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记录(通用8篇)
实验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记录 篇1
实验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时间: 2016年2 月 29日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苏秋平张洪林 杨新友 常艳华 晋艳芳 孙丽娜 夏少将 活动过程: 主讲人:孙丽娜
活动主题: 怎样有效地开展全校师生健身健康活动
孙丽娜: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只重智育而忽视体育,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和出色的社会工作者都是些技术过硬而身体太软的人才,致使我国的知识分子平均寿命比我国人均寿命要短十年。体育运动对人类有机体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在进行身体教育的过程中,不管哪一个年龄阶段,何种性别,也不论是哪一种体育范畴,只要合理选择和运用某些体育活动练习,就能确保人体机能和形态,以及身体素质得到最佳发展
苏秋平:在学校定期开展体育比赛活动,建立单项奖,以班级为基础,学校老师进行指导,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师生健身的积极性,增强全体师生的身体素质。杨新友:在学校开展以班级为主题的课间操比赛,班级广播操做的比较好的年级进行全校展示,鼓励学生们更好地热爱体育健身活动。
夏少将:积极参加上级部门要求的各种比赛,在比赛活动中增强热爱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活动给班级和个人带来的荣誉,增强集体和个人荣誉感,是健身活动更好地进行。常艳华:建立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人学生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健身,在运动中健康成长。张洪林:建立可靠和可操作的长效机制,是学生认识到体育健身活动是必不可缺少的,是和学习一样重要的地位。
孙丽娜:是啊,我们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定的运动项目,是学生的课余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使教师在指导示范运动项目的过程中增加了自己本身的活动量,让我们学校的身体健康理念更强。
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记录
(二)活动时间: 2016年3 月7日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苏秋平张洪林 杨新友 常艳华 晋艳芳 孙丽娜 夏少将 活动过程: 主讲人:孙丽娜
活动主题:如何避免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不安全因素
孙丽娜:预防伤害事故,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教师不仅自身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1 做好卫生安全教育工作 2 充分掌握学生基本情况 3 传授技术动作要正确 4 组织教法要科学合理 5 注意场地器材的安全性总之,对于体育教学中如何预防伤害事故,每位教师都有很多的经验,希望我们在一线的体育教师都能以积极的方式去思考,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能更好的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杨新友: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不安全因素有很多,安全事故重在预防,首先体育老师在课前要一方面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要全面了解学生,并且提前仔细的检查每一件器材,遇到破损的、有安全隐患的必须及时的清除和补充,以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其次在课堂上课堂常规常抓不懈,运动装备要穿好,准备活动充分、到位。教学中技术动作要正确科学合理,示范正确、规范,技术动作练习保护措施到位,注意场地和规则。再次在课堂结束时,放松活动要到位。总之,时刻注重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这样就能够减少很多的安全事故,使学生更安全、更开心的上体育课。
夏少将:体育教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注重避免发生安全问题的措施和方法的学习。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纪律性不强,这就更要求体育教师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要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发生。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张洪林:重视安全教育,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首先,体育教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注重避免发生安全问题的措施和方法的学习。教师不仅仅要关心学生的赛跑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有的学生很调皮,相互推撞对方,认为好玩,被推撞的学生就很容易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极有可能引起不良的后果。只有深刻认识,积极预防,才能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晋艳芳:重视安全教育,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首先,体育教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注重避免发生安全问题的措施和方法的学习。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纪律性不强,这就更要求体育教师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如:有的学生上课站队时相互推搡,他们根本不知道掌握力度和分寸,很容易因碰撞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因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要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发生。其次,加强学生体育课活动的安全教育,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安全教育,可计划在室内教学中安排运动安全的专题教育。
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记录
(三)活动时间: 2016年3月 14日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苏秋平张洪林 杨新友 常艳华 晋艳芳 孙丽娜 夏少将 活动过程: 主讲人:孙丽娜
活动主题:如何培养小学生做操的好习惯
孙丽娜:在广播体操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广播体操的的功效、体味广播体操的美感,让学生明白做操的技巧,更要让学生明白广播体操中每一个动作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只有做到位才能发挥最大的强身健体功效,才能展现每个学生的体态美的道理。在做操过程中让学生自我体验优美的操姿、从而激发学生的做操的兴趣!晋艳芳:做广播操对大脑保健、纠正体姿、保护视力等方面都大有好处。每一位学生都应该从每天的广播操做起,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既是个人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心的体现。
常艳华:学生轮流领操,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要每天坚持做操,日积月累慢慢形成。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学生的做操质量和时间,天天坚持提高学生做操动作质量,产生动作韵律协调愉悦感。
杨新友:通过对做广播操对大脑保健,纠正体资,保护视力等方便都有很大好处,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学生的体操质量和时间,从而激发学生的体操兴趣。
夏少将: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做操的好处,知道体育课简单的常规要求。做操的好习可理解为两点:首先是做操要好,一是动作质量要标准,另一个是做操时间要合适;其次是做操的习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要每天坚持做操,日积月累慢慢形成。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学生的做操质量和时间,天天坚持以养成学生做操的好习惯.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记录
(四)活动时间: 2016年3 月 21日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苏秋平张洪林 杨新友 常艳华 晋艳芳 孙丽娜 夏少将 活动过程: 主讲人:孙丽娜
活动内容:讨论如何提高广播操质量 活动过程记录:
经过讨论,结果如下:提高学校课间操质量的六个“加强”
一、加强学校领导对课间操的重视
学校领导应督导加大对课间操的管理力度,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也是培养良好的校风的重要手段。另外学校领导要组织督促其他任课教师走出办公室,到操场来,和学生同时出操,以自身的楷模作用去感染和带动学生认真做操,锻炼身体。
二、加强体育教师的管理和带头作用
体育教师是课间操的主要管理者和组织者。首先应每次安排一名动作示范优美的同学上台领操,并且要做到动作规范,节奏鲜明,要体现广播操的力与美的结合,使学生产生一种不得不认真模仿的感召力。另外,体育教师应深入到学生队伍中,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如果发现有不认真做的学生,应及时地指出,令其改正,要求认真正确的完成动作。
三、加强与班主任密切的配合,共同提高课间操质量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管理者,他(她)们的表率作用对本班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体育教师应与班主任老师密切配合,共同组织,共同管理。并且要求班主任也能够认真正确的与学生一起做课间操,这样,整个课间操大家一起活动起来。将会产生良好的课间操的纪律,做操的质量也会明显提高。
四、加强各班体育委员的带操管理,让他们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体育教师应对于各班的体委或带操员进行强化练习。因为他们在做操时站在队伍的前面,和领操学生一样,对各班学生起着表率作用。所以,必须先提高他们的做操质量,从动作上规范好,准确的完成每一节操的动作,给各班的学生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五、加强学生对课间操的认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体育教师应利用体育课特别是室内课的教学活动,将课间操的优点告诉学生,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课间操,了解课间操给个人身心等方面带来的许多好处,有力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认真做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时,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做广播操了,做操质量也就会有相应的提高。
六、加强课间操的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课间操管理制度:抽部分学生每天对各班课间操情况进行监督。另外,每学期学校都应举办全校性的广播操比赛,通过会操,强化广播操的动作要求,为在平时课间操活动中保持良好的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记录
(五)活动时间: 2016年3 月 28日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苏秋平张洪林 杨新友 常艳华 晋艳芳 孙丽娜 夏少将 活动过程: 主讲人:孙丽娜
活动内容: 炎热的夏天,该如何上好体育课 活动过程记录:经过讨论,结果如下:
随着夏季气温的逐渐升高,室外白花花的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睛。无风的夏天闷热一团,有风的夏天热浪袭面。特别是下午第一节体育课,即使人静立于室外不动,也能感觉到紫外线刺激皮肤的灼热感,更不用说轻微运动一番所落得大汗淋淋,气喘吁吁。学生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内心的浮躁感蠢蠢欲动,心理影响行为,其学习状态迟迟难于进入。为了保证孩子的体质,上好体育课,在这炎热的夏天,我觉得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尽量减少学生在直射阳光下的活动时间
长时间在阳光下停留,轻则灼伤皮肤,重则导致学生中暑,从身体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双重伤害。因此在上室外体育课时,要尽量安排学生到阴凉的地方进行教学活动,尽量减少紫外线对学生皮肤的伤害,以及热天盲目追求克娇、克苦所对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等。
二、加强安全教育,避免安全事故
夏季上体育课,学生着装能否适合体育课要求,也是避免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要严禁穿凉鞋、穿裙子等不适合体育课着装现象的出现,要防止由此导致运动不便所带来的跌伤、摔伤。另外还要讲清当堂的注意事项,对于不安全、不合适的问题,要重点提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不带尖锐物品上课,不合理使用器材,不私自离开本班活动区(洗手洗脸、喝水、回教室、上厕所)等。
三、合理安排内容,激起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某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全身心的投入。所以在安排课的内容时,应抓住学生的特点,安排他们喜欢的项目,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起到锻炼的目的。如:打乒乓球、篮球、跳远、仰卧起坐、游戏跳房子等。
四、放开手脚,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
体育课上让学生自己来开发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学的是他们自己的体育,相信他们一定会喜欢。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己创编活动,只提出创编的要求,提供活动的器材。正是因为他们尝试着自己设计的游戏,才不再出现心不在焉的学生,更没有人愿意到树阴下乘凉,这一切都源于他们在进行着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
总之,只要肯动脑筋,多换花样,即使天再炎热,学生在体育课上也会感到兴趣盎然!
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记录
(六)活动时间: 2016年4月 4日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苏秋平张洪林 杨新友 常艳华 晋艳芳 孙丽娜 夏少将 活动过程: 主讲人:孙丽娜
教研主题:实施激发教学,有效抑制灰色情绪 教研内容:
一、教材分析
由于教学方法陈旧,内容枯燥,害怕受伤等因素,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而激发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达到优质教学的良好效果。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激发教学有效抑制灰色情绪。
2、激发兴趣,创设和谐课堂氛围。
三、教学重点
抑制学生不良情绪形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四、教学难点
及时运用实施激发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五、教学设计
深挖教材内涵,激发学生活动欲望;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创设情境情景,激发学生活动的灵感。
六、讨论要点
怎样实施激发教学,达到有效抑制灰色情绪,形成和谐课堂氛围。各位教师讨论发言总结如下:
杨新友: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与教学相结合。张洪林:及时发现学生的亮点,激励学生,从而提高兴趣。夏少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只要一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来实现。孙丽娜:创设情境情景也要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学有所得。
苏秋平:例如学生在跑步练习中,不能只表扬前面跑得快的,后面学生也要进行鼓励,运用激发教学来实现和谐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成长。
七、教研总结
各位教师积极讨论,使我受益匪浅。我觉着激发教学的方法很多,比如说教师诚恳的语言,优美的示范,器材场地安排合理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要积极探索“激发教学”的各种途径,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达到最佳激活水平和适宜的兴奋度,控制不良情绪并排除,使学生“寓体育于兴趣之中”,有效抑制“灰色情绪”的产生,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感受体育之快乐。
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记录
(七)活动时间: 2016年4 月 11日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苏秋平张洪林 杨新友 常艳华 晋艳芳 孙丽娜 夏少将 活动过程: 主讲人:孙丽娜
教研主题:研究实验小学体操比赛议程 教研内容:
为了促进学校常规建设,加强广播体操及队列队形质量,展示我校整体素质;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定于2016年5月上旬举行全校广播体操及队列队形比赛。现将比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时间及比赛顺序:
2016年5月 11 日下午(2:00时);
一、二年级 2016年5月 12 日 日下午(2:00时);
三、四年级 2016年5月 13 日 日下午(2:00时);
五、六年级
二、比赛形式:
各班所有在校学生必须参加比赛,采用评委当场评分和摄像、摄影的形式,取其平均分为各班最后得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
三、比赛分组和录取名次、奖励:
按年级分组,根据最后得分多少,录取班级总数的50%(取前四名),各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
四、评分标准(满分100分)
1、服装整齐 10分
2、进场队列 30分
3、操的动作到位、整齐 40分
4、精神状态 10分
5、组织有序 10分
五、总负责人:祝国富、薛垂玲
六、评委:苏秋平常艳华 晋艳芳 乔艳青 刘丽丽 王凤琴 苏华 成绩汇总:夏少将 出场安排:孙丽娜 音乐播放:张洪林
七、摄影与图片制作:裴向军
八、注意事项:
各班班主任,认真组织,加强训练,纠正动作,确保队列队形及广播体操的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记录
(八)活动时间: 2016年4 月 18日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苏秋平张洪林 杨新友 常艳华 晋艳芳 孙丽娜 夏少将 活动过程: 主讲人:孙丽娜 教研内容: 一 教学理念
现代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经常合理地参加体育锻炼,能全面增进人的健康,使人充满生命活力。跑作为锻炼身体活动的基本手段之一,不论任何年龄,不论职位高低,不论古代或现代还是将来,都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所以为了你的健康,为了你的美丽,为了你的聪明,跑步吧!二 教材分析 1.起源与发展
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由于通讯兵在战场上进行军事联络和传递战物品,需要在战场上跑得快,又能迅速传递物品的战士,首先在军队里进行选拔。久而久之,发展演变为今天的接力跑比赛,并在19世纪末,被列入田径正式比赛项目。当时的比赛规则规定接棒人在20米接力区内跑进中从传棒人手中接棒。20世纪后期,规则规定从接力区后沿向后延长10米,作为预跑线,接棒队员可以在10预跑区域内任选一处开始起跑,但传接棒仍然必须在20米接力区内完成。从中也可以看出,在快跑中完成传接棒和提高跑速是接力棒今后发展的方向。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接力跑是由短跑和传接棒技术组成集体配合的径赛项目。它既能发展学生的快速奔跑能力,又能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学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田径正式比赛的接力跑项目有男女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少年女子有4*200米接力,它是由四人配合,各跑一段距离完成全程跑。学校中以4*100米接力运用练习的比较多。3.教材内容 田径场上正式比赛的接力跑传接方法的上挑式和下压式两种,起跑方式采用蹲踞式起跑技术。
上挑式:
接棒人的手臂自然向后伸出,手臂与躯干约成40-50度角,掌心向后,拇指与其它四指自然张开,虎口朝下。传棒人将棒向前上方送入接棒人的手中。
这种传棒方法的优点是接棒人向后下方伸手臂动作比较自然,传棒人传棒动作也比较自然,容易掌握。缺点是接棒后,手已握在接力棒的中部,如不换手再传给下一棒时,则只能握住接力棒的前部,容易造成掉棒影响快速前进。
下压式: 也有称“向前推送”的传棒方法,应当强调指出,在传棒时,手臂不要太高,而是用手腕动作将棒向前下方推送入接棒人手中。并且,传棒人可以用手腕动作来调整传棒动作的准确性。所以在做此动作时,接棒人的手臂向后伸出,手臂与躯干约成50-60度角,手腕内旋,掌心向上,拇指与其它四指自然张开,虎口朝后,传棒人将棒的前端由上向下传给接棒人手中。下压式传接棒技术的优点是每一棒次的接棒,都能握住棒的一端便于持棒快跑。缺点是接棒时,接棒人的手臂比较紧张,不够自然。采用下压式传接棒方法,练习时应培养运动员双手都能掌握传接棒技术,双手不但会传,而且也会接。持棒方法 :
右手握住棒的后部,拇指与其它在指分开撑地,拇指与其它三指分开撑地,棒前端上翘。
初中接力跑有迎面接力跑、圆周接力跑和不同距离的团体接力等内容,迎面接力跑一般用立棒式传接棒。本次课学习上挑式、下压式接力跑左右传接棒的方法,其中以学习下压式左右手传接棒为主要内容。
4.接力跑教学技术的重点和难点
接力跑技术教学的重点是传、接棒技术和速度的衍接,难点是在接力区内用高速度跑完成传接棒技术。如果传接棒技术差,势必影响跑速耽误时间。在择各棒队员时,必须根据各个队员的特长,即各队员起跑手技术,弯道跑技术,冲刺跑技术和传接棒技术等,发挥每一个队员的特长,把最有特长的队员安排在最合适的棒次上。另外,无论是采用哪一种传接棒方法,接力棒传递的顺序,都应是第一、第三棒沿跑道内侧跑进,以右手将棒传给第二、第四棒队员的左手,第二棒队员沿跑道外侧跑进,以左手将棒传给第三棒队员的右手。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传接棒技术,以学习下压式左右手传接棒技术为主要内容。
2. 明确各棒分工和个人所扮演的角色,掌握好传、接棒时机与配合,控制好情绪,增强自信心。
3.在课外活动和校级运动会等能够操作运用传接棒技术。
4.增加趣味接力赛,让学生在活动中用智慧和技巧与同伴协作,体验成功乐趣,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四 教学方法与措施
1.采用图片教学,配合师生互动演习,这样能够体现内容的直观性,学生领会意图快,容易接受。
2.分组练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多次和反复练习,达到熟练。3.组织小组间接力赛,增加竞争性和娱乐性气氛。易犯错误:
起动标志不准确;伸臂过早;传接棒不准。五 教学流程:
一 开始准备活动(8分钟)1.集合整队,师生问好,常规检查
2.宣布课的教学内容
3.分组活动
二 传接棒教学(23分钟)1.教学导入
介绍接力跑在学校中地位和作用及今后发展方向,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动机。2.教学方法步骤
(1)教师学生互动,相互配合演练展示,结合教学图片讲解传接棒技术。(2)循序渐进练习分组练习:(a)起跑练习。(b)在跑道内原地传接棒练习,前后相距约1.5米,内外侧跑道站位。(c)两组相互观察、交流、练习,相互提高。
(d)慢跑中完成传接棒,沿操场跑,传到最前面,棒扔边上,最后一位拾起再继续练习(e)在接力区内,确定起跑标志后,可在跑道上放小纸团作为标志物,用中等跑速练习传接棒,起跑距离约5.5米 教学设想与要求:
通过讲解练习,让学生明确并掌握知识点及动作要领,经过多次反复练习,达成合作默契。并提醒学生控制好情绪,增强自信心。三 课堂小结放松活动(4分钟)1.学生间相互放松,教师指导意念放松。2.课堂小结,师生间相互交流。
3.整理场地器材。(5根接力棒,15只篮球,10条凳子,学生自备纸团)4.师生再见 本课预计:
1.目标达成效果较好
2.运动强度在中等以上,平均心率在130-140左右 3.社会交往活动目标达成水平四 4.运动密度在30-40%左右
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记录
(九)活动时间: 2016年5月 9日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苏秋平张洪林 杨新友 常艳华 晋艳芳 孙丽娜 夏少将 活动过程: 主讲人:孙丽娜
活动内容:投掷实心球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活动过程记录: 孙丽娜:
实心球是一项力量性和动作速度项目,是以力量为基础,以动作速度为核心的投掷项目。投掷是一项有危险性的运动,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刘传永:投掷实心球是力量和动作速度相协调的动作,设计新颖,要点突出,符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特征,学生容易接受、掌握。
张洪林:三点要注意:出手高度,出手角度,出手速度,注意鞭打动作。发力顺序是:蹬地,送髋,出手拨球。
夏少将:实心球是一项力量性和动作速度项目,是以力量为基础,以动作速度为核心的投掷项目。影响实心球成绩有三个因素,实心球的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及出手高度,其中出手初速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杨新友:首先要将力量和上肢柔韧性练好,出手高度和速度一定要快,预摆要将身体形成一个弓型并迅速投掷出去,协调性也是多投才能掌握好的。
晋艳芳:投掷实心球是力量和动作速度相协调,力量和上肢柔韧性练好,出手高度和速度一定要快。
苏秋平:投掷实心球是力量和动作速度相协调,力量和上肢柔韧性练好,出手高度和速度一定要快。
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记录
(十)活动时间: 2016年5 月 16日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苏秋平张洪林 杨新友 常艳华 晋艳芳 孙丽娜 夏少将 活动过程: 主讲人:孙丽娜
活动内容: 小学体育课中跳绳的用法 活动过程记录:经过讨论,结果如下
作为一名小学的体育教师的我,着眼学生,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跳绳”这一教学活动,对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意见以有以下几点:
第一、“以绳练跳”
跳绳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通过“以绳练跳”使学生掌握多样式的跳绳方法这是必要。同时,为了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比赛的形式,使学生达到“练跳”的目的,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灵敏性、协调性等,另外,“以绳练跳”就是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绳子进行多种形式的跳绳练习。如:短绳的前摇、向后摇、臂交叉的单脚、并脚和交换脚跳以及双摇摆臂、双人跳等比绳的单脚跳、穿梭交叉跳、集体跳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尽情发挥这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二、“以绳代杆”
跳绳,不单是用于跳,教师应注意创新,发挥跳绳的其他作用,如:“以绳代杆”。在进行跳高教学时可将长绳两端绑上一定重量的物体,横挂在跳高架上,以代替横杆,这样“横杆”既直又安全,易于携带,更主要的是可以减轻初学者在练习时,因害怕“横杆”而引起的心理负担。
第三、“以绳代线”
体育课的教学经常需要画线,有时可以变“以绳代线”。因为绳子即可拉直,又可弯曲易于调整,方便省钱。如安置在地上的直绳可作为简易的起跑线、起跳线、终点线;另外,教师还根据学生课堂练习和游戏的需要,将短绳在地上摆成或大或小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多种几何图形,实践证明,教学时有时适当采用“以绳代线”的方法,反而更加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以绳开展游戏”
采用跳绳进行游戏,既可当教学器材,又可使学生产生兴趣,这在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以及活动场所的特征,安排相应的游戏方法。如:“跳绳接力”、“攻关”、“快快跳起来”等教材,还可以自编一些健康有益的游戏。如:“捆绑进行游戏”、“斗智拉绳”、“三人脚力赛”等多样的游戏教学。
总之,作为我们教师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着眼学生,抓住教学的契机,以启智激励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去寻觅、求索。
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记录
(十一)活动时间: 2016年6 月 13日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苏秋平张洪林 杨新友 常艳华 晋艳芳 孙丽娜 夏少将 活动过程: 主讲人:孙丽娜
活动内容: 《立定跳远》教学反思 活动结论: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体育课中如果没有“玩”,那么这节体育课肯定不能吸引学生,不能体现“寓快乐于体育教学之中”的教学目标。本课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玩中学,在玩中练,优化了体育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具有主体意识、主动、积极的态度,具有探索,创新精神的身心健康的人。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不喜欢机械重复的动作技术练习,如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练习中呢?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参与兴趣,才能牢牢地“拴”住学生。在本课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我特别注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课前我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活动环境中去,让学生入景动情、明理知味,用情景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很浅意把新知容进了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创”,使学生充分获得向上跳起的学习体验,从而让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很快地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方法突破重难点。我的多样化的评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学生尽全力发挥了自己的最高水平,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最后的整理活动不仅消除了疲劳,还让学生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达到学生爱体育,想学好体育的目的。这堂课我还深刻地认识到,要做好一位体育教师不但要有满腔的热情,更要关注每一个孩子,保护他们的自尊,要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孩子们点点滴滴进步。随时留意在特殊群体的行为变化,并能够机动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活动场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把课堂真正建设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乐园。还要给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机会,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记录
(十二)活动时间: 2016年6月 20日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苏秋平张洪林 杨新友 常艳华 晋艳芳 孙丽娜 夏少将 活动过程: 主讲人:孙丽娜
活动内容:如何把握新体育课 活动过程记录: 祝国富:
要想了解并进一步上好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是什么样、怎样上,就应理解新体育课程的理念,新理念可用以下几点加以说明: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了体育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旨在说明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围绕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它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从多层面、多功能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新的教育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需条件。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这样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学生如果不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常常遭遇学习的失败,他们就不可能也根本不会喜欢体育课,也就不会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来。
在了解了新课程的理念后,体育组就如何上好新理念下的体育课,展开了讨论,各抒己见。
张洪林: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前提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课是与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学科,因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理应成为体育教学重要的任务。在体育课中,教师要改变过去重视传统知识技能,忽略学生身心健康的片面思想,一切从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出发,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发展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体育课的健康价值,促进学生的身心和发展,逐步贯彻学生终身体育为健康的思想。
常艳华:突出以学生为本,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倡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传统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必须按大纲规定的内容及教学进度去完成教学任务。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安排被动地去学习,没有任何发挥的空间,课堂气氛显得很沉闷,很少能看到真正活跃的气氛,向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在设计教材时,我就根据新标准,在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选择学生需要的教材,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他们可以运用自己习惯的,擅长的动作去完成练习,课堂气氛一下子活动起来,练习的密度增加了,锻炼效果得到了提高。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制定适合自己的教学目标。
杨新友:以往我们体育课教学时,是按大纲规定教学内容,强迫性地要求学生如何如何去做,达到什么目标,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缺少动力。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新标准情况下,我就注意了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教育,使他们明确学、练各种教材有什么目的,使他们增强了学习的内动力,能够主动去学习。学生的学习程度,个体差异是不尽相同的所以不同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明确,不要模棱两可,也不要与学生的实际差得太远,让学生感觉离目标太远,而失去学习兴趣。先设定较低,学生经过努力很容易达到的目标,然后再设定稍难达到目标,使目标的制定合理而切合实际。
夏少将: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要灵活有趣。随着教材的更新,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把传统的一贯制教学方法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追求体育锻炼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组织教法要优势互补,在教学中的个体教学、分组教学、集体教学各有所长,要保证教学质量,就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孙丽娜:总之,新课程、新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上好体育课更加不容易,在今后的教学中,只有更新观念,认真钻研,不断探索,才能适应新标准、新理念,上好体育课。
实验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记录 篇2
1.1 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
大课间活动在成都实验小学开发是以学校体育教师为主体,项目较单一,“由学校自编的街舞啦啦操”。时间很紧凑,包括集合、整队、开始活动到活动结束,略显匆忙。
1.2 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
大课间的时间通常是在早晨早读过后,20分钟是做广播体操“七彩阳光”;中午午休过后一个10分钟自由活动时间,内容学生自己安排;下午最后一节课下课后周一到周四有半小时的大课间,做学校自编街舞啦啦操,周五最后一节课下课有15分钟时间的课间学生自由活动。
1.3 大课间体育活动组成人员以及参与现状
大课间活动的领导组织关系完善是确保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成都实验小学大课间活动是由学校体育组多有成员和每个班班主任副班主任组成且为主要力量。每天到了大课间时间每个班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在本班门口结合,快静齐的下楼到操场集合,体育组老师负责组织整个大课间活动,以及音乐的播放。
1.4 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与指导
成都市实验小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基本由体育组老师带队,体育委员协调,班主任监督,在校园里或体育场进行的具有一定组织形式的身体锻炼活动。其中体育老师还负责指导,评价,考核等相应工作,目的是保证活动正常有序健康开展。
2 成都实验小学大课间师生参与状况
2.1 成都实验小学教师参与大课间的态度
成都实验小学大课间由体育老师,班主任和学生三部分组成,其中老师的作用尤其关键。老师对大课间的理解和认知直接影响该活动的开展贯彻和落实,保证充足的师资是开展完善大课间活动的重要保障。老师们发挥自己特长,用自编的街舞啦啦操来丰富同学枯燥的学习生活,让他们有放松心情的时候,舒缓神经,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中,合理的安排了有效的时间,让同学们劳逸结合。
2.2 成都实验小学学生参与大课间的态度
成都实验小学学生大部分愿意并主动参与大课间的集体活动,表示出浓厚兴趣,部分同学认为其大课间很无聊,不能满足自己的锻炼要求,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高年级,低年级则对街舞啦啦操很喜爱。高年级同学表现的懒散,存在一些心理因素,如认为街舞啦啦操很枯燥,对于自己没什么用,故参与到大课间集体活动中的积极性不高,更愿意选择自由活动,这也反映出大课间的内容活动安排上存在一定问题。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1)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仅是学校迎合国家政策要求强制开展的体育活动,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丰富学校体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通过走访发现,成都实验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参与度,积极性不高,并未达到理想效果。由于成都实验小学存在年代久远,地理位置特殊,学生人数较多,场地、器材等缺乏,也制约着大课间体育活动可持续开展。(2)通过对成都实验小学的调查分析得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安排并非只是体育组及体育老师的职责,全校师生领导都应充分意识到开展大课间活动对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校现有资源,科学组织,分工明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兴趣。
3.2 建议
(1)建议学校领导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需要和保证每个学生收益来安排大课间活动;项目选择要体现灵活性、实用性、自主性、开放性原则,应具有自己的特色和闪光点,不是交给体育老师和班主任去安排。(2)提高领导重视,加大学校经费投入,逐步解决场地、器材等设施的不足问题,使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正常良好的开展,保证学生锻炼需求,达到锻炼目的。(3)创新组织方式手段,保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增加吸引力,提高学生兴趣,并培养学校特色的大课间体育文化,调动全校师生的参与积极性,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热爱运动,享受锻炼。(4)对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校要肯定体育老师的地位;增加体育教师对外学习交流的机会,了解先进领域的大课间开展形式,学习经验,更好的组织本校大课间活动开展。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不止是组织开展监督,还应共同参与,增加彼此交流沟通,教师带头,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学练,增加班级协调力和凝聚力,营造和谐活动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摘要: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学生身体锻炼的主要手段在各个学校广泛开展运用,为实现学生在校每天达到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目标,必须切实有效的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本文以成都实验小学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成都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为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石宁生.大课间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宁夏教育,2002(12).
[2]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刘淑芳,范峰.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文图及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2003,(2).
[4]向阳.学校可见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体育学刊,2002,(7).
[5]富嘉贞.关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和建议[J]中国学校体育,2000,(5).
[6]黄显良.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J].体育教学,2006,(5).
[7]吴昊.浅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几点新认识[J].中国学校体育,2007,(2):45.
实验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记录 篇3
【关键词】 校本教研;调研;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随着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各个学校都几乎相似地提出了“实施教研强校战略,打造教研型校园”的办学思想,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但是当今的校本教研作为推进课改,促进教育发展的主要策略和关键环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问题是普遍共存在的:如何开发校本课程,如何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深化校本研训等,解决这些共性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必须。因此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应用操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构建与新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
一、小学体育校本教研实验教学的理论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明确提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一调整反映了权力重心的层层下移,使校本课程、校本管理、校本培训等各种校本形式在学校兴起。教育部近年提出了《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其中强调指出:“当前教学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和工作方式。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中国教育报》2003年5月25日第4版)。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的内容及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初步形成我区小学体育校本教研的基本模式。探索适合我区体育校本教研的内容方法及途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研究氛围。
2.通过开展校际间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加强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交流思想观点,形成团结互助,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提升我区体育教师专业化素质。
2.调查方法
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进行研究。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三元校区部分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另一方面根据调查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同行专家、部分一线教师进行访谈。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此外还通过实验法、沙龙聊天法,帮扶结队法、数据统计等方法进行课题的论证,选择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研究,确保课题研究实效性。
三、实验教学的相关措施
计划方案制定好后重点从校本教研的内容方法上进行论证研究。本次实验共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思想先行。
1.树立以校为本开展教学研究的思想,建立体育校本教研学习型组织。
在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各学校体育教研组的全体教师认识到作为校本教研的主体,自己是否具有高度的专业兴趣和必需的知识与能力,对于研究的影响非常之大,一致认同应建立终身学习理念,建构学习文化,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气氛,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自己专业发展。首先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对参与课题的全体教师进行了校本教研的通识培训。接着各校课题负责人组织每月一次分组理论学习研讨,期间有以片区范围内的沙龙式研讨,共同交流校本教研在教学中的疑惑及解决办法活动等。
2.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研构建新型校本体育教研模式,增强实效性。
(1)理论先行
集中理论学习培训、分组交流:由教研员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培训,通过理论学习,达到对校本教研通识培训的目的,从而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接着由各校课题组组长负责每月一次对本组教师进行分组学习讨论,交流与实践相结合的体会,使一线教师能利用理论指导实践,使之有机地结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
(2)加强反思
反思以往的教研活动,教师常处于被动管理的状态,存在形式主义、内容窄化、经验主义、研教分离等现象,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增强教研实效性,根据教师不同的需求与活动主题,问题出现或课后及时进行反思,以文字形成呈现。
(3)片区活动,推进校本教研
以片区活动进一步推进校本教研。首先在第一片区学校研讨活动开始。东霞小学王海霞老师执教的发展跑的反应练习课,老师在这堂课中大展风采,教法新颖别致,独具匠心,赢得了应邀参加活动的体育骨干教师的一致好评。课后就本课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本次活动的开展使学校体育教学更加扎实有效,校本教研的氛围更加浓厚。
(4)以研带训,提升专业素养
历时3天的研训,有讲座、课堂教学比武、互动式交流研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这次活动很有幸地邀请到市教科所的教研员参加,给我们指导点评,并做了专题发言。
通过这次研训,真正起到在小学体育校本教研内容方法上的提升。
第二阶段:侧重校本教研实践研究:结合校本教研开展行动研究。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校本教研。
1.体育沙龙活跃
各校教研组负责人进一步组织每月一次课题组研讨沙龙,教研员亲自参与,共同探讨校本教研的内容方法及途径的实践体会。对身边发生的教学问题畅所欲言,说出心中的不解,大家出谋献策,尽力帮助。并将问题及解决办法及时进行思考,让教师进行课后反思并形成有形成果。
2.教研科研一体化
实验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记录 篇4
泗阳众兴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第八次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10月29日 参加人员:校全体数学教师 活动内容:
1.外出学习、培训教师作精神传达 2.组内研讨课的评课活动 活动过程:
一、外出学习、培训教师作精神传达
1.二年级倪菁菁老师参加了省优质课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后的总 结体会。首先比较简要的概括了所听课的精华所在,然后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自己听后的一些感想,所体会到、领悟到的一些教学新思想新方法,最后又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比较,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2.一年级王谊老师参加了“省优质课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后生态课堂教学展示活动”,首先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印象比较深刻的两节课,分别是某某老师的“找规律”,某某老师的“比的应用”,然后重点介绍了某某老师的“关于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的讲座,提出四个问题与老师进行探讨。
这样的活动,一人培训人人受用,使其他老师即使没有外出培训,也能同样领略教学新动态,接受新思想,尝试新方法。
二、组内研讨课的评课活动
数学组每位老师有准备、有重点的进行评课活动。以“体验式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毫无保留的进行了点评,既提出了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指出了商榷的问题。
体育教研活动记录材料(精) 篇5
一。为此,2004年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学校考评、课堂教学、教师理论、课标实施等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教师团队建设的《萧山区体育教研组规范建设细则(试行)》,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制度引领教师群体走科学规范、团结创新之路,使体育教研组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最终实现1+1>2的理想效果。
结合本次参评的教研组征文,我们欣喜的看到我区各中小学体育教研组在制度建设、校本培训、组长作用发挥、组员合作上可圈可点,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组内合理竞争、教研活动规范性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值得引起大家的重视和改进。以下,我们将对本次征文活动中所发现的先进事例和存在问题作简要阐述,希望能带给大家一定的学习和借鉴:
一、制度建设方面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许多学校在体育教研组规范建设上下了不少功夫,如高桥初中创造性的设置了包括体育艺术中心,科技教育中心等在内的多个职能部门,由学校中层干部兼任中心主任,另外配置1—2名专职教师担任副主任,具体负责工作的计划、布置和落实,形成校长室——体育工作领导小组——体育艺术中心——体育教研组——体育教师的管理运行网络,并相应建立健全了对教研组和体育教师的考核制度、体育安全预防机制、学生健康测试报告制度和体育组集体备课等校本培训制度等。
再如萧山二中依据科学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三个层次理论,力求在完善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跟踪管理、考核评价基础上,全力推行师资培养与提高的三大工程和五条学习渠道(新手工程、新秀工程、能手工程;聚焦新课程课堂教学、促进教师成长共同体、建立名师课堂讲学、扩大区域学习培训、推广转化教科研成果)。管理制度的规范合理,实施过程的严格落实,保障了体育教研组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提升体育组工作质量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二、群体活动方面
教研组集思广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当前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工作。靖江三小开展的校园吉尼斯就非常具有代表性。该校实行每月一赛制,由少先队负责文化宣传,体育组负责制定活动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指导。每次活动前,先由年级骨干确定挑战项目和自定规则,体育组根据上报内容选择、确定月比赛项目,各班在大课间活动时间有序组织学生训练,月比赛主要以个人项目为主。而集体项目
则集中安排在每学期一周的体育周开展,以年级为单位组织挑战。活动结束后利用学校广播和橱窗进行宣传报道,学校还专门为此设计制作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可以说,校园吉尼斯活动的开展很好的丰富了学校体育文化内容,活跃了体育氛围,同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打响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再如,高桥小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体育组教师的聪明才智,他们自己创编了一套适合小学生的健美操,具有节奏活泼轻快,动作简单大气,音乐充满活力的特点。同时,他们还把整个活动有序分为三个部分:做操、柔韧练习和素质项目练习。在合理利用场地器材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最终效果。另如省排球定点学校葛云飞小学,为了更好的营造校园排球氛围,突出排球特色,他们每年都相继组织“排球发球机器、防守先生、扣球王、最有价值球员”等的评比活动,逐渐形成了“学生排球游戏成主流”、“教师排球比赛成盛宴”、“年级排球联赛成传统”的良好氛围。
在吸收其他教师参与体育活动方面,银河小学的做法也具有代表性,该校从08年下半年开始,相继组建了各种教师体育运动社团,巧妙的吸收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参加校际或校内体育活动,通过培养体育型班主任的办法来提高该校学生体育活动的质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教研活动方面
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的摇篮。萧山六中的教研活动颇具特色,该校在教研主题上实行预设、推进和时事三种方式,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了教研活动 的被动和走过场,他们推行四步循环主题教研活动:网评——说课、上课——听课、评课——总结、反思,使活动具有连贯性和反思性。为保障教研活动质量,他们统一在每学期初提出教研活动主题的范围;教研活动前依托网络,在个人备课基础上结合集体备课加以不断完善;听评课的形式多样化,有教研组组织的、年级组组织的和把教师作为学生授课对象等;活动结束后每人还需撰写教研反思,发表在博客群上„„
许多学校还纷纷建立起师徒结对的培养模式,规定师傅必需认真学习理论和研究教材教法,处处以身作则,徒弟必需有一定的随堂听课和接受检查的任务,促使其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还有一些学校充分发挥网络,建立起自己的学校体育网站或教师博客,如萧山三中、进化一中、长山小学、银河小学、靖江二小等学校,对教学反思、教案设计、主题研讨等起到了很好的交流作用。此外,还有不少学校推行同课异构、课例改进、网络评课、一课多磨等教研方式,如义蓬二小、党湾一小、长山小学、瓜沥二小等,都具有很强的参考和推广性。
四、档案建设方面
教研组建设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条是看体育组工作的档案是否规范齐全,这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尤其要值得重视。河庄初中在教研组档案建设上很有思路,他们提出了聚集式的建档模式,形成教师一级、组长二级、分管领导三级、档案室四级的管理体系,把体育工作档案细分为十个栏目:上级文件、校级通知、上级竞赛、校内群体、总结计划、校队管理、荣誉、科研、学习资料和器材档案,层层落实、详尽周密、井井有条,值得学习和推广。在档案组建与使用上,朝晖小学开始了全新的尝试。他们在新落成的校图书馆中,由体育组精心筛选、罗列了一份适合学生阅读的体育书籍及教学DV 目录,内容包括北京奥运会精彩视频、各种球类专辑、百年奥运丛书、体育明星成长故事等,供师生们赏阅,受到大家的普遍好评。此外,还有很多学校制定了器材保管与出借制度,器材损耗目录等档案资料,这里就不一一细说。
五、课余训练方面
大部分学校在带队训练上都采用统筹兼顾、分工不分家的方式,即每人都有分管单支队伍的任务,同时也兼顾同组教师所带的其他队伍,在时间、队员、场地、要求上都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灵活性。如金山初中在训练中坚持以人主管多人分管,倡导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合理分工资源共享的管理理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与之相反的是北干初中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其核心是明确了每个项目经理的职责和权力,尤其是每个项目经理除具有训练指挥权、人事管理权和训练技术决策权外,还有一定的财权(安排运动队的合理费用开支)和场地控制权(决定训练场地与设备的使用时间、数量等),从北干初中近几年的比赛成绩看,显然这种带训方式既能发挥教研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强化了教研组长在其中所肩负的统筹、策划、协助与促进组员业务培养的作用。如此看来,两种带训方式孰优孰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值得大家探讨、研究。
六、组长作用方面
随着我区学校体育考核机制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各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力度已越来越明显,因此我区涌现的优秀教研组和组长有很多,如赭山小学体育教师对该校教研组长的评价是: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脚踏实地的不懈努力、刻苦勤奋的不断钻研、团结协作而不计得失„„,可见,优秀的教研组长起到的示范
辐射、引领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萧山五中则认为:“过分强调教研组长的作用显然是片面的,但教研组长的主导作用也是不
容忽视的,最重要的是让组内成员都必须树立主人翁意识,要把组内的事看成是自己的事”,他们提出“团长”应该做到:争取领导对体育工作的支持,组织课题研究,带头做好榜样作用,改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改善教师工作环境提高待遇,最终将“我的组”上升为“我们的组”。事实上,我们还有很多学校也是这么做的,正因为教研组们长立得正、站得稳、看得远,许多学校的体育组才能心往一处
想,劲往一处使,教师的职业精神和工作能力才得以充分发挥。恰如义桥实验学校提出的“教研组长应微笑多一点,心胸宽一点,做事勤一点,效率高一点,爱心献一点,理解多一点”,这些看似朴实无华的语言,其实非常值得我们细细品会!
七、存在问题
虽然从整体上看,我区体育教研组所展现的面貌是积极的,向上的,但许多学校在征文中也不避讳存在的诸多问题,这种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值得鼓励:
(1)教研活动存在形式化倾向
一些学校在组织教研活动时,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取得的效果微不足道。有的是应付上级检查,有的是轮流坐庄,没有计划、没有记录,更没有反思与总结,这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对教师自己,对教研组,对学校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2)课堂教学缺乏规范性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上级也多方强调要加强教学常规和教学的规范性,但许多学校目前比较侧重于课堂教学的安全和课余训练的质量,更多的是看重学校体育考核成绩,这在各种教学论文和教研活动包括本次征文评比中比较明显,这种倾向我们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3)奖惩与保障机制尚不完善
许多学校对体育组提出了详尽的工作目标与指向,这本是件好事。但部分学校对体育教师所做出的努力与成绩却没有相应的奖励配套制度,有的甚至连基本的训练补贴都得不到保障。同时,更多的学校没有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对体育课堂教学事故处理拟定相应的对策和制度,这却是个大问题,也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说,体育教师起早贪黑
(4)合理竞争异化为不正当竞争
作为体育教师,承担一定的课务和带队任务是很正常的事,但由于涉及到荣誉的归属和奖惩的分配等问题,部分学校体育组成员存在相互抵触的不团结现象,把合理的竞争异化为不正当的竞争,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体育教研组长没有摆正姿态,偏听偏信、缺乏对教师的理解与沟通;有的是学校制度本身存在一定问题;也有的是体育教师自身不善换位思考,做事极端武断。这就需要大家尤其是教研组长、分管领导发挥协调、教育作用,将矛盾降到最低点。综上所述,我们相信通过本次教研组征文和对先进事例与存在问题的阐述,大家定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找到更多、更好的思路和解决办法,愿我们一起努力,把我区学校体育工作建设得更加出色!,默默奉献靠的是自觉、自律的话,对突发教学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则是对体育教学正常开展和体育教师风险规避的基本保障。
2010-04-16 12:12:16 来源: 作者: 【大 中 小】 浏览:232次 评论:0条 教研组名称 体育教研组
主持人 张成举 活动时间 2007年9月27日 活动地点 艺体办公室 参加人员 体育组全体成员 活 动
内 容
全体教师讨论:
对新课程下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 张成举老师:
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深刻地感受到它对学习产生的积极作用。
1、教师评价学生。
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肯定、赞赏和鼓励,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除了口头评价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奖励性的手段评价学生,如糖果、饼干等等。
2、学生自评、互评。调动竞争意识,培养合作的好习惯。单发之老师:
我实行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与层次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差异的不同需求。评价时采取“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方式。再如考核的评价,根据个人情况给出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发展他们的个性,准确找出自己的能力坐标。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教研组名称 体育教研组
主持人 张成举 活动时间
2007年10月29日 活动地点 艺体办公室 参加人员 体育组全体成员 活 动 内 容 全体讨论
教研主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
结合高中生的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学生能对自己和他人作出较适当的评价,并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教研组主要工作安排:
一、学习教材特点,增加实验意识。
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集体备课。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体育新课程标准,纵观全书,吃透教材,做好教材分析。
二、重视课堂教学,活跃研究气氛。
课堂内外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体验学习的快乐。课后认真反思,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并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探讨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三、抓好常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体育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组名称 体育教研组 主持人 张成举 活动时间
2007年12月29日 活动地点 办公室 参加人员 体育组全体成员 活 动
内 容
共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共分五个方面:
一、寻无效教学症结
(1 张成举归纳五种无效教学的形式。(2郭守广归纳的七种失衡。
1、效率层面:教学中向有限的时间要效率。
2、理念方面:结合实际案例。
3、管理方面:硬件投入80%,软件投入10%。
4、观念层面:教师与学生地位失衡。
5、思维层面:教学约位流于形式,而没有针对学生。
6、策略层面:在控制与开放之间往往难把握。
7、方法层面:
二、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的几个要素:投入、时间、产出、成绩、学习经验。
三、建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
1、目标的有效性:目标要适度,不能夸大
2、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
3、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四、有效课堂教学评价 1、80%的学生达到90%的目标
2.任务定位准备,具体完整,并向学生有所定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
落实本学期教研工作内容 活动时间 2008.3.10 活动地点 艺体办公室 参加人员 体育组全体教师 张成举 记 录 员 陆振光
活动过程记录:
一、上学期工作的回顾
1、组长对目前教研工作成果的大概回顾。
2、再次明确本学期教研工作的内容。
(1)、加强理论培训,梳理单元计划使用情况。
(2)、结合教材教法分析(发挥骨干教师、经验型教师在组中的作用,对负责的单元计划的内容进行教材教法分析)进行校本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钻研教材的能力。
(3)、通过同课异构研究教学策略,关注教学效果。验证单元计划的有效性、实用性。
(4)、完善原有的单元计划,撰写单元计划使用说明,有效的服务于老师今后的教学。
3、组长对各年级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教材进度进行梳理。
4、分组讨论:如何通过实践来验证单元计划的有效性、实用性。
二、随堂听课和备课检查反馈
1、通过随堂听课,组长对这一阶段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小结。
2、随堂听课后续跟进:发挥骨干教师、经验型教师的作用结对互补。根据体育组制定的课堂教学要求,对本校区存在个性问题的教师进行示范教学,把关其备课。
3、请备课质量较高的教师作经验交流。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
关于专题活动的设想 活动时间 2008.4.23
活动地点 艺体办公室 体育组全体教师 主 持 人 张成举 记 录 员 于绪叶
活动过程记录:
一、组长谈本学期专题活动的设想。
1、专题活动由理论学习、实践活动――专家引领(讲座形式)与自学相结合,再从理论上充实并在实践中提高理解。
2、对体育学科中进行德育教育(合作、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的有效策略、途径和方法进行整理,以便教师自然地运用在日常教学中。
3、认真进行教学研究,记录教学中的改进过程,撰写有质量的案例或课例,使专题活动走向深入。
4、实践课与单元计划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提高质量。
二、各位老师对德育教育与体育学科整合的潜在功能各抒己见。
三、讨论器材室设计和使用。
从安全性、合理性、学科性、美观性四方面思考。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 评课 活动时间 2008.5.13 活动地点 艺体办公室 参加人员 体育组全体教师 主 持 人 张成举 记 录 员 吕锋
活动过程记录:
各位教师针对张志强教师的一堂组内公开课(排球)进行点评:
陈兆涛:准备活动加步伐。重点不突出(手形),可对墙传强化手形。对传时可以自抛再传降低难度。
单发之:内容多讲解相对较少,手腕翻腕球向高送,学生着装问题。口令不规范等小问题。
郭守广:。重点不够突出,进度稍快,会影响学生掌握效果。
于绪叶:准备课较充分。课的导入见议(排球基本技术由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让学生形成对所学内容的表象。蹬地、伸臂。动作要领几个字突出重点。折返跑
体育组体育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 08/3/20 地点 艺体办公室 召集人 张成举 记录人 陆振光 应出席人 数 9 缺席人 姓 名 无 活 动 内 容
如何把握新体育课
活 动 记 录
一、新体育课程的理念 要想了解并进一步上好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是什么样、怎样上,就应理解新体育课程的 理念,新理念可用以下几点加以说明: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坚持 “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了体育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 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旨在说明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 要围绕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 行体育锻炼。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它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 思想,从多层面、多功能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以 学生为主体新的教育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既是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需条件。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 动技能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 议。这样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 乐趣。学生如果不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常常遭遇学习的失败,他们就不可能也根本不会喜 欢体育课,也就不会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来。体育组体育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 08/4/12 地点 艺体办公室 召集人 张成举 记录人 吕锋 应出席人数 9 缺席人 姓 名 无 活 动 内 容 如何上好新课程下的体育课 活 动
记 录 在了解了新课程的理念后,体育组就如何上好新理念下的体育课,展开了讨论,各抒己见。张成举: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前提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课是与学生身体生长发 育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学科,因此促进学生身心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3 篇6
教研组长:龚海华
参加人:刘军何伟
活动时间:九月二十八日
活动地点:综合组办公室
活动内容 讨论学校低中年级常规错误的纠正
活动过程:
一、刘军提出体育课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总结出本次教研活动的重点:
1、现在低中年级出现的严重常规错误——立正、转法哪个有一二口令。
2、涉及体育活动时学生该不该脱掉红领巾、班牌等挂件物品。
二、本组老师的发言
刘:学生在幼儿园时养成的习惯,学生在进入小学时,体育课堂体育老师没有严格要求,往往改了几下,提点几下,改不过来就不了了之了。
何:体育课堂上要求了也做到了,我们只是一周上三节,但是回到教室班主任在排队时,为了集中注意力就让学生大叫一二。
刘:第一佩戴红领巾、班牌第一容易丢失,第二在游戏时会被人拉扯容易造成意外,第三绕着脖子容易导致呼吸不畅通。
刘:再一个我想汗后粘搭脖子学生也喜欢拿下来干脆做小毛巾来擦,也是一种不文明行为。
三、解决问题:
我们今后解决此类问题的对策:
1、利用在平时的大集合中适当、适时的进行集中教育。
2、重点利用体育课堂,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与提醒,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3、多与各个班主任沟通,把班主任工作做在前头。因为他们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能经常提醒与帮助学生。
实验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记录 篇7
一、“成长记录袋”的建立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笔者为学生购买了塑料文件袋和文件隔栏, 并取得班主任的支持, 在教室内开辟“阳光体育驿站”, 专门存放文件袋。每个文件袋都贴有标签, 注明了班级、姓名等基本信息, 并将学生分为四组在文件栏归类保存信息。笔者在期初先向学生说明“成长记录袋”的评价内容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意义, 并通过选举选出了管理“阳光体育驿站”的“站长”。
二、“成长记录袋”的内容
“成长记录袋”采用表格式和描述式相结合的形式, 主要分封面与个人基本信息、体育学习过程性评价、课内外延伸、自我展示和测试成绩参照表等五大类。评价采用定量评价与描述性评价相结合, 以及自评、小组评议、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法, 注重期初与期末的发展过程。在描述时尽可能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
(一) 封面
“某某体育成长记录袋”, 除统一注明学生班级、姓名、性别等个人信息之外, 其他内容还包括“我的运动口号”和卡通头像, 以体现个性化。封面不求统一, 只要新奇活泼、有创新即可。
(二) 定量评价内容
1.根据四年级 (水平二) 学年主要练习项目, 设计评价表格, 见表1。
2.根据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要求和其他健康指标, 设计评价表, 见表2。
(三) 描述性评价内容
1. 课堂学习情况记录
参照现行课程标准中五维学习目标, 学生对运动参与的热情和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等进行自我评价, 一般采用打等第的方式, 由学生自己在一个项目学习后评价, 见表3。星级从少到多代表一般、较好、很好三个层次, 学生根据评价内容自评, 每个项目的评价需在表格下标注, 笔者以50米跑为例说明。
“主动参与”:能高兴地学习50米跑中摆臂、起跑、途中跑和冲刺等各项练习, 能主动完成各项练习和游戏;此外, 还包括课堂纪律、学习态度等。
“掌握技能”:能说出蹲踞式起跑的要领, 知道发令员口令含义, 并能独立完成蹲踞式起跑;能在自己的跑道上快速奔跑并以全速冲过终点线。
“健壮体魄”:通过短跑练习发展下肢力量、手脚配合的协调性以及灵敏性, 能在第一时间快速起动身体并全速快跑一定距离。
“阳光心理”: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能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 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同伴互助”:能与同伴一起学习各项技术, 能提醒同伴出现的错误, 同时也接受别人对自己提出的建议;能与同伴互相发令练习起跑, 并在50米练习时互相加油、互相鼓励。
在“我的优势与不足”一栏中, 学生根据学习情况, 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描述性评价, 对自身情况进行点评。
2.“阳光体育运动”的记录
根据学校四年级阳光体育运动的项目设置特点, 以及月份的变化而更换;教师评价采用班主任评价, 以打星的方式开展, 且最好是三颗星, 每月一评, 见表4。
(四) 课内外延伸
为了引导学生了解体育知识, 关注体育事件, 关注身边发生的事, 从而培养体育兴趣, 在“成长记录袋”中笔者还设计若干板块, 由学生自己收集, 并在每月填写。
1. 体育比赛大事记 (见表5)
2. 成长记忆库 (见表6)
可以记录课堂上或在“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节中以及校外所有与体育有关的, 关于自己的或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3. 健身小常识 (见表7)
要求:每月至少收集一条有关体育与健身方面的小常识。
4. 我的伤病记载
根据生病或受伤情况, 及时记录伤病时间、原因、医治的大概过程和康复情况。
5. 精彩瞬间
以照片的形式, 把自己参与体育运动的照片贴在这个栏目。为此, 笔者在体育课堂中经常带数码相机, 为学生在游戏、测试、比赛中拍照。
6. 对自己的寄语和对体育课的希望 (每学期一次) 。
(五) 各项测试成绩对照表 (略)
三、“成长记录袋”实施反思
“成长记录袋”最大的特征就是过程化、经常化和程序化, 并用较详实的资料全面记录一个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结合实践, 笔者认为, “成长记录袋”不仅有助于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 而且使学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此外, “成长记录袋”还是课堂延伸的桥梁, 能够引导学生关注课外、关注平时, 并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当然, 笔者也发现“成长记录袋”实施仍面临一些困难, 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 “成长记录袋”的管理困难大
“成长记录袋”的优点毋庸置疑, 但是对一个班级近50名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进行管理面临很多挑战。何时评价?何时记录?评价的频率为多少适宜?这些都是“成长记录袋”的管理难题。体育课堂的时间非常宝贵, 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开展评价确实不易。笔者每节课都会带文件夹, 里面有学生名单和考核内容, 上课发现问题时会及时作标记, 在下课前集队时统一评价。“成长记录袋”的填写在教室进行, 一般固定周评和月评时间, 由小“站长”负责。笔者采用“捆绑式评价”, 对四个小组的记录情况进行考核, 大力培养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 依托学生管理学生,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教师不定期检查和各项激励机制, 尽可能规范“成长记录袋”的记录。
(二) “成长记录袋”考验教师和学生的耐心
作为一个新鲜事物, “成长记录袋”一开始受到学生的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尤其是评价内容有很多是开放的, 需要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和描述, 四年级的学生能力有限, 有部分学生不及时填写, 马虎应付。教师在操作时也会感到倦怠, 形成进退两难的境况。为避免“成长记录袋”成为“鸡肋”, 笔者首先端正自己的心态, 把做好“成长记录袋”作为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工作, 并激励自己要耐心, 按照计划坚持到底。为了保持学生的兴趣, 笔者不断变化评价的内容, 提供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和比赛, 为学生评价提供素材;并在日常的大课间和体育活动课时经常和学生一起运动, 养成用相机捕捉学生常态活动的习惯。此外, 在班主任的支持下, 笔者还尽可能帮助学生填写好“成长记录袋”, 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展示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让学生和家长都认可其价值。
(三) “成长记录袋”如何在学生评价中发挥核心作用
实验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记录 篇8
关键词:生本教育;小学体育;分层教学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进行分层教学的方式为不同体育水平的学生搭建了合适的发展平台。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体育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之间开展良好的竞争和积极的合作,有利于课堂和谐氛围的营造,帮助学生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保证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分层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生本教育理念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法论。教师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教师布置课堂任务时需有考虑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性的意识。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没有认知学生个体差异性的情况下统一安排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得到提升。教师的课堂授课都是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学生完全没有体现出其主体地位,这导致学生自身的兴趣、长处没有在这样的传统教育模式下发挥出来,并失去对感兴趣事物的追求,进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教师根据个体差异,以学生为本实施分层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学的根本是学而不是教。评价教学任务的高效性不是教师教授的教学内容,不是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表现,而是在教师的教导下学生在课后学习到知识,掌握知识。教学的真正目标是实现学生进步与发展。学生之间个体差异性的存在使得统一的教学目标无法完成,因此认真对待学生个体差异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小学体育分层教学探究
1.基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分层教学。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客观存在。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先天的差异,对于学习基础较差一些的学生,教师可在体育课上单独布置要求较低的体育运动并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自主设立分层式的目标。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相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引导学生在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的任务之后,利用剩余时间进行创造性学习,鼓励学生充分挖掘自身存在的潜能,争取得到意外的收获。教师根据学生各自存在差异性问题的现状,科学分配教学分层任务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也需明确自身目标和发展方向结合自身特点,努力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激发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基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分层教育,有利于优等生的进一步提高、中等生的进一步发展和差等生的转化,有利于克服传统小学体育课教育的弊端。基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分层教育,既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挖掘学生内在潜力,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理念,积极引导各层次学生的活动参与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2.基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分层。教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学生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根据调查结果分配不同的小组。如根据学生兴趣和利用学校的已有资源,将体育课上的学生划分为多个运动小组,如跑步小组、跳绳小组、足球小组等,划分好之后,小组内部通过奖励性竞赛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兴趣小组的建立促进学生的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学生在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氛围中会体验到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教师课堂的效率得到更好的提高。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更乐意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又容易在有趣的活动中完成教师的课堂任务,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有意义的体育活动有利于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性和协调性,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三、基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分层
评价方式不能是把最终结果作为评价的位唯一方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即教师把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再做出对学生的整体性评价结果。这样的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学生、体验和发展,更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分层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应发挥自身建设作用,正确地激励和引导学生,使评价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提升学生参与学习课程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教师合理利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体育分层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保证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体育课中享受运动的欢乐时,自身学习能力不断提升,有效而全面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云娥.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0(26):62.
[2]毛少芳.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1):62.
【实验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记录】推荐阅读:
实验小学体育课外活动小组教学设计06-11
云灌实验小学体育优质课比赛方案07-22
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记录12-04
青神县实验小学体育教师工作职责07-03
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2-01
实验小学少先队活动汇报08-02
实验小学教师读书活动总结11-07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实验小学体育工作总结11-23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活动总结07-26
县实验小学教导、教研工作计划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