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冰心(精选2篇)
简单的冰心 篇1
冰心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从她十九岁发表震动文坛的诗集《繁星》以来, 其创作一直持续了大半个世纪, 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并留下许多珍贵的文学财富。
从阿英提出冰心文学是一种“爱的哲学”开始, 对冰心创作作品内涵的探讨就一直在进行。人们在逐渐的探索中慢慢形成较一致的看法, 认为“爱的哲学”包括母亲之爱、儿童之爱、自然之爱。但是她创作中的这些思想和语言等是由何而生呢?是什么因素影响她写出这些作品呢?针对这些问题, 学术界进行了更为具体和深入的研究, 认为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和基督教。笔者发现, 这些年对冰心的研究偏重于基督教对冰心创作的影响, 而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对冰心的影响的文章则少之又少。笔者将尝试从中国传统人文资源对冰心创作的影响这一角度展开分析。
(一) 创作内容上“仁爱”“兼爱”的张显
儒家传统文化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作为儒家精神的精髓——“仁者爱人”也是融入了一代代中国人的信念。中国传统文人的骨子里或多或少都流淌着“仁爱”的血液。
冰心出身于传统文人之家。其祖父谢銮恩接受的是儒家正统教育, 是一个典型的儒生;其父亲谢葆璋是一名海军军官, 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她的母亲出身书香世家, 世代是清朝学官。冰心是在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下成长起来, 她的信念里也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烙印。冰心从小喜欢中国传统文学, 爱看古典名著, 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 也喜欢对联文化, 对唐诗宋词极其感兴趣, 小小年纪已熟读儒家经典《论语》。虽然她14岁去了洋学堂求学, 但她童年所接受的儒家精神和传统文化一直在影响她, 在她的创作中也流露出很多中国文人的思想。王学富对冰心的“爱”的论述中就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指出是“因着在家庭环境中所耳闻目染的父亲身上那种传统的爱国思想”, “因着她所体验到母亲那深厚的天性之爱和尽头了‘温良恭俭让’的德化人格”, “父亲和其朋友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和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怀, 使冰心养成了自信、自足、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和乐于奉献的性格, 形成了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严肃认真的人生态度。” (1) 正是受家人和父亲朋友精神的感化和自己阅读传统文学的感悟, 支撑她形成了“爱的哲学”, 她的创作中散发着浓浓的“爱”意。
儒家提倡“仁者”“使人爱己”“爱人”“自爱”, 更是强调“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这些“爱”的宣言在冰心的文章中都有张显。
代表作《超人》中的主人公何彬本是一个冷漠对待世间万事的人, 他不同情、怜悯任何人, 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他在禄儿的呻吟中想起母亲对他的爱, 让他慢慢感受到世间爱的温暖。是“仁爱”改变了他, 并使他的“爱”得到升华, 上升到“爱他人”的层面。《超人》中有一封禄儿送花时写给何彬的信:
然而我有一个母亲, 她因着爱我的缘故, 也很感激先生。先生有母亲么?她一定是爱先生的。这样我的母亲和先生的母亲是好朋友了。所以先生必要收母亲的朋友的儿子的东西。
这段话以一个小孩的口吻写的, 话语很稚嫩, 逻辑上也不严密, 流露出纯真的气息。可就是这些语言让人们清楚了禄儿想要表达的意思:天下的母亲都是好朋友, 母亲爱子女, 子女又爱母亲, 因此, 天下的子女也一定是好朋友。人们都是活在爱的空间中, 爱让原本疏离的人们紧密地联系着。禄儿的这封信让何彬想起母亲的“爱”后又强烈地感受到了身边来自他人的“爱”。这些“爱”的影响, 让何彬重新找回“爱”的存在。何彬不仅找回了“爱”的感觉, 也领悟到“爱”不是独享。在他自己感受到别人的“爱”之后, 要把更多的“爱”传递给他人, 这不就与儒家所提倡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相类似的吗?
冰心的作品还呈现出墨家“兼爱”的思想。墨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战乱频繁, 民不聊生, 墨子认为造成这种悲惨局面是因“大夫各爱其家, 不爱异家, 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 不爱异国, 故攻异国以利其国。”总的缘由“皆起不相爱”。 (《兼爱》) 所以墨子提出用“兼爱”来治理当时的混乱局面, 创造平安的生活。
在冰心的幼年时期和青年时期, 那是一个如战国年代般混乱不堪的时代。虽然中国开展了多次爱国运动, 破碎的中国却依然是军阀混战, 战祸连年。冰心认为只有用“爱”才能解救中国。《我的学生》中的S, 心甘情愿地放弃了优越的条件而去艰难边区工作。虽然她在边区过着饱受磨难的生活, 但她无怨无悔, 乐观开朗地为建设边区奉献一切。她爱她身边所有的人, 贯彻着“兼爱”的原则, 最后她为了救人, 甘愿输血过多而死。S做到了“博爱”!
有人会提出疑问:这难道不是在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冰心自己也曾说过是在读过基督教教义里的“博爱”精神和泰戈尔的人生哲理后, 才明了要靠“爱“来拯救世人, 净化社会, 所以应该说冰心的创作的精神根源是基督教的“博爱主义”。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要从不同精神的内在联系出发来分析其内涵, 基督教的“博爱”和墨家的“兼爱”在内涵上就存在着共通。“兼爱”是指无差别的平等的爱, “博爱”是爱护世间的一切人类。但是, 我们也需看到两者的不同, “博爱”的重要诫命之一是“爱如己出”, 世上的人们都是上帝的子女, 要互相友爱;不仅要爱自己的家庭、朋友、友善之人, 还要“爱自己的敌人如兄弟”, “你们的仇敌, 要爱他!恨你们的, 要待他好!咒诅你们的, 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 要为他祷告” (《路加福音》) , 而“兼爱”的主张里没有体现要爱自己的敌人。这些“博爱”就不曾出现在冰心的创作作品中, 她的“爱的哲学”呈现给我们的是更偏向于墨家的“兼爱”。冰心“爱的哲学”中的关怀是一种聚集人道主义的以全人类为对象的人类关怀, 颇有“兼济天下”的特征, 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群体一贯强调终极关怀的求道弘道精神是一致的。 (2) 但是, 我们也必须看到基督教“博爱”对冰心创作中“爱的哲学”的影响, 冰心在教会学校的学习也对她“爱的哲学”的形成有很大帮助, 让她更进一步认识到“爱”强大的力量。
笔者认为, 儒家文化提倡的“仁爱”和墨家思想所提倡的“兼爱”就像是在冰心的内心深处埋下的一颗“爱”的种子, 经过她从小阅读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启发, “爱”一直是出于“蓄势”的状态, 再在基督教“博爱”理念的润化下终于破土而出, “爱的哲学”便形成了, 并随着三种不同思想的继续熏陶和她自己阅历的增长, “爱的哲学”也愈发深透。
(二) “女性” (母亲和妻子) 形象的中国化
冰心出身于传统的中国式家庭, 她的母亲是“贤妻良母”的典范并且冰心自己家庭观念很重, 孝敬长辈, 关心丈夫, 爱护孩子, 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
“五四”新文化运动把矛头直指封建礼教, 强烈要求把女性从封建枷锁中解放出来, 便造成了一部分激进的作家全面否定封建女性。冰心由于对母亲温婉的爱深有体会, 她不主张抛弃女性在封建礼教的拘束下所具备的传统美德, 她说:“关于妇女运动的各种标语, 我都同意, 只有看到或听到‘打到贤妻良母’的口号时, 我就觉得有些逆耳刺眼。” (3) 冰心认为做一位“贤妻良母”是中华女性的传统美德, 它不是建立在对封建妇女的压迫下产生的, 而是出于母亲和妻子内心的一种本能愿望。这些无私的付出能很好地维系家庭的和谐。倘若不能做到, 这将上演的是家庭的悲剧。如《两个家庭》中, 亚茜在家相夫教子, 为丈夫排忧解难, 丈夫得以事业有成, 家庭幸福美满;而陈太太不理家政, 整天睡眼惺忪, 不关心丈夫孩子, 导致家庭破碎。两家的孩子也是反差极大。《我的邻居》中的M太太在结婚后生活过的很窘迫, 但她从不抱怨, 为了丈夫和孩子甘愿付出。
冰心笔下的这些“女性”形象, 类似于“贤妻良母”型, 她们以家庭为中心, 认为家庭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冰心对她们持褒扬态度。冰心对女性的角色定位看的很透彻, 所谓的“打倒贤妻良母”, 是把女性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混为一谈, 她主张要摒弃的是“怯弱依赖的软体动物”, 但是对女性的传统美德要充分肯定。母亲身上的传统女性的母性之光让冰心感悟到优秀女性应具有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 也正是那些中国式的女性传统美德让她笔下涌现一批“贤妻良母”式的女性, 让冰心“爱的哲学”里闪耀着最淳朴的母性之光。
(三) 语言上“诗化”的渗透
语言通俗自然而又典雅精炼, 她笔下的诗句仿佛信手拈来, 却与文章中的其他白话浑然一体, 从不让人觉得矫揉生涩。王欣先生对冰心的这种“白话文言化”持高度赞赏态度, 他评论道:“她感觉细腻, 想象舒展, 谈吐生香, 举止凌风, 她用平易的白话文娓娓讲述, 却旋起了数千年古典汉语的优雅柔美的乐感”。“胡适甚至撇开了自己对文言的蓄谋攻击而又明确地褒扬了冰心在白话文中注入了古典汉语诗学的首创佳绩。” (4)
冰心善于在白话文写作中引用文言诗句。在描写景物时, 引用了黄仲则的词“晚霞一抹影池塘, 那有这般颜色作衣裳?”《我们太太的客厅》中周大夫所言“乍暖还寒时候, 最易伤风”是对李清照“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的灵活化用。冰心不仅借用古诗句, 还将一些经典的文言句式按照文章语境的需要运用进来。
《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是晚餐后, 灯光如昼时, 炉火很暖, 窗户微敞, 清风徐来。”初读时, 给人一种“词”的感觉, 闲适自然, 结构上工整对称, 再细细品味, 就会联想到苏轼的“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而“这是晚餐后, 灯光如昼时”则与欧阳修的诗句“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的句式很是相像。
冰心的小说和散文中往往会出现些轻灵隽丽、飘逸婉约的诗句, 这些“诗”的化用让其创作蒙上了一股文人之气, 古典之韵。她写的小诗就更不用说, 洋溢着古典诗词的神韵, 散发着中华文化的光彩。寻其语言“诗化”之根, 必是与中华灿烂瑰丽的文化是分不开。冰心童年受的中华文化的熏陶及从小对古典著作的热爱, 帮助她成就了语言的清新明丽, 婉约典雅, 诗意盎然。
(四) 意境上“中国画”的营造
在中国画的构图中常使用“白描”技法, 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 “白描”运用到文学中, 则指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 不重词藻修饰和渲染烘托。鲁迅先生曾把白描特点概括为“有真意, 去粉饰, 少做作, 勿卖弄而已。” (5)
采用白描手法能让文章显得清新、灵动, 自然而然地营造出如“中国画”般淡雅舒心的意境。来看散文《笑》中的一段自然景物描写:
雨声渐渐的住了, 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 呀!凉云散了, 树叶上的残滴, 映着月儿, 好似荧光千点, 闪闪烁烁的动着。
这些话语不由得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幅颜色淡淡的“中国画”。月光本身就具有神秘美, 但透过窗帘发出的“清光”则更带梦幻的色彩, 蒙上了一种柔和美丽的基调, 画面之景是如此的平静却能让人感受到那画面中的主人公的涓涓情思, 景物与主人公达到了一种“和谐”, 一种“诗意的和谐”。
究其意境营造如此之别致, 与冰心的童年有关, 她家富裕殷实, 家中藏有些古画, 一些书籍中也有中国名画可供冰心接触, 她的这些童年记忆, 通过她的文章显露出来。
综上,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冰心曾受过基督教的洗礼, 受过泰戈尔哲学的影响, 文章中显露出了西方思想, 但不可否认的是, 冰心文学的“根”是中华传统的文化, 她希冀用“爱”来感召人类, 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 带给他们心灵的宁静和温暖, 从而进入一种心灵和谐的境界。她的童年记忆、少年记忆、文化记忆、民族记忆永远潜藏在她的内心, 中华传统的文化才是冰心创作的精神源泉!
参考文献
[[1]冰心.《冰心全集》[M].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
[2]卓如.《冰心全传》[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3]方锡德.《中国现代小说与文学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简单的冰心 篇2
我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边山上孤单寂寞的独往独来,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那便是从前的“新年”,现在叫做“春节”的。
那时我家住在烟台海军学校后面的东南山窝里,附近只有几个村落,进烟台市还要越过一座东山,算是最冷僻的一角了,但是“过年”还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因为那里的习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当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不只有我们几个馋孩子,还有在旁边帮忙的厨师傅和余妈。
父亲呢,就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在海军学校上学的不但有我的堂哥哥,还有表哥哥。真是“一表三千里”,什么姑表哥,舅表哥,姨表哥,至少有七八个。父亲从烟台市上买回一套吹打乐器,锣、鼓、箫、笛、二胡、月琴……弹奏起来,真是热闹得很。只是我挤不进他们的乐队里去!我只能白天放些父亲给我们买回来的鞭炮,晚上放些烟火。大的是一筒一筒的放在地上放,火树银花,璀璨得很!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种最小、最简单的“滴滴金”。那是一条小纸捻,卷着一点火药,可以拿在手里点起来嗤嗤地响,爆出点点火星。
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我们家不供神佛——供桌上只有祖宗牌位、香、烛和祭品,这一桌酒菜就是我们新年的午餐——然后给父母亲和长辈拜年,我拿到的红纸包里的压岁钱,大多是一圆锃亮的墨西哥“站人”银元,我都请母亲替我收起。
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wenxue/)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节目大多是“跑旱船”,和“王大娘锔大缸”之类,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鼓乐前导,后面就簇拥着许多小孩子。到我家门首,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于是他们就穿走演唱了起来,有乐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耍完了,我们就拿烟、酒、点心慰劳他们。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最先来到的自然是离我们最近的金钩寨的花会!
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的`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从腊月廿三日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他自己在元旦这天早上,还用红纸写一条:“元旦开业,新春大吉……”以下还有什么吉利话,我就不认得也不记得了。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首先是灶糖、灶饼,那是一盒一盒的糖和点心。据说是祭灶王爷用的,糖和点心都很甜也很粘,为的是把灶王的嘴糊上,使得他上天不能汇报这家人的坏话!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平时除了卖各种红漆金边的伴嫁用的大小桶子之外,就兼卖各种的灯。那就不是孩子们举着玩的灯笼了,而是上面画着精细的花鸟人物的大玻璃灯、纱灯、料丝灯、牛角灯等等,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
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冰心《繁星·春水》优美诗句摘抄
(1)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
(3)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4)真理,在婴儿的沉默中,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
(5)婴儿,是伟大的诗人,在不完全的言语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
(6)老年人对小孩子说:“流泪罢,叹息罢,世界多么无味呵!”小孩子笑着说:“饶恕我,先生!我不会设想我未经过的事。”小孩子对老年人说:“笑罢,跳罢,世界多么有趣呵!”老年人叹着说:“原谅我,孩子!我不忍回忆我所已经过的事。”
(7)故乡的海波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心弦。
(8)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9)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