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六版上册教案

2024-08-09

语文第六版上册教案(共8篇)

语文第六版上册教案 篇1

高数重点

1、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

2、隐函数的求导公式(隐函数存在的三个定理)

3、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多元函数极值和最值的概念,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

和充分条件,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

4、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多元复合函数求导,全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5、全微分(全微分的定义,课微分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6、偏导数(概念,二阶偏导数求解)

7、二重积分的计算法(利用直角坐标、极坐标求二重积分)

8、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微分方程及其阶,解,通解,初始条件,特解)

9、齐次方程

10、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一、1、夹逼定理

2、连续(定义证明函数连续,判断间断点类型)

二、1、导数(证明函数是否可导)连续不一定可导,可导不一定连续

2、求导法则

3、求导公式,微分公式

三、1、微分中值定理!

2、洛必达法则

3、泰勒公式,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4、曲线凹凸性,极值

5、曲率公式 曲率半径

四、积分不定积分

1、两类换元法

2、分部积分法(注意加C)

3、定积分定义、反常积分

五、定积分的应用

极坐标求做功求面积求体积求弧长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上册教案 篇2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2.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

3.理解“成全”的内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同时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理清思路线索。

2.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同时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重难点分析:

理清文章线索,揣摩文章主旨是本文重难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分析、讨论从而突破本文重难点。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直入课题。板书《成全一棵树》

2.就课题学生质疑。

交流预设:

(1)“成全”是什么意思?

(2)是谁成全了一棵树?

(3)那会是一棵怎样的树?

(4)成全了树的人一定有他的心愿,那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线索。

1.初读要求:出示课件

(1)读熟课文,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一棵树仅仅指树吗?谁成全谁?这棵树是如何被成全的?

2.易错读音提示:

一拐(guǎi)一拐

枯萎(wěi) 灼(zhuó)

怔(zhèng) 乞(qǐ)求

缝(féng)制 栽(zāi)种

3.整体感知,全班交流

(1)文章的线索是:树

(2)孩子 成全一棵树 明线

母亲 成全孩子 暗线

孩子 通过努力成全自我

三、再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

1.再读要求:出示课件

(1)默读课文,思考:孩子和母亲是怎样的人?

(2)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讨论:如何理解文章标题。

2.交流预设:

(1)孩子:坚强、执著、有恒心、肯付出、

乐观……

母亲:无私、伟大、公正……

(2)标题语意双关,既概括了情节内容,又彰显了文章主旨。一棵本已经失去生存资格的“又细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的小树苗,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 “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一个“一出生腿就残疾了”的孩子,在母亲的精心培养下,在母爱的滋润下,他取得了事业的成功。无论孩子还是母亲,他们做了相同的事:成全一个生命!

四、品读课文,揣摩人物情感。

1.抓住“这棵树能长大吗?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一句,联系上下文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的心理。出示课件

交流预设:

可以从如下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第一,如文中所述“(那棵树)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

萎”;第二,在母亲眼里“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

有结果,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第三层,这棵被

丢弃的树牵动着母亲心中的痛——孩子一生下来腿就残疾,她在为孩子的前途担忧。

2.抓住“母亲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一句,联系全文,明白母亲作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出示课件

交流预设:

“孩子自己为种那棵树挖了一个又大又深的坑”、“孩子每天拎着水桶认真浇树苗”、“孩子每天偷偷地给那棵树捡牛粪喂它”等,说明孩子具有坚韧、奋斗的精神,这才是促使母亲作出一项重大决定的重要原因。

3.文中“一拐一拐”多次出现,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

交流预设:

第一次“一拐一拐”是为了说明孩子是个残疾,之后的描写能突出孩子的自强精神,表现了他坚定的意志,也表现了他的成功比常人付出了更大努力。

五、拓展练习。出示课件

将课文结尾进行续写“他一下子怔住了,也明白了母亲那颗充满爱意的心。之后……”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篇3

1.阅读课文,了解内容,认识奴隶社会的黑暗和奴隶起义反抗的必然性。

2.学习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了解人物的内心。

3.了解剧本的特点。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斯巴达克和奴隶们的对话中,了解奴隶的悲惨命运。

2.体会奴隶社会的黑暗和奴隶起义的原因。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播放光盘:斗兽场里奴隶们相互角斗或是同野兽搏斗,供奴隶主娱乐。)

2.看了影片你们想说点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看看电视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播放光盘)

4.简介背景,导入新课。(播放光盘)两千多年前,罗马是奴隶制社会。罗马人征服别的国家,就把当地居民变成奴隶。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子女也属于主人。奴隶不受法律的保护,奴隶主可以任意杀死自己的奴隶而不犯罪。在罗马城里有斗兽场,所谓“斗兽场”是一种专供奴隶角斗手或野兽角斗的特种竞技场。奴隶主让奴隶带着脚镣做各种苦役,把壮最骁勇的挑出来做“角斗手”,放在斗兽场里强迫他们相互角斗或是同野兽搏斗,供奴隶主娱乐。这种角斗极其野蛮残酷,角斗结果“角斗手”全部死亡或留下最后一个人。

二、学生浏览课文,思考并回答电视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1.学生读课文,并回答。

2.看看电视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播放光盘)

3.认识剧本的特点。 (剧本开头写时间、地点、人物、布景,括号里的小字介绍剧情变化和人物的动作、情感、说话语气,最后写幕落即剧演完了,幕布落下来。)

三、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电视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1.学生自由回答。

2.听听电视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播放光盘)

(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发生在罗马城里斗兽场上的一件事。奴隶主强迫斯巴达克在斗兽场上与狮子搏斗后,又与十个奴隶角斗,供奴隶主娱乐。斯巴达克启发奴隶认识奴隶主的罪恶后,带领奴隶冲出角斗场,英勇起义,广大奴隶纷纷响应。时间是公元前73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地点是罗马城里,科里色姆斗兽场上。)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对于这样一个剧本,你们想做些什么?(分角色朗读)

2.你们最想读剧本的那一部分?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对于不同角色的台词我们应该怎样读? (学生自由回答)

4.听听电视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播放光盘)

5.分小组练读。

6.各小组比赛读。

五、思考并回答电视上老师提出的问题:斯巴达克为什么要带领奴隶们起义?

1.学生自由回答。

2.播放光盘。

3.师总结。(通过斗兽场上发生的故事,揭露了奴隶主贵族的罪恶和奴隶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奴隶英雄斯巴达克的反抗精神。)

作业:

语文第六版上册教案 篇4

一、单元总提示

本单元的课文或借物抒情,或运用象征的手法,以清新的笔调完成对“雨”的刻画。学习时要在把握文章基本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分析、借鉴、积累一些优美的写景的词句。

二、课文分讲

《下雨天,真好》以“雨”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将作者年少时的片段回忆串联起来,感情在雨中忽隐忽现,形成文章的另一条暗线,其中包裹了浓浓的亲情、友情以及作者对年少生活的留恋之情。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雨”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情趣之外,增加了浪漫的气息和隽永的意味。

阅读《雷雨前》这篇作品,可注意逼真的象征手法的运用。文中不着一字,甚至连暗示性的词句也没有,一切都以自然界的事物的本来面目为基础,抓住其特征,用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作形象概括,以其独特的创作与审美观点把现实生活提供的素材精心提炼,把我们带到他们精心构造的艺术境界,给人以思想熏陶,给人以美的享受。

《夜雨诗意》从小处起笔,低处起笔,结合作者广阔的联想思维,往大处走,往深处挖,以学者的眼光解读了“夜雨诗意”的文化构建,搭建起一座由古到今的人生历史桥梁,典型地体现了余秋雨“文化苦旅”般的写作风格。

《听听那冷雨》纵横驰骋的联想方式,极富诗意和哲理的语言,雨中望家的矛盾心情,都是本文写作上极大的特色。作者在中间各段采取时空交错的写法:忽而过去,忽而现在;忽而故国,忽而异域,文理错综,以此表达诉说不尽的复杂情绪;而该文特殊之处其实在于以敲打乐的形式,依靠句子的长短组合变化,达成绝对的音乐感。大量运用长短句,造成结构上的美感,又用同音异义的字造成错综变化。一气呵成,不能中断,尤其在最后一句忽然收短,与之前的长句一同形成强烈的节奏感,以及无限的感叹。

《雨夜奇袭》记叙了红军的一次雨夜渡江战役。“雨夜”既是事件展开的时间,也是渡江所面临的困难之一。文章通过叙事和对恶劣环境的渲染,高度赞扬了红军排除万难,力克顽敌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夜雨寄北》在广阔的空间意境中来回转换,往复对照,跌宕曲折中尽显羁旅之愁。艺术构思新颖别致,有意打破近体诗用字用词不能重复的常规,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一篇出色的写景诗,写杭州西湖夏天所遇到的暴雨,在一刹那之间,乌云密布,骤雨直降,但又一刹那风起云散,望湖楼外,水天一色。诗人对暴风雨前后的景色变化写的十分生动,富有特色。

《如梦令》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所作,抒写其孤苦无依的生活境况和极度的精神痛苦。在写作手法上,开篇连用七个叠字,在感情上层层递进,有统摄全篇之效,且毫无斧凿堆砌之感。全词情景相生,巧用险韵,工妙自然,笔力矫健,以暮秋景色为衬托,通过一些生活细节来表现孤独痛苦的心境,如泣如诉,非常感人。

《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上片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精炼的设问句式,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化实为虚,以简驭繁,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下片抒情,情中有景,化用典故,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三、阅读提示

关于拓展式阅读

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扩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可根据所学文章进行拓展式阅读,力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运用从课堂精读方面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独立阅读,由课内带动课外,达到丰富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每学完一篇文章,要尽量找来与其相类似的文章,提出问题,分析阅读,摘引优美语句,写出读后感;或是学到某一个作家的文章,尽可能收集他的代表性作品,细心阅读。阅读之后,谈感受,写体会,以此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语文第六版上册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介绍科技知识来组织课文。《石头书》介绍考古学知识,《小稻秧脱险记》介绍农业知识,《航天飞机》介绍现代科技知识。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总体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熟记一些常用的多音字,能在具体的句子中准确地读准它的读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继续练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能用有关的词语造句。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4.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抓住事物的特点做具体介绍的方法。能给别人介绍自己的一种学习用品或小制作

石头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学习有关的字、词。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齐读课题:石头书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读读,做做小老师。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弄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勘探队员告诉川川和磊磊,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勘探队员叔叔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四、学习生字:

1.学生合作、交流学习10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意思。

2.自学、领读二类字

3.检查朗读有关的词语。

五、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理解、品析课文。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复习课后的词语。

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学习课文:

学习1~5自然段。

1.朗读课文:

过渡:第1.2 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2.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

3.石头像书吗?说说你的看法

4.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学习6~13自然段。

1.朗读课文:

思考:勘探员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2.小组学习,交流;

(1)你读了课文后,明白了什么?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2)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12~14段:

1.分角色读。

2.理解:

(1)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2)“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3)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三、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18 小稻秧脱险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知道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离危险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内容的表演,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知道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离危险的,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将要来到农村去,看看那里的水稻田里发生了什么事?(揭题)学生齐读。

2.理解:“小稻秧”是什么?“脱险”是什么意思?

介绍:记——记载下来的事情。

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生说)再齐读课题。

3.课题中,哪个词语的意思最关键?(脱险)

紧扣这个词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说,出示)

(1)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

(2)小稻秧是怎样脱离危险的?

齐读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

1.先带着这两个问题,听课文录音。

2.读后回答:

(1)是谁让小稻秧遇到了危险?(板书:杂草)

(2)又是谁让小稻秧脱离了危险?

出示:喷雾器的图片(介绍:喷雾器、除草剂)

(板书:除草剂)

3.学录音,自读课文。

读完回答:可稳拿几个自然段讲了小稻秧遇险,那几个自然段讲了小稻秧脱险?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出示词语:(学生指名读、齐读)

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

一拥而上拼命

2.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读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注意这些词语,边读边想。

3.表演理解(请理解的同学上台)

“团团围住”(包围住)

表演结束,提问:这些杂草厉害吗?凶吗?(这就叫“气势汹汹”)

杂草野蛮吗?他们讲不讲道理?(板书:蛮不讲理)

杂草让小稻秧多说话了吗?(这就是“不由分说”、“一拥而上”)

4.小稻秧遇到了这些蛮不讲理的杂草,怎样了?(板书:当场病倒)

他们得了什么病?(营养不良症)

5.指名读,评价,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

过渡:正当小稻秧身处险境之时,突然,一阵毛毛雨从天上飘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1.再表演(3.4自然段的内容):

一学生——喷雾器,老师——杂草(生齐读第一句、最后一句)(板书:纷纷倒下)“纷纷倒下”说明什么?

2.至此,小稻秧脱离了危险,他们怎么样?(板书:跳起舞来)齐读第5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3~5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这两个问题,能解答了吗?(学生回答)2.齐读全文。

六、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齐读。2.重点指导:杂、欺、喘

七、作业:习字册

板书设计:

18.小稻秧脱险记

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

小稻秧是怎样脱离危险的?

杂草

蛮不讲理

纷纷倒下

除草剂

小稻秧

当场病倒 跳起舞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

3.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志趣。

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自编一个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还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什么?

二、精读课文

1.自读课文1——2自然段。要求:用“——”线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

(1)检查自读(出示课文1——2自然段):

a指名读课文。

b你觉得这些杂草讲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c杂草既多又凶,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d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面对这群蛮不讲理的杂草,小稻秧怎么样了?

看到小稻秧病了?杂草们又会有什么表现呢?

(3)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2.过渡:如果没有人来帮助小稻秧,小稻秧会怎么样?杂草们会怎样?

3.学习第3——5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小稻秧是怎么脱险的?画出文中语句。(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讨论:“毛毛雨”是指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4)你见过除草刹吗?你知道化学除草剂有什么作用?(5)体会一下:喷雾器大夫是怎样对杂草说的?想象一下,杂草此时会不会气势汹汹?

引读:一个洪大的声音——

(6)比较这两个句子中的“收拾”分别是什么意思?

a你把房间收拾一下。

b这是专门用来收拾你们的。

(7)听了喷雾器大夫的话,杂草们当时又会想些什么?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8)想象一下,“纷纷倒下”是怎样一副画面?它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能不能集体做一个“纷纷倒下”的动作?

(9)杂草们纷纷倒下后,小稻秧的心情可能会是怎样的呢?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来?(自由回答)

齐读课文第3—4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

根据课文的内容,想象一下小稻秧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或遇到了什么样情况?

请仿照课文的写法,自编一个童话故事。

板书设计:

小稻秧脱险记

遇险

喷洒 除草剂

脱险 19 航天飞机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帮助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

3.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二、三自然段,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示课题

航天飞机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19 航天飞机

二、范读课文本,了解大意: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检查(1)出示生字,纠正读音。

一架 番筋头 翅膀 智慧老人 手臂 抖擞 捞回舱中 帕米尔高原 无影无踪

(2)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呼啸 庞然大物 智慧老人 抖擞 无影无踪 帕米尔高原

(3)识记字形

(4)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1节,思考:

1.一架普通飞机在没有见到航天飞机前是什么样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小结,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2、3节 1.默读第2节,2.交流

3.指导朗读,评议 4.小结

5.智慧老人告诉它什么?从这些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6.讨论,小结练习 7.指导朗读

8.出示: 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他能 _,他能 _,他能够 _。

(三)学习第4节 1.默读第4节,2.引导想象,普通飞机向着高高的蓝天飞去,去干什么呢?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

五、作业:

把你了解到的关于航天飞机的特点说给爸爸妈妈听。习作6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铅笔刨刀》,通过讨论指导这篇例文好在哪里。初步体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状物文章写作的要领。

2.能按习作要求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弄清它的特点和用途,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教学准备:例文以及根据例文改编的两篇文章(即文具名称可出现在文章开头和文章末尾)、花束、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请你们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有哪些默默地帮助了你们的学习伙伴。

——书包、文具盒、字典、钢笔、橡皮……

下面请这些小英雄作自我介绍。

——一阵沉默。学生纷纷说:“他们不会说话。”

师:那么就请它们的小主人帮它们说,你们愿意帮忙吗?自我介绍该怎么说呢?请看一篇例文。

二、读懂例文,明确写作要求。

师(出示例文):默读例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在例文上标出有关句子,并板书:外形特点、名称、作用、情感。

相机指导:

1.师:在介绍外形特点的时候,都具体写了什么?

师小结:(1)写样子时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介绍的。(2)有些学习用品的外形不是很有特点,可以用列数字的方法介绍一下它们的长度啊、宽度和高度等。

2.师:你还认为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这篇文章还介绍了文具的名称:铅笔刨刀。

师(画出有关句子):小作者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告诉了我们文具的名称。请看(出示第二、三篇例文)默读,跟刚才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开头、结尾告诉名称)

3.师:你还认为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写出了作用。)

师:不单是告诉我们铅笔刨刀的作用,还讲出了使用方法。我们在介绍学习伙伴的时候还可以说一下它对我们学习上的帮助。下面就以“字典”为例,说说它的用处。出示以下句式:“当我的主人看课外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我就__________________;当我的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我就________________;当我的主人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我就________________。”

——学生练说。

4.师:文章最后一句其实表达的是对学习伙伴的情感。

小结:读了这篇例文,对你将要作的“自我介绍”有什么启发?

——讲清楚学习伙伴的名称、特点、作用、和情感。

三、学生练说。

师:下面就请你们动动口,替你们的学习伙伴作“自我介绍”,提醒一下:用第一人称来叙说,注意说清名称、特点、作用、以及主人对你的情感。

——给充分的时间学生练说。

四、反馈、汇报。练习六

教学目标:

1.学用有关多音字的字词句练习。

2.写好左高右低的钢笔字。3.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4.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折”。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指明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同座位交流:你是怎么读的?

(3)小组合作查字典,看读的对不对,并大体了解这个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2.第二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句子,特别注意加点字的字音。

(2)所说“称”和“兴”另外的读音并组词。

(3)反馈:师生共同修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第三部分。

(1)默读句子。

(2)指明读:师生共同纠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自由朗读。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说一说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

2.小组讨论:仔细观察,比较每个字左右两部分的大小 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读一读“我的发现”。

4.教师在田字格黑板上示范写。

5.请学生描红、仿影,提出明确的要求。6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出示八条成语。

(2)学生自由读,想想你学会了哪个成语?

(3)指名读,领读。说说你知道的成语意思,师给予适时讲解。

(4)练习读,同学相互背诵。

3.教学第二部分

(1)出示《竹石》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

(2)请学生自己试着理解词语,提出不懂的词。分组合作学习。释疑,讨论诗意。

(3)练习读,同学相互背诵。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今天我们学习“折”的写法。指导:折有“横折”和“竖折”。

2.师书写横折,指导运笔方法。学生练习书写横折。3.师书写竖折,指导运笔方法。学生练习书写竖折。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揭示话题:介绍我的小制作。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介绍自己的作品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设想等等。要说具体,有条理。

2.练习。

(1)小制作展示:分组练说,组员间互相评议、指正,师巡回指导。

(2)产品推销会:每组派代表上讲台说,本组可以纠正、补充。

3.反馈:师总结全班练说情况,共同评选“最佳制作奖”和“最佳介绍奖”

语文第六版上册教案 篇6

识字6

学习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在识字、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会认9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感情,使学生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认读生字。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2.同伴互相读。

3.指名读课文。4.出示生字卡片。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想想每个对子的意思。2.小组里说一说自己对每一个对子的理解。

3.边读边想:哪些行为和事物是美好的?哪些是丑恶的?哪些是真诚的?哪些是虚假的?

4.教师范读

5.师生、生生对读。

6.全班齐读课文: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7.学生质疑,教师进行适当的解释。8.读诵积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识字写字

1、生活引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在词中认字。

3、形象意义识字

4、写字指导。

22、窗前的气球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8个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3.懂得珍惜友情。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要珍惜友谊。

初步感受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述的方法。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采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1)利用儿歌巩固识字的方法,学习科、亚、呆。

(2)识字与识词结合,鼓励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3)用游戏的形式巩固识字,积累词汇。3.指导写字。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朗读感悟

1.出示思考题

(1)床前的气球代表了什么?

(2)同学们想通过这个气球对科利亚说些什么?

(3)科利亚看到这个气球,心里会想些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找到相应的自然段,读一读。3.全班讨论: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科利亚孤独、无奈。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和“他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的指手画脚”这两句话的感情。

(3)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体会“科利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发挥想象,并在反复的朗读中去体会。

四、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23、假如

教学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有关心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初步认识四个的特点,学写诗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2.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3.巩固运用所学的生字。(1)给生字组词

(2)说话应用:用绳子自己编一段话,用上生字。

4.指导写字。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教师范读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二、朗读感悟

1.“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神笔”在诗中出现几次? 2.每一次出现都是为了画什么?

3.“画一个红红的太阳”、“画许多好吃的谷粒”、“画一双好腿”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读?

4.教师范读、学生复读、背诵课文。5.朗诵比赛

四、实践活动。

24.日记两则

教学目标:

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使学生能按照日记的格式,学写日记。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2检查生字的读音 3小组自学,识记生字 4小组交流 5给生字组词 6指导写字

四、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两则日记的内容。

二、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我”做了几次梦?每一次都梦见了什么?为什么会不同? 2.全班讨论:两次做梦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3.比较朗读

4.指名读课文:读后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三、实践活动。指导学写日记。

2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教学重难点: 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发挥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古诗

2.从生活实际中识字(1)认读生字

(2)创设生活情景,利用课文的语境,综合运用生字。

(3)写字指导

三、学习古诗《回香偶书》

1.自由读古诗:说说古诗的意思。

2.教师范读 3.学生读古诗 4.创设情境 5.有朗读全诗

四、实践活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增汪伦》,体会诗人珍惜友情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古诗: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小组讨论:怎样读出感情?

3.班上汇报。4.创设情境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实践活动

语文第六版上册教案 篇7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3、练习用“从此”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发表感想。教学用具 录象、幻灯图片、自制教学幻灯片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图文结合,理解内容。反复朗读,悟出道理。联系分析,加深理解。

二、讲读

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

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中“坊”读轻声;“窟窿”中“窿”读轻声。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_______划出)结果怎样?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_______划出)结果怎样? 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⑴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⑵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⑶比较句子: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⑷讨论: 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 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①理解填空:

养羊人现在感到很___________,明白了应该___________街坊的劝告。②比较句子: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③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_______”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导读出重音。

④讨论: 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5、朗读全文,思考: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小结。

小结: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三、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四、堂上练习

指导造句:从此„„

先读书上得例句,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试说句子。

五、作业

1、熟读本则寓言,试背。

2、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21寓言两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⑵用“„„虽然„„可是„„”说句话。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⑵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

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3、师: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4、师:出示:“„„虽然„„可是„„” 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例子说说话? 5、师:板书:不解、告诉、诚恳

6、能不能来说说“不解”、“诚恳”的意思? 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8、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 9、理解“固执己见”的意思。

10、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机小博士是怎么读的。12、学生进行评议。13、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

1、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 2、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1、小组合作演一演故事。2、反馈交流。

3、如果你是车上的朋友,发现自己方向错了,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五、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1、你有什么事情也是先前做错了,听了别人的劝告才改正了,能说说看吗? ⑴小组合作交流。⑵反馈交流。2、师小结:

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3、师:你们还知道道哪些成语故事呢?能不能讲一讲。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柯里亚的木匣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四、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写柯里亚挖木匣。

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

(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

(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

(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

(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提出默读思考题。

(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

(2)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结果怎样?

(3)柯里亚开始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

3、讨论思考题。

4、指导朗读第二段。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怎样理解柯里亚最后说的这段话?(年龄小,步子小;年龄大,步子也大。)

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

柯里亚的木匣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课文写的是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木箱、挖木箱呢?

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伙伴们的话呢?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1、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2、指名说哪些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1、指名朗读,齐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

4、将课文中含有“仍然”“虽然”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5、指导口头造句,纠正不当之处。

6、将句子写下来。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①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听。

②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准备一下,到“口语交际”时和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

柯里亚的木匣

时间变、年龄变、步子变

五步

四年后

木匣

十步

五步?

方法要变

陶罐和铁罐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陶罐和铁罐

2、提问:什么叫罐?(口大肚子小的器皿)

3、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这两个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自悟课文

1、读下列词语: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争辩恼怒

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羞耻渣滓氧化无影无踪

2、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3、思考:

(1)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5、全班讨论,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6、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议,再选一组朗读。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谦虚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傲慢轻蔑怒不可遏。我们应该向陶罐学习。思考: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讨论。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五)提问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国王御厨里自恃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附: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陶罐

铁罐

谦虚

傲慢

光洁朴素

美观不复存在陶罐和铁罐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等方法理解“奚落、相提并论、傲慢、轻蔑、争辩”等词语。

2、学习用抓住人物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感悟陶罐和铁罐的形象,体会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揣摩人物心理,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进而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

难点:领悟故事中蕴涵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

2、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学习1—9自然段

1、回忆“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基本要求。

2、根据自学提示,同桌尝试学习2、3、4自然段。

(1)出示友情提醒:

①用“波浪线”划出铁罐的话,用“直线”划出陶罐的话。

②圈出表示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词,并想象他们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语气。

③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

(2)尝试学习

(3)反馈交流:

①指名练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②看图理解“傲慢、轻蔑”,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

③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④小结方法:抓住提示语是读好对话的前提。

3、放手自读5、6自然段。

(1)指名练读,学生评议。

(2)联系句子理解“争辩、相提并论”,体会陶罐的谦虚,但不懦弱以及铁罐的蛮横无理!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4、学习第7、8自然段。

(1)给对话添加提示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陶罐的宽容、友善和铁罐的不可一世。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2―8自然段。

(三)、学习10-17自然段。

默读10-17自然段,找一找陶罐和铁罐的变化,明白应该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

(四)小结。

说话练习:

我想对陶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铁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业:

1、把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抄下来。

2、改编故事《铁罐和陶罐》。

板书设计:

陶罐

铁罐

谦虚

骄傲

易碎

坚硬

光洁朴素

无影无踪

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看到自己的短处

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师准备

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骆(luò)驼(tuo)连绵(mián)起伏(fú)若(ruò)隐若现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习作训练教学设计 主题:有趣的童话故事

一、明确要求:从书上的动物简图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也可以选其他动物,想象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编一个大家都喜欢的童话故事。

二、写作指导:

1、想一想自己读过的动物童话故事,回想一下故事中发生的有趣的事。

2、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作为故事的主人公,编一个童话故事。

3、想一想动物之间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和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大家互相取长补短,进一步开阔思路。

三、例文欣赏启发思路:

四、独立试写:把自己编好的故事写下来,看谁写的故事最有趣。

五、修改初稿、把写好的故事读给同学听,分享习作的快乐。例文

1、骄傲的大公鸡 例文

2、森林里的紧急行动

思路剖析:小事情写出了大道理。对话描写生动、真实,结尾提示出一个道理:号召人们爱护动物、保护动物。

例文

3、乌鸦的故事 写作知识

怎么写童话?下面介绍一些可用的方法: 1.穿针引线

确定几样小物品,比如小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用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把它们串连起来。如一只小白兔和一个南瓜两件道具,发挥自己的想像,编一个小白兔与南瓜的故事。2.举一反三

指根据一事物的特征,来理解他事物的类似特征;或用一间题的解题方法来解决其他类似问题。该方法的使用,必须有一个比较典型的参照原型,所对照的事物也必须与原型有一定的联系,通过原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一位学生发现牵牛花很像小号,就写了篇《牵牛小号》。老师以此为典范,启发学生:在我们周围,哪些植物的花、叶或果实等像乐器。后来学生写出了《葫芦琵琶》、《甘蔗笛子》等有趣的童话。3.承前启后,续编故事

5.查漏补缺6.是非颠倒7.循果问因8.按图索文

9.借“音”生“情”这里的“音”指音响,“情”指情节。10.推陈出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3、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教学重难点: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①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

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②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③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④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⑤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二、读读背背

① 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② 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③ 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④集体读、背。

语文第六版上册教案 篇8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计划:5课时 主备教师:

【知识点】

1、《诗经.采薇》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者,回想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阅读材料节选的是第六章的前四句,分别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杨柳依依”写出柳条随风飘动,“雨雪霏霏”描绘雪花飘舞,都十分传神。这种四言诗,在我国以《诗经》为代表的古诗中是很常见的。

2、《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所作的名篇之一,历来为人们传诵。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中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诗圣”。一生写诗1400多首,与李白合称“大杜”,盛唐诗人。

在《春夜喜雨》这首五言律诗中,诗人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表达了他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全诗描写细腻、动人,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后世常称为宋词。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一起并称“济南二安”,被认为是中国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词中之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写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些形象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4、《天净沙·秋》

作者简介:白朴,元代戏曲作家,词人。字太素,号兰谷。是元代有成就的散曲作家之一。

《天净沙·秋》是元代散曲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小令原来是流行于民间的小曲,句子长短不齐,有一定的腔调。它和词不同的地方是用韵加密了,几乎每句都押韵。

特色:全曲未见一个“秋”字,而处处见“秋意”。

5、《太阳的话》

作者简介:艾青(1910-1966),中国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的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太阳的童话》是一首简洁明快的现代抒情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让太阳像人一样说话。这些话给了我们亮光、温暖、激情、力量和活力,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激发了我们热爱太阳,热爱生活的情感。

6、《白桦》

作者简介:叶赛宁(1895-1925),俄国著名诗人。

这首诗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读这首诗,既能感受到诗歌意境的美,又能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自学提纲】

1、结合注释,学习阅读材料中的六首诗歌。

2、背诵这六首诗。

3、搜集诗歌。

4、整理搜集到的诗歌,把诗歌分分类,可以按诗人分,可以按内容分,可以按形式分„„

5、欣赏诗歌,把自己搜集到的喜欢的一首诗推荐给全班同学阅读。

6、通过自学,你了解了哪些知识,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技能训练题】

1、辨字组词。

潜()润()径()俱()替()闰()经()具()晓()官()微()霏()浇()管()薇()非()

2、先解释加点的词,再写出诗句的意思。(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昔: 依依:

句意:。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乃: 发生:

句意:。(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 润物:

句意:。(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丰年: 听取:

句意:。

3、填空:(1)《春夜喜雨》这首诗是 代诗人 写的。全诗描写了在 季的时候的一场,诗中处处体现了诗人的 之情。“锦官城”是 的别称。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 代诗人 写的。这首词描绘的是 的景象。

(3)《天净沙·秋》这首散曲是 代诗人 写的。“天净沙”是。

参考答案:

3、填空:(1)《春夜喜雨》这首诗是 唐 代诗人 杜甫 写的。全诗描写了在春季的时候的一场 及时雨,诗中处处体现了诗人的 喜悦 之情。“锦官城”是 成都 的别称。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 宋 代诗人 辛弃疾 写的。这首词描绘的是 夏季 的景象。

(3)《天净沙·秋》这首散曲是 元 代诗人 马致远 写的。“天净沙”是 词牌名。

【教学过程设计】

【课后反思】

课 题 :第六单元 与诗同行(教材106-112页)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计划:5课时 主备教师:李文秀

【知识点】

1、《我们去看海》这是诗人金波写的儿童诗。全诗以“我们去看海”的呼唤贯穿始终,情绪饱满激昂。去看海,既有对海的向往与追求,又有对生命的期望与启迪。

阅读这首诗,从字里行间仔细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大海的思想感情,感悟大海给我们的启迪。

2、《致老鼠》这是一首有趣的童诗。小诗人用一颗童心,写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虽然老鼠要做坏事,但还是喜欢它们。阅读这首诗,我们一定能感受到童诗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3、《爸爸的鼾声》这是一首温情的童诗。小诗人敏锐地捕捉到“爸爸的鼾声”作为写诗的题材,因为他觉得爸爸的自鼾声十分有趣。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体会到生活中诗的题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联想,就到处都有诗的素材。

4、《给诗加“腰”》这篇短文说的是苏小妹出题,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上眼。

诗是语言之艺术。诗特别注重遣词用字,凝练而鲜明生动。苏小妹加的是“诗腰”,因为它在诗句的中间,其实是“诗眼”,因为它仅用一字,却能出神入化。

5、《诗中的“秋”》这是台湾作家桂文亚回忆自己儿童时代读古诗的乐趣,侧重学习读懂古诗和欣赏古诗的方法。

这篇文章以作者读诗的切身感受为内容,娓娓道来。她所举的都是关于“秋”的古诗,诗中流淌着涓涓清泉,诗中洋溢着淡淡的思念,作者体会以了蕴涵在“秋”诗中的浓浓的亲情。友情和思乡之情。这篇文章教会我们怎样读诗。

【自学提纲】

1、阅读《我们去看海》,《致老鼠》,《爸爸的鼾声》这三首儿童诗,说说自己的感受。

2、读完三首儿童诗,你最欣赏哪首诗,为什么?并动手模仿写几句童诗。

3、阅读《给诗加“腰”》,说说苏轼,山谷公,苏小妹3人所加的“诗腰”有何妙处。

4、阅读《诗中的“秋”》,梳理文中所列举的与“秋”有关的诗歌,把这些诗歌积累下来,并学习作者读诗的方法。

5、整理搜集到的诗歌,把诗歌分分类,可以按诗人分,可以按内容分,可以按形式分„„

6、欣赏诗歌,把自己搜集到的喜欢的一首诗推荐给全班同学阅读。

【技能训练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

鼾 声 出 轨 纤 弱 花 梗 岑 参 .....()()()()

依 偎 澎 湃 逸闻趣事 略胜一筹 ....

2、下面 的诗句各表示的是什么季节,写一写。(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我知道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1)看见海,就像走进了宝库。()(2)海在我们的怀抱里欢笑。()

(3)谁能不喜欢改掉了缺点的小老鼠呢?()(4)爸爸的鼾声就像山上的小火车。()(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2)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3)现在人们常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5、试着自己写一首小诗。

参考答案:

3、下面 的诗句各表示的是什么季节,写一写。(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

4、我知道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1)看见海,就像走进了宝库。(比喻)(2)海在我们的怀抱里欢笑。(拟人)

(3)谁能不喜欢改掉了缺点的小老鼠呢?(反问)(4)爸爸的鼾声就像山上的小火车。(比喻)(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教学过程设计】

上一篇:学生党员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岗位现状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