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作品赏析

2024-11-05

冰心作品赏析(精选12篇)

冰心作品赏析 篇1

六年级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赏析冰心作品 品味冰心意境

——读书汇报课

一、教学目标:

1、学生汇报课前阅读冰心文章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冰心其人的特点,尤其是冰心作品的风格。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冰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冰心作品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冰心为代表的优秀儿童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1、课前开展“冰心阅读”活动。

2、学生自制有关冰心作品的书签、书法作品、美术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老师创设情境。用班德瑞的优美音乐作背景,营造出学习氛围,将学生引进冰心作品爱的意境。

二、汇报展示所了解的冰心其人及作品。

1、简要介绍所了解的冰心。

2、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了解两个问题: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冰心。(引导学生了解冰心作品中体现的童心、母爱、对大自然之爱的主题。)

(2)你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三、回顾学习方法“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指导学生抓住冰心作品清新秀丽,语句优美,同时又抒发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特点,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去品读。回顾旧知,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挖掘已知经验,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欣赏、品味作品

1学生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

在小组内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去品读最喜爱的作品。并请推荐同学,参加集体汇报。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1)、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味冰心的作品,教师适时点拨。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除各小组推荐的人选外,鼓励学生自荐。展示朗读的形式不限,展示的作品多篇。

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作品。

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

五、推荐名句段

学生用情去读,用心品味冰心作品中的名段。

老师推荐名段。通过配乐朗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的品味到冰心作品中“爱”的主题。旨在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六、总结,留有余味,学生回味,细听。

通过今天的“品冰心作品”活动,我们对冰心其人、其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位伟大的儿童文学家冰心,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你们、我们、他们以及天下所有爱好她作品的人们。希望同学们在课外再继续去品味冰心作品。

附:

冰心: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一 只 小 鸟

─—偶记前天在庭树下看见的一件事

有一只小鸟,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枝子上,它的毛羽还未曾

丰满,不能远飞;每日只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觉得非常的快乐。

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它探出头 来一望,看见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的好景 致;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 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轻 —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树下有许多的小孩子,听见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望着─— 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最后他们 便想捉住它。

它又出来了!它正要发声,忽然嗤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 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下去。

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 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的落到地上来。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

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192O年8月28日。)宇 宙 的 爱

四年前的今晨,也清早起来在这池旁坐地。

依旧是这青绿的叶,碧澄的水。依旧是水里穿着树影来去 的白云。依旧是四年前的我。

这些青绿的叶,可是四年前的那些青绿的叶?水可是四年 前的水?云可是四年前的云?─—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它们依旧是叶儿,水儿,云儿,也依旧只是四年前的叶儿,水儿,云儿。─—然而它们却经过了几番宇宙的爱化,从新的 生命里欣欣的长着,活活的流着,自由的停留着。

它们依旧是四年前的,只是渗透了宇宙的爱,化出了新的 生命。─—但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四年前的它们,只觉得憨嬉活泼,现在为何换成一片的微 妙庄严?─—但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抬头望月,何如水中看月!一样的天光云影,还添上树枝 儿荡漾,圆月儿飘浮,和一个独俯清流的我。

白线般的长墙,横拖在青绿的山上。在这浩浩的太空里,阻不了阳光照临,也阻不了风儿来去,─—只有自然的爱是无 限的,何用劳苦工夫,来区分这和爱的世界?

坐对着起伏的山,起立的塔,无边的村落平原,只抱着膝 儿凝想。朝阳照到发上了,─—想着东边隐隐的城围里,有几 个没来的孩子,初回家的冰仲,抱病的冰叔,和昨天独自睡在 树下的小弟弟,怎得他们也在这儿„„ 一九二一年六月十八日,在西山。

(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1921年6月23日。)

《繁星》节选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它们对话? 沉默中

微光里

它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五 黑暗

怎么的描写呢? 心灵的深深处

宇宙的深深处

灿烂光中的休息处。八

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的落红满地——

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

一一

无限的神秘 何处寻它?

微笑之后 言语之前

便是无限的神秘了。一六

青年人呵!

为了后来的回忆

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一九 我的心

孤舟似的

穿过起伏不定的时间的海。二零

幸福的花枝

在命运的神手里

寻觅着要付与完全的人。二六

高峻的山颠

深阔的海上—— 是冰冷的心 是热烈的泪

可怜微小的人呵!

三零

光阴难道就这般的过去么? 除却缥缈的思想之外 一事无成!

四二

云彩在天空中 人在地面上——

思想被事实禁锢住 便是一切苦痛的根源。四八

弱小的草呵!骄傲些罢

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四九

零星的诗句

是学海中的一点浪花罢: 然而它们是光明闪烁的 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五一

常人的批评和断定,好象一群瞎子,在云外推测着月明。五三

我的心呵!觉醒着 不要卷在虚无的漩涡里!

五四

我的朋友!起来罢 晨光来了

要洗你的隔夜的灵魂。六三

指点我罢 我的朋友!

我是横海的燕子 要寻觅隔水的窝巢。六九

春天的早晨

怎样的可爱呢? 融冶的风 飘扬的衣袖 静悄的心情。七七

小磐石呵 坚固些罢

准备着前后相催的波浪。八四

寂寞呵!

多少心灵的舟

在你的软光中浮泛。九零 坐久了

推窗看海罢!将无边的感慨

都付与天际微波。九七

是真的么?

人的心只是一个琴匣

不住的唱着反复的音调!

九八

青年人!

信你自己罢!

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创造你自己。一零三 时间!现在的我

太对不住你了么?

然而我所抛撇的是暂时的 我所寻求的是永远的。一零七

我的朋友!珍重些罢

不要把心灵中的珠儿 抛在难起波澜的大海里。一零八 心是冷的

泪是热的:

心——凝固了世界 泪——温柔了世界。一零九

漫天的思想 收合起来罢!你的中心点 你的结晶

要作我的南针。一一四 “家”是什么 我不知道:

但烦闷——忧愁 都在此中融化消灭。一三一 大海呵,那一颗星没有光? 那一朵花没有香? 那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一三七

聪明人

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罢!她只是虚无缥缈的 反分却你眼底春光。一四五 心弦呵!

弹起来来罢—— 让记忆的女神

合着你调儿跳舞。

小桔灯

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

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地一声开了,过了一会,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我要××医院,找胡大夫,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医院的电话号码吗?”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她就会来的。”

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登、登、登地下楼去了。

我又回到里屋去,把报纸前前后后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来,看了一半,天色越发阴沉了,我的朋友还不回来。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 景,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桔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我轻轻地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了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个大髻。

门边一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微微地冒着热气。这小姑娘把炉前的小凳子让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打量我。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 她现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桔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桔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

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 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桔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

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变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

我赞赏地接过,谢了她,她送我出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桔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从王春林家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作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

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消息。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

冰心作品赏析 篇2

客观世界, 目之所视, 处处皆色彩, 因此在生活中“色彩”往往被用来代指事物或现象。

(1) 这时节, 万有都笼盖在寂寞里, 可曾想到北京城里的新闻报纸上, 花花绿绿的都载的是什么事?

——《山中杂感》

(2) 已是两年多了, 而每次到各书店书摊上去, 仍能看见红红绿绿的冰心女士种种的集子, 由种种书店印行的, 我觉得很奇怪。

——《我的文学生活》

例 (1) , “花花绿绿”或指新闻报纸上字体的色彩, 或指新闻报纸纸张的色彩, 或形容当时北京城新闻报纸种类繁多, 抑或三种借代兼而有之, 其实不用分清丁卯, 反之, 我们则应该揣摩作者独特的笔触、精妙的用词。例 (2) 中, “红红绿绿”并不是特指当时冰心女士集子封面的色彩, 而是代指书摊上冰心女士集子种类繁多, 也许有些集子封面的色彩还是“灰灰白白”、“黑黑蓝蓝”等, 这反映了当时出版界缺乏管理, 混乱无序, 致使许多书店可以肆意印行冰心女士的集子, 以致错误百出。

色彩词的借代用法拓展了色彩词的表现空间, 使色彩词在一定的语境中由“幕后”走向“台前”, 亦即以借体的身份代表本体, 从而在原本属于本体的语用领域中发挥出借体特有的语用功能。

二、借喻

色彩词的借喻, 即借用描述喻体事物客观色彩的色彩词来修饰本体。

(1) 他们都是当时文坛上朵朵怒放的奇花, 花褪残红后, 结了硕大深红的果子, 果熟蒂落, 他们一个个地把自己贡献出来, 他们的果核又埋在祖国的大地上, 重新萌芽, 开花, 结果, 代代不绝!

——《悼念茅公》

(2) 我也是这样, 恨不得把我知道的一切, 都交给他们, 好把“青黄”接了上去。可是这二十年来我自己也落后了, 外国寄来的新书, 有许多名词我都看不懂, 更不用说外国的作家和流派了。

——《空巢》

例 (1) 中用“花褪残红”借喻像郭老、老舍、郑振铎等一样的老一辈文学工作者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离开文坛, 这样的借喻贴切自然, 饱含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和怀念之情。例 (2) , “青黄”是从“青黄不接”所截取, “青”指未成熟的庄稼, “黄”指已成熟的庄稼, “青黄不接”指庄稼还没有成熟, 陈粮已经吃完。比喻人力、财力等因一时接续不上而暂时缺乏, 现在则特指人才方面后继无人, 所以“青黄”在这里代指人才。好把“青黄”接了上去表现了老陈和老梁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思。

借喻的作用是使本体形象化, 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 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色彩的借喻则更胜一筹, 色彩的五光十色, 不仅使大千世界变得绚丽缤纷, 而且使文学作品充满情感, 字里行间也似乎焕发着勃勃生机。

三、比拟

比拟辞格中的色彩词只是抽象概念, 如果要参与到比拟辞格中来, 一般都会和色彩的载体产生借代关系。如:

(1) 我举目四望, 宽旷的庭园绿化地带, 一行行、一层层的黄杨绿柳, 青翠迎人。

——《我站在毛主席纪念堂前》

(2) 杨柳的新绿, 摇曳着初春的晚风, 熟客似的, 我走入大阅读室, 在那里写着日记。

——《寄小读者·通讯二十九》

例 (1) , “青翠”代指一行行、一排排的黄杨绿柳, 它们就似一只只威武之师, 守卫着毛主席纪念堂;同时, “青翠”又被拟人化, 因为“青翠”正以最佳的精神状态高兴地“迎接”前来瞻仰的客人。例 (2) , 初春万物复苏, 以“新绿”代指杨柳新生的嫩芽, 同时又赋予“新绿”一个娇人的动作“摇曳”, 青青杨柳风, 这样美的景致, 足以让行人驻足痴望, 陶醉其间。

比拟使无性格的杨树、柳树具有了人的动作和情感, 使它们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创设了优美的作品意境, 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四、通感

色彩是通过视觉所感知的, 色彩词的通感, 就是视觉与听觉、味觉、触觉互相沟通、交错, 彼此挪移转换。如:

漫天匝地的斜阳, 酿出西边天际一两抹的绛红深紫。这色彩须臾万变, 而银灰, 而鱼肚白, 倏然间又转换成灿然的黄金。万山沉寂, 因着这奇丽的天末的变幻, 似乎太空有声!如波涌、鸟鸣、风啸, 我似乎听到了那夕阳下落的声音。

——《通讯二十九》

天际色彩瞬息万变, “绛红深紫、银灰、鱼肚白”、“黄金”四色在顷刻间顺次闪现, 似天空在诉说, 而这诉说声似“波涌”、似“鸟鸣”、似“风啸”。形象逼真地展现了天际须臾万变的色彩和夕阳西沉时的天空。这样描写的妙处在于用极简练的语言描绘出天空景色的急剧变化, 再现了夕阳下时奇妙的太空景象。如果没有通感描写, 就难以使声音色彩相得益彰, 更不会使整幅画面中的众多意象统一起来, 从而使描写缺乏表现力。

色彩词的通感在冰心作品中不多, 但这一例已足以让读者惊叹不已。借用通感, 可以突破语言、语法的局限和限制, 从而增加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 实现积极修辞的审美追求。

五、双关

色彩词的双关, 即色彩词本身既暗指所承载体的色彩, 又暗指某种事实现象或某种情感等。如:

我呢, 是道旁的小草……在人们脚下, 青青的点缀遍了全世界!

——《分》

“青青”既是小草之色, 又与“轻轻”同音, 融谐音双关与语义双关为一体, 意思是“道旁的小草用它的‘青青’之色‘轻轻’地点缀了全世界”。小朋友自喻为“道旁的小草”, 表现了他的勇敢坚强。

六、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 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这种辞格叫反复。如:

天安门, 闪闪发光的琉璃黄瓦, 鲜红的高墙, 鲜红的纱灯, 鲜红的飘飘的旗帜。幸福的玉石栏杆, 承托着伟大的领袖抚按着的双手……

——《仰望天安门》

“鲜红”是一种亮丽的红色, 比红色的明度要高, 用“鲜红”来描写天安门周围的环境, 而且“鲜红”一词反复出现, 分别用来修饰“高墙”、“纱灯”、“旗帜”, 在这一系列“鲜红”的映衬下, 天安门周围就像一片鲜红的海洋, 处处喜庆、处处热闹, 令人热情高涨、兴奋不已。

色彩如此之美, 但不能随意装饰和任意点染, 需要创作主体用心观察生活、仔细体味生活, 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最真挚的感情, 才能再现生活最真实的美。

摘要:冰心是一位极具色彩感的艺术家, 她意识到色彩在传情达意方面的媒介作用, 因此她在写作时经常会突破语法或逻辑的规范, 让色彩词参与到借代、通感、双关等修辞格的建构中, 用色彩来装点她画笔下的艺术世界。

冰心作品的生态性解读 篇3

关键词:生态文学;整体性;自然观;和谐

王诺在《生态批评与生态思想》一书中提出“一、生态文学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文学,而不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人的利益价值判断之终极尺度的文学。二、是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文学。三、探寻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的文学。四、表达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力量,预测人类未来的文学。”冰心作品中,尤其有自然渗透的作品中,人只是自然的一隅而并非以人为中心。她大部分作品都能表现出人与宇宙,人与自然整体性特征。对于海与湖的描写,将其富裕了亲情与友情的形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大量的雨意象描写侧面烘托出人性的缺失,以及社会的阴冷。冰心爱的哲学观与自然观渗透在冰心作品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现代性的视野下和谐的生态思想。

一、自然观的整体性意识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具有侵略性的,盲目的扩张必然使得自然承受着肆意的践踏,自然运用灾难来反抗人性,却带来了人类更加坚定的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然而冰心认为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平等的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界每一个生命的存在空间。

冰心在五四时期,文学精英们开始集中精神探讨“人”的基础上寻求一种整体性。人类只是自然界众多的组成元素中的一个,人类如落叶,如草虫,在自然中并没有任何特权。因此,在冰心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随处可见的宇宙、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繁星》第一首诗:“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天空,何曾听见他们的对话,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相互赞许了。”冰心用柔和的声音表达对自然对宇宙的敬畏之情,在自然的语境中,人类并没有过高的姿态,是灵动的个体,在宇宙的面前,又是如此的渺小。繁星闪烁的天空,并没有人为“聒噪”的情感衬托,也没有夸张的表达。闪动的群星是在用自然的语言传递安静祥和的夜晚的静谧。冰心说:“我们只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又说:“自然啊,请你容我之问你一句话,一句郑重的话,我不曾错解了你吗?”在自然的面前,人们应该学会谦卑,怀有敬畏之心,而不是自以为是。在自然与宇宙面前应该如此,在人际交往中更应该如此。

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往往是人的社会性凌驾于自然之上,以征服自然为目标,而不能与自然进行友好的对话。生态整体思想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呼吁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或者一贯的屈服于自然,而应该与自然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稳定的生态关系。冰心经常与自然进行平等的对话:“黄昏—深夜,槐树下的狂风,藤萝上的密雨,可能容我暂止你?病的弟弟刚刚睡浓了呵!”另外更有“许多话不知道从哪里说起,而一声声打击湖岸的微波,一层层的没上杂立的潮石,直到我蔽膝的毡来,似乎要求我将她介绍给我的小朋友。”在冰心与自然的对话中,并没有人类所具有的高傲的姿态,而更多的是对自然的怜惜与祈求。人类可以凭借智慧与工具肆意的践踏自然,同时也可能遭受到自然无情的报复。冰心与自然平等的对话中,有自然对冰心的要求,也有冰心对自然的期盼。在融洽的氛围中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交融,创造出了和谐的整体性的氛围。

冰心的自然观传达出了公平、和谐与整体性的观念。其文学精神的突出价值就在与她对于人类本质精神的把握。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类”而存在,人与自然不是相互对立相互之间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以一个相互尊重的整体而存在。

二、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文学作品描述的大多是悲剧性的事件,这与现代化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的背景分不开,目的是为了唤醒人们的危机意识,在人们的内心中为生态造就一种崇高感,来唤醒内心的生态意识。正如王岳川所说:“生态文学在文学文本中空前地凸显人类的重大困境,激目的是探索人与自然发展的互惠型的人类自然新伦理。”

现代化的生产工具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了生活方式质的飞越,但是面对千疮百孔的生态现状,冰心对人们的生活状态产生了质疑。在《山中杂记·机器与人的幸福》一文中:“休息的时间内,山前耕地的汽机,轧轧的声满天地。农人所节省的一天半天的工夫,和这几十个病人,这半日精神上所受的痛苦和损失,比较起来,相差远了!机器又似乎未必能增益人类的幸福。”工业化在改变自然的面貌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精神上的困境。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造成了生态的悲剧,而人们并没有分析总结最根本的原因,反而利用现代技术强行为生态的疮口打上补丁。在《广岛——控诉的城市》中又写到“十年过去了,日本人民不断地辛勤劳动,仍然没有能够掩盖起这一大片废墟!十年过去了,万千受伤者的血和泪仍在不断地涓涓地流!这人间地狱的惨状,已经引起我们对于原子狂人们的无比愤怒。”冰心痛斥现代战争对于生态的摧残与毁灭,这是人类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伤痕。同时生态用悲剧开始向人们反击,他恶魔一样在人类的血肉上,传布着有毒的猖狂。

冰心具有独特的生态审美意识。在人与自然不协调发展的悲剧面前,试图用诗意描绘的方式来解读自然,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将爱与哲学融于自然,将自由与童心融入自然。《山中杂记》:“我愿意终身在森林中,我足踏枯枝,我静听树叶微语。清风从林外吹来,带着松枝的香气。白茫茫的雪中,除我外没有行人。我所见所闻,不出青松白雪之外,我就似可满意了!”冰心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大自然,温暖又祥和。她与自然融为一体,用平等的眼光打量自然的变化,感悟自然、包容自然。而非将人性泛滥到自然中,玷污自然的净土。她充分让自然性爆发本源的光辉,有泪而不觉得悲凉,有伤而不觉得痛苦。冰心《我的童年》中:“当我忧从中来,无可告语的时候,我一想到海,我的胸就开阔了起来,宁静了下去。”冰心的自然中时刻透露着童真的气息,这是冰心对于阐释生态性的贡献。人们应该回到本真中看待自然、体会自然。自然是冰心孩时的记忆,是不掺杂任何审美经验以及抽象意义的自然本真,而感受自然美的过程更是不应掺杂过多理性认识与人格力量。在生态意识的反思中,人们不应该凌驾于自然之上,而应平等的对话,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参考文献】

[1]王诺.生态批评与生态思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17-220.

[2]冰心.新编冰心文集(第二卷)[G].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8.

[3]王岳川.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当代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2009(02).

冰心美文赏析摘抄 篇4

冰心《笑》欣赏

①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②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③“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④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⑤“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⑥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⑦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扰来,绾在一起。

⑧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欣赏:

这是一篇冰心的美文,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审美。文学大师冰心在这篇散文中为我们勾画了“三笑”的优美意境:表达了作者那颗希望人间充满微笑、友善和爱意的博爱之心。可见,文章弘扬真、善、美是永远的主题。

在优美的意境中引入安琪儿的笑,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直笔下写:第一个“默默的想”,引出赤着脚儿得孩子的笑;第二个“默默的想”,引出依着门的老妇人的笑容;最后三笑交融。文章自成流线,全文结构浑然一体。这样的铺排构思不是()一种审美的享受吗?

散文本事一种至真至情的语言艺术,既有诗歌的飘忽幻衍,又有小说的引人入胜,这就决定了散文被誉为美文的身价。其美,可以表现为三个角度:语言、意境、精神。第一段,清光、凉云、残滴、萤光千点、苦雨孤灯------用词之典雅,令人不能不想起唐诗宋词。

扬着翅儿的安琪儿、赤着脚儿的孩子、依着门的老妇人,也许是寻常生活中人们并不经意的,但在冰心的笔下却幻化出一个美丽的瞬间——“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意境之美恰如月光之朦胧!

冰心散文笑赏析 篇5

去陕西出差。先到一个很偏远的小镇,接着坐汽车到村里。路凸凹不平特难走。沿着盘山公路转悠,没多远我就开始晕车,吐得一塌糊涂。“还有多远呐?”我有气无力地问。“快了,一小时吧,再翻两座山。”陪我们的副镇长说。过一条湍急的河时,司机放慢速度小心翼翼地开。“这水真大。”我说。“这还算好呢,到雨季水都漫过桥,特危险。”

开会时我负责照相,一群小孩子好奇地围着我。该换胶卷了,我随手把空胶卷盒给旁边一个小孩子,她高兴极了,“谢谢姐姐。”其他孩子羡慕地围着看。看看小孩儿喜欢,我又拆了个胶卷盒给另一个小孩儿,他兴奋得脸都红了。翻翻书包再找出两枝圆珠笔分给孩子们,更多的孩子盼望地看着我的包,真后悔没多带两枝笔。我拉着一个穿红碎花小褂的女孩儿问,“叫什么呀?”“小翠。”“有连环画没有?”“没有。”旁边男孩儿说:“学校只有校长有本字典。”“姐姐回北京给你们寄连环画来,上面有猫和老鼠打架,小鸭子变成天鹅的故事。”听得他们眼睛都直了。

我拿出笔记本,记个地址吧,“陕西×县李庄小学”,“谁收呢?”“俺姐识字,她收。”过来个大一点的女孩儿,“姐姐,写李大翠收。”“好吧。”

从陕西又转道去四川,青海。回北京忙着写报告,译成英文,开汇报会,一晃就两个月了。偶尔翻到笔记本上的“李大翠”,猛然想起小村子的孩子们。犹豫了一下,“孩子们早忘了吧。就是寄过去,也许路上丢了,也许被人拿走了,根本到不了他们手里。”

第二天,还是拜托有孩子的同事带些旧书来。大家特热情,没几天,我桌上就堆了好几十本,五花八门什么都有:《黑猫警长》、《肮脏大王》、《鼹鼠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如何预防近视眼》,居然还有一本《我长大了,我不尿床》,呵呵,婴儿妈妈给的。从家里找了本《新华字典》,又跑书店买本《课外游戏300例》,一同寄走了。

快忘了的时候,接到李庄的信。“北京姐姐你好,从你走以后,村里的娃娃天天都说这事儿。我们经常去镇上邮局看看,嘱咐那儿的叔叔、婶婶,‘有北京来的信一定收好啊,我们的。’等了两个月没有,村里大人笑我们‘北京的.姐姐随口说的,城里人,嘿嘿,不作数的’。我们不信,姐姐清清楚楚在本子上记了我们的地址啊。后来发大水了,妈妈不让去。我拉着小翠偷偷去,其实不远,半天就到了。万一书寄来了呢,万一我们不在被别人拿走了呢。那天终于收到了。姐姐,你知道我们有多高兴吗?用化肥袋子包了好几层,几十里路跑着回来的。晚上全村的娃娃都到我家来了。小翠搂着书睡的,任谁也拿不走。第二天拿到学校,老师说建个‘图书角’,让我当管理员。看书的人必须洗干净手,不能弄坏了。书真好看,故事我们都背下来了,还给俺娘讲哩。”

我看着窗外,眼睛湿了。想着那两座高山,漫过桥的大水,泥泞的山路上一高一矮两个单薄的身影。我为曾经的犹豫感到羞愧,幸亏寄出去了,要不永远对不起孩子,伤了他们的心,拿什么来补。

后来陆续又寄了一些书和文具。秋天来了,收到一个沉甸甸的大包,李庄的。里面是大枣,红亮红亮地透着喜庆,夹着纸条,“姐姐,队长说今年最好的枣不许卖,寄给北京。”我把枣分给捐书的同事,大家说从来没吃过这么甜的枣。

冰心作品读书笔记 篇6

我还小时,就曾感受过她的爱的滋润。小学时学过的《再寄小读者》虽很久没有温习了,但记忆还很深刻。可见,她的作品对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有很大好处的。我们怎能不感谢她呢?

在《少男少女》上曾见过葛翠琳写的《玫瑰的风骨》一文,就是讲冰心的。冰心爱玫瑰,葛翠琳就把她比喻为玫瑰。这是很恰当的。冰心说,贵在纯真。她本身不就是这么纯真的吗?那简直说的是她自己啊。

冰心,这是个多么熟悉的名字,写过,听过,议论过,赞叹过。她是我们的母亲,或者说是奶奶,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如果她不爱我们,我们能有如果的充实么?如果我们不爱她,能随意赞颂她么?只因为,她是冰心,她的心如冰一般洁白无暇。

尽管我渐渐地长大了,已不再是少年儿童,但我还是忘不了她,她给了我那么多,那么多……

我喜爱文学,我一定要努力提高写作水平,我也要创造出精美的精神食粮,献给普天下的读者,让他们从中得到教益,而努力地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前进推一把力。

博大的爱心融化冰心 篇7

———苏霍姆林斯基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 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 没有爱, 也就没有教育。”回味着夏先生的感触, 保留着刚刚收获的喜悦, 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 脚踩着金色的秋风, 我又一次回到了高一年级, 又成为高一 (3) 班的班主任。突然间, 仿佛回到了三年前, 想起了那个年少轻狂、满腔热血的青年。三年的班主任工作的酸甜苦辣都已随风远去, 只留下一颗不断进取的心。其间, 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应用得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我痛定思痛, 要吸取三年来的教训, 总结不足之处, 在新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开创良好的局面。这学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 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 也初次尝到了当班主任的甜头。现就自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案例, 谈一下对班主任工作的感悟。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 常常会出现不愉快的场面, 常遇到有学生捣蛋、不搞卫生、不上早操需要立即处理的场面;遇到让班级考核扣了分, 惹事的学生垂头丧气地站在你面前的场面。这时候班主任就算是怒火焚烧, 也千万不能生气。要知道, 此时狠狠地压制、斥责学生, 他就会一言不发或者索性“破罐子破摔”。班主任应该静下心来, 对学生进行分析、指导, 告诉他学校的规章制度, 以及为什么制定这样的制度;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以达功效。万万不可在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进行讽刺、挖苦, 就像传说中“大禹治水”一样, 堵漏的结果是越堵越漏, 而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挖掘自己的潜能, 这样学生就会慢慢转化, 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班主任的努力总有一天会在学生的身上得到回报, 这当然需要班主任有一颗博大的爱心, 更要有融化坚冰的恒心。

前不久, 班上发生了一件事情, 有两个女生与生活委员关于搞卫生的事情产生了矛盾。事情是这样的:生活委员觉得她们没扫地, 于是就罚她俩继续扫一天。第二天, 我去看了一下, 那两个女生根本没扫, 她们不服气地说已经扫过了, 为什么还要安排她们扫。她们与生活委员各执一词, 僵持不下。学生的情绪都比较激动, 当场我不好与其过于纠缠, 所以暂时就叫生活委员另外安排两个同学。但我心里暗暗有底, 估计这两个女生有做, 但没有做到位, 垃圾没倒, 她们对我说了谎。生活委员的处理方式也不妥当, 这样僵持下去她们不仅不搞卫生, 既影响了班级卫生, 又会使学生之间的矛盾加剧。于是, 我决定找个时间找这两个女生好好谈谈。

第二天班会课, 带着一种惋惜的口气, 结合我班入学以来出现的各种问题, 我给学生讲做人的态度, 讲习惯的养成, 讲细节影响成功的道理, 并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最后再向学生强调值日生的职责, 要做到位。

果然, 接下来几天值日的情况好了很多。那两个女生还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 谈了自己的认识。生活委员也认识到自己处理方式的错误。趁热打铁, 我给了她们赞许和鼓励, 并向全班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班主任, 要转化一名学生, 单靠丰富的知识去教育学生是不够的, 还得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 只有让学生处处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呵护, 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 倾听他们的心曲, 并及时客观地分析原因, 正确引导点拨, 发现其闪光点加以鼓励, 慢慢地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作为管理者,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班集体。

首先, 班主任是核心, 是引导者, 更是组织者。班主任应融入学生当中, 成为学生信服、尊敬的“领袖”, 万不可与学生对立, 建立单纯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不要当众发脾气, 不仅达不到好的效果, 还会在学生心中留下老师爱发火不亲善的印象, 久而久之, 难以服众。

其次, 班主任管理要公平。大事公平, 小事更要公平。公平体现在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男女同学之间要公平, 成绩差异的同学之间要公平, 班委与同学之间要公平。处理问题要就事论事, 尽量避免带有个人色彩;不要针对个人, 做出相应处理要统一要求。

再次, 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中学生爱模仿, 班主任的一些思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有些时候在处理一些细节问题时,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一个动作就能胜过千言万语。

冰心教子有方 篇8

冰心从来不要求孩子考试得第几名,她只教子女如何做人,做“真人”。冰心常说,人要诚实,不说谎;对身边的人,甚至小动物,都要有关爱之心,对社会更需要有责任感。

冰心的女儿吴青回忆说:“我哥哥姐姐上学时,我母亲经常教我听歌谣,给我讲故事。我最喜欢听母亲讲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了。母亲给我讲从小失去母亲的大卫是怎样生活的,怎样成才的。小主人公和他姑姑的善良,对我影響很大。直到现在,我仍清晰记得不少感人的故事情节。”

冰心经常教育吴青要“做老实人”、“说真话”。昊青小时候,家庭条件并不十分宽裕。当时冰心规定:每人每天只能吃两块饼干。有一次,吴青偷偷地多吃了几块饼干.但她就是不承认,冰心就罚她用肥皂水刷牙。

冰心常对吴青说:“你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女孩子.自己做事要主动承担责任。”冰心这一教诲对吴青影响很大。冰心还经常教育吴青对大自然、对一切生命都要有爱心。有一次,吴青和小伙伴一起逮麻雀玩。冰心就问吴青:“天黑了,你最爱找谁?”吴青说:“我最爱回到妈妈身边,妈妈的怀抱最温暖了!”冰心就说:“你想没想过,小鸟也要找它的妈妈呀!”

还有一次,吴青骂了一名聋哑孩子。冰心知道后.非常生气,狠狠地批评了吴青,还罚她喝奎宁水。奎宁水是喝不坏人的,但那苦味,却让吴青一辈子都忘不了。

冰心的教诲,让童年的吴青明白了应该如何善待他人,不要总想着自己。她以父母为榜样.注意保护环境,从不随地乱扔垃圾,从不随便摘花拈草。在母亲的鼓励下,她养过小鸡小鱼,也养过小猫小狗。给小动物喂食喂水,照料它们一点一点长大的过程。培养了吴青对生命、对社会的责任心。小学一年级时,学校号召为抗战将士募捐,吴青是全班为抗战募捐最多的一个!

冰心教子有方的故事,对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人来说,都有借鉴意义。

11冰心作品集 篇9

《纸船》主要讲述了冰心将对母亲的思念寄托在一只只小船上,幻想着终有一天母亲能在梦中遇见他们。即使相隔万水千山也阻挡不了那份搁浅在心中的思念。

冰心的《纸船》没有华丽的语言,诗里头,但那淡淡的感情犹如茶色的阳光,给人以温暖。

温暖的爱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出现。

曾经,在回家的路上,因为一句“你很久没牵我的手了”,妈妈便紧紧地握着。

曾经,坐着爸爸的老爷车,淋着雨,在车水马龙的路上,只为去买我要学习的台灯。

曾经,来到爸爸的工地,看着他们顶着烈日的工作,汗流浃背。曾经,发了一晚的高烧,妈妈彻夜在身旁守候。

曾经,受到伤害而哭泣,回家的那一刻,我一头钻进妈妈的怀抱,只为寻求臂弯的温暖。她紧紧地抱着,静静地听着。

曾经......父母给了我无数个曾经。他们的爱就像百合的清香凝成的感动,慢慢地汇拢,不再飘散。

总喜欢星期六的晚上,只因为那是家里最人齐的一天,我们分享着晚餐,分享着我们一周的点点滴滴。

总喜欢妈妈称我“老太婆”,只因为我爱管她闲事。每次和她开玩笑都让我感觉我们之间不仅是亲人,而且还是很好的朋友。

总喜欢跟着爸爸的屁颠屁颠地走,喜欢抱着他的肚腩、靠着他宽厚的肩膀,叫他一声“帅哥”,然后看着他“开心”地皱眉。

总喜欢妈妈在出门消遣前,贼贼的喊一句“姑娘们,我走啦。”

总喜欢听爸爸妈妈讲他们的爱情故事,每一次故事都会有一小段更新,这是我们几个永远爱听的话题。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爱是永远经不起等待的。当我们的父母渐渐老去,他们所希望的不仅仅是物质,他们希望更多的是儿女的陪伴,给他们多一点理解、关爱。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温暖的拥抱。爱,很简单,很简单。

冰心曾在《爱在左情在右》这首诗里提到过:爱在左,情在右。在道路的两旁,我们随时播种随时开花。使一路上穿枝拂叶的人,即使走过荆棘,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一生过于漫长,每一天都是永恒的缩影。我愿用我现在的每一天,酿最甜最美的花蜜与我的家人、朋友分享。这段时间,我懂得了生命的可贵,我害怕失去,于是我努力的珍惜,珍惜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好几次,我对我的同学说:“我会想你一辈子的”听起来像是开玩笑,其实这是我心底最想说的。

我愿意,找一个理由,让你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你的印记;我愿意,用我的每一天,将温暖的笑容展现。

纸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冰心经典作品摘抄 篇10

你若是冬天到达的,他们会挽留你说:“多呆些日子,等看过樱花再走吧!”总而言之,樱花和“瑞雪灵峰”的富士山一样,成了日本的象征。

我看樱花,往少里说,也有几十次了。在东京的青山墓地看,上野公园看,千鸟渊看……;在京都看,奈良看……;雨里看,雾中看,月下看……日本到处都有樱花,有的是几百棵花树拥在一起,有的是一两棵花树在路旁水边悄然独立。

冰心与马华文学 篇11

书中在1991年5月30日记道:“为马来西亚作家协会访华团题词:月是故乡明 刊于《写作人》1991年9月第26期。”在5月又记道:“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赠送纪念牌,牌中金属饰品上镌刻着‘文坛明灯’。”我以为,这里有两点可议之处。

一是按照《冰心年谱》编写中的前例,大凡较为重要的题词,一般全文照录,这里却不,说明编者或者对此不予重视,或者另有原因。其实冰心的题词原文为:“马来西亚作家访华协会 月是故乡明 冰心 一九九一、五、卅。”冰心此处将“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访华团”误写为“马来西亚作家访华协会”,系出于她当时对马华文学界的缺乏了解,正是在她接待了马华作协访华团并为之题字之后才逐渐熟悉起来。后来,经马华作协朋友们的请求,她又用毛笔重写了一幅。

二是5月30日这天冰心并非简单地题词,而是接见了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访华团全体成员,并为他们题了词,又接受了他们赠送的纪念牌。此项活动无论对冰心本人或马华作家访问团,都意义非常,是值得记载的一件重要事情,《冰心年谱》对此却语焉不详,不免令人遗憾。

我们知道,马华文学与中国五四新文学从来血脉相连,密不可分。马华文学的滥殇,是受到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辐射和影响所致,上世纪20年代以降,中国大陆有数十位知名作家和大批文化人南下马来西亚,投身当地的新文学运动;与此同时,在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的大潮中也可以看到众多马华作家的身影,更有许多马华作家最后回归大陆,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事业添砖加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两地的作家文人你来我往,联系频繁而密切,然而自从马来西亚独立、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自由往来受到阻碍,致使两国文学、文化界的交往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直至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的90年代初,马来西亚政府撤消了禁止国人自由赴华旅行访问的禁令,这才使“几乎是一片空白”的两国文学交流绽放出鲜艳的花朵。而马华作协主席云里风(原名陈春德)率领的马华作协访华团,乃是“马来西亚第一个文化团体前往中国访问”,显然“肩负着促进马中文学交流的重任”。用云里风的话说,他们此次访华,“为马中的文学交流创下一个良好的开端,开拓出一条康庄的大道”,是“马中两国文学史上的一件盛事”(见云里风《作协代表团访华的目的和任务》),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而马华访华团到北京拜访冰心,又是他们此行的重要内容之一,全团20余位马华作家“都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激动地参加了这次“难忘而富有纪念性”的活动(见云里风《访中国文学界的慈母——冰心女士》)。对于这样一次意义非凡的文学交流活动,却不知《冰心年谱》何故如此吝啬笔墨,未肯多费一辞?

其实冰心本人对这次活动倒是相当重视。在此之前,她由于年迈体衰,又不慎跌伤了腿骨,已经久不见客了,但对于马华作协访华团想拜谒她的请求,毫不犹豫地慨然应允。起初,冰心女儿只答应给马华作协访华团总共20分钟的会见时间,所以,访华团事先作了周密安排和充分准备,把25名团员分作三组,轮流进屋,依次与冰心握手、致候、合影,每人限定不超过一分钟的时间。但冰心十分热情、耐心,跟大家侃侃而谈,根本不计时间之长短,结果这次会见的时间大大超过了约定的时限。而当访华团向冰心赠送题有“文坛明灯”字样的纪念牌时,冰心激动地说道:“太好了,太好了,我真高兴你们也能用华文写作。”对马华作家想让她在各人的名片上签名的要求,她是来者不拒,认真仔细,没有一点倦容。当访问结束、马华作家们纷纷表示能见到冰心是自己莫大的荣幸时,她甚至爽朗地回答:“我要告诉你们,荣幸的是我。希望你们回去之后,代我向马来西亚的朋友们问候,告诉他们我的身体还很健康。”另外,冰心在马华作协带来的纪念册上最初用水笔书写的题字,将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访华团误写为“马来西亚作家访华协会”,事后当她得知写错时,又郑重其事改用毛笔重新写了一幅,表达了她对马华文坛和马华作家朋友们的尊重和友爱之情。

冰心对马华作家们的真诚和热情,使这次活动取得出乎意料的成功,也在这些马华作家的心里激荡起巨大的波澜。这些马华作家,从小在中华文化和五四新文学的熏染和陶冶下成长,特别由于小学和中学的华文课本都选入了冰心《寄小读者》等作品,他们受到冰心作品的影响尤其深切。正如访华团成员、马华作家孟沙所说:“其中《寄小读者》当年带给青少年心灵上的震撼和抚慰,远远不是别的作家可以比拟。”(见孟沙《我见到了“五四”巨匠——侧写冰心老人》)可以说,冰心众多优美而清新的散文小品,早已如雨露滋润了他们的心田,催开了他们的文学萌芽。这次能够近距离地面对老人,亲炙老人的謦欬,对于他们是何等的幸福,又给了他们多少感动和激励。事后,访华团中许多作家都挥笔作文吟诗,记录那幸运而又难忘的一幕,抒发自己心中永远无法平息的欢欣之情。仅据我之目力所及,马华访华团的成员中,团长云里风率先发表长篇散文《访中国文学界的慈母——冰心女士》,以细腻而生动的笔触向马华文学界和广大读者作了详细的介绍。随后,女作家叶蕾接连写了两篇文章《见冰心五分钟》和《冰心的心声》,孟沙写了散文《我见到了“五四”巨匠——侧写冰心老人》和短诗《喜逢冰心》,潇枫撰有《晨风细雨访冰心》的回忆,游牧发表了《给冰心的一封信》;马华作协的会刊《写作人》还出版了一期“中国之旅特辑”,《南洋商报》的副刊《作协文艺》则接连发表团员们的回忆诗文。一时间,在马华文坛掀起了一股“写冰心,说冰心”的热潮,被马华作家们誉称为“文坛祖母”的冰心,比以前更受到马华社会和文学界朋友们的热切关注,而马华作协的这次访问活动,更是有力而切实地完成了“推动马中文学的交流”的重任。在此之后,马华作协与中国作协建立了友好的交流关系,双方约定互派访问团进行友好访问。马华作协先后盛邀许多知名的中国作家和从事马华文学研究的学者赴马访问演讲,而更多的马华作家则纷纷北上中华故国,作寻祖、游览和访学的神州之旅。两国的文学交流迎来了烂漫的春天。

据有关记载,冰心于1954年初随中印友协访问团访问印度的返程中曾到过马来西亚槟榔屿,但当时来去匆匆,并未留下多少印象。这次一下子接触到20余位马华作家,了解到在赤道边上的南洋一带有这么多华人作家用华文写作,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还有那么多马华作家读过并热爱她的作品,她不禁惊喜交加,兴奋异常,从此她对马华文学平添了一分牵挂和关爱。她多次亲笔回复来自马华读者和作家的信函,还数次为马华社会举行的活动题字,例如1993年农历新年期间,她寄去“祝马来西亚读者新年进步”的新年贺词。

另外,据我所知,在马华作协访华团1991年5月访问冰心之前,马华文学界已有女作家戴小华拜访过冰心,并作了长达一个小时的畅谈。还有一位马华作家柯杰雄,与冰心的通信交往更是早已有数年之久。他原本也是1991年马华作协访华团的一员,并且已事先向冰心报告了马华作协将组团访华并晋谒冰心之事,也得到了冰心表示欢迎的回信,殊不料临行前因受伤而坐失良机。但此后,他与冰心通信一如既往,还经常在马华报纸上撰文介绍冰心的情况,例如1996年3月23日的《南洋商报》“书香社会”栏里,就发表了他写的《冰心近况》。可见这位柯杰雄俨然是马华文坛与冰心的一位热心的联络人。女作家叶蕾始终记得那年访问冰心时由于穿了一件红衣服受到冰心的特别关注,记得冰心那天柔柔地对她说:“我年轻时候没穿过红色的衣服。”“我会记住你,因为你穿红色的衣服。”许多年过去,她仍然时常回想起访问冰心时那温馨的场面,之后她还写过《把书信捐给现代文学馆的冰心》等文,把对冰心的怀念记载于永远。还有许多马华作家到中国探亲或旅游时,为了不打扰年迈病弱的老人,往往通过参观冰心文学馆或有关冰心的展览,以解仰慕冰心之渴望。于是,这方面的参观记便经常见诸马来西亚的华文报刊。

云里风作为马华作协主席,与冰心的联系较他人为多。冰心先后为他用毛笔写过两幅题辞,一幅是:“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弗为 敬录先祖子修公句 春德先生正 冰心”;另一幅是:“发展马华文艺 促进文化交流 云里风先生正 冰心”。冰心逝世后,云里风于2001年12月委托故乡福建的友人,将冰心的这两幅题词,连同冰心为马华作协所题的一幅“月是故乡明”以及数张与冰心的合影,全部捐献给福建长乐的冰心纪念馆,以表达他和马华作家们对温情关爱马华文坛的冰心老人的永远纪念之忱。

最近,马华作家苏清强来信告诉我,在当地中学的华文课本中,仍收有冰心的《寄小读者》和《蒲公英》等作品。看来,冰心的优美作品就像春风化雨一样,不但滋润了几代马华作家,而且将继续在新一代的马华青少年中播撒下文学的种子。

浅析冰心儿童散文的创作特色 篇12

冰心, 原名谢婉莹, 福建长乐人, 著名的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作为儿童文学家, 冰心在一生中创作了大量儿童文学作品, 对当时儿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作品以独特选材、立意与表达形式交织成现代美学乐章。冰心在1923年发表《寄小读者》, 奠定了她在儿童文学史上的开拓者地位。此后, 冰心创作了多部儿童散文作品。

冰心认为:儿童散文写作过程中必须考虑读者心理、年龄特征与接受理解能力。在儿童散文中反映社会生活事件或问题, 热爱儿童, 了解儿童, 从生活海洋中, 选取对小读者有滋养的题材, 把精美的作品奉献给儿童。冰心的儿童散文, 不仅影响了大批读者, 也影响了大批刚步入文坛的的青年作家, 为我国儿童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例如《寄小读者》打破封建礼教禁锢, 讴歌母爱、童真与大自然的同时, 表达了对自由平等的赞美与对弱小者的怜悯与同情。冰心不仅是儿童文学创作园地的辛勤耕耘者, 也是儿童文学作品的忠实读者。在阅读的同时, 冰心将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儿童散文作品, 推荐给孩儿童们, 架起儿童文学作家与小读者沟通的桥梁。

二、儿童散文反映的儿童意识

(一) 对母亲的爱

冰心通过对母爱的描述与呼唤构造爱的童话世界, 表达儿童对母亲的依恋与母爱的渴求。冰心散文中的抒情自我, 多是表达对母亲的依恋感及在母亲身边感受的安全感, 反衬母爱的伟大。冰心通过“克制外来侵袭”的“看法、判断”, 体验无私深沉的母爱。在冰心的文学散文作品中, 常常通过语言表达遭受自然、人生风雨的女儿对母爱的渴望;如孩子般投在母亲怀里、如儿童般得到母亲的爱护。母亲真挚的爱, 渗透与滋润了冰心幼小的心灵, 成为她思想与行为的善良出发点。正因为作家真切体验到纯真、深厚慈母爱的重要意义, 在面对社会种种矛盾、冲突时, 作家才会保持真挚的童心, 把母爱化作改造世界的原动力。

(二) 对自然的爱

在冰心的心里, 自然界具有人的感觉与感知, 这静穆和美的自然赢得了冰心孩子般的“归心低首”或“清淡相照”的爱。童心意识的泛灵性指:“自然万事万物不仅具有生命, 还和人一样有感觉与意识。童心的鲜明特征就是:对世界的新鲜感、好奇心。尤其是当冰心把自己的童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时, 她获得了真正的愉悦:“五日绝早过苏州。两夜失眠, 烦困已极, 而窗外风景, 浸入我倦乏的心中, 使我悠然如醉。”所有烦恼与疲倦, 在这静美的自然画卷前得到了超脱。人与自然的合一, 表达了童心对自然的纯朴、天然亲近。在文学创作领域, 童年的心理意识潜在地影响作家创作心理, 儿时的恋海情结, 是冰心创作灵感的源泉。冰心以儿童的眼光描写景物, 常带有神奇色彩, 呈现独具的审美效果。儿童的心灵世界正处于各种感官相通的时期, 常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沟通起来。冰心怀着真挚的童心, 在其文学散文作品中不经意间就流露出通感的艺术手法。

(三) 对童真的爱

冰心作品中的“真”天性使然, 如赤子般真纯, 与儿童有天然的亲和力。冰心以成年人的“童年性”反顾儿童世界, 以自己对童心的深切体悟描写儿童生活, 展现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捕捉儿童的童真, 塑造个鲜明生动的儿童形象。对儿童形象的描写是作者的童心意识形象、直观的表现。冰心还尝试用童真的纯洁解救成年人的苦痛、净化现实的污浊。冰心的创作立足于个性本色与自身的生活体验, 选择切合自身特长的题材、体式奉予读者。童心思维的“借用”, 使冰心的文学散文超出成人思维局限, 呈现童心般的真美特征。以儿童无邪的眼光重新审视被世俗蒙蔽的世界。冰心以本性的至纯至善建构的“童真之美”。

三、冰心儿童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一) 语言美

1. 诗性美。

冰心儿童散文中, 语言的诗性美体现其作品中温柔的语调, 包含情思的语言。《繁星》、《春水》中的的语言中处处流露温情的诗意, 寥寥数语就描画出优美和谐, 温馨、雅静的家庭氛围, 令人心旷神怡。

2. 典雅美。

清新美丽的语句在冰心儿童散文创作中随处可见。冰心语言典雅风格除运用文言文句式外, 还表现在“冰心体”的运用上, 即主张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等。通俗易懂又清新典雅的语句能够抓住儿童的心, 使其得到美的享受, 构成其作品语言清新典雅的美。

3. 音乐美。

语言节奏美使小朋友读起来朗朗上口, 运用多种形式的排比, 突出散文句子的节奏与音律。冰心的儿童散文语言极富音乐性, 讲究音节整齐匀称与声调平仄相间, 大量运用排比句式, 增加散文的气势与意境。

(二) 叙述美

1. 叙述中的直接告白。

冰心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直接告白源于内心倾诉的愿望, 源于她对儿童成长的关怀。告白不是平铺直叙的叙述, 而是适时适度地融入到叙述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的告白, 既不矫揉造作, 有情景铺垫情真意切冰心以真情叙述袒露内心, 以孩童般天真淳朴的心契合生活本真状态。在叙述告白中, 冰心参杂了回忆与追念式的抒情。。例如《寄小读者》以眼前景事的平实叙述, 突入告白与追忆。

2. 采用儿童叙述视角。

视角是作者审视世界的眼光与角度, 体现叙事者与故事间的关系。儿童视角借助于儿童眼光或口吻讲述故事, 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儿童视角作为一种视角类型, 以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理解世界。叙述强调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 且受制于作者的儿童叙事角度。在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分》中, 婴儿对于自己的降生认为是一个巨灵之掌, 把婴儿从幽闷痛楚的密网中打破了出来, 当自己睁开眼时, 看到自己的腿仍在那巨灵择相对应。换言之, 使用什么样的人称报道新闻, 就具有什么样的报道角度。因此, 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报道, 是微博新闻的主要角度, 使得报道更具亲和力, 更强互动性。传统的客观报道角度已经不能满足微博新闻的报道。

(3) 文风:记者个人特色的体现

新闻文风包括媒体风格和作者风格和文本风格, 在微博新闻中, 作者风格和文本风格更加契合, 体现出个人化的写作风格, 因此, 新闻写作更随意, 更生活化。

(3) 受众:“自媒体”与“点-点互动”

一方面, 受众可以主动参与到微博新闻的创作当中, 成为新闻的作者或发布者, 因此才有“自媒体”的说法;另一方面, 微博新闻也让受众和作者的距离更近了, 互动更强、更及时, 作者可以单独给个别留言的受众进行微博信息回复, 因此传播对象也更精确。

(4) 叙事客体——碎片化的新闻事实

(1) 叙事文本的特征

新闻素材是固定的, 包括客体和过程两个部分。客体是人物、地点、时间等基本要素, 在微博新闻中, 往往保留了这些基本要素, 而过程则尽量精简或省略。

这条微博是在“新华视点”在2010年4月28日发表的一条天气新闻“气象预报显示, 世博会开幕期间, 上海天气对开幕仪式举行比较有利。上海市气象局经仔细研究决定, 不准备组织大规模人工消云减雨措施。”加上标点共62个字。在这条微博中, 充分突出了结果, 弱化了过程: (1) 少量的新闻要点:天气情况有利;不组织人工消云减雨措施; (2) 模糊代替具体:没有说明世博会开幕期间, 天气状况的具体预测, 而是由四个字“比较有利”来代替; (3) 突出结果, 弱化过程:用“经仔细研究决定”七个字来省略对原因的阐释, 直接呈上结果“不准备组织大规模的人工消云减雨措施”。

(2) 切片事实——被边缘化的新闻事实

在140个字以内, 微博新闻展现的只是切片的事实, 真正的新闻事实却被边缘化了。越来越多的微博新闻往往只是事实片段的呈现和观点的陈述, 新闻叙事功能不断弱化, 在切片的事实当中, 已经看不到新闻本来的面目。

(3) 私语化、个人化的叙事特征

个人化和私语化的叙事特征是博客、个人主页等半公开半私密的文本的特征, 而微博新闻的语言也显然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影响。传统媒介发布的新闻信息往往代表了媒体的立场, 而微博发布的新闻信息却体现出个人观点、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综上所述, 微博新闻叙事一改传统新闻叙事的构成和表现方式, 突出了信息的即时性和服务性。一方面, 微博新闻叙事顺应了当前的阅读诉求, 而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新闻报道本身的特质和逻辑支撑。微博新闻叙事中, 新闻事实的“碎片化”把真正的新闻边缘化了。“碎片化”的未来是否是一片光明、这种趋势的前景是否带来新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还需要业界从业人员和学者的共同努力。

注释:

[1]谢晖:《新闻文本学》, P169页,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一版。

摘要:儿童散文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与丰富思想价值的文学作品。儿童散文是适合于儿童接受, 并为其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本文分析冰心的儿童散文反映的儿童意识、创作艺术特色及叙事模式, 多角度的分析了冰心儿童散文的创作特色。

关键词:冰心,儿童散文,创作特色

参考文献

[1]于虹:儿童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马雁红:冰心儿童文学散文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3]汪卫东:重读冰心[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8

[4]冰心:儿童文学全集[M],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下一篇:引人入胜的胜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