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题目的真题答案

2024-08-28

毛概题目的真题答案(共7篇)

毛概题目的真题答案 篇1

毛概题目的真题答案

1.四项基本原则

最先是邓小平概括出四项基本原则,后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党章,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表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了新的探索,逐步作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准确地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党的十七大从八个方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概括。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就、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经济上: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文化上:科学技术水平与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政治上: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七大又进行了补充,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末中叶,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体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4.社会主义本质

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包括: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这一社会主义目标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

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体系的精髓。

5、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请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内涵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定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总路线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

而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又是相互联系,紧密衔接的,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答案不唯一的题目 篇2

题目甲、乙两车从相距100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开出,在同一条国道上行驶。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多少小时两车相距200千米?

分析与解初看题目,可能绝大部分同学都会把题意理解成两车相向而行,这样解答:在相遇之前两车相距200千米,列式为:(1000-200)÷(60+40)=8(时)。

仔细审题后就会发现,题目中没有说明两车是在相遇之前相距200千米还是相遇后相距200千米。如果是相遇后两车相距200千米,那么这道题应该还有另一种解法,列式为:(1000+200)÷(60+40)=12(时)。

这道题还有没有别的解法呢?再仔细分析,如果两车不是相向而行,而是同向而行,根据题意只能乙车在前甲车在后,这时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甲车追上乙车之前,两车相距200千米,列式为:(1000-200)÷(60-40)=40(时);二是甲车追上乙车后,超过乙车200千米,列式为:(1000+200)÷(60-40)=60(时)。

现在得出了四种不同的答案,谁对谁错呢?因为这是一道开放应用题,所以应该说四个答案都对。同学们,你们还有新的答案吗?

毛概 题目 篇3

15.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必然性,及无产阶级如何实现其领导。

四、材料分析题(20分)

16.请你阅读下面文字,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摘自十八大报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你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什么。

(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内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3)什么是“封闭僵化的老路、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为什么不能走这样的路。

三.分析题(任选一题,20分)

1、如何科学、全面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列举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存在的错误观点,并指出其错误,对其进行分析。

2、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重大安全事故频发,请你用科学发展观理论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解决进行分析。

四、论述题(任选一题,20分)

1、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内容?

2、试述新民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区别和联系?并简要说明我国是如何从新民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1、“以人为本”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完全一致的。

2、中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远远赶不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因此不能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

4、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

5、抗日战争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6、中国资产阶级包括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三部分。

7、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8、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是对资本主义采取保护政策的同时,也对其采取限制政策。

9、在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就其革命性质而言是新民主主义的。

10、新民主主义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11、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毛概题目8 篇4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A.、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收入B、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所有收入

C、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收入D、劳动者的所有个人收入

2、我国正确处理“先富”和“共富”关系的政策实质上体现了()

A、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

B、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思想

C、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系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4、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它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私有制,关键看(A、谁掌握绝对控股权B、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C、国家和集体控股D、谁掌握相对控股权

6、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好()

A、改造自然与保护耕地的关系)

B、发现资源与利用资源的关系

C、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D、治理环境与预防疾病传染的关系

7、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应注意把握依法治国的客体是()

A、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

B、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C、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8、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应该放在首要位置的是()

A、科学文化素质B、思想道德素质

C、身体素质、心理素质D、劳动技能素质9、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根本动力是()

A、资本的跨国流动,是资本国家循环与周转的形成B、全球经济市场化

C、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D、世贸组织的建立,信息技术的发展

10、在二十一世纪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是()

A、坚定理想信念B、造就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D、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

A.股份制B.股份合作制C.租赁、承包经营D.国家独资经营

2、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公有制经济实行股份制有利于()

A、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B、推进政企分开,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

C、实现转换机制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3、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在于()

A、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B、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C、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A、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B、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C、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D、是我国重要的权力机构

5、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

B、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C、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D、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三、简答题

1、中国目前有几个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有什么样的特征?

中国现有政党九个,其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八个政党是参政党。

中国的政党制度和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不同,其主要特征是: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2、谈谈对培育“四有”社会主义公民中理想和道德的认识和理解。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中提出,要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2)理想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科学信念。人生的理想,既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动力,也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方向。没有正确理想的人,不

会有较高的素质。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很难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道德是指要遵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伦理思想和在伦理思想指导下人的行为所体现的情感、风格、情操等。

3、简要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四、论述题

1、分析社会上“仇富”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谈谈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看待富人。

(1)社会上出现的“仇富”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是因为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因素:第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行业垄断;第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第三,灰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不够;第四,地域差别的存在等等。所以导致老百姓心理失衡,加之个别富人不检点的行为,更加引发社会的普遍反感。

(2)要正确对待收入分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生产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由于社会上个人的生产要素和能力的不同,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大小也不同,把贡献大小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除了按劳分配以外,应该鼓励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否则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只会仍然是共同贫穷。今天我们收入差距一定程度上的拉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为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必须经过一个过程。保证收入公平的原则应该是保证人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因而解决当前中国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决不能采取劫富济贫的办法,而是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地从事“财富创造”的同时,给低收入者更多的能力和机会,给他们以平等竞争的机会。

(3)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扩大甚至是两极分化。要在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同时,还要严厉打击贪污腐化、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攫取社会财富的行为。

2、在推进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存在着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中国大多数民众的文化水平低,运用民主,适应民主的体制与方式,要经过相当一个过程。二是认为,民主政治实践告诉我们,公民民主意识的成熟,是与民主政治的实践相伴相生的。请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1)中国人的确是受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影响,的确是文化素质较低,但是,只要让他们有实践的机会,在民主实践中学习民主,他们是能懂得什么是民主,学会运用民主的武器的。

(2)近些年来许多地方的乡、镇、村搞的基层民主选举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纠正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脱离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提出过高过急的要求。二是,借口经济文化落后,忽视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在民主政治建设上消极观望,裹足不前。

3、根据老师的讲授,提炼出三至五个关键词,谈谈你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Ⅱ的体会。

五、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我国国内市场潜力大,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大,这是我们的优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要始终发挥好这个优势,坚持并不断完善扩大内需的方针。”

——摘自《中央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扩大内需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是什么?

扩大内需的现实意义是,一方面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出口企业受到影响,外需减少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外贸顺差的激增以及贸易额的扩大,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争端越来越多,欧盟、美国都在采取措施向中国施压,现在这种情况尤为突出。所以贸易增长面临下降风险,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减轻。因此,国内消费就成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扩大内需的战略意义在于,通过扩大内需,我国生产产品自身消耗能力得到提高,对外贸的依赖程度降低,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国际谈判方面将具有更主动的位置,这对于我国在国际上拥有更宽松的发展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2)从长远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的最根本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第一,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第二,建立以

毛概实践课参考题目 篇5

1、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

2、你心目中的毛泽东?

3、没有邓小平,其他人也能够带领中国搞改革开放吗?

4、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

5、怎样理解“以人为本”?

6、你怎么理解“实事求是”?

7、你心目中的社会主义?

8、怎样认识中国国情?

9、中国与俄罗斯的改革是一样的吗?

10、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1、我们应当抵制日货吗?

12、为什么“美国经济一打喷嚏,全球经济都感冒?”

13、国有企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1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还有现实意义吗?

15、怎样解决我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问题?

16、市场经济是万能的,能够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一切问题,对吗?

17、怎样看待和评价中国的“土豪”?

18、土地私有化是最终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良方吗?

19、你怎么理解“中国梦”?

20、多党制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吗?

21、西方的人权与我们的人权是一样的吗?

22、美国政府关门给我们哪些启示?

23、怎样看待“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

24、怎样看待“钉子户”,你支持“钉子户”吗?

25、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意义何在?

26、和谐社会就是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对吗?

27、为什么社会建设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28、网络舆论能代表民意吗?

29、“西方是绝对言论自由的,只有中国搞舆论导向”,对吗?

30、你认为中国也应该搞全民直接选举吗?

实践参考题目

1、中国与俄罗斯改革模式的比较分析

2、关于大学生对人大代表选举态度的调查研究

3、关于政府公信力的调查研究

4、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研究

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有关题目 篇6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调查研究

1、十八大报告精神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

2、关于贯彻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的调查

3、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调查研究

4、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问题调查研究

5、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调查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报告

1、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

2、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操研究

3、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4、当代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状况的调查

5、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

6、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

7、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问题调查研究

经济建设研究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查研究

2、“十二五”时期经济运行新特征的调查研究报告

3、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

4、民间金融问题调查研究

5、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6、中国品牌战略研究

7、房地产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8、新能源产业发展调查研究

政治建设与社会建设研究

1、生态问题调查研究

2、稳定物价保障民生的政策措施调查研究

3、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

4、网络群体事件发展动因及演化机制调查研究

5、网络虚拟社会的现状调查研究

6、新兴媒体舆论引导问题研究

7、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调查研究

8、地方民生工程现状的调查研究

文化建设研究

1、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

2、文化民生工程实施路径调查研究

3、旅游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的调查研究

4、动漫产业升级的调查研究

5、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调查研究报告

6、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调查研究

7、民俗文化调查研究

8、文化品牌与文化精品调查研究

9、关于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调查

10、关于农村小学资源整合问题

11、关于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调查

12、关于调整农业经济结构问题调查

毛概期末答案 篇7

期末考试复习范围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请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谈谈你对教学创新的有关理解。

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承担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培养的课程教育,是指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组成的课程集群。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更加重视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的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问题,更加重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持续开展。以此为背景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也必须要呈现出满足这一目标需求的观念和载体的创新思考。

第一,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各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要展现的精神风貌、职业素质、民主素养、国际意识、人文品位、价值判断等都会对学生的“三观”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并间接影响到学生对制度文化的理解。教师本人不仅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尊重、平等、民主的教学互动,培养学生对社会规范的信任和归属感,以及确立人际交往的规则。在课程改革中可以通过文化热点建设引导学生参与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网站建设、宿舍文化和个人网页建设,把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课外生活结合起来,提高课程影响的保有度,要充分利用学生来源广泛、专业互补、文化多样、本群体认同程度高的特点和优势,为课程网站搜集文本和影像资料、积累典型案例,体现出在参与中受教育,在实践中促成长的教育本质。根据学生特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做到讲理论先讲事实、讲结论先讲过程、讲规范先讲系统、讲政治先讲人文、讲社会先讲人生。总之,教学视野要宽广、课程导人要切身,把宏大性的内容讲扎实,把规律性的内容讲亲切,把规范性的内容讲细致,着力避免直白、空泛、粗线条、低响应的无效灌输。

第二,学校教育与校外实践教育相结合。综合化、网络化、实践化是当代学校德育的必然趋势,关于实践活动有两种层次的理解,从广义上说指学生参加的一切社会活动;从狭义上说则仅指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为了完成某种学习任务或从实践中进行体验以帮助某项学习任务的完成的校内外活动。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就是要把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而把校园和社会联系起来的基础,就是本土的价值观,即适合本国社会需要的政治思想观念。社会实践的形式主要有:教学实习、劳动锻炼、军事训练、社会调查、勤工俭学、公益劳动、社团活动、合作交流、参观访问等,还包括社会风气、校风学风、学校管理、校园景观、家庭关系等环境体验。社会实践教育既有社会教育的属性,又有学校教育的属性,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紧密联结,是学生通达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重视实践环节的教育影响是各国教育模式中普遍采用的方式,如日本的劳动教育活动、美国的学校企业双元式商业实践及社会服务活动等。

第三,传统文化精华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一方面根据大纲要求撰写富有特色的教案和专题讲授体系;另一方面要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技术优势,通过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以情境促认同,展现中华文明的传统精华和当代魅力,引导学生确证自身的文化价值谱系。因为“无论我们自己多么现代化,无论我们的世界多么全球化,我们都不能不记住我们自己来自何处。只要我们记住了自我认同的文化根源所在,就不会忘记我们的历史,不会漠视我们各自的异质性和差异性。差异并不排除同一,异质并不意味着丰富多彩,意味着个性创造和自由竞争,意味着真正健全的人类现代化和全球化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

第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由于构成大学生文化生活实践的主要空间和时间都是占据文化生活大部分的课外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将教育影响和期望由课堂教育的场景和时间拓展渗透到音像制品、简报、标语、学生文体活动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学生文化生活中就是十分必要的。在校园文化体系中,大学生社团活动的设计和管理中体现了学校对大学

生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理解,也反映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水平。“有助于培养一种作为集体一员的感情,一种合作感和独特的创新感”。针对大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在校园文化中不间断地展示传播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征的文化载体的影响具有重要的隐性德育价值。大学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场所,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学校应在环境设施建设、校园文化视点建设等方面加强研究和引导,体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学生文化角色的关注、关怀和引导,培养大学生对先进文化的向心力、亲和力。定期推出经典电影展演和影评沙龙以及各种常规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展现课程教师团队的风采和优势,提高教师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在场度”,引导教师成为课程教育中的主导者和校园文化中的共建者,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中国化?你认为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有没有实现中国化吗?为什么?

答:(1)第一,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上述说法是指狭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第三,马克思主义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

首先,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其次,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再次,从它的研究对象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此外,从它的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3)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某种特殊的喜好,而是有其客观的必然性。

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民族化、具体化;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所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所在。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客观需要。

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中国有着特殊的国情,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条件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分析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不一样,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适合中国特点的新的理论,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不仅因为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科学思想的结晶,而且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它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它被中国人民所掌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三,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正反两个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经历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特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应用于中国实际,创建了工农红军,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政府,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连续击退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在国民党统治区,也在艰苦的条件下,发展了党和其他革命组织,展开了群众革命斗争。这一切都是由于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结果。但这一时期内,特别是由于1931年开始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左”倾路线,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几乎陷入绝境。错误和挫折教育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党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提出关于中国革命的完整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

3.请你以革命年代中发生在广州的某事为例,谈谈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建问题。答:第一次国共合作:

二七罢工后,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于是加快了和国民党的合作。这是因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正的民主派”,而且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又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他的领导人孙中山也真诚的欢迎中国共产党和他合作。同时,共产国际也指示中国共产党要和国民党合作。孙中山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以后,深感国民党内人员过于复杂,应当改组。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会上确定了合作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主要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大会同意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后来,全国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北伐就是其中之一。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阶级,共同反帝反封,壮大了革命力量,但是,由于党的不成熟,轻易地放弃了武装,导致后来的反革命事变。国民党顽固派在军事上进行反共摩擦的同时,在政治思想上也加紧进行了反共的步伐。在尖锐复杂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历史环境下,为了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和抗日的民主团结,为了给中国人民指出正确的革命道路,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在政治思想上的进攻,毛泽东在科学地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写了《〈共产 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在批驳顽固派反共谬论的同时,丰富和完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向全国人民阐明了共产党对于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全部见解,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路线和纲领政策。从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出发,毛泽东科学地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特点。他指出,中国现实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进一步揭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具体来说,从革

命的阵线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十月革命开始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已经不是旧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从革命的领导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已经是中国的无产阶级而不再是资产阶级,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中领导权的这种历史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从革命的前途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毛泽东指出,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想要“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的。但是,想要在这两个革命中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也是“走不通的”。毛泽东的这些著作还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蓝图。他指出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在政治上,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在经济上,要使一切“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个共和国将采取某种必要的方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在文化上,要挣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思想的奴役,实行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些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既不同于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又区别于社会主义。

4.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本质能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区别开来吗?

答: 社会主义本质是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可以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区别开来。所谓资本主义,是指关于社会分配应该优先保障私有资本利益的举张与制度,其根本标志与根本保障是实行财团政党政治;所谓社会主义,是指关于社会分配应该坚持全民平等、公平的举张与制度,其根本标志与根本保障是实行全民政党政治。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保障人们的物质文化等需要而不断满足资本利益。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保障资本利益而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等需要。

由上可知,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目的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的并不完全对立,其表现是: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扼杀人们的物质文化等需要,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扼杀资本利益。但是二者之间是有显著区别的,其表现是:资本主义社会对于人们的物质文化等需要的保障程度不及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对于资本利益的保障程度不及资本主义社会。

5.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几乎把所有的私有制都改造为公有制,而今天的改革开放又要大力发展包括私有制在内的各种所有制。由此看来,当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就一个错误。你也认为是这样吗?请根据你的知识加以论述。

我认为当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不是一个错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确实是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出现这些问题,有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的因素,同时,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也有认识上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而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公有制经济可以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缺乏认识。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曾对这些问题有所觉察,对某些问题也做过纠正,但毕竟认识不深。更重要的是,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形成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遗留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但是,不能因为出现这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所以总的来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消灭私有制是为了建立公有制,改革开放后发展私有制是为

了对公有制经济进行补充。并且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这里应注意两点: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同居于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结合在一起的。第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意义是:为人民民主专政奠定基础;保证劳动人民的主人翁地位;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所以我认为当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并不是一个错误,而是有其伟大意义的。

6.有人认为,毛泽东只会马上打天下,但搞经济建设不行。你是怎么看的?

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毛泽东根本不会搞经济建设,只会搞阶级斗争。这是一种误解。毛泽东在经济建设上也确实有失误,我们应认真记取。但说毛泽东不懂经济,不会搞经济建设,不是事实。毛泽东时期经济建设的成就与失误相比,成就不仅是主要的,更是伟大的。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新中国一建立,并不是我们要闭关锁国。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多次谈过,革命胜利以后,他要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就是到美国去,要向美国学习如何搞现代化工业和现代化农业。还在我国解放战争之时,西方强国便协助蒋介石政府对我解放区实行经济封锁。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8月30日,毛泽东在挥笔写就的批判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把美国对中国的侵略说成是友谊的《“友谊”,还是侵略?》一文中明确指出,解放区比如上海,解放以后本来是开放的,现在却被人用美国的军舰和军舰上所装的大炮,实行了一条很不神圣的原则:门户封锁。新中国一成立,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便实行更加严酷的经济封锁,美国等西方强国对我国科技禁运的项目比苏联东欧国家竟还多出500多项。

但新中国建立后一直到毛泽东逝世的新中国前27年,一是先后进行了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战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的“大三线”“小三线”建设,成功化解了苏联霸权主义企图对我国进行的“核打击”。这实际上相当于三场较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有力地捍卫了我国的主权和神圣领土。在赫鲁晓夫时期,苏联霸权主义利用我国的自然灾害和工作中的失误,逼迫我国还债,企图压迫我国屈服。当时中国欠苏联的各项借款和应付利息共计折合人民币52亿余元(其中60%以上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借支的军事物资的贷款和利息)。按照原定协议,这些外债于1965年全部还清。当时新中国成立仅10年有余,工业尚在起步阶段,所以只能用猪肉、鸡蛋、苹果等农副产品来偿还。河南省一直是全国生产粮食和生猪生产的大省。现任郑州市金水区一基层单位党总支书记的宋丰年曾告诉笔者:“20世纪60年代,我曾在郑州市肉联加工厂生产一线劳动过。该厂连续几年每年冬季前后的半年时间里,每天都要宰杀5000多头优质肥猪,当即运往苏联还债。”这就更加重了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困难。但是,我国人民有志气,到1964年,我国提前一年还清了20世纪50年代欠苏联的全部贷款和利息。

二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研发出“两弹一星一潜艇”。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2月,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71年9月,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不少人对“两弹一星”关注多,对核潜艇了解得少。这里所说的核潜艇不是核动力潜艇,而是意味着具备了具有战略意义上的第二次核还击能力的核潜艇,是最后制约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者企图威慑我和平发展的最有力的“杀手锏”。邓小平1988年明确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三是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其中有大量的自主科研成就与研发技术。

四是建成国计民生所必需的大量的基本基础设施。李先念明确讲过,基本建设是投入七块产出一块,而加工工业是投入一块产出七块。毛泽东时期的短短27年中,我国主要靠人力修建的84000多座水库,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最基础和中坚性作用。

五是排除种种干扰加入联合国。由于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正确指导,我国与美国、欧洲诸国和日本等主要国家的外交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打破外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我的严酷封锁,真正跨入了大国的行列,并迎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上五条需

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十分耗时。这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财富,又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六是毛泽东时期,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当然,我国不借外债,一度没有内债,影响甚至严重影响了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可以说这是当时工作中的一个失误,是思想僵化的一种表现,我们应从中汲取教训。改革开放就汲取了这一教训。但从当时的客观情况看,那时还不具备大规模引进外资的国际环境。从两分法的角度看,没有内外债,也就没有为后人留下还债的包袱。

以上成就的取得,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勒紧“裤腰带”、“过穷日子”、从嗓子眼里抠出食物和节省必要日常生活开支而积攒下大量的物力和财力所换来的。这也是我们大家在毛泽东时代“过穷日子”的主要缘由之一。

7.201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日,相关的纪念活动在各地举行,与此同时,关于毛泽东历史功过的争论也此起彼伏、甚嚣尘上,为什么在官方对毛泽东的历史功过已经盖棺定论了32年后的今天,这个问题又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呢?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没有人可以否认毛的古文学功底造诣深厚,尽管他只毕业与湖南师范学院,但他写的诗境界之高,气势之大,同时代可以说无人能出其右.记得重庆谈判时,蒋介石多少御用文人也写不过一首[沁园春.雪].这样一个伟大的诗人一旦从了政,定会干些奇思妙想,惊天动地的事出来.解放前,在日本人侵略下,全中国需要有人来搅乱一下局势.干匪夷所思的事,带领中国人取得抗战胜利.毛的思绪就像他的诗一样开阔,于是有了建井冈山根据地,有了长征,有了将革命进行到底.毛在共产党领导人的位置上干得如鱼得水,终于取得了革命胜利.虽然有人说其他人也可以干得这样出色,是时势造英雄.但不可否认,毛利用他诗人的头脑,取得的成功,他的功绩,不可抹杀.然而,建国后,国家需要的是局势平稳,是发展经济.毛的诗人思想发挥不了战时的作用了,但出于王侯思想的影响,出于诗人不甘寂寞的性格,他并不想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于是,他发动了大跃进,搞文化大革命,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些事,还真是需要丰富的想象才干得出来,中国被整惨了.毛在这其中的错误,无法估量.总的来说,毛就是一个只懂打江山,不懂坐江山的诗人.他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这中间,他的作用只是带头作用,没有他中国可能要晚解放十数年.但解放后,他的一言堂让中国倒退了数十年.考虑到先有建国,后才治国,毛的功过可能最多五,五开.只是毛在建国后也还是有贡献的,中国夹在美苏间能够生存,中国对自己主权的捍卫,都有毛的功劳.所以,我还是比较赞成邓小平对毛功过的七,三之论.至于毛是不是伟人,我想伟人之所以是伟人,还是因为他有平凡人的缺点.毛泽东作为一个在近代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就算不是伟人,也是一个风云人物吧.也许,毛的身份,不是一个政治家,反倒是一个诗人更成功一些.个人觉得毛在经济方面不如刘s奇,而建国后的重心却在经济建设方面,所以如果放任刘去做的话,毛会担心被刘取代。听过一个谣传的故事,说投票选老大,刘与毛差了两票,因为毛自己投了给自己一票,刘投给他一票。当然这个事不是真的,不过也说明了刘是会危及毛的地位的,所以毛发动了各种运动来打倒刘。,毛是善于运用运动的,各种反对他的声音都在一个个运动后被消灭,以至造成后来的神化毛,这也许是理由之一,理由二,毛在建国后的思想,局限于他本身的农民意识——当然我这里提到农民意识并非是故意贬低农民。这意识也造成了他在一些问题上的短视。

现在的教科书上,都是以我党领导战胜倭寇为基调,可是实际历史中,我党究竟做了多少事呢?在光头倾全国之力抗战时,我党在敌后,在国统区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力量,任何一个领导人都不会看到自己在前边拼命,后边却有个小弟弟使劲吃饭喝水养胖自己吧。所以光头后来说攘外必先安内,在当时也不能强扣上反动帽子。而现在能在历史书中出现的我党抗日,不过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或者什么地道战之类的,在倭寇的百万兵力中,他杀了几个呢?凇沪会战,徐州会战,这些正规军 的对抗,只一笔带过,还要在徐州会战中强塞进周XX叶XX向李宗任献计。今日看到一本05年出的书,为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而出版,提到我党,说我党的部队牵制了倭寇在中国75%的兵力。。偶都没话说了。

邓公之评价,是多方因素角逐的结果,非为了实事求是。而是既要维护形象,又要给冤屈者一个交代。总之,偶是强烈反对XX万岁这种口号地。

我反对将毛在抗战时的作用放大到无所不能,但也不能忽视他的个人能动性超过同时代的其他领导人.共产党究竟在抗日时出了多大的力,我想不是用一场几场战斗战役来衡量的.当时的共产党就像毛泽动一样,善于运用心理战,获取舆论的支持.中国的穷苦百姓是在共产党的发动领导下才有了凝聚力,出于阶级利益的原因,国民党是不可能做到这样的,它最多就组织几场鸡蛋碰石头的战役,这连蒋光头自己都对抵抗日本失去信心,这才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可惜失败了,也是人心向背的问题.毛之所以伟大,在与他在抗战时将民心的作用发挥到了及至,可惜在国情改变后,他却没有改变国策.这是毛的局限性决定的,他的思维还是封建时候打江山坐江山的王道思想,故他打倒了很多他认为可能威胁到他老大位置的其他领导人.但不能说明其他领导人就比毛强多少,如果真的强,刘少奇就不会投毛的票,其他领导人也会群起反对,其他人也有忠君的思想.没办法,历史就是这样.历史出了毛,带领中国人民闹革命,也注定了他会将中国搞得天翻地覆,也许这就是事实,很可能本来就应如此.说刘少奇强于毛泽东,我不能苟同.他们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思想的局限性其实差不多.毛有王道思想,刘等人就有忠君思想不然刘也不会投毛的票.至于在经济方面,当时大家都在尝试,谁也没有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只是刘尝试对了而已,其实当时的许多人在经济方面都有和刘相似的见解,如陈云等人,而毛的尝试错了.但在当时的时代,没有政治权力,何谈经济权力,但在把握政治权力上,无人能出毛之右,这从毛进入党的领导层开始就决定了.所以,我还是觉得,文化大革命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中国直接从半封建半殖民进入社会主义,这就像跳级一样,迟早要将缺的课补回来.历史造就了毛泽东这个人来领导中国革命,也注定了要让他搅翻中国.其他人不可能来当领导人,当了也将不可避免走弯路.至于说共产党在抗战时的作用,我想这不是用打几场仗来衡量的.共产党的作用在于将广大穷苦百姓凝集到了一起,这种人心向背的作用是无穷的.蒋的国民党由于阶级属性,只会片面抗战,这是抵抗不了日军的,这连蒋自己都清楚不是日本的对手,所以才消极抗日.要不是国际支持,蒋政府单纯抵抗定要亡国.但共产党就不会.要不是二战结束早,可以预见,最终打败日军的还是共产党领导的全中国人民.8.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包括哪些内容?我党为什么过早放弃这一理论?

答: ⑴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抗战期间,毛泽东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以此为基点,构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框架。毛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从客观上来讲,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因为它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并不是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特殊性质的社会具有过渡性,它的目的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样,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

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毛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都是行不通的;同样,现阶段社会主义的条件也不具备,只能建立一个全国大多数人民为基础的工人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国家制度,即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

①在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有一个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

②在经济上,要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于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发展“友谊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富农经济。以此消灭旧的经济制度,建立以国营经济为龙头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③在文化上,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首先,建国后国营经济比重和作用的不断增长和远景规划引起的变化,使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期限的认识发生了波动。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国家运用政权的威力没收官僚资本,并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起决定作用的国营经济。其次,是实际工作积累的结果。一方面,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的政策,在工作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及对部分私营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另一方面,土改后的广大个体农民,还缺乏进行社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有进行劳动互助的要求。随着土改的完成,许多地区已建立各种简单形式的生产互助合作组织,有的地区还建立土地入股的初级社、甚至开始了高级社的典型试验。这些在实际工作积累的农业互助合作经验,成为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再次,国际环境的影响。新中国建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上封锁、政治上不承认、军事上威胁,中国仍存在着战争的危险。我们必须争取时机,加速发展,增强实力。同时,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实施“一五”计划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给予我们很大援助。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经济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毛泽东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考和决策。正是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根据实际工作中经验的积累,毛泽东迫切地想把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必然性变成现实性,在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即将结束时,就立即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就主观而言,理论的嬗变又与毛泽东认识的局限性相关。其一,对社会主义概念以及社会主义社会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关系认识不清。历史表明,建国后全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不够深入的,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特征的苏联式社会主义模式,在当时被认为是唯一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标准。其二,对私人资本主义和个体农业的误认。在私人资本主义问题上,毛泽东虽然正确提出了利用、限制的政策,但对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估计不足,而是更多地从政治角度对私人资本主义的消极面给予过重估计。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利用不够、限制过多和过早要求削弱资本主义的倾向。其三,对新民主主义社会有关中心任务、主要矛盾等问题上理论认识的自相矛盾。其四,在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存在着急躁冒进的“左”倾情绪。由于客观和主观等方面的原因,使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发生嬗变,并导致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早结束,使中国最终没有完全实现毛泽东所设想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而是“跑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9.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矛盾?试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答: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的理解:

1.因为是社会主义国家,已经不存在阶级了,而且生产资料公有制,因此不会出现资本主义的资本矛盾。

2.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商品极大丰富,能够实现按需供给。而现在,社会主义时期商品并没有得到极大丰富,社会生产力并没有得到很大提高,因此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落后生产力出现了矛盾。要求生产力不段发展来解决社会主义得基本矛盾,再继续发展向共产主义社会。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基本矛盾是总根源。矛盾的普遍存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两类不同性质矛盾解决的方法。解决的方式,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就是通过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不适应的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巩固和完善。

主要意义: 1.指导党和人民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纲领性文献。

2.丰富和发展了八大思想,为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3.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学说,为国际共运解决了重大难题。

10.国情由哪些内容构成?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是国情决定人的素质?还是人的素质决定国情?为什么?

国情具体可分如下几个方面:

1,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国土面积、地质、地貌、在形、气候、矿产、生物、水、光、热资源等。

2,科技教育状况:科技队伍、科研水平、体制,教育的规模、结构、水平、体制等。3,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实力、经济体制、生产关系、生产力布局、对外经济关系等。

4,政治状况:阶级和社会阶层的划分、政党和政治团体之间的关系,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民主与法制建设等。

5,社会状况:人口、民族、家庭、婚姻、社会犯罪及其相应对策等等。

6,文化传统:价值取向,伦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艺术观念及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等。7,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

国情的综合表现,反映着一个国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上一篇:给朋友感恩节的祝福语下一篇:四年级音乐《我是少年阿凡提》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