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题目(通用7篇)
毛概题目 篇1
单元复习二
一、单项选择题
1.资产阶级新文化开始打破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局面的起点是(B)A.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五四前新文化运动把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指向,其根本原因是(D)A.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当时北洋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文化落后
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3.中国官僚资本垄断全国的经济命脉是在(D)
A.洋务运动时期
B.袁世凯统治时期 C.段祺瑞统治时期
D.国民党统治时期 4.中共在(A)上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A.二大 B.三大 C.四大 D.一大 5.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C)A.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反蒋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B.上海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三反”斗争 C.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危机 D.民主党派的联合斗争和人民起义遍及各地 6.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的会议是(D)A.共产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B.共产党二大的成功召开 C.共产党三大的成功召开 D.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7.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C)A.三民主义 B.民本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新民主主义
8.抗日战争胜利后,中间路线的鼓吹者所主张的道路实质上是(B)
A.新民主主义 B.旧民主主义 C.帝国主义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后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是(A)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五四指示》 1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D)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工人代表大会制度 C.农民代表大会制度
D.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11.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的会议是(C)
A.八七会议 B.洛川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遵义会议 12.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共同点是(D)
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皆有各阶层广泛参加 13.明确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党的会议是(B)
A.瓦窑堡会议 B.六届六中全会 C.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14.下列著作中,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D)A.《井冈山的斗争》 B.《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15.抗战胜利后,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B)
A.国共两党的军队按什么方法整编 B.建立怎样的国家,两种命运的斗争 C.民主党派起怎样的作用 D.解放区的地位如何确定 16.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的是(B)
A.孟良固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陈赓、谢富治开辟豫陕鄂解放区 D.陈毅、粟裕发展豫皖苏解放区 17.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主张的论著是(C)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井冈山的斗争》 18.1920年11月,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于(D)A.北京
B.长沙
C.武汉
D.上海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是(ACD)
A.统一战线 B.独立自主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指(ABD)三者的紧密结合。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 D.根据地的建设 3.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ACD)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路线 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 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4.“一二·九”运动与“五四”运动比较,共同点是(BCD)A.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B.背景是面临民族危机 C.以青年学生为先锋 D.始于北京后扩大到全国
5.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点有(ABCD)
A.组织纪律性强 B.革命性最强 C.集中 D.与农民有着天然联系 6.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其主要内容是:(ABC)。
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C.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D.反对脱离实际以整顿党风 7.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BCD)A.独立自主原则 B.发展进步势力 C.争取中间势力 D.孤立顽固势力
8.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其阻碍主要来自(ABD)A.外国资本的压迫 B.官僚资本的排挤 C.封建思想的落后 D.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9.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ACD)A.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B.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C.维护农民基本利益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0.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几次大会战是(ABCD)
A.淞沪会战 B.忻口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E.枣宜会战 1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包括(ACD)
A.民族资产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开明绅士 D.地方实力派 E.知识分子 12.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其内容包括(BCD)A.实行减租减息 B.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C.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D.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E.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13.国共两党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正式实现的标志是(ACD)A.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 B.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 C.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D.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14.下列关于“新三民主义”叙述正确的是(ABCDE)
A.提出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B.在民族主义中增加了反帝的内容 C.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D.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E.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5.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ABC)
A.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C.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决定将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入到农村 E.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16.抗日民主政府的工作人员分配中实行的“三三制”原则所包括的人员有(BCE)A.开明绅士 B.不左不右的中间派 C.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 D.大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 E.共产党员 17.“中间路线”或“第三条道路”行不通的原因有(ABCE)
A.帝国主义的压制 B.国民党的镇压 C.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D.民主党派组织松散 E.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18.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的特殊困难是(ABCDE)A.党的理论准备不足 B.中国社会封建思想的影响 C.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者大量入党,使党处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D.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
E.长期处于武装斗争的环境中
毛概复习题目 篇2
(二)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马克思曾经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1953年,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等重要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其丰富的内涵,主要内涵有: 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第二,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2、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毛概课件题目[精选] 篇3
以下是关于对待毛泽东思想态度的材料。材料l “凡是毛王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02—07 材料2 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1)根据材料1,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2)根据材料2,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1)材料1是对毛泽东思想采取教条主义态度,认为凡是毛泽东讲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肯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并且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两个凡是”的观点就是想原封不动地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坚持下去。
(2)材料2是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是错误的。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其中有正确的思想,也有错误的思想是不同的。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范畴的。
(3)上述两种错误倾向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加以区别,而这种区别是十分必要的。材料3 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4)根据材料3,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4)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当是:一要恢复、继承和坚持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那些正确的东西恢复起来,加以贯彻执行;二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从反面吸取教训;三要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章 论述题
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关系。
答: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江泽民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求真务实。胡锦涛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第三章 辨析题
新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第四章
论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何启示。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今天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正在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于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取得了成功,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出发的思想路线,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二,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充分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党的正确领导是引导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朝着正确方向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第三,必须处理好改造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触及千家万户和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处理不好它们与发展的关系,不仅不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而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较好地处理了改造与发展的关系,保证了社会的平稳发展。
辨析题
1.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社会。×
此命题错误。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两个概念虽然只有两个字的差别,但其性质确有很大的不同。
前者因为其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所以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后者无论是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但因为社会主义的因素占主导地位,所以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
2、在过渡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答:此命题错误。
我国的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段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起新民主主义社会。但是,这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1952年年底,当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完成后,我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同三座大山的矛盾不再是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党提出了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对生产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的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过渡时期结束。
试述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国家迈进的历史必然性。兼评“补资本主义课的观点”。答:(1)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革命转变的途径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2)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必须不停顿的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中国具备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第一,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第二,建立了居于领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第三,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4)“补资本主义课”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第一,它忽视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脱离了中国实际;第二,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早已证明行不通;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确立,再补资本主义课,是不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下面是一组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处理国内矛盾问题的材料。
材料 1
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摘自毛泽东:《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材料 2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 3
我国社会制度的改革,除了农业合作化和手工业合作化以外,私营工商业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也在 1956 年完成了。这件事所以做得这样迅速和顺利,是跟我们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密切相关的。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 1,当时提出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为什么?(2)在此之前,为什么把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3)材料 2 中所规定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
(4)参照材料 3 说明党是如何“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答:(1)这一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已经被打倒,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而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2)因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要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统治的任务,民族资产阶级虽与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有着反对它们的一面,革命的一面,是无产阶级应该争取和团结的力量,所以称为中间阶级。
(3)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对“国内的主要矛盾”的分析是正确的,因为此时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4)即把私营工商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改造,依据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第五章
1.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A)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本质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D、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说
多选: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是(ABC)A、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
B、发展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的目的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统一
多选:过去对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的问题是(ABD)A、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B、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D、社会主义本质与体制模式的区别
4、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B)A、靠改革开放 B、靠自己的发展
C、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靠反对霸权主义
多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BD)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计划经济
D、按劳分配
第六章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是(ABCD)A.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B.二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C.二者都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D.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根本前提和保证
第八章 辨析题
1、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没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分。× 2.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因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3.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所以,公有制企业所有员工的收入都是按照按劳分配的收入。×答:此命题不正确。
4.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经济中,职工向企业进而向社会提供劳动,企业依据职工向企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所以,企业职工所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由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公有制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在公有制企业中还存在其他各种分配方式。例如,企业职工认购本企业股票所得的股息收入;以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获得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公有制企业职工还可以从企业获得各种福利性收入等,这些都不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5市场对于社会资源配置有灵活而又有效导向作用,能保证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 答:此命题不正确。
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的作用,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环节中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但是,市场也有盲目性和局限性,国家必须通过宏观调控,对市场活动加以有效管理和正确引导,不这样,经济就会出现混乱。这表明,单靠市场的作用并不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
6.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说明生产要素是答:此命题不正确。
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劳动包括一般工人的劳动,又包括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非劳动要素包括资本(货币资本或生产资本)、技术和知识本身。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要素,即创造财富,也创造价值,因而是财富与价值的源泉,生产要素中的非劳动要素是创造价值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价值的源泉。
财富的源泉是指使用价值的源泉,与价值的源泉是不同的概念。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指按生产要素在生产财富即使使用价值的贡献分配。这是因为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存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只有使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才有利于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图表
3.王某一家
王某一家五口,月收入23 000元。其中,王某之父是国有企业工程师,月收入6 000元;王某之母是外商独资企业的技术员,月收入4 000元;王某本人是私营企业的小老板,月投资利润收入7 000元;王某之妻是一家外资企业的会计,月收入3 000元;王某之妹开了一个小商店,月收入3 000元。(1)根据材料1:邓小平这一观点的理论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2: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特色”体现在哪里?
(3)根据材料3:王某一家五人工作各不相同,各人收入分别属于什么分配方式? (1)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特色”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的两种不同的经济。
(3)王某之父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王某之母的收入是按技术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王某本人的收入是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王某之妻的收入是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王某之妹的收入为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的收入。
思考题
某同学李某,毕业以后进入外资企业,月薪3000元,三年以后由于他的科技发明对企业有重大贡献,被企业重奖50万元。此外他还利用空闲时间炒股,每年获股息20万元。李某收入相当可观,那么他的收入属于那种分配方式呢? 李某的收入方式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 工资月薪3000元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② 50万科技发明重奖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 ③ 股息20万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第九章
论述题:试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法律和制度保证
党的领导、根本保证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人民利益的广泛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坚持民主的社会主义方向
人民当家作主、本质和核心要求;改善党的领导的基本途径
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不能分割
辨析题: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定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① 此命题正确。
② 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广泛的民主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
③ 列宁的话的意思是说,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因此,不能充分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民主权利,履行公民的职责。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列宁讲“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④ 落后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统一起来。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唯一执政党,因此,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一党制。
① 此命题错误。
②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唯一的执政党,但是我国实行并不是一党制。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 一党制是指在一个国家内部只有一个政党存在,而我国除了执政党共产党外,还存在八个民主党派。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商等途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因此,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新型政党制度。
第十章
四有青年
青少年应怎么办
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关系,坚定信念,用高尚道德鞭策自己,为基本纲领奋斗,做好本职工作
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以及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把个人成长与中国繁荣富强紧密联系,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
珍惜年华、刻苦学习,努力掌握为中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增强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辨析题: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避险灭其文化”。
① 文化内涵: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
② 文化功能: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文化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和交往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
③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④ 辩证判断结论:上述说法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作用,但不能由此把它夸大为“文化决定论”。
第十一章 辨析题
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的社会。
本命题错误。
和谐社会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社会,和谐的社会必定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在历史上,有的稳定社会是以牺牲社会活力为代价的。 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本命题错误。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2)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35.阅读下列材料(2010考研)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发展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建设方面取得显着成就。废除农业税,使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改善,“吃穿住行用”水平显着提高。从1949年到2008年,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已分别从6.7平方米和8平方米增加到30.0平方米和32.4平方米。2008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4.8万亿元,比新中国成立初期1952年增加32.5万倍。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起点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造成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不适应之处,与人们的期望功能和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摘编自《人民日报》,《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材料二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对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整体规划。2009年四月,新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正式推出。新医改明确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任务和工作。
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开始在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2020年前将覆盖全国农民。60岁后享有“普惠式养老金”,对广大农民来说,是一条振奋人心的利好消息。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之后,又向“养老不犯愁”的新梦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①为什么在紧急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②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35.答案要点:(1)A.①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②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 经济建设是基础,经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分)
B.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① 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②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③ 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3分)
35.答案要点:
(2)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2分)
① 优先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公平;
② 实现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③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④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⑤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⑥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3分)第十五章 辨析题
吸收非工人阶级成员入党会改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1.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是:D A.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三个代表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阅读下面一组材料。
「材料1」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这样一个党,建设这样一个党的主观客观条件也已经大体具备,这件伟大的工程也在进行之中。——摘自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10月)
「材料2」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是要恢复党的战斗力。党应该是一个战斗的队伍,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应该是统一的、有高度觉悟的、有纪律的队伍。„„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3」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在领导全党继续进行的新的伟大的工程。—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1994年9月)请回答:
(1)分析说明“两个伟大工程”的关系。
(2)新时期如何搞好这个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两个伟大工程” A.区别:
①党的历史地位的根本性变化:由一个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革命党发展成为已经掌握了全国政权并且要长期执政的执政党。
②党的政治路线的根本性变化:从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内容的、以推翻三大敌人为目的的阶级斗争的政治路线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的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路线。党的建设是为政治路线服务。
③“两个伟大工程”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的根本性的变化: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中带领人民群众对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战斗队;新时期的“伟大工程”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1)“两个伟大工程” B.联系:
在本质上一脉相承:都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永远保持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实际工作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措施: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和思想的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党的理论水平; ②以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为党的事业培养千百万高素质人才;
④以改革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⑤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基础),使党的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下列是有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民主政治的材料
材料1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于2005年10月19日向全世界公开发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政府文告的形式全面阐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指出,当前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正处于一个全面推进、快速发展的时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材料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生活幸福的长期斗争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领导人民进入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时期。„„近2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实践中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国家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3
1945年,抗日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风尘仆仆地从国民党统治的重庆来到延安。面对革命圣地团结向上的新气象,他连连赞叹“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感慨之余,他也提出,从历史上看,许多新兴力量和团体往往创业时齐心协力,朝气蓬勃,而事业成功后却松懈涣散,终至“人亡政息”。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这个“历史周期律”?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黄炎培难题”。
摘自《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正确评价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
(2)你认为那种将三权分立原则视为普遍原则的观点正确吗?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3)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4)结合材料3,分析“黄炎培难题”的实质,并指出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1)民主政治现状评价:
① 衡量一种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② 建国50多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今天享有着过去从未有过的全面、真实和充分的人权。
③ 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有许多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问题。
④ 但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暂时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将越来越完备,其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必将越来越充分地展现出来。
(2)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情况说明,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珍惜自己的实践成果,同时借鉴其他国家政治文明的有益经验和成果,但绝不能照搬别国政治制度的模式,对三权分立也是如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遵循以下原则: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②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③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④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⑤符合渐进有序发展的客观规律。
(3)特点:
①中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 ②中国的民主是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
③中国的民主是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最可靠保障的民主; ④中国的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的民主。(4)“黄培炎难题”的实质是一个党,尤其是一个执政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如何始终保持先进性,进而加强和巩固执政地位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固然不容易,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新世纪,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对党的的执政能力提出新的考验。
(4)“黄培炎难题”的破解:
① 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毛概课程论文题目精选 篇4
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论析 论实事求是在中国中发展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 农村环境污染亦需重视
科技发展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论从严治党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中的认知度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
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更好的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指导作用
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论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
从毛泽东思想到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我国当前环境保护现状的浅析 南海问题的历史由来和发展
南海造岛对加强我国在南海控制力的影响 浅谈中国外交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中国新形势下的供给侧改革
浅谈毛泽东思想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邓小平的一生给我们的启示
从“毛泽东思想”到“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论毛泽东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意义
毛概题目 篇5
参考题目:
1.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调查
2.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状况调查
3.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调查
4.重庆新农村建设调查
5.农村新合作医疗制运行现状调查
6.农村义务教育实行情况调查
7.大学生勤工助学调查与分析
8.大学生假期打工的原因调查
9.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的调查
10.高校城市生源和农村生源的生活学习状况的对比调查
11.大学生自主创业状况调查
12.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
13.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
14.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
15、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
16、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调查
17、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的调查
18、重庆文化产业调查
19、重庆街头小商贩生存状况调查
20.农民工状况调查
21.农村村民自治状况调查
毛概实践报告 篇6
实践出真知,这是好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同样的,我们也仅仅停留在知道这句话的层次,到底它有着怎样的指导意义,我们也是模模糊糊的。。经过这次实践调查,我对此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以前,我一直不太相信实践能得出什么大道理来,就好比工地上劳作的工人们对各种工作了如指掌,他们实践了很多很多次,可是也没见他们得出什么真知,他们经过很多次实践未必能得出什么道理,而我只要去查看一下相关的书籍就可以轻而易举的了解到相关原理(在这里,并没有任何看不起工人的意思)。
在做调查报告前,我认真地查阅了资料,自以为了解清楚了实践调查的全部流程,应该会比较顺利的完成此次实践调查。可是事实是,中间碰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很多问题都在资料之外。而通过这次实践,我虽然没有得到类似定理,原理的东西,但我了解到了许许多多更具实践性的东西,我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真知吧。回想一下,真知并不是书上所讲的种种大道理,一味的教条主义正是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所以,实践出真知。
可能马克思也没有想到,150多年后的今天,马克思主义会像一股不可阻挡的风暴,席卷整个世界,每个人都知道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就像当今世界每个人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一样。可是呢,知道并不代表了解,知道并不代表认同。这次抽样调查显示:在当代大学生中,54.8%的大一学生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经过一年的学习,大二,三,四学生只有23%左右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不甚了解;但是,不认同或者对马克思主义无所谓的学生占了30%
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比例,我不知道这是学校的悲哀,还是我们的悲哀。鲁迅先生曾所过,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不会有出路的。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将来的中流砥柱的我们,如果对马克思主义不认同,那又何来的国家发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现今我们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渠道主要是理论课堂的学习,新闻媒体的宣传,团委学校组织的活动等等。而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渠道并不是易于我们所能接受的。时代在进步,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进步,但我们的学习方式却没有太多实质性改变,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大学生普遍对马克思之类的课程不感兴趣的原因了。有一个故事说,掉了一块马蹄铁,输掉了一场战争;输掉一场战争,覆灭一个王朝。可见,一个小事件也会造成巨大影响。更何况马克思主义这种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呢?
毛概总结 篇7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一脉相承,与时俱进。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3.如何理解马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是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2)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的方法论原则。
4.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4)政策和策略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5.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 6)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7)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8)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10)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6.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一系列讲话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 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善民生和创 新社会治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全面从严治党,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贯彻“一国两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 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 手中。①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②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③无产阶级要保持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坚持党指挥枪 的原则。④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2.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 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文化纲领: 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 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必要性: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与特殊国情决定的。重大意义: ①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转变和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转变,从而保 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②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指出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 供了重要经验。④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党的建设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经济上,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五种经济成分,有 两种经济成分是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主要的经济成分实际上只有三种:社会主义经 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2)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 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联合政权。3)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2.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三改”。“一化” :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主体”)“三改” :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两翼”)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要求通过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理想和意志,反映了 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历史主动性和实践创造性,是毛泽东思 想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划时代纲领和历史性宣言。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
4.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 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 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使广大劳动人民正真成为国家的主人。使占世界人口 1/4 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是以 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 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敌我矛盾(专政),内部矛盾(民主)这一思想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宝库,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 据,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中国工业化道路,是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符合中国人口多、工 业基础薄弱的实际,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关于教育科学文化工作 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2.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科学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基本特征:(1)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上: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2)产业结构状况上: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 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3)经济运行方式上: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 高的历史阶段(4)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上: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 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5)人民富裕程度上: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 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6)地区发展状况上: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 历史阶段(7)体制改革上: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8)精神文明建设上: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9)国际比较上: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历史阶段。第一条和第九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 其他七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展开。2.如何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2)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 障碍依然存在。3)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3.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 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
1)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 定了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就是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2)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 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 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 的条件。3)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 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怎样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 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 到共同富裕。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①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 主义本质中地位。②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 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2.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②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3.如何理解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1)1987 年 10 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2)1997 年,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后,党的十五 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①21 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在经过 10 年的努力,到建党 100 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③到 21 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 100 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 国家。3)“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 行动纲领。4.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那些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5.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国梦的内涵 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 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4)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 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 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我 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 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3)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3.为什么必须全面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1)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4.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 2)以开放促发展 3)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4)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 成,是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顺应国内外形势和人名群众对美 好生活新期待的基础上提出的。现实意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抓住了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 破和创新? 在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它既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公有制 经济,又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它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与初级阶段 的现实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 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也在实践方面是我国进入了以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3.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 出发点和归宿。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 中去。4.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1)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2)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 3)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 4)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根本任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 贯彻科学发展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 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6.如何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
1)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7.怎样理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 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 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 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 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3)实现祖国完全同意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1982 年 1 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个制度”的概念。1982 年 12 月,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的保证。1983 年 6 月,邓小平提出的“邓六条”使“一国两制”构想更加充实、具体化。1985 年 3 月,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3.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1)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 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2)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的宗旨。3)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4)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 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5)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世界大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可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2)和平与发展是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 全局的集中体现。3)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共同发展是世界 和平的重要基础。4)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二者都还未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 努力。
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① 世界多极化格局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② 世界多极化有利于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有利于 推进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美好、和平未来 的渴求,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③ 但它注定是长期的、复杂的,单极秩序观和多极秩序观的较量有时候是十分激烈的。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促进全球生产力大发展、世界经济水平发展,另一方面它会带来各种全球与各国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国际竞争,增加国际风险,同 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也会造成巨大冲击。3.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是一条既勇于参 与经济全球化又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2)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 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基于新中国 60 多年历史经验总结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4.如何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1)要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推动建设人类命运 共同体。2)要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3)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4)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集 中体现,是坚持和发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2)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 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3)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仅仅依靠工人阶级,巩固阶级基础,这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2)工人阶级是从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发展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 生产关系的代表。3)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3.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 线、政策和方针,遵守法律,热爱祖国。它们勇于开拓,敢于冒险,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勤劳致富之路。伟大而又艰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将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所得出的科学结论。
4.为什么说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1)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重要法宝。新时期背景下,不断壮大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对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 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增进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如何认识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重要意义?
1)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人民解放军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2)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3)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1.怎样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党的领导 2)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党的领导
3)正确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凝聚亿万人的力量,需要党的领导 4)应对复杂国际环境需要党的领导
2.为什么说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的。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解决的是进一步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 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更好地实现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问题。
3.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 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先进性建设: 通过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阵、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 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应全国各族人民的礼仪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 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党永葆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 前列。3)纯洁性建设: 通过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符合党的宗旨要求,保持纯粹清正的状态。4.如何理解全面从严治党及其重大意义?(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2)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3)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4)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意义:
【毛概题目】推荐阅读:
毛概题目重点12-08
2022毛概实践题目08-25
毛概题目的真题答案08-28
2016农大毛概课程论文题目及要求10-22
毛概题10-23
毛概06-09
毛概 试卷三10-24
毛概课堂11-17
大二下 毛概07-24
毛概试卷吧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