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煤完小校务公开工作总结

2024-09-11

柏煤完小校务公开工作总结(共2篇)

柏煤完小校务公开工作总结 篇1

2011柏煤完小校务公开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教育民主的原则,紧密围绕学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推进学校行风建设,民主建设,加强民主监督,保证和维护全校师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特制订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强校务公开工作,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加大教职工对学校工作参与和监督的力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调动干部和教师的积极性;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办事行为,提高工作水平,提高教职工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自觉性;树立教师公正、高效、廉洁的良好形象。

三、公开内容

对照校务公开有关制度,结合我校实际,确定公开内容,给全体教职工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本公开的内容如下:

1.学校工作目标计划和重大决策公开。学校的计划,重大决策在酝酿过程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在教师大会和公示栏上公布。

2.制订或修订的学校的规章制度公开,公布于教师大会,并下发到教师手中,接受监督。

3.办事公开。学校的每周工作安排,教学教研活动,重大教育教学活动及时公布,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4.教职工奖惩,教育教学评选活动公开。每次评选或奖励先在教师大会公布评选或奖励的范围、对象、条件、名额、程序和要求。做到人人皆知,确定上报人选或初定评选结果先在公示栏内进行公示,结果公开。

5.教师职称评聘公开。学校教师职称评聘,严格按上级要求做到“四公开”。向教师公布任职条件,公布学校职评领导小组名单,公布申报人员名单,公布参评考核情况和推荐上报名单。

6.财务管理公开。学校财务预算计划、财务收入、教职工福利分配、财务支出每学期向教代会报告二次,师生灶收支每月公示一次,并在教师大会上和公示栏公开。

7.大件物资采购和招标公开。学校基建、教学设备添置、采购的情况等。

8.学生评优公开。学生奖惩制度;学生评优评先的资格、条件和结果向学生、家长公开。

9.向学生收费公开。严格按上级收费规定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公示。

10、绩效工资的发放及时公示,及时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上述校务公开内容,均由校务公开工作小组牵头,汇同有关部门及时公布公开。

为确保校务公开工作的成效,我校还将定期召开教代会,召开家长会,公布学校电话等接受广大教职工和家长、社会的监督。

2011柏煤完小校务公开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教育民主的原则,调动全校教职工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校教育改革稳定发展。

二、校务公开的原则:

公开员工民主参与的事情,公开教职工管理的事情,公开教职工民主监督的事情,公开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公开学生的收费问题。

三、组织机构:

1、校务公开领导小组:

组长:石伟民

副组长:唐昌盛

成员:唐耀辉 唐代福 周映

职责:对我校校务公开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如确立校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制定原则,规划内容和形式,对校务公开实行宏观调控。

2、校务公开工作小组

组长:唐昌盛

副组长:唐耀辉 成员: 唐代福 周 映 下设办公室:

主任:唐耀辉

成员:谭高亮 王智英

职责:具体落实《学校务公开实施方案》,由领导小级制定计划,制定实施细则,具体操作,全面落实校务公开工作。

3、学校经费审核小组

组长:石伟民

副组长:唐昌盛

成员:唐耀辉 谭高亮 王智英

4、校务公开监督小组:

组长:唐昌盛

组员:谭林杰 曹青

刘福群

职责:及时反馈广大教职工对校务公开意见和建议,监督校务公开工作是否落实。

四、学校校务公开内容:

1、校外公开

⑴、学校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办学成效;

⑵、学校素质教育的重大活动;

⑶、每学年招生范围、条件;

⑷、学生转学、借读规定;

⑸、各种收费依据和数额;

⑹、代办事项的内容;

⑺、学校有关课程改革及课程设置情况;

⑻、教师评优、评先进、晋级、学生评优情况。

2、校内公开

⑴、学校经费使用情况在行政会议或教代会、教工大会中公开;

⑵、学校招生情况在行政会议和教工会议上公开;

⑶、学人事安排的原则及方案在行政会议和教工大会上公开;

⑷、教职工解除合同等情况在教工大会上公开;

⑸、教职工福利和结构工资分配方案由校务会议制定,经教代会通过,在教工大会上公开。年终奖金分配原则上由校务会议制定,在教工大会上公开;

⑹、学校发展规划、学校计划经行政会议通过,在教工会议公开;

⑺、校内机构调整、中层干部选拔的方案和程序由校长提名,支部考核,择优任用,在全体教工大会公开;

⑻、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及方案由校领导制定,在教工大会上公开;

⑼、职称评定、工资晋级、奖惩功过、评选各类先进的程序与结果可分别在职评小组、教代会或教工大会上公开;

⑽、学校设备添置、场地租借情况在校务会议上公开;

(11)、学校工作计划、学校大型集体教育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校级家委会上公开。

五 校务公开的途径和形式

1、校务公开的途径——教代会、校务会议、行政会议、教工大会、家委会会议、校内黑板报、家长会等;

2、校务公开的表现形式——教代会是校务公开的基本表现形式,学校按规定每学年召开两次教代会,学校的重大改革、决策、事项要在教代会上公开,接受教代会代表的审议和提案,保证教职员工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

3、对校外公开的内容,通过板报、口头或书面等形式公开。

4、凡是校内外公开的,属结果性公开的必须准确,属过程性公开的必须及时。

5、行政领导在教工会议上向全体教职工通报报优人选,并简述理由。

6、完善有关本次评优、报优工作的文档材料,做到过程或文件等查有实据。

7、对教师的考评,应按程序教师自评,然后学校成立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考评,考评后应把考评结果上校务公开栏进行公布。

8、教师职称评聘:先由学校组织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然后由教师个人申报、述职,再由学科小组初评,评聘小组复评,复评结果予以

公布,征求教师意见,最后由校行政会评定、上报。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本校职务岗位职数、评聘程序、教职工任职资格与实绩、评聘结果予以公布。

六 本实施方案由校务会议讨论提出,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七 本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学校实际情况,及时补充完善。

王府完小校务公开实施方案 篇2

实施校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推进行风建设,进一步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指导方针,确保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的重要形式。实行校务公开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决策民主化,使学校民主建设迈上新台阶,学校管理达到新水平,为使城王府完小校务公开工作健康顺利推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校务公开的原则。

推行校务公开应坚持“突出重点,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凡属学校重大改革、重要事项,教职工群众普通关注的,涉及群众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都必须公开。

二、校务公开的工作组织机构。

为使校务公开工作顺利进行,应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校务公开领导小组,由工会主席任组长的校务公开监督小组。

校务公开领导小组

长:李兆岭

员:秦慧合 董国营 张伟 李红军 侯明常

校务公开监督小组

长:秦慧合

员:侯明常 苏凡菊 陈志法 宿正周

校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计划、部署、实施校务公开工作。

校务公开工作小组负责实施协调、处理、公布主持校务公开工作。

校务公开监督小组负责督促检查,评议校务公开工作及时收集、分析、汇总,校务公开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

三、校务公开的内容。

凡群众普遍关注的涉及群众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都必须公开,主要有以下内容:

1、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安排,干部任免。

2、学校财务收支、收费情况。

3、学校学籍管理招生情况。

4、学校教师职务评审情况。

5、学校教师人事调配情况。

6、学校各类评优奖惩情况。

7、学校基建维修及大宗商品购买情况。

8、教职工住房政策执行情况。

9、学校工作综合考核情况。

10、其他教职工普遍关注的问题。

四、实施校务公开的形式。

1、校务公开的基本形式和主要载体是教代会制度。

凡涉及学校发展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按照民主议事在前,决策公布在后的要求,必须经校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再行公布。

2、校情发布会。

利用行政会、支部会、班主任例会、教职工大会等各种形式发布校情,公开校务,通报问题,及时总结。

3.建立校务公开栏。

设立校务公开栏,定时更换,公布内容做到真实可靠,公开及时透明。

五、校务公开的程序。

校务公开的内容必须按程序、按要求进行。

凡涉学校发展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再公布。

凡属校务公开的内容,要经监督小组审核并经领导小组、监督小组签字后公开。对财务收支情况必须经监督小组全体人员签字后公开,提高公开内容的真实性、透明度。

六、健全校务公开制度。

为保证校务公开工作有序有效进行,把校务公开落到实处,必须健全制度,建立台帐,为此本校决定建立“五个一”制度。

一本校务公开内容登记册:一本群众意见及处理情况登记册;一个校务公开意见箱;一部校务公开监督电话:***

明确专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负责对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的接待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校务公开是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课题,它的实质是“公开”。通过公开让教职工知校情、议校事、参校政,通过完善学校民主政治建设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办好学校献计出力,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上一篇:煤矿标准化制度下一篇: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