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校合作方案

2024-06-22

企校合作方案(精选5篇)

企校合作方案 篇1

在现代金融危机的大前提下,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内在潜力,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因此,走出去,引进来,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不同的方式,各有所长,重要的是因“地”制宜,重在“结合”。因“地”制宜,即根据学校条件、专业要求来决定企校结合形式。因此,___餐饮有限公司要用最优质的服务和合作模式真诚寻求各大院校合作。

【公司介绍】

近年来,公司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人才强企之路,大力实施“人才兴企、科技强企、品牌树企、文化促企”的发展战略,希望通过企校合作,让众多高校专业人才在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促进企业的快发展、大发展。

1、___的人才理念

企业大力实施“人才兴企、科技强企、品牌树企、文化促企”的发展战略。企业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建立起引进、使用、留住人才的良好机制。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梯队和文化素质结构,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管理团队,锻造一流的员工队伍。

“吸纳人才 、善用人才、发展人才”是___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___在用人上以“以人为本,任人为贤”为原则。以“忠、诚、能”为衡量标准。 即坚持以品德第 一,能力第二为任用标准;坚持“有德无才,其德可用;有才无德, 其才难用”之造才原则。

2、成立企校合作领导小组,保证企校合作有效运行

公司于20__年成立了由公司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企校合作领导小组",由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___先生担任组长,下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分析、研究企校合作的模式、方法,找准人才定位,明确合作方向,全面指导协调公司企校合作及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各项工作。

【合作目标】

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企校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院校教育与企业管理现代化、实现教育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合作模式。

【合作优势】

1、就业优势:金融危机的大前提下,失业率居高不下,毕业即意味着失业。为缓解学生就业压力,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学校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到企业一线进行实习,不失为一条两全其美的路子。我们公司将与学校不定时联合举办各类就业指导座谈会,随时提供最新的就业资讯,让学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不再徘徊。

2、服务优势:我们将免费提供最人性化的服务,根据学生的条件、能力、要求等,为学生制定最佳的就业实习方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同时也为学生指引一条成才之路,铺就一生。

3、培训优势: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企业和学校加强培训方面的合作,培训基地可设在学校,如职业技能培训等。这样学校既有经济上的收益,更有多元化办学的社会效益。公司将免费给学生提供岗前培训和指导,让他们更快地融入到社会中去。

4、宣传优势:本着利益共享,资源互用的原则,企业和学校利用彼此的宣传平台和现有资源条件进行就业形势和我司优势宣传,扩大影响。

5、市场信息优势:“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个基本模式,它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我们公司将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提供最新信息:包括市场需求信息、实用技术信息、热门专业等信息,为学校提供一个培养人才的方向和目标,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减少学校和学生的盲目性,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6、勤工俭学和实习:我们将提供学生各种勤工俭学和实习的机会,公司利用自己与其他企业人力资源合作的优势安排一部分学生带薪实习,让他们既获得了收入,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合作内容或方法】

1、协助我们公司调查表、宣传单(册)的发放和信息采集。

2、开辟就业专栏,在校园网站、广播、院报等媒介介绍宣传我公司。

3、定期安排一定数量的人员到我公司进行毕业实习或者其他实习活动。

4、如有必要时,提供一定的场所。如讲座,座谈会等。

5、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在必要时候,我们公司将提供一定的经济赞助。

6、其他合作事项。

企校合作方案 篇2

一、校企合作模式概述

校企合作模式跟社会本位模式、企业本位模式和学校本位模式是不一样的, 它属于第四种职业教育培养的模式, 它是以社会、市场需要作为向导的企业与职业院校两方一起教育人才的一种模式, 实质上来讲, 它是职业教学为了实现企业对人才的发展要求而实施的实践办学的一种形式, 它是以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与社会教育作为目标的前提条件下, 组织职业院校跟服务部门、行业和企业等一系列的机构加强合作的标准形式, 它的含义是注重企业和学校借助双方的资源实施全面的合作, 目的是为了确保人才的质量与规格。借助这些形式, 使得学生的实践练习和理论有效地统一起来, 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实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模式的最根本内涵是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职业教育有效地统一起来, 进行更好的互动, 实现共赢;它的核心是双向参与、工学结合和产学合作;它的目标为提高企业的人才质量与职业院校的办学效益, 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校企合作应符合的原则

1、为企业服务原则

职业院校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为企业服务, 它决定着合作是否成功以及成功率的多寡。职业院校应主动深入相关企业做调研, 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技能需求、用人标准进而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 并积极和企业合作开展业务培训, 给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2、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本质上来说是双项活动, 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其实是高度一致的。

3、校企互动原则

学校应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学习新工艺、了解新设备, 培养理论教学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兼备的“双师型”人才。通过校企互动, 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校企合作模式

1、双元定向模式

也就是即企业和学校签订协议, 以学校的招生代替企业的招工, 双元也就是指企业以后的工人和学生。企业与学校签订“双元定向”的教育协议, 一起制定教育规划, 由学校培训学生的基础理论课与文化基础课, 让企业培训学生的操作技术, 在一年或者是两年的学习之后, 成绩合格的学生就能够走进企业, 充当企业的准工人。

2、订单培训模式

创建企业和学校合作的人才订单式的教育模式, 结合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 学校跟有关的企业签订人才订单。如此能够首先将学生在毕业之后的问题解决, 随后将教育规划制定出来, 并把教学内容安排好, 实施质量评估标准与实训方案。学校需要一直将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实施实践教学, 将毕业学生的素质大大地提高, 以实现企业的“订单”需要, 实现跟企业的长期合作。

3、进修提升模式

在地方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 企业当中的职工希望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层次与专业技术水平。职业院校能够联合企业对这些职工实施化工培训, 且要结合企业的工作时间, 实施半工半读班、周末班、夜班等一系列的形式。在互相协商的前提下, 制定考核标准、实训要求、课程设置和培训规划等。这能够使企业的岗位需要和学校的教育目标同时进行, 企业的生产任务和学校的教育内容也是同时进行的。这能够大大地提高学员的操作技能与文化素质, 且能够使学员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这种模式不管是对学员、学校, 还是对企业都是非常有利的。

4、学用结合模式

学用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产学结合, 实施产学相结合的模式, 学生就能够在最为真实的企业环境当中进行实践, 这促进了工学结合培养规划的进行。企业的招工来源于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当中, 企业跟学校签订有关的协议, 学校的招生和企业的招工统一起来, 企业和学校一起招收具备两种身份的学生, 也就是企业以后的工人和学生。在招工完成后, 在7、8月份的时候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 以熟悉化工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生产环境和生产设备, 并使学生了解企业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职业素养与知识技能。在9月份的时候, 课堂的教学正式开始, 在实施课堂教育的过程中, 组织学生到企业参与实践。在寒假的时候, 再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以使实践和理论教学能够统一, 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教材理论的热情, 与此同时, 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学习一些实训技能。

四、几点反思

1、专业和课程设置稳定性差。

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要根据企业要求设定专业和课程, 只要合作企业的变更、发展等外在因素的变化, 都将导致学校专业及课程设置的变更, 使得专业和课程稳定性相对较弱, 不利于专业建设的稳步发展。

2、教学资源重组频繁。

在合作中要结合企业岗位性质, 改变师资结构, 场地布局等。一旦合作项目更换, 必然要调整培训内容、师资结构、场地布局等, 造成教学资源重组频繁, 给学校常规教学带来一定的冲击。

3、合作层次不深、水平不高。

目前的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合作, 运作程度偏低, 大多是学校主动寻求合作企业, 企业较被动, 甚至有点“一厢情愿”的感觉。合作层次不深, 没有将学校或班级办进企业, 也没有将企业的某个车间引进学校, 更没有校企合资开发项目。

企校合作面点人才培养的实践探讨 篇3

企校合作与面点人才培养的现状

企校合作的发展。随着近几年餐饮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保证人才的流入,企校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的课程后,学校推荐到企业进行培训上岗的实习,利用企业优势资源,开展专业的技能培训,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管理,合理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专业的技术人才。这本是企校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企校双赢的发展模式,但由于目前企校合作机构的不完善,企校合作对人才的培养方面大多都没有太大的效果。

当下社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怕吃苦受累的情况,尤其是餐饮行业工作量更大,学生对职业的接受度不高,没有积极性,甚至有抵触情绪,无法真正掌握职业技术。有的则是不自信,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心态不稳,最终因不能适应工作而跳槽、离职,导致企业人员流动增大,投入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学校并没有真正在意企校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学校将企校合作当做是为毕业学生提供岗位、提升就业率的一块踏板,仍是只注重学生书面知识和基础技能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最终是教育出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学生毕业后综合能力不够,而且整体心态素质偏低,不仅没有专业的技术,无法为企业创造价值,反而需要企业重新投入前期的培训成本,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再者,有的企业对于实习生的管理模式不合理,实习生薪酬较低,生活条件较差,导致学生对企业不放心,积极性不高。有些则是企业对学生要求较高,未有过实践经验的学生大多都无法真正适应,而企业未对此情况做到充分的准备,觉得无法在企校合作中真正取得效益,认为重新的培养增加企业负担,最终企校合作的作用没有得到完整的发挥。

面点人才培养的现状。面点技术学生大多是中高考后基础知识较差的部分群体,学生的基础知识、文化素养都还是较低的,应试教育情况严重,没有真正的实践技能,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品德素养方面也没有得到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也较差。而学校虽然考虑到这样的情况,但却没有足够重视,还是注重于面点技术学生的基础技能的提高上,没有落实学生的职业素质方面的培养,导致大部分的学生毕业后“眼高手低”,学生无业可就,企业无才可用。

目前面点人才的教学的内容大多还是老套,停留在老式面点的教学中,忽视了经济发展,人们对饮食营养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企业也针对人们的需求不断发展,研究出许多以养生、营养功能出发的面点食品。而学生们没有创新精神,学校也不注重培养,导致学生就业后达不到企业需求的面点技术,做不出企业需要的产品,无法成为专业的面点技术人才。

有些学校则是教学设备不完善,教师的知识水平也未提高,没有从社会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方面出发,无法让学生真正实践,课堂教学没有科学性,从而并未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施企校合作对面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学生的就业需求。现代社会发展,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也高,餐饮企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对人才的需求则大大增加。大部分的企业未吸纳人才所投入的成本都较大,而且大部分工作已久的社会人士对面点职业的求职意向也不高,而企校合作,吸纳经验不足却有基础技能的学生,不仅减少社会招聘、培训投入的成本,学生在企业实习工作也能渐渐融入职业环境,减少企业的人员流动造成的损失。大部分的学生都期望在毕业后能有一个好的就业岗位,学校也希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在企校合作中,学生不仅能从中得到锻炼,也能不在为就业问题而发愁。学生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又为学校解决了实训费用的问题,既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渴求,也满足了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需要。

提高面点人才的实践能力。由于有的学校设备不足或是资源不足,学生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技能指导,面点技术人才的专业技能也无法提高,而企校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双方在教育和培训工作中发挥各自优势。企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让学生增强专业技能,企校双方的资源结合,给以学生全面的指导,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从而避免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的情况发生。

增强学校的教育特色。目前社会的发展迅速,学校的老师却大多处于理论深厚但面点专业技术一成不变的情况,学校的面点人才的教学与社会的实际情况脱轨,学校的教育与社会实际人才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企校合作则增加了学校的教育特色,重视人才的培养,学校也可通过企业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了解社会需求,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方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出真正的社会需求的人才,增强了办学的灵活性。

(1)企校采取订单式合作。企校之间采取订单式合作。签订协议,学校则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面点人才,企业可参与学校制定课程,为学生制定正确的教学内容,学生将要毕业时安排到企业中实习,企业支付合理的报酬,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专业的面点技术,也能让学生跟容易适应岗位,企校合作的成效也更为显著。

(2)学校加大实训的投入力度。因为餐饮经济的发展迅速,学校应及时地调查市场情况,对面点技术专业的设施要有所改善,引进先进的设备,让学生能更多更有效地得到实践机会,掌握专业技能。开展各方面形式的培训,让学生能在各个行业的领域中都有所涉猎,如饮食营养卫生,食品艺术雕刻方面等,取得更好的育人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需要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仪态教育方面有所投入,寻找专业的老师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步入企业后能更快适应工作并受到赏识。

(3)完善企校合作机制。建立双方互利互惠的机制,让双方都在在合作中取得利益,共同进步,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帮助企业宣传品牌文化,企业则为实习学生提过就业岗位,合理发放薪酬,提供设施及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的面点技术。企校之间还需要定期审查,也要在法律上有所保障,更好的保障机制是双方可持续共赢发展的目标。

(4)制定考核制度。企校之间可对学生的技能学习情况建立考核制度,通过双方的培养,进行职业素质、实践技能等各方面的考核,判断学生的成绩结果是否合格,全面地造就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若对成绩优秀、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可提供相应的奖励制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也是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随着餐饮行业的发展,面点技术人员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企校合作的模式则是与时俱进。社会与企业需要发展,学校也希望教育处优秀的学生,企校的合作为面点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专业的教学理论,也提供了先进的教学设备,这一合作模式大大的提高了职业人才的专业技能。企校合作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做到了真正的为社会培养人才,在教育模式、理念方面形成特色,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能力与传授知识统一的教育意义,值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广。

(作者单位:阳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合作高考美术生合作方案 篇4

合作培养美术专业高考生实施方案

一、华屹教育·美术教育培训中心简介(以下简称华屹)

1、地理位置简介:华屹坐落于人文底蕴丰厚的合肥蜀山区,紧邻大蜀山,宁静优美的环境,营造理想的学习氛围。自创办以来,短短几年,取得优异的升学成绩。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青睐。

2、师资力量简介: 华屹由省内外优秀的高校美术毕业生共同创办,致力于美术高考培训。中心聘请职业画家,美术学院教授,省内高考阅卷教师亲临讲座指导,由美术功底深厚的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美术毕业生担任授课。

根据多年的高考培训经验,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和应试方法。完善的教学配套设施,大量的专业图书和各种必备的影像,范画,资料可供学生学习。中心注重对学生针对性训练和思维启发,以质量和责任为教学核心,真正做到对每个学生负责。华屹想教给学生的不仅是掌握画画技巧更要懂得如何用艺术家的眼光去思考,让考生在华屹培训时期能树立起远大的艺术理想,这样才能走得更长,更远。

二、合作概述

双方本着诚实守信、共同进取、携手发展、共创佳绩的原则并以华屹教育·美术教育培训中心作为培训基地为前提,对xx中学美术专业学生进行美术专业培训为目的,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进行自愿合作。

1、明确一个目标:在均衡发展的理念的引领下,实现双方的美术教育发展水平、办学质量的共同提升。

2、坚持两项原则:其一为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原则。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双方都形成了一些自己的亮点,这些亮点为双方的相互借鉴提供了现实依据,同时这些亮点背后所蕴含的价值意义也能拓宽双方的教学乃至管理视野,点燃思维的火花。所以确立这种取长补短的原则有利于双方以平等、民主的心态合作交流,更有利于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其二是自主发展,各求特色原则。学校的生命线在于教育教学质量,而办学特色应为学校荣衰的生命力所在。双方特色化的办学追求既顺应了这个崇尚多元价值、倡导个性张扬的时代潮流,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

3、突出三个领域的合作:其一是美术专业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在学校管理中越来越被重视,同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学校存在的合理前提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也是现代学校的终极目标所在。其二是教学常规管理,规范的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学校的管理重心所在。我们在开展美术专业教学的基础上,认真探索双方常规管理的合作制度建设与合作管理模式。其三是美术专业教师的发展。学生的专业成绩离不开专业老师的教导,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共同合作下,我们将与美术专业教师共同努力探索,不断进取,为学生辉煌的艺术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4、荣誉共享原则:贵校美术专业生在本中心学习时,所取得的全部荣誉将被视为贵校和本中心的共同无形财产,双方均可在适当时间与于使用。

三、合作方案及内容: 1.合作期间华屹将对贵校所有学员进行封闭式的教学管理。

2.合作期间华屹负责提供培训场地、专业课相关教师、学员食宿,并对贵校学员进行日常管理。

3.合作期间华屹负责收取学员所缴纳的学费等其他相关费用,并开出相关具体收据。贵校有权进行监督。

4.合作期间对于贵校学员的费用收取经双方协商后进行收取。

5.合作期间华屹确保贵校学员专业课达线率达到(当年省内美术专业最低本科录取分数线)85%以上。(晚于统一入住培训学员将不予统计)

6.合作期间贵校每学期可从华屹教育·美术教育培训中心,扣除每一位本校内美术高考生专业课培训费的30%。

7.合作期间贵校每学期可从华屹教育·美术教育培训中心,扣除每一位本校美术高考生专业培训费的10%,待本学生专业课达到当年省内美术专业最低本科录取分数线后一并返还之前各学期扣除的10%学费,若该学生美术专业课未达到当年省内美术专业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则10%不予返还。(晚于统一入住培训学员将不予统计)8.合作期间贵校将为华屹提供相应数量的生源。

9.合作期华屹只与提供生源者联系,遵守业内相应职业守则。

企校合作方案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政行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

“政行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是一种政府、行业、学校和企业四方联动的合作办学模式,是实现合作办学、共同培养人才、合作研发、共享资源、人员交流、信息互通和共同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教育部、财政部提出:“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探索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组建了“娄底职业教育集团”,创新了“政行校企”四方联动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促进了校企间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研发、合作发展”,实现了多方共赢。

1.高等职业教育“政行校企” 合作办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行校企”四方联动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高职院校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性高,关注较多,而企业主动参与的比较少,职业教育仍以学校教育为主,校企合作仍处于浅层次水平,学校与生产企业之间还存在较大鸿沟。主要体现在:

(1)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认识和角色定位不明,校企合作缺乏政府引导和制度保障,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中指令性条款较少。同时,缺乏政策激励,政府在政策支持、经费资助、宏观协调和质量认定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明显。

(2)企业与学校价值取向不一致,利润最大化、提高经济效益是其根本目的;而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追求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的社会效益。双方在合作动机和合作利益的追求上存在较大差距,导致校企合作办学出现“学校一方热、企业一方冷”的现象,校企合作难以深入。

(3)学校缺乏主动服务意识,服务企业的能力弱,企业缺少合作育人的责任感,校企普遍缺乏源动力,导致校企合作难以达到高水平、深层次。

(4)没有有效发挥行业指导作用,行业及行业协会等在合作办学、育人及专业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不突出。

由于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校企之间始终难以真正形成良性互动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进而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1]。

2.“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机制的创新

然而,要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不容易,很多学校已经作了不懈的努力,但始终摆脱不了“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多数校企合作仍停留在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的层面上。从根本上来讲,学校和企业是相互平等的单位,如果单靠学校努力是不可能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关系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个社会公共命题,并非仅仅是一个教育命题,应将其放在更高的国家战略、国家制度层面上去审视和完善。因此,必须建立起一个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的长效机制,即“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机制,才有可能使这一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

(1)建立“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机制的必要性

机制是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是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它们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按机制运作的形式划分,可将机制分为三种:一是行政计划式的运行机制,即以计划、行政的手段把各个部分统一起来;二是指导式的运行机制,即以指导的方式去协调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是监督式的运行机制,即以监督式的方式去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机制建立的载体,一靠体制,二靠制度。也就是说,通过建立适当的体制和制度,可以形成相应的机制;同理,通过改革体制和制度,可以达到转换机制的目的。

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机制正是为了协调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之间关系的一个机制,目的是通过这个机制使这四者之间建立起一个平衡发展的自我适应系统,促使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之间形成一个自我完善、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过程。

(2)建立“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①务本性原则

“政行企校”四方合作机制的构建不能脱离其根本目的,即为了促进“政行企校”四方的共同发展,不能偏重于某一方,如学校的发展或企业的发展。机制的建立使行业企业在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发展,企业发展增加了人才的需求量、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政府的税收也得到了提高,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自我适应和调节的过程。

②可持续发展原则

机制的建立要注重政行企校四方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不能通过牺牲某一方的利益来换取另一方的利益,要掌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如果牺牲了某一方的利益,机制的运行将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即使建立起来也很难坚持。

③动态性原则动态性原则

要求政行企校四方机制建立的时候要有一个预期,即对未来的科学的预见性。如果预期工作没有做好,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机制的运行将会陷入困境。机制的构建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有不断创新的过程,社会环境不断发展,人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机制也要随时作出相应的调整[2]。

(3)牵头组建“娄底职业教育集团”

为使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学院于2011年11月牵头组建了包括29家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在內的“娄底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成立后,依托产业,联合企业,加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地方政府的联系,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按照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继续发展和扩大集团理事成员单位。先后在我院召开了集团第一届、第二届理事大会,新增企业成员单位6家,日前该集团成员单位32家。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特点,职教集团和企业在各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在省教育厅和省煤炭行业协会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在集团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全体理事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娄底职业教育集团”积极主动与企业、行业沟通,实现职业资格和培训考核鉴定以及实训室、实训基地等短缺资源的共享,成员企业为成员校学生实习、实训及双师素质教师培训提供支持,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在企业生产允许的情况下,成员企业尽可能为成员院校提供学生实习岗位和专业教师社会实践岗位,成员企业及时向成员院校反馈毕业生的需求信息,配合院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成员院校为成员企业提供企业文化宣传、员工培训、人力资源及科研开发支持。

3.“政行校企”四方联动合作办学的实践与成效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创新”政行校企”四方联动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实践校企合作育人新途径,培养了大批高技能技术型人才,校企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合作育人途径明显增多

在“娄底职业教育集团”推动下,校企共建了4个“校中厂”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厂中校”教学基地、5个“教师工作站”,3个“企业技师工作站”。在“校中厂”、“厂中校”基地完成学生的专业教学和顶岗实习等,在“教师工作站”、“企业技师工作站”实现学院教师的企业锻炼、企业技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共享人力资源、共同培养人才等。

2013年,企业技术骨干进驻技师工作站完成专业教学29318学时,共接纳学生实习实训191008人时。校企共建了校企合作信息管理平台,搭建“双线管理、多元评价”的校企合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障校企合作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合作就业方式逐渐多样化

在“娄底职业教育集团”的推动下,校企合作共同设立“三一班”、“佳和班”等20多个订单班,共同实施自主招生录取近900名学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38门,共同参与教学,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学院与(湖南)三一集团开展“招生即招工、

毕业即就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2013年新生入学报到当天,又吸引了(湖南)三一集团、湖南佳和农牧集团等20多个全国知名企业与新生达成协议,逾400名大一新生当场签订就业合同,成为这些企业的“准员工”。

(3)合作研发成果显著增多

在“娄底职业教育集团”的推动下,学院根据企业需求,企业借助学院人力资源,校企双方共同合作科技攻关,开展课题研究58项,共享科技成果,10项专利成果在湖南华南煤矿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优先实现转化。

(4)合作发展成效逐步显现

在“娄底职业教育集团”的推动下,校企双方共生长、共发展。学院为合作企业每年输送800余名优秀人才,学院教师积极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性难题118项,2013年为企业培训员工19476人次,企业为学院提供技术骨干217人,完成专业教学29316学时,共接纳学生实习实训181002人时,学院教师入驻教师工作站锻炼达868人月,企业支持学院每年培养3000余名高技能技术型人才。

(5)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实施”政行校企”四方联动合作办学,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明显提高。据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公布,学院201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6.74% ,2013年底就业率为99.22%;据麦可思调查,学院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为48%,比本省高职院校2013届毕业生整体满意度( 43%)高5个百分点。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人均月收入为3108元,比本院2012届毕业生(2409元)高599元。2013届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的比例为67%,比本省高职院校2013届毕业生(58%)高9个百分点。2013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为87%,比本省高职院校2013届毕业生(81%)高6个百分点。毕业生双证书平均获取率达99.67% ,因而2012、2013年获得湖南省就业评估优秀单位。同时2013年,学生成功申报了16个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在全国及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学院被省教育厅授予“2013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的称号。

参考文献:

[1] 桂文龍,朱其志,袁华根.高职院校“政行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4(2):5-8.

[2] 颜彩飞,舒莉.高职院校“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合作运行机制探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6):15-17.

上一篇:小阿杂文随笔下一篇:西餐礼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