了群众的呼声。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只要心里装着群众,办法总是比困难多的多。
三、农民最关心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虽然累但却快乐着,吃住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然而还有很多亟待解决问题。通过对走访情况整理分析,农民最关心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村民最关心的是变压器、鱼池进水渠道不通、邻村红砖厂污染、公路修建以及小额贷款问题。虽然中心已解决
存里变压器问题,但是由于安装费用较高的因素,迟迟未能将村里的变压解决。
2、普遍反映农村鱼池进水渠道和电路问题得不到解决。在我们组所走访的农家中,甚至有几户连饮水都有困难。现在物价上涨过快,好不容易凑齐买育苗的钱,因为电路乱拉乱接,导致育苗都被电死。
3、虽然农民认为现如今的惠农政策好,也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普遍还是认为农民看病贵,农村家庭教育负担重。
“三万”活动下乡体会 篇5
3月3日,黄石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文件。3月4日,召开了“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培训会。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跟农村有着或深或浅的渊源,对农村的发展非常的关注和关心。我被选派作为工作队一员,尤其是对我这样没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来说,看到这样一个消息,心里是非常的亢奋的。
就我们的社会现实来说,很多人都存在着一种急攻进利的心态。行政人员也一样,一项政策或者是措施的出台,往往希望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将重点是“全覆盖”和“增感情”上,要求下派干部的脚印“印”到每个农户家中,增进干部与群众的感情。这个工作重点不像时下行政部门好大喜功的那样把“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村发展起来”这样宏大的口号作为工作重点,而是将大的目标进行了阶段性的分解,将筹备性的工作提上的大场面,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体现了决策者的一种境界。
时常会把行政部门和企业拿来比较。常常在想如果行政部门在做一件事上能像企业那样努力的减少成本,执着的追求利益那样会不会效率更高?对行政部门来说,成本是指办一件事投入的人、财、物,利益是指人民大众得到的实惠。那么,行政部门在准备做一件事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广泛地征集意见、进行大量的调查和可行性分析;然后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接着准备充足的材料、选择合适的人去实施。同时,加大监督和宣传力度。
在我了解的情况来看,一项政策或者是措施的出台和实施的推手,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已经存在或者即将出现的问题。但这项政策或者是措施是不是解决那个问题最好的办法,这些都是政策和措施已经出台后才会让人确切地说是普遍的群众去讨论的。能有机会在政策和措施出台前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人太少了。我觉得行政部门在制定政策,尤其是出台措施前,让广大群众参与的平台和机会太有限了。也就是调研、摸底、筹备阶段广大群众群众的参与率太低了。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两个甚至是一些普通群众在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上,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很多、整体的群众力量是不可忽略的。更重要的是普通的干部、广大的群众才是这项政策或措施的直接参与者和最终受益者。如果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不顾及当事人的意见和建议,那么这个方案就很难是一个好的方案。所以,我认为行政部门应该拓展平台,加大与群众的交流和沟通。比如说在政府要出台政策和措施前,除了采取与相关专家进行座谈,深入基层调研等传统方式收集民意外,还应该以商家推销自己产品一样的热情,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公益标语等广大群众熟悉的介质进行宣传,征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群众能方便、快捷地参与到政府的决策中来。
在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前,应根据前期的调查结果和民意,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且把这些方案公示出来,根据群众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对于“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我知道的就只有几个会议的精神,而且我也是第一批进驻村的队员。在入村以前,我和其他队员们进行了一个培训。此次活动的目地是宣传、调研、增进感情,宣传什么内容,调研什么情况,怎样增进感情,这些都有很大的学问在里面。
“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领导小组对工作组的成员有着严格的要求,对基层只能予,不能取,只帮忙,不添乱,不准接受基层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收受基层土特产等馈赠,不搞陪同和迎送。派出干部一律吃住在基层,吃住费用全部自行解决,要比感情、比作风、比措施、比收获。我觉得在这一点上,领导的本意是好的,但也需要有一个实施细则。就说“吃住费用自行解决”这一条,真正的让队员自己解决,我觉得这也是不切实际的,应该是到自己本单位或者是以地区为单位的工作队里报吧。但是这个钱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给农民,是入村队员按天数领取,然后吃一顿给农民结一次。还是把这笔钱按地区分到一起,农民凭收据去领取。显然第一种方式是不可行的,并不是说不相信队员们的自觉性,而是我觉得行政上的事本来就不应该从相信哪些人的角度来考虑。人是有感情的,是有七情六欲的,我想没有绝对正直和无私的人,每个人都有他的缺点和突破口,最好的办法就是制定公正严格的制度。如果是按第二种方法来支配这些钱,粗略地计算一下,一日三餐,最简单的也需要20元左右,加上住宿费和其它杂支,一天下来,怎么也要50元左右。如果入户的队员是走到哪就在哪家农户吃住,那么,很有可能是这样的,好客的农民根本就不会要这些钱。就算是愿意拿这些钱,也不一定每户农民都会为几十块钱而跑去报。如果队员们是按地区集中到几户农民家吃住,那么一个村要几户才够,有些村大、人不密集,这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这些都应该在队员们入村以前就应该安排好。
三万活动入户心得体会 篇6
还地桥镇中学
刘和兴
在“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中,我作还地桥镇中学“三万”工作组组员,深知工作难度大、要求高、责任重,但我义无反顾。在参加全镇“三万”活动培训动员会后,我在心底下毅然立下了 “践行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为人民,进村入户不畏难,莫道夕阳近黄昏”的勉言。从3月起,我同小组其他成员来到东庄村,脚印遍及每家农户,查村情、访民意,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圆满完成“两覆盖”、“三留守人员”调查等工作任务的同时,更拉近了我同农民群众的感情,深刻感受到了农村、农业、农民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了解到了“三农”工作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为确保两个全覆盖,让每家每户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还地桥镇中学党支部、校委会高度重视,由校长挂帅。校长任“三万”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自“三万”活动开展以来,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党员干部都分期分批加入到进村入户的行列,察民情,访民意,解民难,帮民需,真正做到放下架子,迈开步子,俯下身子,开动脑子,出好点子,带着深厚感情走近百姓。访问民情足迹到户、特困群众帮扶到户、留守家庭关心到户、生产发展指导到户、惠农政策告知到户、党的关怀传递到户。在寻常百姓家、在田间地头,了解三农现状,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
作为一名党员,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身先士卒,哪里边远难走就到哪里去。经过两个多月的扎实工作,工作组完成了“两个全覆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六百多户走访调研任务。协同撰写阶段工作小结、村情民意分析报告、民情日志等。我是农民出身,当个老师,但我对农村、对农民仍然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深入农村、走到农民中间,感到格外亲切,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和感触。
一、开展“三万”活动好
我体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信和依靠群众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基本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是我党革命事业胜利的法宝。全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是掌握民情、集中民智的有效方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重大举措。
以“三万”活动为平台,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进感情,转变机关干部作风。这次“三万”活动,是继中国土地改革和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又一次大规模的干部下乡活动,人数之多、工作之细、要求之严都是前所未有的。对于弘扬党密切联系群众、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养和锻炼干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党的惠农政策好 在进村入户座谈、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表里,广大农民异口同声称赞党的惠农政策好。减免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农资、农机补贴,家电下乡补贴,新农村合作医疗,新农村养老保险,义务教育,低保政策等等,农民如数家珍,这充分说明执政党一切为了人民,致力于发展经济,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理念深得民心。农友门朴实感情让我感激不尽,同时也默默地鼓励自己要教好书,育好人,让农村的孩子能享受更好的教育。
三、“三农”发展形势好
从我们走访的村小组的情况看,共同点是变化大、势头好,而变化最大的集中体现在农民的医、食、住、行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行,镇、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观,医务人员素质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病有所医、病能所医。农民自力更生,加上政府对特困群众危房改造的扶持,使其居住条件大为改观,“一建三改”使农民居住环境日趋清洁、卫生。通达通畅工程的实施使得大多数农民出行条件大为改善,绝大多数农户家中有电话、手机、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电用品。充分证明了“十一五”期间的惠农政策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状况。
四、建立长效机制好
“三万”活动使我深受教育、获益匪浅。但由于时间短、户数多,对情况了解还不是很全面,尤其是为老百姓办实事方面,还存在着很大差距。特别是东庄的地理位置较偏僻,水源条件差,加之当前的大旱,早稻插秧率低,夏季小麦、油菜收成有所下降,甚至个别组用水面临困难。这在办实事过程中将对我们提出了挑战,更是对东庄村今后的水里建设提出了挑战,因此,我想,要让解决好一些硬件设施,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应建立和完善干部下基层、包村组、对口帮扶的长效机制,要同党员结对共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形式主义,把“三万”活动真正做成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带领广大农民朋友致富奔小康,促进三农发展。
五、村民的关心与期盼
村民最关心的是村级公路问题。虽然村级主干道已部分硬化完毕,但是部分组通目前尚未硬化,平时路面就是坑坑洼洼,一遇到下雨便变得泥泞不堪,行路艰难。再是村级公路目前因石料的运输量大,车辆载重超过路面承受能力,容易压坏,怎样妥善解决经济发展与村路地的使用和维护问题。
东庄村普遍反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少。在我们组所走访的农家中,很少有30岁以下的年轻人在家务农,一般是出外打工,留守家庭多,导致请不到人做事,请到人做事也工价太高。这样下去,年老的丧失劳动能力,年轻的都在外打拼,耕地面积会逐年减少,耕地质量也日趋下降。
现在物价上涨过快,目前农民生产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年年生产投资太大,但是病虫害及旱涝等自然灾害威胁日益严重,一年下来除去投资的部分,余下只能过个生活。希望国家今后要大力监管物价,调节物价。
虽然农民认为现如今的惠农政策好,也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普遍还是认为农民看病贵,农村家庭教育负担重。很多家庭都希望子女可以和城市的孩子一样上大学,但是昂贵的学费往往让他们无力承担。
“三万”活动民情调查体会 篇7
———桐麻村
我入驻桐麻村工作组进村入户开展工作一个多月以来,根据农村实际工作情况,结合春耕生产,不断创新工作,走村入户,开展“三万”活动工作,宣传党的惠农政策,送科技信息技术,贯彻驻村工作的各项规定,认真做好“三万”活动的各项工作。现将调查走访阶段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落实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
我工作组分片深入到各农户家里,以“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密切干群之间的血肉关系,扎实落实“全覆盖”和“增感情”,切实做到把党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在走访过程中,我工作组干部以落实“三个走访”为重点,一是坚持走访所有农户,不遗漏一户,实现走访全覆盖;二是重点走访“五老”、“六户”,即重点走访“老党员、老干部、老农民、老教师、老上访户”和“特困户、五保户、示范户、留守妇女户、留守儿童户、留守老人户”。三是走访过程中把党的政策宣传到位,重点宣传粮食补贴、农村低保、计生奖扶等强农惠农政策,让农民真切体会到党的温暖。
(二)端正态度,搞好民情调查
民情民意调查是“三万”活动的中心环节,掌握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和农村社会稳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主动问
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典型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群众的疾苦,为群众兴办实事把好脉,做到有的放矢。
“三万”活动民情调查体会 篇8
一、基本情况
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民情恳谈活动的意见》以来,各镇街、各部门根据市委统一要求,结合各自实际,采取得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8月底,17个镇街和大多数部门都印发了实施意见或方案,认真开展了这项活动。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镇街和部门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民情恳谈活动的意见》,进一步提高认识。张庄镇作为民情恳谈的发源地,立足于完善与提高,相继召开书记办公会、党政联席会、全镇动员会,学习贯彻文件精神;把民情恳谈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研究部署工作;印制了工作配档表,把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具体到人。为推动民情恳谈活动深入扎实开展,各镇街和部门都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划分了工作组,明确了职责;将民情恳谈工作列入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考核两次,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树先、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千泉街道办事处民情恳谈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专题联席会,集中研究恳谈中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要求等各种信息,下发《督查令》,交有关部门进行落实。
(二)夯实工作基础。从目前全市开展情况来看,普遍做好了基础性工作。在构建民情恳谈网络方面,各镇街都推选出了民意代表、民情联络员、民情信息员。郭里镇将全镇39个村庄划分为420个民情责任区,每个责任区选出一名中心户长作为民意代表。太平镇在每个机关站所中聘请了1名政治素质好、作风扎实、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作为镇民情联络员。香城镇从每个村挑选了1-2名民意代表作为民情信息员。峄山镇、太平镇、平阳寺镇、郭里镇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固定的民意代表、民情联络员。多数市直部门也分别从单位内部和社会上聘请了民意代表和民情恳谈员。在畅通民情恳谈通道方面,各镇街和多数部门普遍进行了入户走访,召开了恳谈会,固定了恳谈时间和地点,印制了“民情恳谈联系卡”,设立公布了主要负责人的公开信箱、电子信箱、联系电话等。石墙镇在第一个民情恳谈日中以“三个一”为重点谈工作、议发展,即:组织包村干部开展一次民情恳谈培训会,组织村级干部做一次全面的村级情况通报,组织开展一次民主评议活动,架起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在健全民情恳谈制度方面,各镇街、各部门按照文件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健全完善了《恳谈责任人制度》、《民意代表制度》、《民情十日承诺制度》、《首谈责任制度》、《督查考核和奖励制度》。张庄镇、大束镇制发了操作性强、内容较全面的《民情恳谈操作规程》;田黄镇建立了《一线工作法制度》、《民情汇总制度》、《民情落实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中心店镇建立了民情恳谈对话协商机制;千泉街道办事处建立了《村(居)民意代表联系户制度》;计生局实行了《民情恳谈记录备案制度》。
(三)做好结合文章。各镇街、各部门坚持在结合中求实效,推动民情恳谈向纵深发展。与政务、村务公开相结合。北宿镇、太平镇等对群众在恳谈中提出的宅基地划分、计划生育、镇村财务等热点、难点问题定期在政务、村务公开栏中公布情况,暂时无法公布的注明原因,有效促进了领导班子廉政建设。市地税局将计税依据、纳税定额、税款征收、纳税检查、违章处罚等情况在各分局办税服务厅的政务公开栏全部予以公开,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提高了办事效率。市民政局、文化局分别就经济适用房购买资格、网吧经营管理等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不同形式征求群众意见,制定落实措施并向社会公布,赢得了群众的称赞,推动了工作顺利开展。与镇村规范化建设相结合。北宿镇成功地把民情恳谈纳入规范化建设的轨道,两项工作一起抓,互促并进。在该镇的村级操作规范中明确提出,每项重大决策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审议,凡是群众不满意的,坚决不办;多数群众不满意的,不勉强办;确需办、群众一时认识不到的,先做工作,工作做通再办,用镇村规范化建设规范干部行为,有效转变了干部作风,促进了依法行政。与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市教育局党委先后召开市直学校、老干部、镇街教办、党员群众等不同层次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对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整改、对好的意见和建议认真采纳。郭里镇、香城镇、唐村镇、千泉街道办事处等镇街也坚持深化民情恳谈活动与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转变机关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了良好效果。与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相结合。香城镇、唐村镇、平阳寺镇、钢山街道办事处等通过多种形式给群众宣传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平阳寺镇印制了新《信访条例》、《普法教育读本》等发放给群众,引导群众参政、议政,合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减少了行政决策成本和行政阻力。
(四)创新恳谈形式。在深化民情恳谈活动中,镇街和部门注重与实际结合起来,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搞出了自己的特色。在形式上,太平镇设立了由36人组成的镇民主议政会,下设政策议政组、经济议政组、科教文卫议政组、社会议政组等4个小组,每名成员都有各自联系的村民代表。议政组成员从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老党员、致富能人、群众代表中推荐,由党委批准产生,参与党委、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在内容上,田黄镇结合市委文件精神和本镇实际,延伸“一线工作法”,设定每个田黄集市日为镇访谈日,由镇村村通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坐班接待访谈群众,开展“民情村村通”活动。在落实责任上,凫山街道办事处建立了民情责任村(居)制度,每个责任村(居)由一名领导成员带若干名机关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责任村(居)的民情恳谈工作。在民情通道上,市公安局开展了以“民情大调查、万户大走访”为主要内容的民情调查活动,通过“进民家、拉近距离,听民声、换位思考,解民忧、搞好结合”,架设了警民之间的民情通道。
(五)取得初步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各镇街(不含村居)和部门已召开各类恳谈会400多次,参与恳谈的群众11000多人次,听取各类意见、建议4200多条,解决各种实际问题600多个,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为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一是理顺了群众情绪,促进了社会稳定。通过开展民情恳谈活动,及时排查、妥善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深入宣传了新《信访条例》,教育、引导群众遵循信访程序,依法维护合法权益。镇街上访总量有所减少,没有发生越级访、集体访现象,信访形势明显好转。二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在深化民情恳谈活动中,各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认识到了自己工作与群众要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群众观念、服务意识,拉近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推动了工作作风的转变。三是解决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为群众办了大量实事、好事。各镇街、村居和部门认真听取基层干部职工群众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二、工作建议
下步工作中,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制定一个规程。建议组织专门班子、邀请基层领导干部和群众代表参与,研究出台全市统一的《民情恳谈操作规范》,认真梳理每个环节,细化工作要求、步骤、方式,便于指导长期开展工作。
二是选好一批典型。从镇街、村(居)、部门、单位分别选出一些试点,加大指导力度,进行重点培植。在层层召开现场会的基础上,及时归纳总结经验做法,集中汇编成书,予以印发,便于镇街和部门借鉴经验做法,推动全市工作。
三是培训一批骨干。依托市、镇街两级党校,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带训等形式对各单位领导小组成员、村(居)主要负责人和民意代表、民情联络员分别进行培训
【“三万”活动民情调查体会】推荐阅读:
“三万”活动工作组深入村组--民情日记06-06
区政务服务中心“三万”活动心得体会06-26
“三万”帮扶活动06-06
三万活动工作总结07-06
乡镇三万活动汇报材料07-14
三万活动专题调研报告09-25
农保局三万活动工作汇报09-23
远安县三万活动走访入户告知书10-10
巴东县卫生局三万活动总结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