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讨论题3(精选4篇)
毛概讨论题3 篇1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你认同吗?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否可以划等号?)
参考答案:
不可以。因为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讲的是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就大的方面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不仅包括理论成果,还包括实践成果、要解决实际问题,即是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大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涉及的内容多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包括的方面。联系:这两者总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过程;反之亦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可以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样的结果,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过程也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2、主题: 旗帜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你认为举旗必要吗?怎样认识旗帜问题和道路问题的重要性?
批注:
从旗帜的方向作用和形象展示作用出发,大家基本上都赞成举旗;而对于旗帜问题的质疑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现有举旗方式的质疑,二是质疑自己选择旗帜的权利如何保障(或者是认为自己对旗帜内容没有选择权和决定权,所以对这一问题漠不关心)。
关于这两方面,我的看法是:
1、只有科学地举旗才能更好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1)写在旗帜上的必须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相对真理;(2)旗帜的内容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创新;(3)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而非教条主义、宣传性强制灌输的方式)对待旗帜(理论)。
2、目前我们所高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这实际上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道路的具体选择。我们对自身自由(如自由选择权利的保障)的关注没有错,但我们必须注意:不同于个人发展前途的选择,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只能在具体的历史、人文传统和体制环境下进行;而且,只有在公民社会整体素质的及其理性精神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才更有可能作出理性的、符合实际的选择。
3、主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该如何把握? 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一方面,它们一脉相承在于有共同的“根”——马克思主义,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这个根结出的理论果实。另一方面,这几大理论成果又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自己的目标,这一点也是一致的,一脉相承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又是与时俱进的关系。从几大理论成果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形成的实践基础来看,它们是与时俱进的。从几大理论成果的内容来看,它们都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为解决新的实际问题,而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在前人的基础上又讲了前人没有说的新话。从几大理论成果的历史意义和创造主体来看,也是与时俱进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首先,这几大理论成果是有统一的世界观、方法论贯穿其中的,而实事求是是这几大理论成果的精髓。其次,它们辩证地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最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4、主题: 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及其产生的必然性
怎样理解毛泽东的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20世纪20年代以来,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得以产生和发展。那么,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具有客观必然性吗?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解析:
1、同学们首先应注意辨别“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弄清两者关系。这两个概念应属于交叉关系。具体来说,毛泽东个人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思考只有经过实践验证是正确的部分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
2、要分清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思想,主要有两点:一是,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的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其中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二是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关于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客观必然性(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条件)大家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把握。从客观条件来看,需要理清19世纪前中期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领悟“时势造理论”以及“时势造英雄”;从主观上看,可以从毛泽东等历史伟人自身的特定气质特点出发,领略“英雄造时势”的一面。(参考课件: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
第三次课
讨论题点评(网络课堂)
1、主题: 关于邓小平理论产生的主观条件
结合你对邓小平的了解,试分析他何以能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以及何以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答案:
我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邓小平深厚的理论功底,二是他富有传奇色彩的特殊经历,三是他
非凡的个人品质。
1、首先是他深厚的理论功底。邓小平很早参加革命工作,曾留学国外,长期从事党和军队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具备扎实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文革”中流放江西,又带着思想上的问题,以总结和思考的态度,重新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使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内容相当熟悉。更重要的是,邓小平从不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从本本和个别词句出发,而是着重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着眼于理论联系实际,着眼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这为他创造性地以革命理论为指导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功底。
2、其次是他传奇的斗争经历。邓小平有着非常丰富的革命经历。青年时代投身革命,到巴黎公社的故乡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白色恐怖的都市从事党的地下工作,领导过广西百色武装起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是独挡一面的指挥员,建国后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一生之中“三落三起”的坎坷经历。经验、磨难都是财富。这些富于传奇的个人经历和十分全面的工作经验,不但使他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而且具备一般人所难以企及的统揽全局、驾驭各方、审时度势、处事果断的非凡才能。
3、再次是非凡的个性品质。邓小平的个性品质是具有创新的心理和品格素质。坚定坚韧,不屈不挠;大胆果断,善抓时机;勇于探索,敢破陈规;高屋建瓴,敏行纳言„„不迷信古人、洋人和“圣人”,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邓小平一贯的工作作风。
2、主题: 关于“中国先进生产力”
怎样理解“中国先进生产力”?如何做才能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分析思路:
(1)关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内涵。生产力是指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主要由人(劳动者)和物(生产资料)两方面的要素构成;现代社会,管理、信息、科技也成为了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素,其中,科技的发展水平是反映生产力先进程度的重要指标;“中国”强调的则是中国实际,尤其是指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内容与途径应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来选择。(2)对执政党而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一方面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来抓,站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前列按照生产力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来促进生产力发展(一个中心;科教兴国);另一方面又必须从中国生产力的实际出发,根据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建构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1、(1)关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内涵
先进生产力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科学范畴,是指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代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的生产力;社会先进生产力具有先导性、创新性、高效性和革命性等主要特征;
中国先进生产力是指中国生产力中, 代表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有利于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 有利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符合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市场化、社会化、全球化要求, 并且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那一部分生产力。它相对于一般生产力而言, 具有时间性, 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涵和标准, 是一个历史范畴。(2)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范畴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科学技术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二、先进生产力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三、先进生产力是社会化、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生产力。
第一次作业(第三章作业)解析
一、辨析题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2、从革命对象来看,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
3、没收官僚资本,就反对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而言,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一)答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先辨别正误,再围绕命题加以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有理。
(二)解析:
1、解析:本命题错误。需注意:
(1)关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划分(以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为界)。
(2)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属范畴需要从不同角度看。从革命的性质来看,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从革命阵线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3)十月革命之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属范畴的变化。(具体分析参见教材P66第一段)。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前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使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解析:本命题错误。需注意: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的正确表述(参见教材P69-71第1点的分析)。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都不以资本主义作为革命对象。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参见教材P74第4点第2段以及P77第2点第3段的分析)
3、解析:
(1)本命题错误。错在对“没收官僚资本”的性质不理解。
(2)“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是从两个不同视角分析得到的结论。官僚资本主义,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经济基础。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封建的买办资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之一,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使这种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经济力量,转变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所有,成为国营经济,因而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所以,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3)结论:没收官僚资本,就反对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而言,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而不是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二、论述题
1、为什么将五四后的中国革命称为“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一)答题要求:围绕主题或观点进行分析,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
(二)基本分析思路及参考答案:
1、基本分析思路(1)“新式的、特殊的”是相对而言的。相对于什么而言的呢?(2)中国的民主革命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和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将两者进行比较,概括其区别(见课件)。
(3)从两者的区别中可以了解到五四后的中国革命的新的特点。(4)结论
2、参考答案: 因为:五四后的中国革命具有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有新的革命阵营:世界无产阶级阵营,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有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有新的革命前途:即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所以称为“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一)答题要求:围绕主题或观点进行分析,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
(二)基本分析思路:
1、基本分析思路:(1)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进行比较。(2)概括其区别(见教材P74-75)。(3)找出其联系(见教材P75第二段)。(4)结论
1、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解析
(1)①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本质区别在于“以人为本”。(传统发展观是以物为本的发展观。)②对“以人为本”的内涵进行诠释。③说明“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实质上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及具体体现。
(2)选取科学发展观内涵的某一个层次,联系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或日常生活事例谈对于科学发展观具体措施的认识。如:从高校科学发展的视角谈如何落实“以生为本”;结合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重化工项目上马遭民众抵制等案例谈如何“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前的高官落马、信仰迷失、贫富分化等现象谈如何做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等等。
1、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答题提示:
(1)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参考教材P48第一段)(2)其内容之间的关系(参考教材P50最后一段至P51第一段)(3)把握四个概念:实事求是的内涵?(参考教材P50第四段)解放思想的内涵?(参考教材P55倒数第二段)与时俱进的内涵?(参考教材P51第二段)
求真务实的内涵?(参考教材P58最后一段至P59第一段)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参考教材P50第一句话,P51第二段)
第九次课(第四章)讨论题解析
1.主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试问: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本题的回复暴露了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像上次作业一样,大多数同学尚不懂得如何运用手头的资料为解决问题来服务,而仅仅是将资料罗列出来而已。其二,做问答题关键得看分析视角是否符合题意需要,逻辑层次是否清晰,而非字数越多越好。在这方面大家也尚有欠缺。本题问的是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过渡性,对此,教材第一节第一点进行了阐述,我的课件则可以为大家理清思路提供一些启发。具体答题思路如下:
1、界定1949-1956我国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阐明其非独立性和过渡性。
2、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特点出发来论证其过渡性。
3、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出发来论证其过渡性。
4、简要总结。
注意:其中第2、3点不是简单列出特点和矛盾的内容就行了,而是要结合对这一时期社会特点和矛盾的分析来说明其过渡性,这样才符合题干要求。2.主题: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还表示至少需要经过20年才会考虑向社会主义过渡,但到1952年下半年,却开始酝酿马上向社会主义过渡,为什么当时在发展道路选择上会发生如此急剧的转变?
基本分析思路:(1)在自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第二点及阅读参考资料的基础上,可以了解到:1952年下半年,开始酝酿马上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急剧转变的发生不是中共领导人头脑一时发热,而是是党中央和毛泽东深思熟虑的结晶,是当时我国客观形势发展的产物。(2)分析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思想文化条件、国际条件。
解析:对于这一知识点,应着重把握以下两个方面:(1)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原先中共认为,需要先进行 15-20 年“劳资合作”的新民主主义建设,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之后,再“一举过渡”到社会主义。然而,从 1952 年下半年开始,党中央的设想发生了变化,提出了从“现在”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思路。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历史背景以及现实问题来看,这一调整并非中共领导人一时“头脑发热”,而是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众所周知,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任务完成后,接下来中国面临的任务便是通过工业化、现代化来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然而,在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的工业化路径选择受到了许多现实制约。
一方面,从国际环境来看,中国是在冷战阴云中启动工业化的。在工业化模式的选择上,面对着美国的大棒和苏联的支援,决策者很容易在情感天平上倒向后者;而且,理智地看,欧美国家海外掠夺 + 资本积累的工业化模式(耗时较长)也不适合当时想迅速实现自强自立的中国。所以,中国在工业化路径上选择了学习以计划经济(国家控制)为特征的“苏联模式”,这也就决定了“废私立公”(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来实现绝大部分社会资源归国家掌控)成为了客观需要。
另一方面,从国内环境来看,当时的工业化建设面临着“粮棉危机”等一系列现实困难(参阅扩展资源孙代尧: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在此背景下,中央采取了从“统购统销”到农业集体化以及资本主义企业国有化等多种变革措施,应当也是应对现实危机的一种不得已选择。
当然,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也为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一系列现实条件(具体参见教材 P95-96)。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中共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放弃了一举过渡的最初设想。综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评价
在内容上,一定要注意总路线包含着两大内容:一是逐步实现工业化;一是逐步实现“三大改造”。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说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紧密结合,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从大家的回复看,仍需要加强概括分析能力。
参考答案:
1、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一是当时国内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使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如果不掌握国家经济命脉,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无法维持新政权;二是工业化战略的提出,使我国必须对与工业化不相适应的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因为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教材P94第三段指出了两方面的原因);三是当时的国际环境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外在原因。
这一急剧转变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解决工业化与建设资金不足、粮食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所以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1)历史原因: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中国人民在100 多年长期奋斗和艰苦探索中作出的历史性抉择。
2)现实原因:(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所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及在国民经济中领导地位的确立、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这些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与资产阶级争夺市场的斗争、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国家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2)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政治条件)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和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镇压反革命运动和抗美援朝运动的胜利。
(3)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为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提供了充分的思想文化条件。
(4 实践条件:中国共产党初步积累了利用、限制、改造私营工商业和引导农民进行互助合作的实践经验,这些初步经验和做法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打下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5)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勃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归纳起来说就是国内国际条件已具备。
3、主题: 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为了将非公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而在改革开放中则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试结合对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关系的认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基本分析思路:(1)将改造与改革进行比较:找出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2)运用两者关系分析上述观点。(3)总结: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联系(参见本章资源)。可以说,后者是对前者的辩证否定(或者说是扬弃)。
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也遗留了一些问题,在后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不但没得到及时纠正和克服,甚至还有所发展。社会主义改革从中国实际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纠正,例如变计划体制为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变单一公有制为多种所有制结构等等,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革并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彻底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之前的状态,而只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更好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综上,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彻底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坚持和发展。
参考答案:(1)“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观点将社会主义改革看作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反过程。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怎样?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和改革之间的历史关联。
(2)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分析: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改造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第二,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两者关系: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调整)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后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但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和克服,甚至在一些方面又有发展,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使生产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改革是对改造的遗留问题以及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改革对改造不是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统一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无论是改造还是改革,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两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3)总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彻底否定,是不正确的。
4、主题: 如何评价社会主义改造
观看视频《复兴之路》第三集前25分钟的内容(见第二节扩展资源),了解1949新中国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那段激情岁月;与此同时,自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掌握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的理论阐述。
在此基础上,请大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正确评价,并总结20世纪50年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对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启示。从论述题的视角来看这一知识点,可采取以下分析思路:
1、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间及内容的简要陈述。
2、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P102-104),同时结合现实进行阐发。例如: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否也应该注重把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以及其它制度的变革结合起来进行?当前我国的改革是否也应当逐步推进,且处理好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等等。。
3、总结改造过程中存在的失误和偏差,同时进行现实反思。例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社会主义改革同样不能急于求成;应继续加深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等等。。
4、确立正确的评价标准,对社会主义改造进行总体评价。参见教材P105最后一段话。
当然,上述四点也可以归结为两大方面:一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及偏差分别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总体评价;二是结合现实进行反思。采取上述两种思路答题均可。注意:现实启示或反思并无固定答案,大家能懂得联系实际进行展开分析就好。另外,这一知识点是历年期末考试的重要考点之一,请大家务必着重把握。
主题: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经验教训总结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可以一帆风顺地进行。从1956到1976年,二十年的探索过程中我们遭受到了严重的挫折。
为帮助大家回顾那段历史,推荐大家有空读一读余华的小说《活着》。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福贵》第18-19集较为生动地再现了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办人民公社、大炼钢铁的场景。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立初期的这段艰辛探索历程的认知吧,并试对其中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反思和总结。
提示:
一方面,总的来看,建国初期我国的社会主义过渡及社会主义建设均出现了较严重的失误和偏差,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形成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搞清楚;党内普遍存在左倾冒进主义的情绪,急于在较短时间内就建成社会主义。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承认,这一时期我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1)从理论探索方面看,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思想成果。如毛泽东提出了“以苏为鉴”、正确处理“十大关系”以及社会矛盾、“三个世界”理论等方面的思想;刘少奇提出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在农业中实行生产责任制;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等等。
(2)从实践发展进程看,尽管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犯过包括“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严重的错误,遭受了重大挫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简单否定“文革”前几十年的历史,这段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主题: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邓小平说:“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 但事实上不够格。”怎样理解“不够格”?
1.基本分析思路:(1)什么是够格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本质论”中的社会主义。(2)将现实中国的社会主义与其比较。2.参考答案:
“不够格”不是说我们搞的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说我们不具备条件去搞社会主义,而是指我们的社会主义还不是马克思从理论上阐明的那种资本主义已经发展成熟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从各个方面都已高于资本主义的崭新的社会制度。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生产力远远高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比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更富裕,真正在各方面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才是够格的,才是马克思所讲的未来社会。“不够格”也是指现实的社会主义还没有达到社会主义本质理论里所描述的社会主义。从同学们的回复情况看,绝大多数同学认真研读教材(教材P141),了解现实中国社会主义与邓小平“本质论”中的社会主义的关系,但有少数同学忽略了将现实中国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进行比较。
主题: 关于发展的认识
邓小平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胡锦涛则强调: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试结合对上述观点的理解谈谈你对发展的认识。
提示:在上述观点中,邓小平和江泽民的观点实际上是在强调发展对我国和执政党的重大意义;而胡锦涛的观点则侧重于关注发展的科学内涵以及方式。
与此相适应,大家的论述也应从三个层次进行:(1)发展的科学内涵;(2)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联系我国实际谈如何发展。
主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有人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所有不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阶段”。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注意:命题错误。理由见概念。
本题考查的是大家对概念的把握和理解。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视角来进行把握:(1)这一概念的含义。见教材P137。(2)这一概念的中国特性。即“它不是泛指。。而是特指。。”(3)这一概念所描述的时间范围。即“它应该从。。开始,到。。为止”(参见教材P137表述)。主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为什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注意:本题其实包含两问(1)为何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初级阶段?(参见教材P138-139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的描述)(2)为何我国的社会主义会长期处于初级阶段?(参见教材P141-142或我的课件)对于第一问,大家可以结合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不发达”的特征来说明“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第二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提供的课件,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我国的现实国情以及当前的时代特征和国际环境等三个侧面进行展开分析。主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有什么区别?
提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有根本区别(参见教材P138第一段)。
毛概题辨析题 篇2
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所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解答:错误。(2分)公有资产在社会资产中占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是相对于社会资产的总体而言的,并排除在个别部门、个别地区非公有资产占数量优势;(1分)公有制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1分)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2分)
2.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解答:正确。(2分)第一,文化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产品的综合。(2分)第二,文化的作用,调节人际关系,死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维护和巩固特定的社会制度。第三,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2分)
3.台湾问题决不能无限期的拖延下去。
解答:正确。(2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人民与大陆同宗、同源、同根。(2分)台湾当局割据一方,偏安一隅,使其面临着外国势力插手之虞。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拒不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一国两制”的方针,并图谋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拖延下去。(2分)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这就是一个无差别无矛盾的社会。解答:正确。(2分)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环节,要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正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2分)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差别、没有矛盾的社会。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相对的具体的,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的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2分)
5.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解答:正确(2分)a.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调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体现了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2分)b.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其根本目标和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靠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来保证和支持。(2分)
6.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但也有观点认为党只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不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解答:错误。(2分)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为工人阶级的彻底解放而奋斗,因此,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2分)中国共产党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之中。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创造性地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2分)
7.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它的发展可能构成对社会主义的威胁。
解答:此观点错误(2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或者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非公有制经济能够繁荣城乡经济,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分)。只要在国民经济中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不会威胁社会主义的性质(1分)。
8.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解答:此观点正确。(2分)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广泛的民主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的意思是,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因此不能充分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民主权利,履行公民的职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列宁讲“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2分)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统一起来。(2分)
9.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的认识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解答:此观点正确。(2分)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是调节人际关系的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的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3分)上述说法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作用,但也不能由此把这种作用夸大为“文化决定论”。(1分)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本质区别。
解答:错误。(2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一方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2分)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2分)
1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解答:不完全正确。(2分)这句古汉语的意思是:只要米仓充实,衣食丰足,人们物质生活好了,就会讲究礼节,知道荣辱,重视精神道德。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它说明精神文明是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2分)但是,有了一定的物质文明并不意味着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这就是说,无论从社会或者是从个人来说,物质生活好了,如果不抓精神生活、社会风气,它不会自然而然就好起来的。当前在改革开放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也要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2分)
12.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在野党。
解答:错误。(2分)第一、在我国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2分)第二、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加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2分)第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2分)
13.新的社会阶层属于资产阶级。
解答: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新的社会阶层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允许下出现的,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主导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总的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其经营活动都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劳动者,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出来的。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即使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也不同于社会主义改造前的私营工商业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4.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所以,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是按劳分配的收入。
解答: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经济中,职工向企业进而向社会提供劳动,企业依据职工向企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所以,企业职工所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由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公有制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在公有制企业中还存在其他各种分配方式。例如,企业职工认购本企业股票所得的股息收入;以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获得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公有制企业职工还可以从企业获得各种福利性收入等。这些都不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决定分配关系中按劳分配是占主体的分配方式,从整体上看,按劳分配是公有制企业职工的主要收入来源。
15.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的。” 解答: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广泛的民主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的话的意思是说,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因此,不能充分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民主权利,履行公民的职责。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列宁讲“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落后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统一起来。
16.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解答:此观点错误。(2分)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正确认识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含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2分)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加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实践充分证明,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2分)
17.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的社会。
解答:此观点错误。(2分)和谐社会开不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2分)在历史上,有的稳定社会是以牺牲社会活力为代价的。和谐社会不是静态地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2分)
18.“一国两制”中“两种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是等同的。
解答:.此观点错误。(2分)“两种制度”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方面,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2分)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但它们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是有主有次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的主体,大陆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同时可以容许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因此,“两种制度”在“一国两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对等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为主,香港、澳门、台湾保留资本主义在次。(2分)
19.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所以,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是按劳分配的收入。
解答:错误。(2分)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经济中,职工所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2分)在公有制企业中还存在其他各种分配方式。例如,企业职工认购本企业股票所得的股息收入;以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获得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公有制企业职工还可以从企业获得各种福利性收入等。这些都不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2分)
20.“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是一个中国。
解答:正确。(2分)“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就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2分)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分)
21.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的社会。
解答:错误。(2分)和谐社会并不简单等同于稳定的社会。和谐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2分)和谐社会并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2分)
22.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的社会.解答:错误。(2分)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经济中,职工所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2分)在公有制企业中还存在其他各种分配方式。例如,企业职工认购本企业股票所得的股息收入;以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获得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公有制企业职工还可以从企业获得各种福利性收入等。这些都不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2分)
23.新民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解答:错误。(2分)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所以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2分)而新民主主义社会无论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还是文化方面。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也有资本主义的因素,但因为社会主义的因素占主导地位,所以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2分)
2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解答:正确。(2分)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要实现共同富裕,除了要解决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外,从生产关系方面来说,还有一个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的问题。(2分)
25.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所以,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解答:错误。(2分)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其中既有正确的思想,又有错误的思想)是不同的。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这个党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范畴。(他的正确言行和科学著作,(2分)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创造,而是党的集体智慧和结晶,党的老一辈革命家都参与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2分)所以,不能把毛泽东思想简单地等同于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应当说,毛泽东个人的杰出贡献和党的集体智慧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共同构筑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大厦。
26.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解答:错误。(2分)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广泛的民主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2分)列宁的话的意思是说,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因此,不能充分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民主权利,履行公民的职责。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列宁讲“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落后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统一起来。(2分)
毛概辩论题 篇3
1.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认识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是不是就是自由泛滥)
3.贫穷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邓小平)
4.和谐社会的认识(“和谐”全面把握 整个社会)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革命和建设,现在建设时期,意义(客观的来看 正统的思想来解释和分析))
贫穷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1.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必将导致社会的两极分化。
错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允许在富裕的道路上存在先富与后富,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承认在一定时期内允许富裕程度差别的扩大,是有其经济根据的。这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这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这完全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2.现在社会上有许多大款、富婆,个个都是“名车代步有别墅”,而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职工大量下岗,贫困地区的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这叫什么共同富裕?分明是两极分化。此观点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最终达到的共同富裕的目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社会主义本质是要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必须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由于我国目前进行经济的结构调整,加上历史的等各种原因,势必使一些国有企业生产存在问题,造成大量下岗人员,使他们的生活发生困难。而一些人因自己努力,加上把握了一些机遇,先富裕起来了,造成了差距拉大的现象。但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而且国家会通过各种努力为下岗失业人员创造就业机会,保障最低收入的最低生活水平,调节过高收入,打击非法收入,只有经济结构调整好了,经济发展上去了,才能使收入逐渐体现公平合理,避免两极分化,过分悬殊。
3.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此观点正确。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生活
富裕就是社会主义,此观点错误。因为在当今世界上由于历史的原因,最富裕的是少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众多国家和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富裕,甚至处于不同程度的贫穷状态。
目前,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处于不发达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历史原因是重要的一个,但这只是暂时的现状,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认识
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由于违反了他自己主张的实事求是原则,将他所犯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的思想就是毛泽东思想
此观点错误。毛泽东的思想是他个人的思想,既然是个人的思想,就有正确和不正确的,甚至是矛盾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且是被实践证明是符合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正确的经验和原则才能纳入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范畴。所以毛泽东的思想不等于毛泽东思想。
4.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此,毛泽东思想不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
[答案要点]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既完全是中国的,又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它是中国共产党在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观、方法论,在宗旨、目标等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它们都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争取解放的思想武器。
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完全是中国的。中国革命和建设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但是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许多问题靠熟读、背诵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和照搬照抄外国经验是不能解决的,这就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正是这个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5.毛泽东思想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
参考答案:此观点正确。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的方面,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6.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所以,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答案要点](1)首先应明确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其中既有正确的思想,又有错误的思想)是不同的。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这个党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范畴。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把那些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把毛泽东同志的每个观点、每一句话都置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之内,那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扭曲和篡改,只会损害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长期以来是作为党的领袖和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从事革命活动的,他的正确言行和科学著作,主要反映了领导集体的意见和决定,也集中概括了其他领导成员的重要思想和重要贡献,他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第一个理论成果的过程中,作出的贡献最大,创造最多,水平最高。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毛泽东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杰出代表,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因此,党把这个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即党的理论体系,称之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科学著作就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3)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创造,而是党的集体智慧和结晶,党的老一辈革命家都参与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所以,不能把毛泽东思想简单地等同于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应当说,毛泽东个人的杰出贡献和党的集体智慧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共同构筑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大厦。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7.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答案要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这时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但是,社会主义因素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处于领导地位,这主要是政治上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经济上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文化上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思想占指导地位,这些社会主义因素,保证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8.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反对官僚资本主义主要是因为它是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它背靠帝国主义,通过国家垄断金融机构,滥发纸币和国债而疯狂侵吞社会财富,通过建立国家专卖制度控制大量商品和物资而大肆牟取暴利,通过超经济的特权垄断一些行业的经营权而压迫和兼并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并不取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及其变化。
2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基本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民族资本主义必须始终采取保护政策。
3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但是,无论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还是脱离革命阵营,中国共产党都不应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策
10.没收官僚资本,就其革命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1)官僚资本主义,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经济基础。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2)没收官僚资本,使这种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经济力量,转变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所有,成为国营经济,因而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认识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事求是是指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从中引出规律性,也就是找出事物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⑴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第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第二,解放思想是为了破除思想僵化;第三,解放思想是为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达到新的实事求是。⑵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并不单纯表现为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同时也表现为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总之,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为了实事求是;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
真正的解放思想
毛概辨析题 篇4
答:错误,和谐社会,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状态。
2、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答:正确,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我们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是向前发展,我们面临的任务就越艰巨,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也越复杂。在新世纪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和伟大历史进程中,要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3、社会建设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统一体
答:正确,任何社会都是由经济、政治和文化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三者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 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 政治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
4、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答:错误,和谐社会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在历史上,有的稳定社会是以牺牲社会的活力为代价的。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
【毛概讨论题3】推荐阅读:
毛概课讨论提纲09-03
《毛概》五道论述题01-06
毛概论述题答案11-23
毛概大题重点106-17
毛概解答题及答案09-25
毛概考试论述题整理版12-18
自考毛概大题考试重点10-17
毛概题10-23
毛概06-09
毛概 试卷三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