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立平体会

2024-06-23

郑立平体会(共2篇)

郑立平体会 篇1

郑立平报告心得体会 周末还有一些睡意的我朦朦胧胧的坐在了演播大厅,那里汇集了所有的老师正在聆听郑立平的报告,他讲述的是《我对班主任成长的剖析与思考》,讲授者激情澎湃,案例颇多,讲授形式多样:举例子、打比方?? 在讲“我和班主任,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时他是这样举例的: 无论是先结婚后恋爱,还是先恋爱后结婚,但既然已经结了婚。那么就只有两种选择:

一是赶紧离,越早越好,免得自己受煎熬,况且现在社会提倡每个人要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

二是好好爱,越深越好,情人眼里出西施,即使对方是个丑八怪,可你偏爱那个憨傻样,爱就爱他个死去活来。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婚姻不是儿戏不是说离就离的,如果发现不合适早早就离了,再去选择下一个,难道下一个就很合适吗?未必!既然选择了不是遇到问题就知难而退,而是相互之间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和彼此适应、相互包容的。教育也是这样,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其他任课老师都需要在这条路上学习、慢慢成长最终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面对困难就逃避、退缩的人,我想哪个岗位都不适合他吧!这样的人将是一事无成的人!

“你天天年年讲这些内容自己都听烦了,学生怎么会不讨厌”针对这句话他是这样比喻的:

这是比强奸更可怕的事情,强奸至少还有一个人是高兴的,你这样对待学生这是比强奸更低级的强奸。

这样的比喻把在场的教师惊的目瞪口呆,顿时间大家议论纷纷,所谓的教授如此低级、无趣,简直让人倒胃口!

批判“诸葛亮”是一个最愚蠢的人,如果不是他的存在蜀国就不会灭亡:

我认为:人不是神,身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缺点,做事当然有许

多不可预见的。说起诸葛亮我觉得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地方,接下来我就说说这个千百年来被中国人民歌颂的人物: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汉族,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发明创造有:八阵图、地雷、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艺术造诣颇深如:书法、绘画、音乐、文学;治国成就更是卓越!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诸葛亮”的存在蜀国就不会维持那么久!

在他的课件里出示了众多关于读书的“另类口号”如:“读书是为了养活你的众多女人” 让老师多读书,这一点我很赞同,因为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它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提高我们的素质,增长我们的见识。但他不是为了养活众多女人这样恶心的事情!

这一天的报告听下来我的感受颇多,最后我情不自禁的为我们教师写上这样一段话:

教师默默的工作、无私的奉献,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奉献给了教育,给了学生,回想起来给家人的、给儿女的、给自己的太少太少,为此我要给我校的老师们赞一个!2013-12-21篇二:听郑立平专家讲座有感

听专家讲座有感 5月19日,有幸听到郑立平老师的讲座,深有体会,受益匪浅。他们用质朴、诚恳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个老师,老师们仔细地记着笔记,学习气氛异常浓厚,敬业精神感人至深。

郑老师,全国十佳班主任,特级教师,全国民间班主任成长研究会创始人,在全国各地做教师成长和班级管理专题报告200多场。郑老师的其中一个问题分析地很是深刻,你是为谁工作的?为学校、为校长而工作,还是为自我、为兴趣而工作?经过与大家交流之后,我们得出了结论:让工作成为自己喜欢的事情, 为兴趣而工作,是人生幸福之源!观点之新,境界之高,使我们为之一震。在佩服专家的同时,我也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专家皆凡人,却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实现了自我价值的飞跃,成了一代名师,由此可见在名师的身上一定存在一些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之处。“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的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它要求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的世界观、思想理念、行为举止、以及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你希望你的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对人以诚相待、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尽力做好任何事情,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而你要做好这一切,班主任研修会总结 4月18号,在周校长的带领下,冀中三十多个班主任去邢台参加中小学班主任研修会的学习,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参加工作已有七年,六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各色各样的学生都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解决过,自认为已稍有点班主任工作经验。可是,听了三个优秀的班主任的讲座之后,才发现还有更特别的学生,有更难解决的问题,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就这次学习,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是来自北京高中教学研究所的韩玲老师,韩玲老师讲话幽默风趣,使整个会场气氛活跃。她为了说明在实际的工作中如何去对待问题生,她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是“乐妻劝婆”,第二个是“崔永元患上了数学恐惧症”。这两则故事虽然发生在不同年代,但叙述的都是“施教者”对“犯错误者”的批评以及产生的效果。乐羊子之妻面对婆婆的不良行为,采取责人先责己的方式,以退为进,以情感人,扣其心灵,促其反省,使婆婆幡然醒悟,羞愧难当。崔永元的数学老师采取羞辱性的语言和行为批评学生,使学生患上了“数学恐惧症”。

由此可见,批评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使犯错误者改正错误。实践证明,适合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正确有效地批评,能激发学生不断进步,甚至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批评教育方法不得当,不但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还会造成学生某一方面终身发展的障碍。试想,倘若乐羊子之妻与婆婆这样简单的说“这么大年纪还偷偷摸摸,成何体统?真是越老越糊涂!”那效果会怎么样呢?除了婆媳打一架外,还能有什么呢?打一架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婆婆能幡然悔悟吗?再想一想,倘若教数学的鲁老师发现崔永元上课不注意听讲时,采取先暗示,课后再与其个别交谈,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效果又会怎么样呢? 反思一下自己,在平常的教学中,如果我的学生犯错误了,我就会点名批评,甚至会当着全班的学生的面来批评,因为我认为这样是“杀鸡儆猴”,是对学生、对班级都有益的。然而,韩玲老师以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一定要避免当众点名批评学生。因为她认为学生的想法、作法比较单纯天真,而且学生气质各异、水平不一,做错事、说错话的情形时有发生。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学生来说,犯错误是他们的权利,我们应当以挚爱、宽容的态度,坦诚、体贴的话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发现教师语言的育人功能。如果我们当众批评学生,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影响他的一生。因此,我们教师应更多地研究这些错误的前因后果,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学会从错误和挫折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学会从错误走向正确。

第二位老师是来自北京史家小学万平老师,万老师语言温柔,正是这种温柔所带来的亲切使她成了学生喜欢的老师。

万平老师认为:教育的生命力,首先在于“教育的温度”。她说过一句话:“我想用自己的心和行动将冷冰冰的教育理念化成有温度的关怀,因为我知道:以爱,才能育爱;以能,才能养能;以心,才能传心;以德,才能培德。” 万老师追求的教育是一种有温度的教育。她讲的一个故事对我的触动最大:1997年9月,万平接了一个新班,班上的浩浩快十一岁了,由于脑发育迟缓合并多动症,上四年级了话还说不清楚,人称“鸟语”。这孩子,别看生活、学习不能完全自理,却特别具有攻击性。他的劲儿特大,脾气一上来,一胳膊推过去,一排桌子就像多米诺骨牌似的,哗啦全倒,全班51名学生,四十多名被他打过。因为有他,班无宁日,课无宁课,课任老师进班都犯难。

万老师没有放弃。从1998年3月开始的两年半时间里,万老师与他的家长合作,一点一点地对孩子进行引导、训练、矫正。进教室、收拾书包、收拾文具、走路、踏步、练习汉

语拼音、朗读、写日记、写作业??一点一点地做,一天一天地练,一个学期一个学期地制定目标,几乎每天,万平都与他的妈妈进行教育笔谈、辅导、鼓励家长坚持与其配合,仅一个学期下来,就积累了近万字的资料。就这样,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这个孩子学习能自理,动作也快了;他还练弹钢琴、记日记,不仅出操排进了队列,还参加全校的队列比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我们对待学生要有耐心,因为塑造学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正是我所缺乏的。

第三位老师是来自山东的郑立平老师,郑老师儒雅、睿智、大气,有一种超凡脱俗气质。郑老师讲座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幅图画,一幅是用猫头鹰的两种表情诠释了教师一学期的心情变化,一幅是用小孩一周的面目表情变化描述了教师一周的心情变化。

新学期伊始,每个老师都是带着激情进入教室,可是快到学期末的时候,教师出现了一种倦怠,尤其是班主任,被各种问题折磨的已是痛苦不堪。周一,老师很不高兴,因为繁忙的一周开始了,琐碎的事情、繁杂的问题接踵而至;周五时,心情变好,周末可以休息了。

总结上述两种现象,教师在工作中出现了倦怠,繁杂的事情,难解决的问题使老师身心疲惫。那么我们怎么做呢,要培养良好的心态。

我们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信心,热爱工作 我们的乐趣是建立在教学之上的,离开了工作,远离了学生,作为老师,就失去了良好心态的基础,良好心态是我们努力工作后反馈给我们的副产品和奖励,而我们工作的主要对象就是学生,不热爱学生,工作就失去了主心骨和精神支柱,当我们热爱每一个学生,把他们看成一个个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时,才发现我们工作之高尚,生活之充实。用轻松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工作 面对学生的各种违纪,不要着急,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冷静思考,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要动不动就去批评学生、处分学生、要学生请家长,闹的学生、家长、老师都不愉快,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颗上进的心,他们毕竟是孩子,不需用国家的法律、制度来给他们上纲上线,也不要给他们贴上笨蛋等标签,只要老师对他们充满信心,总是鼓励他们进步,不仅给予了学生好的心情,而且老师自己也不致为学生的违纪而伤透脑筋。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地理解了作为教师的不容易,也知道了一名优秀的教师背后付出的汗水。作为三十岁教师的我,在今后的工作会深刻反思这次培训的经验,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到自己的工作实际当中,争取日后的工作能有一定的进步篇四: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非常荣幸,上周五被学校派去参加泰安市班主任培训。实实在在的说,这次培训真是痛并快乐着。先说痛,大家都听过课,知道听一天课的滋味。这次培训组织非常严密,每个县安排一个组长,负责点名,上午8点到11点40,下午2点到5点40,中间休息10分钟,椅子硬邦邦,2天半一停不停,会议完毕全身都疼;但是在痛苦的同时,所有老师没有一个中途离场,无论年龄大的还是年龄小的,不停的做笔记,会场时刻充满掌声与欢笑。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真的有那么多优秀的老师,优秀的班主任,以前总觉得那些人是被包装的,虚伪的,被人捧上去的,对他们不屑一顾,但是通过听到他们幽默而不乏真诚的语言,看到他们一点一滴的工作,密密麻麻的工作笔记,为学生留下的一张张生活中活动中的照片,真的能感受到人家确确实实是做出来的成绩。让我也真的认识到了自己的肤浅,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就开始自我审视。和人家比比,学历比不上,内涵比不上,对工作的付出与热爱,更是远远不如,那么多学识、容貌、自身条件非常优越的老师们,全身心的投入并热爱着这份工作,我有什么资格埋怨,抱怨,发牢骚?工作了十五年,我还从没那么认真的听过那么多报告,也从没觉得原来自己那么差。

刚才那些话有些跑题。下面我把这次培训的内容给大家汇报一下:这次班主任培训主要分为两大内容:一是围绕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这个主题,由教育部班主任国培专家郑立平主任做了专题报告《打造幸福的教育人生》,并由全市十名骨干班主任做了经验介绍;第二

块内容全国第一位特级礼仪教师 贝新茝 老师做了班主任文明礼仪培训。其中让我感触最大的就是郑主任的《打造幸福的教育人生》。当时郑主任在作报告时,对大家说,今天我也学学央视记者采访一下各位老师:“你幸福吗?”会场一片哗然,郑主任又说,估计在我问的时候很多班主任都在心里撇嘴,说这个姓郑的真恶心,我们天天起的比鸡早,拿的比民工少,忙的脚不沾地,口不离药,校长翻白眼,家长打报告,学生来气我,父母妻儿没空陪,还问我幸福吗? 等大家平静下来,他又来了一句,大家很大部分都觉得自己不幸福?干活确实不幸福,那么大家不干这些就幸福了吗?然后刷刷刷好多光鲜出众的名人照片显示在了大屏幕上,看着那些高高在上的让人羡慕不已的名人,郑主任却出示了他们生活中工作中的很多难题,挫折,磨难,让大家感受不只是我们不幸福。既然生活就是这个样子,工作就必须去做那些,我们改变不了一切,只能去改变自己,让大家把自己变幸福,变成幸福的人,幸福的老师,幸福的班主任。然后他对大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改变自己的职业心态,享受教育者独有的价值,做个幸福快乐的教师。

心不老,生命就年轻!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造就幸福的学生,只有快乐的教师才能让学生快乐、健康,只有追求自我发展的教师才能引领学生创造精彩的未来。

郑老师将教师工作状态分为四类: 一是痛苦地呻吟,焦躁地挣扎(最低层次——想脱离)

二是疲倦地应付,麻木地运转(基本层次——想困守)

三是勤奋地奉献,积极地上进(较高层次——想突破)

四是敬诚地感恩,幸福地陶醉(最高层次——想升华)

叶澜教授也将教师分为三类: 生存型——无奈的苦捱;

享受型——吃苦也是享受;

发展型——创造的幸福

教师的思维模式决定着教师的工作质量

把工作当成一种任务,生活就是奴役,把工作当成一种快乐,生活就是享受;

任务使人逐渐机械和倦怠,问题是人逐渐深刻和智慧;

是学生问题使我们不断提高和完善,是问题学生使我们的工作神圣而伟大。

我们无法预知学生的未来,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迟开早开都很美。就像金子美玲说的,“大家不同,大家都好”!“存在就是合理的”

人与人的差别就在于晚上八点到十点,看你怎么利用。

把自己开成花,你就永远行走在春天里。

家长是我们最重要的教育同事。如果班主任的脸上没有洋溢着笑容,那么这个班级一定没有朝气。生命是黑暗的,除非是有着热望;

所有的热望都是盲目的,除非具有知识;

所有的知识都是无用的,除非有工作;

所有的工作都是虚空的,除非有爱;

当你怀着爱心工作,你将你与自己,与家人,与同事,与所有人紧系在一起。?? 班级,就是我们的的自留地,就是我们的试验田,就是我们的后花园,就是我们班主任最美的舞台,就是我们展现自己的最佳位置。有作为就有地位!

二、改变自己的专业角色,勇做学生精神领袖,做个志向高远的教师。班主任对于学生最大的帮助,就是——精神关怀。

美国教育家海姆·吉诺特一段话——

“我总结出一个可怕的结论,我在课堂上起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个教师,我拥有让一个孩子的生活痛苦或幸福的权力。我可以是一个实施惩罚的刑具,也可以是给予鼓励的益友,我可以伤害一个心灵,也可以治愈一个灵魂,学生心理危机的增加或减缓,孩子长大后是仁慈还是残忍,都是我的言行所致。”

崔永元在《不过如此》一书中,回忆了念书时对数学的“刻骨铭心”的记忆,文章最后这样说道——

“对我来说,数学是疮疤,数学是泪痕,数学是老寒腿,数学是类风湿,数学是股骨头坏死,数学是心肌缺血,数学是中风??当数学是灾难时,它什么都是,就不是数学。

所以

1、爱心要建立在公平心的基础上。

对几个别学生的特别关注,是对其他人的忽视。要多关注集体,少盯着个人,努力用班级文化引领孩子成长。这里有个案例,有位老师抱怨孩子学习没有自觉性,郑老师建议指学生背诵欧阳修的《会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郑老师说,即使再小孩子,就算不懂“君子”的含义,也绝不愿做“小人”,这就是文化引领。

2、敬业心一定要建立在童心的基础上。

班级管理,“管”,体现执行力,“理”体现思考力,对于一个平庸的教师来说,越敬业,对学生伤害越大。

3、名利心一定要建立在慈悲心的基础上。

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做学生的榜样,正所谓“身教重于言传”!

4、专业心一定要建立在健康身心的基础上。

5、巧妙惩罚,真心教育

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认为,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马卡连柯也曾经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但惩罚是把双刃剑,如何运用则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创新的艺术,只要我们创造性地加以利用,定能给教育增添别样的风采。

郑立平体会 篇2

这正常吗?如果让所谓的秩序追求压抑了孩子成长的天性, 这哪里是教育?!班级, 本应该是孩子成长的家园。孩子, 理应是班级的主人。诚然, 班主任的本位应是为孩子的成长搭建平台, 提供动力。育人, 才是教育的本质。郑立平老师的《把班级还给学生》就是在把握班主任工作本位基础上, 还原教书育人本质的精彩呈现。“有许多班主任在忙忙碌碌的管理中, 忘记了自己首先是一个教育者, 而只会颐指气使地指挥、要求、批评, 学生到学校里, 是为了成长, 而不是受管理的。”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家对教育有一个共同的认知, 那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完善, 在于对知识的成长和升华。因此, 郑老师在书中提出了“教师首先是个教育者, 其次才是管理者, 而且管理必须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上, 是为教育服务的”观点, 笔者以为切中教育的本质。

一个班级的培育, 是需要三个基本环节的。一是班级的基础建设, 这是班级的框架设置, 一个班级发展的起点工程;二是发展, 这是一个班级前进的节奏, 也是一个班级每个孩子的生命能否发展最大化的核心;三是评价, 这是一个班级或者班级个体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必要条件。郑老师在书中紧紧围绕培育一个班级所需要的三个基本环节开展论述和实践介绍。

首先是将班级的基础建设还给学生。一个班级的基础建设是由班级组织、班级制度和班级文化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在具体操作中, 郑老师采取常务班委制和值日班长制双轨运行的模式, 班委的建设也分“过渡政府”和“正式政府”两个环节。而整个班委产生的过程都是学生自己的行为, 从拉选票、写稿子、练台词到秀节目等, 都是学生自主。班级公约和班级的弹性惩戒制度, 更是同学们参与制定的结果。在班级的文化建设中, 郑老师依然秉承学生是主人的理念, 不论班级的“显性文化”还是“隐性文化”都是孩子们参与的产物。当班主任把班级的基础建设还给学生之后, 学生自然就有了主人公的认知:这是我的班级, 我要参与建设。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觉意识由此得到增强。

其次将班级的发展还给学生。班级不是一个静态的存在, 而如一涧小溪, 只有在流动中才能清澈潺潺。一个班级的动态形成, 势必由班级事务处理、班级制度执行、班级活动策划三个方面组成。“班级就像风筝, 如果让它飞得越高, 那就要放越长的线。”为此, 郑老师会把学生的矛盾通过班会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会把班级的卫生、间操等常规让学生竞争去完成。教育有一种手段叫放手, 而“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佳手段”, 是班级生命的源泉。为了增强班级的创造力, 郑老师推行班级活动的承包制, 把班级的文体晚会或比赛、黑板报、宣传栏等一切活动的筹备、组织等“承包”给学生自己去完成, 让孩子们以主人公的态度, 在活动中体验和内化, 进而达成“育”的目的。

第三将评价还给学生。郑老师深知“评价是班级或者个体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的重要条件”, 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把评价交给了学生, 使班级和学生个体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实际的操作中, 郑老师给学生隆重颁发聘书, 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和团体评价策略, 独创四语连心评语卡等, 给了学生一种主人公及评价者的身份, 同时也给了孩子们反观自己的机会。此种举措, 在学生评价他人、给予他人动力的同时, 也在增强对自我的认识, 逐渐从他评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上一篇:《命比天大》观后感下一篇:让作文教学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