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学案)

2024-05-27

项链(学案)(精选4篇)

项链(学案) 篇1

鄂托克旗民族综合职业中学 “导学案”

科目:语文

课型: 教读

班级:

118

时间:

课时:

课题 项链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4 .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从玛蒂尔德的悲剧中得到启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重点难点 .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莫泊桑,(1850.08.05-1893.07.06)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9篇中短篇小说,及三部游记。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二、自主预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义

1.寒伧()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惆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黯淡()4.誊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面相觑()__________________6.自惭形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交流

一、粗读课文,整体领悟 .复述故事情节。(提示:按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标出故事情节的发展。)

.理清故事结构,以“项链”为中心词给小说各部分情节拟一个小标题。

二、结合具体内容,品读人物形象

(一)请同学们结合文中有关心理描写的语句来分析一下玛蒂尔德的心理刻画

(1)第一部分中的七个“梦想” 主人公有怎样的心理变化?

(2)得请帖后的复杂心理

(3)借项链前后的心理变化

那么由于女主人公的虚荣最终带来了怎么样的后果?

(二).丢项链前后,玛蒂尔德的人生有什么不同?仔细阅读小说,完成下表。

玛蒂尔德的人生 鄂托克旗民族综合职业中学 “导学案”

丢项链前 丢项链后 外 貌 生活状况 心理状况 原 因(性格)

归纳玛蒂尔德的形象特点。

四、探究展示

一 品味小说主题

1.你认为丢项链对玛蒂尔德是喜剧还是悲剧?(一串假项链 十年辛酸事)

2.揭示玛蒂尔德悲剧的性格原因

3揭示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社会原因

二.品鉴情节结构

1玛蒂尔德丢失项链是偶然事件,还是有必然因素?为什么?

2.“识项链”中得知项链是假的,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作者早在前文有了多次暗示,请找出来。

3.构思的“巧妙”和“深刻 ’ 体现在哪里?

A、先设伏笔,后明真相 B、戛然而止,耐人寻味C、事虽偶然,理却必然。

4.戛然而止的结尾有什么丰富的意味?

使读者出乎意料,留给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令人深思回味,深化主题。

五、反馈总结

《项链》构思巧妙,尤其是其戛然而止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请你选择一题,展开想象,续写(改写)小说结局。

①改写结局:“要是那时没有丢失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景况呢?„„”

②续写结局:“可是我那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六反思 鄂托克旗民族综合职业中学 “导学案”

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写出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醉心奢华,渴望过上流社会贵夫人生活的心理。

先是高兴→懊恼→不耐烦→悲痛→平静

郁闷不安、忧愁→惊喜→犹豫不决→惊喜→迟疑→发现、发抖、出神→迟疑而焦急→跑出来、搂、亲、跑。

她是一个由虚荣心导致错位到由诚实劳动导致复位并最终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一个变得很美好很可爱的女性形象

是个人悲剧也是 社会悲剧

“ 在女子充当男子附属品的社会里,娘儿们的颈项上、耳朵上的链儿、环儿都是古代奴隶身上的链铐演化来的。它们好像是富贵的象征,其实是苦难的标记。”可以说,主人公玛蒂尔德个人的悲剧就是法国当时社会的悲剧。—— 鲁迅

当时法国社会视女性为玩物的恶劣价值观念,弥漫于整个社会的追求享乐、爱慕虚荣的风气 , 正是导致玛蒂尔德悲剧的深层社会原因,是制约玛蒂尔德们人生理想、生命情致的一副精神枷锁。小说在讽刺玛蒂尔德虚荣心的同时,也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造成这一类人生悲剧的资本主义社会

丢项链是偶然事件,但蕴含必然因素。为了不使自己在晚会上寒酸,借了项链,埋下了悲剧的导火线,晚会上获得巨大成功,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晚会结束又怕被别人看到穷酸相,在这种陶醉和慌乱中,丢项链是符合情理的。丢项链的必然性正是以马蒂尔德的爱慕虚荣性格造成的。

项链(学案) 篇2

《项链》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小文章,语言生动流畅,意境优美。在教学中应该以读为本,让孩子在诵读中受到语言美、自然美的感染和熏陶。引导孩子在读中展开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快乐,又在感受中进一步展开想象,在想象中再充实感受。贯穿全课的情感主线就是快乐!快乐!再快乐!让我们谈快乐,寻找快乐,分享快乐吧。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大海。

2.教师引学:你见过大海吗?你能形容一下你见过的大海吗?你喜欢在海滩上玩儿些什么?海边玩耍的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3.引出课文题目。

学生欣赏课件出示的美丽图画。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填一填。

( )的大海 ( )的大海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用时:12分钟)

1.老师范读课文。

2.教师引学:根据字音,自己读读课文。(师巡视)

3.本课分为几个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

5.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

(1)出示生词。

(2)自己识记生字。

(3)同桌交流。

(4)汇报。

(5)去掉拼音读一读。

(6)开火车检验词语卡片。

(7)开火车检验生字卡片。

学生活动

1.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听准字音。

2.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词语,再把圈画的词读两遍。

3.学生自己标出两个自然段。

4.同桌读,纠正读错的字音。

5.学生识字。

(1)选择喜欢的生字记一记。

(2)把自己记的字和同桌说一说,互相学习。

(3)把自己喜欢的字和大家说一说,其他同学应该认真倾听,并且继续补充。

(4)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读字词。(去掉拼音读、开火车读。)

效果检测

给下面的生字宝宝注音。

( ) ( ) ( )

蓝 向 娃

( ) ( ) ( )

着 金 挂

( ) ( ) ( )

和 活 笑

三、再读课文,检查反馈(用时:13分钟)

1.教师引学:这篇课文中有不少生字,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该注意,能给大家提个醒吗?(课件按学生的提醒显示生字。)

2.比赛读文。交代比赛规则:

教师引导: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选择你最有把握读好的那个自然段参加比赛。

(2)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每小节请两三个学生读。

(3)教师引言:你认为哪位选手读得最棒,能说出好在哪儿吗?

学生活动

1.学生汇报值得注意的字的读音。

预设:

“着”在本文读轻声。

“活”的韵母是uo,不是o。

2.(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比赛读课文。

(2)指名参赛。

(3)学生点评。

效果检测: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质疑问难,随机学文(用时:10分钟)

1.教师引言:在课文中,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2.教师引学: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3.用“______是______”练习说话。

学生活动

1.学生交流反馈。

预设:

(1)浪花怎么会笑呢?

(海浪声就像笑声。)

(2)大海怎么也有项链?

2.大海的项链就是那一串串快活的脚印。

3.学生用“______是______”练习说话。

4.练习说话。

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看一看,说一说,初识美(用时:5分钟)

1.导入新课。

2.引导学生复习生字。

3.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引导学生读:男女生比赛读、指名读。

4.齐读全文,问: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活动

1.学生倾听。

2.学生复习生字:又、蓝、笑、向、着、和、贝、娃、挂、活、金、白、的。

3.男女生比赛读、个人读。

4.学生齐读课文,思考感受:大海很美;小娃娃很快活。

5.组词语。

又( ) 和( ) 白( )

的( ) 蓝( ) 向( )

活( ) 着( ) 娃( )

挂( ) 金( ) 笑( )

贝( )

二、读一读,品一品,感悟美(用时:15分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大海美景。

2.教师范读,学生思考:我们从哪儿感受到了大海的美?

3.同桌交流。

4.汇报,互相补充,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出示课件,体现这些词语。

5.教师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课件出示小娃娃在海边玩耍的情景。

2.教师范读。

3.学生思考:我们从哪儿感受到了孩子的快乐?和同桌交流。

4.汇报,互相补充,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体现这些词语。

5.出示课件,教师指导朗读。

6.引导学生讨论: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学生活动(一)

1.学生欣赏大海美景。

2.学生听老师范读,思考问题。

3.同桌找一找,用波浪线画一画,并说一说体会。

4.学生汇报。

蓝蓝的、黄黄的、小小的

又宽又远、又长又软

雪白雪白

哗哗地

5.读出大海的美:想象着,带着美美的表情读。

(二)1.学生欣赏课件。

2.学生听老师范读,思考问题。

3.和同桌找一找,用三角号画一画,并说一说体会。

4.学生汇报。

嘻嘻地、快活的

笑、迎、捡、穿、挂、落、穿、挂

5.读出快乐:想象着,带着快乐的表情读。

6.学生讨论。

大海的项链就是那一串串快活的脚印。

6.照样子,说一说,写一写。

(1)蓝蓝的大海

( )的( )

(2)又长又软

又( )又( )

(3)雪白雪白

( )

(4)哗哗地

( )

(5)迎上去( )

捡贝壳( )

穿项链( )

挂胸前( )

落脚印( )

三、读一读,演一演,再现美(用时:10分钟)

1.教师:让我们再来齐读这篇文章。

2.教师引导学生评价。

学生活动

1.四名学生上台合作表演读。

2.学生互相评价。

效果检测: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写一写,练一练(用时:10分钟)

1.指导笔顺。

2.指导书写“白、的、又、和”。

(1)引导学生发现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提醒学生在写每个字时应注意什么。

(3)提醒坐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

学生活动

1.书写练习。

2.学生书写“白、的、又、和”。

(1)学生发现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明确在写每个字时应注意什么。

(3)学生练习书写。

效果检测:认真书写生字。 白 的 又 和

《项链》课外阅读资料拓展

◆读儿歌

我家住在大海边

天蓝蓝,海蓝蓝,我家住在大海边。

海边有个月亮湾,湾里有条打鱼船。

船上有位老爷爷,他的故事说不完。

海 水

刘饶民

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蓝?

海水笑着来回答:我的怀里抱着天。

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咸?

海水笑着来回答:因为渔人流了汗。

《项链》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把握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探讨文章主旨

3、情感目标: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鉴赏人物形象,探究作品内涵。

2、赏析结构艺术。教学方法:讲读法与分组合作讨论法相结合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她如昙花一现,她如流星一闪;她出尽一夜风头,她受尽十年心酸。大家猜一猜这里面写的是谁?很好,她就是莫泊桑小说《项链》中的女主人公——马蒂尔德。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项链》,其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形象,历来争议很大。大家在分析这一人物形象时,大可以放开胆子,说出自己心中真实的感受。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是以交流看法为主的。不过有一点要注意:不管你怎么说,都要让大家觉得言之有理。

二、简介作者作品

1、我们大家都知道,哪三个人号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王”呢?

明确:契诃夫(俄)、莫泊桑(法)、欧•亨利(美)

师说: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代表作《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

背景:发表于1884年,原题为“首饰”。文题即是本文线索。

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唯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爱慕虚荣,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这种风气在小资产阶级当中同样盛行,他们羡慕上流社会,爱慕虚荣。作者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于他们有很深的了解。

三、整体感知

1、重温经典:大家在课下已经预习了,以第一人称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明确:“我”因为爱慕虚荣,借了朋友的项链去参加舞会,没想到出尽风头之后,把项链给丢掉了,迫不得已和丈夫借了巨款买了一串项链还给了朋友,从此就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辛劳还债生活,没想到最后和朋友见面的时候得知项链竟然是假的。

问:标题“项链”与作品内容有何联系?在“项链”的牵动下,都写到了哪些情节?

明确:线索;板书:

序幕——爱慕虚荣(马蒂尔德的痛苦与梦想)

开端——得请柬、借项链(参加舞会)

发展——参加舞会、丢项链(舞会结束)找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十年艰辛)

高潮、结局——得真相(发现项链是假的)

问:通过四幅图片可以展示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写一副对联概括一下小说的故事情节。明确:一夜风流,项链变锁链;十年辛苦,虚荣变纯真。四:文本探究:

(一)读完文章,有没有发现作者一直在暗示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明确:作者一直在暗示项链是假的。

巧妙的铺垫(伏笔):

1、借项链时,朋友很爽快地答应:“当然可以。” ——相当随便,毫无顾忌

2、买项链时,老板说“我只卖出去这个盒子”。——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

3、还项链时,朋友“竟没有打开盒子看”。——并不是什么贵重的首饰

(二)小说三要素有人物、情节和环境,读完文章说一下这些故事情节对小说创作的作用。

1、推动故事的发展。(项链在文中起到了线索的作用)

2、塑造人物的形象。

3、揭示小说的主旨。

思考:作者想表达什么主旨? 明确:作者表达的是一个小人物在生活的漩涡中被命运摆布的悲惨处境,比较可贵的是玛蒂尔德的转变,更可贵的是玛蒂尔德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对命运的不屈服,尊严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一面,这也是玛蒂尔蒂这个人物人性中的闪光点。总体上来说作者对这个人物还是持有肯定的态度的。

四、点评人物形象

(1)现在请大家说一说你是如何评价玛蒂尔德的?

可能有几种看法:爱慕虚荣;诚实质朴;吃苦耐劳

五|试想一下,如果现实中的人遇到马蒂尔德这样的情况会有怎么的选择呢? 联想:

1、老赖:信用黑名单

2、年轻力壮:乞讨为生

3、自杀

在人与人的对比中我们更能看到人性尊严的可贵,看到马蒂尔德可爱可敬的一面。

六、我们再一起读一下还债务的片段,感受一下马蒂尔德的精神。(学生齐读)

七、在文学经典中,你能联想到哪些可爱又可敬的人物呢? 明确:《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片段朗读)

示例:“不要,不要睡去,我的朋友,路还很长,不要,不要失去心中的希望,虽然我们有梦,破碎的梦,受伤的心也曾因光阴的流逝而痛苦,也许你已经意冷心灰,也许你已经怀疑一切,可我还是要这样对你说,请相信不是一切呼吸都没有回响,不是一切损失都无法补偿,不是一切星星静止就是黑夜,而不是报告曙光的到来,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折断翅膀,不是一切种子都找不到土壤,不是一切歌声都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虽然生活不断摧毁了我们的梦想,却有一些损失已无法补偿,但是希望并为它斗争,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休息,只要垂危的生命火花仍然在闪,就要让他燃烧起来,就能继续前进。他已经不再像一个人那样去苦苦地挣扎和反抗了。他不愿意死掉,是因为他热爱生命,渴望活下去,所以他要前进。他不再感到痛苦了,他的神经已经麻木不仁,或者是睡着了,他的脑子里弃斥着五彩斑斓的幻影和落英缤纷的梦境。

八、思考:结尾为什么要以明真相这样的方式结尾呢? 明确:

1、戛然而止,以高潮结尾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引发读者兴趣,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力。

2、启人思考,揭示主题。

3、作者不忍心再去写下去,马蒂尔德已经经受了十年的肉体上的痛苦,作者不敢想象在知道真相后她又该如何面对这种精神上的打击,表现了作者对小人物命运的一种同情,也表达了对这个社会的一种讽刺。

九、作业:作业:从以下三个里面任选其二,课下完成。

1、想象一下,马蒂尔德得知真相后的情景,续写一个小片段,不少于500字。

2、对马蒂尔德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项链 教学反思 篇4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也是莫泊桑这位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代表作。作品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和心理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正如鲁迅所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作为高中生接触到的第一篇外国小说教材,可以从多角度去挖掘文本的意义,对学生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初步了解中外文学、世界文学的迥异和异彩纷呈的特点。

一、选好角度,打开小说艺术之门。

《项链》这篇小说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解读、鉴赏,但教学课时和知识的容纳吸收是有限度的,所以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和范围内做到抓重点、理顺难点,最大限度的有所收获是最佳效果。为此,可以设计把文本的精巧构思和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作为重难点。在此基础上整体把握,精心设题,深入体会。

二、解读文本,感受艺术魅力。

1.引导学生读很关键。在读前设计问题:小说的线索是什么?围绕项链写了几件事?带着这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就能梳理故事情节,把握全文内容。

2.让学生的身心沉入到作品中,随之动,随之思考,随之感悟。继续设疑:马蒂尔德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这样顺理成章把学生引向对马蒂尔德思想性格的分析上。

3.在重点品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这一教学环节时,我把小说第一部分的七个“梦想”——得请柬后的复杂心理——借项链前后的心理变化——舞会部分的四个“陶醉”——十年艰辛部分中的一个“回想”这五部分作为解决的教学策略。不仅让大家欣赏到了名篇的语言技巧,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形象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感受文学的艺术魅力。

4.设计续写练习,让同学的思维火花得到展现的机会,同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三、迁移拓展,引发文化反思。

通过这篇小说我们了解了小说刻画人物的细致手法和小说人物的复杂性。带领同学走出了小说阅读只重情节新奇的简单阅读,初步建立起了鉴赏小说这种文学作品的思维。希望这篇课文的学习能够成为同学们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的起点,激发学生课下的阅读兴趣,怀着一颗欣赏之心去广泛的阅读古今中外艺术大师们的心血之作,关注优秀作家那些精湛独到异彩纷呈的作品。

语文课堂,应该多方面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晋华实验学校

上一篇:疾控中心检验科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团员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学习“八荣八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