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务公开工作(共12篇)
高校校务公开工作 篇1
高等学校校务公开工作是指在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程序,将学校建设、发展中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涉及教职工、学生切身利益和学校廉政建设的事项,适时、规范、如实地向教职工、学生和社会公布,并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的一种民主管理制度。2002年2月,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此后校务公开工作在全国高校中广泛展开,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从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和谐校园的目标来看,校务公开工作还存在明显的意识困境和制度困境。本文拟对上述困境进行探讨,探索深化校务公开工作的路径,为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进程提供助力。
一校务公开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作为一种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校务公开是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依法治校的重要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职工享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实行校务公开,是对法律规定的教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力的具体落实,是保证和维护师生员工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实践。
实行校务公开也是学校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实行校务公开,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学校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校务公开工作的困境
1传统管理观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高校干部和普通教职员工的关系常被理解为官民关系。在校务公开的推行中,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有的领导层认为,传统的少数人决策的工作方式拍板快,效率高,而实行“校务公开”程序繁琐,会影响办事效率甚至影响安全稳定;对于广大的教职员工而言,受传统文化“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观念影响,认为学校决策是领导的事,“领导咋说咱咋办”,校务公开不过是学校管理的形式之一,学校不会公开关键性、敏感性的信息,不认为自己是校务公开的权利主体,缺乏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2以信息公开代替校务公开
信息公开是指在法定范围内,学校将自身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及学校事务管理过程中形成或获取的信息,以一定的形式向包括校内人员在内的社会公众公布,其目的在于增加全社会对学校的了解,加强学校同社会的联系。一句话,信息公开是一种静态公开,是各项职能活动所产生的结果的公开。信息公开是校务公开的基础和前提,但校务公开绝不只是信息公开。校务公开本质上是民主管理制度,着眼点在于职权运行过程本身的开放性,换言之,是要求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的公开。如果把校务公开简单等同于信息公开,在实践中就会将“校务公开”作为学校管理的一般举措来认知,从而简单化、形式化,达不到使教职工和学生广泛参与学校事务、保障教职工和学生的根本利益,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目的。2008年,上海市教育系统在上报教育部的上海市校务公开工作调研报告中就提出建议,要科学界定和规范使用“校务公开”和“信息公开”的概念,理清二者的关系,才能更明确有力地推进校务公开工作。
3制度建设缺乏刚性
教育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发文要求推进校务公开工作,教育主管部门也有相应的指导文件,但文件总的来说较为抽象,对校务公开不到位的情况也没有规定如何监督、如何处理。所以基层单位虽然建立了校务公开制度,但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评估、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都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由于制度建设缺乏刚性,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校务公开常视为软任务、软指标,校务公开的实施程度更多地取决于领导层的认知多少和决心大小。
三加强校务公开,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
作为新时期民主办学、依法治校的具体实践,校务公开还处在逐步深入推进的阶段,问题和困境的存在是客观的。校务公开关系重大、政策性很强、涉及内容广泛,要逐步建立健全校务公开的各项内容、制度和监督检查办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1提高思想认识,努力形成浓厚的民主政治氛围
从目前国内高校形势来看,提高思想认识仍旧是全面推进校务公开的重要因素。校务公开作为推进校园民主建设的重要制度,这一意识还需牢固树立。特别是学校领导层对校务公开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抽象空洞的民主名词上,而应该明确在哪些领域和环节上学校全体教职工可以以主人的身份参与管理学校事务,以什么方式参与管理;以什么方式直接对学校工作实施群众性监督,既科学维护学校发展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又科学维护教职工自身的合法权益等,都需逐步细化,并在全校形成共识。对于普通教职员工来说,还要养成权利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积极融入到学校的改革和建设中。
2加强教代会建设,着力发挥两级教代会的作用
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校务公开的主要渠道。教代会要充分履行自身的四项职能和四项职权,即维护职能,参与职能、建设职能、教育职能、审议建议权、审议讨论权、审议决定权、评议监督权,要配套落实具体制度,如教代会各专门工作委员会工作制度、代表培训制度、调查研究制度、提案处理制度、咨询沟通制度、干部评议制度、教代会报告制度、巡视质询制度等。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对一些关键环节作出明确规定,如要明确教学科研一线的教职工在代表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明确教职工代表对提交审议的事项要有充分酝酿讨论的时间。随着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发展,还要细化二级教代会的有关规定和工作条例,从而有效推进校务公开工作。
3加强机制的刚性建设,着力保证制度的可落实性
为彻底改变校务公开工作中少公开、假公开以及可监督可不监督的消极态度,要加强校务公开制度的刚性建设,如制定咨询制度、重大事项听证制度、公开工作考核、监督和奖惩制度。特别是要加强考核和监督,重点针对领导对校务公开的重视程度,相关制度是否科学健全,监督机构是否监督到位、群众是否满意等,并根据结果实施奖惩,以使校务公开工作更加深入。
4细化公开内容,着力提高校务公开工作的可操作性
要保证校务公开的及时性、真实性,须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抓住六个关键环节,即是办事权限公开、办事依据公开、办事纪律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标准公开、办事结果公开,确定校务公开工作的重点内容与形式,然后编制手册,发至全校。在实施中,以下七个方面应当充分做到公开: (1) 有关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发展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等重大事项公开; (2) 基建、修缮工程、大宗物资采购、图书教材、医药品的采购项目全过程公开; (3) 人事管理及分配制度公开;(4)财务收支公开,包括财政拨款、学费、科研收入、产业上交等,教学、科研支出、办公经费支出等; (5) 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公开,包括住宅调配、购 (建) 房方案;物业管理收费标准;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和其他社会保障金缴纳情况等。 (6) 涉及学生利益的有关事项公开; (7)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情况公开。
总之,校务公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它有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加大教代会等组织的权责,必然要配套相关的刚性制度,从体制上真正确立高校师生员工的主体性地位,从而促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推进校园的民主进程。
高校校务公开工作 篇2
发布时间:2014-04-23 工作地点:天津 来源:南开大学
根据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委、市财政局、市农委、市卫生局、团市委《天津市2014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方案》(津人社局发〔2014〕29号)的规定,今年,我市继续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以下简称“三支一扶”工作)。为确保招募工作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规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招募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经受锻炼、健康成长,为促进农村基层教育、农业、卫生、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招募对象及招募条件
(一)招募对象
2014年,全市继续招募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服务时间为2年。招募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本市生源2013届、2014届毕业生。部分支医岗位可扩大至本市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外地生源2013届、2014届本科毕业生,或本市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本市生源2013届、2014届专科毕业生。教师招聘网,shifansheng.net
(二)招募条件
1、政治素质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2、学习成绩合格,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
3、具有敬业奉献精神,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4、身体健康;
5、拟招募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
三、招募程序
本次招募工作由市“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三支一扶”办)会同招募单位统一组织实施。
(一)报名和审核
2014年5月6日(周二)8:00至5月9日(周五)18:00,考生登陆天津市人才服务中心网站()注册并提交报名信息。各区县“三支一扶”办负责组织对报名大学生资格条件进行审核,考生于报名24小时内查询审核结果。审核合格的考生,于5月20日后下载打印《笔试准考证》。考生一次只限报一个岗位。考生必须如实填写《报名登记表》,对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立即取消招募资格。
(二)笔试和面试
5月25日(周日)上午9:00-11:30,市“三支一扶”办统一组织笔试,具体时间、地点、要求等见《笔试准考证》。笔试主要内容为毕业生基本素质测试,满分100分,合格线为60分,笔试成绩不合格者不能进入面试。根据考试结果,市“三支一扶”办分别对每个招募岗位报考学生进行排序,对无人报考的岗位和成绩合格人员较少的岗位进行调剂,按照1:3的比例(因报名人数少或考试合格人数达不到比例要求的岗位,也可按1:2或1:1的比例)确定面试名单。教师招聘网,SHIFANSHENG.NET 6月7日(周六),市“三支一扶”办统一组织面试,具体时间、地点、要求等见《面试准考证》(通过笔试后在天津市人才服务中心网站下载打印)。面试满分为100分,合格线为60分,面试成绩不合格者不能招募。考试和面试成绩按5:5的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市“三支一扶”办按照考生综合成绩和报考岗位对考生进行排序,按照1:1的比例确定参加考察人员。
(三)考察和体检
面试后,各区县“三支一扶”办对通过面试的考生进行考察。考生携带《“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考察表》(在天津市人才服务中心网站下载)到报考单位所在区县“三支一扶”办接受考察。考察内容为考生的基本情况、综合素质和现实表现。凡有关材料信息不实或不符合招募要求的,取消招募资格,对空出的岗位按照成绩由高分到低分的排序依次递补。考察时,考生应提供学历、奖惩等证明材料原件。
市“三支一扶”办统一指定时间和医院,按照全国“三支一扶”办制定的健康状况要求,对考生进行体检。体检不合格的,取消招募资格,所缺岗位按照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分到低分的排序依次递补。请在天津市人才服务中心网站查阅体检的具体时间、地点。
(四)确定招募人员
教师招聘网,shifansheng.net
体检结束后,市“三支一扶”办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对拟招募人员进行审核,确定“三支一扶”大学生招募名单,并在天津市人才服务中心网站上公布。
进入招募名单的考生于6月底前登录天津市人才服务中心网站下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登记表》,并提前做好填写工作。
四、培训上岗
招募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按要求分别参加市和区县“三支一扶”办组织的岗前培训。培训工作结束后,“三支一扶”大学生与各区县“三支一扶”办、服务单位签订《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协议》(在天津市人才服务中心网站下载),按照区县“三支一扶”办指定的时间报到上岗。政策咨询电话:83218237 考务咨询电话:28013603
天津市“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
2014年4月22日
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问答
一、什么是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
“三支一扶”计划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四个基层服务项目(大学生村官计划、大学生支援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教师特岗计划)之一。从2006年起,我市开始实施 “三支一扶”计划,我市每年招募100余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简称“三支一扶”计划),服务期限2年,从当年的9月1日开始,至第三年的8月31日结束。教师招聘网,SHIFANSHENG.NET
二、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有何重要意义?
实施“三支一扶”计划,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有利于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艰苦磨炼、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的党和国家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缓解基层人才匮乏的状况,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三、我市“三支一扶”计划由哪些部门组织实施?
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委、市财政局、市农委、市卫生局、团市委组成的天津市“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三支一扶”工作的总体规划、协调和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即市“三支一扶”办,设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涉农区县“三支一扶”办设在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研究提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并组织开展招募、培训等具体工作。
四、我市“三支一扶”大学生在服务期间享受哪些补贴?标准是多少?如何发放?
在“三支一扶”岗位服务的高校毕业生,第一年按每人每月3000元标准发放工作、生活补贴,第二年按每人每月3500元标准发放工作、生活补贴,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政策,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教师招聘网,SHIFANSHENG.NET
五、我市“三支一扶”大学生在服务期间的户档如何管理?
在本市高校上学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在服务期间户籍和档案仍保留在毕业院校,免收服务费。
在外地高校上学的本市生源“三支一扶”大学生,在服务期户籍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其档案转至服务单位所在区县人才服务中心免费保管。非津生源天津高校毕业生,其人事档案、户口由原毕业院校免费保存;服务期满在津就业的,按接收非津生源高校毕业生的有关规定,办理人事档案转接,户口可转至所在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属人才服务中心集体户;考核不合格或2年内本人申请解除协议的,按照有关规定,进入人力资源市场自主择业,由原毕业学校为其办理相关手续或回生源所在地。党团关系随本人转移。
六、“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间享有哪些权利?
“三支一扶”大学生在服务期间享有与服务单位正式人员同等的办公条件以及免费住宿等基本生活条件;享有与服务单位正式人员同等的休假待遇;可参加服务单位组织的业务培训和交流活动;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经市“三支一扶”办审核,取得《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七、“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间承担何种义务?
教师招聘网,shifansheng.net
“三支一扶”大学生在服务期间,应按照规定时间到岗服务,服从服务单位的管理和根据工作需要进行的岗位调整;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专业规章,遵守服务单位的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地完成服务单位交办的工作任务;服务期间,除因不可抗力因素并及时以书面形式告知服务单位外,不得单方中止协议或擅自离岗;由于身体状况等特殊原因不能继续服务的,须向服务单位提出申请并出具本市二级以上(含二级)医院诊断证明材料,报经市“三支一扶”办批准后,方可离开服务单位;因正常休假离开服务单位的,应与服务单位保持联系;服务期满,应参加考核,并递交工作总结;离岗前须做好相关的工作交接。
八、支医“三支一扶”大学生有何特殊政策?
从2010年起,对支医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实行以下优惠政策:
(一)自2010年起,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医学专业“三支一扶”大学生,两年服务期的第一年为试用期,试用单位为本地区二级以上医院或医疗水平最高的乡镇卫生院。
(二)试用单位为其安排合适的岗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并确定年资较高、临床经验丰富的执业医师指导他们开展临床工作,提高他们的临床知识和技能。
(三)支医“三支一扶”大学生试用期间,执行“三支一扶”计划有关管理规定,享受“三支一扶”大学生的各项福利待遇。
教师招聘网,SHIFANSHENG.NET
(四)支医“三支一扶”大学生试用期满后,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帮助他们办理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有关手续,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参加考试,为他们到基层医疗机构独立开展临床医疗活动创造条件。
(五)支医“三支一扶”大学生试用期满后,安排到招募时报考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支医服务。未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仍安排到招募时报考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支医服务,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帮助他们办理参加第二次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有关手续。
九、“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间发生争议如何处理?
因履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协议》发生争议的,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向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就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我市“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满后可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我市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按照《关于做好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三支一扶”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津人〔2008〕54号)精神,主要优惠政策有: 一是“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单位为事业单位且有职位空缺的,可直接录用,不再执行见习期。服务期满时为本科学历的,录用后直接认定初级专业技术职称;服务期满时为专科学历的,录用1年后认定初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招聘网,SHIFANSHENG.NET
二是涉农区县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中,每年要拿出三分之一左右的职位,公开招聘“三支一扶”大学生。
三是“三支一扶”大学生自主创业,可按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商部门关于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关政策,享受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等优惠政策。四是“三支一扶”大学生在服务期满后1年内,可作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的选聘对象,也可参加1次选调生统一招考。
五是“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另外,可按照《关于开展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52号)精神享受考录公务员的优惠政策。
十一、今年我市“三支一扶”计划的招募对象是哪些?
招募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本市生源2013届、2014届毕业生。部分支医岗位可扩大至本市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外地生源2013届、2014届本科毕业生,或本市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本地生源2013届、2014届专科毕业生。
招募对象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政治素质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二)学习成绩合格,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
(三)具有敬业奉献精神,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四)身体健康;
(五)拟招募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
注:生源地概念为考取专科和本科前的户籍所在地。
十二、今年高校毕业生如何报名参加“三支一扶”计划?
4月底前,市“三支一扶”办通过各媒体向社会发布招募公告,通过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天津市人才服务中心网站、各高校校园网等媒介发布招募公告、招募简章、招募计划等。有意参加“三支一扶”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登陆天津市人才服务中心网站()进行网上报名。报名后,由招募区县“三支一扶”办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审查的,可参加笔试。
十三、今年“三支一扶”大学生招募工作程序有哪些?
“三支一扶”招募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考试、面试、考察、体检等方式选拔人选。
5月6日至9日网上报名,5月25日组织笔试,6月7日组织面试,6月中旬组织考察和体检。教师招聘网,shifansheng.net
十四、对大学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有何健康要求?
市“三支一扶”办按照全国“三支一扶”办制定的健康状况要求(可到天津市人才服务中心网站查询),统一指定时间和医院,统一组织对入选考生进行体检,确保考生身体素质符合基层工作的需要。具体时间地点请在面试后关注天津市人才服务中心网站。
十五、如何确定“三支一扶”大学生人选? 市“三支一扶”办对通过体检的拟招募人员进行复核,确定“三支一扶”大学生名单,向社会公布,考生下载打印并填写《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登记表》(正反面打印),做好前期填写工作。
十六、“三支一扶”大学生上岗之前需做好哪些工作? “三支一扶”大学生上岗前,需参加市和区县“三支一扶”办组织的岗前培训。市级培训预计在8月份组织,区县级培训在上岗前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培训内容主要是党和国家有关基层工作,特别是农业、农村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及农村工作现状,往届“三支一扶”大学生的经验介绍等,使大学生了解基层的情况,熟悉基层的政策,更好地投入到基层工作中去。培训结束后,“三支一扶”大学生按照区县“三支一扶”办要求填写《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登记表》,与区县“三支一扶”办、服务单位签署《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协议》。教师招聘,www.shifansheng.net
十七、农业户口的高校毕业生能否报名?
报考“三支一扶”计划不区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农业户口也可以报名。但建议在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后转为非农业户口,防止在服务期满后参加正式工作时出现问题。
十八、已就业或已派遣的高校毕业生能否报名?
已就业或已派遣的高校毕业生也可报考“三支一扶”计划。
十九、考生在招募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网上报名时,请将奖惩情况如实填写在《报名登记表》的备注栏内。考生应注意:报名截止时间为5月9日18:00,必须在此时间点之前完成提交信息的操作,之后不能修改任何信息。
(二)《报名登记表》的要求:2014年毕业的考生加盖学校有关部门的印章;2013年毕业的考生,目前有工作单位的,加盖单位印章;无工作单位的,可加盖存档单位或所在街道、居委会的印章。
(三)考察工作由各区县“三支一扶”办负责,考察时间为体检之前,与审核《体检表》工作一并进行。考察时要提交《报名登记表》和《“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招募考察表》。进行考察时,考生一般应提交学历、奖惩等证明材料。可提前与区县“三支一扶”办联系,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同时,应携带《体检表》(下载后正反面打印),在照片上加盖区县印章。教师招聘,www.shifansheng.net
(四)填写《报名登记表》时,外地生源的考生在“户口”栏填写入学前户籍所在地。
(五)面试时间为一天,分上午和下午两场分别进行,如考生的面试时间与其他考试时间有冲突,可拨打考务电话进行联系协调。
(六)“三支一扶”计划的招募全过程免费,不缴纳任何费用。
(七)考生在提交报名信息后,会在24小时内得到回复。考生也可主动与报名的咨询电话联系,询问审核情况。在5月9日报名的考生要及时了解自己的报名审核情况,如审核未通过,5月10日将不能改报,只能修改补充报名信息。
二十、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后,是否可以中途退出?
高校校务公开工作 篇3
【关键词】高校;校务公开;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深化了对人民民主的认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把人民当家作主界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并且明确提出要“扩大人民民主”。强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使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更充分的保障。校务公开是确保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是高校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根本需要;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发展,办让人民满意大学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依靠教职工集体智慧使学校发展的体现。
1.高校校务公开的含义
校务公开,是指各级各类学校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将学校重大决策和涉及校务管理、教职工切身利益以及领导干部的廉政情况等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并组织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学校事务的一种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形式。校务公开以学校行政为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以教代会为基木载体。校务公开的目的在于实现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高校校务公开,概括地说是指:除党和国家规定的保密事项和其他不宜公开的事项外,凡是与学校的改革、发展密切相关或者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以及学校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情况,原则上都要在一定范围内采取适当的方式和程序子以公开[1]。使教职工依法享有更多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建言权。
校务公开是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根本目的是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职工体会到在学校中的主人翁地位和责任使命感。同时也为争取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群策群力办好教育提供了渠道。还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基本方针,树立学校在行业中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将学校发展的大好形势及其发展的目标向教职工进行宣传,能理清教职工思想上的一些认识不清的问题,能起到激励、鼓舞教职工工作热情,增强自豪感,凝聚信心、加强自信心的作用,使其全面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
2.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其作用是凝聚人心,调动人的积极性、消除消极思想,激发人的创造性。
2.1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是加强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
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高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推动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充分发挥教职工的聪明才智是高校可持续发展,建人民满意大学的关键。如果使教职工们感受到了是学校的主人翁,其人格、权利和个性都得到了尊重,其基本的切身利益被学校放在了首位,这样教职工的积极性才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创造力才会发挥出来,才会心甘情愿的尽职尽责,实实在在的关心学校的发展。
2.2协调人际关系是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
在一个单位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大家团结一致,互爱互助,为了一个目标共同奋斗。当广大的教职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时,这个群体就有了集体的特性,促使人们相互配合、协调,产生人际关系中的向心力,使人们团结一致,为了学校的发展同心协力地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用简单的行政命令的方法来协调人际关系已经不再适用,而要用民主的说服的方法,使之互相沟通,互相理解。
2.3营造和谐的政治环境是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和谐的政治环境必然要求高校推行民主政治建设,这是因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的大学生和教职工,尤其是教职工,这个群体的文化程度较高,自我意识和民主意识都较强,如果思想教育工作过程缺乏民主精神,他们就会产生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就对学校的感情变淡,认为学校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是分离的,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3.将校务公开作用于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
校务公开是对毛泽东、江泽民一直倡导的民主理论的具体实践,有利于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依法治校,也有利于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德治校。
教职工在思想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往往都是实际问题在其头脑中的反映,校务公开的实行,为解决教职工思想问题开辟了一个新的有效途徑。涉及其切身利益的事项一旦能够公开透明,就能避免一些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并能够遏制不正之风的滋长,保证高校的政治稳定。所以,校务公开能够促进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3.1校务公开能够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有许多问题都涉及到办学效益和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的事项,要想处理好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就必须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权利的实现和落实,又是落实和实现教职工其他合法权益的保障和基础。通过校务公开,将学校的改革方案、发展规划交与广大教职工讨论和决策,能够激发教职工参与学校发展前进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避免决策的重大失误,体现了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方针,有效的尊重了教职工们的主人翁地位和民主权力,使其体会到了自己在学校工作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2校务公开能够协调高校内部人际关系
校务公开使广大教职工真正了解学校的发展和重大的决策,了解涉及每一位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情。让大家了解到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每个人的发展目标从根本上一致的,目标的一致对群体产生了凝聚作用,大家就会相互配合,协调工作,齐心协力,互相支持,一起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校务公开也使大家了解学校领导勤政廉洁的情况,学校所办的事情透明度增强,让教职工参与民主监督,大家有(下转第17页)(上接第30页)了公平公正的感觉,干群的思想自然就沟通顺畅了,人际关系也就协调了。
3.3校务公开能够营造高校和谐的政治环境
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享有充分的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广大教职工作为国家和学校的主人,当然有权利参与国家教育事业和学校教育工作的管理。因此要在高校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这样才能形成民主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校务公开是一项“阳光工程”,它的本质就是推行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通过校务公开,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能够使校园内有正常的民主秩序,浓厚的民主气氛。校务公开将学校改革过程中涉及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公开,使得教职工能够知校情、参校政、议校事、督校务,拓宽了教职工参政议政的渠道,集思广益,营造良好的校园和谐环境,同时也能达到教职工的个人精神、物质利益的满足与学校发展目标的统一。
3.4校务公开的推行要宣传到位
校务公开在推行过程中如果没有广大教职工实实在在的参与,即使学校领导层将校务公开的再好,校务公开也仅仅是一个形式了,如同面子工程一样,不见实效。目前,部分教职工还对校务公开的意义和目的不是十分了解,这就需要加大向广大教职工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对校务公开的认识,使其认识到实行校务公开是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有利于学校管理体制度改革与创新,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能够密切党群关系、政群关系、干群关系。要把教职工被动参与转化为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只有教职工满腔热情的参与进来,校务公开工作的初衷才能落到实处。
4.结论
校务公开是从思想政治工作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出发,二者的任务目的是统一的,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活动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逐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过程。通过校务公开实现了教职工参政议政的愿望,保障了教职工的民主权力,发挥了教职工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要进一步加快校务公开的步伐,不断探索,把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信息公开条件下高校保密工作研究 篇4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信息公开已成必然趋势。信息公开是单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将校务信息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以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和利用这些信息的活动。实行信息公开,是推进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在学校工作中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举措;是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深化教育改革、确保稳定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学校党群、干群关系的客观需要。但另一方面,国家信息,包括学校信息,也需要安全,也需要保密。因此,信息公开条件下高校保密工作走向何方以及如何走,都是每个保密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1 信息公开条件高校保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每年都会接触和产生许多秘密。每年的大型考试,如英语四、六级,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等等;高校内部管理产生的秘密,如职称评定;高校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如军工项目、973、985项目。高校,一方面要不断宣传保密法规,制定保密规章和制度,落实保密措施,协助领导做好保密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推进各项职能各个层次的公开审批、公开办事制度,建设各项阳光工程,以建设廉洁、高效的管理机构[1]。这样,信息公开条件下,高校保密工作时就增加了难度。一方面,对需要保什么,需要公开什么,要有清醒的认识。信息是保密还是公开,判断的标准就在于公开后是有利,还是保密有利。信息之所以要保密,是因为它在一定的时间和的空间内,能够获得最大的效益。如果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就应当及时做出解密决定公开这类信息。另一方面,需确定要保到什么时候。要根据择机公开的原则处理信息保密与公开的关系[2]。
2 科学发展高校保密工作的几点要求
2.1 要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
信息公开与保密是矛盾的统一体,要辩证地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只强调共享与公开而忽视安全与保密,或者为了安全与保密而阻止公开与共享,都是不正确的。信息公开的目的是促进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密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二者都是国家利益所在不可偏废。在处理二者的关系时,一是要强调“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作为现代社会资源体系三大支柱之一的信息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权和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地位。信息资源的匮乏会直接影响信息交流的效果,而信息资源公开的程度又影响着经济发展速度和国家民主政权的进程。因此,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提出“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总体要求,打破了不公开是原则、公开是例外的传统思维;二是要把握“权衡利弊、突出重点”。信息的公开与保密,不仅应从公开该信息会给国家安全造成的危害后果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还要考虑保密需付出的代价。应对两者进行利弊权衡,以免花费极高的代价获得较小的收益,使原本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的保密工作,却由于管理等原因使国家的利益受到影响。同时,保密工作应突出重点,针对保密工作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部位及核心涉密人员要重点管理。
2.2 要确立信息保密审核制度[3]
信息公开条件下,高校保密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因此,有必要确立信息保密审核制度,制定符合高校自身特色的信息保密审核制度。首先必须解决定密权的问题。从高校产生秘密的源头来看,主要是考试、上级文件和承担军工项目三个方面。因此,建议高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信息保密审核小组,其成员由党委办公室、学校办公室、教务处、科技处以及军工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担任。其次要完善定密程序,严格控制国家秘密的确定范围、数量。最后要通过有效的监督方式,制约和规范定密活动。允许和鼓励涉密人员对定密的准确性提出异议,由负责复审的机构审查后做出保密或公开的决定。
2.3 加强保密宣传教育,为信息公开扫清障碍
长期以来,公民需要阅读政府颁布的文件和资料时,经常以“国家安全”或“国家利益”为由而未能实施自身的知情权。为了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避免办公人员滥用“保密优先原则”,必须要加强保密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什么是国家秘密。信息公开条件下,保密工作者要对面临的新形势有充分的认识,增强做好保密工作的紧迫感,要不断丰富宣传内容,拓宽宣传载体,创新保密宣传教育,充分调动广大师生保密知识学习积极性,使保密宣传教育落到实处。
2.4 加强学习,努力培养保密工作人员信息甄别能力
保密工作人员不仅较一般人员了解和掌握的国家秘密多,而且他的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其职权范围内国家秘密受到的安全保障程度。尤其在信息公开条件下,保密工作者的信息甄别能力较任何时期都要重要。一方面,保密工作者要加强保密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保密意识;另一方面,要努力提升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提高信息甄别能力,力争做到即保国家秘密安全,又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民众对信息公开的要求。
2.5 要完善保密规章制度,规范保密管理工作
校务公开条件下,保密工作务必规范信息审核制度,从定密、解密都要有规定的动作。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国家秘密目录,方便信息审核和定密工作者。保密期限到达的,要及时解密,使公众能较快获知。此外,还需加强涉密人员管理制度。要建立严格的保密审查制度和保密承诺制度,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国家秘密掌握在少数安全人员手中。
摘要:以信息公开为背景,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保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辨证处理信息公开和保密两者关系是推行信息公开之关键,并对如何在信息公开条件下不断完善高校保密工作作了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信息公开,保密工作,信息审核
参考文献
[1]郎一轮.市级政府办公部门保密工作的再认识[J].秘书,2003,(09):21-22.
[2]金东珠.创新性的理论研究与制度设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政务公开中国家秘密的保护制度问题研究》评介[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03):95.
高校信息公开情况评价报告 篇5
【报告说明】
本报告是对75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以下简称“直属高校”)信息公开情况的合规性做出的评价。合规性评价的依据来源于《教育部关于公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的通知》(教办函[]2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校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教办厅函[2014]55号)。本评价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对《清单》所要求公开的各事项完成情况的评价(信息来自于各高校信息公开平台);对高校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内容完备性的评价(年报主要来自各学校信息公开专栏/网站或者学校首页);对高校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发布规范性(发布时间和发布渠道)的评价。评价内容获取的截止时间为201x年12月31日。需要说明的是,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曾指出《清单》要求 “只是一个底限要求”。因此,本评价可以视为是对各直属高校信息公开工作是否达到底限的评价。
【主要结论】
一、 总体结论:
(一)75所直属高校信息公开整体合规水平大幅提升,综合评价平均得分86.64
经21世纪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信息公开”项目组监测和统计分析发现,75所直属高校信息公开综合评价平均得分为86.64分,较平均得分71.30分提高了15.34分。所有75所高校信息公开综合合规性全部“及格”,及格高校数量较20增加了15所。201x年度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的直属高校为97.78分,最低的为66.10分,得分主要集中在80-90(35所)和90-100(27所)分数段内;综合得分前三位的高校依次分别为:华北电力大学(97.78分)、东南大学(97.13分)、华中师范大学(97.03分)。华北电力大学连续两年蝉联榜首。进一步对比2014年度与201x年度各直属高校综合评价得分及排名,发现:有66所直属高校(占88%)201x年综合评价得分较2014年有提升,尤其是2014年排名靠后的高校提升明显。例如2014年度排名最后10位的高校中有5所201x年度升居前20位,分别是: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参见后文排行榜与分析图表)
(二)、分项分析:
1、75所直属高校《清单》事项公开完成情况良好,平均得分为88.90
具体到信息公开评价的三个方面来看,在《清单》完成情况方面,直属高校平均得分为88.90分,较2014年平均得分69.60分有明显提升。所有75所高校均“及格”,有42所高校(占56%)得分在90分以上。得分最高的直属高校为99.00分,最低的为63.83分。
69所直属高校(占92%)信息公开内容全部覆盖了《清单》要求的10项一级指标,6所高校未完全覆盖《清单》一级指标。其中,东华大学缺失项目最多,缺失“学位、学科信息”、以及包含巡视组反馈意见的“其他信息”。
在《清单》要求的50项二级指标上,直属高校完成情况也较为理想,在38项二级指标上,75所直属高校整体得分率在90%以上。所有直属高校公开内容均完全覆盖的事项为:“办学基本情况”、“学校章程及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学籍管理办法”、“学生奖学金、助学金等申请与管理规定”。
具体到97项三级指标上,直属高校得分率较低的项目包括“有拟新增学位授权学科或专业学位授权点论证材料”(69.33%)、“受捐赠财产的管理情况”(68.00%)、“考生分批次、分科类录取人数”(66.67%)、“学术委员会年度报告”(56.00%)、“新生复查期间有关情况”(36.00%)、和“涉及学校的重大事件的调查和处理情况”(28.00%)。
2、直属高校信息公开年报内容弱项为“评议情况”
直属高校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内容完备性平均得分为78.60分,相较于2014年平均得分73.80分略有提升。得分在60分以上的直属高校有71所,“及格率”为96%。其中得分最高的直属高校达满分,最低的为38分。得分集中于80-90分数段(27所),56 %的高校得分在80分以上。
201x年信息公开年报内容完备性仍不容乐观。与2014年情况相同的是,年报内容完备性方面得分率最低的一级指标仍是“对信息公开的评议情况”(4.67%),说明直属高校信息公开年报内容弱项仍在“评议情况”,尤其是“社会公众对学校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评价的情况”(68.00%)。
少数直属高校的评议部分完成得相对较好,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对师生、社会公众(主要是校友)对学校及二级单位信息公开提供信息的易获取性、及时性、全面性、透明度、准确性和受益程度的满意程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发布了详尽结果数据和图表。华北电力大学也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师生对学校信息公开工作的满意度。华东师范大学说明了师生评议的方式并详细列举了其主要建议。但整体而言,介绍“社会公众对学校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的评价情况”的高校较少(68.00%),尤其是少有高校提及本校对于社会公众和本校师生员工的评价所给予的反馈(此两项三级指标的得分率分别为16.00%、12.00%)。并且,年报中关于评议的措辞存在模板化现象,往往高度概括、一语带过,普遍缺乏具体的评议方式、频率等信息:例如,北京中医药大学评议部分仅有一句:“我校师生员工对学校信息公开关注程度较高,并给予信息公开工作支持和肯定,社会公众和师生员工对学校及时提供各种信息表示满意,评议良好。”此外,部分学校虽提到了评议方式、但对评议结果的描述却“蜻蜓点水”。例如:南京农业大学相关内容为“学校还不定期聘请校内专家和师生员工代表对学校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评价。总体而言,校内外对学校信息公开工作整体比较满意。”
具体到二级指标,得分率最低的一项为“信息公开工作主要经验”(40.00%),说明直属高校信息公开年报普遍缺乏对本年度信息公开工作经验的深入梳理。也有部分高校在此部分完成较好,如华北电力大学提到“在信息公开网建立统一报送平台,二级职能部分可直接进行信息报送;运用学校网站群平台技术进行同步信息更新”、北京科技大学提到了“建设可自主查阅的规章制度查询网”等个性化的信息公开管理经验。
3、仍有14所直属高校未按时发布信息公开年报
直属高校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发布规范性平均得分为86.9分,高于2014年的平均得分78.27分。得分在60分以上的直属高校有61所,“及格率”约为81%。及格高校数量较2014年增加了9所。201x年度报告发布规范性得分最高的直属高校为100分,最低的为50分。
所有直属高校均通过学校网站首页或信息公开专栏对年报进行了公布,但仍有14所高校未按教育部要求于10月31日及之前在学校网站首页或信息公开专栏向社会公布信息公开年报。201x年直属高校年报发布及时性较2014年有所提高:2014年有23所直属高校未按规定时间发布年报。虽发布及时性有所提高,但在这项最基本的要求上,直属高校还未全部合规,反映出直属高校信息公开工作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 其他发现:
(一)直属高校201x年较2014年信息公开逐步规范
1. 按照《清单》事项,理顺了信息公开目录
本轮监测发现,信息公开清单事项完成率的大幅提升得益于高校积极推进学校网站信息公开专栏的规范性建设。教育主管部门对信息公开的重视、监测,以及包括本评价排名在内的社会关注和反馈,有效促进了直属高校对信息公开网站进行改版:按照《清单》事项重新设置信息公开目录的各级栏目、按照《清单》的逻辑对公开的信息进行了分类发布,方便了使用者查询、获得信息。相较于2014年度各直属高校信息公开网站栏目不统一、信息分布杂乱无章的混乱情况有极大改观。经过重设或改版后,信息呈现形式更加清晰,信息公开专栏在学校网站首页位置隐蔽的现象有极大改善。2014年度监测发现专栏位置隐蔽的西南大学、大理理工大学在经过网站改版后,均将信息公开专栏调整至首页显著位置。此外,伴随着网站的改版,网站检索功能也有所提升:如2014年有些高校网站搜索功能无法运行,本次未再发现这种现象。但仍有部分高校信息公开专栏无搜索引擎,例如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2、招生、财务、人事等民生关注重点信息的发布有所加强
201x年直属高校在2014年信息公开的薄弱项目上作出了改进,尤其加强了对招生信息、教学质量报告、财务人事信息、新增学位点审批、巡视组意见等公众关注的重要信息的公开,相关事项公开完成比例明显提升。如,参加研究生复试的考生成绩(34.67%→86.67%),拟录取研究生名单(64.00%→88.00%),校办企业资产、负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信息(50.67%→89.33%),校级领导干部社会兼职情况(68.00%→86.67%),校级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境)情况(52.00%→93.33%),新增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或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办法(49.33%→82.67%),拟新增学位授权学科或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及论证材料(42.67%→78.67%),巡视组反馈意见、落实反馈意见整改情况(40.00%→74.67%)。
3. 对查看信息公开事项设置访问权限的现象有所减弱
本研究在2014年度评价报告中提到的部分高校对《清单》要求公开事项设置信息访问权限的情况201x年度有所改进。如,兰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公开发布了财务管理制度,北京科技大学公开了“学校章程及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河海大学公开了“学校发展规划”,华中师范大学公开了“岗位设置与聘用办法”,复旦大学公开了 “因公出国信息”,华东师范大学公开了“校级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境)情况”、“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上述高校在2014年曾经对这些信息公开内容设置了访问权限。本次评价发现仍有3所学校设置了信息公开权限,分别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点击进入“财务管理信息”后链接到财务信息网,显示IP地址范围未授权)、中山大学(“教育信息”IP地址访问受限)、中国人民大学(查看学校规章制度需要身份认证)。
(二) 仍然存在的问题
1. 最受瞩目的一批名校排名却相对靠后。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所最受公众瞩目的名校排名却靠后(分别为56位、52位),这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对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和公共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
2. 高校相关网站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仍然存在。具体表现为:
(1)公开内容未经分类,查找信息如同“海里捞针”。主要原因是部分高校虽按照清单设置一级目录,但未细化到二级栏目设置,也未添加标题索引,导致很难锁定目标信息。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公开网站上有公开清单的各项内容仅按一级指标分栏列出,无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明确分类。一级指标栏下堆积几十条、上百条信息,查找十分不便。此外,部分高校的一级栏目仅为链接,且无法直接链接到需要查询的二级栏目。如天津大学财务管理一栏,直接链接教育经济信息网站,但网站信息分类混乱,查找信息非常困难。
(2)公开形式不方便查看。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公示的收费相关信息为分辨率较低的截图,即便放大网页或存取图片后再放大都看不清楚,表格之间还有相互遮盖的情况。还有部分直属高校信息公开专栏上大量内容均采用需下载附件才能查看的形式,操作繁琐,如西南财经大学多数公开内容需要下载pdf。更为繁琐的是,该校提供的大量pdf的实际内容仅是相关内容的查找路径指示,而未直接添加跳转链接,还需用户自己去一一查找信息。
高校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校务公开 篇6
一我校校务公开的基本情况及做法
(一)总体情况
随着学校校务公开工作的不断推进,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对于学校校务公开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形成了学校各级领导班子与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局面,促使学校对于公开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更加具体、全面和实际,达到了“知情、监督”的目的。2008年我校制订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校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2011年制定了《中共西藏大学委员会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务、党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编制详细的校务、党务公开目录和公开指南,明确了公开的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目标,落实了责任单位、责任部门。学校党委对校务公开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校行政把校务公开纳入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之中,与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保证校务公开工作从组织、制度、形式、内容、程序以及执行监督等方面得到自上而下的贯彻落实。成立了校长为组长的“西藏大学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和以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为组长的“西藏大学校务公开工作监督小组”;目前我校有12个二级学院,也相应成立了“院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学校行政主持,纪检、监察、工会(教代会)协调监督,业务部门各负其责,教职工群众积极参与、有关部门全力协助配合”的工作格局,认真听取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二)我校校务公开的主要做法
1校务公开主要内容
(1)学校重要决策和落实情况:主要包括学校发展建设规划、重大改革方案、重大对外合作项目;规章制度制定或修订;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及落实情况;学校议事规则和有必要公示的议事结果等;(2)人事管理:主要包括人才引进名额与条件、程序以及招聘结果;学校机构设置调整和人事调配;学校和部门定编定岗定责;公派出国留学人员条件和选拔程序;学校各类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条件和名单;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政策规定和任职条件;先进评比等推优评比条件与程序;(3)经费管理:主要包括学校年度经费的预算和执行情况,重大采购项目等。
2校务公开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校主要通过每年召开职代会议、座谈会、学校信息栏、学校网站、民主公开测评会、校长书记信箱、简报等多种通报途径,切实保障好广大师生员工有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目前,我校积极通过相关制度机制有效落实校务公开:
(1)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校务公开。会议由校长通报学校的重大改革与决策情况、财务处处长通报学校财务预决算的相关情况,职代会对学校的大政方针进行讨论、审议,形成建设性建议。(2)建立健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落实校务公开。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规定了决策程序、决策形式和党政联席会议讨论的内容。学校按照党政联席例会制度要求,认真执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对一些敏感问题,为做到公平、公开、公正,都实行公示制度。
二实行校务公开,有利于领导班子改善民主作风、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
校务是高等学校在实施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管理事务及其有关信息。推动校务公开就是将学校的重大事项公开,让师生员工关心、参与和监督学校的大事,实现领导班子依法(规)治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促进和谐。
实行校务公开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领导班子民主作风的必然要求。列宁曾经说过:“没有公开性而来谈民主是很可笑的。”实行校务公开进一步落实了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使人、财、物等管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扩大人民民主”,必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高校作为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业单位,学校是师生员工工作和生活中心的“小社会”,其公共事务的管理直接涉及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校务公开推行,与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密切相关,有利于促进基层领导班子民主作风的改善与提高,有利于建设民主协作的民主型的领导班子。
实行校务公开是提高领导班子决策水平的必然要求。黄炎培说:“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个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个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决策参与机制,为重大决策提供了民意基础、智慧源泉和力量支撑。重大事项决策前通过制度与机制程序设计,广泛征求意见、吸纳合理建议,可使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更易获得群众支持,增强认同感、提高信任度。学校师生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力,是以对公共事务的了解为前提的,如果不能获取基本的信息,群众就无法选择、监督管理。实践证明,没有制约的权力容易产生腐败,也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实行校务公开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尊重了广大师生的首创精神,更加广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增强决策行为的透明度,使决策获得了绝大多数师生员工的支持,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权威性,进一步增强基层领导班子的办学治校能力。
三积极落实校务公开制度,进一步推动高校领导班子作风建设
校务公开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将管理放在阳光下,实现有效的监督,这是加强民主管理的重要渠道,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但目前高校院务公开尚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公开的方式简单、内容避重就轻,将公开等于例行公事的公布,而且许多教职工最为关心、关注,最想知道的内容,如经费使用、人事聘任等群众却难知晓,工作不规范,师生对公开的认同度不够高;二是师生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需要进一步疏导,这是提高公开效率,健全现代大学制度理念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建立健全校务公开制度,积极推动领导班子作风建设。
(一)强化意识,进一步推进领导班子实行校务公开的自觉性
一要强化领导班子民主作风意识。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充分认识校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高度去认识校务公开,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强化公开意识。二要强化领导班子群众路线意识。校务公开工作的动力源泉,在于教职工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工作积极性。领导班子要进一步继承发扬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作风,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领导班子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宣传、动员、组织教职工群众参与校务公开的各项工作,畅通参与渠道,激发教职工蕴藏的工作积极性和智慧。
(二)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提高领导班子科学管理能力
加强班子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是根本,凡公开事务规矩在先,便于广大师生监督。一是要建立公开工作制度。首先要将校务公开与相关制度相结合,如与民主集中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及与学校或学院管理的各项制度相结合;其次学校在校务公开制度的原则下建立完善事务公开的原则、内容、依据、程序、结果以及相应的监督措施,并毫不保留地向师生员工宣传说明;同时要完善公开的载体,特别要积极推进网络公开平台等制度性构建。二是规范公开内容,建立健全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在相关制度中应该进一步明确凡是列入校务公开目录的,特别是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涉及师生切身利益、广大师生关注的问题以及“三重一大”事项,都要及时公开;其次要进一步健全领导班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落实学校重大事项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进行决策机制,完善定期向师生报告工作等制度;再次是畅通民主渠道,营造民主氛围,当前我校主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座谈会、公示栏、意见箱、院长书记信箱等多种通报途径,切实保障好广大师生员工有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三)加强监督,规范运作,有效推进领导班子廉洁自律
一是完善公开程序,确保监督实效。造成权力腐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机制,而实现真正的监督和制约则离不开程序规则。要进一步健全管理程序,确保管理过程的公正、透明、廉洁,特别涉及到人、物、财等事务管理程序要做好公开。实行动态信息公开,将管理各阶段公之于众,权力行使方能随时接受广大教职工的监督,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保证,实体正义也是程序正义的延续。现实中往往师生对程序过程“暗箱操作”不透明的不满,导致对结果存疑。二是把公开内容作为领导班子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校务公开要寓于党风廉政建设和管理中,紧密结合业务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考核结果要结合相关考核工作使之得到充分运用。每年年终可由教职工进行评议,与干部工作考核和奖惩挂钩,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让教职工对公开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测评。这些做法,有效提高班子成员开展公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强化了班子廉洁自律意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2002.
[2]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高校校务公开工作 篇7
一、高校信息公开的现状和困境
高校推行信息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法定要求。2010年9月1日,教育部颁布实施《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规定高校信息应对社会公众公开,将高等学校的信息公开工作纳入法治轨道,依法公开信息成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义务。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也明确提出要“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这对促进高校信息公开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但从高校信息公开的推进情况来看,我国高校信息公开整体情况表现出较低水平,且各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情况差异很大。2011年12月1日,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法中心发布《2010———2011年度高校信息公开观察报告》。《报告》调研团队在实际考察测评中,严格遵循《办法》对高校在信息公开方面的义务性规定及必须履行的责任设计考评指标,从信息公开工作中的组织机构设立、制度规范制定、主动公开内容、公民申请信息公开、监督和保障制度等五个方面展开了评价。调查显示,在总分为100分的前提下,全国“211工程”的112所高校的信息透明考评成绩平均分仅为40.3分,只有43家及格,及格率仅为38.4%。这也意味着在教育部制定的《办法》实施一年之后,仍有将近三分之二的高校未对信息公开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相应信息公开制度也没有建立。
教育部的《办法》执行情况并不能让社会公众满意,主要有观念意识、具体实施、监督保障等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都只习惯于向上级机关或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工作管理情况,还不太适应向社会公众公开自己的内部管理信息。在具体实施中,高校管理者也遇到一些实际困难,认为有些数据比较敏感,会引起公众的盲目攀比,不适宜公开;有些事件一旦公开会影响学校声誉,以不公开为上策;有些内容还缺乏比较清晰的梳理,仓促公开也将受到公众的指责。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促使高校领导者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高校信息公开是法定义务,是大势所趋,对于高校自身深化教育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实现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提高信息公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我们也要认真地分析已有的工作基础,帮助信息公开工作尽快地走出现实困境。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信息公开与年鉴工作具有整合的基础,借助年鉴工作的已有材料,可以帮助加快推进高校信息公开工作。
二、高校信息公开与年鉴工作整合基础的分析
在《办法》第十二条中指出,“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学校网站、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等校内媒体和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校外媒体以及新闻发布会、年鉴、会议纪要或者简报等方式予以公开”,将年鉴作为信息公开的一个途径。高校的信息公开和年鉴工作都涉及高校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发布,那么它们的整合基础是什么呢?
1. 管理主体一致。
《办法》第十一条强调高等学校校长领导学校的信息公开工作;校长(学校)办公室为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学校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另一方面,年鉴工作一般也由校长办公室负责编撰。以上海为例,上海27所高校(包括民办高校)校级层面的年鉴编写工作,只有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由学校档案馆负责,其他高校都由校长办公室负责。年鉴工作和信息公开工作作为全校性的工作,都由校长办公室来负责,就是要充分发挥校长办公室在校级层面事务方面的综合协调功能;而两项工作的归口部门一致,有利于理顺体制、整合资源、避免重复,使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
2. 工作目的接近。
《办法》第一条指出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高等学校信息,促进高等学校依法治校,根据《高等教育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据此,高校信息公开是为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增加高校办学的透明度,促进高校建设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实现高校的有效治理。而高校年鉴能够准确、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汇编反映每一年度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变化的概况和基本统计资料,具有存史、资政和育人等功能,对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这两项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高校自身的规范发展、有序发展和长远发展。
3. 主要内容契合。
《办法》第七条要求高等学校应当主动公开十二个方面的信息,高校年鉴基本涵盖了这些信息。比如第一类信息为学校名称、办学地点、办学性质、办学宗旨、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内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学校领导等基本情况,这些信息基本上都可以从高校年鉴设立的学校概况、学校党政领导及管理机构干部名录等栏目中获取。另外,高校年鉴最后设立综合统计栏目,对学校机构、学科情况、教职工情况、学生情况、教学数据、科研数据、对外交流与合作情况、设备与图书馆数据、校舍数据等做了详细的分类统计,一些《办法》中要求公开的信息也都能从中找到。因为两者反映的角度不同,或者反映的详略不同,除了少部分信息稍显差异外,其余的信息契合程度相当高。
三、高校信息公开与年鉴工作在整合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高校信息公开与年鉴工作具有管理主体一致、工作目的接近、主要内容契合等特征,具备相互整合的基础。因此信息公开工作可以借助年鉴工作快速获取信息,加大工作的推进力度;而年鉴编纂也可以适当参考信息公开内容,局部调整、适当增删条目,以使年鉴更加完善合理。高校信息公开与年鉴工作具有相互整合、相互借鉴的基础,但在信息公开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 借鉴年鉴工作成果,建立信息公开的标准体系。
目前《办法》中要求主动公开的信息只是一个框架,高校的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都是根据本校的情况,按照自设的体系来进行编排,缺乏统一的标准。具体到某项内容是不是公开要由高校自己主观判断,公开信息的方式、何时公开、公开过程还是结果、公开到什么程度和范围等主要还是取决于各个学校,因此缺乏外在的强制要求。在这方面,信息公开要借鉴年鉴工作的已有成果,基本原则是但凡在年鉴中出现的内容,只要是《办法》中要求的基本上都可以考虑公开。比如说一般高校年鉴中都有因公出国(境)人数汇总表、国(境)外团组来访一览表、新(续)签校际交流学校汇总表、留学生统计表、国际会议及区域性会议统计表、聘请长期外籍专家情况汇总表等,这是对《办法》中要求公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的具体深化。因此,信息工作要借鉴年鉴工作的成果,建立信息公开的标准体系。
2. 正视年鉴内容缺失,稳妥推进敏感信息的公开。
《办法》第七条中高等学校应当主动公开财务、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学校经费来源、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财政性资金、受捐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情况等信息。但在以往的年鉴编纂过程中,高校对财务等敏感信息的公开基本持回避的态度,能不上就不上,能省略就省略,导致年鉴对财务等信息的记录基本上是空白,最多也仅限于公开粗略的预算和决算的几个简单数字,教职工最关心的学校较详尽的财务和行政成本状况,无法知晓。近年来随着对政府“三公经费”的关注和高校师生民主意识的增强,大家对财务等敏感信息的公开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要回应师生的需求,保障他们的知情权,积极稳妥地推进财务等信息的公开工作,让学校管理资金的配置和运行状况更加明晰。因此,信息工作要正视年鉴某些内容上的缺失,稳妥推进敏感信息的公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过来促进年鉴内容更加完善。
3. 明确年鉴年度特性,处理好信息公开时效要求。
高校信息公开与年鉴工作具有相互整合、相互借鉴的基础,但并不是说两者工作可以合二为一。它们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时效性上。高校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一年度高校改革发展的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工具书。它的信息发布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办法》中明确规定,属于主动公开的信息,高等学校应当自该信息制作完成或者获取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公开的信息内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20个工作日内予以更新。另外,对于申请人的信息公开申请,高等学校根据不同情况应在15个工作日内分别作出不同方式的答复;而高校年鉴可以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但并无必须答复的要求。因此,必须明确年鉴属于相对静态的信息,而信息公开对时效性的要求较高,必须在规定时限内更新,在两项工作的整合过程中,要求同存异,相互促进。综上所述,高校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一种权力性的管理,是统治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属性使得保守信息成为高校的本能倾向。而要打破这样的僵局,除了要加大对高校信息公开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还要切实地提供推动信息公开工作的可操作路径。无疑,高校信息公开与年鉴工作具有相互整合、相互借鉴的基础,可以互利共生,共同提高。
摘要:在实践中, 高校信息公开与年鉴工作具有管理主体一致、工作目的接近、主要内容契合等特征, 具备相互整合的基础。而年鉴编纂也可以适当参考信息公开内容, 局部调整、适当增删条目, 以使年鉴更加完善合理。
高校校务公开工作 篇8
关键词:高校,信息公开,群众路线
高校信息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延伸, 其有效实施有利于公民知情权的实现, 有利于高校的有效治理, 有利于我国信息公开整体制度的推进和发展[1]。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如何在高校信息公开工作中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深刻认识群众路线与信息公开工作的内在关联性
1.准确把握信息公开工作与群众路线的价值取向。群众路线和信息公开的根本价值取向都是以人为本, 本质要求都是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党的群众路线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既是价值观, 又是方法论, 是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 达到“人民至上”价值观的工作方法。当前, 我们党提出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发展和继承, 本质回答了共产党人的权力由谁赋予、又为谁使用的问题。推行信息公开工作, 是公民知情权的体现, 是民主政治和廉政建设的要求, 是促进公民参与管理和决策的需要[2], 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举措。对高校而言, 信息公开是高校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广大师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更是构建阳光和谐校园、推动高校发展的基本保障。坚持群众路线和推进信息公开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 将广大师生员工作为开展工作的根本依靠力量。
2.信息公开工作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载体。《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中信息的定义是高等学校在开展办学活动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制作、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信息公开是将高校信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让学校师生员工以及社会公众知悉了解并接受公众监督, 信息公开的过程是保障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权、参与权、知情权与决定权的一种有效手段。信息公开工作充分体现了“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 信息及时高效、充分合理的公开有助于强化民主监督, 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有利于高等学校治理体系的构建。群众路线是信息公开工作的内在规定, 信息公开工作是落实群众路线的新形势和新途径, 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载体。
3.坚持群众路线是推动信息公开工作法治建设的内在要求。中国理论与实务界已经普遍认同, 信息公开法制建设的基本目标或主要目的是通过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来打造“透明政府”乃至“透明社会”[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就高校而言,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2014年各高校都陆续制定了大学章程, 信息公开工作是扩大群众参与和加强高校法制建设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加大高校信息公开力度, 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透明度。信息公开的实质是利益还原和权利归位, 是全心全意依靠师生办学。在信息公开工作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体现了我们依靠人民群众办好教育的出发点, 坚持群众路线是推动信息公开法治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坚持群众路线是推动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引擎
1.信息公开的目的体现了群众路线的本质内涵。高校教职工是高等院校的主要建设者, 是学校实施改革和创新发展的主力军。高校信息公开工作是联系广大师生员工、社会公众和学校的纽带, 是扩大群众参与以及保障人民群众对学校发展的监督权、参与权、知情权与决策权的一种有效方法, 目的是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是广大教职工了解学校工作、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渠道。邓小平同志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 并以此作为评价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群众路线强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在工作过程中始终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可见, 信息公开的目的充分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体现了群众路线的本质内涵。
2.信息公开的内容体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2010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2014年7月, 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 清单包含基本信息、招生考试信息、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人事师资信息、教学质量信息、学生管理服务信息、学风建设信息、学位学科信息、对外交流与合作信息和其他信息共10大类信息, 细化为50项内容, 涵盖了高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高校信息公开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类, 一是事务类信息, 包括学校基本情况、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信息, 目的是让广大教职工了解学校;二是决策类信息, 包括学校事业发展规划、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关系到师生员工的大事等信息, 目的是让广大教职工了解学校发展, 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 积极参与学校发展讨论, 使决策更加体现民意, 更加科学合理, 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是热点类信息, 包括招生、财务、基建、领导干部的社会兼职等受关注度较高的信息, 目的是让教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 发表意见, 畅通民主渠道。从信息公开的内容来看, 充分体现了群众路线“为民务实清廉”的基本要求。
3.信息公开的过程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的观点在与时俱进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 其不变的灵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校的发展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 凝心聚力, 发挥集体智慧, 集思广益。但如何真正有效地吸引广大师生员工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校的发展建设中呢?首要问题就是要有效、及时地公开学校各类信息, 即及时公开学校各类事项的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 畅通信息渠道, 营造公开氛围, 切实发挥师生员工在学校发展和监督中的作用。可见, 信息公开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 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原则。通过信息公开可以促进高校的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 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和社会力量办好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有效推进学校工作, 加快学校的发展。
三、以群众路线推动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实现路径
信息公开工作是群众路线落实到高校层面的具体体现, 以群众路线为引领, 推动高校信息公开工作, 就是要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与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相融合、相统一, 将群众路线贯穿于信息公开的全过程。以群众路线来指导推动信息公开工作。
1.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服务于群众的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信息公开是群众路线落实到高校的具体体现, 信息公开的过程就是依靠群众、服务群众, 把群众的事情交给群众来办, 通过信息公开的渠道, 使公开的内容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的过程。信息公开工作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 高校信息公开工作体现我们的教育是人民的教育, 广大师生员工既是信息公开工作的积极参与者, 又是信息公开工作的评议监督者。信息公开工作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纽带,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服务于群众的理念是做好信息公开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2.建立健全信息公开的体制机制。信息公开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到学校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 与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密切相关。高校信息公开若没有相应配套的制度建设, 信息公开就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 公开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要逐步建立健全信息公开的体制机制, 提高信息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首先, 根据《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 完善信息公开的基本制度, 包括主动公开和已申请公开的制度, 保障学校信息公开工作的正常运作和规范运行, 使学校信息公开工作有章可循。其次, 建立健全学校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社会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定期对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再次, 建立信息公开的激励与监督检查机制。激励机制包括上级主管部门将高校开展信息公开的情况作为获得经费支持的重要依据和优化高校内部信息公开的评价机制。监督检查机制包括主管部门和监察机关对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和师生员工对信息公开的监督检查以及引入社会第三方对高校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评议。最后, 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的基础上, 高位思考, 统筹谋划, 形成一套操作性强、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公开工作的体制和机制。
3.加大群众参与, 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加大信息公开过程中的群众参与, 不断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 增加公开信息的覆盖面, 不断丰富信息公开的形式和内容, 更多地赋予群众的信息请求权, 促进学校与师生员工以及社会公众的信息互动。高校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 通过不同的渠道, 采用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 使群众在更方便的时间、地点, 通过更便捷的途径, 得到需要的信息, 从而提高行政效能, 使管理向服务的方向发展, 建立信息的互动回应机制, 提升高校的内在发展动力, 加快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张鲁萍.高校信息公开初探[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4) :16-20.
[2]吴根平.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问题及对策[J].湘潭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6) :35-37.
高校校务公开工作 篇9
关键词:校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0 引言
校务公开是指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并以制度化的形式,将权力的运行置于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督之下的一项措施。自全国教育工会1999年下发《关于1推进校务公开的意见》以来,陕西地方高校校务公开工作虽然得到了广泛开展,经过近十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高等院校校务公开的内容及形式进行界定,对当前校务公开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
1 校务公开的内容
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高校民主管理的角度来看,除党和国家规定的保密事项以外,凡是与学校管理、教学改革密切相关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都属于校务公开的范围。在陕西地方高校具体实施的时候,要把学校工作的重点、难点和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努力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要保证公开的真实性,防止随意性;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总的来讲,高校校务公开内容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
实践证明,集体的智慧、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要充分相信教职工的水平和觉悟,凡涉及到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事项,应由广大教职工讨论、决策,也只有让教职工参与到学校重大决策中,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赢得他们的支持,才能保证各项决策的顺利进行;
1.2
学校财务收支和各种收费情况《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的财务活动应当依法接受监督”,高校将财务收支公开,就使高校财务活动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中。《教育法》规定,学校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和“依法接受监督”,这就要求高校不能乱收费、高收费,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收费,并将收费的政策依据、收费项目、收费数额等收费标准向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公众公开;
1.3 与教职工直接利益相关的工作
涉及教职工直接利益的工作包括教师聘任、职称评定、业务考核、评选先进、晋职晋级、出国、进修、工作调动、住房分配、职工福利基金的使用等,这些工作从制度的制定到具体实施过程均要向教职工公开,全面实行。“阳光工程”,做到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
1.4 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工作
根据《教育法》规定,学校有义务“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
2 陕西地方高校校务公开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2.1 个别领导认识未完全到位
学校的领导干部是校务公开的主要方面,掌握着主动权,领导干部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着校务公开工作的成效。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仍有个别学校领导思想上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对校务公开的思想认识还不完全到位,民主意识、公开意识还不够强。比如,有的领导认为校务公开是好事,但全部公开又“不好办事”,弄不好会自找麻烦,影响工作;有的领导认为,“群众毕竟是群众,缺乏全局观念、提不出什么好建议”;还有的领导仍然,不愿意让自己手中的权力受到制约,因而在实践中满足于“文件谈,会上讲,订制度,公开少”等层面;
2.2 校务公开工作规范性仍有待完善,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校务公开工作是一项关系重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应有规范的校务公开制度和工作程序,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受区域经济的影响,地方高校中有“211”工程院校,大多为二本院校,还有独立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因此,各校在此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有的学校制度定得不够细,在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度上有较大的随意性,只公开那些没有问题或问题不大的事情,而对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则遮遮掩掩,给人一种“隔靴搔痒”之感。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没有一个详细可行的校务公开目录,大家在把握什么事情应该公开、公开到什么程度等方面缺乏统一的尺度和标准。
2.3 注重结果的公开而忽视决策过程的公开
校务公开的内容应是学校工作的重点、难点,也是教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应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以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决策权、参政权、议政权和监督权。但在实际工作中都存在着只重视结果的公开而忽略政策和过程公开的现象,在决策过程中难以充分收集群众的意见,致使一些需要事前监督的事项变为事后监督。从调查中有些人反映说:我们虽然认真开展了校务公开工作,但得到的反馈情况却很少,问题主要就出在这里。试想,结果都出来了,大家提意见和建议还有意义吗?
2.4 考核形式有待改革,责任追究力度不大
高校的校务公开工作考核,一般采取年终与工作考核一起进行的方式,但由于各单位工作职能上的差别,具体承担的公开任务不一样,导致考核评价指标设置难以覆盖全部内容,操作中又难以量化,而且由于其在总的考核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容易被忽视。同时,从高校运行的情况看,高校缺乏一个对校务公开责任追究的详细规定,导致实践中对追究什么责任、如何追究、追究到什么程度等不好把握,造成了责任追究不好操作的现状。
3 加强陕西地方高校校务公开工作的对策
完善和深化校务公开,有利于提高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水平,实现高等院校廉洁、高效运作,和谐广大师生与学校管理者的关系,调动教职工师生的积极性;而目前高校校务公开方面存在的问题无疑影响高校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具体实践中要结合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应当对校务公开理论与实践进行认真研究,不断创新高校校务公开工作。
3.1 健全机制,强化领导
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健全校务公开机制。在校务公开的实施中,必须不断完善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工作机构和监督机构,制定详尽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切实把校务公开工作列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要科学规划、部署、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明确操作规程,严格工作责任,健全考评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抓好检查落实,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学校行政主持,纪检监察部门、工会组织协调监督,业务部门各负其责,教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3.2 把握重点,注重实效
校务公开是一项关系重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把群众最为关心,反映最为强烈,社会最为敏感,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的内容作为重点,同时不断扩大公开内容,逐步实现学校事务的全面公开,实现校务公开的深化。在实施中,以下七个方面应当充分做到公开:其一,重大事项公开。有关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发展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等。其二,基建、修缮工程以及大宗物资采购、图书教材、医药品的采购项目招投标公开。主要包括对项日的资金来源,施工、考察、监理单位的选择,以及验收结果和决算等实行公开。其三,人事管理及分配制度公开。主要包括:教师干部岗位设置及聘用办法;职务评聘以及晋职晋级的条件、名额分配、评聘办法和结果;选派出国人员进修、访问的计划、名额及条件等。其四,财务收支公开。主要包括全年收入公开(财政拨款、学费收入、科研收入、产业上交、其他收入);全年支出公开(教学支出、科研支出、人员经费支出、其他支出)。其五,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公开。主要包括住宅调配、购(建)房方案,物业管理收费标准,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和其他社会保障金缴纳情况等。其六,涉及学生利益的有关事项公开。包括招收学生的政策依据、计划,录取分数、录取结果及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学生评优奖励,特困学生学费减免和困难补助及对学生的处分等。陕西省近年来大力实施招生“阳光工程”,面向社会公开了各项招生和收费等政策以及相关信息,并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执行,确保招生公平公正;公开了关于学生“奖、贷、助、勤、减、免”资助体系及评优、奖惩、综合测评办法和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条件、程序等,取得明显成效。其七,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及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情况公开。
3.3 运用多种形式,有效实现校务公开
为有效实现校务公开,选择、利用多形式的载体是重要环节。实践表明,采取校长办公会议纪要、教代会、公告专栏、网络、工作动态、《简报》等校内印刷物、公示、通报会等多种形式,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载体。应当强调的是,其一,充分发挥教代会在校务公开中的主渠道和载体的作用。教代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通过行审议、通过、决定和民主评议等四项职权,使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权得到有效保障。其二,增强校务公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公开的事项分轻重缓急,在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的基础上,同时可以采取公告专栏、网络、编发工作动态、印刷物、公示、通报会等多种形式,让教职工在日常的教学、科研、生活中能够知晓高校的大事小事,进行民主监督,积极参与管理,从而共同推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3.4 有效监督,严格追究
校务公开是将权力置于阳光下运作的公开新路,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校务公开的核心是“公开”,关键在“真实”,难点在“监督”。没有监督的校务公开必然会出现走过场、时断时续、流于形式等问题;只有加强监督,校务公开工作才能持之以恒,深入开展,不断提高透明度。
4 几点思考
高校信息公开制度探究 篇10
高校的信息公开是现代法治国家从制度的层面确保人们行使“知的权利”,是高校民主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1. 高校信息公开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1 相关认识不足
伴随着政务公开的不断加强,我国也越来越重视信息的公开力度,但是对于教育信息公开这一方面,人们却是给予忽视。由于在高校的校务公开、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等方面上,人们的认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同,有一部分人对相关制度的内涵、概念、范围理解不明确,不会有效的区分。这种认识上的不足,会使人们在实际的使用方面也会很混乱,大大的影响人们对高校信息公开的主体、目的、范围方面上的认识深度。在对高校的信息公开的地位而言,高校的相关领导阶层对公开的意识还未完全的到位,并未真正的重视高校信息公开制度的推行,在公开思想、民主思想方面认识不够,严重束缚了高校信息公开制度的改革进程。在高校信息公开的目的上,一部分人在实际的工作中,只是一味的满足上级文件的相关要求,鲜有真正的进行高校职能的转变,影响人们对高校信息公开的本质认识。
1.2 监督力度不够
在高校信息公开中,其核心内容就是把学校的管理行为置于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这样就促进学校领导的工作作风,高校资源的配置状况、发展情况都能够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帮助高校民主监督的完善与进一步的发展。即使高校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的很顺利,但是往往会出现纪委热、行政冷的问题,在实施的监督主体上还是不到位,对责任主体的不明确,导致了实际的监督乏力,大大的制约着信息公开的质量与水平。另一方面,信息公开工作的真实性、全面性、及时性、合法性均存在着明显的约束,由于纪检与工会的监督权不大,一部分的单位会不配合信息公开的工作,这就造成了纪检监察单位难以有效的监督信息公开上的行政管理工作。
1.3 公开的内容有限
对于我国的高校信息公开制度而言,它是一种相关制度,而不是一种法律规范,在进行高校信息公开的问题上,缺乏相应的法律强制力。再加之对于要公开何类信息、向何人公开信息、怎样公开信息、信息公开的范围等问题上,完全由高校的相关部门所决定,这就造成了即使公开了信息也只是不相关的信息,而师生所需要的信息未公开。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存在着相关的利益分配,也会出现拒绝公开信息的现象。
2. 高校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途径
2.1 加强法制观念、权利义务观念
在高校的教育领域内,要实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在进行高校的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方面,也要积极的融入法律意识。目前,我国颁发了《工会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在高校进行信息公开的同时,也要进行对相关法律的学习贯彻。在高校的领导层面上,也要身体力行,加强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学习,逐步的对高校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提高按章办事的规范性、自觉性。在高校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工作中,要帮助信息公开主体明确在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可以做什么、必须要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的要求,树立强烈的权利、义务的观念。由于我国效果的高校信息公开的实践活动很少,公开的形式化严重,对权利义务的规范方面也不足。这就需要在权利、义务的基础上,来进行高校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建立工作,保证权利、义务的一致性,有效的促进制度的强制性、权威性,帮助信息公开工作的有效进行。
2.2 建立公开信息查询系统
由于在高校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义务主体、权利主体在信息的传递的层面上,存在不对称的现象,这就需要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有效的进行信息活动,以高校作为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适当的进行对信息公开指南的编制,提高社会群众的指引,科学的对信息进行掌握。信息公开指南包括了负责信息公开机构的介绍、校方的设置情况、相关的权力义务、公开的程序、范围等。建立公开信息查询系统,提供电脑查询、电子触摸屏、公开信息目录等查询工具,保证信息公开权利人的提供信息的效率。
3. 结果
公开公办高校办学经费等 篇11
美国高校网站向社会披露的信息不但比较多,更新也很及时,找起来很方便,学校大多设有专门的办公室处理社会查询事宜,谁有疑问都可以去查。在日本,公立大学都编撰有白皮书,上面清楚地记载了学校各方面资料,人、财、物、管理、运营各方面写得一清二楚。而我国公办高校很少愿意详细公开这些信息。为此建议:
1.政府牵头,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要搞清楚公办高校的问题,应当先从理清基础数据开始,从大学的收支情况开始。应当从第三方的立场公平、公正、公开地开展深入的基础性调研,有针对性地先开展对公办高校办学经费来源的调研,并建议能够以此为基础形成一个经过人大、政协审议通过的公办高校教育拨款管理机制。
2.公开办学经费等有关情况,接受社会监督。高校信息不涉及国家安全,理应全面公开。首先,要保证校外的知情权,如各校教学经费占高校经费的比重,各校对社会贡献的综合评价等,应当在教育部所属的网站上公示出来。其次,要保证校内的知情权,校领导在决定资金如何运作之前要和学校的代表商议,这些代表应包括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学术委员会等各个机构的成员。
3.明确责任主体,建立财务评估机制。公立学校应当建立资金使用的定期评估机制,问责制也应当引入教育领域,从而使高校管理更加透明,减少腐败现象;促使节俭办学,减少浪费;防止高校盲目扩建,减少债务。
4.借鉴国际名校模式,健全高校信息公开制度。教育部在去年公布了一些投入产出数据,然而涉及的广度与深度还不够,大部分高校办学经费方面的数据仍不曾公开或缺乏力度。应深入贯彻《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实施办法》与《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内容基本要求》,进一步出台相关实施细则,明确公开内容,增强公开力度,增加可操作性,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杨健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少数民族学生应免学费读中职
由于历史发展和地理位置的原因,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育经费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瓶颈”因素。国家要求民族学校以社会效益为重,不仅学费标准普遍较低,而且实际收缴率也低。加上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低,职业学校难以在正常经费之外搞到创收,要依靠社会力量来完成自我发展难度很大,形成了学校办学难、学生上学难的被动局面,使民族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没有劳动技能,就业就会受到局限。而一些少数民族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等问题,导致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无法在初中毕业后,进入职业学校进行系统的职业培训。因此,提出建议将全国少数民族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一样对待,纳入中职教育免除学费政策范畴。少数民族学生免费上中职具有重要意义。
1.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爱照顾,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和民族政策的优越。
2.能更多地为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培养大批专业技能人才,极大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3.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体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4.少数民族虽然民族多,但占全国中职学生人数只有10%左右,其中还有部分农村户口的学生已纳入免费范围,总体国家负担不大,但社会效益巨大。
祁德川全国政协委员,
高校党务公开创新思路 篇12
一、高校推进党务公开的必要性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是扩大党内基层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生机活力的客观需要, 是实践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促进基层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 是加强党内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 党务公开是推进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 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推进党务公开, 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高校知识分子众多, 民主氛围浓厚, 师生民主意识较强, 表现出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性较高的特点。高校党员聚集了师生中的优秀分子, 对党内民主建设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推进党务公开有着自身的优势条件。高校实行党务公开, 有利于扩大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 有利于扩大党内决策的民主和加强对党内事务的监督。
(二) 党务公开是落实高校党内民主监督的重要体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这两个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其必须落实党内民主, 也决定了党务必须公开。邓小平指出, 如果我们不受监督, 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 就一定要脱离群众, 犯大错误。可见, 只有实行党务公开, 才能增加监督透明度, 使党员了解更多的党内事务, 从而更好地参与党内事务, 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造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 既有纪律又有自由, 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保证高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三) 党务公开是加强党在高校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措施。
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实现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党务公开, 努力在高校构建民主政治的氛围和平台, 有利于落实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依法管理的原则;有利于提高党在高校的执政能力,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领导;有利于提高党管人才的能力, 改善高校人才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四) 党务公开是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举措。
深入推进学校反腐倡廉工作, 有效预防腐败, 关键要强化党内监督;要强化党内监督, 就必须推进党务公开。党务公开为广大师生对学校的党务实行有效的监督提供了条件。通过公开, 党内的权力运行由封闭转为公开, 由不透明转为透明, 促使各级领导干部能更好地增强抗腐防变的能力, 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的产生。
(五) 党务公开是高校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学校事业全面发展, 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务公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推进党务公开, 能够扩大广大党员和教职工对学校在发展思路、目标、重点、措施等重大问题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 才能汇集民意、反映民意, 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共同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党务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对党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对党务公开在思想认识上有障碍、有顾虑、有忌讳, 或部分党务工作者认为党务公开没有必要;或认为党务公开增加了工作压力, 是“自找麻烦”。
(二) 对党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和操作方法缺乏深入思考。
大部分高校教职工最担心党务公开“搞形式, 走过场”, 这说明高校在党务公开的相关工作上没有深入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由于党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和操作办法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容易让部分教职工对党务工作产生不信任, 无法激发其对学校各项党务工作的关心与热情, 最终导致对学校发展的漠不关心。
(三) 对党务公开与其他公开的关系不明确。
在实际工作中, 或多或少存在以校务、政务公开“代”党务公开的情况, 或在推行校务公开、单位内部事务公开过程中, 部分涉及党务公开。这说明, 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校务公开等相关制度相比稍显滞后。
(四) 党务公开后的民主监督进行不
彻底, 对党内外群众提出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处理不及时或不妥当。部分高校党务工作者, 在进行党务公开时, 只按一般程序告示学校教职工, 不少教职工因对学校党务工作的不信任, 疏于对党务工作的民主监督;即便有教职工对党务工作提出疑义, 党务工作当事人对群众的民主监督反馈反应不及时, 或多或少存在处理不当的现象。
三、高校党务公开的创新思路
(一) 党务公开原则力求依规依纪、真实公正、服务发展、注重实效。
一是依规依纪的原则。从党内法规的规定看, 推进党务公开是贯彻党内法规的具体措施。《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 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试行) 》第三章“监督制度”中关于“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述职述廉”和“询问和质询”等规定, 都是用来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也明确规定党组织作出的决议、决定, 应按照规定及时向党员通报。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 党务公开不是全部公开, 也不是马上公开, 而是根据党内法规的规定和各地实际逐步公开。应处理好公开与保密的关系, 既应防止党内一切事务都必须公开、党内无秘密可言的思想, 又应避免以保密为由, 拒不公开应当公开的内容的行为;二是真实公开的原则。党务公开应保证内容的真实性, 根据具体情况特别是公开事项的性质、形势的发展以及党员群众的要求真实公正地进行公开。具体来说, 党组织的决策活动、执行决策的活动和对其监督的活动, 应从非公开状态走向公开透明;干部选举和任免的规则、过程和结果等, 应从非公开状态走向公开透明;党组织所掌握的有关重大信息应适时向党员以至社会通报, 使其知情;党员交纳的党费以及使用情况也应在一定范围内及时向党员公布。党务公开还应包括有关党的历史档案逐步适时公开。所有这些, 都应根据情况予以公开;三是注重实效原则。准确把握党务公开的共性要求和个性特点, 坚持从实际出发, 增强党务公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学校实际, 突出公开重点, 既要最大限度地公开党内事务, 又要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四是服务发展的原则。推行党务公开, 必须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大局, 把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和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努力营造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作为主要目标, 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确保党务公开服从和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的开展及学校的发展。
(二) 公开内容力求全面细致, 但要突出重点, 抓住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
只要不涉及党和国家的秘密, 就应该最大限度地进行公开。就目前高校的情况看, 公开内容应包括:一是重大决策的公开。要把党委事关学校发展大局、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公开, 包括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的贯彻执行,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总体工作计划, 党内重要规章制度和涉及全校性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与废除等, 广泛征求意见, 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二是政策制度的公开。要把党的政策、纪律、法规向党员、群众公开, 让大家知道哪些应该做, 哪些不应该做;三是热点问题的公开。主要是党的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和廉洁自律情况, 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情况, 包括干部考察结果、票选结果、任免的理由等, 这应是党务公开的重点;四是监督措施的公开。为了便于党员、群众能有效地开展监督, 应将党政领导干部的办事纪律、行为规范、监督电话、违法违纪处理办法等公开。总的来说, 党务公开的内容要看得见、摸得着, 把党员、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实行公开, 让广大党员、群众及时知晓党的工作重点、热点, 从而把党组织及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自觉置于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之下。
(三) 党务公开形式力求切合实际, 灵活多样, 简便及时。
党务公开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形式和内容能否被群众所接受, 党内工作是否得到有效监督, 进而提高党内决策水平。适宜在党内公开的, 可主要通过召开党内会议和下发文件、定期通报以及设立党务公开栏、党员活动室和文件查阅处等形式公开。适宜对社会公开的, 可通过党务公开栏、校园网、电子显示屏、新闻发布会、广播报纸、党务公开网站、公开电话等形式公开。
(四) 党务公开程序力求有序到位。
党务公开应遵循“事前公开, 征求意见、决策和结果公开, 接受监督”的基本程序。学校要成立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公开的项目、范围、形式由相应工作部门提出, 经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方可公开。对党内重要决策、干部任免和涉及党员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等, 根据有关规定, 采取先党内、后党外的顺序公开, 公开期间收集、整理广大党员和教职员工的反映, 对反映的意见和要求, 明确专人负责筛选、整理并将处理和落实情况予以公开, 接受群众监督。
(五) 党务公开时限力求及时稳妥。
根据党务公开的经常性、动态性、及时性特点, 在公开时限上, 实行定期公开与不定期公开相结合。公开的时间应与公开的内容相适应。常规性工作应定期公开, 根据实际情况, 每周、每月、每季度或每年度公开一次。阶段性工作应逐段公开, 及时将阶段进展情况予以公开, 比如为师生办实事的进展情况、党委民主生活等情况。临时性工作应随时公开, 比如干部考察预告、干部任前公示等。党务公开的目的是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 因此及时是党务公开的必然要求, 否则就会成为党务通知或告知, 不仅违背党务公开设立的初衷, 也起不到监督的作用。需要党务公开的工作, 特别是党内重要决策、干部任免和涉及党员、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等, 应及时予以公开, 让广大党员师生知道、了解和参与, 以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接受广大党员群众监督。对于重大或复杂性的问题, 应根据公开后反馈的意见进一步完善, 必要时再次公开。如果党员群众的意见正确合理, 应及时进行整改, 整改后应及时再公开;如果决策正确无需整改, 也应公开说明理由和依据, 接受再监督。
(六) 党务公开制度建设力求完善、适用、管用、有效。
制度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党务公开能不能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 关键要看是否有一套科学的制度。当前, 根据学校情况, 一般应建立如下制度:一是党务公开责任制度。高校党组织对本单位的党务公开负全面领导责任, 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明确各工作部门的职责和责任人, 并对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限作出明确规定, 定期督查, 确保党务公开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民主议事决策制度。高校党委在重大事项安排、干部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等决策之前, 应充分发扬民主, 依托高校人才高地优势, 广泛征求办学骨干和专家意见, 确保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三是党务公开意见处理和反馈制度。党务公开组织领导机构要广泛收集党内外对开展党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建议, 认真处理, 及时改进。对重要的、集中的和署真实姓名的意见、建议和举报, 应视情况将处理结果及时告知和反馈, 保护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四是党务公开监督制度。高校纪检监察部门是党务公开的监督机构, 要加强对党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党组织还应聘请监督员, 协助有关部门对党务公开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 研究部署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N].人民日报, 2010.6.21.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3]邓小平文选 (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4]党的十七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Z].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7.
【高校校务公开工作】推荐阅读:
高校信息公开工作05-15
校务公开工作记录08-22
校务公开工作自查报告07-03
学度校务公开工作总结05-16
中心小学校务公开工作制度07-05
2011学年校务公开工作计划07-29
学校校务公开工作心得体会10-14
小学校务工作总结10-20
校务工作心得体会07-27
柏煤完小校务公开工作总结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