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监督委员会的职责

2024-08-15

小区监督委员会的职责(精选8篇)

小区监督委员会的职责 篇1

王媛等150户居民所在的小区,于2008年元月按照《物业管理条例》、在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选举成立了业主委员会,设立了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制定了业主委员会的章程。业主委员会的经费从各业主所交纳费用及物业公用部位的收益中支出。

2009年8月,当地政府批准,决定将小区内一块面积约100平方米的绿化用地,规划给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使用。因交涉未果,业主委员会遂于2009年10月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要求撤销当地政府的行政许可行为。

就业主委员会是否有权作为原告直接起诉当地政府问题,当地政府辩称:业主委员会只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只能就有关涉及全体业主公共利益的物业管理事宜,有条件地作为原告提起诉讼,但对牵涉到小区道路、会所、绿地等公共产权纠纷时,则不能代表所有业主行使权利。如果业主对当地政府用地规划有意见,应以所有业主的名义提起诉讼。

【审判】

法院审理认为,业主委员会虽不属于公民,也不具备法人资格,但其属于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其他组织”,具有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即有权作为原告直接起诉当地政府。

【评析】

法院的观点是正确的。

《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也指出:“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即是说,行政诉讼中的原告可以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本案的业主委员会虽不属于公民和法人,但它属于“其他组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

鉴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七条已指出:“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即行政诉讼中“其他组织”的界定,也可以依民事诉讼为据。结合本案,可以发现业主委员会已具备了上述要件:

一是合法成立。即系按照《物业管理条例》,在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成立,并经选举产生。

二是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即设立了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制定并实际执行着相关章程,如以自己的名义提起本次诉讼。

三有一定的财产。即其虽不从事经营性活动,没有营利收入,但其有各业主交纳的物业管理费用,还可以通过停车场收费、广告牌位出租等物业公用部位、公共设施、设备获得收益,从而保证了业主委员会成员的工资、日常办公经费及其它必要支出。

小区监督委员会的职责 篇2

关键词:国有企业;职工住宅;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服务

一、国有企业职工住宅小区业委会管理物业制度问题的提出

国有企业长期承担与主业发展方向不符的公共服务职能在工资福利外对职工家属区供电、供水、供热和物业管理进行补贴。不仅企业负担繁重,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且往往由企业自主进行管理,服务不专业,与业主之间矛盾突出。2016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指引》(国办发(2016)45号),计划从2016年开始,在全国全面推进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进行市场化改革,至2019年起国有企业不再以任何方式为职工小区“三供一业”承担相关费用。

在“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过渡期,笔者发现一些国有企业职工住宅区的物业管理并没有聘请专业的物业管理服务公司,而是将国有企业的专项补贴资金拨付给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委员会代为进行物业管理。据相关人员介绍,采取此种模式的原因一方面是该国有企业职工小区业主基本上都是该企业的原有职工,在此之前物业管理一直由企业的后勤部门管理,业主不需要承担任何物业费用。而在政策出台后的过渡期,仅仅依靠国有企业的补贴不够聘请物业服务管理公司,业主需要承担一部分费用,而他们不愿意支付。另一方面,他们也担心外部物业管理服务公司的服务质量不令人满意,遂决定交由业主委员会自行管理。

由业委会管理物业虽然能够降低成本,但在实践中,由于业主委员会法律地位不明确、物业服务不规范、物业服务监督不到位易导致业主与业主委员会之间的矛盾重重,所以笔者通过对上述缺陷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二、业主委员会自行管理物业存在的弊端

(一)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有待于法律作出规定

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业主委员会的法律性质的观点目前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业主委员会是社团法人,满足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有自己的名称、能够独立承担责任这四个条件;第二种观点认为业主委员会是“其他组织”,如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针对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金湖金湖新村业主委员会是否具备民事诉讼主体资格的请示一案的复函》认为金湖新村业主委员会符合“其他组织”条件,即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具有诉讼主体资格,最高院认同业主委员会有“原告”主体资格。[1]第三种观点认为业主委员会不具有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根据我国现行《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法》的相关规定,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业主委员会代表全体区分所有权人做出的决议,维护全体小区所有权人的利益,是全体区分所有权人实现共有物业管理权的自治管理组织的核心机构。”[2]业主委员会只是按照业主大会的授权行使权利,不具备法人的地位。

由于国有企业职工住宅小区不同于商业小区,许多国有企业职工住宅小区到目前为止很大部分共有面积仍然属于国有企业,即国有企业和业主共同拥有小区的所有权。这种由业主委员会进行物业管理的模式主体进一步增多,业主委员会、国有企业、业主、雇员等。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导致最终责任承担者模糊,产生新的纠纷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

(二)业主委员会自行管理物业欠缺专业性、规范性

当前,由于业主委员会并非专业的物业服务机构,本身不具有物业管理的资质,在物业服务过程中往往因服务不规范而与业主产生纠纷。

1.缺乏资质,服务水平差

实践中,业主委员会聘请物业服务人员时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选拔标准,服务人员的专业性无法保证,容易造成服务与收费标准之间的差距。同时由于聘请的服务人员往往具有临时性,导致只向业主提供某几项服务,如保洁、安保服务,而对绿化、公共设施维修等服务一般是采取出现问题后再聘用临时员工进行服务,无法保障小区的服务质量。

2.收费依据不明确

一方面,由于业主委员会在进行物业服务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体系、制度和标准,收费依据不清不楚;另一方面,业主委员会目前的法律性质不明确,一些业主委员会无法提供合法、有效的专用发票,如2015年,怀柔法院审理的一宗小区自主物业管理纠纷案,“有发票,我就给钱,没发票,就不给。不能说你随便给我开个收条,我就给钱吧?”[3]因此业主与业主委员会之间易产生纠纷。

3.人员管理不规范

一是根据现行法律,业主委员会不属于劳动法上的用人单位。业主委员会不能与雇佣者签订劳动合同、不能为雇佣者办理社会保险,缺乏相应的利益保障,雇佣者不能受劳动法上的保护,业主委员会与雇佣者之间易产生纠纷。二是业主委员会缺乏规范的管理架构进行员工管理,如缺乏员工考核机制、薪酬机制等,导致雇佣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人员管理比较懒散。而且员工的流动性也非常大,多为短期、临时性的,难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因此人员管理易混乱。

(三)业主委员会自行管理物业欠缺有效的监督

首先,角色错位导致监督不到位。业主委员会扮演的原本是替全体业主维护权利并监督物业管理工作的角色,但是,业主委员会在实行物业自管后却又成为物业管理的主体。自己没有办法监督自己,从而导致监督不到位。

其次,业主大会难以形成有效表决导致监督不到位。一是各地政府基本上遵循的是“业主的表决权属于物业所有人,每一个业主票数的权重是由每个业主所拥有的物业份额来决定”的原则。表决权按照面积计算,由此易出现少数或部分产权人控制或操纵业主大会的局面。二是法律对于法定表决数的规定,实际上是比较难以达到的。《物权法》规定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筹集和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业主有自己的工作和活动空间,自由度较高,对表决事项的意见多数是较为懒散,集体讨论很难做到,缺乏固定的会议机制,对于大型居住小区来说更是如此。

最后,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缺乏导致监督不到位。一方面,国有企业没有相应的对业主委员会进行物业管理监督的配套机制,不能对业主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一些下级执行部门后续监督意识薄弱,抱着只需将专项补贴资金发放,不论后续物业服务质量到底如何的心态展开工作。从而导致业主委员会管理物业的工作中缺乏有效监督的弊端。

三、完善国有企业职工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管理物业制度的建议

(一)明确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确定归责主体

依据上述的关于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的观点,笔者比较赞同第三种意见,即业主委员会不具有法人资格。虽然业主委员会也需要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但业主委员会不以行政登记为成立要件;而且业主委员会对外进行民事活动,是代表广大业主的利益,无独立的意思表示;发生纠纷时,如果业主委员会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权利,业主委员会无能力也无财力独立承担责任,一旦赋予业主委员会民事主体资格,其无财产可供执行,将导致执行不能的尴尬后果。实践中,如果赋予业主委员会民事主体资格,目前还无法操作,因此其不宜为民事主体。

虽然业主委员会不宜为民事主体,但并不意味着其丧失诉讼主体资格问题。实务中,最高院的一些批复赋予了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资格。在《物权法》起草过程中,许多立法专家认为,暂不对业主委员会的诉讼主体地位规定,对侵害业主共同权益的纠纷,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法规定,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4]有关业主委员会的诉讼地位,既涉及到区分所有权人共同体外的第三人,也包括业主委员会与单个或部分所有权人,[5]还包括业主委员会中负有责任的个体的诉讼。

1.业主委员会与区分所有权共同体外的第三人的纠纷

由于程序上,业主委员会系依照法定程序由业主大会选举产生,并且在房地产主管部门做了登记;目的上,业主委员会代表和维护全体业主的利益,因此由全体业主承担责任。但是必须满足一定的程序和条件:一是必须经过业主大会的特别授权或是满足法律规定数额业主的书面同意。二是在由全体业主承担法律责任的纠纷类型上,须是涉及全体业主的切身利益。

2.业主委员会与单个或部分所有权人之间的矛盾纠纷

由业主委员会自行管理物业的模式常常涉及此种纠纷,我国《物权法》第78条第2款规定“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侵害了业主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业主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业主可以通过撤销业主委员会的决定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因此,在采用由业主委员会管理国有企业住宅小区物业时,不仅需要拥有部分公共建筑面积所有权的国有企业的同意,也需要小区内业主的授权或经过业主大会的决议,否则在实践中,极易因业主委员会无授权而发生物业管理纠纷。

3.实践中,业主委员会在未经业主大会的授权、未经广大的业主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开展物业服务活动,并将相应收益归入个人包囊

在此类以业主委员会为当事人的纠纷中,业主委员会在没有授权或超越授权的情形下,进行具体的民事行为,若相应的后果由业主委员会承担并进而由业主所有的财产来承担,那么就有失法律权、责相衡的公平原则。在此种情形下,应突破业主委员会的“面纱”,由业主委员会中负有责任的个人以其自有财产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提高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服务的专业性、规范性

一是对物业服务进行分类管理。通过对物业服务进行分类,大致分为普通物业管理服务和专业物业管理服务,一些不需要专门技能、易操作的物业服务工作即可由业主委员会人员或雇人从事,例如,代收水电费、清洁卫生工作、安保工作等;而需要专门技能、难度较高的物业服务工作则可以发包给专业的物业服务企业,比如水电维修、水沟清洗等工作。采取该种综合模式,一方面可减少开支、另一方面也可提升服务质量。

二是制定物业管理服务规章制度。业主委员会在进行物业管理服务过程中,应当依据法律法规、业主大会的决议制定相应的物业服务规章制度,明确物业费用、物业服务内容、物业服务人员等方面的标准和运作程序。定期在物业管理区域内显著位置,将服务内容、服务标准、计费方式、计费起始时间、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以及收费依据等进行公示。

(三)完善对业主委员会自行管理物业的监督

国有企业在该过渡阶段需发挥好监督作用。制定有效地考核机制,通过定期对业主委员会的物业管理服务质量进行考核确定补贴额;制定有效地财务监督机制,如通过定期对业主委员会的物业管理财务进行考核,确保专款专用,对于单笔支出超过一定额度的物业费用,需要经过该国有企业的批准等措施。业主大会也应该发挥其监督作用,每一个业主都需要为维护自身的权利而积极地参与到其中。

四、结语

由于业主委员会法律地位不明确、物业服务专业性差、物业服务监督不到位导致业主委员会管理物业模式中业主与业主委员会之间的矛盾重重。在“三供一业”过渡期,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呼吁应当尽快规范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明确规则主体;同时对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服务进行分类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提高物业服务的规范性;发挥好国有企业和业主大会的监督作用,这样才有助于减少物业服务纠纷,促进国有企业职工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市场化改革。

参考文献:

[1]王磊.解析两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业主委员会的复函与裁定[J].司法天地,2007:(9)

[2]陈鑫.建筑物区分所有权[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3]小区自主管理引发新纠纷业委会为何跟业主打官司?http://news.youth.cn/sh/201508/t20150820_7029428.htm2015-8-20

[4]柏玲.论业主委员会的诉讼主体资格[D].厦门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5]王忠锋.论我国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J].东南大学学报,2011(13)

作者简介:

小区业委会财务监督员工作职责 篇3

- 及时完成月度关帐工作,包括凭证的审核以及资产负债帐户的审核,确保相关成本费用预估的准确性。在审核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跟进和解决相关问题。

- 对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提供相关解释与合理建议给管理层。- 协助年度外部审计,包括审计所需资料的提供,财务报表的提供以及审计相关问题的解答等。

- 对各区财务反馈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

村民监督委员会职责 篇4

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在工作中要谦虚谨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得假公济私、滥用监督权力;

三、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应当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村党支部有权对违反规定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给予相应的处理。性质较重的,应当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处理。性质十分严重的,应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依纪依法处理。

四、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时间为每个月不少于集中办公一次,由主任负责如今,研究履行监督职责的重要事项,每月向支部报告工作不得少于一次;

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职责 篇5

村务监督委员会在镇纪委和村(居、社区)党组织的双重领导下,独立行使监督权,向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支持配合村(居、社区)“两委”依法开展工作,对其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及执行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情况进行监督。

(二)对落实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村级“三重一大”事项民主决策情况进行监督,全程监督“四议两公开”决策及实施过程,并做好相关记录。如发现村“两委”未严格遵守“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应督促其重新召开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三)对村务公开、党务公开情况进行监督,认真审查公开的内容、程序。监督村(居、社区)“两委”按上级规定和群众要求全面如实公开。督促村“两委”就群众提出的疑问、意见和建议作出答复和承诺,必要时应督促村(居、社区)“两委”及时重新公布,村(居、社区)“两委”应在一周内予以答复。

(四)对村级财务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参与制定本村集体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并监督资金收支全过程。

(五)对村集体经济合同和项目招投标情况进行监督,严格监督集体投资项目和资产、资源处置的公开竞价、招投标过程,并参与重要经济合同的签订,督促村(居、社区)“两委”及时变更和完善资产、资源台账,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集体资源有效合理利用。

(六)对村干部履职情况、“双述双评双公开”制度和群众询问、质询问题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必要时提出意见、建议或批评,定期向村民(代表)大会和乡镇(街道)纪委报告监督情况。本村五分之一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联名要求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委员会未在法定时间内启动罢免程序的,可督促村民选举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投票表决。

(七)及时收集、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督促村(居、社区)“两委”班子及其成员廉洁勤政,秉公办事,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每年对村“两委”及其成员廉勤情况逐人逐项进行评鉴,评鉴结果作为乡镇对村(居、社区)“两委”考核的重要依据,所占分值不低于总分的20%。

小区监督委员会的职责 篇6

目前, 经审工作存在的不足, 各单位均设有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 配备人员多数对财务, 审计知识不了解, 对监督职能不清, 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对工会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就没有发挥好有效的监督作用。不开展实质性的经审工作, 从不审查原始凭证等, 没有收集审计证据的各种具体环节, 对会计资料真实性, 经费收支的合法性, 不能进行客观公正, 合理评价, 对报表中各项数据组成不清, 只是简单地开个会, 宣读收支会计报表及经费预算, 然后举手表决, 就算经费审查通过了。有职工代表认为会计报表专业性强, 反映支出数比较笼统, 细化程度不够, 不通熟易懂, 只能听之任之, 对这种经费审查认为形同虚设, 流于形式, 走走过场。有职工代表认为, 工会委员会配有专职人员, 而经审委全是兼职人员, 经审工作缺乏独立性, 加之一些工会领导对经费审查工作认识不到位, 重视不够, 认为工会经费不多, 多数用于职工, 没有必要开展实质性审查监督工作, 视经审工作为摆设, 只是作为完成上级考核工具, 经审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总之, 大家对经审工作认识不够, 致使经审监督工作难开展。

怎么看待和分析经审委如何围绕工会工作, 建立完善经费审查监督机制, 更好发挥经审监督职能, 提高经审工作水平, 使用好工会经费, 为职工提供更加优质服务, 现就强化经审监督功能谈几点建议:

一、强化经审委经审监督功能, 领导重视是保障

《工会法》、《中国工会审计条例》、《工会会计制度》赋予经审委监督职责。经审委是代表职工会员对工会经费收支和财产管理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审查监督, 使其符合规范要求。经审监督主要是利用真实会计信息, 对工会经济活动正确反映和监督。

随着工会资金来源渠道增多, 经费总量不断加大, 资产规模扩大, 如:划拨给工会管理的职工福利费, 各种健身体育器材采购经费等, 由此也发生了一些复杂的经济活动, 不规范行为。

从实施新《工会会计制度》执行程度来看, 经审监督力度不够, 监督功能弱化。好职工根本不知道经审委的存在, 只把它作为一项摆设要求, 不算违法。经审监督不利还表现为:一是会计提供信息不对称, 经济活动反映项目不清, 原始凭证有改头换面现象。二是有些财务人员缺乏相关法律意识, 他们更能接受的是领导的签字, 缺乏分析经济活动内容的能力。三是执法不严, 明知故犯, 用形式上的合法经济内容演示事实上的不合法。为此, 强化经审监督功能, 是维护《中国工会审计条例》的权威, 只有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中国工会审计条例》, 特别要把工会领导经审工作认识提高到“依法治会”的高度上来, 改变对经审工作不重视现状, 进一步提高经审人员责任感, 为经审人员履行经审监督职能创造出良好工作环境。

二、强化经审监督功能, 提高经审人员自身素质是根本

经审委是工会委员会经济活动工作的护航者, 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会工作质量。加强经审委队伍建设和管理, 是经审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经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 提高业务素质, 应充实更新审计知识, 更新观念, 不断刻苦钻砧新知识, 避免发生知识脱节和断档现象, 使自己成为熟悉政策, 精通业务, 一技多能的有用人才, 理直气壮的行使经审监督职能。

三、强化经审监督功能, 持之以恒是关键

监督除发挥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之外, 经审工作应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对经审工作考核指标进行量化, 同时, 要做好经审工作各项制度的落实, 制定相应实施办法和细则, 增强制度的针对性, 经审中始终坚持事前、事中和事后审查工作, 规范经审工作程序, 如:定期对下拨各分会活动费使用情况的审计;职工大型活动费审计;对大型健身器材审计。更好地强化管好, 用好工会经费, 管好工会资产。

严格把握好以下关系:一是处理好经审监督与会计职能关系。二是处理好经审监督与会计核算的关系。三是处理好经审监督与会计决策的关系。四是处理好经审制度与工会委员会自主权关系。

四、强化经审监督功能, 认真落实健全经审监督体系

完善经审监督机制, 保证经审人员合法权利。坚持做到先审后批制度, 大的项目开支由工会委员会集体讨论, 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原则, 真正起到防腐堵漏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作用, 维护经审监督的严肃性。

总之, 进一步加强工会经审体系建设, 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 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环节。多与工会委员们深入基层了解职工的所需、所想、所盼, 当好职工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协调人、第一帮扶人, 真正让职工感受到工会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充分发挥经审工作在经济管理作用, 提高资金的使用。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生活方式转变, 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认真履行职责, 不断提高工会分会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 让职工在本职岗位上多作贡献。加强工会经审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工会经费的管理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全面发展。

小区监督委员会的职责 篇7

在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优家村,67岁的农民屠龙春曾是著名的“上访八大金刚”之一,在当地远近闻名,前后共去北京、杭州上访30多次,其复杂上访经历使隔壁村村民都来找他请教上访经验,上访资料他一个人都挑不动。“以前村里村务不公开,大家总怀疑干部有问题,村民代表会议对重大问题不讨论。我们没办法,就只好上访找上级部门审计村里经济情况。现在做事公开了、透明了、有监督了,我们服了。当然就不上访了”。

屠龙春所说的变化就是在浙江省已经实施近6年多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所带来的。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对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高度重视,提出要在完善制度规范、增强监督实效上下工夫,尤其要突出对群众关心的村务活动的监督。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浙江农村经济的发展,各地村干部手中权力越来越大,管的钱越来越多,在东部发达地区农村,村级可支配资金甚至上亿元。当村干部决策不民主、村务不公开、财务不规范、原有监督组织监督乏力时,谁来实施有效监督?当非党村干部违法违规,不够司法机关立案标准,纪检监察机关又无法监管时,谁来负责查处?当村民依法提出要求罢免村委会委员,村委会自身又不组织召开罢免会议时,谁来组织启动罢免程序?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应时而生。

完善村民自治

破解“半拉子”民主难题

与国情相适应,中国基层民主往往由农村起步。2004年6月,中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在浙江武义县后陈村诞生,该村村民代表、原老上访户张舍南通过村民代表直选成为第一任“监委会主任”。武义县委书记江跃进表示,制度运行6年来,该村一直保持“零上访、零投诉,零违纪,零违规收入”状态。

据悉,2009年年底,浙江省30032个行政村已经全部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覆盖面达100%。村监委是传统村“两委”之外的新增一“委”,由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独立行使村务监督权,候选人应是非村“两委”的成员及其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的村民代表。监委会成员除了党支部召开的会议外,其他会议都有权参加,直接对村民代表大会负责,一般下设民主理财、村务公开监督、重大村务决策监督、工程建设和资产管理监督等多个小组。

浙江省纪委常委张伟斌表示,从各地自治实践看,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制度相对成熟,民主监督往往比较滞后薄弱,不少地方民主选举后,民主监督没有跟上,形成了所谓的“半拉子”民主,村民自治变成了“村官”自治。

他说,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建立,较好地弥补了过去村务决策监督、管理上制度性、结构性缺陷,改变了村“两委”领导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状况,解决了村级民主监督缺位、失位、错位的问题。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议事机构,以村民委员会为管理执行机构,以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机构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在浙江已基本建成,各地也在陆续铺开。

天台县三合镇下峧村团支部书记周孝钭告诉记者,本村民风彪悍,稍有不合,再加上以前没有畅通的投诉渠道,村民很容易“干起架来”,他以前并不愿意掺和到村子事务中来。监委会极大扭转了这种局面,大家的意见得到表达,刺耳的矛盾就少多了。“现在无论工程招标还是决策,都是公开的。猜忌少了,大家就更愿意在村里做些事情”。

强化公权力监督

绝不“相互卖面子”

村村有本难念的经,涉及到钱,这本经尤其难念。嘉善县优家村村监会主任张祖旗跟记者分享了自己的一次经历。2008年5月,村委会下属的治安组在处理纠纷时不慎将闹事的外地人打伤,产生了5000元医药费,村委会认为是执行公务时发生的意外,要求集体支付予以报销。但是村民有不同意见,村监会理财小组认为这是个人过错,不应该由集体买单,因此不同意签字。最后,村“两委采”纳了村监会的意见,扣发治安组当事人1个月工资奖金作为医疗费赔偿金。

这件事情让张祖旗感慨,“以前要是有类似情况,互相卖个面子,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自村监会成立以来,已经4次拒签违规发票,村干部权力得到重点监督。

村监会全面加强了对村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不仅如此,对涉及村务的重大问题,台州市还启动了村务监督两级会审制度。台州市纪委书记陈章永告诉记者,村务监督重大、复杂、疑难事务由乡镇(街道)纪(工)委主持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会议进行二次会审,确保问题得到公正、公开、公平的解决。

湖州市、台州市天台县则对遏制村官权力出台了更严厉措施。湖州市纪委副书记张建明表示,湖州规定本村1/5有选举权的村民联名要求罢免村委会成员,村委会未在法定时间内启动罢免程序的,经乡党委、政府同意,可主持召开村民会议投票表决。天台县纪委书记张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村委会成员与村务监督委员会出现意见分歧,可以先报镇纪委、县纪委解决,或者召開村务联席会议进行评议。如果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可以在所有村民代表都签名同意的情况下,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启动罢免程序,投票对该村委会成员进行表决。

中华全国律协全国知识产权委员会委员、高级律师戴敏华就上述措施表示,村务监督委员会被授权在特定情况下主持召开罢免会议的规定化解了村委会不愿意召开会议,由自己罢免自己的尴尬,为今后村民组织法的修改提供了前瞻性的立法参考价值,提高了村级监督组织的威慑力。

专家表示,村监会的广泛建立带来的村级财务公开、决策公开、重大事务公开也意味着创新与加强社会管理的新模式,有助于农村各项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有效化解越级上访

制度群的合作运转更加重要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另一大亮点是极大地缓解了越级上访及信访问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浙江全省、各地市的越级上访、信访量大幅下降:2009年浙江纪检监察机关受理反映农村党员干部的信访举报同比下降6.71%,2010年又下降了15.5%。台州市纪检监察机关2010年受理反映农村干部的信访举报,同比下降7.6个百分点。2010年上半年,嘉兴市嘉善县涉及村干部信访量比2007年同期下降了34.8%,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下降了56%。2005年,金华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法违纪农村党员干部621人,2010年为504人,下降了18.84%。

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赵虎吉表示,要使村务监督委员会更好发挥作用,各项制度之间协调运行非常重要,因为任何一个制度都是在制度群中运行,都不可能单独发挥持久作用。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制度群应该包括:上级管理、党支部制度化水平(尤其是公开化建设)、村委会制度化水平等。其中,党支部的制度化与公开化水平是制度群中关键的一环。

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职责 篇8

1、协助项目经理落实国家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及企业规章制度。

2、监督和协助本单位贯彻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解决劳动安全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改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

3、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卫生的合法权益。

4、参加伤亡事故调查,查清事故原因和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总结教训、监督、协助企业采取防范措施。

5、对生产设备、防护设施、工作环境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报告,督促解决。

6、发现明显危急工人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立即报告,并组织职工采取必要的避险措施。开展“两个

一、两本书”活动。

7、监督行政按规定发放劳动保护用品、用具和定期对职工进行健康检查,督促和协助行政落实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有关规定。

8、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符合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规定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问题严重的,下达《限期解决问题通知书》,要求限期解决,对拒不执行的,建议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性措施。

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职责

天津宝武公路工程项目经理部

上一篇: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电影工作的意见下一篇:建筑集团公司经营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