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调查资料(精选6篇)
全国城市调查资料 篇1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资料
什么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是指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它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重要的城市品牌。今年6月份中央文明委将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检查,9月份中央文明委将命名表彰首批全国文明城市。
为什么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是提升绍兴城市魅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城市整体形象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必将有力地促进绍兴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从而造福广大市民群众。
创建全国文明地市民行为有哪些要求?
(1)公共场所道德方面:①不在公共场所乱扔杂物、随地吐痰、损坏花草树木、吵架、斗殴等;②不在禁烟场所吸烟;③不在影剧院、图书馆、会场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嬉闹,不发生手机、BP机的接打声音。
(2)交通行为方面:①车辆、行人各行其道;②车辆、行人不乱穿马路、闯红灯;③保持交通畅通,不人为造成阻塞;④排队候车,依次上、下车。(3)公共设施维护方面:精心爱护公用电话、邮箱、报栏、座椅、窨井等公共设施,不人为弄脏、损坏。
(4)人际互助方面:①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主动让座;②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耐心热情地回答陌生人的问询;③志愿为孤、老、残、弱者提供服务。
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胆剑精神
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敢作敢为、创新创业
越城精神
艰苦创业、进取竞争、团结协作、开拓创新
绍兴市市民文明守则
自强自立,爱我绍兴;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尊师重教,礼貌待人;敬老爱幼,和睦亲邻; 助人为乐,广结友情;移风易俗,勤俭敬业; 保护河道,讲究卫生;爱惜公物,美化环境。
绍兴市市民“七不”行为规范
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吐痰;不污染河道;不乱穿马路; 不随地小便;不损坏公物、绿化;不在公共场所吸烟。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标语口号
争做文明绍兴人,争创全国文明城 全民动员,齐心协力,共创全国文明城市 说文明话,干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城 文明自脚下起步,创建从你我做起 绍兴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提升城区品位,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创建文明城市,促进经济发展 事事文明,处处文明,时时文明,人人文明 弘扬胆剑精神,创建文明城市
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单位,建文明城市 美德重在坚持,文明贵在行动 公德在我心,文明贵在行 培养公德心,做个文明人 增强文明意识,提高市民素质 树立创建信心,增创发展优势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夯实创建基础,打好创建硬仗,全面发挥创建主战场作用 繁荣越城文化,丰富群众生活
广泛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
全国城市调查资料 篇2
1 政府因素
政府是医患关系紧张重要的“中间人”。也可以说,政府在缓解医患关系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次调查中,在问及“您认为以下各方在改善医患关系上起主导作用的是?”时,认为政府起主导作用的占到41.8%(见表1)。
从四方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对医患关系紧张政府在其中的责任。当然,从调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政府也已经认识到自己应负的责任。正如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所说,“卫生部作为医疗卫生的主管部门,在改善医疗服务,推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工作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1]在本次调查中,政府方的问卷中有47.9%的人认为政府在改善医患关系上起主导作用。那么,政府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1.1“以药养医”等政策的出台,导致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
在本次调查中,在“您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政府方面因素是哪些?”时,医方、患方、社会方、政府方都把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放在第一位(见表2)。
四方问卷中有41.2%的被调查人群认为政府的医疗卫生投入比重减少是医患关系紧张政府责任的首位因素。2008年1月7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指出,“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弱化已成为当前人民群众反响最强烈的重大民生问题”[2]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是不争的事实,可问题是“是谁造成了公立医院背离社会公益事业的”?应该说,政府在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上应该承担主要责任。这是因为,公立医院代表政府承担公共卫生的职能,政府为保持其公益性就应该对医院进行必不可少的投入。但是,多年来,政府投入严重不足,投入的相对数在不断下降。众所周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投入占医院收入的比重平均在30%以上,2000年下降到7.7%,2003年抗击“非典”也仅占8.4%。由于政府投入过低,医院的运行和发展主要靠“以药养医”和医疗服务,政府准许医院药品加价15%。根据2003年国家第三次卫生服务总调查显示,在医院的总收入增加额中,财政补贴仅占9.4%,医疗收入占4 9.8%,药品收入占38.7%。这些数据表明,公立医院20多年来,政府一方面在医院推行改革,另一方面又减少投入,致使医院的生存发展主要靠掏老百姓的腰包。为了生存,医院上上下下忙着挣钱,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日趋淡化。而老百姓的腰包又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呢?据卫生部统计,1980年至2005年,居民到医院的平均门诊费用和平均住院费用增长了77倍和116倍,而同期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仅增长了16倍。[3]这两个数字是如此不匹配,老百姓的负担可想而知。而且这种不匹配还不仅仅是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还有与此相伴的个人自费比例的快速增长。根据2003年国家第三次卫生服务总调查显示,在医药费用快速攀升中居民自费的比例也在快速增长,个人医疗费用的比例上世纪80年代为21.2%,到2003年为55.5%,2004年为53.6%,2005年为52%。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如果病人出的费用占到整个医疗费用的50%的话,这个社会就有可能是不稳定的。当患者特别是贫病交加的患者背着沉重的经济负担到医院看病,他是背负着社会矛盾到医院来的,由于经济的拮据,他对医院治疗过程与结果不能不有着很高的期望,一旦不满意,就会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导火索。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人人享有”的本质含义是“公平享有”,任何公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地域、支付能力等,都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同等权利;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指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家、社会、个人能够负担得起的,投入低、效果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它的着眼点是促进社会公平,它实现的途径是增加卫生投入并不断完善医疗保障。政府在“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上任重道远,而这也是医患关系能否缓解的重要因素。
1.2 卫生法制化建设滞缓,解决医患矛盾无法可依
在本次调查中,四方问卷在问及“医患关系紧张的患方因素”时,有13.3%的人认为患者维权意识在增强(见表3)。
但是,从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政府方的认识只有10.3%,低于平均值,而患方达到15.1%,社会方达到16.2%,医方达到11.3%,都高于政府方。可以说,面对医患关系紧张和患者日益增长的维权意识,政府应该加快和完善卫生立法。迫切需要用立法的形式来规范医患关系,切实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但是,建国已60年,改革开放也有30年的历史,至今我们国家也没有一部《卫生法》,卫生法制化进程与社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民事权利关系,但它特殊在什么地方?目前尚无明确官方说法。近年来,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消法》)是否适用于医疗纠纷的处理,就已经争论了近10年,至今国家的相关立法、司法部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省人大于2002年通过地方性立法,认为《消法》适用于医患关系。从本次调查中政府卷有24.5%的人认为是利益对立关系(10.1%)和消费者与商家的关系(14.4%)就可以知道,认为《消法》适用于医患关系在卫生行政部门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的(见表4)。
面对医患关系紧张,国务院在1987年颁发了《医疗事故处理办法》,那时对医疗事故实行的是患者投诉举证,但患者对医疗过程和医疗技术缺乏了解,很难拿出有力的证据。2002年又颁发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02年9月1日开始实施。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对此作了一个重大的司法解释,对举证责任作了调整,明确规定如果患者对医疗事故提出指控,由医生提出不承担责任的证据,这就是常说的“举证倒置”,但是,《条例》实施以来,医患双方都不满意。对患方来说,是否属于医疗事故,要由卫生行政部门交给自己管辖的医学会进行鉴定,《条例》虽然讲鉴定是“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的,但是这种卫生部门自己鉴定自己的做法让患者难以认可;对医方来说,面对错综复杂的人体,医学还有诸多未解之迷,相同的疾病、相同的治疗方案,对有些人有效,对有些人就可能无效,因为人的个体差异很大,按司法解释要求的“举证倒置”,在临床实践中有些也确实难以“举证”。可以说,为了通过法律调整医患关系,确实维护医患双方的利益,政府非常有必要加快制定《医疗事故处理法》,同时,加快卫生领域的法制化进程,依法行医,切实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Χ2=195.050 P=0.000
Χ2=472.514 P=0.000
1.3 对医患关系紧张原因的判断不明,措施不力
面对医患关系紧张,政府在很长时间里把原因归于医务人员道德滑坡,强调要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并把很大精力放在治理红包问题上。这种片面的做法其效果可想而知。1990年,国家卫生部成立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改善医患关系、纠正行风的序幕由此拉开,而第一幕是从治理“红包”开始的。1993年卫生部甚至一度提出要把“红包”治理率达到0,认为医生收取“红包”是违法的,“医务工作者利用手中的权利(如安排住院、手术等),向患者暗示或索要红包是非法的,应根据款额多少,情节轻重,依法处理”。但是,收“红包”违的什么法、哪个法也没有提及。按照这种思路,2001年治理行风又增加了“纠正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的内容;2004年,将“医院、医生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开大处方、滥检查、乱收费等损害人民群众的行为进行治理”;2006年,一场波及全国的反商业贿赂且以医药购销领域为重点的运动在医院广泛开展;……而此时已经治理整顿十几年的“红包”的字眼没有出现。应该说,政府面对医患关系紧张出台了一个又一个的举措,除了“红包”问题,还推出过医患沟通制、微笑服务等等举措,但是,从医患关系愈来愈紧张的趋势看其效果如何就一目了然了。
在本次调查方问卷中在问及“患者送红包的情况主要是”什么的问题时,只有11.9%的人认为是“医生索要”(2.1%)、“医生暗示”(9.8%)(见表5)。
而在患方问卷中,有13.0%的人认为是“医生索要”(2.7%)、“医生暗示”(10.3%),比例和四方问卷比较略高一点。也可以说,“红包”问题确实存在,但它不是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在本次调查中,在问及“您在就医时是否受到过医务人员的不尊重对待”时,卫生行政部门居然有50.8%的人认为受到过,而社会方有34.9%的人认为受到过,患方有28.9%的人认为受到过。政府方这样的认识不能不对政府对医患关系紧张的一系列决策产生影响。实际上,在医方的问卷中,在问及“您在工作中是否受到过患者或者其家属的辱骂或人身攻击”时,有62.5%的人认为受到过(见表6)。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对医患关系紧张,仅从医方去寻找原因有失偏颇,医方的感受值得政府关注。而且,就是寻找医方的原因,也应该深入研究,而不是主观臆断。在本次调查中,“服务不令人满意”是医患关系紧张医方因素中的首位因素占33.1%,可以说,医院的服务水平特别是细节服务上的缺失是医患关系紧张医方原因中不可忽视的原因。
因此,面对医患关系紧张,政府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把医患关系放到社会经济大背景之中去进行宏观把握与决策,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加剧。
2 医方因素
面对医患关系紧张,多年来,医方受到的指责最多。从本次调查来看,医患关系紧张的医方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和不同程度地存在过度医疗问题
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讲过,“医患关系核心是经济问题”[2],的确,近年来,在公立医院的改革中,政府把医疗机构推向市场,对医院的投入不断减少,政府对医院的投入不到公立医院总收入的1/10,于是,公立医院积极进行经济效益的追逐,在政府“给政策不给钱”的思路下,药品收入成为医院收入的重要来源,形成了“以药养医”的局面,而“以药养医”这种补偿机制的不科学不合理,也为公立医院的趋利行为提供了滋生、蔓延的环境和条件,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淡化不可避免。本次调查中,在患方问卷中问及“您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医方因素”时,有23.9%的人认为医院存在过度医疗现象(见表7)。
也就是说,患方把“医院存在过度医疗现象”作为仅次于“提供的医疗服务令人不满意”之后的第二位因素。而在四方问卷中,政府方有26.3%的人,医方中有19%的人认为医院存在过度医疗(见表8)。
这样的2 0%多的数字令人担忧,说明公立医疗机构存在公益性淡化的问题,在医疗行为中存在“过度医疗现象”,而且,这种观点在医方中也有19%的人认同。当然,这些数字一方面反应了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想方设法的从患者那里挣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目前公立医院在体制上和运行机制上存在偏离公益性轨道的问题。正如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说的,“如果还是目前这样的体制,医院有15%的零批差价,93%以上的医院靠自己挣钱,那么医院和医生一定会追求利益,因为他要活下去。”[2]可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浪费了国家本来就缺少的卫生资源,而且,医院和医生也扮演了与人道使命相背离的角色,医患关系之间原本信任的美好情感受到亵渎。
陈竺在2008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指出,“卫生事业主要的责任是维护和增进全民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是通过治疗患者而获取经济收益。”他认为,“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弱化已成为当前人民群众反响最强烈的重大民生问题。”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指出,医改的“基本目标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人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这个重大民生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方向。但是,医疗机构目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导致医患之间存在经济利益的冲突,要想改革也绝非易事。
2.2 细节服务精神相对缺失
医疗服务是由一个个细节服务组成的。本次调查中,在问及“您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医方因素”时,患方中有36.8%的人、四方中有33.1%的人认为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令人不满意”,而且,这是作为医患关系紧张医方原因中的首位因素。
我们知道,近年来,公立医院相继推出一些尊重患者的细节服务,如,医患沟通制、微笑服务等等。在本次调查中,在问及“您到门诊检验科室取检验结果的时候,医院有专人负责发放检验单吗?我们可以看到,有78.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医院有专人负责发放检验单(见表9)。而且,在这方面不同城市显示出差异,发达城市为(83.1%)、中等发达城市为(76.5%)、欠发达城市为(72.9%)(见表10)。
在问及“您在查体中需要暴露身体隐私部位的时候,医务人员是否采取了措施使您避免被观看?”我们可以看到,有88.4%的被调查人群认为医院在查体中医生注意保护患者的身体隐私(见表1 1)。当然,不同城市存在差异,发达城市(9 2.0%)、中等城市(8 8.4%)、欠发达城市(82.8%)(见表12)。
还有,在患者就医“知情同意”问题上,四方被调查人群中只有14.5%的人群认为医方没有做好。既然医院已经出台了一些细节服务上改善医患关系的措施,为什么还认为“提供的医疗服务不令人满意”呢?还把它作为医患关系紧张医方因素中的首位原因呢?特别是患者的比例要高于其他三方(见表13)。
有36.8%的患者把“提供的医疗服务令人不满意”放在首位,是医患关系紧张医方5个原因的首位原因,非常值得注意。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医院在检查单发放、查体时的隐私保护等等方面从形式上都做了,但是,为什么还认为“提供的医疗服务令人不满意呢”,是细节服务的“精神”缺失。“不尊重”是一个重要原因。在问及是否受到过医务人员不尊重对待时,患方、社会方、政府方中有34.2%的人认为受到过不尊重对待。这其中,有50.8%的政府方、34.9%的社会方、28.6%的患方的人认为受到过不尊重对待(见表14)。
Χ2=45.850 p=0.000
Χ2=155.714 P=0.000
Χ2=80.733 P=0.000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细节服务不仅仅是形式上规定了什么,医务人员照章办事做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细节“精神”,是医务人员细节服务的精神,而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一个系统工程支持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对医学生、医务人员、卫生管理人员不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育,当然,也只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细节服务精神的建立并付诸行动,才能在医患之间注入涓涓暖流。
2.3 依法行医观念不强,规避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同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和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相比,医方的法制化观念就显得相对滞后,在调查中,在问及医方对执业医师法、职业护师法知识掌握的程度,有38.4%的医务人员即超过1/3的人认为一般(见表15)。
在问及您对举证倒置等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时,有48.9%的医务人员即将近50%的人认为一般,14.0%的人不熟,1.8%的人居然不知道。较熟的占26.8%,很熟的占8.5%(见表16)。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对医疗这个高风险的行业,医务人员法律观念的淡漠或者不关心就不能很好地依法行医,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同时,也增加了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
3 患方原因
在医与患的关系中,人们往往认为患者去医院就医,相对于医方来说,是弱势人群。因此,医患关系紧张受到指责的多是医方。本次调查发现,患方的一些原因也是医患关系紧张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3.1 患者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
3.1.1 患方对医学本身的局限和无奈缺乏了解。
医学作为一门科学,它是以人类自身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的生存权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本次调查中,患方问卷中“您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患方因素时”,有37.1%的人认为是“患者对诊疗期望值过高”,而且把它放在首位因素上,就是面对快速攀升的医药费用和难以承受的医药负担,患者也只是将“承担不起医疗花费”放在第二位上(见表17)。
对于患者的这种反应,我们并不奇怪,生命与健康的追求是普遍的、绝对的,患者到医院就医,在“医疗花费”和“医疗期望”之间,后者肯定是首先要考虑的。而且,在四方问卷中,被调查人群也同样把“患者对诊疗效果期望过高”作为医患关系紧张患方因素中的首位因素。我们还可以看到,医方中有50%的人认为“患者对诊疗效果期望过高”大大超过了患方37.1%的数字(见表18),这的确令人深思。我们知道,现代医学在快速发展,分子医学、基因医学、克隆技术等等接踵而至,许多过去难以解决的医学难题在现代医学面前迎刃而解。但是,医疗领域仍然充满着未知数和变数,国内外都承认医疗确诊率只有70%,各种急重症抢救成功率也只有70%~80%左右,相当一部分疾病原因不明、诊断不清,这是医学的无奈。而且,就如同我国著名医学家张孝骞所说,疾病就像人的脸,没有哪两张是完全相同的,病人的性别、年龄、出生地、成长阅历、文化层次、个人修养、社会环境、心理素质等,均不相同,疾病展示、自我表达、个体耐受,对治疗方法的接纳、药物的敏感性等……也均不相同。但很多患者缺乏对医学的局限和无奈的了解,对医疗诊治的期望过高,一旦结果与期望出现落差,就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导火索。
3.1.2 患方对医患关系本质的理解存在误区。
医患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诊疗关系,面对疾病,医患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攻克疾病,恢复健康。但是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患方中有28.9%的人认为医患关系本质上是利益对立关系(7.7%)和消费者与商家的关系(21.2%)(见表19)。而且,从四方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患方的这种认识超过了其它三方(见表20)。患方中这近1/3的被调查人群认识的误区不能不为医患关系紧张增添不和谐因素。而且这个问题不同级别医院患方的反应也不同,二级医院比例高于三级医院(见表21)。
Χ2=195.050 P=0.000
患者的这种认识令人担忧,因为如果认为医患之间是利益对立关系,就会让患者带着某种戒备、算计的心理到医院就医,医患之间就会缺少信任;如果患者以为进医院就像进超市购物,钱要花的物有所值、称心如意,那么,面对医学的诸多无奈,当花钱没有买到健康时,医患矛盾在所难免。
3.2 患者医疗花费负担过重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也是一个人所有需求中最最基本的需求。虽然说,面对着生命健康,医疗的花费不是患者及其家属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当这种花费在快速攀升的医药费用和相对缓慢的收入增加出现严重的不平衡时,患者的反映可想而知。在本次调查中,在问及医患关系紧张的患方因素时,“患者承担不起医疗花费”是医患关系紧张患方因素中的第二位原因。占到了患方问卷中的30.1%,四方问卷的24.9%(见表22)。
Χ2=9.088 P=0.028
根据国家卫生部2004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可过去5年,全国城市居民年均收入水平增长8.9%,农村增长2.4%。[4]北京作为首都,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城市居民年均收入水平增长10.4%,农村增长9.9%,这在全国位列前茅,但是仍然赶不上医药费用的增长。收入与支出出现了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原有的医疗保障体系的消失或削弱,新的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致使患者自费比例的大幅度上升。因此,当患者背着沉重的经济包袱去医院就诊治疗,他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就不可能不高。其实,针对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一直有争论,2008年3月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就有代表提出“中国是世界上看病最不贵的国家”,这种观点的确违背客观实际。正如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所指出的,“客观地说,中国的医疗服务收费并不高,诊疗费、手术费等体现医生劳务价值的收费都很低,但药费、大型检查费太高了,综合来看,中国老百姓看病确实贵。”他还指出,“不能拿中国和美国比,美国的人均收入是中国的多少倍?不能比绝对值,要比值不值。药品太贵,几块钱的成本能卖到几百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医疗费用的上涨。”[5]本次调查证实了这一点。由此也可以说,患者“看病贵”,“承担不起医疗花费”是医患关系紧张不可回避的因素。
3.3 患者维权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
在本次调查中,“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和“患者参与意识增强”是医患关系紧张患方因素中第三、第五位因素。在问及医患关系紧张患方因素时,被调查对象中,患方有30.4%的人把“患者维权意识增强”排在第三位因素,四方有30.8%的人把此项因素排在第三位(见表23、24)。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这两个因素在排序上是排在第三、第五位,但从比例数上不难看出这些因素是不可轻视的,它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的主体意识在不断增强,患者就医不仅仅是“求”医,他要以对自己生命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到诊断与治疗的活动中,要求更多地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用药及愈合情况,以维护自身的健康权益并要求最大限度地确保诊疗后生命生活质量,其要求合情合理。如果医院忽视或不重视患者的这些维权和参与意识,或者患者认为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医患矛盾就会在所难免。
4 其他因素
在影响医患关系其他因素的调查中,医方有33.1%的人把媒体的夸大、不实炒作放在第一位;政府方(24.5%)患方(30.9%)的人把参保人员的诊疗费中自费比例过高放在第一位;社会方有32.4%的人把医保的覆盖人群范围缩小放在第一位(见表25)。
由此可以看到,在到影响医患关系的其他因素的认识因其所处位置不同而不同。
4.1 媒体夸大、不实炒作伤害了医务人员的职业尊严
就医方来说,尽管在医改中出现了一些公益性淡化的趋利行为,但从本次调查来看,医患关系并没有像媒体炒作那样紧张。媒体的炒作虽然吸引了大众的视听,但伤害了医务人员,歪曲了医务人员的形象,导致了医患关系紧张与不信任。在本次调查中,在问及“您对媒体报道医患矛盾或纠纷的总体评价?”医方中有49.5%的人认为加剧医患关系恶化、有53.3%的人认为进一步导致医患之间的不信任(见表26)。
所以,面对医患之间的矛盾,媒体应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多正面报道医患之间美好的情感,这对缓解医患关系紧张非常重要,而且,这样最终会使患者受益。
4.2 参保人员诊疗费中自费比例过高和医保的覆盖人群范围缩小加剧了患者的负担
医疗行业是窗口行业,每天都要面对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也可以说是在改革中处于不同境遇的人,面对医院不断攀升的医药费和不断增加的自费比例,其心情可想而知,就医时稍有不顺,就会引发医患矛盾与纠纷。
参考文献
[1]高强.医患关系和谐是维护健康的基本条件[N].中国青年报.2007-03-12.
[2]高强.医患关系核心是经济问题[EB/OL].百度医学网.2008-03-09.
[3]黄洁夫.院长对现有医改方案会很失望[N].广州日报.2008-03-05.
[4]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全国城市调查资料 篇3
一、填报基本要求
1、填报对象。全国税收调查企业表(01表)和货物劳务表(02表),应以增值税纳税人或营业税纳税人为填报对象,但办理临时税务登记证的企业可以不纳入调查。
2、数据来源。01表和02表均来源于主管税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后的2011各税种纳税申报表、企业财务报告、所得税汇算清缴报表、会计账户及其他有关资料。
3、指标范围。法人企业需填写本法人(含其非法人分支机构)的所有税费、财务和其他指标,非法人企业只需填写本企业税费指标,不填写财务及其他指标。
4、填写要求。01表逐行填列,02表应逐栏(即分货物或劳务)并逐行填列,对没有数据的项目填“0”,不留空行。各项指标中,对注明关系式的指标,相关数据应满足关系式的要求;对未列明关系式的指标,相关数据之间逻辑关系要求正确。特殊情况不能满足关系式的须填写审核说明。
二、2011税调01表(企业表)的填写说明
(一)增值税指标(主要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填写)
2至40各行的全年或本期,除30至34行指标按税款入库时间确定外,均按收入或税款所属时间确定。
1、“本年内销的一般货物及劳务销售额”(2行)是指企业国内销售一般货物及劳务应缴纳增值税并核算销项额的不含增值税销售额。可按照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的全年汇总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一般货物及劳务销售额栏的本年累计数填写,不包含第5行即征即退销售额。
2、“本年内销的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3行)是指企业国内销售货物或劳务按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的销售额,可按照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的全年汇总的增值税申报表中“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栏的本年累计数填写,小规模纳税人也在此填写。
3、“本年内销的货物或劳务免征增值税的销售额”(4行)是指企业国内销售货物按照国家税收政策直接免征增值税的销售额,可按照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的全年(按税款所属时间确定,下同)汇总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货物或劳务免征增值税的销售额”栏的本年累计数填写。
4、“本年内销的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销售额”(5行)是指企业国内销售货物按照国家税收政策给予即征即退的销售额,可按照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的全年汇总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即征即退销售额”栏的本年累计数填写。
5、“本年销项税额(6=7+8)”(6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6、“其中:1.适用17%税率的销项税额”(7行)根据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的全年汇总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销项”栏“适用税率”为17%的“税额”栏各行数据合计数填写。本项目不含适用17%税率的销货退回、折让及折扣的销项税额合计数。
7、“2.适用13%税率的销项税额”(8行)根据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的全年汇总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销项”栏“适用税率”为13%的“税额”栏各行数据合计数填写。本项目不含适用13%税率的销货退回、折让及折扣的销项税额合计数。
8、“本年进项税额(9>=10+14+17+18)”(9行)指纳税人本期申报抵扣的进项税额。根据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的全年汇总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项税额”栏合计数填写。
9、“其中:1.适用17%税率的进项税额”(10行)一般纳税人根据主管税务机关确认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项”栏适用17%税率的“本期发生额”指标的全年合计数填列。
10、“其中:采购国产设备进项税额”(11行)指纳税人当年在国内采购设备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标明的增值税额,按年终累计额填写。
11、“其中:海关完税凭证适用17%税率抵扣的进项税额”(12行)填写以进口环节海关代征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为抵扣凭证,适用17%税率的进项税额全年累计数,数据应小于或等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二》第五栏一致。
12、“其中:进口机器设备进项税额”(13行)指纳税人当年进口设备时向主管海关缴纳的进口环节增值税,根据进口环节海关代征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及进口设备规模,按年终累计额填写。
13、“2.适用13%税率或扣除率的进项税额”(14行)一般纳税人根据主管税务机关确认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本期进项税额”栏适用13%税率的“本期发生额”指标的全年累计数填列。
14、“其中:海关完税凭证适用13%税率抵扣的进项税额”(15行)填写以进口环节海关代征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为抵扣凭证,适用13%税率的进项税额全年累计数,数据应小于或等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二》第五栏一致。
15、“其中:农产品收购凭证抵扣进项税额”(16行)填写以农产品收购发票和普通发票为抵扣凭证,适用13%税率的进项税额全年累计数,数据应小于等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二》第六栏。
16、“3.适用7%扣除率的购销货物所支付运费的进项税额”(17行)是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因购销增值税应税货物(固定资产除外)取得按规定允许抵扣的运费凭证依7%计算扣除的进项税额,按经主管税务机关确认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进项”栏适用7%扣除率的“本期发生额”指标的全年合计数填列。
17、“4.适用6%、5%、4%、3%、2%征收率的进项税额”(18行)根据主管税务机关确认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项”栏适用6%、5%、4%、3%和2%征收率的“本期发生额”指标的全年合计数填列。
18、“本年进项税转出额”(19行)根据企业全年汇总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本期进项税额”栏各减项(即“免税货物用”、“非应税项目用”、“非正常损失”和“简易办法征税货物用”、“免抵退货物不得抵扣税额”和“其他”)的“合计”栏数据之和填列。
19、“期初留抵增值税额”(20行)指上年年末尚未抵扣的进项税额。应按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的税款所属期为当年1月份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税款计算”栏“上期留抵税额”指标“本月数”填写,也可按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进项税额”栏本年期初余额数填写。
20、“本年应抵扣税额合计(21=9-19+20-47)或(21=9-19+20)”(21行)生产企业按公式 21=9-19+20-47,外贸企业按公式21=9-19+20。
21、“以期末留抵税额抵顶欠税额”(22行)指纳税人根据国税发[2004]112号的规定,经县以上税务机关批准,以当期的期末留抵税额抵减的欠缴增值税和欠税滞纳金,应按照税务机关的实际审批数填写。
22、“本年实际抵扣的税额”(23行)按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税款计算”栏“实际抵扣税额”行的合计数填写。本项目包含本期实际抵扣的期初留抵增值税税额,但不含出口免抵退税货物已退税额。如果本表22行“以留抵税额抵顶欠税”指标大于0,则按本表“本年应抵扣税额合计”(21行)减去“以留抵税额抵顶欠税(22行)后的余额填写。
23、“本年按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24行)反映一般纳税人采用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根据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的全年汇总的增值税申报表中“销项”栏“适用6%征收率的货物”、“适用5%征收率的海洋石油”和“适用4%征收率的货物”的“税额”栏各行数据合计数填写。本项目不含适用6%、5%或4%征收率的销货退回、折让及折扣的应交增值税合计数。如为小规模纳税人,则以本期依征收率计算的应纳税额填写。
24、“本年应纳税额减征额”(25行)指当年纳税人销售货物按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半征收的增值税税额,可按照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应纳税额减征额累计数填写。
25、“本年应纳税额合计(26=6-23+24-25)”(26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26、“本年应交查补增值税额”(27行)按纳税申报表要求填写,是指本期纳税人接受税务检查,按规定在抵减上期留抵税额后,应补征入库的增值税额。
27、“年初未交增值税额”(28行)指当年初企业应缴未缴的增值税额。应按照“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贷方本年期初余额数填写,如果“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为借方余额,则以“-”号在本项目内反映。
28、“其中:年初逾期未缴增值税额”(29行)指当年初企业逾期未交(含缓交)以前的增值税税额。应按照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的税款所属期为当年1月份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税款计算”栏“截止上期累计欠税额”指标数据填列。
29、“本年已纳增值税额(30=31+34)”(30行)是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入库的增值税额,包括清理以前欠税额、本多交税额和当年1月份入库的税款所属期为上一的税额,也包括本内查补以前和本增值税的实际入库税额和代扣代缴的税额,不包括下一年1月份申报缴纳的税款所属期为上一的增值税额,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30、“其中:1.本年就地已纳增值税额”(31行)是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机构所在县(市)实际入库的增值税额,包括清理以前欠税额、本多交税额和上一年1月份入库的税款所属期为上一的税额,也包括本内查补以前和本增值税的实际入库税额和代扣代缴的税额,不包括下一年1月份申报缴纳的税款所属期为当的增值税额,可按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会计科目“已交税金”栏与“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会计科目借方发生额的合计数分析填写,也可根据本期盖有银行收讫章的增值税税收缴款书汇总分析填写。
31、“其中:(1)本年清理以往欠交增值税额”(32行)指当年纳税人清理以往欠交增值税而入库的增值税额。应根据本期盖有银行收讫章的增值税税收缴款书分析填写。
32、“(2)本年已纳查补增值税额”(33行)指当年纳税人根据查补开具缴款书已入库的增值税额。应根据本期盖有银行收讫章的增值税税收缴款书分析填写。
33、“2.本年异地已纳增值税额”(34行)是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非机构所在县(市)实际入库的增值税额,包括清理以前欠税额、本多交税额和当年1月份入库的税款所属期为上一的税额,也包括本内查补以前和本增值税的实际入库税额和代扣代缴的税额,不包括下一年1月份申报缴纳的税款所属期为当的增值税额,可按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会计科目“已交税金”栏与“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会计科目借方发生额的合计数分析填写,也可根据本期盖有银行收讫章的增值税税收缴款书汇总分析填写。
34、“年末未交增值税额(35=26+27+28-30-22)”(35行)反映企业当年末未交的增值税税额,指纳税人当年末应缴未缴的增值税额。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35、“其中:年末逾期未缴增值税额”(36行)是指当年末企业逾期未交的增值税的欠税数额,包括以前的欠税数额。应按照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的税款所属期为当年12月份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税款计算”栏“截止上期累计欠税额”指标数据填写。
36、“本年查补增值税抵顶留抵税额”(37行)指纳税人本期在税务查补中,查补税额按规定抵减的留抵税额。应根据税务检查处理决定书和有关帐务处理分析填写。
37、“年末留抵进项税额(38=21-22-23-37)”(38行)指纳税人当年末应抵未抵的进项税余额。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38、“本年收到的以增值税还贷税额”(39行)指当因归还外汇项目贷款而经审批收到的增值税额。
39、“本年收到的内销货物先征后退、即征即退的增值税额”(40行)指当年纳税人内销货物按先征后退、即征即退政策规定实际收到的增值税额。
(二)增值税出口退税指标(根据增值税出口退(免)税申报表填写)
1、“本年出口货物销售额”(41行)指出口企业在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报关出口并在财务上做销售的出口货物销售额。包括适用和不适用出口退(免)税政策的全部出口货物的销售额。
2、“其中:本年适用出口退(免)税政策的出口货物销售额”(42行)指企业在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报关出口并在财务上做销售的全部(包括单证不齐部分)适用出口退(免)税政策的出口货物销售额。具体为: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外贸企业实行“免、退”办法的出口货物销售额;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生产企业实行“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的销售额;以及其他实行免税办法的出口货物销售额。
3、“其中:本年申报退(免)税的出口货物销售额”(43行)指实行“免、抵、退”办法的生产企业、实行“免、退”办法的外贸企业、以及其他实行免税办法的出口企业在当年在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发生并在财务上做销售的适用出口退(免)税政策且申报退(免)税的出口货物的销售额。
4、“本年按退税率计算的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44=45+46)”(44行)反映出口企业在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申报经税务机关退税部门审核受理的免抵退税额。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5、“本年免抵退税抵减额”(45行)对实行“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的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该指标反映在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免税购进原材料的价格与出口货物退税率的乘积,可根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免抵退税额抵减额”指标本年累计数填写。对有加工贸易业务的外贸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该指标反映在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保税进口的原材料按规定应抵减的税额。只从事一般贸易出口的外贸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实行免征增值税办法出口烟草产品的卷烟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自产货物实行免征增值税办法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不填写此项目。
6、“本年免抵退税净额(46=47+48)”(46行)反映出口企业在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出口货物发生的已申报抵减进料税额后的免抵退税额净额。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7、“本年适用出口退税政策出口货物的应退税额”(47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因出口适用出口退税政策的货物而发生,已申报抵减进料税额后的应退税额净额。实行“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的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根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当期应退税额”指标本年累计数或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税款计算”栏“免抵退货物已退税额”指标的全年合计数填写。实行“免、退”办法出口货物的外贸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根据相关资料分析计算填写。出口自产货物实行免征增值税办法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实行免征增值税办法出口烟草产品的卷烟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不填写此项目。
8、“本年实行“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的免抵税额”(48行)指实行“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的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出口货物,经税务机关退税部门审核批准的发生的免抵税额,可根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当期免抵税额”指标本年累计数填写。外贸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自产货物实行免征增值税办法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实行免征增值税办法出口烟草产品的卷烟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不填写此项目。
9、“年初适用出口退税政策出口货物的应退未退税额”(49行)反映企业上一年底以前适用出口退税政策出口货物发生的应退未退税额结转到当年的累计数。实行“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的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实行“免、退”办法出口货物的专业外贸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填写。出口自产货物实行免征增值税办法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实行免征增值税办法出口烟草产品的卷烟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不填写此项目。
10、“本年适用出口退税政策出口货物实际收到的退税额”(50行)指企业在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实际收到的本和以前适用出口退税政策出口货物的退税额。实行“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的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实行“免、退”办法出口货物的外贸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填写。出口自产货物实行免征增值税办法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实行免征增值税办法出口烟草产品的卷烟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不填写此项目。
11、“年末适用出口退税政策出口货物的应退未退税额(51=47+49-50)”(51行)反映企业截止到当年12月31日应退未退的本和以前适用出口退税政策出口货物累计的税额,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12、“本年收到的出口货物实退消费税额”(52行)指纳税人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代理出口应税消费品(出口免税的货物除外),由税务机关审批并实际收到的退还消费税额。
13、“加工贸易保税进口料件的金额(人民币,按到岸价填报)”(53行)企业当年从事来料加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时,以保税方式进口的料件总额,根据海关报关单上申报的到岸价折合人民币填报。
14、“加工贸易保税直接出口到境外的货物的金额(人民币,按离岸价填报)”(54行)企业当年从事来料加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时,保税直接出口到境外的货物总额,根据海关报关单上申报的离岸价折合人民币填报。
15、“加工贸易保税出口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不含保税区)或场所的货物的金额”(55行)企业当年从事来料加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时,保税出口到境内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场所的货物总额,根据海关报关单上申报的离岸价折合人民币填报。但不包括出口到境内保税区的货物。
16、“加工贸易转入货物的金额”(56行)从事来料加工、进料加工贸易的企业,当年从其他加工贸易企业以保税方式转入的货物(料件)总额,根据海关加工贸易手册有关指标折合人民币填报。
17、“加工贸易转出货物的金额”(57行)从事来料加工、进料加工贸易的企业,当年以保税方式转出到其他加工贸易企业的货物(料件)总额,根据海关加工贸易手册有关指标折合人民币填报。
18、“加工贸易转为内销的货物金额”(58行)企业当年经商务部门批准后,保税货物因故国内销售时的货物金额(折合人民币填报)。
19、“加工贸易转为内销的补税和利息金额”(59行)企业当年因加工贸易货物内销,由海关按规定补征的保税料件的进口环节税收及相应利息。
20、“加工贸易采购国产料件的金额”(60行)企业当年从事加工贸易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的国产料件(不包括设备)的金额。
21、“来料加工收取的工缴费”(61行)企业当年从事来料加工业务收取的加工工缴费金额全额。
22、“本年货物进口额”(62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报关进口的金额,不包括从事加工贸易发生的保税货物进口额。根据进口货物报关单汇总填列。
23、“本年已纳进口环节增值税”(63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缴纳的进口环节增值税。根据全年盖有银行收讫章的海关代征增值税缴款书汇总填列。
24、“本年已纳进口环节消费税”(64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缴纳的进口环节消费税。根据全年盖有银行收讫章的海关代征消费税缴款书汇总填列。
25、“本年已纳进口关税”(65行)指当1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缴纳的进口关税,按盖有银行收讫章的全年进口关税缴款书汇总填列。
26、“本年已纳出口关税”(66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缴纳的出口关税,按盖有银行收讫章的全年出口关税缴款书汇总填列。
(三)消费税指标(主要根据消费税纳税申报表填写)
67至86各行的全年或本期,除75至86行指标按税款入库时间确定外,均按税款所属时间确定。
1、“本年内销货物计征消费税的销售额”(67行)是指纳税人本年国内销售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指从价定率征收消费税的货物,包括先从量、后从价定率征收的烟、酒),包括视同销售货物的销售额。按全年汇总的纳税申报表中有关项目分析填写。该项目不包括仅实行从量定额征收消费税的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
2、“本年内销货物免征消费税的销售额”(68行)是指纳税人本年内销按规定免征消费税的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包括视同销售货物的销售额。按全年汇总的纳税申报表中有关项目分析填写。该项目不包括仅实行从量定额征收消费税的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
3、“本年出口货物免征消费税的销售额”(69行)是指纳税人本年销售出口按规定免征消费税的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包括出口免征消费税的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指从价定率征收消费税的货物,包括先从量、后从价定率征收的烟、酒)。
4、“本年按规定的税率(或税额)计征的应交消费税额”(70行)是指纳税人本年销售的从价定率征收的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按税法规定的税率计征的应交消费税额与从量定额征收的应税消费品的销售数量按税法规定的单位税额计征的应交的消费税额。
5、“本年准予抵减或抵扣的消费税额”(71行)是指纳税人本年外购或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按规定允许扣除的消费税额。按“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借方发生额分析填写。
6、“按政策规定减征的消费税额”(72行)是指纳税人按规定减征的消费税额。
7、“本年应交消费税额(73=70-71-72)”(73行)是指纳税人当年向税务机关申报的应缴纳的消费税额。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8、“其中:本年从价计征的应交消费税额”(74行)是指纳税人当年销售应税消费品时按销售额和从价税率计算缴纳的消费税额。
9、“本年应交按规定代收代缴、代扣代缴消费税额”(75行)是指负有代收(扣)代缴消费税的义务人按规定应代收(扣)代缴的消费税额。可根据《代扣代缴税款报告表》分析计算填列,也可按纳税申报表或有关会计科目的项目填写。
10、“本年应交查补消费税额”(76行)是指纳税人接受税务检查,应纳的查补的以前和本的消费税额,包括查补的以往应代扣代缴的消费税额。应根据有关税务处理决定书的补税金额汇总填写,或者根据“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明细科目分析计算填列。
11、“年初未交消费税”(77行)指纳税人年初应缴未缴的消费税额。应按“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的期初贷方余额填写。如余额在借方,则以“-”号在本项目内反映。
12、“其中:年初逾期未缴消费税”(78行)指当年初企业逾期未交(含缓交)以前的消费税税额。可根据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的上一年初逾期未交消费税额填写。
13、“本年已纳消费(79=80+84)”(79行)是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入库的消费税额,包括清理以前欠税额、本多交税额和当年1月份入库的税款所属期为上一的税额,也包括本内查补以前和本消费税的实际入库税额和按规定代扣代缴的消费税额,不包括下一年1月份申报缴纳的税款所属期为当的消费税税额,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14、“其中:1.本年就地已纳消费税额”(80行)是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机构所在县(市)实际入库的消费税额,包括清理以前欠税额、本多交税额和当年1月份入库的税款所属期为上一的税额,也包括本内查补以前和本消费税的实际入库税额和按规定代扣代缴的消费税额,不包括下一年1月份申报缴纳的税款所属期为当的消费税税额,可按照“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会计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分析填写,也可根据本期盖有银行收讫章的消费税税收缴款书汇总分析填写。
15、“其中:(1)本年已纳代收代缴、代扣代缴消费税额”(81行)是指负有代收(扣)代缴消费税的义务人按规定缴纳的代收(扣)代缴的消费税额,不包括查补以前代收代缴、代扣代缴的消费税。按盖有银行收讫章的消费税税收缴款书分析填写。
16、“(2)本年清理以前欠交消费税额”(82行)指当年纳税人清理以往欠交消费税而入库的消费税额。应根据本期盖有银行收讫章的消费税税收缴款书分析填写。
17、“(3)本年已纳查补消费税额”(83行)指当年纳税人根据查补开具缴款书已入库的消费税额。应根据本期盖有银行收讫章的消费税税收缴款书分析填写。
18、“2.本年异地已纳消费税额”(84行)是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非机构所在县(市)实际入库的消费税额,包括清理以前欠税额、本多交税额和当年1月份入库的税款所属期为上一的税额,也包括本内查补以前和本消费税的实际入库税额和按规定代扣代缴的消费税额,不包括下一年1月份申报缴纳的税款所属期为当的消费税税额,可按照“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会计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分析填写,也可根据本期盖有银行收讫章的消费税税收缴款书汇总分析填写。
19、“年末未交消费税额(85=73+75+76+77-79)”(85行)反映企业当年末未交的消费税税额,指纳税人上一年末应缴未缴的消费税额。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20、“其中:年末逾期未缴消费税额”(86行)是指当年末企业逾期未交的消费税的欠税数额,包括以前结转到本年的欠税数额。
(四)营业税指标(按填表说明并参考营业税纳税申报表有关数据填写)
87至106各行的全年或本期,除99至104行指标按税款入库时间确定外,均按税款所属时间确定。
1、“本年计征营业税的收入(87=88+89)”(87行)是指纳税人当年因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所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包括90行项目“政策规定允许扣除的营业额”中所指的政策规定允许扣除的营业额和92项“适用免税政策的营业额”。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2、“其中:1.本年就地计征营业税的收入”(88行)指纳税人当年在其机构所在县(市)发生的营业税应税收入总额。
3、“2.本年异地计征营业税的收入”(89行)指纳税人当年外出经营在企业非机构所在县(市)营业税应税收入总额。
4、“政策规定允许扣除的营业额”(90行)是指政策规定允许从计征营业税的收入中扣除的项目营业额。即,联运、旅游、建筑总承包、金融商品转让等劳务按政策规定允许从计征营业税的收入中扣除的金额。该项目不包括金融机构往来收入。
5、“应税营业额(91=87-90)”(91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6、“适用免税政策的营业额(不含政策规定允许扣除的营业额)”(92行)是指纳税人当年提供的营业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取得的应税收入中按规定免征营业税的营业额。
7、“减、免营业税额”(93行)是指按税收政策规定减免的营业税额。该项目根据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和备案的减免税额填写。
8、“本年应交营业税额”(94行)是指按企业“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科目的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列,不应包含查补以前的营业税款额,代收(扣)代缴营业税额,即不包含93、95和96行的内容。
9、“本年应交按规定代收代缴、代扣代缴营业税额”(95行)是指负有代收(扣)代缴营业税的义务人按规定应代收(扣)代缴的营业税额。可根据《代扣代缴税款报告表》分析计算填列,也可按纳税申报表或有关会计科目的项目填写。
10、“本年应交查补营业税额”(96行)根据税务部门下达的税务处理决定书的补税金额分析填列,或者根据“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明细科目分析计算填列。
11、“年初未交营业税额”(97行)指纳税人当年初应缴未缴的营业税额。应按“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的期初贷方余额填写。如余额在借方,则以“-”号在本项目内反映。
12、“其中:逾期未缴营业税额”(98行)是指当年初企业逾期未交的营业税的欠税(含缓税)数额,包括以前的欠税数额。
13、“本年已纳营业税额(99=100+104)”(99行)是指企业本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入库的营业税额,含当年1月份入库的税款所属期为上的税额,不含下一年1月份入库的税款所属期为当12月份的税额,包括清理以前欠税额、本多交税额、本查补以前入库税额和按规定代扣代缴的营业税额。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14、“其中:1.本年就地已纳营业税额”(100行)是指企业本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机构所在县(市)实际入库的营业税额,含当年1月份入库的税款所属期为上的税额,不含下一年1月份入库的税款所属期为当12月份的税额,包括清理以前欠税额、本多交税额、本查补以前入库税额和按规定代扣代缴的营业税额。可按照“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分析填写,也可根据本期盖有银行收讫章的营业税税收缴款书汇总分析填写。
15、“其中:(1)本年已纳代收代缴、代扣代缴营业税额”(101行)是指负有代收(扣)代缴营业税的义务人按规定缴纳的代收(扣)代缴的营业税额,不包括查补以前代收代缴、代扣代缴的营业税。按盖有银行收讫章的营业税税收缴款书分析填写。
16、“(2)本年清理以前的欠交营业税额”(102行)指当年纳税人清理以往欠交营业税而入库的营业税额。应根据本期盖有银行收讫章的营业税税收缴款书分析填写。
17、“(3)本年已纳查补以前和本的营业税额”(103行)指当年纳税人根据查补开具缴款书已入库的营业税额。应根据本期盖有银行收讫章的营业税税收缴款书分析填写。
18、“2.本年异地已纳营业税额”(104行)是指企业本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非机构所在县(市)实际入库的营业税额,含当年1月份入库的税款所属期为上的税额,不含下一年1月份入库的税款所属期为当12月份的税额,包括清理以前欠税额、本多交税额、本查补以前入库税额和按规定代扣代缴的营业税额。可按照“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分析填写,也可根据本期盖有银行收讫章的营业税税收缴款书汇总分析填写。
19、“年末未交营业税额(105=94+95+96+97-99)”(105行)反映企业本年末应交未交的营业税额。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20、“其中:年末逾期未缴营业税额”(106行)是指当年末企业逾期未交的营业税的欠税(含缓税)数额,包括以前结转到本年的欠税数额。
(五)房产税指标(主要根据当地房产税纳税申报表填写)
107至121各行的全年或本期,除115,120行指标按税款入库时间确定外,均按税款所属期限确定
1、“房产面积合计”(107行)指房产证所登记的建筑面积合计数(对总分机构,若汇总缴纳房产税,由总机构按汇总数填写,否则由总分机构分别填写),房产证按套内面积登记的,填写套内面积合计数。纳税人有未办理房产产权证的应税房产的,按购房合同或台账记载内容填写。
2、“计税房产原值(108=109+110)”(108行)指按条例或税收规范性文件有关规定应缴纳房产税的房产原值,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3、“其中: 从价计税的房产原值(自用房产)”(109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对总分机构,若汇总缴纳房产税,由总机构按汇总数填写,否则由总分机构分别填写)。
4、“
从租计税的房产原值(出租房产)”(110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申报表中无此项目且数据无法取得的,可不填写此栏(对总分机构,若汇总缴纳房产税,由总机构按汇总数填写,否则由总分机构分别填写)。
5、“计税余值合计”(111行)指房产原值减除扣除额的余值合计数(对总分机构,若汇总缴纳房产税,由总机构按汇总数填写,否则由总分机构分别填写)。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
6、“税率 ”(112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
7、“减税、免税税额”(113行)指自用房产按照条例或税收规范性文件规定实际享受的减免税额。
8、“应纳房产税税额”(114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不含113行)
9、“已纳房产税税额”(115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
10、“租金收入(116>=117)”(116行)指取得的租金收入合计数。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
11、“
其中:出租住房租金收入”(117行)指纳税人出租住房用于居住取得的租金收入,包括根据税收规范性文件规定减按4%的税率计征房产税的企业单位出租住房收入,企业单位出租公租房、廉租房租金收入和企业向职工出租的单位自有住房的租金收入。无法取得该项目数据的,可不填写。
12、“减税、免税的税额”(118行)指出租房产按照条例或税收规范性文件规定实际享受的减免税额。
13、“应纳房产税税额”(119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不含118行)
14、“已纳房产税税额”(120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
(六)城镇土地使用税指标(主要根据本地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申报表填写)
121至125各行的全年或本期,除125行指标按税款入库时间确定外,均按税款所属期限确定。
1、“土地面积合计 ”(121行)指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合计数(对总分机构,若汇总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由总机构按汇总数填写,否则由总分机构分别填写),包括应税土地面积和非税土地面积。
2、“应税面积合计 ”(122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对总分机构,若汇总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由总机构按汇总数填写,否则由总分机构分别填写)。
3、“减征、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123行)指按照条例或税收规范性文件规定享受的减免税额。
4、“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 ”(124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不含123行)
5、“已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 ”(125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
(七)车船税指标(主要根据当地车船税纳税申报表填写)
126至139各行的全年或本期,除139,140行指标按税款入库时间确定外,均按税款所属期限确定。
1、“乘用车数量”(126行)指乘用车合计数。
2、“乘用车应纳税额小计”(127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或保险公司代收税款凭证填写。
3、“客车数量”(128行)指客车数量合计数。
4、“货车整备质量”(129行)指货车整备质量合计数。
5、“商用车应纳税额小计”(130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或保险公司代收税款凭证填写。
6、“挂车应纳税额”(131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或保险公司代收税款凭证填写。
7、“其他车辆应纳税额”(132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或保险公司代收税款凭证填写。
8、“摩托车应纳税额”(133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或保险公司代收税款凭证填写。
9、“机动船舶”(134行)指机动船舶净吨位合计数,包括非机动驳船和拖船折合净吨位数。
10、“游艇”(135行)指游艇(含辅助动力帆艇)长度合计数。
11、“船舶应纳税额小计”(136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或海事部门代收款项凭证填写。
12、“减征、免征车船税税额”(137行)指按车船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税收规范性文件或本地实施办法规定享受的减免税额。
13、“应纳车船税税额”(138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或相应的保险公司、海事部门代收款项凭证填写。(不含137行)
14、“已纳车船税税额”(139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或相应的保险公司、海事部门代收款项凭证填写。
15、“其中:代扣代缴车船税”(140行)指保险公司、海事部门代收款项合计数。按保险公司、海事部门代收款项凭证填写。
(八)土地增值税指标(主要根据土地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填写)
144-161行按清算报告书填写
1、“应预缴土地增值税税额”(142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
2、“已预缴土地增值税税额”(143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本行指标按税款入库时间确定
3、“转让房地产收入总额(144>=145)”(144行)指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合计数,包括取得的货币收入、实物形态收入或无形资产等其他形式的收入。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
4、“ 其中:转让普通住房收入”(145行)指销售普通住房的收入合计数。按本地有关住房划分标准对应的普通住房的销售收入填写。
5、“扣除项目金额合计(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46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
6、“ 其中:
1、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147行)指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实际支付(补交)的土地出让金(地价款)及按国家统一规定缴纳的有关费用。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
7、“
2、房地产开发成本”(148行)指按细则规定的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项成本合计数,包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和开发间接费用。按本所有纳税申报表相应项目填写。
8、“
3、房地产开发费用”(149行)指按细则规定的与房地产开发项目有关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物费用的合计数,包括利息支出和其他房地产开发费用。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
9、“
4、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150行)指转让房地产时实际缴纳的税款合计数,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费等。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
10、“
5、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扣除项目”(151行)指按细则规定,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加计20%的扣除额合计数。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非房地产开发企业填“0”。
11、“ 其中:
1、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152行)指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实际支付(补交)的土地出让金(地价款)及按国家统一规定缴纳的有关费用。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
12、“
2、取得房产所支付的金额”(153行)指按发票所载金额及从购买起至转让止每年加计5%的合计数。
13、“
3、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154行)指根据条例和细则等有关规定评估并经当地税务机关确认的评估价格合计数。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
14、“
4、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155行)指转让房地产时实际缴纳的税款合计数,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教育附加费等作为扣除项目的税金。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
15、“
5、价格评估费用”(156行)指房产交易过程中发生的价格评估费用,若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包含此项,则填“0”。
16、“增值额(157=144-146)”(157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17、“增值额与扣除项目金额之比(158<=157/151)”(158行)0
18、“减征、免征土地增值税税额”(159行)指按照条例、细则或税收规范性文件规定享受的减免税额。
19、“应纳土地增值税税额”(160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不含159行)
20、“已纳土地增值税税额”(161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本行指标按税款入库时间确定
(九)耕地占用税指标(主要根据当地耕地占用税税纳税申报表填写)
162至167各行的全年或本期,除167行指标按税款入库时间确定外,均按税款所属期限确定。
1、“应税面积合计(162=163+164)”(162行)指实际占用的农用地面积合计数,包括耕地、林地、牧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以及渔业水域滩涂等其他农用地。包括已批准占地面积和未批准占地面积。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
2、“ 其中:1.耕地面积”(163行)指占用条例和细则规定的耕地面积合计数。
3、“
2.其他农用地面积”(164行)指按条例和细则规定,比照耕地缴纳耕地占用税的林地、牧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以及渔业水域滩涂等其他农用地面积合计数。
4、“减征、免征耕地占用税税额”(165行)指按照条例、细则或税收规范性文件规定享受的减免税额。
5、“应纳耕地占用税税额”(166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不含165行)
6、“已纳耕地占用税税额”(167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
(十)契税指标(主要根据当地契税税纳税申报表填写)
168至173各行的全年或本期,除173行指标按税款入库时间确定外,均按税款所属期限确定。
1、“成交价格合计(168=169+170)”(168行)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包括出售、赠与和交换)、房屋转让(包括出售、赠与、交换)的交易价格合计数。其中,赠与的土地、房屋按核定价值,交换的土地、房屋按差额价值计入交易价值合计数。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2、“ 其中:1.土地交易价格合计”(169行)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包括出售、赠与和交换)、交易价值合计数,其中赠予土地按市场价格,交换按差额价格。
3、“
2.房屋交易价格合计”(170行)指房屋转让(包括出售、赠与、交换)确定的交易价格合计数,其中赠予土地按市场价格,交换按差额价格。
4、“减征、免征契税税额”(171行)指出让、转让的房产、土地按照条例、细则或税收规范性文件规定享受的减免税额。
5、“应纳契税税额”(172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不含171行)
6、“已纳契税税额”(173行)按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
(十一)其他地方税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其他税费指标(按有关会计科目填写)
1、“本年应交资源税”(174行)按“应交税金-应交资源税”科目贷方本年累计发生数,减去代扣代缴和按规定减免的资源税税额的余额填写。
2、“本年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175行)按“应交税金-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科目贷方本年累计发生数,减去代扣代缴和按规定减免的城市维护建设税额的余额填写。
3、“本年应交烟叶税”(176行)按企业根据会计制度规定计算的应交纳的烟叶税额填列。
4、“本年已纳资源税”(177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缴纳的资源税。按“应交税金—-应交资源税”明细科目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或盖有银行收讫章的资源税税收缴款书分析计算填列。
5、“本年已纳城市维护建设税”(178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入库的城市维护建设税额,含当年1月份入库的税款所属期为上的税额,不含下一年1月份入库的税款所属期为当12月份的税额,包括清理以前欠税额、本多交税额、本查补以前入库税额,但不包括代扣代缴的城市维护建设税额。根据全年盖有银行收讫章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税收缴款书汇总填写。
6、“本年已纳烟叶税”(179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缴纳的烟叶税额,包括因清欠、多交所产生的税额。
7、“本年已纳车辆购置税”(180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缴纳的车辆购置税。根据全年盖有银行收讫章的车量购置税缴款书汇总填列。
8、“本年已纳个人所得税”(181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9、“其中:1.本年已纳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182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缴纳的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额。按“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明细科目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列,也可根据本期盖有银行收讫章的个人所得税税收缴款书汇总填写。
10、“其中:代扣代缴利息所得税”(183行)是指负有代收(扣)代缴利息所得税的义务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按规定缴纳的代收(扣)代缴的利息所得税额。
11、“2.个人独资、私营独资、私营合伙企业已纳个人所得税”(184行)此指标仅限个人独资、私营独资、私营合伙企业填写,是指企业投资者本人1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但不包括为企业雇员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12、“本年已纳印花税”(185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缴纳的印花税。根据会计制度规定的“管理费用——印花税”明细科目的借方本年累计发生数填写,也可根据本期盖有银行收讫章的印花税税收缴款书汇总填写。
13、“其中:代扣代缴证券交易印花税”(186行)是指负有代收(扣)代缴证券交易印花税的义务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按规定缴纳的代收(扣)代缴的证券交易印花税额。根据“管理费用——印花税”科目借方发生额分析填列,也可根据本期盖有银行收讫章的印花税税收缴款书分析填写。
14、“本年应交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187行)是指企业按规定应向乡镇以上(含乡镇)政府交纳的各种名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包括各种收费,不包括企业代收代扣的收费,不包括企业因违规违章或污染环境等支出的罚没性款项,也不包括428至434各行的应交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
15、“其中:1.本年应交教育费附加”(188行)按“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明细科目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填列。
16、“2.本年应交文化事业建设费”(189行)按“其他应交款—应交文化事业建设费”明细科目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填列。
17、“本年已纳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190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缴纳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口径与187行项目相同,可根据企业“经营成本”、“管理费用”和“其他应交款”科目分析计算填列。
18、“其中:1.本年已纳教育费附加”(191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缴纳的教育费附加,包括因清欠、查补、多交所产生的税额,但不包括代扣代缴的教育费附加。根据“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科目借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19、“2.本年已纳文化事业建设费”(192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包括因清欠、查补、多交所产生的税额,但不包括代扣代缴的文化事业建设费。根据“其他应交款-应交文化事业建设费附加”科目借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20、“本年已纳社会保险费”(193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0日根据《社会保障法》的规定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各项保险。根据管理费用、其他应付款或应付职工薪酬(上市公司)等有关会计科目分析填写。
21、“本年已纳其他收费”(194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已缴的除上述各项行政性收费以外的,由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非盈利原则,直接或委托收取的其他各项费用。
22、“本年已纳各种税费滞纳金及罚款”(195行)指纳税人被税务机关或海关加收的包括增值税、营业税等各种税费的滞纳金和罚款,参考“营业外支出”的明细科目,按实际缴纳的数额填写。
(十二)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指标(根据所得税申报表填写)
1、“营业收入”(196行)按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
2、“营业成本”(197行)按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
3、“营业税金及附加”(198行)反映企业销售货物(商品)或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应负担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金融企业按“营业税金及附加”填写;期货经纪公司按营业支出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栏填写;其他企业按“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行本年累计数分析填写。
4、“销售费用”(199行)按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
5、“管理费用”(200行)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按利润表或损益表中“管理费用”填写。把管理费用纳入营业支出范围的企业该项目填0。
6、“财务费用”(201行)是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按利润表或损益表中“财务费用”填写。金融企业此行数据填“0”。
7、“资产减值损失”(202行)按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
8、“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203行)按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填写
9、“投资收益”(204行)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其中包括分回的投资利润、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认购的股票应得到的股利以及收回投资时发生的收益等,可按利润表或损益表“投资收益”行本年累计数填写。把投资收益纳入营业收入范围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等企业该项目填0。
10、“营业利润(205=196-197-198-199-200-201-202+203+204)”(205行)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利润,为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减去有关期间费用后的余额,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11、“营业外收入”(206行)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净收入等。按利润表或损益表中“营业外收入”填写。
12、“营业外支出”(207行)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按利润表或损益表中“营业外支出” 填写。
13、“利润总额(208=205+206-207)”(208行)
反映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如为亏损,用“-”号表示)。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14、“纳税调整增加额”(209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三填写
15、“其中:1.收入类调整项目”(210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三填写
16、“其中:(1)视同销售收入”(211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三填写
17、“(2)接受捐赠收入”(212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三填写
18、“2.扣除类调整项目
”(213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三填写
19、“其中:(1)工资薪金支出”(214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三填写
20、“(2)职工福利费支出”(215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三填写
21、“(3)职工教育经费支出”(216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三填写
22、“(4)工会经费支出”(217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三填写
23、“(5)业务招待费支出”(218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三填写
24、“(6)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219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三填写
25、“纳税调整减少额”(220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三填写
26、“其中:1.收入类调整项目”(221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三填写
27、“其中:(1)不征税收入”(222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三填写
28、“(2)免税收入(223=224+225+226+227)”(223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29、“其中:① 国债利息收入”(224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30、“②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225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31、“③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组织的收入”(226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32、“④其他”(227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33、“(3)减计收入(228=229+230)”(228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34、“纳税调整减少额”(220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三填写
35、“其中:1.收入类调整项目”(221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三填写
36、“其中:(1)不征税收入”(222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三填写
37、“(2)免税收入(223=224+225+226+227)”(223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38、“其中:① 国债利息收入”(224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39、“②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225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40、“③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组织的收入”(226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41、“④其他”(227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42、“(3)减计收入(228=229+230)”(228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43、“其中: ①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229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44、“ ②其他”(230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45、“(4)减、免税项目所得(231=232+242+246+247+248+249)”(231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46、“其中: ①免税所得(232=233+234+„+240 +241)”(232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47、“其中:a.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233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48、“b.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234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49、“c.中药材的种植”(235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50、“d.林木的培育和种植”(236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51、“e.牲畜、家禽的饲养”(237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52、“f.林产品的采集”(238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53、“g.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 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239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54、“h.远洋捕捞”(240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55、“i.其他”(241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56、“②减税所得(242=243+244+245)”(242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57、“a.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243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58、“b.海水养殖、内陆养殖”(244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59、“c.其他”(245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60、“③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246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61、“④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247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62、“⑤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248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63、“⑥其他”(249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64、“(5)抵扣应纳税所得额”(250行)根据纳税申报表主表21填写
65、“2.扣除类调整项目”(251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三填写
66、“其中(1)视同销售成本”(252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三填写
67、“(2)工资薪金支出”(253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三填写
68、“(3)职工福利费支出”(254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三填写
69、“(4)职工教育经费支出”(255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三填写
70、“(5)工会经费支出”(256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三填写
71、“(6)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257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三填写
72、“(7)加计扣除额(258=259+260+261+262)”(258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73、“其中: ①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259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74、“②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260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75、“③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支付的工资”(261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76、“④其他”(262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77、“境外应税所得弥补境内亏损”(263行)根据申报表主表22行填写
78、“纳税调整后所得(仅依率计征独立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满足264=208+209-220+263)”(264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79、“弥补以前亏损”(265行)根据申报表主表24行填写
80、“应纳税所得额(266=264-265)”(266行)本行266=264-265,若264-265为负数,填0
81、“税率(25%)”(267行)按纳税申报表主表对应项目填写
82、“应纳所得税额(268=266行×267行)”(268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83、“减免所得税额(269=270+271+272+273+274)”(269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84、“其中:1.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270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85、“2.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71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86、“3.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272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87、“4.过渡期税收优惠”(273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88、“5.其他”(274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89、“抵免所得税额(275=276+277+278+279)”(275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90、“其中:1.购置用于环境保护专用设备的投资额抵免”(276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91、“2.购置用于节能节水专用设备的投资额抵免”(277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92、“3.购置用于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投资额抵免”(278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93、“4.其他”(279行)根据纳税申报表附表五填写
94、“应纳税额(280=268-269-275)”(280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95、“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281行)根据申报表主表31行填写
96、“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282行)根据申报表主表32行填写
97、“实际应纳所得税额(283=280+281-282)”(283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98、“本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284行)根据申报表主表34行填写
99、“其中:1.汇总纳税的总机构分摊预缴的税额”(285行)根据申报表主表35行填写
100、“2.汇总纳税的总机构所属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税额”(286行)根据申报表主表37行填写
101、“本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287=283-284)”(287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102、“以前多缴的所得税额在本年抵减额”(288行)根据申报表主表41行填写
103、“以前应缴未缴在本年入库所得税额”(289行)根据申报表主表42行填写 104、“逾期未缴企业所得税额”(290行)是指当年末企业逾期未交的所得税的欠税(含缓税)数额,包括以前的欠税数额。
105、“本年收到的先征后返、即征即退、列收列支的所得税”(291行)指按照国家或各级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采用先征后返、即征即退、列收列支等方式返还给企业的所得税额。按实际返还数填写。
106、“收入总额”(292行)按照收入总额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填报此行。
107、“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293行)填报允许从收入总额中扣除的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
108、“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294行)填报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109、“应纳税所得额(295行=(292行-293行)×294行)”(295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110、“成本费用总额”(296行)按照成本费用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填报此行。
111、“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297行)填报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112、“应纳税所得额[298行=296行÷(1-297行)×297行]”(298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113、“经费支出总额”(299行)按照经费支出换算收入方式缴纳所得税纳税人填报此行。
114、“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300行)填报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115、“换算的收入额[310行=299行÷(1-300行)]”(301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116、“应纳税所得额(302行=301行×300行)”(302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117、“税率(25%)”(303行)填写《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
118、“应纳所得税额(304行=295行×303行或298行×303行或302行×303行)”(304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119、“已预缴所得税额”(305行)填报当年累计已预缴的企业所得税额。
120、“应补(退)所得税额(306行=304行-305行)”(306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121、“汇总纳税总机构所属分支机构分摊的应当预缴的企业所得税额”(307行)按照当年分支机构分摊的应当预缴的企业所得税额的累计数填写
122、“实际缴纳预缴的企业所得税额”(308行)按照当年分支机构分摊的实际预缴的企业所得税额的累计数填写
123、“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就地实际缴纳所得税额”(309行)是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当地实际入库的企业所得税额,含当年1月份入库的税款所属期为上的税额,不含下一年1月份入库的税款所属期为当12月份的税额,含当年汇算清缴入库的税款所属期为上的税额,不含下一年汇算清缴入库的税款所属期为当的税额,包括清理以前欠税额、本多交税额、本查补以前入库税额的企业所得税额。可按照“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分析填写,也可根据本期盖有银行收讫章的企业所得税税收缴款书汇总填写。
(十三)利润表有关指标(根据利润分配表填写)
1、“营业收入(310=311+312)”(310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2、“
其中:1.主营业务收入”(311行)主营业务收入反映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该项目应该不包括销货退回、折让及销售折扣等部分。一般按利润表“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栏填列。期货经纪公司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按“营业收入”填写。如仍未执行新会计制度的,工业企业按损益表“货物销售收入净额”行本年累计数填写;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按利润表“货物销售净额”行本年累计数填写;商业企业和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应分别按损益表或利润表“商品销售收入”行本年累计数减去“销售折扣与折让”行本年累计数的差额填写;股份制企业按利润表“主营业务收入净额”行本年累计数填写;运输(交通)企业按照利润表或损益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本年累计数填写;施工企业按照利润表或损益表中“工程结算收入” 本年累计数填写;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利润表或损益表中“房地产经营收入” 本年累计数填写;邮电通讯企业按照利润表或损益表中“通信业务收入” 本年累计数填写;金融企业按损益表“营业收入”行本年累计数填写;旅游、饮食服务业企业按利润表或损益表中“营业收入” 本年累计数填写。
3、“
2.其他业务收入”(312行)按利润表相关对应项目填写
4、“营业成本(313=314+315)”(313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5、“
其中:1.主营业务成本”(314行)反映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本项目一般根据利润表“主营业务成本”栏填列。期货经纪公司按“营业支出”扣减“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余额填写。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直接按 “营业支出”填写。如仍未执行新会计制度的,工业企业和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应分别按损益表或利润表“产品销售成本”行本年累计数填写;商业企业和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应分别按损益表或利润表“商品销售成本”行本年累计数填写;股份制企业按利润表“营业成本”行本年累计数填写。运输(交通)、旅游、饮食服务企业按照损益表或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行本年累计数填写;施工企业按照损益表中“工程结算成本”行本年累计数确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损益表中“经营成本”行本年累计数确定;金融企业、保险企业按“营业支出”行本年累计数填写;邮电通讯企业按照损益表中“通信业务成本”行本年累计数确定。
6、“
2.其他业务成本”(315行)按利润表相关对应项目填写
7、“营业税金及附加”(316行)反映企业销售货物(商品)或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应负担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金融企业按“营业税金及附加”填写;期货经纪公司按营业支出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栏填写;其他企业按“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行本年累计数分析填写。
8、“销售费用”(317行)按利润表相关对应项目填写
9、“管理费用”(318行)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按利润表或损益表中“管理费用”填写。把管理费用纳入营业支出范围的企业该项目填0。
10、“ 其中:1.研究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费用”(319行)是指企业当期发生研究新货物、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费用。包括:(1)研究开发人员(研究机构)的工资、薪金和有关费用;(2)消耗的材料、技术图书资料;(3)劳务费用(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4)研究开发所需设备和设施的折旧;(5)专利权和折旧费的推销;(6)实验费;(7)其他间接费用(合理分配)。按实际发生额填写。
11、“
2.业务招待费或交际应酬费”(320行)按企业的管理费用明细科目的借方本年累计实际发生额填写。
12、“财务费用”(321行)是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按利润表或损益表中“财务费用”填写。金融企业此行数据填“0”。
13、“资产减值损失”(322行)按利润表相关对应项目填写
14、“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323行)按利润表相关对应项目填写
15、“投资收益”(324行)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其中包括分回的投资利润、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认购的股票应得到的股利以及收回投资时发生的收益等,可按利润表或损益表“投资收益”行本年累计数填写。把投资收益纳入营业收入范围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等企业该项目填0。
16、“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325行)按利润表相关对应项目填写
17、“营业利润(326=310-313-316-317-318-321-322+323+324)”(326行)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利润,为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减去有关期间费用后的余额,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18、“营业外收入”(327行)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净收入等。按利润表或损益表中“营业外收入”填写。
19、“
其中:补贴收入”(328行)反映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的补贴收入(包括退还的增值税),或按销量或工作量等和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可按利润表或损益表中“补贴收入”填写。
20、“营业外支出”(329行)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按利润表或损益表中“营业外支出” 填写。
21、“
其中:公益救济性捐赠”(330行)可根据“营业外支出”会计科目本累计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列。
22、“利润总额(331=326+327-329)”(331行)反映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如为亏损,用“-”号表示)。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23、“所得税费用”(332行)按企业实际发生的所得税费用填写。
24、“净利润(333=331-332)”(333行)反映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如为净亏损,以“-”号填列。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25、“可供分配的利润”(334行)反映企业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扣减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提取储备基金、提取企业发展基金、利润归还投资后的余额,可用于当年给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按利润分配表中的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本年实际数填写。根据利润分配表“可供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等)行本年实际数填写。
26、“可供股东(投资者)分配的利润”(335行)反映企业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扣减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提取储备基金、提取企业发展基金、利润归还投资后的余额,可用于当年给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按利润分配表中的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本年实际数填写。根据利润分配表“可供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等)行本年实际数填写。
27、“未分配的利润”(336行)反映企业尚未分配的利润,按利润分配表或损益表中的未分配利润本年实际数填写。
(十四)产负债表有关指标(根据资产负债表填写)
1、“资产年初数(337=338+343)”(337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2、“其中:1.流动资产年初数(338>=339+340+341)”(338行)应根据本资产负债表“流动资产”行年初数填写。
3、“其中:(1)货币资金年初数”(339行)应根据本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行年初数填写。
4、“(2)应收账款净额(已减去坏帐准备)年初数”(340行)应根据本资产负债表“应收帐款净额”行年初数填写。
5、“(3)存货年初数”(341行)应根据本资产负债表“存货”行年初数填写。金融、保险、期货经纪公司等没有存货的企业填“0”。
6、“其中: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342行)本项目根据企业期初在库、在途和在加工中的“物资采购”、“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科目的的余额的合计数填写,计划成本法的需调整为实际成本后填写。
7、“
2.非流动资产年初数”(343行)应根据本资产负债表“非流动资产”行年初数填写。
8、“
其中:固定资产年初数”(344行)应根据本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行年初数填写。
9、“资产年末数(345=346+351)”(345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10、“其中:1.流动资产年末数(346>=347+348+349)”(346行)应根据本资产负债表“流动资产合计”行年末数填写。
11、“
其中:(1)货币资金年末数”(347行)应根据本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行年末数填写。
12、“
(2)应收账款净额(已减去坏帐准备)年末数”(348行)应根据本资产负债表“应收帐款净额”行年末数填写。
13、“
(3)存货年末数”(349行)应根据本资产负债表“存货”行年末数填写。金融、保险、期货经纪公司等没有存货的企业填“0”。
14、“
其中: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350行)本项目根据企业期末在库、在途和在加工中的“物资采购”、“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科目的的余额的合计数填写,计划成本法的需调整为实际成本后填写。
15、“2.非流动资产年末数”(351行)应根据本资产负债表“非流动资产”行年末数填写。
16、“其中:固定资产年末数”(352行)应根据本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合计数”行年末数填写。
17、“①固定资产原值(价)年末数”(353行)应根据本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原值”或“固定资产原价”行年末数填写。
18、“②累计折旧”(354行)应根据本资产负债表“累计折旧”行年末数填写。
19、“③固定资产净值年末数”(355行)应根据本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净值”行年末数填写。
20、“负债年初数(356=357+359)”(356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21、“其中:1.流动负债年初数”(357行)应根据本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行年初数填写。
22、“其中:应付账款年初数”(358行)应根据本资产负债表“应付账款”行年初数填写。
23、“2.非流动负债年初数”(359行)应根据本资产负债表“非流动负债”行年初数填写。
24、“其中:长期借款年初数”(360行)应根据本资产负债表“长期借款”行年初数填写。
25、“负债年末数(361=362+364)”(361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26、“其中:1.流动负债年末数”(362行)应根据本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合计”行年末数填写。
27、“其中:应付账款年末数”(363行)应根据本资产负债表“应付帐款”行年末数填写。
28、“2.非流动负债年末数”(364行)应根据本资产负债表“非流动负债”行年初数填写。
29、“
其中:长期借款年末数”(365行)应根据本资产负债表“长期 借款”行年初数填写。
30、“所有者权益年初数(366=337-356)”(366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31、“所有者权益年末数(367=345-361)”(367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32、“其中:1.实收资本或股本年末数”(368行)应根据本资产负债表“实收资本(或股本)”行年末数填写。
33、“
2.资本公积年末数”(369行)应根据本资产负债表“资本公积”行年初数填写。
(十五)现金流量表有关指标(根据现金流量表填写)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370>=371+372)”(370行)根据现金流量表对应“现金流入小计”行次填写。
2、“其中: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371行)根据现金流量表对应“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行次填写。金融、保险、期货经纪公司等类性质的企业本项填0。
3、“2.收到的税费返还”(372行)按财会[2000]25号文规定,执行新会计制度的企业,本项目根据现金流量表“收到的税费返还”行次填写;未执行新会计制度的企业,本项目根据现金流量表“收到的除增值税以外的税费返还”行次填写。
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373>=374+375+376+377+378)”(373行)根据现金流量表对应“现金流出小计”行次填写。
5、“其中:1.购买商品、劳务支付的现金”(374行)根据现金流量表对应“购买商品、劳务支付的现金”行次填写。金融、保险、期货经纪公司等类性质的企业本项填0。
6、“2.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375行)根据现金流量表对应“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行次填写。
7、“3.支付的增值税款”(376行)根据现金流量表有关项目分析计算填写。
8、“4.支付的所得税款”(377行)根据现金流量表有关项目分析计算填写。
9、“5.支付的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费”(378行)根据现金流量表有关项目分析计算填写。
1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79=380-373)”(379行)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11、“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80行)根据现金流量表对应“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行次填写。
1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81行)根据现金流量表对应“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行次填写。
13、“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382行)根据现金流量表对应“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行次填写。
14、“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383=379+380+381+382)”(383行)根据现金流量表对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行次填写。
(十六)其他指标(根据有关会计科目和凭证填写)
1、“外购设备(不含资产评估数,也不含融资租赁租入设备)”(384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购入的生产经营用机器设备购入额,根据“固定资产”科目借方本年累计发生数分析计算填写,注意本项目不含资产评估数。
2、“融资租赁设备”(385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购入的生产经营用机器设备购入额,根据“固定资产”科目借方本年累计发生数和相关租赁合同填写,注意本项目不含资产评估数。
3、“外购不动产(不含资产评估数,也不含融资租赁租入不动产)”(386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外购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土地附着物等不动产总额,根据“固定资产”科目借方本年累计发生数分析计算填写,注意本项目不含资产评估数。
4、“融资租赁不动产”(387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外购的不动产总额,根据“固定资产”科目借方本年累计发生数和相关租赁合同填写,注意本项目不含资产评估数。
5、“外购土地使用权”(388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通过招拍挂等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支出。
6、“外购其他无形资产”(389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外购商标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转让商誉等无形资产总额(土地使用权除外),根据“无形资产”科目借方本年累计发生数剔除土地使用权支出后填写。
7、“本年增加的固定资产(不含资产评估数)”(390行)本项目不包括评估增值的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转入的固定资产。应根据“固定资产”科目借方本年累计发生数分析填写,即396行包含398行的内容。
8、“其中:本年增加的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不含资产评估数)”(391行)根据“固定资产”科目借方本年累计发生数分析计算填写,注意本项目不含资产评估数。
9、“其中:1.本年增加的生产经营用房屋、建筑物(不含资产评估数)”(392行)根据“固定资产”科目借方本年累计发生数分析计算填写,注意本项目不含资产评估数。
10、“2.本年增加免征进口增值税生产经营用进口设备(不含资产评估数)”(393行)根据“固定资产”科目借方本年累计发生数分析计算填写,注意本项目不含资产评估数。
11、“年末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净值”(394行)根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科目分析计算填写。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及其中的房屋、建筑物净值,应包括本期融资租赁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及其中房屋、建筑物净值,但应剔除从“在建工程”科目中转入的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及其中房屋、建筑物净值。
12、“其中:1.年末生产经营用房屋、建筑物净值”(395行)根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科目分析计算填写。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及其中的房屋、建筑物净值,应包括本期融资租赁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及其中房屋、建筑物净值,但应剔除从“在建工程”科目中转入的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及其中房屋、建筑物净值。
13、“2.年末生产经营用免征进口增值税的进口设备净值”(396行)根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科目分析计算填写。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及其中的房屋、建筑物净值,应包括本期融资租赁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及其中房屋、建筑物净值,但应剔除从“在建工程”科目中转入用的生产经营固定资产及其中房屋、建筑物净值。
14、“本年在建工程购入生产经营用设备、材料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397行)应根据期末“在建工程”科目借方发生额分析填列,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是指为工程发生的本期外购劳务。
15、“本年计提的折旧(398>=399+400)”(398行)可根据“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会计科目本累计计提额填列,不得直接用资产负债表累计折旧期末数减期初数填写。本项目不包括由于资产评估增值从“资本公积”中提取的折旧数。但包括本期融资租赁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及其中房屋、建筑物计提的折旧。
16、“其中:1.设备计提的折旧”(399行)指当生产经营用机器设备计提的折旧额,可根据“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会计科目本累计计提额分析填写,本项目包括融资租赁设备及房屋,但不包括由于资产评估增值从“资本公积”中提取的折旧数和生产经营用免征进口增值税的进口设备计提的折旧。
17、“2.房屋、建筑物计提的折旧”(400行)指当生产经营用房屋、建筑物计提的折旧额,可根据“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会计科目本累计计提额分析填写,本项目包括融资租赁设备及房屋,但不包括由于资产评估增值从“资本公积”中提取的折旧数和生产经营用免征进口增值税的进口设备计提的折旧。
18、“外购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燃料、动力等非固定资产的货物”(401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采购的用于生产经营所需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货物,如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燃料、动力等总额,按照企业会计明细账对应科目的年终累计总额填报。
19、“
其中:外购燃油支出”(402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发生的燃油购买支出,按照企业会计明细账对应科目的年终累计数填写。
20、“外购加工费用支出”(403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企业提供原料及主要材料,委托其他企业或个人加工、制造货物时支付的加工费支出,按照企业会计明细账对应科目的年终累计总额填报。
21、“外购修理修配费用支出”(404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企业委托其他企业或个人对损伤和丧失功能的货物进行修复并使其恢复原状和功能时,支付的修理费用支出,按照企业会计明细账对应科目的年终累计总额填报。
22、“外购货物运输费用支出”(405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装卸搬运等交通运输费用支出总额,按照企业会计明细账对应科目年终累计总额填写。
23、“外购研发和技术服务费用支出”(406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企业支付的研发服务、技术转让服务、技术咨询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工程勘察勘探服务费用总额。按照企业会计明细账对应科目的年终累计数填写。
24、“外购信息技术服务支出”(407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企业发生的信息技术服务费用支出。信息技术服务包括软件服务、电路设计及测试服务、信息系统服务和业务流程管理服务。按照企业会计明细账对应科目的年终累计数填写。
25、“外购文化创意服务支出(408>=409+410)”(408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企业支付的设计服务、商标著作权转让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广告服务和会议展览服务的费用总额。按照企业会计明细账对应科目的年终累计数填写。
26、“
其中:1.广告费支出”(409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利用图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幻灯、路牌、招贴、橱窗、霓虹灯、灯箱等形式为介绍商品、经营服务项目、文体节目或通告、声明等事项进行宣传是发生地支出总额,按照企业会计明细账对应科目年终累计总额填写。
27、“
2.设计服务支出”(410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企业支付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设计服务费用支出。设计服务包括工业设计、造型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动漫设计、展示设计、网站设计、机械设计、工程设计、创意策划等。按照企业会计明细账对应科目的年终累计数填写。
28、“外购物流辅助服务支出(411>=412+413+414+415)”(411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企业支付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各类物流辅助劳务总支出,包括航空服务、港口码头服务、货运客运场站服务、打捞救助服务、货物运输代理服务、代理报关服务、仓储服务和装卸搬运服务。按照企业会计明细账对应科目的年终累计数填写。
29、“
其中:1.外购港口码头服务支出”(412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企业发生的港口码头服务支出。港口码头服务包括港务船舶调度、船舶通讯、航道管理、航道疏浚、灯塔管理、航标管理、船舶引航、理货、系解缆、停泊和移泊、海上船舶溢油清除、水上交通管理、船只专业清洗消毒检测和防止船只漏油服务等。按照企业会计明细账对应科目的年终累计数填写。
30、“
2.外购机场服务”(413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企业发生的航空地面服务、通用航空服务支出。航空地面服务包括旅客安全检查、停机坪管理、机场候机厅管理、飞机清洗消毒、空中飞行管理、飞机起降、飞行通讯、地面信号、飞机安全、飞机跑道管理、空中交通管理服务等。通用航空服务包括航空进行的摄影、测量、勘探、护林、吊挂播洒、降雨等。按照企业会计明细账对应科目的年终累计数填写。
31、“
3.货物运输代理”(414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企业发生的货物运输代理服务支出。货物运输代理服务,是指接受货物收货人、发货人的委托,以委托人的名义或者以自己的名义,在不直接提供货物运输劳务情况下,为委托人办理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手续的业务活动。按照企业会计明细账对应科目的年终累计数填写。
32、“
4.仓储”(415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的仓储费用支出总额,按照企业会计明细账对应科目年终累计总额填写。其中:仓储是指利用仓库、货场或其他场所贮放、保管货物。
33、“外购有形动产租赁服务支出”(416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的有形动产经营性租赁费用支出,根据“固定资产”科目借方本年累计发生数和相关租赁合同填写。有形动产经营性租赁是指在约定时间内将物品、设备等有形动产出租给企业使用且租赁物所有权不变更的业务活动,包括远洋运输的光租业务、航空运输的干租业务。按照企业会计明细账对应科目的年终累计数填写。
34、“外购鉴证咨询服务支出”(417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企业发生的认证服务、鉴证服务和咨询服务服务的支出。认证服务服务指利用检测、检验、计量等技术,证明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费用;鉴证服务服务指会计、税务、资产评估、律师、房地产土地评估、工程造价的鉴证费用;咨询服务服务指提供和策划财务、税收、法律、内部管理、业务动作和流程管理等信息或者建议的业务费用。按照企业会计明细账对应科目的年终累计数填写。
35、“外购建筑劳务支出 ”(418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实施建筑、安装、修缮、装饰等各类建筑安装工程作业时支付的费用总额,按照企业会计明细账对应科目年终累计总额填写。
36、“其中:1.建筑、安装”(419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实施建筑、安装工程作业时支付的费用总额,按照企业会计明细账对应科目年终累计总额填写。其中:建筑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工程作业;安装是指生产设备、动力设备、起重设备、运输设备、传动设备、医疗实验设备及其他各种设备的装配、安置工程作业。
37、“2.修缮、装饰”(420行)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实施修缮、装饰工程作业时支付的费用总额,按照企业会计明细账对应科目年终累计总额填写。其中:修缮是指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修补、加固、养护、改善,使之恢复原来的使用价值或延长其使用期限的工程作业;装饰是指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修饰,使之美观或具有特定用途的工程作业。
38、“3.其他工程作业”(421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实施的除建筑、安装、修缮、装饰以外其他的各类工程作业时支付的费用总额,按照企业会计明细账对应科目年终累计总额填写。
39、“外购邮电通信费支出”(422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企业发生的邮政、电信费用支出,按照企业会计明细账对应科目年终累计总额填写。其中:邮政支出是指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传递实物信息时发生的支出,主要包括传递函件或包件、邮汇、购买报刊和邮务物品时的费用。电信费用支出是指使用各种电传设备传输电信号来传递信息时发生地支出,主要包括:电报、电传、电话、电话机安装、购买电信物品及其他电信业务时的费用。
40、“外购职工培训费用支出”(423行)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企业因职工培训教育支付的费用。
41、“向外支付的职工交通费、住宿费等因差旅发生的支出”(424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企业工作人员出差期间因办理公务而产生的向外支付的交通费、住宿费等各项费用总额,按照企业会计核算账目相关数额年终累计总额填写。
42、“其他外购支出”(425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指除401行至424行各项外购费用外发生的其他外购费用支出额。
43、“利息总支出(不扣减利息收入)”(426行)应根据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费用——利息支出”会计明细科目的借方本年累计发生额填写。注意,本项目不抵减利息收入。金融、保险、财务公司、交通、邮电等企业该项目应根据“营业支出” 累计发生额填写。
44、“全年计提的工资及奖金总额”(427行)按财务报告中的职工工资总额本年累计数填写,未计提职工工资的本项目填0。
45、“全年计提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保险、福利额”(428行)是指当内企业计提的给职工或为其提取的各项福利性支出,包括计提的给离退休人员和劳保人员的工资以及各项统筹、保险基金、职工福利费等。可根据“管理费用”和“应付福利费”等会计科目本累计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列。
46、“其中:1.基本养老保险费”(429行)可根据“管理费用”和“应付福利费”等会计科目本累计交纳额填写。
47、“2.失业保险费”(430行)可根据“管理费用”和“应付福利费”等会计科目本累计交纳额填写。
48、“3.基本医疗保险费”(431行)内资企业可根据“管理费用”和“应付福利费”等会计科目本累计交纳额填写,外资企业根据“应付工资-应付中方职工医疗费” 会计科目本累计交纳额填写。
49、“4.补充养老保险费”(432行)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特定行业的企业应向有关部门、机构交纳的养老保险。可根据“管理费用”和“应付福利费”等会计科目本累计交纳额填写。
50、“5.补充医疗保险费”(433行)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特定行业的企业应向有关部门、机构交纳的医疗保险。内资企业可根据“管理费用”和“应付福利费”等会计科目本累计交纳额填写,外资企业根据“应付工资-应付中方职工医疗费” 会计科目本累计交纳额填写。
51、“6.其他保险费”(434行)是指除上述保险费之外企业应交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可根据“管理费用”和“应付福利费”等会计科目本累计发生额分析填写。
52、“年初职工人数”(435行)按企业会计报表附列资料填写。
53、“年末职工人数”(436行)按企业会计报表附列资料填写。
54、“本年企业总产值”(437行)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企业在本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总价值量,它反映本企业本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总规模和总水平。由独立核算企业按照报国家统计局的口径填列。
55、“本年企业增加值”(438行)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本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和转换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由独立核算企业按照报国家统计局或国家税务总局的口径填列。
56、“本年电力消费量(万千瓦时)”(439行)填写企业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用于生产经营的实际耗电量,填报单位:万千瓦时(万度),本指标工业企业和建筑业企业填报。
57、“本年煤炭消费量(吨)”(440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用于生产经营的实际耗煤量(填报单位:吨)(不包括直接用做原料生产的煤炭),由工业企业根据实际消耗情况填报。
58、“本年成品油消费量(吨)(汽、煤、柴、燃料油等)”(441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用于生产经营的实际耗油量(填报单位:吨)(不包括直接用做原料生产的油),由工业、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填报。
59、“本年水资源消费量(吨)”(442行)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用于生产经营的实际耗水量(填报单位:吨)(不包括直接用做原料生产的水),由工业、住宿餐饮业等相关行业填报。
具体指标的填表说明:
(一)货物劳务代码(0列)根据调查的货物劳务在货物劳务表中所对应的4位数代码填写。
(二)产品产量、销量
填写的货物范围仅限于货物劳务表中“计量单位”栏标有计量单位的工业生产的货物.货物劳务表中“计量单位”栏未标出计量单位的货物,“年初产品库存量”(1列)、“产品产量”(2列)、“产品销量”(3列)、“其中:内销产品销量”(4列)、“出口产品销量”(5列)和“年末产品库存量”(6列)均一律填“0”.1、“年初产品库存量”(1列)指本年年初产成品的库存数量。
2、“产品产量”(2列)指企业本生产的产品数量,对于货物劳务表所列征收资源税的矿产品,应填写本生产或销售的矿产品原矿数量,精矿数量换算原矿数量时,可按选矿比加损失率换算。
3、“产品销量(3=4+5)”(3列)指企业本内实际销售货物的数量,包括视同销售货物的数量,对于货物劳务表所列征收资源税的矿产品,应填写本生产或销售的矿产品原矿数量,精矿数量换算原矿数量时,可按选矿比加损失率换算。
4、“其中:内销产品销量”(4列)指企业本内实际内销货物的数量,包括视同销售货物的数量,对于货物劳务表所列征收资源税的矿产品,应填写本生产或销售的矿产品原矿数量,精矿数量换算原矿数量时,可按选矿比加损失率换算。
5、“出口产品销量”(5列)指企业本内实际出口货物的数量,对于货物劳务表所列征收资源税的矿产品,应填写本生产或销售的矿产品原矿数量,精矿数量换算原矿数量时,可按选矿比加损失率换算。
6、“年末产品库存量(6=1+2-3)”(6列)指本年年末产成品的库存数量。
7、“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元)()”(7列)企业本期内实际销售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产品平均销售价格=产品年销售收入÷产品年销量。
(三)增值税有关指标
填写时,货物和劳务的分类可参考全年汇总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本期销项税额”栏“货物或应税劳务名称”项目填写.1、“本年内销货物计征增值税的销售额”(8列)根据01表第2行、第3行和第5行的填报口径分别按货物或劳务分析计算填列。
2、“本年内销货物免征增值税的销售额”(9列)根据01表第4行的填报口径分别按货物或劳务分析计算填列。根据01表第4行的填报口径分别按货物或劳务分析计算填列。
3、“本年出口货物销售额”(10列)根据01表第41行的填报口径分别按货物或劳务分析计算填列。
4、“本年销项税额”(11列)根据01表第6行的填报口径分别按货物或劳务分析计算填列。
5、“其中: 适用17%税率的销项税额”(12列)根据01表第7行的填报口径分别按货物或劳务分析计算填列。
6、“适用13%税率的销项税额”(13列)根据01表第8行的填报口径分别按货物或劳务分析计算填列。
7、“本年按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14列)根据01表第24行的填报口径分别按货物或劳务分析计算填列。
(四)消费税有关指标
1、“本年内销货物计征消费税的销售额”(15列)根据01表第66行相应行次的填报口径分别按货物劳务分析计算填列。
2、“本年内销货物免征消费税的销售额”(16列)根据01表第67行相应行次的填报口径分别按货物劳务分析计算填列。
3、“本年出口货物免征消费税的销售额”(17列)根据01表第68行相应行次的填报口径分别按货物劳务分析计算填列。
4、“消费税单位税额(元)”(18列)根据货物劳务表中所对应货物经主管国税机关核定适用的消费税单位税额填写。
5、“消费税税率(%)”(19列)根据货物劳务表中所对应货物经主管国税机关核定适用的消费税税率填写。
6、“按规定税率(税额)计算的应交消费税额(20=15×19+4×18)”(20列)按指标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7、“本年因外购或委托加工消费品应扣除的消费税额”(21列)根据01表第70行的填报口径分别按货物或劳务分析计算填列。
8、“本年按政策规定减征的消费税额”(22列)根据01表第71行相应行次的填报口径分别按货物劳务分析计算填列。
9、“本年应交消费税额(23=20-21-22)”(23列)按指标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五)营业税有关指标
1、“本年计征营业税的收入”(24列)根据01表第87行相应行次的填报口径分别按货物劳务分析计算填列。
2、“本年政策规定允许扣除的营业额”(25列)根据01表第90行相应行次的填报口径分别按货物劳务分析计算填列。
3、“营业税税率(%)”(26列)按照货物劳务表中规定的法定税率填报。同一营业税劳务适用多档税率时,本项目按加权平均税率填写,并可保留两位小数。
4、“本年按规定税率计算的应交营业税额(27=(24-25)×26)”(27列)按指标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5、“本年按政策规定减免的营业税额”(28列)根据01表第93行相应行次的填报口径分别按货物劳务分析计算填列。
6、“本年应交营业税额(29=27-28)”(29列)按指标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六)资源税有关指标(只填报最终产品的有关数据)
1、“本年计征资源税的销售额”(30列)指纳税人当年因销售原油等按从价税率计征资源税的产品的销售额。
2、“资源税单位税额”(31列)指根据资源税适用等级确定的相应的资源税单位税额。对独立矿山铁矿石和有色金属矿原矿按法定的单位税额乘规定的减征比率后的实际单位税额填列。
3、“资源税税率(%)”(32列)根据货物劳务表中所对应货物经主管地税机关核定适用的资源税税率填写。
4、“本年按政策规定减免的资源税额”(33列)指根据《资源税暂行条例》第七条第二款规定需要履行报批手续的减免资源税,按批文规定的金额填写。
5、“本年应交资源税额[34=(3×31+30×32)-33]”(34列)按指标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七)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和成本指标视同销售货物、视同销售不动产及视同提供应征营业税劳务不填33列和34列指标.1、“销销售收入净额(经营收入)”(35列)反映对外销售的应税货物或劳务按会计制度应核算收入的收入减去销售折让和折扣后的净额。
2、“销售成本(经营成本)”(36列)反映对外销售的应税货物或劳务按会计制度核算的成本。按该货物劳务相对应的成本填列,不能准确划分的,按以下公式分摊:该货物劳务
02表该货物劳务的“销售收入净额(经营收入)”(35行)的销售成本=—————————————————————————×01表“营业成本”(313行)(经营成本)
01表“营业收入”(310行)
城市总体规划调查资料清单 篇4
综合资料备注
第一大类:自然环境调查
调查项目主要内容
1、地理位置城市所处的经纬度自然环境方面的各类调查项目对城市的布局、建设项目的选址以及工程设施与建筑物的布置密切相关,对城市景观也有着直接的作用,是城市能否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保障。
资料的来源主要是市(县)志
2、地理环境城市与周边城市或地区在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互关系。
3、地形地貌包括坡态、坡度、坡向、标高、地貌等
4、工程地质包括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如黄土、滑坡、溶岩、冲沟、沼泽地等)、地震、地基承载力、地下矿藏等
5、水文地质包括江河流量、流速、水位、水质、地下水储量和可开采量、地下水质、水位等,在调查中要特别注意江河湖的洪水位对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影响以及洪水淹没范围的变化情况
6、风象主要内容包括风向、风速,以及其他风象如静风、山谷风、海陆风等的频次与特征等。
7、气温包括年和月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气温、昼夜平均温差、霜期、冰冻期及最大冻土深度
8、降雨包括雨量、降雪量及降雨(雪)强度,掌握暴雨量公式
9、日照调查日照时数、可照时数、太阳高度与日照方位的关系等
10、自然生态主要涉及到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物资源、自然植被、城市废弃物的处置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11、矿产资源境内主要矿产种类、储量、品位、开采条件、分布及目前开发利用情况
12、土壤资源总面积,其中耕地、林地、水面、道路及城镇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特点
13、旅游资源主要景点的等级及介绍
第二大类:经济环境调查
1、整体的经济状况包括城市经济总量及其增长变化情况、城市整体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比例、工农业总产值及各自的比重等、以及就当地资源状况而言的优势产业与未来发展状况经济环境的调查是认识和解决城市问题的基础,主要涉及规划区域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
资料来源主要是:统计年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十五”计划及“十一五”计划、政府工作报告
2、一、二、三产业的经济状况第一产业(指郊区)主要是农业的经济状况及主要农产品的地区优势等;
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的经济状况及产业的构成以及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主要工业产品的地区优势等
第三产业如商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的经济状况
第三大类:社会环境调查(主要是人口的调查)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城市(镇域)的总人口、城区(镇区)的总人口,人口的历年变化
情况(重点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城镇人口总数(或非农业人口),年龄及性别构成、文化构成、行业构成,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
镇域范围内各行政村、自然村名称、总人口、耕地面积、生产总值、特色农业等基本情况资料来源主要是:
统计年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第四大类:城市(镇)用地的调查(主要是十大类用地的调查)
调查项目主要内容城市用地的调查是对城市最直观的了解,通过该大类的调查,了解城市的用地现状,发现城市所处的问题,是规划城市最根本的前提。
对规划区范围的所有用地进行现场踏勘调查,对各类土地使用的范围、界限、用地性质等在地形图上进行标注,从而完成土地使用的现状图和用地平衡表。
资料来源:
主要是通过现场踏勘;地形图及各类专项规划
1、居住用地包括总的居住用地面积、各类型居住用地的面积(一、二、三、四大类)、主要地段的居住分布情况、建筑质量等
2、工业用地包括总的工业用地面积、各类型工业用地的面积(一、二、三大类)、重点调查工业园区的性质、规模和主要企业类型及工业园区的相关规划资料
3、公共设施用地
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设施、文物古迹及其它行政办公用地:现状行政办公用地的分布及用地面积、性质
商业金融用地:各级(大型百货商店、大型专业批发零售市场、小商品市场、农贸市场)商业网点的分布及用地面积、性质;银行、金融、保险机构地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成年代、层数、职工人数、服务范围;宾馆、旅馆、招待所位置、占地面积、床位数、一般入住率、附属设施情况、建成年代、层数、职工人数、服务范围
文化娱乐用地:现状主要娱乐场所(如电影院、图书馆、文化站、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等)的分布、用地面积、性质
教育科研:科研机构的名称、地址、科研人员数量、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实验场地面积;各类专科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名称、地址、学制、在校学生人数、占地面积;现状中、小学、幼儿园的分布、用地面积、班级数、师生人数
医疗卫生:现状主要医院的分布、用地面积、等级、医生人数、床位数等;防疫站、卫生站情况;私人诊所情况
体育设施:现状主要体育活动场所、居民健身运动场所的分布点、用地面积文物古迹:现状主要文物古迹的分布、用地面积、等级
4、仓储用地包括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用地的布点、用地面积及性质
5、对外交通用地
包括公路、铁路、航道及航空(针对不同城市而言)公路:区域及城市高等级公路现状(等级、宽度及长度),铁路:主要客运站场的布点及用地面积,主要货运站场的布点及用地面积、性质、交通运输手段,航道:主要航道的等级、宽度、主要港口、码头的分布、用地面积
航空:机场的布点、用地面积、等级
6、道路广场用地
包括城市内部的道路、广场、停车场道路:各等级道路(可细分为主干路、次路、支路及其它)的路幅、横断面形式;公交线路条数及具体走向、公交站场位置及用地规模广场:广场的位置、性质、用地规模
停车场:停车场的位置、性质、用地规模
7、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给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防灾、环境保护及环境卫生等
给水:包括水源地点、水质等级、水源保护现状;现状用水量、供水普及率、供水压力;现状水厂布点、用地面积、地址;现状配水管网的分布、管径
排水:包括污水排放设施、地点、处理手段、污水处理率;现状污水排水管网的分布、管径;污水处理设施布点、用地面积;雨水排水管网的分布、管径;涵闸现状
供电:包括现状日、年用电量(农业、工业、生活)、平均用电负荷、最高用电负荷;变电站布点、用地面积、等级;电网走向、等级
电信:包括电信设施及电信电缆(或电讯导管)的布置、走向;电信网点的布点、容量、用地面积;移动通讯、无线寻呼业务、公用电话服务;邮政网点布点、用地面积燃气:包括现状用气量、气种、气源、气化率;现状输配气管网分布、管径防灾:包括人防工程现状布置、设施;抗震防灾现状设施、措施;避震疏散道路;防洪、排涝的设施分布、标准;消防站、消防大队、消防栓等设施分布、消防装备,消防供水现状
环境保护:包括水源保护区,污染排放大户及排放量以及种类,大气、水体及噪声环境评价,环境监测报告
环境卫生:各类废弃物量,废弃物收集、运输、排放、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状况,垃圾处理场、收集及中转站、果壳箱、垃圾箱(桶)、公共厕所的分布,环卫专用车辆及停车场、进城车辆冲洗站,其他环卫机构
8、绿地公共绿地总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及城市绿化建设发展设想 主要公园、苗圃及防护绿地的布点、用地面积;道路绿化的状况
9、特殊用地包括军事用地、外事用地和保安用地等的用地面积
10、水域水域的面积及分布
第五大类:历史环境调查(主要是历史文化名城、名镇)
主要调查内容包括:
1、自然环境的特色,如地形、地貌、河道的形态及与城市的关系;
2、文物古迹的特色,如历史遗迹等;
3、城市格局的特色;
4、城市轮廓景观,主要建筑物和绿化空间的特色;
5、建筑风格;
6、其他物质和精神的特色,如土产、特产、工艺美术、民俗、风情等。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而言,历史环境调查也是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补充:风景区及总体规划
自然景物:
a.山岳、峡谷、熔岩、火山等特殊地貌、典型地质现象、地址剖面
b.江河、湖海、溪潭、瀑布、泉源等
c.野生动物、森林、草原、古树古木、观赏花木等
d.日出、彩霞、云海、雪景、佛光、海市蜃楼等
人文景观
a.古建筑、古园林、摩崖石刻、古墓、古代工程、古战场等历史遗迹
b.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村寨、民居、集市和节庆活动、风土民情
环境质量
自然资源
a.有关地震、断层、火山、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情况
b.有关水域特征、温度、湿度、降雨量、风向、风速、暑期等
c.有关气候特征、水位、水温、水量、潮汐、凌汛、泥沙含量等
d.有关土壤、植被、大气、水质以及污染源的状况
e.有关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地方病及有害动植物等情况
开发利用条件
a.风景区在一定的国土区域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内外交通状况
b.公共服务设施状况(包括食宿、购物、文娱、医疗、邮政、银行、厕所等)
c.旅游利用状况(历年旅游人数、典型日游客量、分布情况、消费结构及水平、接待及管理情况)
全国城市调查资料 篇5
市民朋友,您好!
我们正在进行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的模拟问卷调查。您的意见将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起重要的参考作用。请您配合填写以下的问卷内容,谢谢!
=====================【注意事项】====================
●请调查人员严格按随机抽样的要求抽选调查样本;
●所有题目均为必答题,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选定答案后请用:“○”圈定选项前的字母。==========================================
为了保证问卷信息的真实性,请提供以下基本信息(打“√”),以便我们对问卷的发放工作进行抽样核实:
您的性别:□男 □女 您的年龄:□16-35岁 □36-55岁 □56岁以上 您
是:□本市居民 □外地户籍在本市工作 □外地临时来此地 您的职业:□党政工作人员 □事业单位人员 □军事武警人员
□企业单位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 □进城务工人员 □下岗失业人员 □离退休人员 □在校学生 □其他(请注明)
我们保证您的个人信息只用于本次文明城市测评,且不被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
1、本市组织宣讲团到基层(如社区、学校、企业、农村)宣讲总书记讲话精神,您知道吗?
A、知道
B、知道一些
C、不知道
D、不关心
2、本市运用多种方式(如网上访谈、基层宣讲、展览展示、演讲征文),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您知道吗?
A、知道
B、知道一些
C、不知道
D、不关心
3、您是否知道并背诵“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被访者实际背诵情况圈定相应选项)
A、知道,能完整背诵 C、知道,较少背诵
B、知道,能背诵一半以上 D、不知道
4、您是否知道本市开展身边榜样(如最美人物、时代楷模、凡人善举等)的推选举荐和学习宣传活动?
A、知道
B、知道一些
C、不知道
D、不关心
5、您是否知道本市发布恪守诚信的“红名单”和失信违法者的“黑名单”?
A、知道
B、知道一些
C、不知道
D、不关心
6、您知道志愿精神吗?
A、知道
B、知道一些
C、不知道
D、不关心
7、您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态度是
A、支持并积极参与
B、支持但很少参与
C、理解但不参与
D、不支持
8、您所在社区开展有志愿服务活动(如邻里互助、尊老爱幼、关爱困难家庭、清洁环境等)吗?
A、经常有
B、偶尔有
C、没有
D、不清楚
9、您是否参加过本市或本单位、本社区组织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A、经常参加
B、有时参加
C、没有参加
D、想参加但没人组织
10、您是否知道社区遇到重大事务时要通过居委会、居民代表召开听证会、评议会或议事会进行决策?
A、知道
B、知道一些
C、不知道
D、不关心
11、近年来本市开展文明交通、文明出行宣传活动,您认为
A、有效
B、偶尔有效
C、无效
D、不清楚
12、本市开展多种形式(如新闻报道、文艺作品、公益广告等)宣传道德模范的活动,您知道吗?
A、知道
B、知道一些
C、不知道
D、不关心
13、您在本市的食品经营单位或集贸市场买到过变质、过期、伪劣的食品吗?
A、经常买到
B、偶尔买到
C、从未买到
D、不清楚
14、您对本市近年来聚众赌博、卖淫嫖娼等社会不良现象的评价是
A、没有
B、不严重
C、比较严重
D、不清楚
15、本市正在创建文明城市,您认为
A、很有必要
B、有必要
C、没有必要
D、无所谓
16、您对本市市民反映文明创建问题的渠道,以及市民所关心问题的处理、反馈情况满意吗?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D、不清楚
17、您是否同意本市申报参评全国文明城市?
A、同意
B、不同意
全国城市调查资料 篇6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第二次调查要在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各地组织开展调查和数据库建设,完成全国调查工作。2009年下半年,各地对调查成果进行整理。也就是说从现在资料准备开始到全面结束,只有三年时间。而第一次调查时却花了整整十三年。虽然现在的技术手段已今非昔比,但要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如此浩大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强有力地组织保障、充分地物质保证和几十万人的技术力量,是难以想象的。
一、领导重视、政府支持是顺利完成土地调查的关键
第一次调查的通知是,《国务院批转农牧渔业部、国家计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报告的通知》国发[1984]70号。第二次调查的通知是,《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
但是土地调查是以县为单位进行的,依据县级成果逐级汇总而成。因此,县级领导的重视程度以及县政府的支持力度,是顺利完成土地调查的关键。第一次调查为什么从1984年5月开始一直到1997年年底结束,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领导重视和政府支持的问题,更直接地说就是调查经费落实的问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为领导重视不够,财政有钱但不愿把钱花在这种见不到直接效益的地方。二是有些贫困县财政确实拿不出钱来。
第二次调查所处的经济环境、消费水平,采用的技术手段、设备等都远远高于当年,调查经费同样远高于当年。这次调查经费的来源与上次一样: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承担的工作任务共同分担。如此大的费用,对于贫困县或刚刚脱贫的县来说又是一个沉重的压力。
二、技术规程、实施方案是顺利完成土地调查的技术保障
每一项技术工作都有一个技术标准,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实质上就是国家标准,必须具有权威性、准确性、合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值得注意的是,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高速发展阶段,数字地球、数字中国计划已实施多年。土地调查成果是数字中国国家空间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技术规程和实施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土地信息采集、处理的标准化、系统化,以利于与其它空间信息的整合、共享和应用,形成统一的地理信息共享平台。
三、基础图件、系统软件是顺利完成土地调查的基础
第一次调查采用的基础图件,是由各县到测绘部门收集,往往要跑几个单位才能收齐,主要是不同比例尺的普通航摄照片和部分正摄影像图(一般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县采用),而且很多是1980年-1987年期间拍摄的。大多数的外业调查是在九十年代初进行的,中间间隔了五六年,大大增加了外业调绘的难度和新增地物补测的工作量,影响了调查进度和质量。
第二次调查由国家统一购置航空、航天遥感资料,统一制作调查基础图件。一方面减轻了地方负担,一方面确保了基础资料的可靠性、时效性和统一性。这是土地调查成果可靠性的基础。
第一次调查时由于计算机应用刚刚起步,大部分内业工作是人工操作,如航片转绘、编图绘图、图件缩编等。仅面积量算采用了当时较先进的计算机扫描计算技术,但仍有少数单位采用求积仪人工计算的。工作量大耗时长,这是第一次调查用了十几年才完成的另一原因。
第二次调查正处在“3S”技术广泛应用的时期,其中地理信息系统(GIS)提供了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应用领域极为广泛,而且早已应用于土地调查与管理的方方面面。现在的问题是,国产GIS已有几十个应用软件,仅近几年用于试点地区土地调查的系列软件就有四五种之多,使用效果均反映良好。第二次调查是由国家统一采用其中一种软件,还是由各地自选软件。
四、调查队伍、检查验收是顺利完成土地调查的质量保证
调查队伍的选择和调查人员的素质,严格的检查验收,是土地调查成果质量高低的关键。
(一)调查队伍的选择要慎重
1.最好是选择参加过第一次调查的队伍和人员
参加过第一次调查的队伍和人员,积累了丰富地经验,稍加培训就能很快上手。但是参与第一次调查的几十万技术人员,主要是来自地勘部门以及部分院校。当时(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我国地勘部门处于低潮时期,体制不明确,国家任务有限,大量富余人员正寻找出路。土地调查给他们带来了就业机会,他们也为第一次调查的顺利完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地勘部门正处在第二次大发展的时期,各单位人才急缺,要抽出大量人员参与第二次调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调查队伍的选择应早做准备,现在就应摆在议事日程当中,以便于人员培训和设备配置尽早进行。
2.第二次调查技术含量高,对调查队伍和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
从《通知》中可以看出,第二次调查的内容比第一次调查有较大变动,由于2001年重新对土地进行了分类,体现了城乡一体化的分类原则。因此,外业调查增加了城镇土地调查的内容,如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房地产等,以及基本农田的内容,大大增加了调查的难度;内业必须全部运用新技术手段,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市(地)、县四级的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因此,要求调查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技术素质,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上岗。
(二)制定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确保土地调查的质量
质量是一切技术工作的生命线,必须制定严格的“三检”制度,进行自检、互检和专检,尽量将问题消灭在第一线。从而确保土地调查的数据、图件与实地三者一致。
《通知》中规定,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验收县级调查成果。因此,各省必须组建一支专门的、稳定的,由多方面、多层次专家组成的省级土地调查检查验收队伍,按照技术规程和实施方案的要求严把质量关。确保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质量。
【全国城市调查资料】推荐阅读:
全国城市文明指数测评调查问卷07-08
济源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调查问卷10-21
市血防站开展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调查问卷活动07-16
全国大中城市05-22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06-24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班会06-15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总结06-21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培训08-25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标语11-19
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