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多关注质量 少炫耀数量
人民日报:多关注质量 少炫耀数量 篇1
■用数量展示科技发展成果,对于提振信心、鼓舞士气是必要的,但如果一味强调数量、忽视质量,却极有可能掩盖问题、导致自我膨胀,甚至贻害长远
2012年年末,总结科技事业的成绩,一大串数字被反复提及:2011年,我国研究开发人员总量达288万人,全球第一;国际论文数量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二位;发明专利授权数世界第三;科技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列世界第六;社会研发投入达8610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
这些用来衡量科技成果的量化指标,通过政府部门的工作报告、各种会议、研讨会,借助新闻媒体一次次传播,形成了人们过去一年重要的“科技印象”。
不可否认,统计数量,描述宏观科学发展成果,对于提振科学界信心,激励科研工作者创造更大成绩,无疑是有必要的,对于我们量化目标,制定规划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然而,过分强调数量,甚至迷信数量,进而为此沾沾自喜,却可能有害科学的发展。因为,以数量论成果容易掩盖存在的问题。如,我国科研人员总量全球第一,但大师级的顶尖人才相对较少;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虽多,但原创性成果较少,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科研投入和产出不相匹配,质与量严重失衡;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并无根本改观,真正成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比例很低;社会研发投入逐渐增加,但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过分强调数量的增长的另一个危险,是难免为追求政绩展示成就而采取选择性统计。长此以往,“数量”不仅不能够反映科学发展的真实情况,反而倒可能妨碍对真相的认识,其结果可能会南辕北辙。何况,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宏观上的数字多寡、增减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他们更愿意听到的,或许是科技发展惠及民生实实在在的事例。
科技界的许多有识之士指出,当前我国的科技创新迫切需要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正如经济的转型升级、增效提质是一场攻坚战一样,从科技大国转变为科技强国的任务也非常艰巨。除了广大科技人员要志存高远、勇攀高峰外,尤其需要有关部门锐意改革,为自主创新提供科学的机制保障和良好的创新环境:去除制度障碍,实现院所、高校和企业的协同创新,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创新效率;完善科研项目和经费的管理,让科技人员多一些工作时间、多一些自主权;改变单一的论文导向,让各类研发活动得到合理的评价;纠正科技项目经费支持中的“重物轻人”现象,少买些不必要的设备、多调动人的创新积极性;切实提高青年科技人员的生活待遇,解除他们生活的后顾之忧„„这些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投入再多的人员、经费,恐怕都要大打折扣。
“2012”已被翻过,展望“2013”,希望有关官员、专家在做报告、开研讨会时,能多关注质量、少炫耀数量。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人民日报:多关注质量 少炫耀数量】推荐阅读:
七一讲话人民日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汇总10-13
《人民日报》评论版07-15
人民日报三严三实07-11
人民日报评论摘抄07-12
保持思想纯洁(人民日报)05-16
人民日报-乡村振兴战略09-25
人民日报评论心得体会08-30
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07-25
人民日报人民观点:为梦想插上创新的翅膀12-24
任仲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文章07-03