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监督委员会试点工作方案(试行)(共5篇)
校务监督委员会试点工作方案(试行) 篇1
**中学校务监督委员会试点工作方案(试行)
前言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学校依法治校,确保领导干部、教职工廉洁从教,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发生;密切党群关系,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树立干部教师队伍为民、务实、清廉、以及服务学生、奉献社会的良好形象,切实加强内部监督,不断丰富内控机制;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强化学校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依据穗教工【2004】171号及穗教纪监审【2013】14号文件,特成立广州市**学校务监督委员会。
广州市**中学校务监督工作机构 领导小组: 组长:叶爱科
组员:张先龙、张绵、莫庆葵、欧凤光、黄正 监督委员会: 主任:莫庆葵 副主任:陈健
委员:丁晓鸣、石书勤、林卓芬、林盛华、刘细细
校务监督委员会下设3个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由校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担任,组员分别从学校教职工、学生代表中选聘。
校务党务公开、纪检监督小组: 组长:陈健 副组长:石书勤
组员:丁晓鸣、杨颖、石小玲 学校工程建设,大宗采购监督小组: 组长:林盛华 副组长:林卓芬
组员:陈祖力、陈伟、王斌 财务监督小组: 组长:莫庆葵 副组长:刘细细
组员:曾爱群、文远金、郑海明
第二章 工作职责和权利义务
第七条 校务监督委员会的主要工作职责:
(一)认真完成校务监督委员会应该监督的事项:学校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人事任免、招生、质效工资的制定、重大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校务公开以及需要监督的其他事项进行民主监督;
(二)主动收集并认真受理教职工的工作意见建议,及时向学校党组织反映教职工对校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三)支持和配合学校行政、党组织正确履行职责,协助做好有关工作;
(四)积极参加学校党组织,上级主管部门等组织的有关活动;
(五)模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六)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反映问题。第八条 校务监督委员会的权利
(一)知情权。校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可向学校中层干部和教职工了解有关情况,查阅与监督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了解掌握校务的决策和管理执行情况;
(二)参与权。校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应列席或参与学校“三重大”事项的研究讨论;
(三)监督权。对学校“三重一大”事项、党务、校务、财务公开以及需要监督的其他事项进行民主监督。
(四)建议权。围绕应监督的校务事项提出建议和意见。
(五)调查权。必要时经市教育局纪委授权,对学校及其他人员的信访举报或其他事项进行调查核实。
第三章 监督工作内容和程序
第九条 校务监督委员会开展监督的主要内容是:
(一)加强对校党务校务公开情况的监督。对学校党组织重大事项决策、党员履行义务、党员奖惩、核实后备干部选拔、党员培养、评先评优等情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监督。
(二)加强对学校领导班子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广泛听取并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教育上级和学校党组织进行反馈,引导群众合情、合理地表达意见,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定期对校党风政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议意见。
(五)公布监督结果。通过公开栏、召开会议、个别反馈等形式及时公布监督结果,对教职工的质询作出解释说明。
第四章 工作制度
第十一条 实行工作例会制度。校务监督委员会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研究部署工作,每季度安排一次校级“三重一大”集体审议活动,如遇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会议或开展活动,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前提下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策。
第十二条 工作报告制度。每学期至少一次向学校党委和上级纪委报告校务监督工作情况,每学年至少一次向学校教职工大会(教代会)报告校务监督工作情况,工作计划、总结。
第十三条 工作评议制度。建立民主考评制度,由教职工大会(或教代会)对校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对其成员进行信任度测评。对不认真履行职责,不适宜担任校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职务的人员应及时调整。
第十四条 建立工作记账制度。校务监督委员会每次开展工作,都应认真、如实记录,以备查阅。校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记账列为校务档案。
第十五条 成员公示制度。选举产生(或调整)后的校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及分工及时在校务公开栏、宣传栏、校园网上公布,确保教职工、学生家长反映诉求渠道通畅。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规程由广州市**中学校务监督委员会负责解释。第十七条 本规程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
校务监督流程图
一、对学校重大问题、重要干部任免、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监督流程。
列席相关会议→开展过程监督→检查实施结果→提出监督意见
二、大型基建维修(商品)的监督流程。
查看可行性报告→监督采购招投标过程→进度质量验收→提出监督意见
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 篇2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村级民主监督工作,推动村级民主监督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若干规定‣、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的意见‣(京办发„2011‟32号)和•北京市村务监督办法(试行)‣(京办发„2013‟17号)和中共北京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的通知‣(京民基发„2013‟484号)的精神,结合XXX农村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体系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机构、村民委员会为管理执行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机构。
第三条 村务监督委员会要按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则,坚持依法监督,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依靠群众,坚持改革创新,认真履行好村务监督工作职能。
第二章
组织设置
第四条 村务监督委员会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
2第十条 村务监督委员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履行监督职责,开展以下工作:
(一)监督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和落实;
(二)监督村级财务,定期检查、审核财务收支情况;
(三)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四)监督村民委员会成员的罢免工作;
(五)依法公布村民委员会成员的职务自行终止;
(六)主持对村民委员会成员以及由村民或者村集体承担误工补贴的聘用人员的评议工作;
(七)监督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遵守执行情况;
(八)受理村民对村务管理和村务公开工作的投诉,协助督促村民委员会整改;
(九)对村民委员会的重大违纪问题,直接向村党组织、乡、镇(地区)党委、政府和纪检部门反映,并协助进行调查;
(十)其他需要村务监督委员会承担的工作职责。
第四章 权利义务
第十一条 村务监督委员会依法依规对村级事务进行监督,享有以下权利:
(一)知情权。了解村务监督内容的相关情况,查阅村级档案资料,知晓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内容,列席村民委员会会议、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
(二)质询权。对村级事项和村民委员会成员履职情况有权进行质询,并要求村民委员会成员在规定期限内做出答复或解释。
(三)审核权。对村务、财务公开情况和本村财务收支情况及财务报账前的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核。
(四)建议权。向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提出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对村民委员会的决策、决议和决定,村民意见大、反映强烈的,可建议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
第十二条 村务监督委员会及其成员应履行以下义务:
(一)坚持村党组织的领导,支持和配合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正确履行职责,积极引导村民支持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开展工作。
(二)坚持依法依规实施监督,严格执行村级各项民主制度,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问题,不滥用监督权力。
(三)积极参与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
(四)认真完成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授权监督的事项。
(五)加强与村民沟通协调,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六)积极化解村民与村民、村民与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之间的误解和矛盾纠纷,维护农村基层和谐稳定。
第五章 监督内容
第十三条
村务监督的主要内容:
6制定出合理的督查方案。
(五)下发整改通知。按照督查事项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督查方案的内容,向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反映,及时下发整改通知。
(六)监督落实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明确分工,认真细致、客观公正地开展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七)公开反馈结果。通过发布公告、召开会议等形式及时公布监督结果,对村民的询问质疑做出解释说明。
第七章 工作制度
第十五条 实行工作例会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开展监督工作要共同参与、集体研究、集体审核、集体表决,并做好记录。决定问题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乡、镇(地区)应定期召开本乡、镇(地区)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会议,及时掌握和指导本乡、镇(地区)村务监督工作,通过调查核实、集体会审等会议形式,协调和帮助解决村务监督工作中的复杂疑难问题。
第十六条 建立学习培训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应定期开展集体学习,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参加村党组织乡、镇(地区)、区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
第十七条 实行工作报告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召开重要会议或研究重大事项之前,要事先将会议议题向村党组织汇报。村务监督委员会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提交的村务监督工作报告,应经村党组织研究同意后,再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
第十八条 建立考评制度。由乡、镇(地区)村务公开协调小组负责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同时,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对其成员进行信任度测评。每半年进行一次民主测评,每年年终要开展述职述廉和信任度测评,结果向村民公布。
凡民主测评不称职的成员,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按照程序依法依规罢免,或劝其自动辞职。
第十九条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追究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及成员的责任。根据情节和后果,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适当扣除当年岗位补贴。
(一)村级重大事项监督不到位的。
(二)不履行职责,推诿、敷衍拖延的。
(三)因工作不负责、处理不当或监督不到位的,造成较大损失或严重后果的。
第二十条 建立工作台帐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每次开展工作(包括参与的重要活动、监督的事项、发现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等),都应按要求认真、如实记录在•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手册‣中,列为村务档案。
校务监督委员会试点工作方案(试行) 篇3
中国消除疟疾试点工作方案(试行)
为积累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及应对输入性病例的经验,建立消除疟疾考核评估体系,推动全国消除疟疾工作,根据现阶段我国疟疾流行现状,在河北、上海、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6省(市)的部分地区,启动消除疟疾试点工作。为加强消除疟疾试点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确保试点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县(区)的遴选
(一)数量。
在河北、浙江、福建、山东、广东5省和上海市,各选择1—2个县(区)作为消除疟疾试点县。
(二)入选原则。
1.试点县(区)政府重视消除疟疾工作,有先行试点的意愿和积极性,基层专业机构有较好的疟疾防治工作基础。
2.试点县(区)的疟疾疫情现状、地理环境、人口流行病学特征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确定程序。
各省(市)卫生厅(局)根据上述原则组织试点县(区)的申报工作,国家和省级专家进行综合评估后确定,并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备案。
二、目标与工作指标
(一)目标。
到2011年底,试点县(区)实现或证实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建立、完善消除疟疾考核评估体系。
(二)工作指标。
到2011年底实现如下工作指标。
1.发热病人年血检总人数不低于辖区总人口数的2%,其中,5月-10月份血检人数不低于年血检总人数的80%。
2.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达到100%。
3.疟疾病例诊断后24小时内的报告率达到100%。4.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达到100%。
5.报告疟疾病例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比例达到100%。6.疫点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7.居民防蚊设施保护率达到90%以上。
三、工作内容
(一)开展发热病人血检,最大限度地发现疟疾病例。1.具备疟疾诊断能力。试点县(区)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上医疗机构配备疟疾检测必需的显微镜和试剂,对“三热”病人(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开展显微镜检查疟原虫(以下简称“镜检”),在开展镜检的同时可采用快速诊断试剂进行检测。2.开展疟原虫镜检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每年对试点县(区)内医疗机构的检验人员进行1次镜检技能培训,并组织开展考核或技能竞赛,推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
(二)完善疟疾疫情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无疟疾病例漏报。
1.进一步完善疟疾疫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各医疗机构均配置供上报疫情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并实际投入使用。
2.开展疟疾疫情信息报告的培训。每年对试点县(区)内各医疗机构相关医务人员及责任报告单位的疫情报告人举办1期疟疾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培训班。要求对所有发现的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及时报告。
(三)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确保疟疾病例及时发现和规范治疗。
1.开展规范化诊疗技术培训。试点县(区)的各级医疗机构每年至少对本单位医务人员开展1次疟疾相关检测、诊断和规范治疗的培训。
2.病人诊断。依据病人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病人进行诊断。所有疟疾病例一旦明确诊断,立即采集病人的滤纸血样,送相关实验室进行疟原虫基因检测。
3.现症病例治疗。对发现的疟疾病例24小时内进行规范化治疗。所有间日疟病例均采用氯喹加伯氨喹8日疗法进行治疗,所有恶性疟病例采用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治疗方案。
4.休止期根治。每年传播休止期,对近两年的间日疟病例进行追踪,对随访到的病例采用伯氨喹8日疗法进行根治。
(四)对疫点进行规范化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1.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疟疾病例经网络直报后的4个工作日内,对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
2.疫点处置。
(1)人群疟史调查。对疫点范围内的居民开展入户调查,对2周内有发热史的人采集血样进行镜检。疟史调查户覆盖率在95%以上,发热者镜检比例必须达到100%。
(2)预防服药。在疟疾病例确诊的1周内,对疫点范围内的居民可进行1次预防服药(有禁忌症者除外)。
(3)媒介调查。疟疾病例经网络直报后的4日内,在疫点开展媒介种类、密度和孳生地调查。
(4)媒介控制。对疫点范围内的房屋内墙壁/蚊帐采用杀虫剂滞留喷洒;对周围环境的按蚊幼虫孳生地进行有效处理。同时,对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提倡使用纱门、纱窗、蚊香、蚊帐、驱避剂等防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
(五)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居民的疟疾防护意识。
1.开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材料。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式调查的基础上,开发至少1种适宜的宣传材料,并下发社区/村庄。
2.组织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在每年的“全国疟疾日”前后或疟疾流行季节,会同宣传、广电、新闻、教育、商务、交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公安等部门,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报告、简报、标语、健康教育课、专家咨询或讲座、科普知识问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全体市民(村民)宣传国家的疟疾防治政策和相关防治知识,提高居民及时就诊、规范治疗、自我防护和积极主动参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意识。每年至少开展3次宣传活动。
(六)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防止疟疾病例输入和传播。1.建立信息发布机制。试点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网站上发布境外疟疾流行状况、防治知识和服务信息,并与相关的旅行网站链接。
2.实行健康告知制度。向赴疟疾高度流行区的人员及外派至疟疾高度流行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劳务输出等人员发放宣传材料,提供必要的疟疾防治知识,告知预防性药物的获得途径。
3.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卫生部门依法定期向社会通报疫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对入境人员的检疫查验中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应在12小时内通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应向卫生部门提供与输入性疟疾病例同行返回人员的相关信息,以利及时开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疟疾病例实行属地化管理,病例输入、输出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互间及时沟通相关信息。
4.加强流动人口随访。对从境内、外的疟疾高度流行区返乡人员开展随访,对发热者进行血检。
(七)开展基线调查,便于考核效果和总结经验。在试点工作开始前,各试点县(区)按照基线调查方案的要求,开展人群感染率、防治知识知晓率和传疟媒介等方面的基线调查。
(八)加强防治资料管理,确保考核工作有据可依。有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完善历年疟疾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媒介种类、密度、季节消长等疟疾防治工作档案资料。
(九)建立消除疟疾试点协作网络,实现资源信息共享。1.建立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建立并完善防治信息数据库和疟原虫基因分型数据库,定期更新、汇总和分析有关资料。2.开展省际经验交流。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6省(市)组成消除疟疾试点工作协作组;加强各省(市)和试点县(区)之间的疫情信息通报和消除疟疾经验交流,定期开展对口监督检查,推动消除疟疾试点工作的扎实、深入开展。
四、质量控制
(一)开展血检质量控制。
试点县(区)建立县级镜检站,开展发热病人血检质量控制工作。频次要求:5月-10月每月开展1次、11月-次年4月共开展1次。数量要求:对所有疟疾病例的血片全部进行复检;对阴性血片进行抽查复检,每个医疗机构抽取20%的阴性血片,至少抽查20片,少于20片的全部复查。
(二)媒介控制效果评估。
各试点县(区)每年5月-10月对每月出现的第1个疫点,在完成媒介控制措施1周后,于18:30-19:30对病家及其周围4户以上的居民家庭进行媒介调查。评价指标为蚊媒密度低于4只/人工小时。
(三)定期进行督导考核。
试点县(区)消除疟疾领导小组每年应对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开展1次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认真研究解决。试点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季度对辖区内各卫生机构相关业务工作进行1次指导和考核。6省(市)每年开展1次对试点县(区)的交叉检查。
五、组织与保障
(一)加强政府领导,强化部门职责。
试点县(区)成立由财政、卫生、广电、教育、商务、出入境检验检疫、公安等部门组成的消除疟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年度防治目标、明确责任和任务,实施目标考核管理。消除疟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消除疟疾领导小组日常工作。有关部门要根据消除疟疾工作需要,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加强协调和配合,认真组织实施。
(二)完善经费投入机制。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分级负担、多渠道筹资的经费投入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疟疾流行程度和消除疟疾的实际情况,将消除疟疾经费作为专项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消除疟疾工作的需要。
(三)加强技术指导。
各试点县(区)所在省(市)卫生行政部门成立消除疟疾专家技术指导组,做好试点县(区)工作的跟踪指导、评估和试点县相关业务骨干的培训工作,及时协调解决试点县(区)在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和困难。
六、考核评估
(一)考核。
2012年初,各试点县(区)对照相关工作要求进行自我考核。试点县(区)所在省(市)对试点县进行验收。
(二)评估。
按照考核评估方案的具体要求,对试点县(区)2年内所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估,以期得出消除疟疾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投入与产出之比、各项措施对消除疟疾的贡献等。
七、进度安排
(一)试点工作周期为2年。
(二)准备阶段:2009年9月-12月,制定并完善工作方案,确定试点县(区),召开消除疟疾试点项目启动会,布置试点工作,对试点县(区)的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三)实施阶段:2010年1月-3月,开展基线调查;2010年1月-2011年12月,组织实施工作方案的各项内容;2011年11月-12月,开展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四)总结阶段:2012年1月-3月,开展消除疟疾试点考核与评估;2012年4月-6月,总结、交流经验。
相关术语或定义:
1.疟疾疫点:指疟疾病例居住的自然村、居住点(前后左右各一幢楼或两排平房,楼间距小于50米)或工作单位,并且有传疟按蚊存在。
2.流动人口:特指自境内疟疾高度流行区(如海南、云南、安徽、贵州、河南、江苏、湖北等省)或境外疟疾高度流行区(如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入境及回归人员。
校务监督委员会试点工作方案(试行) 篇4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印发《关于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9月5日,最高检下发《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和监督程序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下称《方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最高检办公厅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一、请介绍一下《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广泛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渠道。”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文件中对改革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方式作出明确部署。经最高检、司法部研究,报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政法委同意,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选任管理人民监督员,开展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方式改革试点。
人民监督员的选任管理是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基础性工作。改革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方式,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民监督员的选任和培训、考核、奖惩等管理工作,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提高人民监督员制度公信力,加强对检察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提升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对于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渠道,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为何改变原有的选任管理方式,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选任管理人民监督员? 答:作为一项外部监督制度,监督主体即人民监督员应该由检察机关以外的单位或部门负责选任管理,才能从源头上保证制度的公信力和监督的实效。由于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主动创设的一项制度,在制度试点阶段和扩大试点工作之初,为及时启动和推广这项工作,人民监督员是由检察机关商请其他单位、组织民主推荐,检察机关进行考察确认后产生的。2010年10月,最高检部署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至今,各地检察机关主要实行由上一级检察院和“选任委员会”两种方式选任人民监督员,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各个检察院自行选任人民监督员监督自身执法办案活动的矛盾,从程序上加强了对人民监督员行使监督权的保障。
为从根本上解决检察机关“自己选人监督自己”的问题,推动人民监督员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最高检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司法改革要求,对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方式改革进行了重点研究。在深入调研论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最高检提出了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选任管理人民监督员的改革思路。自2013年10月以来,最高检与司法部通过多次协商并组织开展联合调研等活动,就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方式改革达成了一致意见, 认为由司法行政机关选任管理人民监督员符合中央司法改革精神和人民监督员工作实际,有利于强化司法民主,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渠道;有利于体现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外部监督属性,加强对司法权运行的监督制约;有利于综合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和法律监督职能,更好地促进国家民主法治建设。后经最高检和司法部商议,制定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意见,在部分省市开展改革试点工作。
三、为何要拓展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范围,完善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
答:修改后的刑诉法确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原则,赋予检察机关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的职权,并对阻碍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和应当退还取保候审保证金不退还等司法权行使加强监督制约。《方案》根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可能出现问题的三种情形纳入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
人民监督员制度自2010年10月全面实行以来,在实际运行中遇到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监督评议案件程序不完善、人民监督员知情权保障不到位、对采纳多数人民监督员意见的处理决定缺乏救济程序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监督员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弱化了监督效果,制约了人民监督员工作的健康深入开展。《方案》针对这些问题,从完善监督前、监督中的程序,设置复议程序,建立健全知情权保障机制等方面作出调整。
四、为何设置复议程序?
答:人民监督员监督效果的实现要有健全的程序作为保障。实践中许多人民监督员认为,仅经过一次监督评议,对多数不同意检察机关处理决定的监督意见没有救济程序,影响人民监督员参与案件监督工作的积极性,监督效果不能完全保证。为此,《方案》明确检察机关处理决定未采纳多数人民监督员评议表决意见,经反馈后,多数人民监督员仍然不同意的,可以要求组织案件监督的检察院复议一次。
五、如何保障人民监督员知情权?
答:知情是监督的前提。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监督知情渠道较少、缺乏制度保障等是人民监督员工作客观存在的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监督员案件的案源问题,更好地发挥人民监督员监督作用,必须建立和健全知情权保障机制。
比如,建立职务犯罪案件台账制度。建立案件台账既是检务公开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监督员发现监督线索、启动监督程序的重要保障。《方案》要求,对职务犯罪立案情况、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情况,扣押财物的保管、处理、移送、退还情况,以及刑事赔偿案件办理情况建立相应台账,供人们监督员查阅,便于人民监督员掌握案件办理情况和发现监督线索。
建立人民监督员监督事项告知制度。控申部门接待属于本院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举报人、申诉人时,应告知其在控申部门处理完毕后,对处理结果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人民监督员反映。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诉讼环节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时,执行搜查、扣押时以及执行冻结后,应向举报人、申诉人、犯罪嫌疑人及其近亲属告知有关人民监督员监督事项的内容。相关告知文书附卷备查。
校务监督委员会试点工作方案(试行) 篇5
[ 录入者:admin | 时间:2009-07-09 19:41:09 | 作者: | 来源: | 浏览:983次 ]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全面把握不同青年学生的特点,着力增强共青团组织做好青年思想引导工作的能力,努力提升对不同青年群体的引导水平,根据团中央《关于开展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团省委《关于印发〈共青团湖南省委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我委结合湖南大学共青团工作实际,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工作目的
贯彻团中央分类引导青年的要求,根据不同类别青年群体在专业背景、知识结构、社会阅历、成长环境及思想意识方面的显著差异,将思想引导工作具体落实到不同特点的青年学生身上,增强引导青年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试点对象和试点单位
本次试点工作主要面向我校青年学生。试点单位为校内28个二级单位具体名单见附件1。
三、工作机构
为了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特成立共青团湖南大学委员会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龚完全
校团委书记 副组长:陈义红
校团委副书记
孙 炜 校团委副书记
成员:彭嘉芬
韩峰
关军
周敬淙 各学院团委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团委组织宣传部。
四、试点内容
(一)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不同类别青年思想意识的关键点。
通过具体深入的调研,全面了解试点单位青年都关心哪些重要的理论或现实问题,对这些问题存在哪些模糊认识和思想困惑。把各类青年群体的思想状况摸清摸透,找准青年思想意识中的关键点,是试点工作的首要任务。
调研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一是问卷调查,二是面对面的深度访谈。为便于汇总分析,四类问卷由团中央统一设计提供,由团省委部门联系人安排试点单位组织填写。面对面的深度访谈由团省委各部门与试点单位团委共同开展。
(二)释疑解惑,努力形成思想共识。
紧扣调研中了解掌握的四类青年群体思想意识关键点,尤其是要针对青年在社会观察中看到的现象与所接受的正面教育存在的一些反差,坚持“对症下药”,运用各类青年群体习惯的语言和逻辑,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他们的思想困惑作出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解答,对他们的模糊认识加以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打开思想症结,走出认识误区。要联合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积极主动地探寻解答青年思想困惑的切入点、观点、素材和逻辑,并在试点实践中反复与青年沟通碰撞,不断调整和完善,努力找到能够真正说服青年的有效引导内容,把党团组织的“大道理”转化为青年易于接受的“小道理”。
(三)探索创新,寻找引导青年的新途径、新手段、新载体。
按照贴近青年特点、体现时代特色的要求,从途径、手段、载体等方面大力加强和改进引导工作。各试点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围绕以下几个主要路径进行探索创新:
(1)如何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引导青年;(2)如何帮助青年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3)如何在基层创新引导青年的活动载体;
(4)如何使优秀青年典型更加贴近青年、真正走进青年;(5)如何开展面对面的思想交流和引导;(6)如何借助时尚元素和文化形式引导青年等。
(四)总结经验,推广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好做法。
试点工作结束后,各试点单位要进行认真总结,校团委将对试点工作中探索的新途径、新手段、新载体进行总结、提炼和推广,上报团省委。
五、推进步骤
(一)部署启动(2009年6月10日前)。确定试点单位,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对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作出部署,正式启动全校试点工作。
(二)组织实施调查研究(2009年7月12日前)。认真研究本单位试点工作的方向和思路,明确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搭建工作班子,制订详细的试点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开展调查研究,做好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特别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了解与实地走访,组织召开青年群体座谈会,全面了解、准确把握本单位青年思想状况,找出他们思想意识中最主要、最集中的关键点,在此基础上,于7月12日前形成一篇不低于5000字,客观真实、有深度的青年思想意识状况调查报告,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基础。至少上报二篇以上信息。
(三)探索实施(2009年7月至10月)前在全面了解、掌握本单位、同类型青年思想状况基础上,针对本单位青年思想意识的关键点,在单位党政领导和上级团组织的指导下,研究、探寻有效解答本单位青年思想困惑的引导思路和观点素材,于7月25日前形成不少于5000字的青年思想引导提纲,并组织实施。在本单位已有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创新有效引导青年的形式、途径和手段,积极开展引导青年的活动。要求总结探索出至少一个能够广泛吸引青年、有效引导青年的工作路径和载体,于9月25日前将创新工作载体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形成2000字以内的材料(可附照片、光盘)上报校团委。至少上报二篇以上的信息。
(四)总结交流(2009年10月25日)。对试点的情况、成效和经验进行总结,召开湖南大学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研究起草《共青团湖南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引导青年工作的意见》、《湖南大学青年分类引导标准设置及工作办法》。
各试点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实际,将各个阶段的任务和推进安排进一步细化,制定具体、详细的工作计划。
六、职责分工
(一)校团委的职责
校团委对全校试点工作进行整体部署、总体协调和总结评估,所承担具体职责有:
1.确定专人负责联系试点单位,帮助试点单位制订试点工作方案,与试点单位一起研究具体试点内容,主动认真地介入思想调研、工作创新、经验总结等工作环节。
2.加强对试点单位团干部的培训,组织试点单位之间进行交流。
3.以试点单位为主,带动全校各级共青团组织一起深入研究青年思想意识关键点,并作出有针对性的解答。
4.联系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家、学者。
5.结合团的活动特别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程、主题教育、公益创业项目、零距离面对、学术科技活动、文体竞赛等形式,加强对试点单位的有效引导。
6.对试点单位创新举措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推广。
7.帮助试点单位争取党政领导对试点工作的支持。
校团委各科室履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牵头负责全校试点工作,做好具体推进和统筹、协调、指导、督促工作;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湖大青年、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大学生艺术团、等要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协助进行分类引导工作。
(二)试点单位团委的职责
各试点单位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及时向校团委及本单位党组织汇报试点工作情况,按照校团委的整体部署,理顺思路,精心组织,制定计划,狠抓落实。主要有:
1.配合校团委做好本单位青年的问卷调查、座谈会和面对面深度访谈。发放问卷数量原则上不少于青年总数的1/4;组织学生代表参加座谈会和面对面访谈,全面了解、准确把握本单位青年思想状况,查找其思想意识中的关键点。
2.探索有效的路径和载体。在本单位已有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大力探索创新有效引导青年的形式、途径和手段,利用新载体开展不少于3次的引导青年活动,总结探索出至少一个能够广泛吸引青年、有效引导青年的工作路径和载体,于9月10日前将创新工作载体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形成2000字以内的材料(可附照片、光盘)报校团委组织宣传部。
七、工作制度
(一)建立督导联系制度。校团委书记和副书记,将28个试点单位作为联系点,联系点名单见附2,每个月要到试点单位进行一次以上的督导,把督导与工作调研结合起来,真正走近基层、走近青年,与青年广泛接触、深入交流,开展面对面、心贴心的思想引导活动。
(二)建立议事协调制度。校团委定期以专题研讨、座谈交流、实地考察、青年论坛等形式,对试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总结交流、阶段性推进,促进工作取得实效。各试点单位团组织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如遇到重点、难点问题,应积极与校团委沟通联系,研究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本单位引导工作有序开展。
(三)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校团委将通过网络、简报等方式,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宣传。各试点单位要及时总结、提炼试点工作经验做法,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动态反映试点工作情况,每月向校团委综合科报送信息不少于2次。信息材料报送情况将作为对试点工作考评的重要依据。
八、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引导青年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对青年进行分类引导。是共青团在新形势下应对新挑战、着力增强青年思想引导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探索。各级团组织要从切实履行好团的根本职责的高度,从切实增强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高度出发,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要以试点工作为契机,深入推进各战线青年的思想引导工作。
2.明确责任。各部门作为试点工作责任部门,要安排专人负责联系,切实做好具体统筹、协调、指导工作;试点单位团组织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按照要求落实好各项试点任务,积极推进本单位的青年引导试点工作。
3.把握导向。引导青年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工作。各级团组织和试点单位要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始终坚持正确的工作导向。对党的理论的阐释,首先要准确理解、把握本义,在此基础上运用青年习惯的逻辑和语言进行“翻译”和转化。
4.求真务实。要坚决克服表面化、笼统化的工作倾向。对试点单位青年思想状况的调查了解要深入、具体,对青年思想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要敢于刨根问底。要有前进一步是一步、前进一点是一点的精神,敢于迎着本质问题、迎着困难问题上,直接深入一线与青年面对面沟通交流、进行思想碰撞,积极探索和创造思想引导工作的新方式、新办法,推动试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5.尊重基层。试点工作的推进要充分尊重试点单位的实际,提出的指导性意见要紧密结合试点单位的实际。要充分尊重基层的创新精神,鼓励和支持试点单位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积极创新。
附件:
1.湖南大学团委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单位名单点击下载 2.湖南大学团委书记、副书记联系点名单点击下载 3.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表点击下载 共青团海南大学委员会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方案
[ 来源:校团委 ] 2009-6-22 17:35:00 [95]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全面把握不同青年学生的特点,着力增强共青团组织做好青年思想引导 工作的能力,努力提升对不同青年群体的引导水平,根据团中央《关于开展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团省委《关于印发〈共青团海南省委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我委结合海南大学共青团工作实际,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工作目的
贯彻团中央分类引导青年的要求,根据不同类别青年群体在专业背景、知识结构、社会阅历、成长环境及思想意识方面的显著差异,将思想引导工作具体落实到不同特点的青年学生身上,增强引导青年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试点对象和试点单位
本次试点工作主要面向我校青年学生。试点单位为校内9个二级单位,以及文理科实验班,具体名单见附件1。
三、工作机构
为了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特成立共青团海南大学委员会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韦 勇 校党委副书记 副组长:王丽娜 校团委书记
谭 勇 蒙秋妍 校团委副书记
成 员:陈广锐 李劲松 林 琛 董楠楠 闫 治 廖 斌 各学院团委书记和文、理科实验班团支部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团委综合科。
办公室主任:闫 治(兼)
四、试点内容
(一)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不同类别青年思想意识的关键点。
把试点单位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摸清摸透,找准青年思想意识中的关键点,是我校试点工作的首要任务。要通过具体深入的调研,全面了解试点单位青年都关心哪些重要的理论或现实问题,对这些问题存在哪些模糊认识和思想困惑。
调研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一是问卷调查,二是面对面的深度访谈。为便于汇总分析,四类问卷由团中央统一设计提供,由试点单位组织填写。面对面的深度访谈由校团委与各试点单位团组织共同开展。
(二)释疑解惑,努力形成思想共识。
各试点单位团组织要紧扣调研中了解掌握的青年学生思想意识关键点,尤其是要针对青年在社会观察中看到的现象与所接受的正面教育存在的一些反差,坚持“以人为本”,运用青年学生习惯的语言和逻辑,从不同角度,对其思想困惑作出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解答,对其模糊认识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其打开思想症结,走出认识误区,形成基本共识。
要联合校内外专家学者,充分依托海南省重点学科——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积极主动地探寻青年思想困惑的切入点,并在试点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努力找到能够真正说服青年的有效引导内容,使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易于青年接受。
(三)探索创新,寻找引导青年的新途径、新手段、新载体。
按照贴近青年特点、体现时代特色的要求,从途径、手段、载体等方面大力加强和改进引导工作。各试点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围绕以下几个主要路径进行探索创新: 1.如何利用手机、QQ空间、校内网、论坛、贴吧等新载体引导青年。2.如何帮助青年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3.如何在基层创新引导青年的活动载体。
4.如何使优秀青年典型更加贴近青年、真正走进青年、切实引导青年。5.如何开展面对面的思想交流和引导。6.如何借助时尚元素和文化形式引导青年等。
(四)总结经验,推广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好做法。
试点工作结束后,各试点单位要进行认真总结,校团委将对试点工作中探索的新途径、新手段、新载体进行总结、提炼和推广,上报团省委。
五、推进步骤
(一)部署启动。在校团委对全校开展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作出整体部署,对直接联系的11个试点单位进行具体部署。(2009年6月)
(二)组织实施。向试点单位发放问卷,在试点单位开展调研,指导试点单位探索创新引导青年工作,总结提炼好做法、好经验。(2009年6月至10月)
(三)总结交流。对试点的情况、成效和经验进行总结,召开海南大学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研究起草《共青团海南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引导青年工作的意见》、《海南大学青年分类引导标准设置及工作办法》。(2009年11月)
各试点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实际,将各个阶段的任务和推进安排进一步细化,制定具体、详细的工作计划。
六、职责分工
(一)校团委的职责
校团委对全校试点工作进行整体部署、总体协调和总结评估,所承担具体职责有: 1.确定专人负责联系试点单位,帮助试点单位制订试点工作方案,与试点单位一起研究具体试点内容,主动认真地介入思想调研、工作创新、经验总结等工作环节。2.加强对试点单位团干部的培训,组织试点单位之间进行交流。
3.以试点单位为主,带动全校各级共青团组织一起深入研究青年思想意识关键点,并作出有针对性的解答。
4.联系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家、学者。
5.结合团的活动特别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程、“三个生涯”规划工程、主题教育、创业园试点项目、零距离面对、学术科技活动、文体竞赛等形式,加强对试点单位的有效引导。
6.对试点单位创新举措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推广。
7.帮助试点单位争取党政领导对试点工作的支持。
校团委各科室、直属机构、校级学生组织的职责分工为:综合科履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牵头负责全校试点工作,做好具体推进和统筹、协调、指导、督促工作;思想宣传教育科、组织科、大学生创新院、大学生艺术团、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等要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协助进行分类引导工作。
(二)试点单位团委的职责
各试点单位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及时向校团委及本单位党组织汇报试点工作情况,按照校团委的整体部署,理顺思路,精心组织,制定计划,狠抓落实。主要有: 1.配合校团委做好本单位青年的问卷调查、座谈会和面对面深度访谈。发放问卷数量原则上不少于青年总数的1/4;组织学生代表参加座谈会和面对面访谈,全面了解、准确把握本单位青年思想状况,查找其思想意识中的关键点。
2.探索有效的路径和载体。在本单位已有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大力探索创新有效引导青年的形式、途径和手段,利用新载体开展不少于3次的引导青年活动,总结探索出至少一个能够广泛吸引青年、有效引导青年的工作路径和载体,于9月10日前将创新工作载体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形成2000字以内的材料(可附照片、光盘)报校团委综合科。
七、工作制度
(一)建立督导联系制度。校团委书记和副书记,将11个试点单位作为联系点,联系点名单见附2,每个月要到试点单位进行一次以上的督导,把督导与工作调研结合起来,真正走近基层、走近青年,与青年广泛接触、深入交流,开展面对面、心贴心的思想引导活动。
(二)建立议事协调制度。校团委定期以专题研讨、座谈交流、实地考察、青年论坛等形式,对试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总结交流、阶段性推进,促进工作取得实效。各试点单位团组织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如遇到重点、难点问题,应积极与校团委沟通联系,研究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本单位引导工作有序开展。
(三)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校团委将通过网络、简报等方式,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宣传。各试点单位要及时总结、提炼试点工作经验做法,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动态反映试点工作情况,每月向校团委综合科报送信息不少于2次。信息材料报送情况将作为对试点工作考评的重要依据。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引导青年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对青年进行分类引导,是共青团在新形势下应对新挑战、着力增强青年思想引导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探索。各试点单位团委和团支部要从切实履行好团的根本职责的高度,从切实增强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高度出发,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二)把握导向。引导青年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工作。各试点单位团委要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始终坚持正确的工作导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阐释,首先要准确理解、把握本义,在此基础上运用青年习惯的逻辑和语言进行“翻译”和转化。
(三)以人为本。要充分结合试点单位的实际,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鼓励和支持青年积极参与试点工作,为试点工作提建议、出主意,把教育引导青年和团结凝聚青年有机结合起来。
(四)求真务实。对试点单位青年思想状况的调查了解要深入、具体,对青年思想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要敢于刨根问底。要坚持海南意识和特区精神,敢于面对、解决本质问题,与青年面对面沟通交流,积极探索和创造思想引导工作的新途径、新手段、新载体,推动试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附件:1.海南大学团委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单位名单 2.海南大学团委书记、副书记联系点名单
二〇〇九年六月十九日
附件1:
海南大学团委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单位名单
(11个)
法学院 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应用科技学院
经济学院
海洋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旅游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文科实验班
理科实验班
附件2:
海南大学团委书记、副书记联系点名单
一、王丽娜书记联系的试点单位(5个):
海洋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经济学院
文、理科实验班
联系秘书:陈广锐
二、谭勇副书记联系的试点单位(3个):
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管理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联系秘书:李劲松
三、蒙秋妍副书记联系的试点单位(3个):
法学院
旅游学院
应用科技学院
【校务监督委员会试点工作方案(试行)】推荐阅读:
瑞祥小学校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总结07-23
校务监督06-15
校务委员会工作方案07-29
校务公开监督检查制度09-24
余姚路幼儿园校务公开监督小组计划06-30
校务委员会工作职责11-29
高湾中学校务委员会工作制度11-15
校务委员会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