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东小学校务公开的工作计划

2024-07-06

屯东小学校务公开的工作计划(精选7篇)

屯东小学校务公开的工作计划 篇1

屯东小学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工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法治会,加强自身管理体系的建设,全面提高职大会质量,组织全校教职工团结进取、奋力开拓,全面履行工会各项职能,大力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团结广大教职工,为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质量,为办让社会、家长放心满意的学校作出了积极贡献。现将工会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职大会制度,促进学校民主管理

1、月召开了教职工大会,开展献计献策活动,广纳良言,为学校发展征集好建议、好点子,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年征集意见7条,学校答复建议7条,了解问题12个,解决问题12个,做到了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为营建和谐校园起到了桥梁作用。

2、工会在协助校行政进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始终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与学校的决策。对学校试行的改革方案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保证实施效果。

3、配合学校行政做好校务公开工作。规范内容,坚持全面公开,全方位公开,即凡是学校管事中的事项,学校的重大决策,涉及到师生利益的事项都要向师生公开,即公开决策的结果,也公开决策的依据和过程。二是进一步突出重点,坚持学校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丰富公开的形式,运用各种会议、校园网、信息平台、公示栏、《告家长书》等形式公开,为教职工、学生和社会提供方便及时的服务,使校务公开在内容上、形式上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把校务公开不断引向深入。

二、落实“关心”二字,维护教师利益

工会关心教职工生活,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为已任,工会把关心做到“家”,利用闲暇时间,和老师谈心,认真了解老师们的家庭生活、工作状况,努力为老师排忧解难。本年度严格按照学校职工大会通过的慰问制度开展慰问工作。做到对患病住院教师能及时看望慰问,同时,做好互助互济捐款及补助工作,帮助他们申请补助基金,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1、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组织青年教师在电脑室进行了教师信息技术专项培训,主要内容为教授老师进行教师e家的操作、网上传发资源和教育在线建博客等。老师们都学得非常认真,仔细做好笔记,反复练习操作,所有的教师均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2、本学年工会组织教职员工积极参加户外拓展活动、教师节联欢会、校际羽毛球比赛、民俗运动会,组织退休教师开展重阳节活动等。通过活动,不仅丰富了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也陶冶了教师的情操,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凝聚力。

3、根据区工会的布置,我校工会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开展了庆祝三八节活动;为退休教师订阅《老年人》杂志;为每位教职工办理医疗互助。

4、10月份,邀请了省消防协会的教官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了一次消防知识培训。在教师消防培训课上,教官还讲解并示范了防毒面具、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此次消防教育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全校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了他们在火灾事故中的自救互救逃生能力。

5、坚持了走访和慰问制度,对生病住院的职工前去看望,做好送温暖工作,只要有教职工或退休教师,遇有生老病死、家庭特殊困难等情况,都能做到及时慰问。并与财会人员协助这些教职工进行医疗保险的理赔工作。把党的温暖和组织的关爱及时送到教职工心里。

7、关心学校职工身体,组织全校老师参加区里统一体检,为60岁以下的妇女防癌投保险,加强女工组织建设,健全女工组织机构,并进行了相关了妇女儿童保健知识讲座以及安全知识讲座。

四、2015年工作思考

1、继续加强学校民主建设,充分发挥工会职能。

2、积极开展“屯东幸福源”民俗体育活动。

4、加强工会建设和桥梁作用,进一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5、总结提升工会工作经验,形成屯东工会工作特色。

总之,过去的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我们用最好的状态继续发扬成绩,克服存在的问题,发挥好工会职能,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主动地为学校办实事,为教职工办好事。我们相信,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工会的明天会更美好。

 

屯东小学校务公开的工作计划 篇2

一、课改理念心中有, 教学方法不得法

这节课授课教师运用了新课程教学理念, 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理念上看完全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教师具体的做法却与新课程理念谬之千里了。教师首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 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难理解的句子。在小组中自行解决问题, 由一名学生讲其他小组成员记录。这种做法表面上看上去课堂还给了学生, 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但这样的小组活动变成了优等生一言堂的局面, 仅仅是给优等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不能照顾全体学生, 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 这种做法扼杀了学生自我创新意识, 时间长了会更加助长学生的惰性心理。

二、过分地追求形式, 忽略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节课设计的课外活动太多, 首先是由一首歌曲《隐形的翅膀》导入, 课堂上有人物模仿, 让所有学生模仿主人公做盲人捉蝴蝶的动作, 知识链接讲海伦·凯勒的故事, 课堂拓展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的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 并说说以后在生活中遇到残疾人你会如何去对待他。短短的40分钟除去小组活动, 教师讲解, 阅读课文, 又设计了五个活动, 形式上课堂气氛活跃, 活动形式丰富, 理念上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整节课下来给人感觉为活动而活动, 忽视了学生能力发展, 忽略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淡化了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节课设计的活动过于频繁, 这也是我们发现实施课改以来的一个弊端, 教学形式“变化多端”, 一味追求“创新”, 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任务都完不成, 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 学生生字还没有掌握, 课文还没有读熟, 就让他们漫无边际地想象。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培养, 又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所有的教学活动一定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展开, 否则再漂亮的课件、再感人的故事、再动听的歌曲用多了也会失去新鲜感, 学生也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课堂上过多拓展延伸, 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整节课中, 学生一会儿讲故事, 一会儿谈体会, 一会儿说做法, 孩子讲得故事绘声绘色, 对海伦·凯勒了解得丰富又全面, 身边的名人知道的不计其数, 想想四年级的学生, 正处于爱玩、爱动的年龄, 课堂上设计过多的拓展延伸, 势必会让他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在课下查资料、背故事, 剥夺了他们快乐的权利。从一个个灵动生命的口中说出的不是天真而是世故, 从孩子的眼中看到的不是快乐而是苦恼, 学生苦于课堂上这么多的我要说, 苦于这么多的又要做。这些的做法违背了课程改革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初衷, 这样的拓展活动只有适度、适量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四、课堂教学淡化了语文的学科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 指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 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现在的语文课堂再也听不见朗朗的读书声, 仿佛所有的活动只有老师的才会达到教学效果, 课堂上再也不会有鲁迅作品《三味书屋》中师生共度的景象。语文是我们的母语, 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接触, 语文课本中的一些知识, 通过学生的自学自悟就能理解了, 而往往教师认为教学过程中要无畏地提高难度,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 其实不然, 真正的教学最高境界应该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这样的课堂才是新课程倡导的课堂。语文学科归根结底就是要让学生体会语文味, 语文味需要学生与文本的接触进行品读、研读才能体会到。这节课教师一直在引导学生要关爱残疾人, 理解残疾人, 而淡化了文本的特有魅力, 一个可爱的女孩、一个鲜活的生命从孩子的眼中消失了, 让孩子记住的仅仅是对残疾人的态度, 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 淡化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小学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探寻 篇3

一、用新制度解决教师自主选择岗位问题

随着学校民主管理制度的不断深化,学校教师自主选择工作岗位,实现自我发展的意识逐渐增强。这让学校管理层感到既兴奋又担心。兴奋是因为这是教师生命自觉意识不断强化的必然结果,担心的是教师的个人意向可能会对学校基于整体层面的岗位设置与人员安排造成操作上的压力。

为此,学校建立起规范的岗位制度。比如,2012年,面对很多学校都很头疼的“岗位晋级”问题,学校巧妙地应用“新制度”解决了“新问题”。既对各级岗位的标准、要求做了明确解析,又对教师从教成效做了相对科学的基础评估,并产生了所有教师可以自行对照、自主申报并自我评估的积分制岗位申报制度,合理的制度既获得了大家的拥护,又引领了教师往更明确的方向发展。

2012年7月初,学校开始公布各学年的《岗位职数方案》,对该学年所有岗位设置及职责进行一一解释,并引导广大教职员工按照自我意愿和学校要求开展双向公开竞聘,每人按照自己的教学风格、特点依次填写三个岗位意向,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这种作法一方面尊重了教职工对重要事宜的知情权、选择权,另一方面也为每一位教师不同时期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可能。

同时,这一新制度也为学校把好教师入门关提供了有力支持。教师团队具备较高的师德水准和专业素养,是一所学校得以持续有效发展的原动力。随着明强小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如何确保每年招录和引进一定量的高素质教师,是摆在学校领导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此,学校制订了公开、公正、公平、规范的教师招录和引进机制。不管来自哪里的应聘者,都要经历“学校主要领导面谈了解情况—课堂试教并由学科组给出专业评定一经教师录用领导小组集体面试评议~校党政联席会议审核通过”四个关口,从而保证了招录和引进教师能够符合学校教育变革实践的需要。

二、用新制度解决中层干部选拔决定权问题

2012年,学校针对两个校区的管理特点,明确了“一校两区、同理自强”的校区发展定位。为此,学校需要吸收一部分优秀教师充实到管理团队中,一方面是要满足学校的内需发展,补充西校区中层管理团队力量;另一方面,作为区级窗口学校,还应承担起为区域教育发展推荐优秀的学校管理人才的重任。那么,如何选拔中层干部?为此,学校走上了一条“让愿意担当的人自己申报、民主公开”的评聘之路。

学校先公布多个中层新岗位的要求,让全体教职员工自荐申报、部门推荐,再接受管理层和教师代表共同组成的考核评聘小组的现场答辩,进行群众个别访谈、教代会审议、公示、岗前谈话等程序,虽然比较繁琐,但最后的效果非常好。因为这种作法一方面使大家看到了整个选拔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增加了对学校领导管理的信任,另一方面确实把真正想干、能干的人才吸引到领导团队中来。

对于竞聘没有成功的教师,参与竞聘本身就是体验民主的过程,是一种自我历练。事后,学校会向他们发放书面告知,感谢他们积极参与、自我提升。

同样,每学年,学校中层干部和主要领导都要进行公开述职,接受全体教职员工的民主评议,让教职工了解领导在做什么,给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将结果作为第二年工作的参照。中层民主评聘机制的建立,使每个教师都有机会选择自己的发展路径,又使管理者勇于担当,高度负责。

三、用新制度解决教职工健康体检机构选择问题

近几年,学校教职工的体检费得到了成倍的上调,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教职工的关心厚爱。上级教育工会也针对此项工作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教师体检管理的意见》,要求基层单位用好专项经费,认真执行上级的政策,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

关于体检问题,学校经常接到许多体检单位的来电、来访,纷纷表达了希望与我校合作的意愿。因此,“如何在多家单位体检机构中选定最好、最合适”的问题摆在了决策者的面前。

往年教职工体检结束后,学校都会收到一些教师对体检机构的意见,如体检报告内容搞错、服务态度不好、质量不高等,使得原本造福于教职工的体检工作,到头来却得不到他们的肯定与理解。为此,学校工会与党政部门沟通、协调后认为,一定要站在教职工的角度,充分发扬民主机制,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来选定体检单位,具体操作如下。

一是公开招标。学校工会从区教育工会推荐的9家体检单位中挑选了4家有合作意向的单位,邀请他们参加由学校组织的“体检产品推介说明会”。工会牵头组成了由校党政主要领导、工会干部、年级组长、教工代表等人员参加的评审小组。说明会上,4家单位背对背分别对自家的体检产品作了推介和说明,评审小组成员听取推介后,就专业程度、特色项目、人性化服务等方面对各单位进行了详细的咨询,并进行打分。推介会后,评审小组汇总各位评审员的评定分值,审核4家单位的社会声誉、特色项目后,产生了初步的综合评判。

二是专业咨询。招标会后,学校工会利用教职工家属资源,请专业医生对各家单位的体检方案进行进一步的甄别,给校方提供具有专业性的参考意见。

三是实地考察。由工会派出教职工代表、工会干部到体检单位进行实地走访,对各家单位的环境、设施、服务等进行现场检验,以实地印象和直观感受检验评价的置信度、可靠性。

四是综合确认。学校工会与党政一起汇总“评审、咨询、考察”的综合情况,集体研究最终选定的体检单位。随后,向各家体检单位反馈评审结果,并在教职工大会上由全程参与选定工作的教职工代表向大家介绍体检单位选定的全部过程和重点细节。

五是检后反馈。在教职工实地参加体检结束后,工会请每位教职工填写《体检隋况满意度测评表》,向体检单位反馈,并将此作为今后是否继续和该单位合作的依据。

这种公开、透明、规范的体检机构选择制度,又一次把权力下放给教职工,践行了“大家的事情由大家来办”的主旨,既确保了教职工对体检工作的满意度,又达到了教职工自行决定利益分配的目的。

综上所述,民主管理的成效从根本上尊重了教职工的人本发展需求,激发了教职工的教育自觉、文化自觉及生命自觉,不断丰厚着新时期明强教职工的涵养。

屯东小学校务公开的工作计划 篇4

一、成功之处

(一)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 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并揭示知识的本质。能让学生先说、先做、先想的尽可能让学生去说、去做、去想。我则尽量为学生的说、想、做营造恰当的氛围, 创设必要的情境, 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增长才干, 提高素质。

(二) 体现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教学中强化数学意识的培养, 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应用于生活。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 通过应用既可以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 产生兴趣。在学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前, 我用生活中买菜时用四舍五入来去零头的现象导入, 练习时设计了一些求近似的光速、人口数问题, 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三) 体验成功的乐趣

首先,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 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识和力量。能“作为成功的学习者”是每个学生都有的愿望。可见, 学习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 也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因此, 在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中, 我努力创设教学环境, 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 当学生成功地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 个个兴奋。我感受得到成功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其次, 对学生采取激励为主的评价方式。例如, 当学生的想法有道理, 但表述得不够清楚时, 我就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 老师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 如果说得更明确些, 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 试试看。”如果学生的想法完全错误, 也尽量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 你正在积极思考, 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 没关系, 再想想。”有时, 学生的想法出乎老师的意料, 但很有道理, 我会欣喜地说:“真了不起, 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等等。第三, 精心设计有层次的练习,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对中下学生降低要求, 对中上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儿童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 而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他们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 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另外, 课前常虚心向同事请教, 与同事一起探讨教学方案。课后及时反思, 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及时弥补, 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如何改善新课程下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教学中同样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困惑需要我们去弥补和改善。

(一) 协调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时间与空间

新课标要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讲的机会、做的过程交给学生, 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调控教学进程, 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操作、去解决问题。因此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我虽有这一理念, 但大多数情况下不能这样做, 这与现行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产生矛盾。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抢夺了学生的自主时间。如何更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 进一步加强对中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这一学期, 虽在中下学生身上花了许多心思, 学生学习的态度、习惯有所好转, 但还有个别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彻底养成。有部分同学审题不够仔细、严密, 审题能力还须培养。有个别同学仍旧字迹潦草。

(三) 积累资料,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创设更多情境

很多时候我也想把教学设计得不落俗套, 也想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但又苦于没有合适的素材。所以, 要想使教学得心应手, 就要有意识地多收集资料, 多看报刊杂志, 有意识地摘抄, 多与同事交流等。

(四) 积累经验, 提高驾御教材能力, 调控课堂教学的智慧和能力

屯东小学校务公开的工作计划 篇5

公开课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普遍存在于我国的中小学,它为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互相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有学者通过对上海市试验性示范性高中语文教师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无论是上公开课还是听公开课,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1]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公开课对听课教师和上课教师两方面的影响,认为整体上公开课对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有积极影响。[2]有研究者就中小学教师对待公开课的态度进行了研究。[3]有研究者认为,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动机性质、经验与能力、焦虑状态等几个方面会影响公开课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4]

从已有研究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公开课是持肯定态度的。但作为在中小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策略,公开课对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到底影响如何,会对教师哪些方面的专业素养产生影响,迄今为止,国内学界通过实地调研来进行探讨的并不多见。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重庆几所小学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具体分析公开课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我们在重庆主城和区县共选了8所学校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为排除不同层次学校所产生的差异,8所学校中,优质小学4所,一般小学4所。同时,根据各小学的实际情况,确定了8位教师作为访谈对象。

首先,以新课程改革为基础,以当前公开课的现实情况为基准,以已有研究成果为起点,经过深入的课堂观察和交流,编制了反映公开课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的问卷。其次,利用访谈,更深层次地了解公开课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哪些影响,教师对公开课所持的态度,从而使研究更有说服力。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392份,剔除69份无效问卷,实际所得问卷323份。所有问卷采用匿名方式进行,并在发放、回收问卷的过程中访谈了部分教师,以期获得更加详实的一手资料。对收集到的数据利用SPSS18.0软件包和AMO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对访谈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样本的基本情况统计

调查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公开课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否存在影响。在调查的323人中,女教师共有252人(占总人数的78%),男教师71人(占总人数的22%);上过公开课的教师有273人(所占比例为84.52%),没有上过公开课的教师有50人(所占比例为15.48%)。在323人中,一般教师247人,区/县级骨干教师64人,市级骨干教师12人;中专/中师学历的教师有12人,大专学历教师85人,本科学历教师214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12人。

(二) 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分析

1.公开课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整体分析

(1)公开课可以促进教师教育观念、专业技能的发展,但对情感态度的影响不显著

调查表明,公开课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具体请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总分的P值为0.019<0.05,表明公开课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了便于进一步分析公开课具体是怎样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在本研究中,把教师专业发展分为了教育观念、专业技能、情感态度三个维度。从表中还可以看到,专业技能维度的P值为0.032<0.05;教育观念维度的P值为0.001<0.05;情感态度维度的P值为0.612>0.05。表明公开课主要是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专业技能、教育观念有显著性影响,而对情感态度的影响不明显。

(2)两次以上的公开课可以显著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如前所述,公开课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那是不是表示上一次或两次公开课就能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呢?调查发现并非如此,上一两次公开课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不明显。但超过两次后,上过公开课的教师与没上过公开课的教师,公开课对他们专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就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具体请见表2。

由表2可知,没上过公开课的教师与上过一次和上过两次公开课的教师相比较,P值分别为0.791、0.115,都大于0.05,表明上一次或者两次公开课,对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一次都没上与上过三次及以上公开课的教师相比较,P值分别为0.033、0.006、0.041,都小于0.05,表明上两次以上公开课,可以显著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分析还发现,上公开课的次数越多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越高。

(3)公开课可以促进不同类型教师的专业发展

为了了解公开课对不同类型教师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我们进行了分析。

由表3可知,P=0.018<0.05,这表明从总体上来看,公开课对不同类型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2.公开课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具体影响分析

前已述及,老师们都认为公开课可以促进自己专业技能方面的发展,但具体情况尚不得而知。为此,我们对上过公开课的教师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在对“通过上公开课可以让我了解更多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通过上公开课可以让我了解到新的教学法方面的知识”“通过上公开课可以丰富个人的教学实践经验”三个问题的回答中,回答表示肯定的百分比分别为:81.4%、84.6%以及86.9%。也即超过80%的上过公开课的教师都选择了肯定的答案。由此看来,绝大部分教师们都比较一致地认为公开课可以丰富学科知识以及教学法知识,增进教师的个人教学实践经验。

在对“上公开课我学到了更多关于设计和开发课程的知识”“通过上公开课我对教材的分析和重难点的把握更准确了”“上公开课有助于提高我设计和组织日常教学活动的能力”“通过上公开课我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四个问题的回答中,超过四分之三的上过公开课的教师(对上述四题表示肯定性回答的百分比分别为:76.2%、77.7%、76.6%和77.7%)认为公开课有助于授课教师学到更多设计和开发课程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可以提高授课教师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和组织日常教学的能力,使教师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四、结论与讨论

(一)内在动力是公开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上述分析发现,公开课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教育观念的提高,而对情感态度维度的影响不大。对专业技能这一维度进行具体分析后还发现:公开课可以提高教师教材分析、设计和组织日常教学活动、把握教材重难点等方面的能力;促进教师了解到更多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新的教学法方面的知识,丰富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使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教学上的优势与不足。

而在进一步的深入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第一,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程度更多的是受原有教师对这一职业的认识所影响,与是否上公开课没有必然的联系。第二,教师能从公开课中收获多少,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教师自身是否有强烈的想要在专业上不断发展的意识。这种发展意识是促使教师抓住公开课这一重要平台去全面提高自己的内在动力。在与教师的访谈中,也证明了这一点。以下是访谈情况:

访谈者:您刚才谈到上同一节课,可能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同,他们的收获也不同。那您认为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的呢?

晏老师: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教师主动发展的意识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它会形成强烈的内在发展动力,促使教师在准备公开课的过程中努力学习,在上公开课的同时使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也能有较大提升。相反,如果教师只把公开课当作完成教学任务,相比之下公开课对他的促进作用就不会很大。

访谈者:也就是说教师内在的专业发展动力是公开课发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重要前提是吧?

晏老师:嗯,我认为是这样的。

访谈者:那您有没有觉得,通过上公开课,使您更加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呢?或者说通过上公开课有没有使您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教育教学上呢?

晏老师:呵呵!这个嘛,我个人认为这跟上公开课没有特别大的关系。最主要还是看教师自己是不是本身就热爱这一职业,当然也不排除有老师原来可能并没有特别热爱这一职业,但通过上公开课获得了成功,得到了领导、同事、家长等的认可后,他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认可,因而慢慢爱上教师这一职业也不一定。

(二)适量的公开课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不是次数越多越好

从已有数据分析得知,三次及以上次数的公开课对教师专业发展有比较显著的影响,次数越多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越高。通过访谈也证实了这一结论,教师只有经过一定量的公开课的积累,专业水平才会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但这是不是表示教师上公开课的次数越多越好呢?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和访谈调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当经过一定次数公开课的“锤炼”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如果再继续上公开课,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上的变化会逐渐变小,甚至还会让教师认为公开课对提高他的专业发展水平已经没有帮助了,就会导致教师丧失上公开课的热情。另一方面,一段时间内过多的公开课会加重教师的工作量,使他们对公开课产生疲劳甚至反感的情绪。一旦教师对公开课产生厌烦情绪时,他从公开课中获得的专业上的提升也会有限。因此,并不是盲目地增加上公开课的次数就能一定有益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多”并非一定有益。下面与教师的访谈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访谈者:刚才您谈到上公开课可以促进您的专业发展,也谈到教师需要上一定量的公开课,专业能力才会有比较明显的提高。那是不是上的次数越多越好呢?

吴老师:不是这样的。比如上一次公开课之后你会觉得有些收获,下次再上的时候对你的教学能力又会有更进一步的提高。经过上一定次数的公开课,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如果上公开课的次数过多或过于频繁,其实也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经常上公开课,势必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容易让教师对公开课产生厌烦心理,这样就容易导致教师对公开课敷衍了事,不会积极去准备,那肯定得到的提升也不会很大。另一方面,公开课上得过多,也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开始几次公开课可能会使你感觉自己在教学方面的能力进步得特别快,到后面上的次数多了,就觉得这一次和前一次的区别不是很大,甚至会感觉上公开课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没有什么影响了。

访谈者:您说的可能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进入了一个“高原期”的阶段,这时候要想再继续有很大的突破就比较困难了。当然,公开课的影响还是会有的,只是这种能力上的变化不容易让我们感受到,就让我们产生了一种没有变化的感觉。

吴老师:嗯,应该是这样的。

(三)公开课可以促进不同类型教师的专业发展,但对不同类型的教师有不同的影响

通过对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公开课可以促进不同类型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与教师的进一步的访谈还发现,公开课对不同类型教师的影响不同。初任教师通过上公开课,经历设计教案、多次试讲、修改教案这一过程,可以提高他们的教材分析能力、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能力、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等。同时,在上公开课的过程中,还能将初任教师所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由于离开大学多年,可能存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足的情况或是出现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及教育观念陈旧的问题,通过上公开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他们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与认识,提高自己的教材分析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策略。

访谈者:就初任教师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相比,您认为哪一类教师通过上公开课得到的帮助更多?

李老师:我认为,相对来说的话,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因为他自身本来就有一定的经验和教学基础,通过上公开课他能更好的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把这些新的东西融入进去。而新教师由于刚从学校毕业,没有多少教学经验,不能将通过上公开课所获得的一些知识或技能很好的与自己课堂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更多的是别人怎么说他就怎么做,有点我们所说的“拿来主义”的感觉。

覃老师:我觉得不管是对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有帮助。新教师教学经验不足,通过上公开课,可以学到很多关于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知识,对于他处理教材的能力、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分析学生情况的能力等都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经历多次上公开课这一过程,能让他以更短的时间完成从学徒教师向专业型教师的转变。而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上公开课可以接触、学习一些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新的、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来指导自己的实践,使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杨老师:我认为其实对他们都有一定帮助,只是可能侧重点不同。比如对于新教师来说,由于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他们更关注的是怎样去上好一堂课,怎样能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通过上公开课,对于新教师来说,教学技能方面的提升会很大。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能力也较强。他们上公开课所获得的提升,我认为主要是在对教材的分析能力、教学的创新和课堂管理能力这些方面。

总之,公开课可以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专业技能的提升。但在上公开课的过程中,应注意次数的安排,既不可太多,亦不可太少;否则,难以发挥公开课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功能。

参考文献

[1][2]朱晓民,秦杰.公开课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的调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8,(5).

[3]王俪嘉,朱德全.中小学教师对待公开课态度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9,(8).

论档案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 篇6

档案馆的馆藏档案按知悉范围的限定可以分为公开档案和秘密档案。秘密档案按内容和性质又可分为:国家秘密档案、商业秘密档案、工作秘密档案、个人档案等。近几年来, 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推进, 电子档案管理的普及, 档案公开工作中, 保密审查不严, 出现一些上网公开的档案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和一些不易公开的档案的现象, 不仅给工作造成极大被动, 同时也会给党和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为此, 正确处理档案公开和保密的关系, 推动和促进档案公开工作稳步发展, 确保国家秘密档案的安全, 档案公开前的保密审查工作尤其重要, 是确保档案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一、档案公开保密审查的原则

档案公开保密审查在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下, 坚持谁立卷谁审查、事先审查、全面审查、依法审查的原则。

1. 谁立卷谁审查。

谁立卷谁审查符合保密工作“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的基本精神。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立卷单位在立卷的同时对该卷档案内容进行保密审查, 并对涉密案卷作出明显标注, 以便在以后档案公开工作中不予公开, 防止发生失、泄密。所有立卷单位都必须承担保密审查的责任。

2. 事先审查原则。

档案部门在拟公开馆藏档案之前, 必须再次审查, 这也是档案公开过程一个重要环节, 发挥着“过滤器”的功能。目的是在公开前过滤掉不应当公开的信息。因此, 保密审查必须在档案公开前进行, 否则就失去了保密审查应有的意义和作用。

3. 全面审查原则。

每一卷档案在正式公开前, 都要全面地对每一卷内所有档案进行保密审查, 特别是对原始文件、附件以及文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背景信息, 如文件签发人修改意见等, 若一但公开将严重干扰公务人员正常履行职责, 就一定不能公开。

4. 依法审查的原则。

保密审查的结果关系重大, 必须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开展保密审查工作, 不能仅凭个人主观想象或以本单位的利益出发作出是否公开的决定。

二、档案公开保密审查的内容

1. 审查档案内容是否涉及国家秘密。

国家秘密是属于禁止公开的信息。一卷档案整理过程中, 要根据《保密法》、《保密法实施办法》以及相关的《根据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对卷内内容进行审查, 确定是否属于国家秘密, 属于国家秘密的, 同时确定其密级、保密期限, 并按规定在其卷皮、卷内目录上标注国家秘密标识。

档案馆收集归档的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档案一般分三类:一是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二是上级机关产生后下发的;三是下级机关单位产生后上报的;四是同级机关单位之间互相横向交流的。无论是归档单位还是经管单位都要承担相应的保密义务, 不能随意公开。

2. 审查档案内容是否涉及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属于限制公开的信息。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 能为权利人带来利益, 具有实用性, 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事项一般是由其产生的单位确定, 也有的主要国家机关在其制定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中对属于本行业的商业秘密的确定作出了原则规定。商业秘密的档案一经确定, 就必须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 以防档案公开后造成商业秘密的泄露, 构成对管理相对人权利的侵害, 同时还会损害行政机关的公正信誉。

3. 审查档案内容是否涉及工作秘密。

工作秘密指机关单位在其公务活动中产生的, 一旦泄露会给本机关单位的工作造成被动或损失的事项, 也就是通常所称为的内部事项。在一般情况下, 哪些档案属于工作秘密, 主要是由各机关单位自行决定, 另外在《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中明确规定了许多国家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行业工作管理的需要规定了业务工作中的秘密。如在《劳动和社会保险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中就明确规定“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试题和答案”不属于国家秘密, 应作为工作秘密管理, 不得擅自扩散。属于工作秘密的档案和国家秘密的档案标识方法不同, 一般在卷皮和卷内目录标明“内部”、“内部文件”、“内部资料”、“内部刊物”等字样。

4. 审查档案内容是否涉及个人隐私。

个人隐私一般是指与特定个人有关, 本人主观上不愿意告诉他人的, 一旦公开披露, 会给当事人的名誉、信誉、社会形象或者工作、生活、心理、精神等造成负面影响。如个人收入、身体状况、财产状况、任职期间审计情况、不愉快的经历等。档案馆对所藏档案负有保密的义务。《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规定个人隐私信息一般不得公开。

三、档案公开保密审查的程序

档案馆接收归档材料后, 要确定该档案是否应当公开, 在形成或报送部门按件履行初审、复审和批准的保密审查程序。档案公开保密审查过程中, 发现国家秘密事项错定或漏定的要及时纠正。保密审查程序要有完整、真实的文字记载, 记载的基本内容包括公开事项的名称、载体的形式、公开的日期以及报送部门和本馆初审、复审、批准的意见和日期等, 一般应包括以下程序。 (1) 初审:由档案馆负责档案公开工作机构具体工作人员负责。初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拟公开的档案是否涉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内部事项、个人隐私等。对涉密档案不宜公开的应说明理由和依据。 (2) 复审:由档案馆档案公开工作机构的负责人承担, 对初审的结果进行复查。 (3) 终审:由档案馆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局 (馆) 领导同志对经过初审、复审的档案, 作出是否公开提供纸质文件和网上公开的最终决定。批准人对公开保密审查的最终结果负领导责任。 (4) 对仍然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业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四、处理好公开与保密的关系

档案的保密与公开是矛盾的统一体。对于公开来讲, 保密是例外。对于保密来讲, 公开是例外。档案公开工作中, 既不能简单因为保密影响了公开, 也不能简单因为公开影响了保密。要正确处理好保密与公开的关系, 即要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 又要及时、灵活地实施档案公开, 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广、快、精、准”的要求, 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开利用工作。

档案是国家宝贵历史文化财富, 保密工作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利益和社会的稳定以及一个单位的切身利益和和谐发展。信息时代, 在严格保密审查的前提下, 充分认识档案公开的必要性, 把握好档案公开与保密的界限, 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档案公开保密审查管理体制, 利用信息技术使档案公开工作更加畅通、安全, 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 造福人类。

摘要:档案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应坚持谁立卷谁审查、事先审查、全面审查、依法审查的原则, 审查档案内容是否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工作秘密、个人隐私, 通过初审、复审、终审等程序, 确保档案公开利用过程中档案安全。

关键词:档案公开,保密审查

参考文献

如何备好一节小学数学公开课 篇7

一、备好知识线

每节数学课都有一定的知识点要传递给学生,从知识的生长性来看,小学数学知识可以分为:起始知识,如分数的初步认识;终结知识。按知识的难易程度分,可以分为难点知识和易学知识,也可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要读懂一节课的知识点,必须先独立反复读教材,做教材中的数学练习,也要做辅导资料的习题,在此基础上自己列出知识点,再参考教参资料,对照教材再看读懂了多少,经常这样做可以提高个人快速读懂教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需看看其他版本的教材是如何编排。在此基础上列出《确定位置》这节课的知识点:

1.结合情景,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必要性,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洁性 (隐性知识)。

2.经历数对的抽象过程,探索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显性知识)

3.体会知识的价值,激发兴趣。(隐性知识)

4.数对表示位置的唯一性。 (隐性知识)

5.数对(0,0)表示原点。(隐性知识)

知识挖出来后,要把知识点用2~3个有趣、生活化的情境串起来,这里需要注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把知识的难点分配到每个情景里面,情境的选择要符合“精而少、趣而实、活而简”的原则。突出教学重点处是否有教学高潮,突破难点的手段是否新颖有效。在这个环节上很多教师会犯一个错误,就是把搜来的很多好的教学片段,全部搬到这节课来用,不会取舍,结果试教效果不佳。这样做好比把众人身上突出的优点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而这个人却丑态百出!因此,数学知识点之间要体现整体性、协调性,自然性。

例如:为了教学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上课伊始,我请同学们找数学课代表的座位在哪里?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通过交流碰撞,发现表示一个人位置的方法很多,而通过对比,发现数对确定位置的表示方法比较简洁。

又如:《确定位置》一课,教学数对确定位置具有唯一性这个隐性知识,我是这样做的:下面的数对表示谁的位置,如果是你的请起立。数对:(4,3)(5,6) (5,7)(4),(4)是谁?请起立!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同学认为是第四组同学全部起立,也有的认为是第4行的站起来。也有的说不能有同学站起来。为此展开辩论,通过辩论得到一个数对只能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即表示第几组,第几个人。而一个 (4)不是数对,只有一个数字不能确定位置。在这过程中,把知识点埋在练习当中,教师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二、备好情感线

备好教学的情感线容易被许多教师忽略,如果知识点是课堂教学的“骨架”,那么,课堂情感是课堂教学的“血和肉”。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双边活动。好的公开课应该在一种和谐、宽容、安全的氛围中进行,师生之间充分享受这个交流互动的幸福时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中,将数学课程“四维目标”(即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把情感态度定位为教学的最高目标。刘兼教授在《如何处理好数学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文中提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所有目标中最为重要的,最为核心的......判断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能不能通过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形成良好的、积极的情感因素。教育的理想就是使所有孩子都成为幸福的人。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情感因素,发挥情感教学功能,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确定位置》这节课中,我创设了这样的师生交流情感的小活动。

1. 上课伊始,问:今天上课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学生各抒己见。我说:“相同的是我们上课回答问题要:声音响亮、自信大方、有理有据”。能做到吗?

2. 我们班级每天帮助同学们收作业的是谁?对,数学课代表是老师的好帮手,也是同学的勤务员,你能用不同的方式说出他的位置吗?

3. 我特别准备了三类精美的星星奖励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它们分别是勇敢星,倾听星,智慧星。用来表扬不同层次的学生。

4. 教师利用充满爱的、恰如其分的评价语言激励、激发孩子们参与学习的动力。

5. 这节课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请你站起来,一起回答这个问题,等等情感交流活动。

这些精心设计的情感交流的小环节,使课上得轻松,在欢声笑语中下课,这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善于模仿,最喜欢模仿老师。大量实践结论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是因为喜欢这个老师才喜欢这门课程。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那么思维、记忆等机能都会受到压抑和阻碍。

三、备好教学组织形式线

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有利于发挥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写出来了不一定就能上好,还需要备好课堂的组织,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只能维持10~20分钟,而一节课有40分钟,因此,组织合理的教学形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显得尤为重要。让课堂动静分明,课堂教学节奏张弛有度,让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作用,互相转化,提高学习的效率。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个人素质很高,上起课来却总显得很无聊,整个课堂沉闷,学生做自己的事情,课堂一度失控,参与面低,互动少,教学效果不佳。

同样,许多教师听了一节名师的课,就想“东施效颦”,结果挫败而归。究其原因,没有备好教学组织形式是失败的原因之一。在小学,课堂组织教学形式是最高的教学艺术,如何细化教学组织形式为教学服务呢?

首先,平时课前要训练一些常规,如回答问题要:声音洪亮、自信大方、有理有据。

其次,在大班级组织的教学形式下 (在整个班级组织的教学形式下),可以适当安排小组学习、个人独立学习的学习形式。把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这节课时,告诉教师数学科代表的位置,采用的是个人回答的形式教学,我一般会先请中下生回答,再让中等生和优生补充答案的教学顺序,这样做的好处是低起点,让所有孩子都有话可说,拉长了教学的过程,优化了教学的结果,这就是教学组织的细节。之后采用独立学习,用你喜欢的方式把他的位置表示出来。在反馈的基础上,小组内说说你比较喜欢那种表示方法?理由是什么?这样教学既发挥了孩子学习主动性,又照顾了孩子学习方式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性。

四、备好教师语言线

教师运用学生喜欢、熟悉、幽默风趣的语言能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借鉴。让学生感到亲切,从而也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因此,教师语言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巧妙地应用课堂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的语言可以分为:问题语言、激励语言、课堂气氛语言、肢体语言等,这都是备课时需要精心准备的。特级教师的课堂美,其中一个就是美在他的课堂语言。这些美的语言90%都是他事先背得滚瓜烂熟的。还有10%是来自平时的积累,临时发挥生成的。下面谈谈如何备好问题语言、评价激励语言、情感交流语言,课堂气氛语言。

1. 问题语言。

数学课就是要解决一个个的数学问题,问题的设置要简洁、清晰、准确。数学课堂的起始问题空间要大,难度适中,让孩子跳跳就可以摘到“果子”,让所有孩子都有话可说,可以参与。

在知识达成的过程中,问题语言要精准,问得更细,可以反问、追问。还可以结合孩子回答问题的结果,以童真的形式质问孩子,会显得亲切,自然。

2. 激励语言。

评价激励语言是课堂教学当中的一股清泉,滋润着孩子的心田,可以使得班级充满正能量,让一个班级的孩子有一股凝结力,让他们在求学路上走的更远,体现教育的育人功能。教师也要备几种课堂评价语言,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孩子该如何评价,他回答好该作何评价,答非所问又该如何评价,都需要教师备好评价语言,因为它会影响后面回答问题同学的积极性。

3. 课堂气氛语言。

上一篇:农信社贷款风险调研对策下一篇:市人大代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