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五联”走访活动日记

2024-11-12

“三万”“五联”走访活动日记(通用3篇)

“三万”“五联”走访活动日记 篇1

“三万”“五联”走访活动日记1

——金斗村工作队

3月10日星期一晴

一行5名安监局驻金斗村工作队清早出发,并没有向村里提前通知,大约9时左右来到马桥镇金斗村困难户纪芳的家中,恰巧他有事不在家,其爱人彭德芬正在家中洗衣服,看到我们又一次的到来,显得格外热情,急忙招呼,为了尽快进入正题,我们便让彭德芬先坐下交流。

纪芳属于贫困学生户,爱人没有收入,一家全靠纪芳在打工挣钱,最初在九里川保神磷矿打工,今年到3月10日保神磷矿还没有开工,也没有收入,学费都还是七凑八借的,眼看着这样不是办法,在这时候安监局领导的到来,正是风雪中送来了燃碳,从鹏德芬的口中了解到目前的现状后,吕局长立刻电话联系先给纪芳落实在矿山打零工的工作问题,而后得知孩子目前已经去上学了。

在村里一家小餐馆简单的四菜一汤5个人吃的干干净净,饭后看下时间还早,便屡一屡这次来村里要落实的几件事儿,下午在在村委会会议室主要讨论了6件大事,一是先建垃圾场一个、垃圾池三个、公厕一个、垃圾填埋场一个和修建河堤约500米,村里马上拟定建场、建池、公厕和填埋场的地点;二是根据综治文件先对全村村名、农户依照信息表进行摸底,并选举信息管理员和信息员;三是村书记要积极争取县财政 “三万”活动专项扶持资金;四是绿化工程,金斗小区建设项目现在已不少农户入住,待解决的有路面硬化和小区绿化,金斗街道的绿化工程,先拟定垂柳5米种植一颗;五是由安监局吕局长帮助协调县住建局给金斗村解决8胡危房改造问题;六是中央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宣传进村,学习资料现场发给村干部和村名代表,要求会下组织学习,现场还发了安监局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征求意见表,请村名代表进行评价并填写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或建议。

远安县三万活动走访入户告知书 篇2

进村入户走访告知书

尊敬的:

你好!

近年来,农村变化日新月异,农民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发生了新的变化,对我们党执政兴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要了解基层群众思想和生产生活状况,倾听基层群众的真实呼声,确保我们出台的政策、推行的措施符合农村实际、切合群众需求,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深入一线、融入基层、贴近群众。为此,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县委、县政府决定从3月份开始,集中3个月时间,以“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以“机关转作风、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为目的,分宣传启动、推进实施、总结表彰和成果运用四个阶段组织开展此项活动。全县组建103个工作组、选派300多名县直干部深入103个行政村(社区)开展工作。活动期间,工作组将通过会议座谈、入户走访、典型调研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宣传惠农政策,了解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农村发展。

我们先后次到你家走访,因为你们举家外出务工或因事不在家,一直未能和你们当面沟通交流,现留下联系方式,望你们见到后及时与我们联系。

县“三万”办电话:3812272

工作组所在单位:联系电话:

联系人:联系电话:

联系人:联系电话:

联系人:联系电话:

证明人签字:

工作组所在单位(公章)

湖北三万活动民情日记 篇3

公共汽车里的对话

我在长途汽车站买了今天下午2:30由黄州开往红安的车票,票价40元。我提前10分钟上车,找到座位后将行李放在旅行架上。司机韩师傅和售票员吴女士都是红安人,韩师傅是个热心肠的人,也是一个快言快语的人。在开车前的间隙,韩师傅一边吆喝去红安的旅客赶快上车,一边不时地打量着我,并对我说,好面熟,似乎在哪里见过我。我们的对话由此开始,有时我问他答,有时他问我答。售票员吴女士也不时插插话。

我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跑长途的?”

他说:“我是从1995年开始跑长途客运的。”

我又问:“跑长途客运年收入多少?”

他没有直接告诉我,而是说:“小本生意,养家糊口。” “买一辆车要花25万元,要跑4年多才能回本,再跑三四年后,又要换新车,一辆车只能跑8年时间,到手的钱没捂热又要全投进去,手头紧、压力大。” 接着他又说:“现在跑长途客运有两难,客源很少难赚钱,油价上涨难赚钱。”

到了2:30,韩师傅准时发车。车出黄州城没有走高速公路,而是走老路。

我不解地问:“为啥不走高速?”

他答道:“走高速要收费,成本太高,要赔本。在平时淡季里,有时一趟车只拉一两个人,就是走老路也根本顾不到成本;有时为了多拉一个客人,常常转到新洲城里去找旅客。”

我前边坐着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在我与韩师傅的对话中,她认出了我是市委书记。韩师傅一听说我是市委书记,便说:“难怪哟,我怎么觉得这么面熟,原来是在电视里经常见到你。”我和韩师傅的对话从油价谈到票价,从撤除公路收费站谈到为民谋利。虽然他知道我的真实身份,也不显拘谨。在我和韩师傅的对话中,不时穿插着我与年轻姑娘的对话。

我问她:“你们学校怎么样?”

她回答道:“还行。就是缺少音乐老师和运动场所。”她接着说:“我们学校初中还没有开音乐课,全校有1400多名学生,还没有学生活动的操场。希望刘书记多关心二程中学。”

交谈中得知,她也姓刘,和我是本家,是红安二程中学的英语老师,毕业于华科大武昌分院,充满着朝气。尽管学校当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她总是一脸的笑容,似乎擅长用笑声说话。我从她的笑声中,看到了80后的生机与活力,看到了黄冈老区的希望与未来。

车子一路前行,我在与他们的对话中沉思。这是我当上市级领导干部以后第一次坐公汽下乡,我似乎找到了年轻时代骑自行车、坐“狗跳”下乡的感觉。坐公汽的感觉真好!在欢笑中了解民情,在平等对话中掌握民意,直截了当,没有“向您汇报”、“向领导汇报”之类的粉饰与拘谨。如果不是有今天乘公汽下乡的经历,我怎么知道跑长途客运有“两难”?我又怎么知道像二程中学这样的学校还缺乏音乐老师和运动场所?这次公共汽车里的对话,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真话在老百姓的心中。一句“在电视里经常见到你”,让我反思。这说明我平日与老百姓面对面接触的时间少了,如果能把这句话变成“在田间地头、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经常见到你”,该多给力啊!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在农户袁桂满家中唠家常

经过三个半小时的行程后,下午6时许,我来到了重点贫困村郑必高村。

郑必高村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东部,全村1517人,331户,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60元,被列为全省贫困村整村推进的重点村。

进入郑必高村,落日的晚霞浸染着袅袅炊烟,村前的池塘倒映着农家院舍,给寂静的山村增添了几分动感美。

我沿着“回”字型池塘走进了村民袁桂满家中,她正在收拾桌子,等老伴回来吃饭,大儿媳在厨房忙着做饭。

“老乡,咱俩唠唠家常!”我拉着袁桂满的手,与她一起坐在一条长板凳上。

袁桂满老人今年62岁,满头的白发见证着岁月的沧桑。

我问袁桂满老人:“您的孩子多大?”

袁桂满老人答道:“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长大成人了。大儿子和儿媳在东莞开了一家美容美发院,小儿子在县城打工,小儿媳在县城照顾孙子上学,女儿和女婿都在县城打工。”

我又问袁桂满老人:“您的身体怎样?”

袁桂满老人答道:“我的身体不好,患有多种病,得了糖尿病、冠心病和肾积水,经常头晕,做不了事。”接着她又说:“我的身体不好,我怕拖累孩子,就扛扛算了,不去住院。”“我不能给孩子们有什么帮助,但我不能拖累孩子呀,孩子们找一分钱都难啊!大儿子虽然好点,但那也是他们的辛苦钱。小儿子生活有点困难,女儿的生活就更加困难了,至今还没有自己的房子,是靠租屋结婚过日子。我又怎么忍心花他们的钱诊病呢。”

我说:“不是有新型合作医疗吗?”

她说:“合作医疗报一部分,自己住院还要出一部分。我没有什么给子女的,就不忍心用他们的辛苦钱。用他们的辛苦钱,哪怕是用一分钱,都是割我的心头肉呀!这不,大儿媳听说我生病了,专门从东莞回来照顾我。我帮不了他们,反而拖累了他们,心不甘啦!”

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伟大的母爱!

我听后一阵酸楚,连忙从荷包里掏出500元钱送到袁桂满老人的手中,并告诉她为响应这次全省开展“三万”活动,市中心医院派来了最好的医生为村民义诊,免费检查,免费送药。袁桂满老人高兴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我在广播里听到了,明天就去看医生。”

接着我又问:“您当前在生活上存在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上一篇: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下一篇:消防报警系统施工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