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监督委员会制度

2024-10-14

社区监督委员会制度(精选17篇)

社区监督委员会制度 篇1

鼓楼区环城街道办事处王场社区议事

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

一、季度例会制度。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每季度由议事监督委员会主任负责召集并主持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其议题应由议事监督委员会主任或成员确定,也可由社区居委会提出,遇有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可临时决定召开。根据会议议题可邀请社区有关人员列席会议,议事监督委员会成员无正当理由不得缺席。

二、讨论表决制度。对社区内服务性机构(包括物业公司)提供的服务质量及涉及社区公众整体利益的有关事务及时进行讨论、表决,半数以上通过可形成决议或决定,讨论表决前应广泛征求社区成员意见,表决结果应向全体社区成员进行通报。对服务质量较差、群众意见较大的社区内服务性机构(包括物业公司),议事监督委员会经过表决有权代表社区居民拒绝其提供服务,同时向其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予以撤换。

三、审议修改制度。年终议事监督委员会应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和审议社区居委会工作报告,并对下一社区发展规划提出修改意见。根据工作报告和群众满意情况对社区居委会全年工作进行综合评定。

四、分片负责制度。议事监督委员会成员应按楼房或单位分片负责,定期联系片区群众。每月至少征集一次所分担片区群众的意见,同时负责向社区居委会转达片区群众的需求和意愿,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片区群众。

五、学习培训制度。议事监督委员会应结合季度例会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和有关政策法规。由街道办事处负责每年组织一次对议事监督委员会培训。

六、民主评议制度。社区成员和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对议事监督委员会进行民主评议。对屡次未参加会议,发挥作用较差,群众满意率较低或其它原因提出辞职的议事监督委员会成员,由议事监督委员会表决后,建议召开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重新进行推选增补。

社区监督委员会制度 篇2

我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诞生于浙江省武义县白洋街道后陈村。后陈村处于武义县城乡结合部, 全村347户888人, 是个远近闻名的产粮村和富裕村。2000年以来, 后陈村集体收入主要来自于出租黄沙沙场和修建金丽温高速公路得到的土地补偿款。随着城市的扩展, 特别是后陈村被纳入武义县经济开发区范围后, 该村先后有1100多亩农地被征用, 村集体土地征用款高达1900多万元。村集体财产的迅速增长, 一方面增强了村民与村集体的利益关联性, 引起了村民对村级事务的高度关切;另一方面村民对村务、财务公开与民主管理的诉求空前高涨, 对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的制度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 管好用好经营好村集体财产, 逐渐成为后陈村村民普遍关注的村务 (财务) 大事和自觉行动。然而, 后陈村长期以来形成的村务 (财务) 管理不透明, 村级财务不公开、重大决策不民主未能很好地解决, 村干部违法乱纪事件频频发生;同时, 村民的“民主监督”缺乏有效的组织载体, 而上级政府的监管又鞭长莫及。在2002年至2003年之间, 后陈村两任村支书“前腐后继”相继落马。面对后陈村日益严重的治理危机, 白洋街道党工委采用“空降干部”的办法, 于2004年1月6日派遣后陈村籍的街道工办副主任胡文法回村兼任党支部书记, 负责治理后陈村的乱象。随后, 县委、县府又选择了处于治理危机的后陈村作为实施村级民主监督创新的试点村。2004年4月至6月, 县委办、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农业局、民政局、白洋街道相关人员认真梳理了后陈村各项管理制度, 草拟出《后陈村村务管理制度》和《后陈村村务监督制度》两个讨论稿, 广泛征求村民及社会各界意见。6月16日, 后陈村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 制定并通过了《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办法》。6月18日, 在以胡文法为组长的选举委员会主持下, 经过村民代表民主选举, 后陈村产生了全国首个与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并列的、由3名监督委员会委员组成的“第三驾马车”——村务监督委员会。同日, 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后陈村村务管理制度》和《后陈村村务监督制度》。至此, 以“一个机构、两项制度”为标志性内容的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正式诞生, 并成为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成功的制度创新的范例。

这项制度创新, 解决了农村民主选举后监督缺位、乏力的问题, 解决了村两委干部既当“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双重角色, 探索出了一条保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到实处的新途径。基于“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杰出贡献, 后陈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于2005年10月入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2007年6月, 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协调小组又授予武义“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奖”。2009年底, 浙江省3万余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 在村务监督委员会实现基层农村“全覆盖”的同时, 浙江省政府进行了省级层面的制度建设;2010 年7月, 浙江省颁布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 (试行) 》, 2011 年1月出台《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村务监督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 2011年3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的意见》……。[1]

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机制创新和运行绩效

1.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机制创新

以浙江省武义县后陈村为例, 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标志性内容是“一个机构、两项制度”。

一个机构即是村务监督委员会。它是在原有村级组织基础上增设的专门的村务监督机构。与以前的村监督小组或理财小组相比, 其创新在于:以前的村监督小组或理财小组隶属于村委会, 组长通常由村支委兼任, 而后陈村的监委会, 是与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并列的一个独立组织。

两项制度即是《后陈村村务管理制度》和《后陈村村务监督制度》。《后陈村村务管理制度》主要对村集体资产管理、集体土地征用费管理、集体项目收益和分配管理、集体建设工程投资管理、财务管理、村干部报酬管理、村计划生育管理、村民房管理、村户口变动管理、非经济合作社人员待遇、溪滩沙石管理、村公墓管理、外来人口管理、低保对象确定、救济款发放管理、印章和会议记录管理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 管理制度明确划分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村委会三者在村务中的决策权和管理权, 并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后陈村村务监督制度》是对村级民主监督作出的制度安排, 尤其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产生和组成、职能和义务等作了明确规定, 并把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和村干部述职考核制度等纳入民主监督制度作出了具体规定。第一, 监委会候选人是非村两委的成员及其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的村民代表;监委会成员除了党支部召开的党务会议外, 村里其他一切会议都有权参加, 它由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并直接对村民代表大会负责。第二,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能主要有:坚持党的领导, 对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村级各项管理制度情况进行监督;列席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村务会议;对村财务公示清单和报账前的凭证进行审核;建议村委会就有关问题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不按村务管理制度规定作出的决定或决策提出废止建议, 村委会须就具体事项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决定;协助街道党委对村两委成员进行年终考评;根据多数村民和村民代表的意见, 对不称职的村委会成员提出罢免意见, 提请村党支部, 报上级党委、政府后, 依法启动罢免程序;可根据多数村民和村民代表的意见, 以书面形式建议村委会进行听证, 如果村委会7日内没有正当理由不作出听证决定或解释, 有权向街道办事处或上级主管部门反映。第三,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义务主要有:支持村两委正常工作, 及时消除村民对村两委工作的误解;定期、不定期向村党支部和村民代表会议报告村务监督工作情况;及时向村党支部、村委会反映村民对村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联系村民, 广泛听取意见, 履行监督职责。

通过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一体制机制上的重大创新, 有效促进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农村的落实。其制度创新主要在于创新和完善了村民自治的制度体系。[2]众所周知, 一个有效运作的制度往往是一系列具有有机联系的制度元素联结起来的闭合系统, 它具体包括组织制度、管理制度、监督制度以及救济制度。通过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 以及通过建立《村务管理制度》、《村务监督制度》, 使得村务管理中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监督制度、救济制度相互配套, 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具体而言:第一, 创新和完善了村民自治治理结构。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后, 突破了过去村“两委”制, 完善了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议事机构、村民委员会为管理执行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机构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 创新实现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对分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村民自治体制机制, 让村民能真正参与村务民主管理中。第二, 创新和完善了农村基层组织监督机制, 保障村民依法行使对村级公共权力和公共事务进行民主监督的权利。“村监会”与村委会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村监会”主动介入、全程参与、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利用质询、述职等方式对村委会执行村民会议 (村民代表会议) 议决事项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 发现拒不执行、以权谋私等不正当行为, 进行劝诫, 并向村党组织报告或向街道办事处、上级主管部门反映, 情节严重的可提出罢免动议。“村监会”的这种监督就使原来村委会的同体监督向异体监督转变, 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转变, 由单纯的财务监督向村务监督转变, 垂直监督向水平监督转变。[3]

2.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运行绩效

从2004年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诞生到目前浙江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全覆盖”, 经过六、七年的运行, 浙江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了现实和潜在的绩效。

(1) 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村务监督委员会是沟通村两委与村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有利于村务管理的良好运作和村庄秩序的重建。据统计, 自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实施后, 后陈村连续6年保持“零上访、零投诉、零违纪、零违规收入”的纪录。浙江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受理反映农村干部的信访举报呈整体下降趋势, 2009年同比下降6.71%, 2010年又下降了15.5%。

(2) 确保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通过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以及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等一系列财务管理配套制度, 使集体资产的运作有章可循, 有制可依, 严格杜绝了集体资产流失的现象。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后六年来, 村务监督委员会先后对4000余张金额共计2400万余元的财务发票进行了审核和公开, 审核纠正不规范票据42笔, 拒付不合理开支3.8万元, 为全村增收节支480多万元。

(3) 改善和融洽了干群关系。

过去因为基层监督缺位乏力, 有的地方民主选举后,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成为摆设, 村民自治往往成为“村官”自治。监委会建立后, 使权力有了制衡, 推动了村干部的领导方法向民主的、法制的、服务的方式转变, 消除了村民对村务活动的各种猜疑和不信任, 村民积极支持村两委工作, 增强了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沟通, 融洽了干群关系。后陈村村委主任陈忠武说:“以前村干部怕干事, 村民总怀疑你从中得多少好处, 有了监委会, 村里一切事都在监督下进行, 就没有这种情况, 我们干事放心了, 听到的赞扬也多了, 一些过去上访告状的村民如今还主动提出要为村干部加工资, 心里感到很温暖”。[4]

(4) 激发了村民参与公共治理的热情。

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畅通了民意表达的渠道, 每一个村民都获得了涉及自身利益的村务管理工作的话语权, 他们的需要和意见可以直接通过监委会反映到村两委干部手中, 再反馈到本人。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村民直接有序的政治参与, 为村民的政治、经济利益诉求提供了有效的渠道, 使得村民的政治、经济权利得到具体的落实, 从而激发了村民参与公共治理的热情。

(5) 为全国农村建立新型的基层民主监督制度提供了样本和示范效应。

后陈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成功实践, 为全国各地的村级民主探索和国家立法提供了借鉴。继后陈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后, 重庆市武隆县首次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 河北省承德市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在汪家庄镇成立。[5]尤为重要的是, 2010年10月28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村应当建立村务监督机构或其他形式的监督机构, 负责村民主理财, 监督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

三、几点启示

1.群众的创新精神是制度创新的直接动力

实践已经证明, 对民主政治中的新生事物, 要充分发挥基层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要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民主参与要求。后陈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创新, 正是村民群众由于民主意识的加强、对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担忧和参与村级财务运作的强烈愿望而产生的, 村民是推动农村制度创新的直接动力。

2.政府的支持与推动是农村创新制度成功运行的关键

在我国基层农村, 如果不能得到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 制度创新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政权力量导向有助于村民自治, 农村的自治能力就会大幅提升。村务监督委员会作为一项新生制度安排, 是在政府主导下成立并推行的, 政府为制度变迁提供了主要动力。

3.一项创新性的制度安排要在实践中为参与各方所接受并推行开来, 制度的设计必须能够增进参与各方的利益, 产生一种共赢的博弈结局

后陈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就是这样一种产生共赢博弈结局的比较精巧的制度设计。后陈村的制度设计者力图通过保证村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的相对分离和相互制约, 从制度和机制上保障村干部“不能腐败”和“不敢腐败”, 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农村社会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社民, 徐首红, 颜新文.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力抓手——浙江深入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纪实[J].中国监察, 2011, (08) .

(2) 邱荣根.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的制度创新——基于浙江武义县试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案例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 2006.

(3) 张桃荣.议事监督委员会:村民自治决策与监督新机制——成都市龙泉驿区若干乡镇的调查”[J].党政干部学刊, 2009, (08) .

(4) 谢云挺.监委会:浙江农村出现“第三架马车”[J].记者观察, 2005, (04) .

社区监督委员会制度 篇3

【关键词】农村 财务管理 村务监督委员会 制度设计 绩效

一、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村干部拥有的权力资源不断增多,村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而约束村干部权力、保障村民权利的制度和机制短缺。现实生活中,从武义县的情况来看,因城市的扩张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等因素,城郊及工业园区周边的村集体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因土地征用等因素,许多村的集体资产多达上千万元。从一定意义上说,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给了部分村干部以权谋私的机会,村干部不断因经济问题被查处,村民针对村干部的信访案件居高不下,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的不稳定因素,也对农村财务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面临着新的挑战。

1.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农村财务管理有其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如开支审批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但由于部分村主要干部在思想上对财务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或为图方便,或为其以权谋私留有空间,所以农村财务制度落实难以到位,村干部相互之间职责不明确,推诿扯皮,形成了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不落实到行动上的状况。

2.农村财务监督不到位

民主理财监督乏力,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任用的随意性,小组成员基本上是村主要领导确定,民主理财活动形同虚设,对违规超标开支放任自流。乡镇农经站的监管不到位,虽然实行了村财乡(镇)管,但审核没有落到实处,有的农经站根本没有认真审核原始凭证,发票只要村主要领导的签字就入帐了事,财务处理不够及时,对出现的问题也是事后诸葛亮,处理起来难度很大。

3.农村财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批青壮年较高素质的农民进城,造成了农村财务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另外村党支部、村委会三年一换届,村主职领导更替较快,村级各线干部像村报帐员、文书等也随之变动,出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造成部分文化程度低,不懂农村财务知识的人占据了村财务管理的岗位。

二、创新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就是在原有村级组织构架基础上,增设村务监督委员会,作为独立于村党支部、村委会之外的民主监督常设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依据《村务管理制度》和《村务监督制度》,对制度执行和村务决策、管理等实施全过程监督,必要时启动纠错程序,以达到“规范村务行为,约束村务权力,保障村民权利”的目的。

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基本构架简称为“一个机构两项制度”。

一个机构,即村务监督委员会。它由村民代表会议民主选举产生,受村民代表会议委托独立行使村务监督权,对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设主任1人,委员2~4人,与村委会同届。监委会被赋予七项职能三项义务:坚持党的领导,对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本届村务管理和监督制度落实情况实行监督;列席重大決策、重大开支及涉及群众利益的村务会议;对村财务公开清单和报帐前的原始凭证进行稽核;建议村委会就有关问题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违反村务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做出的决定、决策和报销单据提出修正建议,村委会须就具体事项进行复议或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表决决定;受理群众对本届村务管理工作上的举报,开展调查了解,并启动纠错程序或解疑释惑,发挥联系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协助乡镇(街道)党委对村两委成员民主评议和考核工作。监委会义务:在村党组织领导下,配合和支持村两委正常工作,及时消除村民对村两委工作的误解;履行监督职责,定期不定期向村党组织和村民代表会议报告村务监督工作情况;及时向村党组织、村委会反映村民对村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监委会成员接受村民和村民代表的监督,村民代表会议有权罢免不称职的监委会成员的职务。

两项制度,即《村务管理制度》和《村务监督制度》。两项制度集中了民意和民智,提请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生效,是规范村务管理行为,开展有效监督的依据。《村务管理制度》对集体资产(含土地征用、征用费的分配使用等)、农民建房、村干部报酬、财务收支等村民关注的热点、焦点事项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是规范村务管理行为的实体性制度。《村务监督制度》根据权力制衡、公开透明的原则,对监委会和村民代表会议的性质、地位、职责、权利、义务、纠错、罢免的途径和程序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同时还对村务公示、村民代表联系村民、村民听证和村干部述职考评等也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是约束村干部权力的程序性制度。

三、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对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绩效评价

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作为村庄治理的新模式,在制度设计中,创建监委会,完善村级组织体系,建立两项制度,作为监委会监管的依据,再加上救济制度,这样,就将各项制度整合成一个功能互补,自主运行的制度体系。农村财务作为村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中的《村务管理制度》对村务活动进行了规定,对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工程的招投标、民主决策程序、财务收支审批程序、会计电算化管理等进行了规范,运行的绩效是明显的。

1.在机构设置上,明确了村民参与财务管理的组织载体

村民参与村务管理实质就是通过参与来实现村务运作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等。在以往的财务管理中,虽然也设置了村理财小组,但该组织缺少独立性。一方面就职能而言,该组织受权于村两委,必须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就人员的构成而言,其组长由村党支部成员担任,与村党支部书记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种组织构架无法真正达到权力的相互制衡,监督往往偏于形式。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创建特别是这一组织在村民自治体系中的定位和功能设置,为村民有效参与村务、财务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

2.在制度设计上,构建了村民权力制衡机制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制腐败。一个时期以来,一些村干部之所以因经济“落马”,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农村基层权力的运作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从一定意义上说,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创建,在权力体系中形成一种制衡机制。按照制度设计,村务监督委员会由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经村民代表会议授权实施监督,对村民代表会议负责,从而实现了村务监督与村务管理的分离,村务监督委员会因此成为与村党支部、村委会并行的一个权力制衡机构。从组织的产生和权力来源看,在村级组织中的定位,使村务监督委员会不同于原有的村级财务理财小组,使组织的监督功能得以较好地发挥;从职能设置上,实行村务管理与监督分开,彼此相对独立。村委会拥有村级决策的执行权,按《村务管理制度》管理村务,村务监督委员会拥有监督权及对村务的建议权,但无决策权,并依据《村务监督制度》监督村务。

3.在监督方式上,实现了全程性监督

社区居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总结 篇4

1-3季度工作小结

北门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自去年成立以来,在街道党委、纪委和社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群众路线为指导,围绕建设和谐社区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确保社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明确工作责任,强化措施落实,完善资金管理,紧密围绕发展社区各项创建工作,坚持将社区居务监督落到实处,现将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2014年1-3季度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是落实专人认真履行居务监督职能。社区的居务监督委员会由居民代表大会选举,共产生三名成员:主任周卫平,成员沈新民、周凎娥。社区居监委成员乐当群众代言人,为民把关,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社区居监委坚持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群众座谈会制度,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及时与社区党委、居委会沟通,督促社区“两委会”及时落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社区“两委会”和群众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使许多工作变被动为主动,进一步融洽了社区党群、干群关系。

二是不断强化监督职能。自居务监督委员会成立以来,社区居监委加强民主理财工作,对社区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审查,对社区开支的每一分经费,都掌握用途和流向,为社区资金的合理开支加上一道“安全锁”,并且对需要列支的每一张票据都由居监委主任审核签字。同时,进一步强化居务公开工作,毫无保留地公开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事项,努力提高社区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的知晓度、满意度。社区居监委在社区宣传栏内设立“民声堂”专栏,欢迎居民对社区干部提意见、找问题,如实刊登每件群众来信、来访、来电的内容和调查、处理结果。积极配合街道纪委开展社区干部述职述廉工作,在社区公开栏内公布群众评议和自评情况,接受群众的再评议,确保群众利益不受侵害。

三是努力发挥稳定职能。社区居监委积极配合社区“两委会”做好社区稳定工作,积极引导群众依法、逐级上访,每件群众来信、来访、来电,社区监委会都记录在案,耐心解答,妥善调处。社区今年上半年以来,对辖区谭家桥片16栋居民楼进行老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在施工改造过程中涉及到500多户居民的切身利益,共受理来信、来访、来电45批次,122人次,反映的问题五花八门,社区居监委至始至终,全程监督社区两委及时解决居民诉求,有效地维护了居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了居民的好评。

今年来,我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领导和居民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的成果,切实加强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的建设,使居务监督工作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把我社区居务监督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会议记录 篇5

9月23日上午,xx社区召开居务监督委员会会议。社区党支部书记赵松阮及全体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参加会议。

会上,赵书记就近期社区工作向居务监督委员成员作了报告。随后,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对社区工作人员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政府工作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社区事务决策与执行情况;社区居务公开情况;社区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社区干部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情况等方面进行提问式监督。最后赵书记就下一步开展迎重阳节系列活动内容及十一活动安排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监督委员成员积极配合开展好工作。

通过召开会议,使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切实履行了居务监督的职责,促进社区各项工作公开透明,拉近了工作人员同居民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

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篇6

1.实行工作例会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决定问题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2.建立学习培训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应定期开展集体学习,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参加村党组织、乡和县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

3.实行工作报告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每年应向村党组织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

乡党委、政府和纪委要加强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指导,通过调查核实、工作片会、集体会审等形式,协调和帮助解决村务监督中的困难和问题。

4.建立考评制度。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对其成员进行信任度测评。民主评议可与对村干部述职评议和考核等一起进行,结果应当向全体村民公布。

5.建立工作台账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每次开展工作,都应认真、如实记录,以备查阅。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台账列为村务档案。

6.建立申诉救助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在受到无理阻挠导致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时,或其成员受到打击报复的,可以向村党组织、乡党委、政府和纪委反映情况,村党组织、乡党委、政府和纪委应及时协调和处理。

社区监督委员会制度 篇7

第三届张铨基金委员会成员名单

名誉主任:张 扬 廖隆理

主 任:陈武勇

副主任:严建林、汪岩、倪建荣

委 员:马建中、王学川、王全杰、王坤余、石 碧、李开华

李志强、李正军、刘建国、张宗才、张明发、杨承杰

杨昌聚、陈占光、陈武勇、陈 玲、陈 敏、严建林

但卫华、何有节、汪 岩、单志华、周华龙、周荣清

周扬春、范浩军、林 炜、骆国书、徐 波、倪建荣

黄良莹、游正仁、谢 衡、廖学品

秘 书:邱华军、唐晓蓉

第三届张铨基金评奖委员会成员名单

主 任:石 碧

副主任:但卫华

委 员:王学川、石 碧、李彦春、李天铎、刘白玲、张明发

陈武勇、汤克勇、但卫华、林 炜、俞从正、高忠柏

彭必雨

秘 书:刘文涛

第三届张铨基金监督委员会成员名单

主 任:何有节

副主任:李开华

委 员:王坤余、邱华军、李开华、李国英、何有节、周扬春

多举措加强社区矫正监督 篇8

建立信息台帐。该院监所科在收到法院、监狱送达的本辖区服刑的社区矫正人员的法律文书后,对服刑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一个全面的信息系统。同时,该院还对每一名服刑的社区矫正人员建立信息台帐,详细记载服刑人员的个人信息、刑期起止时间等各项信息,为开展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打好信息基础。

三对比清查。一是该院根据监所科制作的《罪犯监外执行情况检查台帐》与法院判处缓刑、管制人员名册、司法局所掌握的社区矫正人员名册进行对比,确定未交付以及未及时交付执行的人员名单,查明是否存在漏管情况。二是该院根据司法局的社区矫正人员名单与司法所监管人员名单、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定期向司法所报到签名表进行对比,核实已经纳入司法局监管的社区矫正人员是否实际得到监管,查明是否存在虚管情况。三是根据司法所掌握的社区矫正人员名单以及具体情况与该院通过面对面约见社区矫正人员了解的具体情况进行对比,核实在册社区矫正人员是否按规定进行了监管,查明是否存在脱管情况。

监督委员会工作例会制度 篇9

为促进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履行职责,促进监督工作上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一、例会组织。

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例会由监委会主任负责召集,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根据工作需要可随时召开。

二、例会内容。

1、传达贯彻上级精神。组织学习贯彻上级有关文件或会议精神,对上级部署的重要工作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2、研究工作。根据工作职责范围,研究确定一段时间内的监督工作重点,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的方法。

3、加强教育管理。对各项工作任务要细化和量化,责任到人。要利用工作例会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查漏补缺,开展交流,促进转变作风、提高效率。

三、例会记录。

村务监督委员会每次召开工作会议,都要由专人负责

记录,并且列为档案内容存档。根据会议研究内容的重要程度,可分别向匡山街道纪工委、匡山村党委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

社区监督委员会制度 篇10

搭建平台,完善机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该院结合区域实际,积极强化与该区各政法部门的协调联系,建立了监外执行工作专题联席会议制度,研究确定了配套工作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构筑脱管漏管预防体系。由该院牵头,公安、法院、司法等部门组成专项检查组,利用一到二个月时间,以“听、查、对、问、纠”的方式对全区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的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全面的专项检查,组织集中点验,抽查部分社区服刑人员,了解掌握司法所、派出所落实监管制度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基本情况,核准社区服刑人员的实际人数,及时纠正监管中存在的建档不及时、档案内容不完整、执法不规范、监管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并对整改结果进行验收,确保刑罚执行得到有效落实。

创新办法,从源头治理。为有效控制脱管、漏管、虚管现象,该院从源头抓起,规范交付执行环节,不断提高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用了“一二三四”工作法,一是每月核对制度。坚持每月底组织公检法司有关内勤核对数字制度,核准新增社区矫正人数,从源头上杜绝漏管现象发生;二是“两所”会商制度。要求執行地司法所、派出所坚持每月碰头会商制度,齐抓共管,互通信息;三是“三长”谈话制度。对新判决、裁定的将纳入社区矫正人员,要求法庭庭长、司法所长、派出所长落实首次谈话制度,讲清在社区服刑期间的法律规定,提高入矫守法的严肃性,为矫正教育打牢基础;四是四部门登记回执制度。要求法院的交付执行回执必须要有公安治安大队、执行地派出所、社区矫正中心、执行地司法所共同盖章方可结案,避免了建档不及时、人员底数不一致等现象的发生。

突出重点,同步监督。为确保刑罚执行的公平公正,该院采取定期专项检察和常态化检察相结合的方法对社区矫正进行动态法律监督。在专项检察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对重点单位、重点人员、重点环节进行复查、抽查、跟踪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检察建议书》和提出口头纠正。2013年以来,该院共向有关部门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190余份,《检察建议书》40余份,纠正脱管漏管160余人,监督收监执行13人,有效地维护了司法尊严。同时,针对谯城区社区服刑人员人数较多和人员流动快的特点,该院更加注重常态化检察,加大对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监督力度。今年10月,该院在谯城区社区矫正中心成立了亳州市第一个“驻社区矫正中心检察工作室”,使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从事后监督转向同步监督,保证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安全监管。(文/徐后先 金阳)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疑难问题研究 篇11

一、查阅社区矫正档案的监督方式其监督效果日趋衰弱, 即发现问题难

(一) 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 对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检察方式较为单一, 在对社区矫正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时以书面检察为主, 即深入辖区内司法所对社区矫正人员监督管理档案和社区矫正执行档案进行查阅。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仅限于字面上, 在社区矫正人员监督管理档案内容填写齐全的情况下很难发现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社区矫正责任书中矫正小组成员虽然明确填写了三人, 但经和社区矫正人员了解情况, 有相当一部分社区矫正人员对自己的矫正小组组成情况不知晓, 甚至有的社区矫正人员对矫正小组成员根本不认识。再如:司法所应当对社区矫正人员有针对的进行检查核查, 但在检查核查记录填写齐全的情况下很难看出司法所是否真正进行过检查核查, 反向证明例如检察机关曾针对社区矫正人员监督管理档案中检查核查记录不齐全制发过检察建议书, 在向司法行政机关送达检察建议书的时候就有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表示:“填上不就行啦。”可见对检查核查工作不够重视, 存在只是在检查核查记录表中填上内容并没有真正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过核查的问题。

(二) 相应的对策

1.制定调查问卷, 并采用考试的方式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调查。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应全面、合理, 能够反映出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情况和效果, 如下问题可供参考:

(1) 你是否按时到司法所报到个人活动情况, 多长时间报到一次? (2) 你的矫正小组成员都有谁? (3) 你是否参加过司法所组织的教育学习活动, 如参加过是何时在何处参加的, 共参加过几次, 是否做了学习笔记? (4) 你是否参加过司法所组织的社区劳动, 如参加过是何时在何处参加的, 共参加过几次? (5) 你是否离开过居住地的区县, 如离开过是否向司法所和司法局请过假, 请假后是否按时返回销假, 是否留有请假条? (6) 司法所工作人员是否给你打过电话或到你家中询问过情况, 如有是什么时候询问的, 询问的什么问题?

2.询问相关人员, 如矫正小组成员、派出所民警、乡镇机关工作人员等。例如:询问矫正小组成员自己的“矫正对象”是谁, 是否参加过“矫正对象”的矫正宣告, 如参加过是在何时何地参加的;询问派出所民警辖区内发现的违法违规的人员中是否有社区矫正人员;询问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是否看到过司法所组织社区矫正人员教育学习和参加劳动, 如看到过是何时看到的, 看到过几次。

3.查看指纹识别报到系统和监控视频。对指纹识别报到系统和监控视频进行查看最能真实准确的判别社区矫正人员是否按时到司法所报到。

二、社区矫正人员被裁定或决定收监后的执行难度大, 即收监执行难

(一) 存在的问题

社区矫正人员因违法违规或暂予监外执行条件消失但刑期未满被裁定或决定收监后在执行收监过程中会出现形形色色的状况, 导致收监执行难。《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将执行主体给了司法行政机关, 但在社区矫正人员下落不明时, 不具有抓捕能力的司法行政机关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虽然有的地方作出了细化规定, 但在实施过程中因不能上网追逃使收监执行工作仍难以完成。

(二) 相应的对策

收监执行涉及到公检法司四家机关, 其他三家机关都希望检察机关能充当“超人”的角色将问题解决, 但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既没有裁判权也没有执行权更没有抓捕权。遇到这种问题, 检察机关应及时向同级政法委报告, 由政法委牵头, 公检法司四家机关召开联席会议, 探讨症结所在, 破解能够上网追逃的办法, 以后遇到此类问题应如何解决, 以原有的法律法规为基础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或工作办法形成将被裁定或决定收监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执行的机制。

三、与司法行政机关掌握的社区矫正人员数据进行核对仍采用手工核对方式, 即数据核对难

(一) 存在的问题

检察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每月月底均需向上级机关报送本月社区矫正人员基本情况, 包括缓刑、假释、管制、暂予监外执行人数, 社区矫正人员又犯罪、脱管、漏管、收监情况等。检察机关采用以每月25日为时间节点的方式进行报送, 但司法行政机关报送数据没有具体的时间节点, 而是由各司法所报送数据再由司法局进行汇总后上报上级司法局。两机关上报数据的标准不一致就会导致上报的数据有差异, 为保证上报数据一致, 检察机关每月月底需将掌握的社区矫正人员名单打印出来与司法行政机关掌握的社区矫正人员名单进行手工核对, 工作量大且容易出现漏对或错对。

(二) 相应的对策

1.检察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在月底报送社区矫正人员数据时应采用同样的时间节点、制定统一的标准,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到报送数据一致。

2.实现与司法行政机关的社区矫正信息平台联网互通, 借助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 解决一些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实现信息共享, 减少手工核对和重复劳动, 提高工作效率。

摘要: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方式的一种被写入我国刑法, 丰富了我国的刑罚执行方式, 使刑罚配置结构更加合理。笔者从多年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实践中发现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存在的几个疑难问题, 在此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民主评议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篇12

一、村务监督委员会及其成员每半年要接受党员和村民代表的评议。评议由村党组织负责召集,乡党委派人参加。

二、民主评议村务监督委员会采取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的形式进行。

三、村务监督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村务监督委员成员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汇报个人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和廉洁自律情况。

四、党员、村民代表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格次,对村务监督委员会及其成员进行评议打分。

村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汇总 篇13

一、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例会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负责召集和主持;主任不能履行职责时,委托本监委会其他成员代为召集和主持。

二、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例会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监委会主任根据工作需要或经1/3以上委员提议可临时决定召开。

三、村务监督委员会会议需有2/3以上委员参加才能召开,讨论、决定事项采取民主协商、民主表决的方式进行,决议事项经参加会议的委员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四、做好例会的记录工作,做到有专人记录和专用记录本,记录内容要完整、准确、真实,并将每次会议研究事项整理上报黄舣镇纪检机构。

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职责

一、向干部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

二、对村务决策,村务公开,村、组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管理和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监督;

三、支持和配合村“两委”正确履行职责,协助做好有关工作;

四、主动收集并认真受理村民的意见建议,及时向村“两委”反映村民对村务管理和村干部勤廉情况的意见建议,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提出改进意见。

五、在黄舣镇党政组织、纪检机构指导下,组织召开村 “两委”干部向广大村民或村民代表述职测评会议,对违背廉洁承诺和创业承诺,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要求其做出解释、重新承诺或主动辞职。

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报告制度

一、村务监督委员会实行向黄舣镇党政组织、纪检机构和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制度。

二、报告时间:每季度向黄舣镇党政组织、纪检机构和村民代表会议报告,特殊情况可以专题报告。

三、报告内容:村“两委”有关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情况、意见建议、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收集或协助处理的群众信访举报等情况。

四、报告方式:形成书面材料向黄舣镇党政组织、纪检机构报告,适时在村民代表会议上通报。

五、报告要求:报告及时、内容完整、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村务监督委员会绩效考核制度

为了对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总结,充分调动监督委员会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特制定本制度。

一、考核办法:采取考核方式,由村“两委”主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由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述职、村民代表民主评议、黄舣镇审查确定等次。

二、考核等次: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

三、考核结果运用:评为优秀的,由黄舣镇给予奖励。连续两年被评为黄舣镇优秀监督员或一次被评为区级优秀监督员并符合相关条件的,列入村“两委”后备干部;当年被评为不称职的,由黄舣镇纪检机构对其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的,经相关程序终止其监督委员会成员资格。

四、考核要求:考核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严肃、认真、公平、准确,并按程序将考核结果上报黄舣镇纪检机构审查备案。

村务监督委员会列席会议制度

一、黄舣镇党委召开安排、部署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会议时,原则上应邀请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列席。

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应列席村“两委”会议,若会议讨论事项涉及到该村某组村民切身利益时,该组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也应列席会议。

三、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及成员列席村“两委”会议,对村级党务、事务的决策和管理进行监督,并保守秘密。

浅谈我国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体系 篇14

一、我国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体系现状;

1.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业务规范初步形成;

随着2003年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 (以下简称“两院两部”) 联合制定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的下发, 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此后几年一些指导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业务的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明确了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中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使得各基层院在开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时基本实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2.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机构队伍已初具规模

自高检院到各基层院均已设立专门机构并配备人员专司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 各级检察机关为适应社区矫正工作新要求, 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参与社区矫正, 积极探索在开放环境中对罪犯进行监管的新举措, 经过多年不断努力, 一支业务素养高、专业知识强的高水平社区矫正法律监督队伍已初具规模。

3.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效果已初步显现;

从一开始的不为人所知, 甚至是抵触到现在被广泛运用, 这九年来社区矫正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刑罚执行手段, 据统计, 截至2010年6月, 全国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48万人, 累计解除矫正25万人。社区矫正工作已经在全国各省 (区、市)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6个地 (市) 、1572个县 (市、区) 、19507个乡镇 (街道) 展开。1全国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正期间的又犯罪率始终控制在0.2%左右的较低水平。2可以说社区矫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检察机关积极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保障社区矫正制度的执行是密不可分的。

二、我国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 法律法规缺失, 造成检察机关执法依据不足;

在《刑法修正案 (八) 》未颁布之前, 我国关于社区矫正的主要依据是两院两部联合下发的《通知》, 由于其本身不是立法, 作为执法的依据就显得不够充足, 当然, 在目前还没有专门社区矫正立法的情况下, 《刑法修正案 (八) 》仍然规定了对上述三类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主要是考虑到有关方面正在抓紧起草社区矫正法, 刑法应当为社区矫正提供法律依据, 并与将要出台的社区矫正法相衔接, 3并非意味着我国社区矫正法律与制度已经建立健全。

2. 检察机关定位不确定, 监督手段单一, 导致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困难;

《刑法修正案 (八) 》明确了对三类罪犯要采取社区矫正措施, 但对具体如何操作并未有明确, 究竟是应当以法定执行主体公安机关为监督的对象还是以司法局作为监督的对象, 或者说还是同时以前述两者为监督对象, 这些在法律上都缺乏明确的规定, 从而也影响了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监督工作当中的效能。4此外, 目前的社区矫正实践中, 检察机关的监督方式无非是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或检察建议, 5对于被监督机关既不提出异议也不执行这种情况如何处理, 没有明确规定, 这样很可能导致监督无法落到实处, 更谈不上监督力度。

3. 机构和队伍的不完善;

目前, 检察机关面临人案矛盾突出等问题, 再加上“重监内监督, 轻监外监督”的传统观念, 专职社区矫正的检察人员配备就更少。6故目前不论是社区矫正执行机关还是监督机关, 工作人员缺乏、人员编制、待遇尚未解决到位等等都给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带来挑战。

三、我国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体系的完善建议

1. 完善立法;

针对目前我国在社区矫正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规仍然比较滞后, 我们可以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结合我国这九年来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的社会实际情况加紧制定出台《社区矫正法》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 对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适用范围、相关职能机构的职权等方面做出明确具体规定, 彻底解决检察机关在进行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方面执法依据不足的问题。

2. 建立社区矫正同步监督工作机制;

建立与政法有关部门的联系制度。包括公、检、法、司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 互通情况, 共同研究解决问题。7检察机关可以将事后监督改为事前监督, 对进入审判阶段的犯罪嫌疑人进行预判, 对可能被判处社区矫正的人员, 提前建立跟踪档案, 做到判决一旦生效监督即刻开始。同时定期与法院、公安机关、司法局核对纳入社区矫正的服刑人员名单, 了解掌握社区服刑人员新增情况、刑期变化情况以及矫正监管措施落实情况, 形成全程动态监督。

3. 建立社区矫正信息共享平台, 运用科技手段保障检察监督;

通过在公、检、法、司之间构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 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检察监督效率, 在今后条件许可的前提下, 加大资金投入, 引入“电子手铐”、电子地图、全球定位等系统切实防止脱管、漏管情况发生, 这样检察机关就可以随时掌握服刑人员情况, 同时还可以此为依据作为考核服刑人员日常表现, 执行机关工作业绩的手段, 一举多得。

4.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应当侧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作为恢复性司法理念的产物, 社区矫正制度的创立, 目的就是为了让那些犯过罪的人通过接受矫正重新回归社会, 不让他们因被歧视而重新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在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中, 既要严格执行矫正措施维护刑罚的威慑性, 同时也应当注重给予服刑人员人文关怀, 使其真心悔罪认真接受改造。检察机关可以适当延伸检察职能, 加强与民政、财政、公安等部门合作, 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共同维护服刑人员, 特别是未成年犯、女犯、家庭特别困难犯的合法权益。通过为每位服刑人员建立维权档案, 全程跟踪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服刑人员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思想出现波动、遭遇重大家庭变故等情况及时跟踪维权。

社区监督委员会制度 篇15

为确保社区矫正刑罚依法规范执行,预防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该院立足检察职能,着力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检察,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法院、公安局、司法局等相关部门参加的社区矫正工作联席会,总结交流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分析不足。通过部门联动,理顺管理机制,督促和指导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执行社区矫正工作纪律,不断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

为掌握全县范围内监外执行罪犯的情况,夯实社区矫正工作基础,该院将监外执行的个人情况录入监督台账,逐人建立监管档案。对新增监外(社区)服刑人员、入矫、解矫、人员变动等情况逐一进行核对,以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同时,通过听取汇报、检查卷宗和约谈等多种方式,重点对司法所是否存在脱漏管、对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管、管控措施、执法程度等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发现的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当场提出纠正意见和整改建议。

针对社区矫正环节的特点,积极探索制定监外服刑人员检察监督工作机制,有效防止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不断加强和规范社区矫正工作,建立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社区矫正人员的表现情况进行分析排查,对排查出的重点问题、重点人员,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和措施,落实责任到人。与派出所等部门建立反应迅速、协调联动的处置机制,发现社区矫正人员脱离监管的,通知执行机关及时查明原因,对涉嫌犯罪的社区矫正人员建议收监执行,维护监外执行活动的严肃性,对其他矫正人员起到了预防震慑作用。

在社区矫正检察监督中,坚持把激发、调动社区矫正人员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放在突出位置,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方式由防范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转变。通过个别谈话和家访谈话的方式,促使社区矫正人员从思想上悔过自新;定期组织矫正对象开展法制教育,培养法制意识;积极加强就业指导和帮扶,促进其自食其力,尽快融入社会,避免重新违法犯罪。

社区监督委员会制度 篇16

村务监督委员会在乡镇纪委指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负责对村级党务、村务等实行全面监督;对村“两委”任期目标的执行和村干部的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监督;对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征集村民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村“两委”反馈村民代表和村民的意见和要求;监督村级财务及相关经济活动;及时向村民宣传上级政策和村两委决策情况等。工作情况每季度向镇纪委报告一次。(后附《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情况报告表》),如遇特殊情况或重大问题,应及时主动向乡镇纪委请示报告,半年和年底要召开总结会议,并写出书面工作

总结报乡镇纪委。

陆杨村村务监督委员会

2011年度

村务监督委员会例会制度

村监委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总结本季度村务监督工作,填报《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情况报告表》,并向乡镇纪委报告工作情况。讨论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加强和改进村监委工作的意见,强化对村级工作的监督检查,找出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阶

段工作。

陆杨村村务监督委员会

2011年度

村务监督委员会定期培训制度

村务监督委员会定期开展集体学习,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及相关文件,加强自身建设。乡镇纪委加强对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培训,每年不少于1次。县纪委会同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县农委、县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不定期对村监委主

任进行培训。

陆杨村村务监督委员会

2011年度

村务监督委员会报酬保障制度

根据《关于下拨解决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补贴经费的通知》,对村监委成员实际误工予以补贴,村监督主任每年补贴不少于800元,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实行打卡发放。各乡镇结合村民代表会议评议情况,根据年初对村监委制定的考核细则规定,对各村村监委成员岗位责任、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群众评议等情况进行考核,对考核结果优秀的予以表彰奖励;对考核结果差,工作职责承担不力,工作态度散漫的,强化责任追究。同时将村监委工作情况,纳入农村基层

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体系,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陆杨村村务监督委员会

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工作制度 篇17

第一条 为保障教职工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生产中的安全与健康,保证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政策、法令法规的贯彻落实,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及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校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是本校内部劳动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组织。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在学校工会领导下和上级工会劳动保护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

第三条 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由主任委员一人,工会主席担任,副主任委员一人,工会副主席担任,成员三人组成,委员会组成人员数共五人。委员会委员因工作变动或需要调整时,由委员会讨论研究提出增补人选,报学校工会委员会批准后增补。

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学校工会办公室,工作经费由工会承担。

第四条 本工作制度所指的劳动保护为狭义的概念,即国家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在法律、技术、设备、教育及组织制度、管理等方面所采取的一整套综合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劳动安全与卫生,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休假制度,女教职工特殊保护三个方面。

第五条 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的职权:

(一)向教职工群众宣传党和国家劳动保护政策、法令法规及有关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对教职工群众进行遵章守纪和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二)监督和协助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各项劳动保护法令、规程、条例和规定,及时解决出现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问题,不断改善劳动条件。

(三)督促检查有关部门制定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并严格执行。收集整理有关劳动保护工作方面的问题、意见和建议,提交学校工会委员会议或教职工代表大会列入议程,做出相应决策或决议。(四)定期检查劳动保护设施状况,发现问题立即报告,并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使其保持完好状态。

(五)督促有关部门按照国家规定发放劳动防护用品,认真执行国家关于职工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规定,制止危害教职工安全健康的加班加点。

(六)会同学校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做好女教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监督和协助有关部门执行国家保护女职工的规定,切实做好女教职工的“四期”保护工作。(七)参加教职工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协助查清事故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采取防范措施,并提出对事故责任者严肃处理的意见,并有权代表教职工和家属对造成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的主要责任者提出控告,追究其行政或法律责任。

(八)发现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发现明显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危及教职工生命安全和会造成国家财产损失时,有权代表教职工向有关部门和其上级主管部门或现场指挥人员提出停止作业予以解决的建议,如无效,即应支持或组织教职工停止作业,撤离危险现场。

第六条 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成员和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执行任务时,有关部门必须提供方便,不得阻挠其进入作业现场或向有关部门了解情况、索取资料、召集会议、听取意见。

对有意阻挠和破坏监督检查正常活动或对监督检查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个人或部门应及时报告学校工会、学校党政,要求给予严肃处理;对触犯法律的,向检察机关或法院提出控告。

第七条 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定期向学校工会委员会和上级工会劳动保护部门汇报工作,争取学校工会委员会和上级工会劳动保护部门的指导和帮助。

第八条 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成员、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要认真学习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要敢于坚持原则,密切联系教职工,在监督检查工作中,要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

上一篇:数字化人才建设与管理下一篇: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方案Microsoft 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