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活动总结

2024-07-26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活动总结(精选15篇)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活动总结 篇1

广平县第二实验小学

科学科学教师实验技能操作竞赛活动总结

一、活动背景:

为了提高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促进科学课堂的有效性,按照县仪器站工作精神和我校工作安排,10月18日,我校在学校实验室组织科学教师举行了科学教师实验技能操作技能比赛活动。

二、活动安排:

为了比赛的公平、公正和对实验技能的正确评价,学校成立了竞赛评估小组:尹国强 张艳平郑志千 李艳风 张连菊

刘瑞霞 韩艳敏 蔡艳敏为评委。评估小组的成员对竞赛教师的实验准备、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实验过程、实验是否达到预期结果等进行评价,以得分高者进行名次的划分。

三、活动过程:

(一)、本次校内比赛要求50岁以下的科学教师参加比赛。

(二)、在比赛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教师老师积极准备,并且亲自制作了教具。在比赛时,活动有序,动作娴熟而高效,实验也比较成功。

(三)、在比赛活动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1、教学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问题:

例:有一位老师在使用热对流演示器时,没有将水加满;甘油使用过量,致使热传递不明显;对比实验钉子没有用同样大小的等。教学仪器的正确使用有助于减少问题出现的机率。

2、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的示范问题:

例:在实验操作竞赛过程中,少数老师没有注意细节问题:实验用品随意摆放,使用后的火柴杆随意丢在实验台上,实验完毕没有整理实验器材及操作台等。

技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

四、活动结果:本次活动促进了我校科学教师操作实验水平的提升,今后我校将更加注重操作环节的教学研究,增加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和水平,促进学校实验教学向高水平发展,同时推荐本次活动优秀教师参加县级比赛活动。

广平县第二实验小学 2018年10月19日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活动总结 篇2

来自江苏省各地的42支代表队参与了金钥匙科技竞赛团体赛的角逐。经过两轮比赛,最终,常州市、高邮市代表队获得团体特等奖,南京市、苏州市等6支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

江苏省科协党组书记徐耀新、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副主任单长信、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副主任陈一雄、江苏省科协巡视员吴国彬、江苏省文明办副主任韩松林、江苏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步锦昆等领导和嘉宾,以及相关厅局部门负责人,出席了金钥匙竞赛颁奖会。徐耀新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他代表主办单位感谢为金钥匙竞赛作出贡献的各位老师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希望金钥匙竞赛活动越办越好。

同时举行的2010江苏青少年科普嘉年华活动,也为全省的未成年人献上了一份丰盛的科普大餐。科普嘉年华活动在我省是首次主办,本次活动分为快乐生活区、科学体验区、欢乐舞台区、科技竞赛区4个区,吸引了近5万人次的市民参观体验。科普嘉年华活动的互动与体验项目吸引了大批孩子和家长参与。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活动总结 篇3

各中学、中心学校:

为提高全县初中、小学实验教师操作水平,进一步推进全县中小学教学工作,经研究,决定于2014年6月30日举行全县初中理、化、生及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竞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凤冈三中、凤冈四中、凤冈五中、各乡镇中小学通过预赛推选理化生教师各1名、小学科学1名(龙泉镇3人)参加全县的实验操作竞赛。

二、操作内容:现行教材所涉及的全部实验内容。

三、参赛选手名单请于2014年6月20 日前交教研室。

四、参赛地点:初中理、化、生在绥阳中学,小学科学在凤冈一小。报到时间:2014年6月30日7:30—8:00

五、本次操作竞赛每学科设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若干。

六、未尽事宜与教研室联系。联系人:刘明华,联系电话:5228092。

凤冈县教育局

小学作文竞赛活动总结 篇4

由教导处统一命题,作文题目是我通过上网查找借鉴全国各小学学校的经验、及标准而出的。基本上符合小学生作文特点,具有梯度性和层次性。每年级两个题目,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有趣可写。

二、作文的评阅

学生作品上只有编号,没有姓名和班级,所以更方便各位老师评阅。作文评阅标准统一,三年级的作文由邱述艳老师评阅、四年级的作文由史琳菲老师评阅、五年级的作文由唐元英老师评阅、六年级的作文是由史国梅老师评阅。尺子一样,每年级评选出前三名。

三、总体分析

1、大部分学生卷面干净,字体工整.字数都达到了要求,说明同学们有话可说。

2、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竞赛较陌生,时间观念不是太强,不能按时写完,六年级写得最慢。

3、内容上不能用鲜活生动的具体事例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思想,语言不够简洁.废话偏多,亮点较少。

四、年级分析

1、三年级作文分析

优点:想象力较丰富,条理清晰,能用上积累的好词好句,围绕一个主题写。大部分同学书写整洁、规范。

不足:选材不够新颖,内容空泛,词句个别不通顺,有乱写乱画现象。

2、四年级作文分析

优点:

(1)学生能展开想象去集思广益力求创新,表现了新奇、丰富的思想。

(2)学生的书面整洁,错别字较少,语句通顺,中心明确。

不足:内容不够具体,构思不严谨。

3、五年级作文分析

优点:卷面整洁,能按时写完。题材新颖,合乎情理。

不足:

(1)大部分学生审题不够细心、到位,抓不住题眼,抓不住关键。

(2)语言不新鲜,列举事例太单一。

小学英语知识竞赛活动总结 篇5

在我校领导,班主任老师的关心与支持下,我校小学英语知识竞赛活动,以按计划顺利完成。

6月15日,小学三----六年级举行了一次英语知识竞赛活动。本次活动参考人数61人,收回有效试卷61份,各班班主任老师协助英语教师进行本次监考,各班均及格率84.56﹪优秀率23.8﹪.本套题意在照顾学生均达多数学生。基础知识占80﹪,只要学生认真,细致,一定都能达到及格。我想,以此来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同时我又给尖子生增加了难度,(连词成句,阅读理解,)这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其目的在于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使他们有一种学习的紧迫感。

在这次英语知识竞赛中,评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8名。并给了一些学生进步奖,这个奖是送给那些在这段期间取得进步的同学,虽然他们的份数不是很高,有的只有60多分,但是我知道他们努力了,他们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其实这就是我所希望的,看到的,考试并不是比分数,在于给学生一个触动,只要有进步,不论是成绩,还是行为的态度,我都会给予表扬鼓励。可又有的同学追着问我,“老师,以后还有这样的竞赛吗?”

看到同学的这种表现,我很满足,我觉得这次竞赛是成功的。看来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真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活动总结 篇6

一、材料选择的适宜性

我们认为科学探究活动中首先要选择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材料,再者,材料要就地取材,既节约成本,又能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探索。所以,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操作材料可以是玩具,也可以是日用品,多数时候甚至可以是一些废旧物品。

1. 操作材料选择要生活化。简单的操作材料能减少幼儿操作时的干扰因素, 便于他们缩小探究的范围,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如科学探究活动“有趣的滚动”,我们选择的材料中有薯片罐、积木、皮球、快餐面碗、纸杯等,既有玩具,又有废旧物品,易收集,也体现了环保精神。同时, 幼儿对这些材料非常熟悉,为下一步的探究提供了认知的基础。再如探究活动“它们能吹出泡泡吗”,我们选择的是各种吸管、毛笔的笔杆、圆珠笔的笔管、筷子、管子积木和螺丝积木,这些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幼儿熟悉这些材料的特质和使用方法, 为后期的操作活动排除了认知干扰。

2.操作材料要体现科学概念。科学探究活动中材料本身的特点要和有待幼儿发现的科学现象相吻合。如探究活动“不倒的蛋娃娃”中,我们选择的是两种外形完全一样的蛋娃娃,其中一个是站立不倒的,引导幼儿在探索中发现不倒蛋娃娃是比较重的。我们还选择了油泥、石块、铁螺丝等有一定重量的材料,利用这些材料让幼儿成功制作出不倒的蛋娃娃, 发现不倒蛋娃娃的秘密就是它的底部有重物而且较均衡稳固。又如探究活动“有趣的滚动”中,我们选择的材料是薯片罐、圆柱积木、皮球、快餐面碗、奶茶纸杯等,这些材料隐含了三类物体的特征:圆柱体、球体和半截面锥体,这些材料的特征和物体滚动规律是息息相关的, 幼儿在与材料互动过程中能直接发现这三类材料滚动的不同线路:半截面锥体材料滚动时会转圈;圆柱体材料滚动的线路是直线;而球体不但能滚直线,还能往四面八方滚动,这就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 适宜材料的提供有助于幼儿对问题的发现, 并围绕问题操作材料进行探究,从而更好地实现活动目标,保障活动的整体效益。

二、材料设计的层次化

有些科学现象并不是幼儿通过一次操作就能发现和了解的,这就需要组合材料,形成不同的材料层次,促进幼儿深入探究,直至发现科学现象。

层次一:材料隐含问题,引发探究兴趣。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探究材料背后的问题, 获取关键的科学经验。幼儿探究的动机更多的是来自对材料的兴趣。因此,材料既要符合幼儿的操作兴趣,又要隐含问题。活动的开始部分也是材料呈现的第一层次,幼儿自由操作、摆弄材料,对材料产生兴趣或发现材料中隐含的问题,然后再聚焦问题,师幼共同进一步探索。如探究活动“不倒的蛋娃娃”,我们先提供的是外表相同的不倒的蛋娃娃和倒的蛋娃娃,让幼儿自由玩,在转、看、掂、摇等一系列的玩耍中,幼儿发现了这两种外表一样的蛋娃娃其实是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秘密在哪里,为什么会这样,这些疑惑紧紧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引领他们进行深入探究。

层次二:问题层层递进.逐步提升经验。在探究活动“它们能吹出泡泡吗”中,我们将材料操作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提供“有洞”的材料(如吸管、毛笔的笔杆、圆珠笔的笔管、管子积木)和没有洞的材料(如筷子、积木等);第二层次提供螺丝积木(一端是空心的,一端是实心的)。幼儿通过对不同层次材料的操作,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什么样的物体能吹出泡泡? 有洞就一定能吹出泡泡吗……逐步清晰地感知“有洞的材料有可能吹出泡泡, 有洞且中间相通的材料肯定能吹出泡泡”。

层次三:不断解决问题,引导新的发现。探究活动“有趣的滚动”中有三个层次的操作材料 ,幼儿每操作一次就会有不同的发现。第一次发现的是众多材料中有三种物体是能够滚动的,它们有个共同点:“身体”中有一部分是圆的, 第二次操作发现物体的滚动有直线和曲线两种线路, 第三次操作进一步明确了球体能向不同方向直线滚动的特点。幼儿在对不同层次材料的操作中,发现逐步深入、明了,科学经验不断丰富。

三、材料操作的任务化

对于大班幼儿而言, 任务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动手探究,明了科学现象。

在探究活动“它们能吹出泡泡吗”中,教师通过设置两项试验任务, 引导幼儿和材料不断互动, 寻找答案,最终得出能吹出泡泡材料的共同特点。第一项任务是要求幼儿从管子积木、吸管、筷子、毛笔的笔杆、圆珠笔的笔管中找出能够吹出泡泡的物品。这些材料的外形特征极为相似, 要求幼儿借助原有生活经验得出初步的结论;接着,鼓励幼儿逐一对材料进行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得出真实结论。幼儿迫切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认真试验,发现了能吹出泡泡的材料都是有洞的。最后,我们利用两个不同特点的玩具材料(这两个材料外形相像且都有洞)布置第二项任务:你们认为有洞的材料是能吹出泡泡的, 这两个材料都是有洞的,请吹出泡泡来。看似简单的任务,却是引导幼儿在不断的尝试中, 发现材料能吹出泡泡所具有的必要条件——材料上不仅要有洞,并且,这个洞必须是贯通于整个材料的。

又如,在“不倒的蛋娃娃”活动过程中,幼儿在比较过不倒的蛋娃娃和空的蛋娃娃后,教师提出了任务:让空的蛋娃娃也变成不倒的蛋娃娃。围绕着这个任务,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开始了尝试,有失败也有成功。最终,幼儿发现不是把重的材料放进空娃娃里就能做出不倒蛋娃娃, 制作出不倒蛋娃娃的要求是把重的材料固定在蛋娃娃的底部。任务有助于幼儿的探究,他们在任务的引领下,主动建构自己的新经验,认识科学现象,获取科学知识。

四、活动设计的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科学探究活动游戏化的设计,会增添他们对材料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积极地探究材料,进而认识科学的现象,发现科学的秘密。

如在探究活动“有趣的滚动”开展过程中,我们通过两次游戏引发幼儿和材料互动。第一次游戏“滚进球门”,幼儿玩把球体、圆柱体和锥体半截面材料滚进球门的游戏,通过观察和比较,幼儿发现不同类型的物体有不同的滚动线路。第二次借助体育游戏“赶小猪”,更加激发了幼儿和材料互动的兴趣, 进一步发现球体和圆柱体在滚动时的线路区别, 补充并完善了球体滚动线路的记录。

再如,探究活动“接管子”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幼儿尝试用长短不同的管子进行连接,并且要能经过规定的地点(小区中的花园和房屋)。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利用多种材料设置游戏情景“住宅小区”,小区里有房屋、有花园 ,组织幼儿玩角色游戏“水管工”。幼儿扮演水管工人,利用长短不一的管子和各种形状的接头为“小区”安装水管。水管工人的角色让幼儿很快投入到探究活动中,他们设计路线,选择合适的管子、接头,动手将一根根水管、接头连接起来,让水管能通过每一座房屋和小花园。活动2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要求幼儿通过合理地排列管子, 以最少数量的管子完成连接水管的任务。在活动2,我们依旧创设游戏情景“住宅小区”,组织幼儿玩角色游戏“最佳水管工”,幼儿自由组成“水管工”小组,每一组不仅要接通每家住户及其花园的水管,还要进行统计,分析排列管子的方法与所用水管数量的关系, 争取用最少的管子完成接水管的任务, 最后记录下本组连接管子线路的图纸。各组之间交换图纸,再第二次连接水管……最后,所用管子数量最少就完成任务的那一组,获得“最佳水管工”的称号。

小学班级读书会竞赛活动总结 篇7

为了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激发他们树立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鼓励青少年积极投身新世纪伟业中。同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本班的读书活动水平。本班在教室举行了“弘扬传统文化”演讲比赛。本次比赛的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

选手们围绕主题绘声绘色地演讲了自己创作和改编的作品。本次参加演讲比赛的有7名选手,活动持续了两个小时,演讲的学生感情投入,台下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现场气氛热烈,台上各位选手激情演讲,台下同学们认真倾听。

评委是来自各班级的语文老师。随着1号选手的登台拉开了演讲比赛的帷幕。在演讲中,选手们朝气蓬勃、自然大方、饱含深情、直抒胸臆。1号同学演讲感动了台下的评委和同学们。5号同学以其自然大方的台风和亮丽的音色证明了自己强劲的实力。比赛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参赛选手们激情飞跃、魅力四射。

演讲结束后,班主任对此次演讲活动发表了总结性的评价。班主任高度赞扬了本次演讲比赛举办得非常成功,体现了同学们很好的写作素质、演讲素质、综合素质,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增强了传统文化观念意识。同时也鼓励同学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的演讲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号召大家从我做起,点滴做起,培养社会责任感,行动起来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2)班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活动总结 篇8

“阳光少年” 读书知识竞赛活动总结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素质和写作能力,经过一周多的紧张筹备,我蔡堂镇中心小学语文知识竞赛活动活动终于在2013年3月16日,在全体师生的热切期盼中拉开了帷幕。

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同学们都做了积极地准备工作,通过试题成绩来看,同学们的成绩还算不错。由此看出老师们在平时做了大量的工作,同学们的读书面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这次活动更增加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给老师们提了一个警钟,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最后评委老师对参赛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分别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5名,读书小明星3名。

结合本次活动情况我想对语文教师提几点建议:

1、教师要高度重视、矢志不渝地把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指导学生规范写字,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来落实;

2、教师要提高自身朗读、写字水平,多给学生范读、规范板书,以此来带领学生朗读、写字水平的整体提高;

3、教师备课要过好课文朗诵、规范写字关,教师首先自己要会朗诵课文、能规范写字(备课、板书、批阅)。

总之,这次活动从策划安排到圆满落下帷幕仅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得到了全乡领导和教师的支持配合。我们相信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一定会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虽然这次活动结束了,但我们读书写字的好习惯会一直持续下去,相信大家会做的更好。

蔡堂镇中心小学教务处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活动总结 篇9

因为《熊出没》是本班孩子很喜欢的动画片, 所以他们很快地对活动产生了兴趣, 在整个活动中, 孩子们比较投入, 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操作材料, 并得出结论, 活动结束后, 大部分孩子都能了解到:指纹有三种类型, 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但整个过程却也伴随着忙碌与慌乱, 幼儿忙着操作, 教师忙着指导。

例如, 许多孩子将自己的指纹印满了整张纸, 还有的幼儿因为太用力而将纸按破, 一些幼儿因为蘸了太多的印泥而无法看出自己的指纹。后来, 我对整个活动进行了反思, 并与其他老师进行了讨论, 我意识到, 我的这个教学活动缺少了科学活动的最核心的部分, 那就是幼儿的自主探索。在这个活动中, 我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将幼儿的自主探索与动手操作混淆在了一起, 甚至以为幼儿操作了就是探索了, 忽视了幼儿的自主性。

其实真正的自主探究要求学生做活动的主人, 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 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 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教育家苏霍姆林提出:“教师要把人类的智力财富传授给学生, 并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点燃求知的欲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科学活动对幼儿最大的吸引就在于它的动手操作, 而动手操作如果不是幼儿自主探索的, 那价值将大打折扣。因此, 我们应该意识到, 动手操作只能是自主探究的一种途径, 科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以自主探究为前提, 不能舍本逐末。

一自主探究应该是有准备的动手操作

首先,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这次活动中, 我以“让幼儿看指纹图案, 猜一猜它在身体的哪儿”来引导幼儿发现指纹。因为孩子们没有任何关于指纹的经验, 所以他们有的说在鞋上, 有的说在肚子上, 还有的说在腿上, 可就是没人发现它在手指上。因此我只好提示他们, 让他们看一看自己的手指上有没有。虽然孩子们后来都发现了, 但他们并没有觉得很开心, 因为这是老师发现的, 而不是他们发现的。

其次, 教师所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本次活动, 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 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材料就是印泥。活动之前, 老师已经尝试印出指纹, 也成功了。可是我却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 孩子的手指太小、太嫩, 他们很难将自己的指纹清楚地印出来, 因此大大地降低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与热情。由此, 教师在开展科学活动之前, 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 为他们提供恰当的问题情境与活动材料, 让他们能够有准备地动手操作, 为自主探究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二自主探究应该是幼儿主动的动手操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 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领域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它既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又是学习的目标, 科学探究的过程主要包括“发现问题——猜测结果——拟定计划——收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分享”, 而这其中的每一步都应以幼儿的主动性为前提, 否则它将只能成为一种形式, 而不能帮助幼儿形成科学探究的习惯与能力。

本次活动中, 幼儿动手操作了两次。一次是在一张小圆片上印上自己大拇指的指纹, 另一次是在一个统计表中印出自己五个手指的指纹, 从而感受指纹的独特性。可是, 这两次操作我都以“请你怎么做”的语气来要求孩子, 并没有给予他们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机会, 使得他们的自主探索变成了机械的动手操作。因此, 在科学活动中, 教师更多的应该是作为引导者和支持者, 为幼儿设置问题情境, 启发幼儿去思考, 引导幼儿主动解决问题。如在此活动中, 如果教师将“请你怎么做”换成“你有什么办法来找到自己的指纹?”那么将更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 促进幼儿的自主探究。

三自主探究应该是有目的的动手操作

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一定的目标, 每个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都应清楚自己的教学目标。但一个好的教学活动, 尤其是科学活动, 还应该让幼儿也能有这种目的性, 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操作。放任自由或者把自己的教学目标强加给幼儿都不能让幼儿进行自主探究。这就需要老师审慎而有效地引导和帮助。科学探索要靠问题的不断推动, 教师可以以问题引导幼儿向一定的方向观察探索, 以问题引导幼儿与环境、材料、同伴、教师相互作用。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活动总结 篇10

为进一步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检测学生数学计算方法掌握情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准确、快速、科学、灵活”地进行计算,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为学习其他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于2014年10月24日下午组织进行了三年级数学竞赛活动。此次活动在中华路联盟校的统一安排下、在教务处的精心策划、周密安排下,以及数学教师的努力配合下,已取得圆满成功。

通过这项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对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计算的准确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和竞争意识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次数学计算能力竞赛已经结束,喜悦和思考留给了每一位数学教师,胜不骄、败不馁,希望今天的成绩是你明天奋斗的基石。

最后,对本次竞赛取得的成绩我们表示祝贺,希望所有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再接再厉!

三、获奖名单。本次活动共评出个人奖15名。

明德小学三年级计算能力数学竞赛获奖学生名单 第一名:(3名)

杨卓凡 三、一

王雪怡 三、一 徐子阳 三、二

第二名:(4名)郭岩松 三、二

王嘉莉 三、三

田子怡 三、一 郑瑞涵 三、一 第三名:(1名)牛敬辉 三、三

第四名:(7名)

郭智勇 三、二 张苡鑫 三、二

姜欣瑞 三、三 李峥昊 三、一 孔韶涵 三、一 董霜苗 三、一 赵子宁 三、一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活动总结 篇11

新村小学 2015年11月18日

新村小学关于开展中小学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

知识竞赛活动总结

为切实加强我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宣传工作,促使我校学生进一步了解膳食营养及食品卫生安全等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营养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切实加强我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宣传工作。2015年11月18日我校举行了本 次竞赛活动,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在此次活动中,学校高度重视,动员好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参赛,将本次活动作为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重要内容 抓好落实。

二、召开班主任会议2次,全体师生会议1次,制定 的工作计划,确定了竞赛规则,流程。

三、组建出题小组,开展命题工作,分常规题小组和创新题小组。较早开始命题准备工作,并将出题工作细致分工到各班。各班主任负责常规题命题工作,学校领导组负责创新题命题工作。最后汇总整理修改编制了竞赛学习资料。

四、制作幻灯片。部分班主任为竞赛题目量身订做了幻 灯片。并如期完工,使比赛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五、及时向各班级发送参赛表格,竞赛规则及竞赛资料,由各班组织人员参赛。各班积极响应,先后召开两次领队会议,让各班对此次竞赛有了充分的了解及准备。并在班主任

会议上及时纠正了一些竞赛资料中出现的小问题。

六、这次竞赛从筹备到开赛始终是在校领导正确指导和老师悉心帮助下进行的。全校6个班的172名学生全部参加了此次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最后六年级摘得此次比赛 桂冠,五年级,四年级荣获二等奖。

七、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同学们了解营养素及功能、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膳食与行为、营养与疾 病、食源性疾病及预防、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浅析小学数学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篇12

一、跳出配套学具的限制, 提供开放性的操作材料

数学具有抽象性的特点, 选择操作材料的主要标准要看操作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抽象的认识活动.例如, 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 我们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小棒和接头, 直接进行框架的搭接.我们提供了一些有长有短的小棒, 长度有5种之多, 每组小棒的总数也远超12根, 要求学生从这些小棒中挑选一些作出一个长方体.如果某种小棒不够, 可以从老师这里再拿.在操作过程中, 有些学生发现, 必须把4根相等的小棒作为一组对边, 3组这样的小棒就可以搭成一个长方体;有些学生发现用8根同样长的小棒和另外4根同样长的小棒也能搭成一个长方体.但也有学生发现, 老师给他们提供的材料中, 没有办法搭成长方体.于是, 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又到老师那里拿来小棒, 成功地搭成了长方体.

这个活动中, 我们向学生提供的操作材料是灵活的、开发的.学生不是简单地把材料“组装”起来, 而是需要根据长方体的特征, 选择适当的材料.选择的过程不仅增加了操作的思维含量, 而且加深了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和体验.

二、让操作活动深入问题本质, 不流于形式

“有深度的操作活动”是激发学生内在需求, 使学生产生积极情感的活动.但是, 教师对活动的设计往往不够深入, 缺乏探索性;缺少了对学生内在需求的关注, 缺少了对学生操作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的关注.学生没有积极情感投入的操作, 很难引起内心共鸣, 也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经历.

如:以前教学《圆锥的体积》时, 学生常常忽视实验需要圆柱圆锥等底等高的条件, 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为避免这种情况, 提高操作的有效性, 可以先准备等底等高的、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 让各小组学生自主操作活动.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论:有的认为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有的认为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四分之一.这种情况引发了争论, 学生内心已产生了求证的需求.这时我们从教具箱中随手取出一个空圆锥, 一个空圆柱, 并将空圆锥里装满沙子, 倒入空圆柱里, 两次正好装满, 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学生议论纷纷.后来, 在学生的推荐下重新使用一个空圆柱继续实验, 三次正好倒满.为了验证, 让学生调换教具再操作.紧接着我问:“什么情况下, 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多次的操作活动, 学生完成了对实验条件的辨别及对信息的批判, 从中有所感悟并获得“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一正确结论.真正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 我们通过让学生反思不同的操作结果,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 学生学得主动, 不仅经历了观察、发现、合作、创新的过程, 获得新知, 又促进了他们实践能力和批判意识的发展, 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完全是在有深度的操作活动中实现的.因此,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时, 要巧妙设计, 不断启发学生思考, 使学生在得出结论的同时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三、对操作过程进行整合, 开展书面表达

在合作操作的过程中, 组员对操作活动的认识往往由个人的活动经验所决定.由于个人在活动中分工不一样, 他们所获得的经验也各不相同, 这种局部认识往往使一些组员忽视了对问题全面的思考, 只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答案.因此, 对合作完成的操作活动进行整合是很有必要的.整合的第一个步骤是交流, 不同的经验体会在互相碰撞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深化, 而且通过融合、弥补的过程, 才能使学生形成对整个操作活动的认识.整合的第二个步骤是聚焦, 在活动的后期可以把全组的目光从操作活动的过程转移到本次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上, 并且进而展开更有深度的认识和思考.通过对操作活动的整合, 不仅使学生分享了彼此的经验, 而且使每个组员都能积极主动的思考, 得到最大的收获.

对小组合作操作的整合汇报我们认为不能总是满足于口头, 进行书面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以“运用比的知识求出大树有多高”这一小组操作活动为例, 第二小组同学提交了如下的活动报告:

书面表达除了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 还可以采用小论文以及其他的方式.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都要能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反映出在操作活动中的真实想法.如果不对操作活动进行整合, 往往会使学生的认识停留在局部和表面书面的表达会使学生的活动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从而保证了操作活动有效性的提高.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活动总结 篇13

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下去,在学校少先队周密安排下,2014年12月11日,我校举行“核心价值观记心间”知识竞赛。全校来自16个班级的16名学生代表分别组成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代表队,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竞赛。主持人宣布完竞赛规则,激动人心的知识竞赛随即拉开序幕,比赛分为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三个主要环节,由计分员根据选手及各代表队现场表现,进行计分。在各代表队竞赛的同时,还设有台下观众互动环节,答对题目,由队员代表现场颁发奖品。当比赛进行到抢答环节时,台上争相举牌,台下加油喝彩,比赛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同学们激情高涨。风险题环节,各组选手都选择了分值较多的二星题和三星题,让台下观众暗暗捏一把汗,但他们都没让观众失望,都回答正确,说明代表们下了不少功夫。最后五年级获得了一等奖,六年级获得了二等奖,三、四年级获得了三等奖,梁校长为选手们颁了奖。比赛在同学们此起彼伏的《践行核心价值观

筑梦圆梦中国梦》童谣接龙声中圆满。

通过这次竞赛,让每个学生不仅熟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使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懂得价值观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学们也懂得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活动总结 篇14

活动总结

桃花源镇数学中心教研组:石峰

桃花源镇第四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历时两个月,今天,圆满的落下了帷幕。本次竞赛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这两天的决赛,通过激烈的角逐,公平的评判,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评选结果如下:三等奖获得者:方坤、何前飞、蔡敏、向琳 ;二等奖获得者:陈娅玲、黄翠仙、邱会;一等奖获得者:李艳,她将代表我镇参加下学期县上组织的决赛。为了总结成绩,再接再厉,查找不足,亡羊补牢,提出希望,展望未来,现对本次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做如下简单的小结。

此次活动由数学中心教研组牵头,小坝小学承办,现已圆满的结束了。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上课的八位教师,感谢你们为我镇全体数学教师奉献了八节精彩的课。为了这节课,你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为了这节课,你们查阅大量资料,积极准备;为了这节课,你们绞尽脑汁精心设计;为了这节课,你们不知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为此,我对你们深表敬意和再次的谢意!其次,我要感谢八位评委,感谢你们为了这次活动能圆满完成而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公平裁判以及精彩的评课。再次,我要感谢承办单位——小坝小学所有的幕后工作者,感谢你们为了此次活动精心筹备而付出的艰辛劳动。第四,我还要感谢所有参与听课的教师,你们能牺牲休息时间而毫无怨言的参与听课学习,你们好学上进的精神是全镇教师的楷模。

老师们,你们都全程参与了听课,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有一些收获和感悟,我也跟大家一样有一些思考和领悟。老师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也不具备数学专家那样的水平,还不能把竞赛课的所有优缺点都一一点评。此时,我想借这次机会引用别人的材料给

老师们一些教学建议。

(一)加强学习练内功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有精深的数学专业知识及数学思想、方法。目前新教材体系新增领域中的空间图形里的平移、旋转、方向、观察等知识点属于教师以往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其知识要素以及教师在知识上的欠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部分热点问题举例

1、左右问题:可能是老师们都把这一知识点复杂化了,其实教材、课标中对学生的要求很简单,只要他们能分清自己、对面人物或物体的左右即可,大多数孩子的左右概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得到发展,这是人思维的一种自然发展规律。例1:图中老爷爷的左手还是右手举着鸟笼?(以图中人物为准,比较容易判断);例2:图中人物的左边有几个足球?(争议一:应以观察者的角度为准;争议二:以图中人物为准。按照课标要求应以图中人物为准。)例3:小白兔的左边有几个萝卜?(争议一:小白兔是动物,可以视为无思维主体,不应以其为标准;争议二:现在多数卡通片给与孩子的感受就是拟人化的感受,应该将小兔理解成标志物。按课标原则应以图中的小兔为参照物。)

2、统计与概率的问题:处理教材时应思考知识点与数学思想方法孰轻孰重的问题,要掌握的原则是学生发现规律的方法不一样,有多种途径,但其结果应该是一致的,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了知识点的解决,而忽略了意识的渗透。也就是说教师教学的每一步都应该思考: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部分内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可能有目的地选取和安排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了。最后尤其应注意掌握新增领域的概念,并着重思考新旧知识点中渗透的思想方法,即教师为什么要教的问题。

(二)关注学生思考,找准数学思维发展的着力点

不论教材怎么改,数学学科的本质不能变,切莫种了他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尤其应注重两感(数感、符号感)、两观念(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的体现。

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多数老师注重了符号感的培养,即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用什么图、形式或方式来表示相应的分数。但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用语言表达来促进思维的发展,重视学生语言的表达,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点。要求学生能够借助于语言将头脑中的表象描述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方式对于学生形成对分数的初步认识非常重要。二是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两个层次的抽象概括,即同一图形的不同表达法及不同图形的同一表达法,这是教师应多费笔墨加以着重处理的两个点。

例如:《平均分》教学中,多数老师也注重了语言的表达,即怎么分的问题。但老师还应注重的是:对这一概念的抽象理解描述,即按多少为标准为一份,分成多少份;同样的物体按照不同的分法能分成不同的数量等等,以此为除法的概念理解打下基础。

例如:《可能性》教学中多数老师都设计了摸球、猜球的环节,由此引发了该不该让学生亲自动手摸球的争议,真正动手摸的话,又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专家指出: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摸,而且还应该让学生进行多次实验,但是摸前、摸时、摸后都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思考并分析其可能性,而多数教师只注重了摸前的猜想,而忽略了其过程中和过程后的思索。著名数学教育专家华应龙老师的一节范例课是这样设计的:袋中有3个黄球,3个白球,在摸前让学生思考问题:你每次可能摸到什么球?摸的时候想:我会不会摸到这个球?怎样才能摸到它,有没有窍门?摸后根据结果回答:我每次的猜想都对了吗?学生活动结束后根据自己的结果表达、分析、比较呈现 3 的问题,即为什么那么多的人猜不准?猜得准的人是不是真的有窍门存在?由此让学生在实践和分析中体会到自己猜的与摸后的结果是无法事先预测的,只有经过无限多次摸后才会有一定的规律性,由此学生把握和理解可能性这一现象的随意性实质。目前多数教师的课堂可能只注重了动手,而动脑的可能体现的有些偏少。

例如:《小数乘法》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把握的两个点是为什么要把小数变成整数?你怎么想到了这种方法?这两个点同时得到重视才能让学生真正明白这种转化方法。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某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以此为学生奠定知识基础;然后引导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或测量出长、宽,以割补转化的间接方法计算,激发学生借助于数学思维来推理验证,并落脚到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基础上。

(三)探索的空间要适度

教师应考虑哪些内容是有价值的,应引导学生去探索;哪些是不必要的内容,其探索的空间和环节设臵的大小要注意调控,不宜太大、太空。

课堂探索的重心应围绕如何突破重难点展开,是教师讲授还是让学生自我发现,学生在突破重难点最有价值最关键的地方,应给予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展示与发挥,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不是形成让学生只机械按照方法去做的局面,如果是这样的话,最后会导致大多数学生对知识的内涵茫然无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考虑哪一内容、哪一环节、哪一点必须加以关注和探索。

(四)关注交流的有效性

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交流意识增强,教师给予的空间增多,教师应注意如何应用语言引导学生交流到位。(备注:实际生活中“列”的概念规定,通常以教师的“左”学生的“右”为第一列的开始。)

(五)既重过程又重结果

课堂教学中应成为重过程、体现知识的过程、学生“做数学”、实现创新思维发展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应舍得花时间。

例如:《量角器》教学过程中就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非常清晰、细致地加以展示。教师应先引发学生思考怎么测量,由学生思考后测量结果的多样性引发学生产生同一度量单位的必要,随后又引发内外圆及刻度的出现,引导学生探索标注,完成量角器应有的探索过程。

我们的数学课堂如果每个过程都能让学生有创造的感受,那么一个创造性,创新型的人就会随之出现了!

另外小数除法和小数乘法的探索过程都需要老师注重过程和结果的探究。提倡教师形成一种单元课时教学的统筹思想,不要担心你的第一节课耗费时间太长,应客观地把它看成算理、算法课,随后的课时教学中再推至方法及计算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六)问题意识的培养

教师应明确两个问题:一是提问题的主体是谁?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看一节课中研究的问题哪些是学生的,哪些是教师的,大家提出的问题是否都得到了落实?其二是要考虑这些问题都是否有思考价值,有哪些只是一问一答的填空式问题,哪些是需要花气力研讨的有价值的问题?

(七)正确对待教材,用好用足教材

教师应首先立足教材,理解教材,应在用好、用足的基础上,考虑自己是否能提出有理有据的修正方案。

(八)数学问题情境

目前出现的问题情境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现实类的,一是纯数学类的。这两类情境的创设过程中都需要我们思考:其各自的价值是什么?引发数学思维的标准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进行情境的选择和创 5

设。目前多数课堂注重的都是现实类的情境,但平行四边形、平行与相交等内容可能还需要注重纯数学情境的创设。

(九)应用题教学

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对应用题的理解过多的关注于“题”字,所以只注重文字的描述,条件不多不少,正好帮助学生完成解题,教师就采取引导学生使用“找关键词,细分类型”等机械方法进行操练。而目前应过多注重的是“应用”二字,应用题的呈现是通过具体的情境,以图、表格、对话等形式展开,学生应先对信息进行选择,在此基础上处理信息,完成解题,而且目前教材中的应用题并不像老教材中那样分类型,其只注重数量关系之间的变化,内容形式多样。教师目前可以思索的问题是:怎样将过去的好方法与目前的形势有机结合,找到更佳的突破点。

(十)应加强教育教学研究

多数人都有一个普遍的心理意识,那就是在拿了一节课,讲完一节课或听完一节课后,有很多的感受或启发当时都随笔写在一边,可能某些东西确实在当时无意识地影响了你,但多数人缺乏后续的行为跟进,即如何去落实的问题。建议每位教师都能在听课后,将某些课进行打磨、改进,以仿课、研讨课的形式实现对教师成长的推进,并由此提炼出一些课堂教学方法,进而形成模式化的东西,推而广之到相类似内容的教学中。

老师们,你听了这十条教学建议,再对照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你有何感想?(若大家没听得清楚,我将它挂在平台上,请各校打印出来再组织教师学习。)

总之,这次数学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既给全镇数学教师提供了展示才能和相互交流的平台,又能让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我觉得好比一场及时雨,既洗涤了部分年轻教师不求上进的头脑,6

又给部分固步自封的年老教师敲响了课改的警钟。这次竞赛活动,亮点很多,归纳起来具体表现在:

1、所有选手勇气可嘉,且都想上好这节课,并认真研读了课标,深钻了教材,同时在用足、用好教材上狠下功夫。比如向琳老师的课,紧紧围绕教材组织学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等多种形式归纳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新的课程理念在各节课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落实较好,课堂多了一份民主与和谐,教师的角色更换了,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比如李艳老师的课,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还有两个小组没完成时,她并没有马上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而是耐心地等待这两个小组讨论结束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3、教学环节的设计极富儿童味。比如邱会老师的课,她的大多数教学环节都选用了非常适合儿童口味的教学情境,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涨,给她这节本很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儿童化、趣味化,使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4、“过程与方法”目标明显重于“知识与能力”目标,课堂教学中应成为重过程、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做数学”、实现创新思维发展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教师都舍得花时间。比如李艳、黄翠仙、陈娅玲老师的课中,在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诸多学习实践中归纳、总结出等式的意义、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5、富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语言,可以集中学生听课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本次赛课中,李艳和黄翠仙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就极富激情,为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也是本次竞赛课的又一个亮点。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热爱数学和勤学好思的学生,极有可能一下课就行动起来。向琳老师的课中,其实已有学生通过剪、拼,拼成了平行四边形。

7、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设施为课堂教学服务。比如黄翠仙、李艳、邱会老师的课中,多媒体辅助教 7

学设施就运用的恰如其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本次竞赛课也暴露出不少的弊端。

1、少数教师对教材钻研学习不够,没能很好的利用教材,且不说用足用好教材。

2、学生的合作意识还不强,讨论还不够充分,交流还言不达意。

3、教师放手还不够,还不能充分相信学生,生怕学生不懂就情不自禁的越俎代庖。

4、教学评价还有待加强,才能更好的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5、课堂生成问题不多,或即使生成了问题,我们教师受既定教学计划的束缚,要么将问题避之,要么搪塞,不做任何处理。

老师们,课堂教学改革走到今天,已经由当初的茫然无措逐渐变成现在的初见端倪,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最后,祝愿老师们在自己教学园地这块实验田里结出丰硕的果实——真正实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课改目标。

谢谢大家!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活动总结 篇15

关键词:活动教学,准备,责任心,数学思维

活动教学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教学形式,而且是带有新质的一种教育教学主张和思想,其重要性不在于短期效果,而在于对学生的发展潜力上的挖掘,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最希望的,是教师一直积极采用的教育教学思想与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各科教师都在尝试该教学方式,然而效果却差别很大,不同的教师在该教学方式的操作上也是五花八门。进行活动教学,必须做好哪些准备工作?现就个人在数学教学中的一点尝试与大家分享。

一、活动教学要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前提

在互听课时发现:活动教学推行时,有的教师在课堂中得心应手,而有的教师的课堂仅是形式没有内涵。活动教学得以实施的关键在是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营造出的一种活泼生动、和谐的教育氛围,这是活动教学价值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和前提。而小学生在师生交往中渴望体验到平等、自由、彼此尊重的情感,同时小学生需要得到及时的激励、鼓舞、指导;出现问题时,更需要适时忠告和建议,小学生才可能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的心态投入到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从而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自我的发展。

当然,也有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强调教学质量、顺应部分家长要求片面追求分数等。这在无形中使得教师与学生开始对立,这时推行活动教学就要对学生主体充分尊重和信任,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和保证活动的独立性和差异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要求变权威式的师生关系为平等合作的交流;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角色,从权威性的知识拥有者转换为学生情感的反应者,学习活动的咨询者与合作者。

二、活动教学要以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为基础

活动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频率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活动教学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具有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学习活动,以防止活动的随意性与形式化。农村小学里学生合作活动学习的习惯没有较系统的培训,实际操作前要做多次培训、演练、甚至“突击强化”等必要的准备。

三、活动教学要以教师特有的责任心做保障

什么是教师的责任和责任心?教师的责任就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所谓教师的责任心,是指教师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担负的责任的认识以及与之相应的自觉态度。教师的责任心与教师的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事业心等相比,是“群心”的核心。

活动教学是学生愿意接受的学习形式,但是教师要为此付出许多。活动教学有许多不确定性,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在小学教学中,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中多动的学生,教师以活动教学方式对待工作,极大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又影响着自己短期内的工作成败。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相比其他学科我们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责任心呢?

笔者认为,既然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就要让学生数学思维与操作活动共舞。这就要小学数学教师的责任心要体现在活动教学前,活动教学前要考虑到一切活动均是为训练学生的思维而进行的,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它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符合知识的形成、发展以及学生的认知过程,其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实质。活动教学必须有可操作性,时间要在教师控制范围内。教师的责任心从大的方面讲题要爱岗敬业。爱岗就是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业就是恪尽职守,教书育人。一个教师只有把教书这个职业确认为自己人生的最高理想,才会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产生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表现出责任心。新课标要求活动教学,但真正实施起来是有难度的,若想在每一堂课上遵循该理念,难度就更大了,这就要考验教师的责任心了。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要求每位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体系,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成为学生成才报国的引领者。因此,活动教学要以教师特有的责任心做保障。

总之,要切实改变学生被动发展的处境,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就需要对当前的课堂教学进行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活动教学正是在时代的呼唤下、在对传统教育的反思超越下,着眼于现实与未来两个维度的理性思考的产物。教学中,我们应让数学思维与操作活动共舞,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更多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学习“三步曲” 迅速提高语文成绩下一篇:康复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