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2024-12-29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共8篇)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篇1

当我们步入晚年,知识将是我们舒适而必要的隐退的去处;如果我们年轻时不去栽种知识之树,到老就没有乘凉的地方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1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建立

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

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开通大运河奠定经济基础。②隋朝国家统一。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9、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

1.过程:①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②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1.背景: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概况:山东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3.灭亡: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与秦朝灭亡原因相同都是暴政亡国)

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2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2.即位: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年号“贞观”。

3.统治(1)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2)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3)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4)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5)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4.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5、评价唐太宗: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

6、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点:

(1)主要盛世:西汉的文景之治、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以及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

(2)共同原因:A、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B、政治清明和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如:制度的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等。)C、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D、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3)共同表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外交开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5、现实意义:(1)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社会经济发展。(2)合理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快发展。(3)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4)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并重,确立民本思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

三、女皇武则天

1.称帝: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后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影响: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开元盛世

1.背景:唐玄宗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2.措施(1)重用贤能,出现贤相姚崇和宋璟。(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3)发展经济,改革税制。(4)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3

第3课 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

采用育秧移植。③蔬菜有许多新品种。④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⑤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白瓷(“类雪”“类银”)、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⑴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⑵长安城:①建筑宏伟;②市坊分立(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③街道规划整齐;④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5、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思考:唐朝采取了哪些方式,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

①设置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今新疆地区)

②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 ③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制度:唐玄宗册封回纥、靺鞨和南诏的首领 ④军事进攻:唐太宗打败东西突厥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

(一)科技方面

(二)文学方面(诗歌)

(三)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

思考:隋唐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辉煌的文化?

①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

③各民族间和对外交流的频繁,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4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

1.含义: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概况: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同行的还有许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3.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1.原因: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2.过程: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唐招提寺是友好见证

3.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玄奘西行

1.时间:贞观初年。唐太宗时期

2.过程: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3.贡献: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思考: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带给我们的启示?★★★★★

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原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5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

1.背景: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2.爆发: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4.原因:

(1)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2)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5.黄巢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6.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7.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8.评价: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篇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是第五组课文的延伸。第五组课文通过对蔺相如、诸葛亮、武松、孙悟空的描写, 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 表现人物个性品质的写作方法。第六组为综合性学习。学习第七组课文, 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并学习在习作中运用。

叶圣陶先生认为,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是个教学的例子。学习这个例子是手段, 目的是要通过这个例子的学习来促进学生发展, 提高语文水平, 获取语文能力, 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这些理念如何在教学中综合体现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习作来反映。所以新教材把口语交际和习作合在一块编排。当教师明白了这一编排意图后, 习作教学就会以课文提供的信息为“蓝本”, 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来梳理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思路, 完成该项训练。

二、回顾已学课文

第七组共编入三篇课文。第一篇是一组人物描写, 是精读课文。编者选取了三部作品的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出自小说《小兵张嘎》。张嘎是个儿童英雄, 很受孩子们喜爱, 选入这一片段, 能使学生受到感染, 调动儿童生活经验, 深入内化, 爱上课文。另外两个片段:《临死前的严监生》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分别选自古典名著《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相对前一个片段来说, 后两个片段的内容离现实生活远了些。三个片段在人物描写上各有侧重。《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侧重于动作描写。第二自然段里有“跳起来”、“退后两步”、“一闪身”、“叉着腰”等动作描写。第三自然段里的“眼疾手快”、“一叉一搂”、“虎势儿一站”、“蹦来蹦去”、“塌着腰”、“鼓鼓着眼珠子”、“走马灯似转了三四圈”、“三抓两挠”、“揪在一起”……更是生动细腻地把摔跤写活了, 把场景写热闹了, 让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若是把这些词语抽掉, 这个片段就平淡得没了看头。《临死前的严监生》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严监生至死也不忘减少灯盏里的两茎灯草, 活脱脱刻画出一个“吝啬鬼”的面孔。《“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最突出的是外貌描写。对“凤辣子”这个人物, 作者从穿的写到戴的;从眼睛写到身体;从“粉面含春威不露”写到“丹唇未启笑先闻”……本组第二篇和第三篇均为略读课文, 其中《刷子李》在选材上和《临死前的严监生》很相似, 仍然是以细节描写取胜, 《金钱的魅力》在刻画人物时, 以语言描写见长。第一篇 (3个片段) 似是这组课文的“总述”, 后两篇则是对总述的诠释。

“鸿爪回头细细看”, 回顾是为了运用, 是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这个例子提供的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因此, 相关知识点教师不必一一告诉学生, 可让学生重读课文, 调动印象积累, 思考学习收获, 也可以通过提问,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申补充, 还可以请学生翻看听课笔记, 熟悉课文中涉及的描写方法, 为习作做好“临战”前的准备。

三、习作指导

1. 明确要求。

当上一步骤完成后,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研究“习作要求”了, “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本次习作要注意把人物写得特点鲜明;二是要把课文中学到的一些人物描写方法运用到习作中来;三是习作写成后, 同学之间要互评互改。教师可举出具体例子来引导。如, 写老师, 你要突出老师的哪一方面, 在这方面有哪些典型事例。假设是写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学生学习有困难, 老师耐心辅导, 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 从细处着手,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怕学生课间奔跑撞上书桌的棱角, 老师用废旧报纸做成角套将桌子棱角给套上;老师把自己阅读过的、适合同学们阅读的书籍、报纸捐赠给班上, 供同学们阅读;带上糖果去慰问生病的学生……在这些材料中进行比较取舍, 选择印象最深的, 最能感动自己的来写。这只是一个例子, 不要求都写老师。

2. 先说后写。

通过示范引导, 把学生思想激活,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酝酿构思。构思好后, 请学生练习说, 即口头习作, 进入口语交际, 老师同学做听众, 边听边参与进去, 既接受, 也分享。如某同学写得好, 语言描写方面值得自己借鉴, 另一同学材料选取典型, 人物特点鲜明, 值得自己学习, 又一名同学善于外貌描写, 还有的同学加入人物对话, 可以仿照……让学生充分地说说, 这样能在习作涉及的方方面面让学生通过交流, 受到启发, 易于动笔。

口头习作完成后, 动笔习作紧跟上来。要把口头语转换成书面语言, 还需要积极的思维参与, 需要多种语文能力的运用。口头表达在逻辑上存在松散欠严谨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习作中出现就不允许了。所以在谋篇、布局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思考、严密组织, 准确表达, 把一些学过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手法运用进去, 随时提示检查。

3. 自改互改。

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教材分析 篇3

关键词:教材;七年级英语;教材内容结构和编排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一、教材简介

《新目标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Go for it》七年级下册共12个单元,加上复习单元2 个,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等部分补充材料。总的来说,这个长度对于一个学期的教学是合适的,与之前的教材相比, 省去了期中和期末的复习单元总结。在目录中,每一个单元中包括了题目、主题、功能、结构、目的语、单词、复习点这几部分。附录包括课文知识点、磁带录音 语音知识、语法、词汇与表达、单词index、名字列表、不规则动词变化表。每一单元都只有3页,分为A部分和B部分,各部分占一页要介绍基础性的语言知识,例如单词、句型、语法,而 B部分主要进行巩固和运用。在这两部分中,都比较好地结合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但 A部分更注重听和说,B部分注重读和写。在 B部分结束之后,就会有一个简单的自我检测,这部分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的检测或总结,另外一方面则是带有一点拔高性质的要求。每个单元还有self check部分,供学生自我检测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之用。它采用“语言的输入——学生的消化吸收——学生的语言输出”为主线编排的。通过确定language Goal,采用听、说、读、写,自我检测等手段,有效提高语言习得者的学习效率,有利于习得者的语言产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二、教材特点

(一)图文并茂。

当打开教材时,你会被里面生动而又有趣、诙谐而又美的图片吸引,几乎每一页中都有插画,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提升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进而让他们爱上英语,拥有好的学习动机,是大有裨益的。

(二) 实用性强。

每一个单元的主题都取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他们的认知水平、年龄、生活经历,习惯都有密切的联系, 例如: Unit 1:Can you play the guitar? 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Unit 6:I am watching TV. 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等。这些话题来自生活,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都懂,也有话说,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用到,所以说实用性很强。

然而它的优点其实也隐藏着缺点,譬如说,中国很多偏远地区的学校,学生们还没有机会摸到吉他,没有电视机看,没有出过大山,这些因素又造成了这套教材在地区选择上的局限性。这也是对中国教育提出的高要求,让每一个小孩受到同等的教育是很紧迫的。

三、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双基能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语言运用能力的迁移和拓展。

四、教学措施和方法

措施: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协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和信心;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的迁移,加强日常生活中英语口语的运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用探究,共同提高。

1、加强词汇教学。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语用功能的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常抓不懈。词汇是文章、句子的基本单位,词汇量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否熟练地用英语读和写;能否顺利地用英语思考。从去冬期末考试所反映的问题看,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加强拼读与拼写的同时,应帮助学生进行有意识记,应加强对词的用法及内在含义的理解,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解释单词的能力,逐步启发引导学生用英语思考。单词教学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这样,学生在学会了单词的同时,也学会了词的一些基本用法。

2、基本的语法教学一定要与语境相结合。进行语法操练时,要坚持

“四位一体”,即话题、语境、结构、功能相结合。抓住话题,联系语境,确定语法结构,明确语法功能(交际功能)。要重视语法知识对于培养语言运用功能的基础作用,又要注重改革教法。课堂上一定要有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枯燥的题海战术已不能适应现今的英语教学。

3、加强交际用语教学。用英语进行交际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在教学语言功能项目时,要尽量避免格式化,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应变能力。

4、此书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且每一单元设计有4-5个pair/group work,学生每一堂课都有充分的练习时间,以此来强化新单词以及新的语法结构。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提升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分辨能力,组织能力等。笔者所实习的育才中学在组织课堂教学方面做得非常好,教师不仅基本功扎实,教学方法好,而且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如教unit 3 动物这一单元,就注重深入要爱护动物,和动物做朋友,在unit 4职业这一方面,则强调应注重男女平等,并不是所有nurse都是女性,也并非所有警察都为男性等等。这一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5、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又一重点。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于平时。教师在平时讲解阅读理解题时,应着力帮助学生分析语言材料,而不是核对答案。

七年级下册英语知识点 篇4

重点短语

1. get to school 到达学校

2. take the train 乘火车

3. take the subway 乘地铁

4. ride a bike 骑自行车

5.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怎么到达学校

6. one hundred and five 105

7. how far 多远

8. how long 多长时间

9. 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 它花费某人多长时间做某事

10. ride the bike to school 骑自行车到学校

11. walk to , drive to ,fly to… 步行去…;开车去…;坐飞机去….

12. every day 每天

13. I’m not sure 我不敢确信

14. about= around 大约

15. 10 kilometers 十公里

16. good exercise 好的锻炼

17. drive his car to work 开车去上班

18. in his father’s car 坐父亲的车

19. need about 10 minutes to get to school 需要十分钟的时间到达学校

20. what do you think of…=how do you like… 你觉得怎么样

21. cross the river 过河

22. It is easy to get to school. 到达学校很容易。

23. there is 有

24. between…and… 在两者之间

25. no= not any / not a 没有

26. The river runs quickly. 河水流得快。

27.quickly 动作上快 fast 速度上快 soon时间上快

28. on a ropeway 在索道上

29. go on a ropeway to cross the river 坐索道穿过河

30. love to do 喜欢做某事

31. an 11-year-old boy一个11岁大的男孩

32. ten minutes’ walk / a ten-minute walk 10分钟的路

33. be like a father to me 像父亲一样做某事

34. leave for … 到某地

35. be afraid to do, be afraid of sth / doing…害怕做某事

36. come true 实现

37. thanks for +n /doing sth.为…而感谢

38. at about 8:00 在大约8点

39. How to do it? 怎么来做它?

重点句型

1. —Hey, Dave,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喂,戴夫,你是如何到校的?

—I walk. How about you, Sally?

我是步行到校的,萨丽,你呢?

—I ride my bike.

我是骑自行车到校的。

2.—I ride it to school every day.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我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你呢?

一I usually take the bus.

我通常乘公交车上学.

3. 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

从你家到学校有多远?

4. 一How long does it take you to get to school?

你到学校要用多长时间?

—About 15 minutes by bike.

骑自行车大约十五分钟。

5. —Well, have a good day at school.

祝你在学校度过愉快的一天。

—You, too.

你也是。

6.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你是如何到校的?

—Well, I ride my bike to the subway station. Then I take the subway.

我先骑车去地铁站,然后乘地铁去学校。

7. Do you walk or ride a bike?

你是步行还是骑自行车?

8. For many students, it is easy to get to school.

对于许多学生来讲,上学是挺方便的。

9. There is a very big river between their school and the village.

在他们的学校与村庄之间有一条大河。

10. There is no bridge and the river runs the quickly for boats.

七年级下册英语知识点 篇5

1. table tennis 乒乓球

2. play the piano 弹钢琴

3. play table tennis 打乒乓球

4. ride a bike 骑自行车

5. speak Chinese 说汉语

6. would like to do sth. 想要做某事

7. worry about 担心

8. play football 踢足球

9. the Music Club 音乐俱乐部

10. get on well with sb. 与某人相处融洽

11. in the school team 在校队

12. work very hard 学习非常努力

13. be sure 确信的

14. be ready to do sth. 准备做某事

15. make our classroom beautiful 使我们的教室漂亮

16. be good at sth. 擅长做某事

17. fly a kite 放风筝

18. swim well 游泳游的好

19.make a poster 制作海报

【重点句型】

1. The new clubs for this term are on the board. 本学期新的俱乐部已经在布告板上.。

2. I’d like to join the Music Club. 我想加入音乐俱乐部。

3. Can you cook, Daming? 大明,你会做饭吗?

4. I can cook eggs, but that’s all. 我会炒鸡蛋,但是仅此而已。

5. Which club can she join? 她能加入哪个俱乐部?

6. I think she’d like to join the Dancing Club because she can dance really well. 我认为他愿意加入舞蹈俱乐部因为她跳舞跳的真的很好。

7. How about you? 你呢?

8. I can’t speak Chinese very well. 我说汉语说得不好。

9. Don’t worry about Chinese. 不要担心汉语。

10. We can teach you Chinese! 我能教你汉语!

11. It’s the start of the new term and we’re choosing our new monitors. 现在是新学期的开端,我们正在选新的班干部。

12. I’d like to be the class monitor. 我想成为班长。

13. I get on well with everyone, classmates and teachers. 我与每个人,老师和同学们相处的好。

14. I’m kind and I’m always ready to help others. 我很友好并且我总是乐于帮助别人。

15. Choose me as your class monitor and I promise to help you! 选我做班长,我保证帮助你们!

16. I want to be the PE monitor. 我想成为体育委员。

17. I can run really fast. I’m really fit and healthy. 我能跑得很快。我真得很健康。

18. I usually get the best score in every match. 每次比赛我通常都得最高分。

19. Choose me for the PE monitor and you can get the best score too! 选我做体育委员,你们也能得最高分。

20. I often help my mother do cleaning at home. 我经常在家帮我妈妈打扫卫生。

21. I’m sure everybody would like a clean classroom, just like home. 我确信每个人都想要一个像家一样干净的教室。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 篇6

第一课

大家之“家”

1、归属感:对团体的依赖和需求的感觉就叫归属感

2、我们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对校园生活的期盼,对老师、同学的想念,就是我们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

3、“家”给我们的感觉(校园生活给我们的感受):①有温馨,有快乐,有关爱,也有快乐和烦恼。②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分享收获的喜悦;③我们共同生活,相互鼓励,共享成功的快乐。

4、班级和学校是我们成长的园地:①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场所 ②陶冶情操、培育品格的环境 ③培养兴趣发展特长的园地 第二课

我与我们

1、个人与集体的关系:①相互依存;②一方面个人生活在集体中,离不开集体③另一方面集体由个人组成,集体的的发展要靠个人的努力 ③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的利益和发展。

2、集体:是由许多人集合起来的、有组织、有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的团体

3、集体的四个特征:①有共同的目标 ②有组织性和纪律性。③具有一定的组织制度,拥有集体的组织机构,有一定的集体活动准则,以及集体成员对各项准则的遵守。④各部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相互依赖,并与其它的集体有机地联系。

4、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①一般情况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要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并愿意放弃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从长远看,坚持集体主义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

③坚持集体主义并不意味着只顾集体利益,不顾个人利益,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是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

④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需要从多方面周全地考虑并作出妥善处理。

5、集体主义的含义: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并愿意放弃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这就是集体主义。

6、个人主义的表现: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过分强调个人利益,不顾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是个人主义的表现。

7、小团体主义:实际上是扩大了的个人主义,往往会腐蚀集体。其特点是当小团体利益和大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首先考虑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而不顾他人利益以及大集体根本的、长远的、全局的利益。

8、团结就是力量:①在班级和学校集体中生活,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可以促进我们的进步、成长和发展。②要真正做到团结互助,需要对团结有正确的认识: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掩饰自己的缺点,对别人的缺点敢于提出诚恳的批评,正确对待同学间的矛盾。

9、竞争与合作:⑴集体的力量和集体的发展,有赖于集体中的每个成员既要敢于竞争,又善于合作。⑵敢于竞争意味着对自己的信心;真正的竞争是在承认别人的长处、为他人喝彩的同时,努力发挥自身的潜力,争取超越他人,最终实现共同进步;竞争意味着“双赢”(⑶

善于合作(团队精神),意味着能够看到同伴的长处,与同伴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意味着为了集体利益和目标,集体成员能够主动与他人合作,不计较个人的一时得失,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现而尽心尽力。

10、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①合作与竞争看似矛盾,实质上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②两者共存才能促使集体形成合力并不断发展壮大,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第三课 承担责任

1、责任:是由一个人在一个集体中的角色所决定的应该做的事。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是并不是说每个人所承担的责任都是一样的。

2、我们是班级和学校集体的一员,是班级和学校的主人。关心集体,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建设集体是我们的责任。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建设集体的最好办法是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比如说主动关心班级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积极参加班集体各项活动,努力学习,认真完成班集体交给的任务等。

3、承担责任的努力和代价:① 花费更多的时间 ②付出更多的精力 ③牺牲个人的业余生活 ④甚至会耽误学习⑤可能因未能履行好职责而受到责备

4、承担责任的回报:①不仅有利于集体的,更有利于集体的发展 ②锻炼了个人的意志品质 ③培养了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感 ④提高了处理事务的能力 ⑤如果合理安排好时间,还有利于促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5、承担责任的方式:①担当重大管理任务否 ②为学校和班级争得荣誉 ③做好老师和同学交给的各项工作 ④ 管理好自已

6、为班级和学校做奉献:①要学习螺丝钉精神,做好集体分配给自己的事②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主动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 ③自觉遵守学校纪律 ④在与同学交往中要讲文明,建立和谐的班集体和学校集体

第二单元 情感世界

第四课 多彩情绪

1、基本情绪:喜、怒、哀、惧。

2、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组成的混合情绪。如惊喜、悲愤交加、百感交集、哭笑不得等。

3、少年的情绪特点:比较敏感,但不稳定;比较强烈,但相对脆弱;变化迅速,但不持久;容易冲动,缺乏理智控制。

4、情绪的分类:正常情绪(有适当原因和反应适度的情绪)和不正常情绪(没有适当原因或反应程度不适当的情绪),积极情绪或良好情绪(对个人健康和发展有利的情绪)和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对人的健康有害的情绪)。

5、情绪的作用:不同的情绪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有不同的作用。

正常的、积极的或良好的情绪对我们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也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积极作用(比如说能提高个人活动能力,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激励人勇敢地面对艰难困苦;

不正常的、消极的或不良的情绪对我们影响: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妨害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比如说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减弱人的体力和精力,使人的自制力下降)

6、调节情绪的途径和方法:⑴认知调节 ⑵理智控制 ⑶合理宣泄 ⑷心理放松 ⑸行为调节 ⑹理性升华:通俗点说,就是遇到不好的事情或结果也要学会往好的方面想。第五课 缤纷情感

1、情感的类型:⑴对亲人、同学、老师、朋友的情感;⑵对家庭、学校、社区、国家的情感(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⑶对自己的感情:比如说自尊感、自豪感、荣誉感、羞愧感等;⑷对大自然的感情:感激大自然给予的馈赠,亲近大自然、善待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情感的发展需要依靠自身自觉的努力和培养。培养丰富的、健康的、高尚的情感,有助于调节、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绪,培养和发展积极的情绪。

3、情感是道德的基石。没有情感,就没有道德可言。

4、培育高尚情感的途径:

⑴感受理智:追求理智,追求科学,追求真理。⑵体验道德:追求正义,追求善良,追求道德。⑶欣赏美好:感受美的事物。

5、爱国情感:是对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祖国的身后情感,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是我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责任感、义务感。这些积极的情感是我们积极向上的动力。

第三单元

无序与有序

第六课 规则与秩序

1、规则的重要性: ①遵守规则是人类社会生活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证 ②规则保证我们的学习和活动的顺利进行 ③规则保证社会公共生活的有序、安全、和谐和文明。

2、生活中常见的规则:①“落棋无悔”是下棋游戏和竞赛的规则。②“越位犯规”是足球赛场的规则。③“红灯停,绿灯行”是车辆必须遵守的交通规则。④“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是行人必须遵循的规则。

3、规则的分类:①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规则。如家庭规矩、学校规则、社会规范等。②不同的活动有不同的规则,如交通规则、学习归则、运动规则等。③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规则,如经济领域的规则、日常生活领域的规则、政治领域的规则、文化领域的规则等

4、规则的其他分类:①正式规则 ②非正式规则 ③强制性规则④非强制性规则。正式规则:社会制度、体制、法律、规章制度、守则和纪律等。非正式规则: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等。强制性规则:国家和地方的法规等。非强制性规则:《中小学生守则》、农村社区的乡规民约、各种风俗习惯等

5、校园规则及作用-P49正文

6、规则与秩序的关系P53正文

7、世界贸易组织的含义、基本原则和宗旨:①含义:世界贸易组织就是一个通过规范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的组织。②基本原则和宗旨: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第七课 法律初探

1、法律的含义: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2、法律的基本特征:

①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③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警察、法庭和监狱等)保证实施(最显著的特征)2;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主要表现:① 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② 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4、法律的作用:①法律规定人们享有什么权力,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侵犯他人权力和不履行义务的行为给予制裁。②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纠纷或矛盾的作用。③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

5、法律与纪律规章、道德、宗教戒律的、区别:P57第2段、P58第1段 ——法律由国家制定并认可。道德规范是约定俗成的,是自然形成的;纪律规范是某个单位制定的;章程是某个组织制定的;宗教戒律是宗教组织制定的。所有的规则都不能违反国家法律。

6、生活中有些矛盾和纠纷的解决方式或手段:①通过双方协商 ②他人或组织调解 ③法律途径(最终途径)

7、青少年怎样维护法律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①我们即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约束 ②我们即享有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又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③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即要遵守法律,履行义务,又要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八课 心中的规则

1、他律的含义、表现:含义:个人的行为由他人的要求或外在的规则支配,而且是被动或被迫接受的就是他律。表现:要求“你必须怎样做”“你应该怎样做”“你不应该怎样做”或者“不许你怎样做”

2、自律的含义、表现:含义:个人的行为由自己的要求或内在的规则支配,主动、自觉约束自己就是自律

表现:“我应该怎样做”“我不应该怎样做”“我愿意怎样做”“我不愿意怎样做”。

3、规则与自由的关系:P65正文部分——纪律、法律等规则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也保障着认得权利和自由。

4、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如何自律?①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②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个人独处或者没有外部约束和监督得情况下,我们应该学会“慎独”,注意修养,自觉遵守规则,做到心中有规则,心中有纪律,心中有法律。

5、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和网络世界中人们的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P67第一、第二段

6、青少年应当如何自觉遵守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网络规则)?P68第一段正文 为了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二)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三)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诈骗、敲诈勒索。

7、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P68(略)

第九课 少年的权利

1、我国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什么?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犯罪

2、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⑴生命健康要⑵人身自由权⑶姓名权⑷肖像权⑸名誉权⑹荣誉权⑺财产所有权⑻财产继承权 ⑼著作权 ⑽专得权 ⑾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⑿取得国家赔偿权 ⒀宗教信仰自由权 ⒁民族风俗习惯自由权 ⒂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⒃受教育权。

3、《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赋予世界儿童的权利有哪些? 第十课

谁为我们护航

1、保障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益的四条基本途径:①家庭保护②学校保护③社会保护④司法保护

2、家庭保护的含义、内容:含义: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进行的保护。这种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家庭保护内容:P74方框小字部分

3、对父母侵犯子女隐私的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办?

①要以适当的方式指出父母的错误。②要学会与父母沟通,争取相互理解、相互信任。③正确对待父母的关心和教育。

4、家庭保护中父母或监护人的职责:

①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成年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②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按照要求送子女或其他监护人入学。③家庭不仅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而且应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

5、学校保护的含义、内容 :含义:是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学校保护内容:P77方框小字部分

6、学校保护中学校的责任: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即有责任使在校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又要保护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的人生安全和健康。

7、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采取了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一序列措施,特别是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了法律保障、物质保障和师资保障。

8、作为学生,应履行的教育义务:

①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作为学生,应履行以下义务:②按时入学的义务,③接受规定年限教育的义务④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④我们学生应该认真、自觉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9、社会保护的含义、内容:含义:是指国家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实现,同时社会各界和公民也负有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责任。**社会保护内容:P79方框小字

10在同学的日常交往中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和现象有哪些?

①打听别人的秘密 ②偷听其他人的私下谈话 ③偷看他人日记 ④猜测人家不愿公开的事情 ⑤私拆他人信件

11、什么是隐私权?每个人都有一些涉及个人心理以及社会交往的秘密,未经本人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其公开。

12、通信包括:电话、电报、电子邮件、电传、书信等多种方式。

13、侵犯通信自由罪,是指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且情节严重的行为。

14、著作权包括:发表权、匿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获得报酬权。

15、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其他智慧成果权等。

16、未成年人是否享有知识产权?P82第三段正文

17、司法保护的含义、内容:含义: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监狱、少年犯管教所等劳动改造执行机关,依法行使权利,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

19、司法保护内容:P83方框小字联单

18、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第十一课

自我保护

1、青少年应怎样学会自我保护?

①远离危险,拒绝侵害,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远离危险环境。②学会求救和自救,采取灵活机智的自卫策略,树立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并注意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③善用法律武器,我们要学法、知法、守法,不做侵害别人的事情又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2、面对歹徒行凶,青少年怎么办?(青少年遇到不法侵害时怎么办)

①面对侵害,不要害怕,保持冷静,勇敢地向侵害者说“不”勇敢地、机智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②机智地求助他人,巧妙周旋,趁机逃脱险境;③记住不法分子的相貌特征和去向;④事后报案及时,拨打110电话报警。

3、远离危险是我们青少年自我保护的基本措施

4、当我们遇到或者遇到比较严重的危险时,该怎么办?能够有效地求救和自救是至关重要的

5、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怎样维护合法权益?

①向老师,学校,家长报告或反映情况。②向有关门报告。③向法院起诉。④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寻求法律帮助的途径和方法。

6、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7、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方式)、非诉讼途径和诉讼途径。

8、非诉讼途径主要指:投诉、调解、裁决、仲裁、申诉等。

9、打官司要到法院,打官司即诉讼。

10、诉讼分为:①刑事诉讼。②民事诉讼。③行政诉讼。

11、诉讼是我们最权威、最有效、最正规和最终的维权途径。

12、请你就未成年人保护提几条建议?

①要做好家庭保护:家长应引导未成年人开展健康的活动,预防未成年人走上歧途。②要做好学校保护工作:学校要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③加强社会保护工作:政府应抓好社会治安管理,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④未成人要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要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勇于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五单元 走进社区

第十二课我们生活的地方

1、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社区的特点:P95第二个方框的内容

3、各种类型的社区:P96方框的内容

4、我国最基本的社区类型: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此外还有城镇社区

5、社区中主要的人际关系是——邻里关系

6、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不仅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也会给社区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7、邻里交往的原则——(1)尊重别人的隐私,不随意打听、传播、议论和干涉别人的私事(2)不干扰别人的生活(3)尊重他人的个性和生活方式。

8、社区考察与研究的方法——实地观察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调查法

9、考察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考察报告的题目、考察的目的、考察的主要方法和过程、考察内容、考察结果分析、结论和建议

10、交流考察结果的方法之一是——举行报告会 第十三课在社区中生活

1、我们参与社区生活必备的素质——正确认识和行使我们的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社区成员的义务——关心和参与社区生活,服务社区,建设社区。

3、作为社区成员,应该怎么做?——作为社区去的成员,社会的公民,我们每个人都从他人、社区和社会那里得到了服务和帮助。因此,我们也应该以同样的方式汇报他人和社会,承担起关心社区、爱护社区、服务社区的义务和责任

补充材料 学会学习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怎样珍惜时间: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做到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利用零星时间

2、为什么需要独立思考,自主学习:①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人类的知识处于快速超增长的和更新之中 ②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个人的终身发展,我们不能单纯地接受知识,而必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中增强能力。

3、自主学习的要求:①能自觉、独立地制定学习计划;②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做到不依赖老师和父母的督促与管理。

4、劳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5、学会竞争的作用:①竞争可以调动同学们的主动性,激发同学们的进取心和开拓创新精神。

6、交流与合作的作用:善于合作相互交流与合作是获得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经,而且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协作的能力,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7、什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就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聪明以外的智慧

1、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好坏,只有20%取决于智力因素,80%则取决于非智力因素。聪明只是成才的一个条件,要成才,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个性(观念、态度、习惯、情感、性格)

2、怎样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①强化学习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②培养学习的自信心,讲究学习方法

③养成谦虚的学习品质④正确对待考试和分数

⑤正确对待学习中的竞争与合作,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

一心向学的习惯

二、专心致志的习惯

三、定时定量的习惯

(三)1、如何看待学习压力: ①适度的学习压力有助于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②学习压力过大,超出心理承受能力,则会导致过度焦虑,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影响身心健康。最常见的学习压力来自考试。

2、如何看待考试焦虑:①考试前和考试中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反应 ②适度紧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保证考试中发挥出正常水平③但过度考试焦虑则是有害的,会影响考生发挥。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篇7

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我们语文课本所收入的文章大都是经典之作。语文课堂的大部分都是阅读教学,即文本精读。从2014年开始,我的课题研究方向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本资源,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真正搭建起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桥梁。

“利用阅读教材学习写作”“首先有必要对全部阅读教材做一研究统计,计算出有哪些教材以及它们各自在哪些方面有益于学生的作文,然后再确定采取什么办法和在什么程度上发挥阅读教材的作用。”[1]目前我们宁德市所使用的是2013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该教材较之前的教材在写作训练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增加了以往不曾有的单元写作训练指导。这对目前无序状的写作教学来说是进步。

以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为例,共六个单元的写作目标。其中,第五单元的写作目标———勤于修改,只能归为修改文章方面,谈不上是写作目标。第四单元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是指在写作中加入适当的议论,这点与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目标———“学会说点儿道理”是大同小异的,可以归类置后。所以,六个单元的写作目标筛选后就剩下四个。

另外,初中阶段的写作大多以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主:叙事要完整、连贯;写人能通过各种人物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因此,掌握好描写人物的方法,对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在以上四个写作目标的基础上重新框定本学期写作教学的重点:

第一、二单元:写好人物的心理描写

第三单元:写好人物的外貌描写

第四单元:写好人物的言行描写

第六单元:写好细节描写

为了更好地完成单元写作目标,在每一次的作文训练前,我会有针对性地选取部分课文的精彩段落,让学生仿写,即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来写作相似的语段或短文。这可理解为朱绍禹先生所说的“模仿和创造相结合的读写联结”。[1]它既能降低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又能为单元的写作目标服务。

以第一、二单元写作训练为例: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目标———写好人物的心理描写,由此对应的仿写训练目标也是如此,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二单元仿写训练:心理描写

(第二单元《最后一课》)

评析:这段心理描写片段,既有小弗郎士的内心独白,又通过环境描写折射出小弗郎士此时内心的愉悦,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祖国正濒临灭亡,这也就是环境描写型的心理描写。

仿写要求:选取一个生活事件的片断,通过描写环境,来侧面烘托人物的心理。

学生仿写范例:今天,天气十分晴朗,舒适的阳光如同母亲一样把我们抱在怀里。小鸟在树上歌唱。大家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上。……突然叫到我的名字,我兴奋地走到台下,手中接过一张奖状,我觉得这张奖状像一束阳光,把我整个人都照亮了。(赵嘉瑛)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的内容是环境描写型心理描写,这只是心理描写类型中的一种。在单元写作教学时,教师据此延伸开去,补充介绍心理描写的其他类型。这样由点带面,学生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

第三单元仿写训练:外貌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第三单元《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评析:加入议论性的语句(选段中划线的句子)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作家的性格特征。

仿写要求:在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时加入对其性格的评价性语言,以此来突显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仿写范例:乍一看,她瘦小的身躯外披着一套宽大的校服,但她的背影是那样地坚定,走近,仔细掂量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里透着对世界的好奇,那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更看出她对知识的渴望。(李睿)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是通过评价性的语言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丰富了对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和角度。也是对单元写作训练内容的有益补充。

第四单元仿写训练:语言动作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我们已经开船,在桥石上一,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起两只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

(第四单元《社戏》)

评析:通过生动细致的动作描写,写出小伙伴们娴熟的驾船技术以及看戏前内心的喜悦。

仿写要求:根据给定的情景写片段,描写人物的言行。(情景:家庭贫困的你,要回去向家长要50元钱用来捐给灾区。回到家,看到生病在床的妈妈,你会……)

学生仿写范例:我看着妈妈,躲闪地说道:“妈,老师说……说要我们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妈妈先是一愣,随后又平静地问道:“老师有说捐多少吗?”“50元。”我立马低下了头。妈妈沉默了一会,便开始找起什么来,我沉思了一会对妈妈说道:“妈,要不我跟老师说说,让老师通融通融?”妈妈从枕头底下掏出了零零散散的钱,有十元的、五元的、一元的,一把塞到我手里:“你数数看,够不够……”我感激地看了妈妈一眼:“谢谢妈!”(雷宇欣)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虽然只是片段练习,但已经基本涵盖了该单元写作训练的三个要求。仿写就好比正式演出前的彩排,彩排得越好,正式演出当然越出色。

第六单元仿写训练:细节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第六单元《猫》)

评析:简单的动作细节描写就能引发读者的想象。第一只猫活泼可爱的动态乃至情态都仿佛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仿写要求:通过具体的动作细节描写,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学生仿写范例:它(仓鼠)很活泼,都在刨木屑,从这里钻进去,又从那儿突兀地冒出来,抖抖身上的木屑,又再次钻进木屑里,不停地刨啊刨啊,接着又从中悄悄冒出一个脑袋,左看看,右望望,忽地灵巧地蹦出木屑堆,扭动着肥肥的身子,向前方的食物爬去。(雷雯)

综上所述,一方面,教师通过仿写练习,突破每次写作训练的重点,让作文教学目标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完成。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仿写的基础上再写单元作文,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就不觉得写作面目可憎了。因此,一次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仿写练习的确能够起到或铺垫,或提升,或完善单元写作目标的作用,真可谓是写作训练的助推力。

摘要:为了促进读写结合和更好地完成单元写作目标,笔者根据每个单元的写作教学目标,从单元课文中筛选出相应的篇章段落来进行仿写训练。这些仿写练习能够起到或铺垫,或提升,或完善单元写作目标的作用,成为作文教学有力的助推力。

关键词:阅读,写作,仿写

参考文献

七年级易错知识点正误例析 篇8

[第一类] 名词

1. 这些女老师们在干什么?

[误] What are the woman teachers doing?

[正] What are the women teachers doing?

[析] 在英语中,当一名词作定语修饰另一名词(单数或复数形式)时,作定语的名词一般要用其单数形式;但当man, woman作定语修饰可数名词复数形式时,要用其复数形式men, women。

2. 房间里有多少人?

[误] How many peoples are there in the room?

[正]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room?

[析] people作“人、人们”解时,是个集合名词,其单复数同形。

3. 我想为我奶奶买两瓶牛奶。

[误] I want to buy two bottle of milk for my grandmother.

[正] I want to buy two bottles of milk for my grandmother.

[析] 表示不可数名词的数量时,常用“a/an或数词+表量的可数名词+of+不可数名词”这一结构,其中当数词大于1时,表量的可数名词要用其复数形式。

[第二类] 动词

4. 你妹妹通常什么时候去上学?

[误] What time does your sister usually goes to school?

[正] What time does your sister usually go to school?

[析] 借助助动词do或does构成疑问句或否定句时,句中的谓语动词要用其原形。

5. 琳达晚上经常做作业,但今晚她在看电视。

[误] Linda often do her homework in the evening, but this evening she watching TV.

[正] Linda often does her homework in the evening, but this evening she is watching TV.

[析] 在初一英语学习阶段,我们接触到了两种主要时态: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表示经常的或习惯性的动作,常和often, usually, sometimes 等时间状语连用。在一般现在时的句子中,若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谓语动词要用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现在进行时表示现阶段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现在进行时由be(am/is/are)+v-ing形式构成。

6. 这双鞋是红色的。

[误] This pair of shoes are red.

[正] This pair of shoes is red.

[析] 在shoes, trousers, gloves, glasses等表示成双成对的衣物或工具名词前用pair(表计量)修饰时,谓语动词的形式由pair的单复数形式来决定。

[第三类] 代词

7. 这张票是她的,不是我的。

[误] This is hers ticket. It’s not my.

[正] This is her ticket. It’s not mine.

[析] 物主代词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之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之后一定要接名词,而名词性物主代词之后不需接任何词。

8. 吴老师教我们英语。

[误] Miss Wu teaches our English.

[正] Miss Wu teaches us English.

[析] teach sb. sth.中的sb.作teach的宾语,因此当sb.为人称代词时要用其宾格形式。

[第四类] 介词

9. 你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误] Can you find the answer of this question?

[正] Can you find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析] 英语中用“the answer to…”表示“……的答案”。类似的结构还有the key to the door, the way to the zoo等。

10. 格林先生星期日晚上来这里。

[误] Mr. Green will come here in Sunday evening.

[正] Mr. Green will come here on Sunday evening.

[析] 表示在上午、下午、晚上等时,介词要用in;而表示在具体的某天上午、下午、晚上时,介词要用on。

11. 那个穿着红裙子的小女孩是我们老师的女儿。

[误] That little girl on a red skirt is our teacher’s daughter.

[正] That little girl in a red skirt is our teacher’s daughter.

[析] 用介词表示“穿戴衣物”时,只能用in,其他介词没有此用法。

[第五类] 副词

12. 莉莉,你为什么不回家呢?

[误] Lily, why don’t you go to home?

[正] Lily, why don’t you go home?

[析] come, go 等后接here, there, home等地点副词时,地点副词前不加to。

[第六类] 连词

13. 我喜欢语文和英语,但我不喜欢体育和历史。

[误] I like Chinese and English, but I don’t like P.E. and history.

[正] I like Chinese and English, but I don’t like P.E. or history.

[析] 在肯定句中并列成分之间用and来连接;而在否定句中,并列成分之间的连接需用or。

[第七类] 冠词

14. 乘飞机去北京花了史密斯一家人一个小时。

[误] It takes Smiths a hour to go to Beijing by a plane.

[正] It takes the Smiths an hour to go to Beijing by plane.

[析] ①表示“……一家人”用结构“the+姓氏复数”; ②hour 一词的第一个字母不发音,它是以元音音素开头的,所以“一小时”要用 an hour; ③用介词by表示“乘坐”某种交通工具时,交通工具名词前不加任何冠词。

[第八类] 句法

15.“你不是学生吗?”“不,我是学生。”

[误] “Aren’t you a student?”“No, I am.”

[正] “Aren’t you a student?”“Yes, I am.”

上一篇:买车合同下一篇:浪费、破坏地球资源的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