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家散文作品(共14篇)
冰心家散文作品 篇1
冰心是现代散文界杰出的文体家。她的散文语言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被称之为“冰心体”。在散文界影响很大。所谓“冰心体”语言,其基本精神就是“今文古文化”,“中文西文化”。今文古文化指的是“我国传统的、精炼的古典文学的美,包括它的意境、情韵、气氛和文字的美,极其自然地、暗暗地、不露痕迹地透入新文学中来”,“创造性地运用许多有生命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注意文字的锤炼,节奏的推敲,再加上伶俐的笔致,使这种语言既有白话文自然流畅,潇洒多姿的优点,又有文言文简洁优雅、铿锵悦耳的优点。”“中文西文化”则指的是在句式动用上,“十分灵活而又适度地吸收了欧化的成分:句子结构的繁复、语句的倒装、结构助词‘的’和标点符号的使用,赋予句子以婉转的、流动的、多姿的风格;这种欧化,同我国句式的精练、严整,对偶巧妙结合,使得她的文字,既显得富有凝练、跳荡的诗的律动感。《笑》是冰心女士最早的散文成名作。文章由一个雨后月夜的美景引出对三幅微笑图景的追忆,描述,表达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的追求,抒发作者泛爱的思想感情。文章将如诗如画的客观图景与似水般的柔情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一个深邃优美的散文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文章语言清新流利,凝练典雅,富于形象性和情意性。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在散文语言的锤炼上功夫的深厚。”《笑》这篇现代散史上“最初的美文”,在语言的锤炼上充分地体现了“冰心体”语言的这一特点。下面从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择两方面来做分析。
首先,在词语的选用上,《笑》讲究修饰,“爱浸些旧文学的汁水进去。”在对客观景物进行形象生动的描绘中,自然巧妙地将古典诗词散文中有生命力、表现力和表意活泛的文言词汇揉合进去,创造深邃优美的意境,使之具有诗情画意在清新鲜丽之中透出古朴典雅之美。且看: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短短几十个字,展现了一幅“清美图画”,书香扑鼻而又清新亮丽。“住”、“清光”、“凉云”、“残滴”、“萤光千点”、“苦雨孤灯”等这些古典诗词文中的优美词语恰到好处地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美景,且重词语的修饰,传达了作者独到的感受:云凉而滴残,雨苦而灯孤。这都是古诗词炼词的方法。这种从文言词汇吸收营养来丰富作品词汇的方法在文中又分几种情况。
第一,大量使用表意准确生动的单音词,这些单音词多是文言词语中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虽白话文中有相应的双音词,但作者所选用的文言单音词多是能为读者普遍接受、好懂的;并不是一些古涩、冷僻之词。这就使得文章语言既有典雅凝练之美,又不失清新鲜丽之感。如“住”、“凭”、“侵”、“隐”、“浸”、“倚”、“濯”、“绾”、“笼”、“泛”等。这些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简约洗练,语流并无滞涩不畅,有助于作品意境的创造。
第二,大量使用成语,更体现了作品语言的凝练典雅。文中使用的丰语有“眼花缭乱”、“苦雨孤灯”、“萤光千点”、“新黄嫩绿”、“飘飘漾漾”、“光明澄静”、“如登仙界”等,既具有描绘性,又高度概括,虽为成语,也是文言格式,又通俗好懂。
第三,为了有效地创造散文意境,作者从古典诗词曲赋中,特别是婉约风格的词曲中吸取营养,大量选用意象轻缓、柔和,古意浓郁的词语来描绘、修饰客观景物。这些词语极具描绘性和传情性,情景交融,既传达主观柔情,又形象地描绘出客观景物的特点,将你带到古代婉约诗词及元代散曲的艺术境界之中,去感受那缠绵无尽的情致。单是将这些词语录在一块,你就能从中感受到它们的古色古香和清丽柔和之美。
由于作者锤炼语手法的娴熟,使得在表达效果上能产生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正如英国作家本•琼所说:“借用古字,往往能赋予文章以某种庄严,甚至某种意趣,这类词语唯其时代湮远,地位崇高,加之久置未用,偶然检出,古色斑阑,确有一新耳目之感受。”
其次,如果说,从古诗歌散文中吸收文言词汇形成了冰心散文典雅凝练的风格的话,那么,娴熟地将现代白话文(包括优秀的口语)与欧化的某些特点结合起来,形成与作者温柔软化的情感相一致的语言风格,则是冰心在语言锤炼上的又一特点。由于作者文学造的深厚,虽大量使用文言词汇,但作品并不艰涩华丽,而是非常流利、自然、亲切,读琅琅上口。这是因为作者在文中除了讲究句式变化外,大量使用叠词、儿化词、轻声词、衬字、助词等柔化语言的方法来描绘景物和选用优秀的口语化词汇来陈述过程。这就使其与生活更贴近,读来亲切、自然、流畅、琅琅上口,全文16次用到叠音词,18次用到儿化词,并多次用“来”、“的”、“了”、“着”等结构助和时态助词作衬字,将意境轻柔化,节奏舒缓化,让人起缠绵纤柔之意。这些叠词延缓了语音节奏,轻人、柔化了文章情调,优美流畅。陈述景物的名词后加“儿”,使之更亲切、轻盈,也起到了柔化意境的作用。用衬字的如:“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转过身来”、“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等句,加上助词“来”,使动作隐含有一个时间过程,感情也更加绵长。而像“真没想到”、“一条很长的古道”、“好容易”、“回头一看”、“连忙”等这样的纯口语词汇在文章中的出现,不仅没有淡化和俗化作品语言的典雅之美,反而更增强了语言的亲切感和自然流畅之美。让人觉得作者仿佛就在你面前,同你拉家常,而谈论的又是高雅的话题,虽然这些口语都有相应的书面语可替代,但作者不取。这还体现了作者锤词炼句的不拘一格。
总之,《笑》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在语言的锤炼上,无论是调音选词,还是择句上都城充分体现了“冰心体”语言的风格和文艺语体的形象性与情意性。但并不是在玩文字技巧,而是一切围绕着文章中心,为准确有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和作品的主题服务,语言典雅而不华丽,活泼富于变化而又遵循一定的法度。充分体现了杰出的散文作家对语言材料的驾驭能力。
冰心家散文作品 篇2
以山水天地为意象自古就有,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山水散文的奠基时期。代表作有邮道元《水经注》、吴均《与宋元思书》、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唐宋是山水散文的高峰时期。代表作有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柳宗元《永州八记》等。借喻山水而说理抒情的散文还有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石钟山记》、《赤壁赋》等。吴均《与宋元思书》中描写了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明末清初的山水散文代表作家有公安三袁、李流芳、张岱等。他们大多淡泊名利、寄情山水, 小品随笔幽冷空灵, 追求一种脱尘的逸趣。
写景是散文创作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 冰心散文的写景有她自己的特色, 笔调善于变幻, 色彩明朗, 清丽而典雅。但更重要的是她善于用清新隽永的文字, 把人物、情景、感受融为一体, 以景显情, 或者融景入情, 情景交融, 能够把抽象的感情化作委婉含蓄的艺术境界。《往事一之十四》就是以大海为题材的作品。作者在描述心目中的海的女神时, 或用“艳如桃李, 冷若冰霜。”来形容海上云霞的明媚和风雨的阴沉。或用夸饰以女神曳着白衣蓝裳, 头插新月的梳子, 挂明星的缨珞, 翩翩地飞翔, 来描绘海的美丽。还有的认为“海太大了, 我太小了。”全篇既把海景的变幻渲染得溢彩流霞, 又点出海的神秘、有容、虚怀、广博。冰心从海的女神的轻柔的潇洒的丰姿中, 悟出人生的理想境界像海那样温柔而沉静, 像海那样超绝而威严, 像海那样既广博精深, 又虚怀若谷。这些特点启迪人们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文章的思想内涵也得到升华。因此, 冰心笔下的大海就不是纯粹的自然形象, 而是同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充溢着中国特色的大海了。
在冰心的笔下, 天地也有了人的情感。如在《寄小读者·通讯二十九》中, 作者这样绘北方蔚蓝的天“清晨起来, 揭帘外望, 这一片海波似的青空, 有一两堆洁白的云, 疏疏的来往着, 柳叶儿在晓风中摇曳, 整个的送给你一丝丝凉意”。这段景物描写简直就是一幅水墨画。这蓝白相间, 不仅增加了画面的明净, 而且给人以动态的美, 再加上绿色的弱柳迎风摇曳, 整个画面色彩明朗, 基调欢快。这是描写作者客居异国三年之后, 刚刚回到祖国那种愉快的心情。
二、以花草树木为意象
在古代的散文中, 存在着大量的描写自然景物的篇章。尤其是山水散文, 不仅描写山、水、天、地等意象, 同时对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也相当繁多。如庚信《小园赋》这样写到“云气荫于丛蓄, 金精养于秋菊。”“落叶半床, 狂花满屋”, “草无忘忧之意, 花无长乐之心。”作者用寥寥几笔, 把自己被留长安思归故乡而不可得的心情,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现出来, 因此满园中的花草也带上了作者的忧愁之色, 借景抒情, 抒发了自己被强留北方的哀怨之辞。
冰心散文受传统散文影响很深, 因此传统散文中的意象也经常出现在冰心的作品中。例如在《寄小读者》里, 作者写她一次雪后游山, “一月十九日晨, 是雪后浓阴的天。我早起游山, 忽然在积雪中看见了七八朵大开的蒲公英。我俯身摘下握在手里, —真不知这平凡的草卉竟与梅菊一样的耐寒。接着, 作者用她那超出世俗的高见, 赋予蒲公英高贵豪华的殊荣, 将其编成一个“王冠”, 为她的“女王加冕”, 这一盛举, 顿时使蒲公英高贵起来了。接着作者这样写到“没有蒲公英, 显不出雏菊没有平凡, 显不出超绝。而且不能因为大家都爱雏菊, 世上便消失了蒲公英不能因为大家都敬礼超人, 世上便消灭了庸碌。”作者对于蒲公英的深切情感, 在唱出了对这一平凡小草花的赞歌之后, 意犹未尽, 竟把文章从常理上升到哲理上论述来了, 表面上讲的是蒲公英, 实际上讲透了世界的璀璨辉煌的万事万物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其深意就是作者文后所说“到了满山满谷都是菊花和超人的时候, 菊花的价值, 反不如蒲公英, 超人的价值, 反不及庸碌了”。冰心散文中的意与传统散文中的意象有很大的关联。
前人曾这样评价冰心, 以她的“情致和技巧, 在散文上发展是最易成功的。”的确, 冰心以她的丰姿绰约、轻倩灵动的彩笔, 抒写了一曲曲爱的歌、情的歌, 疏朗的笔致, 丰胶的神采, 醇厚的情味, 给读者留下了极为难忘的印象。重温冰心的散文, 对我们的散文创作和散文评论是不无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冰心:《冰心选集》,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年。
[2]沈义贞:《中国当代散文艺术演变史》,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年。
[3]王炳根:《冰心·非文本解读》,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3年。
冰心散文《小桔灯》评析 篇3
关键词:冰心 《小桔灯》
冰心的作品充满了童心而且至情、性灵。抗日战争时期,她积极参加抗敌协会,从事文化救亡,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抗战胜利后,又陆续发表了许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伟大作品,《小桔灯》便是其中之一。
《小桔灯》创作于1957年,是作者的回忆录,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45年重庆郊外的真实故事。时当正逢白色恐怖,国民党特务在统治中心——重庆,疯狂地屠杀革命党人和革命群众,一时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小姑娘的父亲王春林便是因为参加地下党的工作而“失踪”,母亲受牵连遭殴打而卧病。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她到山上的乡公所楼上打电话,找大夫给妈妈看病,适逢“我”去看望朋友。于是,就有了这场萍水相逢的缘分,有了这个“小桔灯”的故事。
全文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大致可划分为三部分:遇到小姑娘(1-4自然段);探望小姑娘(5-10自然段);辞别小姑娘(11-14自然段)三个部分。整个故事布局得体、逻辑清晰、浑然天成,读来如顺水推舟、水到渠成。
全文语言平实而秀美,从容而灵动,如泉水般缓缓流淌,如诗句般娓娓道来,传达出淡而不忘、浓而不腻的情谊,留给人余音绕梁、反复品咂的回味。
“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寥寥数语,勾勒出战乱年代基层政府的状况,阴暗仄仄的楼梯,简陋寒酸的布置,有部可供联系的电话。这部电话,成了“我”和小姑娘相识的契机。
“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夜色渐浓,山景迷茫,“我”忽然想去探望萍水相逢的小姑娘,一种人与人之间纯粹、美好的感情不经意地流泻而出。“我”于是“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我轻轻地扣着板门,发出清脆的‘咚咚’声,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了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段描写言简义丰,惹人深思,体现出极高的语言驾驭能力。“我”不速而来,轻叩板门,内心是忐忑而期待的。清脆的敲门声在昏暗寂静的山中鸣响,生出一种别样的生活情趣。小姑娘看到“我”突然出现,惊奇而开心。“开门”、“抬头”、“微笑”、“招手”四个连续的动作一气呵成,将小姑娘从开门到迎客的心理过程刻画得真实贴切。
“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个大髻。门边一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微微地冒着热气”这简短而不足百字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家徒四壁、黑暗拥挤、寒冷萧条的家庭环境,让人情不自禁心酸落泪。小姑娘的妈妈的脸侧向里面,乱发丛生、病卧床上,被头上还有斑斑的血痕。结合篇末“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做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的提示,不难猜测,此时的她很可能是被黑暗势力殴打过,加上生活贫困,体弱无依,因而生病。文中还有多处类似的描写,例如越发阴暗的天气、歪斜不平的山路、红薯稀饭充当的年夜饭、微弱渐暗的炉火等,虽未针砭一词,但字里行间却透露着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控诉,对贫苦大众的深切同情。
“小姑娘把炉前的小凳子让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打量我”短短几句,感人至深。炉前只有一个凳子,小姑娘让给了“我”,自己蹲在旁边。她是懂事的,是欢迎“我”的。面对“我”,她显得欢喜而局促,什么也不说,只是不住地打量“我”。当“我”问她锅里盛的是什么时,“她笑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生活在一个穷困潦倒、孤独凄苦、饥寒交迫的家庭环境中的她却依然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乐观。一个“笑”字,道破一切。在她这里,穷困的生活、简陋的年夜饭都不是消极的理由。这样一颗向上的童心,弥足珍贵、让人叹服。“我”默不作声,被感动着,“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桔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除此之外,“我”无从表达。至此,“我”对小姑娘的了解又多了一层,感情又深了一重。
“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桔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桔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她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剥桔子,而是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将剩余部分轻轻揉捏,然后将桔瓣掏出来。这段描写里的动词活灵活现,“伸手”、“削皮”、“揉捏”、“掏出”、“放在”,一连串的动作构成了她剥桔子的全过程。这时的“我”,也许只是观察,不懂她的心。
“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更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洋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至此,谜底终于被揭开。看到外面山路渐黑,她把刚刚的小桔碗用麻线穿起,用竹棍挑着,放进一段点亮的短蜡,做成一盏小桔灯,送给即将离去的客人。从她特殊的剥桔方法、熟谙的做灯动作,不难看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做小桔灯,由于贫困,买不起电灯,由于她那一颗烂漫的童心。“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仿佛一束温暖的光线,照亮了“我”的内心,照亮了“我”前行的路。“我赞赏地接过,谢了她。她送我出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此时的“我”,内心已百感交集,能表达出来的却只有一声“谢谢”。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这段文字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给人始料未及的新意。小姑娘的精神鼓舞了“我”,让“我”觉得眼前无限光明,以至许多年过去仍然不忘那盏小桔灯。篇末“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是“我”对这盏美好小桔灯唯一的回赠,果如小姑娘当年所说,“大家”都好了。至此,全文收尾。
冰心散文欣赏: 梦 篇4
她回想起童年的生涯,真是如同一梦罢了!穿着黑色带金线的军服,佩着一柄短短的军刀,骑在很高大的白马上,在海岸边缓辔徐行的时候,心里只充满了壮美的快感,几曾想到现在的自己,是这般的静寂,只拿着一枝笔儿,写她幻想中的情绪呢?
她男装到了十岁,十岁以前,她父亲常常带她去参与那军人娱乐的宴会。朋友们一见都夸奖说,“好英武的一个小军人!今年几岁了?”父亲先一面答应着,临走时才微笑说,“他是我的儿子,但也是我的女儿。”
她会打走队的鼓,会吹召集的喇叭。知道毛瑟枪里的机关。也会将很大的炮弹,旋进炮腔里。五六年父亲身畔无意中的训练,真将她做成很矫健的小军人了。
别的方面呢?平常女孩子所喜好的事,她却一点都不爱。这也难怪她,她的四围并没有别的女伴,偶然看见山下经过的几个村里的小姑娘,穿着大红大绿的衣裳,裹着很小的脚。匆匆一面里,她无从知道她们平居的生活。而且她也不把这些印象,放在心上。一把刀,一匹马,便堪过尽一生了!女孩子的事,是何等的琐碎烦腻呵!当探海的电灯射在浩浩无边的大海上,发出一片一片的寒光,灯影下,旗影下,两排儿沉豪英毅的军官,在剑佩锵锵的声里,整齐严肃的一同举起杯来,祝中国万岁的时候,这光景,是怎样的使人涌出慷慨的快乐眼泪呢?
她这梦也应当到了醒觉的时候了!人生就是一梦么?十岁回到故乡去,换上了女孩子的衣服,在姊妹群中,学到了女儿情性:五色的丝线,是能做成好看的活计的;香的,美丽的花,是要插在头上的;镜子是妆束完时要照一照的;在众人中间坐着,是要说些很细腻很温柔的话的;眼泪是时常要落下来的。女孩子是总有点脾气,带点娇贵的样子的。
这也是很新颖,很能造就她的环境─—但她父亲送给她的一把佩刀,还长日挂在窗前。拔出鞘来,寒光射眼,她每每呆住了。白马呵,海岸呵,荷枪的军人呵„„模糊中有无穷的怅惘。姊妹们在窗外唤她,她也不出去了。站了半天,只掉下几点无聊的眼泪。
她后悔么?也许是,但有谁知道呢!军人的生活,是怎样的造就了她的性情呵!黄昏时营幕里吹出来的笳声,不更是抑扬凄婉么?世界上软款温柔的境地,难道只有女孩儿可以占有么?海上的月夜,星夜,眺台独立倚枪翘首的时候:沉沉的天幕下,人静了,海也浓睡了,─—“海天以外的家!”这时的情怀,是诗人的还是军人的呢?是两缕悲壮的丝交纠之点呵!
除了几点无聊的英雄泪,还有甚么?她安于自己的境地了!生命如果是圈儿般的循环,或者便从“将来”,又走向“过去”的道上去,但这也是无聊呵!
十年深刻的印象,遗留于她现在的生活中的,只是矫强的性质了─—她依旧是喜欢看那整齐的步伐,听那悲壮的军笳。但与其说她是喜欢看,喜欢听,不如说她是怕看,怕听罢。
横刀跃马,和执笔沉思的她,原都是一个人,然而时代将这些事隔开了„„
童年!只是一个深刻的梦么?
一九二一年十月一日。
冰心经典散文 篇5
依旧是这青绿的叶,碧澄的水。依旧是水里穿着树影来去的白云。依旧 是四年前的我。
这些青绿的叶,可是四年前的那些青绿的叶?水可是四年前的水?云可 是四年前的云?——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它们依旧是叶儿,水儿,云儿,也依旧只是四年前的叶儿,水儿,云儿。 ——然而它们却经过了几番宇宙的爱化,从新的生命里欣欣的长着,活活的流着,自由的停留着。
它们依旧是四年前的,只是渗透了宇宙的爱化出了新的生命。——但我 可是四年前的我?
四年前的它们,只觉得憨嬉活泼,现在为何换成一片的微妙庄严?—— 但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抬 头 望 月 , 何 如 水 中 看 月 ! 一 样 的 天 光 云 影 , 还 添 上 树 枝 儿 荡漾,圆月儿飘浮,和一个独俯清流的我。
白线般的长墙,横拖在青绿的山上。在这浩浩的太空里,阻不了阳光照 临,也阻不了风儿来去,——只有自然的爱是无限的,何用劳苦工夫,来区 分这和爱的世界?
坐对着起伏的山,远立的塔,无边的村落平原,只抱着膝儿凝想。朝阳 照到发上了,——想着东边隐隐的城围里,有几个没来的孩子,初回家的冰 仲,抱病的冰叔,和昨天独自睡在树下的小弟弟,怎得他们也在这儿……
冰心散文诗 篇6
弹一曲“秋风起”。
苦心孤诣,
纵铮了半夜,
呀!温温的月儿,
薰薰的风儿,
哪里有一毫秋意!
还是住了琴儿罢——
凉云堆积了,
月儿没了,
风儿起了,
雨儿来了,
树叶儿簌簌响了,
秋意填满了宇宙——
还是住了琴儿罢……
自然呵!
你们繁枝密叶为琴弦,雨丝风片为勾拨,
量够这小小琴儿,
如何比得你!
《不忘》
撕下日历来,
今日何日?
一阵乌黑的云彩,
扑到我眼前来了。
“和平者!
哲学家!”
我禁止自己不想他,
但我只是想着他。
我只是这般情性!
我不能装作和平者,
我也不配作哲学家;
我只晓得
人爱我——我也爱他,
人恨我——我也……。
树叶儿般的一块地,
是我的家,
冰心作品色彩词参与修辞格建构 篇7
客观世界, 目之所视, 处处皆色彩, 因此在生活中“色彩”往往被用来代指事物或现象。
(1) 这时节, 万有都笼盖在寂寞里, 可曾想到北京城里的新闻报纸上, 花花绿绿的都载的是什么事?
——《山中杂感》
(2) 已是两年多了, 而每次到各书店书摊上去, 仍能看见红红绿绿的冰心女士种种的集子, 由种种书店印行的, 我觉得很奇怪。
——《我的文学生活》
例 (1) , “花花绿绿”或指新闻报纸上字体的色彩, 或指新闻报纸纸张的色彩, 或形容当时北京城新闻报纸种类繁多, 抑或三种借代兼而有之, 其实不用分清丁卯, 反之, 我们则应该揣摩作者独特的笔触、精妙的用词。例 (2) 中, “红红绿绿”并不是特指当时冰心女士集子封面的色彩, 而是代指书摊上冰心女士集子种类繁多, 也许有些集子封面的色彩还是“灰灰白白”、“黑黑蓝蓝”等, 这反映了当时出版界缺乏管理, 混乱无序, 致使许多书店可以肆意印行冰心女士的集子, 以致错误百出。
色彩词的借代用法拓展了色彩词的表现空间, 使色彩词在一定的语境中由“幕后”走向“台前”, 亦即以借体的身份代表本体, 从而在原本属于本体的语用领域中发挥出借体特有的语用功能。
二、借喻
色彩词的借喻, 即借用描述喻体事物客观色彩的色彩词来修饰本体。
(1) 他们都是当时文坛上朵朵怒放的奇花, 花褪残红后, 结了硕大深红的果子, 果熟蒂落, 他们一个个地把自己贡献出来, 他们的果核又埋在祖国的大地上, 重新萌芽, 开花, 结果, 代代不绝!
——《悼念茅公》
(2) 我也是这样, 恨不得把我知道的一切, 都交给他们, 好把“青黄”接了上去。可是这二十年来我自己也落后了, 外国寄来的新书, 有许多名词我都看不懂, 更不用说外国的作家和流派了。
——《空巢》
例 (1) 中用“花褪残红”借喻像郭老、老舍、郑振铎等一样的老一辈文学工作者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离开文坛, 这样的借喻贴切自然, 饱含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和怀念之情。例 (2) , “青黄”是从“青黄不接”所截取, “青”指未成熟的庄稼, “黄”指已成熟的庄稼, “青黄不接”指庄稼还没有成熟, 陈粮已经吃完。比喻人力、财力等因一时接续不上而暂时缺乏, 现在则特指人才方面后继无人, 所以“青黄”在这里代指人才。好把“青黄”接了上去表现了老陈和老梁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思。
借喻的作用是使本体形象化, 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 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色彩的借喻则更胜一筹, 色彩的五光十色, 不仅使大千世界变得绚丽缤纷, 而且使文学作品充满情感, 字里行间也似乎焕发着勃勃生机。
三、比拟
比拟辞格中的色彩词只是抽象概念, 如果要参与到比拟辞格中来, 一般都会和色彩的载体产生借代关系。如:
(1) 我举目四望, 宽旷的庭园绿化地带, 一行行、一层层的黄杨绿柳, 青翠迎人。
——《我站在毛主席纪念堂前》
(2) 杨柳的新绿, 摇曳着初春的晚风, 熟客似的, 我走入大阅读室, 在那里写着日记。
——《寄小读者·通讯二十九》
例 (1) , “青翠”代指一行行、一排排的黄杨绿柳, 它们就似一只只威武之师, 守卫着毛主席纪念堂;同时, “青翠”又被拟人化, 因为“青翠”正以最佳的精神状态高兴地“迎接”前来瞻仰的客人。例 (2) , 初春万物复苏, 以“新绿”代指杨柳新生的嫩芽, 同时又赋予“新绿”一个娇人的动作“摇曳”, 青青杨柳风, 这样美的景致, 足以让行人驻足痴望, 陶醉其间。
比拟使无性格的杨树、柳树具有了人的动作和情感, 使它们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创设了优美的作品意境, 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四、通感
色彩是通过视觉所感知的, 色彩词的通感, 就是视觉与听觉、味觉、触觉互相沟通、交错, 彼此挪移转换。如:
漫天匝地的斜阳, 酿出西边天际一两抹的绛红深紫。这色彩须臾万变, 而银灰, 而鱼肚白, 倏然间又转换成灿然的黄金。万山沉寂, 因着这奇丽的天末的变幻, 似乎太空有声!如波涌、鸟鸣、风啸, 我似乎听到了那夕阳下落的声音。
——《通讯二十九》
天际色彩瞬息万变, “绛红深紫、银灰、鱼肚白”、“黄金”四色在顷刻间顺次闪现, 似天空在诉说, 而这诉说声似“波涌”、似“鸟鸣”、似“风啸”。形象逼真地展现了天际须臾万变的色彩和夕阳西沉时的天空。这样描写的妙处在于用极简练的语言描绘出天空景色的急剧变化, 再现了夕阳下时奇妙的太空景象。如果没有通感描写, 就难以使声音色彩相得益彰, 更不会使整幅画面中的众多意象统一起来, 从而使描写缺乏表现力。
色彩词的通感在冰心作品中不多, 但这一例已足以让读者惊叹不已。借用通感, 可以突破语言、语法的局限和限制, 从而增加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 实现积极修辞的审美追求。
五、双关
色彩词的双关, 即色彩词本身既暗指所承载体的色彩, 又暗指某种事实现象或某种情感等。如:
我呢, 是道旁的小草……在人们脚下, 青青的点缀遍了全世界!
——《分》
“青青”既是小草之色, 又与“轻轻”同音, 融谐音双关与语义双关为一体, 意思是“道旁的小草用它的‘青青’之色‘轻轻’地点缀了全世界”。小朋友自喻为“道旁的小草”, 表现了他的勇敢坚强。
六、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 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这种辞格叫反复。如:
天安门, 闪闪发光的琉璃黄瓦, 鲜红的高墙, 鲜红的纱灯, 鲜红的飘飘的旗帜。幸福的玉石栏杆, 承托着伟大的领袖抚按着的双手……
——《仰望天安门》
“鲜红”是一种亮丽的红色, 比红色的明度要高, 用“鲜红”来描写天安门周围的环境, 而且“鲜红”一词反复出现, 分别用来修饰“高墙”、“纱灯”、“旗帜”, 在这一系列“鲜红”的映衬下, 天安门周围就像一片鲜红的海洋, 处处喜庆、处处热闹, 令人热情高涨、兴奋不已。
色彩如此之美, 但不能随意装饰和任意点染, 需要创作主体用心观察生活、仔细体味生活, 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最真挚的感情, 才能再现生活最真实的美。
摘要:冰心是一位极具色彩感的艺术家, 她意识到色彩在传情达意方面的媒介作用, 因此她在写作时经常会突破语法或逻辑的规范, 让色彩词参与到借代、通感、双关等修辞格的建构中, 用色彩来装点她画笔下的艺术世界。
“爱的哲学”在冰心作品中的体现 篇8
关键词:爱的哲学;冰心;体现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01
一、冰心介绍及“爱的哲学”
1.冰心及其作品介绍
冰心奶奶,原名谢婉莹,是20世纪文坛祖母,出生于福建长乐。自幼熟读名著,大学弃医学文,在五四运动走上了写作道路。冰心,不仅是读者心爱的作家,她还是社会活动家、翻译家等。这位“世纪老人”,从小就生活在充满爱的家庭,受到正面开明的教育。其代表作有《超人》《寄小读者》《两个家庭》《小桔灯》,这些作品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
2.“爱的哲学”的定义
“爱的哲学”主要阐述了爱的定义,解释爱的类别用,论证爱的科学依据,爱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阐述爱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冰心的作品,就是用简明、流畅、朴实的语言,去阐述对母亲、对儿童、对大自然的爱。冰心,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创作提倡“爱的哲学”。冰心奶奶用自己的对人生感知与理解,用对人类的爱心,抚慰那些世事沧桑中受到伤害的人们,用超卓的哲理慰藉世人心灵的寂寞,用心灵的爱调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试图达到人类生命的极境。
二、“爱的哲学”在冰心作品的体现
(一)从体裁上看
1.散文中的“爱”
许多读者都认为冰心的散文很美,是因为她散文充满爱。通信散文《寄小读者》向读者宣扬了爱的伟大,教育小读者学会爱自然、爱母亲。在文章的四版自序中说过“这书中的对象是我挚爱恩慈的母亲。”可知,冰心在散文中歌颂母爱的成分非常大。再看散文名篇《南归》,这作品是冰心在母亲离开人世一年后所创作的,冰心运用了“痛定思痛”的创作写法,将母爱表达得淋漓尽致。文章的前面内容,几乎每个字每个词都为母亲生病担忧和焦虑。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写到“完了,过去这一生这一段慈爱,一段恩情,从此告一段落”,将对母亲的爱与思念推向了另外一个层次。在《山中杂记》中,冰心用温柔的文字,歌颂了对儿童的爱。
2.诗歌中的“爱”
冰心的诗歌充满了爱,主要是受到文学泰斗泰戈尔作品的影响。其中作品《繁星》中写到“母亲啊,天上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风雨来了,我只能多带你怀里。”这首诗歌,用清新的语言弘扬了母亲之爱、自然之爱的伟大,能够拯救人们的灵魂,给人们的心灵最大的安慰。再如《春水》中里提到“春何曾说话呢,单他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表达了对“春”的自然之爱,也是作者内心深处最神圣的爱。冰心的著名诗歌《纸船》,更表达了作者思念母亲,表达对母亲的爱,这部充满爱与思念的经典诗歌,感召了许多异地的年轻人。
3.小说中的“爱”
五四运动的影响,作家冰心开始关注家庭、社会、妇女等问题。在五四运动后期,冰心的小说侧重的是对“爱的哲学”的宣扬。作者的母爱三部曲《超人》《悟》《烦闷》,对母爱最热情的歌颂,用真挚的笔调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冰心又是一名爱国作家,在她生活的“五四”时期,感受到了民族的衰落以及国家的落后,于是她坚定目标为祖国的昌盛做斗争。这个时候,冰心将“爱”从母亲、儿童、自然,再进一步扩散到爱祖国的伟大情怀。例如小说《斯人独憔悴》中,作者在文中描述了两位具有爱国思想的人,他们都非常挚爱祖国,可是由于让家人禁锢在家中,没法为祖国做贡献,作者表达了同情之心,更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后来的作品《去国》《一篇小说的结局》等作品,更让作者的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从“爱”的对象看
1.无私的母爱
冰心生活在一个民主充满的家庭,母亲是一位具有文化修养的传统女性,在冰心的成长过程中至美至善的爱,生活中的无微不至的照顾,精神上支持女儿读书写字。这种温馨伟大的母爱,在作家童年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例如,冰心在作品中写到“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用宛如的笔调给读者带来了刻骨铭心的母女感情。诗歌的笔调和语言虽然平凡简单,却有力的称赞了母爱的伟大。
2.对儿童的爱
作为儿童文学家,早在《寄小读者》就表达了对儿童的关爱,“童心美”是冰心作品中的显著特点,也是其对儿童关爱的弘扬和宣传。《寄小读者》,冰心就用柔和细腻的笔调向小读者展示了自己的快乐的童年,对儿童心灵美的赞扬,用天真的话,将纯洁的情感奉献给孩子们,整篇作品充满了作者对童心的崇拜,颂扬了儿童的真善美。她曾经说过“真理,在婴儿的沉默中,不在聪明人的辩论中”“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作者已经将儿童当成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朋友,对儿童的爱达到了一种最高的境界。
3.对自然的爱
在冰心的作品中,将对大自然的爱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冰心眼中,“母爱”和“童真”都是建立在“爱大自然”的基础上的,在作家笔调下,大自然给了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都是在大自然的关心和爱护中生存和长大,所以应该感谢大自然对人类的关心,应该去用一颗的心关爱大自然。冰心曾经说过“花儿的价值,要因果儿而定了”。冰心赞颂大自然最经典的是《春水一六八》“朦胧的月下——长廓静院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结束语:
冰心优美散文段落 篇9
2、 星星——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不能灰了青年人的心。 ——冰心 《繁星·春水》
3、 母亲呵!这零碎的篇儿,你能看一看么?这些字,在没有我以前,已隐藏在你的心怀里。 ——冰心 《繁星·春水》
4、 人类呵! 相爱罢, 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 向着同一的归宿。 ——冰心 《繁星·春水》
5、 西山呵!别了!我不忍离开你,但我苦忆我的母亲。 ——冰心 《繁星·春水》
6、 轨道旁的花儿和石子! 只这一秒的时间里 我和你 是无限之生中的偶遇 也是无限之生中的永别 再来时 万千同类中 何 处更寻你 ——冰心
7、 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天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话?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冰心 《繁星·春水》
8、 夜中的雨,丝丝的织就了诗人的情绪。 ——冰心 《繁星·春水》
9、 愿你的生命有够多的云翳,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冰心 《冰心散文集》
冰心散文摘抄 篇10
怎么独自站在河边上?这朦胧的天色,是黎明还是黄昏?何处寻问,只觉得眼前竟是花的世界。中间杂着几条白蔷薇。
她来了,她从山上下来了。靓妆着,仿佛是一身缟白,手里抱着一大束花。
我说,“你来,给你一朵白蔷薇,好簪在襟上。”她微笑说了一句话,只是听不见。然而似乎我竟没有摘,她也没有戴,依旧抱着花儿,向前走了。
抬头望她去路,只见得两旁开满了花,垂满了花,落满了花。我想白花终比红花好;然而为何我竟没有摘,她也竟没有戴?
前路是什么地方,为何不随她走去?
都过去了,花也隐了,梦也醒了,前路如何?便摘也何曾戴?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的“家”文化 篇11
关键词:家文化;诗歌;小说;企业文化
一、“家文化”的起源
“家”最初的意思是指“家族”。是以一个姓氏为依据而进行的划分;关于“家”的解释,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中,在甲骨文中,“家”是一个会意字。具体而言,“家”是由“宀”和“豕”构成的,其中,“宀”指的是“居室”,而“豕”则指的是“猪”,也简而言之,养猪的房子就是家;尔后,在春秋战国时期,“家文化”也是渗透在人们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儒家学者孟子在《离娄上》中写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孟子所提到的“孝”便是“家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接着,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家的意义就被进一步的扩大了。国家、家国等意思开始发展起来,相比于“家”最初的含义,“家”的意义从空间上得到了空前的扩大。
二、古诗中的家文化
古诗中的家文化主要包括:父母对孩子的恩情、孩子对父母的孝顺、兄弟姊妹之间的同甘共苦、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暗恋时的丝丝心动以及对远方的人儿相见不能见的思念等诸多的内容。
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一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将“家文化中父母对孩子的无私付出描绘的淋漓尽致,同样在这一首千古传诵的名诗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也将孩子对父母之爱的感恩毫无保留的表现了出来,这一句像是作者自己内心的反思,又像是对万千游子的一种质问。孩子和父母是组成“家”这个整体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而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也就成了“家文化”的重要内容;
“三苏”和“三曹”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家族文人代表,在他们的诗歌中也可以看到“家文化”的影子。苏轼在其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由于政治原因,所以,即使是月圆时刻,苏轼也不能和日夜思念的弟弟苏辙见面,所以,他只有借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希望远方的弟弟能抬头和自己共賞一轮明月,在苍茫的宇宙间找到一丝心灵的安慰。
关于“家文化”中的爱情,不得不提的就是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在以《无题》为代表的一系列诗歌中,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容易被人视为丰富的爱情体验的表达。“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将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的默契感描绘的非常到位;“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相见却不能见,又没办法控制内心思念的矛盾心态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直情的告白,是一种对美好爱情的期待,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和自己朝思暮想的那个人携手畅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将自己对对方的思念比喻成春蚕和蜡炬,哪怕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会停止。
三、小说中的“家文化”
小说中的“家文化”可以说是诗歌中的“家文化”的升级版,是融会了所有“家文化”内涵的一个聚合体。也正是这一些元素的完美组合才使得小说有了人情味儿,有了能够带给读者共鸣的地方。
(一)巴金与《家》
巴金,原名李蕘棠,是20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代表人物。擅长将国之大事投影在家之一叶上。无论是《激流三部曲》还是《爱情三部曲》都将“家文化”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激流三部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步作品《家》,无论小说的题目、场景还是情节的发展,都离不开高家这一实在的历史背景。打一个形象的比喻,高家就像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高老太爷是森林之王,以觉新为代表的惟命是从的后代们只能是温顺的小绵羊,在高老太爷掌控的世界里就连呼吸都会变得格外沉重,而觉慧则是具有反抗精神的小老虎,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向一个身份地位都很卑微的丫环示爱,这本身就是一种反抗,所以,无论成功与否,至少在这个家中有人在反抗,除此之外,在封建神鬼之术道之的年代当众揭发捉鬼师的鬼把戏、帮助觉明的逃婚等诸多的时间都无一例外的体现出了觉慧思想的超前性和理智性。巴金先生在《家》的结局中写到,代表落后思想的高老太爷在后代们争家产的氛围中被活活气死,而代表先进思想观点的觉慧则果断的摆脱了“家”的束缚,也就是封建思想的束缚,投入到了革命的洪流当中去。
(二)余华与《活着》
余华,一名优秀当代文学工作者。他的作品主要体现出了一家人“同甘共苦”的主题,他常常将一些非常态、非理性的血腥、暴力以及死亡等让人害怕甚至反感的东西毫无违和感的融入到给人幸福和快乐的家庭生活中去,《活着》无疑是最值得一提的这类作品的代表。
在余华的《活着》中详细的记录了主人公福贵一家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故事,整篇小说都被一股死亡的气息笼罩着,让人喘不过气来。女儿先是因为高烧变成了聋哑人,后来又在难产中死亡,儿子为了给校长夫人输血而因失血过多去世,老婆因承受不住孩子们去世的消息也悲伤而死,接着孝顺的女婿和唯一的小孙子也在意外中丧生。老天爷对于这个家来说是非常的不公平的,但是正如中国有一句古话所说“患难见真情”,纵使死亡的气息笼罩着福贵一家,但是文章到处流露出的家人们之间在艰难困苦中的相互搀扶、相互支持却是非常能触动人的。在有庆死后,福贵为了不让家珍伤心自己一个人承受着丧子之痛,家珍为了不让福贵担心,明明知道有庆死了也装作不知道。家人就是这样,为了保护对方都会毫无怨言的选择一个人泪往心里流。如果说《活着》这本书从整体的情感基调上来说是一片沙漠的话,那么这些微不足道的感人的细节就一定是这片沙漠中的绿洲,为死亡的世界增添了几分生命的气息。
四、“家文化”的发展
王继华在其著作《家庭文化学》中将家庭文化主要分成了,父亲文化、母亲文化、夫妻文化、子女文化、家庭教育文化、家庭公约文化等多个方面。不难发现,从整体的范围上来说,最初的家文化还仅仅只是局限在一个家庭的内部。随着人们集聚生活形式的日益多样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融合性趋势的不断增强,“家文化”也开始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开始进入企业、单位,进入一切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群体生活中。“家文化”慢慢演变成了一种温馨、和谐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的良好环境的代名词。
【参考文献】
[1]王继华.家庭文化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余华.活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夏伤、冰心的散文 篇12
何人哀怨心忧伤?哭尽春泪,惊起夏伤!痴恋花开,却花落时节,点坠一片冰心。
最后的一缕凉风匆匆的吹走了最后的一丝春意,也带走了那些花开的痕迹,留给人间的只剩下叹息。这个夏天,我不知道还会有多少悲欢泪笑将要上演;这个季节,我不知道还会留给我多少或喜或悲的回忆……
记忆中的那年花开,我划着小船和所爱的人在清绿的荷塘之中,没有方向,没有目的,两颗心徜徉在天地间,很美,很浪漫……执子之手,与子携老,一切天长地久,海角天涯。奈何今日,早已分了道,扬了镳,从此陌路,从此天涯……
不知何时开始痴痴地迷恋上了苍白的`文字,亦或是迷恋了忧伤。其实对于文字我早已麻木,只是文字在指尖飞扬的感觉可以让人忘记许多伤情过往,可每当回忆之时,心碎的感觉依然是那么清晰,也许是我的感情太过脆弱,受了伤就淡漠了;也许是我的心灵太过浅显,不懂的如何去爱……
今夜,安静的一片弦音,文字再次将我埋葬在回忆之中,不觉中眼眸已开始湿润,沧桑的记忆沧桑了心。索性笑出声来,也许笑能止住眼泪,又或许大声的哭出来,也许这两行清泪,可以埋葬过去……
落花时节,却忆曾逢拾翠。
读冰心散文有感 篇13
一只小鸟,有着动听的歌喉。一天,它站在树枝上,放出“赞美”的歌声来。树下的孩子非常喜爱它,便有了捉住它的念头。这天,小鸟又出来了,突然,一个弹子射来,血一滴一滴地流了出来……读到这儿,我的心顿时震撼了,人们对保护动物的意识还远远不够强烈。这些年来,有多少的动物死于人们的抢下,又有多少的动物被从森林捕捉来,让它们永远失去了自由,这些动物不再快乐。而那些幸运的,没被捕捉的动物又整天活在胆战心惊逃避人类的生活中。在某某路的一个店门口写着“活狗现杀”这四个大字,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是狗,而现在,它们却沦落到被人类吃了的地步,简直不可思议。
动物越来越少,人们就因为它们十分可爱就能让它们永远失去自由,或者因为它们的肉很鲜美,就能脸不红心不跳地杀死一只动物……动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我们不能让它们对我们百般的信任化为乌有,所以,我们要全力保护动物,还它们一个自由、快乐、放心的生存空间。
冰心文学大赛作品全集 篇14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有许多美味让我流连忘返:肯德基、麦当劳„„但其中的一次吃西餐的经历至今让我忍俊不禁。
记得我五岁时,小区旁开了一家西餐餐厅必胜客。一天,贪吃的我在电视上看见了必胜客那诱人的饭菜,就急忙通知爸爸,和他向必胜客飞奔而去。
一进餐厅,我们就被这优雅的环境吸引住了。这个餐厅虽然人多,但是却不像其它餐厅那么吵闹。餐厅里播放着优雅的音乐,让人感觉心情舒畅。
点完菜,我忽然发现了摆在桌旁的刀叉,心想:“这是什么?怎么没有筷子呢?幼儿园里吃饭时从没给过我们这么危险的餐具呀!”我只好问爸爸,他笑着说:“这是外国人吃饭的餐具,用的时候应该„„”还没等爸爸介绍完,巧克力蛋糕就被服务员端上了桌。
我看见蛋糕盘中也摆放着一把刀子,干脆把桌上的刀也拿起来,双手持刀,对蛋糕发起攻击。我闭着眼用力向下一切,只听见“铛”一声,刀重重地落在了盘子上。我抬头一看,发现差不多全餐厅的人都用诧异的目光看着我,我脸红了,不知所措地想:“这个餐具真不好用,声音还这么大。”我刚要低头开始吃,发现蛋糕还完好无损,这让我哭笑不得。我懊恼极了,用两把刀子狠狠地蛋糕,嘴里还嘀咕着:“蛋糕,我要让你死无葬身之地!”剁了一会儿,我累了,肚子也“咕咕”叫了,再看蛋糕,也只剩下蛋糕屑了,我索性把盘子斜着拿在嘴边,把蛋糕屑倒进嘴里,“吃”完后还用手抹抹嘴:“真香”。爸爸在旁边笑得不亦乐乎。等到比萨饼上来后,爸爸赶紧给我讲了正确使用刀叉的方法,这才没再让我出洋相。
一件件童年趣事就像一张张相片,翻开它,时刻会带给我欢乐,带给我笑声。
冰心文学大赛作品:生机勃勃的春天
春天来了,春姑娘迈着欢快的脚步来到人间,她把勃勃生机带给了大地。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回大地。小草悄悄地从泥土底下探出头来,好奇的张望着这个陌生的世界。刚刚出土的小草是嫩绿嫩绿的,就像一个绿色的小娃娃,可爱极了,让我舍不得碰它一下。小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好像在对我们说:春姑娘来了!春姑娘来了!
小草的摇摆似乎将那些沉睡的花儿叫醒了。
花儿伸了伸懒腰,挺起了胸脯。桃花开出了它们的美丽,一朵朵粉红粉红的桃花站立在众草中,自豪的舒张开她那漂亮可爱的花瓣,就好像一位自豪的皇后。粉红色的迎春花在温和的春风中边跳舞边向人们广播: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一起来迎接春天啊!人们听了小草和迎春花的呼唤,也纷纷把棉服脱了下来,换上了舒服的春装。
这是从河边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是谁在唱交响曲啊?
哦,原来是柳树在说话呀!。只见柳树在微风的吹拂下左右摇摆,好似一位仙女在翩翩起舞。柳树的树枝真长啊,长的像一根长绳;柳树的树枝真细啊,细的就像一根线;柳树的树枝真软啊,软的就像一团棉花。正如大诗人贺知章所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春天来了,小河结冰了,摇身一变,变成淙淙的小河水;杨树也发芽了,那架势丝毫不柳比树差;小动物们也在感受着春的气息,燕子从南方飞了回来落在屋檐上,扇动着翅膀,仿佛在谱写着一首春天的歌曲;大眼也从南方飞了回来,排着整齐的人字形队伍广播着通知。
春天到了,春姑娘走到哪里,就把春的气息带到哪里。春天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呀!
冰心文学大赛作品:四季的校园
我爱我的校园,更爱四季的校园!
春天,我们穿着呢裙在樱花树下跑来跑去。当阳光照到我们身上时,我感到一丝暖洋洋的感觉。微风吹过,樱花散落在我们身边,我拾起一朵,放在鼻子附近,香气扑鼻。再仔细观察,它拥有四片淡粉色的花瓣和一个金黄色的花蕊,我把它放进了心爱的日记本里。下午,阳光照在拥有古建筑风格的灰楼上,映出一缕金光。金光好象一股神奇的力量把我们照得更加富有活力。
阳光越来越耀眼了,天气也越来越热了。可我们的校园仍是很凉爽。走在小道上,绿树成阴。我丝毫感觉不出炎热,反而感觉很凉快。坐在参天大树下的我,正津津有味地读着《水浒传》。
树叶逐渐变黄了,天气逐渐转凉了。我们的花园变得五彩缤纷。稻子成熟了,好似一位金衣少女坐在花坛之中。瞧,高粱笑弯了腰。稻子看了他一眼,他便乐红了脸。丰收的季节,金色的季节,谷子、玉米也穿上了金色的外衣。我们那几幢灰色的大楼,好像也想庆贺秋季的到来。当阳光照在他们灰色的大衣上时,竟奇妙般的变成了金色的光芒。
冬天,我穿着羽绒服在操场上堆雪人。大如鹅毛的雪从天上落了下来,看,大家正在打雪仗。同学们的游戏丝毫没有影响这片美丽影象。大家覆盖着美丽的校园,校园这位美丽的姑娘穿着雪白的纱裙在歌唱。松树开了无数朵雪白的小花,每一朵花都是那么晶莹、纯洁。梅花化作蝴蝶,来点缀美丽的白纱裙。
校园这位姑娘,每到一个季节便换一身衣服。虽然她只有四件衣服,但是每一件衣服都是美到极致的!
我爱我的校园,更爱四季的校园!
冰心文学大赛作品:春天的颜色
春天来了!大堰、野鸭和天鹅从南方飞回来了,他们在争论春天是什么颜色的。
大雁说:春天是绿色的,因为小草是绿色的,柳丝是绿色的。
野鸭子说不对,春天是红色的,因为桃花是分红粉红的,玫瑰花是火红火红的。
天鹅说:你们说得都不对,春天是黄色的,因为美丽的迎春花是黄色的,漂亮的连翘花是黄色的。
他们争论不下,于是去找猴子博士问答案。他们在一棵树上找到了猴子博士,猴子博士倒挂在树上说:春天是五颜六色的!大堰、野鸭和天鹅说:对,春天是五颜六色的!
冰心文学大赛作品:如果我是一阵风
如果我是一阵风
如果我是一阵风
你猜我会做些什么?
春天,我会坐在绿油油的大柳树上,看柳条像小姑娘一样跳舞,听燕子欢快地歌唱。
仿佛在欣赏一场迎接春姑娘到来的音乐会。
夏天,我会悄悄地吹进教室,抚摸老师的脸庞。
给她送去一丝丝清凉。
秋天,我会沙沙地吹向田野,染红苹果、染黄鸭梨、染紫葡萄,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的丰收的图画。
冬天,我会迈着轻盈的脚步,吹绿枯黄的小草、吹化冰冻的小河,吹醒冬眠的青蛙,然后高高兴兴地跑回家。
冰心文学大赛作品:爬山
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爬山。走到山脚下,我抬头一看,山可真高啊!在爸爸的鼓励下,我们开始向上爬。
最初的路很平坦。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着美丽的风景。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山路变得崎岖不平,但是我们还是坚持着爬到了山顶。从山顶往下望去,人们就像一只只小小的蚂蚁,房子就像一个个火柴盒,立交桥就像一条长长的围巾。
妈妈告诉:爬山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欣赏美景,而且还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呢!我真喜欢爬山!
读冰心女士作品底感想
王彧
冰心女士曾在《小说月报》第12卷第4号上发表了一则《文学丛谈》,她说:“无论是长篇,是短篇,数千言或几十字,从头至尾读了一遍,可以使未曾相识的作者,全身涌现于读者之前,他的才情气质人生观都可以历历的推知,——这种的作品,才可以称为‘文学’,这样的作者,才可以称为文学家!”
我要恭诚地为这位青年作家道贺,她实践了她的言语了,她的确实践了她的言语了,如今谁不承认她的作品是“文学”,她的自身是“文学家”呢?
她全身涌现于文字之中了!而且所涌现的幻象还是庄严幽逸的,超然高举一尘不染的。宗白华君批评她的《繁星》说,她以人格表现于艺术,这一句话可概括她的一切的作品。
她的小说和诗歌,这几年来陆续在北京《晨报》、上海《小说月报》发表的很多,还有散见于上海《时事新报》的——以上是我所看见过的——综言之,她底作品,有以下的优点:
(一)文字的美丽。她的文字,的确是“中文西文化”、“今文古文化”的文字,另有一种丰韵和气息,永远是清丽而条畅,没有丝毫的生拗牵强,却又绝对不是《红楼梦》、《水浒》 的笔法,因为她已将中国的白话文欧化了!
(二)气度的谨严。她的作品,总带着一种不可名状的庄严,充满了雍容华贵的态度,使读者生敬礼之心。直民君说:“她是不曾带有时代底伤痕底。”这话何等确切。
(三)思想的新颖。她的小说和诗歌中含蓄的思想,都是得未曾有,不落窠臼,读后每每留着极深底印象。因为她的思想是四无依傍,“以理想发为言词,”不是“俯仰随人”的。冰心女士是一位伟大的讴歌“爱”的作家,她的本身好像一只蜘蛛,她的哲理是她吐的丝,以“自然”之爱为经,母亲和婴孩之爱为纬,织成一个团团的光网,将她自己的生命悬在中间,这是她一切作品的基础——描写“爱”的文字,再没有比她写得再圣洁而圆满了!以下分开批评她的几篇小说,是从一九二年四五月以后,陆续在北京《晨报》上发表的:
一、《“无限之生”的界线》
冰心女士最近发表的《遗书》可谓杰作了。然而读过《遗书》的,不可不读《“无限之生”的界线》。《遗书》内宛因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就是将那篇的意思引申而繁衍的。
那篇事实是宛因死后作者自己接触灵感而作,也是一篇绝好的散文诗。层层托出,一唱三叹,极其婉转而悱恻。——这篇还是在《笑》和《超人》等篇以前,我因此疑惑佩蘅君所分她的思想的时代了。因为此篇中哲学思想,已直透到《遗书》。无论如何,她的思潮在此三两年间,经过了若干次的动荡,是无可疑的——文字是句句佳妙。我忙,不能重抄,我极想能请作者将这篇在《小说月报》重登一过,好与《遗书》对照,也可与那些未读过的读者分享。
二、《鱼 儿》
这是一篇非战的文学,又是以海做背景——她的爱海是有口皆碑,勿庸我词费了!——描写她自己坐在乳娘膝上,对海而坐的光景:
“我一声儿不响,我想着——我想要是能随着这浪儿,直到了水的尽头,掀起天的
边角来,看一看,那多么好呵!那边一定是亮极了,月亮的家,不也在那里吗?不过掀起
天来的时候,要把海水漏了过去,不要紧的!天下还有比海水还洁净的吗?他是彻底清明 的……”
这一段写小孩子的幻想,何等新颖,何等奇幻!再后她发现了许多兵士因战争而死在海里,她说:
“他自己受了伤了,尝了痛苦了,还要听从那不知所谓的命令去开炮,也教给后来 的人怎样开炮,要叫敌人受伤,叫敌人受痛苦,死了,沉在海里了——那边呢,也是如
此,他们遵守着那不知所谓的命令,做这样的工作——”
蒙昧于爱的真理的人,只是“不知所谓”的迷羊呵;这四字中有多少血泪呢?再后她心中起了强烈的悲哀,竟对她最爱的海水起了怀疑:
“海水里满了人的血,他听凭飘在他上面的人类,彼此流下血来,沾染了他自己,他依旧没事人似的,带着血水,喷起雪白的浪花,清洁,光明,原来就是如此了。”
通篇结构很完全,文字也非常潇洒。
三、《国 旗》
《国旗》是一篇极好的作品,是她的小弟弟和一个外国的小朋友的故事——恐怕是日本人——在此发见了她对于国家的观念。她觉得国界是不当分的,人类是应当合一的,因此她对那隔开人类友爱的“国旗”以最猛烈的攻击,她说:
“国旗呀!你这一块人造的小小巾儿,竟能隔开了这两个孩子天真的朋友的爱。
这小小巾儿,百千万面,帐幕般零零碎碎的隔开了世界上天真的伟大的爱。人类呢?都 蒙蔽在这百千万面的旗影里,昏天黑地的过那无用情,不互助的生活。
这篇里表现的作者,最为伟大,现在的世界正急切的需求这等的作品呵!我愿普天下人都听得见这义愤的呼声!
四、《月
光》
这篇可谓是她爱自然最浓挚而对于人生最失望最悲哀——和《烦闷》中那段“青年的危机”对照,我更疑她的思潮是循环起伏的——时候的出产品,篇中的主人翁维因竟投水自杀而去和“自然”调和。他说:
“我绝对不以这样的自杀为自杀,我认他为超凡的举动。”
他坐在湖畔接触着“自然”,对于月、湖水、山、树等,都认他们为不理会这“无聊的人类”的,然而他说:
“无论如何,他们不理会也罢,然而他自己是灿烂庄严,他已经将你浸透了,他凄
动了你的心,你临感难收了,你要和他调和呵!只有一条路,除非是——打破了烦恼混沌的自己。”
末一段“林青月黑,”他竟以自杀结束了自己。这篇的意境,比《最后的使者》更逸出于正常了!朋友某君和我说:“我夜间独坐读了这篇低徊悲恻的散文诗,我不觉抑郁了好几天。”这篇确是如此地动人呵!但她的哲学至《遗书》真进步了,不打破自己也可和“自然”调和,这时她心安理得和“秋水寒潭般的澄澈”了!
以我看去,自《“无限之生”的界线》,直至《遗书》,她的思潮是循环起伏的,她自己在《烦闷》中明明说了。
“我的思潮是起落无恒”。
又: “我近来的思想,几乎瞬息万变……我年纪太轻,阅历太浅,读的书也太少,人生
观还没有确定……因此我从来不以思想的变迁为意,任这过渡时代的思潮,自由奔放……
时代过了,人生观确定了,自然有个结果。”
又《繁星·一三二》:
“我的心呵,
你昨天告诉我
世界是欢乐的,
今天又告诉我
世界是失望的,
明天的言语
又是什么。
教我如何相信你!”
这便是冰心女士自述她的思想的经过了。或者她从写《遗书》以后,人生观已经确定。如果确定了,我们不得不颂赞她已定在最高处了!
真君在第40期《文学旬刊》批评《遗书》说:“她的‘我在世间一切的事上,都能支撑自己’这一句话,有怎样大的勇气呀!”这话使我猛省。她的作品,是时常无形中表示出她的勇气,她的独立自尊的气质。在《繁星》、《春水》这些小诗中,此例更是举不胜举,鲁侗君在本年七号《小说月报》的通讯栏里,说她具有孤芳自赏的襟怀,也是同一的意思,我以为这是她的文字庄严独绝底一个大原动力!
真君又说:“她还有个‘国’,还有个‘母亲之爱。’”这是不错的。可与她那篇《一篇小
说的结局》——《晨报小说第一集》里的——梦涛与他母亲的信中所说:“但是有两件事,我心中决不至于模糊的,就是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母亲。”那几句对照,至此我又想起
冰心女士的小说里,也都描写军人:她的文学只管“非战”,而她文字中的军人,却没有一
个不是淳朴可爱的,尤其是《一个兵丁》——也见《晨报小说第一集》——描写父爱,委婉
缠绵。从看过这篇以后,我对于穿灰色黄色衣服的人,忽然换了一种怜悯同情的眼光,文学
之移情,竟至于此呵!
再下我想说一说《繁星》和《春水》。可惜《晨报副刊》太多,太细碎了,翻寻很费事,我希望这两篇能印成单行本,——索性留着以后细细的说吧!
还有她的“杂感”和《问答词》、《十字架的园里》,诗歌如《迎神曲》、《送神曲》、《晚祷》等——去今两年在《晨报》上发表——都是有最幽深浓厚的诗意和哲理,藏在短小的文字之后。
我看了几篇《小说月报》上批评冰心女士底文字,起我无限共鸣之感。
而且这几篇都只从《小说月报》第12卷第1号底《笑》起,自《笑》以后的,都有人批评过了,我也都同情。所以我从《“无限之生”的界线》起,——这篇以前的,我不曾系统的看,不敢妄下评语。
我为中国今日底文学界庆,因为在很短促底时期内,产生了这么一位天才绝特底少年作家。她幽静底天性,更能助她摒绝世扰,自强不息。我祝她步步向上,成功为“世界底人物!”
“修养的花儿
在寂静中开过去了,
成功的果子
【冰心家散文作品】推荐阅读:
冰心散文精选08-27
亲情的散文冰心06-03
冰心散文美文摘抄08-07
冰心生命的散文赏析06-14
冰心散文两篇霞07-30
冰心优美语段摘抄_冰心优秀散文集05-19
论冰心散文的语言特色06-28
弟弟与我冰心散文10-04
冰心《小桔灯》散文读后感06-20
冰心散文集读后感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